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比较

2024-07-25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比较(通用11篇)

篇1: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比较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与比较》教学反思

老师讲解基本的分类,让学生切身体会出分类与标准之间的关系,标准不同分类的方法也不同,通过帮妈妈来整理衣服,体会出分类的标准如何来制定,但是在出现将上衣裤子的标准分类的时候不是很顺畅,分析出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平时的时候,在家里分衣物的时候,很少出现将上衣和下衣分开的习惯,是不是在出示标准的时候不要一定等到出现这个标准的时候再往下,可以引导着学生先说按季节分或者其他的方法按颜色,之后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后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方法和标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比较亲切和蔼,知识点的讲解十分到位,张老师按照的课的设计一步一步的进行的`十分扎实。小学生的在刚进入学校的情况下,老师并没有运用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上课习惯,反而在上课的时候学生表现出的状态十分令人羡慕,分析原因可能是与教师的及时评价和及时奖励分不开的,时刻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教师的身上,这点是本课的亮点之一。

篇2: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比较

——分类与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3页,分类【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2、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3、在操作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重点难点】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教学准备】本子、图片【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1、教师出示一摞各种各样的本子,提问:“本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帮帮我吧!”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将本子分类。3、学生分好类,进行汇报。4、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二、活动二1、教学例题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你看,妈妈正需要你帮忙呢!(出示图片)2、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妈妈整理衣服。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3、学生自由发表见解。(1)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2)按上衣和下衣分开,(3)按颜色不同分;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的结果就不一样。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方法帮助妈妈,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么样?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分类?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三、活动三1、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2、学生自由发言。3、师:你可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想到要帮妈妈做这些家务。谁愿意帮他一起整理?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些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

四、自主练习1、哪些是水果类?哪些是蔬菜类?圈起来。教师出示图画,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回答,集体订正。2、分一分,说一说教师出示第二幅图,学生讨论完成。指生说一说,小组分类的方法,并说明理由。师:你还发现了什么?3、想一想,可以怎样分?教师出示图,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代表介绍分法。

五、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2、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能够用到分类的知识吗?

六、课外活动回家帮助家人分类整理物品,并和家人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请家人给你评价。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24-26页【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

2、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操作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重点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教学准备】实物【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教师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丁丁和妈妈把衣服怎样分类的?你有什么感受?提问:谁的衣服长?谁的衣服短?还可以比什么?

二、自主练习

1、哪本书最厚,画“对号”;哪本书最多,画圆圈。教师出示三摞书,学生观察比较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2、重的画对号,轻的画圆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教师出示天平和水果,教师操作,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纠正正确答案

3、哪团线长些?你还能比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总结:事物进行比较,不但可以比大小,还可以比较出厚薄、轻重、多少。

三、课外练习回家和妈妈、弟弟比比手,看看你的手比妈妈的手长还是短?你比弟弟的手长还是短?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科27页【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2、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重点难点】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小朋友们,我们学会了利用不同的方法将杂乱无章的东西整理的干净整齐。今天,丁丁的妈妈要带丁丁郊游,出发之前,他们来到超市买东西。瞧,满满一大筐,他们都买了什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这些东西的图片,打开看看都有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二、学生分小组学习

1、指生回答:有牙膏、香蕉、毛巾、铅笔„„

2、师:现在售货员要把这些东西分别装在袋子里,如果你是售货员,你打算怎么办?分几袋?好,请同学们当售货员,各组同学一起动手分一分。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类。

4、学生汇报分类情况。

5、小结:每个小组的同学在分类的时候积极讨论,用了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正是一名称职的售货员。

三、我学会了么?师:丁丁带着大家帮助他分好类的东西,高高兴兴地来到草地上。你们看!(教师出示图片)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生回答:有树、丁丁在树上荡秋千。师:看到这些你想到什么?(生回答)是的,丁丁不应该在树上荡秋千,这样小树会受不了的。我们大家可要爱护树木!

(二)现在,同学们来比一比,这两棵树哪棵树高,哪棵树矮,高的树涂上深绿色,矮的树涂浅绿色。学生独立完成(三)图中你观察到还有什么可以比一比?同桌互相说一说指生说。

篇3:图书分类与档案分类之比较

图书分类与档案分类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由于两者同属于文献信息范畴, 因此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但是又因为两者概念以及任务、作用都不同, 因此两者之间的区别却是非常明显。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是文献信息系统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图书分类与档案分类之间的联系

1. 图书与档案同属于文献范畴

两者都属于文献范畴, 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 价值都非常高, 是人类文化以及历史活动的记录载体, 那么时代不断的发展与演变, 每个时期的历史资料, 都具有图书与档案的属性, 如果是作为馆藏来看, 图书是档案的补充, 也被人们称之为资料。

2. 两种分类的概念、目的、任务和作用基本相同

首先来看图书分类, 简单的说就是将图书馆中珍藏的大量图书, 以其内容与形式上的不同, 在一定的规则的基础上, 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区分, 目的是便于管理, 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方便。然后是档案分类, 是根据档案的内容, 形式的不同, 将其依据的归法进行不同的整理与区分, 并组建完整的档案体系, 为日后使用提供方便。从这些方面来看, 不管是图书分类还是档案分类, 他们都是依据一定的规则, 将不同形式或者不同内容的文献进行整理与归纳, 并为人们服务的一种手段, 因此两者的概念、目的以及任务、作用都是基本相同的。

3. 分类的逻辑原理相同

图书分类与档案分类都是中国档案的分类法, 在逻辑上基本都是根据相关体系进行分类的方法, 采用的都是概念区分, 具体可表示为类名、概念明确、类目之间的内涵以及外延不同等等, 所以说两者的分类方式与思路都是相同的。

二、图书分类与档案分类之间的区别

1. 分类对象——图书与档案属于不同类型的文献

文献根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档案特有的基本属性——原始记录性划清了档案与图书的界限, 档案是原稿、原本的第一手材料, 是一次文献, 图书、报刊等资料是根据某种需要而编写、收集和复制的, 是二、三手材料, 即二、三次文献。另外档案作为记录知识的原稿、原本, 往往只有一份, 这是档案外在形态上区别于图书等其他文献资料的另一个特点。

2. 分类理论不同

两者的分类原理存在明显的差异, 首先图书分类助于科学知识分类方面, 具体就是针对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同与不同, 找到联系与差异, 并结合图书资料的特征进行详细区分与归类, 将其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科学系统, 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出版了相关的方法与规则。比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分类法》等, 这些都是以恩格斯, 毛泽东等科学知识分类的思想为核心进行编制的, 都充分的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历史主义的世界观。而档案管理过程中, 则必须要进行两侧不同的划分, 这两次分类在分类对象、思路、目的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 最终形成档案实体分类与档案信息分类两套体系。档案实体分类针对档案实体, 即我们一般所说的档案原件。《中国档案分类法》就是以社会实践的职能分工作为主要的分类标准, 同时根据类目纲分的具体情况和使用方便, 相应地采用一些辅助标准, 它是在总结我国档案分类工作长期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下来的。

3. 分类标准和方法不同

从两者属性方面来看, 图书, 档案的属性是全然不同的, 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具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与标准。图书分类是将图书资料本质属性作为依据进行分类, 也就是图书资料的实际内容是进行分类的依据, 而其他属性则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那么档案实体分类则是将来源定为划分的标准, 在档案馆中, 所有的资料被氛围不同的卷宗, 每个卷宗内的档案都是根据年度, 档案具体形成机构等方面进行区分, 其中档案内容的具体职能特征是主要的划分依据, 其他的属性则作为辅助分类标准。

4. 分类的作用不同

从作用的角度看, 图书分类与档案分类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图书分类重点就是组织分类排架以及编制分类。进行图书资料排列的方式非常多, 并且不同的方法, 其优势以及缺点都各不相同, 但是综合分析来看, 其中分类排架的效果比较好。分类目录是我国图书馆、情报部门的目录体系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目录。而档案分类, 则是图书馆以及相关的情报部门的一种目录体系。

结束语

历史的车轮不停的向前碾压, 人类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 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 创新活动, 随着改造人类意识的觉醒以及思维的活跃, 人们开始懂得用文字记录生活以及劳作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 不管是英雄事迹, 生活琐碎, 还是重大的历史时间以及个人成功的经历等等这些都会被记录到图书或者是档案之中, 并为人们日后的社会活动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各种图书与档案数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越来越多, 人们为了方便使用和分享, 开始采用中国式的分类方式, 将这些珍贵的信息资源进行归类和划分, 本文所研究的就是图书与档案分类之间的异同, 这同时也是我国档案图书管理领域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掌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是推动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得以提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华梅.《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五版) 类目复分仿分详解[J].图书馆, 2014 (05) .

[2]邹娟.基于复分表改造的地方文献多维度标引——以闽都文献为例[J].图书馆, 2014 (05) .

[3]潘玉民.档案法学基础[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比较

关键词:我校一、二年级学生;体能素质;体育;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9-0131-02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位于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隶属沈阳工业大学。该校现有学生近7 000人,学生生源主要以东北三省为主。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状况,而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备受国家教育部的关注。作为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高等学校教育,要把关注学生的健康教育放在首位,完成学生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主要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提高和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我国目前大范围的推广和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学生的健康问题被广泛关注。因此,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现状,探讨如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改进今后的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校一、二年级学生随机抽取400多人,每个年级各200多人,基本上男女对半,详细人数见表1。平均年龄20.4岁。

1.2研究方法

(1)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分别对男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握力和台阶测试;女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和台阶测试。

(2)对所获取的数据依据《标准》中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在电脑中进行常规处理。

2结果分析

抽样学生总得分分析:

(1)由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根据测试最后得分评定等级,因而从抽样学生的总分平均成绩(表1)分析,抽取样本成绩显示成绩最高为97分,最低为54分(女生)。平均成绩79.6,整体处于良好等级(76分~85分为良好)。男女生成绩差异不明显。抽样学生成绩反映学生身体形态的身高标准体重值、身体机能中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指数、反映心功能的台阶试验成绩及身体素质中反映上肢力量的握力指数方面均处于“良好”水平。而身体素质中反映下肢力量、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成绩全体学生仅处与“及格”水平,说明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下肢力量、爆发力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这与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有密切关系。

(2)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及格率0.49 %,低于设计的比例以及全国平均值,同时也低于全国同龄人平均值,说明学生综合成绩较高,抽样男女生无差异。设计比例的及格率为23 %,而实测的比例为40.78 %,高出17.78 %,与全国总体值接近,女生比例高于男生,略高于同龄平均值。设计比例的良好率为50 %,而实测的比例为47.09 %,男生差距不大,女生略低。优秀率的设计比例为25 %,实测的比例仅仅为11.65 %,比设计比例少13.35 %,同时也低于全国总体平均值和全国同龄平均值,女生明显。抽样男、女生总平均成绩差不多,分别为77.63分和76.74分。男女生不及格率相等,良好率和优秀率男生均高于女生,男生已接近设计比例,而女生除及格率高于男生外,优秀率和良好率都低于男生。

表1抽样统计表

样本个数不及格率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平均数

设计比例2.002350.0025.00

全国学生总体12 208 9103.4440.4938.5817.45

全国男生6 445 0223.7742.5637.2116.46

全国女生5 763 8843.0838.2740.1118.54

全国同龄男生448 8932.1139.0144.9913.89

全国同龄女生389 4951.6236.446.615.38

抽样学生总体4000.4840.7847.0911.6577.18

抽样男生2000.4738.3549.0312.1477.63

抽样女生2000.4943.245.1511.1776.74

3措施与对策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学校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主导思想,开足并上好体育课。积极推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在体育活动的安排上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学校实际情况,尽量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要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能有效提高学生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的项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体育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素质修养、专业水平的提高,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优化体育课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兴趣,注意把运动强度大、体能消耗大的速度性、力量性、耐力性项目与技巧性项目有机的结合起来。

(3)积极地与校团委、各学院、各学院学生会、团支部以及有体育爱好的老师、学生配合,利用他们的优势,发挥他们的特长,激发他们的热情,开展丰富多彩地课外体育活动,使广大的学生自主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提高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4结束语

(1)本次调查测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全面掌握了学生体能素质的状况,为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管理工作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2)对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学校各级领导应给予学校体育工作以足够的重视,加强督促和检查,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的经费投入,改善体育活动场所,学校也应该发动全校师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制体育活动器材。

(3)体育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教法,更新教育观念,一切为学生着想。学校也要加大对教师的管理培养,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Grade One and Two of Our School Student’s Health Shape ,

Physique Comparison and Countermeasure Study

Zhang Yong

Abstract: This text is on the basis that investigate to grade one and two of our school student’s random sampling, carry on the test of physical stamina quality and statistics of the data index, analyse and research to its every index,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s physical stamina quality, announce the present university student’s body question existing in the quality is developed, put forward the question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in sports teaching in the future, offer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working reform of sports of the school in the future.

篇5: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比较

一、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主要学习: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和比较,把数学志士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本单元设有的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么整理衣服呢?”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第二信息窗“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学习“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物品还可以比较大小、多少、轻重、高矮等。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在分一分、比一比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在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是本单元的重点。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是难点。

四、课时分配:

帮妈妈整理衣服及自主练习————————1课时

帮妈妈放衣服及自主练习—————————1课时

我学会了、丰收园————————————1课时

五、教学措施

1、实物分类教学,初步明确分类标准。

篇6:《分类与》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本学期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本单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同时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二、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

数的认识、解决问题和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三部分内容。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感知计算单位“个”、“十”、“百”,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写,而其中数的组成、数位意义的理解等概念又是读写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4的百数表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策略及实施:

1、主题图:

通过“百羊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1)教学时,可以课件出示“百羊图”,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有多少只羊?引导学生得出比20只多得多。

(2)再在图上圈出10只羊,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标准,学生再估起来就会好一些了,学生初步认识了100,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例1教学“数数”:

与20以内数的认识相比,100以内数数的难度增加了。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数单位“十”“百”。在教学中,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小棒,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先一根一根的数,每数十根捆成一捆,数到100;再十根十根的数,数到100,将10捆捆成一大捆。在数数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归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在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也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是本课及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孩子们往往数到几十九时,后面一个数是多少,究竟是几十就会错误百出。为了突破“拐弯数”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例1后面的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当数到五十九时,提问:“下一个数是多少?”如还有学生不清楚下一个数是六十时,引导他们看小棒,有5捆小棒和9根小棒,再添上1根,即9根+1根=10根,10根就又可以捆成1捆了,5捆+1捆=6捆,也就是60。接着继续数到七十二,让学生边动手数边说一说六十九后面是多少,为什么呢?……一直数到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

还可以利用计数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如从计数器上拨出五十九,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9,提问:“个位上再添上一个珠子是多少呢?”边拨珠子边引导学生认识个位上9颗珠子再添上1颗珠子就是10颗珠子,要满十进一,即向十位进一,十位上5颗珠子再添上1颗就是6颗珠子,表示6个十是60。无论是数小棒的方法,还是借助计数器拨珠子的方法都是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并理解当数到几十九时,再接着数就要满十向前面的一位进一。

在直观数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脱离小棒,抽象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教学形式可多样,如让学生对着数、互相倾听、启发、评判。两人活动时,还可随便从一个数开始,接着往下数。又如,采用师生对口令的形式。生:“八十八”。师:“八十九”。生:“九十”。师:“九十一”……

(与实验版教材相比,修订版教材在此只安排了例1,不再单独编排例题教学拐弯数,而是重视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同时,在教学10个十是一百的同时,强调了99添1是100,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100。这样做,既可以使实际教学的过程更为顺畅,也更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支持下充分体会“满十进一的位值制思想”,理解数的本质。)

3、例2教学“数的组成”

例2教学数的组成,分为两个层次:整十数的组成;一般数的组成。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增加了整十数组成的内容,更加突出了计数单位“十”,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教学例2的关键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的意义。一定要充分利用小棒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而70根小棒可以捆成7捆就是7个十,即7个十是70。4捆小棒就是4个十,而剩余的6根小棒不够10根所以就不能捆成一捆,表示6个一。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捆一捆、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既加深对数的认识,又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4、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法”

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教材从记录数“三种颜色的纽扣的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等问题引入,突出了读数、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

100以内数的读、写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对数位的理解更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数出纽扣的数量,再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纽扣的`数量(要几个十,几个一的摆),接下来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0、27、33(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7个一在个位上拨7,使学生在表达中深化对数位的理解)。这样通过数、摆、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直观上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既有利于突破难点又为读数与写数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把小棒图与计数器珠子图都贴在黑板上,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读数与写数。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珠子的数量及表示的意义,再在对应的数位下写出来。(如十位上有2颗珠子表示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7颗珠子表示7个一,就在个位上写2)。在写40时,要特别向学生说明当个位上一个珠子都没有时,就要在个位上写0。这样通过把计数器上的珠子图与相应数位写出的数结合起来(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掌握读数、写数的方法,并深入理解数位上数的含义。

教学100的读、写时,要充分利用计数器深化学生的理解。可以带领学生在计数器的个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9颗珠子后提问:“再拨A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怎样拨珠子?”接着再在十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子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怎样拨呢?怎样读写呢?”

还要注意教学数位顺序时要强调从右边起,而读数写数时是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

5、例4教学“数的顺序”

例4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为后面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做好准备。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利用课件的演示,带领学生逐步探索例题中的有关规律,(如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都相同;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等)。再结合例题中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并进一步探寻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找到相应数字的位置,也就是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感觉学生对百数表的探究非常有兴趣,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程度不同,往往有些学生意犹未尽。老师们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细细琢磨,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写出来,再到课上来交流。这样做,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了准备。

(由于在第七单元才正式教学找规律的内容,这里并没有用“规律”这一名词。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下。这也是修订教材编排的特点,在正式教学找规律之前或之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渗透或增加了许多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有所发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6、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

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分两个层次:

1、借助小棒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小棒图,可以直观的看出42与37的大小关系,4个十比3个十要多出1个十,也就是多1捆小棒,所以不用看另外的2根与7根就能够得出结果。

2、借助计数器按数位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计数器拨出42和37,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同样方法完成比较23和25的大小的教学。

3、展示学生比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位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7、例6教学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6是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根据《课标》精神安排的例题,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建立数感很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例5的学习已经能够准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而本例题则要使学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怎样是多一些、怎样又是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具体的比较标准,是相对而言的,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关键就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数数、比较等方法,直观感知多一些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的关系。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加强对比,不断地体会、理解,增强学生的数感。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多一些”就是多的不太多,多一点点;而“多得多”就是多的很多,不是一点了。或让学生举例子比较说一说:如23比19多一些;而63就比19多得多。在学生直观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叙述,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如15个蓝球比10个黄球多一些,而58个红球则比10个黄球多得多。

最后通过小精灵的问题“红球和黄球比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学生可以直接借助直观判断,也可以借助之前的比较直接推理。)给学生留出自由比较的空间。

8、例7解决问题

(例7是修订版教材新增加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在修订教材中,大大丰富了问题解决的内容,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各个领域。这是在认数部分安排的解决问题。)

在教学时,可以发给学生每人一张例7的珠子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学生们的方法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来直观解决,在汇报交流中教师要加以肯定。再提问“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借助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问题,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引导学生把圈一圈、画一画的直观方法与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对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适当的优化。

9、例8“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小节内容是为巩固数的组成、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作准备的。认识到这一点对把握教学要求非常重要。

(例8与实验教材相比,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原来是一图一加一减两个算式,现在用更实际的情境,借助一图四式呈现了4个有联系的算式,既与前面数的认识中的加减法的编排相统一(6~10的加减法、11~20各数认识中的加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更好的体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又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中,出示情境图后,鼓励学生发现、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对于学生的各种想法应给予肯定,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概括“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加上几个一,结果是几十几”。

篇7: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比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1,第28页例2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教学用具:课件、气球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

小结:观察角度不同,其实不管按颜色分、还是按大小来分,你们都是把礼物进行:分类

2、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分类现象?(课件显示垃圾分类和商场物品分类)

二、探究新知

课件显示教材例1和例2的图片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1)要求:按形状分类,分一分,然后数一数,把你的结果整理好并记录在白纸上。

(学生讨论整理并记录,师巡视适时指导)(2)请学生上台回答,展示学生作品。(3)将学生作品整理成表格。(4)归纳小结。(5)拓展延伸。

三、分类计数,认识简单统计表。

1、借助情境,按不同标准分类。

2、分类计数,填写简单统计表。

3、小结。

四、总结回顾

五、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教材29-30页练习七第2-3题)

篇8:在分类与比较中建立“方程”概念

例1.一架天平两边平衡,左盘放了两个标有“x”的物体,右盘250克。抽象出式子:2x=250。

例2.小丁身高为y,站在25厘米高的小木凳上正好与身高173厘米的爸爸一样高。得到式子:y+25=173。

例3.给出如下图:

得到两个式子:x+7=12,3y=12。

如果只是在给出几个例子之后就直接揭示等式与方程的定义,学生的理解是肤浅的,虽然其过程会一帆风顺,但这样的教学显然苍白无力。正当我苦苦思索,如何丰富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有机会参加了一次教学研讨活动,教学内容是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很多生活中的圆的例子,力求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圆。课后一位专家在点评中说,本节课给出的全部是圆的例子,学生的理解不一定深刻,而如果引入椭圆的例子,通过对比,学生更加容易建立圆的概念。受此启发,我联想到在建立方程概念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入一些非方程的例子,让学生在比较与辨析中建立概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两次分类与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数学概念。以下是我的两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抽象数学式子

我对教材的例1进行了改编,另外两个例子直接采用,又补充了两个例子。

1.(课件播放)神舟七号太空行走的画面。

师:成功实现太空行走,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更让我们骄傲的是,展示国旗的航天员穿的这套航天服是由我们国家自主研制的。

师(呈现桶装纯净水图片):如果用五桶纯净水的重量与这套航天服的重量来比较,你觉得谁更重呢?

出示数据:纯净水每桶20千克,航天服120千克。(生比较)

师:现在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它们之间的轻重关系吗?

板书:20×5<120或120>20×5

(用活动卡片贴在黑板上,下同)

师(追问):到底需要几桶纯净水才和一套航天服的重量相等呢?大家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板书:20×6=120)

2.看图列式。

师:谁能根据这些信息列一个式子?(26+21=17+30)

(对于教材中的例1,改编如下)

师(课件演示):右盘先放100克的砝码,天平向左倾斜,说明什么?

师:用一个式子来表示此时天平的状态。(2x>100)

师:要称出物体的重量,天平应该怎么样?该怎么做?

师:右盘加100克砝码,天平仍然向左倾斜,说明什么?(2x>200)再加50克砝码,天平平衡了,说明什么呀?

师:现在让你用一个式子表示此时天平的状态,该怎样写呢?(2x=250)

环节二:引导分类,揭示方程概念

师:黑板上这么多的式子,你能想办法给它们分分类吗?

(为每个小组预先准备好与板书同样的小卡片,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尝试分类)

第一次分类:

(学生讨论的结果一般有两种分类标准,即连接符号或者是否含有字母)

师:我们先来研究按照连接符号分类的方法,请一位代表到前面来把这些卡片分分类。(生分类)

师:按照这种分类方法,每一类式子有什么区别呢?

师:中间能用“=”连接,说明等于号的左右两边是相等的。

出示:表示两边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用红色粉笔圈出所有的等式,并板书)

第二次分类:

师:如果把这些等式再分分类,你可以怎么分?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操作小卡片,然后请学生上来操作卡片,交流分类标准)

师:前面我们学过字母可以表示数,这里字母表示的数不知道是几,也可以叫做未知数。是否含有字母,在这里就是指是否含有未知数。

引出方程概念并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用黄色粉笔圈出所有的方程,在相应的地方完成板书)

师:那么,究竟什么是方程呢?方程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

思考:

篇9: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比较

一、说教材

《分类与整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根据事物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

教材是以游乐场的情境图导入,一年级小朋友他们的年龄小,比较喜欢买玩具,教材中的情境图很适合孩子们的心理,所以我创设情境导入,并在这个情境主线的贯穿之下,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能够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发现物品能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中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基于以上的设计思路,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是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本节课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参与合作,在交流中学

交流与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操作与讨论交流来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分数。 我出示了两个书架,让孩子观察两个书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接着我问了一个问题:如果要看《365夜故事》,你更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环节可以在孩子们心里为分类和整理做下铺垫,整理过的书架是更容易找到我们需要的书籍的。

(二)探索新知,探究分类方法

1、在刚才的讨论交流中体验到生活中需要整理,我适时出示课件。孩子们手中拿着各种各样的气球,这时候我问孩子们“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接着我又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把手中的气球来进行分类整理。随着学生的操作,气球都被孩子们一一整理好,紧接着我让孩子们在台前来展示一下自己分类的结果。相机我介绍了象形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让学生整理书包,分扑克以及教材上练习的第二题。

本节课,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按单一标准、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体验到分类与整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我们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共同提高,共同成长!谢谢大家!

四、教学反思

篇10:一年级数学下分类与整理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教材27~28页和练习七;总复习94页第3题和练习二十一第14、15题。复习目标:

1、能熟练掌握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的标准分类。

2、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呈现分类结果。

3、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和提出简单的问题。

复习要点: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具体分类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复习过程:

一、引导学生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

1、认真思考本单元学习的分类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分类结果呈现结果。

2、处理练习七的所有练习并改正错误。

二、练习巩固:

1、根据不同标准分类,呈现分类结果。

2、小结分类方法。

3、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篇11: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比较

第一课时:单一标准分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使生活变得更加整洁、方便。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让学生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谁能告诉我一共有几个礼物,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生:大的几个小的几个,粉色的几个蓝色的几个

师:那老师有一个问题,那么为什么都是数有几个礼物,大家的方法不同呢? 生:从不不同角度看问题

师:那好同学们是不是把老师给的礼物进行了不同的 分类呀?那我们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分类。

二.互动新授

师: 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你们见过分类吗?生活中有那些是分类的现象? 生:垃圾分类,超市分类,午饭分类

师:垃圾分类可以环保,超市分类可以方便人们购买,午饭分类可以使同学们找到自己的午饭,所以说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呀!

师: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些问题,老师手里有一些气球,但是不知道如何数了,可怎么办?我想知道这每种气球都有多少个呀!我可怎么办呀!那我怎么分类呀!快出个注意。

生:颜色,形状

师:那今天呀!同学们就帮老师按形状来给这些气球分类,老师呀!都给每组同学准备了这些气球,一会就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一分,数一数,整理一下以后呢!然后把你们分的结果记录在这张白纸上好吗?听清楚我的要求了吗?现在开始。

1.分一分

2.生: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分类的结果。

(1)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类的结果:你是怎么样分的?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就整理到这,现在停下你手中的工作,一起来看肖老师这,1,2,3,我看这位同学坐的真精神,老师看到你们整理得特别的好,现在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你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师:同意吗?你们发现吗?他把图形的圆形放在一堆,心形放在一堆,毛毛虫形放在一堆。

师:他整理得好不好,好的话给他鼓鼓掌。

师:但是老师刚才也观察了,有的同学和他的摆法不一样,有的同学是摆成一排一排的,谁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这样摆呢? 生:一堆堆的不好数,一排一排的容易看。

师:那老师请问同学们,你们能一眼看出哪个多,哪个少吗? 生:圆形的多

师:老师还没来得及数呢,你是怎么这么快就看出来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生:谁比谁多一个

师:老师也有一个作品,想给同学们看看哈!我的作品我摆出来我就发现了,他俩一样长,但是一样多吗? 生:不一样

师:那为何呢?老师应该怎样做? 生:摆成一一对应的

师:现在你们能一眼看出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师:为了让我的图看上去更清晰,我要在我的图上补充一些内容,我在这儿画上一条线大家我是从这数的,然后在底下做个标记,这下看我的图的人一下子就清晰了。同学们可真棒呀,可以用图来表示结果,我看同学们的白纸上有很多更加有创意的的想法,谁想来展示一下?

师:我看到这些漂亮的作品,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如何进行计数的?

生:用数字写

师:刚才我们用图,现在呢我们来用数,横着看完我们再进行竖着看,老师在每一列傍边画上一条线,同学们说这像什么呀? 生:表

师:那么我们不仅把他们进行了分类,还整理成了图或者表,所以说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就是分类和整理

师:呀!老师突然发现,老师还有一个气球忘了放进去了,谁能告诉我应该放在哪里呢?

生:放在糖葫芦里

师:可是这里没有绿色的糖葫芦呀?原来我们是根据形状进行的分类,而不是颜色,那我们将图形变了,表应该如何变化呢? 师:呀!老师又忘了,这里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小兔子呢,它应该被放在哪呢? 生:放最后

师:对,那在下面我们也得画一个小白兔,在表上面我们也要把小白兔补上!师:那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同样是增加一个气球,为啥一会儿增加一个,一会增加一列呢?

生:因为小白兔是不同的新形状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同学们一起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还看出来了同样是增加一个,可是糖葫芦是增加一个,小白兔是增加一类。

小结:师:同学们,你们真棒,不紧紧是把这些气球进行了分类,而且呀还把他们整理成图。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29页练习七的第1题。

师:把车图上颜色,并数一数有几辆车。学生动手涂色,再汇报。

2.完成课本第29页练习七的第2题。

(1)按水果种类分一分。

师:按照水果的种类分一分,数一数,再分别填一填,苹果,桃子的个数。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2)按卡片形状分一分。

师:按照卡片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再分别填一填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的个数。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3.完成课本第30页练习七的第3题。

师按照树叶的种类分一分,涂一涂,再填一填每种树叶的片数。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个别汇报

第二课时 多标准分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自主分类。

2、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思考分类方法

2、会画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巩固复习,导出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你们忘没忘呀,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分类?我们上节课中将气球是怎么进行分类的来着?怎么画出的用图形来表示的表格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生:

师:我们上节课仅仅通过气球的形状来进行了分类和整理,那同学们有没有在课下进行思考,我们上节课提到的要是用颜色来分类,结果是怎样的呢? 生:红色的有,绿色的有……

师:那请同学们像上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展示的一样,用图形来画出一个简单的表格

师:好,同学们好厉害好聪明啊!知道通过颜色和形状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处理,那么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分类和整理。

二、互动新授

师:现在是春天了,天气越来越好了,是不是很多家长都会带同学们去公园里去玩儿呀?今天呐,公园里就来了很多的家长和小朋友,他们想分成两组一起来玩儿一个游戏,可是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分组才好呢?谁能帮助他们出一个好主意呢?

生:按大人和孩子(年龄),按男和女(性别)

师:同学们都好聪明,想出了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那你们能尝试着将你们的分类用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么?我们首先看看按大人和小孩分,应该怎么分呢? 生:大人6个,孩子4个

师:好,同学们数的好快呀,我们上节课的形状啊老师能画出来,那这节课的人员老师就不容易画出来了,那我们就用文字来表示。那我们写的数字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呀? 生:人数 师:好,那我们就在前面写上人数,最后呀我们要像上节课一样,在这画一条线,周围也画上线,看看我们是不是就做成了一个表格。

师:老师在前面给大家做了一个演示,下面请同学们在你的空白表格上,边思考边写一遍,看看老师刚才给你们演示的,大家有没有学会呀?写完的同学,你再用你智慧的大脑思考一下,如果按男女分,这样的空白表格应该怎么填呢? 师:我看大部分同学都填对了,我看很多人的姿势都不对啦,请你跟我这样做!好同学们都坐的很直,很精神,哪位同学想给大家到前面展示你的结果呢? 师:他填的对不对呀?那我们应该说?XXX你真棒!

小结,师:同学们,我们用两种方法对他们进行了分类,一个是按年龄也就是大人和孩子,一个是按性别也就是男女,这就叫做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再观察这两个表格,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在每个空格里填的数字也是不一样的,也就是结果不同,但是我们再看,虽然结果不同,但是每种分类标准下的结果加起来总数却是一样的。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30页练习七第4题。2、31页第5题

四、课堂总结

上一篇:中国钢材行业分析报告下一篇:门店管理部岗位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