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养笔记

2024-07-27

幼儿教养笔记(共8篇)

篇1:幼儿教养笔记

睡觉的启事

来园已有两个月的童童,最近中午可以独立睡觉了,这对我们三位老师来说真是非常欣慰的事情。

还记得九月初,小朋友们刚刚来园时,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不适应在幼儿园睡午觉,都在哭闹,要等到三点左右才会睡着,但是好在我们三个老师中午都不回家,一直陪着他们,让小家伙产生了安全、依赖的心理,渐渐地孩子们在老师的陪伴下能睡觉了,并且一周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正常入睡了。童童终于在第三周来了,到了中午睡觉时间,童童看见小朋友们有序的走进了卧室找到小床睡觉,她就开始大哭,并且大声喊着“我不睡觉,我要奶奶。”那天中午怎么哄她都不行而且情绪一直比较激烈,吵的所有的小朋友都不能入睡。我们拨通了童童家长的电话,询问平时在家的情况得到的结果是平时在家的情况是根本没有睡过午觉,今天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看能不能融入集体。今天看来是睡不了了,只能看看书,读读故事安抚他了。从此后一个月我们都在想办法让童童上床躺下休息。经过和家长长期的沟通和指导,从最初的每天哭一会,到中午自己安静地看书玩玩具,再到上床躺着不脱衣服,最后到现在自己可以上床脱衣休息,我们整整画了一个月的时间陪伴着她,让她对我们,对幼儿园产生依赖,放下心里的问题,接受我们的帮助。反思: 小班幼儿初次离家,对陌生的环境产生抵抗的心理,需要老师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和依赖感。和家长的沟通也十分的重要,询问清楚幼儿的喜好,才能关心到幼儿的需要处。其实,这就是说的小班事务繁琐,要有足够的观察力和耐心、爱心才能胜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个性,在幼儿园中,我们不光要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习融入集体,与人交流,全面综合发展才是我们的目标。

篇2:幼儿教养笔记

午后14:30分,又到了孩子们起床的时间了。午睡房里,老师和阿姨都在忙着帮助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的托班孩子穿衣服,有几个能干一点的小朋友还在自己动手穿鞋子呢。和其他孩子一样,刘焱已经在老师的帮助下穿好了衣服了,正坐在那里用两只小手使劲的拉着鞋后跟,希望自己也能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可以把小鞋子穿进去,可是,都已经把全身的力气都用上了,满脸涨得通红的他还是没能把脚上的这双鞋子给穿上,眼看着其他的小伙伴都一个个穿好鞋子排队去洗手吃点心了,小刘焱心里可真急呀!……

根据我对他的接触和了解,刘焱在班上是一个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由于平时在家什么事情都是妈妈包办的,于是养成了他一种懒惰的习惯.再加上鞋子有点小,要靠自己的力气把一只胖乎乎的小脚塞进去,可真是有点难为他了.“治表先治本!”结合小刘焱自己不会穿鞋的实际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几步措施,以帮助他早日学会自己动手穿鞋的本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生活自理能力.一、由于刘焱是托班下学期的新生,在幼儿园独立锻炼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相对存在着欠缺,对穿鞋子的基本技能还没有掌握,所以我采取了实际的措施教他如何双手配合在一起,可以更快的穿上鞋子的好方法。这些技能的掌握,使他可以在接下来的穿鞋活动中不再临阵慌乱,坐以待毙了。

二、为了加深如何穿鞋的记忆,以及加强技能的提高,我特意让孩子进入了生活区-----娃娃家,在里面添设了给娃娃穿鞋子的小肌肉锻炼活动。如此一来,这样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轻松的在游戏中快乐地巩固好穿鞋的知识技能,真正的把“从玩中学”发挥到了极点。

三、该名幼儿平时在穿的鞋码都比较小,根据这一实际现象,我通过和家长在来园接待中,及时的把这一问题和家长作了一个反馈的交流,让孩子的妈妈在下次给孩子穿鞋时,要选择大小合适脚码给孩子穿着,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身理发展和发育。

篇3:幼儿教养笔记

一、幼儿父母教养观念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幼儿父母的受教育程度

在本研究中, 所调查的幼儿父母受教育程度分布不均。高中 (含中专) 、大专、大学本科学历的幼儿父母占了绝大多数, 分别占总体的25.4%、27.7%、32.7%;初中及以下、研究生及以上分别为8.0%和6.2%。在此笔者将幼儿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作为因变量,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如表1。

n=766 (M:平均分;SD:标准差)

根据表1, 从总体上看,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幼儿父母, 其教养观念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P<0.001) , 具体到教养观念的四个方面, 不同受教育程度父母的发展观和期望观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P<0.001) ;不同受教育程度父母的教育观存在显著差异 (P<0.05) ;而不同受教育程度父母的角色观没有显著差异 (P>0.05) 。

分析发现, 教养观念及教养观念的两个维度发展观和期望观的差异均主要表现在, 研究生及以上与大专及以下、大学本科与高中 (含中专) 及以下、大专与高中 (含中专) 及以下之间。从数据显示来看, 学历越高的幼儿父母在此因子上的平均得分也越高。由此样本情况看, 研究生及以上比大专及以下、大学本科比高中 (含中专) 及以下、大专比高中 (含中专) 及以下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发展观和期望观更合理。

(二) 幼儿父母的职业

在比较不同职业的幼儿父母教养观念之前, 对父母的职业分布进行了重新组合。因为本研究中幼儿父母的职业主要以公司职员、个体户、企业管理人员、教师和公务员为主 (公司职员21.7%、个体户20.9%、企业管理人员15.7%、教师11.9%、公务员9.1%) 。其他职业不具有代表性, 因此将父母的职业分为六类, 分别为公司职员、个体户、企业管理人员、教师、公务员及其他 (主要包括医务工作者、律师、研究机构人员等) 。笔者选取幼儿父母的职业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作为因变量,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2。

n=766 (M:平均分;SD:标准差)

由表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职业的幼儿父母其教养观念表现出极其显著差异 (p<0.001) 。具体到教养观念的四个方面, 不同职业的幼儿父母, 其发展观和期望观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p<0.001) ;不同职业的幼儿父母, 其角色观和教育观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p>0.05) 。

分析发现, 不同职业的幼儿父母, 其教养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教师与公司职员、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教师与个体户、教师与其他职业之间都存在差异。从数据显示来看, 教师比公司职员、企业管理人员、个体户和其他职业在此因子上的平均得分都高。由此样本情况看, 教师职业的幼儿父母比公司职员、企业管理人员、个体户和其他职业的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更为合理。

发展观方面的差异表现在教师与公司职员、教师与个体户、教师与其他职业之间。从数据显示来看, 教师职业的幼儿父母比公司职员、个体户、其他职业的幼儿父母在此因子上的平均得分都高。由此样本情况看, 教师职业的幼儿父母比公司职员、个体户、其他职业幼儿父母的发展观更为合理。

期望观方面的差异表现在教师和个体户之间。从数据显示来看, 教师职业的幼儿父母比个体户职业的幼儿父母在此因子上的平均得分高。由此样本情况看, 教师职业的幼儿父母比个体户职业的幼儿父母的期望观更为合理。

(三) 幼儿父母的年龄

在本研究中, 幼儿父母的年龄主要集中到25岁~35岁之间, 占77.5%;其次在36岁~50岁之间, 占21.6%;25岁之前和51岁~60岁的幼儿父母各占0.4%和0.5%。因此, 根据样本的具体情况, 笔者重点探讨25岁~35岁和36岁~50岁之间的幼儿父母在教养观念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 所以在此将幼儿父母的年龄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作为因变量,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见表3。

(M:平均分;SD:标准差)

由表3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25岁~35岁和36岁~50岁的幼儿父母, 其教养观念及教养观念的四个维度发展观、角色观、期望观和教育观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p>0.05) 。

(四) 幼儿父母的性别

在本研究中, 由父亲填写的问卷占27.5%, 由母亲填写的问卷占72.5%。在此, 笔者将幼儿父母的性别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作为因变量,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见下表4。

由表4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不同性别的幼儿父母, 其教养观念及教养观念的四个维度发展观、角色观、期望观和教育观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p>0.05) 。

(五) 幼儿的性别

在本研究中, 男孩人数占49%, 女孩人数占51%。在此, 笔者将幼儿的性别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作为因变量,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见表5。

n=766 (M:平均分;SD:标准差)

由表5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男孩父母的教养观念与女孩父母的教养观念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 (p>0.05) ;男孩父母的发展观与女孩父母的发展观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男孩父母的教育观与女孩父母的角色观、期望观、教育观均没有显著差异 (p>0.05) 。经过对统计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发现, 男孩父母的发展观比女孩父母的发展观要更合理一些。

(六) 幼儿的年龄

在本研究中, 3岁幼儿占总人数的30.4%, 4岁幼儿占总人数的35.5%, 5岁幼儿占总人数的29.9%, 6岁幼儿占总人数的4.2%。在此, 笔者将幼儿年龄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教养观念作为因变量,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6。

n=766 (M:平均分;SD:标准差)

由表6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年龄的幼儿, 其父母的教养观念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 ;不同年龄的幼儿其父母在角色观、期望观和教育观三个维度上均没有显著差异 (p>0.05) ;但是, 不同年龄的幼儿, 其父母在发展观上存在较显著差异 (p<0.01) 。

(七) 幼儿是否独生子女

在本研究中, 独生子女占总人数的85.9%, 非独生子女占总人数的14.1%。在此, 笔者将幼儿是否独生子女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作为因变量,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见下表。

n=766 (M:平均分;SD:标准差)

由表7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独生子女父母的教养观念与非独生子女父母的教养观念及教养观念的四个维度发展观、角色观、期望观和教育观均没有显著差异 (p>0.05) 。

二、建议

幼儿父母教养观念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有必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因素来促进幼儿父母形成合理的教养观念, 以指导其教养行为, 使幼儿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一) 政府———提供帮助、加强监管

1. 提供福利性帮助和指导

美国的开端计划 (The Head Start) 最初为贫困儿童提供帮助, 后来逐渐惠及大众, 不但为低龄儿童提供福利性帮助, 而且帮助那些收入较低、文化较低的父母学会如何抚养和教育孩子。英国的确保开端计划 (Sure Start) 面向所有家庭提供服务, 其内容包括:家访咨询、帮助家长理解和支持幼儿的游戏、分享儿童保育和教育的经验、提供初步的社区健康服务、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家长提供支持。政府雇佣幼儿保育和教育的专业工作者开展“确保开端计划”的项目。我国也有必要尝试在条件具备的地方为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婴幼儿父母提供帮助和指导, 可以由政府或者专业人员牵头, 然后招募义工来进行, 也可以制定相关的制度或者管理条例予以保障。

2. 加强对准父母及婴幼儿父母的培训和帮助

我国的家长教育相比国外起步比较晚, 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理念和实际操作方面都还不成熟。借鉴国外的做法, 可以由政府部门或是委托社区相关人员对准父母进行培训和教育, 对婴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和行为进行指导。例如:在巴西, 法律规定登记结婚的年轻人, 要首先到政府专门组织的婚前教育机构接受训练, 学习如何处理婚后生活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集训结束时进行考试, 及格者颁发证书, 准许结婚。在日本, 有的市镇村教育行政机构举办家庭教育讲习班与讲座, 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为幼儿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活动, 推动家庭教育综合研讨活动, 为家长编辑并发送家庭教育参考资料等。

3. 加强对早教机构以及媒体的督导与管理

近些年来, 一些幼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一些早教机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打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 不考虑婴幼儿的实际情况实施所谓的“潜能开发”“超前教育”。另外,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 一些社会媒体的广告栏中, 随处所见的有关早期教育的内容几乎全是少儿英语、珠心算和艺术类技能教育。这些都扰乱了家长的教养观念。因此, 必须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 以普及早教知识, 提高广大家长的育儿能力。

(二) 幼儿园———家园互动、提供支持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教场所, 有义务和责任从观念与技能两方面辅导、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 切实提高幼儿家长的育儿能力。为此, 幼儿园有必要为幼儿家长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比如, 在幼儿园里专门设立幼儿父母咨询台, 幼儿父母在遇到教育困惑的时候可以向幼儿园求助, 幼儿园给予个别指导;通过电话、网络、问卷等方式与家长交流教养观念, 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期望;印制早教知识手册、组织早教育儿专题讲座;创办幼儿父母学校, 对幼儿家长进行集中培训和教育;办好幼儿园的宣传栏, 将有代表性的教育问题写在家教专栏里, 供幼儿家长学习和借鉴。

(三) 父母自身———认知角色、虚心学习

篇4:幼儿的教养与个性

【关键词】教养;态度;中西方;个性

众所周知,家庭是幼儿生活的基地,是幼儿接受影响和教育最早的地方。家长是培养幼儿健康的成长,形成良好个性的启蒙教师。心理学中讲到:所谓个性就是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决定了幼儿的需要、兴趣、理想及世界观。所以,幼儿的个性从小要有一个好的根基,关键在于父母的影响。这期间的幼儿会通过父母的教养态度,在亲密与疏离,赞许与责备中逐渐形成个性。其中这里包含了说不尽的教养态度。这种态度能使幼儿选择和保持某种行为,从而排除或者改变成另一种行为倾向。可以说父母的作为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起着浅易默化的作用。幼儿会在这种作用中领悟到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并从中形成和发展起独特的个性。

当代中国家长的教育理念与行为都有了很大的转变。许多家长在当好第一任教师时都做到了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他们在教养中能以幼儿的发展为根本利益,努力坚持正面教育,为幼儿营造了健康的、有益的、可发展的生活空间。然而,也有一些家长因种种原因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使孩子正常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甚至还由于自身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法,造成了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不能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容忍和溺爱形成的娇惯型

背景:我们班的我珠珠是个小女孩,长得很可爱,表达能力强,能歌善舞,常给老师、同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在家长辈们对她当然是宠爱有加。可是,过度的宠爱让珠珠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感觉:什么都要听我的。在幼儿园更是个很霸道的孩子。

镜头一:珠珠跟小怡是好朋友,两个人常常坐一起,但是珠珠却爱命令小怡,假如小怡不听她就打她,甚至是很凶地拧她。小怡不敢跟她坐一块她却一直跟着她,最后每次都是在老师的“威逼”之下才把两人分开。跟别的小朋友坐一起时只要对方无论怎样不小心碰了她或者动到她的衣服她就会大发雷霆地吼对方而且每次都是她先哭。镜头二:这几天天气较冷,阿姨送珠珠上幼儿园,到了教室门口珠珠就把外套脱了,还执意不肯穿,老师说要不先放到衣帽柜里,她却突然大哭起来。看看我,只是摇头,任凭我怎么说,她就是不穿,我示意帮助她穿上,她还是故意躲开了。“老师,我不冷,我不想穿。”其实我知道她是嫌这件外套是旧的。

分析:家长的过度关爱。因父母工作很忙,多数时间她都由阿姨和外婆带。在和长辈的相处中,珠珠已经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那就是自己永远处于中心位置,每次她提出不合理要求,家长最初是反对,而当珠珠用发脾气、哭闹等手段要挟时,长辈们就让步了。长此以往,珠珠就形成这样一种认知:只要我哭闹,他们就会听我的。在孩子的节节进攻下,长辈们节节败退,任性就成了珠珠要挟他们的“杀手锏”,孩子的任性的性格就此形成。长此下去,这种不好的个性特征能长期阻碍孩子的发展。

二、严管和干涉形成的支配型

镜头一:小志喜欢制作手工,平日收集了许多的废旧材料。爸爸不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经常指责孩子没出息,不像某某家的孩子聪明。还强行把小志积攒的废旧材料当“破烂”扔掉。镜头二:一天小志来接得晚,很多晚接地孩子小书包里会带吃的,小豪给了小志一颗巧克力。正在吃时爸爸来接小志,爸爸不听小志的解释一定认为是他在小朋友书包里偷的,回家跟妈妈商量后把小志打了一顿。

分析: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还降低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从此,小志学会了用“发脾气”解决问题,他遇事缺乏自主性,易怒和没有耐心。这恰恰就更增加了父母对他的不满。这样的教育,结果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为了逃脱惩罚,他常常以说谎自卫,这种“自卫”被家长识破后又会遭受更大的皮肉之苦。从此恶性循环,使他变得既怯懦又不诚实。这种管教方法给幼儿的影响也是很不好的。因为它的管教特点是无视幼儿的合理要求,不能正确对待幼儿的情感和意愿。无论做什么事情,做父母的都要按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这期间,家长要么是过分干涉,要么是过度的管教。想想看,在这样的环境教育下,孩子的性情是多么的不安定,内心是多么的苦闷。他的兴趣、爱好得不到满足与发展,幼小的心灵得不到应有的抚慰与爱护。到了大班,他变得更加冷漠、被动、意志消沉;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缺乏信心。试想,在他的生活里,这种教养态度和方法在他的幼小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这对他的个性形成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拒绝和放任形成的忽视型

镜头一:亮亮他自立,好动,喜欢踢球。平日最大的愿望就是父母能给他买个足球陪他玩。但是他的父母总是寻找各种理由拒绝他。他的愿望长时间不能满足,很是郁闷。他的父亲发现后,非但不去分析其原因,还指责他说:“就知道玩,踢球有什么出息。”镜头二:成成不小心踩了亮亮一脚,成成已经说了对不起亮亮还是当做没听见一拳打过去。平时他也经常欺负小朋友,老师多次教育也无济于事。后来才知道问题出在家长的身上。他的父母怕孩子在幼儿园吃亏,受人欺负,所以教给孩子许多事事占上风,万事不让人的“绝招”。结果使孩子成了“小霸王”。当时,他的冷酷和无理的行为遭到了许多小朋友的指责。

分析:做父母的不知道关心孩子,不了解孩子的需要,不能帮助孩子发展兴趣和爱好,并且对孩子的行为放任不管。这就是忽视型的典型特点。

四、命令和威吓形成的专制型

镜头:小恒在成人面前总是低着头不敢说话,一旦离开了成人的视线,他又霸道的不得了。他经常骚扰身边的小朋友,上课也常常忘乎所以地大叫大笑。可是在父母接送他时,他却又表现出少有的乖巧和礼貌。他的行为表里不一,引起了老师的重视。事后,经过多次家访才了解到他在家根本没有活动的自由,孩子的一切要跟随父母的指挥棒转。

分析:这种类型的管教特点是通过苛刻、命令、威吓、禁止等方式来对待孩子。使孩子的生活缺少自由和关爱。小恒每日在“命令”中做着自己不情愿的事情。像这样的孩子在这种教养环境中是难以建立自尊和自信的。并且还容易使孩子形成胆怯、退缩和攻击他人等不良的个性特征。

篇5:大班幼儿教养读书笔记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幼儿教养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幼儿教养读书笔记1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把自己的礼仪做好,更主要的是让我们的孩子也要学会做文明人。

通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知礼仪、懂礼貌、讲文明的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全面提升了幼儿的文明礼仪素质。从每天入园开始就教育孩子主动跟老师问好,并告诉孩子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见面问好的习惯。

在园培养孩子只要是别人帮助了自己就要说谢谢,不乱扔、不乱吐、不乱画,养成把纸屑、果皮、包装袋放到垃圾桶和随手拾废物的好习惯;用餐时不挑食、不交谈,保持桌面地面干净;参与活动遵守秩序,不拥挤,不吵闹;在园里孩子做的很好,只是在家到底做的怎么样老师也不是很清楚,直到有一天,和一位家长聊天才知道,我们的孩子把这些好习惯也带回家了。

原来是有一次星期天孩子在家吃饭,妈妈帮孩子盛好了饭,孩子主动和妈妈说了声谢谢,当时这位妈妈就特别感动。做为一名孩子的母亲对孩子的付出总是不要求回报的,可是孩子的一声“谢谢”真的触动了妈妈心底的那根弦,让妈妈非常感动。

在我们的平常生活中,要引导我们的孩子,在不小心碰到别人后,及时的说声对不起;在别人帮助自己的时候说声谢谢。当老师看到自己的孩子能自己和善的解决一些小问题时心里特别的高兴。尤其是当我和家长聊天时会经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说:“在家孩子经常帮我整理东西,说是老师说自己的东西要整理好,不要影响别人。”还有的说:“有时我不留神把垃圾扔到地上孩子也会及时的告诉我不能把垃圾扔地上。”当听到家长的这些话时自己别提多高兴了。自己也因为能成为这一群孩子的老师而高兴。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老师把文明礼仪工作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同时家长也要随机教育,使孩子们真正成为文明礼仪小标兵、小使者!

大班幼儿教养读书笔记2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是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孩子们在这一时期存在许多的不适应,并对他们本身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它是儿童从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中学习过渡到小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适应的问题之一。培养教育孩子就是让他们能够早自立,要想自立必须学会自理。

在很早的时候我们就强调抓好幼小衔接工作,可是我们对于幼小衔接的意义并不明确,也不知道究竟该作些什么,做好幼小衔接并不是说说。其实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大班开展的,如果突兀的加进去会给孩子们施加很大的压力,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我们从小班开始就开展了幼小衔接,循序渐进的让孩子们去接触。并开展了许多工作,通过一些基本活动打扫家庭卫生,让家长拍下孩子的照片等多种活动形式,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加强了孩子的任务意识的培养,有目的地布置一些任务让孩子完成,并逐渐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在平时我们班有很多孩子认识不到老师布置的任务要做,缺乏完成任务的责任感,缺乏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比如在一社会活动中,我在课上布置任务,要求幼儿与父母饭后散步时观察马路上有什么第二天来园时与小朋友们分享讲述。目的是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培养做事的责任感。但是第二天,有一些小朋友却说没有去观察,找答案,针对这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孩子,教育他们做事要认真负责,树立起任务责任感,幼儿都喜欢游戏,在每天的区域活动中,我也会强化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孩子们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他们有能力安排自己的生活,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作为老师,我们要很好地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敢于放手去锻炼他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快乐、自信的迈向学校。

大班幼儿教养读书笔记3

今天我让我们班的孩子自由活动,孩子们很高兴,都玩得不亦乐乎。这时悦悦小朋友跑了过来,“老师!老师!胡国傲又弄坏我的水彩笔了。”我走近一看,水彩笔被拆得都散架了,我还没来得及问明原因,就听见围观的小朋友不停抱怨,一诺说:“是啊,胡国傲最坏了,他以前还把我的图画本给撕了!”开策说:“对,他不是好孩子,他以前还打过我!”子皓说:“他是坏孩子,有一次他把我画的画扯坏了!他很坏的!”孩子们唧唧喳喳地向我诉说他以前的“恶行”,这让我颇为吃惊,因为他们对同伴缺乏应有的宽容。我也留意到,当请幼儿谈谈自己对同伴的认识时,很多幼儿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同伴的不足,如不守纪律、打人、不好好吃饭、被老师批评等等,对同伴的优点却很少提及。

我们不禁自问:当幼儿满脑子都是同伴的缺点时,如何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在幼儿期尤显重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逐渐减少,而与同伴相处的时间则逐渐增加。相对而言,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往往更平等化,利于幼儿探索各种社会交往技能,但如果幼儿缺乏对同伴的宽容心,则会影响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无法宽容他人的幼儿往往会一直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同伴,可能会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而不被他人宽容的幼儿则可能会感到受到排挤,对一直指责自己的幼儿怀有怨恨之意。长此以往,会导致班级内同伴关系的紧张,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

因此作为我们老师也应该反思,怎样向幼儿展示正确的处理方式。也许我们应尽量不使用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的语言,如“你又这样啦~你怎么老是这样呢”等等,避免给幼儿消极的暗示。

在幼儿对同伴产生无意伤害行为时,教师应尽量不表现出对过失方的严厉指责和批评,而是冷静地引导幼儿复述事件的过程,找出引起伤害行为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日后应注意的事项。

大班幼儿教养读书笔记4

俗语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一天应对的是几十张不同面孔的幼儿,同时也是穿梭在几十种不同的性格中。

柴一圣小朋友是班内一个比较腼腆内向的孩子,一看这个孩子,你会认为他是个安静乖巧的孩子,但接触长了会发现,其实不然,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孤僻,所以总会出现过激行为。孩子集中如厕时,他会趁人不注意,打一下小朋友的头或拍一下小朋友的背,这时就会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柴一圣打我。”追究原因,一圣会很无辜地说:“老师,我没有打人。”其实,老师明白,这也许是一圣对小朋友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只是有些粗鲁罢了,但这样的行为毕竟是不对的,老师务必对其进行教育引导。让他学会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体验和小朋友一齐游戏的快乐。

说到游戏,又出现了一圣的有一大危险之处,当一齐玩玩具时,他会因为争抢某一玩具而张口咬人,作为老师,务必保证孩子的在园安全,当发现孩子的这一行为,我们务必及时教育。而应对老师的质问,一圣没有感到害怕,他会和老师表白,慢悠悠的对老师说:“老师,他抢我的玩具了。”

其实,老师明白,在一圣的心里,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对,他喜欢这个小朋友所以他会拍他一下,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他抢我的玩具,所以我咬他一下来维护我的利益。

在孩子与孩子的交集里,其实并不存在明明白白的.是与非,应对各种性格的幼儿,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证每名幼儿的心都不受到伤害,妥善解决孩子存在的偏激行为,保护他那幼小的心灵。

大班幼儿教养读书笔记5

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想说的是“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用我爱的杠杆撑起孩子的心”。

霖霖是我们班这学期末新来的孩子。才来几天我就发现这孩子很聪明想象力很强但他的画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都略逊于其他小朋友,而且不听从老师安排,喜欢自行其是;小手闲不住,不是乱揪别人衣服,将衣服上的装饰物扯下来,就是在别的小朋友脸上方抓一抓、挠一挠,虽然没惹出什么事,但是班里的小朋友及家长已是怨声载道。我和搭班的刘老师因为他没少给小朋友处理了案子,也没少给家长作了解释。

要想解决掉这个“心头大患”,我的特效药就是用爱去感化孩子。我首先要做的是查清病灶,以便对症下药。经了解才知道原来霖霖一直由奶奶照顾,霖霖爸爸是家中的独生子,奶奶把这个孙子宠得上了天,对孩子百依百顺,加上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孩子便形成了如今的小散兵。后因奶奶生病,所以现在才由姥姥照顾。据孩子姥姥讲,在原来那个幼儿园,因为班上孩子较多,教师无法分出较多时间和精力去约束他,只要他不对教学活动影响太大,一般任其自然。但为了防止他对别的小朋友的伤害,经常是单独让他坐老师旁边,或是坐到教室的最后面,还让其他小朋友离他远一点,从而使他与小朋友更加疏远,让他与小朋友更加对立。姥姥把我们老师当成了救星,希望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他的外孙子,改掉现在的坏毛病。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又对其进行了家访,想更深入的了解他在家的`一些表现,以便于家长和老师做好配合,对孩子的教育步调一致,起到效果。在家访中,我了解到霖霖这孩子特爱拼图,散乱的中国地图他一会就等恢复原样。而且拼起来不厌其烦,注意力能集中二三十分钟。我在班里向小朋友宣布了霖霖是班里的拼图大王,并让他当场演示。在小朋友热烈的掌声中,霖霖脸上露出了最灿烂的微笑,这微笑里我看到他的成功感、自豪感,也领略到他的幸福感。趁机我让他当小老师,教其他小朋友玩拼图。我偶尔一句“小x,小x”的称呼他,让孩子们羡慕不已的同时,把霖霖当成了自己的偶像,霖霖也已小老师自居更加懂事可爱起来,告状声越来越少了,孩子们围着霖霖谈笑风生多了,霖霖越来越招人喜爱了。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比任何人都清楚地知道“鼓励”这两个字对孩子的分量有多重。鼓励,它是一种不逊于血浓于水的真爱,这份情感对孩子来说是“灵丹妙药”,对老师来说是对职业的一种誓约,对孩子的一个守诺。

我会经常轻轻地揽着他,告诉他老师也很想做他的朋友,并且带着他在身边做着欢乐的游戏,慢慢地我感觉到了自己手心里握着的小手也用力地回握着我;在他还和小伙伴们还产生隔阂的时候,我依旧开心地做着他的“大伙伴”,鼓励他融入“小伙伴”的温情中;在他面队手工活动显得“手足无措”的时候,我还是鼓励他,鼓励他通过不断的尝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当他有了一点点进步时,我会毫不掩饰自己的欣喜,高高把他抱起,让其他小朋友羡慕不已;还会将好吃的糖果放进他的手心,让他与自己的朋友一起分享,加强与小朋友的情感交流;还会给他小红花、小奖贴,让他饱尝进步带来的硕果。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霖霖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他变得爱画画,有耐心,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相处,懂得遵守规则,不随意动手打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小朋友对他已是非常认可,主动与他一起游戏、玩耍,这就又不断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良行为。渐渐地,我看到了他脸上绽放出最美的笑容,那是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时候的笑容,也是他打开自己的心扉迎接新世界的笑容,更是他对成长过程用心的诠释的笑容。我知道,我已用我的杠杆——爱撑起了霖霖这颗心。

大班幼儿教养读书笔记6

我们班的孩子十分热衷于建构区的材料,每每区域活动时间那里总是客流不断,平日里短短的过渡时间,孩子们也总要去摆弄、欣赏一番。男孩子喜欢搭建不一样款型的军事武器、建构各种堪比著名建筑的建筑物,女孩子则偏爱搭建无所不能的魔法棒以及能够捕捉美丽瞬间的照相机。

在开始玩之前,他们会为自我的创作“储备”足够多的材料;在玩的过程中,专注于两手之间的作品,完全不在意自我是蹲着还是席地而坐。我常常会被孩子强大的兴趣和专注度所折服,可是问题也由此产生:孩子们过于的专注常常忽略自我在搭建时碰掉的玩具、急于把作品移至展示台却忽略脚下被踢开的积木。在结束活动的时间,孩子们为了保护自我的作品都不舍得离开展示台附近,根本就忘记了还有积木被遗留在建构基地上。“不是我玩的”积木便由此产生。

当应对如野花般零星在地的积木,我们很难再辨识出这是谁拿到那里来的,如果问“是谁玩的”,得到的答案无疑是“不是我玩的”,所以这样的查案似的问题基本是过场话!前期,我们的策略是要求“但凡进入建构区游戏的幼儿都要一齐收拾”,但时间长了,便发现每次在那里收拾的总是几张同样的脸孔,有时甚至他们没有去玩过,也会因着“喜欢收拾”而进取的加入其中,而一些真的玩了却不想收拾的孩子便理所当然的不收拾了。对于此能够看出随着孩子的成长,收拾问题是有着不一样原因的。那些“喜欢收拾”的孩子多半是基于小班时良好整理习惯的养成以及满足当下被教师认可而获得成长满足感的心理需求,而那些不收拾并推脱说“不是我玩的”孩子,一是因为他们收拾物品的习惯没有养成,二是因为他们在对物品的归属意识上很明确,如“这不是我带来的玩具!”,三则有可能是他们职责感的萌芽相对晚些。

由此,我所想到并实施的策略基于“行为后果法”产生的——把没有被收拾的玩具送走!目的是让幼儿感受不收拾玩具,玩具会越来越少,以至于不能玩充分玩的后果。一些敏感的孩子很快就了解了教师行为的目的,表现出不舍之情,但一些男孩子更关注教室里还有几箱玩具,这一点也体现出了幼儿思维方式的差异。所以,我意识到这一行动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来进行!接下来,我期待着孩子们良好行为的出现,能够有多一点对团体物品的职责感!

大班幼儿教养读书笔记7

我刚来到这个班时,我们班的孩子都很听话。例如张馨茹·王新格等人,她们不管是在上课还是在平常都很懂事,也很乖,可是最近张馨茹有点不听话了。上课时别的小朋友都在安静的听课她就在那说话,我就叫过她来问说的什么,可是她怎样也不说话,我没办法只好让她回到座位上去了,可是过了一会她有在那说起话来了。

第二天早上正好是我站门口,我就找馨茹奶奶说了这件事,馨茹奶奶说:“她那是和你熟悉过来了,摸清你的脾气后就不怕你了。我笑了笑了说:“我并不是要让她怕我,我是为了孩子好想让她能够养成良好听课习惯。”馨茹奶奶说回家和馨茹谈谈。

回到班后我叫过张馨茹来说:“教师明白你最棒了,今日上课不随便说话,能够安静的听课,是不是啊!她一开始没有回答我的话,我就说:“如果你今日表现好教师就给你贴个小红花好不好啊!她说好!就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张馨茹果然没有乱说话听的很认真。

篇6:大班幼儿教养读书笔记

霖霖是我们班这学期末新来的孩子。才来几天我就发现这孩子很聪明想象力很强但他的画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都略逊于其他小朋友,而且不听从老师安排,喜欢自行其是;小手闲不住,不是乱揪别人衣服,将衣服上的装饰物扯下来,就是在别的小朋友脸上方抓一抓、挠一挠,虽然没惹出什么事,但是班里的小朋友及家长已是怨声载道。我和搭班的刘老师因为他没少给小朋友处理了案子,也没少给家长作了解释。

要想解决掉这个“心头大患”,我的特效药就是用爱去感化孩子。我首先要做的是查清病灶,以便对症下药。经了解才知道原来霖霖一直由奶奶照顾,霖霖爸爸是家中的独生子,奶奶把这个孙子宠得上了天,对孩子百依百顺,加上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孩子便形成了如今的小散兵。后因奶奶生病,所以现在才由姥姥照顾。据孩子姥姥讲,在原来那个幼儿园,因为班上孩子较多,教师无法分出较多时间和精力去约束他,只要他不对教学活动影响太大,一般任其自然。但为了防止他对别的小朋友的伤害,经常是单独让他坐老师旁边,或是坐到教室的最后面,还让其他小朋友离他远一点,从而使他与小朋友更加疏远,让他与小朋友更加对立。姥姥把我们老师当成了救星,希望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他的外孙子,改掉现在的坏毛病。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又对其进行了家访,想更深入的了解他在家的`一些表现,以便于家长和老师做好配合,对孩子的教育步调一致,起到效果。在家访中,我了解到霖霖这孩子特爱拼图,散乱的中国地图他一会就等恢复原样。而且拼起来不厌其烦,注意力能集中二三十分钟。我在班里向小朋友宣布了霖霖是班里的拼图大王,并让他当场演示。在小朋友热烈的掌声中,霖霖脸上露出了最灿烂的微笑,这微笑里我看到他的成功感、自豪感,也领略到他的幸福感。趁机我让他当小老师,教其他小朋友玩拼图。我偶尔一句“小x,小x”的称呼他,让孩子们羡慕不已的同时,把霖霖当成了自己的偶像,霖霖也已小老师自居更加懂事可爱起来,告状声越来越少了,孩子们围着霖霖谈笑风生多了,霖霖越来越招人喜爱了。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比任何人都清楚地知道“鼓励”这两个字对孩子的分量有多重。鼓励,它是一种不逊于血浓于水的真爱,这份情感对孩子来说是“灵丹妙药”,对老师来说是对职业的一种誓约,对孩子的一个守诺。

我会经常轻轻地揽着他,告诉他老师也很想做他的朋友,并且带着他在身边做着欢乐的游戏,慢慢地我感觉到了自己手心里握着的小手也用力地回握着我;在他还和小伙伴们还产生隔阂的时候,我依旧开心地做着他的“大伙伴”,鼓励他融入“小伙伴”的温情中;在他面队手工活动显得“手足无措”的时候,我还是鼓励他,鼓励他通过不断的尝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当他有了一点点进步时,我会毫不掩饰自己的欣喜,高高把他抱起,让其他小朋友羡慕不已;还会将好吃的糖果放进他的手心,让他与自己的朋友一起分享,加强与小朋友的情感交流;还会给他小红花、小奖贴,让他饱尝进步带来的硕果。

篇7:小班幼儿老师教养笔记

早上八点,家长陆续的带着孩子来幼儿园,孩子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格外的开心。吃完饭的孩子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坐在一边玩玩具,还在吃饭的孩子安静的坐在桌子旁边让家长喂。

时间到了孩子自己开始整理玩具,并安静的坐在小椅子上开始听老师上手指游,上完游戏孩子们排队自己拿茶杯喝开水,并排队上厕所,接着孩子们开始上课了,上完课孩子们下楼准备做早操,并进行亲子比赛。

第一个比赛是穿衣服,第二个比赛是吃橘子,第三个比赛是送气球,第四个比赛是摘糖果,第五个比赛是快乐跳跳跳。在吃橘子比赛时,我发现了,我们班的孩子剥好橘子不愿意把橘子送给家长吃,甚至有些孩子拿了橘子就跑。通过这件事情,我发现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很强烈,对于喜欢吃的东西,哪怕最亲近的人都不愿意分享。以后我要逐步的引导,让孩子拿出自己所喜欢的玩具所喜欢的零食,让小朋友们一块来分享。

镜 子

“这次的游戏活动结束了,小朋友休息一会吧!”我说完就走出活动室想润一下喉咙。杯刚端起来。教室里便像往常一样想起一阵“嘭,嘭,”的乱响。我放下水杯,飞快地跑向钢琴旁,双手拍着琴盖说:“小朋友安静一下,谁让你拍桌子的?”我生气的问。一时全班鸦雀无声。我扫拍桌子最响的乐乐小朋友面前问:“你为什么老是拍桌子?”没想到他却自豪的说:“我跟你学的!”旁边的天天小朋友也飞快地举起小手说:“我爸爸在家里也常常拍桌子叫我别闹的。”我听了以后,一愣,紧张的坐在钢琴旁,反思了一下我自己:“以前小朋友在班里“大闹天宫”的时候,我为了让他们安静下来便拍几下桌子,大声喊道:“安静一下!”。久而久之,我们班的孩子也学会了拍桌子,见一个拍其他小朋友便都拍,于是就出现了刚才那一幕。

“为人师表”“子不教、父之过”,想到这两句话,又想到刚才两位小朋友那自豪的表情,我觉得教师和家长的一举一动,在幼儿面前的影响有这么大呀!因为他们觉得教师、父母永远是对的。家庭、幼儿园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础,孩子特别是幼儿从父母、教师那里获得经验和安全感,他们在心理上最容易与父母沟通、在思想上特别崇拜自己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是孩子最早模仿的对象,幼儿园教师是孩子最愿意模仿的对象。父母、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孩子注意到,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在行动中有所体现。可见,榜样教育作用对儿童是不可轻视的。我反思了自己的过去,并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告诉他们拍桌子是不文明的行为,希望以后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改掉这个不良行为。从此,我们班拍桌子的声音渐渐消声遗迹。

篇8:幼儿教养笔记

隔代教养是指,幼儿教育的主体为祖辈或大部分由祖辈来承担,祖辈对孙辈实施一系列的教养活动和方式,而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少,甚至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教养与抚育。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出于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或是迫于维持生计等原因将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进行教养。很多人认为,隔代教养不仅可以增强祖孙情,缓解祖辈的孤独感,还可以为忙于工作的年轻父母免去后顾之忧,减轻子女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然而,近些年,未成年犯罪的现象屡屡出现,而他们中的很多人拥有一个共同特点———在幼儿期由自己的祖辈教养。

二、隔代教养的危害

(一)影响幼儿独立性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隔代教养中,很多祖辈对幼儿过度保护和溺爱,对幼儿的事情样样亲为,事事包办,剥夺了很多幼儿亲自动手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在增强孩子依赖性的同时,扼制了孩子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发展。本人在幼儿园见习时,小班有一名叫小韬的小朋友,他的父母在外地工作,而他则由姥姥负责照顾和教养。当其他小朋友开心吃饭时,他却是静静地坐在那看着老师或其他幼儿。当我走过去询问原因时,他只是看着我沉默不语。后来通过和老师的交流得知,小男孩由他的姥姥负责照顾。姥姥过于溺爱外孙,本应该是自己吃饭的年龄,姥姥却经常喂小男孩吃饭。长此以往,小男孩便养成了依赖别人喂饭的习惯,别人不喂,他吃两口便不会再吃。祖辈疼爱孙辈固然应该,但溺爱幼儿,包办幼儿的一切事情,会让幼儿失去锻炼自己的机会,影响其独立性的培养与发展。

(二)可能导致幼儿心理问题

幼儿期的孩子十分脆弱和敏感,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无法取代的。缺少父母的充分关爱可能会导致孩子缺少安全感,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如自我封闭、逆反等。我看过一个纪录片,片中有一位小女孩,名叫小双,她是由奶奶送到幼儿园的。小双很少与其他幼儿说话玩耍,很多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有一次,班里有个女孩想和她一起玩玩具,小双却立马把玩具藏在身后,并狠狠地将小女孩推倒在地。一直到记录片的结尾,周五下午,班里其他幼儿都早早地被爸爸妈妈接了回去,只剩下小双一人。小双的头低着,但她时不时伸长脖子向门口张望的眼神,却透露了她对见到爸爸妈妈的渴望。最后,当妈妈出现时,小双在纪录片中第一次露出了笑容。妈妈和老师说:“一直忙着出差,都是她奶奶带着她,今天难得有空,就来接一下孩子。”小双妈妈的话不多,但却让我明白了小双孤僻敏感与跟她是隔代教养密切相关。幼儿长期由祖辈教养,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可能会导致幼儿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三)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

幼儿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饮食卫生、营养平衡对其来说尤为重要。而在隔代教养过程中,很多祖辈出于种种不同原因,无意间对幼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一方面,祖辈在照顾幼儿时会按自己的经验行事。我们常从祖辈口中听到这样一句话:“我吃的盐比你们走的路还多。”他们往往会对自己从过去得来的经验深信不疑,并按照自认为对的方法喂养幼儿。例如,很多祖辈习惯给幼儿吃剩菜剩饭,在他们的思想观念里,这是一种节约,并无不妥。殊不知,有些剩饭剩菜含有一定毒素,对幼儿和中老年人来说,都是一种健康威胁;另一方面,祖辈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的挑食等不良饮食行为百依百顺。很多祖辈在和孙辈相处时,恨不得为其摘下天上的星星,对幼儿的挑食现象更是舍不得去教导,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如此以来,孩子的挑食现象日益严重,有些方面营养跟不上,而有些方面则营养过盛,严重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相比较之下,年轻一代父母可通过书本、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相关知识,他们的照顾可能更有利于幼儿健康。

三、意见或建议

(一)

对于年轻父母,幼儿园可在合适时间通过电话交流或为隔代教养的幼儿父母召开家长会,结合幼儿在园的表现状况和问题,向年轻一代父母讲解隔代教养的弊端及对幼儿的不良影响,倡导他们尽可能地多留出时间照顾和教养孩子;

(二)

对于祖辈,幼儿园教师可与年轻一代父母沟通交流,采用合理的方法,委婉地向幼儿祖辈讲述溺爱孩子,包办孩子一切事情,放纵孩子挑食等行为对幼儿的不良影响,转变祖辈的一些错误的教养方式和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三)

年轻一代的父母应多于与年老一代的祖辈们沟通交流,知晓幼儿的真实状况。了解祖辈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学习他们正确的经验,委婉地纠正他们的错误之处,共同把孩子教养地更好。

参考文献

[1]童春旺.隔代教育:未成年人犯罪不可忽视的家庭因素[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2]王军锋.浅谈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3).

上一篇:猎人笔记摘抄下一篇: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