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规划

2024-08-01

东平县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规划(精选8篇)

篇1:东平县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规划

海兴县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蔬菜生产稳步发展,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20010年全县瓜菜(种植)面积2万亩,总产量7.5万吨,产值0.55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8.6%,蔬菜业在全县农业经济发展中比重的呈逐年提高的趋势。

(二)品种产品结构优化,规模化生产水平提高。近年来,以优质高效为重点,不断引进推广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机蔬菜、甜瓜、西瓜、西红柿、黄瓜、大蒜、大葱、辣椒等优质瓜菜逐步趋于品种优质化、种植区域化,规模效益日益凸现,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三)无公害生产模式推广面扩大,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要求以及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意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办法》等两个规范性文件,并下发到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从指导思想、任务目标、部门职责、工作重点、具体措施等方面,对强化和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出了明确要求。县农业局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结合海兴实际,制定印发了十几种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组织生产,不断扩大标准化基地规模。

我县蔬菜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蔬菜基地布局不尽合理;上规模蔬菜基地不够,蔬菜生产的规模效应没有充分显现;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蔬菜基地的生产质量和长期发展能力不够;加工及流通业发展不充分等。

二、产业前景预测

(一)城市和农村消费层面。居民蔬菜消费城市大于农村、高收入家庭大于低收入家庭、经济发达地区大于欠发达地区。随着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到2012年农村蔬菜消费商品化程度由现在20%提高到50%,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无公害蔬菜、净菜、菜汁饮料等潜在市场较大。

(二)国际市场开拓层面。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国际上食物结构中出现蔬菜比重上升的趋势。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内价格仅为国际市场价格的五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加入WTO后,为我国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市场半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出口前景广阔。

(三)蔬菜产业在农产品发展中潜在优势明显。近年来,国内主要农产品转入买方市场,粮棉消费呈逐年下降态势,肉类食品消费呈现出增幅由大变小进而 1

基本稳定的态势,而果蔬食品消费持续上升。蔬菜消费又呈现营养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均衡化的趋势。而蔬菜对气候、资源等的要求,决定了均衡供应不可能完全本地化,蔬菜在区域间品种、季节性调剂的范围大,蔬菜潜在市场相对广阔。国际上,我国蔬菜生产成本及价格将保持相当长的竞争优势,改进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储运、营销手段,提高加工品质量,市场前景可观。

(四)蔬菜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作用明显。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冬暖式大棚亩纯收益约10000-14000元,大中棚4000-6000元,露地瓜菜3000-4000元,大大高于粮油作物,蔬菜将是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主导产品。突破加工、流通,拉长产业链,蔬菜产业整体效益将进一步提高。

(五)蔬菜产业发展可拉动二三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蔬菜生产作为第一产业,其劳动用工量和劳动强度较大。按照大田种植4亩一个劳力、棚室菜一亩一个劳力测算,目前全县从事蔬菜生产的劳力约1.7万人,如蔬菜种植扩大到2万亩,棚室面积发展到1000亩,则年需增加劳力约6000人。蔬菜加工、流通及服务业发展潜力大。按目前蔬菜产量、价格推算,蔬菜加工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约可增加产值5000万元。蔬菜产业的发展,还将带动食品工业、仓储运输业、农资产业和各类中介组织的发展,将拉动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空间。

三、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用科学发展观和现代生态农业观引导蔬菜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当地区位优势,优化结构,扩大规模,主攻质量,发展名优品牌产品,加强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发展蔬菜生产加工流通,提高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进我县蔬菜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

1、科技先导原则。强化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以蔬菜优良品种生产推广、安全优质蔬菜生产技术规范、高效蔬菜生产和流通体系建立为重点,实现科技化、集约化、高效化。

2、效益优先原则。强化资源的利用效率,节本增效。以特色、原产地蔬菜为主,发展优势品种和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推行高效栽培模式和先进生产技术,实现增产增效,持续发展。

3、经营配套原则。强化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使蔬菜良种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经营环节等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推进全县蔬菜产业的安全、优质、高效,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点面结合原则。建设鹏程无公害瓜菜区、张常丰绿色果菜区和张会亭无公害有机蔬菜区,切实发挥区位、企业和资源等优势,按照产储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提升蔬菜产品生产流通增值空间。

四、总体目标

到2012年,全县大棚温室蔬菜生产面积达550亩,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其中鹏程无公害瓜菜区200亩,张常丰绿色果菜区200亩,张会亭无公害有机蔬菜区150亩,并全部实现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建立容积达500立方,存量200吨蔬菜保鲜库,最终实现产供销储运一体化经营。

五、区域布局

按照“服务城乡、致富农民,加快发展,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示范基地,走“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路子,实现多元化增收致富; 依托“绿源”品牌;努力做到基地规模化、品种特色化、栽培标准化、生产科技化、产品无害化、服务社会化、过程产业化、合作紧密化,走具有东平特色的蔬菜产业发展之路。

在总体布局上,突出三大片:

一是建立绿色瓜菜种植示范基地。以荣乌高速海兴出口为依托,在鹏程批发市场附近,建立200亩棚室绿色瓜菜种植示范基地;同时探索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大户型”、“家庭农场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型”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乡村发展绿色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甜瓜生产基地200亩,建立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二是建立无公害果菜种植示范基地。在苏集镇张常丰村建立200亩无公害果菜种植示范基地。积极引导周边乡村,大力推广“早熟桃”和“设施蔬菜”等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的高效立体种植技术,突出抓好设施蔬菜生产和高值田建设,同时向其他乡镇延伸,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

三是建立无公害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以张会亭村为中心,建立150亩棚室无公害又是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大蒜种植规模,使其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依托斑鸠店大蒜批发市场,打响“斑鸠店”大蒜这一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促进农民增收。

六、保障措施

(一)科学规划,稳步实施。在制订蔬菜发展规划的同时,带动各乡镇、村示范点和种植大户都要制订蔬菜标准化生产发展规划。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由按照“大基地、大市场、大龙头、大服务”的总体要求,稳步发展棚室化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二)强化扶持政策,建立资金投入体系。抓住国家扶持发展现代农业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工商、城市和民间资本发展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三)推进蔬菜适度规模种植。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加工企业+农户”等多种形式引导菜农适度规模种植。

(四)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引进、推广实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不断提高生产、流通、加工各环节及各产品的科技含量。以推广双膜、三膜为重点,加快推进瓜菜由露地种植转向设施栽培,切实提高蔬菜四季生产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的联系与合作,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强化技术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蔬菜技术人员和菜农进行培训,力争在2-3年内,使每个基地都有一批科技带头人,每户菜农都有1名技术明白人;加强科技示范,强化示范引导,加快蔬菜产业化建设步伐。

(五)加强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区,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在进一步完善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设备、强化检测功能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全程监管蔬菜产品质量,真正让城乡居民吃上“放心菜”。

篇2:东平县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规划

民生工程工作总结

根据市农委、市财政局安排,我委承担了2011年大通250亩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民生工程。目前,工程建设已全部完工,完成总投资约120万元。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大通250亩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民生工程建设地点在大通江心洲永平村,项目实施单位是铜陵市大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委会,工程主要实施内容有:修建混凝土道路5条850米,硬化沟渠8条2500米,铺设供水管网PVC25毫米4500米,PVC63毫米500米,举办科技培训班。

二、完成情况

截止到2011年8月底,所有工程全部完成。修建生产道路5条855米,其中,2米宽混凝土道路4条750米,3.5米混凝土道路1条105米,硬化8条沟渠2680米,其中4米口宽4条1080米,1.6米口宽2条850米,“U”槽950米。铺设供水管道5210米,其中63毫米PVC管3条610米。25毫米PVC管12条4600米。共占用菜地5.35亩,拆除钢制、竹制大棚27个2800平方米,新安装钢构大棚128个。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蔬菜基地民生工程建设,把基地建设纳入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管理等日常工作,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大通镇明确了党委副书记作为项目建设协调负责人,村委委明确了主任为协调主要负责人。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工程建设管理。项目建设规定全部实行“六制”管理,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公示制、资金专户管理制。一是规范招投标行为。工程在区招投标中心进行了公开挂网招标,招标全过程由代理机构和监察部门参与管理和监督。二是加强工程监督。聘请了铜陵华宇交通工程监理公司作为工程的监理单位,全程参与工程量、进度和质量监督。三是加强质量管理。管委会工程负责人每天对工程施工实行旁站式查看,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整改。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在大通支行设立资金专户,严格工程资金的使用范围,确保专款专用。

(三)服务生产需要。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每一项目的实施必须对照图纸到实地查看,本着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做好工程建设的协调的实施。共新增100、80、60、40厘米的涵管20余节,1.7米长40厘米预制过板112块,开挖临时排水沟60米。

四、着力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在加快园区开发建设的同时,我们非常注重立足园区的发展定位,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区加快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

(一)积极引进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今年新引进蔬菜新品种4个,小圣女番茄、早青一代西葫芦、绿玉青花菜等非常受群众欢迎,当年引进,当年培育,当年产出,新推广面积180亩,为菜农新增收入100余万元。

(二)加快新技术的学习和培训。今年以来,先后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了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高产攻关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专家们到田间地头边教边学。

(三)积极推广设施农业。今年以来,通过各级努力,园区新增微耕机85台,机动、电力喷雾器50台。

(四)推广“公司+农户”的模式。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收购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如和悦蔬菜公司、恒民调味品厂全年已收购500吨蔬菜进行深加工,解决农民销售难的问题。

铜陵市大通现代农业科技

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

篇3:融水县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

1 设施建设

根据农业种植环境的监测结果, 在符合无公害蔬菜种植环境的水东村, 结合当地交通条件、农民种植习惯, 选择基地建设点。建立了配套标准化菜地166.7hm2。其中新建6.7hm2, 改造完善160.0hm2, 逐步形成标准化、规模化蔬菜基地。

1.1 巩固老基地基础设施, 建成标准化农田

在水东村老菜地基础上配套完善微滴灌设施, 修建排灌沟渠与运输道路, 建立基础设施标准化农田。

1.2 开辟新菜地基础设施建设, 逐步完善基地设施

(1) 土地平整。结合现有耕地的地形地貌, 统一平整, 填毁不规则的沟渠, 清除土地上杂树等附属物, 形成一个平面整体。

(2) 道路交通建设。基地内道路建设主要在原有公路网建设和“村村通”工程规划要求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利用现有道路、减少工程量, 保证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协调, 并与土地使用规划紧密结合。建设主干道3.0m宽, 水泥路面, 支干路1.0m宽, 煤渣路面或铺水泥板, 主支道路相连。

(3) 排灌系统建设。基地离溶江较近, 采用溶江水灌溉, 建立引水泵站, 加输水管线, 并建设蓄水池。基地内结合农业综合开发修筑主沟渠配套水泥硬化护岸以保水, 新建槽形渠若干条与主干渠相连。

(4) 电力设施建设。在基地建设选择区域内, 在充分利用现有农电网的基础上, 重新调整部分变压器和低压输电线路, 根据需要逐步配套, 以满足农户生产用电需要。

2 技术推广

2.1 园区内积极推广应用蔬菜“三新”技术

(1) 示范园内示范应用保护地栽培技术及配套先进耕作栽培技术, 以高标准大棚蔬菜生产为主, 有选择地应用日光温室生产, 积极示范应用蔬菜嫁接育苗技术、穴盘育苗技术、微滴灌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提前延后丰产栽培技术等。

(2) 积极引进示范名优特蔬菜新品种。引进适宜保护地生产的专用新品种, 增加特优菜、精细菜、反季节菜和时令蔬菜及具有观赏价值的特种蔬菜品种。

(3) 园区内严格按标准化、无公害 (绿色、有机) 生产技术规程生产, 进行生产过程全程控制, 大力应用防虫网、遮阳网、频振杀虫灯、黄板, 使用生物农药, 使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

2.2 建立标准化检验检测体系, 强化质量监控

应用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在柳州市农药残留监控系统的基础上, 利用融水县检测中心和融水镇流动检测工作站的技术力量, 并新建水东村基地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 按照柳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规范加强对本基地即将上市蔬菜的农药残留监测。

3 措施保障

3.1 统一认识, 转变观念

县政府高度重视融水县蔬菜产业的发展, 把建立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列为民生工程, 这是落实中央、自治区、市政府相关政策的需要, 也是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所需, 保障生活质量的需要, 更是加快蔬菜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需要。为此,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站在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战略高度, 把它作为本部门本单位的一件实质性大事来抓, 明确任务, 责任到人, 抓紧抓好。

3.2 成立组织, 加强领导

标准化、规模化蔬菜基地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 必须加强领导, 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 强化政府在基地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融水县成立了项目建设指挥部, 加强对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指导、协调和督查, 主要负责重大问题决策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具体任务的落实等。指挥部下设3个组, 即联络组、工程组、资金筹措组, 并下设指挥部办公室, 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 相互协调配合, 做到分级负责, 层层落实。

3.3 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坚持市场经济运作的思路, 在投入机制上, 要形成政府投入、地方配套、农业关联企业等经济实体和农户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筹措资金。

(1) 建立激励机制, 引导农户组织生产。由于该基地目前种植蔬菜面积大, 农民种菜技术含量不高, 加上因城市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吸引了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 同时蔬菜种植精耕细作, 劳动量大, 受到市场与自然双重风险的影响, 农民积极性不高。为此, 应建立激励机制, 在项目建设专项资金中给予新建基地农户种菜补贴, 以调动农民投入资金、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 使农户的菜田逐步成为标准化专业菜地。

(2)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吸引外来资金。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改善投资环境, 积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广泛吸纳外来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该项目的建设。

3.4 开展宣传培训、指导服务, 推广蔬菜种植

依托基地内6.67hm2蔬菜科技园, 召集农户参观学习, 召开现场会, 开展技术培训, 示范带动基地内蔬菜种植。

4 结语

尽管融水县在基础设施、应用技术、战略政策方面做了很大改善, 但县检测中心目前仍然面临着没有专业实验室、检测设备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融水镇及基地检测室仍然存在检测方法、操作过程和管理制度不规范, 检测人员不足的问题。可见融水县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设还是困难重重, 仍需县政府和群众齐心协力, 共同建设。

摘要:根据融水县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分析了标准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在设施建设、技术推广、措施保障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以期为融水县标准化无公害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篇4:东平县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规划

引言

蔬菜生产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笔者独立运作新建了一个城郊蔬菜基地示范项目,熟知蔬菜基地从筹备到正常运营的所有过程。希望这篇总结性的文章能对准备或正在投资城郊蔬菜生产基地的投资者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蔬菜基地建园实施方案

一,基地选址

蔬菜基地建设的选址要符合以下要求: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或纳入基本农田管理。

2.自然条件适宜,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土地集中连片,土质肥沃,地势平坦开阔,地下水位在0.8米以下。

3.生态条件良好,基地空气、灌溉水中各项污染物含量不能超标,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

4.选择在相对平缓的地块上建设,地块的坡度控制在250以内。早春蔬菜基地应建在海拔300米以下,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应建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区,

5.紧邻公路或已经规划农村公路建设的通达区域。

6.基地水源有保证,伏旱季节40天无雨能保灌溉,其他季节70天无雨能保灌溉:雨季能排渍,防洪有保障。排水有出路,日降雨量150毫米不受淹,特大洪水有对策。

二、检验检测

基地选址确认后,要进行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等项目的检测,抽样取土壤表层向下10厘米左右的土样:水源抽样按国家灌溉用水相关标准检测。

三、土地流转

蔬菜基地的土地使用权采用流转租赁种植(自培基地)和契约种植(委培基地)两种形式。规范的土地流转是在依法、自愿、有偿、引导、有序的原则下,采取转让、转包、出租、互换、入股或其他符合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方式流转:必须与农户签订合同。并明确责任和义务,期限应为10~30年。要依靠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指导、协调、服务职能,协助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四、投资概算

按投资蔬菜园总面积13.3公顷(200亩)、其中大棚设施面积2.7公顷(40亩)计算:

1.总投资144.87万元:

①固定资产投入103A5万元。其中:土地平整、园田化、土壤改良等约为38.2万元,大棚设备总投资38.98万元,农机设备设施6.25万元。水、电、路配套设施费用总计10.02万元,生产管理用房预算10万元。

②流动资金投入29.42万元。土地租金6万元。

③其他不可预计费用含试验性生产损失6万元。

2.效益分析:稳定年可产蔬菜170.5万公斤,年收入约176.56万元。年纯收入可达69万元,利润率37.63%,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五、基础建设

1.道路建设:园区内实行园田化,进行土地整理,由主干道、支干道和机耕道组成,环基地主道路硬化,以利雨雪天气运输自如。

按照节约用地、方便生产、适度超前、降低投入的原则,因地形地貌特点规划建设,并与土地整治和排灌设施结合紧密。平坝区要突出地块大,方便机械耕作运输,建设重点应以机耕道为主:丘陵区要以板车道为重点。根据蔬菜基地规划设计:

①田间便道:路基面宽1.5米,铺设沙石1.2米宽,每100米(与田成方的沟渠系统配套)安置加厚涵管,直径0.3米,主排水沟面涵管直径要在0.8米以上。

②板车道:路基面宽2~2.5米,铺垫和涵管同上。

③机耕道:采用泥结石路面,路基面宽4.5~6米,铺面连沙石料宽3~4.5米,厚0.05米:涵管设置同上。直径至少0.5米。

④规划建设1个宽2米、高1.8米的产地集散点(上车台)。

2.排灌系统:建成“路相连、渠(管)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排灌系统,南灌水系统与排水系统组成,原则上实行排灌分开。能够自然灌溉的土地主干道两侧为灌水渠,支干道两侧为灌水沟。根据自己的实力,酌情实行喷灌、滴灌系统。

充分开发地下水资源,合理布局和修建灌排水沟和动力提灌,提高抗灾能力。地面排水工程按十年一遇标准设计,三日暴雨不淹田,一日内排除积水。因地制宜明确排灌重点,平坝区的地块要突出防洪、排湿,排灌沟渠应宽、深,并配建机井或者提灌设施:丘陵梯田和旱地要突出保水抗旱,排灌沟渠应相对窄、浅,并配建储(蓄、发酵)水池和机井或提灌设施。

①排灌主沟:宽0.6~0.8米,深1~1.2米,集中的主排水沟宜放宽加深。

②排灌支沟:宽0.5~0.7米,深0.5~0.7米。

③田问渠道:宽0.3~0.4米,深0.2~0.4米。

④蓄水(发酵)池: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配建10~20立方米蓄水(发酵)池,池深2米,因地形确定长、宽度,供园区植株残体堆沤发酵和储肥等。

⑤机井和提灌设施:按照能基本满足蔬菜抗旱需水要求,根据地形和水源出水量进行规划建没。

⑥供水管网建设:老基地利用上述自然供排水沟渠进行自然漫灌,但效率低且浪费水。目前大多数新建基地都采用结合蓄水池、灌溉水井和电排设施,新铺设PVC管道到田间地头进行喷灌或者滴灌,保证蔬菜生长用水需要。为了降低管网的配水压力,减少管网的漏损率,管网宜按自然分区和地形高差进行分区、分压供水,加压站按远期规模进行设置。

3.隔离带:在村庄旁和公路主千遭旁要设立隔离带,有机食品生产要求隔离带在8~10米以上。隔离带起到与常规农业隔离的作用,避免在常规农田种植管理中施用的化肥和喷洒的农药渗入或漂移至蔬菜地块。

4.土地平整:耕作田块的大小应综合考虑地形起伏情况、田间工程难易程度、是否便于耕作和排灌等方面的情况,方田的大小和形状受田间渠系和道路的走向控制。必须保持一定的田面坡降,纵向(灌水方向)坡降应小于1/500,横向以水平为宜。土地平整挖、填土方量要基本相等。填方地段和挖方合槽地段均需留有一定虚高,一般虚高应为回填厚度的20%~25%。

土地平整时应尽量保留耕层熟土,保蓄底墒。打碎土块,深耕细作。要重施有机肥,巧施速效肥,挖方部位的施肥量至少应为填方部位的2倍。

5.土质改良,稻田改种蔬菜要特别注意排湿,提高土壤的通透性能:旱地要以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为重点。

用石灰或石膏调整土壤pH值至6.5~7.5,耕层厚度≥20厘米,土体厚度60~80厘米。培肥措施:一是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各种蔬菜进行轮作,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增加植被覆盖土壤的时间;

二是实施秸秆还田和冬季种植绿肥或其他豆科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三是每年667平方米增施有机肥料1500~2000公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四是根据土壤的成分和缺素情况,实施配方施肥,连续3~5年进行补充施肥:五是早地连续3~5年采用聚土垄作。每年深耕一次以上,每年每667平方米掺油沙、黏土、渣肥5吨,增厚活土层,改善土壤质地状况。

6.保护地设施:按总面积10%~30%的标准建设保护地。南方新建蔬菜基地应引进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以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生产反季节优质蔬菜,缓解“春淡”“伏缺”的市场供应矛盾。

装配式镀锌钢管塑料薄膜大棚用22~25毫米(直径)×1.2~1.5毫米(壁厚)的薄壁钢管制作拱杆、拉杆、立杆,大棚用卡具、套管连接棚杆组装成棚体,覆盖塑料薄膜用卡膜槽固定,这样的设施可使用10年以上。

①大棚的场址应选在向阳、避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良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块,周围应无高大树木和建筑物遮挡阳光。在建大棚群时,棚间距离宜保持2~2.5米,棚头间距离5~6米,以利于通风换气和运输。

⑦南方大棚一般以长30~50米、宽6~12米为宜。太长两头温差大,运输管理也不方便;太宽通风换气不良,也增加设计和建造的难度。中高以2.2~3.2米为宜,大棚越高承受风荷越大,但大棚太低,棚面弧度小,易受风害,雨大时还会形成水兜,造成塌棚。南方大棚高跨比值以0.3~0.4为好。大棚的方向很重要,南北延长的大棚受光均匀,适于春秋生产:东西延长的大棚冬季光照条件好。

③大棚顶膜与裙膜必须分开覆盖,不能一膜到底,即一幅顶棚膜和左右两边二幅裙膜,这样有利于通风换气。顶棚膜宽9~12米,裙膜宽0.8~1.2米,先将两侧的裙膜装上,再将顶膜盖上。四周用卡膜簧固定,每个拱架之间用压膜线(带)压住,在顶膜与裙膜交接处应重叠20~30厘米,将顶膜压在裙膜外面,裙膜着地部分要用泥土封压,大棚膜覆盖时应选择无风天气进行,以免风吹不利于盖膜或撕破棚膜。大棚顶膜最好采用长寿无滴膜。

④大棚建好后,在大棚四周必须开挖深沟,沟深比棚内畦沟低20~30厘米,以降低地下水位,有利于棚内蔬菜生长。

蔬菜基地营运管理

一、生产布局

城郊蔬菜布局应是一个速生型布局,多品种、小批量、多茬次、高复种、高效益,可有效规避大起大落的市场风险。在现在大流通格局的情况下,城郊蔬菜的出路在于如何避开外菜冲击。通过市场调研,对布局要进行合理定位。应采用速生品种为主体的布局模式,少种或不种耐储耐运的大路蔬菜,也可寻求大物流供应间隙,结合设施大棚栽培,做到栽培类型结构合理,保障周年均衡生产供应。

二、良种选择

蔬菜品种的选择,要根据不同消费群体、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消费区域对产品的不同要求,准确地做好市场的调查和定位。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蔬菜种类的选择:要依据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用途(鲜食、加工、专用)、区域布局、不同蔬菜种类的生长季节性、保护地的特点来选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的“当家菜”在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新、奇、特菜”在消费中的比重却在不断增加,生产时需适量引进。

2.优良品种:要注意选择商品性状好、营养价值高甚至有一定保健作用的新品种。必须根据市场和生产的要求,不断更新栽培品种。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

3.抗病品种:选择品种时应注意选择能抵抗当地主要蔬菜病害的新品种。从生态差别很大的地区引进新品种时更应注意抗病性问题。同时,也不能长期使用同一抗病品种,否则品种的抗病性能易丧失。

4.保护地:适于保护地栽培的品种应有以下特点:叶量不能太大,株型有利于密植和通风透光,抗当地保护地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产量高,品质好,耐低温和弱光。番茄、彩椒等品种要易于着色,且着色均匀、色正。空间较大的温室,生长期较长,栽培番茄、黄瓜等品种一般应选择无限生长型:在大棚栽培番茄等。可选择有限或无限生长型,适度控制高度和生长期。

5.栽培季节:有些蔬菜在不同季节栽培对品种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如早春反季节栽培大白菜、萝卜等,应选择早熟、抗抽薹能力强、抗病性强、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的春白菜、春萝卜类型:夏季栽培的大白菜、萝卜,应选择耐热、抗病能力强的专用品种,而且应注意控制播种期。早春栽培花椰菜,应选择中熟或晚熟的春季生态型品种,如果选择早熟品种,就会出现“早花”现象:秋季宜选择早熟的秋生态型品种,如果选择春生态品种,就会造成花球出现晚甚至不出现花球。

6.耕作制度:适当调整蔬菜生产的种类,合理轮作,在同一块地上按照一定年限轮换栽培几种性质不同的蔬菜品种,是合理利用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改善品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

三、集约化育苗

集约化育苗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具有用种量少、占地面积小的特点,能够缩短苗龄,节省育苗时间:能够尽可能减少病虫害发生:可提高育苗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有利于统一管理,推广新技术,可以做到周年连续生产。

四、标准化种植

1.制定蔬菜基地主打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重点使用蔬菜集约化育苗,培育壮苗。

2.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配方施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施用量甚至不施用化肥。

3.合理问作套种,推进耕作模式创新,挖掘地力出高效。

4.采用蔬菜栽培设施和配套技术。薄膜应采用功能性膜,新膜透光率在90%以上:冬季用无纺布、双层无滴膜覆盖保温,夏季采用遮阳网降温;在种植茄果类、瓜类蔬菜时,推广使用二氧化碳施肥技术;采用微灌技术。

5.完善全程质量管理制度:一是投入品管理制度,确保不购买、不使用禁限用投入品,科学安全使用投入品,实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二是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对蔬菜产品实施质量追溯制。形成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三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和采收安全间隔期,适时采收,确保安全期采收:四是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采收、不出售,严把准出关。

五、水肥管理

根据各类蔬菜作物需肥特点,以土壤养分收支平衡为原则,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合理施用化肥。常用的有机肥有绿肥、作物秸秆、人粪尿、厩肥、堆肥、沤肥、沼气肥以及商品有机肥等。自制有机肥腐熟时堆温要达50~55℃以上,持续5~7天高温发酵,肥堆的体积比刚堆积时塌陷1/3~1/2,堆肥的秸秆变成黑褐色,有氨臭味,手握秸秆湿时柔软、干时易

碎,堆肥发酵后,过12毫米的筛。除去堆肥中的杂物。有机肥一般用作基肥,可根据不同土壤肥力、不同蔬菜作物、不同肥料质量来确定施肥量。达到无害化要求的沼气肥水、人畜粪尿可作追肥。严禁在蔬菜作物上使用未腐熟的人粪尿,在叶菜类蔬菜上即使腐熟的人粪尿也禁用。

蔬菜基地用水应尽量使用深层井水,以免污染蔬菜或导致病害。

六、病虫草害防治

1.农业防治:一是选择抗病虫品种。二是合理轮作,清洁田园;提倡水旱轮作:适时清除田间杂草、农资废弃物及前茬作物残枝败叶,将病残体、病果全部带到园外,或进入发酵池进行腐熟沤肥,以减少病虫害基数。三是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四是增施有机肥,使蔬菜生育健壮,增强蔬菜抗病力。从而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五是实行深沟高畦栽培,畦面上地膜或稻(茅)草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量。增强土壤透气性,保墒防板结,抑制蔬菜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发展,防止土传病菌的传播。

2.物理防治:一是晒种、温汤浸种、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15分钟或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5分钟进行种子消毒。药液浸种后要进行种子清洗,再进行催芽播种。二是在夏秋季节进行高温闷棚消毒,或者在田块内灌水浸泡20~25天,若洒施适量生石灰溶液,则杀灭病虫害效果更好。待棚内水分落干后进行翻耕整地再种蔬菜。在冬季休耕期,可深耕冻垡,以杀死病虫害。三是园区采用黄色板诱杀害虫,设施蔬菜还可利用防虫网挡避害虫。特别是夏秋叶菜生产应结合防雨、防风赫培,在小拱棚、大棚等设施上覆盖防虫网、遮阳网、薄膜机械以阻隔害虫侵入和产卵。四是利用太阳能频振式灭虫灯或性引诱剂诱杀害虫。

3.调控生态环境防治:一是科学地调控好大棚内的温、湿度。夏秋季节要努力实现大棚的遮阴、降温、弱光、保温的调控目标:冬春季节要努力实现大棚内增温保温、增加光照、换气、降湿的调控目标。大棚内的温度一般不高于30℃,相对湿度不高于85%。二是蔬菜冬春寒冷季节期间,可采取“三不浇三浇和三控”措施,即阴雨天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不浇明水,浇膜下水;苗期控制浇水,连阴天控制浇水,低温时控制浇水。要逐步实行膜下滴灌技术,以形成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发展盼环境条件。三是严禁猎捕鸟、蛙。蛇等,保护害虫天敌。四是利用石灰或石膏调节pH值,不利病虫窨发生。

4.生物防治:一是提倡利用苏云金杆菌(Bt)、枯草芽孢杆菌、蚜虫霉等细菌防治害虫,利用植物抗病诱导剂及抗生素。如用多抗霉素、井岗霉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索等防治病害。二是利用植物源农药。如姻梗水、花椒水、柳叶水、苦楝及苦参杀虫剂,或植物挺取物,如印楝素、苦参碱、鱼藤酮等防治多种害虫。三是利用脱毒技术,如用大蒜、马铃薯脱毒。用嫁接技术如黄瓜、西瓜、茄子的嫁接防土传性病害。四是利用矿物源物质,如硫黄、石灰、硫酸铜、高锰酸钾等防治病虫害。五是放养和保护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和赤眼峰等寄生性天敌防虫害。

5.化学防治:应注意对症下药,禁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掌握正确的施药技术、施药量、施药方法,选择有利时机。交替轮换用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七、蔬菜采收

1.采收标准:以蔬菜的商品成熟为标准,通常以品种特征、色泽、质地、硬度等生长成熟特征来衡量蔬菜的商品成熟度。

2.采收时间:蔬菜宜在晴天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采收,这样有利于采后伤口愈合,可减少病害发生,有利于保持产品的鲜度。雨后和高温期采收,成熟的果实易开裂、腐烂。且颜色欠佳。多次采收的蔬菜,如瓜果类蔬菜的第一批瓜果应适当早采,在幼果尚未达到采收标准时提前采收。

3.采收方法:采收方法要因菜而异,采收方法不当易使蔬菜损伤和腐烂。例如:花椰菜或青菜花在采收时应将花球连同10~12厘米长的肥嫩花茎一起割下,带几片叶包裹住花球,装入塑料筐中,码放时应注意保护花球,装筐不可过满,以免挤压损伤花球。各类蔬菜在采收后都应立即运往阴凉场所进行预冷,尽量减少在田间停留的时间。

八、商品化处理

1.采后修整:标准化的修整主要是对采收后的蔬菜进行“净菜”加工,如去掉叶类菜的老黄叶,切去根菜类的须根,果菜类剪掉多余的藤茎等不能食用部分,等等。采收回来的新鲜蔬菜,尽量不要用水清洗,可用干净的软布擦拭。若用水清洗,水质应符合标准,蔬菜通过修整后的标准是:同一品种成熟度一致,果形正常、色泽正、果面清洁,无腐烂、无畸形、无异味,无病虫害及机械伤。

2.整理分级:

①蔬菜产品一般分成特级、一级和二级3个等级。特级要求产品具有这一品种特有的形状和色泽,不存在影响产品特有质地和风味的内部缺陷,大小、粗细、长短一致,在包装内产品排列整齐,要求各分级项目的总误差不超过5%:一级品的质量要求大致与特级相似,允许个别产品在形状和色泽上稍有缺陷,并允许存在较小的影响外观和耐储藏性的外部缺陷,允许总误差为10%:二级品可以有某些外表或内部缺点,该级产品只适于就地销售或短距离运输。

⑦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分级方法是人工分级,即凭人的视觉判断,按蔬菜的颜色、大小分为若干级。

3.蔬菜包装:一类是商品包装,即蔬菜的小包装。包装材料主要是硬质纸盒,包装后标注相关信息和商标:另一类是运输包装,即流通过程中的包装。包装物主要有竹筐、塑料箱、纸箱、麻袋和尼龙网袋等。竹筐用于叶菜类、花菜类和果菜类蔬菜的运输包装,应在筐内衬1~2层清洁的纸张,以免运输过程中损伤蔬菜。纸箱适用于多种蔬菜的包装运输,但在没有预冷和保温车的条件下,不宜使用纸箱包装。麻袋和尼龙袋可用于包装不怕挤压的根茎类蔬菜,或一些体积小、重量轻的蔬菜,如马铃薯、洋葱和萝卜等。塑料箱适用于包装各类蔬菜。

九、营销策略

1.与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连锁超市、便民店等蔬菜市场体系建立联系,推行蔬菜产品直销、代销、配送、加盟联销等现代物流模式。

2.组建蔬菜产业联合会和菜农专业协会,对外开拓市场,建立起稳固可靠的营销网络:对内组织生产、筹措资金、协调关系、规范行为。

3.建立信息网络,及时向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

十、风险管理

1.如果基础设施差,则会增加劳动强度和运输成本:如果土地没有整治,则土地利用率低,而且给栽培管理带来不便,造成车辆运输、劳动力等资源浪费。

2.要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如大风、冰雹、暴雨、干旱、水涝、低温、冰冻、病虫等灾害的袭击。

3.市场风险。城郊菜地可以预测计划蔬菜种植,从而避免某个品种生产过剩,但面临如今的大市场,大流通,加之大型冻库蔬菜投放市场等,多种市场风险因素都要由蔬菜生产者自己承担,

4.在技术、质量标准上可能难以控制,尤其是在蔬菜药物残留方面,可能会造成蔬菜品质参差不齐,影响产品加工、销售。

5.蔬菜基地建设投资高、风险大、利润率低,因此要尽量争取相应的国家扶持,

篇5:东平县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规划

作者:佚名 日期:2010年05月19日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大 中 小】

我要评论(0)

地兴建蔬菜大棚的热情高涨。但是,部分地区在建棚时,往往是照着葫芦画瓢,忽视了当地的自然条件,结果出现了很多问题,不仅缩短了蔬菜大棚的实用性,还降低了蔬菜的产量及品质,造成不应有的经

年,各地兴建蔬菜大棚的热情高涨。但是,部分地区在建棚时,往往是照着葫芦画瓢,忽视了当条件,结果出现了很多问题,不仅缩短了蔬菜大棚的使用寿命和实用性,还降低了蔬菜的产量及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就当前蔬菜大棚建造中存在的误区做一些分析,提醒各地菜农注类问题的发生。

技术员协会结合各个专家的技术,总结出一下建造细节技术:

技术员信息网有详细的介绍,同时可以网上咨询

:棚内下挖过深

蔬菜大棚建造中的突出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近几年菜农为了追求种菜大投入建造“高标准”蔬菜大棚,使得棚室高度越建越高(有的甚至棚室内高度超过6米),大大室墙体(北墙和东西两墙)的土方量,需要在棚内大量取土堆砌墙体,下挖也就越来越深。其菜农误认为,棚内下挖越深越保温,越利于蔬菜生长,以至于在和顺县等地出现了“地窖式”蔬菜内距离地表2.5米深),这些都是不合理的。其三,建棚者为了省工省时,在堆砌墙体的过程从棚内下挖取土,棚前土壤却没有利用,更增加了棚内与棚前地表的高度。

过深不利于蔬菜生长。大家都知道,大棚之所以能够进行反季节蔬菜(瓜类、茄果类等喜温蔬,是因为棚室能够为其创造适宜的温度、光照等条件。这与大棚覆盖薄膜后,白天接受太阳光蓄热,晚上散热,反复进行的“温室效应”密切相关。棚内下挖过深的害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会造成棚前脸处出现较长的遮阴带。据了解,和顺出现的“地窖式”大棚正是由于冬春季棚前脸处照,无法进行蔬菜生产或蔬菜长势极差而得名。棚内温度(气温+地温)因接受太阳光照而提遮阴带内的蔬菜则会因温度过低而出现“低温障碍”。同时,蔬菜生长因缺乏光照而无法正常进行,导致“面黄肌瘦”,甚至“饥饿”而亡。另一方面,建棚者把棚内熟土堆砌墙体利用后,裸露地表生土,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有益微生物匮乏,透气性差,如果不加以改造,当季蔬菜生长必受影,蔬菜大棚下挖过深,对于一些地下水位过浅的地区更不适合,棚户建棚下挖过深,会使种植的遍出现沤根、死棵现象,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个适宜于反季节喜温蔬菜生产的棚室该如何规划建造呢?经过不断摸索、试验,根据当前菜农建入的有关情况,我们认为,一般情况下,采用钢管作骨架,棚内最高立柱选用5.8米(下埋60),后墙高度4.5米左右,棚内下挖0.5—1.2米的棚室最为恰当。在建造该类棚室的过程调,墙体用土也要从棚前空地下挖取土,下挖深度视情况而定,一般要在0.5米以上。如此建得大棚前脸处仅有不足0.6米的深度,减少了遮阴带面积,同时又能提高棚室的保温性能。

要坚持

宜”的做法。比如对于一些耕作层浅、地下水位低的地区,就要避免建造“半地下式”蔬菜大棚,不地窖式”棚室。应尽量减少下挖深度或直接在地表建棚。

一些地方已经建成的下挖过深的棚室,我们建议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一是可以在能够保证棚室整的前提下,将棚前脸处的土层挖取一部分,增加透光面积。二是将水渠规划在棚南端,并做走蔬菜定植到棚北墙根,从而提高种植效益。

易发生涝灾的棚室,我们建议:一是蔬菜种植要起高垄(35厘米左右),增加土壤耕作层,利用,避免沤根、涝根。二是要在棚后下挖深坑,降低棚内的地下水位。该做法已经在很多地方广泛果不错。

:墙体内外坡太陡

大棚建造过程中的一个细节问题。一些菜农建造的蔬菜大棚墙体内外坡太陡,有的甚至无坡向,体。据当地菜农讲,蔬菜大棚墙体建成带坡向的,必然要多占用棚与棚之间的土地,棚内的种植少了不少。从占用土地多少考虑,菜农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若从蔬菜生产的角度考虑,棚墙体陡就显得不合理了。

二:一是墙体内侧坡太陡或无坡度,减少了墙体的总表面积,进而降低了白天墙体的蓄热量,棚易受影响,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二是东西墙内侧坡太陡或无坡度,一天之中,早晨或光照易被东西墙所遮挡,并且遮挡的时间和面积随着墙体坡度的减小而增加。棚内光照不足,将的光合作用,降低其产量及品质。另外,墙体内外两侧有坡度,墙体呈梯形,又可增加棚室的牢何建造蔬菜大棚墙体更符合蔬菜生产呢?我们的试验证明,蔬菜大棚墙体堆砌好后,可以用挖土进行“切墙”,使得墙体呈梯形,墙体上部与下部之间的距离在0.5米左右。而东西墙在切制提高棚内的光照条件,除了蔬菜大棚选址要北偏西5°-10°外,还可在堆砌时向东或向西分土,或西墙分别偏外10°。此外,为了提高蔬菜大棚的保温性和利用下雨下雪流水,墙体外侧也要留:棚内立柱埋设不当

棚内,立柱的主要作用是支撑拱杆,防其弯折。可是,我们在下乡的过程中发现,不少蔬菜大棚半年,就出现了立柱断裂现象。经我们考察,该情况与立柱埋设不当有关。

为,出现断裂的立柱为(从北往南数)第四排,断裂的位置在立柱下端40厘米处,立柱裂痕呈南侧向北侧扩展。造成如此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埋设该立柱时未将其向南倾斜,而是垂直于地在不断使用后置式卷帘机卷拉草苫的过程中,形成的巨大推力通过拱杆作用于该排立柱,进而使注:垂直于地面的立柱所能承载的作用推力要远远小于稍微向南侧倾斜的立柱)。受蔬菜大棚建,一旦棚内立柱出现断裂,重新更换立柱的难度比较大。在此,我们建议,如果仅仅是立柱出现,可以采取在其一旁增设加固短立柱的方法。

蔬菜大棚建造中,该如何正确埋设棚内立柱呢?我们建议,蔬菜大棚埋设立柱,可分三大步骤进布线,再定“标尺”,最后分次埋设立柱。

规划布线。以蔬菜大棚内径100米长为例。通过实地规划可知,100米长的地块,按照3.5米3.5米一间,不仅利于蔬菜做畦整地,可定植5沟蔬菜,而且能提高大棚的整体承载力),地规划出28大间,棚东西两头剩下各1米的两小间。按照此规划,分别用卷尺测量出每一间的具而后南北向进行布线。

定“标尺”。“标尺”是指用于其他立柱埋设时参照的标准立柱。一般是以棚东西两头的立柱作为“标在山东寿光建棚为例,假若大棚后墙内高4.5米,可选用的各排立柱高度分别为:第一排加重立米(偏北斜)、第二排加重立柱5.8米(直立)、第三排立柱5.5米(稍微偏南斜)、第四排8米(偏南斜)、第五排立柱3.6米(偏南斜)。前两排之所以选择加重立柱,是因为大棚建成将承受卷帘机和草苫的总重量。在选好立柱之后,再根据布线图,分别把棚东西两头的两列立柱可。注意:立柱的下埋深度均为60厘米。并且,第一排立柱要偏北一些,从而能使得后墙上的菜农俗称“后砌柱”)探出40厘米,其与水平线夹角45°左右,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第一排立柱的另一方面是增加棚内冬季的日照时数。

分次埋柱。以棚东西两头的“标尺”为准,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进行依次埋柱。方法:埋设第一排先将用于第一排的立柱,从其上端往下测量并标记出3米的位置。然后,在“标尺”立柱(从其上3米处东西向拉一条标线,立柱埋设后,标线要与立柱的3米标记处重合。按照此方法,再埋设柱,最后,埋设内部的各个立柱即可。

:棚膜覆盖有误

只有通过覆盖棚膜后,才会真正发挥“温室”效应。因此讲,选购适宜于蔬菜大棚的薄膜,并通过膜覆盖方法,延长棚膜寿命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前不久,我们下乡走访时,发现不少农户棚覆盖存在问题。首先是棚膜的选购有误。一般而言,蔬菜大棚薄膜共分两幅,一幅为屋面棚膜,放风棚膜。前者我们建议选购透光率高、无滴消雾性强、寿命长的聚氯乙烯或乙烯-醋酸乙烯高,后者建议选购使用聚乙烯成分棚膜。可是,不少农户却用聚氯乙烯成分的棚膜作为了放风棚,一菜农的蔬菜大棚长100米,由于聚氯乙烯成分的棚膜伸缩性大,故而他仅仅使用了90米2米宽的这种棚膜。结果,本来在放风口处,屋面棚膜与放风棚膜重叠30厘米,可保证“闭风”效,时间一久,具有伸缩性的聚氯乙烯棚膜“收缩”了,进而导致闭风不严实的结果出现,假若是冬闭风不严实,易造成蔬菜冻害发生。故此,我们强调,不要选用聚氯乙烯的棚膜做放风棚膜。

们还发现,棚膜覆盖后的压膜绳固定有误。压膜绳的主要作用就是“压住”棚膜,而不是破坏棚农户棚室的压膜绳是从上至下倾斜式拉放的,而不是上下直着拉。由于压膜绳倾斜式拉放,使得(大竹竿或钢管)拱杆上,时间一长,再通过拉放草苫,压膜绳与棚膜来回摩擦,结果导致棚膜,得不偿失。

:棚高、棚宽不成比例

菜大棚的高度,一般测量时以棚内(从北墙数)第二排立柱的高度为准;棚宽指蔬菜大棚的跨测量从棚内北墙根处的水渠边至大棚前沿。俗话说,“有高度才会有跨度”,可是我们走访发现,为增加蔬菜大棚的种植面积,将其越建越宽。如一农户新建大棚的棚宽达到了15.5米。但受水墙体承载力的约束,他家蔬菜大棚棚高5.5米左右,如此便影响了棚屋面的采光性。同时,由度太大,立柱承载力增加,使得他的棚室仅可使用重量较轻的保温被,而无法使用物美价廉的草,因棚太宽造成放风困难,尤其是冬季棚的前脸处,难以将湿气放出,病害容易侵染,成为棚内病源区”,灰霉病、霜霉病等病害易发生。

建造蔬菜大棚时,该如何规划其棚高、棚宽呢?理论上讲,蔬菜大棚的高度与其南北跨度应根据度来定。首先,要明确蔬菜大棚的高度与其跨度决定着棚室采光面的角度,而棚室采光面的角度阳光入射角的大小。

量证明,太阳光的投射率与光线入射角关系密切。其入射角在0°—40°范围内,太阳光线的入射明显,当入射角大于40°以后,随入射角增大,其透光率急剧下降。

采光面的角度公式:棚室采光面的角度=90°-太阳高度角-太阳光入射角40°

太阳高度角一天之中,中午最大,早晨出太阳时为零,大棚采光面的角度应适当增加5°-6°。),棚室采光面的角度受当地太阳高度角的制约。例如:在北纬35°左右地区

庄、临沂等地),其冬至时太阳高度角为31.6°,建造大棚时,其棚屋面采光面的角度应大于

=90°-31.6°-40°+5°=23.4°)

菜大棚的南北总宽度就可以用下面公式算出:大棚南北总宽度=大棚最高点高度×ctgɑ(ɑ为棚屋角度,此为余切值)+后坡面的投影长度。按照以上方法,可确定出蔬菜大棚的棚高和棚宽。

:选址不佳

是一种投资成本高、使用年限长的固定设施,一旦建造选址不佳,必将影响以后的棚室蔬菜生种植效益。可是,我们在下乡走访中发现,不少棚户的蔬菜大棚,或距离公路太近,造成棚屋面量过多,影响了光照;或建在了低洼地块,雨季易造成棚内涝灾,蔬菜沤根严重;或棚前、棚后建筑物等物体遮挡,棚内采光差,蔬菜生长受影响。另外发现部分棚户的蔬菜大棚在定其方位上,以至于影响了棚屋面的采光角度。以上情况均与蔬菜大棚建造前选址不佳有关。

菜大棚建造该如何正确选址呢?我们强调,选场地、定方位是其选址重点。

蔬菜大棚场地选择的原则有三,一是选择光照条件优良,大棚的前面、东西两侧无高大建筑物、多的厂矿、树林、山峰等地块建棚为宜,以免造成遮荫,影响蔬菜生长。二是土质忌过黏、过土壤酸碱度在6.5-7.5之间适宜番茄、黄瓜等蔬菜生长,若土壤偏酸或偏碱不是太大,可石灰或醋渣进行调解

调土壤耕作层不宜过浅,至少在40厘米以上。三是建棚场地不宜选地势低洼、靠近湖泊河流的其地下水位较高,汛期棚内的湿度过大,蔬菜易发生涝害。而冬季易造成棚室地温过低,蔬菜根影响,且病害增多。

在选好场地后,先利用指南针定好南北向,然后拉一条长为3米的南北直线,再从南北直线南端拉一条长5米直线,再从南北线北端向西拉一条长4米的直线,将其与5米的斜线前端重合,即90°

东西线延长后作为大棚后墙北边基准线便可。实践证明,采用正南或南偏西5°的方位角,每天中线与前棚垂直,冬季大棚光照时间最长,储热最多,利于蔬菜生长。

篇6:蔬菜基地发展规划

红江恭平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发展规划

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按照蓬溪县关于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围绕建设优质安全蔬菜基地,实现公司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保障城市蔬菜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公司发展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以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应用、质量安全为重点,把合作社蔬菜基地建设成为蓬溪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样板基地。

二、发展现状

(一)蔬菜基地基本情况

蓬溪县佳记源农产品有限公司是在红江恭平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于2011年10月经市工商局批准设立,注册资本 万元。蓬溪县红江恭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在红江党委、政府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打造万亩蔬菜示范基地,在县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于2008年3月成立。目前基地涵盖红江镇白土坝5、6、7三个村,涉及1.2万人,面积约1万亩,现有会员520户,带动农户增收1086户。合作社主要种植田藕、萝卜、西红柿等,年产蔬菜 万斤,除保障本地供应,还远销成都、重庆,出口日本、韩国等地,实现年产值上千万元,入社社员年人均增收到5500元。

(二)蔬菜基地发展情况

红江恭平专业合作社在蓬溪县、红江镇党委政府及农业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通过政府政策扶持,设施投入和技术推广,在合作社社员的共同努力下,蔬菜生产发展迅速。但仍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农田基础设施落后,蔬菜设施栽培覆盖率低,生产管理粗放,主体经营规模小,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及合作社蔬菜基地持续、高效发展。为此,实行合理科学规划,加大蔬菜基地建设,有利于加快土地流转,改善土质,提高土地利用率,丰富无公害蔬菜供应,实现蔬菜规模化、效益化合科技化发展,助农增收,实现公司快速发展。

(三)市场分析

遂宁位于成渝中心节点城市,区位优势突出,1.5小时经济圈辐射1.5亿人,年蔬菜消耗量上亿公斤。目前,全省年产蔬菜量约 万公斤,缺口达 万公斤以上;在冬春季节蔬菜供应淡季,60%蔬菜靠外调供应,特别是节日期间,菜价飞涨,尤需自产“反季节”蔬菜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新建 个蔬菜大棚,预计年产蔬菜 万公斤,远远不能满足本地城乡居民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三、发展规划

(一)项目规划区域及规模

除已有的红江镇白土坝5、6、7三个村 亩土地外,计划新增 村,实现土地流转 亩。建设日光温室大棚 个,品牌大陆菜 亩。

(二)建设内容

2012—2014年:以新建机耕路,蓄水池,引水渠,钢架结构大棚,滴灌及灯光装臵,蔬菜保鲜库;

2015—2018年:建设休闲农庄,开展农产深加工业务。

四、投资概算

(一)资金来源

采取政府扶持与个人自筹相结合,总投资 万元。具体筹资渠道:

1、自筹资金 万元;

2、通过政府农业项目扶持 万元。不足部分政府协调金融部门小额贷款解决。

(二)投资概算

1、日光温室大棚 个(万元)

每个棚平均占地2亩,概算2.2万元。其中:骨架及覆膜7000元,保温被(草帘)5000元,墙体5000元,卷帘机5000元。

2、陆地菜 亩(万元)土地平整复填约计 万元。

3、蔬菜育苗基地 亩,万元。

4、水、电、路配套设施(万元)

(1)、水 新建10000方集水池一座,造价38.6万元;修复电灌4处,计 万元;PE管及管道铺设 千米,计 万元;小型蓄水池 个,计 万;管件,龙头,闸阀等配件计 万元,总 万元。

3(2)、电 电网架设约计 万元。

(3)、路 田间路沙化、硬化需费用 万元。

5、保鲜库 建设200万元。

保鲜库可以保障在全镇蔬菜大面积集中上市难以立即销售,以及市场价格暂时较低的情况下,对蔬菜予以妥善贮藏,达到助农增收的效果。

6、技术支持

(1)技术员工资(每年约6—8万元)。

聘请一至两名专门的技术员,常驻合作社给广大菜农进行全程细致的技术指导。

(2)无公害检测站

红江恭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三年内要逐步完全走上发展无公害蔬菜的道路,因此需要建立无公害检测站,投资购买相应设备,从而确保广大群众的吃菜安全,同时为蔬菜基地的长期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7粗加工(净菜)

随着蔬菜基地的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必须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方向发展,“净菜”就是其中很好的选择之一;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合作社的收入。

以上七项共计 万元。

远期建设休闲农庄,开展农产深加工业务计划投资5000万元。

五、运作模式

蔬菜基地将采取“公司+合作社“的运作模式,蓬溪县 4 佳记源农产品有限公司于2011年10月经市工商局批准设立,蓬溪县红江恭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3月成立。公司和合作社共同参与蔬菜基地的建设管理和利益分配。

(一)公司与合作社的职责

合作社负责与社员交涉,一是合作社把社员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同时组织成员为基地提供劳动服务,并按市场价获得相应报酬;二是合作社作为社员利益的代表,负责成员与公司就蔬菜基地事务的交涉和管理。

公司负责与合作社交涉,集中土地实行规模化生产,对基地实行统一投资,统一管理,统一生产规程和质量标准,全面负责基地营运及产品销售工作。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社区直销店、农贸市场专销点等直销业务;在市蔬菜办及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实现蔬菜种植品种多样化,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力争2012年动工建设蔬菜保鲜库,积极争取纳入蓬溪冷链建设,获取政策扶持。

(二)利益分配

为保障公司和合作社利益,采取公司每年支付合作社土地经营权出让金每亩土地 万元,共计 万元。合作社作为蔬菜基地的股东再参与公司利益分配,分配比例 :,从而保障公司和合作社的正常运行。

六、效益分析

按照规划,蔬菜基地建设完成后,使整个基地功能区基本具有独立的排灌系统,田间道路成网,渠道排灌畅通,设 5 施设备齐全。预计到2015年年产蔬菜 万吨,年经营收入 万元,实现利润 万元,2年即可收回成本,同时农民增加收入 万元。以一个占地2亩,棚内0.8-1亩的大棚为例,年产蔬菜1万公斤,按每公斤平均2元计算,年收入约为2万元,去除成本年纯收入可达1.5—1.8万元,1.5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通过发展反季节蔬菜栽培,滴灌技术等可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指导和引导全镇乃至全县设施农业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带动效应,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篇7: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二〇一一年二月

前言

为顺利实现对垫江蔬菜基地的带动、销售支持,促进两翼农户万元增收,探索观农贸切入两翼地区蔬菜基地建设的协作模式,为重庆保供应稳价、菜篮子工程搭建产业链提供模式参考,针对市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1、总体要求。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观农贸庞大的客商为主体,实施观农贸“20工程”(分期、分批的组织20个年销售上百万元的农产品销售客商建立与垫江种植基地的直接对接)工程。围绕大力发展垫江农村经济人和观农贸客商的有机融合、结合重庆其他区县的实际情况,编制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

2、方案原则。围绕垫江蔬菜基地为中心,利用观农贸客商优势,以发展重庆本地农副产品经济为重点,坚持“以点及面,重点突破、模式复制、因地制宜”的原则,发挥观农贸在蔬菜批发领域的龙头作用,建立和完善观农贸客商与垫江蔬菜基地对接模式,搭建快速、高效、可控的垫江农产品供销物流渠道。

3、方案内容。一是信息摸底,主要针对垫江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对观农贸在近郊实施基地生产的客商信息进行全面统计;二是建立观农贸客商与垫江产业基地的直接信息沟通渠道。三是建立和完善观农贸垫江农副产品销售的基础平

台。

一、观农贸基本情况

(略)

二、工作目标和内容

根据观农贸与垫江区供销社签署的合作协议要求,本项工作的开展,应当实现以下目标:

探索建立以观农贸为龙头的农产品供应链,探索观农贸直接切入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模式,通过建设和完善销售服务措施,扩大垫江农产品在主城区销售量,建立观农贸和产业基地的直接信息对接,实现对垫江农村经纪人信息进行全面整合规划,提供更多的宣传渠道,扩大垫江农户农产品种植信息通道和销售通道。

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参观学习

组织2-3次到重庆近郊其他具有示范作用的蔬菜基地进行考察学习,垫江农委、观农贸客商、发展部、经管部、信息部参与,经营部组织。

2、客商对接

组织2-3次观农贸与垫江客商座谈会,力争在2011年建立5万亩观农贸〃垫江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3、内部宣传

(1)定期在LED大屏播出垫江蔬菜供应信息

(2)在前门岗设立宣传栏,宣传垫江农产品信息

(3)定期通过广播、短信发布供应信息

四、工作组织与分工

1、成立观农贸垫江产销对接工作组,以观音桥市场公司副总经理催文生为组长,会同观农贸经营部、发展部、信息部、观农贸蔬菜批发市场管理机构、实施观农贸垫江产销对接工程的行政领导、部门协调、经费落实、工作指导和重大问题决策等各项工作。

五、经费安排

项目实施经费主要由垫江区、观农贸自筹三级配套。

六、保障措施

篇8:东平县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规划

一、基本概况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 石羊河流域下游, 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 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 荒漠半荒漠化土地面积占94.51%, 是典型的沙区农业县。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项目的实施和关井、压田、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全面落实, 民勤县农业配水面积和灌溉用水量都将较大幅度减少, 为提高现有土地资源、水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 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县上把发展日光温室产业作为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民节水增收的基本模式来抓, 为民勤农业的发展找到了一条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新出路。

民勤县从1993年起开始探索建设日光温室, 2007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开始实施后, 取得突破性发展, 至2011年底全县累计建成日光温室9622座, 16131亩, 品种结构发展为瓜类、茄果类、豆类、葱蒜类、食用菌、水果类等6大类20多个品种, 逐步形成了以甜瓜、西红柿等名优新特稀瓜菜为主, 以精细瓜菜为辅, 以果树、葡萄、花卉和食用菌为补充的生产结构, 由过去的冬季一大茬调整为秋冬茬、冬春茬和越冬茬等茬口布局, 实现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处理商品化、销售品牌化以及经营产业化, 做到了周年供应, 均衡上市。根据2008-2011年日光温室生产年度效益调查, 全县日光温室亩均产值12000余元。

二、蔬菜果瓜标准化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一) 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 促进产品质量国际国内接轨的需要

只有加速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应用, 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发展现代农业, 生产出符合进口国质量、安全、卫生标准要求的农产品, 才能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 保证农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国内市场, 扩大产品的对外销售。

(二) 战略性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

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建设优质瓜菜生产基地, 发展蔬菜产业。同时, 发展优质蔬菜标准化生产也是巩固民勤县生态建设成果的措施之一, 是贯彻落实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的需要。

(三) 合理利用水资源,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的需要

民勤县是一个沙漠型旱作农业县, 实施保护地栽培和小畦灌溉技术, 既能合理利用水资源, 大幅度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又能提高生产效益。

三、蔬菜果瓜标准化基地建设的条件

(一) 自然条件优越

民勤县地处沙漠腹地, 主要气候特征是干旱少雨, 光照充足, 无霜期长, 昼夜温差大, 瓜菜品质较好, 瓜菜类作物能通过越夏延至深秋, 叶菜类作物7-8月上市, 加之民勤县属西部贫困地区, 经济基础差, 工业化程度低, 化肥施用量相对较少, 无土壤污染和灌水污染, 符合优质蔬菜生产的要求, 具备发展优质蔬菜的优越环境条件。

(二) 技术成熟有保障

近年来, 民勤县农业技术部门经过反复的试验、示范和研究, 以无公害蔬菜为目标, 建立全县无公害蔬菜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技术和管理标准, 以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915—2002) 为主, 执行DB62/797—2002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 、DB62/T798—2002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 和DB62/T799—2002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 并且根据市场需要, 筛选出区域优势明显、市场前景看好的蔬菜新品种, 运用育苗、节灌、微生物等技术, 试验成功了辣椒、甜瓜、洋葱等无公害化栽培。

(三) 生产过程能够得到较好控制

由于当地土地面积较多, 农民多年来广种薄收, 对化肥、农药的投入较低。随着近几年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家庭养殖得到进一步扩大, 肥源充足, 农家肥投入较高, 只要指导农民正确运用化肥, 推广生物肥料、生物制剂和高效低残留农药, 严格轮作倒茬制度, 就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生产出符合部颁标准的无公害瓜菜产品。

四、蔬菜果瓜标准化基地建设带来的综合效益

(一) 经济效益

目前民勤县日光温室瓜菜生产亩纯收入可达到7600元左右, 最好的可达到2万元, 是大田作物收入的7-20倍, 通过蹲点示范, 使日光温室反季节瓜菜2010年产量比2011年平均水平增长10%以上, 亩效益达到1万元左右, 单位产量节本10%以上。示范户平均亩产值由现在的6800元增加到8400元, 亩新增产值1600元;辐射带动户平均亩产值新增800元;拱棚示范点每亩年均收入4500元, 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二) 社会及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的建设, 瓜菜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的作用, 是一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成熟度很高的栽培技术。因此, 实施绿色瓜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不仅能够改善品质, 降低成本, 提高农产品国内国际竞争力,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且能够显著提高瓜菜品质和食用安全水平, 为争创和打造民勤绿色瓜菜出口创汇示范县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行六个统一, 即统一种植模式, 统一种植品种, 统一育苗移栽, 统一施用无公害的农药, 统一按无公害栽培技术种植的方法生产出无公害的农产品。创建名牌, 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借助各种媒介, 不失时机地宣传民勤县的产品, 力争使民勤县的优势产业实现种植规模化, 生产标准化, 销售品牌化, 经营产业化。

(编辑:刘影)

摘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0]29号) 文件第二十条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推广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对此在民勤县进行调查研究关于其蔬菜瓜果标准化基地建设的调研。

上一篇:撒谎后的滋味下一篇:读《皇帝的新装》有感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