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学中音乐语气之探讨

2024-07-15

歌唱教学中音乐语气之探讨(精选9篇)

篇1:歌唱教学中音乐语气之探讨

歌唱教学中音乐语气之探讨

宁波市海曙区尹江岸小学

严素波 电话*** 【摘要】:在歌唱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唱会歌,唱好歌,让孩子们发自心灵的,自觉自信地表达情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分析音乐的要素,从音乐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语气和情感。本文主要从旋律,歌词,节奏,音乐记号等角度入手,指导学生听懂,理解音乐的语气和情感,从而更好的演唱歌曲。【关键字】:歌唱

语气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语气”是歌唱语言主要的表情手段。在歌唱的艺术表现中,既要“字正腔圆”,更要语言的情感表达准确、生动,才能使歌唱情真意切。“语气”对歌唱的传情达意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阶段的歌唱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停留在会唱的阶段,很难提高到一个唱好歌曲的阶段,其实这个时候更多的是缺少音乐的语气,音乐犹如我们的说话,有着各种各样的语气和语调,说话要说的“绘声绘色”听者才会爱听,歌曲演唱也同样需要“绘声绘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的强调演唱技巧到不如结合语言中的“语气”帮助学生演唱和理解音乐。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歌曲中的语气: 一 旋律乐句中的语气 1旋律乐句中的收尾音--轻声 例如:歌曲“摇篮曲”

这是轻柔,温馨的摇篮曲,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对这首歌曲进行情绪上的分析,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来演唱。但事实上,学生在演唱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在每乐句的句尾加上重音,比如将“5”和“1”唱的很重,让乐句听起来很生硬,即不连贯也不柔和。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不妨从语气的角度入手,结合说话的语气帮助学生来理解音乐,告诉他们音乐乐句中的收尾好比是我们说话中的轻声,如:“你好吗”这个“吗”字肯定是念成轻声,你在平时说话时不可能将“吗”念成重音,否则将是一种很怪的语气。在我们平时的说话语气中有很多类似的“轻声”,在音乐中也同样有很多这样的“轻声”,因此我们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每一乐句句尾的音也要收掉,这样音乐的语气才会自然,好听。而当音乐的语气表达恰当的时候,音乐所要表现的情绪也随之流淌出来。

2旋律中的呼应乐句---问答

例如:歌曲“早上好”

这个例子是非常典型的对应乐句,有着同头异尾的特点,乐句的呼应主要体现在前一句的结束音是朝上,带着疑问的语气,仿佛是一个“?”后一句的结束音是朝下,带着肯定的语气,仿佛是一个“。”,这一问一答就像是在对话。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生动的从师生的问候开始,通过这样的语言比方,让学生体会音乐乐句中的语气,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音乐的语汇,演唱起来也更加的有趣和得心应手。3旋律乐句中的上下行乐句-----激动 叹息 例如:舒曼无伴奏合唱“梦幻曲”

在舒曼的这首“梦幻曲”中,演唱时力度的渐强,渐弱控制是歌唱的难点。从旋律上看,上行乐句随着旋律的不断向上,推动着情感也向上发展,是处于一种放的状态,情绪随之而激动,这个时候通常处理成渐强;而下行乐句是情感渐趋平缓,与上行乐句相比处于相对含蓄、内在的心理状态,演唱时要有“往里收”的感觉,通常处理成减弱。这里的渐强给人的感觉是—“张”,渐弱给人的感觉是—“驰”,这种张弛感在自然界中有很多,比如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海水的潮起潮落等等,都会给人们带来张弛感,而张就好比是激动的语气,弛则仿佛人的叹息。用激动地语气来演唱渐强,用叹息的语气来演唱渐弱,让声音跟随旋律的起伏而起伏,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声音吗? 4旋律乐句中的排比句---有的 有的 还有的!例如:歌曲“童心是小鸟”

这是四个非常有趣的乐句,在这四个乐句中,前三句的乐句开头是相似的,第四句来了一个大转变,仿佛是我们语言中的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让学生思考,这样的一个排比句,你会在哪一句加重语气呢?答案肯定是最后一句“还有的。。”。其实音乐就跟我们的语言一样,这样的比方学生一听即懂,随后的演唱就会变的有滋有味!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当你理解这种语言的时候,音乐也会因为语气而变的简易而生动。二 音乐记号中的语气 1力度记号---P 柔美F 神气

我们在教唱歌曲的时候,经常会提醒学生这里要唱的轻,那里要唱的重,这里要渐强,那里要渐弱,其实力度记号不是简单的大小声,很多时候力度记号代表的是一种语气或者说是一种性格。

例如舒伯特“摇篮曲”,大家都知道歌曲要用P的力度唱,其实更多意义上是包含了一个 “柔”字,如何能唱的轻柔,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用连贯的声音来演唱,强调音与音,字与子之间的连贯,还要注意每个乐句的头尾要轻起轻收,而不是用虚弱的声音来演唱。反之,F力度同样在很多时候代表的是一种神气,精神,有力地语气,例如“国歌”的最后一句“前进,前进,前进进”,指导学生在演唱的时候应该更多的侧重于用坚定的语气来演唱,而不是用类似于叫喊的声音来演唱。

将力度记号与语气相结合,通过语气来解释力度,可以将学生的关注点从声音的轻重转移到情感的表达,也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音乐。2重音记号—强调 凝重。例如:歌曲“国歌”

在国歌当中,当学生演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教师仅仅告诉学生这里有重音记号,要唱的重一些,学生很容易用大声喊叫的方式来演唱这一乐句,于是就出现大而无力的声音。其实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朗读两个句子,体会“强调 突出”的语气,句1:“现在是危急的时候”,句2:“现在是万分危急的时候”,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很自然地会突出“万分”这两个字。这就是一种强调,突出的语气。而国歌在演唱到这一乐句的时候,音乐在这里更强调的是一种语气,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是大声,这是一种语气的加重,在突出强调这六个字的同时还带有凝重的感觉,不是纯粹的音量的加大。可见力度记号更多的时候代表的是语气,而不是简单机械的音量轻重。3倚音 波音----俏皮 风趣

在很多歌曲的旋律中会用到装饰音,其中前倚音和波音是我们常见的两种装饰音,例如湖南民歌“编花篮”

歌曲的旋律因为加入了前倚音,从而让旋律增添了一种俏皮,风趣的语气,让歌曲也更富有地方,民族韵味。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聆听比较带装饰音和不带装饰音的乐句,让学生体会俏皮,风趣的语气。三 节奏中的语气

人们常说节奏是音乐的骨骼,由此可见节奏在表达情感、塑造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将节奏仅仅看成是音符时值长短的组合,那么节奏是没有生命力的,如果节奏一但跟语气,情绪相结合,它就会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也同样富有语气和情绪。

1附点与不带附点的节奏----活泼 稳重

在歌曲中,连续的附点节奏的出现往往会让旋律增添一份活泼和动感。例如“假如幸福的话就拍拍手”,在这首歌曲中连续出现了成串的附点节奏,让旋律极富有弹性,生动而活泼。而有的歌曲会出现连续的八分或四分音符,旋律则会走的非常平稳。学生如果能感受这种节奏型,她的演唱情绪也会把握的更好。2切分节奏----推进 例如: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歌曲中切分节奏改变了原有节奏的强弱关系,强位的提前出现不仅加强了力度,而且加快了情感向上推进的速率。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美感,学生在演唱的时候也非常得具有时代感和推进感。有的作品还会出现连续切分节奏,也极富个性。例如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多处运用听来似乎有点“错乱”感的连续切分节奏,给乐曲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将四小天鹅那天真烂漫、稚嫩可爱、充满童趣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听来令人忍俊不禁。3密集与疏松的节奏---欢快 歌唱

在音乐中,相同速度下,密集节奏常比疏松节奏更具有流畅、活跃、机敏甚至急促的美感。例如《野蜂飞舞》,一连串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将一群上下左右飞速回旋,嗡嗡作响的野蜂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疏松节奏则展示平稳、深沉、悠闲、舒展的美感。例如勃拉姆斯《摇篮曲》,平稳舒展的节奏,温馨甜蜜的旋律,把母亲对孩儿的关爱、呵护和祝愿表达得淋漓尽致。四 歌词中的语气

在歌唱教学中,音乐最终还是要通过歌词来表现,那么在演唱歌词的时候,教师往往比较强调歌词的节奏,而忽略歌词中的语气,语调。其实在歌曲中,不光是旋律富有各种各样的语气,在歌词中也蕴藏着语气。例如二年级教材中的歌曲“快乐的音乐会”中的“咦” “嗯” “哎”分别带有“好奇”“得意” “感叹”3种不同的语气,因此它的声调也有所不同,好奇可以用第二声来朗读,而得意和感叹则可以用第四声朗读,这样学生演唱起来就显得更加的惟妙惟肖。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乐更是一种语言,有着各种各样极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当你聆听到这些语气的同时也是你内心感悟音乐的时候。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何尝不把音乐作为一门语言来学习,让孩子们听懂音乐的语气,明白音乐在说什么,这样当让孩子们在演唱的时候,或许他们的演唱技巧还稍显稚嫩,但他们所表达的情感是淳朴,自然和富有感染力的,这也是音乐带给我们最大的愉悦和美感!

篇2: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之功用探究

纵观历史,舞蹈,音乐自古就与身体运动相融合而不分家,原始社会的典礼仪式,人类通过狂热的手足舞蹈动作来抒发情感,所以说,舞蹈来源于生活,它的诞生远比人类的语言,文字要早得多。12世纪,在德国和奥地利首先诞生了华尔兹,19世纪,拉丁美洲国家又兴起了伦巴、桑巴、恰恰恰等舞种,1947年,在德国举行了首届交谊舞锦标赛,以后统一了该项术语名称,叫国际体育舞蹈,。体育舞蹈按舞蹈的风格和技术结构,可分为现代舞和拉丁舞两大类。每一大类各有5种舞,对每种舞而言,它要立足于世,广为流传,靠的是它的音乐完美适用。

舞蹈者的形象是靠视觉和听觉的和谐一致而引起美感的,如果离开了音乐的配合,舞者难以取得感人的成功。因此,音乐与舞蹈,只有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舞者才能充分表现出舞蹈的节奏起伏,感情的变化,舞蹈才更富有诗情画意。

2、音乐对体育舞蹈的作用

2.1、音乐是男女舞伴共舞的基础

舞者在舞蹈时的灵感来源于舞者对音乐旋律及节奏的理解和想象。体育舞蹈各种舞种的音乐特点和所表达的舞蹈意境各不相同。在体育舞蹈表演或比赛中,舞者只有准确细致、深刻地领会音乐的内容、体裁、风格、特点等,在舞蹈时才能充分激发灵感。通过听觉来显示激情,通过视觉来表达感情,这样才能将自我和观众带入美妙的意境。如果一个舞者不了解音乐的内涵,也就无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就没有舞蹈美。动而不抒,舞而无情,蹈而无感,充其量也不过是机器人的模拟而已,从根本上失去了舞蹈的意义。

2.2、音乐可丰富和充实动作节奏的变化

体育舞蹈这项运动所选用的舞曲,都是根据各舞蹈中的节奏而写成的器乐和声乐曲。各舞种里的舞曲由于时代、地域、民族特点和功能、用途的不同而有多种类型。但一般舞曲都具有鲜明的节奏。不少舞曲还要求有某些特殊的乐器进行伴奏。在舞曲里,每种舞曲都是由各类型的节奏型贯穿始终,这种典型的节奏型,是区别体育舞蹈各种舞蹈的重要标志。正是这种节奏型标志,它能起到提示各种舞种舞蹈动作的作用。

2.3、音乐能起到加强动作记忆的作用

体育舞蹈是以双人或集体成套动作练习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舞者在体育舞蹈练习过程中,会产生对舞蹈动作的运动形式、方向、速度等记忆,以及对身体各部分移动的位置和距离的记忆等。虽说提高运动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从某种角度来看,音乐旋律与节奏能起到强化动作记忆的作用,有“重现”和“再认”的功能。

3、音乐对体育舞蹈的影响

3.1、音乐旋律对体育舞蹈的影响

体育舞蹈是一项具有广泛表现性质的舞蹈,它长于抒情,拙与叙事。对于需要表现情感的体育舞蹈来说,舞者在舞蹈过程中,仅靠气氛是不够的,尤其是表现内心情感的变化中,若只有音乐节奏制造的动感,则会让人感到舞蹈者所做的动作是没有生命的木偶,也就失去了舞蹈的本来意义。舞蹈的情绪表现靠节奏,而情感的表现却要靠旋律。旋律是情感的流淌,是动感与情感的结合物,“动”“情”双赢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样的舞蹈才富有艺术感染力。因此,“情”才是音乐与舞蹈最佳结合点。对体育舞蹈艺术来说,舞者所做的动作及舞者美的形体等,这些都是外部的表现,要想达到更高的境界,必须落实到一个情字上。情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沟通男女舞伴间的亲和,并把各种舞姿、舞步连接在一起,最后浓缩为一种动人的情感。舞者在舞蹈中应努力地挖掘各种动态、静态动作中所蕴含的情字,并把它展示出来,才能使所有跳的舞蹈动作中有情,以动传情。总之,音乐旋律对舞蹈的影响是深远的。如热烈奔放的旋律中必有豪情,舒缓优雅的旋律中必有柔情,轻柔飘逸旋律中必有温情。没有情感,便没有体育舞蹈这项运动。

3.2、音乐节奏对体育舞蹈的影响

节奏是指不同长短时值等音符有组织的序列,是音乐形象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体育舞蹈舞伴间是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变化来表现其舞蹈内容和情绪的,而节奏是体现力度、情感的基础,舞者只有准确地把握住节奏,人体线条的流动和情感流动才能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各舞蹈动作才能在方向、力度、幅度、速度等方面显得更有性格、特点和意义。而在有些人看来,音乐的情调、情绪、情感都可以不管,不论是快节奏还是慢节奏,只要合上舞蹈动作的节奏就行,就是一种舞蹈动作什么音乐都能跳,就算是这样的音乐与舞蹈结合了,岂不知像这样机械的、牵强的凑合就像是一颗树上挂满五颜六色各种瓜果,尽管看上去还像那么回事,可以果与枝并无任何联系。如用极快和极慢的音乐节奏舞蹈都将会失去它的本来意义,太快显得其动作不是那么“井然有序”,太慢则感觉不到动作的完整性。

4、结束语

音乐和体育舞蹈分别有自己所特有的艺术语言与审美价值。舞者在舞蹈中必须准确、深刻、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了解各种音乐与舞蹈的民族、地域特征及风格特点。舞蹈时才能充分地发挥音乐在舞蹈中的作用,其舞蹈才会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1]何迈.审美遍论[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

篇3:歌唱教学中音乐语气之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音乐素养

音乐课堂作为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音乐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潜力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提升音乐素养。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的终身教育为出发点,挑选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实践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自主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积极落实新课改带来的新理念。当前,如何将新课改中的新教学理念贯彻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是每个初中音乐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加强对初中音乐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和组织者,其专业水平的高低对初中音乐教学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影响。初中音乐教师必须加强音乐专业知识的培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专业的教学技能。教师只有掌握了渊博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驾驭音乐课堂,向学生传递更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为此,初中音乐教师不但要深入研究音乐教学,还要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课程,在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实现自我提升。另外,学校各领导阶层也应该为师生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除了给音乐教师提供深造的机会,定期培养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外,还要适当给予音乐教师一定的晋升空间,让音乐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创造初中音乐教学内容的结构美和教学环境的氛围美

完美的教学结构与合理的课堂教学布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对教学过程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促进人的情感交流,对人的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既需要特色的开头,还要在课堂结束时,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和思考空间。教师在上课前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美,如音乐选择的雅与俗、理论授课与示范表演等,让整个音乐课堂展现出一种流畅的曲线美,让学生在美的结构中享受音乐的熏陶。另外,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促进师生双方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在无形中传递艺术的智慧,而这种氛围美的设计与音乐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自身修养、言谈举止有着一定的关系。因而,音乐教师要认真备课,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讨论,避免产生让教师始料不及的状况,耐心回答学生的每个问题,让学生达到心理的满足,这有利于学生建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初中音乐教学主要是向全体学生普及音乐知识,让每个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可以从中得到更多启发和快乐。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学生参与音乐课堂教学的程度,引导学生以自身独特的思想感受音乐的魅力,运用自己的思维和知识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在教会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然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对音乐和知识的敏感度都存在差异,随着每个阶段的学习变化,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会更加明显。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普遍参与有机结合起来,保持多样化、灵活性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的个性与全面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

四、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初中课堂。多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其无法比拟的优势赢得了教师的喜爱。将多媒体引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通过音频和视频的结合,将音乐的准确语调传达给学生,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失误的负面影响。另外,音乐教师在采取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同时,也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懂得取其精华,将传统教学中的优势与现代多媒体相结合,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五、以音乐课堂价值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建立音乐教学综合评价模式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新课程将情感教育作为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通过让学生体验音乐中的各种美,丰富自身情感,与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评价中,可以通过自评、互评、他评的方式将学生的音乐学习情感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另外,对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和创造能力的评价也不容忽视。音乐是实践性较强的艺术,良好的音乐知识技能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学生音乐创造力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学生音乐创作的积极性,对培养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倩.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成功(教育),2011(24).

[2]陈明.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6).

[3]高莹.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3).

篇4:歌唱教学中音乐语气之探讨

一、视唱练耳教学的方法与作用

(一) 视唱练耳教学的基本方法

古语说的好“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所以要想通过视唱练耳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 学生需要长期反复的练习和积累。首先, 教师在开展视唱练耳教学工作的时候, 必须要选取与上述教学特点相一致的教学方法, 通常情况下, 教师必须要对音乐专业学生进行大量的视唱能力和音乐听辨能力的培养工作, 从而帮助音乐专业学生掌握一项基本技能。其次, 要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能够主动拿出热情学习, 才能提升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再次, 教师还要对教学中所涉及到的音乐作品进行情感和风格的全面分析, 注意把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分门别类, 细致讲解, 让学生掌握划分音乐风格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

(二) 视唱练耳教学的主要作用

当教师针对音乐专业的学生开展视唱练耳教学工作的时候, 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具备熟练的识谱视唱技巧和较强的音乐听辨能力。对于学生来说, 视唱练耳教学的基础性较强,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教师能为学生提供多种风格的音乐素材, 因而让学生深入了解各个不同音乐流派的特点, 让学生拥有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整体艺术修养。除此之外, 教师通过音乐片段的展示, 让学生拥有更加强大的划分音乐流派的能力, 并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音乐, 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音乐背后的背景和民族特色的了解程度。

视唱练耳是一门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音乐技巧课程, 如果学生充分掌握了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内容, 那么该学生就会具有较高的音乐综合素质。一般来讲, 学生只有学好视唱练耳课程, 才能拥有较高的音乐听辨能力去学习其他更加高深的音乐课程。

二、通过视唱练耳提高学生音乐表演能力

音乐表演分为器乐演奏和声乐演唱, 不论是利用器乐还是利用人声, 音乐表演都是一个将乐谱上静态的音符转化成声音艺术, 表达出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识谱唱谱和听音能力, 决定了器乐演奏或声乐演唱的准确性, 视唱练耳对于学生音乐表演能力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 器乐演奏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技巧课程, 是学习其它音乐科目的前提条件。根据相关调查可知, 通过学习视唱练耳课程, 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乐器的演奏工作。主要原因是通过视唱练耳课程, 学生更加了解不同流派的音乐中的音乐语言、情感变化以及音乐节奏的变化情况, 并且学生能更加理解器乐表演的形式和内容, 进而能够快速跟上音乐的节奏完成器乐演奏, 大大提高学生器乐演奏的能力。通常情况下,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所演奏的音乐, 学生可以在演奏过程中正确区分音乐演奏前进行视唱, 从而让学生明白作品所要表现内容的主次关系, 对作品的重点加以强调, 增强演奏的表现力。

(二) 声乐演唱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 歌唱不仅是一种行为, 更是一种艺术创造的过程, 在歌唱过程中只有利用人声来实现乐谱到音乐艺术的完美蜕变才称得上实现了音乐人的价值。要想提高他们声乐演唱的能力, 他们就必须经过长期的视唱训练, 只有具有一定的视唱能力, 他们才能按照作曲家谱的曲来进行演唱, 从而将作曲家想表达的情感通过演唱传递给听众。因此, 要想将乐谱转化成声音艺术, 他们必须要通过大量的视唱练耳训练, 从而提高他们的歌唱能力, 进而加快他们声乐学习的进度。

三、视唱练耳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内在音乐能力

通过调查研究可知, 人的艺术天分并不一定全是与生俱来的, 通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 人们也可以获得较高的艺术造诣。所以当学生学习视唱练耳训练课程之后, 就能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 如:调试调性和和弦色彩, 随着时间的延长, 学生将会获得更丰富的经验, 进而拥有更高的音乐素养和更加成熟的音乐感觉。

(一) 视唱练耳训练能让学生具有更加灵敏音乐听觉

要想让音乐专业的学生为人们带来听觉上的盛宴, 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具有一双音乐的耳朵。一般来讲, 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是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内心音乐听觉的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音乐素质的好坏, 所以学生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视唱练耳训练, 从而让自己的音乐听觉更加灵敏。内心音乐听觉是以音乐想象力以及音乐场景再现能力为依据的, 它并不依赖于音响外放而是凭借脑海中对音乐的感知和记忆来将乐曲里的情感宣泄出来。所以我们可以认为, 一个人的音乐听觉能力积累的越多, 音乐想象力就越好, 对音乐语言具有更高的概括能力和更深刻的领悟能力。另外, 学生对音乐的记忆也会严重影响学生内心音乐听觉中的思维活动, 所以教师还要尽量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在这个环节上要学会意义记忆法, 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音乐, 进而通过自己的教学工作来让学生理解音乐和现实的内在联系, 从而完成学生记忆音乐的目的。

(二) 视唱练耳教学能完成学生乐感的培养工作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 比较基础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音程的听辨能力, 对此, 教师要在课程中增加旋律音程和声音程这两项基本内容。通常情况下, 音程的协和程度越高, 人们越能听到圆满的音乐, 从而让人产生一种从内心感受到的美感差异。为了充分利用这种美感差异, 教师必须要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让学生熟练掌握协和音程音色, 提高学生运用美感差异的能力。与此同时,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听觉感受提示, 让学生通过倾听充分理解音程协和的状态, 之后, 学生就可以自主地辨别出音乐中音程的协和情况。在此过程中, 学生必须要具有一双灵敏的音乐的耳朵, 并且在歌唱的时候具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和声音的控制能力, 最终实现音乐音程的协和。

(三) 提高学生的调试感

为了更好地接受视唱练耳教学课程, 高校在开展视唱练耳教学工作之前, 要在和声课开设之前来让学生参与和弦连接听辨活动, 在此活动中, 教师必须要向学生详细介绍和声的功能和和声的连接规则, 然后让学生拥有调试的感觉, 并带着这种感觉来感受和弦在调内发挥的作用,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视唱练耳训练中记下更多的内容, 并且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 而不是只知道高音。在接受视唱练耳训练教学之前, 教师必须要让学生经过大量的训练, 以此来提高学生和弦色彩的辨识能力。

(四) 完成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工作

视唱练耳与音乐相同, 都是合作的艺术, 要想完美地将音乐演绎出来, 学生必须要团结协作。因此, 学生在学习视唱练耳课程的时候, 精神要高度集中, 并在自己的大脑、视觉和听觉的指挥下发出自己的声音。在集体多声部视唱过程中, 音乐把每一个学习者编制到其整体之中, 每一个学生所承担的任务都有所差异, 对此, 学生必须要对自己的音准、节奏和速度等方面进行严格地把控, 完成自己的职责, 从而将合作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四、结语

当今时代, 音乐专业的学生要想获得较好的发展, 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素质, 对此, 教师必须要在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面向学生开展高强度的视唱练耳课程,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演唱能力, 最终在提高我国音乐质量的同时加快我国音乐的更新速度。

参考文献

[1]李雨.论在新课程背景下视唱练耳教学中音乐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 2014, 14:156-157.

篇5:歌唱教学中音乐语气之探讨

关键词:校外教育 音乐教育 现状 对策

素质教育的呼声已经存在很多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教育领域也面临着重大改革,而校外音乐教育的改革则更加重要,少年宫,本来应该在少年儿童的业余时间内发挥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也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失去了本来的教育职能。少年宫必须向素质教育发展,实现本身教育职能,在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高质量音乐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依据我国实际情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才能逐步扭转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薄弱的现状,使少年宫展现自身旺盛的生命力,促进校外艺术教育的发展。

一、校外音乐课程资源内容

校外音乐课程资源是在校内音乐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内容有家庭音乐课程资源和社区音乐课程资源。

(一)家庭资源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時间都在家庭当中,所以,家庭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当中具有重要影响。家庭音乐课程资源主要有:具有音乐专长的家长、有着浓厚音乐氛围的家庭环境、音乐书籍、音乐杂志、音像资料、音乐器材、音乐活动等。家庭中的这些资源,都可以在音乐教育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假如能够得到学生的合理利用,则会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

(二)社区资源

主要内容有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包括:不同层次的音乐教育人员、从事文艺工作的演员、文化馆工作人员、离退休专业文艺工作者、民间音乐艺人、爱好音乐人员等。物质资源包括:文化艺术馆、礼堂、电影院、音乐厅等。另外还有,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民间歌舞、戏曲等也属于音乐课程资源。在社区音乐课程资源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音乐知识和技术、方法等因素,这些资源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开发,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开发音乐课程资源在音乐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地位,与校内音乐课程资源对比,校外音乐课程资源具有多种优势,如社会化、生活化、开放性、互动性等。不但可以补充校内音乐课程资源的不足,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在转变教育教学模式、推行新课程改革方面具有极大的支持作用。

二、校外音乐教育策略研究

(一)大力开展基本学科教育

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培养,如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史、音乐美学、民族民间音乐等,不但要进行专业培训,而且还应重视音乐基本学科的教育,如基础乐理、视唱练耳等。通过这些音乐基本学科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和鉴赏水平,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能力的发展,可以充分训练学生的乐感、听觉和乐思。

(二)进行各种研究研讨活动,

广泛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使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改善,利用公开课观摩活动,促使教师研究最新教学方法,做到这些,才能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不但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而且可以推行素质教育。

(三)杜绝商业性的比赛

高水平的演出和比赛,对音乐教学具有积极影响,但同时也会使不同专业之间开展不良竞争,一是为了在演出和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不得不进行大量的加班,使原来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了影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为了迎合大众需要,只掌握一些音乐皮毛;二为了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在学业上只能应付,导致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所以可以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举办水平较高的专业演出,使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

(四)秉承教育宗旨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领域都把精力放在经济效益方面,而中国要在世界立足,大力发展经济是正确的。但作为教育部门来说,应该认识到知识的效益,发展社会效益,再顾及经济效益。但在一些学校中,为了满足学生的要求,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规定教学目标只是几首歌和几支曲子,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使“教书育人”只能伦为一种形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经济效益,但却失去了教育机构的存在意义。

(五)开展素质教育的宣传

当前,我国的适龄儿童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常常是家长,这种现象在校外音乐教育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孩子进入哪一个专业学习、具体应该学什么,都是由家长来决定,每个音乐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家长,在孩子入学时,家长会问:我的孩子能够达到什么水平?能不能象某一个人一样?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并不能用程度来衡量一个人的素质,更不能将某一个人作为标准。程度更不能表示知识含量,因此,要想在音乐教育中推行素质教育,则需为其创造一个广阔的发展环境,使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得到大家的认同,大家共同推广,家长具有关键性作用,一定要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结语

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素质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校外艺术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怎样才能消除这种影响,保证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每名音乐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宽广的发展空间,在快乐成长中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人才,是每名艺术工作者的希望,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艺术的海洋中自由徜徉,通过艺术教育,形成健康人格和个性,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孙洪芹.论素质教育在校外音乐教育中的实施[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8).

[2]马芩.校外教育的理想与现实——新时期校外教育功能的思考[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1,(03).

篇6:歌唱教学中音乐语气之探讨

一、关注幼儿最近发展,取长补短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日常生活中,在幼儿园的每一角落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们哼唱着歌曲,显然歌唱是中班孩子喜爱的活动之一。但很多孩子只是跟着老师的口音唱每句歌曲的最后几个字。更有一些胆小而不自信的孩子,只愿意跟着老师做动作而不愿意开口演唱。从而导致他们不是记不住歌词就是饶不清旋律。反复多次的恶性循环后就让他们丧失了歌唱的信心,同时也让孩子更加的不自信。所以说在这一时期的歌唱活动中让孩子开好口是解决孩子们不喜欢歌唱、不自信的一个关键因素。

大家都知道语言和音乐同属于艺术的范畴,所以我们往往会选择一些歌词比较优美押韵或有故事情节的歌曲来让他们学习。通过先以儿歌童谣的方式让幼儿记住歌词然后再加上旋律,这样的方法虽然让幼儿开口了也记住了歌词,但是只要我们仔细一听就不难发现,有一半的孩子是在念歌词而不是在唱歌曲。所以说有针对性地选择歌曲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中班孩子中出现的不自信、不开口这样一个瓶颈,我觉得选择的歌曲应该是比较贴近生活而富有趣味性的。

活动“落雨哉”,我选择了利用方言的形式来让幼儿学唱歌曲。在第一环节中我利用呼喊式方言的引导,让每个幼儿都愿意开口。在第二环节中我以故事的方式介绍了歌曲,因为它是一个非常有趣味性的情节,孩子们很愿意跟着我一起来演唱。但是因为第一部分只是单句演唱过几遍,孩子们对旋律的熟悉度还不够。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严格地限制了他们要歌唱的欲望,让他们仔细地倾听,通过多遍倾听让他们能够把故事情节和旋律匹配起来,为后面的歌唱做好准备。第三个环节是分角色演唱。环节的第一个部分是我唱孩子们说,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懂得规则的基础上又加深了对歌曲旋律的熟悉程度。对后面的“他们唱,我说”环节有了更多的信心。

二、贴合时令节气,身临其境

1. 选择适合季节的歌曲

时逢冷风瑟瑟,秋叶片片因得不到大树的滋养而纷纷飘落。当孩子们看到这样的情境时都悲伤地问我:“老师,为什么树叶会掉下来?大树妈妈是不是不要它们了?小树叶会飘到哪里去?最后它会怎么样呢?……”孩子们的问题就像飘落的树叶一样一个个向我飘落过来。我捡起一片树叶把孩子们聚拢到一起,一一解答他们的疑惑。当我说树叶是因为没有养分所以才会从大树妈妈的身上飘落。很多孩子都沉默不语,对于小树叶的遭遇感到很同情。于是我问:“如果你是小树叶你现在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大家一起回答:“很难过,不愿意离开妈妈!”“对呀!小树叶不愿意离开妈妈所以它有点难过的说话了,请你听一听,他说了什么?”接着孩子们的回答我就在和孩子们的散步中开始了歌曲《小树叶》的教学过程。孩子们对这个活动表现得非常积极,教学效果也很显著。我想这正是教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实写照吧!

2. 选择适合节日的内容

中秋节刚过,月饼的余味还留在嘴边。幼儿对于中秋的热情还没有退却。我想选择这样的乐曲对幼儿更好地理解中秋的意义是非常有帮助的。在物质生活空前丰富的今天,幼儿面对着五花八门的月饼表现的兴致却不高,对于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不在意。于是我通过学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来让幼儿感受月饼美味的同时,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意义。在活动的一开始,我就用月饼作为导入让幼儿想想什么节日要吃月饼?为什么要在这天吃月饼?加深幼儿对中秋节的印象。在活动的第二部分我通过播放视频让幼儿直观感受在战争的穷苦年代,人们也要在一起过这个节日。让幼儿在另一个侧面感受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三、追随幼儿各种需要,为我所用

中班时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幼儿的学习欲望空前浓厚,他们会对一条小小的虫子感兴趣,会为了了解风是哪里来的而喋喋不休地盘问,会为了一个特殊的动作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和活动。他们的兴趣点和方向性毫无章法可循,所以我们需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和感悟点,从他们的需要出发,选择内容。

1. 活动延伸需要

在主题活动“我们爱祖国”中,当我与孩子们讨论到了解放军时,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被打开了:“我知道有步兵,就是像我们今天这样走路的。”“有骑兵,是骑马打仗的兵。”“有海军、陆军、空军。”“我还知道炮兵呢!是专门管大炮的……”跟着孩子们兴趣的方向,我就选用了《学做解放军》这首歌曲。活动中我关注了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这首歌曲是表现解放军的英勇、神武,威风凛凛的样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孩子们歌唱时吐字清晰、果断。通过多次的引导、体验、孩子有了感悟,能表现出歌曲的风格。整个活动中以学生喜欢的“解放军”为主线,通过了解、学、唱,一点点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精神饱满地演唱歌曲并唱出进行曲的特点,节奏准确。通过课堂中各个环节的不同形式,让他们在整堂课中的注意力始终非常集中。

2. 满足情感宣泄的需要

最近一个月都在和孩子讨论关于“家乡”的话题。从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很多关于家乡的美丽风光和各种特产,对家乡的喜爱之情也油然而生。在社会活动“我们爱家乡”后,一些孩子说:“我们这么美丽的家乡可不能有坏人呀!”听到了孩子们的讨论我说:“如果有坏人的话,怎么办呢?”一些男孩子说:“请警察来!”“对呀!可是如果在我们长江上有坏人应该怎么办呢?”我继续追问。“可以找海军。”一个孩子说。“是个不错的办法!那海军是干什么的呢?”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不出所以然来。于是我就跟大家开始了“小海军”这个歌唱活动,通过学习歌曲,也了解了海军的作用。这样的选材方式,来自幼儿的需要,也是对活动延伸的需要。

3. 自我学习的需要

中班的幼儿善于接受新知识。在小班的阶段打击活动停留在拍手脚活动中,对幼儿已没有吸引力,他们需要一种新的媒介来增加对节奏活动的兴趣。当幼儿看到区角里各种各样的乐器时纷纷跃跃欲试要求动手试一试、玩一玩。我想在这个阶段尊重幼儿的需要是非常必须的,所以我选择了《爷爷为我打月饼》这个活动来帮助尝试新音乐表现形式,以满足幼儿同时进行新模式的学习。

篇7:歌唱教学中音乐语气之探讨

关键词:跨学科视角;舞蹈艺术;舞蹈音乐;关系

舞蹈艺术是由音乐、舞蹈等元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属于一种舞台表演艺术,通过为观众带来视觉与听觉的享受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舞蹈艺术表演过程中,若是缺少音乐的加持,那么舞蹈艺术将会失去灵性和活力,难以与广大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无论是古典舞蹈,还是现代舞蹈,都离不开音乐的辅助,只有将舞蹈与音乐充分的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体现舞蹈艺术的魅力。

一、舞蹈艺术中音乐与舞蹈的有机融合

舞蹈和音乐是人们追求精神财富的成果,从人类文明起源开始,舞蹈多是用于节日庆典、重要仪式等。在人类早期劳动过程中,通过劳动产生巨大的物质财富,而在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精神财富就成为人类主要追求的东西,在这样的情况下,舞蹈和音乐逐渐诞生并兴起。根据我国早期典籍可知,音乐与舞蹈作为统一体而被早期人类所接受。春秋初期成书的《诗经》中记载了许多早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他们通过舞蹈和音乐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将歌舞用于祭祀、庆典以及重要活动。随着时代的前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将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更加紧密,在我国唐王朝,音乐与舞蹈的统一发展进入到高峰阶段,其中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曲》是音乐与舞蹈有机融合的成功之作[1]。到了近现代,我国舞蹈艺术虽然受到国外因素的影响,其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始终不变的就是音乐与舞蹈的有机融合。离开音乐的舞蹈不具备丰富的色彩,无论是有声无形,还是有形无声,在可观赏方面都较为欠缺,只有二者完成有机融合才能使它们进行完美互补,共同构成舞蹈艺术表现形式,使舞蹈艺术更具有观赏性,赋予舞蹈艺术表演生命力和灵性。

二、舞蹈艺术中音乐对舞蹈的作用

(一)音乐引领舞蹈动作

舞蹈艺术表演是由许多舞蹈动作整合而成的,通过整合复杂多变的舞蹈动作使其逐渐呈现出美感。对于舞蹈艺术表演来说,舞蹈动作的组织性是核心内容,若是舞蹈动作不具备组织性和连贯性,那么其表演就不具有观赏性。舞蹈动作的组织性和连贯性是由音乐来引领的,音乐能够将零散的舞蹈动作很好的连接在一起,通过连绵不绝、错落有致的音调,可以对舞蹈动作进行微调,在与舞蹈动作配合的情况下,使整只舞蹈更加和谐[2]。另外,音乐对舞蹈的引领有别于其他引领作用,这种引领更具有灵活性和动态性,能够充分体现舞蹈的灵动性和活力。

(二)音乐塑造舞蹈性格

舞蹈艺术表演是一种能够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享受的表演形式。观众在欣赏舞蹈艺术表演时,通常需要用眼睛来观看舞蹈动作,用耳朵来聆听动人的乐曲。但是对于那些视觉具有障碍的观众而言,只有通过聆听音乐才能感受舞蹈的生命力。因此,在舞蹈动作中融入美妙的乐曲能够使舞蹈随着高低起伏的旋律而充分展现,促进舞蹈艺术更加立体化,提高其观赏性,赋予其更加丰满的性格。在不同舞蹈表演中运用不同的乐曲,可以充分表达这些舞蹈的不同风格。同时,音乐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曲调和旋律将所想表达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引起观众们的情感共鸣。舞蹈因音乐更富有立体感和真实感,也因音乐的加持产生了不同的性格。

(三)音乐诠释舞蹈情感

观众在欣赏舞蹈艺术的过程中,通常通过观看舞蹈动作来评定其表演难度,通过其音乐来判定其艺术性和观赏性。若是舞蹈艺术缺乏音乐的加持,那么单独的舞蹈表演难以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舞蹈动作难易程度的判定只适用于小众,这种表演方式更容易导致观众产生审美疲劳[3]。对于大众来说,只有音乐与舞蹈并存的艺术表演才更具有观赏性。音乐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将其与舞蹈进行有机融合能够使舞蹈艺术表演更加丰富和形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与舞蹈共同构成了舞蹈艺术,它们是舞蹈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舞蹈艺术表演过程中,只有通过音乐对舞蹈的诠释,舞蹈对音乐的展现,才能使舞蹈艺术充满活力和灵性,去掉音乐或舞蹈都是不可行的。舞蹈艺术中的音乐不仅引领了舞蹈动作,而且还塑造了它的性格,使其更具有表现力。因此,在舞蹈艺术中,应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使舞蹈艺术发挥出无限的魅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徐艳霞.谈音乐对舞蹈的意义[J].科技视界,2014(29):155-155,267.

[2]覃嫔.音乐何以成为舞蹈艺术的灵魂[J].音乐创作,2014(04):128-129.

篇8:歌唱教学中音乐语气之探讨

1. 教学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网上资料搜索调查, 体育舞蹈的迅速发展实在90年代中期以后。也是那个时期成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内容的。相关研究人员丁婧认为:由于体育舞蹈教学发展迅速, 但其课程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比较薄弱, 所以, 体育舞蹈教学的训练、运动的普及与推广、活动的展开等有许多的不足。

相关研究人员王波认为体育舞蹈教学的内容、教学措施、器材场地以及师资力量的配合等, 都需要改进和完善。张敏、刘进则认为, 要使体育舞蹈教学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则需要科学的制定适合社会发展和现代教学需要的教材, 并且合理定位体育舞蹈教学内容, 同时开展多样的科研和学术活动, 进而不断提高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平, 才能使体育舞蹈教学整体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

除此之外, 同样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张春莉认为, 目前体育舞蹈教学研究体系空泛而缺乏针对性, 有待于进一步的系统化和深化。查艳认为。体育舞蹈教学如果能将教学、实践相结合重视课前、情境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现, 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文化的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 体育舞蹈教学在教师水平, 教材内容、学习兴趣, 教学器材以及能力、创新等都存在着问题。此外, 体育舞蹈教学的内在音乐及形体艺术也是需要重视的。

2. 教学研究的内容方法

逻辑上来讲, 舞蹈艺术的体育表现形式就是体育舞蹈。体育舞蹈是通过身体形态的技能化, 配合音乐的节奏, 结合音乐意境来表现的。在所有人群中, 对于美的追求, 年轻人是最有表现力的。而且体育舞蹈的节奏感强, 简单易学。

2.1从参加体育教学课程班级的同学中选取男生20人, 女生20人。分成两组, 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男生10人, 女生10人。

2.2试验方法。为实验组每周安排课程教学一次, 训练课两次, 艺术欣赏一次, 音乐欣赏一次, 从而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训练。为对照组安排教学课程一次, 训练课两次。16周后, 将两组进行比较、评估。

3. 结果与分析

经过16周的训练, 从而得到如下结论:实验组技能熟练的同时, 其节奏感、准确度、流畅度等都有相对明显的提高。而对照组虽然由于训练课的增加, 各方面也有轻度的提高, 但相对于实验组来说, 不那么显而易见。

4. 探讨与建议

4.1看过这样一句话“歌词是灵魂”, 这句话是相对于一首歌而说的。而相对于体育舞蹈, 他的灵魂可以说是音乐, 或者说是音乐的内在。而对于体育舞蹈中音乐的理解则是体育舞蹈表现的根本。本文开头说过, 体育舞蹈是集武术、体操等为一体的。以音乐伴奏, 以舞释动。其节奏感强, 活泼健康, 而其中的音乐展现了舞蹈的神韵。经由上文所述的研究说明, 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音乐对舞蹈神韵的体现尤为重要。深层次的理解学习音乐, 可以提高舞蹈的整体水平。

4.2当代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 喜欢相对来说节奏分明的音乐。而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音乐则大多选择现成的配乐。如果可以以学生的身心状态为出发点, 重新编排新的舞蹈, 或许, 更能让学生们准确清晰的表达他们的内心。

4.3关于体育舞蹈的创新, 可以更多的融入中国的人文精神, 重点培养健康文化理念, 重视终身健身。比如加入太极、长拳等元素, 或者如《十面埋伏》等独具特的舞蹈, 从而舞出更具中国特色的路程。除此之外,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积极性。在课程中结合适当的教学设计,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自组织性。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 勇于创新。有利于舞蹈灵魂的体现。

4.4现阶段, 就体育舞蹈教学, 我国大多数高校中还只是着重技能而音乐以及艺术的重要。这样的舞蹈也许会显得空洞苍白, 缺乏让人回味的一些东西。所以, 将舞蹈的技能与灵魂的展现融为一体。是体育舞蹈教学今后的重要教程内容之一。

总结

体育舞蹈, 顾名思义, 体育和舞蹈相结合的一种运动或者舞蹈。体育是体力, 技能, 武术等的体现;舞蹈是一种优美的姿势在跳跃或者旋转。体育是刚硬的, 舞蹈是柔美的。二者相结合, 将技能与舞蹈相融为一体, 通过音乐节奏的配合, 表现一种新的内在。体育舞蹈教学, 不仅仅能锻炼体能, 还能在此基础上陶冶情操, 锻炼艺术与审美能力。从而达到更全面的学习。他的特色体现在, 刚中有柔, 柔中带刚。二者刚柔并济, 配以音乐为灵魂, 才是更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波.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库, 2008.

[2]张敏.刘进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课程开展现状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 .

篇9: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

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音乐游戏,阐述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方法,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音乐;幼儿;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5

1 前言

音乐游戏是将音乐教育与游戏结合的探索过程,孩子们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还能体会到参与游戏的乐趣。在参与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将某些应锻炼的能力加以引导,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文章结合自身一线工作经验,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音乐游戏,阐述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方法,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2 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

2.1 音乐游戏用于锻炼幼儿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指人分辨美的能力,能分辨出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审美能力既可以指具体形象的审美,也可以指精神抽象的审美。目前幼儿由于少与人交流,没有机会得到审美教育。音乐游戏有时就可以弥补幼儿这方面的不足。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布景和道具制作,幼儿可以在参与音乐游戏准备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审美意识,随自己的想法了解什么是美的布景、什么是美的道具。音乐游戏既然是游戏,就有游戏规则,有些幼儿不懂得遵守规则的道理,他们有时会随自己的想法随便玩游戏,教师要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理解游戏就像一个社会的秩序,制定规则是为了大家能更好的游戏,如果有人违反规则那么大家都不能正常游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理解什么行为是美的、什么行为是不美的。

比如:教师引导孩子做糖梅仙子的游戏,早先将糖梅仙子游戏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聆听完故事后思考如何布置场景,怎么准备道具,在背景的布置中,幼儿们的审美意识将被慢慢打开。场景背景布置妥当后,开始引导幼儿们参与游戏,在与幼儿教师的玩闹中,引导孩子们思考那位同学表现的好,讨论为什么这位同学表现的好。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孩子们初步形成审美意识,未来与人正常的交流就有了“三觀”的雏形。

2 音乐游戏用于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

由于年龄阶段的特点,身处教育环境的差异性,幼儿很少有表达自己机会的能力。而幼儿如果长时间不擅长表达自己,很可能导致孩子难以与外界沟通,性格变得内向而孤僻。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引导时,发现有些女孩喜欢别人顺从她们,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就哭泣撒娇;有些男孩与他人交往时喜欢采取暴力。过去人们把幼儿的这些行为归结于“人品不好”,后来经过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儿存在不会与人沟通的问题,只会用情绪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教师要从小引导幼儿学会沟通。幼儿教师应用音乐游戏能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如果幼儿能很好地表达自己,他们就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交往或向他人学习。

比如:教师引导幼儿玩小兔与狼的音乐游戏,幼儿想在游戏中表现自己,必须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因为,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除了完成自己的角色,掌握自己的节奏,更需要与别人沟通配合,顺利完成剧情要求。在此过程中,幼儿将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表达能力随之得到提升。由此可见,音乐游戏于教学中渗透,将很好地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幼儿克服孤僻、任性、自我等等毛病。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将逐渐学会与人交流、与人沟通,进而形成更健全的人格。

3 音乐游戏用于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

过去的孩子们,有很多机会与小伙伴们丢沙包、跳皮筋等。但是,随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我们的孩子现在更多的是居住在高楼大厦中,既没有机会和伙伴一起玩,也没有机会参与劳动实践,久而久之,幼儿的协调性会失去锻炼。根据调查可以知道,现在一些幼儿出现反应迟钝、情感冷漠、动作笨拙都是由于幼儿的协调能力不够,长此以往,幼儿的发育可能会出现问题。但音乐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增强协调力。

比如:教师引导幼儿玩一起捉小鱼的游戏,这个游戏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完成。音乐节拍未响起之前,幼儿要待在原地扮演“石头”。一旦音乐响起,幼儿则要按照事先的规定扮演“贝壳”或“小鱼”。活动的安排是这样的:音乐节拍响起,“贝壳”、“小鱼”复活,“贝壳”要在节拍结束前拍下“小鱼”,“小鱼”则要避免被拍。直到节拍结束,“贝壳”、“小鱼”都将重新蹲在原地变成“石头”,直到第二轮节拍开始。游戏过程中,被拍的“小鱼”出局,一个节拍完成前,仍然没有拍到“小鱼”的“贝壳”出局。音乐游戏结束后,统计还有几条活着的“小鱼”和“贝壳”。

这个游戏与体育运动有效融合在一起,整个游戏过程紧张而且刺激,幼儿很乐于参与其中。而且,通过这样的音乐游戏,幼儿的手脚都参与其中,协调发展锻炼自身的反射神经。如果能够经常性地参与类似的音乐游戏,将会很好地解决协调性不佳的问题。

3 结论

总之,音乐游戏既有音乐的特点,同时有游戏的特点。由此,这是很好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融于音乐游戏,能很好地锻炼孩子们的手、脚、脑、身体,让幼儿们获得人格、精神、能力上的锻炼。而在选择音乐游戏时,必须要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点,力求选择的游戏项目能够锻炼幼儿的各项能力。而幼儿则在教师的引导中,在音乐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自觉的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 金美琳. 运用多元音乐手段培养幼儿多种能力的研究——以鞍山市为例[J]. 大众文艺. 2015(22)

[2] 刘蕾. 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 品牌. 2014(08)

[3] 孙艳燕. 音乐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1)

[4] 龚斌斌. 让音乐游戏成为音乐教学的得力助手[J]. 考试周刊. 2013(50)

上一篇:《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复习题参考答案下一篇:24_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