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08-01

政协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政协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8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县政协抽调部分政协委员,由提案法制委员会牵头,组成三个调研小组,在主席、副主席的指导下,深入乡(镇)、村、组、农户及县直相关部门,通过走访调查、座谈讨论、查阅相关资料、现场交流等方式,对全县农村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估价

自国家扶贫

政策在我县实施以来,我县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以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为载体,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扶贫政策在全县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扶贫政策的落实促进了经济指标的增长。随着国家一系列扶贫项目的实施,特别是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的全面推进,截止2007年底,全县gdp达到3.676亿元,比2003年的1.879亿元增长95.64%;实现财政总收入2687万元,比2003年的1411万元增长90.4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83元,比2003年的1468元增长48.71%;粮食总产量达2345.4万公斤,比2003年的2233.5万公斤增长5.01%。贫困人口的住房、衣着、食物结构等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扶贫政策的落实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建设。2003年以来,全县累计新修便民桥涵118座,全县公路总里程达576公里并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能公路;累计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02处,解决了66个行政村中的2.85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新修灌溉管渠道40公里,新修和改造基本农田2150亩;实施“三建三改三化”1100户,累计建沼气池1880 多口;仅2007年实行贫困户迁移扶贫安置就达381户1596人,民众的基本生存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三)扶贫政策的落实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截止2007年底,全县863名五保户全部按国家政策标准享受供养补助金,其中两所区域性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户220人,农户分散供养643人;全县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3092户6616人,月发放农村低保补助金29.5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对特困户、五保户实行医疗救助。救助体系的建立和落实,使特困、五保人群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助,确保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

(四)扶贫政策的落实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形成。全县已建成生猪产业示范点479个,生猪饲养量达18万头,农民人均饲养量达3.7头,生猪养殖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比重分别达27%、25%。生猪产业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50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为30%;同时,引导农民发展魔芋、绞股兰、中药材等特色经济,种植面积达5.1万亩,80%农户从产业中受益。

(五)扶贫政策的落实促进了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舍全部得到改造与改建,学校文化、体育、实验等教学设施逐步完善,全县改造和维修危房面积19098平方米,投入改造资金1160万元,新建校舍面积17000平方米;2007年,全县全年共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费9992人次44万元,免除义务教育杂费14810人次158万元,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3520人次63万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启动,2007年,全县参合人数达45143人,参合率达91.43%;计划免疫率达95%,产妇住院分娩率达86.82%。

二、存在的问题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虽然感到全县扶贫工作虽然卓有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安居工程存在部分乡镇摸排不细的问题。在摸底过程中,部分乡镇主要摸排了五保户、低保户及滑坡地段的危房,疏忽了摸排一般贫困户中的危房,致使部分贫困户无法享受到安居工程优惠政策。

二是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落实不全面,学校操作不规范,透明度不高,有部分中小学生应享受而未能享受。

三是“雨露计划”的落实普遍存在招生难、就业难的“两难”问题。

四是扶贫重点村建设存在规划缺乏前瞻性或规划执行不严的问题,建设内容单一,建设标准不高,村容村貌变化不大,整体效果不太明显。

五是农村低保政策落实存在部分乡镇按户平均分配的“户保一人”和不讲政策讲人情的“人情入保”问题。

六是信贷扶贫资金落实过程中,金融部门受以前扶持产业回收资金困难的影响而抬高贷款门槛,致使扶贫项目难以得到信贷扶贫资金的及时有效支持,使得产业发展步履艰难。

七是扶贫产业支撑、增收路子不多,少数搬迁群众失去土地而又无致富项目,由高山“富裕户”变为低山“

贫困户”,出现“因搬返贫”现象。

八是就业培训未真正落实、受教育水平依然偏低,大多数在家务农人员,对现代农业新技术接受能力有限,对拓宽增收门路、创办实业信心不足,滞留于传统农业,收入难以提高;外出谋生者大都身无技艺,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停留于非农“打工仔”行列。

三、对扶贫工作的建议

综合本次

调研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县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差、财力底子薄、经济和社会发展动能不足以及全县贫困人口还有1.8万人(其中低收入人口9600人,绝对贫困人口8400人)的实际,我们建议在今后一段时间的扶贫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继续坚持“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兴致富项目、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为目标,以整合扶贫资源、用好用活扶贫资金为抓手,着力实施“1234”工程。

(一)突出一个中心。以实施扶贫战略为中心,将扶贫重点村、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科学制定和实施扶贫规划,实行项目规划到村、扶持对象到户,资金安排到村、项目覆盖到户,帮扶措施到村、领导联系到户,通过努力,实现“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巩固一个村、提高一个村、致富一个村”的目标。认真搞好易地扶贫、生态移民和安居工程,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自筹自建、适当扶持”的原则,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确定亟待易地搬迁的对象,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迁居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确保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让贫困户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生存状况。

(二)突出两个重点。一是狠抓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化扶贫。按照“产业扶贫、整体推进、成片开发、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通过“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大户支撑、农户参与”的框架和“科技扶贫、资金支持、业主实施、合同约束”等措施,大力扶持发展产业基地环节和加工销售环节的两个市场主体。集中相当份额的财政扶贫资金,重点扶持生猪、中药材等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户增收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二是狠抓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扶智式扶贫。着手实施智力、科技扶贫,真正做到“扶贫又扶智”,通过大力扶持发展职业教育、开展科技扶贫和劳动力技能培训,继续走“培训技能—外出就业—增收脱困”和“培训技术—就地创业—增收脱贫”两条路子,教给农民新形势下的谋生本领和发展经济的实用技术,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围绕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开发,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办好科技示范基地,发挥基地的聚合、辐射、示范作用;同时,加强科技服务,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技术优势,对农业生产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三)完善三大机制。一是完善扶贫投入机制。发挥扶贫资金“引子”作用,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城市工商资本进入扶贫开发领域。充分发挥乡镇实施扶贫政策、用好扶贫政策的积极作用,给乡镇一定的灵活权、实施权;用好用活“一事一议”制度,全面落实农民义务工投入,充分发挥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二是完善项目组织机制。按照“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行政手段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县级支持与镇乡投入相结合、农民自主与各方帮扶相结合”的原则,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农村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集中较大份额的扶贫资金,采取“龙头连大户、大户带贫困户”的模式,扶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扶持大户发展、帮带贫困户。三是完善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在项目计划上,严格审查把关,瞄准对象,突出重点。在资金安排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大力推行公告、公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在项目实施上,认真推行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按进度县级报帐制,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扶贫效益。

(四)落实四项责任。一是认真落实领导责任。继续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实行“县级领导联乡、部门联村、乡镇分块作战”的工作氛围。二是认真落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坚持“四不变”原则,即帮扶对象不变、帮扶政策不变、帮扶部门不变、扶贫资金不变,做到各级领导、各级部门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职责分明,责任落实。三是认真落实帮扶目标管理责任。按照“定点到乡、帮扶到村、惠及到户”的要求,将帮扶工作的重点转向贫困乡、贫困村。统一组建的帮扶集团,一定几年不变,做到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帮扶人员和脱贫时间四落实,不脱贫不脱钩。同时,加强与对口支援省市扶贫集团的衔接,争取更大支持。四是认真落实督促检查责任。建立健全推进扶贫开发督查制度。组织专门班子,经常深入乡、村督查指导,确保扶贫开发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篇2:政协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7年11月6日我校接到上级通知,要求立即开展一次针对扶贫领域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深入自查自纠,自查项目包括:原农村民办教师教龄补助、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及免学费、学前教育资助资金等申报发放情况。我校接到通知后,立即展开自查,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1、原农村民办教师教龄补助情况,我校不存在农村教师教龄补助发放问题。

2、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的问题,我校没有寄宿生,也就不存在生活费的发放问题。

篇3:政协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政策执行审计需要快速实施

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属于绩效审计。除了绩效审计有效性、经济性及效率性的一般特点外, 政策审计还有时效性的特点。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适应宏观经济政策相机抉择性的需要。政策措施落实是离不开经济政治环境的, 市场经济具有多变性, 经济环境的变化基本以月为单位计量, 如制造业指数、就业率、货币发行量、物价指数。宏观政策根据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机抉择。评价宏观政策的执行情况必须充分考虑时效性。二是呼应社会民生关切的需要, 政策措施往往涉及民众切身利益, 受大众关注, 是社会热点。如果不能及时对政策执行情况出审计结果, 对审计机关而言是审计监督职能没有履职, 对民众而言是国家出台了好的政策, 却没有下文, 是民心的损失。三是有法必依的需要, 十八大四中全会明确以宪法及法治治理国家, 政策措施不落实本质上是有法不依的问题, 对政策执行审计情况进行审计目的就是解决有法不依的问题。

二、政策执行审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 政策措施执行落实情况审计检查的是政策的执行情况, 而并不是政策是否合理本身。

这个问题涉及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作为国家治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审计属于监督部分, 并不是决策机构, 政策是否合理不属于审计工作的范畴。

第二, 审计评价的是政策措施是否落实, 而不是政策的社会效果。

政策措施的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并不是必然一致的, 符合长期利益的政策可能会有短期阵痛, 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价是多年以后才可能进行的, 不是短期审计力所能及。

第三, 审计角度的问题。

混合所有制的大力发展, 考虑政策执行的角度不能像财务审计仅是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而是要考虑到混合所有制中的私人资本的回报率, 一方面是注意它的合法利益有无得到保障, 相关协议是否严格遵守;另一方面是注意私人资本有无通过与公共资本合作获得过多的盈利, 比如合作兴办的医院、学校。再融资的时候得到很多纯私人企业所不能得到的优惠条件, 最终回报远超同业, 形成新的不公平竞争。公众资金的使用不但要注意效率还要关注公平。

第四, 依法审计的需要。

审计机关要审计其他单位是否有法必依, 审计机关自身就必须依法审计。严格遵守宪法和党章是审计人员的立命之本。在说情、报招呼等情况下, 必须坚持操守, 秉承一贯作风, 同样的审计事项, 必须按同一个标准定性, 按同一个尺度处罚。

三、审计机关加快实施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的措施

向社会公众公告政策执行取得的成绩不是审计工作重点, 报问题, 揭示不足, 提出意见才是审计工作价值所在。审计的目的是促进制度建设, 为制度措施落实到位保驾护航。在基本情况与问题之间, 重点突出问题, 用问题来带动整个政策机制的完善。因为政策执行情况审计的时效性, 在有限的时间里发现问题, 审计就要关注审计工作的流程性。高效的审计风险性导向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初步分析, 发现疑点;2、内查外调, 发现线索;3、调阅被审计单位对象的资料, 映证疑点, 走访外围单位, 形成审计证据;4、对审计证据组织复核审理, 确保线索的调查及取证无误;5、报送案件线索, 按照权限上报有关部门查处或移送纪检、公安部门;6、配合案件查处, 与公安纪检部门密切配合;7、根据有关部门的反馈情况, 案件查处公告。

查处重大案件及重大违规、违法环节。重点关注以下8个环节:1、违规操作;2、利益输送;3、滥用职权;4、贪污受贿;5、骗取侵占;6、奢侈浪费;7、损毁资源, 破坏环境;8、渎职不作为。

四、审计对象如何配合政策落实情况审计

1、相关部门要依法积极协助审计监督。

主要难度是民营企业及混合所有制中国有资本占有较低的部分, 有专项资金及国有资本理应接受审计, 民营企业相关事项也应积极配合审计取证查询。

2、提供完整的电子数据。

在大数据时代, 尤其是审计工作一盘棋的背景下, 没有电子数据, 审计工作就局限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政策执行的大格局就不可能有。审计与各业务部门相比的优势就是能自成多角度验证分析, 比如用住房数量与用电数关联可得到准确的空置率, 在银监、证监、保监分业监管的前提下, 审计多部门取证可形成完整的监督链。审计机关对税务与银行数据的联网审计, 都是以提供完整准确真实的电子数据为前提的。

总之, 当好党和中央重大部署和决策的监督员, 是新时期审计人员的光荣使命。打通政令畅通的最后一公里, 任务重大。审计人员理应为推动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4]48号) .2014.

篇4:政协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种粮“三项补贴”兑现情况

(一)政策执行和发放程序。

1.政策执行情况。赤壁市严把“三道关口”,确保将“三项补贴”发放到位。一是严把资金分配关。根据湖北省财政厅有关规定,会同乡镇、村组对受惠对象进行审核和公示确认后,再将资金按要求分配到人。二是严把资金审核关。乡镇财政所负责核对受惠对象户名账号等信息,市财政局对各项基础数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进行审核后,委托银行将资金划入户主的“一折通”账户。三是严把资金监督关。构建了多层次的监督机制:资金发放前,乡镇财政所将受惠对象姓名、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在镇、村、组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资金发放后,市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每年对“三项补贴”资金发放情况开展一次拉网式检查。

2.发放程序。按照“财政统发、国库集中支付、审核权不变、高效便捷”等原则和“资金一户管、资金一折发、服务一站办”的模式,对“三项补贴”资金实行市级统发,把资金拨付简化为“财政局~代理银行~受惠对象”3个环节。全市建立了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依托、以监管制度和工作流程相配套的“一折通”发放系统,把“三项补贴”纳入“一折通”系统管理,减少了资金转拨程序,缩短了资金在途时间,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二)面积核实、公示,统计上报情况。

1.面积核实情况。“三项补贴”资金是否发得准,关键是对种植面积的核定。近年来,赤壁市采取了惠农补贴面积审核责任制。“三项补贴”面积的核定,由各乡镇政府负责组织经济发展办公室等机构分季节(早、中、晚)、逐户对农户种植面积进行登记、核实,汇总填写《粮食补贴面积农户分户登记表》后,经农户本人签字认可,由乡镇财政专管员签署初审意见,再由乡镇人民政府加盖公章上报市农业、财政部门,由农业部门负责全市粮食补贴面积的审核、汇总。

2.面积公示情况。各乡镇财政所对各农户申报的补贴面积对照二轮土地延包资料,做好审核工作。并对所有农户申报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通过《农民补贴网络信息系统》生成每个村组的村民补贴情况公示表(包括补贴面积、补贴资金),加盖乡镇政府公章后,由财政所专管员在村(场)内公示7天,公示表不允许交村干部代为公示。

3.统计上报情况。各乡镇财政所按户填报相关数据表格,以村组为单位汇总,经组长、村主任、驻村乡镇干部审核签字,并加盖组、村公章,由乡镇财政所收集汇总,经财政所主任、主管农业乡镇长、乡镇长审核签字,汇总乡镇数据,加盖财政所、政府公章,将电子和纸质表格报市财政局相关股室审核。市局商贸股负责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农业股负责良种补贴的审核。审核无误后,再通过全省财政系统内网汇总上报省财政厅相关业务处室。

二、种粮“三项补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粮补贴变成了土地补贴。从调查情况看,各镇几乎是把种粮补贴按承包耕地面积平摊到户,种不种粮一样得补贴,耕不耕种一样得补贴,有承包地的农户一户不少地得补贴。一些乡镇把种粮补贴政策当成了国家对所有农民的定量补助,不种粮的农民把补贴政策当成了额外收入,种粮农民心里不平衡、不服气。

(二)种粮补贴赶不上农资上涨。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资金3项相加,每亩仅111余元,对人均耕地在1亩左右的赤壁市而言,农民年人均仅补助百元,根本起不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作用。加上近年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涨价过快,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三项补贴”。

(三)补贴面积与实际面积之间有出入。在土地承包中,由于土地肥力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赤壁市部分乡镇的耕地面积是以耕地等级计算产量,以产量折算面积,农户承包面积少于实际面积。在征收农业税时是按面积计征,一些乡村为少交农业税,统计上报时进行了逐年下调,拉大了与实际面积的差距。同时,修建道路、农用设施、建设用地、退耕还林等占用了部分耕地,但没有在耕地面积中减出。

(四)政出多门,难以管理。目前,“三项补贴”因为管理单位不同,发放依据、要求不同,形成了“一补一发”的现象,既增加了行政成本,又增加了监督检查的难度。

三、进一步完善种粮“三项补贴”的建议

(一)广泛深入宣传。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层层宣讲动员,把国家对种粮农民“三项补贴”的政策宣传到户,彻底纠正基层干部把种粮“三项补贴”当成“天上掉馅饼”、见者有份的观念,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国家实行种粮补贴是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多增收的政策措施。

(二)提高补贴标准。在国家不能大幅度提高粮价的客观条件下,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国家应对“三项补贴”的标准再提高,以解决农资价格涨幅大大超过国家对种粮农民补贴的问题。

(三)核实补贴对象。按照“谁种粮、谁得补贴,不种粮、不得补贴”的原则,对种粮补贴农户和种植面积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确认一次。财政部门要加强与农业、统计(农业普查办公室)、粮食等部门沟通核对,确保数据准确,使农民种粮补贴及相关信息数据得到农民认可。

(四)改进补贴方式。种粮补贴最好以种子、农膜、肥料等实物兑现到户,这样可避免得补贴不种粮,降低种粮成本,促进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利于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五)整合归并补贴。建议上级财政及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将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一种补贴,因为其操作程序都一样;将“粮食两补”、良种补贴归口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节省人力和物力,还可以减少差错。

(作者单位:湖北省赤壁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篇5:政协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佳康镇人民政府

关于对民政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辉县监察局:

根据辉县监察局、辉县民政局《关于对民政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执法监察的通知》(会监发„2011‟4号)文件精神,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对我乡民政惠民政策落实情况、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和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了自查自纠工作,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全乡民政惠民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1、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提标工作落实情况

在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提标工作中,坚持“保主保重、分类施保、按标施保”的原则,严格按照对象家庭成员结

构、就业情况、劳动能力、家庭收入等政策条件合理调整分类,突出提高因病、因残、因学、年老体弱、缺少劳动力等特困家庭的补助标准,拉开分类补助档差。城市低保A、B、C、D四个类别对象的补差水平按照原浮动比例执行,即由原来的167元、140元、100元、90元分别提高到184元、157元、117元、107元,调整后全乡现有13户18人享受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一、二、三类对象在原各自月补助标准上增加7元,即由原来的100元、73元、58元分别提高到107元、80元、65元,四类对象月均补助水平由原来的40元提高到45元,全乡现有1416户5425人享受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在2010年的基础上提高20%,即分散供养标准由1600元/人.年提高到2000元/人.年,年人均提高400元;集中供养标准由1800元/人.年提高到2200元/人.年,年人均提高400元,全乡现有155户155人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2、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开展情况

(1)乡民政所按照县上统一要求全面清理、重新核实和认定城市低保,在4月26日—5月5日受理居民低保申请、5月6日—5月15日开展申请对象的低收入认定、5月16—8日由社区调查评议排序及公示、6月9日由乡镇政府审核,6月10—18日在乡政务公开栏进行了公示。

(2)通过对农村低保自查自纠,落实了领导责任,确

5、严格执行国家优抚政策和标准,按时足额发放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金9.3万元。

二、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为解决和改善五保老人供养和居住条件,提高我乡五保集中供养率,经过勘测选址、工程设计招标、在佳康镇敬老院旧址新建敬老院一所,现已完成工程,经乡政府组织人员初验,工程质量合格。

三、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经过自查自纠,完善了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做到了各项项目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对个人的各项补助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人;不存在虚报冒领、套取资金的问题;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的问题;所有资金相关账户统一要求为一折统。

特此报告

二0一一年七月八日

主题词:民政 惠民政策 自查 报告 抄 送:县民政局。

篇6:政协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省建强办:

建设经济强县,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XX区强力推进强区建设,离不开省直有关部门的支持,XX区强区建设成绩的取得凝聚着省直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帮助。根据省建强办关于上报对省直有关部门支持经济强县建设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通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帮扶情况

为贯彻落实《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经济经县建设的意见》,省发改委、XX省招商局,XX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省资源国土厅等部门曾再次提出支持经济强县建设具体措施,对我区建强工作起到了促进推动作用。

省发改委根据国家政策和我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帮助我区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积极帮助我区解决重点项目手续和资金,积极考虑在省各有关规划中布局和安排我区重大项目,积极培训我区基层经济口业务干部,对我区发展和改革工作提出了很多重要指导意见。

省招商引资局加强对经济强区招商引资和对外协作工作的指导,认真组织各建强区县参加“厦洽会”、“广交会”“高交会”,帮助我区做好招商项目的推介和项目对接洽谈工作,帮助协调经济强县落实好从东部发达省份引进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

省财政厅加大了财源建设项目贷款贴息扶持力度,对我区企业每年的建强贷款贴息都能及时办理下划款项,在促强促大企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政策和措施上指导帮助我区加强财政管理、加强财源建设。

省经贸委根据我区的具体情况,积极做好产业政策的引导,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对我区技改项目资金贷款贴息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省国土资源厅指导、帮助我区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优先安排我区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并积极协助XXX片区开发项目建设用地的报批手续,省国土厅领导还到XX区现场办公,有效解决了招商项目落地问题。

省统计局、省环保局、省教育厅、省建设厅、省科技厅、省劳动厅、省综治办等相关部门对我区建强工作一直积极给予了支持和帮助。尤其是省建强办,帮助指导基层建强工作具体实在,加强全省建强干部队伍和工作机构建设有力,热情帮助我区协调各方面工作,积极组织全省各建强县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切实发挥了工作中枢作用。

在省市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经过南明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发努力,南明区通过强区建设,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进一步富裕,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了投资的热土、安居的乐土、兴业的沃土。

二、下步建议

一、建议对经济强县建设指标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考核排名确实体现综合实力。能否现在就及早考虑第三轮建强指标体系框架,能否增加一些经济结构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等。

二、建议进一步完善激励建强县区发展的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大扶优促强力度。能否考虑返还和加大返还省参与分享税种的增量部分,能否考虑适当增加对建强县的转移支付,为建强县提供更好的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能否考虑省直有关部门明确处室协调指导解决建强工作,实行一个“窗口”对基层建强工作。

三、建议进一步推进强县扩权工作,按照放权放物给政策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积极创造宽松政策环境。结合投融资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水平,能否考虑再次明确相关审批、备案权限,可参考《黑龙江省政府关于扩大十强县经济管理权限的决定》、《河南省政府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意见》、《河北省政府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意见》。

四、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强县干部的学习培训、挂职锻炼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增强执行能力。能否考虑每年专题外出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能否考虑对口安排建强县干部短期上挂培训开阔干部视野。

五、建议进一步加强组织省内建强县之间的交流学习、组织向省外百强县的学习取经,在横比中找差距,在纵比中找自信,不断推进建强工作。

以上建议,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上一篇:汛期责任书下一篇:郑大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