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4-07-11

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共10篇)

篇1: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中关中心小学

邵玉玲

摘要:1963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它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要问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答案当然是电脑!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它是教师教育教学中承载知识传递教学信息的物质媒介。本文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系列阐述,对信息技术的特点和教育功能进行了研究,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方式进行了调查,报告了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的现状并给出了简单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应用

一、为什么要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飞速发展,信息的高速传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作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领域更应重视这一新兴的科学技术,多媒体就是信息技术的主体与核心,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深化学科教学。

在教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创设情景,声情并茂,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教学设施的改善,多媒体大量应用于课堂教学,令师生耳目一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于是乎,许多教师致力于课件制作,有的甚至凡课必用,可能只有这样,才显得自己有水平,教学手段先进。勿庸质疑,多媒体教学在直观上、形象上、真切化和便捷化方面,绝非是传统教学所能比拟的,然而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我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上有利也有弊,并非多多益善。教育技术在国内又称电化教育。简言之,就是最新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的过程,或称采用现代化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有效的摄取、存贮处理和传输,以达到教育最优化的目标。其中教育技术是最为显著的,它是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理论结合的产物。它的科技性决定着它有许多传统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而且这些优势和特点必将使之在未来教育中社会化。

(一)信息教育的产生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活力,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增添了现代思想、方法和手段。而更重要的是电化教育的产生,打破了教育的围墙。使教育趋于社会化,实现了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信息教育技术拓宽了成才之道。由于广播、电视、卫星,计算机教育的开展,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学龄教育的限制被打破,使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渠道的教育活动能够在克服师资、校舍、教材不足的情况下,顺利进行,使得更多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二)科技发展,知识更新,要求人们不断地获取知识,即使一流的学者,也存在着知识更新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终身教育。”信息教育为人们快捷高效大容量地提供教育信息,适应了这一社会的需求。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领域,能帮助学生具备各方面的基本素质,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现代化的信息教育媒体是以在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拓展上为其优势的,在教学中起到开阔视野,调节情绪,活跃思维的作用。它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实现着无限范围上的快慢变化,大小变化,动静变化,远近变化,时序变化等。如“延展”稍纵即逝的科学实验现象,“浓缩”缓慢进行的动物变态发育过程;把基本粒子显微于屏幕之上;将广褒宇宙呈现于方寸之间;使学生得以欣赏已退休多年老教师的课堂教学精华;使异域他乡的文化、科技、教育资料尽为我教学所用

信息教育的这一特点解决了教学上的诸多难题,使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这一特点,使世界变小,信息流通变快;这一特点,使教育的方法,手段更适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对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范围起着重要作用。再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是信息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电化教育产生的基本因素之一。近年来,信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中,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具体说来,信息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促进教师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合理组合教学媒体,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提高了教育信息传递的密度,质量和效率;增加了教学的程序和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实际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因材施教;开通反馈渠道,增强教学的可控性。信息教育产生以来,一方面立足于学校教育的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则是以学校教育为依托,迅速把教育的实践领域扩大到社会,例如防“非典”期间,电视台的空中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很好的为学习者提供了方便有效的自学条件,这使得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保证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教学系统。教师把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编成程序,制成课件,输入计算机贮存系统,计算机可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调用不同的教材,并予以强化,学习者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向有关的资料中心索取所需的学习资料。

二、在小学应用信息技术有何优势

在这个大的形势下,应该看到信息技术已经是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条件。那么在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有何优势呢?信息技术的特点和教育功能充分显示了这个优势。因此我们必须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与教育功能,否则的话,应用就是一篇空文章。

什么是信息技术呢?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在教学中主要需要应用到信息技术里面的两个新技术,即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与教育功能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项技术于一体,采用计算机的数字记录和传输传送方式,对各种媒体进行处理,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强大的功能。

1.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

多媒体,顾名思义,它能有机地结合、加工、处理多种媒体。多媒体改善了信息的表示方法,把人们的各种感官有机地组合起来获取信息,从而更加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在教育方面体现为教学信息显示多媒体化。

2.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

传统的电视、广播等媒体,学习者只能被动的接受,传播者无法根据学习者的掌握程度来灵活处理播放内容,而多媒体技术可以使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相互进行实时的通信和交换,在教育方面表现为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二)网络技术的特点和教育功能

多媒体技术由于具有了交互性这一大优点,所以很快就进入了教育领域。多媒体技术的这种应用首先是从单机开始的,而单机的信息毕竟有限,因而必然走向网络化的方向。有了网络,就可以共享信息资源,获取、发布信息和提供信息服务,从而达到设备共享、信息共享的目的。

1.网络技术的优势

网络使传播领域又有了一次更大的和全新的拓展,有人把网络称作第四大传媒,它的主要优势在于:

(1)节省资源,不会像报刊等平面媒体一样造成纸张的浪费和污染;(2)直接参与性强,只要有了一台电脑,联上了Internet,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随时、随意表达自己的意愿,可以同任何人对话;信息量容量大、来源广,在网络平台上,你可以找到你所需的各种信息,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的内容。;

(3)可选择性强,网络媒体具有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信息检索功能,用户只需键入一个关键词,所有含有该词的网页就会被调出来。

2.网络技术的教育功能

(1)教育教学资源得到了共享。就像单机的资源是有限的,同样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但有了网络,教师再也不闭门造车,而是可以和同行们交流,共同享用教育教学资源。

(2)网络使教育信息交流更为便捷。网络具有很强的直接参与性,因而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功能,非常方便地与同行和学生进行教学方面的信息交流。

(3)网络技术使网上教学和远程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得以应用。网络技术使人们突破了通过学校办教育的传统模式,利用互联网传播各种知识和技能,大大减少了投资,提高了教育质量,增加了教育的趣味性,让受教育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应用

了解了信息技术的特点和教育功能,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确实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它确实可以成为教育大发展的催化剂。那么,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到底该如何应用呢?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也是一个永久的课题。我们应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强调运用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来支持和指导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信息技术首先应作为中小学教育中的学习对象

21世纪的人至少应具有和信息社会接口的能力,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不会使用计算机,不会使用网络,那么他就无法和这个社会相融,他就是新型的文盲。因而信息技术首先就应该作为中小学教育中的学习对象,让受教育者从小就多与信息技术接触,培养他们使用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小学校设置的信息技术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会他们如何收集、利用、交换、共享、制作、保护信息,使他们能适应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早已在中小学全面开设,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是: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仅仅是停留在课表上,是作为一个摆设而存在的。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程并没有被真正重视。这当中有各方面的原因,有家长与学生的原因,有学校与教师的原因,更有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原因。笔者以为,有关各方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把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信息技术应作为传统教育的辅助工具 应该说,信息社会给教育者和学习者都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工具,在这个新时代,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习者都应该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最常用的工具来使用,就好像使用纸和笔、黑板和粉笔。具体说来,我们可以用信息技术来用作获取学习资源的工具,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交流讨论的通信工具,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的工具,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的工具。从学生方面来讲,只有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交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会借助数字化学习资源提供的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发现学习,学会借助信息通讯工具进行协商讨论学习,学会使用信息加工工具进行问题解决学习。如何把这个重要工具交给学生呢?我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这不仅仅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更是其他各学科教师的任务,只有在各学科教学都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充分接触信息技术,让他们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巨大作用,才能让他们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最重要的认知工具。

(三)信息技术应与学科整合,构建新型的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绝不是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群体的任务,而是各学科教师的任务,我们要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进行整合,用信息技术来整合各学科分离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各学科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机的组合。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控制者,而学生是执行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现在,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也起了相应的变化,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体。当前,在中小学教育中我们应该创造新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探讨新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应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探究式、问题解决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突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个体学习行为。因此,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从演示工具到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在中小学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构建一系列新型的学习模式。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从而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是百年机遇,绝不可放过,但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恰到好处地应用信息技术,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本人在教学中摸索了多年,遇到过很多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我觉得要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落到实处,绝不能盲目,而应该切实处理好一系列关键问题,处理不好这些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问题

前面笔者已经阐述到,虽然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已在中小学教育中全面开设,给人的印象是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全面铺开,但实际上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是,信息技术课程并没有引起学生甚至老师真正的重视。学生很简单地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每周一两节课,不参加统考,高考科目里也没有,要学将来还来得及。因此大部分学生把精力放在了考试的科目上。教师方面,也有人不重视信息技术,甚至出现信息课不上,改上语文数学课的不良现象。作为教师,我觉得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做好这一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信息技术课本身要上好,绝不能不上,也不能放任自流,让学生自己上上网。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要适时引导,并且可以大胆把其他学科的内容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上来。比如说,在其他学科中遇到的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它拿到信息技术课堂上来探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个玩的工具,更是一个实用的学习和认知的工具。其次,其他学科教师要大胆运用信息技术来做好本学科的教学。毋庸置疑,信息技术是一个优良的教学辅助工具,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目前,很多教师自己在这方面知识还很欠缺,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这个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只有在各学科中都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学生才能更深切地领会到信息技术的深刻意义,才能更自觉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自己认知的重要工具。再次,要多组织信息技术学科相关的各项活动,信息技术目前不是高考的科目,有些学生不重视,这很正常。但是我们可以多组织相关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了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信息技术的课程地位摆正,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其他媒体的结合问题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已经成了当前中小学教育中最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它以无可比拟的优势迅速地进入了教育教学领域,但是信息技术的出现绝对不意味着其他传统媒体的消亡,相反,信息技术在很多方面根本无法取代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仍然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比如,计算能力、书写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沟通,这些任务信息技术根本就无法完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绝不能为了体现课堂的高科技性而盲目地运用信息技术,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要用,但不能滥用,要多用,但是要用得恰当,要用在刀口上。要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媒体有机结合,相互辅助,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在教学设计阶段要仔细斟酌。针对课堂内容充分考虑本课该不该用媒体,要用哪种媒体,用这种媒体有何优势,如何应用这种媒体使优势转换为教学中的实效。只有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在教学设计阶段把好关,才不至于出现滥用媒体“满堂电灌”的现象,才不至于课堂信息化程度高而“性价比”低。

其次,信息技术媒体的运用绝不能停留在使学生掌握某一个问题的层面上。信息技术媒体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将整体内容具体化,但是绝不能就停留在这一个层面上,这样做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严重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我们应该把思路又回到原来的路子上去,利用其他媒体和传统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具体化的问题重新又抽象化,从而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解决更多的问题。总之我们应该将信息技术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地结合,媒体的选择应提倡:有机选择,优化组合,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

(三)在学生自主运用信息技术时要注意高效与安全的问题 高效率是信息技术的又一大特性,我们要查找某些学科资料,只需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鼠标轻轻一点,含有该关键词的网页就都被调出来了,而在以前,我们需要在图书馆找上几天,并且还找不出如此齐全的资料。不可否认信息技术确实是一种高效率的技术。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个特性,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这个高效率的工具。但是,必须认识到,目前网络上资料浩如烟海且良莠不齐,充斥着许多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很容易误导学生,腐蚀学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基于这个考虑,我们必须要处理好信息技术高效与安全的关系问题,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要处理好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对于某些资源,我们可以自己先制成网页,让学生在我们提供的网络环境中去查找搜索所需要的资料,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哪些资源教师应制成网页,哪些资源可适当让学生自己上网浏览,绝对不能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搜索引擎,成为学生整合学习材料的代劳者,通俗点说,就是不能把自己的咀嚼的东西喂给学生;其次,在学生自主利用信息技术来学习时,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绝不可放任自流,应该时刻掌握学生网上学习的动向,随时引导学生朝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时,学生虽然是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主体,但是教师还应有控制学生朝健康方向发展的能力。应该说,在信息时代要当好一个教师绝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发挥机智,随机应变地对待教学中会更多地发生的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 安宝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高级教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2] 顾炎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学研究.2004年第4期.

篇2: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它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1、多媒体的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在新课导入环节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起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后,多媒体的运用不能就此嘎然而止。如何将课文中的静态画面和比较抽象的,离我们生活久远的意象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图象。是许多语文老师冥思苦想在研究的课题。多媒体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象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出路。运用了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再如,语文学科的学习,很重视课文的朗读,教师虽然可以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学生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但如果更多点通过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运用音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景再现,可以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听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后,学生自然受到感染、熏陶,并很容易理解、接受课文内容。

2、多媒体的运用,使课程的导入形式变得多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多媒体的应用,有利于激发情愫,产生写作欲望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从听到说,从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领会中过渡到图画的解说,由对课文的理解过渡到学生自己的口、笔头作文训练。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图画,展开想象,使作文课更富想象,最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4、多媒体的运用,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再者还可将互联网引入课堂,通过网上浏览既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消化理解。

5、多媒体的运用,为师生之间的信息技术交流提供了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可能。首先,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无论是在多媒体技术教学还是在传统教学中都不可缺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方式、手段等无疑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上能得到很好的熏陶和教育,增强其在各方面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其次,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动手,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自己的活动信息以幻灯片、电子图书、个人网页的形式展现出来,亲身地实践了一次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运用。

篇3: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课堂,问题,改进措施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国的全面实施, 使得各类新兴教学方式层出不穷, 信息技术正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能够改善传统课堂过于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 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幅度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 我们应该对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 力求最大程度上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生物与其他课程不同, 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 它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它也没有太过直观的实验现象, 加之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 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以下两点。

1.1 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传统

传统的教学理念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忽视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而对教学提出的不同要求, 尽管在新课改之后这一现象有所改善, 但还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不顾及学生的感受, 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积极性, 最终对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保持这种教学理念的教师往往都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 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 不但教学质量不高, 而且课堂氛围还会变得枯燥乏味。

1.2 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缺乏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质量, 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但是由于生物教学中涉及到的微观环境,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 所以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另外, 生物学习需要学生记忆很多知识, 而这本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十分抵触的, 因此, 大部分学生都对生物的学习缺乏兴趣, 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这样学习效率自然无法提高。

2 利用信息技术改进生物课堂教学

面对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需要我们积极思考、改进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生物课堂教学能够起到十分良好的效果, 不仅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 还能进一步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使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信息技术能够将原本需要大量文字叙述的理论知识或内容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 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原本难懂、抽象的生物知识。同时, 教师可以在课前使用一段生动的视频来引出接下来想要讲述的内容, 不但让学生提前对学习内容有所了解, 还能迅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2 现代信息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巨大便利, 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来提供探究过程中所需信息及材料, 也可以要求学生自行通过网络来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料。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还能帮助他们熟悉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途径。学生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资料的交换和知识的讨论, 提高和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现代信息技术为实验教学弥补了现实条件的不足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 很多的教学内容离不开实验, 需要实验来探索、验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 ?如果条件满足应该尽量让学生去设计实验、实施实验。但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实验受到设备、实验材料、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无法实施或实验结果不好, 这种情况下, 我们可以用多媒体软件弥补现实条件的不足。利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课件, 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后, 利用动画软件模拟各位科学家的实验过程, 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逻辑思维路线, 体验到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实验探索—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信息技术可以将原本抽象乏味的理论知识, 形象地表现在学生眼前, 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面对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变生物教学的不良现状, 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 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榕村.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形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2) .

[2]陈晓云.浅谈多媒体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 (09) .

[3]张丰.探索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价值[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9 (08) .

篇4: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结合“圆的认识”的教学,谈谈现代教育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讲“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教“圆的认识”引入新课时,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然后利用一段flash动画:森林中在举行自行车比赛,小熊骑一辆方轮自行车,小猴骑一辆椭圆形轮自行车,小兔骑一辆圆形轮自行车。他们一起出发,谁会最先到达终点?

影片一放完,同学们就纷纷议论起来。这样的设计不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二、优化学习方式,获得新知。

新课程中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正符合新课程这一理念。

如教“圆的认识”前,我先提问学生:“以前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接着提出:“你在生活实践中还见过哪些不一样的图形?”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根据学生的交流,用多媒体出示圆的图形,利用在固定点上的绳子画一个圆,使学生对圆形成初步认识。然后用多媒体演示圆的直径和半径,让学生讨论圆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加上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

三、培养学生个性,创新学习。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与使用,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間,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充分展示自我的个性。

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强化学生对圆直径半径的理解,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圆并标出直径和半径,让学生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深化理解圆的认识的基础上,又可以让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闪现。

四、开展智力游戏,体验新知。

如果能把学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具有玩游戏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开发智力,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

篇5: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有5个VLAN,分别为 管理(63)、办公(48)、业务(49)、财务(50)、家庭(51),

要求: 管理可以访问其它,而其它不能访问管理,并且其它VLAN之间不能互相访问!

其它的应用不受影响,例如通过上连进行INTERNET的访问

方法一: 只在管理VLAN的接口上配置,其它VLAN接口不用配置。

在入方向放置reflect

ip access-list extended infilter

permit ip any any reflect cciepass

!

在出方向放置evaluate

ip access-list extended outfilter

evaluate cciepass

deny ip 10.54.48.0 0.0.0.255 any

deny ip 10.54.49.0.0.0.0.255 any

deny ip 10.54.50.0 0.0.0.255 any

deny ip 10.54.51.0 0.0.0.255 any

permit ip any any

!应用到管理接口

int vlan 63

ip access-group infilter in

ip access-group outfilter out

方法二:在管理VLAN接口上不放置任何访问列表,而是在其它VLAN接口都放。

以办公VLAN为例:

在出方向放置reflect

ip access-list extended outfilter

permit ip any any reflect cciepass

!

在入方向放置evaluate

ip access-list extended infilter

deny ip 10.54.48.0 0.0.0.255 10.54.49.0 0.0.0.255

deny ip 10.54.48.0 0.0.0.255 10.54.50.0 0.0.0.255

deny ip 10.54.48.0 0.0.0.255 10.54.51.0 0.0.0.255

deny ip 10.54.48.0 0.0.0.255 10.54.63.0 0.0.0.255

evaluate cciepass

permit ip any any

!

应用到办公VLAN接口:

int vlan 48

ip access-group infilter in

ip access-group outfilter out

总结:

1) Reflect放置在允许的方向上(可进可出)

2) 放在管理VLAN上配置简单,但是不如放在所有其它VLAN上直接,

3) 如果在内网口上放置: 在入上设置Reflect

如果在外网口上放置: 在出口上放置Reflect

LAN WAN

-

inbound outbound

篇6: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温拌沥青;优点;不足

一、概述

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世界各国都在倡导“低碳”技术。温拌沥青混合料由于具有生产能耗低、废气和粉尘排放少等优点,而成为沥青路面材料领域里的一项很有前景的新兴材料。

温拌沥青混合料起源于欧洲,在我国的研究起步于2005年,主要是引进国外的沥青温拌技术专利,并进行技术上的消化吸收。2005年9月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北京路桥路兴物资中心与美国一家公司合作研发的我国第一条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在北京八达岭高速铺筑试验路。

为确保南通市通沪及东方大道连接线高架工程的施工进度,需要在12月中下旬完成沥青砼桥面铺装,由于自然温度较低,最低气温可能接近冰点,为确保沥青砼桥面铺装的施工质量,最终采用了温拌沥青技术进行优化。

二、温拌沥青技术的优点

(一)节约能源。温拌沥青混合料可以在较低气温条件下(低于10℃)施工。出料温度150-160℃,到场温度不低于140℃,摊铺温度在130℃左右,较常规减低了30℃,可降低能源消耗30%左右。

(二)保护环境。较低的拌和及摊铺温度可大大减少拌和厂与铺筑现场周围有害气体、烟雾及粉尘等的产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身体健康的损害。经过实验证明,生产温拌沥青混合料比生产等量热拌沥青混合料的co、so2以及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平均减少了40%以上。

(三)施工期较长。由于降低了摊铺温度,混合料可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施工,减小了对天气的依赖性,从而延长了施工季节;同时,铺好后冷却到可通车温度的时间较快,缩短了开放交通的时间。

(四)路面的耐久性提高。烃类物质是保持液态沥青持久性的重要物质之一,减少烃类物质消失,减轻沥青老化的程度,能够使沥青更久地保持其弹性和抗疲劳性能,提高了沥青的耐久性,从而改善了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五)存放和运输相对容易,节约设备投资。温拌沥青混合料相对于其他混合料来说流动性能稍好,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达到目标压实度,不需要复杂设备和方法,从而可以节约相应成本。

三、现阶段温拌沥青技术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一)设计规范不完善

目前我国关于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规范制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部分省份制定了施工技术指南和相关性能测试规范。如果没有详尽而完善的规范,其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等都会受到影响。

河北省、北京市、青海省已经制定了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指南和性能测试规范,这将推动温拌技术的应用。

(二)理论研究完善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温拌沥青技术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温拌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性能评价方面,而对其基础理论(比如微观结构、性能要求与配制原理、强度形成机理等)研究还显得较为缺乏。对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抗疲劳性能等研究较少,影响了温拌沥青混合料长期使用效果的评价。虽然温拌沥青技术和产品已越来越多,但对它们的材料与性能尚缺乏综合地、系统地对比分析和评价。

(三)综合成本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

温拌剂增加费用。目前,温拌剂的生产厂家很少,商家信誉好、产品性能稳定的少之又少。这就导致温拌剂的价格居高不下,目前性能相对稳定的温拌剂的市场采购价格为25000元/吨左右,其掺量一般为混合料的4‰左右,按此计算,每吨混合料的温拌剂增加费用约为100元。

燃料减少费用。每吨温拌沥青混合料比正常沥青混合料节省燃料油2kg左右,按燃料油市场价4500元/吨计算,每吨沥青混合料可节省燃料油9元。

另外,还需考虑安装温拌剂计量装置,因此,温拌沥青混合料比一般沥青混合料增加成本91元/吨以上。

今后,需要研究并扩大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来源以降低其成本,实现温拌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温拌技术的研发,不断降低成本,从全寿命周期考察温拌技术的综合效益。

篇7: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应用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也是探索适应我国教育教学活动实际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和重要探索。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开发及应用,并对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考虑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其对未来教育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教学是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引进教学领域,为特定的教育目的而服务,从而最大程度地配置有限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课程资源,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的过程。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变得非常普及,并逐渐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学校以教育教学为改革出发,狠抓网络教学建设,以为学生创造先进高效的学习环境和优化学校教学资源配置为最终目标,努力探索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网络教育教学体系。

1、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开发

1.1 构建基于教育技术学的专业特色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新技术,教育学是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于教育技术学的专业特色体系可以将现代教育理论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整合,实现不同学科领域的综合性的学科,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知识的传播,也利于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构建基于教育技术学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实现将教育学、网络技术、网络教育、网络教学平台等领域和环节的基本理论和课程实践的结合,在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实践、反馈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训练,使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在教学设备资源的使用和维护、远程教育网络系统的研发和实现、教育多媒体的制作和设计、教育辅助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等方面能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1.2 建构主义理论与基于资源的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环境、互助、会话、意义建构这四大要素是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构成部分。基于该理论模型的网络学习方式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依托于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构建,为学生们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方便学生们的协作和会话,同时在这种模式下的学习,也使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习,到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实现对某一个问题或者是某一项任务的解决通过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然后进行资源的检索、学习、评价和重组实现对问题解决、知识建构的全过程。

1.3 网络学习环境的搭建

从系统应用的角度来看,网络学习环境的搭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讨论,即:资源层、功能层和管理层。资源层主要是一些电子数据资源,这些基础性的学习资源是网络学习的基础和凭借;而功能层的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友好个性化的用户界面,通过人性化界面的设计来提供友好的查询界面,实现用户对系统的访问;二是表现为系统的架构设计,即通过合理的设计,使系统的架构体系既能高效率地实现数据的检索和查询,又能满足网络学习环境的功能需要。1.4 计算机网络资源的分类管理

根据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应用情况,以课程的对象类型、媒体类型和课程资源方面同,对资源进行分类。这样分类的依据是实现不同的资源库之间的数据交换,提高数据使用效率和资源价值。根据对我国资源属性的分类标准,主要是参照LOM模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和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等方面的数据规范进行规定。同时参照CELTS-31对于资源属性的界定情况来实现对数据类型和元素的合理界定,便于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和数据资源的利用。

2、网络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应用

2.1 网络教育教学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支持

在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以及角色是关键而又重要的,相应地教师的承担责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为了准备好课程教育就要对现行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这就涉及到实验设备、仪器、场地和资源的管理。而网络教育教学突破了以上资源的范围,借助网络教育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教师可以专注于对授课内容和技巧的应用,使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同时通过视频、图像、声音、文字等资源的灵活运用,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老师和学生之间,课堂内容因此也变得更加丰富。

2.1 网络教育教学成为改革传统教育教学的重要推动力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教学的活动主体是教师,由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受到知识水平、授课技巧、道德素质等影响,会对教育质量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影响;目前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不同地区教育发展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致使我国教育面临着严峻的问题。网络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应用,可以打破这种不利局面,借助于其自身在教育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等方面占有的巨大优势,已经对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改革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力量。

2.3 网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支撑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方式比较单一,由于是被动式地接受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往往会受到很大限制。而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对现行教育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式”学习为“交互式”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学习趣味性大大提升,这些都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8: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虚拟专用网络的相关技术

1.1身份识别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在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如支付宝、银行业务办理、订票系统等,凡是涉及到金融交易或重要个人信息的领域,都能够应用身份识别技术,其主要是对人们的重要信息进行保护,以免信息泄露对人们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种技术的实施需要用户的预留信息为前提,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如果用户当前信息与预留信息不符,则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办理,如现在普遍流行的网上订票系统,在用户进行网上订票时,系统需要用户输入手机号并进行验证码认证,如果当前用户无法将验证码正确输入进去,则无法成功进行网上购票。

1.2加密技术

目前来看,在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中最为有效的技术是加密技术,其不只能够有效保护用户的重要信息,还能够对隧道技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当今社会计算机的普遍使用虽然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变得越来越便捷,但同时也增加了网络安全的隐患,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网络犯罪的现象可谓是屡见不鲜,除了网络黑客对重要信息的窃取,还出现了众多拥有一定计算机技术的人员从网络途径中骗取用户钱财的现象,因此将加密技术应用到网络信息安全中已经势在必行,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加密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保护重要资料和信息,对保护网络信息安全有非常的作用。

1.3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对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是通过传送压缩包的形式将重要信息进行传输,如此一来则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零散信息的传输,将数据或资料进行打包处理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因为根据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根本无法实现完成安全的传输通道,因此打包传送无异于将重要资料或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增加一道保护锁,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少数据丢失的几率,并且隧道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应用也较为普遍,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送邮件时通常会用到此技术。

2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实际应用

2.1 IPSee VPN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在众多的网络通信协议中,IPSee协议与虚拟网络技术的合作是最常见的,在网络信息安全中IP地址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而IPSee能够对IP地址起到非常大的保护作用,而VPN技术则是随着IPSee协议的使用而出现的高性能保护方案。在IPSee协议的构成中,ESP协议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其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多种数据的提供,并且数据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另外其还能够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加密处理;而IPSee VPN技术则能够在网络安全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对于企业内部而言,其能够建立起三个部门之间的传输通道,另外其对于企业范围外的网关和站点也具有类似的功能。

2.2 VPN技术在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对于当代社会而言,传统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传统方式不但难以完成各部门的信息同步,也无法将企业内部的重要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分类。而VPN技术能够打破空间限制,将各个部门进行有效连接,很好的完成了资源共享与资源同步的双向结合,使企业信息管理变得更加安全和快速。近年来普遍应用的电子信息技术也将企业内部的信息传输方式进行了质的改善,不但加速了信息的传递,并且其具备专用的传输线,能够很好的将信息和数据进行保护,避免丢失或被盗,因其突出的安全性和快捷性,此种虚拟网络技术如今也已成为各大企业争相应用的技术。

2.3远程员工与企业网间的应用

远程访问技术已经存在多年,而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革和发展,其功能已经越来越完善,且应用途径也越来越多,如今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远程访问技术已经成为了企业分部与总部联系的最常用的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公司局域网建立起防火墙,然后将公司各个分部或部门进行有效连接,方便重要数据或信息的传输,并且也便于开展线上会议,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省时间和空间,并且可以通过防火墙技术对信息的传输进行加密,避免黑客或网络犯罪分子的恶意入侵,总之虚拟网络技术增进了企业内部间的沟通和联系,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当今社会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多样化的虚拟专用技术各有所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选择最合适的技术为自己所用,促进工作效率和信息安全的保护。并且当代社会科技发展速度非常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虚拟专用网络技术也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因此企业当下应积极培养高科技人员,使其具有充分的使用虚拟网络技术的能力,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能发挥其作用,而近年来虚拟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虚拟专用网络的相关技术,并且列举了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虚拟专用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伟杰.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4,17(04):176.

[2]王永刚.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5,10(05):73-74.

篇9: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9-026

现今,“白板教学”“IPDA课堂”的引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得学生将更多的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效,这样的方式所取得的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止及的。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学块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低年段:激其兴趣、巧学生字

对于低年级教学来说,生字词的教学是一个关键环节,学生掌握了生字词才能够对课文进行更好地理解。通过电子白板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屏幕对字词加以认识,同时还能够通过这样一种生动的方式提升自身对字词的掌握率。

比如在教学生字“松、样、柏、林、梅”时,利用“IPDA电子课堂”能制作出动画效果的功能,分别将五棵小树变成“木”这个偏旁,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了。这时,课件中缓缓驶来几辆小车,车身上分别写着学过的字:公、羊、白、木、每。教师边演示边说:“它们和‘木是好朋友。”这时,课件中的“木”利用动画从小树变成“木”字,让学生印象深刻。同时,教师指名学生上台,分别将偏旁“木”和“公、羊、白、木、每”组合在一起,组成了“松、样、柏、林、梅”,同时打上字音。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把这几个字的偏旁、字形、读音全学会了。同时在IPDA上还有反馈的软件,可以及时出现练习作业,针对这些形近字可让学生进行辨析组词,或在语言环境下选择正确的生字等。这样,就能知道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利于教师及时修改教案。

二、中年段:丰富想象、诗情画意

古诗主要讲究的是意蕴以及对仗,通过几句古诗就能够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意境。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情境,使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与文章以及古诗作者产生共鸣。通过电子课堂的教学方式,能够对这样的古诗文进行生动的描摹,并通过一种有声的方式呈现出出来,使学生在对古诗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对古诗传达的意境获得更好的理解。

比如,在《枫桥夜泊》这一首古诗之中,作者描绘了自己的抑郁心情。对于这样的知识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出一幅和古诗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同时还可使用与古诗意境相关的音乐。如使用《清明上河图》这样的洞箫音乐,乐声低沉、空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融入诗中作者孤独、忧愁的情绪中,为接下来的教学打好基础。在展示图片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展示整个意境,如月光、鸟鸣以及灯光等,此时可当配上相应的诗歌朗诵,通过多种方式将学生更好地带入学习情境中。之后,教师可以随时利用IPAD中自带的资源库,罗列出需要的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写作背景,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背诵是一个主要的目标,教师还可以将其改成歌词,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唱背。这样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还能与整个教学目的达成默契,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而又和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了解。

三、高年段:昨日重现、积累素材

高年级的教学和中年级以及低年级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阅读以及作文教学是重点。作文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可是学生因为自身的记忆比较模糊,往往会在作文表达中显得语言支离破碎。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感受进行重现。

比如,在写班队活动时,很多学生都会将文章写成流水账,这主要是由于在活动结束之后,学生的记忆也淡忘了。所以,教师在进行活动时最好是将活动的进展状况记录下来,做好剪辑。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出来,学生就能够对画面有所关注,并将其再次融入体验中,场外以及场内的氛围都会使学生再次兴奋,从而令学生对整个活动的经过都记忆清晰。这样,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会有更大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将视频分成片段进行随机播放,这样要比一般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更有效果。

除此之外,在电子课堂的中,还能够使用IPAD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查找,同时将阅读过程中所出现的相似的文章进行对比,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给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以往的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现代的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发展以及意义的构建等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探索出一条将语文课程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道路,使信息化教学目标更快实现。

篇10: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历程和现状,知道整合的涵义和整合的内容;

2.了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途径;

3.辨证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了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各种功能和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4.了解网络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知道Webquest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构成要素、特点以及它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 2.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网络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评价

收集并评价两个不同种类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的作品。

教学概要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 1.涵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与传统教学相比,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具有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具有方便的学习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

可以把教育、教学中的整合理解为“教育、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以发挥教育系统的最大效益”。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的层面有4个: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可将其理解为我们经常所说的课件制作以及一些教学资料的获得;二是课程资源建设。也就是网络型的教材、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已经系统化了的教学资源;三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四是教学应用平台的开发。2.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内容

(1)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化学教学中,就像教师使用黑板和粉笔,学生使用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

(2)以系统论的观点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3)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起“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开发和管理各种教学资源,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5)在化学教学中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手段相统一。

3.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途径 建构新型教学环境的整合

(1)硬环境(设施、资源、平台)和软环境的构建;(2)开发利用数字化资源:开发校本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基于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整合

(1)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发现式学习);(2)资源利用——主题探索(研究性学习);(3)网上学习——协作探究(合作式学习)。

二、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1)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功能

帮助教师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实现因材施教与转变学习方式,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

(2)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可能会影响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与潜能的开发。也可能会给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带来限制,教师人格力量的直接感染和模范行为的潜移默化作用将受到影响。多媒体网络教学可能会导致少数学生沉湎于网络,干扰部分学生的正常学习。不能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和现象来代替实验。另外,微观结构的动态显示虽然生动,但也容易犯科学性错误。

2.网络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简称,网络的最大优势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在线通讯与交流。各类网络学习资源的应用范围与教学功能:

(1)网络课件——知识点的辅助教学;(2)网络课程——全部课程的教学;(3)专题学习网站——专题的学习和探讨;(4)案例库——典型个案分析;(5)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

上一篇:企业建设项目清查自查报告式样下一篇:学习衡水中学之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