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教案

2024-07-17

简单机械教案(精选8篇)

篇1:简单机械教案

五、其他简单机械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储备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2 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3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二)重点、难点、疑点

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是重点。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是难点。斜面可以省力是疑点。

二、教学步骤(一)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认识到了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其实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一些机械对我们还有帮助。如升旗时,我们站在地面上就能把五星红旗升到高高的旗杆上,这里就应用到了滑轮,今天我们一起讨论“其他简单机械”(板书)。

2.课前热身

到建筑工地上去观察大吊塔的工作,组织学生热烈讨论,那么笨重的水泥板等重物怎么一下子就吊起来的呢?

3.解读探究(1)整体感知 在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原理时,应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进行:首先,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这是研究问题的主线。然后,将滑轮作为变形杠杆看待,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其中动滑轮可以看成变形杠杆是教学的难点,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自己通过探索研究来解决。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应用探究的方法进行教与学。

(2)四边互动 互动1

教科书中图12.5-1所示的科学漫画说明什么科学道理? 明确 图中的滑轮是一个定滑轮,左图说的是一个瘦子,看到一个胖子正在用定滑轮把重物拉上去;中图表示胖子让瘦子替自己拉着重物,自己上楼去取重物;右图表示胖子到了楼上,看到瘦子没有拉住重物,反而被重物拉上去。这个故事是讽刺一个不懂得定滑轮作用的人在使用定滑轮时闹出的笑话。这则科学漫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知道定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带着这样的兴趣开始学习滑轮。

互动2

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理论和实验都证明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是能改变力的方向。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先引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假设,然后由学生分组实验来检验这个假设,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论证所提出的假设时,教师要为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果铺平道路。实验中应要求学生注意:(1)拉力的大小跟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而拉力的方向的钩码的运动方向并不相同;(2)为了减小实验中的误差,在弹簧测力计的称量限度内尽可能选用重的钩码,使弹簧测力计本身受到的重力和定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的影响相对减小。

互动3

动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省力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必涉及动滑轮使用时支点随时间变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初中不宜展开,若学生问到,可告诉他们支点是随时变化的,而我们这里研究的是某一时刻的情况。在探究动滑轮的省力情况时,要注意的是:(1)跨过动滑轮的两段绳子一定要平行(初中不要涉及两段绳不平行的情况);(2)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因此,在实验时,在不超过弹簧测力计的称量限度的前提下,钩码应尽量重些,这样可以更方便地归纳出使用动滑论的方法。

5.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

这节课大家学习了一些杠杆以外的其他简单机械,如滑轮、滑轮组、轮轴和斜面等,主要学习了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都是变形了的杠杆,初步研究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2)方法归纳

本课运用了以观察、实验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运用了探究的学习方法。

(二)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当把一个很重的物体搬运到高处去时,我们经常会看到工人师傅找来一块结实的木板,在地面和高处架一起一道斜坡充作“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就能把物体比较容易地搬运到高处去了,你能解释清楚这样做的道理吗?

2.实践探索

用同一辆自行车爬上同一座高桥,第一次按直线爬上桥,第二次按“S”型路线爬上桥,比较哪一次要省力些?

篇2:简单机械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储备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2 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3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二)能力培养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多姿多彩的简单机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3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广泛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 1 重点、难点、疑点

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是重点。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是难点。斜面可以省力是疑点。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采用以直观式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渗透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三、教具学具

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长方体木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步骤(一)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认识到了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其实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一些机械对我们还有帮助。如升旗时,我们站在地面上就能把五星红旗升到高高的旗杆上,这里就应用到了滑轮,今天我们一起讨论“其他简单机械”(板书)。

2.课前热身

到建筑工地上去观察大吊塔的工作,组织学生热烈讨论,那么笨重的水泥板等重物怎么一下子就吊起来的呢?

3.解读探究(1)整体感知

在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原理时,应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进行:首先,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这是研究问题的主线。然后,将滑轮作为变形杠杆看待,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其中动滑轮可以看成变形杠杆是教学的难点,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自己通过探索研究来解决。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应用探究的方法进行教与学。

(2)四边互动 互动1

教科书中图12.5-1所示的科学漫画说明什么科学道理?

明确 图中的滑轮是一个定滑轮,左图说的是一个瘦子,看到一个胖子正在用定滑轮把重物拉上去;中图表示胖子让瘦子替自己拉着重物,自己上楼去取重物;右图表示胖子到了楼上,看到瘦子没有拉住重物,反而被重物拉上去。这个故事是讽刺一个不懂得定滑轮作用的人在使用定滑轮时闹出的笑话。这则科学漫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知道定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带着这样的兴趣开始学习滑轮。

互动2 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理论和实验都证明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是能改变力的方向。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先引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假设,然后由学生分组实验来检验这个假设,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论证所提出的假设时,教师要为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果铺平道路。实验中应要求学生注意:(1)拉力的大小跟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而拉力的方向的钩码的运动方向并不相同;(2)为了减小实验中的误差,在弹簧测力计的称量限度内尽可能选用重的钩码,使弹簧测力计本身受到的重力和定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的影响相对减小。

互动3

动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省力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必涉及动滑轮使用时支点随时间变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初中不宜展开,若学生问到,可告诉他们支点是随时变化的,而我们这里研究的是某一时刻的情况。在探究动滑轮的省力情况时,要注意的是:(1)跨过动滑轮的两段绳子一定要平行(初中不要涉及两段绳不平行的情况);(2)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因此,在实验时,在不超过弹簧测力计的称量限度的前提下,钩码应尽量重些,这样可以更方便地归纳出使用动滑轮的作用。

互动4

定滑轮和动滑轮可以组成滑轮组,滑轮组有什么作用?

明确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滑轮组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对于滑轮组的实验,学生第一次接触时,往往不易做好,建议以教师演示、学生观察为主进行。让学生将教师多次演示实验的数据填写在教科书的表格内,以便师生共同分析、归结总结出滑轮组省力的规律。学生在判断滑轮组“由几股绳子承担物重”时,往往会感到困惑,这里不妨做一个破坏性实验,即剪断其中一股,让学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以加深印象,并明确其余几股绳都是承担重力的。至于手拉的那股绳如果直接由定滑轮拉出,所承担的重力已记入跨接定滑轮的另一端的绳重,不应重复考虑。在做滑轮组的演示实验中,常易出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偏大的情况,为此建议采取分步处理的方法来解决,即实验时适当增加钩码的数目,以便相对地减小动滑轮的自重和摩擦带来的影响;从而较顺利地得出正确的结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移动距离h的几倍,即s=nh;绳子移动的速度v绳是物体移动速度v物的几倍,即v绳=n·v物。

互动5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简单机械?

明确 轮轴和斜面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简单机械,螺丝钉和盘山公路也是斜面的变形。用扳子拧螺母时螺丝部分相当于轮,手柄部分相当于轴,自行车的车闸、车把、脚蹬子和飞轮等都是简单机械。利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找一块木板,用书把木板的一端垫高,木板就构成了一个斜面。把一个木块放在斜面底端,用测力计沿斜面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用书把斜面加高,重新测出拉木块所需的拉力,就会发现,斜面越陡所需拉力就越大。

互动6

人类为了方便而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人类为了方便而使用了简单机械。如旗杆上端的定滑轮改变了力的方向,方便了升旗。不管使用何种简单机械,在省力的同时一定费了距离;在省距离的同时一定费了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其中原因,我们将在今后的物理学中学到。

5.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

这节课大家学习了一些杠杆以外的其他简单机械,如滑轮、滑轮组、轮轴和斜面等,主要学习了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都是变形了的杠杆,初步研究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2)方法归纳

本课运用了以观察、实验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运用了探究的学习方法。

(二)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当把一个很重的物体搬运到高处去时,我们经常会看到工人师傅找来一块结实的木板,在地面和高处架一起一道斜坡充作“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就能把物体比较容易地搬运到高处去了,你能解释清楚这样做的道理吗?

2.实践探索

篇3:简单机械的学习与指导

1. 杠杆的定义是什么? 对生活中的杠杆举例? 什么是支点、动力、 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 什么是定滑轮? 什么是动滑轮? 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特 点?

3. 功的概念是什么? 做功的必要因素是什么? 如何用功的公式进 行计算?

4. 功率的概念是什么? 功率的公式及测量功率的方法。

5. 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的概念什么? 机械效率总是一定的吗? 怎 么提高机械效率?

6. 能量、动能、势能的概念什么? 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势 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典型例题

1. 在下面的哪个情景中,人对物体做了功( )

A. 小强用力推车,但没有推动

B. 小强举着杠铃静止不动

C. 小强背着书包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

D. 小强把一桶水从井中提起

解析: 物理学中的做功是指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A和B施加了力,但物体没有移动距离; C施加了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答案: D

2. 某教学楼从一楼到二楼的楼梯长是8米,高度是4米,某同学体重是500N,请问如果把他从一楼背到二楼,需要对他做功为____J。 如果要测算对他做功的功率,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

解析: 本题中楼梯长度是一个干扰数据,做功等于人的体重和人升高的高度的乘积,与楼梯长度无关。功率大小和功有关,还和做功时间有关,所以还应该测量把他背上去所花的时间。答案: 2000; 时间。

3. 用一个动滑轮来提升重物,若动滑轮重为10N,物重为50N,摩擦和绳重不计,则当物体上升时,作用在绳端的动力是_____N; 若动力端移动了20cm,则物体上升了_____cm。

解析: 特别要注意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绳子是拉着动滑轮和物体一起上升,所以要考虑动滑轮的重力。答案: 30N; 10 。

三、当堂训练

1. 下列杠杆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有 ,属于省力杠杆的有 。( 填写序号)

2. 四个同学进行登楼比赛,如果规定功率最大者获胜,那么胜出 者一定是()

A. 体重最大的那个B. 力气最大的那个

C. 速度最快的那个 C. 速度最快的那个D. 做功最快的那个C. 速度最快的那个 D. 做功最快的那个

3. 某同学利用两个滑轮,组装了一个滑轮组。将重为300 N的物体从一楼匀速提升到三楼,所用的拉力为120 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

4. 2011年11月3日,我国的“神州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现安全对接,携手遨游太空。对接后,“神州八号”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 它们沿椭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行时,动能最大的点是____,势能最大的点是____( 选填“远地点” 或“近地点”) 。

5. 小王推着小车,30 s内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了15 m,则小车的速度为____m/s。如果水平推力为10 N,在此过程中小强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_J,功率为____W。

课后作业设计

1. 如图1所示,秤砣的质量为100 g,秤杆的质量忽略不计。秤杆水平静止时,OA = 5 cm,OB = 30 cm,则被测物的质量为____kg。 若秤砣有缺损时,则杆秤所示的质量值被测物的真实质量值_____ (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

2. 人体内也存在三种类型的杠杆,即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踮脚时主要靠腓肠肌收缩,骨骼和腓肠肌状况如图2所示,踮着的脚可以看作是杠杆。

3. 如图 3 所示,用滑轮组以 10 N 的拉力匀速提起重为 G1,G2,G3的物体,若滑轮重和摩擦忽略不计,重物重力 G1=___N,G2=___N,G3= ___N。若匀速把重物提起0. 5 m,则F1、F2、F3移动的距离S1、S2、S3分别是: S1= ____m,S2= ____m,S3=____ m。

4. 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种植物都具有蒸腾作用。如果一棵树的树叶平均高度为5 m,它一生中共蒸腾了200 t水,则这棵树对这些水所做的功是____J。

5. 在举重比赛中,运动员将质量为175 kg的杠铃举过头顶。如果他把杠铃举过头顶需要时间约0. 3 s,举起的高度是1. 6m,再停留3秒钟,经裁判示意,可放下杠铃,那么他在举起杠铃时的平均功率约____W。

6. 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所乘的“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在返 回地球时,开伞前它的速度越来越快,开伞后过一段时间就匀速下落。 在开伞后匀速下落这一段时间内,返回舱的动能___,重力势能____,机械能____ 。(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7. 火箭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动能___,重力势能___,火 箭的机械能____。(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8. 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N的重物,现用如右图所示装置将物体匀速拉动,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是48N,不考虑滑轮重力和滑轮与绳间摩擦,水平拉力F为____N 。若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 6 m / s,则物体移动速为___m / s 。

9. 图 5 是一件名为“龙虾网与鱼尾巴”的活动雕塑作品。O 是它 的支点。作者把他的艺术天赋与物理学中的____平衡原理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给人以美感。

10. 在图6所示的旗杆中,装置A是____滑轮,若用25 N的拉力将旗帜匀速提升10 m用了50 s,则拉力所做的功是___J,拉力做功的功率是____W。

11. 图 7 是路灯支架,请你在图 7 中标出支点,并作出动力臂和阻 力臂。

12. ( 选做题) 图 8 是没有组装的滑轮组,如果用它来提升重物,请 你用笔画线代表绳子画出最省力的组装方法。

第十章单元检测题( 时间: 45分钟 )

一、选择题( 每题 4 分,共 40 分)

1. 如图 1 所示的工具,在使用中费力但能省距离的是()

2. 小刚同学将一本重为 3 N 的物理课本从地上捡起,放到高度约 为 1 m 的课桌上,在这个过程中他对课本所做的功大约为()

A. 0. 3 J B. 3 J C. 30 J D. 300 J

3. 如图 2 所示,已知 F = 20N,若不计动滑轮重力和摩擦,提起的 重物 G 为()

A. 10N B. 20N C. 40N D. 60N

4. 如图3所示,用力F拉杠杆的A点使它处在平衡状态。图中F1、F2、F3、F4表示力F的四种不同方向,其中能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拉力为()

5. 如图4所示,用一根硬棒撬一块大石头,当在硬棒的A点上用竖直向下的力F1压硬棒,石头未能撬起,则在力的大小不变的情况下, 下列措施中最有效地把石头撬起来的是()

A. 把垫着的小石头移近大石头,且用力的方向改为F2所示的方向

B. 把垫着的小石头移远大石头,且用力的方向改为F2B. 把垫着的小石头移远大石头,且用力的方向改为F2所示的方向B. 把垫着的小石头移远大石头,且用力的方向改为F2所示的方向

C. 把垫着的小石头移远大石头,且用力的方向仍为竖直向下,即F1所示方向

D. 把垫着的小石头移近大石头,且用力的方向仍为竖直向下,即F1所示方向

6. 甲、乙两人沿同一竹竿进行爬竿比赛,甲从地面爬到竿顶用了16s,乙从地面爬到竿顶用了12s,已知甲、乙两人的体重之比为3 ∶ 4, 则甲、乙两人爬竿的功率之比P甲∶ P乙为()

A. 4∶ 3 B. 3∶ 4 C. 16∶ 9 D. 9∶ 16

7. 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从同一高处落下,则有()

A. 在高处铁块和铝块的势能相等,落到地面时的动能也相等

B. 在高处铁块的势能大,落到地面时铝块的动能大

C. 在高处铝块的势能大,落到地面时铁块的动能大

D. 在高处铁块的势能大,落到地面时也是铁块的动能大

8. 下列过程中,属于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 推开弹簧门的过程

B. 苹果从树上掉下的过程

C. 弹簧气枪将“子弹”射出去的过程

D. 跳水运动员将跳板踏弯的过程

9. 小敏同学和他所骑的轻便自行车总重约600N,上学路上他骑车在20s内匀速通过了一段长100m的平直公路。若自行车所受路面的阻力约为人和车总重力的0. 05倍,则通过该段公路时,小敏同学蹬车的功率约为()

A. 150W B. 300W C. 1500W D. 3000W

10. 用滑轮或滑轮组提起同一重物如图 5 所示,其中机械效率最 高的是()

二、填空题( 每空 2 分,共 20 分)

11. 下雨时当雨滴匀速下落时,下落过程中雨滴的动能___,势能___,机械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下落过程中雨滴对地____球( 选填“有”或“无”) 作用力。

12. 静止的杠杆在加上一个外力 F 的作用后仍保持静止,那么力 F的力臂长度等于___m,力的作用线通过____。

13. 一台抽水机的功率是 1k W,它在 5min 内可以做____J 的功. 这些功可以把_____Kg 的水抽上 10m 高的水塔上去。

14. 如图6所示,重800 N的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90 N,为使物体匀速移动,必须在绳的自由端加40 N的水平拉力。当物体水平移动了3 m的距离时,拉力做的有用功是____J,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 。

三、作图与实验题( 作图题每题 5 分,实验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15. 画出使杠杆平衡的最小动力的示意图,并标示动力臂。

16. 图7所示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的实验,金属小球从斜面上自由滚下撞击平面上的小木块。

( 1) 实验中你通过观察_____知道动能的大小;

( 2) 实验中采用_____方法使得铜球与钢球滚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 3) 图甲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_____;

( 4) 利用图___和图___可以探究在同样的道路以相同速度行驶的不同质量的机动车,哪一种机动车更容易刹车。

四、计算题( 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7. 一小汽车质量是1. 2t,它以72 km / 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20 min,小汽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 1倍。求小汽车在这段时间内: ( g取10N/kg)

( 1) 发动机的牵引力? ( 2) 发动机所做的功? ( 3) 发动机的功率是多少?

18. 一台起重机将重3000 N的货物提高10 m,如果该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60% ,求:

( 1) 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 2) 总功是多少? ( 3) 额外功又是多少?

部分参考答案

当堂训练:

1. ( 2) ( 3) ; ( 1) ( 4) 2. D 3. 83. 3% 4. 静止; 近地; 远地

5. 0. 5; 150; 5

课后作业

1. 0. 6; 大于2. 省力3. 10; 20; 30; 0. 5; 1; 1. 5 4. 1 × 107

5. 9333. 3 6. 不变; 减小; 减小 7. 增大; 增大; 增大 8. 16; 0. 2

9. 杠杆10. 定; 250; 5

第十章单元检测

一. 1. D 2. B 3. C 4. B 5. A 6. D 7. D 8. C 9. A 10. B

二. 11. 不变; 变小; 变小; 有12. 0; 支点13. 3 × 105; 3 × 103

14. 270; 75%

三16. 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距离; 控制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 动能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乙; 丙

篇4:“简单机械”易错题练习

A.省力杠杆.省力杠杆

B.省力杠杆.费力杠杆

C.费力杠杆.费力杠杆

D.费力杠杆.省力杠杆

2.如图2所示的生活用具,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3.如图3所示的滑轮组.每个滑轮重为20N绳重及摩擦不计.用它匀速提升重为100N自物体,所用的拉力F是().

A.50N

B.60N

C.70N

D.40N

4.把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挂在图4所示的滑轮组下面,不计绳子、滑轮所受的重力和摩擦,放手后().

A.A 上升

B.A下降

C.A、B均静止

D.无法判断

5.下列关于简单机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杠杆,就是为了省力

B.吃饭时.筷子是个省力杠杆

C.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省距离

D.用滑轮组竖直吊起货物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有关

6.如图5所示,用甲、乙两种装置分别将重1N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滑轮重0.2N,不计摩擦和绳重,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甲和F乙,机械效率分别是n甲和n乙,则().

A.F甲>F乙

B.F甲=F乙

C.n甲>n乙

D.n甲

7.如图6所示.在20N的水平拉力F乍用下.重2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48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

8.同学们使用文具盒里的学习用品时,往往利用了杠杆原理.例如:打开文具盒,将盒盖上翻过程中,文具盒的盒盖相当于______(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篇5: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案

科学概念: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过程与方法:发现并分析自行车上更多的机械种类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整理已认识的各类机械和机械的作用,一时倒机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解释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自带一辆自行车(最好能变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是利用一个怎样的工作原理前进的呢?以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神奇,但在你们学习完这章后再回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1、在自行车上的各个部分中,你最好奇的是哪个部分?(一般学生会指向链条和齿轮)

思考: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能起到什么作用?

2、观察前后2个齿轮,你发现了什么?齿轮的大小对自行车速度有什么影响?

3、对自行车的前后2个齿轮进行观察研究,并做好记录工作。

观察内容

记录数据

大齿轮齿数

小齿轮齿数

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几圈?

小齿轮转一圈,大齿轮转几圈?

4、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发现2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总结(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

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来。

自行车部件

简单机械类型

所起到的作用

3、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

四、本单元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

篇6:九年级科学上册《简单机械》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

2.学会识别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学会绘制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知道人体中也存在杠杆;

4.从杠杆实物到杠杆模型的抽象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

5.通过对杠杆的学习研究,培养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杠杆、杠杆的五要素

教学难点

绘制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教学媒体和教具

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PPT

教具:老虎钳、剪刀、镊子、筷子、开瓶器、等

总体教学思路:

视频引入——学生活动体验并找出杠杆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杆杆的概念——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难点突破:为什么要确定力臂——如何确定力臂——画图——生活中其他杠杆——人体中的杠杆

一段视频引入新课!

T:这是什么?

S:船桨

T:“船桨”是一种机械,一种简单机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T: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机械,比如:自行车、汽车和飞机(展示模型)

等都是由许多运动部件组成的,每个部件都是一种简单机械。

老师在你们的桌子上今天也准备了一些机械,你能发现它们在使用时的共同特征吗?

活动:小组成员尝试使用老虎钳剪断铁丝、剪刀剪卡片、镊子夹小石块,开瓶器开汽水、体验这些工具在工作过程中是怎样的工作状态?这些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T:到各小组中和学生一起分析。

(活动结束的小组,由小组长举手示意,汇报小组的发现)

S:表达、介绍

T:我们把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做杠杆。

T:我们一起来观察分析常见杠杆的工作过程?(PPT)

T:图片中杠杆在动,但是不是杠杆的所有部分都在动呢?

S:不是

T:我们把固定不动点称为杠杆的“支点”。用o表示。

T:开瓶器为什么能绕着固定的点转动

S:受到手给它的一个力

T:我们把能够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用F1表示。

T:还受到其他的力吗?

S:还有瓶盖给它的力

T:我们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用F2表示。

T:回顾:力有三个要素,你还记得吗?

S:回答(大小、方向、作用点)

T:接下来请同学们在任务单用撬棒撬石头的杠杆简图中作出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的示意图(教师巡视、学生展示)。

T:我们再看一个杠杆!我们把一个钩码挂在杠杆的左边定为阻力(不改变阻力的大小和悬挂点的位置)

T:在右边用弹簧测力计提供一个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像这样(演示)

T:弹簧测力计提供的动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S:学生猜想:(方向、作用点等)

(板书:学生的猜想和假设)

T:演示实验结合PPT

T:分别通过实验来验证学生的猜想

经过验证发现学生的猜想是对的 S:师生共同完成实验验证猜想假设

T:如果同时改变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动力的大小是否一定改变呢?

S:师生共同完成实验验证猜想假设

T:演示实验结合PPT

当作用点和方向同时改变时,动力的大小可以不变,为什么呢?

T:是不是还存在着一个隐含的“物理量”使得即使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但是使动力相同?如果真得存在,这个量是什么?在哪里?

S:思考

T:我们再看一个变形的杠杆,(展示)

自制的杠杆,引导学生理解“力臂”

S:观察、思考、表达

T:(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相等时,动力的大小就“相等”,我们把这个物理量称为“力臂”)

T:动力作用线就是沿着动力作用方向画的直线。(可以是相反方向的)

找到了支点和动力作用线之后,我们来画一画它们之间的距离。

(黑板演示,规范作图,用实心线,标垂足)

T:画好后用大括号标出,并记为l1,画好了动力臂。

T: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阻力臂,阻力臂就是指?

(黑板演示,规范作图,用实心线,标垂足)

S:(请你在任务单的任务2中分别画出船桨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课堂小结)

篇7: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

字)

《简单机械、功》复习教案

授课教师: 主备教师:胡伟 备课时间:2011.10.30 no:12 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的要素和符号,会画力臂,辨析三种杠杆。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能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其实质,会分析滑轮组问题。

4、了解功的原理,理解机械效率,会测量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5、识别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重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难点:力臂作图、滑轮组的绕线

一、知识网络

二、基础诊测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 转动的硬棒称作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

3.杠杆的平衡条件:⑴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处于 状态。

⑵实验前应调节,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⑶杠杆的平衡条件:

。用公式可写成:。4.杠杆可分为 杠杆、杠杆和 杠杆。

(二)滑轮 1.定滑轮:①特点:。②实质:。

③F移动的距离S和G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

2.动滑轮:①特点:。②实质:。

③F移动的距离S是G移动的距离h的。3.滑轮组:①特点:即可以,又可以改变。

②省力情况: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有几段绳子拉着动滑轮,则拉力就是物重的。1.定义: 2.公式:W=。

3.单位:,符号是,4.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

(四)功率(P)

1.意义:引入功率是表示 义: p= =。

4.单位:,符号是 械效率(η)

W)

。1J=1N〃m

② 的物理量。2.定。3.公式:,1W =1J/s

(五)机

(三)功(1.有用功:。额外功:

。总功:

。2. 和 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3.计算公式是:。注意:任何机械的效率都 1。4.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有:机械自重及。

5.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公式是: ;斜面机械效率的公式是。

(六)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 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

三、典例解析

1.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例1 如图1所示,曲杆AOBC自重不记,O为支点,AO=60cm,OD=50cm,OB=30cm,BC=40cm,要使曲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作出最小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并求出最小力的大小。

2.探究机械的机械效率

例2 如图2所示,小明学过机械效率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倾斜程度与斜面的机械效率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做了在斜面上匀速拉动物块的探究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1)第三次实验填入表格中的数据:有用功为_______J,总功为__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

(2)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陡,越___________。(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4)如果小明还想探究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时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机械效率功率的综合计算

例3 如图3所示,小明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10s的时间将重6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0.3m,所测拉力F为2.5N,求:(1)有用功为多少?(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3)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四、针对练习

1.人们常用的镊子是一种杠杆。如图4所示,用镊子夹取物体时,手压在B处,则支点在 处,它是 杠杆(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3.学校升旗仪式上,当升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时,旗子就会徐徐上升。这是由于旗杆顶部有一个 滑轮,它能改变力的方向,但(选填“能”或“不能”)省力。

4.起重机在20s内把重物匀速提到楼顶,起重机所做的总功是4×104 J,额外功是1.6 ×104 J,则起重机的总功率是________W,机械效率是________。

2.如图5所示的杠杆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有,属于省力杠杆的有。

5.一物体质量为18kg,其所受重力为 N。如图6所示,小明用定滑轮将该物体在4s内匀速提高2m,所用拉力为200N。此过程中,小明做的有用功是 J,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拉力的功率是 W。(取g=10N/kg)

6.如图7所示,用甲、乙两个不同的滑轮把同一货物提到同一高度,使用 滑轮能够省力,使用 滑轮机械效率较高。

7.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宗旨是“绿色”和“人文”。在所有的比赛场馆都为残疾人(特别是乘坐轮椅的)建立了专用通道,为残疾人上下台阶提供了方便。它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我们所学过的简单机械──斜面;使用它的好处是。

8.如图8所示的滑轮组,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将质量为3kg的物体A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以1m/s的速度匀速拉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G/10,则物体的重力为 N;在2s内物体移动的距离为 m;拉力F为 N;在2s内物体移动的距离为 m;拉力F为______N;拉力F的功率为 W。(g=10N/kg)

9.一座高达40米的大桥,总长为8350米,其中正桥只有850米,而两侧引桥却长达7500米。一座大桥为什么要有这么长的引桥呢?小明很奇怪,请教老师后,他明白了引桥相当于一个斜面。(1)小明用如图9所示的斜面进行模拟实验,在保持斜面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斜面的长度,发现斜面越长,拉动小车匀速上升的力F越小。由此他明白了很长的引桥在汽车上桥是能起到(“省力”或“省功”)的作用。

A.杠杆仍保持平衡 B.杠杆的A端向下倾斜 C.杠杆的B端向下倾斜 D.无法判断

(2)一辆总质量为2000千克的汽车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一侧引桥(长3750米),需要的时间为______秒,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焦。(g取10牛/千克)

10.在下列情况下,力对物体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A.铅球出手后,水平方向移动7m,手对铅球做了功B.用30N的水平推力,将重为180N的物体推动9米,推力对物体做了功 C.关闭发动机后,火车仍向前滑行50m,火车的惯性对它做了功 D.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滚动,支持力对它做了功 11.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的效率越高,做功越多 B.机械的效率越高,做功越快 C.机械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D.机械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12.小华同学骑着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时的功率约为70W,则他骑车时所受阻力约为()A.2000N B.200N C.20N D.2N 13.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再加一个力F后,杠杆仍处于平衡,则力F()A.一定在阻力一边 B.一定在动力一边 C.作用线通过支点 D.无法判断

14.张强要抬起一根粗细均匀、重为800N的树干的一端,另一端不离地,他至少用力()A.800N B.600N C.400N D.200N 15.如图10所示的轻质杠杆,AO小于BO。在A、B两端悬挂重物G1和G2后杠杆平衡。若将G1和G2同时向支点O移动相同的距离,则()

A.杠杆仍保持平衡 B.杠杆的A端向下倾

斜 C.杠杆的B端向下倾斜 D.无法判断

16.在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的情况上,用10N的拉力不能提起重20N的物体的简单机械是()A.一个动滑轮 B.一个定滑轮 C.杠杆 D.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17.平直公路上的甲、乙两辆汽车,在相同牵引力作用下匀速行驶,如果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甲与乙()

A.牵引力做功之比为2:3 B.牵引力做功之比为3:2 C.牵引力的功率之比为1:1 D.汽车所受的阻力之比为3:2 19.如图12所示,物重为20N,摩擦不计。绳的一端拴在地面上,用力F使滑轮匀速上升2m的过程中(滑轮自重不计),则有()

A.重物上1m B.F为40N C.重物上升2m D.F为10N 20.甲、乙两台机器,它们做功之比是4:5,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之比是4:3,则甲、乙两台机器功率之比是()

A.3:5 B.5:3 C.4:5 D.4:1 18.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利用如图11所示的甲、乙两装置,分别用力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用η甲、η乙表示甲、乙两装置的机械效率,W甲、W乙表示拉力所做

的功,则()

A.η甲=η乙,W甲=W乙 B.η甲>η乙,W甲>W乙 C.η甲<η乙,W甲<W乙 D.η甲>η乙,W甲<W乙

21.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13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 ,应改为 ;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③滑轮

组的机

无关。

(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13乙所示。

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 ;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

22.如图14所示,用滑轮匀速提起1200N的重物,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000W,绳子自由端的上升速度为2m/s,(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多大?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大?

(3)若用此滑轮组匀速提起2400N的重物,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多少?

23.如图15所示是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将仓库中的货物沿水平轨道拉出的示意图。已知货物的质量为600kg,所受轨道的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1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若人以0.5m/s的速度匀速前行,经100s将货物拉出仓库,g取10N/kg,。求在此过程中:

(1)人做的有用功为多大?(2)人的拉力为多大?(3)人拉力的功率为多大?

荐初二物理《浮力》教学案例(5000荐荐初初二中物物理

教理

案教

案物

态例

字)

荐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3000

篇8:简单机械教案

【摘要】步入高中,相比初中更为紧张的学习随之而来。在此高二物理栏目的小编为您编辑了此文:高二物理教案:简单的逻辑电路教案希望能给您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帮助。

本文题目:高二物理教案:简单的逻辑电路教案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观察门电路的基本作用。初步了解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从中可以看出:第一、这里的要求很低;第二、学习逻辑电路必须做实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符号及真值表;

(2)会用真值表表示一些简单的逻辑关系;

(3)会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的逻辑电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与实验,理解与、或、非逻辑电路中结果与条件的逻辑关系;

(2)通过简单的逻辑电路设计,体会逻辑电路在生活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关注我国集成电路以及元器件研究的发展情况;

(2)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三种门电路的真值表及符号。

难点:数字电路的意义。

四、学情分析

学生刚学完稳恒电流及复杂电路分析,对电势等概念比较清晰,但分析复杂电路的水平有限,加上教材中本节属于对稳恒电流的补充,对后面的传感器知识起引领。故准备重点讲解与门、或门以及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

门电路演示板、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讲解:楼道自动控制灯。

①白天,灯不亮。

②没有声音,灯不亮。

③通电,夜晚,拍手,灯亮。

师:像这样,现在很多电器中都包含了智能化逻辑关系,实现这些逻辑功能离不开数字信号。

请同学们举例。

生:遥控器、机器人等。

师介绍:

①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电压信号。②数字信号:只有两个对立的状态,高电平1,低电平0。

数字信号的0和1好比事件的是与非,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数字电路,就有了辨别是、非的逻辑功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电路门电路。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1.与门

师:门是一种条件开关,只有当输入信号满足一定条件时,门才能被打开,才有输出信号。

自主活动:

某财务室的门上有两把锁,如何才能打开大门?在这个事件中体现怎么样的逻辑关系呢?

(1)投影: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与逻辑关系。

(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结果才会成立)

(2)思考与讨论,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与逻辑关系。

师: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

(3)引导学生把图2.10-2结果与条件的关系用表格表示。

引导学生: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亮定义为1,灯熄定义为0,用数字语言描述上表:

师:这是与门的真值表,图2.10-2中A、B是有逻辑关系的机械开关,实用的门电路则是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4)与门的符号(5)演示与门电路。

2.或门 自主活动:

新学期开学了,芜湖十二中416寝室的6名同学都到宿管办报到,宿管办的老师分别发给他们每人一把钥匙,方便他们单独出入,大家谈谈在这个事件中体现怎么样的逻辑关系呢?

(1)投影:

(2)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或逻辑关系(在几个控制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结果就会发生)

(2)思考与讨论,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或逻辑关系。

师: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或门电路,简称或门。

(3)引导学生把图2.10-6结果与条件的关系用表格表示。

引导学生: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亮定义为1,灯熄定义为0,用数字语言描述上表: 师:这是或门的真值表。

(4)或门的符号。(5)演示或门电路。

3.非门

(1)投影: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2)非门真值表:(3)非门符号:

(三)实例探究

师:介绍集成电路的优点。让学生了解几个或门的集成电路和几个非门的集成电路的外引线图。

1、如图,一个火警报警装置的逻辑电路图。Rt是一个热敏电阻,低温时电阻值很大,高温时电阻值很小,R是一个阻值较小的分压电阻。

(1)要做到低温时电铃不响,火警时产生高温,电铃响起。在图中虚线处应接入怎样的元件?

(2)为什么温度高时电铃会被接通?

(3)为了提高该电路的灵敏度,即报警稳定调的稍底些,R的值应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2、由某门电路构成的一简单控制电路如图,其中r为光敏电阻,光照时电阻很小,R为变阻器,L为小灯泡。其工作情况是:当光敏电阻受到光照时,小灯L不亮,不受光照时,小灯L亮。

①请在电路中虚线框内画出该门电路符号;②该门电路是。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作业

1、思考并回答P81问题与练习中的题目。

2、课下阅读课本80页科学漫步中的文章《集成电路》。

(五)发导学案、布置作业 1.阅读科学漫步──集成电路。

2.处理课后问题与练习。

九、板书设计

含义

门电路 真值表

符号 科学探究1 含义

简单的逻辑电路 或电路 真值表 科学探究2 符号

含义 科学探究3

非电路 真值表

实际应用 符号

十、教学反思

这里的内容也是为选修3-2中传感器的教学做准备的。3-2里关于传感器的学生实验,多数都要借助逻辑电路才能完成。实际上,也只有做过3-2中关于传感器的实验后才能学好逻辑电路的知识。

第十节 简单的逻辑电路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

2、知道与门、或门、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与门、或门、非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预习内容

1.数字电路:处理 的电路叫做数字电路。

2.门电路:就是一种开关,在一定条件下它允许;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就被阻挡在门外。

3.如果一个事件的几个条件都满足后,该事件才能发生,我们把这种关系叫做。具有 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

4.如果几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某件事就会发生,这种关系叫做,具有 的电路叫做或门电路。

5.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呈现 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具有 的电路叫做非门电路。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

2、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3、突出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二、学习过程

1.按照输入和输出关系的不同,可以将基本的逻辑门电路分为与门、或门、非门等。

(1)与门

理解:当几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出现某一结果,这些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称为与逻辑,具有这种逻辑的电路称为与门。

符号:如图

特点: ①当A、B输入都为0时,Y输出为0

②当A输入为0B输出为1或A输入为1B输出为0时,Y输出为0 ③当A、B输入都为1时,Y输出为1。

(2)或门

理解:当几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具备就能出现某一结果,则这些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称为或逻辑,具有这种逻辑的电路称为或门。

符号:如图

特点: ①当A、B输入都为0时,Y输出为0

②当一个输入0另一个输入为1时,Y输出为1

③当A、B输入都为1时,Y输出为1。

(3)非门

理解:当一种结果出现时,另一种结果一定不出现。即输出Y是输入A的否定,这就是非逻辑,具有这种逻辑的电路称为非门。符号:如图

特点: ①当A输入为1时,Y输出为0

②当A输入为0时,Y输出为1.2.真值表

真值表是包含各种可能性在内的逻辑关系表,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所有输入逻辑变量的各种可能组合;另一部分是相应的输出。右图是一种具有与逻辑功能的门电路。把开关接通记为1,开关断开记为0,灯亮记为1,灯灭记为0,它的真值表为

输入 输出

A B C Y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例题:如图所示,试判断这是一个什么逻辑门电路。A、B、C闭合时记1,断开时记0,Y灯亮时记1,不两记0。试完成下面真值表。

输入 输出

A B C Y 0 0 0 0 0 1 0 1 0 0 1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1

解析:由图可知,开关A、B、C只要有一个闭合时,灯泡就亮,所以这个电路满足或门电路逻辑。即当几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具备就能出现某一结果,所以这是一个或门电路。真值表如下:

输入 输出

A B C Y 0 0 0 0 0 0 1 1 0 1 0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1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走廊里有一盏灯,在走廊两端各有一个开关,我们希望不论那一个开关接通都能使灯点亮,那么设计的电路为()

A.与门电路

B.非门电路

C.或门电路

D.上述答案都有可能

2.如图所示电路为()

A.与门电路

B.非门电路

C.或门电路

D.无法判定

3.下面是逻辑电路及其真值表,此逻辑电路为中X除的逻辑值为。

,在真值表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如图所示电路为()

A.与门电路 B.非门电路

C.或门电路 D.无法判定

2.有一个逻辑门电路的真值表如下表,试判断这是一个 门电路,并在右图中画出电路符号。

3.下面是逻辑电路及其真值表,此逻辑电路为,在真值表中X除的逻辑值为。

4.下图左端表示输入端A、B的电势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果它们是或门的输入端,请在方框中画出输出端的电势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探究:

下图是一个简单的车门报警电路图,图中的开关S1、S2分别装在汽车的两扇门上,只要有车门打开(电路处于开路状态),发光二极管就发光报警,请根据报警装置的要求,指出虚线方框是何种门电路。

高二物理教案:简单的逻辑电路教案答案

课内探究学案

1.数字信号 2.信号通过 3.与逻辑关系 与逻辑关系4.逻辑关系或逻辑关系5.相反 非逻辑关系

当堂检测

1、C

2、B

3、或 1

课后练习与提高

1、C

2、非

3、或,1

4、解答:

上一篇: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下一篇:新手老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