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聘自传

2024-09-08

应聘自传(共6篇)

篇1:应聘自传

我叫,性别,族人,于出生在一个家庭。2005年4月5日加入共青团组织,并于2010年9月18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就读于专业。

我的父母亲都是教师,也都是共产党员,我是在这个温暖和睦的家庭中健康地成长起来的。父亲在工作,担任一职,他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令他在单位中得到了同事和学生的尊重与爱戴。母亲在担任职务,她性格善良,为人和蔼,工作勤勉细心,是单位领导的得力助手,也在工作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父母的优秀作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而他们的言传身教更是令我将优秀当成了一种习惯。在我的眼中,父母就是我成长的路上最好的榜样。我为有这样的父母感到自豪。在父母的熏陶下,我对共产党员有着更直接的认知和了解。每当看到父母捧回优秀共产党员、特殊党费的光荣证书时,我都会对共产党员产生更深的倾慕。于是,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我的求学之路上也在不断追求,不断进步,努力向共产党员的目标前进。

1997年9月——2003年6月,我在小学渡过了我人生的第一段学习旅途。那时,我的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喜欢表现自己。课上积极主动,课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能和同学打成一片。经常参加舞蹈、歌唱、表演、演讲、朗诵、主持等方面的比赛和活动,也是在这一阶段,培养了我的文艺才能,我也对文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在班内担任文艺委员的职务,组织大小的文艺活动,锻炼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学校我充分地享受着甜美的小学时光,而与此同时我也没有忘记学生的职责——学习。我的学习成绩一向优异,在班级中的排名也一直名列前茅。班主任李婷老师对我严格要求,更像母亲一样对我照顾有佳,培养了我严谨、踏实的性格和作风,我十分感激她。我在1998年6月1日我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一直伴随我至2003年7月小学毕业。

2003年9月——2006年6月,我在读初中。刚入学我便担任了班内的文艺委员职务。身为班干部,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并积极配合其它班委的工作。在学习中,我依旧刻苦努力,积极上进,多次进入年级百人榜。我参加了学校的舞蹈队,参加很多学校组织是文艺活动,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我还在学校的校园电视台担任记者、并主持一档音乐栏目,每天午休时间为学校同学播出,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2005年4月,我光荣的加入了共青团,成为了同学中全面发展的榜样。在那万众期盼的中考中,我稳定发挥,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锦州中学。

2006年9月——2009年6月我在中学就读。在高一下学期做出了学习文科的重要决定,高中三年,我潜心学习,把学习放在了第一位。在课后,我也向其他学习党课的同学及时咨询党课的相关内容并借阅了上课的相关资料,通过自我学习,我了解了党的基本知识,看到同学们拿到党校的结业证书更加激励了我对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与信心。2009年6月我经历了人生最重大的选择与考验——高考。最终我不负众望,发挥稳定,以570分的高考成绩考入了大学专业。十二年的学习生活我一直沐浴在党的阳光下,从一个 的孩童成长为有崇高理想的青年,并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迈入了大学校门。

在2009年那个美丽的金秋,我迈着坚定的步伐满怀着对大学的好奇与憧憬,步入了大学的校门,成为了大学的一名学子,成为了学院的一名成员。上了大学后我对自己的要求并没有放松,反而更加严格了,因为我知道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只有更好的掌握科

学知识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站稳脚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我并没有忘记我的信仰和我的梦想。大学学习生活提高了我的综合水平,增长了我的阅历,让我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如今我已经成为一名大四的学生,回想起已经过去三年的大学生活,我总是能陶醉在其中无法自拔。

大一的我刚刚步入大学校门,作为一名新生,学校里的一切都深深吸引了我。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我初次感受到大学的魅力;大一下学期,我加入了广播影视学院学生会,成为办公室的一名部员,在学生会的组织中,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世能力;大一下学期,我还代表学校参加了沈阳市大学生文化节“炫舞无限”舞蹈比赛,获得三等奖。在参加各种活动和工作的同时,我也没有放松学业,大一学年,我获得了一次一等奖学金、一次二等奖学金,并被两次评为优秀学生称号,这些荣誉是对学习能力和努力结果的肯定,也让我对今后的大学生活充满了信心与憧憬。

大二的我也成为了别人的学姐,对大学生活早已适应和熟悉。这一年,我依旧认真学习、用心钻研,获得了两次一等奖学金,两次优秀学生称号。我还在这一年成为了院学生会办公室的副部长,参与、组织学院的多项活动。也是在这一学年,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开始向组织靠拢。我还利用暑假时间,到锦州电视台进行实习,将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大三学年是我收获的一学年,由于前一学年的优异成绩,我获得了“实德奖学金”;学生会的工作也有了新进展,我成为了广播影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分管学院的文艺工作。这一学年,我潜心研究专业理论知识,投入实践工作,撰写了多篇论文,并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在专业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熟练上有了进步。这一学年,我的学习成绩继续保持优异,大三上学期获得了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学期结束后,我的前三学年专业课成绩排名为专业第一。

只有最优秀的青年才能成为我们伟大组织的栋梁之才。每当我想起这句话,我总会浑身热血沸腾。作为中华民族子孙的我有权力也有义务成为这样的人。而我在小学、中学积极地加入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也正是为了证明这一点。成为最优秀的人是我的梦想,而在我眼中中国共产党就是最优秀的人的代名词。我自豪能够在大学中如此近距离地了解接触党,我也一定要努力拼搏争取成为中国共产党中的一员。

2010年9月18日,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在党校进行学习,之后顺利通过了党校的考试。通过党校的学习,我第一次理性而深刻的了解了党,这拉近了我与党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我对党的认识。

篇2:应聘自传

交响诗《塔索》, 是李斯特所作十三首交响诗中的第二首, 作于1849年。

是为纪念歌德诞生100周年时所上演的歌德的戏剧《托尔夸脱·塔索》而作的一部序曲, 音乐则更多地接受了拜伦的诗篇《塔索的哀诉》的启示。李斯特在这首乐曲的标题说明中写道:“最不幸的诗人的悲惨命运, 曾激起了当代天才诗人歌德和拜伦的创造力, 不必隐瞒, 当1849年为歌德的戏剧写作序曲时, 我从拜伦的作品中所获得的灵感比从歌德作品中得到的更多、更直接。”音乐取材于意大利威尼斯的船歌, 而这个船歌正是以托尔夸脱·塔索 (1544-1595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他一生历经坎坷, 命运悲惨。) 的著名诗篇《被解放的耶路撒冷》的开头几句为歌词的。

《被解放的耶路撒冷》是塔索最重要的作品。这部长诗共计二十首, 以11世纪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为题材。故事发生在战争最后一年的春天, 戈弗雷·布永被推选为十字军统帅, 率兵东征小亚细亚, 围困回教徒据守的耶路撒冷。以阿拉丁为首领的回教徒战士, 英勇奋战, 使十字军进攻受阻。巫女阿尔米达施展魔法, 把坦克雷德等一批十字军将领拘禁在一座城堡里。另一名十字军骁将里纳尔多又被美丽的阿尔米达迷惑, 陶醉于她在“幸运岛”上营造的安乐窝里, 乐不思归。十字军的供给因气候大旱遇到严重困难, 而他们作战最有力的武器——攻城机被敌人放火烧毁, 回教徒巫师伊斯梅诺更对森林巧施魔法, 使十字军无法砍伐树木以制造攻城机。陷入困境的布永, 在神明的支持下, 破除魔法, 里纳尔多又迷途知返, 众将士浴血奋战, 终于占领了圣城耶路撒冷。

在李斯特的交响诗中不仅包含了歌德剧中对塔索爱情的描写,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写了塔索死后的光荣, 使他的这部交响诗更具有鲜明的性格对比。因此, 交响诗《塔索》的副题是“哀愁与胜利”, 他道出了交响诗的中心思想, 通过“哀愁”即塔索生前的悲惨生活和“胜利”即塔索死后得到的荣誉的对照, 歌颂创造力量的伟大和正义事业的永垂不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李斯特是怀着深切的感受来塑造塔索这个人物的。因为和塔索一样, 他在创作上也遭受了很大的打击并长期不被人理解, 在他的心底有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因此, 李斯特怀揣着和塔索一样的感受去进行创作。

交响诗《塔索》全曲分为两个部分, 生前的悲哀和死后的光荣。乐曲采用了主题及其变奏形式。

这首曲子通过采用单一的主题形式来刻画这位伟大的意大利诗人的内心世界——在很多方面同他的个性十分相近的内心世界, 同时再现了诗人当时的生活环境。为了更深刻地揭示塔索这个形象, 李斯特采用了他在意大利游历时所记录的一首悲伤的威尼斯船歌的片断作为主导主题, 而这首船歌后来的歌词就是塔索著名诗作《被解放的耶路撤冷》的开头几行。因而使听众能很容易地联想到塔索的形象。这个旋律具有浓郁的意大利风格和悲壮低沉的情绪,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联想出作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描述着和塔索同样的经历。

乐曲的第一部分:这部分着重描写塔索在生前所受到的生活中的磨难、坎坷与屈辱。所以在开始的序曲引子中, 由低音弦乐器奏出, 使整个乐曲的气氛极度的低沉。

整个音乐抑郁沉重, 似乎是在感叹诗人那带着精神枷锁的痛苦的一生。这个主题经过反复和变化, 逐渐由沉郁变为激愤, 仿佛是诗人在控诉那不幸的命运, 接着, 由低音单簧管和三个加弱音器的大提琴奏出这个主导主题的第一次变形。

这一段旋律哀婉悠长而庄严肃穆。作者也是更多的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入其中, 因此, 李斯特自己说:“这个主题是凄凉的, 呆滞中含有呻吟之声。”它既表达了后人对塔索的悼念之情, 又仿佛是塔索在诉说着心中的无限事, 对生活抱有无限怨恨和凄然的绝望。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旋律同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之二和之六的匈牙利主题有其相似之处。接着主题开始变奏, 时而是一首明朗欢乐的夜曲, 象征着塔索那无望而不幸的短暂爱情, 时而又在欢乐的旋律中夹杂着一缕忧伤暗淡的情调, 时而又似一首雄壮坚定的进行曲, 由小号昂然奏出。这个由小号奏出的主题雄壮、嘹亮, 仿佛是对青年时代就扬名于世的塔索的歌颂与赞扬。

这段音乐稍加变化便发展到一个高潮, 仿佛是表现塔索受到人们热烈欢迎的场景, 第一部分的第一段到此结束。这段音乐也是这部交响诗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一个过度, 使沉闷悲哀的气氛与美妙欢快的场景很好的衔接在了一起。

忽然音乐又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境界。主导主题由四拍子变为三拍子。接踵而来的却是节日的舞蹈场面, 旋律美妙, 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富于魅力。由之前沉闷的第一部分逐渐欢快起来, 预示着这个过渡之后将是本乐曲第二部分的开始。

这段音乐是在回忆宫廷当中舞会的宏大场面:其中有风流倜傥的青年, 珠光宝气的妇人, 那些贵族男女们在翩翩起舞。在舞蹈性的旋律中, 小提琴和大提琴又奏出了塔索的主题, 这主题时隐时现, 仿佛是在告诉人们塔索也来参加舞会了, 他神情高傲而悲哀, 仿佛预感到将有不幸之事要发生?这时, 乐曲开始时的主导主题又出现了, 仿佛是提醒人们注意诗人悲剧性的命运和坎坷的一生。至此, 完成了音乐的第一部分“悲哀”。这也是李斯特自己的一个真实写照, 他多少次的出现在贵族宫廷舞会宴席的场合, 是那么的引人瞩目。而这也与他今后坎坷不稳定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

乐曲的第二部分:本部分“光荣”表现了塔索在罗马受到的荣耀, 现在, 凯旋的时刻来临了。音乐一开始便用铜管乐器的号召性和弦与弦乐器的光辉的齐奏乐句, 预示即将出现的胜利的欢乐场面, 李斯特在这里虽然还是采用了那首忧郁的主导主题, 但配器和速度的改变使它具有欢乐的气氛。“悲哀”再见吧, “光荣”正向你走来, 乐队以其壮观的音响, 表示人们为这位伟大诗人塔索戴上光荣的桂冠, 庆贺正义这一崇高思想的伟大胜利。不难看出, 作者也是在极力的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 从起初的旅行演出到后来得到大家的认可, 以至到后来所得到的荣誉, 这也正是李斯特从“悲哀”走向“光荣”的心路历程。

整个乐曲在欣喜若狂的凯旋欢呼声中结束。本乐曲描述了塔索在死后受到加冕时热闹的场景。正如李斯特自己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与赞扬时的那种振奋与喜悦, 似乎很难用语言表达的兴奋却在李斯特的音乐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当然, 这部作品的结构还可以分为三部分, 是以变奏原则为主, 综合奏鸣曲式原则的混合曲式, 这里不再赘述。

但是, 不管用怎样的一种曲式结构去分析这首交响诗, 所得到的结论是:这首乐曲与作者自身的经历联系的十分紧密。每一个音符, 每一个乐句都是李斯特生活的写照, 是他人生经历的描述。

参考文献

[1]莫里森.布鲁斯.李斯特[M]. (赖慈芸译, 萧韶审订)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张巍.李斯特[M].东方出版社出版.1997.

篇3:吴清源自传

专销海盐是朝廷委派的公职,也是规模甚大的生意。其销路遍及福建全省并远至台湾。早在百年之前我祖父的年代里,每年都可赢利几十万银两。因此,吴府成为家境充裕的世家,与陈府、林府、沈府,并称为福州名门四家.

我的祖父辞去道台(旧中国行政区划为省,下分二道,道下分若干县;台即长官之意)后,仍然继续操持这庞大的家业,专销海盐,直至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为止。

福建省远离北京,天高皇帝远,朝廷的统治力量鞭长莫及。因而自古以来沿海一带海盗丛生,甚是猖撅。吴家向台湾运盐贩卖,为了提防海盗掠夺,祖父早就在暗中与其头领打交道了。就这样,还不时地从海盗那边传来如此之要求:“某日某时,请将多少多少的金钱放置某处!”祖父无奈,只得顺从海盗的心意。这样一来,虽然一时囊中羞涩,却换来了短期内盐船的安全保证。看来出钱的一方如同支付了巨额的买路钱一样,结果本利相抵,一无所获。据说,祖父还受过海盗的晚宴招待。赴宴时,被迎接他的人蒙上双目送至席上;一番盛大的招待之后,再被蒙上双目送还家中。和现在截然不同,那个时代的人看来都是办事大大方方、胸襟十分开阔

祖父名叫吴维贞,爱好十分广博。比如他将日本寄来的菊苗精心栽培,每年都可见到那朵大如盘的菊花争芳吐艳。有时连毛笔和墨汁、甚至印泥都自己动手来做。另外,他还喜欢金石艺术,经常操刀篆刻。我至今还保存着祖父亲手制的印泥,在字幅上盖章时常常拿来使用。

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出世,不过,生后仅百日左右便背井离乡远去了。因此,有关在福建老家的生活未留下任何记忆。只是记得孩提之时曾看见过老家的照片,根据照片来看,当时我家庭院中有一个大水池,几只小船荡漾池上。因而可以想象老家的庭院十分宽大。

我的外公名叫张元奇,他也是福建省出生,并且是清朝末期的一位重臣。他曾勤学苦读,通过了道道科举难关,终于登科及第。并且还曾屡任各种官职,特别是他竟攀上了御史大夫的高位,成为显赫一时、笃志成名的一位大人物。所谓御史,即担负向皇帝进谏上劝重责的重要官员。在光绪皇帝被幽禁之后,他一直侍奉着西太后。我的祖母在以后的年代里常常向我们这些孙辈们述说她对外公张元奇的回忆;并且话中还不时提起一些西太后的故事。

听祖母讲,西太后的确是个绝代美人。在外公张元奇侍奉她的时候,虽说已是耄耋之年了,然而看上去仍旧像是刚过三十岁的人。当时,外公等高官在书写有关政事的奏折时,每日黎明前即起,沐浴之后,用蝇头小楷,一字一字地以楷书工笔誊写,即使途中错写一字,也不得不从头开始再写一遍。总之,那是一桩十分麻烦的差事。如此细心写好的奏折,上朝时进宫呈递。据说当时西太后垂帘听政,在御帘后面将奏折过目,并对那一本本的奏折于当场裁决。其裁决是既迅速又准确,对奏折中的内容常常提出十分尖锐的质问。她的异样聪明,委实令人感到吃惊。

清朝末期,在以光绪皇帝为中心的激进派和盘踞于西太后身边的保守派的对立中,外公的御史之职位委实是桩棘手的差事。到后来,外公对效力朝廷之事深感厌倦。外公心中明白,倘若真的直言敢谏,惹得西太后不愉快,必遭贬谪无疑。不过,外公或许真的希望莫如一贬了之。于是,冒险向西太后进谏。果然不出所料,不久外公就被贬谪为浙江省的地方官。后来,清朝因辛亥革命而倒台。到了中华民国的年代,外公作为徐世昌的心腹,又异常活跃了一段时期。最后,外公出任统辖东三省的奉天省省长之职后,便隐退而去。我的母亲年轻时跟随着身为地方官吏的外公,为赴任所,从北京到浙江,又到湖南、东三省、福建等地,长途跋涉,历尽艰辛。记得母亲常常对我讲昔日旅途中的种种回忆。

我的父亲名叫吴毅,是吴维贞的未子。我的母亲名叫舒文,是张元奇的长女。因二人的祖父是同乡,两家结交深厚。不知何时,吴家看中了张家的女儿舒文,从而提出:一定要她给吴毅作媳妇,永结秦晋之好。张家儿女成群,唯独对长女舒文比哪个都要宠爱几分,因而当时总是不肯爽快地答应。不过,到后来还是难却吴家的热心挚意,终于应了这门亲事。这样,父亲吴毅和母亲舒文在福建幸运地结了婚。那时父亲满十六岁,母亲满二十岁,母亲大四岁。

我的出生

我出生于1914年旧历的5月19日。日本年号为大正3年。我的诞生地是福建省吴府。吴家的长子名浣(涤生)、次子名炎(景略),我作为三子出生于世,原名叫泉,字清源。

在我之后,又有一个弟弟和五个妹妹出生,不过那个弟弟和第三、四个妹妹都很早便夭折了。现在,在我下边,按大小顺序来排,有清仪、清瑛(兰)、清桦三个妹妹。除了早殇的三个弟妹外,我门兄妹六人分散居住在中国大陆、台湾。日本、美国。经过战乱动荡的年代,我们挣扎着熬了过来,虽说大家都已年过六旬,好歹至今仍然健在。

却说福州,位于中国的南端,一个夏季,傍晚多雷。我出生的那年夕雨和雷电尤其猛烈。母亲年幼时和外祖父居住的官邸,就曾遭过可怕的雷击。后来,母亲就最厌恶雷电。哪怕有一点雷鸣电闪,便心情抑郁,即刻大被蒙头,卧床不起。就这样,连饮食也受了影响,饭菜咽不下口。母亲生我的时候,营养不足,身体十分虚弱。更有甚者,据说那时正值闽江泛滥,洪水淹了无数的房屋、土地。大水不断地流进房屋里,母亲是在并排一起的几张大八仙桌上铺垫着被褥生下我的。据母亲说,当时我被哄睡的房间里还不时地有游鱼蹦跳进来呢。,正因为如此,我名泉字清源,都是与水深深有缘的名字。我亦时常觉得,我的性格像水而不像火,可能就是有此经历的缘故吧。

母亲厌雷,终生未渝,即使是后来到了日本,一有雷鸣仍旧心情抑郁,只得卧床不起。也许我就是在那种环境中出生的缘故,幼时身体十分虚弱,养成了一副比两个哥哥都少言寡语、乖顺老实的性格。

在我父亲成年时候,以鸦片战争为开端,欧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更加变本加厉了。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社会陷入了动乱,盐商这一家业也无法正常地维持下去。因此,祖父死后,父亲他们几位兄弟会聚一堂,商量的结果是:将家产平分,各奔前程。

不久,我们一家也分得了一些财产,于是,全家离开生我的故乡——福州,踏上了去往北京的旅途。

我父亲在二十二岁时,依靠母亲亲戚的照顾曾去过北京。在我出生前的一段时期,父亲曾经留学日本。留学为二年,毕业刚回国时,父亲看来像是什么大学预科出身的人。不过,留学的目的和学的什么全不知晓,也许父亲只是为了使自己加深阅历。总之,说来有趣,父亲从日本带回来的书,尽是些有关围棋的书刊和棋谱,而有关学问的书籍却几乎全无,看来父亲留学日本的时期,比起学问来,对围棋的热情似乎更大。而且,据说他还经常出入本因坊村懒秀甫创立的方圆社。

当时,中国虽说已经由于辛亥革命而成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但实际状况离实现全国统一还相差甚远。那时我们一家徒居到的北京,就处在与革命政权完全相悖的行政管辖之下——即当时已经形成的所谓“北洋政府”。这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洋政府”,虽说是拥戴黎元洪为大总统,但实权都操纵在包括袁世凯派在内的军阀们的手中。其实际状态是以段棋瑞为首的安福派(亲日派系)和以冯国漳为首的直隶派(亲英美派系)的官僚及奉系军阀的大杂烩。这个大杂烩的实质与革命之前的陈腐状态毫无区别。父亲对此干知百晓,然而为了寻找在北京安居乐业的落脚点,只好决定先设法在平政院(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的机构)里谋一公职。

我们一家在北京城内民宅街的一角租住了一个宅院。这个宅院颇大,堂屋、厢房俱全。正房中间夹有一个大厅,两边各有二室,因而作为全家的起居室。厢房是东、西各三间,西面三间是书库、书斋和会客室;东面三间是佣人室、麻将室和食堂。佣人中有看门的、厨子、车夫、奶妈、女仆等十多个,他们在院内都各有自己的小屋栖身。我们一家的生活状况,当时在北京属中产阶级的一般生活水平,并非特别奢侈。那时物价低廉,每月给佣人的工钱除了奶妈最高为四元外,其余的都是二元左右。总之,据说若有二百元,就足够维持我们全家一个月的生活了。可是,当时父亲的薪金总是推迟发放,最甚之时半年内仅发一次。因而我们实际上是靠一点一点地典当家产度日。

篇4:吴清源自传

后来我在时事新报主办的“擂台战”中,遇到了木谷实四段,首次与他对局。面对这个强敌,若用一般的手段去打,毫无取胜的把握。经过再三的考虑之后,决心采用模拟棋的对策与他一试。因我是黑先,所以我想第1手打在天元上,以后便模拟白棋走下去。从天元开始打,然后模拟下去的战术,必然逼得对方要尽快在中央挑起战火来,因此,于此时抓住战机,充分发挥天元一子的作用,把握住中央的胜负变化使之于己有利——这就是我的作战方法。白棋若不尽快地接近中央布子,就总是被对方模拟,棋势也会越发显而易见是对黑棋十分有利——这就是我对局前研究出的结论。

在对局的前两天,我将这一想法告诉了登门来访的桥本宇太郎,“这可真有意思。一定试试也很好!”经他这么一劝,我更觉得干劲倍增了。

对局一开始,我第1手打天元,其后便仿照白棋一手一手地模拟。顿时,木谷实显得张惶失措,如坐针毡。他反复长考,总是迟迟不愿落子。而我只是模拟便罢,所以毫不多占时间。后来,实在忍耐不住的木谷,几次离席与“责任记者”三谷水平先生去商量。后来据三谷回顾,木谷当时曾抱怨说:“这样不停地模拟下去,棋就没法下了。”作为责任记者的三谷,因我并无违反规则,所以也不能劝说我停止模拟,为了安慰木谷,三谷曾苦口婆心地费了好大的劲儿。

我模拟到第62手,于第63手开始变化。那时候我的作战初获成功,黑棋棋势一目了然,非常好下,可惜我于中盘略有松懈,被木谷实在124手走了一个妙手,结果以三目之差败北。

对局结束时已是更深人静,连末班电车也没了。于是我和木谷实在棋院过夜,我们谈棋话志直至黎明。那时可以说是我初次与他结识。总之,我来日后两年之间,常常是执黑也不能胜他。到我的段位追上了他,与他平起平坐之时,已花去了将近四年的时间。这期间里他是我的第一强敌。

参加棋士升段大赛

昭和五年(1930),十六岁的我终于参加了盼望已久的棋士升段的大赛。那年春季的升段大赛,我的成绩为七胜一败获三等;秋季大赛时的成绩为八战全胜获一等。因而晋升为四段。

接着,昭和六年的棋士升段大赛中,春季成绩为六胜二败;秋季成绩为八战全胜。昭和七年,春季为八战全胜;秋季为七胜一败。因而又晋升为五段。

现在回顾起来,来日之后我最热心学棋的时期,是从初抵日本的昭和四年开始到昭和七年为止。尤其是在黑棋上对本因坊秀策、白棋上对本因坊秀荣名人的对局谱如饥似渴地研究了一番。那以后,为了学习宗教而过多地占用了时间,因而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钻研棋艺了。

到那时为止,我执黑棋为多,以坚实的秀策流为主体,战绩辉煌。可以说那是我高歌“黑先无敌”的时代。昭和六年、七年里,我在“成绩上位者选拨战”中连续优胜。特别是在昭和七年时事新报社主办的“擂台战”中,如入无人之境,连斩十八将,在棋士升段大赛中又首次执白战胜了木谷实。这是我的棋手生涯中胜率最高的时期。现将我来日后到昭和八年的成绩统计如下。其中昭和七年的胜率几乎达到了九成。

昭和三年(十四局)九胜三败(打挂二局)

昭和四年(二十一局)十二胜七败二平

昭和五年(三十九局)三十一胜六败二平

昭和六年(四十二局)三十五胜五败一平(打挂一局)

昭和七年(五十局)四十四胜五败一平

昭和八年(三十六局)二十五胜九败三平

我们一家来日半年后,便由麻布谷叮迁居到东中野,在那里又住了一年左右。在我于升段大赛中不断获得好成绩的时候,深承濑越先生的眷顾,在西荻他的地产内,另为我们建了一栋别墅,于是我们又搬到那里安居下来,这个别墅是二层小楼,房间有六个,我们一家居住真是舒适宽敞。后来大哥尽早地赶回北京,将三个妹妹也接到了东京,全家终于得以团圆。二哥吴炎因为要继续在南开大学读书,所以只好一人独自留在天津。这个时期,大哥在早稻田大学的围棋部里作为主将非常活跃;而我不管去哪儿家里都不放心,只允许我跟随哥哥一起去玩。

提起我来日当初,由于语言不通,地理不熟,日本的习惯亦不懂,因而经常晕头转向。其中最使我吃惊的是日本的“神舆”。在中国,与这种神舆相似的是在送葬时静静地抬着走的殡轿。由于我还不懂得日本传统的祭祀习俗,见到那些气势勇猛的人们担着神舆,还以为是既大肆铺张又兴高采烈地举行出殡仪式呢!这到底在为谁举行葬礼啊!当时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还有一次,我们兄弟俩去拜访赤坂的井上一郎先生的家,归途中迷了路。井上一郎是越先生门下中最早的弟子,与桥本宇太郎和我都亲如兄弟。大哥为了找到归途,拼命地走,可是南辕北辙,越走越远。当时若是在派出所问一下路就好了,可是那时在日本,总把我们中国人说成是“支那人”,大哥害怕被人蔑视,尽量避免去派出所问路。后来,无暇思顾得失,不得已还是去派出所打听,这才终于平安无事地回到家。这说明当时日本人对中国人及朝鲜人的蔑视己达到根深蒂固的程度了。我自身并未因此而留下多少不愉快的回忆。不过,据大哥说,对朝鲜人的蔑视最凶,即便是坐电车,日本人一上来,朝鲜人必须马上给他们让座。

住在谷叮的那阵子,母亲因不懂日语,几乎从不外出,最初的两个月里,每顿饭都到附近的中国菜馆去吃。那时,一到天色将晚,在关闭套窗的时刻,都有卖豆腐的在门前走过。每当听到那划破沉闷空气的喇叭声,都勾起了母亲的思乡之念,这似乎更使她增添了几分孤寂的心情。

记得在东中野住的时候,承蒙濑越先生的关照,常常叫桥本字太郎给我们送“甘纳豆”(类似中国的豆鼓)来吃。那时,我们的日语都是连蒙带猜的,说不通的地方大多采用笔谈。有一次,桥本宇太郎在我家一起吃完晚饭,他本想以笔代口致谢,写了“御驰走样”四字(日本饭后客套语)。我和哥哥看了之后都以为是“出去散步”的意思,于是马上收拾停当,准备出门。桥本顿时惊讶起来:发生了什么事啦?我们看着他惊讶的样子,商面相觑,更是吃惊。总之,“驰走”二字,在中国只能理解为外出的意思,在日本却大为不同。

西园寺公毅先生

昭和六年的入夏前,木谷实来访,邀我一起去拜访西园寺公毅先生。那时我们在西荻越先生的别墅里刚刚安顿下来,对日本的生活大都习惯了。

西园寺公毅先生在西园寺家族中论辈是当时第一银行总经理西园寺龟二郎先生的哥哥。因他办实业失败,以后便在丰岛区龙野川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他信仰日莲宗,身边常有许多信徒云集。虽说是日莲宗,但先生倡导的宗教却稍有不同,据说是一种神灵的信仰,其内容如凭借意志力—即在佛教上解释为“法”的力量来治病等,念诵的是独特的《南无妙法莲华经》。另外,遇到有关事业或政治的求问时,也进行类似请教神谕那样的仪式。

当时,政友会的望月圭介先生、主管丹那隧道的三土忠造铁道大臣等,作为信徒也经常出入公毅先生的府邸。总之,其信徒在政、财界里为数众多,木谷实也是他的信徒之一。公毅先生作为业余围棋爱好者棋力非常高强。

后来这位西园寺先生对升段大赛中成绩超群的我很感兴趣,便吩咐木谷偕我同去见他。当我问木谷:“为何事而去求教呀?”木谷说:“为了让你身体更结实,棋艺更高强而去嘛!”不过最初我还是谢绝了他,没想到没几天他又邀我。就那样反复劝了我两、三次,后来,于入秋之前,我终于同意他带我去求教。

一到先生的家,首先学着念诵了《南无妙法莲华经》。虽说念的什么全然不解其意。但据说是伟人之言,所以与木谷实一起认真地念完了经。因为公毅先生有句宗旨:“魂宿腹中”,所以要求大家铭刻肺腹一般地念诵《南无妙法莲华经》。

从那以后,我和木谷实一起频繁地往来于西园寺先生的府邸。有棋赛的日子,我去先生的家求教已成为固定日程,木谷实就住在西园寺先生家的附近,所以,每当我去求教,总是在先生的家碰见他。

棋士升段大赛每天下午五时左右暂停,我便用一个小时左右去西园寺先生的家求教。每次去都立即将那天的对局谱摆出来请先生看,与木谷实共同研究的同时也征求先生的意见,当时,我们二人正在热烈地探讨着“新布局”。所以可以说,和木谷实共同搞新布局的研究主要是在先生家里进行的。另外,我还常常被先生叫去吃晚饭。饭后常与先生下将棋。可惜我的将棋非常拙劣,总是不能胜他。

另外,还请先生为我诊察身体健康状况。就在供着许多佛像、经常祈祷的房间的角落里,我在终年铺垫着的被褥上躺下,请先生为我诊察身体。当时,先生找到我身体里不好的地方后,口中念念有词,吆喝着以其意志来给我治疗。“这样就好啦。明天的比赛肯定能胜。”被先生这样一念叨,顿时便不可思议地觉得我必胜无疑了似的。

篇5:吴清源自传

当时,我对玺光尊比较尊重,视她的指示为“神之命令”。于是,我领取了往返的交通费后,身背背囊,只身跨上电车而去。,正值战争刚刚结束的时期,电车毫不准时,一旦停车后,谁也不知道何时再开动。我乘着拥挤、颠簸的电车到达御殿场时,己是日落黄昏。山中湖的旭丘我不但从未去过,就连金木先生别墅的门牌号都不知道。下了电车后,我逢人问路,在夜幕徐徐降临之际,朝着旭丘无精打采地迈着沉重的脚步。登山路时,周围越来越黑;不一会儿,连脚下的路也难以辨清。漆黑的山林之中,伸手不见五指,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磨蹭,活像个幽灵在徘徊。后来,我开始有些胆怯了,不知如何是好,前后思量之际,正好一辆卡车由此经过。看到这救命的一线希望,我激动得拼命向卡车招手呼唤,卡车在我面前嘎然而止。一问去向,说是去旭丘。这可真是天助我也!司机见我手中无灯无火,只身冒险走山路,实在觉得可怜,二话没说就让我上了车。

这样,好不容易才到了旭丘。不过,旭丘太大了,从卡车下来后,将周围环视了半天也闹不清哪儿是金木先生的别墅。这时己是夜间9时许,大多数的人家已熄灯入睡了。我走到还亮着灯的人家去敲门询问,也记不清敲到第几家时,总算打听到金木先生的别墅。据金木先生说,若是平常他早就关灯去睡了。碰巧那天他外出晚归,因而迟迟未睡。虽说我几度幸运,终于找到了金木先生,可等我开口讲明此行的目的——请他去玺光尊那里,没想到金木先生一口回绝说:“虽说大家公认玺光尊是富有灵感的人,但最近她有恶灵附体。也许是妄自尊大之灵附体了吧!”金木先生还说他无法再相信玺光尊了。

由于金木先生意念十分坚定,任凭你纠缠不休地劝说也难以使他回心转意。于是我只得失望地退到别的房间休息。

进了房间,我茫然屹立,灯光下,我孤独的黑影倒映在墙上。想到此次我未能完成“神之命令”,心情沮丧,真想跳进山中湖一死了之。这也许是我始终不渝的“思神”之心和战后混乱之中前途无望的无力感,才促使我怀此绝望的心情,死,我并不认为可怕,也不觉得不可思议。我想,倘若去死,干脆按照幼年算卦先生预言的那样溺水而死。我甚至感到:此时此刻,不正是应该去死的时候吗?

正当我考虑是否写遗书的时候,也许金木先生凭其灵感,察觉到我的心思,于是推门进来说:“到了十月十五日,我去玺宇馆,你安心地睡吧!”一听此话,我如释重负,同时也觉得浑身瘫软无力,一头栽倒在床上,呼呼地睡了起来。

可是等到十月十五日那天,金木先生还是未来。

秋天到了,我们因无法继续待在重松先生家里,只好“迁居”到位于小金井的大井先生的家去借宿。这位拥有占地三千坪的宽大宅第的房东出身干名门世家,他的夫人秀子曾是玺宇的理解者。当我们一行擎着“天玺照妙”的旗幡拥入大井先生的宅第后,玺光尊照例是喧宾夺主,占领了有壁龛的正房。于是,大井夫妻只得被排挤到茶室里去住。

迄那时为止,每当玺光尊“名为借、实为占”地住进私宅后,见房东不愿甘当信徒,也不乐意将私宅奉献给玺宇,便总不死心。为此和房东不断地发生口角,结果我们的下场只能是被逐之客。大井先生的宅第也不例外,逼得我们只好迁居,一走了之。

我们从大井先生家迁出后,又搬进西荻洼关根叮的小梧先生的寓所。那座住宅占地六百坪,有二十多间房,全部用柏木建成,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宅第。房东小梧先生本是个大地主,因他住在别的宅院里,所以我们一行终于找到了宽敞的住房,并求得一时的安稳,真是福分不浅!

玺宇的生活

昭和二十一年,日本国战败,社会异常混乱,战前的“价值观念”早已被全盘否定,大家都交织地怀着“告别战争的安全感”与“生活前景难测的不安感”。在这两种情感的支配下,人心惶惶,不知所措。日本进入了民舟失去精神寄托、犹豫傍涅的时代。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战败后有了允许自由信教的政策。于是,各种“新兴宗教”团体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以奎光尊为教祖的玺宇也属其中的一个。

战后的“新兴宗教”之中,有许多是因推行宗教大众化而成功的。可是,玺宇在该教是否应该大众化的问题上完全拒绝与世俗妥协,彻底地禁锢在玺光尊的独裁体制之中。现在回想起来,玺光尊若有意开门传教,大有成功之机会。

我们在关根叮栖身之时,家住青森县八户的一位信徒——宫重先生曾携带一百万日元的巨款来到东京。当时我们在关根叮租用的民宅乃房东小误先生所有,他曾声明:可以八十万元出售!宫重先生听说后,为了将此房产买进来作为玺宇的根据地,筹集了这笔巨款。宫重先生在八户是个大户人家,祖上几辈都经营造酒。他很早就深怀笃信之心,曾信仰过佛教。后来经玺宇信徒的介绍,得识玺光尊,听过她的说教后便成为信徒。

关恨叮的宅第十分宽大,若作为玺宇当时的根据地是再好不过的。玺光尊的心腹胜木先生以及干部清水先生对此也深感兴趣,于是便去劝说玺光尊将那座住宅买下来。可是玺光尊刚恒自用,毫无买房之意。任凭你磨破嘴皮,她依旧奉守故技,扬言要行让小误成为信徒,再设法使他将房产奉献出来。到后来,上劝玺光尊的人中,就连胜木先生也落了个挨打的下场,买房的指望终于破灭了。

记得战后成为甲州财阀的若尾鸿太郎先生自从打听到我的事情之后,曾几度来玺宇寻访。那时他说过:他发现新兴宗教团体因获得众多信徒的捐献,各种实业蓬勃发展,利益也逐渐上升。

若尾先生还曾与玺光尊洽谈,并夸下海口:若是与他携手共济,委任他来组织、管理教团事务,他可以让日本人口的一半都成为信徒。但玺光尊固执己见,倘若信徒不能全面服从她,她绝不放心。因此,她不但不采纳,反倒劝说若尾先生也来作她的信徒,并希望他也脱离世俗、共度清苦的“信仰生活”。当然此言如同废话,白费日舌。

今日回想起来,玺光尊没有向世俗妥协,作为宗教团体未获成功,这反倒是件好事。何出此言呢?因为如果玺光尊成功了,我自己的“信仰精髓”恐怕也会遭到她的蹂躏与摧残。

玺宇内的严肃生活与清规戒津的修道院别无两样。也许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私生活完全被禁止,既不许闲聊,也不许间津俗事。与信徒以外的人交往当然更在禁令之中。正因为如此,我和妻子同居一个屋檐下,然而连夫妻间的悄悄话都从未交谈过。由于报纸、收音机等一无所有,长期与世隔绝。世上到底发生了哪些事,任何情报都无法传入。

另外,私人物品也不许自由携带。有个规定叫“毒品检查”,每个人的随身物件经常遭受盘查。毫无疑问,携带金钱的事更是大逆不道的。有一次,一位信徒接受盘查时,“裤腰带里藏有毒品,给我脱下来!”一声叱呵,吓得他战战兢兢地赶快求饶说:“腰带一解,裤子就会脱落下来,饶了我吧!”……

玺宇的信徒大多是社会上半呆半傻、正直善良的人,不论怎样受人指使,都一心为了讨得玺光尊的欢心而效尽犬马之力。一次“查毒”,在一位信徒身上并未发现任何可疑之处,但玺光尊仍不死心,下令继续搜查,于是,众信徒竟然连水池都不放过,一齐跳进池中拼命地查找所谓的“毒品”。

我等信徒的生活,每天从早到晚都要修行和祈祷。除了集体唱念“天玺照妙、天玺显现”的神名以外,还要念《观音经》、《般若心经》等。另外,为使信徒增加,每天还要出门去现身说法。那时,我们每天早上5时即起,一直忙碌到近午夜11时才能摸到床边。

根据玺光尊的说教,玺宇信徒在“劳动、心魂、说法,三个方面,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改造世俗之精神”信徒们在睡眠不足的时候聚精会神地唱念神名,因而进入“半神灵附体”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劳动时,就连自己也不相信为什么变得那么能干。如做缝纫活儿,不但比平常快速灵巧,而且越来越能精确地缝制。有这种亲身体验的信徒无不万分感激,信仰之心也更加虔诚。

玺光尊对外来参拜的稀客历来倾心相待,可是对常来的信徒却非常苛刻。信徒到玺宇来时一般都带些贡品,当时必须是擎举过头地向玺光尊献上。贡品中的农产品必须是最上等的,而且必须仔细洗净后带来。若有丝毫不中意的地方,便会被呵叱为“有毒”,不予接受。当然,被呵叱为有毒时,信徒本人必须立即在奎光尊面前彻底仟悔一番才行。

回想在峰村先生为玺宇教主的时候,玺光尊不过是称为“蒲田有德之妇”、一时受人仰慕而已,谁知她竟然妄自尊大起来。原以为她的目的是成为“某某神”便罢,没想到她却说什么:“现在的天皇已失去了神的本质变为凡人。而我才是真正的日本天皇,也是天照大神的化身。”后来,她索性自命为“世界的天皇”。尽管玺光尊对她的身份日渐高贵这件事自诩为“除去面纱露真姿”。然而在他人看来,简直是“想当天皇,一枕黄粱”的“怪灵”附体。

就这样,随着玺光尊的“步步高升”,她对信徒们的要求也越发尖刻。不久,觉得“伴君如伴虎”、不得不脱离她的信徒也日益增多。信徒一减少,她便大发雷霆,叱责留在玺宇馆中未走的人们负有“共同责任”,还怪罪我们是“信心和努力不足”。

当时我的任务之一是向熟人讲解玺宇的宗旨,劝说他们入教。我曾将“野田酱油”的前一代社长茂木房五郎先生引见给玺光尊。据说茂木家世代信仰日莲宗,到了房五郎先生那一代,由于他身体贫弱,为了锻炼身体与意志,曾去四国岛巡礼了八十八个寺院。战前,茂木房五郎与我同期作为西园寺公毅先生的信徒,经常携手出入先生位于拢野川的宅第。他还是我及木谷实棋抨前的旧交。

经我的牵线,茂木房五郎先生前来面见玺光尊。玺光尊热情地劝他入教,并且还说:“我要是当上了日本天皇,就让你当总理大臣!”一闻此话,弄得茂木先生两目发呆,回到家里还似作梦一般。从此以后,任凭我三寸不烂之舌去相劝,他也不敢到玺宇馆来露面了。

为了宣传玺宇,我的足迹踏遍了四面八方,但都未能像玺光尊所期待的那样取得成果。每次传教空手而归,少不了被责骂为“只因你敬神之念不足!”实际上,唯我独尊的那种“排他性”与我的基本观点完全相悸。因此,虽然我为了宣传玺宇而到处奔走,但实在难以开口声称“銮光尊是天皇,是唯一的神”。

只有当我从野田的茂木房五郎先生家回来时,才未遭叱责,因为我几度去打扰,每次登门都请他捐献“神之供品”,每次都能拿回来五瓶酱油和三瓶甜酒。正值商品奇缺的年月,所以只有那时玺光尊才不叱责我。总之,在她的眼里不管是谁,传教时,只要没有将“玺光尊比任何人都伟大”的意思解释清楚,对方未被她的说教打动心弦,也不来进献贡品,就不能使她十分满意。

信徒中谁若是不中她的意或是因病难以使用,玺光尊便毫不留情地将他从玺宇馆驱逐出去。被逐的信徒非常可怜,腹中空空,两袖清风,流落街头,整日为乞讨翌日的食粮而发愁。尤其是看到心地善良的信徒被逐出玺宇,我心中最难忍受,但也爱莫能助。

被逐的信徒如果将新信徒带来,或揣上一笔钱财而归,能为教团作出贡献,便允许回归。总之,驱逐成为“兴办教团”的手段之一,其他的新兴宗教中似乎也有类似的做法。

篇6:小草的自传

我是一棵小草,在顽石和冰冷的泥土里面安身,终日为伴的是黑褐色的土壤。虽然已是春天,我却丝毫感觉不到春的气息。春天是那么温暖,我又是那么地向往。我在美好的憧憬后,面对的却是这冰冷的泥土,我不由得愤愤不平,可是我又能做什么呢?现在我还只是一粒种子罢了。我只能期盼着自己快快长大,好看看外面新奇而又美丽的世界。

不知过了多久,我已经长出一个嫩绿小芽。开始向外面尝试着探出头去。“哎哟,好痛呀!这是什么?”原来是一块石头压在了我的身上,阻止着我发芽成长。我内心充满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在那一瞬间,不知自己从哪儿得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竟把那块石头顶到一边去了。啊,我终于从冰冷的泥土里出来了!那是我见过最美最美的夜晚:璀璨的星光和一轮明月照在我的身上,闪闪发亮,我不由得翩翩起舞。夜是那样平静,那样灿烂,比我想象中的要美很多很多。在我的一生中,这个夜晚将成为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第二天早晨,我被一颗露珠叫醒。天啊!我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耀眼的阳光、湛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厚重的大地。那时我知道了什么叫大自然。

时光飞快地从我身边流过。秋天来了,我的生命将要踏上最后的旅程。秋天使我的绿衣开始泛黄,渐渐地,泛黄的衣服脱落了,我的身体又回到了大地中。有句话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的回归是为了更好地守护大地,为了明年更好地生根、发芽,旺盛地成长。

我就这样走过了我的一生,不过这一生中,我从未留下遗憾。我在顽石下挣扎奋斗过,我为人们增添过一丝绿意,我为……

依靠着那块顽石,我的身躯倒在了曾经哺育过我的土地上。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应聘自传】相关文章:

入党自传、毕业自传08-14

小学教师业务自传-小学教师业务自传08-07

邓肯自传04-15

本人自传04-22

自传05-16

空间自传05-27

自传心理09-03

初中作文自传05-22

大学毕业自传05-25

自传的写法05-26

上一篇:科任参与班级管理计划下一篇:年终员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