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会计学

2024-05-31

高等会计学(精选8篇)

篇1:高等会计学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总说明

2009-03-02 09:51:1

2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

财预字〔1998〕105号

1998年3月31日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教委、教育(高教)厅:为规范高等学校会计核算行为,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结合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特点,我们制定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现印发给你们,从1998年1月1日起试行。试行中有何问题,望及时函告我们。

附件: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

第一部分 总说明

一、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规范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财预字〔1997〕286号),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依照执行。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上述学校参照执行。

独立核算的高等学校校办产业的会计核算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5号)和同行业或者相近行业企业的会计制度。

国家对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三、高等学校会计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四、高等学校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五、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六、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记账以“元”为单位,元以下记至“角”、“分”;发生外币收支的,应当折算为人民币核算。

七、高等学校应按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不可减少或合并会计科目。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会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分设一级科目,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电算化。各高等学校不得改变或打乱重编。在某些会计科目之间留有空号,供增设会计科目之用。

高等学校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时,必须填制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科目编号,不填科目名称。

八、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财务管理体制的高等学校,可采用两级核算方式核算二级单位的收支;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前提下,具体核算办法由各高等学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九、本制度由财政部、教育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十、本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试行。

篇2:高等会计学

上国会CSA1403001号

关于举办“最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全面

解析培训班”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为适应财政预算改革和高等学校经济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72号),结合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财政部对《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财预字„1998‟105号)进行了修订,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为了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衔接、平稳过渡,促进新制度的有效贯彻实施,财政部又制定了《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为认真贯彻并领悟财政部最新下发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与《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规范高等学校会计行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确定2014年3月在深圳举办“最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全面解析”培训班,由北京华夏星源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现将本专题培训方案予以印发。欢迎各相关单位组织人员参加培训学习。

附件:

一、培训班具体安排

二、报名回执表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务部

二Ο一四年二月二十日

附件一:

“最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全面解析培训班”具体安排

一、时间地点

时间 :2014年3月19—22日(19日全天报到)

地点 :广东省〃深圳市(具体报到地点开班前一周另行通知)

二、培训对象

全国各级高等院校、教育会计学会、职业院校的领导和管理干部、总会计师、资金与预算部门负责人、财务处(科)长、会计、审计、出纳等人员。***

三、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总说明

第二部分 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

第三部分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第四部分 会计报表格式

第五部分 财务报表编制说明

第六部分 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四、师资力量

本期培训班师资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及相关机构资深专家组成。

五、收费标准:

1.培训费:2900元/人;

2.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3.往返交通等费用自理。

六、结业证书:

篇3:高等会计学

一、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发展历程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变迁是伴随着预算管理体制及预算会计改革而进行的。我国的预算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其会计制度多年来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一)高校会计制度形成之初,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49年~1988年)

建国之初,我国并没有具体的预算会计制度,更不用说事业单位会计或高校会计制度了。1950年10月27日,财政部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高等学校作为事业单位执行“单位预算会计”。在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中,规定了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借贷记账法为记账方法,并同时界定了会计要素、会计报表种类及报送要求。后来的1954年、1958年、1965年、1982年,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了不断修订,最重要的变化是改“借贷记账法”为“资金收付记账法”,其它并无实质性变动。

(二)改革后初步探索阶段,执行独立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1989年~1997年)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预算会计随之调整。1988年召开的全国预算会计会议,明确确立了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地位、任务和作用。随后,财政部修订了实施已久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88年12月,当时的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布《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并于1989年1月1日施行。这是我们国家第一部独立的高校会计制度,其中规定:⑴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实行“收付实现制”。对外服务和科研项目的核算,经主管部门批准,也可采用“权责发生制”;⑵高等学校原则上采用资金收付记账法;⑶高等学校的会计报表,可分月报、季报、年报三种,年度决算报表包括资金平衡表、拨入经费增减表、经费支出表等十张报表。

(三)渐进式积累阶段,执行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1998年至今)

上世纪90年代,财政部正式启动预算会计改革。1997年,《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相继颁布。在这指导性的一则三制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行业会计制度不断出台,其中包括1998年1月1日实施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简称现制度)。其主要突破包括:⑴高校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预算内外资金统一核算,一视同仁;⑵改“资金收付记账法”为国际通行的“借贷记账法”;⑶会计核算由收付实现制改为事业收支采用收入实现制、经营收支采用权责发生制;⑷将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的三类会计科目改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类会计科目;⑸建立“资产-负债=净资产”的新会计平衡公式;⑹简化会计报表,建立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等在内的会计报表体系。

二、内外环境的变化要求高校会计制度随之变革

12年来,高校的办学体制和筹资方式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的现制度已逐步显现出局限性,迫切要求加以变革。

(一)高校内外环境的改变

1. 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

近几年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包括:⑴部门预算。要求“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即高校整体预算也应包括在会计上独立核算的基本建设项目收支预算和后勤预算;⑵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一个基层预算单位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高校必须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以反映零余额账户的信息;⑶政府集中采购。政府采购制度下相应采购款不是拨给高等学校,而是按照预算和采购活动情况直接拨付给供应商,相应业务的会计核算也应随之变化;⑷收支两条线。规定高等学校的预算外收入要上缴财政专户,实际上已经改变了现制度中对预算外资金的处理规定。

2.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筹资方式的改变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引起了高校筹资方式的改变。包括:⑴上世纪90年代后,高校办学体制由政府完全控制向高校自主管理倾斜。《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高等教育法》明确了高校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自主办学的权力;⑵1999年11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启动。同期高校校办产业与学校脱钩,独立核算;⑶1997年,全国所有高校基本完成了招生并轨和学生缴费上学改革,高校的学费收入成为经费来源之一。除此之外,捐赠收入、联合办学收入、校办产业收入、科研成果转换收入等已在高校办学经费总额中占越来越大的比重;⑷随着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扩张和新校区建设,高校的银行贷款规模也急剧扩大。2007年已有数据显示中国公办高校贷款规模超过4000亿元。为了偿还巨额贷款,各高校都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资金以保证正常的运转。

(二)新环境下现制度存在的问题

1. 收付实现制无法准确核算收入和费用。

比如:⑴高校实际已经承担但尚未支付的“隐性负债”,在账簿和报表中无法体现,不利于防范高校财务风险;⑵只能确认已经收到的学杂费、住宿费等收入,不能提供应收学费总额和尚未收到学费的信息,无法满足提供信息的需要;⑶跨年度的收入和支出在现金实际收付时确认,无法在不同年度分摊,导致错误处理年终结转事项和事业结余不实;⑷收付实现制下不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提供信息不实。

⑴现制度中规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也不提减值。这会造成资产和净资产信息失真、教育成本核算不实、后勤企业使用固定资产无依据和固定资产补偿困难等问题;⑵国家发改委2005年发布的《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第五条规定: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作为教育培养成本的一部分,这显然与现制度不符,势必要修改现制度规定;⑶现制度对于无形资产及摊销是有规定的,但操作性不强。因此很多高校并没有将无形资产纳入会计系统核算和披露,更不用说按照标准加以摊销,这会造成报表中信息不实。

3. 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开核算,形成一个单位两个会计主体。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有关规定执行,不执行本制度。”这一规定造成高校基建会计独立于高校事业经费核算之外,客观上出现了一个高校内部两个会计主体的“滑稽”景象。高校基本建设资金涉及的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核算比较混乱,不利于基建成本的计算和自建固定资产的核算。另外,期末时高校分别编制两套会计报表,每一套都不能独立反映高校资产、负债和收支的全貌。

4. 会计科目不能满足需要。

现制度会计科目设置过于简单,如下:⑴不设反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折旧、摊销、减值相关科目,无法反映资产真实价值;不设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无法核算出售、报废、损毁固定资产的业务;⑵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背景下,涉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的会计科目在高校会计实务中已经应用,但现制度没有具体规定;⑶只设借入款项科目,混淆了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区别,难以准确评价高校偿债能力;⑷缺少在建工程科目,大量基建工程因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不能列入学校资产。

5. 财务报表体系复杂,但提供信息过于简单。

主要包括:⑴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高校报送的各类主表、附表、补充报表多达20张,其中有7张表涉及收入支出情况,内容互相重复,既耗时耗力有达不到预想的效果;⑵资产负债表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五要素组成,混淆时期指标、时点指标的区别;⑶报表体系庞大,但缺乏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情况信息,更无法反映债务的使用和还本付息情况;⑷历史原因造成高校财务报表仅需要满足政府对信息的需求,没有建立公开披露制度,在目前背景下不能满足其他相关利益人对高校信息的需求;⑸现制度并没有规定高校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无法提供高校和独立核算校办产业的综合财务信息。

三、征求意见稿与现制度之比较

2009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对现行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其基本理念是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同时兼顾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为了更加清晰的说明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以下通过表格的形式分别列示征求意见稿与现制度在基本内容和具体会计科目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征求意见稿与现制度基本内容的对比

(二)征求意见稿与现制度具体会计科目的变化

四、进一步完善高校会计制度的建议

(一)明确会计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整个高校会计理论体系

会计目标是整个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西方会计界将会计目标视为会计理论研究和制定会计准则的起点。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报表要素、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会计确认、计量等。西方主流的会计目标学派包括受托责任派和决策有用派,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也体现了这两派观点。建议结合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在考虑会计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将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结合起来确定高校会计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并夯实整个高校会计理论体系。

(二)完善报表体系,引入现金流量表,公开披露财务信息

在权责发生制核算前提下,现金流量的信息是比较缺乏的。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将现金流量表纳入高校会计报表体系是国际通行的作法。建议进一步完善高校财务报表体系,提供包括教育成本核算表、现金流量表在内的多层次报表,并在表外披露人力资源价值情况、绩效考评情况等,同时建立公开信息披露制度,以方便报表使用者进行相关决策。

(三)引入多种计量属性,提供可靠而且相关的资产价值信息

传统的会计计量属性主要指历史成本,而在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了多种计量属性并用的会计计量模式,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等。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固定资产中的房屋、建筑物等所占的份额较大,而这类资产的市价在近几年里变动非常地剧烈,可能增值若干倍。如果只用历史成本对其进行计价,那报表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的报表信息虽然可靠,但对高校的社会投资者和债权人甚至政府等利益群体来说就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了。建议在对高校资产进行计价时,引入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提供可靠而且相关的信息。

(四)制定实施细则,保障新的高校会计制度顺利施行

征求意见稿中的科目设置与现行制度有很大差异,新会计科目如何具体运用、原余额如何过渡到新会计科目,财政部相关文件并没有做出具体规定。比如说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的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征求意见稿中并没有给出指导性的实施意见,这样高校会计人员可操作的空间就较大,容易出现提供出来的信息在不同高校之间无法比较的后果。另外,基建会计如何并入“大账”,预算会计科目怎样平行设置并运用,也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建议财政部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并出台配套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办法》等,以保障新的高校会计制度顺利实施。

摘要:2009年8月,财政部会计司印发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这标志着我国高校会计制度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本文在回顾高校会计制度发展历程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公共财政体制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筹资方式的改变对高校会计制度提出的挑战以及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对现行制度和征求意见稿在基本内容和具体会计科目之间的不同之处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明确会计目标、完善报表体系、引入多种计量属性和制定实施细则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权责发生制,建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S].1998

[2]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S].2009

[3]陈乐忧.中国政府会计60年变迁[J].财会通讯-综合.2009(12):16-18

[4]余青.《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探析[J].教育财会研究.2009(10):20-25

[5]乔春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2009(12):3-8

[6]朱爱丽,贾天银,陈长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变化及其影响[J].财会通讯-综合.2009(12):42-43

[7]陈建平.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实现路径探究[J].会计之友.2010(1):108-109

[8]张甫香.关于《高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理解与建议[J].教育财会研究.2009(12):9-13

[9]范中艳.试论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J].甘肃科技.2009(11):125-126

[10]徐晓辉.从高等学校运行环境变化论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J].会计之友.2008(11):28-29

[11]王昕.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探讨[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7):355-357

篇4:高等会计学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的管理学科,在会计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与方法,更要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与方法来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是由会计学科本身的性质与特点所决定的。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进行会计实习,是多数高等工科院校所采取的一种会计实践教学方法。但是,由于企业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多数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学生在本单位进行会计实习,即使有些企业接收了,指导老师担心出现账务处理错误,也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实习单位很难接触到原始的会计资料,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校外会计实习收效甚微;此外,各高等工科院校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更多的是考虑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职业道德、人文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其运行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此对于高等工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建设来讲,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搭建实践教学硬件平台,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001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但社会就业岗位却相对稳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进入了“就业大众化”阶段,社会对各个部门、各个层面的人才都提出了全新的高标准的素质要求,高校不再仅仅是产生理论家、思想家的摇篮,而是要培养出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优秀创业型人才。创业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技能的展示,它需要一个人具有很强的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涉及到的知识更是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要将其转化为生产力,高等工科院校的学生就必须通过综合的技能培训,娴熟地掌握操作技能。笔者认为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系统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会计理论基础,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晓会计法、会计准则及相关的经济法规,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高等工科院校在制订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遵循目标明确、整体优化;基础牢固、加强实践、增强适应性;保证质量与体现特色相结合;注重综合素质提高;营造因材施教、个性发展良好的空间等基本原则。具体体现在:构建公共基础课教学平台、学科基础课教学平台、专业课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的课程构架体系;要求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一定学分的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情报检索以及外语类、体育类、艺术类等素质拓展类选修课,必须修读一定学分的跨学科的课程;积极引导学生课外参加创业大赛、体育比赛及各种文娱比赛活动,课外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课外参加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等考试,以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二、构建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

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符合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充分体现“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科学地设计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实践教学体系整体贯通,在时间上全程化,在结构上层次化,在形式上多元化。笔者建议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构建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综合实践素养培养“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体系

在“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体系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增强实验和基本设计能力为主要目的。该体系主要包括认识实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管理信息技术基础、数据管理系统、运筹学、计量经济学、数据分析软件与应用、电子商务、OA系统高级应用与开发、经济预测与决策、管理会计和计算机会计等课程实验,穿插在第一至第七学期的理论教学之中分散进行。这些课内实验的组织,使计算机课程四年不断线。

(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

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是以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专业技能实训为主要目的。该体系主要包括OA软件基础应用、初级会计学课程设计、中级会计学课程设计、ERP课程设计、财务分析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除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全部安排在第八学期以外,其它实践教学环节每学期都集中两周时间来安排,使相对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四年不断线。

(三)综合实践素质培养体系

综合实践素质培养体系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为主要目的。该体系主要包括公益劳动、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开放性实验、学科竞赛、创业大赛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分散安排在第一至第八学期。

三、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

《OA软件基础应用》是针对会计学专业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OA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熟悉文字处理、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

《初级会计学课程设计》是针对会计学专业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通过《初级会计学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手工账务处理使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等基本的会计工具;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方法;掌握账簿的登记方法和要求;掌握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与要求;掌握基本会计账户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熟悉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及其编制方法;熟悉利润表的结构及其编制方法。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是针对会计学专业较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通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掌握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存货的核算;掌握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核算;掌握借款、税金以及其他流动负债的核算;掌握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的核算;熟悉各项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与分配方法,掌握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掌握收入、费用及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核算;熟悉利润表的结构,掌握利润表编制方法;熟悉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熟悉现金流量表的结构,掌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学年论文》是针对会计学专业较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指导老师结合会计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论文选题,并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确定研究提纲、进行分析研究、完成论文。其中一周进行选题、资料收集、论文提纲的确定,一周时间进行论文写作。通过学年论文的撰写,使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好基础。

篇5:高等会计学

银行会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属于银行特定凭证的是()

A.特种转账借方凭证

B.划线转账支票

C.现金收入凭证

D.外汇买卖借方凭证

2.综合核算系统的账务处理程序是()

A.传票→余额表→分户账

B.传票→总账→日计表

C.传票→科目日结单→总账→日计表

D.传票→科目日结单→总账→余额表

3.目前,在我国金融组织体系中仍居于主体地位的是()

A.商业银行

B.政策性银行

C.中央银行

D.非银行金融机构

4.商业汇票的提示付款期自汇票到期日起()

A.10天

B.1个月

C.2个月

D.6个月

5.对利随本清的存款计算存款的存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存入日、支取日均计息

B.存入的第二日起息,算至支取日

C.存入的第二日起息,算至支取的前一日

D.存入日计息,支取日不计息

6.将抵债资产入账时,其入账价值是()

A.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的利息

B.抵债资产的原账面价值

C.贷款本金

D.抵债资产净值)

7.在下列银行会计工作中,当采用单式记账法进行核算时,是针对()

A.银行间的资金清算

B.为客户办理的银行本票结算

C.商业汇票的承兑

D.银行收入的结转

8.在同城结算中不使用的票据是()

A.银行本票

B.银行支票

C.商业汇票

D.银行汇票

9.商业银行会计对“应收利息”的核算,当超过会计制度限定的时间就不再记入当期损益,而在表外登记,这体现了()

A.权责发生制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配比原则

D.谨慎性原则

10.银行对存款人的财政预算外资金应开设()

A.基本存款账户

B.专用存款账户

C.一般存款账户

D.临时存款账户

11.在资金汇划清算系统中,具体办理结算资金和内部资金汇划业务的行处是()

A.经办行

B.清算行

C.省区分行

D.总行清算中心

12.下列属于汇划借报(借记)业务的是()

A.汇兑

B.银行汇票

C.银行承兑汇票

D.委托收款

13.金银价款的计算公式为()

A.牌价×毛重

B.牌价×成色

C.牌价×毛重×成色

D.牌价×枚数

14.银行购买国债所取得的国债利息收入,属于()

A.利息收入

B.汇兑收益

C.其他营业收入

D.投资收益

15.对商业银行缴存一般性存款准备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总行按旬末一般性存款科目余额的100%统一缴存

B.由各分行按旬末一般性存款科目余额的100%统一缴存

C.由总行按旬末一般性存款科目余额的8.5%统一缴存

D.由各分行按旬末一般性存款科目余额的8.5%统一缴存

16.银行在经营外汇买卖和外汇兑换业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失是指()

A.利息支出

B.汇兑损失

C.其他营业支出

D.手续费支出

17.某银行一台电子设备,原始价值为25,000元,已计提折旧6,000元,在一次事故中报废,收到保险公司赔偿8,000元,发生清理费用100元,残值变价收入500元,该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是()

A.10,400元

B.10,600元

C.11,400元

D.19,000元

18.法定盈余公积金转增实收资本后,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

A.25%

B.30%

C.40%

D.50%

19.商誉按无形资产的期限划分应属于()

A.有期限无形资产

B.无期限无形资产

C.不可辨认无形资产

D.可辨认无形资产

20.下列各指标中,能够反映银行短期偿债能力的是()

A.资本风险比率

B.利润率

C.流动比率

D.资本金利润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累计日积数法”计息公式应包含()<>

A.本金×时间

B.Ξ(本金×时间)

C.乘以

D.年利率÷360

E.年利率÷12

22.商业银行与开户人民银行的往来关系包括()

A.办理转贴现

B.通过人行与他行的资金清算

C.办理再贴现

D.缴存法定的存款准备金

E.向央行解交和领取现金

23.银行会计的明细核算系统的构成要素是()

A.分户账

B.现金收付日记账

C.总账

D.登记薄

E.余额表

24.在外汇汇率直接标价法下,当折成的本国货币数量减少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汇汇率升值

B.外汇汇率贬值

C.本币汇率升值

D.本币汇率贬值

E.对持有外汇负债的企业不利

25.按贷款五级分类,不良贷款包括()

A.正常贷款

B.关注贷款

C.次级贷款

D.可疑贷款

E.损失贷款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改正错误。

26.转账结算主要以银行为支付中介机构。()

27.“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协调统一,是商业银行的会计目标。()

28.“双线核算”是指同时(期)、同方向、同金额地进行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

29.银行会计计提贷款呆账(损失)准备主要贯彻了权责发生制原则。()

30.银行的营业支出主要包括利息支出、手续费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和营业税金及附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5分,共15分)

31.简述银行承兑汇票的业务处理流程。

32.简述采用外汇分账制核算时银行汇兑损益的形成过程。

五、业务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3小题10分,第34小题30分,共40分)

33.计算题:

①2006年8月5日,银行受理其开户单位A公司提交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申请。经审查该汇票的到期日为12月5日,票面金额为9,000,000元,银行同意按3%的贴现利率办理贴现。请计算贴现利息及实付贴现金额。(5分)

②储户王宏于2004年2月8日来行存款50,000元,她所选择的储种是整整定储2年期,年利率2.25%。该储户于2006年3月8日过期支取50,000元,支取日挂牌的活期利率为0.72%。请计算应支付给储户的利息。(利息所得税税率为20%)(5分)

34.根据以下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每笔分录3分,共30分)

①开户甲公司提交“本票申请书”,要求签发不定额本票一张,金额为500,000元,经审查后立即办理。②开户乙公司提交“转账支票”及一式三联“进账单”,用以支付他行开户的A企业的销货款178,000元,经审查后立即办理。

③收到系统内北京市分行某办事处的资金汇划信息,经审查是结清原对开户丙公司签发的银行汇票(汇票金额为8,800,000元,实际结算金额为8,795,000元,多余款5,000元)。经审查后立即办理。④经计算,本季应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为70,000元。

⑤收到系统内上海市分行某办事处的资金汇划信息,经审查是本行开户B单位的电汇收货款项,金额为600,000元,经审查后立即入账。

⑥经查看,当日有一笔申请人为戊公司的银行承兑汇票1,200,000元,现已到期,填制两借一贷特种转账传票立即办理转账。

⑦本行向跨系统的甲行借入资金90,000,000元,当收到开户人行的收账通知和拆出行的借据回单时,办理转账。

⑧经计算,本旬应调增缴存中央银行一般性存款500,000元,根据有关凭证立即入账。

⑨盘亏计算机一台,原价为30,000元,已提折旧为7,000元。

篇6:高等会计学

银行会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7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商业银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这充分体现了商业银行的A.信用中介职能

C.信用创造职能 B.支付中介职能 D.金融服务和调节经济职能

2.发放贷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拆出资金、债券投资等业务构成了商业银行的A.资产业务

C.所有者权益业务

3.下列会计科目中,属于银行表内科目的是

A.“未发行国家债券”

C.“银行承兑汇票” B.“交易性金融资产” D.“空白重要凭证” B.负债业务 D.损益业务

4.银行的明细核算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分户账、登记簿、现金收付日记簿和

A.日计表

C.科目日结单

5.银行对定期存款计息时,若遇利率调高或调低,计息的利率是依据

A.开户日确定的利率

C.支取日挂牌的利率

6.支票户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应签发

═══════════════════════════════════════════════════════════════════════════════-本套试题共分5页,当前页是第1页-B.科目总账 D.余额表 B.调整后确定的利率 D.最后一次存款日确定的利率

A.划线支票

C.转账支票 B.现金支票 D.进账单

7.为了正确核算贷款合同确定的贷款金额与实际发放的贷款金额之差额,应设置和运用的账户是

A.“贷款—本金”

C.“贷款—利息调整” B.“贷款” D.“贷款—资产减值”

8.本行向鸿运公司发放贷款100万元,期限一年,到期一次还本。设利息按年收取,合同利率为7.5%,实际利率为7.8%。鸿运公司实际收到的贷款为

A.100万元

C.小于100万元 B.大于100万元 D.不确定

9.“清算资金往来——待清算辖内往来”科目的性质是

A.资产类

C.所有者权益类 B.负债类 D.资产负债共同类

10.以清算行为单位在总行清算中心开立备付金存款账户,用于汇划款项时资金清算的做法称为

A.实存资金

C.头寸控制 B.同步清算 D.集中监督

11.商业银行向其他金融机构贷放出短期或临时性资金时,应设置和运用的主要账户是

A.同业存放

C.拆入资金 B.存放同业 D.拆出资金

12.在同城票据清算时,若确定为应付差额,通过填制和审查凭证后,应登记的贷方账户是

A.“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C.“存放同业”

13.下列票据不能见票即付的是 ..

A.支票

C.商业汇票 B.银行本票 D.银行汇票 B.“清算资金往来” D.“同业存放”

14.提示付款期限为自出票日起一个月内的票据是

A.支票

C.商业汇票 B.银行汇票 D.银行本票

15.若采用外汇分账制的处理方法,商业银行应设置和运用的专用账户是

A.“存入保证金”

C.“货币兑换” B.“清算资金往来” D.“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16.商业银行受理客户向本行购买各类外汇款项的业务又称为

A.结汇

C.套汇 B.转汇 D.售汇

17.当金融债券折价发行时,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A.借:库存现金等

贷:应付债券

B.借:库存现金等

贷:应付债券——债券折价

C.借:库存现金等

应付债券——债券折价

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D.借:库存现金等

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贷:应付债券——债券折价

18.金融债券的发行机构是银行和

A.非银行金融机构

C.保险公司 B.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D.证券公司

19.商业银行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教育费附加和

A.印花税

C.车船使用税

20.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是

A.单步式

C.报告式 B.多步式 D.账户式 B.城市维护建设税 D.土地使用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银行决算第二阶段的工作是决算日工作和编制财务报表,其主要内容包括

A.资金清算

C.财产盘点

E.编制报表

22.以下关于“现金收付日记账”正确的说法是

A.反映现金收入和支出情况的序时账簿

B.编制科目日结单的主要依据

C.该账簿是由会计人员按照相关凭证逐笔登记的D.该账簿是由出纳人员按照相关凭证逐笔登记的E.每日营业终了,结出收、付合计数,应与“库存现金”总账的借、贷发生额核对相符

23.下列对基本存款账户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A.存款人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业务的账户

B.结账 D.轧计损益

B.单位存款人可以自主选择银行开户

C.单位存款人只能在一家商业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

D.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单位必须是独立核算单位

E.基本存款账户有支票户和存折户两种

24.商业银行设置“贷款”科目,用以核算银行按规定发放的各种客户贷款,包括

A.信用贷款

C.质押贷款

E.票据贴现

25.在办理支付结算时,单位、个人和银行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包括

A.恪守信用,履约付款

C.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

E.银行不予垫款 B.不准无理拒付、任意占用他人资金 D.不准随意压票、退票 B.抵押贷款 D.保证贷款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26.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按交易成本和发生的手续费及相关税费的合计数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账户。

27.采用单式记账凭证是商业银行会计的突出特点。

28.银行汇票可以由银行签发,也可以由其他出票人签发,但必须经银行承兑。

29.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计算折合外币价格的表示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0.简述联行往来的主要特点。

31.简述银行利润分配的顺序。

五、业务题(本大题共1小题,40分)

计算时若不能除尽,请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

32.(1)本行收到甲公司提交的尚有6个月到期,票面金额为8 000 000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及一式五联贴现凭证,经审查同意办理贴现。贴现利率为7.8%。试计算贴现利息、实付贴现金额,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2)储户张红因急需用款,提前4个月来行办理部分提前支取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原存入金额为200 000元,存期为一年,利率为3%;现部分提前支取100 000元,支取日挂牌公告的利率为0.35%。试计算部分提前支取存款的利息,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3)本行于2012年1月1日向开户单位乙公司发放短期贷款500 000元,期限为一个月,合同利率为6%,实际利率为6%,该公司到期还本付息。编制发放贷款和收回贷款的会计分录。

(4)收到收报清算行传来数据打印“资金汇划补充借方凭证”一式两联(汇票金额600 000元,结算金额550 000元,余额50 000元),经审查系乙公司申办的银行汇票。立即作出结清汇票的处理。

(5)本行向跨系统的A支行拆人资金4 000 000元,依据资金管理部门提交的借款合同副本和人民银行的收账通知,填制凭证并作出有关账务处理。假设,本行到期应支付利息20 000元,作出归还本、息的账务处理。

(6)丙公司提交“转账支票”及一式两联“进账单”,金额为900 000元委托本行收款,出票人是他行开户的长临企业。本行将转账支票提出交换后在规定时间无退票通知时,编制相应会计分录。

(7)本行收到开户甲公司提交的第二、三联“银行汇票”及两联“进账单”要求兑付,实际结算金额为400 000元。经审查银行同意受理,编制相应会计分录。

(8)本行根据旬末财政性存款余额调增缴存存款准备金,财政性存款余额为5400万元(原已向人民银行缴存5300万元,缴存率为100%)。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9)何敏向本行提交“银行本票申请书”一式三联,申办银行现金不定额本票80 000元,经审查银行同意受理,编制相应会计分录。

(10)2012年7月5日,开户单位丁公司经批准后用汇,通过人民币结算账户兑换100万英镑,直接汇往伦敦代理行。当日英镑的汇卖价是:RMB¥1015.86/£100,编制相应会计分录。

(11)经查看,当日有一笔申请人为B企业的银行承兑汇票1 560 000元,现已到期,填制两借一贷“特种转账传票”办理转账,编制相应会计分录。

篇7: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修订征求意见稿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修订)(征求

意见稿)》的修订说明

根据我司2013年工作计划,我们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财预字〔1998〕105号)(以下简称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拟定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拟于2013年发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修订的必要性

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自1998年发布并试行以来,对于规范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我国各项财政预算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2000年以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高等学校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在校生人数和经费收支规模不断扩大,所涉及的经济活动和业务事项日益复杂,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在诸多方面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加强会计核算、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需要,迫切需要加以修订。

2012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吸收近年来财政预算改革内容,在强化事 业单位预算管理以及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结转结余、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2012年12月,财政部进一步发布了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体现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上述修订内容,并对高等学校的成本费用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确保《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贯彻落实,需要加快修订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以通过改进和完善高等学校的日常会计核算,使财务制度的各项规定真正落到实处。

二、修订原则

征求意见稿的形成,遵循了以下修订原则:

一是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原则。2012年12月新修订发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制定和修订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各项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依据。

二是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相协调的原则。征求意见稿的修订内容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修订内容保持基本协调,服务《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贯彻落实。

三是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基础并体现高校特点的原则。2012年12月新修订发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现了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主要修订内容。由于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修订内容与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修订内容基本一致,并新增成本费用管理等体现高校行业特点的新要求,我们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即保持制度的基本内容、结构、行 文等),结合高校行业特点,对核算总说明、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体系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三、修订过程

2012年底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发布以来,我司会同部内教科文司、教育部财务司开展大量调查研究,召开多次高校会计制度修订会议,听取众多高校财会专家和实务工作者意见,确立了高校会计制度的修订思路、修订原则和主要修订内容,以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基础,结合高校行业特点,经数易其稿,起草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四、修订的主要内容

征求意见稿以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基础起草,保留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现的如下主要新旧变化(与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相比较):新增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引入“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明确基建数据定期并入高校会计“大账”;进一步规范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的会计核算;全面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系统改进财务报表结构和体系;等等。

此外,为了满足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的特殊需要,征求意见稿较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做出了如下方面的变化:

(一)在负债类科目中增设“代管款项”科目

代管款项是指高等学校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委托代为管理 的各类款项,如党费、团费、学会(协会)会费等。高等学校代管的该类款项一般总额较大,且因没有明确或固定的偿还期限而在性质上有别于其他的负债项目,需要单设“代管款项”一级会计科目予以核算。

(二)补充事业基金的核算内容

为满足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的特殊需要,征求意见稿对“事业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进行了必要补充,包括:一是针对高校按规定从各类科研项目中一次性提取管理费或间接费用的实务问题,继承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要求将提取的管理费或间接费计入事业基金;二是继承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将高校收回附属单位返还的人员费用计入事业基金。

(三)调整专用基金的核算内容

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相协调,征求意见稿对专用基金的核算内容进行了必要调整,包括:删除有关修购基金的核算内容,增加学生奖助基金的核算内容,增加从支出中提取职工福利费的处理。

(四)细化事业收入科目的设置

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是高等学校的两大收入来源,为直观反映高等学校承担的教育、科研两大任务对学校收支情况的影响,征求意见稿本着重要性原则,将“事业收入”科目拆分为“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两个一级会计科目,分别进行核算和反映;同时,为了增强各类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征求意见稿要求高等学校在收入支出表中,不仅要分别列示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的金额,还要求列示事业收入的总额。

(五)细化事业支出科目的设置

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专设“成本费用管理”一章,要求高等学校归集核算教育、科研、管理、离退休等各项费用,逐步细化成本核算,并要求建立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的核对机制。为了更清晰地反映高等学校事业支出的结构,满足高校成本费用核算需要,征求意见稿将“事业支出”科目拆分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5个一级会计科目,分别进行核算和反映;同时,为了增强各类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征求意见稿要求高等学校在收入支出表中,不仅要分别列示各类事业支出的金额,还要求列示事业支出的总额。

(六)明确将校内独立核算单位会计信息纳入学校财务报表反映

延续历史上“伙食账”单独核算的传统,以及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高等学校目前在其内部普遍存在非独立法人资格的后勤部门(如食堂、招待所、车队、物业等)独立核算的情况。从高校一个会计主体角度考虑,应当将校内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信息纳入高校“大账”或财务报表统一反映。由于新旧高校财务制度以及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均未对高等学校校内独立核算单位会计信息的处理问题作出规定,实务中各高校做法差异较大,影响了高校 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为了满足财政部门、高等学校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方面对高等学校完整会计信息的需求,征求意见稿在“总说明”部分的第七条第(五)项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当将校内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信息纳入学校财务报表反映”。同时,听取各方面意见,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编制说明部分,对校内独立核算单位会计信息纳入高等学校财务报表的处理原则进行了说明,总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对于校内独立核算单位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应当加总计入学校资产负债表的相应项目;涉及高等学校内部往来款项的,应当予以抵销处理。对于校内独立核算单位的收入和支出,应当按照收入、支出相抵后的净额加总计入学校收入支出表中的‘其他收入’项目,同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各校内独立核算单位的收入总额和支出总额信息”。

(七)调整收入支出表的结构

与一般的事业单位相比较,高等学校的一个突出特点即是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并且不同来源渠道的资金各自有着特殊的管理和核算要求,了解高等学校收入总额信息,进而分析各项收入占高校收入总额的比重,对于高校信息使用者全面分析高校经费补偿情况、加强高校管理、做出相关决策十分必要。鉴于此,征求意见稿调整了收入支出表的格式,使之既能够反映高校收入总额和支出总额信息,又能够反映各种不同来源资金的收、支和结转 结余情况。

(八)增加支出与成本费用调节表

征求意见稿在高等学校财务报表体系中增加了“支出与成本费用调节表”,将其作为收入支出表的附表,要求高等学校清晰反映教育、科研、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离退休等各项事业支出经调节计算形成各项权责发生制成本费用的情况,这既有利于落实《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要求的高校“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核对机制”的建立,又可为高等学校分摊计算科研、教学成本提供口径一致、可供验证的基础数据。

(九)其他变化

1.为满足高等学校成本费用核算需要,要求“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按照成本费用项目设置明细科目。

2.根据高等学校实务,增加“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核算内容。

五、征求意见的主要问题

关于本征求意见稿,我们希望重点就以下问题听取您的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高校事业收支科目设置

问题1:征求意见稿关于高校事业收支科目细化设置的规定是否必要?各科目核算范围的界定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高校事业收支核算的需要?

(二)关于校内独立核算单位会计信息的编报

问题2:征求意见稿采用“并表”的方法,对高校如何将校内 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信息纳入学校财务报表进行了规定。您认为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是否可行?您赞同“并账”还是“并表”?对于校内独立核算单位的收入、支出,您赞同按收支总额并,还是按收支相抵后的净额并?如果按照收支总额并,高校能否进行所有内部收支事项的抵销处理?

(三)关于成本费用信息的提供

问题3:征求意见稿新增的支出与成本费用调节表的设计是否合理、可行?有无改进建议?您认为该表作为财务报表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否应当提供更详细的成本费用信息?如何从会计核算系统生成这些信息?

(四)关于附属单位返还人员费用处理

问题4:对于高校收回附属单位返还的人员经费,您认为应当继承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规定计入事业基金,还是应当作冲减相关支出处理?理由是什么?

(五)关于制度的总体内容

篇8:《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探析

2011年4月, 中央明确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间表, 根据方案, 此次改革将明确事业单位功能定位, 最终将使部分事业单位完全推向市场, 部分事业单位由国家赋予了一定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建立政府新公共财政体系框架, 从单纯的“公益性”向“综合性”逐渐改变, 其市场性也得到进一步加强。高校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将面临社会环境和市场经济环节定位的转变, 其社会服务职能将更加凸现出来。高校的市场地位需要更加全面的会计信息来支持其做出财务决策。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会计核算执行的是财政部于1998年制定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试行) , 是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基础上制定的, 会计科目的设置, 更多的是考虑政府部门预算管理的需求, 对学校的教育经费收支情况进行了重点的反映, 却没有考虑到高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需求。随着高校教育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等院校投资体制发生深刻变化不少高等学校学费收入、商业银行贷款等非财政拨款资金之和已超过了财政拨款资金如表1所示

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办学理念、后勤管理、校产管理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高校会计制度、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评估与控制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使得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试行) 》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高校管理对其财务信息的需求。高等教育多元化投入体制的逐步建立, 要求高校在财报披露方面, 向债权人提供真实反映高等学校财务状况的信息。在资金核算方面讲, 既要核算财政拨款的使用效果, 又要核算商业银行贷款资金的成效, 还要核算学费收入对财政拨款的补充及安排偿还贷款本息的情况。在资源配置的方面要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安排资金及执行预算。在管理考核方面, 要核算教学、科研的投入、产出, 并对各院系 (包括科、所) 的绩效进行评价。所以高等学校由过去的主要向政府部门提供信息转变为向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财务信息, 财务信息不仅要满足投资者的需要, 还要为管理决策服务。《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推出, 规避了我国高校现行会计制度下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整个经济事项, 导致会计期间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可比性的制度因素, 使高校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对其经济业务进行全面、合理地确认、计量和报告成为可能。

2《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亮点

2.1 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基础

《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教财[1996]101号) 指出, 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 学费标准根据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学生培养成本, 可以为高校制定收费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现行制度不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的价值, 这样测算出的生均培养成本并不准确。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的引入是会计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的突破。新的会计制度里面出现了“累计折旧”会计科目, 而“累计折旧”正是权责发生制的重要标志。以此为基础的核算不但能较准确的配比收入支出, 而且形成的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高校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和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结果。能更好的反映高等学校会计围绕社会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更好的反映并报告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与高等学校职责之间的受托责任

2.2 实现了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的一体化

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试行) 规定, 高校教学科研经费和基本建投资分别核算和编制报表, 学校作为一个法人主体, 需同时作为两个会计主体编制两份会计报表, 由于高校事业经费和基本建投资分开核算和报告, 基本建设应付未付的贷款本息没有体现于高校事业经费账务和报表之中, 同时也未计入建设项目的成本。这导致高校对基本建设借款费用管理和监控不严格, 财务风险较大。另一方面, 在建工程项目价值不在高校事业经费会计报表中反映, 只有在办理竣工验收结算手续之后才登记入账, 将建设费用转为固定基金。实际工作中, 经常因验收、交接的延误造成自建固定资产登记不及时, 可能出现已使用多年的固定资产却一直未记录入账的情形。从而导致高校资产账面记录不真实, 不利于高校的资产管理和财务监控。这在无形中加大造成高校基本建设与使用脱节。致高校财务信息反映不真实和不完整。基建账与事业账的顺利对接, 能有效确保高校会计核算体系的完整性, 全面、真实、合理地反映基建项目资金的来龙去脉,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3 规范高校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计量, 力保真实完整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使在建工程, 基建工程占有的资产价值计入资产负债表, 规范固定资产入账, 合理系统的计提折旧,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固定资产价值虚增;改变了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成本被一次性列支费用, 没有确认为无形资产的弊端;规范了高校存货的确认计量, 明确了取得和发出的核算, 有利于期末对存货的盘点, 加强了这部分国有资产的管理。明确了文物文化资产的核算等。

3《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遗憾探讨

3.1《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没有很好的解决高校财务的平衡预算问题

高等院校债务的出现打破了“收付实现制”下的“收支平衡”,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最终没有引入了预算科目, 在编报财务报表的同时编报了预算收支表, 由于用贷款资金支付形成预算支出, 如果当期没有足够的预算收入与其平衡就会使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在数量上的不匹配, 结果造成高等学校的账面上出现大量的“负结余”。而“负结余”的出现违背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校级预算和所属各级预算必须各自平衡, 不得编制赤字”的规定。

3.2《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 适当引入了权责发生制, 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中

但是, 在收入和费用核算方面仍沿用收付实现制, 不能反映在一个会计年度, 学校运营的真实收入和成本费用情况。如仍按照收付实现制确认学费收入, 作为高校一项重要的主业收入, 却不能反映学生的欠费问题, 从而少记收入和应收债权, 导致财务报表资产和收入的信息失真。同时高校学存在着当年实际支出中包含以前年度支出的问题, 从而导致无法真实地反映当年支出预执行情况。

3.3《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以是非基建项目资金为标准来确认“在建工程”和“基建工程”

而现实中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要求高校基本建设资金进行多方面筹集, 有财政拨款、高校自筹、银行贷款等。所以具体的建筑工程所使用的资金很难严格区分是非基建项目资金还是基建项目资金。多数工程实体建设既使用基建项目资金又使用高校自筹资金。

3.4《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 未充分引入谨慎性原则, 如未规定资产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近几年来,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的日益重视, 对高等学校的资金投入逐年加大, 高等学校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如果高等学校的资产实质上已经减值, 但现行制度规定, 固定资产按账面原值核算。但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 固定资产会发生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 其实际净值与账面原值的差距将越来越大。3.5对会计期末由于未决诉讼、未决仲裁或其他原因可能需要支付或赔偿的金额既不确认预计负债, 也不予以披露,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 对《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改进意见

(1) 促进高校财务报表体系建设。在现有报表体系得基础上引入预算收支表和基建投资表。预算收支表的引入, 要求平行设置财务会计科目与预算会计科目, 并明确采用平时登记或期末登记的会计处理方法, 这样从源头上保持了财务会计核算科目与预算科目的一致性, 从而有效杜绝了预算、决算“两张皮”现象。并既能提供绩效评价需要的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信息, 也能提供预算管要的预算收支信息, 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基建投资表的引入, 则有效弥补了现行体制下由于高校基本建设报表与日常教育事业支出报表各自报送, 单向汇报, 互不干涉所导致的借款资金来源与去向、基本建设等情况无法在财务报表上得以真实反映的不足。两表的引入, 使得高校财务报表反映的内容更为全面。有利于高校基建投资与专项资金使用效果的信息披露, 有利于加强高校预算执行能力和预算监督的能力。从而综合反映高校财务状况、收入费用以及预算管理等会计信息。

(2) 为解决高校财务的平衡预算问题, 建议在预算会计科目预算收入下设借款收入明细科目, 在预算支出预算科目下设借款支出明细科目, 在本期结余预算科目下设本期借款结余明细科目, 在累计结余预算科目下设借款累计结余。在取得借款时, 借记“本期结余———本期借款结余”贷记“预算收入———借款收入”;在借款使用时, 借记“预算支出———借款支出”, 贷记“本期结余———本期借款结余”;期末, 借记或贷记“本期结余———本期借款结余”, 贷记或借记“累计结余———借款累计结余”。

(3) 建议在收入费用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 提高收入和成本费用的配比性, 有助于掌握学校真实的结余情况。如对学生应缴、欠缴学费以及学校按政策减免学费等通过应收科目反映。对非财政的合同收入确认, 根据合同规定或项目进度,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确认收入费用作为非义务教育阶段, 高校学生的欠费完全属于高校的一项债权, 符合高校收入的确认条件, 应及时确认收入和应收债权, 并根据实际情况计提坏账准备, 促使相关部门加强学生欠费的管理和催缴, 有效维护教育的公平性和高校的健康发展。在账务处理上, 应设置“应收学费”科目, 每学年初学生欠缴学费时借记“应收学费”, 贷记“应缴非税收入”;收到学费时, 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应收学费”。

(4) 建议完善“基建工程”科目, 在“基建工程”下设“专项资金”, “自筹资金”两明细科目, 在“专项资金”, “自筹资金”两明细科目下按“各工程项目”分别设明细科目, 在“各工程项目”明细科目下设“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等明细科目, 进行明细核算。在发生各项工程支出时, 区分资金来源及去向分别登记以上各明细科目, 在工程完工时将不同资金来源下的工程项目合并入固定资产, 如“借:固定资产———甲, 贷:基建工程———专项资金———甲项目, 贷:基建工程———自筹资金———甲项目”。

(5) 会计核算在除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外, 适时适度引入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便使会计确认列报更加真实准确。征求意见稿在对高校各项资产核算时应考虑上述属性, 对资产进行期末计价, 有减值迹象应予计提减值准备。在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时, 应予考虑不同的取得方式, 如以融资租入、长期信用赊购取得固定资产时在确定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是应考虑长期应付款的融资实质。文物文化资产计量应采用公允价值。图书类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应计提折旧。

上一篇:《南歌子,柳色遮楼暗》原文及赏析下一篇:想象作文400字: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