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论文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_通用版

2024-09-02

小学美术论文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_通用版(精选10篇)

篇1:小学美术论文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_通用版

小学美术论文-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通用版

新时期小学生的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并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像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这种教育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辅助者,以学习者的平等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创造之中,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新的探索。纵览小学的美术教材,既有生动有趣的童画、想象画、卡通画,又有中外儿童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画家笔下的动物画、风景画;既有动手操作的工艺品、小制作课,又有走出课堂、描绘大自然的写生课,教师在教学时用有趣、童话般的语言来描绘教材中的画面,可给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绘画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美的教育。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凭借具体形象的的联想进行的,虽然他们已经能够运用某些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但很大成分上仍然与具体形象联系着。针对这个特点,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二、调动感官,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视觉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靠眼睛来提高观察力,所以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思维、鉴别,然后完成自己独特的创造结果。小学生学画要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生活中的变化,并把观察到的东西加以联想,就能画出更有情趣的画。

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贫乏,因此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去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他们运用各种感官去了解周围的一切。感知力是一切领域的人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能力。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感官形式,进行积极的选择是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要使小学生具有一双善于选择的眼睛,就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小学生能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知道,小学生作画开始时都是凭印象来画,常常是别人怎么画,他也照着画,缺乏自己的独立性。正是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使小学生的作品多姿多样。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示范,他们也能画出千姿百态、形象色彩各异、充满稚气和美好愿望的作品,那是小学生心灵真实的体现。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在通过观察、记忆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没有大量观察、记忆的积累,就谈不上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学生对原有的事物加工改造形成的产物。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力,尊重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能力。他们的想象画是不求科学的“真”只求感受的“真”,并不以“像”为标准。

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它是在观察与想象之后的灵感状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牵动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动作思维、灵感思维的自由发展,引导小学生进行某些相似的改进、相似的综合而后创造,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引领小学生走进自由自在的艺术天地和理想彼岸。培养创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创造力的来源是心灵,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培养孩子灵活机动而不死板,善于联想而不僵化。例如,提供给学生手套的形状,让他们根据手套的外形用填添在手套上增加一些东西,叫它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如树、楼房,表现出孩子想象的求异和创造的新意。

四、正确认识儿童画

“你胡涂乱抹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只拿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幅童画的好坏标准,会对孩子学习美术产生消极影响。由于儿童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要知道,儿童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能及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小学生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关注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真正的儿童画。

五、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

情感是对外界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它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因此,要使学生喜欢上美术课,教师就要善于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老师做到情感真挚、丰富,并把这促情感以恰当的方式渗入学生的心田,感染他们,使他们与自己一起参与到和谐美好的教学之中去。如在学生动手做作业之前,我都会像讲小故事一样给他们讲一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表现美的过程,引导他们在做作业时学会介入自己的情感因素,使自己的作业透出情感的灵性。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各方面都达到最佳状态,通过积极的探索获得新知识,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创新思维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他们的思维空间更加广阔。

总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去教学,让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讲解、示范、提示,并且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多方位、多侧面接受艺术熏陶,得到艺术享受,提高艺术水平。

篇2:小学美术论文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_通用版

一、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在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也阻碍了创造性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无论是记事、写人还是状物,只要言之有序,具有自己的思想,都是非常可贵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例如:在学习《长城》这篇文章的时候,第二段所表现的是作者站在长城脚下的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作者转移位置将看到什么景象,如第三段所展现的就是作者站在长城上的描写。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不同的观察点,由学生自由选择,通过观察来进行写作。这样,文章的内容当然也是各不相同,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联系学生实际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探索精神的培养,就是重新组合知识的能力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语文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以此来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效率;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因为想象和创造是不能分隔开的,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才能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打破常规和局限。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个“我与小女孩比童年”的活动,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提高了认识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较为死板,并且教师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较低,这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才能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把自己的想法真实地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表扬,而对表现一般的学生要进行引导和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热爱学习,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主旨,有效地提高创新能力。

四、兴趣与知识的整合

小学生正处于对事物充满兴趣的时期,所以,教师要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基础知识结合到一起,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在学生正确掌握知识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会产生偏差,而且,只有真正掌握了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理解,才能有效地进行创新。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之后,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否愿意保护动物,这时大家就会积极地表达自己热爱动物的想法,然后教师再提出如下问题:“如果你是一只小鸟,当妈妈出门之后,你是否希望妈妈早点回来呢?”同时,教师还要列举一些捕杀鸟类的新闻,使学生懂得作者所要表达的爱鸟之心。总之,通过将兴趣与知识的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

篇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一、把课堂交给学生

要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 课堂就不能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 它应该是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地方,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舞台, 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 我们要转变观念, 勇于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 而是成为师生互动、交流探索的舞台,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生学。”传统的教学中, 重教不重学, 教师总是精讲细讲, 唯恐学生学不到位, 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被老师讲授知识占用, 而学生学不得法, 学习费时、费力, 但效果不佳。那么, 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要合理地组织教学, 精讲少讲, 把更多思维的时间留给学生,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自己去思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让学生成为爱动脑、善动脑的学习者。

2. 给学生探究、交流的机会。

数学学科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是十分有利的, 因为在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中, 有时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 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所以,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应该想办法多给学生创设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探究、讨论、交流的过程中, 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交流中互相启发、借鉴、补充、提高, 从而迸发出绚丽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二、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又充满数学。所以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敞开胸襟, 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 真正做到“课堂是生活的课堂”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这一观点,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所探索的问题是从生活中来, 学习是为了回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欲望, 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高。在这方面, 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生活情境, 体会数学的作用

在学生的眼中, 数学是一些符号和文字的组合, 是抽象的、单调的, 而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 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因此, 我们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出发, 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使其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为学生主动从数学角度分析现实问题, 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例子。例如, 在教学“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时, 我设置了这样的生活情景:小红和妈妈逛商店, 妈妈共带了100元。妈妈为小红看中了一件上衣28元, 一条裙子32元, 一双凉鞋22元, 一双丝袜8元, 请你帮她们估算一下, 买这四样东西要花多少元?她们带的100元够用吗?这样一来, 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其实, 小学中大量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 我们对于与学生紧密相连的内容和较为抽象的内容, 都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设现实情境,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2. 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过分关注数学知识的学习, 而很少注意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 却不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造成传统教育中的“高分低能”现象。长此以往, 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价值, 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将其学过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并且在解决丰富多彩的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例如, 在六年级下册《综合应用》这一部分, 我给学生出示了一份家庭节水明细账。

刷牙:刷牙时水长流, 用水量是38升;牙刷浸湿, 短时冲刷, 用水量是2升, 可节水量36升。

洗手:洗手时水长流, 用水量是8升;用盆洗, 用水量是4升, 可节水量4升。

淋浴:淋浴时水长流, 用水量是95升, 冲湿后抹肥皂, 再打开水龙头清洗, 用水量是34升, 可节水量61升。

洗碗:洗碗时用水龙头冲洗, 用水量是114升, 在盆中清洗, 然后漂净, 用水量是19升, 可节水95升。

洗衣机:洗衣机满周期 (满载) 用水量是227升, 不满周期 (不满载) 用水量是102升, 可节水125升。

根据上面的资料, 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学生们看到问题后, 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研究当中, 他们在合作交流中, 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并自己做出了正确的解答。

例如, 一个三口之家, 如果按照每天洗一次澡, 每周洗一次衣服算, 每月可节水多少吨?每年呢?全班共有45个家庭, 每年可节水多少吨?那么全校师生呢?

他们在算出数据之后, 自己都大吃一惊!原来, 如果我们都采取节水措施, 可以节约那么多的水啊?在他们也感到震惊之后, 他们还自发地根据这些数据, 写了一份号召全体同学节约用水的倡议书。学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 还树立了环保意识。

篇4: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2011版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新课标强调:

(1)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阅读教学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4)阅读教学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5)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且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

本着以上认识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作以简要分析:

一、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

强调阅读的个性化,就是对阅读活动的诸要素进行分析,把学生置于研究中心的位置,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注释,释义,感受,情感,体验,联想,分析,综合,概括等一系列活动。阅读材料毕竟是个例子,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阅读的本身应该以人为中心,需要“以人为本”的人本位思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注意力,敏捷的思维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让学生如饥似渴的去吮吸,去分析,去概括,求得“课内打基础,课外促发展”。

二 、阅读兴趣的培养要先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阅读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以悬念激发兴趣;以形象激发兴趣;以导语激发兴趣;以活动激发兴趣。除了上述的具体做法之外,还需要教师认真备课,挖掘教材中诱导学生兴趣的因素。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一)大量的实践证明,学生掌握做事的方法后,做事的效率会成倍地提高

为了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的阅读和理解课文,我们经常要求学生按以下的步骤做:

(1)读题目,讲题目,想想课文会告诉我们什么。

(2)轻声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然后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粗知课文大意,了解课文脉络。

(3)自学生字词,思考词、句、段的意思,找出不懂的词句和问题。

(4)带着问题深入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5)分小组讨论自己读懂的内容和不懂的问题,然后全班讨论交流汇报。

(6)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对以上步骤,我们每一步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告诉学生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具体怎么做。

(二)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广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有问题、有见解、有体验、有感悟的习惯

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互补中共同提高。

小组学习是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经行讨论方式。在应用这种方式要注意做好以下三点:

(1)引导到学生独立思考,打下小组学习的基础。

(2)指导互相合作,确保小组学习到位。

(3) 组织全班讨论,扩大小组学习效益。

四、阅读教学中对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学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通过创设情景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审美因素,去诱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质。具体方法有:以情入境;以读入境;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景。

入情入境的关键是成功创设情境,突显文中之情,文中之境。具体方法很多,只要潜心研究教材,就会有收获。

五、阅读教学要重视默读和朗读

默读要和思考同步,是学生感知语言内涵。一篇文章的信息很多,有的是重要的,关键的,有的是枝节的,无足轻重的。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边读边想,进行有效的取舍,把重要的信息收入记忆库中。

朗读要和想象并行,是学生感悟语言中的情感。阅读的过程充满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对文字的理解,对思想的发掘,在很大程度上凭借这个过程来实现;而学生的情意受到感染,身心受到陶冶,亦需要这个过程来实现。

六、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

首先是指导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是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和浏览等方法的整合。传统的阅读教学一直都强调精读,也比较注意朗读和默读,但往往忽略了略读和浏览。

“略读”和“浏览”都是粗略地大致地读。按照一般的理解,略读是侧重于主要内容的了解和把握,是粗知文本大意;浏览是侧重从阅读材料中找所需要的内容或关键信息。它们的优势在于快速捕捉信息,在于发挥自觉思维的作用。

其次要淡化阅读目的的功利性。对学生来说兴趣是第一动力。他们渴望读自己想读的书,其中出发点就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而不是为了完成某一样任务。读书的心得是在熏陶渐染中形成的。读书的功用主要在于获取生活的信息,满足各人情感。至于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则要在阅读中潜移默化,日渐长进。

第三要开放阅读的内容。积极的办法是,教师要研究小学生的阅读心理,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摸清学生的阅读取向,开拓学生的阅读领域。要及时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时代新著,流行佳作、以免学生茫然无所从。

篇5:小学美术论文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_通用版

阅读是绝大多数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十分有乐趣的活动。但怎样才能享受到这种乐趣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抛开功利,为兴趣而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不妨这样说:“只有能够让学生体验到阅读是一种享受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在课余广泛地进行阅读呢?

一、在多元感悟中体验阅读乐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因此,不论是对教材还是语文教学活动,他们都有自己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从亲历的实践开始,获得认识,形成情感,最后产生感悟,逐渐积累成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新萌芽,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去体验,享受阅读的乐趣。

例如,执教《寒号鸟》这篇童话故事,总结课文时,我让学生谈谈学了故事后的感想。一个学生说:“喜鹊真好。它很关心寒号鸟,老劝它垒窝。寒号鸟要是能听喜鹊的劝告,就不会冻死了!”另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寒号鸟太懒了,它是自作自受。”又一个学生说:“我认为喜鹊也有错误,它不应只是口头上劝劝,应拿出实际行动来帮助寒号鸟。如果喜鹊动手了,寒号鸟一定也会跟着做。”我及时赞扬这位学生想法独特,爱动脑子。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寒号鸟是怎样对待喜鹊的劝说的呢?”学生各抒己见:“我觉得喜鹊只是劝劝寒号鸟,寒号鸟就不耐烦了,寒号鸟是不会跟着喜鹊垒窝的。”“我认为寒号鸟太傻了,它冻死的那个晚上,干吗不到喜鹊的窝里去挤一夜?”“我觉得喜鹊在那个晚上应该去关心关心寒号鸟,看它能不能挨过那个晚上!”……“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寒号鸟是很傻,懒惰就是它最傻的表现,你们说呢?”

阅读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享受阅读带来的无穷乐趣。

二、在角色转换中体验阅读乐趣

角色往往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语言和行动。对于一些情节生动的课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进入角色进行感悟,从而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体验,享受阅读的乐趣。

例如,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一文情节生动,道理浅显。我打破课堂界线,把教室布置成了“森林王国”,每个学生就是森林里的“小动物”,我则是“狮子大王”。“狮子大王”要招聘新大王,“动物们”跃跃欲试。“猫头鹰”要动物们白天睡觉,晚上起来干活,“动物们”怨声载道;“小鹿”要动物们跳着走,“动物们”不停地跳,最后累得气喘吁吁,筋疲力尽,对小鹿也抱怨连连。大家对第三个候选人“小猴”,自然也充满了猜疑。听听“小动物们”的议论吧:“唉,这位新大王不知会怎么折腾咱们呢?”“我可是再没有力气了。”“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没想到,“小猴大王”让“动物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你可以感受到“动物们”的喜出望外和发自内心的欢呼。整个课堂沸腾了!

角色的变化带来了情感的变化,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角色转换,促进对角色心理的揣摩,对人物情感的体验,从而变阅读为经历生活,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感悟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真正促进了学生真心阅读,真实感受,体验阅读的乐趣。

三、在丰富想象中体验阅读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应重视语言文字的熏陶感染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的碰撞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例如,教学《画风》时,在学习了课文介绍的四种风后,我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风。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有的说:“我看见小姑娘的帽子被吹掉了,就知道有风了。”有的说:“讲台上的本子被吹跑了,说明有风了。”有的说:“海上的帆船撑着船帆在快速航行,说明风很大。”还有的说:“一阵大风吹来,小乌龟被吹得四脚朝天,躺在地上。”……用课文中的话来说,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却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风。找准这个生活感受,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学生学起来就感受到了生动和愉快。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用叶圣陶的散文诗《风》做结尾,激起学生继续研究风、试着仿写小诗的兴趣。一些学生创作出了“但是当树叶飘落时,我们知道那是风在散步了”“但是当风筝高高飘起时,我们知道那是风在淘气了”等优美小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完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联系课文思考,学生之间互相进行思维启发,并在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

篇6:新课标下考小学美术教学浅析试

[摘要]:新课程要求美术教学要有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能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不断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研究,在课堂中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为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拓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采用积极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一、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是强调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的结合。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新时期的小学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注重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新课程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部分来来自学生自身,一部分来自外在刺激,另一部分则来自教师的激发与调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外在的直观刺激,并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教师教得游刃有余。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教学内容呈现和丰富多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儿童好奇心的张扬,如自由自在的户外写生,丰富多彩的手工制作、形象思维启动等,都能激

1发孩子们用自己的画将神奇的童心世界表现出来,使想象力得到发展。

二、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1.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生来就是求异,喜欢创造的。教育学告诉我们,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密切相关,长期服从的人根本不会有创造性,只有“奴性”。因此,创新活动是在宽松,无拘无束中进行的,让学生敢说、敢做、敢干。教师的宽容、期待、激励是孩子们创新至关重要的诱发因素。教学中要打破教师教什么,学生练什么的陈旧模式。根据教学目的,师生共同商量教学手段、方法,以达到全体参与,共同提高。例如:在上《泡泡飞呀飞》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洗衣液、洁洁灵等材料做吹泡泡的原液,学生们很快融入了课堂情境中,把一堂 1 侯贻珍.探究教法学法,促进学生发展——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J].科技信息, 2007年第21期,第546页。以往只是画画的课变得有动手、有动脑、有游戏、有绘画。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知,寓教于乐,这种教育形式学生非常喜欢。把愉快教育融入惯穿课堂,学生学有兴趣,在一种轻松乐学的气氛下学习知识会掌握的格外牢固。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身心愉悦中学习,发挥创造力。愉快并不是美育教育的目的,目的是培养其创作能力,绘画表现力,审美能力等等方面,最终是为了培养人。

2.创设开放式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在教学的时间里,学生要尽量保持安静,向老师发问和互相讨论的时间很少。对学生某些独特的见解教师往往以教材作为评价的标准。这种常规的严格遵守使学生丧失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抑制了他们内心的一种创造原动力,整个气氛就会在一问一答的沉闷、呆板中结束。反过来,如果任课教师能够改变自己的权威地位,鼓励学生提问,加强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等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学生的理解、认知、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充

2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可以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3.注重课内外的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课程是人文课程,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而且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景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升华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如在教学《花的世界》一课时,我们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花”这一主题,设计美术与语文学科的联系,探索关于花的故事和赞美花的诗歌,进行以花为主题的童话剧表演;又加强与自然学科的联系,掌握各种花的名称、花期、特点等知识。这样以丰富、多样开放、综合的内容和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讨论、探究、合作、创作、展示、表演、发表等,可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4.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重点在提高学生兴趣。教师通过动手动脑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兴趣。

游戏教学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分,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游戏的名称也要符合学生的心态。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如“美术大本营”、“猜一猜”、“我是小画家”等等。在游戏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散,想象力得到了丰富。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比较教学法。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运用比较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能产生深刻印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这种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通过不同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运用作品比较方法,有利于释疑解难,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

分步教学法。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不管任务的难易,前半节课教师讲后半节课学生做,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先示范,后制作,往往课后出来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作品千篇一律。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可以尝试一下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及认知规律出发,结合分 2 崔艳青.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教文汇,2008.05(上旬刊),第129页。步教学法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层层扩散,层层启发。在整堂课中教师始终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参与其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举一反三,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得到升华。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美术教学环境。

讨论教学法。记得赫钦斯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当然,讨论也不是一种形式随便的让几个学生聚在一堆说几句,而是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跟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作品”、“请小组讨论一下这张作品的内容、形式及材料”等问题,可以每组请一位同学介绍,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评价教学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激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

3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新课标下,美术教师应当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要求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责无旁贷地学生美育教学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侯贻珍.探究教法学法,促进学生发展——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J].科技信息, 2007年第21期。

2.崔艳青.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教文汇,2008.05(上旬刊)。3.毕瀚书.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第24卷(总169期)。

4.方剑.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Z1)。

5.惠传太.试论小学美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J].科技信息, 2007年第36期。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2、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二、正确的心理认知

1、认清人生的价值

社会的价值并不被所有的人等同接受“人云亦云”并不等于自我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权力价值、回馈价值、审美价值、理论价 值。

2、超越既有的得失每个人都很努力,但成就并不等同。后悔与抱怨对未来无济于事,自我陶醉则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

人生如运动场上的竞技,当下难以断输赢。

3、以万变应万变

毕瀚书.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第24卷(总169期),第122页。任何的执着都是一种“阻滞”前途的行为想想“流水”的启示“学非所用”是真理

三、剖析自我的现状

1、个人部份健康情形:身体是否有病痛?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影响健康的活动?生活是否正常?有没有养生之道?自我充实:是否有专长?经常阅读和收集资料吗?是否正在培养其他技能?休闲管理:是否有固定的休闲活动?有助于身心和工作吗?是否有休闲计划?

2、事业部份

财富所得:薪资多少?有储蓄吗?有动产、有价证券吗?有不动产吗?价值多少?有外快吗?社会阶层:现在的职位是什么?还有升迁的机会吗?是否有升迁的准备呢?内外在的人际关系如何?自我实现:喜欢现在的工作吗?理由是什么?有完成人生理想的准备吗?

3、家庭部份

生活品质:居家环境如何?有没有计划换房子?家庭的布置和设备如何?有心灵或精神文化的生活吗?小孩、夫妻、父母有学习计划吗?家庭关系:夫妻和谐吗?是否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是否有共同或个别的创业计划?父母子女与父母、与公婆、与姑叔、与岳家的关系如何?是否常与家人相处、沟通、活动、旅游?家人健康:家里有小孩吗?小孩多大?健康吗?需要托人照顾吗?配偶的健康如何?家里有老人吗?有需要你照顾的家人吗?

四、人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1、友伴条件:朋友要多量化、多样化、且有能力。

2、生存条件:要有储蓄、发展基金、不动产。

3、配偶条件:个性要相投、社会态度要相同、要有共同的家庭目标。

4、行业条件:注意社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行业,注意市场占有率。

5、企业条件:要稳定,则在大中型企业;要创业,则在小企业。公司有改革计划吗?公司需要什么人才?

6、地区条件:视行业和企业而定。

7、国家(社会)条件:注意政治、法律、经济(资源、品质)、社会与文化、教育等条件,该社会的特性及潜在的市场条件。

8、世界条件:注意全球正在发展的行业,用“世界观”发展事业。

五、人生成就的三大资源

1、人脉:家族关系、姻亲关系、同事(同学)关系、社会关系。

[解决方案]沟通与自我推销

2、金脉:薪资所得、有价证券、基金、外币、定期存款、财产(动产、不动产)、信用(与为人和职位有关)。

[解决方案]储蓄、理财有方、夫妻合作、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条件及职位。

篇7: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内容摘要:美术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在素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和教师要切实把美术教学重视起来,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美、记录美、演绎美、创造美。

关键词:美术 兴趣 主体人格 审美能力 创新精神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展智力、道德和人格,提高美术鉴赏、创作修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渴望获得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经过学习活动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而逐渐形成的。当学生获得自己知识结构中所没有的新奇信息和产生不和谐的信息时,就会产生要弄清楚的认识动机和行为,而新知识的获得与不和谐的消除,会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体验,从而达到促使学生继续学习以求进一步满足的愿望。学习兴趣是最佳动力,具有产生动机,引起注意,激起情感的作用。能促使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乌申斯基明确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抹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实际情况表明:兴趣使人勤奋,勤奋使人成才。学习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其他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迈向成功的基石。它可以激发学生去记忆、去探索、去学习,在快乐中获得成功。因此,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很关键。每个学生内心都是纯真的、率性的,他们不喜欢矫揉造作,不喜欢拐弯抹角,也不喜欢曲意逢迎,他们渴望自然,渴望本真,这对学习美术来说是最为可贵的品质。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只要把握住了学生这种纯真、自然的本性,就能够使学生对美术充满兴趣。初中学生的美术基础一般都很薄,因此,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时,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选择合适的内容,以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呈现,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应注意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美术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美化自己的生活,使他们领悟到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这样,学生就会对美术产生强烈的兴趣。此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把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

新课程理念明确了师生新的关系,强调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和学生平等的,师生间平等地进行学习、情感交流。所以,美术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的全过程,积极地观察、想象、收集资料,充分地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快乐地学习构图、学习画法和技能,最后尽情地画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脑中形成的画面,把自己的想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与他人互动,激发了主体人格的形成。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美术课是一门教给学生发现美、记录美、演绎美、创造美的课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发现美、记录美,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美的事物出现在画布上的时候,不单显示出它本真的美,还应该具有画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演绎出的美、创造出的美。这样的美才是艺术的美,才能给人美的享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质感等进行分析、解读,然后对实物或者是实物的照片中的图案的线条、色彩、质感等进行分析、解读,之后对美术作品和实物照片进行联系、比较,以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欣赏某一事物,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如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剪纸,观察它们的图案、线条、装饰,刀味、纸感,写意与寓意等,并尽可能地了解它们的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使学生在观察、欣赏中发现美、追求美,并在脑中构成美,在手中表现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全新的《美术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为培养创新型的美术人才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她降低了以往对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强调多学科的沟通和整合,为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肯定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结合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课标的要求和教学实践的经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能力的培养。

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只是真实地记录美,那效果肯定没有照片好。美术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融入了画者的情感、态度,对原物进行了创新。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这种创新融入到美术作品中,呈现给观者不一样的美感。学生的创新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该来源于生活。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给学生布置课下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题目。学生具有实际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不仅对教师出的题目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还可把这种经验融入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去,从而具有了创新性。此外,学生在完成美术作品后,还可以返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与真实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在更加充分地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进行充实、丰富和美化。因此,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为获取丰厚的创作素材、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想象空间,并为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劳动也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多多带来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去学习,去劳动,在实践去享受独立和自由,塑造创新型的人格,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艺术来源于生活,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美术。美术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就知道小学的资源是进行美术教学的无尽宝藏。美术教师应合理利用并挖掘美术教学资源,开放小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多引导学生观察这片质朴的土地,摄取身边的画面,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这样学生才会喜欢美术课,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小学的美术课堂教育才会走向美好的明天。

篇8:小学美术论文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_通用版

一、注重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中必须树立“引导”和“放手”相结合的服务意识, 及时地了解学生心理动态, 及时地了解学生的需要, 做到: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把“做”的权利还给学生, 把“思”的时间留给学生, 更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授”知逐渐向自主“探”知转变, 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 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它能推动学生探求新知,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主动学习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 就能促进学生主动愉快地去求知。即使有困难也会积极克服, 乐而不疲地勤奋学习。

1. 教师要注重教学艺术,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新课标、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 设计难易适中的课堂教学内容, 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进度, 将丰富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实例巧妙地结合起来, 再用工整简洁的板书“画龙点睛”, 使学生的情绪高涨, 气氛热烈, 思维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必然积极参与思考、探索。

2. 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培养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乐其学”的情感

授课教师自身素质很关键, 不仅要有“给学生一桶水, 教师必须拥有长流水”的文化修养, 还要有授课中的教育机智、语言艺术、及教育学生的健康思想、高尚情操、忘我精神、博爱胸襟, 用这种素质去教育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亲其师, 信其道, 乐其学”, 学生也必然乐于追随老师的指挥棒, 乐而不疲地爱老师, 并爱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与技能。

3. 教师要注重采用课堂教学的多种方式, 巩固学生兴趣与情感

书本上, 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就是吸引学生的载体,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 会非常主动地去读, 而有些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 如, 对于生字的教学, 传统的卡片认知已被幻灯、多媒体所代替, 从无声到有声, 从无形到有形, 从用单纯的学、机械的记到有兴趣的学、合作的记。教学方式及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正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之所在。

三、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语文教学, 教师将教学过程设计得面面俱到, 学生只有按老师设计好的固定模式去思考问题, 学生不能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 去掌握学习内容, 由此, 课后设置的探究练习, 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就有一定难度, 这就使学生思想受到严重制约, 也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同时, 学生也能通过反思自我, 学会评价自我, 扬长避短。

四、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探究学习中, 语文教师要和学生一道合作学习, 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并共同完成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探究学习的方法包括:问题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师往往通过学生提问来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为他们提供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篇9:小学美术论文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_通用版

一、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重要性分析

第一,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可以促进还在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非常的强,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无法靠自己来树立合理、正确的人生理想,而是需要老师慢慢地去引导。

第二,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在小学阶段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即通过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树立共同的价值观,从而使他们的团体凝聚力更强,能够有效摆脱传统的家庭“小皇帝”或者“小公主”的心理。

二、新课标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2.1理性的深入思考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是孩子们良好品行养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们思想品德教育的的第一个老师,因此家长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对孩子们的德育行为、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应当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呼吁家庭重视家庭思想品德教育,让更多家庭尽快走出对子女教育的误区。

2.2健全和完善评价体系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健全和完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去衡量和评定学生们的行为。首先,应当改变传统的分数中心主义评价标准和方法,而是将考试作为信息反馈的途径,为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针对性的参考。其次,评价时应综合考虑笔试、实践内容。评分时,可利用等级制代替传统的百分制,或是对少数民族小学生提供不同的考核标准,以确保评价的合理性、客观性。

2.3将其时事阅读,开展课外延伸活动

虽然孩子们客观地理解问题的能力有限,但也需对他们进行培养。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平时多听新闻、多看报纸期刊,多了解一些当前的国内外大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语

當前国内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要桎梏是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因此应当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理念与方法,这样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武润德.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尝试与反思[J].教育革新,2011(02).

[2]徐莺歌.通情动情,智慧课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加强情感教育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1(09).

篇10: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之我见

庄浪县李碾小学 邮编 744600 电话 *** 【内容提要】: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教法单

一、质量不高等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本文提出,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创新教学,提高学生兴趣,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评价方式的思路,意在改变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美术教学 教学创新 学习兴趣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要贴近实际,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就近取材,进行创新教学。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多用激励的语言和方式评价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及时予以肯定,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创新教学

目前,农村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资料缺乏,设备不齐,只是教师干巴巴地一味说教,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更难激起学生的创作灵感。如何使农村美术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观察和欣赏能力,把新理念、新教材和新学生观融入实际教学工作中,是农村艺术教育

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农村美术教学在多方面提倡体现农村的特征。淳朴的民风,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间艺术等都是我们取之不竭艺术源泉。例如,本地的竹编、草编、泥塑、剪纸、刺绣等工艺随处可见,在教学中教师不必舍近求远教学生一些不着边际的、抽象的东西。而应该从眼前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悟作品的生成过程。在教学手工艺制作时我便用竹子作素材,课堂上,请村里竹编艺人作老师,学生们现场模拟动手制作、感受其艺术魅力。回家后,还可以请自己的家长指导,制作一些简单的工艺品拿到学校互相交流,大家不但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小作品,还用彩纸和小布片剪成小花,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装饰,通过展示让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欣赏。这样,不但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还让同学们体验创作的过程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接受,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如上五年级《喜怒哀乐》人物头像课时,在开始时就可以用“贴鼻子”游戏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学生兴趣浓厚,为之后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上《流动的色彩》一课时,放音乐《小小蜡笔》 “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多美丽,小朋友们,多么欢喜,画个图画比一比,画只小鸟飞在蓝天里„„”的方式进行导入,学生不但理解 2

到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任务,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创作环节。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一定的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这些材料不一定都能拿得出来,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思维,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就用随处可见的红黏土;雕刻可以用我们特有的马铃薯;手工制作还可用蛋壳、麦秸以及妈妈笸箩里的毛线、碎布,爸爸工具箱里的铁丝、钳子等。如在趣味课《指偶剧院》,它属于美术综合课,我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运用生活中常见的这些材料,使学生合作设计,遇到难点时,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启发,从而达到创造性运用的目的。为了避免小组活动出现死角,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小组的人物设计工作,一个学生只能制作一个人物,大家协同活动,使本小组设计的人物角色成连贯的故事,并引入竞争机制,使大家都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性。然后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吸取好的经验,在萌生自己的新思路,教师通过借鉴、弥补、启发、点拨来张扬学生的个性,在鼓励声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信心

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技巧上要切合实际,难度适中,可操作性强。教师要想方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让人人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展 3

示自己才华的舞台,都有“我能行”的自信。比如:利用可乐瓶和雪碧瓶制作花篮立体装饰品。向学生介绍剪、折、插的基本方法后,再面对实物认真观察揣摩,开动脑筋,大胆设想,通过动脑、动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增强了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剪纸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眼、脑、手三方面协调运用。教给他们基本的剪纸方法和步骤后,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自己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剪就怎么剪,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大胆的表现生活,表现自然,表现自己对美的追求。在教学中,我并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生怎样画怎样剪,而是放在理解他们的画,并帮助他们去完善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自我创新,积极思维。如:创作《漂亮的雪花》一题中,每个学生剪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作品,从他们的作品中可看到无拘无束的意趣。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不管学生剪得象不象,我都予适当肯定。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施展,眼、脑、手得到了训练,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念。

四、教学评价综合性、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完全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肯定与否定,从而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创造空间和创新意识。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的像与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评价应捕捉最佳时机,即时评价,即地评价。4

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点拨;对画得好的同学要做到恰如其分的鼓励和表扬,并让该生谈谈自己画画的想法,使其他同学得到启发;对个别作业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提示,要发现他的“闪光点”,表扬像“想法好”、“用色大胆”等等其它方面,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如:上二年级下册《漂亮的花边》一课时,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欣赏一下各种瓶、罐和器皿上的花边装饰。在指导学生练习时穿插欣赏,提供练习的范例。以欣赏帮助练习,以练习促进欣赏,在练习结束时再加入欣赏,通过比较与实践体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还给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明示了发展的方向,诱发了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另外,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作业,可以充分利用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带有启发性、实用性的话语,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去作,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作品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这样的教学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

上一篇:发展前谈话记录格式下一篇:自考常见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