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组织科工作打算

2024-07-25

2007年组织科工作打算(共8篇)

篇1:2007年组织科工作打算

2007年上半年组织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上半年总结

1、认真做好2006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通过学习教育、自我评价、党内外民主测评、组织考察、表彰和处理阶段的实施,评出优秀党员91名,合格党员1653名,基本合格85名,不合格13名,限改13名,从而使全镇党员受到了一次普遍教育,党员的党性、先进性进一步提高,队伍得到了再次纯洁,保证了本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2、着力培养“双强”党员干部

上半年,通过镇村党组织的共同努力,154名村级干部已达“双强”标准的148名,占96%。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教育引导在任干部认识到具有“双强‘本领的重要性。二是在责任制上加强,要求村级干部本人要有1—2个年纯收入达3万元以上的致富项目,同时扶持2—3户贫困户上项目,助资金,年内确保脱贫。三是对有劳动能力的党员进行培训,为掌握致富技能打下基础,目前全镇农村党员达到“双强”标准的800余名,占68%。

3、加强农村基础党组织建设

对农村基础党组织建设主要按照“把村书记配强、1

村班子配顺、组干部配硬”的思路,坚持把“能干事、肯干事、会干事、不出事、不为后人留后遗症”的人才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要求所有村书记在党内你就是书记,要负责完成各项上级交待的任务;在党外你就是某企业的经理、厂长,不仅要自己带头富,更重要的是要带民富。因此,在村书记中涌现出一批“双带”突出者,如安兴村党总支书记张爱明、东凤居委会范益州、洪桥村吴富照等同志。为解决村级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后劲不足等问题,我们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首先在“双强”党员中培养。其次在经济能人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平时根据政治身份可参加村两委会,分配一定的工作,让其早成熟、早上岗。今年来,我镇未调换村级干部,说明村级干部队伍比较稳定,士气比较高涨。上半年在册建库后备干部62名。

4、贯彻落实长效机制文件精神

上半年,我镇根据县委部署,由上至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机制文件精神,通过党委抓基层党建、抓党员经常性教育、抓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和抓流动党员管理等工作,使党的建设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4月底,在市委长效机制工作检查中受到检查组的表扬。

5、认真抓好党员发展工作

通过个人申请、支部推荐、总支上报等程序,今

年全镇入党积极分子计105名,5月29、30日利用2天时间进行了党的基础知识培训,同时接受了县委组织部考试。良好成绩占95%以上,现正在酝酿发展对象,提交党委讨论通过。

6、积极扶持民营企业

按照县委要求,我镇十分注重发展民营企业,由村(居)党总支牵头,与招商引资、培植税源同步考核,推动党组织扶持创办民营企业的进程。通过各村(居)党总支的努力,上半年已创办民营企业32个。

二、下半年打算

1、继续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工作,并进行督查。

2、开展对村级两委班子及其成员进行调研活动。

3、发展党员58名。

4、对县委组织部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对照落实。

5、做好老党员和离任村干部有关工作。

6、做好镇“两会“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准备工作。

二00七年六月五日

篇2:2007年组织科工作打算

潞宝焦化公司二OO六年工作总结

及二OO七年工作计划

二OO六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回顾过去一年来,,潞宝集团三千名员工在董事长韩长安的带领下,同心同德顽强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在我将潞宝总厂在过去的一年里的工作向大家作下个简明的汇报,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 安全方面:全年技安部共下发391项隐患整改。动火65次。实行了“三级安全教育”,强化了职工的安全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工作。全年职工培训率达100%,合格率98%以上。全年在潞宝焦化备煤发生了一起轻微的挤伤脚趾事故和在环能义务拖线摔伤事故。

二. 生产方面:全年共生产冶金焦————————————吨,粗苯生产了1781.6吨,全年节约材料消耗26556.61元。

三. 设备检修的更换 1.推焦杆的更换

2.熄焦除尘篦的更换 3.二期化产换热器更换

4.对熄焦道作了进一步的铺垫 5.对3#风机进行检修

6.对筛焦楼东西流槽进行了更换

7.完成了对1#、2#洗氨塔的填料的更换

8.完成了小五八由顶装焦炉向捣固焦炉的技改项目 9.对熄焦车车厢及电机车进行了制作及更换 10.完成了小区锅炉房的搬迁工作 四.工作的不足

1.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还是没有被提高起来.2.在管理工作当中还是有一些做的不够.过去的已成为历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以百倍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我们潞宝的工作热潮中去,为潞宝奉献自已的一切。

2007年工作计划

2006年我是负责潞宝西厂全面工作(兼管潞宝质检),通过努力圆满完成了厂部下达的各项任务。进入2007年以来,根据厂部统一安排,我被调入园区质管部工作,辅助王茂海副总专门管理质量,主要是煤场的管理工作,相比大车间管理,质量管理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原材料质量把关验收工作,是关系着潞宝与供户的切身利益,也是今后潞宝快速发展与供户长期合作的形象问题,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此刻,我觉得我身上有千斤重担„„不管怎么说,既然上级相信我,交给我这个任务,我一定要发扬潞宝人不怕困难,敢打硬仗的精神,把煤场管理好。以下是我2007年工作打算,不妥之处敬望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安全管理方面

充分结合煤场实际,对各煤场制订合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制止一切因不遵守制度造成的安全管理混乱,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质量管理方面

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做到事前有安排,事中必必检查、事后查落实,把工作干到正点上,堵死坏人的一切可乘之机,吸取以往教训,对煤场收煤人员存在的吃、拿、卡、要现象,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决不心慈手软。

教育培训方面

教育和培训工作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企业要快速发展,这项工作必须加强,要想大面积提高素质教育,必须牢固树立“潞宝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集体观念。对采、制、化人员除了必要的思想教育外,还要加强岗位技能的培训工作,要做到人人持证上

□潞宝工业园区中层领导述职报告之页

岗,树立好潞宝园工区质检队伍的整体形象。

在采制样方面

由于企业快速发展这方面显得比较薄弱,今后要在采制样的规范化上下大力气,马上就要上机械化采样这套设备,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煤场存煤方面

要科学存煤,严防煤的变质现象,对各煤种质量了解,存煤量心中有数,进出库合理谐调,手续齐全,票据完善,园区内各煤场全方位考虑,进煤质量把好关,数量上能保证焦炉的正常用煤。

总之,我要以潞宝园区利益为最高利益,决不辜负领导及职工同志们对我的深切期望,带领大家以身作则、精诚团结、不折不扣地把厂部交给的任务完成好。

篇3:2007年组织科工作打算

一、2010年协会主要工作

(一) 积极完成政府委托的相关工作

1. 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编写《“十二五”规划》 (草稿) 。

根据省经信委的要求, 省建材行业协会负责起草了《江苏省“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规划》 (草稿) 中的水泥部分。协会凭借熟知行业的优势, 对全省水泥工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根据“十一五”江苏水泥工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资源分布、管理水平、生产总量、市场需求以及周边省市水泥工业发展状况和国家“十二五”水泥工业的发展思路, 对全省水泥工业发展提出了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主要配套措施。为编写好《规划》 (草稿) , 充分反映我省建材工业的现状和“十二五”发展思路, 协会分别召开了重点水泥企业、重点建材机械制造企业、重点玻璃制造和深加工企业、玻璃纤维生产科研企业、水泥管桩及管材生产企业座谈会, 听取企业意见, 把企业的意见反映到《规划》 (草稿) 中, 以促进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由大变强、靠新出强”。

2. 积极配合落实省节能预警调控意见精神。

8月初,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部门关于实施节能预警调控意见的通知》, 在实施中由于限电时间、方式、限量等给水泥生产企业造成了较大影响, 一些地区企业出现了设备安全事故、重点工程因水泥供应不足停工等问题。协会根据各市协会和企业的反映, 及时与省经信委等有关部门沟通, 同时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召开企业座谈会, 听取因不当限电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在深入调研和听取企业意见的基础上, 8月26日, 以《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行业实施节能预警调控的建议》致函省经信委和有关领导, 反映情况并对限电时间及方式、兼顾周边省限电对我省水泥市场的影响提出了调整的建议。在省经信委的支持和协调以及各市协会、有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 全省限电与水泥生产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3. 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做好行业发展工作。

一是协会先后派员参加了水泥生产许可证产业政策核准、省经信委产业政策专家人员推荐、国家发改委重点节能技术项目推荐, 参加了省经信委经济与信息工作会议、《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审议会, 参加了省经信委组织的节能专项引导资金项目评审、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参加了南京审计署组织的水泥工业节能调查。二是积极参与江苏省建材行业名牌产品推荐评定等工作, 有20多个产品被推荐为“江苏省建材行业名牌产品”。三是做好水泥企业化验室合格证换发工作, 2010年有20家水泥企业申请换领化验室合格证, 现已完成16家企业现场审查和发证, 2009年以来共有277家水泥企业换发了化验室合格证。四是开展水泥对比检验工作。依据国家《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对水泥企业质量管理提出的要求, 协会委托省建材产品质检站开展此项工作, 11月30日召开了省水泥企业2010年度水泥质量对比工作总结表彰会议, 会上对2010年水泥质量对比工作进行了总结, 并对大对比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进行了表彰。五是召开了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会。为了让全省水泥企业及时了解国家水泥产业政策, 1月25~26日, 协会在南京召开了江苏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会, 会上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作新的水泥工业产业政策修订背景和我国水泥工业形势分析报告, 协会理事长聂长兰介绍并分析了全省水泥工业现状, 提出了我省水泥企业如何适应新的产业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为江苏水泥企业确定和调整发展方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和一致好评, 有260多人参加了会议。

4. 发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2010年年初, 水泥混凝土管桩企业在生产和使用上遇到了难题并找到了协会, 协会通过调查研究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 递送相关材料并建议抓紧制定管桩使用相关技术规程, 通过研究设计、生产、应用等领域的专家多次讨论、协商, 最终形成一致意见, 通过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对此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满意, 反映较好。

(二) 积极组织开展行业培训

一是开展水泥企业化验室主任、检验员培训。2010年共有81名化验室主任、检验员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资质证。二是组织了税务管理与纳税筹划研讨会。为提高企业纳税管理水平, 引导企业合理避税, 增强市场竞争力, 11月上旬, 协会组织了税务管理与纳税筹划研讨会, 有80多名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采用主讲和答疑相结合、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生动、活跃、精彩, 深受与会者的欢迎, 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学习收获较大, 对实际工作和企业合理有效规避财税风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 积极开展行业自律工作

2010年协会在水泥市场和水泥质量自律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省水泥行业自律领导小组多次组织骨干企业召开自律协调会议, 分析水泥市场行情, 商量与协调水泥市场出现的一些问题。12月29日与中国水泥协会联合召开长三角地区水泥市场高峰研讨会, 本次论坛以“低碳、责任、合作”为主题, 从行业结构调整, 低碳经济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 稳定供求关系的角度进行研讨, 众多企业在节能减排、加强合作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 为全省及周边地区水泥市场的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4~10月份, 协会组织开展了2010年度全省水泥企业质量自律检查工作, 对280家水泥企业进行了检查, 从检查的情况看, 总体情况良好, 但也有个别企业化验室存在检验仪器、设备陈旧, 人员配备不全, 质量管理工作不规范等问题。2010年度水泥企业质量自律检查工作与以往相比在组织形式上有较大的调整, 采取跨地区交叉检查, 并将化验室合格证的监督与质量自律检查结合起来进行, 在检查内容、检查组确定、检查时间及人员安排等方面统一协调, 各市协会积极配合, 组织和协调本地区水泥企业的检查工作。2010年水泥企业质量自律检查工作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企业的重视程度提高;二是企业间的交流进一步增强;三是反映出来的问题较为充分和实际。持续开展的全省水泥质量检查, 对进一步加强全省水泥企业质量管理, 促进企业间的交流, 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 开展全省水泥行业排名活动

“十一五”期间, 我省水泥企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新型干法水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粉磨站企业数量和产能增长较快。为贯彻实施水泥行业兼并重组产业政策, 促进我省水泥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协会开展了全省水泥行业排名活动。为科学合理评价企业的综合能力, 协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从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经济技术指标及效益、产品质量等四个方面制定了《江苏省水泥行业排名评选办法》和《江苏省水泥行业排名评分标准》。在企业申报的基础上, 经评选组评选产生了候选名单, 候选名单将在协会网站 (中国建材建筑网www.zgjcjz.com) 上公示后正式确定。

(五) 开展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选活动

根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申报和推荐2010年度“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项目的通知》精神, 协会联合省机冶石化工会在全省建材行业开展“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选活动。在企业申报和市协会推荐的基础上, 经省协会评审组评审, 评选出3个项目参加中国建材联合会组织的评选活动。根据中国建材联合会评审委员会的评审, 我省常熟大象建陶有限公司的《陶瓷瓦生产用水循环利用技术改造》获技术改造类三等奖、江苏科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KDMC粉尘分离气相脉冲袋除尘器》获技术开发类三等奖。此外,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池窑纱玻璃纤维覆膜滤料的研制》、《大容量高强玻璃熔制技术》、《针刺毡边料综合利用》分别获技术开发类一等奖、二等奖和技艺工法类二等奖。常熟仕名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LPC20D22双转子锤式破碎机》、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的《兆瓦级叶片全尺寸结构试验技术》、《大口径环氧玻璃钢管》、分别获技术开发类二等奖、淮海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的《水泥销发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江苏鹏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地脚螺栓加工工艺改进》分别获技术开发类、技艺工法类三等奖。

(六) 加强行业联系与信息交流

加强与中国建材联合会的联系, 积极参加联合会和中国水泥协会在各地举行的各类有关会议和活动, 了解行业走势和信息, 并及时将有关内容传递给相关会员单位。按时出版发行《江苏建材》杂志, 采用文章、信息等80余万字。刊载了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省政府有关部门关于建材工业、节能减排质量标准等综合类文章和行业信息, 宣传国家政策法规, 研讨行业发展对策, 传递建材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信息。为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快捷、开放、方便、互动、实效等优势, 促进行业信息化发展, 及时宣传国家和地方行业产业政策, 促进协会、会员、企业以及相关行业间的交流, 协会对原注册的《中国建材建筑网》进行改版升级, 着力打造成我省建材行业的门户网站, 新的《中国建材建筑网》对版面和栏目进行了全新设计, 设立了协会动态、会员动态、政策法规、运行分析、在线咨询、图片新闻等7个主栏目和12个子栏目。目前已在试运行, 试运行以来已上传各类信息200余条, 读者点击已近10000次。

(七) 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1. 积极参加省经信领域行业协会绩效考核及星级认定工作。

为加强行业协会规范化建设, 提高行业协会社会公信力, 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更好地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省经信委在全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开展2010年度绩效考核及星级认定工作。协会根据省经信委《关于开展2010年度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绩效考核及星级认定工作的通知》 (苏经信办[2010]748号) 要求, 对照《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绩效考核及星级认定评估评分细则》, 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行业自律、联系政府、对外交流、行业培训、行业统计、行业维权、信息沟通、发展改革等方面认真总结, 同时发函并深入会员企业征求意见, 帮助协会查找存在问题, 形成综合书面材料报省经信委考核领导小组, 通过评审考核, 被评为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五星级行业协会。

2. 进一步完善协会各项规章制度。

在原有规章制度和执行情况的基础上, 完善了人事劳资管理、财务管理、外事工作纪律、文件管理、会议管理、档案印章管理、办公用品及设施管理等规章制度。

3. 考察充实协会领导成员。

经考察并征求有关方面和会员企业的意见, 在4月26日召开的省协会常务理事 (扩大) 会议上, 经表决通过, 增补了4名副理事长、13名常务理事、14名理事。会议根据原副理事长李章国因违纪违法和3月3日协会理事长办公会议提议, 决定免除其副理事长的职务。

4. 完成了机械分会的换届工作。

第二届机械分会成立于2002年, 已到换届期限。在做好会员登记、调查研究、召开会议协商等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 于5月22日在海安召开机械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 选举产生了江苏鹏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家安为会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

5. 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2010年协会领导先后到溧水天山、江苏金峰、徐州中联、江苏久久、徐州诚意、徐州金霸王、徐州龙山、江苏磊达、东台中玻特种玻璃有限公司、江苏建华管桩等企业进行调研, 了解企业实际情况, 听取企业对协会工作的意见。为协助有关部门编写好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协会分别召开了水泥、机械、玻璃及深加工、管桩及管材企业主要负责人4次座谈会, 广泛听取意见。反映很好, 受到企业的欢迎。

2010年, 协会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协会作为社会团体, 没有正常调控手段措施, 在“维权、自律、协调、服务”功能的发挥和深层次活动方面开展活动不够, 在为企业服务方面仍存在不到位的问题, 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新的一年工作中加以克服。

二、2011年协会主要工作打算

1.继续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全省建材行业和企业深入贯彻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施“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规划,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 大力推进建材行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继续协助省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协助制定好我省“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规划, 并根据国家和省建材工业发展规划, 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企业间的兼并重组。

3.组织宣贯水泥工业产业政策。组织召开水泥工业产业政策宣贯会, 贯彻落实国家新出台的《水泥工业发展规划》、《水泥行业准入条件》、《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4.做好专业培训和资证发放工作。结合《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的宣贯, 做好化验室主任、检验员、中央控制工等有关人员专业培训和资质证发放工作。做好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的组织协调工作, 促进对比检验健康有序发展。

5.开展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管理规范执行情况调研。配合政府主管部门组织《江苏省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管理规范》执行情况的调查, 通过调查提出修改意见。

6.开展低碳经济调研。围绕发展低碳经济开展利用水泥窑炉处置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调研工作, 根据调研结果向政府管理部门提出我省利用水泥窑炉处置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的意见。

7.继续做好全省水泥质量自律检查工作。进一步扩大省内跨市交叉检查的范围, 结合新出台的《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修改质量自律检查评分标准。配合省水泥行业自律领导小组做好全省水泥市场自律工作, 发挥其在市场自律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促进全省水泥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8.组织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展示活动。为落实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节能减排目标, 围绕发展低碳经济, 拟组织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研讨或展示会, 促进全省建材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9.组织境外学习考察活动。积极引导建材企业逐步向相关产业延伸, 拟组织我省大型建材企业到相关产业发达的国家学习考察。

10.继续搞好信息服务。按时出版《江苏建材》杂志, 为宣传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法规, 推进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作出新贡献。进一步完善《中国建材建筑网》的建设, 使其成为协会与会员、企业交流平台,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11.继续加强协会自身建设。积极做好第二届水泥分会换届的各项准备工作, 适时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选举产生新的一届领导班子。筹备成立省建材行业协会石材分会和混凝土管桩分会。筹备建材行业协会换届工作。

篇4:扎实做好2007年经济运行工作

一、以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为目标,认真做好煤电油运等运行保障要素协调

目前,煤电油运和一些重要原材料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经济运行支撑条件进一步改善。但是,受运力制约、电网负荷峰谷差拉大、安全生产和气候等因素影响,局部地区、部分时段的紧张问题仍然存在。要继续搞好煤电油运供需形势的监测分析,加大对重要行业、重点地区和关键时段运行情况的动态跟踪,充分发挥经济运行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运行调节,保障有序供应,为党的“十七大”召开提供良好环境。

切实做好煤炭产运需衔接。在完成年度煤炭产运需衔接的基础上,要重点督促煤炭供需双方强化诚信意识,严格按照合同数量和质量组织供应,提高合同兑现率。在统筹兼顾前提下,重点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和冬季供暖两个消费高峰季节、华东和华中等主要消费地区的煤炭供应保障。与此同时,巩固和发展煤炭订货改革成果,加快推动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的各项工作。

加强电力运行调节。今年的电力运行调节应着力做好保证电力供应和优化电力供应两个方面的工作,制定并完善好电力应急预案,重点保证迎峰度夏度冬、“十七大”召开以及重要节假日期间电力的正常供应。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的地区要按照在平衡中强化节约、在节约中优化平衡的要求,科学制定电力供需平衡方案,通过实施替代发电等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水电、核电以及大型高效火电机组的设备利用小时,积极促进节能减排。一些电力供需仍存在季节性、时段性紧张的地区,要继续按照“有保有限”的原则,编制并实施好有序用电方案,确保居民生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枢纽等重点单位的用电不受影响。几个容易遭受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要编制并演练好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预防和应对台风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气的有效供应。根据区域、行业季节需求特点,协调好天然气、成品油供应。为做好全年油气供应工作,进一步加强总量平衡和调控,加大对重点地区、敏感品种的资源布局及调运衔接。协调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挖掘潜力,增加生产供应。严格控制成品油特别是柴油和航空煤油出口。严禁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工业项目违规建设和投用。重点协调好北京市天然气供应,确保奥运设施试运行需要。明确天然气保供序位,确保城市居民、公共事业等用气。

搞好交通运输协调。针对各种运输方式供需状况,制定和完善政策,鼓励使用水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发挥综合运输网络的作用。加强运输协调,确保煤炭、石油、粮食、化肥等重点物资运输。对东北进关物资和运输紧张地区,尽可能利用不同的运输方式。

二、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要紧紧结合经济运行工作职能和特点,立足行业、地区实际情况,把握经济运行工作的重点领域,抓住节能降耗减排的关键环节,对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做出总体安排。在能源领域,要积极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强化需求侧管理工作;在原材料领域,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加快产业升级改造;在加工工业领域,积极推广应用节能节材技术,培育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降低物流损耗。

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资源配置方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完善既能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又能体现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要求的经济运行调节机制,将有限资源、运力优先向循环经济、综合利用、节能降耗减排搞得好的领域和企业倾斜。支持煤矿优化用户结构,支持用户优化资源结构。加强供用电分析协调,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和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产品生产严格控制其用电需求。

强化能源需求侧管理。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要把需求侧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建立需求侧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今年,在冶金、有色、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选择一批用电大户,推动实施变频改造、冰水蓄能、负荷管理等项目,大力推广先进节电、移峰技术,努力促进电力负荷特性的优化和电能使用效率的提高。针对天然气供应整体偏紧的趋势,加强天然气需求侧管理,推动天然气利用政策的制定。根据季节特点统筹安排资源,各地要制订天然气供应序位表,做到有序供用气。

加大淘汰落后工作力度。淘汰落后既是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继续完善市场准入条件,提高准入门槛,加强准入管理。对已经发布的行业准入条件,要抓好落实。在制修订重点行业市场准入条件中,突出节能减排方面的要求,对准入门槛偏低的,要修订提高,已有先进标准的,要加大实施力度。要按照行业准入条件,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各地要做好本地区企业准入管理的初审和日常监管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规定程序对申请准入公告的企业组织复核,经公示后适时公告符合准入条件企业名单。强化准入,层层把关。

搞好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推广。在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同时,要注重通过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生产工艺,推广应用新的节能技术和产品。电力行业,通过替代发电,优化发电生产组织,促进节能降耗减排工作。铝行业,推广不停电条件下停开槽技术、烟气净化系统的应用,提高电解铝液直接铸轧比例和铝加工材综合成品率。铜冶炼、铅锌冶炼行业,采用富氧熔炼、大型沸腾焙烧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作,配合双转双吸制酸等工艺,结合余热发电,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水泥行业,鼓励对新型干法窑系统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科学处理和利用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生产水泥。机电行业,继续在中小电机行业推动用冷轧硅钢片代替高耗能的热轧硅钢片,搞好“以冷代热”的有关协调工作,加大高效、节能、低噪音电机推广应用;推广非晶材料生产配电变压器,引导和支持使用新材料制造节能型变压器。纺织行业,重点推动节能节水新技术及废水深度治理回用技术、苎麻生物脱胶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聚酯弃片及废旧纤维的回收利用。

三、搞好现代物流和品牌建设,推进增长方式转变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继续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一是充分发挥全国现代物流部际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对全国现代物流工作的综合协调。二是从解决物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入手,按照《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继续推进有关政策的落实。在总结前两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工作。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互相融合、联动发展。四是加强物流基础工作,继续推进省市物流统计和物流标准化工作。

稳步推进品牌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出台《关于加快我国自主知名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抓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和试点,支持公共品牌的创建活动。选择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电子通信、机械设备、医药化工、建筑材料、交通物流、商贸餐饮、旅游观光和特色农业等十大领域,实施自主品牌建设重点工程,今年重点研究制定服装行业自主品牌建设指导意见。

四、加强监测分析,继续完善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和信息发布制度

要继续把监测分析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这是做好经济运行各方面工作的基础。一方面,要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形势的监测分析,及时掌握宏观情况,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另一方面,要密切跟踪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情况,包括重点产品国内外供求形势的变化和重点地区市场供应情况。做好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跟踪分析,及时掌握结构调整进展情况,重点关注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坚持重要情况及时报告的制度,以便尽早进行研究和组织协调。

加强监测分析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经济运行监测网络体系。我委经济运行调度信息网络系统恢复启用项目已经正式立项,并进入实施阶段,争取年内投入运行。总体架构是,建立以部门、协会为依托的行业经济运行信息调度系统,以省市、中心城市和县市经济运行部门为基础的地方经济运行信息调度系统,以国家统计局大中型企业联网直报系统为支撑、以企业为对象的信息快速反映系统,基本形成覆盖行业、地方和企业的经济运行监测网络体系。通过系统建设,有效利用统计、交通运输、海关等有关部门和各行业协会(联合会)的信息资源,及时收集和反馈地方经济运行情况,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掌握经济运行中的第一手信息、第一手情况。各地要配合做好这项工作,并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地方经济运行监测网络系统。

要把建立健全分析例会制度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抓好。认真做好月度、季度分析,根据各地实际,逐步形成季度部门、协会分析例会制度。继续坚持季度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制度,创新信息发布形式,丰富发布内容,调整发布频次,进一步发挥信息发布对经济运行的引导作用。

五、切实加强应急保障工作,统筹做好各项工作

应急保障工作要把重点放在预案管理和体系建设方面。结合“十一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推进应急物资保障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应急物资资源调查与分类工作,编制重要应急物资目录,确定应急物资能力储备的品种和规模;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及配送项目建议。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

统筹兼顾好经济运行各项工作。围绕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所需重点产品的正常生产,协调解决好影响企业生产的突出问题,确保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进度。组织好《糖业管理条例》、《促进酒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制定,维护好蔗农的利益,加强糖精限产限销工作。推进纺织等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加强和完善医药储备管理,组织编制2007年度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计划,开展中药材扶持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

篇5:2007年社会发展工作思路打算

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2006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中央专项资金的有力引导下,全省社会事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教育、卫生、文化、民政、体育、旅游、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工作取得新进展,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和重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到年底,全

省社会事业各项工作能够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计划目标,为2007年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7年是“十一五”规划全面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届期满的最后一年,虽然社会事业发展具备许多有利因素和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不少突出的矛盾与问题。总体上看,社会事业公共服务能力供给严重不足,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相距甚远。一是基础教育薄弱,农村中小学仍有300多万平方米D级危房没有得到改造;职业教育教学用房、仪器设备和“双师型”教师队伍严重匮乏;高等教育一方面面临着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不足的双重制约,另一方面,高中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高考录取率逐年下降,高中毕业生升学矛盾加剧,社会压力加大。二是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出生人口性别比和人口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脆弱,城乡之间发展失衡,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不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突出。四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县、乡镇文化设施普遍缺乏,文化和自然遗产没有得到有力保护。五是社会事业投入相对不足,社会事业财政资金稳步增长机制和多样化的社会投入渠道未能有效建立。

二、主要目标

2007年全省社会发展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发展,奋力崛起为根本,以可能提供的支撑条件为依托,按照“十一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围绕本届政府的目标任务,把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把构建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体系,作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重点突出教育、卫生、文化、人口等领域,增加投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7年主要目标是:

2007年社会事业发展主要计划指标建议数

项目单位2005年实际2006年预计2007年

计划建议数比2006年预计增长

一、年末人口数万人6489.5656066077.2‰

二、普通高中招生数万人43.544.7462.9

三、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万人31.6364011.1四、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万人19.0420.922.57.7

五、旅游总收入亿元27832036012.5

1、继续保持人口低生育水平。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拟控制在7.2‰以内,总人口拟控制在6607万人以内。

2、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以“两基”攻坚为重点,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确保2007年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和97以上;稳定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2007年普通高中拟安排招生46万人,同比增长2.9,中等职业教育拟安排招生40万人,同比增长11.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力争达到56以上;积极提升高等教育,2007年省属普通高校拟安排普通本专科招生22.5万人,同比增长7.7,其中:本科招生力争达到9.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以上。

3、不断提高卫生健康保障水平。到2007年底,全省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立,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将新增14个县市(区),总数达到44个以上,试点覆盖面力争达到60。2007年每千人口病床数力争达到1.25张以上。

4、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县乡“两馆一站一室”、历史文化名城、大遗址保护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红色旅游”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国内旅游者人数达到5600万以上,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60亿元以上。

三、工作重点

1、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推进县、乡计生服务站建设,健全和完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继续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

2、优先发展教育。继续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和中小学危房改造三大工程。尤其要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建设,确保完成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扫除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的目标任务。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千方百计拓宽高等教育资金投入渠道,改善高等教育办学条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3、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任务,加快实施以县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为重点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步伐,同时启动公共卫生信

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继续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工程。

4、加快文化、旅游发展步伐。完善20户以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方案,启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两山一湖”旅游发展步伐,推进合巢旅游联动开发。全面实施“红色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工程。

5、努力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加大“跑部”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社

会事业以更多的投入,引导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增加社会事业投入强度,全面启动社会事业领域开行软贷款项目,力争社会事业投入总量较2006年有明显增长。

6、继续推进“861”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省博物馆新馆、安医第二附属医院、省儿童医院门诊大楼、残联综合服务大楼、省水上运动训练中心等省本级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启动安徽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

四、主要措施

1、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2007年要以“十一五”规划为指导,以社会事业重点专项规划为龙头,按照城乡统筹和区域覆盖的原则,制定社会事业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置标准,规范用房面积、设备配置和服务功能,通过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突出发展重点,统筹资金安排、落实建设项目、配套政策措施,按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实施。

2、围绕“861”行动计划,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和项目储备。按照标志性、基础性、产业化、社会化并进的原则,继续加快推进“861”行动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建设,同时充实储备一批牵动性强、覆盖面广的重大项目,特别是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项目,并以此建立有效的招商引资平台。

3、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从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为落脚点,把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主体,以国家专项投入为引导、地方和社会投入为补充,以教育、卫生、文化为突破口,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4、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教育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境外资本投资办学,在加快民办教育发展步伐的同时,努力扩大办学自主权,创新办学模式,革新教育内容,激发办学活力。积极推进卫生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举办经营性医疗机构,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覆盖面,建立城乡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文化事业管理新模式,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落实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培育和扶持一批文化产业集团做大做强。深化体育事业改革,健全群众性体育活动服务体系,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5、全面开展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工作。在2006年工作的基础上,完善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案和指标体系,并将评价工作延伸到市县一级,以科学的评价方法,科学评价各地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进程,引导和促进各级政府改变社会发展工作方式,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五、几点建议

1、建立机制调整结构努力增加社会事业投入。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对应的原则,在中央政府加大转移支付的基础上,省、市、县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力度,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确保公共财政用于社会事业的资金逐年增长,重点支持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公共文化、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形成稳定的社会事业建设投入保障机制。从我委来说,要在现有可能情况下,尽可能调整省统自筹基本建设投资结构,努力提高社会事业尤其是农村社会事业的投资比重,并以此调动和促进市、县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社会事业建设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2、创新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继续深化改革,提高社会事业发展的活力和效率。一是巩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县级政府对本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职责。二是加快落实乡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等上划县级管理的体制转换工作,全面推进基层艺术团体、电影院、广播电视、新华书店等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三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不拘形式兴办社会事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四是推进社会事业单位分类管理,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实行不同的政策管理和运行模式。政府集中力量办好公益性社会事业,对于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其他经营性事业单位,加快推进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改革。

3、将农村社会事业全面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农村社会事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新农村发展建设总体规划时,要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统筹纳入规划之中,并根据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迁移的新情况、新特点,结合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实际,按照城乡统筹和区域覆盖的原则,在整合现有资源,发挥综合效益的基础上,制定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置标准。按照配置标准,合理布局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乡镇文化站、计划生育服务站等社会事业公共服务设施。

4、确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改变长期以来,只重视经济指标评价考核,忽略社会发展评价考核的做法,除对人口与计划生育进行硬性指标考核外,要将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发展水平,作为同级人大对同级政府和上级党委、政府对下级党委、政府政绩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社会监督问责机制,确保社会事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篇6:2007年组织科工作打算

×××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取得了较好效果。全乡农业总产值实现?亿元,同比增长?%,其中牧业产值?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财政收入?万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

一是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把项目建设作为党委、政府核心任务来抓,集全乡人力、物力、财力予以强势推进,全年引进项目4个,到位资金512万元,均建成投产。

二是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增成母奶牛1026头,交售鲜奶4005吨,均完成任务;新建奶牛小区3处,牛舍21栋,榨奶站3处,入住奶牛389头。大鹅养殖10.3万头,纯收入148万元,人均增收61元。200平方米畜牧综合服务中心修建完毕并投入使用。

三是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烤烟1025亩,总产值82万元,纯收入358,750元,亩纯效益350元;种植马铃薯4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亩。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打水源井34眼,更新大型农机具4台套。

四是劳务输出实现历史性突破。通过发展经济和辟建外埠基地,加快劳动力内转外输,全年转移劳动力5246人,其中内转3046人,外输2200人,实现创收1300万元,人均增收520元。

五是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扎实推进。新安装有线电视403户、电话1360户;新修砂石路4.4公里;卫生院得到恢复并已全面配套;完成1处校舍翻建与2处校舍维修;完成1个自然屯自来水安装工程。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项目建设是通过捆绑式完成的,有几个运作的大项目没有正式签约;二是奶牛发展还没有成为主导产业,亮点不多;三是优势产业大鹅和马铃薯没有形成规模和特色;四是在劳务经济上领导含量不足;五是烤烟生产比较效益不高。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二、农村小康规划及×××年工作思路

建设全面小康规划:以市委“建小康、进百强”目标为统领,以“主副换位”为增收主线,做大做强大鹅、烤烟、马铃薯优势产业,推进农村各业全面协调发展。分三个阶段实施:从2005年到2008年为夯实基础阶段。农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财政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从2009年到2012年为加快发展阶段。农业总产值达到5.5亿元;财政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从2013年到2015年为全面达标阶段。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http://财政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

2005年发展思路:深入贯彻市委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继续突出项目建设主题,加速提升养殖质效,进一步放大大鹅、烤烟和马铃薯优势效应,着重推进劳务输出和财源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主要发展指标是:实现农业总产值?万元,其中养殖业产值8000万元,分别增长?%和14.2%;财政收入200万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增长?%。

1、以提质增效为突破口,重点抓好奶牛、大鹅两大产业

在奶牛发展上,今年争取新增成母奶牛400头,奶牛单产5吨,交售鲜奶5200吨。一方面,积极稳妥地扩张总量。我乡现有奶牛小区4处,还可入住250头,将通过政策吸引、媒体宣传、外出联系等办法争取入满栏;采取干部集资、银行贷款、农户自筹等办法鼓励农户购买奶牛150头。一方面,全力以赴抓好单产。采取综合手段提高奶牛单产,力争单产由4.5吨提高到5吨,增产1200吨。①把好配种关。由乡畜牧中心统一到省购买冻精,集中保管,以成本价卖给养牛户。②把好单产测算关。年末对招引的奶牛产量跟踪测算,单产低于4.5吨的,不给优惠政策。③把好饲料配比关。编写简单易行的饲喂标准小册子发给牛户,逐步普及科学饲养。出台优惠政策,凡机动地承包到期的,按每头成母牛2亩标准提供给养牛户,种植青贮玉米4000亩。④把好防疫灭病关。定期对奶牛健康进行检查,及时搞好疫病防治。

在大鹅发展上,通过千家万户普养,争取发展大鹅18万只。一是落实好鹅雏。目前,有饲养种鹅户156户,选留种鹅5500只,已全部进行疫苗注射,预计可孵化鹅雏16.5万只,鹅雏缺口由哈市鹅孵化厂供给。二是落实好养鹅户。18万只大鹅已落实到672家农户,畜牧中心已组织养鹅户与孵化户进行了对接。三是落实好资金。通过政府出面协调,信用社为500只以上的养鹅户,每养1只解决贷款5元,共解决资金50万元。四是落实好饲草地。计划种草600亩,通过机动地现已解决150亩,其余450亩将通过政府补贴方式,鼓励农户用承包地种草。

2、加快项目引建步伐,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成果

坚持项目建设不动摇,充分发挥地缘、资源、亲缘优势,用好用活用足政策,力争建设两至三个对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财政增加有强大牵动力的项目。一是争取矿泉水项目早日投产。去年,我们通过多方努力,南韩客商拟投资9000万元在福龙村建设矿泉水项目,现已签定协议书。今后,我们将给足政策,尽可能满足其要求,争取6月份开工,9月份投产。二是继续建设玉米烘干项目。为进一步做大玉米烘干项目,将引资100万元完成粮贸公司建设的玉米烘干二期工程建设。三是建设马铃薯深加工项目。立足马铃薯资源优势,积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广泛联系客商,争取引资200万元建设马铃薯加工项目。

3、切实增加领导含量,着力把劳务输出抓出成效

拓宽劳务输出领域和渠道,争取劳务输出达到3000人。一要健全领导机制。乡政府成立劳务输出推进组,党委书记亲自抓,配备一各副职专抓此项工作。制定劳务输出目标责任制,与村干部和包乡干部工资、奖金挂钩。二要优化中介服务。组织调查组认真摸清外输劳力以及中介人的情况,建立劳务输出档案;利用已有的农业信息网及时发布劳务信息;政府亲自出去联系劳务项目,在新建2处外埠输出基地,每处务工人员达到180人。三要加强技能培训。按照社会和岗位需求,通过外聘讲师、联系技校培训等办法,有针对性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全年培训劳动力1000人。

4、强化财源建设,确保日常工作正常运转

围绕保开支、保稳定,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力争把财政压力降到最低限度。一要发展创税农业。把发展烤烟作为今后乡财政增收的主攻方向,今年发展烤烟2000亩,实现税收25万元。二要发展创税工商业。计划新发展木材加工企业2个,粮食加工企业2个,饮食服务行业10家,马铃薯加工企业30家,增加税收30万元。三要继续做好服务大庆文章。乡现有2个驻大庆服务队,继续搞好工作配合,年可创收5万元。另外,通过资源发包以及罚没性收入增收10万元。计划全年财政增收70万元。同时严格压缩各项经费开支,计划节支10万元。

5、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创建股份公司

篇7:2007年组织科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按照省委办、省府办《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要求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在上级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2006年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完善政务公开机制

为使政务公开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

过场,我县着眼于建立政务公开长效机制,使政务公开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一是加强和完善领导机制。今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时充实和调整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县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各乡镇、开发区、县直各部门也分别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做到了领导、机构、人员“三到位”,形成了县、乡、部门三级联动的政务公开网络。同时,我县把政务公开工作分解到单位内部的有关科室和人员,强化“一把手挂帅、副职领导具体抓、责任到科室、落实到人头”的工作机制,形成纵到底、横到边、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体系。今年来,我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两次专题会议,认真学习省、市政务公开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其他有关政务公开的文件、规定,并研究政务公开有关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六项制度。我县通过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责任、审议、评议、反馈、备案和监督等六项制度,促进政务公开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积极开展工作调研。今年8月份,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会同县效能办制定政务公开调研方案,组织部分县直公开单位和乡镇开展理论研讨,撰写政务公开理论研讨文章,其中,推荐3篇参加市级评选,1篇作为典型材料在全市交流。四是抓好示范建设。积极开展创建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示范单位活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先行,起到了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二)规范建设,提高政务公开质量

积极推进一般事项公开向重点事项公开、结果公开向全过程公开、自定公开内容向群众点题公开“三个转变”,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我们主要做到“三个更加”:一是公开的内容更加充实。下发《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对政务公开的范围、政务公开的内容、政务公开的形式、政务公开的制度等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区根据文件精神,按照组织健全、制度严密、标准统一、运作规范的要求,做好政务公开以及已公开内容存档备查、备案等工作。各乡镇、区还从辖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制定各自贯彻意见,做到不仅公开集体经济发展、财务开支等情况,而且公开扶贫救济、宅基地审批、土地征用、工程招投标等情况,为村务公开带好头、做样板。二是公开的时间更加及时。针对公开项目的不同情况,确定公开时间,做到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固定性工作长期公开。经过一段时间的督促检查,现大部分单位都能够自觉地、及时地进行公开。三是公开重点更加突出。坚持把群众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权、钱、人、事”等事项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从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和便民服务三个方面入手,加大推行政务公开的力度。我县部分公开单位还按照省、市及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提出具体公开项目目录,不但使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及责任人更加明确,而且使公开工作更易接受评议、检查和监督。

(三)用好载体,完善政务公开形式

在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栏这一公开形式的基础上,按照便利、实用、有效的原则,认真创新政务公开的新载体、新形式,使政务公开的形式呈现灵活多样。一是拓展公开形式。

1、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网上政务公开。把“**信息港”政府门户网站列为公开政府信息的重要途径,开设了政务信息、政务公开等专栏,内容涵盖法规规章、政府文件、招商引资、办事指南等政务信息资源。

2、建立和推广乡镇政务服务、村财监审、招投标服务“三个中心”。通过印发办事手册和一次性告知单,以及设立政务公开专栏、办事大厅等形式和渠道向社会公开,为群众提供常年的便利服务,让各职能部门的运作情况置于“阳光”下,防止了“暗箱”操作等问题。

3、注重有效发挥县有线电视台和《今日**》等媒体的作用,让不同层次的群众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凡属公开范围的部门都在群众便于观看的地方设立政务公开墙或公开栏。所有“窗口”单位都将行政许可、执法和收费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供的全部材料,印成“告知单”,在办公场所摆放或上墙。二是推行两项听证制度。我县把推行决策和执法两项民主听证制度作为丰富政务公开内涵,提高政务工作透明度,实现政府与公众双向互动的重要举措。今年来,我县继续在各决策、审批、执法部门中推行决策和执法听证会制度,至目前举行听证会1场,有力地促进政务公开不断向群众关注的敏感问题、敏感事项推进和延伸。

(四)强化监督,确保政务公开落实

篇8:2007年我国仓储标准化工作

1 三项仓储标准的基本内容

《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质》、《仓储服务质量要求》、《通用仓库等级》三项国家标准均属首次制定, 针对中国仓储业的现状、行业需求以及发展趋势, 这三项标准分别对仓储从业人员的素质、仓储服务质量标准、仓储的硬件设施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 是我国仓储业的重要基础标准, 这三项标准的实施, 对于提高我国仓储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引导与促进仓储业的现代化, 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质》根据现代仓储管理的实际, 将原来“商品保管员”的称谓修改为国际上通行的“仓储管理员”, 并定义为“从事物品储存、保管的一线操作人员”;同时首次提出“仓储经理”的岗位称谓, 定义为“负责本企业或本库区物品储存的组织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在标准中, 分别从基本条件、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个方面, 对“仓储管理员”和“仓储经理”的职业资质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基本条件在学历与工作经历做出了不同规定;基本知识中, 对“仓储管理员”侧重的是对库存物品的相关知识与仓储作业流程, 对“仓储经理”要求除具有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以外, 提出了应具备管理知识的具体要求;在基本技能中, “仓储管理员”的“基本技能”要求定位在仓储作业流程的操作能力上, “仓储经理”的“基本技能”则要求应该具备组织协调、制度建设、方案规划、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

《仓储服务质量要求》标准分别从仓储运作管理、运作服务、运作规范、运作环境、信息安全、运作质量等方面提出定性、定量的质量要求和考核指标。标准中在强调仓储服务应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强化运作质量管理同时, 从运作管理、安全管理、作业环境等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定性要求。标准根据仓储服务的特点, 并参考国际通用的一些指标, 在标准中提出了3大类共7项指标, 并明确了各指标的计算公式与最低标准要求:其中仓储服务的基本指标, 包括:出库差错率、责任货损率、账货相符率三项, 反映的是仓储 (物流) 企业在完成入库、出库、在库保管及其信息记录等最基本的仓储作业服务的要求, 是长期以来通行的对仓储服务考核的基本指标;仓储服务的现代指标, 包括:订单按时完成率、单据与信息传递准确率、数据与信息传输准时率三项, 反映的是仓储 (物流) 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与增值服务理念;仓储服务的效果指标, 即:有效投诉率。

《通用仓库等级》标准从仓库设施条件、从业人员素质、服务功能、管理水平四个方面对不同等级的仓库提出划分条件:仓库设施条件从仓库的面积与类型、机械化作业水平、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提出不同等级通用仓库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从业人员素质中除对管理层提出要求外, 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是持证上岗;服务功能要求三星级以上仓库, 应具备二十四小时服务的能力, 四星级以上仓库, 应能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管理水平除要求四星级以上仓库要通过ISO9000认证、拥有报警系统和立体库喷淋灭火系统外, 从安全管理、管理制度、制度执行、作业现场四个方面提出了统一要求。

2 三项仓储标准的宣传贯彻

《通用仓库等级》、《仓储服务质量要求》、《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质》等三项仓储国家标准的发布, 受到业内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认为这三项国家标准对于仓储企业的改善仓库硬件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 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做好这三项标准的宣传贯彻, 中国仓储协会针对三项标准的不同要求与特点, 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与贯彻工作。

(1) 分别组建了“通用仓库等级评定”、“仓储服务质量达标评鉴”、“仓储从业人员培训与认证”三个专家委员会和日常办事机构, 制定开展活动的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仓储协会官方网站:www.caws.org.cn) 。

(2) 在2007年11月中国仓储协会的会员大会上, 除了对标准进行介绍外, 会议通过了《关于协会会员企业率先推行仓储业国家标准的决议》, 要求协会中的企业会员要率先做好宣传贯彻工作, 首先应该组织本企业的管理团队与一线操作人员认真学习标准的内容, 掌握标准的核心条款与界定指标;其次应该对照国家标准寻找本企业的差距, 增补与完善各种软硬件与服务功能, 提高服务质量;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参加“通用仓库等级评定”与“仓储服务质量达标评鉴”, 组织本企业一线员工积极参加“仓储管理员”与“仓储经理”的培训认证。

(3) 在上海、广州、重庆等地进行试点的基础上, 中国仓储协会先后在郑州、北京、石家庄召开了《通用仓库等级》、《仓储服务质量要求》两项仓储国家标准的宣贯会, 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 与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仓储相关协会建立了联系, 并签订了开展标准实施工作的协议, 共同开展《通用仓库等级》、《仓储服务质量要求》两项仓储国家标准的宣传贯彻及“通用仓库等级评定”与“仓储服务质量达标评鉴”工作。遵循公开、公正、公平、自愿的原则, 经过试点及各地区评定机构的积极工作, 已评鉴并公布的“仓储服务质量达标”企业9家, 正在公示的有4家, 组织现场评审的1家;已评定并公布的星级仓库15个 (其中三星级2个, 四星级9个, 五星级4个) , 正在公示的有14个 (其中三星级2个, 五星级6个) , 正在进行评定的有4个。

(4) 根据《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质》国家标准, 中国仓储协会正在分别组织编写“仓储管理员”与“仓储经理”培训教材, 并结合国家对职业资质认证的统一清理, 另行组织相关培训与认证工作。

3 仓储相关标准情况

于2007年5月实施的修订后《物流术语》 (GB/T 18354-2006) , 由2001年版的145条增加到249条, 在结构上增加了物流信息与国际物流部分;于2008年3月实施的《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 (GB/T 2934-2007) , 将1996年版的四种规格, 修订为1200×1000mm和1100×1100mm两种规格, 该标准的修订, 将从根本上促进我国通用平托盘规格的统一, 有利仓储与物流作业效率的提高。

同时, 针对一些企业新建的仓库及库区在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了满足行业的需要, 交流、引导并最终规范现代仓库及库区规划设计, 充分发挥仓库在物流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仓储协会组织部分新建仓库较多的仓储企业, 起草了《现代仓库及库区规划设计参数》, 该《参数》作为协会推荐性的标准, 从满足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对仓储业务要求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在新建或建造仓库、库区时, 在选址、库区规划、仓库参数、相关设施等方面, 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基本要求与参数等, 供新建仓库区、旧库区改造的业主与规划设计机构参照执行。根据仓储企业的要求, 中国仓储协会已计划将《参数》申报为国家标准。

4 2008年仓储标准化工作的展望

4.1 标准化推动仓储业服务规范化与设施现代化

随着《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质》、《仓储服务质量要求》、《通用仓库等级》等国家标准的逐步贯彻实施, 不仅为仓储 (物流) 企业提高仓库的技术条件与管理水平提供了目标, 将有利推动仓储业的立体化、机械化与信息化;而且提出了仓储服务的基本要求, 为仓储 (物流) 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明确了努力方向, 将大大推动我国仓储业管理、服务水平、人员素质的提高, 加快仓储现代化的进程。

4.2 仓储业及相关物流标准建设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为推动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批准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物流作业、托盘、第三方物流服务、物流管理四个分技术委员会, 四个分技术委员会的成立, 标志着我国物流 (仓储) 标准化工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必将加快我国仓储 (物流) 标准的建设速度。

4.3 仓储标准建设将由通用性向专业性标准发展

上一篇:夸张的脸说课稿下一篇:打折问题的教学反思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