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

2024-09-01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共6篇)

篇1: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4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已经2007年10月22日第13届2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同意,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市长

张广宁 二○○八年一月八日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

第13届2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对《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作如下修改:

第四十九条第(三)项修改为“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市场登记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后重新公布。

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

(2006年9月2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5号发布,根据2008年1月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修

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开办、经营和管理活动,维护商品交易市场秩序,明确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商品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根据《广东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商品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市场),是指由市场开办者提供固定的场地、设施,进行经营管理,若干经营者集中在场内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商品(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营利性服务)交易活动的场所。

本规定所称市场开办者,是指依法设立,从事市场经营管理,通过提供场地、设施以及服务,吸纳商品经营者入场经营的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本规定所称场内经营者,是指在市场内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商品交易活动的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经济组织。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市场的建设、开办、经营管理以及相关的行政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市场商品交易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商业道德。

资料由保安服收集

A

市场管理活动应当遵循合法、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本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市经贸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本市市场发展规划和布局规划,指导市场建设;工商部门负责市场的登记和对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公安部门负责市场治安、消防的监督管理;卫生部门负责场内食品经营者的卫生许可及监督管理;市容环卫部门负责市场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负责查处市场违法建设和违法占道经营行为。

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对市场及场内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 对关系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市场,市人民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给予扶持。

鼓励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流通业态,提高市场组织化水平。

第七条 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可以依法成立或加入行业协会,进行行业自律管理。

第二章 市场开办

第八条 市经贸部门在市场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会同发展改革、规划、国土等部门编制本市市场布局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专业市场需要编制专项布局规划的,由市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会同规划、经贸等部门编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专业市场布局规划应当符合前款规定的市场布局规划。

本市产业政策调整的,市场发展规划和布局规划可以依法进行调整。

第九条 市经贸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建设、工商、公安消防、卫生、环保、环卫等市场监管的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各类市场的建设规范,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十条 市场的选址应当符合市场布局规划,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营性土地政策。专业市场布局规划已公布实施的,专业市场的选址还应符合专业市场布局规划。

市场的建设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其场地、设施的建设和配备应当符合本市制定公布的市场建设规范。

本规定实施前已开办的市场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按照本市市场建设规范,进行相应的升级改造。

第十一条 申请开办市场的,应当向市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办名称核准登记,提交下列材料:

(一)登记申请表;

(二)申请使用的市场名称、申请人的主体资格证明;

(三)市场选址的相关材料;

(四)市场开办可行性论证报告;

(五)开办市场的规模、经营范围、投资预算和资金证明;资料由保安服收集

B

(六)联合开办市场的联办协议书;

(七)房地产权证明、经登记备案的租赁合同或其他场地使用证明文件;

(八)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明材料;

(九)建筑工程消防验收合格证明材料;

(十)环境影响评价及批准文件;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申办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市场还应当提供经贸部门出具的听证综合意见。

第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审查市场名称核准申请,在收到申请后的十五日内作出准予名称核准登记或不予登记的决定。不予登记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审查市场选址是否符合市场布局规划。市场布局规划尚未公布实施的,对于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的市场,应当就市场选址是否符合市场规划征求经贸部门的意见。经贸部门应当在七日内回复意见,逾期未回复的,视为对市场选址无意见。

市场名称使用规范参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未经核准登记的市场名称不得使用。

市场未经名称核准登记不得招商、招租。

第十四条 市场开业前,市场开办者应当向市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市场登记。

申请办理市场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登记申请表;

(二)名称核准证明;

(三)建筑工程消防验收合格证明材料;

(四)市场内部布局材料;

(五)市场服务管理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相关材料;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审查市场登记申请,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准予登记或不予登记的决定。对于材料齐全且市场建设符合本规定第十条第二款的,准予登记,颁发《市场登记证》。不予登记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未取得《市场登记证》的市场不得开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开业前必须取得其他行政许可的,市场开办者应当依法办理。

资料由保安服收集

C

第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公开已取得《市场登记证》市场的相关信息,供公众查阅。

第十七条 《市场登记证》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

第十八条 《市场登记证》有效期满需要续期的,市场开办者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原登记机关申请续期。原登记机关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续期的决定。准予续期的,换发《市场登记证》。

第十九条 市场开办者、市场名称、面积、经营范围、市场类型、管理机构负责人等事项发生变化的,市场开办者应当提前三十日到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市场变更经营地点的,应当重新办理市场登记手续。

第二十条 市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场登记机关应当依法注销《市场登记证》:

(一)市场开办者申请注销的;

(二)市场开办者依法终止的;

(三)《市场登记证》有效期届满未续期的;

(四)市场关闭、撤销等停止经营情形的;

(五)因不可抗力及其他原因导致市场无法继续经营的;

(六)其它依法应当注销的情形。

第三章 市场开办者

第二十一条 市场开办者应当与入场经营者签订书面入场经营合同,就市场的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商品质量安全责任、知识产权保护、消费纠纷解决途径、场内经营者违法经营责任以及解除合同条件等事项作出具体约定。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制定并推荐入场经营合同示范文本,供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参照使用。

第二十二条 市场开办者应当维护市场内的经营设施以及消防、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安全保卫等设施,保证相关设施处于完好状态,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第二十三条 市场开办者应当制订市场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消防安全、治安、公共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食品安全、重要商品备案等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实施情况,根据检查结果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第二十四条 市场开办者应当在市场办公场所内悬挂市场登记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及各类经营许可证;应当在市场内显著位置公布市场服务管理机构名称、管理人员职务分工、市场管理制度以及投诉机构的地址和电话。

第二十五条 市场内部布局应当与办理市场登记时提交的市场布局设计图一致,市场开办者需要更改的,应在更改后十五日内向市场登记机关提交新的布局设计图。

市场开办者应当及时制止场内经营者在市场内的占道经营行为。

第二十六条 市场开办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复检计量器具。

资料由保安服收集

D

市场开办者应当对市场内使用的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登记造册,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应当督促场内经营者对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日常维护,并组织场内经营者向法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

第二十七条 市场开办者应当督促场内经营者依法经营,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场管理制度,倡导诚信经营、文明经商。

市场开办者应当建立场内经营者信誉档案,记录场内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受处罚或受表彰等情况,并在市场内定期公示。

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应当做好统计工作,依法提供统计资料。

第二十八条 市场开办者发现场内经营者有违法经营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和督促改正,并向有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市场开办者不得为场内经营者的无照经营行为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提供经营场地、保管、仓储、运输等条件。

第二十九条 市场开办者应当积极协助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市场内的违法行为,不得隐瞒真实情况或者向当事人通风报信,不得以各种借口拒绝或者阻挠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

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对场内经营者违法行为的查处结果及时告知市场开办者。

第三十条 市场开办者应当在市场内设立投诉受理点,接受消费者投诉,进行调解,并协助有关部门处理交易纠纷。

第三十一条 市场歇业或者终止营业的,市场开办者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场内经营者,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以零售为主的市场,应当提前三十日在市场入口处张贴公示。

第四章 场内经营者

第三十二条 场内经营者应当诚信、合法经营,公平竞争,遵守市场管理制度,自觉维护市场秩序。

场内经营者不得经营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经营的商品,不得从事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活动。

第三十三条 场内经营者应当持证照经营,并在其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及其他许可证件。

农民在市场内出售自产自销农产品的,应当在市场开办者划定的专用区域内经营。

第三十四条 场内经营者应当建立商品进货查验制度,索取商品的质量合格证明;购进并销售需持许可证件生产的商品,应当向供货方索取查验有效的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证明文件。

场内经营者购进并销售无质量合格证明的商品,应当对商品进行检验、检测,并对商品质量承担责任。

第三十五条 经营涉及人身和财产安全、国家专营专控等重要商品的场内经营者应当建立进货和销售台账制度。

重要商品的具体目录由市经贸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救灾、防疫等公众利益需要临时确定重要商品。

第三十六条 场内经营者应当遵守关于保护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规章。对标有注册商标、专利号或者专利、版权标记的商品的购进应当进行查验,建立备案制度。不得销售、展示、宣传冒充或假冒他人知识产权的商品。

场内经营者未经授权不得以特约经销、总代理、总经销、专营专卖形式从事经营活动。

资料由保安服收集

E

第三十七条 场内经营者对场内管理秩序和安全隐患问题,有权向市场开办者提出改进意见,可以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三十八条 场内经营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提出开业、变更、停业、歇业申请;

(二)对经核准的市场名称享有与市场开办者约定的使用权;

(三)在核准的经营方式、经营范围内依法自主经营;

(四)拒绝未依法经过批准的收费和各种形式的摊派;

(五)法律、法规赋予的其他权利。

第五章 市场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 市场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应当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公开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并为公众查阅提供方便。

第四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市场管理信息网络,记录市场管理相关信息以及市场开办者及场内经营者诚信经营情况等,供公众查询。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应当协助提供相关信息。

第四十一条 市场登记证实行检验制度。市场开办者应当在每年3月15日至6月30日,向原登记机关报送检验报告书及相关材料,申办上检验。

市场开办者报送的检验报告书应当包括当市场的经营活动情况、市场登记事项及其他行政许可事项变动情况、开办者及场内经营业户受处罚及奖励情况、投诉及纠纷处理情况等。

第四十二条 市场登记机关收到检验报告书后,应结合查阅当日常监管记录、现场检查等情况,在二十日内作出年检合格或不合格的决定。

第四十三条 市场有下列情形的,《市场登记证》检验为不合格:

(一)不符合市场建设规范或升级改造要求的;

(二)未按照核准的登记事项开展经营活动的;

(三)市场登记事项及其他行政许可事项发生变化,市场开办者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

(四)市场开办者未按本规定履行对市场的管理责任,致使市场秩序混乱的;

(五)市场开办者未按本规定履行对场内经营者合法经营的监督责任,场内同一经营者因同一类违法行为被执法机关查处三次以上的,或者市场内违法经营行为严重,被相关部门列为重点整治市场的。

第四十四条 工商、公安、消防、卫生、市容环卫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巡查、抽查、定期检查等制度,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商品交易市场进行监督管理。

行政管理部门在履行市场监督管理职责时,发现应由其他部门查处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告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

资料由保安服收集

F

第四十五条 工商、公安消防、食品药品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农业、卫生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市场内公布本部门投诉举报电话、联系方式等信息。

行政管理部门接到举报或投诉后应当做好记录,及时调查处理,并回复举报投诉人。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投诉、举报,应当先予受理,并负责转送相关部门处理,同时通知举报或投诉人。

第四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市场或场内经营者未依法取得其他行政许可的,应当移交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处理。

市场经营活动的相关行政许可事项有变更、失效、撤回、注销等情况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三十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第四十七条 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农业、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对市场商品质量的抽查、检测制度,及时发现并查处商品质量违法行为。

行政管理部门对商品抽查、检测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应当公平地适用所有场内经营者。商品抽查、检测结果,应当及时汇总分析,并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八条 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查处市场违法行为。在执行检查任务时,应当依法出示证件。对未出示证件的,被检查者有权拒绝检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市场开办者有下列情形的,由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使用未经核准的市场名称进行招商、招租、发布广告等经营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市场未取得《市场登记证》擅自开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限期办理市场登记;逾期仍不办理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取缔。擅自开业行为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三)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市场登记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规定第十九条规定,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补办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市场开办者不按照规定建立、落实市场管理制度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造成市场管理秩序混乱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六)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市场开办者随意摆摊设点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七)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二款,市场开办者知道或应当知道场内经营者的无照经营行为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而为其提供经营场所或运输、保管、仓储等条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和《广东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

资料由保安服收集

G

(八)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一条规定,未按规定时间申办检验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限期补办,逾期不补办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对超过一年不办理检验的,吊销市场登记证。市场检验不合格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的,吊销市场登记证。

第五十条 场内经营者有下列情形的,由相关职能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场内经营者未按照规定实施进货查验制度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场内经营者未按照规定实施重要商品进货和销售台账制度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 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拒绝或者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有其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不履行管理职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污贿赂等违纪违法行为的,由行政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原《广州市市场登记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主题词:法制 规定 修改 命令

资料由保安服收集

H

篇2: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3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州市摩托车报废管理规定》的决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州市摩托车报废管理规定〉的决定》已经2003年1月6日市政府第11届11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林树森

二○○三年二月十九日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州市摩托车报废管理规定》的决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广州市摩托车报废管理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第一条修改为“为改善本市环境质量,保障道路交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二、第四条第一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摩托车,属报废摩托车:”修改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摩托车应当报废:”

第四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两轮摩托车自注册登记之日起满10年的,三轮摩托车自注册登记之日起满8年的;”

增加一项为第四条第一款第(二)项,内容为“车辆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

第四条第一款第(二)项修改为第四条第一款第(三)项。

第四条第一款第(三)项修改为第四条第一款第(四)项。

第四条第二款修改为“前款第(三)、(四)项所规定的摩托车安全技术状况和排放污染物情况,由依法设立具有检验资质的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测机构和尾气排放检测机构检验。”

二、第五条修改为:“达到本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年限的摩托车,应当按照市公安部门规定的时间每年定期参加两次检验,经检验符合国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可以继续使用,但最长不得超过3年。经检验不合格或连续两次未参加检验的,应当强制报废。

达到本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年限的三轮摩托车应当强制报废,不得延期。”

三、第七条修改为“属于本规定第四条规定情形的摩托车(以下简称报废摩托车)拥有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及时将报废摩托车交售给报废摩托车回收企业。”

四、删去第十五条第(二)项。

资料由牛仔裤品牌收集

第十五条修改为“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五、第十六条修改为“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处罚。”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广州市摩托车报废管理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广州市摩托车报废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改善本市环境质量,保障道路交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本市号牌的三轮摩托车(包括侧三轮、正三轮)、二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报废,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由市公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商业、环保、工商、税务等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定。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摩托车应当报废:

(一)两轮摩托车自注册登记之日起满10年的,三轮摩托车自注册登记之日起满8年的;

(二)车辆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

(三)经修理、调整仍达不到国家对摩托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要求的;

(四)经修理、调整或者采用排气污染控制技术后,排放污染物仍超过国家规定的摩托车排放标准的。

前款第(三)、(四)项所规定的摩托车安全技术状况和排放污染物情况,由依法设立具有检测资质的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测机构和尾气排放检测机构检验。

第五条 达到本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年限的摩托车,应当按照市公安部门规定的时间每年定期参加两次检验,经检验符合国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可以继续使用,但最长不得超过3年。经检验不合格或连续两次未参加检验的,应当强制报废。达到本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年限的三轮摩托车应当强制报废,不得延期。

第六条 距离报废期限尚有两年的摩托车或者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和排放污染物标准的摩托车,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予办理过户手续。

第七条 属于本规定第四条规定情形的摩托车(以下简称报废摩托车)拥有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及时将报废摩托车交售给报废摩托车回收企业。

第八条 从事报废摩托车回收业务的企业,必须持有省经济贸易管理部门颁发的《资格认定书》和市公安部门核发的《特种行业许可证》,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第九条 报废摩托车拥有单位或者个人,持单位证明材料或者个人身份证、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号牌、完税和完费证明,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机动车报废手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于受理当日,向办理摩托车报废的单位或者个人出具《机动车报废证明》,并告知其将报废摩托车交售给报废摩托车回收企业。

第十条 报废摩托车回收企业应当在回收报废摩托车当日出具报废车辆回收证明书,并在回收报废摩托车之日起15日内拆解车辆。

第十一条 报废摩托车拥有单位或者个人凭报废车辆回收证明书,到摩托车注册登记地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二条 报废摩托车回收企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出售报废摩托车;

(二)利用报废摩托车的发动机、变速器、车架及其他零配件拼装整车;

(三)出售报废摩托车发动机、变速器和车架;

(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继续驾驶报废摩托车;

(二)将报废摩托车出售、赠予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给非报废摩托车回收企业或者个人;

(三)使用报废摩托车号牌;

(四)自行拆解报废摩托车;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四条 报废摩托车拥有单位或者个人,不按本规定进行摩托车报废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注销其报废摩托车的号牌、机动车行驶证和车辆档案。

第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处罚。

第十七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按本规定第九条为报废摩托车拥有单位或者个人办理摩托车报废手续的;

(二)不按本规定第十四条注销机动车号牌、机动车行驶证、车辆档案的。

第十八条 根据国务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对报废摩托车回收企业的审批发证和经营活动负有审查、监督管理责任的商业、公安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照《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处理。

篇3: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

1 广州发展区域商品期货交易中心的意义

根据《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 (2011—2020年) 》构想, 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由包括商品期货交易中心在内的八个子中心构成。广州发展区域商品期货中心的现实意义如下。

1.1 有利于穗港深金融业交易平台的错位发展和优势互补

2010年2月,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五大国家级中心城市。广州作为珠三角地区的龙头, 既有毗邻港澳的区域优势, 又有发达完备的工业体系, 产业经济实力雄厚, 2010年广州GDP突破万亿大关, 列五大中心城市第三位, 拥有像广汽、广船等一批全国知名的本土大型企业。但与实体经济形成反差的是, 广州的金融业尽管体系相对完善, 但缺乏特色, 缺少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本地金融企业和金融交易平台。同时, 广州金融业还面临着来自周边的香港、深圳的强大同业竞争。这两个地区的金融业相对广州而言, 其特色和竞争优势非常明显。香港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和金融自由港, 各类金融体系都非常发达, 运作方式国际化, 其地位非内地城市所能比拟。深圳的特色在于其是全国性两大的证券交易中心之一, 以及基金管理中心和风险投资中心。广州金融业相对港深而言, 最大的短板之一就是缺乏有影响力的金融交易平台。香港有由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合并而成的香港交易所这个巨型国际化交易平台, 深圳有“二板”, 广州在大型金融交易所这方面还是空白。因此, 发展区域商品期货中心, 既能完善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布局, 又能实现其与港深金融交易平台的错位发展 (香港交易所的期货交易品种为金融期货) 和优势互补。

1.2 有利于争夺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 为珠三角地区企业提供规避价格风险的场所

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有两个:发现未来价格和规避价格风险。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日益凸显, 对国外资源依赖度越来越大, 以原油为例, 2011年8月, 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5.2%, 首次超过美国, 其消费增速也超过了我国GDP的增速。其他的一些大宗商品像铁矿石、大豆等也存在类似情况, “中国需求”成为影响国际期货市场价格重要因素。虽然中国是众多大宗商品的大买家, 但商品的定价权并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只能被动接受国际市场价格, 使期货红利落入发达国家手中, 国内企业只能高价买入资源, 赚取微薄利润。以铁矿石为例, 2011年上半年, 铁矿石价格飞涨, 进口均价 (到岸价) 涨幅达42.46%, 钢铁行业成本由此增加1041.1亿元, 钢铁企业生产经营遇到严重的困难, 同期钢企销售利润率仅3.14%, 扣除税收后, 大部分钢企处于亏损状态。

要改变目前的现状, 就必须大力发展期货市场, 以此争夺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同时, 也为企业提供一个规避价格风险的场所。珠三角地区有众多加工型出口企业, 对国外原材料依赖程度很大。面对当前国际资源品价格不断上涨, 其生存状况也令人堪忧。2011年春节后, 由于国际市场棉花价格的上涨, 国内棉花价格达到每吨3万多元的高位, 导致珠三角地区很多纺织企业缩减生产规模或倒闭。

建立广州区域商品期货交易中心, 就能聚集各类资本和信息, 形成能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的“广州价格”, 形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价格中心, 引导珠三角各类企业进行套期保值, 规避现货市场价格风险。

1.3 有利于珠三角地区乃至广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领跑全国, 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但应该看到, 广东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 走的是一条粗放型经济发展的路子。随着各类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以及土地资源的日益短缺,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

通过建立广州区域商品期货中心, 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 通过商品价格信号为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计划的调整提供导向作用, 进而带来市场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此外, 期货交易所通过上市交割标准比较高的期货合约, 能够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 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 广州发展区域商品期货交易中心的有利条件

2.1 广州拥有良好的金融产业发展基础

区域期货中心属于区域金融中心的范畴, 是在区域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金融机构集中、金融工具多样、金融信息灵敏、对本地区或周边区域影响面大、辐射能力强的期货投资枢纽。发展区域商品期货中心离不开本地区良好的金融产业发展基础。根据广州市金融办提供的数字, 截至2010年末, 广州全市共有金融机构191家, 各类金融机构网点3000多家, 金融机构种类和网点密度位居全国前列,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953.96亿元, 贷款余额16284.31亿元, 资金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保费收入、证券基金交易、期货代理交易、产权市场交易等方面的累计成交额等均居全国大城市前列;作为全国首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 2010年广州的业务量居全国第一。广州拥有建立区域商品期货中心良好的金融基础。

2.2 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产业经济发达、体系完善

期货市场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珠三角地区是我国三大经济带之一, 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联合发布的《2009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09年珠三角实现生产总值32105.88亿元, 增长9.4%。人均GDP达到67321元, 同比增长9%;折合9855.2美元, 逼近1万美元大关。表明珠三角已处于工业化后期, 即将迈进现代化的门槛。发达的经济、众多的企业为广州发展区域商品期货中心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2.3 广州具有发展区域商品期货交易中心的历史经验

广州期货业在全国起步最早, 1992年我国第一家期货公司——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 在广州成立。在1995年以前, 广州曾拥有广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和华南期货交易所等两家期货交易所 (后合并为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 , 是当时的华南地区期货中心。但在1998年的期货市场整顿中被取消。目前, 广州虽然没有期货交易所, 但拥有业内知名的华泰长城期货公司、广发期货公司、珠江期货公司等交易中介机构和一批素质较高的期货专业人才, 整个期货市场秩序良好, 近三年投资者投诉数量维持在个位。

此外, 广州市政府对发展区域商品期货中心的政策支持、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庞大的潜在投资者群体都是广州发展区域期货中心的有利条件。

3 广州区域商品期货交易中心的定位及金融创新功能

3.1 服务区域定位

目前, 我国已有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等三家商品交易所。从地理区域上看, 三家交易所覆盖了我国北方、中部、东部等地区。但在我国南方, 特别是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 目前还没有期货交易所。从区域金融发展均衡布局的角度考虑, 在南方, 尤其是在广州这样金融基础较好的大城市设立商品期货交易所是有足够理由的。

为了与已有的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有所差别, 实现差异竞争, 树立自身的特色。广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必须在定位上有所创新。交易所定位从不同角度讲有很多表述, 在此仅从服务区域的角度进行定位。未来的广州商品交易所可定位为“立足广东, 对接港澳, 面向全国, 辐射东南亚”。该定位的理由和特色在于:

(1) 广州商品期货交易所首先必须是服务于广东经济发展, 因此必须“立足广东”, 这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2) 港澳地区目前在商品期货交易所方面只有2011年5月18日新成立的香港商交所, 其交易对象目前还只有黄金、白银两个品种。香港交易所交易的期货品种仅限于金融期货, 广州商品交易所的设立可以在交易品种上与港澳进行对接, 丰富其期货交易对象。

(3) 广州商品交易所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必须面向全国, 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4) 广东毗邻东南亚地区,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也是泛珠9省及东盟的地理中心, 这一环南海经济圈拥有近10亿人口、GDP约20000亿美元, 东盟的一些国家如越南、老挝、缅甸等都是大宗原材料的主要市场。随着交易所影响力的扩大, 完全可以考虑将这些东南亚国家的投资者引入交易所, 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广州价格”。

3.2 广州区域商品期货交易中心的金融创新功能

未来的广州区域商品期货交易中心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四个方面, 即产业服务、金融创新、对接港澳、聚集信息等, 如图1所示:

在上述四个功能中, 产业服务、对接港澳、聚集信息前面已经探讨过, 在此不再赘述, 仅谈谈未来广州区域商品期货交易中心的金融创新功能。期货市场的金融创新包括交易品种、客户服务、交易方式、监管方式等全方位的创新。广东人历来有“敢为人先”的魄力和胆识。未来的广州区域商品期货交易中心, 完全可以在上述方面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 走在全国前面。比如在商品期货交易所的治理和组织结构、交易品种的创新、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引入QFII等方面率先尝试, 在期货业方面也做一回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4 广州区域商品期货交易中心的发展模式

商品期货交易中心由商品期货交易所、交易客体 (交易品种) 、交易中介、投资者等四个方面组成, 在此从这四个方面对未来的广州区域商品期货交易中心的运作模式进行探讨。

4.1 创新交易所申办、运作模式

鉴于目前国内已经有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 上市交易品种覆盖了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农产品等二十多个品种, 品种大类较为齐全。加上国家一向对期货交易所的设立采取比较审慎的态度。未来的广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在申请设立时要取得成功的话, 可以考虑与香港合作设立, 一方面, 由粤港两地政府共同提出申请;另一方面, 引入香港战略投资者, 采取会员制的组织模式, 提高交易所的运作效率, 使其有别于已有的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 同时, 争取交易所的上市。

4.2 科学选择交易品种

在交易所交易品种的选择上, 广州商品期货交易所要有自己的特色, 避免与另三大交易所雷同。初期可以选择的商品有原油、铁矿石、纸浆、电力等, 后期可考虑对应的期权及天气期货、商品指数期货等品种, 实现与其他商品期货交易所之间的错位竞争。

4.3 做大、做强辖区期货公司

期货公司是期货市场的交易中介。根据广东省证监局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 广东辖区 (不含深圳) 共有期货公司13家下属营业部95家, 客户权益137.72亿元。对比浙江期货市场, 其辖区期货公司2011年4月底, 客户保证金余额258.11亿元。数据表明:广州期货市场对资金的吸引能力不及浙江。因此, 必须做大、做强一批本地的期货公司, 为广州期货市场注入更多的资金。

其主要措施有以下方面:

(1) 大股东增资。根据期货公司净资本监管要求, 期货公司的净资本最低必须达到其所吸纳保证金的6%。目前, 广州的一些本土期货公司, 如广发期货、华泰长城、珠江期货纷纷进行新一轮的增资, 以此吸引更多资金。

(2) 引导期货公司上市。上述的几个本土期货公司实力较强, 可以引导他们上市, 让其做大、做强。

(3) 培育期货公司所需的专业人才。根据广东证监局统计:2011年辖区期货从业人数为1983人, 远低于证券行业从业人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期货行业市场规模狭小外, 还与期货公司员工待遇低、专业性强有关。

因此, 期货公司要通过各种内部的技能培训、交易所和协会培训、出国学习等途径来提升员工的素质。

4.4 培育多元化的期货市场投资者

4.4.1 加强投资者教育, 培养理性、抗风险能力强的个人投资者

通过有效的投资者教育方式, 向广大投资者普及期货市场的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 帮助投资者正确认识期货市场的风险和收益, 提高投资者的素质, 消除存在于心目中的错误认识, 掌握投资期货市场的基本技能, 增强投资期货的信心。这方面, 监管层、交易所和期货经纪公司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当前市场资金充裕、流动性过剩、投资者投资方式狭窄的情况下, 正是对广大投资者进行期货投资引导的良好契机。

4.4.2 积极引导现货企业参与商品期货市场

近年来, 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正日益显现, 国内资源压力越发严峻, 企业对国外市场的原材料依赖度越来越大。由于美元贬值, 许多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扬, 商品的金融属性越来越明显。以LME期铜为例,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 其价格不断走高, 由不足3000美元/吨最高上涨到2011年1月的9728美元/吨, 并一直处于高位震荡。其他商品如铝、锌等有色金属, 白糖、橡胶等农产品期货都步入价格高位区间,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许多企业的经营受到影响, 利润被压缩, 一些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锁定了利润, 使自己的经营没有受到影响。但还有许多企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对期货市场的功能了解甚少, 没有参与套保, 损失惨重。因此, 积极开发现货企业市场, 让更多的现货企业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来, 这不仅对企业有利, 而且有利于市场功能的发挥, 使期货市场形成的未来价格更准确, 从而更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发展。

4.4.3 以期货理财类产品为契机, 发展商品期货市场金融机构投资者

2008年9月, 招商银行推出“商品期货套利1号”理财产品, 开创了我国期货理财类产品的先河, 该产品由于仅投资于期货市场的套利交易, 不从事投机交易, 因此风险较小, 属于低风险的期货理财产品。2009年3月, “厦门信托·震雷先行者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获批, 该计划的受托人为厦门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投资顾问为上海震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托管银行为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期货经纪商为海通期货有限公司。该理财产品由于能从事期货投机交易, 因此, 是真正意义上的期货理财产品。期货理财产品的问世, 使没有期货专业知识的普通投资者也能涉足期货市场, 扩展了期货市场的投资主体。

对于期货理财类产品:一方面, 要有积极鼓励的态度;另一方面, 必须做好风险的防范, 即在向投资者揭示投资风险的同时, 期货理财产品的受托人必须在协议中明确资产中用于期货投资的最高额度 (建议一般不超过总资金的20%) 及最大亏损额度, 达到该额度时必须停止期货投资或终止该信托计划。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起到降低期货理财类产品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晓亮, 徐耿峰, 涂和轶.内地和香港合作构建国际期货交易中心的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 2008 (10) .

[2]崔满红, 冯鸿周.区域金融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3]郭晓利, 朱丽红.比较优势理论与期货市场竞争发展格局[J].财贸经济, 2003 (09) .

[4]吴悫华.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推动期货业新发展[J].中国证券期货, 2010 (1) .

[5]广州金融办.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 (2011—2010年) [EB/OL].http://www.gzjr.gov.cn.

篇4: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

一、将第二条第一款、第二款修改为:“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燃气发展规划编制、燃气工程建设、燃气经营和使用、燃气设施保护、燃气燃烧器具的安装维修和使用、燃气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理以及有关的管理活动。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生产和进口,城市门站以外的天然气管道输送,燃气作为工业生产原料的使用,沼气、秸秆气的生产和使用,不适用本条例。”

二、第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燃气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和改革、城乡规划、安全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公安、商务、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建立健全燃气安全信息通报和执法协作机制。对执法中发现属于其他部门管辖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通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查处。”

三、将第七条修改为:“市、县燃气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能源规划以及上一级燃气发展规划,组织编制燃气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燃气主管部门备案。”

四、将第九条修改为:“新建、改建、扩建燃气工程项目,应当符合燃气发展规划。

“对燃气发展规划范围内的燃气设施建设工程,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依法核发选址意见书时,应当就燃气设施建设是否符合燃气发展规划征求燃气主管部门的意见;不需要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依法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就燃气设施建设是否符合燃气发展规划征求燃气主管部门的意见。”

五、删去第十三条第二款。

六、将第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申请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燃气发展规划要求;

“(二)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气源和燃气设施;

“(三)有相应的履约能力及责任承担能力;

“(四)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经营方案;

“(五)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六)承诺接受特许经营协议的有关强制性要求;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七、删去第十七条。

八、将第十九条改为第十八条,修改为:“瓶装燃气经营实行许可制度。未取得瓶装燃气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瓶装燃气经营活动。

“从事瓶装燃气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稳定的、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的燃气气源;

“(二)有符合国家标准的贮存、充装、配送等相应的场地、设施、设备和工具;

“(三)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技术人员;

“(四)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经营方案,并明确安全责任人;

“(五)有相应的安全事故责任承担能力;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本条第二款第五项规定的安全事故责任承担能力的具体标准,由省燃气主管部门制定,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从事瓶装燃气充装的,还应当依法取得气瓶充装许可证。”

九、删去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七条。

十、将第三十五条改为第三十一条,修改为:“在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危及燃气设施安全的活动。

“在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有关单位从事敷设管道、打桩、顶进、挖掘、钻探等可能影响燃气设施安全活动的,应当与燃气经营者共同制定燃气设施保护方案,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十一、删去第三十六条。

十二、将第四十二条改为第三十七条,修改为:“燃气用户应当配合燃气经营单位和个人进行燃气安全检查,按照燃气技术规范要求使用燃气。

“燃气用户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燃气燃烧器具;

“(二)违反技术规范要求拆卸、安装、改装燃气燃烧器具;

“(三)使用非法制造、报废、改装的气瓶或者超期限未检验、检验不合格的气瓶;

“(四)加热、摔砸、倒卧、曝晒燃气气瓶或者改换气瓶检验标志、漆色;

“(五)倾倒燃气残液或者用气瓶相互倒灌;

“(六)进行危害室内燃气设施安全的装饰、装修活动;

“(七)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十三、将第四十三条改为第三十八条,第二款修改为:“推广使用燃气用波纹软管等防损、抗老化输气软管,提倡使用燃气泄漏报警器。”

十四、将第五十条改为第四十五条,修改为:“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未取得管道燃气特许经营许可证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燃气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未取得瓶装燃气经营许可证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燃气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十五、将第五十一条改为第四十六条,修改为:“燃气经营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项至第八项、第三十四条规定,或者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第二款规定擅自移动燃气计量表和表前燃气设施的,由县级以上燃气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十六、删去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

十七、将第五十九条改为第五十条,删去第一项。

十八、将第六十二条改为第五十三条,修改为:“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燃气设施,是指人工煤气生产厂、燃气储配站、门站、气化站、混气站、加气站、灌装站、供应站、调压站、市政燃气管网等的总称,包括市政燃气工程、建筑区划内业主专有部分以外的燃气设施以及户内燃气设施等。

“(二)燃气工程,是指燃气设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

“(三)燃气燃烧器具,是指以燃气为燃料的燃烧器具,包括居民家庭和商业用户所使用的燃气灶、热水器、沸水器、采暖器、空调器等器具。”

此外,对个别文字作了修改,并根据本决定对条文顺序作了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5: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 5 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州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法>的决定》已经第13届2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市长

张广宁

二○○七年十二月十九日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州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法》的决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第13届28次常务会议决定对《广州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法》作如下修改:

第十一条第(四)项修改为:

“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作出公开的决定并提供相关信息。

不能即时作出决定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五个工作日。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行政机关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广州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后重新公布。

广州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法

(2006年12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6号发布根据2007年12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州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法>的决定》修订)第一条 为了规范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根据《广东省政务公开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是指公开权利人依法向公开义务人提出申请,经公开义务人审查同意,获取政府信息的活动。

第三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及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是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义务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是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权利人。

文章由牛仔裤品牌收集

E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政务公开主管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各级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 公开权利人应当合法使用依申请获得的政府信息,不得利用依申请获得的政府信息从事违法活动。

第六条 公开义务人应当指定具体的机构负责依申请公开工作,并将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方式等信息向社会公开,方便公开权利人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或者咨询。

公开义务人应当推行电子政务,在本单位的网站上设置并开通“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栏目,方便公开权利人采取数据电文等方式提出申请。

第七条 公开义务人应当建立、健全依申请公开工作制度,建立依申请公开指南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依申请公开指南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受理机构的地址、电话、传真、邮编、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

(二)申请的条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三)救济途径;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八条 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包括下列政府信息:(一)已经向社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二)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国家秘密被泄露的信息;(三)属于商业秘密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泄露的信息;(四)属于个人隐私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个人合法权益受损害的信息;(五)内部政府信息及政府内部公文;(六)内部研究、讨论或审议过程中的信息;

(七)与行政执法有关的,公开后可能会影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或者会危及他人人身权利的信息;

(八)法律、法规、规章禁止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为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他人生命、健康等重大合法权益,可以公开本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政府信息,但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办理。

文章由牛仔裤品牌收集

E

公开义务人认为公开具有明显的公共利益、重大的社会影响,并且不会影响行政决策、行政执法和危及他人人身安全,以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可以公开本条第一款、第五项、第六项、第七项规定的政府信息。

第九条 公开权利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当向公开义务人提供本人的身份证明或本组织的有关证明。以组织名义提出申请的,还应当出具书面授权委托书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第十条 公开权利人应当以纸质、数据电文等书面形式提出公开政府信息的申请。书面申请确实存在困难的,公开权利人可以以口头方式或委托第三人提出申请。

申请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名称、地址、身份证明、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二)请求公开的具体内容;(三)申请人的签名或盖章;(四)申请时间。

第十一条 公开义务人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后,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即时作出处理:(一)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属于申请的公开义务人职能范围内的,应当指引申请人向有关公开义务人申请;

(二)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已经向社会主动公开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得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三)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作出不予公开的决定并说明理由;

(四)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作出公开的决定并提供相关信息。

不能即时作出决定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五个工作日。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行政机关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

第十二条 属于第十一条第二款情形的,公开义务人经审查后应当根据不同情形作出下列决定:

(一)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可以公开的范围的,制作政府信息公开决定书,载明公开的范围、方式、时间;

文章由牛仔裤品牌收集

E

(二)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部分公开的范围的,制作政府信息部分公开决定书,书面说明部分公开的理由和依据以及救济途径并载明部分公开的方式和时间;

(三)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属于公开的范围的,制作政府信息不予公开决定书,书面说明不予公开的理由、依据以及救济途径;

(四)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难以确定是否属于公开的范围的,制作政府信息暂缓公开决定书,书面说明暂缓公开的理由和依据以及后续处理的方式和时间。

依照前款第四项规定暂缓公开信息的,应当在作出暂缓公开决定之日起四十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后续处理,并作出公开或不公开决定。

第十三条 因信息资料处理等客观原因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公开义务人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决定或者向申请人公开申请的政府信息的,经本单位负责人同意,可以延长期限,并书面通知公开权利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个工作日。

第十四条 公开义务人认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信息的,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五个工作日内书面征求第三方意见。

第三方应当在收到公开义务人的书面通知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逾期未作出答复的,视为不同意公开。

对于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经过审查后认为有必要公开的,应当在作出公开决定的同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并告知救济途径。

公开权利人申请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公开义务人依法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的时间,不计算在申请审查期限内。

第十五条 公开权利人要求公开义务人提供与自身有关的登记注册、税费缴纳、社会保障等政府信息的,应当持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证明文件,向公开义务人提交书面申请,公开义务人查验核实公开权利人身份后,应当提供政府信息。

公开权利人提出证据证明与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不准确、不完整或者不相关的,可以要求公开义务人依法予以更改,公开义务人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受理申请的公开义务人无权更改的,应当及时告知公开权利人并指引其向有关公开义务人申请。

第十六条 公开义务人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当按照公开权利人要求的形式提供政府信息,不能按照公开权利人要求的形式提供的,应当安排其查阅相关资料,或者提供打印件、复制件。

公开义务人可以在办公场所设立电子阅览室或信息查询室,便于公开权利人当场查阅或抄录相关政府信息。公开权利人存在阅读困难的,公开义务人应当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十七条 公开义务人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文章由牛仔裤品牌收集

E

公开义务人可以向公开权利人收取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过程中发生的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费用的收取标准由物价部门核准。

公开权利人符合本市低保和低收入困难条件的,凭有关证明,经公开义务人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可以减免收费。

公开权利人属于非盈利组织或者其他公益团体的,凭有关证明,经公开义务人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可以减免收费。

第十八条 公开义务人应当在每年1月31日前向本级人民政府政务公开主管机构提交政府信息公开报告,其中应当包括与本单位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有关的下列内容:(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登记情况统计;

(二)同意公开、部分公开和不予公开的分类情况处理统计;(三)就政府信息公开提出投诉、复议的情况统计及其处理结果;(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进方案;(五)其他应当报告的主要事项;

各级人民政府政务公开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对公开义务人上报的报告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估,形成本级人民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报告并于每年3月31日前向社会公布。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政务公开主管机构设立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投诉电话、信箱和电子邮件,接受公众对公开义务人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的投诉,及时查处违法或失当行为,并在收到投诉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投诉人书面告知处理结果。

公开权利人认为公开义务人不依法履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义务的,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举报,接受举报的机关应当予以调查处理,并在接到举报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举报人书面告知处理结果。

第二十条 公开权利人认为公开义务人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或者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一条 公开义务人有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行为的,由各级人民政府政务公开主管机构或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公开义务人违反本规定的具体行政行为造成公开权利人或者第三方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二十三条 公开权利人利用依申请获得的政府信息从事违法活动,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文章由牛仔裤品牌收集

E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主题词:行政事务 政务公开 命令

文章由牛仔裤品牌收集

篇6: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

【发布文号】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5号 【发布日期】2006-09-26 【生效日期】2007-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5号)

《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已经市政府第12届10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张广宁

二○○六年九月二十六日

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规范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开办、经营和管理活动,维护商品交易市场秩序,明确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商品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根据《 广东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商品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市场),是指由市场开办者提供固定的场地、设施,进行经营管理,若干经营者集中在场内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商品(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营利性服务)交易活动的场所。

本规定所称市场开办者,是指依法设立,从事市场经营管理,通过提供场地、设施以及服务,吸纳商品经营者入场经营的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本规定所称场内经营者,是指在市场内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商品交易活动的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经济组织。

第三条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市场的建设、开办、经营管理以及相关的行政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第四条 市场商品交易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商业道德。

市场管理活动应当遵循合法、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本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市经贸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本市市场发展规划和布局规划,指导市场建设;工商部门负责市场的登记和对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公安部门负责市场治安、消防的监督管理;卫生部门负责场内食品经营者的卫生许可及监督管理;市容环卫部门负责市场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负责查处市场违法建设和违法占道经营行为。

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对市场及场内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第六条 对关系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市场,市人民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给予扶持。

鼓励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流通业态,提高市场组织化水平。

第七条第七条 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可以依法成立或加入行业协会,进行行业自律管理。

第二章 市场开办

第八条第八条 市经贸部门在市场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会同发展改革、规划、国土等部门编制本市市场布局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专业市场需要编制专项布局规划的,由市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会同规划、经贸等部门编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专业市场布局规划应当符合前款规定的市场布局规划。

本市产业政策调整的,市场发展规划和布局规划可以依法进行调整。

第九条第九条 市经贸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建设、工商、公安消防、卫生、环保、环卫等市场监管的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各类市场的建设规范,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十条第十条 市场的选址应当符合市场布局规划,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营性土地政策。专业市场布局规划已公布实施的,专业市场的选址还应符合专业市场布局规划。

市场的建设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其场地、设施的建设和配备应当符合本市制定公布的市场建设规范。

本规定实施前已开办的市场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按照本市市场建设规范,进行相应的升级改造。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申请开办市场的,应当向市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办名称核准登记,提交下列材料:

(一)登记申请表;

(二)申请使用的市场名称、申请人的主体资格证明;

(三)市场选址的相关材料;

(四)市场开办可行性论证报告;

(五)开办市场的规模、经营范围、投资预算和资金证明;

(六)联合开办市场的联办协议书;

(七)房地产权证明、经登记备案的租赁合同或其他场地使用证明文件;

(八)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明材料;

(九)建筑工程消防验收合格证明材料;

(十)环境影响评价及批准文件;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申办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市场还应当提供经贸部门出具的听证综合意见。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审查市场名称核准申请,在收到申请后的十五日内作出准予名称核准登记或不予登记的决定。不予登记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审查市场选址是否符合市场布局规划。市场布局规划尚未公布实施的,对于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的市场,应当就市场选址是否符合市场规划征求经贸部门的意见。经贸部门应当在七日内回复意见,逾期未回复的,视为对市场选址无意见。

市场名称使用规范参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未经核准登记的市场名称不得使用。

市场未经名称核准登记不得招商、招租。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市场开业前,市场开办者应当向市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市场登记。

申请办理市场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登记申请表;

(二)名称核准证明;

(三)建筑工程消防验收合格证明材料;(四)市场内部布局材料;

(五)市场服务管理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相关材料;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审查市场登记申请,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准予登记或不予登记的决定。对于材料齐全且市场建设符合本规定第十条第二款的,准予登记,颁发《市场登记证》。不予登记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未取得《市场登记证》的市场不得开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开业前必须取得其他行政许可的,市场开办者应当依法办理。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公开已取得《市场登记证》市场的相关信息,供公众查阅。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市场登记证》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市场登记证》有效期满需要续期的,市场开办者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原登记机关申请续期。原登记机关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续期的决定。准予续期的,换发《市场登记证》。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市场开办者、市场名称、面积、经营范围、市场类型、管理机构负责人等事项发生变化的,市场开办者应当提前三十日到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市场变更经营地点的,应当重新办理市场登记手续。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市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场登记机关应当依法注销《市场登记证》:

(一)市场开办者申请注销的;

(二)市场开办者依法终止的;

(三)《市场登记证》有效期届满未续期的;

(四)市场关闭、撤销等停止经营情形的;

(五)因不可抗力及其他原因导致市场无法继续经营的;

(六)其它依法应当注销的情形。

第三章 市场开办者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市场开办者应当与入场经营者签订书面入场经营合同,就市场的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商品质量安全责任、知识产权保护、消费纠纷解决途径、场内经营者违法经营责任以及解除合同条件等事项作出具体约定。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制定并推荐入场经营合同示范文本,供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参照使用。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市场开办者应当维护市场内的经营设施以及消防、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安全保卫等设施,保证相关设施处于完好状态,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市场开办者应当制订市场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消防安全、治安、公共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食品安全、重要商品备案等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实施情况,根据检查结果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市场开办者应当在市场办公场所内悬挂市场登记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及各类经营许可证;应当在市场内显著位置公布市场服务管理机构名称、管理人员职务分工、市场管理制度以及投诉机构的地址和电话。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市场内部布局应当与办理市场登记时提交的市场布局设计图一致,市场开办者需要更改的,应在更改后十五日内向市场登记机关提交新的布局设计图。

市场开办者应当及时制止场内经营者在市场内的占道经营行为。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市场开办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复检计量器具。

市场开办者应当对市场内使用的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登记造册,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应当督促场内经营者对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日常维护,并组织场内经营者向法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市场开办者应当督促场内经营者依法经营,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场管理制度,倡导诚信经营、文明经商。

市场开办者应当建立场内经营者信誉档案,记录场内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受处罚或受表彰等情况,并在市场内定期公示。

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应当做好统计工作,依法提供统计资料。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市场开办者发现场内经营者有违法经营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和督促改正,并向有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市场开办者不得为场内经营者的无照经营行为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提供经营场地、保管、仓储、运输等条件。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市场开办者应当积极协助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市场内的违法行为,不得隐瞒真实情况或者向当事人通风报信,不得以各种借口拒绝或者阻挠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

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对场内经营者违法行为的查处结果及时告知市场开办者。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市场开办者应当在市场内设立投诉受理点,接受消费者投诉,进行调解,并协助有关部门处理交易纠纷。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市场歇业或者终止营业的,市场开办者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场内经营者,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以零售为主的市场,应当提前三十日在市场入口处张贴公示。

第四章 场内经营者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场内经营者应当诚信、合法经营,公平竞争,遵守市场管理制度,自觉维护市场秩序。

场内经营者不得经营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经营的商品,不得从事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活动。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场内经营者应当持证照经营,并在其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及其他许可证件。

农民在市场内出售自产自销农产品的,应当在市场开办者划定的专用区域内经营。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场内经营者应当建立商品进货查验制度,索取商品的质量合格证明;购进并销售需持许可证件生产的商品,应当向供货方索取查验有效的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证明文件。

场内经营者购进并销售无质量合格证明的商品,应当对商品进行检验、检测,并对商品质量承担责任。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经营涉及人身和财产安全、国家专营专控等重要商品的场内经营者应当建立进货和销售台账制度。

重要商品的具体目录由市经贸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救灾、防疫等公众利益需要临时确定重要商品。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场内经营者应当遵守关于保护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规章。对标有注册商标、专利号或者专利、版权标记的商品的购进应当进行查验,建立备案制度。不得销售、展示、宣传冒充或假冒他人知识产权的商品。

场内经营者未经授权不得以特约经销、总代理、总经销、专营专卖形式从事经营活动。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场内经营者对场内管理秩序和安全隐患问题,有权向市场开办者提出改进意见,可以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场内经营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提出开业、变更、停业、歇业申请;(二)对经核准的市场名称享有与市场开办者约定的使用权;

(三)在核准的经营方式、经营范围内依法自主经营;

(四)拒绝未依法经过批准的收费和各种形式的摊派;

(五)法律、法规赋予的其他权利。

第五章 市场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市场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应当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公开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并为公众查阅提供方便。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市场管理信息网络,记录市场管理相关信息以及市场开办者及场内经营者诚信经营情况等,供公众查询。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应当协助提供相关信息。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市场登记证实行检验制度。市场开办者应当在每年3月15日至6月30日,向原登记机关报送检验报告书及相关材料,申办上检验。

市场开办者报送的检验报告书应当包括当市场的经营活动情况、市场登记事项及其他行政许可事项变动情况、开办者及场内经营业户受处罚及奖励情况、投诉及纠纷处理情况等。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市场登记机关收到检验报告书后,应结合查阅当日常监管记录、现场检查等情况,在二十日内作出年检合格或不合格的决定。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市场有下列情形的,《市场登记证》检验为不合格:

(一)不符合市场建设规范或升级改造要求的;

(二)未按照核准的登记事项开展经营活动的;

(三)市场登记事项及其他行政许可事项发生变化,市场开办者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

(四)市场开办者未按本规定履行对市场的管理责任,致使市场秩序混乱的;

(五)市场开办者未按本规定履行对场内经营者合法经营的监督责任,场内同一经营者因同一类违法行为被执法机关查处三次以上的,或者市场内违法经营行为严重,被相关部门列为重点整治市场的。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工商、公安、消防、卫生、市容环卫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巡查、抽查、定期检查等制度,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商品交易市场进行监督管理。

行政管理部门在履行市场监督管理职责时,发现应由其他部门查处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告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工商、公安消防、食品药品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农业、卫生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市场内公布本部门投诉举报电话、联系方式等信息。

行政管理部门接到举报或投诉后应当做好记录,及时调查处理,并回复举报投诉人。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投诉、举报,应当先予受理,并负责转送相关部门处理,同时通知举报或投诉人。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市场或场内经营者未依法取得其他行政许可的,应当移交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处理。

市场经营活动的相关行政许可事项有变更、失效、撤回、注销等情况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三十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农业、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对市场商品质量的抽查、检测制度,及时发现并查处商品质量违法行为。

行政管理部门对商品抽查、检测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应当公平地适用所有场内经营者。商品抽查、检测结果,应当及时汇总分析,并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查处市场违法行为。在执行检查任务时,应当依法出示证件。对未出示证件的,被检查者有权拒绝检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市场开办者有下列情形的,由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使用未经核准的市场名称进行招商、招租、发布广告等经营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市场未取得《市场登记证》擅自开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限期办理市场登记;逾期仍不办理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取缔。擅自开业行为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三)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市场登记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规定第十九条规定,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补办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市场开办者不按照规定建立、落实市场管理制度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造成市场管理秩序混乱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六)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市场开办者随意摆摊设点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七)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二款,市场开办者知道或应当知道场内经营者的无照经营行为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而为其提供经营场所或运输、保管、仓储等条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和《广东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

(八)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一条规定,末按规定时间申办检验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限期补办,逾期不补办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对超过一年不办理检验的,吊销市场登记证。市场检验不合格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的,吊销市场登记证。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场内经营者有下列情形的,由相关职能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场内经营者未按照规定实施进货查验制度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场内经营者未按照规定实施重要商品进货和销售台账制度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拒绝或者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有其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不履行管理职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污贿赂等违纪违法行为的,由行政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原《 广州市市场登记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上一篇:语文卷面分析范文下一篇: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讨论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