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历年大题整合

2024-07-26

教育学历年大题整合(通用4篇)

篇1:教育学历年大题整合

2010年

1.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错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也改变了人们关于学校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2.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错误。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表现在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的本体。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错误。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影响既具有即时价值也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4.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

错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而且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并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5.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错误。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1.简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答: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2)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3)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4)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答:(1)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进而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人的规格,所以当我们考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时,必须深刻地把握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与要求。(2)教育结构通常指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的比例构成,如不同级别、类型学校的比例关系,不同科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等,都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答:(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二者的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4.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德育发展改革有哪些启示? 答:在探讨道德教育与行为形成方面,社会学习理论的许多成果值得借鉴,对我们加强道德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有较大启迪作用;社会模仿模式强调自我效能感,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等,对我国德育工作也有较大的启迪作用。

五、论述题 1.举例说明德育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1)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是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辩证统一过程。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赖以形成的内部因素,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构成,自我评价能力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自我道德教育的目标与要求;自我调控能力则可以使学生自主行动,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例如:我们在德育实践中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内在要求,把学生从缺乏道德经验与能力、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培养成独立自主的社会成员。

(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一般是从自我为中心发展阶段,到“他律”阶段,再到“自律”阶段。(3分)(3)要遵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计划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3分)2.答: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现象由来已久,这种现象违背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切实关注并解决好不均衡的问题。(2分)

2.阅读以下材料,说说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某学校组织公开课,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向学生提问。去听课的家长发现,老师每次提问时,自己的孩子都把手举起,但老师每次都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不会叫自己的孩子。

(1)改变学校教育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是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也要看到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潜力,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后进生的发展。

(3)我国实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素质教育强调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这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所以,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社会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都不能只把关注的眼光放在少数优等生身上,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4)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式。不能把学习成绩当做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改变将学生学业成绩当做评定教师业绩唯一标准的方式。

(5)教师对于后进生,要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而不是对后进生采取忽视的态度。总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既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又需要社会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

2008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1、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因而是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人;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2、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哪就是在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寸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3、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正确。具体看来:(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2)新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4、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正确。(1)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3)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5、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正确。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㈡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的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尤其决定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规格。㈢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四、简答题(20分)

1、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2)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3)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4)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过程。

2、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2)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3、(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4、如何衡量一个问题能否成为研究课题?

⑴问题必须具有研究意义。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课题的应用价值,即对教育改革的实践是否具有指导作用;二是学术价值,即对教育学科理论建设是否有贡献。⑵问题必须有科学性;⑶问题必须明确具体;⑷问题要新颖;⑸问题要有可行性。只有主观条件、客观条件、研究时机都具备时,才宜选定。

5、简述教师的作用。

(1)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2)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五、论述题(30分)

1、结合实践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1)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身心发展不仅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而且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个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并不是消极地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是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现有水平又能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2)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所谓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个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各年龄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据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的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4)互补性: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个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5)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个别差异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有的少年得志,有的大器晚成;其次,表现在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再次,还表现在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上。另外,还表现为群体间的差异。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争论:其中最典型的是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宾塞,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进入20世纪以来,两种争论趋于缓和,两种观点逐渐走向融合。实际上,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于一般教学活动中。(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三)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最早明确阐述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他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观点,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主要表现在:

1、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表现在:第一、教师主导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第二、教师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第三、教师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2、学生具有主动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影响,学生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第二、受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能力水平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具有独立性、创造性。

2007 三.辨析题

1.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其他因素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正确。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关系密切,而且教育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正确。这一理论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因材施教原则。

3.素质教育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

4.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要密切关注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正确。新课程下,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教师要为促进学生理解而教,学生的学习并不能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5.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正确。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并接受其检验的。

四.简答题

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及对教育的要求。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

52.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

答: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设计教法。

53.简述教师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答: 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是:⑴确定研究课题:发现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选定研究主题,并对研究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诊断与肯定。⑵拟定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并围绕总目标设计研究的方法、程序、监控手段等。⑶实施行动研究:收集资料、拟订并实施有效的教育措施。⑷进行总结评价:汇集资料,做好观察记录,根据各种信息反馈认真修正行动计划,再实施新一轮行动研究,直至实现研究总目标。54.简述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答:一个好的班集体主要特征有: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②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③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④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五.论述题。

1.论述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哪些主观努力? 答:⑴善于学习。学习是运用特定方式和方法摄取知识以扩大知识和提高认识的过程。从学习内容看,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各种相关学科的知识,学习教育科学知识;从学习对象看,要向前人学习,向同时代的人学习,向同事学习;从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来看,要勤奋敏思,善于交流。⑵恒于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规律,根据规律进行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⑶勤于反思。反思是人类或个体或群体以自身为对象,以寻求更好的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积极的和仔细的审视与思考的活动。通过反思,既可以总结经验、坚定信念,也可以发现问题、完善自己。⑷勇于实践。实践是人们有目的的改造特定对象的活动。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①要有实践的意识、勇气和将想法转化为实践的行动;②要讲究实践的方法。

56.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答:(1)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2005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1、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确立班级奋斗目标。正确。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对班级管理工作有重大的意义,因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亲近的导向和动力。

2、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错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所以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素质教育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但是也不能忽略教育本质的要求。

3、调查法师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适用的基本研究方法。

错误。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研究是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研究对子昂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价值。

4、《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错误。《学记》是我国最早出现论述教育的著作,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其中的“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的思想,至今仍然有积极意义。

5、在德育工作中尽量对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正确。这是遵循了德育的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把对每一学生个人的尊重与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相结合起来,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学生的品德的表现。

四、简答题

1、简述初中课程设置的要求。

(1)符合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根据《纲要》规定,初中课程与小学课程整体设置,因而要符合国际对义务交易课程的要求,及、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均衡性是制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类课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恰当合理的比重,以租金学生全面、和谐和均衡发展;综合性是之加强学科整合,设置综合课程,密切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3)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整体”是指将各类课程按横向关系组织起来,通过课程的横向联合和交互渗透,是哥们课程整合起来产生合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一贯”只将各类课程按纵向关系组织起来,从而使学习者的学子产生累积效应,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制定性内容和非指定内容两部分。指定性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非指定性内容是由各地去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内容。

2、简述教师职业的专业能力。

作为教师,除了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深刻的思辨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外,还应具有:

(1)对学生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2)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3)竟堪的语言表达能力;(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5)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6)较高的教育机智;(7)教育科研能力。为实践好研究者角色,教师必须拥有教育科研能力。

3、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的相互影响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第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带权;第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第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第四,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内容。

(2)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反过来,它对政治经济也产生积极的作用。第一,教育实现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第二,教育为政治培养专门人才;第三,教育对当前的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第四,教育可以加强民主进程。

4、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

5、简述学生应遵循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重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历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去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互动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

知既道德认识;情既道德情感;意既道德意志;行既道德行为。

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品德道德发展,其中知是前提和基础,可以是学生在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基础上,有选择的行动;情和意是在知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力量,对学生品德的发展起巨大的调节作用;行事人的思想品德的外部表现,是衡量学生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的统一发展。

首先,要注意全面性。全面性要求教师要全面关心的培养学生知、情、意、行。

其次,要注意多段性。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相应的要素如手进行教育。

再次,要注意长期性和复杂性。一个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和矫正训练过程。

(3)学生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统一体,要求我们在德育实践中重视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发展,对学生进行全面、多端、长期反复的教育,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

2、蓬生蔴中,不扶自直。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意思的蓬生长的麻田里,不用人吗去扶持也能长的挺直。这句谚语用来比喻人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就可以得到好的发展。从教育学角度来考量,这句话强调的是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

(1)所谓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并对人的生存和生活发生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2)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第一,环境是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第二,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第三,环境是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涵因素是内部实现的。

(3)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人的身心发展除了要收环境因素的影响,还要受到遗传的影响,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此外,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到作用。综上所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很生动地阐明了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但是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有矢偏破。我们在时间中药综合的考虑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篇2:教育学历年大题整合

(2.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门静脉血流经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吻合,流入下腔静脉。

(3.前腹壁交通支门静脉(左支的血流经脐旁静脉与腹上深静脉、腹下深静脉吻合,分别流入上、下腔静脉。

(4.腹膜后交通支在腹膜后,有许多肠系膜上、下静脉分支与下腔静脉分支相互吻合。

3.内痔分度? I 度: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无内痔脱出,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II 度: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伴内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III度:便时带血、滴血,伴内痔脱出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内痔脱出,需用手还纳。IV度:内痔脱出,不能回纳。

4.什么叫甲状腺危象?发病机制是什么? 甲状腺危象是甲亢的严重并发症,危象发生与术前准备不够,甲亢症状未能很好控制及手术应激有关,病人主要表现高热、脉快、同时合并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

严重功能紊乱,如烦躁、谵妄、大汗、呕吐、水泻等。发病机制主要是甲状腺素过量释放引起的爆发性肾上腺素能兴奋现象。

5.腹部损伤病人剖腹探查的指征? ①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有进行性加重或范围扩大者;②肠蠕动音逐渐减弱、消失或出现明显腹胀者;③全身情况有恶化趋势,出现口渴、烦躁、脉率增快或体温及白细胞计数上升者;④红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者;⑤血压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甚至下降者;⑥胃肠出血者;⑦积极救治休克而情况不见好转或继续恶化者。6.手术中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措施有哪些? 答:1严格注意无菌操作,减少感染机会以防止炎症性渗出 2仔细止血,必要时放置引流以防止腹腔内积血 3清除一切缺血组织,避免大块结扎

4注意浆膜面的保护,防止肠管长时间暴露于腹腔外 5防止所有异物存留在腹腔内 6关腹前将大网膜顺铺在切口下 7术后早期活动,有利于肠蠕动恢复

7.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要点? 答:1突发持续性剧烈腹痛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 2病情发展快,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效果不佳 3有明显腹膜刺激征,体温升高,脉增快,白细胞计数上升 4腹胀不对称,扪及压痛性肿块

5呕吐或肛门排出血性液体,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液体

6胃肠减压后,腹痛无明显减轻,补液后缺水和血液浓缩现象改善不明显 7X线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袢,且位置固定或有假肿瘤性阻影 8.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答:手术适应证:病人全身情况良好,癌肿局限,末超过半肝,无严重肝硬化,肝功能代偿良好,癌肿未侵犯第一、第二肝门及下腔静脉,以及无心、肺、肾功能严重损害者。

手术禁忌证:有明显黄疽、腹水、下肢浮肿、肝外癌转移、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者。

9.试述腹腔穿刺在急腹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答:对诊断不确切的急腹症均可选择采用,尤期对疑有内出血,全腹膜炎病因不明,病人不能准确陈述病史或表达症状者更适用。多在两侧下腹,脐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选择穿刺点。当疑有盆腔内积脓、积血等病变,女性病人可经后穹隆穿刺检查。如抽出不凝血,说明有内出血。如抽出腹腔液体可根据其颜色、混浊度、气味、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等帮助鉴别,还可作淀粉酶、胆红素的测定和细菌培养,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但对诊断已明确或严重腹胀者不宜采用此方法。

10.脾切除的常见并发症

答:①腹腔内大出血②膈下脓肿③血栓栓塞性并发症④脾切除术后爆发性感染 11.甲状腺功能亢进外科手术的主要并发症。

①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常见原因为切口内出血、喉头水肿、气管塌陷、双侧喉返神经损伤。②喉返神经损伤:一侧损伤可引起声嘶,双侧损伤可导致失音或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暂时性损伤可经理疗等处理逐渐恢复。③喉上神经损伤:可出现声调低沉、呛咳等,一般经理疗后可恢复。④手足抽搐:为术中误伤甲状旁腺或其血液供给受累所致,血钙降低后,神经肌肉应激性显著增高出现手足抽搐,应及时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⑤甲状腺危象:与术前准备不充分有关,主要表现为高热、脉快、同时合并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如烦躁、谵妄、大汗、呕吐、水泻等。

12.腹股沟斜疝与直疝如何鉴别? ⑴发病年龄:前者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后者多见于老年人。

⑵突出途径:前者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后者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

⑶疝块外形:前者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后者半球形,基底较宽。⑷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前者疝块不再突出,后者仍可突出。⑸精索与疝囊的关系:前者精索在疝囊后方,后者精索在疝囊前外方。⑹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前者疝囊颈在动脉外侧,后者疝囊颈在动脉内侧。

⑺嵌顿机会:前者较多,后者较少。13.试述腹部闭合性损伤剖腹探查的指征?

①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有进行性加重或范围扩大者;②肠蠕动音逐渐减弱、消失或出现明显腹胀者;③全身情况有恶化趋势,出现口渴、烦躁脉率增快或白细胞计数上升者;④红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者;⑤血压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甚至下降者;⑥胃肠出血者;⑦积极救治休克而情况不见好转或继续恶化者。

14.胃溃疡手术适应证有哪些? ①包括抗HP措施在内的严格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如溃疡不愈合或短期内复发者;②发生溃疡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溃疡穿孔及溃疡穿透至胃壁外者;③溃疡巨大(直径

2.5cm或高位溃疡;④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⑤溃疡不能除外恶变或已经恶变者。

15.肠梗阻诊断过程中,何种情况可考虑绞窄性梗阻可能? ①腹痛发作急骤,起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之间仍有持续性疼痛。②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显著。③有明显腹膜刺激征,体温上升、脉

率加快、白细胞计数增高。④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局部隆起或有压痛的肿块(胀大的肠袢。

⑤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⑥经积极非手术治疗而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⑦腹部X线检查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袢、不因时间而改变位置,或有假肿瘤状阴影,或肠间隙增宽,提示腹腔积液。

16.全身麻醉的并发症有哪些?

1、返流和误吸

2、呼吸道梗阻

3、通气量不足

4、低氧血症

5、低血压

6、高血压

7、心律失常

8、高热、惊厥和抽搐

17.简述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早期并发症。

1、术后胃出血

2、胃排空障碍

3、胃壁缺血坏死、吻合口破裂或瘘

4、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5、术后梗阻

18.甲状腺危象及处理措施。

是因甲状腺素过量释放引起的爆发性肾上腺素能兴奋现象,表现为高热,脉快,同时合并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与术前准备不够,未能很好控制甲亢症状及手术应激有关。处理措施包括: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碘剂,氢化可的松,镇静剂,降温,补液等,有心力衰竭者加用洋地黄制剂。

19.简述门脉高压症时的病理生理表现。

1、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充血性脾肿大,伴有外周血细胞减少,常见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2、交通支扩张:交通支大量开放,扩张、扭曲成静脉曲张,最有临床意义的是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

3、腹水:门脉系统毛细血管床滤过压增加,同时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促使液体从肝表面、肠浆膜渗入腹腔形成腹水。

20.简述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指征

①因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受压引起临床症状者。②胸骨后甲状腺肿。③巨大甲状腺肿影响生活和工作者。④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功能亢进者。⑤结节性甲状腺肿疑有恶变者。

21.简述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原理是什么

①切除了大部分胃,因壁细胞和主细胞数量减少,使得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大为减少。②切除胃窦部,减少G细胞分泌胃泌素所引起的胃酸分泌。③切除溃疡本身及溃疡好发的部位。

22.简述腰麻术后并发症有哪些

①腰麻后头痛。②尿潴留。③化脓性脑脊膜炎。④腰麻后神经并发症。23.简述急性动脉栓塞的5P征

①疼痛。②感觉异常。③麻痹。④无脉。⑤苍白。24.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病因及特点。

①胃十二指肠溃疡。②门静脉高压症。③出血性胃炎。④胃癌。⑤胆道出血。25.简述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常见病种

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右侧输尿管结石;3.妇科疾病(异位妊娠、卵泡破裂、黄体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等;4.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5.其他:胆道疾患、回盲部肿瘤、美克尔憩室炎、肠套叠等。

26.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可出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于血管加压素等治疗无效的病人可采用三腔管压迫止血,简述三腔管的结构及止血原理。

答:原理是利用充气的气囊分别压迫胃底和食管下段的曲张静脉,以达止血的目的。该管有三腔,一通圆形气囊,充气后压迫胃底;一通椭圆形气囊,充气后压迫食管下段;一通胃腔,经此腔可行吸引、冲洗和注入后止血药

27.简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发病基础、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答:胆道梗阻及继发感染是本病的发病基础,临床表现除有腹痛、寒战发热、黄疸Charcot 三联征外,还有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称为Reynolds五连征。治疗原则是立即

解除胆道梗阻并引流。

28.细菌性肝脓肿与阿米巴性肝脓肿的鉴别诊断? 细菌性肝脓肿阿米巴性肝脓肿

病史继发于胆道感染或其他化脓性疾病继发于阿米巴痢疾后 症状病情急骤严重,全身中毒症起病较缓慢,病程较长,可有高热, 症状明显,有寒战、高热或不规则发热、盗汗

血液化验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可见明显增加。白细胞计数可增加,如无继发细菌感染, 血液细菌培养可阳性血液细菌培养阴性。血清学阿米巴抗体检测阳性 粪便检查无特殊表现部分病人可找到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

脓液多为黄白色脓液,涂片和培养可发现细菌大多数为棕褐色脓液,无臭味,镜检有时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若无混合感染,涂片和培养无细菌

诊断性治疗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无效抗阿米巴药物治疗好转 脓肿较小,常为多发性较大,多为单发,多见于肝右叶 29.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原则?(1、禁食、胃肠减压;(2、补液、防治休克;(3、镇痛解痉;(4、抑制胰腺分泌;(5、营养支持;(6、抗生素的应用;(7、中药治疗。

30.试述胆总管探查的指征 1.梗阻性黄疸病史

2.手术中扪及胆总管内有结石、肿瘤或蛔虫

3.手术造影显示胆管结石4术中发现胆总管扩张,直径在1.5cm以上5.胆总管穿刺抽出脓性胆汁、血性胆汁或胆汁内有少量泥沙样结石。

篇3:广东自考社会保障学历年大题

36.生育保险

是指女职工因怀孕和分娩所造成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中断正常收入来源时,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37.社会福利

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它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举办各种福利事业和采取各种福利措施,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不断改善生活状况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38.社会优抚

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通过政府行为,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家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

39.住房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对城镇居民中低收入家庭进行扶持和救助的一种住房政策措施的总和。是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而设置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方式

40.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指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

四、简答题

41.简述社会保险的特征

(1)保障性(2)法定性(3)互济性(4)福利性(5)普遍性

42.简述失业保险基金的享受条件

(1)失业者必须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2)失业者必须是非志愿性的失业

(3)失业者必须已参加失业保险 4)失业者必须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

43.简述补充医疗保险的特点及与医疗社会保险的关系

(1)参保方可以选择补充医疗保险的具体形式(2)相对自愿性(3)福利性与非福利性并存(4)保障性

44..简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象

(1)“三无”对象,即无固定收入、无劳动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

(2)家庭中虽有在职人员,但因赡养、抚养系数高,或所在单位经济效益差,收入降低,生活困难的居民

(3)失业保险期满不能就业而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居民

(4)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活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其他居民

五、论述题

45..试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具体实施中体现出的特点

(1)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方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

(2)养老保障的目标是广度而不是力度

(3)在某些情况下职工有可能发生损失

46.试述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总体思路

农村医疗保障由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两方面构成(1)建立外部性很强的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着重解决预防保障问题,特别是计划免疫问题

(2)建立针对特困阶层的医疗救济制度。至于特困的标准,在各个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有不同的定义。它可以由当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出标准

(3)根据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在富裕地区考虑建立农村医疗保健制度,尤其做好大病统筹工作

社会保险的基本形式有:

(1)老年社会保险。(1分)

(2)疾病和生育社会保险。(1分)

(3)失业社会保险。(1分)

(4)工伤社会保险。(包括残障社会保险)(1分)

(5)死亡社全保险。(1分)

47.社会保障管理,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制定和实施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社会政策的过程。(2分)

它包括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的内容: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过程;(1分)对社会保障资金实行事业化管理的过程(1分)以及对社会保障基金实行一系列具体服务的过程。(1分)

(如果只答要点,没有简单的阐述,只给3分)

48.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原则有:

(1)安全性原则。(2分)

(2)可流动性原则。

(3)兼顾社会效益的原则。

(如果只答要点,没有简单的阐述,只给3分)

49.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具体包括如下四类:

一是“三无”对象,既无固定收入、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扶养人的居民;(2分)

二是家庭中有在职人员,因赡养、抚养系数高或所在单位经济效益差,收入降低而生活困难的居民;(1分)

三是失业保险期满仍不能就业的而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居民;(1分)

四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活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其他居民。(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50.世界范围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趋势是:

(1)社会保障机制多重化。(1分)

(2)从事后补救发展为事先预防。(2分)

(3)从随意的施舍改为有计划的扶持。(1分)

(4)从对少数人的服务发展为对全体社会成员服务。(2分)

(5)从少数人参与向全体居民参与发展。(2分)

(6)从非专业工作方法向专业工作方法发展。(2分)

(如果只答要点,没有具体的阐述,只给6—7分。)

51.老年社会保险应遵循的原则有:

第一,享受老年社会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在不同的国家,实施这一原则的具体形式不同。(1分)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1)享受老年保险的权利与劳动义务对等的原则。(1分)

(2)享受老年社会保险的权利和投保期限(投保额)对等的原则。(1分)

(3)享受老年社会保险的权利只与国籍或居住年限有关。(1分)

第二,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1分)

在物价上涨的形势下,养老金标准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调整:

(1)养老金随物价上涨而自动提高。(1分)

(2)养老金随物价上涨而作不定期调整。(1分)

第三,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1分)

这是因为:

(1)公平原则的实施。(1分)

(2)老年人已尽了劳动义务,在业期间为社会作过贡献。(1分)

36、住房保障制度

答: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1分)对城镇居民中低收入家庭进行扶持和

救助的一种住房政策的总和。(1分)是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而设置的社会保障住房

供给方式。(1分)

37、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答: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1分)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

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2分)

38、生育保险

答:是指女职工怀孕和分娩所造成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2分)中断正常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

社会保险制度。

39、工伤保险

答: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1分)为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的劳

动者以及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的制度。(2分)

40、补充医疗保险

答;从社会保险的原理出发,可以说补充医疗是一种自愿性的辅助医疗保险。(1分)它产生的需

求基础为用人单位和个人因其经济收入的增加,为了抵御高额医疗费用风险而自愿投资的行为。(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类型。

答:(1)DB型现收现付制;(1分)(2)DC型完全积累制

(3)各种不同形式的混合模式,如半积累制和名义帐户制。(2分)

42、简述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

答:(1)享受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2分)

(2)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1分)

(3)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2分)

43、简述当前世界各国失业保险基金筹措方式的几种方要类型和代表性国家。

答:(1)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共同负担。如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均属此筹集方法,但具体三方负担比例又不相同,视各国的保险政策而已。(2)由企业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这一筹资办法被法国、希腊等国家所采用。(1分)(3)由政府和企业双方共同负担。意大利、美国(除三个州外)、冰岛等国规定,失业保险费个人不须交纳。(1分)(4)由企业一方全部负担。采用这种方式的国家,均采取征收保险税的方法,全部由雇主负担。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国家实行的是这种方式。(1分)(5)由政府全部负担。澳大利亚、新西兰、匈牙利等国家规定,失业保险费由政府全部负担,企业和个人无须缴费。(1分)

44、简述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必要性。

答:(1)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而战略的实质和关键是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1分)

(2)可以缓解WTO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冲击和挑战。(1分)

(3)有利于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人口增长。(1分)

(4)能够缓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矛盾,为社会提供安全保护。(1分)

(5)有利于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1分)

45、试述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答:(1)存在的问题。

一是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减少,个人支付医疗费用的比例不断上升。二是药价虚高。三是我国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四是由于制度的某些规定存在某些规定存在漏洞。五是医疗保险市场不公平现象严重。六是医疗资源结构设计不科学。(3分)

(2)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市场失灵。在医疗保险领域,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1)逆向选择。(2)道德损害。二是目的和手段的矛盾。三是利益的驱动。四是市场主体单一,缺乏平等的竞争。五是农村卫生财政体制的束缚。(3分)

(3)改革方向。一是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机能,纠正市场失灵。二是加快推进医疗机构改革,促进私营医疗机构发展。三是推行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所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付费,让老百姓免费享受。四是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五是尽快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46、试述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答:(1)我国是一个工伤事故发生频繁、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国家。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每年都花费较大的资金投入到发展工伤保险事业,然而由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经济基础、文化背景、社会习惯的差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伤保险无论覆盖范围、费率机制、补偿水平、资金筹资、管理制度、职业康复、工伤预防等方面均存在不少的差距和问题。(5分)

(2)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对策。

篇4:教育学历年大题整合

一·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简述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遵循的六个基本原则?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确立这一制度的依据

二 论述题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怎么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强调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意义。怎么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试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上一篇:分段函数教案免费下载下一篇:名词性从句讲解及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