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大全目录

2024-07-28

世界名著大全目录(共6篇)

篇1:世界名著大全目录

自然科学 目录

综 合彭加勒 《科学与假设》 《科学与方法》维 纳 《控制论》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诺依曼 《计算机和人脑》

贝塔朗菲 《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应用》申 农 《通信的数学理论》普利高津 《结构、耗散和生命》 数 学

欧几里得 《几何原本》

阿基米德 《论螺线》 《论浮体》 《论球和圆柱》

刘 徽 《九章算术注》祖冲之 《大明历》笛卡尔 《几何学》

费 马 《平面与立体轨迹引论》

莱布尼茨 《一种求极大、极小值与切线的新方法》

欧 拉 《无穷分析引论》 《分析力学》拉格朗日 《分析力学》 《解析函数论》高 斯 《算术研究》 《关于曲面的一般研究》黎 曼 《单复变函数的一般理论基础》 《关于几何基础的假设》

康托尔 《超穷数理论基础》希尔伯特 《几何基础》

华罗庚 《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 《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

陈省身 《陈省身文集》

陈景润 《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丘成桐 《微分几何》 物理学

吉尔伯特 《论磁》

惠更斯 《摆动的时钟》 《论光》牛 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光学》法拉第 《电学实验研究》

焦 耳 《论热功当量》 《关于伏打电产生的热》亥姆霍兹 《论力的守恒》 《声学》

开尔文 《涉及空气弹性及其效果的新物理——力学实验》 《论热的动力学理论》

麦克斯韦 《电磁学通论》 《论法拉第的力线》伦 琴 《论一种新的射线》

赫 兹 《论电动力学理论》 《论电动力学作用的传播速度》

普朗克 《关于正常光谱中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卢瑟福 《放射学》 《新炼金术》玻 尔 《论原子和分子的组成》

薛定谔 《生命是什么?》 《作为本征值问题的量子化》

德布罗意 《量子理论的研究》

爱因斯坦 《狭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的基础》泡 利 《原子内的电子群与光谱的复杂结构》费 米 《关于β衰变的理论》迈耶夫人 《核壳层结构基本理论》汤川秀树 《论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

吴健雄 《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实验报告》杨振宁 《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基本粒子发展简史》

李政道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问题》 《对称与不对称》

丁肇中 《关于发现J粒子的报告》朱棣文 《朱棣文论文集》 化 学

玻义耳 《怀疑派化学家》 《关于空气弹性的物理机械新实验》

罗蒙诺索夫 《质量守恒》舍 勒 《论空气与火》

拉瓦锡 《化学命名法》 《化学概论》道尔顿 《化学哲学新体系》诺贝尔 《诺贝尔遗嘱》

门捷列夫 《化学原理》 《对水溶液比重的研究》玛丽·居里 《论放射性》侯德榜 《纯碱制造》

约里奥·居里夫妇 《元素衰变的化学论证》 天 文 学

张 衡 《灵宪》 《浑天仪注》托勒密 《天文学大成》

一 行 《历议》 《开元大衍历经》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第 谷 《论新星》 《论新天象》

布鲁诺 《论原因、本原和太一》 《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

伽利略 《论运动》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开普勒 《新天文学》和《宇宙和谐论》拉普拉斯 《天体力学》 《概率的分析理论》

哈 勃 《河外星云距离与视向速度的关系》 《旋涡星云中的造父变星》

张钰哲 《哈雷彗星今昔》 《小行星漫谈》休伊什 《对一个快速脉动射电源的观测》霍 金 《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地球科学

郦道元 《水经注》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游记》

哥伦布 《哥伦布关于新近发现的岛屿的信》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赫 顿 《地球的理论》洪 堡 《宇宙》赖 尔 《地质学原理》阿加西斯 《冰川研究》克拉克 《地球化学资料》魏格纳 《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李四光 《中国地质学》 《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 生物科学

列文虎克 《大自然的奥秘》林 奈 《自然系统》

布 封 《自然史》 《自然的世代》拉马克 《动物学哲学》

居维叶 《四蹄动物化石骸骨的研究》施莱登 施旺 《植物学概论》 《显微研究》达尔文 《物种起源》 《人类的由来》孟德尔 《植物杂交的试验》巴斯德 《关于乳酸发酵的论文》法布尔 《昆虫记》赫胥黎 《天演论》摩尔根 《基因论》

沃森 克里克 《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

袁隆平《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生理学·医学

希波克拉底 《希波克拉底文集》秦越人 《黄帝八十一难经》张仲景 《伤寒论》 《金匮要略》孙思邈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维萨里 《人体的构造》李时珍 《本草纲目》哈 维 《心血运动论》

詹 纳 《对天花疫苗因果的探索》利斯特 《外科临床中的防腐原则》

南丁格尔 《护理札记》 《医院笔谈》科 赫 《结核病病原学》巴甫洛夫 《条件反射》

文学艺术 目录

诗 歌

屈 原 《楚辞》陶渊明 《陶渊明集》王 维 《王右丞集》李 白 《李太白集》杜 甫 《杜工部集》白居易 《白氏长庆集》李商隐 《李义山文集》苏 轼 《苏东坡集》李清照 《漱玉词》陆 游 《剑南诗稿》辛弃疾 《稼轩长短句》徐志摩 《徐志摩诗全集》郭沫若 《女神》

冰 心 《繁星》、《春水》荷 马 《伊利亚特》 《奥德赛》维吉尔 《埃涅阿斯记》奥维德 《变形记》但 丁 《神曲》弥尔顿 《失乐园》歌 德 《浮士德》

海 涅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拜 伦 《唐璜》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雪 莱 《雪莱诗选》济 慈 《夜莺颂》

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普希金诗选》 莱蒙托夫 《诗人之死》惠特曼 《草叶集》波德莱尔 《恶之花》裴多菲 《使徒》泰戈尔 《吉檀迦利》艾略特 《荒原》 小 说

施耐庵 《水浒传》罗贯中 《三国演义》吴承恩 《西游记》冯梦龙 “三言”蒲松龄 《聊斋志异》

曹雪芹 《红楼梦》

鲁 迅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野草》 《华盖集》 《二心集》等茅 盾 《子夜》

老 舍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茶馆》巴 金 《家》、《春》、《秋》钱钟书 《围城》紫式部 《源氏物语》薄迦丘 《十日谈》乔 叟 《坎特伯雷故事集》笛 福 《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司汤达 《红与黑》

巴尔扎克 《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雨 果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大仲马 《基度山伯爵》霍 桑 《红字》果戈理 《死魂灵》

狄更斯 《双城记》 《艰难时世》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屠格涅夫 《猎人笔记》 《父与子》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小仲马 《茶花女》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左 拉 《萌芽》 《娜娜》哈 代 《德伯家的苔丝》莫泊桑 《羊脂球》

契诃夫 《变色龙》 《套中人》

欧·亨利 《警察与赞美诗》 《麦琪的礼物》罗曼·罗兰 《约翰·克利斯朵夫》

高尔基 《母亲》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普鲁斯特 《追忆逝水年华》

毛 姆 《人生的枷锁》 《月亮与六便士》托马斯·曼 《布登勃洛克一家》卡夫卡 《城堡》 《变形记》

劳伦斯 《儿子和情人》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海明威 《老人与海》 《永别了,武器》

川端康成 《雪国》纳博科夫 《洛丽塔》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散 文

左丘明 《左传》庄 子 《庄子》孟 子 《孟子》韩 愈 《昌黎先生集》柳宗元 《河东先生集》欧阳修 《欧阳文忠公集》王安石 《临川先生文集》周作人 《知堂文集》朱自清 《背影》、《踪迹》梁实秋 《雅舍小品》西塞罗 《西塞罗三论》蒙 田 《随笔集》培 根 《培根随笔集》卢 梭 《忏悔录》

兰 姆 《伊利亚随笔集》、《续集》华盛顿·欧文 《见闻札记》爱默生 《生活的准则》伍尔芙 《普通读者》(一、二)梭 罗 《瓦尔登湖》 戏 剧

关汉卿 《窦娥冤》王实甫 《西厢记》曹 禺 《雷雨》 《日出》埃斯库罗斯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 《美狄亚》阿里斯托芬 《阿卡奈人》

莎士比亚 《哈姆莱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 《威尼斯商人》

莫里哀 《伪君子》 《吝啬鬼》席 勒 《阴谋与爱情》易卜生 《玩偶之家》

王尔德 《莎乐美》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萧伯纳 《巴巴拉少校》奥尼尔 《毛猿》

人文社科

目录

哲学 老 子 《道德经》 孔 子 《论语》 柏拉图 《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政治学》培 根

《学术的进展》 《新工具》 笛卡尔

《哲学原理》《方法谈》 帕斯卡 《思想录》 斯宾诺莎 《伦理学》 伏尔泰《哲学通信》 休谟 《人性论》 狄德罗

《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 《百科全书》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美学》 叔本华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威廉·詹姆士 《实用主义》 尼 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罗 素

《西方哲学史》 维特根斯坦 《哲学研究》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萨特

《存在与虚无:现象学本体论实验》 福柯 《词与物》

政治学 马基雅维里 《君主论》 博丹

《国家六论》 霍布斯 《利维坦》 洛 克

《政府论》《人类理智论》 卢 梭

《社会契约论》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潘恩 《人权论》 边 沁

《道德与立法原理》 托克维尔 《美国的民主》 穆 勒

《论自由》《论代议制政府》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列 宁

《国家与革命》 亨廷顿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军事学 孙武

《孙子兵法》 克劳塞维茨 《战争论》 马 汉

《海权论》(《海军战略》)法学 韩 非 《韩非子》 盖尤斯 《法学阶梯》 格劳休斯

《战争与和平法》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贝卡里亚

《论犯罪与刑罚》 拿破仑

《拿破仑法典》 梅 因 《古代法》 奥本海 《国际法》 经济学 配第 《赋税论》 魁奈 《经济表》 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马尔萨斯 《人口原理》 萨伊

《政治经济学概论》 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J芘 古 《福利经济学》 马克思 《资本论》 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 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熊彼特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萨缪尔森 《经济学》 管理学 法约尔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泰 罗

《科学管理原理》 梅奥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巴纳德

《经理人员的职能》 麦格雷戈

《企业的人事方面》 孔茨 《管理学》 德鲁克

《管理实践》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西 蒙

《管理决策新科学》 彼得斯 《追求卓越》 大 内

《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社会学 迪尔凯姆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论自杀》 韦 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与道教》 帕森斯

《社会行动的结构》 费孝通 《乡土中国》 丹尼尔·贝尔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人类学 摩尔根 《古代社会》 泰 勒 《原始文化》 弗雷泽 《金枝》 博厄斯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马凌诺夫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 本尼迪克特

《文化模式》《菊与刀》 玛格丽特·米德

《萨摩亚人的成年》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和气质》

列维一斯特劳斯 《结构人类学》 心理学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 霭理士 《性心理学》 华 生 《行为主义》 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原理》 弗洛姆 《逃避自由》 马斯洛

《动机与人格》 教育学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母育学校》 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福禄培尔 《人的教育》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方法》 朗格朗

《终身教育引论》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文艺学·美学 钟 嵘 《诗品》 刘 勰 《文心雕龙》 王国维 《人间词话》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 宗白华 《美学散步》 李泽厚

《美学四讲》《美的历程》 贺拉斯 《诗艺》 鲍姆加登 《美学》 莱 辛 《拉奥孔》 桑塔耶那 《美感》 克罗齐

《美学原理》 历史学 司马迁 《史记》 班 固 《汉书》 刘知己 《史通》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希罗多德 《历史》 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色诺芬 《长征记》 塔西佗 《编年史》 汤因比 《历史研究》 布罗代尔

《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

篇2:世界名著大全目录

2、《诗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3、《诗芝》 古罗马赫拉斯

4、《理想国》 古希腊柏拉斯

5、《伊索寓言》 古希腊伊索

6、《政府论》 英洛克

7、《马可·波罗游记》 意大利马可·波罗

8、《新工具》 英培根

9、《十目谈》 意大利卜伽丘

10、《神曲》 意大利但丁

11、《茶花女》 法小仲马

12、《堂吉诃德》 西班牙塞万提斯

13、《牛虻》 爱尔兰埃·莉·伏尼契

14、《玩偶之家》 挪威易卜生

15、《安徒生童话》 丹麦安徒生

16、《卡门》 法梅里美

17、《莎士比亚戏剧选》 英莎士比亚

18、《鲁滨迅漂流记》 英笛福

19、《少年维特之烦恼》 德歌德 20、《简·爱》 英夏洛蒂·勃郎特

21、《大卫·科波菲尔》 英狄更斯

22、《双城记》 英狄更斯

23、《傲慢与偏见》 英简·奥斯汀

24、《阴谋与爱情》 德席勒

25、《呼啸山庄》 英埃米莉·勃郎特

26、《名利场》 英萨克雷

27、《雪莱诗选》 英雪莱

28、《拜伦诗选》 英拜伦

29、《特种起源》 英达尔文 30、《福尔摩斯探案集》 英柯南道尔

31、《恋爱中的女人》 英劳伦斯

32、《爱弥儿》 法卢梭

33、《忏悔录》 法卢梭

34、《高老头》 法巴尔扎克

35、《欧也妮·葛朗台》 法巴尔扎克

36、《贝姨》 法巴尔扎克

37、《幻灭》 法巴尔扎克

38、《红与黑》 法斯汤达

39、《巴黎圣母院》 法雨果 40、《基督山伯爵》 法大仲马

41、《三剑客》 法巴尔扎克

42、《包法利夫人》 法福楼拜

43、《吉卜塞姑娘》 西班牙塞万提斯

44、《娜娜》 法左拉

45、《漂亮朋友》 法莫泊桑

46、《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法莫泊桑

47、《快乐王子》 英王尔德

48、《拿破仑法典》 法国

49、《君主论》 意大利尼科洛·马基雅 50、《都德小说选》 法国都德

51、《高卢战记》 古罗马恺撒

52、《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 法儒勒·凡尔纳

53、《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罗曼·罗兰

54、《安娜·卡列尼娜》 俄列夫·托尔斯泰

55、《复活》 俄列夫·托尔斯泰

56、《父与子》 俄屠格涅夫

57、《贵族之家》 俄屠格涅夫

58、《罪与罚》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59、《死魂灵》 俄果戈

里 60、《魔沼》 法乔治·桑 61、《普希金诗选》 俄普希金 62、《上尉的女儿》 俄普希金 63、《莱蒙托夫诗选》 俄莱蒙托夫 64、《母亲》 前苏联高尔基 65、《我的大学》 前苏联高尔基 6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67、《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俄契诃夫 68、《小妇人》 美奥尔科特 69、《汤姆叔叔的小屋》 美斯托夫人 70、《白鲸》 美赫尔曼·梅尔维多 71、《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美马克·吐温 72、《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 美马克·吐温 73、《红字》 美霍桑 74、《欧·亨小说选》 美欧·亨利 75、《苔丝》 英托马斯·哈代 76、《无名的裘德》 英托马斯·哈代 77、《嘉莉妹妹》 美德莱塞索 78、《草叶集》 美惠特曼 79、《永别了,武器》 美海明威 80、《野性的呼唤》 美杰克·伦敦 81、《飘》 美米切尔!玛格丽特 82、《浮士德》 德歌德 83、《伪君子》 法莫里哀

篇3:世界名著大全目录

一.遇到阿尔芒之前的自我迷失与无奈之举。

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一位混杂在上流社会的“名妓”。她天生丽质, 妩媚超群, 一张艳若桃花的鹅蛋脸上, 嵌着两只黑眼睛, 黛眉弯弯活像画一般;虽然她的身材稍偏高挑, 但她有非凡的才能, 衣饰稍加调整就恰到好处……无论你有多么挑剔的眼光都无懈可击。正因为如此, 她拥有了可以放纵自己的资本, 成为了上流社会人士垂涎欲滴的尤物。在这种糜烂的生活中, 她迷失了自我, 开始挥霍, 出入舞会狂喝烂饮, 性情也变得轻浮而放荡。她自我嘲笑地说:“如果我自我保重, 我就得死。支撑我活下来的就是现在这种狂热的生活……一旦不能满足情人的虚荣心, 不能供他们寻欢作乐, 就会被他们抛弃。”

她的生活里到处都是虚情假意, 充满着肉欲和金钱的交易。从其死后华丽的陈设中就可以看出, 她的挥霍已经发展到顶点。世界上似乎已经没有值得珍惜的事物和情感, 眼前的这些不过是浮光掠影, 如果不抓紧享受, 一切都会转瞬即逝。所以, 她周旋于不同的男子之间—伯爵、公爵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男性名流, 赢取可供挥霍的资本;她花钱如流水, 总是有最时髦的装扮和最铺张的生活;她毫不爱惜自己, 夜夜笙歌, 即使吐血住院也依然买醉, 通宵醉酒。总之, 她用一切最下贱的方式来糟践自己, 让自己变得麻木, 也就感觉不到痛苦和悲哀。

身处这样一个杂乱污浊的环境, 除了“享乐”, 身体健康大概早就被人忘却了, 那种没有人情味的生活让她变得不再相信人, 只有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她曾经说:“我们不再属于我们自己, 我们不再是人, 我们成了物品。在他们的自尊心中我们站在第一位;而在他们所尊重的人之中, 我们排在最末一位。”玛格丽特看清这种关系了。她的寻欢作乐就是一种忘却现实的需要。当命运不再被自己所掌控时, 她只有麻痹自己。她的所作所为实在出于无奈。

二、与真爱相遇, 变得感情专一、性格率真。

爱情拥有神奇的魔力, 她不管你地位的贵贱、人格的高低, 她会用真情与假意来评判这个人的高尚与卑贱。

与阿尔芒相遇之前的玛格丽特整天灯红酒绿。可以试想, 这样一个女子, 在享受了人间一切繁华, 油尽灯枯之后, 最终还是在人们的鄙弃中黯然逝去。可是自从遇见阿尔芒之后, 她人性中最纯真的东西就慢慢表现出来了:感情专一、性格率真、人格独立和对爱情的完美追求。这使得她的生命历程变得一波三折, 致使百多年来, 无数人为她一掬同情之泪。

已完全相信男人的感情一文不值、也压根不存在的名妓玛格丽特, 是怎样从空虚、寂寞和绝望中解脱的?这里有男主人公阿尔芒的一如既往、坚定不移。阿尔芒对玛格丽特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他愿意为这个女人而吃苦受累。他宁可经过长期等待, 即使作出巨大的牺牲, 才获得她的爱情。在玛格丽特生病的一个多月里, 他会每天打探她的病情却从不上楼拜访。阿尔芒看到了玛格丽特身上一种纯洁的东西:她虽然过着放纵的生活, 但仍然保持纯真, 心地善良。面对同一个女人———玛格丽特, 阿尔芒与其他伯爵、公爵等贵族公子最大的不同, 是他认为感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不能掺杂任何交易的色彩。就像玛格丽特曾经说过公爵:“把他给我的礼物和他对我说的话放在天平两端衡量一下, 我觉得接受他来访的代价太便宜了。”身处污渍的她其实有着高尚的品德。她认为越是用高价或高档物品来换取感情的人就越卑鄙、自私、虚荣。她和阿尔芒对感情有着同样的价值观。

妓女一般是不会轻易产生爱情的, 一旦产生会更加浓烈、深沉、执著。这在茶花女身上表现得似乎更加明显。阿尔芒的到来, 给茶花女带来了希望, 冰冻的爱情之火在她身上熊熊燃烧起来。她深深地爱上了阿尔芒。为此, 她想改变自身, 想与过去划清界限。她开始拒绝了一切人的骚扰, “她断绝了朋友的来往, 改变了过去的习惯, 也不像过去那样挥金如土了”。

她开始想尽一切办法争取与阿尔芒在一起。对于伯爵, 她选择了彻底地决裂, 对爱的忠贞由此可见。为了支付他们爱情的高昂花销, 玛格丽特瞒着阿尔芒变卖她的家产。她变卖了首饰、珠宝、马车和一切奢侈品, 割断了一切对自己有利的关系。她想跳出苦海, “丝毫不留下我过去的痕迹”。她放弃豪华的住宅, 租住偏僻之地的小房子, 准备过俭朴的家庭生活……对于未来, 玛格丽特满怀信心与憧憬, “我们一定会很幸福, 我们将永远平平静静地生活, 我将永远告别那种我现在感到羞愧的生活”。

是的, 当一个妓女萌生爱情的时候, 这种爱情起初似乎是一种宽恕让她享受, 后来几乎总是变成对她的惩罚, 让她的生活坎坷曲折、受尽磨难。对爱情忠贞不二、坚忍执著、决心从良的妓女, 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不乏先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 杜十娘若不沉百宝箱, 这笔财宝足够她以后的挥霍, 但是如果她真去享用这些财宝, 这个故事也就不会成为千古绝唱;《红磨坊》女主人只要欺骗一下公爵, 和他逢场作戏, 她生活就会更加养尊处优, 可她辱没不了自己的良心……这些女子虽为妓女但都是身不由己的。她们的品行是高尚的, 内心是渴望爱情的, 对感情是热烈执著的。和玛格丽特一样, 她们渴望爱情的同时又被爱情所困, 她们是无助的。所以, 替她们赎身的男人只要有一颗宽宏大量的心, 有一颗不被金钱地位蒙蔽了的心, 愿意接受她, 不计较她的往昔;只要他投身于爱情之中, 如玛格丽特这般地去爱, 那么他将得到比他想象的更精彩的生活、更热烈纯真的感情。人间又将多了一对幸福人, 文学上又将多了一个爱情佳话。可惜有的男人对感情不能持久, 利欲熏心, 经不住金钱地位的诱惑, 辜负了这些痴情女。但阿尔芒不是这样的人。经历了这次爱情, 他的心扉便对别人合闭上了。由于两人地位悬殊, 相爱时遇到了很多阻碍。阿尔芒是一个敏感易怒的人, 面对这个女人他也会滑稽可笑地争风吃醋, 跟踪、埋怨、争吵……他几次鲁莽、冲动误解了玛格丽特, 伤害了她的自尊心。不过也是这些经历让两人更加坚定了她们的爱情。如果一个人受到伤害, 那么两个人会得到同样的痛苦。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意相通, 他们才会殊途同归。阿尔芒终于对玛格丽特百依百顺, 玛格丽特也只愿意同阿尔芒一起生活。

三、面对真爱, 无私奉献, 甘于平淡。

爱情改变了玛格丽特。先是肉体上的变化。她几乎放弃了老习惯以恢复健康。取消了夜宵和熬夜, 代之以合乎健康的饮食和有规律的睡眠;傍晚会在香榭丽舍大街阴暗的小径上漫步, 回来时稍许吃一点点心, 弹会儿琴, 或者看会儿书, 便睡了。玛格丽特很快感受到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有益健康的效果。六个星期后, 玛格丽特再也不提伯爵了, 他被彻底放弃。只有对公爵她才隐瞒与阿尔芒的关系。不过当阿尔芒在玛格丽特房里的时候, 公爵还是经常被打发走。

她格外珍惜这次爱的机会, 对爱全身心投入, 与过去一刀两断, 放弃和公爵在一起的奢华生活, 甘愿过普通平淡的生活。当阿尔芒反对她变卖东西时, 玛格丽特说:“你不愿意让我了解你的处境, 却要保持我的虚荣心来满足你的虚荣心。是你, 你要保持我过去的奢华生活, 以维持把我们分隔开来的思想、距离;是你, 总之, 你不相信我的爱情是无私的, 足以跟你同甘共苦。我们本来可以用你的钱过得很幸福, 你却甘愿受到可笑的偏见的束缚, 宁愿倾家荡产。你以为我会把一部马车和首饰跟你的爱情并列吗?你以为我会把虚荣当幸福吗?一个人毫无爱情的时候可以满足于虚荣, 但是有了爱情, 虚荣就变得庸俗不堪了。你替我偿还我的债务, 你指望你有钱, 最后由你来供养我!这样能维持多长时间呢?两三个月。那时候再按照我的办法去生活就太晚了, 因为到时候你的一切都得听我的, 而堂堂一个男子汉不会这样做。眼下你有八千到一万法郎的年收入, 有了这笔钱, 我们便可以过日子。我卖掉我手里多余的东西, 仅仅用这笔钱, 我每年就可以收入两千里弗尔, 我们去租一套漂亮的小公寓, 两个人住在里面……”这段话可以看出她完全摆脱了妓女的庸俗、贪婪、虚荣和奢侈。

在她心里, 她爱上这个男人, 就不会再和他有金钱的瓜葛。她不希望这次的相识又演变成一场新的交易, 所以她宁愿自己一人承担所有的压力。已经受够了钱色交易的玛格丽特, 对于爱情的纯洁性的渴望强烈得令人感动。她的独立与坚强也足以产生强大的力量, 使阿尔芒改变了原来错误的想法。在她看来, 一辆马车, 几件首饰, 甚至更贵重的东西都是远不能和阿尔芒相提并论的。她单纯的希望爱情可以不使阿尔芒产生经济上的压力。她只要简简单单地和阿尔芒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作者在文中评论玛格丽特有这样一句话:“她像最高尚的女人一样冰清玉洁, 别人有多么贪婪, 她就有多么无私。”是的, 心灵的高尚是玛格丽特形象的一个闪光点。她为了爱情甘愿放弃了自己豪华的生活, 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职业低贱而品质高尚, 生活放纵但却为爱付出, 对爱执著而又甘于牺牲。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啊。

四、为成全爱人及家人的幸福, 饱受屈辱, 勇于牺牲。

他们的爱情经历了百般的曲折磨难, 彼此的身心饱受了考验, 可阿尔芒父亲的出现又一次打破了他们爱情的平静, 突如其来的巨浪将玛格丽特重重地打在礁石上, 而阿尔芒被巨浪冲离了岸边又蒙蔽了双眼, 留下玛格丽特默默忍受着牺牲着。

他们的爱情冲破了重重困扰, 但“家庭”对他们来讲是非常重要也是最难突破的关卡。两人地位悬殊太大:玛格丽特是当时社会的名妓, 一个被人供养的女性, 一个被世俗所唾弃的女性;阿尔芒呢, 他处在社会的中流, 没有威望的权势, 也没有万贯的家财。阿尔芒的父亲迪瓦尔是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娶一个妓女玷污他体面的门楣、耽误儿子前程的, 于是对儿子软硬兼施。好不容易得到这份爱的阿尔芒怎么会放弃呢?他尝试说服父亲, 但没用, 他只好反抗。这时的玛格丽特, 她是那么通情达理:“我宁愿忍辱负重也不愿让人以为是我怂恿你和你的家庭闹翻的, 今天就这样过去, 明天你回到巴黎……不要冒犯他的原则, 装出对他的愿望作出些让步, 别显得那么依恋我, 他就会让事情顺顺当当地过去。”她是在乞求一个和平美好更是完美的爱情, 这份爱一定要融于家庭。终于迪瓦尔也意识到儿子的固执, 再执意下去只会僵化父子感情而于事无补, 所以他改变了方法, 找到了玛格丽特。

迪瓦尔开始以为他能成功地阻止这场没成婚姻的爱情, 所以初次见到玛格丽特时严词喝令。但在和玛格丽特的接触中他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改变了原来对妓女的看法。他认为玛格丽特是善良的, 品德是高尚的, 是许多女人所缺乏的。他终于向事实屈服了, 转变了态度。他向玛格丽特倾诉了自己的无奈和担心:怕儿子迷恋这样的女子会误了自己的前途, 也怕影响到自己女儿的幸福;他的女儿就要嫁给她所爱的男人, 踏入一个体面的家庭, 这个家庭希望女方家庭也是体体面面的, 如果知道阿尔芒在巴黎过的是这样的生活, 就会收回婚约。玛格丽特听后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一个女孩子的幸福掌握在她手中。迪瓦尔先生慈父般的话语, 激起了玛格丽特身上圣洁的感情, 她希望赢得这个正直老人对她的尊敬。她也确信以后会因此得到阿尔芒的尊敬。这一切在她心中唤起了崇高的思想。这些思想使玛格丽特感到自己的价值, 并且产生从未有过的自豪感。所以她决定离开阿尔芒, 成全他和他家人的幸福, 并且不认为这是一种牺牲。

对于玛格丽特的离开, 阿尔芒由极度的伤心很快转变为仇恨与报复。他出入任何玛格丽特出入的场所, 找了一个很漂亮的情妇去刺激和侮辱玛格丽特, 并用最侮辱和刻薄的话写信打击这个只剩下半条命的女人。面对阿尔芒的怨恨、蔑视, 玛格丽特是那么的惶惶然!她几乎想要和盘托出自己所受到的侮辱以及精神上的压力与矛盾, 而这些都是为了成全迪瓦尔说的他全家的幸福。可是她忍住了。她牺牲了爱情, 其实也就失去了人生的一切:心爱的人, 精神的寄托, 生活的动力, 憧憬的未来。这使她比认识阿尔芒之前更无视自己的生命, 更变本加厉地糟蹋自己的身体。她用一切伤害来消磨时间, 逃避现实。但她没有怨言, 而且她近乎快乐地接受阿尔芒对她的侮辱。因为除了这种侮辱证明了阿尔芒还爱她以外, 她觉得阿尔芒越是折磨她, 在他知道真相的那一天, 她在阿尔芒的眼里就越是崇高, 阿尔芒就更加爱她。这个可怜的女人是在被折磨伤害和等待希望中死去的。为心爱的人付出自己的幸福、爱情, 剩下的只有片片回忆和等待……

女主人公玛格丽特从遇到她的爱情后就开始付出和牺牲, 一直延续到她生命结束。故事结尾在读者的心底呈现出了一个高尚、无私、善良的玛格丽特。她的一生证明她就是这样一个女性。因此作品结尾小仲马阐述道:“天主几乎总是敞开两条通向善良的道路:一是痛苦, 二是爱情。这两条路很难跋涉:踏上这两条路的女人, 往往双脚鲜血淋漓, 双手撕开裂口, 但她们同时也在路旁的荆棘上留下了恶行败德的华丽饰物, 赤条条地到达目的地;在天主面前, 赤身裸体用不着脸红耳赤。耶稣对那些深受情欲之害的人充满了爱, 他致力于包扎她们的伤口, 同时从伤口本身挤出治疗伤口的香膏。因为她将得到宽恕, 因为她付出的爱更多!”

为什么我们要比天主更加严厉呢?这个世界有时表现得太严厉, 是为了让人相信它强大, 但为什么我们还要执著地坚持它的见解?为什么我们要同它一起抛弃伤口流血的灵魂呢?这些灵魂就等待一只友好的手来包扎她们的伤口, 治愈她们心灵的创伤。她已被天主宽恕, 我们也应该敞开胸怀去接纳和原谅她……

命运悲惨的玛格丽特生命已逝去, 我们在对她给予同情的同时应更多地发掘她身上的闪光点, 去发掘她身上被埋没的优秀品格:她对爱情的忠贞、专一, 她被爱情激发出的纯真、朴实, 以及为爱情而抛弃一切的无私奉献、甘于平淡, 为爱情而舍弃自己的幸福的大爱。玛格丽特对爱情的态度值得人们去琢磨品味借鉴!

古今中外, 文学作品以妓女为主人公的不算太少, 较为有名的有杜十娘、焦桂英、陈白露, 有羊脂球、娜娜, 等等。这些可悲的妇女, 用她们的生和死控诉了她们所遭遇的时代之后, 便像流星般的陨落了, 同时, 带走了人们对她们的轻蔑, 留下了人们对她们的怜悯和惋惜, 还有对她们的品质中的闪光点的尊敬。

摘要:玛格丽特是小仲马在其代表作《茶花女》中描写的一位因生计而不得不出卖肉身的女性。她的性格经历了以下变化:遇到阿尔芒之前的自我迷失与无奈之举;与阿尔芒相遇, 变得感情专一、性格率真;面对真爱, 无私奉献, 甘于平淡;为成全爱人及其家人的幸福, 饱受屈辱, 勇于牺牲。

关键词:无奈之举,坚贞爱情,率真性格,平淡生活

参考文献

[1]赵彩云.矛盾中的道德悲剧.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4.

[2]苏屺峰.论〈茶花女〉悲剧的成因.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 9.

[3]柴欣.谈〈雪国〉驹子与〈茶花女〉老公明天任务形象比较.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6, 3.

篇4:世界名著诞生趣闻

《高老头》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名著,情节曲折复杂,故事引人入胜。谁能相信,这部长达80万字的洋洋大作,竟是他因负债被逼写出来的。

据说当时巴尔扎克在经济上遇到了困难,负债累累,急需用稿酬来还债,于是他每天写作达20个小时,为了提神,就喝很浓的咖啡,用惊人的速度写出了《高老头》这部享誉世界的名著。

车祸引出《飘》

1926年在一次意外的车祸中,记者出身的米切尔不幸脚部受伤,被迫退职在家疗养达数年之久。她的丈夫为了减轻她在治疗期间的无聊,劝她动手写作,作为辅助治疗和心智锻炼的手段。经过考虑,米切尔决定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自己早年的爱情纠葛为素材,写一部长篇小说。经过近10年,1936年《飘》终于脱稿问世,并很快风靡世界?同时,《瓤》的出版也改变了人们对美国南北战争的看法。次年,《飘》荣获普利策奖。

吵嘴吵出《鲁宾逊漂流记》

1704年,一艘英国货轮在海上航行。船长和他的助手——副船长谢尔克莱格因为性格不合,常常为一点儿小事而吵架。当货船航行到离智利不远的一个群岛附近抛锚时,两个人的矛盾已经达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谢尔克莱格怒气冲冲地对船长说:“谁稀罕你这条臭船,我宁可上岸,也比整天总受你的气强!”这原是气话,谁知话音刚落,船长就立刻请他上岸。谢尔克菜格大感意外,但也只好硬着头皮上了荒岛。这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从此,谢尔克莱格风餐露宿,艰难地在荒岛上度过了四年零五个月的野人生活。直到有一天,一艘海船在这个小岛停泊,他才得救。

谢尔克莱格在荒岛上的漂流奇遇,成了当地的新闻,报社纷纷派出记者采访他。后来又被作家写成了流传后世的名著《鲁宾逊漂流记》。

“死”后写出《复活》

篇5:会计专业名著目录

1、资本论 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2004 年 I S B N:20574283

2、阳关心态 武汉出版社 章峰 2009-7-1 ISBN: 9787543042919

3、新中国会计思想史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陈信元 1999 年 I S B N :7810493191

4、西方会计史(上)中国商业出版社 文硕 1987 年

5、丰裕社会 上海人民出版社 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著)徐世平(译)1965 年 西方最受欢迎 20 本畅销书

6、贫穷的终结 上海人民出版社 杰弗里.萨克斯(著)邹光(译)2007-8-1 I S B N : 9787208071339

7、连环帐谱 立信会计出版社 蔡锡勇 2009 年 ISBN 9787542924261

8、中国会计史稿(上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郭道扬 1982 年 ISBN:9787560264660

9、中外会计史比较研究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李孝林 1996 年 ISBN:750232836X 10、1949-1992 年中国会计制度的演进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杨时展 1998 年 ISBN:7-5005-3943-6

11、新中国会计五十年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项怀诚 1999 年 ISBN:|7-5005-4337-9

篇6:外国教育名著目录

外国教育名著目录

[1] [古希腊]柏拉图.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 [古罗马]昆体良.任钟印译.雄辩术原理[M].昆体良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 [荷]伊拉斯谟.王承绪译.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M].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5] [西]加塞特.徐小洲、陈军译.大学的使命[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6] [瑞典]爱伦·凯.卫肇基译.儿童的世纪[M].上海:上海晨光书局,1935.[7] [捷]夸美纽斯.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 [捷]夸美纽斯.任宝祥译.母育学校[M].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9] [瑞士]裴斯泰洛齐.北京编译社译.林哈德与葛笃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0] [瑞士]裴斯泰洛齐.夏之莲等译.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1] [瑞士]赫梅尔.王静、赵穗生译.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为国际教育局写的研究报告[R].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12] [瑞士]皮亚杰.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13] [意]康帕内拉.陈大维、黎思复、黎廷弼合译.太阳城[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4] [意]亚米契斯.夏沔尊译.爱的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5] [意]蒙台梭利.任代文主译.蒙台梭利方法[M].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6] [意]蒙台梭利.马荣根译.童年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7] [英]莫尔.戴镏龄译.乌托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8] [英]培根.何新译.新大西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9] [英]弥尔顿.任钟印译.论教育[M].世界教育名著通览[C].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20] [英]洛克.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1] [英]欧文.柯象峰、何光来、秦果显译.新社会观,或论人类性格的形成[M].欧文选集第一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2] [英]斯宾塞.胡毅、王承绪译.教育论[M].斯宾塞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3] [英]纽曼.徐辉、顾建新、何曙荣译.大学的理想(节选本)[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4] [英]赫胥黎.单中惠、平波译.科学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5] [英]沛西·能.王承绪、赵瑞瑛译.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5.[26] [英]罗素.杨汉麟译.教育与美好生活[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27] [英]克拉克.(无中译本).教育与社会变革[M].伦敦:夏洛顿出版社,1940.Clarke,Education and Social Change,The Sheldon Press,London,1940.[28] [英]奥康纳.(无中译本).教育哲学导论[M].伦敦:1957.O’Connor,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London,1957.[29] [英]利文斯通.邓明言译.论教育[M].世界教育名著通览[C].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30] [英]尼尔.(无中译本).萨默希尔—激进的儿童教育方法(谈谈萨默希尔学校)[M].纽约:哈特出版公司,1960.Neil,Summerhill:A Radical Approach to Child Rearing,Hart Publishing Company,New York,1960.[31] [英]阿什比.a译.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32] [英]波兰尼.a译.个人知识[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33] [英]金.a译.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4] [英]杨.a译.知识与控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5] [法]拉伯雷.鲍文蔚译.巨人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36] [法]蒙田.王承绪译.论儿童的教育[M].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37] [法]卢梭.李平沤译.爱弥儿—论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8] [法]爱尔维修.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M].十八世纪法国哲学[C].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39] [法]狄德罗.(无中译本)俄罗斯大学计划[M].十八世纪法国自由主义与教育:拉夏洛泰、特格、狄德罗和孔多塞关于国家教育的论著[C].纽约:希尔图书有限公司,1932.[40] [法]比奈.曹展漠译.儿童学的新观念[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41] [法]涂尔干(迪尔凯姆).沈杰译.教育与社会学[M].道德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42] [法]涂尔干(迪尔凯姆).a译.教育思想的演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3] [法]阿兰.洪丕熙译.教育漫谈[M].世界教育名著通览[C].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44] [法]马里坦.(无中译本).教育处在十字路口[M].耶鲁大学出版社,1943.Maritain,Education in the Crossroad,Yale University Press,1943.[45] [法]朗格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46] [法]富尔.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47] [法]德洛尔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48] [法]布尔迪约、帕斯隆.邢克超译.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49] [德]安德里亚.黄宗汉译.基督城[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50] [德]康德.瞿菊农译.论教育[M].康德教育论[C].北京:商务印书馆,1926.[51] [德]席勒.a译.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52] [德]赫尔巴特.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教授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53] [德]费希特.梁志学等译.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54] [德]福禄培尔.孙祖复译.人的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55] [德]第斯多惠.袁一安译.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56] [德]福禄培尔.(无中译本).幼儿园教育学[M].纽约:1895.Froebel,Pedagogics of the Kindergarten,Translated by Josephine Javis,D.Appleton and Company,New York,1985.[57] [德]拉伊.沈剑平、瞿葆奎译.实验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58] [德]凯兴斯泰纳.刘钧译.工作学校要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59] [德]梅伊曼.(无中译本).实验教育学概论[M].柏林:1914.Meumann,原名为德文,Willhelm Engelmann Verlag,Leipzig/ Berlin,1914.[60] [德]斯普朗格.(无中译本).文化与教育[M].1919.Spranger, 原名为德文,Quelle and Meyer Verlag,LeipZig,1919.[61] [德]博尔诺夫(鲍勒诺夫).李其龙等译.教育人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2] [德]克拉夫基.(无中译本).教育理论与教学论研究[M].1963.Klafki, 原名为德文,Beltz Verlag,Weinheim,1963.[63] [德]布雷岑卡.a译.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4] [德]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三联书店,1991.[65] [德]哈贝马斯.洪佩郁、蔺青译.交往行动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66] [俄]托尔斯泰.阿兰·宾什、迈克尔·阿姆斯特朗编译(英译本).论民众教育[M].托尔斯泰论教育[M].伦敦:阿芙隆出版社,1982.[67] [俄]乌申斯基.郑文樾、张佩珍等译.人是教育的对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68] [苏]克鲁普斯卡雅.卫道治译.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M].克鲁普斯卡雅教育文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69] [苏]马卡连柯.许磊然译.教育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70] [苏]马卡连柯.诸惠芳译.儿童教育讲座[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1] [苏]马卡连柯.a译.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72] [苏]苏霍姆林斯基.周蕖等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73] [苏]苏霍姆林斯基.毕淑芝、赵玮等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育人三步曲[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4] [苏]赞科夫.杜殿昆等译.教学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75] [苏]巴班斯基.张定璋等译.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76] [美]贺拉斯·曼.(无中译本).十二报告[M].共和与学校:贺拉斯·曼关于自由人教育[M].纽约:师范学院出版社,1957.Horace Mann,The Twelveth Annual Report,from Laerence A.Cremin(ed.),The Republic and School:Horace Mann on the Education of Free Man,Teachers College Press,N.Y,1957.[77] [美]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78] [美]克伯屈(基尔帕特里克).王建新译.教学方法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79] [美]桑代克、盖滋.王丐萍译.教育之根本原理[M].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34.[80] [美]巴格莱.袁桂林译.教育与新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81] [美]杜威.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82] [美]杜威.a译.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83] [美]泰勒.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4] [美]赫钦斯.(无中译本).民主社会中教育的冲突[M].纽约:1953.Robert M.Hutchins,The Conflict in Education in a Democratic Socitey,Harper and Brorhers,New York,1953.[85] [美]赫钦斯.a译.美国高等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86] [美]贝斯特.(无中译本).学术的复兴[M].纽约:1955.Arthur Eugene Bestor,The Restoration of Learning,Alfred A.Knoff,Inc.,New York,1955.[87] [美]古德曼.(无中译本).荒谬的成长[M].纽约:1960.Paul Goodman,Growing up Absurd,Random House,Inc.,New York,1960.[美] [88] 布卢姆.(无中译本).教育目标分类学[M].纽约:戴维·麦基公司,1956,1969,1972.Bloom,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David Mckey Company,New York,1956,1969,1972.[89] [美]马斯洛.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M].华夏出版社,1987.[90] [美]里科弗.(无中译本).教育与自由[M].纽约:1959.H.C.Rickover,Education and Freedom,E.P.Dutton and Co.,Inc.,New York,1959.[91] [美]科南特.陈友松主译.今日美国中学[M].科南特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92] [美]布鲁纳.邵瑞珍译.教育过程[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93] [美]布拉梅尔德.(无中译本).教育即力量[M].纽约:1965.T.Brameld,Education as Power,Holt,Rinehart and Winston,Inc.,New York.[94] [美]索尔蒂斯.(无中译本).教育概念分析导论[M].马萨诸塞:阿迪森-韦斯利出版公司,1986.J.F.Soltis,An Introduction to the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Concepts,Adddison-Wesley Publshing Company,Reading,Massachusetts,1986.[95] [美]伊里奇.(无中译本).非学校化社会[M].纽约:1972.I.Illich,Deschooling Society,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New York,1972.[96] [美]舒尔茨.蒋斌、张蘅译.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97] [美]舒尔茨.a译.教育的经济价值[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98] [美]鲍尔斯、金蒂斯.王佩雄等译.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教育改革与经济生活的矛盾(美国:经济生活与教育改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99] [美]克雷明.(无中译本).公共教育[M].纽约:1976.L.A.Cremin,Public Education,Basic Books,Inc.,Publishers,New York,1976.[100] [美]布鲁贝克.郑继伟、张伟平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第二版).[101] [美]布鲁贝克.a译.教育问题史[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102] [美]科尔伯格.(无中译本).道德发展文集[M].纽约:1981-1986.L.Kohlberg,Essays on Moral Development,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 Inc.,New York,1981-1986.[103] [美]博克.徐小洲、陈军译.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04] [美]加德纳.兰金仁译.智能的结构[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105] [美]古德兰德.(无中译本).一个被称为学校的地方[M].纽约:希尔图书公司,1984.J.I.Goodlad,A Place Called School,McGraw-Hill Book Company,New York,1984.[106] [美]库姆斯.赵宝恒、李玢等译.世界教育危机:八十年代的观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107] [美]派纳.张华等译.理解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8] [美]范斯科德.a译.美国教育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09] [美]奥恩斯坦.a译.美国教育学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10] [美]阿普尔.a译.意识形态与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1] [美]麦克米伦.a译.教育哲学[M].三联书店,1988.[112] [美]克尔.a译.大学的功用[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113] [加]范德格拉夫.王承绪等译.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第二版).[114] [日]福泽谕吉.群力译.劝学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115] [日]小原国芳.刘剑乔、由其民、吴光威译.全人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16] [伊朗]拉塞克、[罗马尼亚]维迪努.马胜利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17] [巴西]弗莱雷.a译.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房地产楼盘项目简介下一篇:建立创新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