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重点

2024-07-29

新闻写作重点(共6篇)

篇1:新闻写作重点

新闻写作复习重点

1.简述新闻事实的选择标准

(1)要真实的、最重要的、有政治价值的事实。

(2)最新鲜的,昨天或者今天发生的事实,不能是陈旧的事实。(3)最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4)最精炼的,本质的而不是表面的现场。

(5)富有形象的,生动有趣的,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事实。

2.提炼主题的一般原则

(1)选择政治上重要的问题(2)选择为受众所注意的问题

(3)选择涉及最迫切的问题

***什么是新闻主题?如何表现好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的基本观点和中心思想,是贯穿一篇新闻作品的主导思想,是新闻作品的统帅和灵魂,表现的方法有:

1.选择提炼好的主题:(选择政治上重要的问题,为受众所注意的问题,涉及最迫切的问题)

2.选取巧妙的角度展现主题:(1)对某方面工作具有全面性影响的或者有重要意义的角度(2)选择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和人物精神面貌的角度(3)选择适应读者心理的角度。

同时,还要在变化中寻找新角度,要从比较中发现新角度,要从人们的思想动向中发觉新角度,要从相同中寻找不同,抓住有个性特点的新角度。3.围绕主题,展开新闻传播的组织和策划。

3.消息写作的两个结构形式

(1)倒金字塔式: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然后依次后推,形成“虎头蛇尾”状,又犹如倒放着的古埃及“金字塔”,因此,称作倒金字塔行。这是最常见的传统新闻结构形式,常用于事实性消息写作,其好处在于写作模块化,便与操作,便与记者组织材料,也给编辑和读者提供方便。

(2)华尔街体结构:由一具体事例写起,然后通过过度段落,进入新闻的主题部分,叙写完毕后又回到开头的视窗。此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开拓,即在枯燥的事实前,加入一段具体的新闻故事(或是新闻现场,或者一小视窗,使新闻由死变活吸引读者,因华尔街日报惯用而得名。多用于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简述消息的构成要素与分类

构成:标题 消息头 导语 主题 结尾 新闻背景。

分类:事实性消息:动态消息 非事实性消息:结构消息、经验消息、述评消息

4.新闻如何做到真实性?

1.要准确

(1)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必须是真实可靠,准确无误的。(2)引用的各种资料,包括背景资料、数字、史实、引语典故等必须是无讹的。(3)新闻中引用的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环境细节、思想认识也必须要准确 2.要客观

用事实说话,对事实的分析、解释必须是科学的,更没有任何曲解、夸张或缩小。3.要全面

(1)要树立两点论,反对片面化。

(2)在分析问题时,不要形而上学与绝对化(3)注意具体事实真实和整体事实真实的统一。4.在形式上要做到

(1)少用形容词、副词

(2)同一新闻事实要有多方材料论证

(3)要有明确的新闻源,站在客观的立场

(4)少出现“可能”“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词。

5.专访写作的特点以及应注意哪些问题

特点:1.采访内容、对象的单一性

2.强烈的新闻性和时效性

3.写作手法自由,灵活多变,现场气氛较浓

应注意的问题:1.确立专访主题,注重报道时机 2.熟悉采访对象,拟制访问提纲(对象的确定、访问前的准备、拟制访问提纲)3.有访有问,突出现场

6.消息导语的写作方法、内涵、应注意的问题

写作方法:注意三要素(开头、消息的开头、事件的结果、提要、高潮)

定义:导语即消息的开头,它用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领全文,吸引读者。

内涵:在消息开头中用来提示新闻要点和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导语一般在第一段,一般不超过35个字;非事件新闻,由新闻由头与核心段一起构成导语。注意的问题:1.导语中必须突出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 2.导语内容要具体、实在、不能空对空 3.导语中应突出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内容 4.导语要有针对性

5.导语中背景材料不宜过多 6.导语句子要简洁 7.导语不要重复标题

7.通讯写作的主要特点和要求

特点

从与消息的区别上来说: 1.外在表现形式不同 2.写作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3.表现手法不同 4.结构形式不同 5.篇幅长短不同

6.时间性上的要求不同

从体裁上说:1.深刻性

2.生动性 3.灵活性 4.评论性

要求:1.一个聚焦的主题.主题要正确、深刻、鲜明。

2.围绕主题选材,材料要真实、典型、新鲜。

3.有一个合理的结构,结构安排要完整,严谨,精致巧妙,自然和谐,服从通讯主题表达的需要。

人物通讯的要求:1.要注意正确处理人物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2.避免人物塑造脸谱化 3.杜绝程式化人物形象处理

事件通讯的要求:1.处理“大”和“小”,把事件放在广阔的背景上2.主要线索突出,写好典型情节3.以事带人4.多种技巧添“色”

工作通讯的要求:1.提出问题要具有普遍意义和紧迫感

2.从全局角度反映典型问题

3.善于分析,展示和评述结合 4.进入工作现场,具有现实感 5.抓住火候,从群众生活的角度切入 6.虚实结合,追求生动活泼

风貌通讯的要求: 1.抓特点,突出见闻(以今为主)

2.旅游者的角度,新鲜与好奇

3.衬托对比,着力写变 4.缘物寄情,传播知识,5.提炼和聚焦主题

新闻发布名词解释

媒介素质:

所谓媒介素质,是指人们对于各种媒介所传播信息的选择、诠释、认识、利用、质疑和评估的能力。公关素质:

所谓公关素质,是指一个人具有的良好个人品质、较强的公关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思想道德修养、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科学素质:

所谓科学素质,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判断和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以及理解包含科学技术以及技术内容的公共政策议题的能力。

“嵌入式”引导:

把记者直接嵌入一个或大或小的战争单元里,让其随作战部队一起行动,随时报道战争的进程。(在舆论上可以显示自由和客观公正,树立文明战争的形象。通过“嵌入”限制记者报道新闻的范围和领域,影响随行记者的判断,达到潜在的控制目的。)

反面报道:

立场完全相反,不利于新闻发布机构的报道,称作反面报道。包括媒体发布内容批评对抗的态度,或歪曲事实达到彻底否定发言人观点的目的,表现出强烈抵制的立场。负面报道:

反面报道的一种。歪曲发言人讲话,或故意渲染发布内容中提到的不良倾向或天灾人祸,以求煽动公众不满的报道,称作负面报道。

新闻发言人传播效果定义:

新闻发言人的传播效果特指新闻发言人经过不同形式的新闻发布活动,使新闻发言人代表部门所关注的受众,以及这些受众所代表的社会群体发生预期的变化,而这些变化要尽量符合传播者的要求。

危机传播:

是在危机前后以及发生过程中,在政府部门、组织、媒体、公众之间和彼此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过程。

重要新闻通报会:是国家、政党、机关、团体、企业举行的向新闻界介绍情况、发布信息的会议。

媒体座谈会:用于主办方邀请媒体代表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本着同一主题进行座谈。主办方听取媒体代表的意见,并且双方交流各自的看法。

记者招待会:常常是一些官方机构、各种团体代表或知名人士等向新闻媒体提供情况时使用。(记者招待会与新闻发布会之区别另见大题)

宣告性新闻发布会:是指社会组织做出重大决定,重大人事变动以及举行重要会议,制订重要计划或即将发生其他重大变革,临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公布,具有庄严声明,通告世界的性质。

篇2:新闻写作重点

东西方新闻写作差异与共性:第一,报读对象选择差异。第二,新闻内容差异。第三,东西方共性:人性。东西方文化差异,存在于对宏大叙事体验的差异,而人,即大社会中小人物的故事,则是具体的个体情感,这些内容是没有差异的。

新闻体裁,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分类:新闻报道,新闻评论 副刊体裁

消息:作为一种使用最广泛的、最主要的新闻体裁,消息,能够用最简要的文字及时有效的传播新闻事实。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特点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消息而言)4描写的形象性。5议论色彩较浓。

特写:用类似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的一种现场感较强,篇幅较短小精悍的新闻体裁。2.特写的特点:1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2侧重“再现”3艺术手法

放倒人物导语(是“聚焦人物式导语”的无用;定义:在报道开头提及的人物,正文中却没有关于这个人的支持性信息。这个人就扑通一声倒下,对读者而言是种误导)政治新闻写作内涵1.“政治新闻”(“政府报道”):帮助公众了解完整的政府活动内容。包含警察局、医院、消防局、法院、气象局等部门。2.报道内容:立法活动、行政部门活动、财政和预算事项、人事变化、征税和纳税、出版物。

如何做政治记者重点!把政府和读者联系起来报道。1.与部门的负责人保持联系。

2.解释政府活动,通过表象发现深层问题。3.充分了解政府构架。

如何写好1.人情味2.避免大量使用“术语”和枯燥的数字。3.避免陈词滥调。4.避免枯燥引语。5.避免面面俱到。!记者必须有独立的信息来源和独立的思考,以免记者成为完完全全的政府发言人。

深度报道

一、传统意义中的“深度报道”1.深度报道的最初形态:调查性报道

叙事新闻学内涵:1.作者应紧跟新闻源。2.广泛阅读,从各种文本中学习新的叙事可能。3.在阅读中找到不同的叙述结构和叙述可能。4.作者采用的语言应该具有“适应性”。1.定义(1)目的:通过精确的措辞和独特的叙事结构将读者带到“目的地”。

(2)内容:a.文字中应体现故事叙事者的“声音”。b.叙事新闻学在“主观性”上附着了“事实性细节”。c.“时间性因素”是关键要素之一。2.叙事新闻学包含的重要因素:

(1)细节(细节的内容,名称等;细节作用真实;叙事新闻学真正旨趣在于小说化细节)(2)时间顺序的安排小说化的新闻意义:造就文本气质的独特叙事模式、修辞方式。

掌握写作程序的途径:FORK结构法,报道重点focus结构顺序order,重复关键词),消息源各自集中(kiss off)

eg《红色的警告》作品分析:(调查性报道写作特点)1.调查的目标明确、坚定。观念上:揭示问题。2.重视表达技巧,让读者能够看得下去。首先,分析透彻、认识深刻。其次,导语情境化,引人注目。

“深度报道”类型2种1聚焦式结构:呈现的是逻辑结构模式。2故事式结构;呈现艺术结构模式。2多样化形态

eg《新周刊》的写作特点:a生造词。b注重口语和民间语文。c主体介入和替代陈述。d概括性陈述和叙事节奏。总体上,《新周刊》文本丰富了“深度报道”表现形式和写作方式。

eg《长崎投弹记》获“普利策新闻报道奖”评语:1.新闻敏感与专研精神的统一。2.对材料的精心选择。3.历历如绘的情景再现。

eg“时务文章”的特点:1内容,结合时事,针对现实,针砭时弊,有鲜明政治观点,突破了“代圣立言的教条。2.写法,不拘一格,既吸收了古典文学的长处;又突破了古典文学的框限。3语言,明白通晓,浅显流畅,舍弃了矫揉造作、艰涩古僻的文字。《最后的粪桶》作品分析1选题突破了新闻不写普通人、普通事的传统,关注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物——背粪工。2写作上突出冲突感,形成环环相扣的文章结构。3细节描写凸显镜头感和现场感。

eg “普利策新闻奖” 评选标准 看东西方新闻写作差异

1.主要以负面的调查性报道为主。2.奉行客观主义的新闻价值观。3.面对悲剧报道,凸现人与自然的对立。4.重视新闻作品的个性化,常采用素描化的写作方式,报道主角为个人或家庭的文章占了多数。5.突出深度报道的地位。6.本土情节。“批评的眼光、永不满足的精神和追求美好的愿望是普利策的天性。所以,普利策才能将趣味性、刺激性和教育性完美结合。”斯旺伯格

二、新闻定义中的基本特性:1.时效性2.接近性3.反常性4.显著性5.人情味:6.冲突性7.影响性

杂文4种:新闻特写、新闻述评、调查报告、报告文学。

新闻特写(新闻和文学的杂文)定义:类似于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抓住新闻事件中一个富有特征的片段、或者人物活动,或令人感兴趣的场景,用文学笔法加以细致描绘,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从而获得深刻的印象。

新闻述评(新闻和评论的杂文)定义:有“述”和“评”两个方面。把一个新闻事件的起因,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加以综述,在综述的过程中加以分析、评论,预示其发展趋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后果。

调查报告(新闻、历史、政论)围绕一个新近发生的事件和人们所关心的某方面问题,全面系统地报道其起因、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力图揭示其本质或者问题症结所在。报告文学:用文艺的手法描述新近发生的真人真事,从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面貌。

(2)脱胎于传记、游记的“通讯”.类型:纪实性通讯、旅游考察通讯、人物传记。“调查报告”三写法:结论性调查报告。揭露性,材料性。

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新闻评论,包括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副刊体裁,包括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写“硬导语”三要点a信息的顺序b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使用C延缓身份识别.三种主要“软导语”类型a轶事式导语从故事或事件开始。理念:读者能把自己与某个人的问题更好的联系起来。b描写式导语 描写一个人、地方或事件。它类似于聚焦人物的描写式导语,但并非要聚焦一个人。它关注的是人物的行为和动作。c.叙述式导语 用生动的情节讲述故事,使读者产生现场感。叙述式写作,使用小说的所有技巧,包括对话、情景描写和悬念设置。

篇3:浅谈气象新闻采访写作重点和技巧

关键词:气象新闻,采访写作,重点和技巧

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气象工作在经济发展、百姓生活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与之相伴的气象新闻也愈发受到关注。

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不同于社会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 作为行业新闻的一种, 气象新闻是与气象工作、天气气候等有关的新闻, 在笔者看来, 笼统地可以分为两大类, 即气象工作类新闻和天气资讯类新闻。前者是在媒体上刊发的体现气象工作好经验、好做法的工作层面报道, 后者主要是在关于最新天气预报信息、引起社会关注的天气现象的解读等资讯类报道, 本文主要论述第一种。

一、从选题来看气象新闻写什么

(一) 从局党组部署的中心工作出发寻找选题

就安徽省气象局而言, 每年省局党组在年初都会确定今年创新工作和重点工作, 确定下的创新型工作就是今年要宣传的重点。围绕省局党组中心工作, 我们着重开展浓墨重彩的宣传, 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 从重大气象灾害面前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中寻找选题

就最近几年来看, 每年都有极端气象灾害, 在当下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 极端气象灾害已经不罕见了。围绕气象灾害服务过程中监测、预报、预警、部门联动、政府积极应对等开展宣传, 就会取得不错的宣传效果。在极端天气服务宣传中, 尽量突出自己的亮点和特点。

(三) 从重要会议、重大活动中寻找选题

会议和活动是产生新闻的一个重要来源。2013年全国人大执法调研组到安徽检查气象法执行情况, 安徽省政府和中国气象局签署省部合作协议, 省气象局与合肥、六安、池州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等等。我们抓住机会, 及时开展宣传。

(四) 从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工作寻找选题

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的独特之处, 工农业生产都有不同于别的地方的工作。各地在围绕当地特色经济社会发展中开展的气象工作也是可以进行报道的选题。例如, 黄山围绕茶叶开展服务, 芜湖围绕长江航运开展服务, 合肥围绕大城市发展开展服务。

二、从写作技巧来看如何写气象新闻

消息是报纸的主力军, 通常以“本报讯”开头。下面就主要谈谈气象消息的写作技巧。

抓住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的新闻结构来写好新闻。以《安徽:农业保险为“不测风云”埋单》 (刊发于中国气象报2011年3月10日, 第2657期二版头条) 为例。此文获2011年度中国气象报好新闻一等奖, 中国产经报三等奖作品。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一个好的标题就如新闻的眉目, 集新闻内容的精粹之所在。“安徽:农业保险为‘不测风云’埋单”作为这篇新闻的标题, 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 虽只字未提“气象”二字, 然而一个“不测风云”却牵出了与气象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用“埋单”来形容农业保险与其关系, 简练地概括和包含以下丰富的新闻内容, 并且可读易懂, 生动活泼、富有文采, 可以说是将新闻中最精彩的部分写入了标题。

新闻的第一段, 作为消息的导语, 写出了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事实。安徽宿州的两个农场投保了天气指数农业保险, 并引用新闻中当地农户的语言, “天气指数农业保险是我们庄稼的‘新农合’, 人和庄稼都上了‘新农合’, 今后种地更踏实了”, 质朴的语言点明消息的中心和意义, 使读者看完导语之后就能了解到新闻的主要内容。

紧接着, 新闻的主体接导语, 围绕着立意展开全部内容, 包括该模式建立的背景、天气指数农业保险的优点和作用、气象部门在开展这项工作的大致过程、保险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步骤等等, 解释和深化了导语, 圆满地回答了每个读者心中的疑问, 增加消息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一个丰满而完整的“天气指数农业保险”概念跃然纸上。

除了主体运用的材料充实之外, 表达方式也很重要, 不能给人重复论述的感觉, 该文在处理这一方面上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例如, 在介绍天气指数农业保险的优势时用的是引述观点的手法;水稻和小麦天气指数农业保险作为该保险的两个组成部分, 一个侧重介绍的是建立的过程, 一个重点描述的是操作步骤。整个叙述生动, 行文有波澜, 保持了读者的兴趣。

结尾, 笔者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 就是近期气象部门的一个重要计划, 加深读者对主要事实的感受, 让读者对天气指数农业保险今后的发展也充满期待。

归纳一下, 标题要做到高度概括、突出精华, 可以把导语中最精彩的部分写入标题, 同时标题要可读易懂, 富有文采。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 要将最有新闻价值、最具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炼字炼句, 力求简短, 导语写好了, 整条消息就成功了一半。主体要围绕一个主题取材, 叙事尽量具体、充实, 使读者对于我们所报道的人物或事件有较为完整而真切的了解, 层次段落要分明, 起承转合要自然。结尾并非所有的消息都必须具有的, 但许多消息又必须有结尾, 需要有结尾的消息一定要深化主题, 紧扣事实, 增添信息, 不要重复啰唆。

三、从文章立意看新闻写的怎么样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 是确立文章的灵魂, 是文章成败的关键。从历年来在中国气象报评奖来看, 获奖作品立意多是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突出气象公共气象服务职能。例如, 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安徽的实践, 此项工作与减轻农民种粮风险、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为安徽农业生产撑起一把“保护伞”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息息相关。气象服务三农, 助农增收这个选题, 可以从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高度来立意, 突破单纯地报道气象为农服务的措施和成效;巢湖蓝藻治理可以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立意, 突破单纯的气象科技的视角。

篇4:中国重点新闻网站典型报道研究

典型报道的总体印象

本文选取了10个研究样本,分别是中央新闻网站:人民网、新华网、中广网、国际在线、央视国际;国内门户网站: 新浪网、搜狐网、网易、TOM、腾讯。通过对10个网站页面分析、报道组织与策划等各方面的研究,对这些网站主题报道、典型宣传以及媒介事件进行了梳理,为了研究的凝练与可比性,主题报道选取了“科学发展观”,典型宣传选取了“方永刚”,媒介事件选取了“香港回归十周年”,从以上较小的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得研究结果的纵深感。

这10家网站主题宣传报道的总体印象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到位,行动及时

中国目前主要的新闻网站,特别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对于典型宣传报道基本上都能做到“认识到位、行动迅速”。如人民网提出“权威与大众结合起来”“形式是否有所创新”作为其网站衡量典型报道的重要依据,强调权威与大众的结合,找寻“平衡点”。人民网首先强调“权威”,在强调“权威”的基础上,考虑如何让更多的网民接受。在宣传“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主题报道时,为了让这个话题变得更加大众化,人民网提出“党的历史上的100个口号”“党员名言100句”,通过专家解读,将党的理论实现了“大众化”传播,这样做将高高在上的宣传变得平易近人,受到网民的肯定与欢迎。

中央主要新闻网站在典型宣传报道上基本都认为典型报道是自己的一项重任,有责任、有义务报道好。并且按照一盘棋的思路,发挥设计、内容、技术、策划、市场推广多部门协调运行。在做专题时,将网络的多种形式融合进去,强调创新性,比如人民网就提出“谁在做专题时想不到音视频、博客、论坛,这样的专题就不过关”的口号。在宣传报道上基本遵循着“重大主题浓墨重彩、形成网上广受关注热点”的总体思路。以中国广播网“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为例,利用FLASH、BANNER和LOGO形象醒目地展示主题,在首页和各频道页强势推出,日点击量2558000人次,报道期间收到网友手机短信42800多条,编发网友BBS互动来信、来电、来稿980篇,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二、充分利用母体资源与媒体联动策略

选取的10个样本中,其中5个为中央新闻网站——人民网、新华网、中广网、央视国际、国际在线,它们分别依托着《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主流新闻媒体,丰富的母体资源是这些网站发展与创新的源泉。因此,在典型报道的宣传过程中,这5家媒体非常重视“报网联动”“台网联动”的策略,网站与母体之间资源共享,互为补充,形成了复合传播效果。人民网在做“两会”报道时,会前策划了与母报联动的“八方民意”——记者春节回家将自己家乡民意带回来;会中将代表委员前一天会议整合,发往母报;会后,关于民声的调查,又能反馈给母报成为第二天见报的内容。

除了依托母体资源外,网站在进行主题宣传报道时还非常重视“媒体联动”,也就是跨媒体、跨领域、跨地域的全方位、立体化传播,或是中央网站与商业网站之间的“网与网”之间联手;或是中央各媒体间的联动;或是网媒与纸媒、广电媒介的强强联手。

三、调动多种传播手段

中国主要新闻网站的典型报道近些年进步很快,与传统媒体的典型报道不同,新闻网站的典型报道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种传播手段,丰富报道内容与呈现方式。在对10个样本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多种传播手段在整个主题宣传报道中被灵活运用,自由嵌入。

如“国际在线”与“网易”在主题宣传报道方面非常重视调动多种传播手段。两家网站在内容选择上非常严谨,报道形式以图文结合为主,在主题分解上讲究全面。众多子栏目既有按报道体裁分类的板块,如要闻、图片、评论、理论综述,也有按报道题材分类的单元,如区域经济、重要工程、社会面面观,在页面设计上注重分类,线索清晰,一目了然,浏览方便。TOM则凭借完备的技术平台和深度的媒体合作,在网民功能的人性化、互动环节、选题关注度等方面显得灵活和生动。中广网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报道中整合音频资源,共播发音频报道和专题节目近400分钟,将“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及“新闻纵横”等广播节目中相关精彩音频报道放置在专题中供网友点播收听,并配以图片和文字,广播与网络形成优势互补,形成立体式的宣传声势,扩大了广播节目的影响。

四、 形成短期强势传播效果

典型宣传报道大多在同一时期推出,因其密集性与在首页突出位置推广等因素,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势传播效果。调查中发现,在中央主推“科学发展观”“方永刚”的大型报道时,几乎所有的重点网站都在同一时期推出了自己的专题页面,网友在这一时期无论打开哪家网站都能够看到这些主题报道。

中国广播网的“科学发展观”主题宣传报道,三个阶段共制作637分钟视频专访节目,邀请了近20位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府官员及优秀企业家做客访谈,音视频节目日点击收听收看达255万多人次,网民反响热烈。

方永刚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相继应邀做客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国际、中国军网和全军政工网6家网站,接受视频访谈并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自4月2日推出方永刚先进事迹专题报道以来,6家网站总点击量已达300多万人次,网友留言逾万条,网友原创文章近千篇。

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虽然中央主要新闻网站及商业门户网站在典型宣传报道上多有建树,但依然存在如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营销手段还需加强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虽是典型宣传报道,但这些重点新闻网站还是具备一定营销理念与广告意识。比如说有些专题已有了广告意识,如人民网在其“科学发展观专题”中加入“海尔”与“皇明眼镜”两个button广告。但总体来讲,营销意识还显薄弱,这一点在中央主要新闻网站中体现尤其明显。如果想进一步扩大主题报道的宣传力度,除了常用的在显著位置推送的单一形式外,还需进一步开发复合营销模式。

总体而言,这些网站的营销理念与广告意识还处在萌芽阶段,营销意识没有贯彻到底,如国际在线与网易,一个为中央媒体网站,一个为商业门户网站,但在主流报道上都过于严肃,对硬新闻缺乏软化,有些栏目名称虽然定位于借助“名人效应”“明星效应”“特殊人物”,但缺乏持之以恒的报道,一些发言人物的身份并不足以吸引眼球,没有起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二、传播效果有待提高

集中密集的报道使主题宣传声势浩大,网民热烈响应,主题宣传形成短时期内的强势,入脑入心。但我们通过走访发现,典型宣传报道往往呈现出短期访问量突增,其后迅速滑落的传播态势。

篇5:当代新闻写作重点试题

一、名词解释:

新闻特写:以集中突出的、形象化的描绘,在线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它把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的片段和部分加以放大,描形描态,绘声绘色,给读者以鲜明突出的印象。它的特点是“放大”和“再现”。在选材上,注重再现生活的画面,放大新闻事实诸要素中有意义,有情趣,有影响的一两个要素片段; 在结构上,多数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按重要程度安排材料。引言-叙述-最高潮;在角度上,切忌从头到尾的流水帐,要求选取特定角度,出奇制胜。写作中要抓住生动的形象,事物的特征和情节的高潮。

花絮:主要新闻消息的小插曲,又叫零碎新闻。对主要消息起拾遗补缺的作用,可丰富报道内容,活跃报纸版面,调剂读者兴趣,表现新闻人物,烘托事件气氛,强化报道效果。它的特色是题材的多样性、情节的戏剧性和写作的活泼性。述评新闻:以夹叙夹议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以叙述和报道新闻事实为主,属于新闻报道文体。采写述评新闻要视野开阔,高屋建瓴的分析事件与问题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最忌就事论事,堆砌材料。评论要清新、精辟、简洁,见解独到,要言不烦。

风貌通讯:亦称概貌通讯,是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条战线发展变化的新风尚、新气象和新风貌的通讯报道。常见的品种有:巡礼、散记、见闻录、纪行、旅行记等。题材一般反映社会变迁、风土人情、行业新风、名胜风光、人文景观等。采写要求:善于观察,突出见闻; 抓住特征,着力写“变”; 缘物寄情,感同身受;知识丰富,文笔增趣。

倒金字塔结构:消息写作的一种常用结构。适于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新闻。它完全打破了记叙事件的常规,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者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他事实也是按照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的。它的导语一般采用“部分要素导语”,即在新闻导语中只突出一两个最吸引人的新闻要素。对于事件过程的叙述往往比较简略,每段文字很简练。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新闻敏感: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与判断的能力,也称新闻眼鼻。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强烈的求新性、超前的预见性、高度的敏捷性。它具体包括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政治敏感);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即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读者;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具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新闻腔:由美联社雷内·卡彭提出,他认为新闻报道中夸夸其谈、装腔作势的语言叫做“新闻腔”。在中国,新闻作品中打官腔。耍花腔的语言是新闻腔。具体表现是官话、行话、套话泛滥;大话、绝话、过头话成灾。新闻腔产生有其主客观原因,一方面新闻体制、新闻政策的影响加之媒体受压、媒体跟风较为普遍;另一方面也由于语言之间的相互感染和记者本人的懒惰和作秀。新闻界应努力戒

除新闻腔,作品应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人物专访:由人物访问记发展而来的,就某人或某个问题进行的专门访问。它的特点:内容集中,突出一个“专”字;注重纪实。强调一个“真”字;现场感强,强调一个“访”字。采写时应选准访问的对象;访问的场所、时机;注重谈话的纪实;写好现场和人物,包括气氛的渲染,实物的引发,环境的衬托,特别注意人物的外貌描写。

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中所包含的能够满足社会和公众需要的各种素质的总和,它是判断新闻的根本依据。判断新闻价值的元素有时效性、影响力、显赫度、接近性、冲突性、异常性、人情味、趣味性。一个新闻事件中含有的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越多,该事件的新闻价值越高。

深度报道: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解释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高层次的新闻报道方式。它源于黑幕揭发运动,是媒体竞争和受众需求双重作用的结果。它的特点是题材的重要性、材料的详尽性、内涵的深刻性、体裁的综合性。深度报道的形式有单一类(包括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和 集合式(包括连续报道、系列报道和组合报道)两种。

精确新闻:精确新闻,美国在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普遍使用,主张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对数据加以综合、归纳、比较、分析,突出实物量的变化,以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客观,提高人们认识的准确度和科学性。它以数据为特色,以精确为要求。

文化新闻:文化新闻主要是指文艺报道,它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文艺作品的出版、上演、展出、评论和研究的信息;文艺工作者创作、生活和文艺界各种活动的信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信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方面的信息;文艺方针、政策和文艺改革的信息等等。它强调:思想性与娱乐性的统一,专业性与群众性的统一。

二、简述:

消息头的作用:

1、使消息明显地区别于其他文体。消息头是消息的特有标志。

2、它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消息头表示此消息是本报独家采集的新闻,本报对此条消息版权所有,其他新闻媒介不得任意转载、抄袭。

3、表明消息来源,以利读者判断。消息头标明了播发新闻的单位名称,给读者了解世界各国政府和政党以及独立媒体对某一事物的态度带来了方便,对于判明此消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有一定帮助。

4、消息头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紧密联系在一起迫使新闻发布单位谨慎的对待每一条新闻,力求客观,翔实,新鲜,生动。且可明确新闻单位的责任并了解新闻单位人员素质和报道质量。

通讯的议论与抒情:

1、通讯中的议论是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事实,作画龙点睛的发挥。通讯中的抒情则是缘事而发,紧密结合事实,要言不烦地抒发作者个人的感情。这两个方面,就形成了通讯表现手法中议论与抒情的实在性这个特点。

2、议论和抒情通常寄予新闻事实的交代之中,寄情理于人、事、物。一般是开头之处作诱导,关节之处作渲染,衔接之处作揉和,结尾之处作抒发。

3、它的作用是:揭示本质,深化主题;使事物形象光辉;借助议论,阐明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激发读者感情。

新闻语言的“准确”:

1、准确是新闻语言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新闻报道的主要目

标就是力求使读者阅读报纸之后所产生的印象与事实真相一致。新闻语言的“准确”要求所写出的与实际存在形神毕肖,强调充分发挥观察力、洞察力和再现现场场景的能力。

2、新闻语言做到准确应:1)注意词义差别,注意遣词造句要恰到好处,正确反映客观现实;2)推敲词语的感情色彩;3)讲究“立言得体”注意文体差别,需清除广告语言和宣传说教性语言的影响,落笔要有分寸感,实事求是地叙事、状物。

会议新闻的问题与改进:

1、问题:内容上的远,没有很好地做到“三贴近”,受众认可度不高;形式上的死,按照宣传说教式的写作方法,明显的新闻腔盛行;开掘上的浅,会议新闻报道一般包括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会议报道,从会议中发掘新闻的会议报道,由会议引发的新闻报道三种类型,而对后两种开掘深度较浅。

2、改进:1)重视会议内容,加强双向互动①记者应转变思想观念,抓住会议新闻点;②增强信息的权威性,强调数字、目击和专家;③突出情感的贴近性;④转化报道的主配角色,从领导本位转向百姓本位;2)跳出会议新闻,抓鲜活内容;3)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力争双方满意;4)讲求形式创新,凸显会议内容(破腐文风,更新表达方式;增体裁,形式活泼新颖)5)重视摄影报道,图文并茂(重视图片运用,把蕴藏在长篇报告中适合用图表示的问题找出来;抓住新闻对象的瞬间细节来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

广播电视新闻的通俗化口语化:

1、解决广播电视新闻通俗化口语化问题的前提是树立为广大受众服务的思想;而虚心学习群众语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条件。对群众语言必须予以选择、加工和提炼,而通俗化、口语化,绝不是庸俗化、土语话。因此,为了做到广播电视稿写得通俗化、口语化,在语言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句要短,少用长句,倒装句;2)合理重复,少用代词。3)不要滥用简称,略语,少用方言,土语。4)音同义不同的字词要分清。5)多用口语词,少用文言词,单音词、行语、术语6)适当注意协调音节,协和音调。7)有些标点符号,在广播、电视新闻稿里,一定要改成文字。8)说话要注意身份,什么人讲什么话。

“用事实说话”的内涵及如何做:内涵:“用事实说话”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基本原则和基本表现手法,有着双重含义。

1、让事实本身说话---客观叙事。1)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添油加醋,不能歪曲加工,更不能“合理想象”。2)让事实本身说话,意味着在新闻报道中要着重描述事实,不要轻易做出结论。3)“让事实本身说话”,还意味着对于有争论的问题、事物,不能凭记者个人的爱憎好恶片面报道一面之词。

2、表达某种意图---寓意于事。做到寓意于事,要善于“藏舌头”,即要善于把倾向性藏在新闻角色的口中;藏在背景材料中;把倾向性藏在对通篇新闻事实的精心组织之中。

如何做:

1、用具体事实说话;少概括,少抽象,少堆砌,少罗列,少空对空。

2、用典型事实说话;典型事实,从采访到的诸多事例中,抽出一两个最有代表性、最有特色、最有说服力、最生动、最能打动人的事实;典型事实落实到实处,讲个典型小故事

3、用有用事实说话。“三贴近”,看读者的关注度,看对读者的用处,大关注大写,小关注小写,不关注不写。

三、写作提示要点

消息:倒金字塔结构,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决定段落顺序。

标题:准确明了、生动传神;导语:简明扼要

新闻背景:补充事实,解疑释惑,解释意义,增加趣味 述评新闻:结构:新闻事实+分析

“三段式”写法:第一部分:是什么—现在—求细

篇6:新闻采访与写作重点笔记

一,采访一位记者,谈谈他们的采访报道技巧

基于条件限制,我采访的是校内校园媒体的记者,虽然他们是业余的校园记者,但是丰富的采访实践也给了他们很多深刻的感受。我参与了很多校内媒体,也做了很多校园采访,对他们的采访感受也是有所体会。就日常的采访量考虑,我选择的是学校红帆网的日常新闻记者,红帆网作为我校学生处的官方网站,承担着第一时间反映西大的任务,而校园资讯栏目又是最贴近地气,最能真实反映校园生活,任务量最多的栏目,所以他们的采访机会更多,经验也更为丰富。梁子倩是网站的一名普通记者,也是我采访的对象。她曾经参加了不止一个校园媒体,并且侧重点不同。后来她又在红帆网站做了组长,在第一线采访的基础上,承担了编辑和采访安排的任务,日常审稿改稿和采访活动安排以及上传稿件都一力但当,而新年还要带新生,非常忙碌。虽然忙碌,虽然辛苦,但工作依旧做的有声有色,并十分乐于这个工作,稿件也做的十分精致,因此我就专门采访了她关于这一年多来记者实践的种种感受和收获。

她说自己当初是怀着一种对未知的好奇加入这个网站并成为一份子的。可以看得出来,这是用一个十分热爱生活,喜欢挑战和未知的女生,也是一个心思缜密满腹才华的女生,而最终要的是,她的负责和认真,让我深深感动。她说一个记者如果不认真的去采访报道,不用事实说话,那一切都是贫瘠的,空洞的。的确,这是她给我的第一个信息,却也是我能体会到的,最重要的。

做了一年多的稿采访,她提到了最初的胆怯和陌生。刚开始稿子经常写得问题百出,要点不全,信息也没有提供多少,更没有体会到采访的乐趣,只是个不自信和浅显。经过一年的体验,每周都要经历的采访给了她十分丰富的资源以提升自己。她个人认为,作为一个校园记者进行采访报道。总的经验有三条,一是提前做好和活动组织者和主体的联系,了解他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要办什么样的活动,是为了什么。从而判断这个新闻有没有价值,而这就牵扯到一个新闻敏锐度的问题。她很善于和乐于在平时关注校内外的大小事,经常看校内的各种展板和通知,寻找可以作为新闻的事实,同时注意打听和网上浏览也是她把握新闻的良好习惯。基于能在每一个新闻事实发生前都了解新闻,所以她总是能报到出同学们关注的,有现实意义的新闻。第二条经验就是全面的实地采访,这就意味着对于一个活动而言,要采访组织者,也要采访参与者,问他们其他没有牵扯到这个活动的人所想要知道的问题。要采访这些人,就需要注意沟通,注意大胆的表露身份和采访意愿,并耐心接受被采访者的条件,然后用事前准备的问题和被采访者现场交流,并合理把握时间长短。

第三,采访之后很重要的是报道。而如何写稿时讲经验和写作水平的。一年以来,丰富的校园实践给她的启示是要把握住标题、开头和正文主体三个方面。标题一定要反映新闻事实,并具有独特个性,而开头就一定要用丰富多变的句式将活动或新闻事实的基本要素阐发。正文主体要讲究一个依据,依据活动的长短和规模、意义大小合理安排长短和描述的粗细。采访一个人,就要记录下他的重要的有嚼头的话语和动作申请,报道一个讲座或活 动,就要用独特形式表现出这个活动或讲座都进行了那些环节,有哪些亮点,并适当的加入一点气氛的烘托和观众的反应,乃至一种隐性评价。她说,一个好的稿子一定要有意义,而这个意义就是反应事实基础上的思想性和感悟表达。说出人们想说的就是成功。

二,通读一份日报,看看引言是如何被使用的。

笔者选取的是2012年4月7日的华商报。作为一份在陕西关中地区风行的由陕西省侨联主办的都市生活类报纸,它的辐射范围广布九个多的中等城市,因为有了良好的办报思路,自从1995年复刊以来它从2晚多份的日销量到现在的日销量五十余万份,在陕西中部地区是当之无愧的霸主。但也不可否认,这与其丰富的信息供给和内容编排有密切关系,在将广告版面全权交给专业的广告公司代理后,华商报得以将精力放在新闻信息的提供和编排发布上。在新媒体日益发达的现在,华商报的纸质版销量依然不见减少,反而与日俱增亦令人称奇。无可否认,华商报在内容编排上的引言使用对其在读者看到的第一眼抓住读者阅读心理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笔者以4月7日华商报的一版引言为例,做一说明。

笔者选取的是4月7日A10版,西安新闻板块的一篇文章,文章便是以文章中被采访的一位县长所说的话为标题,既能反映新闻报道的亮点,又可以给人以极强的吸引力。华商报的稿件编辑特点是每篇稿件的重点和核心提示会在报纸版面的侧面或者文章区域的上方标示,此篇文章也不例外,文章区域的右上方是从文章中抽取出来的,写明事件最新进展。文章开头便是被采访者一位县长所说的话,让人有了了解事情原委的兴趣。接下来,针对采访得到的内容,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划分区域,依照各方反映的不用作为划分依据。首先是当事方,华池县的解释,例举了县政府网站的通报,然后一段是记者采访县长的引言,有转述,也有直述,让人第一时间知道事件当事的一方说的什么。

文章第二个标题是上级政府的反映。其内容有记者从网站获取的信息,也有上级领导批示内容的转述,给读者一个确切的答复。第三个内容涉及的是责任追究方面的,标题便是“违规停车司机将被停职检查”。又对华池县发的处理措施的直接展示,也有记者的采访了解,均是以转述方式呈现。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一篇新闻稿件,要将被采访者说的话语和重要思想抽丝剥茧出来,一部分可以放在标题和醒目位置,一部分可以以转述和直述的方式呈现,把所获得新闻资料和采访成果充分利用,让读者感受到其权威性。同时,引言的使用得当也能增加文章趣味性并能有效吸引读者,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三,观看一个电视采访,并记录问题怎样被提出和被采访者如何以回答。

听取了老师意见,并对央视名嘴王志应邀为百家讲坛采访著名学者易中天的专访报道重新观看,并记录和分析了采访如何进行,而之前,又观看了王志采访于丹等社会名流和著名记者柴静采访药家鑫父母的报道,两相对比的基础上对电视专访的采访报道进行简单分析如下:

采访进行的时间是在2006年9月,那是一个百家讲坛红极一时的年月,那时的易中天更因为其《品三国》前一部分的节目的播出的名噪大江南北。随着百家讲坛节目的火热进行以及之后的第二部分节目即将播出的特殊背景和易中天别致独特的历史讲述方式引起观众强烈反响并夹杂批驳之声的 浪潮之下,素以敢于质疑和否定的央视著名记者主持人王志应邀对学者易中天进行了采访。采访的总的特点是直接真实和记者、被采访者极为强烈的互动模式。电视播放时长28分钟。

王志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问易中天他为什么这么火,诀窍在哪里?易先生的回答是没有,因为观众喜欢,他只不过是按照自己平常讲课、说话的方式搬到了荧幕上。这第一个略带点不太友好色彩的问题被一个极富才华和具有超人口才的易中天巧妙化解。然后王志又问了易中天他如何走上了央视的百家讲坛,对此易老师毫不避讳,说他从不看电视,央视后来找到了他,他才知道有个百家讲坛这档子节目,起初以为就是上去做一场演讲,可还没想到是那么长时间的一个系列讲授。他认为自己上电视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而他喜欢人生体验。他不反对为学术而学术的学者,但反对为职称,为升官的学术,他自己上电视讲课只是一种体验。第三个问题王志问的是易中天在百家讲坛的讲课方式是否在借鉴评书的方式,易中天当头一句“我就不看评书,何来参考?”一句反问让这个问题迎刃而解。针对王志的第四个关于他是否在戏说历史的问题,易中天先是以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加以回应,又引用了著名史学家吕思勉的故事加以印证,说明自己的作法古已有之何必前后批驳。

第五个问题王志问易中天“你是否介意”学术超男”那样的称呼?”,易中天直接回答“我介意有用么。这不是介意不介意的事,是改变不了的,既然改变不了的事我又为何介意。但如果你问我喜欢不喜欢,我会说不喜欢,毕竟我是一个搞学术的人。最后一个问题问“有评论认为易老师你是迎合了社会的某种浮躁心态,你认为对吗?”,对此易中天给出的回答是“我肯定迎合了社会和观众的某种需求,至于具体是哪种需求,留给评论家们说去吧”。

上一篇:11销售合同管理规定下一篇:银行员工爱岗敬业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