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教学案例

2024-05-15

选修课教学案例(精选8篇)

篇1:选修课教学案例

选修课教学案例

这学期我们选修了先秦诸子散文,这些经典离我们很遥远,而且批量学习有时乏味。我在教学的时候尝试“让学生动起来”,读说写结合学经典。这里以《论语》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为例,展示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

(一)导入激趣

用古代的一副门联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古代很多人家的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耕读人家”。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又有着酷爱学习的传统。儒家学派历来重视读书,强调读书与做人并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说他不是“生而知之者”,又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战国时期的荀子就曾经写过《劝学》就劝勉人们学习。我们看一下孔子主张怎么学习,都学些什么。

(二)初读入境

(1)学生诵读选文,创造文言环境。

(2)同学结合注释扫清我脑子障碍、理解文本,有问题的提出。同学们争取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商量。

(三)师范品读

我品读第4则,希望能抛砖引玉,引来同学们更精彩的品读。我先朗读,接着翻译。“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一个人的品质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有“仁”“智”等美德也会害人害己。如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蛇”中给主人公,就因为没明辨是非而带来麻烦甚至送了命。历史上的确有如此之“弊”,春秋时期,宋楚在弘大战,楚军正在渡河,宋有大将建议趁此消灭楚军。宋襄公为了表示“仁”,等楚军渡河再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也因伤了腿而送命。

(四)分组品读

同学们自由结合分组品读,要求读出思想,读出精神,对出对现实人生有指导意义、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展示品读要求:

(五)成果展示

同学们把品读的成果展示出来。

学生积极展示自己,郇超、魏亚慧等人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

(六)总结深化

人皆向往优雅的气质,而气质的变化,来自于勤向圣贤的学习与熏陶。古云“好学近乎知”,智慧与美德的结合是最美丽的气质。幻灯显示一副评价孔子的对联“爱物亲民德风万世,好学善诱师表千秋”。总结孔子有如下美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视天下众生为儿女,视儿女为天下众生。“纯中国学时期”的《论语》是我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根,多读《论语》,接近智慧、接近高尚,用它的光芒照亮美丽人生。同学们齐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下课

教学安排: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

2、结合之前学过的《论语》章节,形成对于孔子或儒家思想的整体认识;

3、标注生字词,勾画有疑问之处,借助工具书释疑或向教师求解;

4、最好能做一些眉批,深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指出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由学生介绍自己对孔子的认识。

2、教师做恰当点评,并引入本课时:《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3、题解。蔽:阻塞

二、朗读课文,质疑释疑

1、全班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尽量读出感情。

2、师生互动,解答预习中产生的问题。

3、教师补充问题:

①第一则中的“而”字用法:修饰关系、顺接关系、转折关系 ②敏以求之 以:相当于“而”

③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焉:兼词,于之,在其中;不如丘之好学也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第五则中的“而”,转折关系

⑤敏于事而慎于言 而:并列关系⑥就有道而正焉 焉:代词

⑦鲤趋而过庭 而:修饰关系⑧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贼:祸害

⑨其性绞直,果侠,每以才气陵物 绞:急切⑩急趋之,折过墙,迷其所往 趋:快步走

4、速读全文,扫除字词句障碍。

三、合作探究,研读文本,延伸内涵

1、初步梳理文本 文章内容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①1-3则:学习态度的层次②4-6则:学习的内容 ③7-8则:好学的标准④9、11则:学习的目的 ⑤10则:学习的地位

2、分组合作讨论,针对某部分内容,结合历史与现实,作进一步阐述;也可以针对文章某部分内容,说心得体会,教师随堂点评。

①孔子尚且好学如此,我们又该如何?②学习内容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 ③怎样才算好学?颜回“不迁怒,不贰过”的现实意义; ④你学习的目的何在?⑤学习的起点是做人。

3、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

四、《论语》特点略探

1、教师设问:刘勰在他的名著《文心雕龙》中曾经这样评价《论语》:“夫子风采,溢于格言。”现在,请你根据你对《论语》的认识,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学生思考作答,鼓励畅所欲言,教师做概括总结:

①语录体格式②孔子的思想情感通过《论语》中的格言有充分表现。③具体在本文,引导学生体会2、3、4、8则中孔子的情感态度

五、总结本课时内容,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设想: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与意义何在?我的浅见认为,应该在于通过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传授,使学生能够去理解一篇文章,从而能够有所收获。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一直贯穿如下原则:学生需要什么,我才传授什么;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只要有所收获,就算阅读成功;方法授予高于内容,内容仅限于文本,但方法的授予却可以使学生获得超越有限文本的可能性;语文教学,还是要有语文本色,不脱离文本高蹈空言;重视课堂生成,教学中偶然产生的问题,很有可能就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基于这些原则,我首先会安排预习。我认为,有效的预习是语文阅读教学最为重要的部分,通过预习,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这个过程,自主学习才有可能得到充分体现。解决字词障碍之后,要求学生深读文章,并做一些眉批,对文本的理解才有可能深入,并且获得个性体验。然后才是语文老师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并在恰当的时候完善知识体系。然后梳理文本,拓深对文本的认识。学生在此过程中,主要参与对文本的深度解读,随堂生成问题,并在连续性的课堂模式中形成深度阅读文本的方法与习惯。

具体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中,我安排了两课时,一课时预习,一课时教学。将语文阅读的方法分别贯穿于这两个课时,期待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

篇2:选修课教学案例

教学课题:《项羽本纪》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利用传记材料,写好议论文

教学步骤:

一、教师导入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是我们都很熟识的荀子名言,意思是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君子之所以高于一般人,是因为他能善于利用外物。善于利用已有的条件,是君子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项羽本纪》,请同学们在关注项羽命运的同时,思考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别人给了我们什么教益?

二、学习探究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能引起自己思考的材料。

2.四人小组交流,谈各自的思考。

3.全班交流,每小组一人发言(可小组推荐,可自荐)。

发言者首先找出自己最有体会的传记材料,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并适当地分析和论述。有的学生从“相籍少时,……竟学”材料中总结到相羽少时的不肯学与其有勇无谋的关系,分析他失败的原因;有学生从“楼烦欲射之,……不敢复出”谈到对项羽气势的理解,并联想到现代人的“气势”;有的学生从“相王至阴陵,迷失道……乃陷大泽中”这段材料中,谈到项羽的丧失民心与其失败的关系,分析普通人物在某些时候的关键作用等;更多的同学从项羽乌江自刎这一部分来谈失败与挫折、气节、面子等问题;也有同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楚败汉兴的必然性。

(学生的发言异彩纷呈,争奇斗艳,一吐为快。课堂气氛热烈。)

三、整理表达

1.教师引导

刚才大家的讨论很热烈,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觉同学们的表达是沿一条基本的脉络展开的,这就是“材料--观点--阐述--用例--类比--作结”(强调,举例,板书)。经常,我们的脑海里会闪现出各种思想的火花,有很多的思考和想法,但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有的人却不会把这许许多多的想法整理出来,清晰表达。刚才发言的同学为什么能给大家收获、能给大家启发?因为他们有思考、有思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表达!下面我们采用这些同学的表达脉络模式,把自己的想法再整理一遍。闭上眼睛,自言自语。开始!

2.学生整理思维、整理表达

3.教师布置议论文写作

好一场历史评论会!刚才我发现同学们都突然“深刻”起来了(学生笑),我更希望能触摸到大家的思想(学生笑)!能不能把你的思想,通过文字告诉我,告诉大家呢?请大家按“材料--观点--阐述--用例--类比--作结”的基本思路,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限!下课。(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气氛中,依依不舍地与老师道别。)

课例分析:

本课是《传记选读》中的其中一个课例,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关注传记的历史材料,感受传主的思想、品格。本来,学习传记,是“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但教师根据阅读文本素材的特点,引导学生写评论(议论文),促使学生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这种教学上的调整和创新每天都发生在一线教师的课堂上,随着语文选修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必然会引发教学的各种变革。

本课教学环节清晰,教学步骤简单,三个基本操作统领了课堂,教师和学生都在享受着一顿丰盛的精神套餐。课堂教学充满生气和乐趣,学生在学习和交流中充分体验了挑战智慧的快乐。教师在课堂的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为学生的发现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宽阔的空间,无论是阅读还是讨论,教师都十分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能积极主动进行活动的保证。因此,课堂中多向的、多种类型的信息交流产生了,对教师的智慧和能力提出了挑战,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在学生的学习交往中得到发挥。课堂上学生的表达和争论不断擦出思想的火花,学生沉浸在发现的喜悦、和谐的欢愉中----这是本堂课创造的最大价值。

附:学生习作

项羽----个人英雄主义的失败者

项羽,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慷慨悲歌震撼山川大野,他“死亦为鬼雄,不肯过江东”的英雄气概令古今之士扼腕叹息。然而,历史最终展现给人们的却是他的失败,个人英雄主义的失败。

从《史记.项羽本纪》中我们看到,战场上项羽从来都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大喝一声,能使敌将人马俱惊,避易数里。项羽为将,英勇无敌,所向披靡。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无畏气魄更是令他名震华夏,声威远扬。但我们在折服于项羽的英勇及赢得的显赫之时,不由自主地质疑项羽的身影为何总是如此孤单,仿佛楚方的半边天全仗他一人撑起来。

奉行个人英雄主义于己方孤立了自己,自能者素自负。个人英雄主义者往往在某些方面出类拔萃,数一数二,但也或多或少地犯有骄傲自大的毛病。项羽同样骄傲自大,自豪地评价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自身一两项异乎突出的能力使个人英雄主义者更多地把目光停留在自己身上,而看不见别人的才能,以致不识人才。怀有杰出军事才能的韩信于项羽军中仅屈身为一郎中。人才不识,更不用说用人,许多有才之士在项羽手下无法施展拳脚。谋士范增的良言苦谏,妙计大略,项羽听不进;能征善战的英布被压抑在项羽的光辉下,无用武之地。这样,项羽孤立了自己,鲜有肱股之臣。后来范增抑郁而亡,韩信背楚投汉,英布倒戈无疑削弱了项羽自身,增强了敌人的力量。

奉行个人英雄主义于敌则是以寡敌众。项羽凭个人能耐与汉军的群英荟萃相周旋,事事亲临战场,破彭城、战睢水、围荥阳、拔成皋,辗转千里,疲于奔命。尽管项羽亲自参与的战斗几乎都是“攻必取、战必胜“,但一人之力如何能守得住大楚的万里长疆。终于,在刘邦、韩信、彭越等诸路大军的全面出击下,项羽退却了。

篇3:选修课教学案例

“闪烁灯”是Arduino创意电子设计课程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经过了第一章的学习,了解了Arduino控制板的接口,掌握了Arduino驱动程序的安装,也熟悉了可视化编程环境ArduBlock,心中产生了亲手制作一个作品的强烈欲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开始真正去体验Arduino强大的吸引力,从搭建硬件、编写程序到完成调试,直至产生个性化的闪烁灯作品。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闪烁灯,学会LED与Arduino控制板数字口的连接,了解编程的一般过程,掌握ArduBlock的基本模块与语法。

2.体验由自然语言描述到程序编写的一般过程。

3.在使用可视化编程环境中,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硬件的搭建,数字口的输出。

难点:个性化的ArduBlock编程。

教学准备

Arduino三合一控制板、黄色红色蓝色LED各一块、USB线、面包线三条,在学生机房环境中并安装可视化编程环境ArduBlock,学生四人一组。

教学过程

1. 由生活实例引发教学情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各式各样不同形状、不同功能的灯出现,甚至也有个性鲜明的灯(如图1)。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三种灯的不同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进行控制的?

师:前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体验了Arduino电子作品的魅力,但是我们并没有自己动手去完成制作,现在我们就要来一起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LED闪烁灯。

2. 练习室阶段:一个LED闪烁灯

教师介绍硬件环境的搭建: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半导体器件,颜色有白、绿、蓝等;高低电平可以驱动LED的亮灭。LED发光模块有三根针脚,接线的时候黑线接GND,红线接VCC,绿线接数字口。数字口0和1不能接,它们用于Arduino与计算机通信。

学生四人一组开始硬件环境的搭建。

教师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一个LED闪烁灯的实现,并用语言描述。数字口的输出只有两种情况,0(LOW)或1(HIGH),我们既可以读取数字口的值,也可以给它输入一个值(0或者1)。以LED为例,我们给数字口一个1(高电压),LED被点亮;给数字口一个0(低电压),LED被熄灭,同时还可以给予时间上的控制。

教师演示ArduBlock编程,如图2所示。

学生四人一组完成调试,强调LED发光模块针脚的区别与Arduino控制板对应的数字接口。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LED闪烁灯的全过程。硬件环境搭建、自然语言描述、ArduBlock编程和完成调试这四个步骤,为下一步设计更加复杂的作品打下扎实的基础。

3. 提高阶段:模拟交通灯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模拟交通灯的现象:红灯亮A秒之后灭掉,绿灯亮B秒之后灭掉,黄灯亮C秒之后灭掉,依此类推。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硬件环境的搭建。教师提示:将三个不同颜色的LED分别接在Arduino控制板的数字口上时,注意针脚的数字值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然语言描述模拟交通灯的实现。如红灯亮A秒之后灭掉的现象,我们给数字口一个1(高电压),LED被点亮,给予时间上的控制为A秒,再给数字口一个0(低电压),LED被熄灭,其他颜色灯也如此。

学生开始ArduBlock编程,如图3。

设计意图:在模拟交通灯的设计过程中,学生主要运用可视化编程环境Ardu Block中的基本模块与语法来尝试实现生活中的一个现象,为下一步实现自己的创意作品打下基础。

4. 创意阶段:跳动的音符灯

教师引导:在“中国好声音”节目中,你见过随着音乐而跳动的灯吗?如图4。

师:在设计跳动的音符灯时,主要考虑什么问题?

生:LED灯的点亮时间、持续时间与熄灭时间。

师:如何同时点亮两个或多个LED灯?

学生针对自己的个性化音符灯进行具体分析,教师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可视化编程环境ArduBlock中的基本模块,如延迟与时间的设置。

学生四人一组在编程环境ArduBlock进行编程,以实现自己的个性化音符灯。

设计意图:跳动的音符灯的设计,是让学生在掌握Ardu Block中的基本模块与语法的基础上,通过自己思考、动手实践,来设计出个性化的Arduino创意电子作品,进一步增强学好Arduino创意电子选修课程的信心。

5. 作品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展示音符灯的设计,并在ArduBlock中说明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去评价Arduino创意电子作品的设计:一是作品的硬件搭建是否正确与接口连接的整洁。二是编程设计是否正确并调试效果明显。三是作品的设计是否融入自己的想法。

专家点评:

Arduino创意电子设计是一门涉及信息技术、电子电工、传感技术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其教育实施正是促使学生整合科学、技术、数学领域的知识,以工程标准化的思想进行综合实践的过程,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该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也对教师在多领域交叉学科上的知识、如何进行交叉学科的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挑战,张秀常老师敢于尝试的勇气与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从闪烁灯教学案例的设计过程上看,由练习阶段、提高任务到创意作品的三步教学,不但照顾到了不同学习起点、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一新生,而且在学习可视化编程环境ArduBlock的梯度上,也做到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随堂听课时我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的效果也非常不错。

篇4: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

一、选修课现状分析

1开设时间不合理

必修和选修课程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其中有5个模块是必修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学校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是在高二上学期,大概是期中考试后,所以持续时间还不到一个半学期,时间的紧迫给教学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其一,教师在教学进度的驱使下对选修课内容采取“走马观花”的形式,不能对作品中丰富的文化蕴涵和思想艺术价值深入挖握。其二,学生要想在量大面广的教学任务压迫下高质量地完成选修课内容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造成了选修课上课氛围“热闹”和教学结果“冷清”的强烈反差。其三,由于高二语文选修课采取重新组班并集中在一段时间内上课的方式,学生对组建班级要有适应期,加上学习压力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必修内容,最终导致必修与选修出现内容之间断层的问题。

2认识不够,准备不足

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延伸,以充分张扬学生个性为开设目的,具有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价值,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但是教师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且在缺乏教学经验的前提下教师“赶鸭子上架”,只能为了应付而敷衍教学。

由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需要语文教师具有对一门选修课题独立承担的能力。所以教学能力强、教学素养高以及知识面广是高中语文选修课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但是许多教师已习惯于像必修课教学那样在团结协作基础上形成教案,而且教师由于主客观原因不仅没受过关于选修课的培训,也很少参加语文方面的讲座,个人业务发展受到限制。这导致教师在心理和知识储备方面都没有做好准备。

3教材研究不透彻

教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并通过组织教学来达到教材的预期目的。比如,《史记选读》这本书是按照司马迁个性与生活、史家的传统以及《史记》的体例、理想人格、人物刻画、叙事艺术等几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这一连贯的体系视而不见,依旧以单篇教学为主,把每一篇文章的内在联系割裂,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而且教师只关注字词句的翻译,仅仅关注《史记》的文言层面,而忽略了文学和文化层面。这样不仅使学生缺乏整体印象,还使他们在文言字词句的理解上机械化、简单化,进而影响对文学作品的宏观而深入的理解。

4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虽然课程改革提倡评价方式多元化,但大多数教师认为高考才是硬道理,所以评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模糊、简单、随意、人情化等问题。

第一,评价简单化。每个学校选修课的评价是不同的,大多是任课教师以学校自身情况为依据来自行制定。但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受教师课务繁重的影响,又因为选修课通常是在临近期末的时间评价,教师很容易使选修课评价简单化。

第二,评价模糊化。语文选修课教学是在打破了原有班级教学的基础上,以学生的选修内容为依据重新对临时的新班级进行组建。由于有些选修课受学生喜爱,不得不采用大班上课来解决人数爆满的问题。而教师短时间难以对众多重新组合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只能凭感觉来评价,不够精确、具体,使得评价模糊化。

第三,评价的人情化和随意化。选修课的标准可以在同一所学校内相同,但却无法使不同的学校达到统一标准。由于考虑到学生生源的实际情况,有些学校的教师会通过适度地降低或调整评价标准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有些学校的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成绩,使得评价过分人情化和随意化。

二、选修课教学策略

1照顾兴趣,突出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最主要的途径,所以,应该以兴趣和个性发展为原则来安排课程,在内容上做到有轻有重。以《唐诗宋词选读》为例,对诵读环节加大重视,让学生在真正出声诵读的基础上,在诗歌的抑扬顿挫的音律中,把内心学习诗词的兴趣激发出来,使得在学生诗词理解能力提高的同时,把“诗情画意”的生活情感唤醒,从而做到促进学生诗词审美情趣及语言品味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要注意灵活多变的朗读方式以及朗读方法的指导。并把音像资料作为后备资源,使诵读有依据,成规模。

2立足实际,与高考对接

首先,语文选修教学应该以教师水平和学生基础情况为出发点,也就是立足本校实际来具体实施教学方案。其次,由于高中任何的教学改革都必须经受高考的检阅。因此,想要使选修课具有现实意义,就必须实现选修与高考的对接。这就要求选修课程必须兼顾高考对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建立起高考考点与选修课内容之间的链接点。尽量避免那些并不符合语文选修课要求的无效课堂出现,比如教师只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然后课上进行交流体会,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忽视了选修课考试。

例如,要想把《唐诗宋词选读》与高考连接起来进行教学,可以从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角度培养学生古诗鉴赏的能力、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古代诗歌中感受其持久永恒的魅力。《史记选读》,就可以侧重于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来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在学习中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并让学生对其史学与文学方面的成就有所感受,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夯实基础。而对于《语言规范与创新》的教学,就可以与高考“语言知识和运用”的考点相连接,把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作为培养方向,并通过积累有关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语言创新能力。

3对教材有取舍,进行教材拓展

在语文选修课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不局限于选修教材原有的编排体系,以自身优势及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并以实际的需要为依据,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合理剪裁进行大胆取舍,最终选择并整理出与本校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及顺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行增加或删减教材内容,把对学生有用的精华部分提取出来详细讲解,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拓展。比如,在《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可重视对学生诗词写作能力的培养,并通过诗词创作这一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篇5:选修课教学案例

学校: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授课教师:韩冰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了解送别诗内容分类方法;

把握送别诗各异的情感;

体会诗歌韵律美。

能力目标:通过对送别诗的鉴赏了解有关的诗歌知识,掌握相关诗 歌的鉴赏方法。

德育目标: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送别诗的内容和情感。教学难点:送别诗中情感的细微差别。教学类型:教学反馈型 辅助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步骤:

教师课下指导

(一):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就送别诗中凄清感伤之别,清新乐观之别,和渗透身世际遇之别的送别诗进行解说欣赏,第四组则进行总结。

教师课下指导

(二):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凄清感伤之别占了送别诗的极大比例。伤别之中又有不同的类别,如亲人之别,友人之别,情人之别等等。在选择欣赏解说的诗歌篇目时应该注意面,避免偏激。

学生活动:第一组——凄清感伤之别 导语:有一种感情“失去才知道珍贵”,这就是离别之情。如果说爱情是缠绵悱恻的悲歌,那么友情则是情牵意绕的古曲,而亲情更是感天动地的乐章。离情中有情人晶莹的泪水,有朋友的依依不舍,有母亲鬓边的白发,更有赤子拳拳的情怀。也许相见就意味着离别,离别就意味着伤感,但有谁能否认这离别是美的,这伤感也是美的。浓烈的感情化作语言的珠玑散落在历史的盘中。

入选篇目:

无 题(李商隐)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送李端(卢纶)

教师课下指导

(三):正如并非所有的聚会都令人欢欣一样,并非一切离别都让人伤怀。有一些诗人对离别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其清新乐观的精神境界会让人耳目一新,了解它们,才能更好地了解送别诗。

学生活动:第二组——清新乐观之别

导语:第一组的同学告诉我们,离别是一种痛,痛得令人肝肠寸断,我想问一句,难道离别只有涟涟的泪水和无尽的哀伤吗?不。通过我们课上的学习和课下的阅读积累,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诗人敢于跳出送别诗伤感的通套,他们的诗别开天地,或对美景加以赞扬或对友人寄以祝福,清新秀丽,为送别诗添上了明快积极的一笔!

入选篇目:

送人游岭南(戴叔伦)

黄鹤楼送孟皓然之广陵(李白)

送梓州李使君(王维)

送桂林严大夫赴任(韩愈)

教师课下指导

(四):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端的一件事 情。离别的感情,往往会激发人们更多的感触,而这感触又往往与身世际遇有关。学生活动:第三组——渗透身世际遇之别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问题:李白是如何将豪放之语与悲伤情怀有机融合在一首诗歌中的?(赏析后全班同学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讲伤别、喜别,都是离人一时心情的起伏。而如果一首诗,既包含了心潮的起落,又展示出长久以来多舛命运的感情积淀,那么它所表达的离情别绪就必然更加震人心魄,这就是我们组讲解的送别诗,它寄无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别之中。分析这样的诗歌,不能不把特定人物放在特定历史时期来看,像李白,他豪迈的语言归结于他豪迈的性格,悲伤的格调则归结于长期不平的际遇。

多少人鲜活的生命历程构成了一部浩瀚的送别诗史。诗歌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却是诗歌的全部。当离人的眼泪化成钻石,当离别的悲歌化为永恒的乐章,让我们期待重逢在灿烂的季节!

教师课下指导

(五):我们将送别诗按内容划分为三大类,并不是说要把所有送别诗歌的内容生硬分离归入其中,我们应该知道,许多送别诗歌中的情感是复杂的,其内容和情感的复杂与多元性为后世文学创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要想真正了解和把握它,还需要欣赏者细细体会。

学生活动:第四组——总结

冬夜送人(贾岛)

别董大(高适)

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

明月夜留别(李冶)

学生总结:中国是诗的国度。千百年来,诗坛上涌现出千百为杰出的诗人和不计其数的优秀作品。可以说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化中最珍贵的瑰宝,而送别诗则以它独特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送别诗的倩影,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细细观察和体味。附:教师导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分离与相聚切割又弥合着漫漫人生。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端德一件事。生离死别是情感的极至,“咏别”是历代诗歌永久的主题。唐人离情诗中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内容各异,情感各异。

有的缠绵悱恻,凄清感伤;

有的清新乐观,洒脱放达;

也有的离伤中透出身世之感,际遇之悲。

下面请各组同学就这三种类型分别加以鉴赏分析。

教师总结:各组同学的分析鉴赏十分出色,各有侧重,切入巧妙。反复的诵读和精彩的赏析将我们带入深沉悠远的离情氛围。当我们随凄清哀婉的送别而辗转伤怀时,当我们为清新明朗的送别而欢欣鼓舞时,当我们为离伤中渗出的身世之感际遇之悲而扼腕叹息时,我们已经走进了送别诗。只有走进送别诗,才能感受到诗歌美丽的文字中流淌出的悠长韵味;只有走进送别诗,才能感受到诗歌优美的词句中蕴含的深沉魅力。

教学后记:

1、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发现,适当引导和指点后,整节课的难点便不在理解诗歌,而在于诵读诗歌。如果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对诗歌的理解会大有帮助。

篇6:篮球选修课教学大纲

2、教学任务

(1)通过篮球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从事未来职业所必需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篮球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篮球运动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简单战术及比赛的主要规则和裁判法。

(3)通过篮球教学,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不断提高,使更多的学生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4)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和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结合篮球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机智果断、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原则

1、教育性原则: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为目标,贯彻教书育人为指导思想。教学内容需体现思想性和科学性,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优良的体育道德风尚,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循序渐进原则:教学内容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有单一到整体、循序渐进地提高。

3、全面性原则:整个教学内容必需体现篮球教学与锻炼身体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兴趣与发展能力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

四、教学内容纲要

(一)专项理论

1、篮球运动概述

2、篮球基本技术和练习方法

3、篮球竞赛规则简介

(二)专项基本技术、战术

1、基本技术(1)脚步动作: 基本站立姿势:起跑和跑 跑:侧身跑、变向跑、后退跑 急停:跳步急停、跨步急停 转身:前转身、后转身

基本防守步伐:侧滑步、前(后)滑步、后撤步、攻击步(2)传接球

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传接球、双手头上传球、体侧传球

(3)运球

高、低运球、直线运球、曲线运球、运球急停急起、体前换手变向运球、运球后转身等(1)投篮

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高(低)手投篮、勾手投篮、原地跳投、急停跳投等(2)突破

徒手突破、持球突破(原地交叉步突破、原地同侧步突破)、运球突破

(6)抢篮板球:前、后场

(7)个人防守

防无球队员、防有球队员

2、基本战术

(1)传切配合、策应配合、掩护配合

(2)快攻配合:篮板球、一传、接应、二打一、三打二

(3)防守战术:半场人盯人、“二一二”联防等

(4)进攻战术:进攻半场人盯人等

(5)教学比赛

(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内容

(1)有氧耐力练习:800米、1000米、台阶练习等。

(2)爆发力与速度练习:50米、立定跳远、单足跳、多极跳、跳绳等。

(3)提高握力的练习:引体向上,持哑铃直立弯举、屈碗、卧推等。

(4)提高韧带的练习:坐位体前屈、正压腿、侧压腿等

(5)提高腹部肌肉力量的练习:仰卧起坐、收腹举腿等。

一、尽快的熟悉学生,挑选得力的小助手

每节课开课之前为了节省时间,我并没有一个一个的去点名,而是报数来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在学生练习的过程当中,我去指导他的时候随口问上一句他的名字,这样更容易记住学生的名字。其次就是选择一个小助手,我们选修课是11个版的学生共同来上,要选一位大家信服的班长,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心中就已经有了很好的对象,但我要做些铺垫的:每节课多表扬他几次、多指导他,让他的动作标准,最后在全体同学面前公开选班长,条件就是平时爱学习,自我约束能力强,这样学生自然就对这个班长很信服了。班长的作用是课前组织战队,课下监督学生文明练球,上楼是管理学生上楼的纪律。这一学期下来发现这名班长做的很合格,也真的替我分担了很多,效果还是不错的。

二、多种形式练习,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以学生为主体,选了一些有趣的练习,例如:跨下的绕球、行进间高抬腿跨下绕球、急停急起运球、变换方向运球、分成两对进行投篮比赛等等,同时我也参与到他们的练习中去,让学生注意模仿我的一些技术动作和示范。有很多同学看到我运球之后都非常羡慕,从而更加的喜欢篮球选修课。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职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选修课就是要通过花样的篮球学习,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我们在课上训练了传球技巧与运球,并结合运球与上篮进行综合训练,我感觉我的技术规范了许多。这时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在高中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几乎没有给我们进行指导,而是让我们整节课都自由活动。而现在,我们的周老师会细心地教导我们,特别是对待初学者更是细心。他还经常在课堂上让我们练习,督促我们。

老师训练的时候,会在旁边指导,甚至自己上场去给我我们重复演示。让我们深受鼓舞。于是,我就更加勤奋地去练习。

每一次运动之前,我都回去做一些准备运动。因为这是非常有益的,能防止运动中的一些意外。果真,每一次我去操场进行体验的时候,我都会有一些收获,感觉到投篮越来越顺手了。球进的那一瞬间给人的感觉真是爽。于是我就更加努力地进行训练了。我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和练习,而且在课堂外还会向那些篮球技术突出的同学请教。

篇7:选修课 课堂教学 试题

1.学生有效性学习的灵魂是()。

A.学习时间B.学习结果C.学习体验D.学习过程

答案:C

2.启发的最高境界是()

A.老师问学生答

B.学生问老师答 C.学生问学生答

D.以灵性启迪悟性

答案:D

3.“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提出者是()。

A.奥苏泊尔B.维里茨基C.江山野D.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B

4.下列标准不属于优质教学的基本特征的是()。

A.见解深刻、独具慧眼B.旁征博引、循循善诱 C.充满智慧、精益求精D.能说会道、浅尝辄止

答案:D

5.生成性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课程观、教学观和()所决定的。

A.学习观B.评价观C.人本观D.发展观

答案:C

6.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

A.生活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体验课程”

答案:D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

B.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C.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D.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的,难以统一的 答案:D

8.相对于学生的发展,预设与生成都是()。

A.目的B.目标C.手段D.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答案:C

9.三维目标的核心是()。

A.知识与能力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人的发展

答案:D

10.“世界观的形成乃是智育的核心。”是()的论断。

A.陶行知B.杜威C.苏霍姆林斯基D.孔子

答案:C

11.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实质是()。

A.关注学科B.关注学生C.关注过程D.关注结果

答案:B

1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一切为了每一位教师的发展 B.一切为了每一所学校的发展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D.一切为了每一个民族的发展

答案:C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 B.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 C.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 D.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规范性

答案:D

14.从实践层面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突出表现为重认知轻情感和()。

A.重结果轻过程B.重过程轻结果 C.重教书轻育人D.重本本轻实践

答案:C

15.情境的两大功能,一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二是()。

A.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C.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D.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

答案:A

16.下列表述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

A.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其问题要具备目的性 B.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其问题要具备适应性 C.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其问题要具备高难度 D.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其问题要具备新颖性

答案:C

17.下列不属于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是()。

A.作者介绍B.时代背景 C.历史典故D.角色朗读

答案:D

18.“接知如接枝”是哪位教育家的精辟比喻()。

A.陶行知B.叶圣陶C.斯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而是十分注重()。

A.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 B.书本知识向儿童经验的回归 C.随意解读教材 D.置教材于不顾

E.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

答案:ABE

4.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它体现了课堂的()。

A.丰富性B.开放性

C.多变化D.复杂性E.规定性

答案:ABCD

5.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权利主要表现在()。

A.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的自由和权利 B.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

C.质问、怀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它权威的自由和权利 D.不读书、不思考、不发言、不合作的自由和权利 E.因为自己见解的独特性或不完善性乃至片面性,免于精神或肉体处罚以及不公平评价或对待的自由和权利

答案:ABCE

6.教师在预设时要认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A.学生的人际关系、家庭背景和性别构成

B.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C.通过预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有多少人了解,了解了多少,达到什么程度

D.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 E.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答案:BCDE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B.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D.任何割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E.三维目标就是独立的三个目标

答案:ABCD

8.当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要特别强调以下两点()。

A.教师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B.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

C.教师要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引导

D.教师要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 E.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人格魅力

答案:BC

9.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主要方式有()。

A.朗读——声情并茂 B.描述——绘声绘色 C.比喻——贴切精彩 D.故事——趣味盎然 E.演讲——群情激奋

答案:ABCDE

10.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认为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以下两相对应的本质属性,它们是()。

A.向师性B.从属性C.独立性D.自主性E.发展性

答案:AC

1.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

A.√B.×

答案:√

2.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相对而言,前者是长效,后者是短效。()

A.√B.×

答案:×(正确的是“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

3.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仅要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而且注意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主动权,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

A.√B.×

答案:√

4.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的错误,因为错误也是一种学习资源()。

A.√B.×

答案:√

5.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是课前设计和教案的展示过程()。

A.√B.×

答案:×(正确的是“不是课前设计和教案的展示过程,而是不断思考、不断调节、不断更新的生成过程。”)

6.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A.√B.×

答案:√

7.三维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目标放在首位,这还是片面地强调“双基”()。

A.√B.×

答案:×(这是对知识与技能目标应有的重视。)

8.教学情境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重要的是抓住其实质和功能: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A.√B.×

答案:√

9.多媒体课件影响了学生的想像力的发挥,所以不可用()。

A.√B.×

答案:×(不能一概而论,当用则用,用而促进学生学习。)

10.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基本任务是把师生关系恢复到“人的关系”上来()。

A.√B.×

答案:√

四.名词解释题(10%)

1.学习体验。

答案:

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

2.向师性。

答案:

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

3.新课程的“双基”。

答案:

立起来加以绝对化,最终只能走向其反面,丧失双基自身的价值。与其他两个维度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和功能。

4.教学情境。

答案: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

5.生成。

答案:

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考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

五.简答题(20%)

1.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发展观?

答案: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其次,对话作为一种认识方式,它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总之,对教学而言,对话意味着互动,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六.思考题(30%)

1.请以“三维目标和谐统一”的理论分析下面这个教学片段。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朱自清的《春》)这句话,一位老师这样引导学生阅读:

师: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小草怎么长出来的呢?作者用了“偷偷地”这个词。“偷偷地”,就是说小草趁人家不注意,让人毫无察觉地、无声无息地从土里长出来了。但是没有用“长”,而是说从土里(老师用右手食指做了一个向上的手势)——

学生齐声:钻出来了。

师:用“钻”这个词,写出小草的生长是很不容易的。它要穿过厚厚的土层,有时还会碰到石头瓦块,就要顶翻它们,然后茁壮地生长出来。可见一个“钻”字,就写出了春草虽小,但是它们的生命力,却是极顽强、极旺盛的。大家看,“偷偷地”和“钻”这些词用得多好啊!

解答提示:

先阐述三维目标的关系;其次分析这个片段的字、词“钻”“偷偷地”的教学中,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统一起来。

2.阐述江山野先生教学过程五个阶段理论。

解答提示:

篇8:俄语选修课教学探究

一提高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学习俄语第一步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这需要学生和老师双方面的努力。由于我校所开设的俄语是一门公共选修课, 这就存在着可选可不选的问题, 即使是选学了, 一部分学生也只是感到新奇, 一部分学生也只是为了取得学分, 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是对外国语言学感兴趣而选修的。所以, 要想让更多的学生选修这门课, 关键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摆脱被动地为学分而学习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必须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将比较复杂的语法规则, 简化为简单、易学的规则, 打消学生认为俄语难学的顾虑。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经常性的日常对话交流、使用俄语名字、表演式情景对话等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效率。其次, 亦可以向学生推荐正确的俄语读物, 帮助他们正确地了解俄罗斯文化等。实践证明, 只有激发了学生对俄语学习的兴趣, 才能保障俄语教学选修的人数, 使俄语选修教学不至于流于形式甚至中途夭折。

二通过英俄对比教学方法, 解决学习俄语中的难点

俄语选修课教学的对象是基本掌握了另一种外语即英语的学生。同属印欧语系的俄语和英语, 其共同点使学习俄语的学生在学习前就已具有可迁移的一般外语知识与语言技能。对比教学在此主要是进行语音、语法、词汇的对比。在语音阶段通过相似的发音及书写比较能激发学生对俄语的兴趣及主动性;在语法方面, 如俄语的形动词、副动词、句子成分和复合句类型, 学习者已掌握了英语语法中的类似语言现象;在词汇教学中通过构词、搭配和文化内涵方面的比较, 帮助学生迅速地记住单词、了解文化、增加国情知识。

第一, 从语音上看, 这两种语言既相似又相异, 教师很难让学生对一个因素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和发音效果死记硬背。如果教师不能说明两种语言中相近因素的差别, 就会出现学生无所适从, 甚至读成英语发音的情况。比如学生往往会对[т]、[п]、[к]这三个辅音的发音产生极大的疑问, 这时就要说明清辅音的发音要领是声带不震动, 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送气和不送气, 处于音节末才读类似英语读法的送气音, 而多数情况均不送气。

第二, 从构词上看, 俄语的构词方法大致有四种:形态构词法、融合法、词类转化法和语义构词法。 (1) 形态构词法, 通过词缀来构词。如читать——чита-тель (读者) ;write——writer (作者) 。 (2) 融合法, 某些词的组合由于经常固定使用, 合二为一, 形成新词。如сегодня——сегодня (今天) ;green house——green-house (温室) 。 (3) 词类转化法, 表示词在使用过程中从一种词类转变为另一种词类。如новый——новое (名, 中) (新事物) ;like——like (介) (好像) 。 (4) 语义构词法, 通过词义的分裂产生新词。如перо (羽毛) ——перо (钢笔尖) ;arm (手臂) ——arms (武器) 。就外来词而言, 俄语中有一些来自英语。如:лингвист——linguist (语言学家) ;професор——professor (教授) 。通过对比, 可以看出俄语和英语在词汇方面有很多的相同之处, 这样就可以降低记忆单词的难度, 更透彻地理解词义, 就能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第三, 从语法上看, 俄语语法同英语语法相比, 更为复杂。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法知识, 同时要考虑到学生没有俄语基础, 又是英语专业的特点, 注意提醒学生俄英两种语音语法上的最大差别。讲解时尽量详细, 例子尽量要用得浅显。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能较轻松地学习一门新外语, 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 并能主动自觉地去掌握词形变化和用词造句的规则, 克服汉语、英语两种语言习惯的干扰, 从而达到初步但能准确地掌握所学俄语知识的目的。但这并不表明, 俄语语法和英语语法没有相通之处。俄语复合句的结构和类型与英语大致相同, 例如都有并列复合句和主从复合句之分, 但它们之间也有不同之处。俄语主从复合句, 从句必须借助连接词或关联词与主句连接, 即从句中的连接词和关联词是不可省略的, 而在英语中, 在某些情况下 (尤其是在口语和非正式文体中) 则可省去连接词或关联词。如:

俄文:Онсказал, чтопридётвечером.

英文:He said (that) he would come in the evening.

俄文:Кника, которуювымнедале, оченьинтересная.

英文:The book (which) you gave me is very interesting.

英俄对比教学法一方面降低了传授知识的难度, 达到使俄语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还在探讨英俄异同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 长久地激发学生学习俄语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对比教学法掌握英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知识, 再通过交际情景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能力, 最终达到语言知识和言语能力的完美结合。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俄语选修课有限的学时内, 培养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 并从英俄对比教学法入手, 给学生们提供了学习的指导方法。

关键词:俄语选修课,提高学习兴趣,英俄对比教学法

参考文献

[1]谭秀娟.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26)

上一篇:乡村生活-描写景色的作文450字下一篇:训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