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诚信单项选择90题

2024-07-24

社会诚信单项选择90题(通用7篇)

篇1:社会诚信单项选择90题

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为中华世代儿女所追寻的高尚美德,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富有知识群体,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品质,是需要非常重视的一部分,同时,大学生在社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通过大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的缩影。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对在全社会倡导“明礼诚信”的文明新风有着重要作用,会深深影响整个社会.我通过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这次社会实践机会,对学校诚信现状、考试作弊、说谎等问题的调查,具体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并探讨了提高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一、对象与方法

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我个人以“大学生诚信问题”为课题开展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51份问卷,回收问卷51份,有效问卷51份。调查对象主要是上海海事大学在校学生。本次参与调查的有25名男同学,26名女同学,大一、大二、大三 三个年级占的比例分别为37.25%,54.9%,7.84%,绝大多数同学的政治面貌是团员,少数是预备党员,极少数是群众。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到与大学生诚信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考试作弊,学校诚信现状的了解、提高大学生诚信的对策与措施。

二、调查结果与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了解诚信状况

通过“你认为学校的总体诚信状况如何”该题可知,5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总体诚信状况是一般,还有33.33%的同学认为学校诚信状况很好,只有少数部分的同学人认为较差,以及极少数的同学认为很差。从此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学校的总体诚信状况还是相对满意的,说明同学对诚信这一品质很重视的,将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道德标尺来衡量一个人。但以此为基点,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都没能以身作则的做到诚信待人,诚信为人。也从此可以看出 ,虽然同学们基本上都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程度,但是在这个极具诱惑力的世界上,很难一贯坚持那份诚信,因此,有些同学的自身诚信道德还有待提高加强。在这个蔚蓝的天空下,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创新,自强不息”的社会人才,同时我们还要执著地呼唤一种传统的精神,也是一种时代的精神,那就是--诚信。让我们共同建设诚信家园,营造讲诚信、树新风的积极社会氛围。

2.学习考试方面情况严重

抄袭成风,蒙混过关。在这个高科技的时代,资源共享的时代,好像让一切都变得那么容易。敲几下键盘,“百度一下”,问题答案摆在你的面前,让同学们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感,作业就这么几下的事,这种经历就是高科技的想要的结果吗?肯定不是,这是我们自己扭曲了高科技带来的成果。

在大学制定的教学计划中,给学生留有很多自习时间用来预习、复习课程或涉猎课外知识。但现在有很多学生把这些自习时间用来上网聊天,大网络游戏等,要到交作业时,借其他人的作业花一、二十分钟完全抄袭过来就算完事。到最后导致知识没有及时掌握,上课越来越糊涂,越来越对课堂失去热情,慢慢地课堂一个神圣的地方变成了“煎熬的地狱”,上课玩手机,聊天,补觉等本不应在课堂出现的现象通通变得那么司空见惯,这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后果,是因为我们学生自身没有坚持诚信,没有诚信对待学习,导致最终严重的后果,然而最严重的就是考试作弊了。

考试作弊,是大学学生和老师心头永远的痛。考试作弊者是虚伪的,虚伪的背后不乏愚昧。虽然也有一颗向往“荣誉的心”,但是,透过作弊本身我们发现的却是被“分数、名誉”扭曲了的心,是被混杂了虚荣、懒惰等因素迷惑的表现,归根到底是丢失了诚信的心。尽管丢了诚信不痛不痒,但由于缺失了诚信而愈发执迷不悟的心却会依赖于这种虚假,“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假的真了一时但绝不会一世,那卷面的分数也许会换来某些荣誉和名利,但由此而丧失的宝贵的真诚和做人的尊严,却绝不是一句“后悔”就能挽救得了的。根据调查统计,大部分同学在考试中都或多或少的有作弊的经历,所以在现在这个学习氛围看来,考试作弊已经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了。但同时通过“当你考试看到旁边同学在作弊,会怎么做”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将近70%的同学看到考试作弊的现象,心里都是不平衡的,但是不会举报,这又说明同学们对考试作弊是有一种矛盾心理的。 对于在这么一种矛盾心理的作用下泛滥的考试作弊问题,肯定有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一下三点:

(1)大学的学习比较自由,但是许多大学生也因此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平时不注重学习的积累,期末期间临时抱佛脚,最后为了保证自己能通过考试,采取了作弊手段.

(2)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及各种荣誉,在自己劣势学科中暴露了自己的不诚实行为.

(3)部分学生为了拿一个较好的成绩去应付家长和老师,作弊就成了他们最便捷的方式.

作弊变成了一种“潮流”,这是令人发醒的,这不仅仅欺骗了周围的人,更大的欺骗者是作弊者自身啊,考试只是一种检测学习状况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目的。作弊使得大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和掌握的程度,到最后毕业了,到了真正的岗位上,需要我们用知识解决问题,然而这时才发现其实自己什么也不知道,那不是很悲催的吗?最终受害的是作弊者自身啊!!!

3.生活中的诚信问题

通过“你会向爸妈撒谎多要生活费吗”这一问题的调查,72.55%的同学认为是不会欺骗家长来多要生活费的,23.53%的同学会偶尔会,只有3.92%的同学认为生活费的确不够花,会向父母撒谎多要生活费。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对待亲人方面还是做得挺好,生活中都挺节俭的,在这儿我们自身又得反思了,生活在这个大社会中,就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社会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我们的亲人,我们都应该以诚相对,诚信待人。想象如果一个社会失去了诚信,那么一切社会保障将不复存在。国家的政策,法规,律法无法取得效果,社会公平、公正无法实现,社会秩序将处于混乱无序状态。那我们还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吗?为了我们共同和谐地在这个社会的生存,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去诚信对待这个大家庭的每一员。

通过对“捡到一个iphone6手机的处理方式”的调查,可以看出84.31%的同学都会选择还给手机主人,以免主人着急,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同学会自己留着用一段时间或者低价转卖给其他人。这样的调查结果或许可以给我们这个社会些许安慰。在遇到比较大的金额的时候,大学生还是大多数能够做到诚信,及时把捡到的手机归还给手机主人,不会占为己有。

社会诚信是学生诚信最重要的体现,是其今后踏入社会后最应该具备的素质,大学生应该在平时注重该品质的培养与提高,这样才能在未来真正加入社会站得住脚,不至于迷失方向。

4.大学生诚信问题成因分析

总体来看,大学生出现各种诚信问题与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传统文化具有局限性,传统的“信守”道德理想化远大于实际,且仅局限于亲人、朋友间而不适用于其他社会成员;其次是社会形态失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经济秩序混乱、政治腐败和社会不良风气滋生对大学生影响深远;再次是学校在信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大学生信用缺失固然与学校教育的不到位、社会大环境的污染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家庭教育的不足,家长只看成绩好坏不重人格培养,只提出高标准而不能以身作则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此外虚拟网络的失控也是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成因之一。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诚信缺失的原因,我们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

1.国家和政府加大管理力度,消除不诚信现象的发生根源,避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为此,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严惩不诚信的行为,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观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国家和政府也应该加大对诚信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社会上企业也应该在自己的运行发展中,做到诚信经营,为大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对大学生诚信品质要有严格要求

2.家长首先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仅仅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评价孩子的标准,更应该重视诚信等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作为孩子的效仿的对象,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诚信品质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家长自身要言行一致,做好表率,承担起言传身教的责任.

3.学校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多开展有关德育的活动,比如开展与诚信主题相关的活动、定期做一些诚信讲座的宣传等,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同时,通过本次调查,很多同学还是支持学校建立“个人诚信档案”的,学校也应当建立一些相关的奖惩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要有威慑力同时又能鼓励大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经验,相信,诚信的品质会潜移默化的深入大学生心底的,未来真正在社会中打拼时,同学们将会受益匪浅的。

在任何时代,诚信的美德都不应该被丢弃,特别是肩负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更应恪守诚信的原则。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我们对大学生诚信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和建议,当然,当代大学生的整体诚信意识是还是给人些许安慰的,但是离我们所期盼的那个真正“诚信待人”的和谐社会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不断提高自己,永远铭记孔子所说“言必信,行必果”以好的思想品质去感染别人,我们的社会会不断进步!

个人感受:这是我第一次自己组织的社会调查,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深感体会,让我掌握了一些做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加强了自己的社交能力,统计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一次很好的经历,从中收获很多,希望以后可以找到更好的课题做调查,谢谢张老师的指导。

篇2:社会诚信单项选择90题

性别:男()女()

单选题

2、您对社会是否信任()

A、很信任B、多数时信任C、半信半疑D、不信任

3.您最信任的人是:()

A.亲人B.朋友和恋人C.同学或同事D.网友E.其他

6.您在社会上曾因别人的不诚信而吃亏吗?()

A.有B.没有C.不记得了

8.您认为您身边的人做到诚信了吗?()

A.都做到了B.大部分做到了C.大部分没有做到D.都没有做到

9、有陌生人像你求助时,你会()

A、移开视线,当没看到B、立刻拒绝

C、警惕的和他对话,视情况做决定D、微笑着询问有没有能帮忙的10.您认为教育对于诚信度重要吗?()

A.很重要B.比较重要C.一般D.不重要

12.您认为好的制度能够提升社会整体诚信度吗?()

A.有影响B.有一点影响,但很小C.没有什么影响

13.您认为环境对与诚信重要吗?()

A.很重要B.比较重要C.一般D.不重要

15.您会给街上那些乞讨的人钱吗?()

A.会B.不会C.看情况

17.当您没有实现您许下的诺言时,您会觉得惭愧吗?()

A.会B.偶尔会C.不会

18.如果撒谎能使您获得利益,您会这样做吗?()

A.会B.如果谎言被拆穿的后果不大就会

C.如果利益够高就会D.无论如何都不会

22.您觉得在网络中,需不需要诚信?()

A.需要B.只在特定的网络应用中需要C.不需要

25.目前社会的诚信状况是否影响您对他人的信任感?()

篇3:社会诚信单项选择90题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观,培育路径

自古以来, 诚信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人们之间友好相处的重要道德原则, 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纽带。当前, 大学生诚信意识淡漠, 诚信观缺失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担忧。党的十八大倡导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把“诚信”作为每个公民最重要的道德行为准则着重提出。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观教育, 重塑诚信理念, 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建立诚信价值观培育的长效机制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

近年来, 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日益严重, 其在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其中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 表现为日常课堂的逃课、迟到与早退、平时作业的抄袭、考试的作弊、论文等学术成果的剽窃等;经济方面表现为恶意拖欠学费、不按时清还助学贷款、以虚假的贫困证明获取贫困资助等;就业方面的表现为简历造假、伪造实习经历、随意违约等;在日常伦理方面表现为恶意隐瞒父母实情、交友不诚、网络空间不能自律等等。这些不诚信行为不仅给个人, 甚至给学校、社会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造成了不良后果。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 客观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我国社会体制自转型以来, 市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但社会经济赖以依托的伦理规范即诚信还未能深入人心, 无规则的趋利避害造就了当代人的浮躁心理及急功近利, 尔虞我诈的恶习已蔓延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以至形成整个失信的社会环境。”[1]在社会转型时期, 一方面由于社会诚信管理等法制制度的不健全, 使整个社会的监管力度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由于某些诚信问题介于道德与法律这两个概念之间难以区分, 更加大了诚信管理的难度。而由此形成的不诚信的整体社会环境正无孔不入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二) 学校教育管理的不得当

近年来各高校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以期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但一方面教师既没有以身作则, 在保证自身诚信行为的同时做到言传身教;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方式太过陈旧, 诚信意识与思想的培养往往只停留在课堂说教阶段, 脱离学生内心情感难以引起道德共鸣, 学生觉得枯燥干涩, 未将诚信意识贯彻到实践之中。更为重要的是, 现今学校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既不能从正面保护诚信者的利益, 又不能从反面惩罚不诚信者。因此导致学生未形成正确的诚信观念及意识, 反而利用学校的管理漏洞, 屡屡出现各种不诚信行为。

(三) 家庭教育的不重视

当代急功近利的社会使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只关注孩子的身体成长状况、学习成绩、具体成就等, 而很少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历程, 成就取得的方法与手段, 从而忽视家庭诚信教育这一环节。甚至于有些家庭会以反面教材为例, 错误引导学生进行不诚信行为以获得某一利益, 以此并未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四) 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18—22岁这一年龄阶段, 一方面他们经历着与以往任何时期都不同的生活, 生活与学习方式发生了与以往都不同的改变;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上也正经历着各种过渡与适应, 思想正处于价值形成与固定阶段, 其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都具有不稳定性。做出何种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 多半源于认知不清基础上的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即使在同一道德体系下, 在社会环境、道德教育等客观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人们的对某一事件的观念也不完全相同, 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们主观方面的认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不同。

三、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路径选择

(一) 构建并完善社会诚信机制

影响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社会大环境。整个社会的诚信机制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育、引导及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 它是大学生诚信机制的基础与保障。因此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机制必须首先建立整个社会的诚信保障制度。第一, 应尽快建立并完善关于社会诚信的法律法规, 在严格的法律监督与约束下, 统筹整个社会健康发展, 建立一个文明诚信的社会, 同时也给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强制性, 权威性和实效性。第二,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引导舆论导向, 形成正确价值理念。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不断传播诚信观念, 在为整个社会群体宣扬正确理念的同时, 也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积极影响, 正确引导其诚信价值观的形成。第三, 培养全社会公民的诚信道德意识。一定的行为及观念, 只有经常反复地进行并养成习惯, 积淀为一个人的内在属性, 才能形成某种道德品质, 内化为个人的道德理念。因此, 除了法律的强制与约束外, 全社会应积极营造诚信氛围, 不断提升社会民众的道德意识, 以期真正形成诚信观念。

(二) 发挥高校诚信建设的主导作用

1. 创新教育理念, 拓展教育方式

在高校教育中课堂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主体部分, 也在大学生的教育与成长中起到主导性作用, 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的诚信教育时, 必须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要对道德教育提起重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诚信道德观念的启发与教育。同时, 诚信道德教育也应寓于课堂教学之中, 放在各个学科的教育之中。在专业课的教学中, 也将诚信理念一以贯之, 体现诚信教育的一致性。与此同时, 高校也应建立诚信的校园氛围, 积极开发第二课堂的诚信育人功能。第二课堂往往更重视学生的实践性, 而这一点将更有利于诚信品质的内化与形成;第二课堂的活动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如高校可成立专门的社团, 以主题讲座、名师宣传、演讲等形式正面宣扬诚信价值理念;也可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 了解学校及社会中个体的不诚信行为, 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危害, 更加直接地震撼大学生的内心;还可通过各种学生活动抵制校园不诚信行为, 优化校园环境, 逐渐建立共同的诚信价值观。

2. 注重教师道德引领,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平等性

在价值观的教育与养成过程中, 社会与学校必须注重大学生的的主体意识与主观状况, 体现出诚信教育的主体性特性, 让大学生自觉主动的接受诚信教育, 做出诚信行为。与此同时, 让正处于思想不稳定时期的大学生要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就需要良好的价值引领与榜样示范。因此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 在日常生活中身边的老师们也须做好思想引领与教育作用, 更应将诚信教育落于实际生活, 从行动层面践行诚信观念。因此高校教师一方面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成为学生们的表率;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做到自律诚信, 加强学术道德, 做好学生们的榜样。

3. 规范诚信管理制度, 建立诚信评价系统

诚信是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基石, 在高校对其进行诚信品质培养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使大学生形成自律意识, 以诚信为原则进行自我约束, 同时高校给予诚信榜样积极宣传与必要奖励;另一方面高校也要以他律形式培养学生诚信意识, 在大学生做出不诚信行为时予以惩罚, 以强制性的方式让其认识到不诚信行为的危害。高校应规范大学生诚信管理制度, 为每一个在校生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经济、网络、求职等方面的诚信表现进行准确描述、跟踪记录、动态管理、科学评价。最后分门别类将不诚信记录以减分的形式体现在综合素质测评得分中, 每一种不诚信的行为对应一定的减分分值, 并与个人的评优评奖、入党、就业、综合测评相挂钩。最终在学生毕业时将诚信档案进行梳理, 装入学生档案, 为用人单位及社会提供参考。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管理系统, 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辅助, 变学生在校期间的被动约束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由他律变为自律。同时, 也有助于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 使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学术歪风得到有效遏制, 从而树立起良好的校风、学风。

(三) 重视家庭诚信教育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组成细胞, 家长则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 离不开和谐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及诚信父母的教育。因此, 在家庭的诚信教育中, 首先要求父母以身作则, 充分发挥榜样模范作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 无论是从思想、言论、行为等方面都须以诚信为原则要求自身, 以此也引导孩子建立诚信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其次, 父母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 进行思想的疏导与监督。合格的父母应根据孩子的身心变化对其进行关心、引导及监督, 及时端正其诚信意识, 培养诚信的价值观。第三, 家庭应配合好社会与学校的工作, 在社会及学校的培养之外, 利用亲情的良好纽带做好学生的再教育工作, 使诚信教育这一工作地带不留白。

结束语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 是当今社会不可少的道德诉求, 是社会和谐前进的必然要求, 是人类道德的永恒篇章。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既是全社会的迫切需要, 又是重要的客观要求, 社会各界及大学生自身都应通过各种方式, 积极建立起诚信规范制度及严格自律的诚信道德意识, 促进诚信品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赵卫川.大学生诚信缺失分析及对策.浙江: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

[2]彭素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当代大学生提升诚信品德.文史博览 (理论) , 2010年3月.

篇4:社会诚信单项选择90题

一、解题思路

图注文分析题考查的是在分析基础上的概括归纳能力,要求根据文字、图、数据、公式等所给背景材料,分析说明有关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存在和变化发展的状态、原因、趋势。那么如何解答图注文题呢?现以绍兴市中考试题为例予以说明。

材料一:

材料二:这些年来,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些地区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工业污水的排放,加剧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的短缺,现在这些地区不得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来治理和改善水环境。

(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我国的什么问题?

(2)材料一告诉我们必须树立什么意识?

(3)当今的西部大开发应从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中汲取什么教训?为什么?

解答好这类图表题,重在唱好“三步”曲。

第一步,明确考点,增强解答的针对性

图注文分析题虽然设计巧妙,但总有其考查目的和命题意图,即我们常说的“题眼”。因此,我们应分析材料,挖掘材料中的“题眼”。这是关键性的一步。抓不住或抓不准关键性词语,就很难弄明白命题意向,也就很难把设问所涉及的内容界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了。如本题第3小题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当今西部大开发应从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中汲取什么教训?“题眼”便是“教训”两字。通过分析材料: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水体污染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现在不得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治理和改善水环境,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得出应汲取的教训是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另外,答案要回归教材,要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找出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点,并组织答案。第3小题第二问为什么要汲取这样的教训,我们首先就要从课本中去找这一问题可运用的原理。这题涉及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是否考虑到与环境的问题。所以我们就可以运用初二思品课中“人类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个原理。然后就是结合材料,材料中的做法是遵循了这一原理,还是违反了这一原理。我们可以看出“东部地区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加剧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的短缺,严重影响了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这样的具体分析,就很自然地得出了最后的结论:材料中的做法违反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必须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坚持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步,研读材料,筛选有效信息

这一步就是要做到“三看”:一看图表标题,任何图表都离不开标题,图表标题指明此图表所属,表明了一定的主体处于怎样的状态或什么内容,是图表的主题或灵魂,标题为答题起到了提示语的作用。标题或标于表头,或置于表底。如材料一图表1标题为“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变化状况”,图表2标题为“中国与发达国家水资源利用状况比较”。二看图表内容,图表的内容一般由时间、项目和表现各个项目状况的数据构成。看内容就是要看在图表标题统领下的各个项目,在什么时间处于什么数据状态。看时要有比较,图表2就是中国与发达国家水资源利用状况的比较。三看图表图例、注释,如图表1就是一个“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变化状况”的图例。通过这一图例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越来越少,一目了然,非常清楚。许多图表题图后还往往含有注,用于补充说明。通过注可以使图表的本意得到更全面、更彻底的表达。所以审题时一定不能忽视,否则,必然会影响对图表的全面分析和理解,答题时丢失要点,影响得分。这是一例典型的“图、注、文”三位一体的题目,学生必须既看“图”又读“文”,更要注意“注”。只有综观全局,才能全面提取有效信息。本题中“图”与“注”是有紧密联系的,如果忽略了图表1后面的“注”,就很难得出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或“危机意识”的结论。

第三步,整合信息,分析其内在联系

当把有效信息提取出来之后,就要对此进行整合,分析各条信息的本质,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图注文试题所提供的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文字材料、附注之间往往不是孤立的,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这类分析题的落脚点或终结点就在于提示这种内在联系,说明这种内在联系所包含的道理。上例中材料一主要讲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变化状况”,二是“中国与发达国家水资源利用状况比较”。而材料二主要讲了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讲的都是水资源问题。通过分析整合,找出两个材料的共同点,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回答第一小题,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如果我们能真正唱好这“三步”曲,遵循这样的思维程序,解答这类题型就能做到化难为易。当然由于年龄、知识、阅历等各种原因,真正要做好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答题时还要强调二忌三结合。“二忌”:一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不知图表所云,答了一些与图表材料无关的书本知识。二忌审题不严,答题要点不全,观点不准,词多意少,言语啰嗦。“三结合”:一是作答时一定要结合试题设问,如第一小题“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我国的什么问题”,要审出“共同”二字的含义。二要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图表的分析比较。三要结合时政热点问题。

二、应对策略的选择

分析了图注文试题的解题技巧,那么如何把握中考这一趋势,即如何根据这一趋势,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呢?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重视基础知识的梳理,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图注文题侧重对能力的考查,并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的弱化,知识和能力相辅相成,忽视知识而片面强调能力,能力将成为沙丘之塔。因此复习时首先要过基础知识的巩固关,要全面复习,构建知识体系。复习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要达到从整体上把握部分,弄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结构,形成知识的网络。如果我们能做到把纸上的知识网络,有重点地搬到大脑的记忆中,并达到融会贯通,考试时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加强审题训练,瞄准时政热点

解答图注文试题,审题很关键。许多学生考试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审题发生偏差。如何正确审题呢?首先,要读懂题,反复读,理解不同的载体(文字表述的事例、数据、信息)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在分析这些信息时要注意:一是要审清图表的标题,即首先要知道是一个以什么内容为主的表格,这样一开始就能抓住中心;二是要认真分析表中数据变化情况,通过比较挖掘有效信息;三是要审清表格中的一些备注,使得答题能够更全面。其次,要回归教材,探寻知识的支点,切忌随心所欲,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就算哪。而是应该从设问入手,向教材逐步辐射,找到解答问题的知识点。最后,按照题目要求确定解题步骤,发散思维,组织答案要点。总之,审题时一定要明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不要因为有的题目没见过就认为不会做,这是考试的大忌。在审题训练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瞄准时政热点。图注文试题,大多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试题。而试题中的“实际”大多是从一年来国内外时政中的事件以及当代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中选取材料,设置新情境。如2009年第24题的科技创新问题,2010年第25题的世博会问题,2011年第23题的人口普查问题,无不是当年度的重点热点问题。所以,要着力养成学生自觉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良好学习习惯,平时复习要按课、按节把一些热点题进行分类汇总,考试遇到类似题目时,审准题后就可信手拈来。

3.加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

图注文试题所考查的具体知识难有“规律”可循,而分析这类题型的方法是共同的、稳定的。因此,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1)精心编制试题,科学训练,做到宁缺毋滥。(2)多用“演绎”分析法,防止出现课本知识與所给材料“两张皮”的现象,只回答书本知识的要点,而忽略与所给材料的联系。(3)加强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的训练,培养学生答案组织能力。恰当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反对不负责任地向学生提供“快餐”——所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应该努力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素质,学会“三段论”的逻辑推理方法,独立分析,自己组织答案,不断积累经验,掌握解题技巧,增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图注文分析题的有效解答,既要从解题思路入手,梳理答题的技巧;又要强化平时教学的针对性,做到宏观把握,微观进入,从而提高答题的有效度。

篇5:社会诚信单项选择90题

检测一 选择题

1.“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的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中国主流媒体的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

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2008年7月我国曾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行动等文明指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公布后,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城市文明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5.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 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 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 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是()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意识

B.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C.是否承认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7.(12广东35)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C.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D.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8(12海南30).右边的漫画(选自《人民论坛》总第354期)可以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非选择题

1.实施节能工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个人牢固树立节能理念。

请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意识。

2.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仰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12分)哲学第四单元检测二

选择题1.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依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3.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

(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据材料回答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

4.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 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 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

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

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

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6.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

《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

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定”,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8.(12海南22).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②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 ③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人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宝钢遇到了投产30年来最大的困难,宝钢认识到,必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为此,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实践者”活动。这一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他们巍然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设程等主题,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提出合理化建议161656条。其中142380条被采纳,实现经济效益10.588亿元。2009年1至5月,宝钢销售收入715亿元,利润27.3亿元,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实现了逆势而上。

宝钢总结这一活动的经验,认为最有力量的是四个字:“尊重劳动”。

“最佳实践者”活动凸显了“尊重劳动”的理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尊重劳动”。(10分)2.【12浙江40.(2)】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0分)

3.材料 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这“广东现象”。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广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8分)

4.2009年初,天津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经济发展提出了“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体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市政府着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并组织数千名干部下基层,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为改善民生,推出了十八项增加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为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履职能力,举办专门辅导讲座;为审慎行使权力,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建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上述举措收到良好效果,今年一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联系材料,说明市政府的上述举措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哲学第四单元检测三

选择题1.斗牛是西班牙的历史传统。近年来,人们就斗牛运动的存废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反对斗牛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继1991年西班牙加那利自治区禁止斗牛之后,2010年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议会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禁止斗牛。而支持者认为,斗牛代表西班牙的国家形象,应当发扬光大。人们之所以对斗牛运动持不同的看法,是因为: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客观的 ②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③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⑨

C.②④

D.③④

2.幸福,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有诸神之赐、来世之享、天赋权利等解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幸福是金钱的占有、幸福是奉献的喜悦等观点,分析这些幸福观,正确的理论出发点是: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 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 ④正确的幸福观才是美好生活的航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的是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某村党支部书记坚信“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他利用自行研制的冬暖式大棚技术,带领全村致富后又无偿向全国300多个县市推广,许多农民因此走上致富之路。上述材料中“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的观点,体现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A.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B.自觉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 C.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5.舒婷在《人心的法则》中写道:“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生?为一次奉献而忍耐寂寞?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这段诗所包含的哲理是: A.价值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

B.人的价值是永恒的 C.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D.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6.我国航天工作者在不断推进载人航天工程的过程中,还培养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表明

A.人生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

B.人生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精神贡献 C.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 D.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作用的

7.人生需要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顽强精神。下列事例中,凭借坚强意志走向成功的是 A.勾践卧薪尝胆

B.项羽垓下突围 C.韩信胯下之辱

D.刘邦约法三章

8.“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倾,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 C.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9.玉树地震,地动山摇;抗震救灾,感天动地。

有一种风范叫关爱,有一种姿态叫坚守。地震时,正在玉树孤儿院做义工的香港货柜车司机黄福荣为营救孤儿和老师不幸遇难。他在义工的路上默默地走了十年,曾徒步走中国为“中华骨髓库”募捐,曾在汶川灾区志愿服务了三个月„„“好人阿福”以生命的闪光实现了“终生做义工”的愿望,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他的事迹说明 A.人生价值是自我满足

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C.人生价值是自我牺牲

D.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客观机遇 10.北京某地铁站旁,有一个由退休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站点”,这些退休老人在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快乐。这表明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②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客观条件

③索取和奉献是统一的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非选择题

1.材料 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热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7分)

2.【12安徽39(2)】

网友议题

直面道德困惑 引领价值选择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好人”能不能做?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道德典范给出了回答。

请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网友议题”对你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启示(8分)

3.材料: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10分)哲学第四单元 检测一

答案1----5ADBCA D 7C 8B 非选择题1.答案:节能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树立节能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类长远利益。节能理念可以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节能意识薄弱、浪费能源的现象,树立节能理念尤为重要。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4分)②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4分)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4分)(11全国课标)

哲学第四单元检测二 答案1----5ABCAD 6---8CCB 非选择题1.答案: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尊重劳动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劳动是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要求;尊重劳动是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的必然要求;劳动者的价值通过劳动实现,尊重劳动是尊重实践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必然要求。

2答案:W村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壮举,在新时期的生活、求学和创业经历是“一碑两譜五星”活动的源泉;他们发展经济为新时期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他们通过收集、整理、评荐、比学等方式直接创造了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精神财富。

3.答案.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加强,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依法对排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进了政府重视生态环境。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广东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民动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为绿色广东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09广东)

4.答案.①市政府的举措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②着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道理。③改善民生的举措体现了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④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哲学第四单元检测三 答案1---5 DBAAC 6----10CACBB 非选择题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答案: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若从“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正确的价值选择”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篇6:社会诚信单项选择90题

一、解题思路

图注文分析题考查的是在分析基础上的概括归纳能力, 要求根据文字、图、数据、公式等所给背景材料, 分析说明有关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存在和变化发展的状态、原因、趋势。那么如何解答图注文题呢?现以绍兴市中考试题为例予以说明。

材料一:

注: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材料二:这些年来, 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些地区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 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尤其是工业污水的排放, 加剧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的短缺, 现在这些地区不得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用来治理和改善水环境。

(1) 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我国的什么问题?

(2) 材料一告诉我们必须树立什么意识?

(3) 当今的西部大开发应从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中汲取什么教训?为什么?

解答好这类图表题, 重在唱好“三步”曲。

第一步, 明确考点, 增强解答的针对性

图注文分析题虽然设计巧妙, 但总有其考查目的和命题意图, 即我们常说的“题眼”。因此, 我们应分析材料, 挖掘材料中的“题眼”。这是关键性的一步。抓不住或抓不准关键性词语, 就很难弄明白命题意向, 也就很难把设问所涉及的内容界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了。如本题第3小题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当今西部大开发应从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中汲取什么教训?“题眼”便是“教训”两字。通过分析材料: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水体污染严重, 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现在不得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治理和改善水环境, 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得出应汲取的教训是避免走“先污染, 后治理”的老路。

另外, 答案要回归教材, 要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 找出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点, 并组织答案。第3小题第二问为什么要汲取这样的教训, 我们首先就要从课本中去找这一问题可运用的原理。这题涉及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是否考虑到与环境的问题。所以我们就可以运用初二思品课中“人类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个原理。然后就是结合材料, 材料中的做法是遵循了这一原理, 还是违反了这一原理。我们可以看出“东部地区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 水体污染日益严重, 加剧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的短缺, 严重影响了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这样的具体分析, 就很自然地得出了最后的结论:材料中的做法违反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我们必须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坚持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步, 研读材料, 筛选有效信息

这一步就是要做到“三看”:一看图表标题, 任何图表都离不开标题, 图表标题指明此图表所属, 表明了一定的主体处于怎样的状态或什么内容, 是图表的主题或灵魂, 标题为答题起到了提示语的作用。标题或标于表头, 或置于表底。如材料一图表1标题为“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变化状况”, 图表2标题为“中国与发达国家水资源利用状况比较”。二看图表内容, 图表的内容一般由时间、项目和表现各个项目状况的数据构成。看内容就是要看在图表标题统领下的各个项目, 在什么时间处于什么数据状态。看时要有比较, 图表2就是中国与发达国家水资源利用状况的比较。三看图表图例、注释, 如图表1就是一个“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变化状况”的图例。通过这一图例可以看出,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越来越少, 一目了然, 非常清楚。许多图表题图后还往往含有注, 用于补充说明。通过注可以使图表的本意得到更全面、更彻底的表达。所以审题时一定不能忽视, 否则, 必然会影响对图表的全面分析和理解, 答题时丢失要点, 影响得分。这是一例典型的“图、注、文”三位一体的题目, 学生必须既看“图”又读“文”, 更要注意“注”。只有综观全局, 才能全面提取有效信息。本题中“图”与“注”是有紧密联系的, 如果忽略了图表1后面的“注”, 就很难得出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或“危机意识”的结论。

第三步, 整合信息, 分析其内在联系

当把有效信息提取出来之后, 就要对此进行整合, 分析各条信息的本质, 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图注文试题所提供的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文字材料、附注之间往往不是孤立的, 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这类分析题的落脚点或终结点就在于提示这种内在联系, 说明这种内在联系所包含的道理。上例中材料一主要讲了两方面内容, 一是“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变化状况”, 二是“中国与发达国家水资源利用状况比较”。而材料二主要讲了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讲的都是水资源问题。通过分析整合, 找出两个材料的共同点, 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回答第一小题, 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如果我们能真正唱好这“三步”曲, 遵循这样的思维程序, 解答这类题型就能做到化难为易。当然由于年龄、知识、阅历等各种原因, 真正要做好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答题时还要强调二忌三结合。“二忌”:一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 不知图表所云, 答了一些与图表材料无关的书本知识。二忌审题不严, 答题要点不全, 观点不准, 词多意少, 言语啰嗦。“三结合”:一是作答时一定要结合试题设问, 如第一小题“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我国的什么问题”, 要审出“共同”二字的含义。二要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图表的分析比较。三要结合时政热点问题。

二、应对策略的选择

分析了图注文试题的解题技巧, 那么如何把握中考这一趋势, 即如何根据这一趋势, 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呢?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 重视基础知识的梳理, 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图注文题侧重对能力的考查, 并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的弱化, 知识和能力相辅相成, 忽视知识而片面强调能力, 能力将成为沙丘之塔。因此复习时首先要过基础知识的巩固关, 要全面复习, 构建知识体系。复习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 而是要达到从整体上把握部分, 弄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结构, 形成知识的网络。如果我们能做到把纸上的知识网络, 有重点地搬到大脑的记忆中, 并达到融会贯通, 考试时就会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2. 加强审题训练, 瞄准时政热点

解答图注文试题, 审题很关键。许多学生考试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审题发生偏差。如何正确审题呢?首先, 要读懂题, 反复读, 理解不同的载体 (文字表述的事例、数据、信息) 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在分析这些信息时要注意:一是要审清图表的标题, 即首先要知道是一个以什么内容为主的表格, 这样一开始就能抓住中心;二是要认真分析表中数据变化情况, 通过比较挖掘有效信息;三是要审清表格中的一些备注, 使得答题能够更全面。其次, 要回归教材, 探寻知识的支点, 切忌随心所欲, 脚踩西瓜皮, 滑到哪就算哪。而是应该从设问入手, 向教材逐步辐射, 找到解答问题的知识点。最后, 按照题目要求确定解题步骤, 发散思维, 组织答案要点。总之, 审题时一定要明确“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不要因为有的题目没见过就认为不会做, 这是考试的大忌。在审题训练的基础上, 我们还必须瞄准时政热点。图注文试题, 大多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试题。而试题中的“实际”大多是从一年来国内外时政中的事件以及当代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中选取材料, 设置新情境。如2009年第24题的科技创新问题, 2010年第25题的世博会问题, 2011年第23题的人口普查问题, 无不是当年度的重点热点问题。所以, 要着力养成学生自觉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良好学习习惯, 平时复习要按课、按节把一些热点题进行分类汇总, 考试遇到类似题目时, 审准题后就可信手拈来。

3. 加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

图注文试题所考查的具体知识难有“规律”可循, 而分析这类题型的方法是共同的、稳定的。因此, 在讲授知识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在教学实践中, 应做到: (1) 精心编制试题, 科学训练, 做到宁缺毋滥。 (2) 多用“演绎”分析法, 防止出现课本知识与所给材料“两张皮”的现象, 只回答书本知识的要点, 而忽略与所给材料的联系。 (3) 加强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的训练, 培养学生答案组织能力。恰当运用学科术语, 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反对不负责任地向学生提供“快餐”——所谓的“标准”答案, 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应该努力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素质, 学会“三段论”的逻辑推理方法, 独立分析, 自己组织答案, 不断积累经验, 掌握解题技巧, 增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7:“90后”大学生诚信教育探究

关键词: 道德价值 诚信危机 诚信教育

一、大学生诚信危机表现

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层出不穷。当现实生活条件与自我要求达不到平衡时,心理落差导致的诚信缺失现象应运而生。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存在众多令人担忧的诚信危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业诚信缺失。少数大学生学习动机不纯,学习上应付对待,复印他人学习笔记;对待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选择百度下载甚至索性直接抄袭他人作业、copy他人劳动成果;考试时违纪作弊:找替考、夹带、互相传递答案等,手段之高明趋于高科技化、职业化。学业诚信缺失直接导致学生无心学习。

2.人际交往诚信缺失。“90后”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相当比例,家庭背景、社会经历、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90后”大学生与人交流时,只为自己着想不顾他人感受,只考虑个人利益而忽视他人利益,自律性差而排他性强,遇事不经过思考和调查核实,捕风捉影甚至随意编造谎言。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电脑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工具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危害众多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不良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屡见不鲜。人际交往缺失,导致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扭曲,道德诚信观缺失。

3.择业、就业诚信缺失。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为了在择业时脱颖而出,部分大学生挖空心思对个人进行包装、注水,甚至以不正当手段诋毁其他求职竞争者。一些大学生为了找到更加满意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签订就业协议后擅自违约,有的坐等时机,置诚信于不顾,干扰就业秩序,浪费其他同学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加剧就业严峻形势。

二、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既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因素,又有大学生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

1.从社会因素看:大学生诚信缺失绝不是单个的孤立事件,跟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息息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完善、规范信用制度的滞后、社会信用的奖惩制度的不到位等,导致社会信用关系恶化,造成失信蔓延。社会诚信危机侵蚀当代大学生思想,诚信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2.从学校因素看: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直接场所,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相关。一方面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承担起科教育人、塑造大学生人格的功能。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的思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部分教师“重分数轻德育”、视分数和通过率为上帝;管理部门以学生成绩和四六级通过率等作为教师考核办法,缺乏大学生德育培养效果的考核机制。高校对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是目前诚信教育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3.从家庭因素看:作为孩子第一老师和终身教师的父母,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诚信教育起关键作用。受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我国家庭在教育上重视智力投资,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对学生成绩的关注,忽视从小对子女人格的培养和不良行为及时规范和矫正。加上一些家长教育孩子时,自身出现的诚信缺失和道德滑坡行为,给孩子纯洁的心灵带来无法抹去的阴影。

4.从学生自身因素看:大学生诚信缺失,除了和社会、学校和家庭因素相关外,跟自身思维活跃、易接受新思想、辨别能力差、难辨真假等因素亦有重大关联。

部分大学生不注意自身道德修养提高,对家长、学校教育持逆反心态,受社会上“老实人吃亏、滑头耍狠耍奸易立足”等不良思想的影响,涉世未深、心态浮躁、不思进取和缺乏自身约束力。以工具化态度讲诚信,利己时用,不利己时抛在脑后。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

1.弘扬中国民族传统美德、营造“知荣明辱”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育,源于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滋养,必须紧紧依靠全社会力量,以共同诚信之言行,对大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诚信教育,从根本上根治诚信缺失行为。政府部门要承担起主导实践的重任,为学生诚信教育提供完善诚信的社会大环境。一方面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网络、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表彰诚信、批判失信,另一方面建立完善诚信保障机制。加快诚信制度的修订工作,规范社会信用体系,促使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

2.建立健全诚信考评机制,加强对大学生诚信行为管理。学校—社会大联动,诚信教育纳入整个教育过程,建立大学生网络诚信管理系统,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行为表现、学习考试情况、发放奖学金情况、奖惩还款情况等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全国联网,供用人单位选择用人、提拔升迁的重要依据,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至社会,成为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社会信用理念提升和诚信氛围营造。

3.加强师德和家庭教育,内化自我教育。充分发挥父母作为终身教育者、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示范引导作用。传播文明知识、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家长以自身诚实守信的正能量行为做好引导作用。大学生首先应增强个人诚信意识,树立诚信为本的价值观念,形成自我诚信行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知行合一”,通过诚实守信实践这一“量变”的常年累积,潜移默化地将诚信道德的“质变”加以巩固,真正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广飞.“90后”大学生诚信观教育现状与应对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

[2]柯锦泉.大学生就业诚信现状分析[J].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6).

[3]黄俊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

上一篇: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吴大观先进事迹报告下一篇:用字规范化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