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情况

2024-07-21

陕西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情况(共11篇)

篇1:陕西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情况

陕西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情况

陕西是全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也是最早开展留学生教育的省份之一。同时,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吸引留学生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和文化优势。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做好留学生工作作为深化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科教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留学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总体情况

我省从1956年开始接收留学生,当时是教育部分配的3名越南留学生,经过60年的发展,到2015年共有来自141个国家和地区的8944名留学生来陕学习进修,比2010年增加3143名,其中学历生4265名,分布在我省的25所本科院校,占全省本科院校数的32%,人数排名前五名的生源国分别是韩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美国、澳大利亚。现有中国政府奖学金接收院校10所,2016年获批政府奖学金名额750个。

二、主要做法

第一,设立留学生奖学金。2014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陕西省三秦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同时鼓励各高校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企业设立奖学金,初步形成了中、省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和高校奖助学金等多层次的留学生奖学金体系,增强对来华留学生的吸引力,扩大留学生规模,提升培养质量。今年起,陕西省更是将“三秦来华留学生奖学金”从原来的330万元提高到1500万元,并向丝路沿线特别是中亚、西亚地区的国家和地区倾斜,吸引更多优秀留学生来陕学习。

第二,搭建留学生教育平台。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支持相关高校,先后成立两个中亚学院、两个丝绸之路研究院和“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搭建丝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平台,有针对性地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目前,依托这几大平台,已经形成了丝路沿线特别是中亚留学生教育的培养基地。例如,西安交通大学依托“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开设12个高层次全英文授课项目,其中“新丝绸之路国际法学”项目被列入国家高校研究生奖学金项目;西北大学依托中亚学院,与陕煤集团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设立的独资企业――中大中国石油公司,签署了“千人培训计划”,十年内为吉方培养1000名本土炼油化工专业人才。

第三,创新留学生培养模式。依托培养单位特色学科优势,联合行业优势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加强与海外院校和机构合作,建立留学生联合培养基地,逐步形成校企联合、订单式、学术导向的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大力培养语言通、专业精的本土化、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例如,西安石油大学与中塔天然气管道等公司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采取“汉语+专业”五年制学习模式,培养当地急需的油气储运专业人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海内外电子信息领域知名企业、院所,建立多个留学生联合培养基地和实践创新基地,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

第四,加强留学生管理服务。2008年,率先开展留学生教育管理评估,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思想的指导下,组织专家,通过听取学校汇报,现场考察留学生公寓、教室、图书室等方式,从办学条件、管理服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等方面实施评估。通过评估发现问题,逐步加强对高校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宏观管理和实施指导。每年与省公安厅、省外办和西安市公安局召开留学生联席会议,通过会议,发现问题、剖析问题,总结经验,共同打造良好的留学环境。编写陕西省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手册。为丰富留学生的文化生活,连续举办9届留学生演讲比赛,支持学校举办留学生文化节、参加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等活动。各高校把留学生教育摆在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设立专门的留学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积极开设适合留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加强全英文授课师资队伍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升留学生日常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趋同化管理,为留学生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环境。

三、下一步打算

陕西地处古丝绸之路?济带起点,也是现在“一带一路”的热点区域,拥有欧亚论坛、上合组织论坛等平台,在来华留学生教育方面,既有很好的基础、优越的条件,又具备重要机遇、广阔空间。今后,我们将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全面落实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把教育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追赶超越”和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发挥自身优势,整合优化资源,坚持“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规范管理”,全面构建特色鲜明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体系,力争到2020年留学生规模超过1.3万人,年增长率达到8%,其中学历生超过6500人,占到留学生人数的一半。一是主动走出去,加大留学生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秀国际生来陕学习;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引导高校、企业设立留学生奖学金,加强全英文授课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三是充分利用留学生培养阵地,加大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留学生培养力度,打造全国丝路国家留学生培养基地。

四、工作建议

陕西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又是内陆型省份,是典型的穷省办大教育。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教育财政投入的压力很大。尽管这样,省政府还是下决心大幅提高“三秦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支持力度。恳请教育部考虑陕西经济弱、高校多等实际,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院校范围,并在政府奖学金配套名额,尤其是在“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中,加大对陕西的倾斜和支持力度,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高校列入首批丝绸之路留学生培养基地。

此外,希望教育部加大对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的研修培训,以及对相关学会建设的支持指导,定期召开经验、教学研讨会,形成长效机制,提高留学生管理培养质量。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潘雅

篇2:陕西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情况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郭维刘谊高永百合摘要: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吸引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但由于异国的文化、生活以及经济等与我国的差异,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转变观念,加强和改善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外国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要工作,与政治、经济、外交和科技等工作的关系密切,是我国外交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整盘棋中不可或缺少的内容。如何从深层次的文化因素去思考,从跨文化的角度去实施,对加强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留学生教育管理思考

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留学生教育同样遵循普通教育的基本规律,但由于教育对象来自异国他乡,因此留学生教育也有不同性及特殊性。因为首先它是一种跨国教育,教育对象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招生、就业等方面要面对国际市场,这必然要求在教育衔接和教学安排上要适应跨国性的需要。其次,它是一种跨文化教育。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必然有着不同的教育文化背景,这势必要求在教育中求同存异,以促进各类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我们从实际的工作中探讨留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一留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一些问题

1.异国文化冲突导致矛盾产生

所谓的文化冲突,是指个人或群体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到另一陌生的文化环境生活、学习、工作而引起的在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文化碰撞。由于来华留学生的本民族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突、留学生之间文化冲突的客观存在,加上语言的障碍,给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外国留学生中,不同宗教信仰、种族之间的文化碰撞难以避免,中外学生之间和留学生与管理部门、社会人员之间的摩擦也偶有发生。特别是在理解、执行学校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方面,外国留学生会很自然地运用本民族惯有的思维模式去认识、理解外来信息,在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中,难免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或者理解上的错位,导致矛盾的产生。

2.留学生教育管理不够规范科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来华留学生数量日益增多,无论从国别,地区,数量层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高校在留学生的管理制度上并没有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完善,有的甚至一直沿用过去的管理经验和措施,致使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也不利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从跨文化角度帮助留学生尽快了解适应中国文化生活

1.正确认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沟通

在留学生管理过程中,了解特定文化背景对人的思维倾向和行为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民族特点,总结出有规律的经验,摸准脉搏,找出症结,有的放矢地解决各类文化冲突现象,是我们实施教育管理的重要方法。笔者所在学校有不少印度尼泊尔学生,在与他们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的肢体语言中轻轻摇头是表示“是”、“好的”这样的意思而并非否定。所以管理者与学生需要积极的交流和沟通,双方能够较准确的认知和理解文化差异所在,并通过不断调整各自的视角去理解,适应对方,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文化交流

对初来华者,业余活动对留学生顺利克服“文化休克”,尽快适应新环境作用很大;因此

要鼓励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积极参加运动会、艺术节、班会、学生会和团委等组织的各种学习经验交流会、小型学术会,小发明活动及演唱会、演讲会、歌舞、书法、绘画等比赛活动。比如“汉语角”,给留学生提供学习汉语的平台,同时也促进他们与中国学生交流,了解中国文化。也可以根据留学生爱好、特长,介绍、推荐他们参加学校大学生的各种业余爱好社团组织,以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留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与氛围。

3.在趋同管理中求同存异

“趋同管理”指的是对外国留学生的教学、研究、生活等趋向于与中国学生相同的管理,是比照教育本身的含义和国外对留学生教育所采用的方式而提出的一种对留学生管理模式。趋同本身的提法就表明了还不相同而且朝着相同的管理方式去努力,表达了管理模式改进的一个目标。有人在论述趋同管理问题时说留学生教育“同”是相对的,“异”是绝对的,这话不无道理。比较中国学生而言,同是学生,进行同样的学习,具有同样的层次,相同的学制和教学计划;但是他们与中国学生又是不同的,体现在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与中国人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的不同,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的不同等等。比如:留学生们大多有宗教信仰,在他们国家有很多重大传统的节日,如“圣诞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这些节日的来临,我们管理者也应考虑到留学生的特殊性,不做“一刀切”,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考虑到他们的需要特设节假日等,随着留学生来华时间增长,可采取方法让他们尽快融入中国并逐渐淡化其宗教信仰最后达到“趋同管理的”效果。对外国留学生的教育管理中采用同、异相结合,朝着相同管理方向发展是切实可行的。

三制定合理规范的教育管理制度使留学生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

合理科学的教育管理制度,是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推进留学生工作不断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及我国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来我国的留学生无论从国别、地区、数量、层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沿用过去的一套管理经验和措施,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也不利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为此各有关高校 根据教育部的指示精神,都制定了包括“外国留学生守则”,“外国留学生学籍管理”,“外国留学生出入境、居留、旅行的规定”等规章制度,并配有中英文对照。新生入学第一件事就发给人手一册,和中国学生一样,对他们进行入学教育。还制定了“外国留学生奖学金试行办法”。凡是留学生违反学习纪律、违反校纪校规,均有相应的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处分。留学生在学习上获得奖励,学校也会以邮件方式告知家长。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使得留学生的各项教育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由于奖罚分明,留学生都自觉遵守,学风日渐上升,人人暗下功夫,相互竞争。特别每逢考试,留学生们都复习到深夜。

2.因人而异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在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和传统背景,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是有些人概念中的政治思想教育,而应当是一种多数国家、各种社会能普遍接受和遵守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教育。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他们成为掌握一定知识,了解中国,对我友好的人才。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了解学校也是一种思想道德教育。对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应根据留学生的国家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的不同,采取统一与个别,严肃与温和,正式与非正式相结合的多种方式。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为留学生开设了《中国概况》一课程,课程涉及到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教育等方面,实践证明,这门课程颇受欢迎,以上课的形式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同时也传播了中国文化。在管理者采取各种方法的同时,还应该努力发掘留学生自身管理的积极性,重视和发挥留学生骨干的积极作用,指导他们成立自我管理委员会,培养他们自立精神,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件重要而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面临新的形势,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只要我们在工作中深入研究和勇于实践,一种既接轨国际规则,又适应我国实际的外国留学生管理体制会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将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张美云.关于加强来华留学生教学与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05

[2] 宫兴林.加强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学校管理与改革,2006.05

[3] 郭伟.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微观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07.01

篇3:论高校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完善可以提高我国高校对国外留学生的教育水准, 不仅是高校对外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还是我国保留、培养更多优秀国外留学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由于来华留学生普遍情况是由不同国家的成员组成的, 其原先所在社会的制度和文化背景都甚有差异。而这些因素都应该作为我国高校制定来华留学生管理制度的重要条件, 另外, 高校还需要根据留学生自身的不同受教育程度、学习动机和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等对其进行二次培养, 使其在原有的生活习性上逐渐适应中国社会生活、传统文化环境。

高校中现有的留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模式还多数处于传统模式中, 比较偏向于中国传统教育方式, 例如:封闭式、强制式、保姆式。但是, 随着我国政府对这方面工作的不断侧重和加强, 高等院校也必将加快对留学生思想教育培养的步伐和进程, 不仅其教育模式可能改进为开放式, 其管理制度也有可能由制度强制性管理逐渐演变为道德、情感、法制相结合的模式。

二、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创新内容

(一) 加强入学教育。

关注留学生的入学教育不仅可以为来华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院校初印象, 还有助于学校管理阶层的日后管理。为了更好地做足留学生的迎新准备工作, 学校需要对迎新人员进行一些讲解和关注, 使得校内的学生可以认识到不同国别生活习惯的不同, 只有越来越尊重他国的风俗习惯, 才可以使来华留学生自主学习, 适应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与特色环境。只有创造学生之间和谐共处的生活环境, 才可以保证处于不同文化、生活基础上的留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园里和谐共处。

(二) 加强辅导员和相关部门的责任。

辅导员要定期给留学生召开班会或者私下沟通, 要学会利用多种形式来加强与留学生近距离的接触和沟通, 从沟通中了解留学生在中国的思想活动, 帮助其解决日常困难, 尽量减少不良误会的产生。同时, 辅导员和管理人员的主动亲近也可以使得身处异地的留学生感受到一个可以给予信任的团体, 在帮助其解决问题的同时, 使其更加了解中国特色, 自主学习中国语言文化。

(三) 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双管齐下。

我国高校现在普遍采用的教育模式为“封闭式”“保姆式”, 而以上这些模式在实际教育中可以看出有很大一部分是偏向于人文治理的现象, 从而导致了无论应对任何情况都采用“以情动人”的情况。而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原有的道德规范已经无法满足我国政府的管制条件, 国家对社会的治理方式也逐渐由“以德治国”发展为“依法治国”。高校的思想教育模式与政府对社会的管制模式相同, 不能够仅仅局限于人文的治理方面, 社会进步的新形势要求我们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追求开放式的发展, 只有将传统的以情动人教育模式与法制结合, 二者之间相互提升其作用效果。从我国高校接受来华留学生的多年经验中总结可以看出, 我国高校甚至社会对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法律、明文规定、惩罚等方面, 还需要有中国传统教育的耐心教导、苦口婆心, 只有从内心教育出发, 使其自主加强对自身的规范。

篇4:陕西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情况

一、总体情况

我省从1956年开始接收留学生,当时是教育部分配的3名越南留学生,经过60年的发展,到2015年共有来自141个国家和地区的8944名留学生来陕学习进修,比2010年增加3143名,其中学历生4265名,分布在我省的25所本科院校,占全省本科院校数的32%,人数排名前五名的生源国分别是韩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美国、澳大利亚。现有中国政府奖学金接收院校10所,2016年获批政府奖学金名额750个。

二、主要做法

第一,设立留学生奖学金。2014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陕西省三秦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同时鼓励各高校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企业设立奖学金,初步形成了中、省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和高校奖助学金等多层次的留学生奖学金体系,增强对来华留学生的吸引力,扩大留学生规模,提升培养质量。今年起,陕西省更是将“三秦来华留学生奖学金”从原来的330万元提高到1500万元,并向丝路沿线特别是中亚、西亚地区的国家和地区倾斜,吸引更多优秀留学生来陕学习。

第二,搭建留学生教育平台。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支持相关高校,先后成立两个中亚学院、两个丝绸之路研究院和“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搭建丝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平台,有针对性地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目前,依托这几大平台,已经形成了丝路沿线特别是中亚留学生教育的培养基地。例如,西安交通大学依托“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开设12个高层次全英文授课项目,其中“新丝绸之路国际法学”项目被列入国家高校研究生奖学金项目;西北大学依托中亚学院,与陕煤集团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设立的独资企业——中大中国石油公司,签署了“千人培训计划”,十年内为吉方培养1000名本土炼油化工专业人才。

第三,创新留学生培养模式。依托培养单位特色学科优势,联合行业优势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加强与海外院校和机构合作,建立留学生联合培养基地,逐步形成校企联合、订单式、学术导向的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大力培养语言通、专业精的本土化、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例如,西安石油大学与中塔天然气管道等公司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采取“汉语+专业”五年制学习模式,培养当地急需的油气储运专业人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海内外电子信息领域知名企业、院所,建立多个留学生联合培养基地和实践创新基地,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

第四,加强留学生管理服务。2008年,率先开展留学生教育管理评估,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思想的指导下,组织专家,通过听取学校汇报,现场考察留学生公寓、教室、图书室等方式,从办学条件、管理服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等方面实施评估。通过评估发现问题,逐步加强对高校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宏观管理和实施指导。每年与省公安厅、省外办和西安市公安局召开留学生联席会议,通过会议,发现问题、剖析问题,总结经验,共同打造良好的留学环境。编写陕西省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手册。为丰富留学生的文化生活,连续举办9届留学生演讲比赛,支持学校举办留学生文化节、参加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等活动。各高校把留学生教育摆在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设立专门的留学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积极开设适合留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加强全英文授课师资队伍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升留学生日常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趋同化管理,为留学生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环境。

三、下一步打算

陕西地处古丝绸之路經济带起点,也是现在“一带一路”的热点区域,拥有欧亚论坛、上合组织论坛等平台,在来华留学生教育方面,既有很好的基础、优越的条件,又具备重要机遇、广阔空间。今后,我们将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全面落实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把教育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追赶超越”和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发挥自身优势,整合优化资源,坚持“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规范管理”,全面构建特色鲜明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体系,力争到2020年留学生规模超过1.3万人,年增长率达到8%,其中学历生超过6500人,占到留学生人数的一半。一是主动走出去,加大留学生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秀国际生来陕学习;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引导高校、企业设立留学生奖学金,加强全英文授课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三是充分利用留学生培养阵地,加大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留学生培养力度,打造全国丝路国家留学生培养基地。

四、工作建议

陕西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又是内陆型省份,是典型的穷省办大教育。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教育财政投入的压力很大。尽管这样,省政府还是下决心大幅提高“三秦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支持力度。恳请教育部考虑陕西经济弱、高校多等实际,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院校范围,并在政府奖学金配套名额,尤其是在“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中,加大对陕西的倾斜和支持力度,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高校列入首批丝绸之路留学生培养基地。

此外,希望教育部加大对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的研修培训,以及对相关学会建设的支持指导,定期召开经验、教学研讨会,形成长效机制,提高留学生管理培养质量。

篇5: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探索论文

1.2非洲留学生宗教信仰虔诚。非洲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三种:传统宗教(拜物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传统宗教是非洲黑人固有的、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社会基础的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后来从外界传入非洲的宗教。②非洲留学生在中国生活,绝大部分人高度忠实于自己的宗教信仰,在生活中恪守教义,甚至有人会在不得以的情况下就地进行祷告等宗教仪式。但在中国人们并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人们对于这些近乎严苛的虔诚的仪式,多多少少会有些不适应,甚至会有些人觉得他们行为古怪。

1.3非洲留学生性格豪爽,群体凝聚力强。非洲留学生的性格特点比较鲜明,他们爱憎分明,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和好恶,习惯用非常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不免尴尬;另外,他们常常统一行动,有困难的时候很容易就结成小团体,群体凝聚力很强。

二、提高非洲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尊重非洲留学生的民族感情,多谈中非友好。对于非洲学生的民族情怀,我们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多了解学生的国家概况,在和他们接触中多谈谈他们国家的优势项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同时,要结合中非关系的发展历程,多谈中非友好,增强他们对中国的亲近感。他们感受到了你的尊重和友好,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服从学校的管理。

2.2尊重留学生的宗教信仰,不妄论,不妄为。宗教信仰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块暗礁,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在非洲留学生的管理过程中,管理教师要始终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尊重他们各自的宗教信仰,对于他们合法的宗教活动,不可妄加评论,更不能随意干扰,横加干涉。当然,管理教师始终应保持警惕,不允许留学生在校园内进行任何的传教活动,一旦发现,必须严肃处理。

2.3抓住重点学生,发挥群体内聚力。非洲留学生的性格豪爽,喜欢抱团行事,这有时确实会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换个角度考虑,我们管理人员可以针对这个情况,抓住重点人物开展工作。在非洲留学生中发展重点人物,应综合考虑宗教信仰、国别、学生个人威望等因素。重点学生有以下几种类型:

(1)态度友好的留学生老生了解各项规章制度,熟悉本地生活,留管干部可以安排老生带新生,帮助新生更快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2)非洲人有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家庭富裕的学生经常会资助经济困难的本国留学生,所以在本国留学生中有较高的威望,能够帮助老师处理发生在本国留学生之间的矛盾;

(3)班级里的活跃分子。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存在很大差别,许多留学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因此,留管干部应注意观察,用好班级里的活跃分子,让他们参与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有了这些活跃分子的带动,其他留学生也会渐渐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

三、结语

随着中非关系的不断加强,非洲来华留学生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要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留管教师要加强学习,认真了解非洲文化和非洲学生的特点,并根据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提高非洲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质量。

篇6:教育部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介绍

推荐对象

“中国政府奖学金-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项目”面向在北京工业大学就读的全日制本科二年级(含)以上或研究生二年级(含)以上的全日制学历生。基本条件

1.学习成绩优异具备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 2.对华态度友好,在华表现优秀; 3.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4.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有突出事迹者优先; 5.同等条件下,家庭经济条件困难者优先。推荐程序

1.留学生本人提交申请表及支撑材料到各相关二级教学科研机构; 2.二级教学科研机构对奖学金申请人进行评议,推荐1名奖学金候选人;

篇7:陕西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情况

指高等教育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增加留学生的派遣与接受,开展合作研究与联合办学的趋势。

1.2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中以“团结之路”为题,专门论述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其中包括学生和教师的国际流动性,并认为“学生的流动也和教师的流动一样,可以扩大他们在智力方面和文化方面的眼界,也可以使他们能够找到通向最好的或最专门化的机构的道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5年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是通过加强跨国科研的联系,稳步发展信息和交流技术进行国际合作,包括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而其中,让学生在国际环境中从事学习和生活则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重要内容之一的学生的国际流动,不仅受到学术界而且更受到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因为学生的国际流动所具有的各种因素会产生各种政治经济的影响,而这又往往关系到一国政府如何制定其留学生教育的政策,所以留学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种主要实现形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发展留学生教育以促进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主要包括派出和招收留学生两个方面,这里仅从招收来华留学生角度予以论述。

2发展高等中医药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面临的机遇

2.1.1我国加入wto

我国加人wto,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了机遇和发展空间,中医药将被wto所有成员接受,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扩大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有利于开拓中医药国际市场。一方面,我国加人wto后,大批国外人员的流人使得他们有机会直接了解或接受中医药治疗。据统计,长期在华的外国人员90%以上接受过中医药治疗或有过中医药方面的咨询活动;另一方面,我国加人wto后,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更趋频繁,中医药学的独特文化与神奇疗效,使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2.1.2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上升形成了吸引各国留学生的良好外部环境。经济实力的强大和市场经济带来的繁荣为我国招收外国留学生提供了基础。作为一个经济增长迅速、社会变革急剧且又极具发展潜力的发展中国家,了解中国的需求已经日益明显和增强,伴随着这种需求,学习中文、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医学的人不断增加。我国的几所著名高等中医药院校都具有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综合优势,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拥有较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等,且留学费用相对发达国家低廉,具有价格上的优势。

2.1.3全球中医热

在人类“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潮流推动下,全球中医热方兴未艾,中医药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价值,成为与西医药并驾齐驱、优势互补而不能相互取代的人类又一医疗保健体系。在这样的潮流推动下,中医药学备受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外国留学生的青睐,在国际教育市场上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

2.2面临的挑战

2.2.1观念的挑战

90年代以来,高等中医药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我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因而在现行的留学生工作模式中,很大程度上还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在观念上没有树立把来华留学生教育看作是中医药国际教育市场的开拓与份额占有的一种竞争以及留学生教育创汇产业的思想。在工作中往往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没有以教育服务的意识来研究中医药国际教育市场的需求,缺乏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教育观念,从而制约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2.2不断上升的来华学习中医药需求对传统宣传与招生方式的挑战

长期以来,我们在宣传与招生上缺乏主动出击的姿态,常常是采取“坐等”的方式,对一些咨询信件有时不及时回复,咨询接待不到位,宣传手段单一。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各高等中医药院校虽建立了留学生招生网站,但网上宣传力度不够,有的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发布不完善,未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招生宣传网络体系。

2.2.3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挑战

教育质量始终是留学生教育的生命线,但在高等中医药留学生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学计划长时期未作修订,师资长年不流动,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与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等。有的教师一本教案用了几十年不更新,现代教学技术又不会应用。在教学管理中尚未建立留学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2.4国际上中医药的立法状况对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挑战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掀起了中医立法热,新加坡、泰国、加拿大卑诗省、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等国家和地区已成功将中医立法,针灸已在大多数国家取得了合法地位。但不可否认,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态度是制约来华留学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外在因素之一。

3对策与建议

3.1转变观念

我国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观念上积极向一些发达国家靠拢,将招收留学生作为服务贸易的一项内容给予特别的重视。不仅把招收来华留学生与国家关系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还应形成并确立高等中医药教育创汇产业和教育国际市场的观念,而后一种观念的形成在世界各国普遍将留学生教育视为创汇产业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要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留学生教育给高等中医药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益处。在理念上强化招收留学生的市场化意识,变管理为服务,全面改进留学生工作。

3.2加强宣传,扩大生源

高等中医药教育在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中,面临的巫待解决的问题是扩大生源,扩大留学生的规模,所以做好国际宣传工作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摈弃守株待兔的工作方式,主动出击,充分利用国外广播、电视、报刊、国际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和驻外使领馆,向国外宣传中医药的文化特色及独特优势,开辟网上留学申请通道。在主要国家设立招生点,与留学中介机构合作,建立海外代理机构,参加国外留学说明会等等二利用一切对外交流的机会,以各种方式渠道全方位地宣传展示中医药教育的现状与前景,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增强吸引力,提高竞争力。一方面应在保持原有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增加新专业和拓宽现有专业方向;另一方面要开拓思路,按市场的需求招生办班。同时,要利用国际合作关系,开辟各种渠道,建立和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生源输人点,以保证充足的留学生生源。

3.3保证质量,创立品牌

高等中医药教育质量的优劣是我们能否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抢占国际教育市场制高点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留学生教育的核心。要在教学质量上强调品牌意识,切忌为扩大生源而降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因为教育市场的竞争最终还是要靠品牌来吸引生源的。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现代教学技术应用为切人点,深化留学生教育教学改革,对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与完善留学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既强调留学生在教学原则上纳人中国学生的教育体制,又要结合留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帮助,加强辅导,安排好教学,使留学生能比较快地适应专业学习。

3.4加强对外交流,积极促进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合法化

篇8:陕西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情况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1.解放思想, 深化改革, 吸引高质量留学生

抓住机遇, 规范管理, 邀请国外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 以CDIO工程教育为指导, 结合中国软件产业的需求, 建设了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实现了课程体系与国际接轨。此外, 积极参加国际教育展, 利用如报刊杂志、网络、高层互访、教师交流、民间联谊等一切可能的途径加强对外宣传, 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 提升留学生招生质量。

2.积极鼓励, 重视培养, 打造优秀师资队伍

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 实现教学管理国际化。学院通过积极面向海外招聘高水平的外籍专家;面向软件企业招聘优秀的工程师;选派专职教师赴国外高校学习访问等多种途径, 实现了软件工程专业的全英文教学。在师资队伍发展的过程中, 采取校内集中培训、选拔外出学习、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制订激励措施、深化双语教学改革等多种形式, 打造了一支优秀的留学生师资队伍。

3.强化意识, 完善制度, 树立国际化办学目标

留学生教育事业同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紧密相联。因此, 必须把留学生教育工作提高到政治高度来对待。学院以“培养精英型国际化软件人才、建设一流国际化软件学院”为目标, 树立“面向产业, 面向世界”的办学理念, 建立健全留学生教育制度, 并作为开展留学生教育的基石和保障, 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精英型国际化软件工程师。

二、加强文化融合, 打造国际化发展新篇章

1.创建国际班, 开展结对子, 创造跨文化交际环境

学院坚持走国际化办学的道路, 在2010年9月开设了第一届软件工程专业国际班, 选拔英语能力强的中国学生与留学生混合编班, 聘请外籍专家和拥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 实行小班全英文独立授课, 强化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学生可选择在本校国际班完成四年学业获得软件工程专业学位, 或选择适合的国际交流项目, 到国外合作学院进行学习, 达到国际合作办学双方要求可以获得双方学位。在来华留学生中, 开展“1+1结对”, 要求每一位留学生有一位中国学生作为搭档, 把中外文化交融带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随时随地的让中外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2.办精品活动, 提高活动水平, 促进多元化文化融合

加强文化融合, 让留学生建立起对待中国文化的认识兴趣, 乐于接受、体验和理解中国文化。

学院组织留学生游览名胜古迹、去长城、颐和园、北京茶馆体验中国文化瑰宝和传统民俗风情;举办促进文化交流的“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秋赏月活动, “客从远来, 宾主言东西之美, 情自心生, 各国展文化之韵”文化交融的盛宴, 让中外学生不仅融入了新集体, 也相互了解到不同民族文化;开展国际化视野素质拓展, 让留学生们在素质拓展中提高了彼此交流沟通的能力, 形成了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改进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1.提高留学生管理队伍水平

经验证明, 要提高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 必须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留学生管理队伍。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 每个人的政治背景、经济状况、风俗习惯、个人爱好都不相同, 这迫使留学生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 掌握科学管理技能。软件学院为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留学生管理队伍, 安排了留学生管理老师出国进修学习, 定期为留学生管理人员举办语言和法律培训班, 提高留学生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培养留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改善当前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 不仅需要提高留学生管理队伍水平, 也需要留学生群体自身的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学校要注重提高来华留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来华留学生群体也应该不断加强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软件学院成立了学生会下属留学生部等组织, 有了这样的组织, 不但可以自我管理, 也可以加强与中国学生组织的联谊, 促进交流, 积极参与留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 发挥主人翁作用, 营造和谐管理制度环境, 推进留学生管理的进一步完善。

3.创新留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留学生管理队伍应明确管理职责, 配合学院学校其他各个职能单位, 做好留学生的有序管理。对此, 软件学院率先实行了留学生管理班主任制度, 出台《留学生班主任管理手册》, 提出留学生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细则, 明确提出任职条件,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初步构建了辅导员、班主任、1+1结对三位一体服务学生全员育人的立体环境, 营造了学生信息共享、学生状态沟通、学生问题共管的良好氛围。

4.建立留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留学生工作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软件学院非常重视留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此, 与教学等相关部门根据研究情况, 更详细的整合了现有的资料和管理规范, 制定出台了《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留学生管理规范汇编》, 根据来华留学生的学业成绩情况, 参加社会工作情况, 文化交流情况等几个方面及各自的权重, 制定了来华留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旨在更好地以评带建, 促进来华留学生全方位成长。

5.改革留学生奖助学金制度

在建立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留学生管理规范汇编的基础上, 出台《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留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 建立了留学生综合评价标准, 从学习态度、社会工作、社交活动等多方面进行指导,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进行文化交流, 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这不仅能够加深来华学生对中国的了解, 增强认同感, 还能增加来华留学生本人的收入, 减轻其在中国学习的经济压力, 有效促进了软件学院留学生的管理, 并为学校留学生管理提供借鉴。

篇9:陕西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情况

这些年来,来华留学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学校的高度重视,发展迅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作为教育部直属单位、专门从事国际教育交流的行业性社会组织能够为学校提供什么服务,如何更好地配合教育部做好来华留学工作,在这个方面我们主要有四点考虑:一是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在发展来华留学方面的实际问题,更好地满足学校需求;二是要充分考虑目前政府的政策导向,更好地配合教育部落实好来华留学方面的新政策新思路新举措;三是充分考虑到协会作为民间行业性组织的特点,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優势和专长;四是要充分考虑各兄弟单位目前在来华留学工作中业已形成的工作格局,更好地相互配合协作,在教育部国际司的统筹下大家共同下好来华留学这盘棋。

二、两个方面的工作

基于上述四点考虑,我们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为学校在对外宣传和招生服务、扩大规模方面打造合作平台,提供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比如,我们和相关机构合作,共同打造来华留学网(Chinas University and College Admission System, CUCAS)。这是一个留学生在线申请平台,为留学生提供留学中国所需要的一切帮助,包括留学计划和指南、在线申请和录取、住宿预订,以及接机等各项服务。这个网站很受学校和留学生欢迎,目前已经有300多所学校使用该网站的服务。再比如,与国外相关机构合作,打造学生流动合作和服务平台。我们和英国文化协会签署合作协议,协助安排英国学生来华进行短期实习,该项目已被列为中英人文交流机制框架内合作项目。目前,还有多家外国机构和组织有进一步合作的意向。

(二)配合教育部的工作,开展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

在此,我想重点给大家汇报这方面的工作。

1.认证工作的背景

来华留学近年来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质量成为来华留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来华留学质量保障机制十分重要。有机制,才能保质量;有质量,才能出品牌;有品牌,才能更有吸引力。今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特别强调了要加强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建设,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完善来华留学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

在此背景下,按照由政府主导制定国家标准、学校依照标准开展来华工作、第三方社会组织独立开展质量认证活动的大思路,郝平前副部长作出专门批示,对国际司积极鼓励和重点支持交流协会在国家标准框架下,制定行业认证标准和认证办法、开展认证工作予以认可。同时,国际司也将质量认证工作作为保障来华留学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及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强政府监管责任的切实举措,对此项工作予以重点支持。

在以上顶层设计的大框架下,协会在前期跨境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和实践基础上(2006年开始跨境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和合作办学试点认证,1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质量认证经验,培养了专业化队伍和人才),充分发挥第三方社会组织参与教育公共治理的职能,探索开展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工作。

2.认证工作办法和流程

认证工作是一项由政府宏观指导、第三方社会组织实施,以高校为主体,以同行评价为主要形式,以诊断、改进、发展、提升为目的,重在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模式。

依据认证工作办法,认证以学校自愿申请为基础,在学校自愿提交申报表的基础上,协会与其签订认证协议,进入认证程序。认证工作有一套完整的操作性文件,主要包括自评、自评指导、自评审议、现场考察、集中评审、认证决定等环节。在每个环节,协会都可以提供咨询,并组织同行专家进行指导。

第一轮认证工作重在摸底、规范、找特色、推示范。对于学校而言,关键是在认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营造良性循环的来华留学管理机制和工作环境。

3.认证工作进展情况

去年,交流协会研究、制定了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办法、标准及相关配套文件,组建了专家队伍。目前,在院校自愿申请基础上,我们已完成了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28所高校为代表的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工作。第二批以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为代表的35所院校的试点认证工作也已正式签约启动。

通过首批试点认证,我们总结了12个字:立标准、重质量、搭平台、促发展。

第一,掌握总体情况,制定合理标准。通过试点认证,我们对全国不同区域和层次具有代表性的来华留学院校进行了摸底和了解,对院校面临的共性问题和特定阶段出现的特定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为下一步完善标准、开展分类指导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第二,注重质量建设,建立良性互动。在试点认证中,各院校领导高度重视,全校动员,统一部署,认真开展自评自查,对自身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梳理。学校上下形成了对来华留学工作共同参与和良性互动的局面,有效推进了院校内部质量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第三,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互学互助。通过开展通讯评审、现场考察、集中评审等活动,发挥了“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的作用,为参评院校找准定位、发现特色、查找不足、持续改进提供了同行交流的机会,促进了试点院校之间、专家之间、院校与专家之间的立体、多维式交流,充分体现了同行评价的互帮、互助、互学、互进效应。

第四,培育特色项目,助力整体提升。通过试点认证,学校进一步找准定位、凝练特色、发现不足、持续改进、错位发展。例如,复旦大学积极推动趋同化教学与管理,实行留学生国民待遇全覆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加强校企合作,改革电子信息类留学生培养机制;天津医科大学创建“课堂教学、情景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四位一体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等。同时,我们也通过认证,寻找和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深受留学生欢迎的教育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4.认证工作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在国际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协会将加强认证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1)以国家标准为依据,完善认证办法和标准

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出台《来华留学国家指导标准》。《国家标准》充分体现了政府在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中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作用,同时,将成为协会等行业性组织和专业机构开展认证工作的基本依据。《国家标准》出台后,协会将以此为依据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已有的行业认证办法和标准。

(2)总结试点经验,探索和完善第三方认证体系

在《国家标准》框架下,协会作为第三方社会组织,将充分发挥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协助政府加强来华留学质量监管,帮助学校建立内部质量保障机制,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协会将进一步通过试点认证总结经验,探索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第三方质量认证体系,提升第三方认证的公信力。

(3)鼓励学校积极参与,不断完善认证机制

在学校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将通过鼓励学校积极参与认证活动,形成倒逼机制,不断规范管理、提升质量。同时,进一步发挥学校和专家在认证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认证机制,包括逐步建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完善认证工作流程;完善专家库;开展认证专家培训、院校培训;完成认证委员会的组建和聘任;加强认证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证结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等。

篇10:陕西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情况

外媒称求职高峰期中国热门专业留学生掀起回国热

海归持续增长 国外顶尖人才也来华工作

美国《星岛日报》昨日报道称,对近年来大批涌入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来说,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素来是最易就业且待遇较高的行业之一。现在正是年初求职高峰的时节,竟出现大批IT业华人学生回国的热潮。

许多今年毕业的留学生甚至都没有在美国进行大范围求职,便做出回乡发展的决定。不仅是留学生们掀起了一股海归热,“土生土长”的美国顶尖人才也开始流向中国。

我国著名国际人才研究专家王辉耀在接受《法制晚报》专访时表示,中国正在成为人才“迎”家。但谁曾想过,就在短短几年前,中国曾是人才的“输”家输出人才却迎不回来。当时,回国的留学生不到出国人数的三成,人才流失严重。

现象

2002至2007年博士留学生九成滞留美国

改革开放后持续30多年的出国留学热,使我国成为世界头号科技人才资源输出大国。截至2011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近225万人。然而在输出人才的同时,中国也成了人才流失大国。

2002年到200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共计116.26万人,其中只有36.17万人回国,流失人员比重高达68.89%,居世界前列。

以博士生为例,据《纽约时报》引述的美国政府权威数据显示:2002年至2007年在美国拿到科学和工程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中,中国内地留学生博士滞留比例最高,达到92%.相比之下,韩国、日本也都派出了大批留学生,但大部分都回国工作。1990年至1999年间在各国经济发展最急需的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国内地博士留学生滞留比例为87%.与之不同的是,韩国博士滞留比例只有39%.2002年至2007年在美国的各国科学和工程博士留学生滞留比例

名次 国家 留美比例 1 中国 92% 2 印度 81%

加拿大 55% 4 德国 52% 5 中国台湾 43% 6 土耳其 42% 7 韩国 41% 8 日本 33% 9 墨西哥 32% 10 巴西 31%

转变

2008年后留学回国人数暴增50%

在全球人才战略中,中国一直处于“输”家局面,直到2008年,我国出台“千人计划”等一系列新的吸引人才的政策,“人才流失”的局面逐渐得到扭转。

此外,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经济形象逐渐发展为“似可仰赖的成长型合作者”,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市场前景愈来愈被看好,许多高、精、尖人才选择回国就业。

到了2009年,我国留学生回国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次大关,比上一年增加30%以上,在接下来的两年中,留学生回国人数也大幅度增加,都接近或超过30%.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增加5.5万人,增长19.32%;而同年回国的留学人数也增加了5.13万人,增长了38%,表明现在每年回国的留学人员越来越多。

小链接

“千人计划”

“千人计划”全称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用5到10年时间,引进2000名左右的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同时,各省(区、市)也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即地方“百人计划”。

原因

除了国家“千人计划”等人才政策的吸引外,在一项“中国留学人员归国原

因”的调查中,有91.6%的“海归”认为在国内事业的发展潜力比国外大,88.5%的人认为应该“把知识应用在中国的发展上”,而有80.6%的人则是因为家庭原因选择回到国内。

案例1

“中国挣钱机会多”

海归硕士胡英泽是北京人,他2007年毕业于加拿大莎省大学经济学专业。谈起回国的原因,他对法晚记者表示,2008年中国举行奥运会,“奥运经济”必定会为中国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当时我就想,回国发展事业不会比在国外差,挣钱机会肯定更多。”

专家分析

“中国机会”是很多海归看好中国,回归中国的主要原因。中国的服务业目前仅占GDP的43%,国外接近80%.中国在转型的过程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像胡英泽这样的海归兼具东方文化背景和西方教育背景,在全球化浪潮中比较有竞争力,回国发展机会多。

案例2

“我想为家乡做点什么”

女博士赵莉也是回国留学生大军中的一员。她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毕业后,先后供职于英国广播公司(BBC)和Heart FM 音乐电台等单位,但是没多久她就选择了回国。

“最开始是打算留在英国,那里的工作很充实、很愉快,收入也高。但是2008年四川发生特大地震,我家就在重灾区北川,我就想回来为家乡做点什么。”赵莉还表示,她对中国的就业环境很有信心,总体来说是健康而有序的良性竞争。

专家分析

我们不应该为留学而留学,而是可以把留学作为改变家乡,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积极的人生方式。有这样想法的海归

不少。出国留学其实也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技术,这种学习往往只有回到祖国付诸实践后才更有价值。

案例3

“我是独生子女”

廖欣是日语专业的硕士生。完成学业后廖欣首先选择了回国工作,她说,自己是独生子女,不可能完全不顾父母而独自在海外工作生活。她说,“国外始终离家人比较远,我们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不在家人身边,他们担心我,我也担心他们。”

专家分析

中国人的家乡情结和中国文化有关系。在海外待的时间越长,有的时候这种文化渊源的归属感也越强。

随着国内生活和工作条件的不断改善,会有更多人回国,亲朋好友和广泛的社会联系也是吸引他们回来的一个重要因素。

外媒

各国顶尖人才有了新的追求目标中国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有文章认为,随着中国人才政策和绿卡政策的日渐开放,目前已经不只是单纯的“逆向人才流失”,“土生土长”的美国顶尖人才也开始流向中国。很显然,这一趋势还会加快。

《华盛顿邮报》的文章则称,世界各国顶尖人才有了新的追求目标中国,这意味着曾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任职的精英科学家们将在上海或北京安新家。

王辉耀说,这一转变背后最直接的意义就是使我国的人才资源损失开始减小。大量尖端人才,包括海外的技术专家来华,分布在科技行业前沿,对我国科技实力的提升不容置疑。

同时,现在留学生学习的科目包罗万象,除了理工科和自然科学外,还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等,他们回到国内工作,对我国的软实力提升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王辉耀说,中国正在逐渐从人才“输”家转为人才“迎”家。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大规模的人才回流,以及世界各地的人才来中国寻求发展。

篇11:陕西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情况

第二条由人事部、教育部或者其授权部门认定的高层次留学人才和海外科技专家(以下统称高层次人才),以随身携带、分离运输、邮递、快递等方式进出境科研、教学和自用物品,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回国定居或者来华工作连续1年以上(含1年,下同)的高层次人才进境本办法所附清单(见附件1)范围内合理数量的科研、教学物品,海关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免税验放。

第四条 回国定居或者来华工作连续1年以上的高层次人才进境本办法所附清单(见附件2)范围内合理数量的自用物品,海关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免税验放。

上述人员可以依据有关规定申请从境外运进自用机动车辆1辆(限小轿车、越野车、9座及以下的小客车),海关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征税验放。

第五条 高层次人才进境本办法第三条、第四条所列物品,除应当向海关提交人事部、教育部或者其授权部门出具的高层次人才身份证明外,还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海关手续:

(一)以随身携带、分离运输方式进境科研、教学物品的,应当如实向海关书面申报,并提交本人有效入出境身份证件;

(二)以邮递、快递方式进境科研、教学用品的,应当如实向海关申报,并提交本人有效入出境身份证件;

(三)回国定居或者来华工作连续1年以上的高层次人才进境自用物品的,应当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自用物品申请表》,并提交本人有效入出境身份证件、境内长期居留证件或者《回国(来华)定居专家证》,由本人或者委托他人向主管海关提出书面申请。

经主管海关审核批准后,进境地海关凭主管海关的审批单证和其他相关单证对上述物品予以验放。

第六条 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后,因工作需要从境外运进少量消耗性的试剂、原料、配件等,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按照《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上述人员因工作需要从境外临时运进少量非消耗性科研、教学物品的,可以由其所在单位向海关出具保函,海关按照暂时进境物品办理有关手续,并监管其按期复运出境。

第七条 已获人事部、教育部或者其授权部门批准回国定居或者来华工作连续1年以上,但尚未取得境内长期居留证件或者《回国(来华)定居专家证》的高层次人才,对其已经运抵口岸的自用物品,海关可以凭人事部、教育部或者其授权部门出具的书面说明文件先予放行。

上述高层次人才应当在物品进境之日起6个月内补办有关海关手续。

第八条 高层次人才依据有关规定从境外运进的自用机动车辆,属于海关监管车辆,依法接受海关监管。

自海关放行之日起1年后,高层次人才可以向主管海关申请解除监管。

对高层次人才进境自用机动车辆的其它监管事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非居民长期旅客进出境自用物品监管办法》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高层次人才在华工作完毕返回境外时,以随身携带、分离运输、邮递、快递等方式出境原进境物品的,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海关手续。

第十条 高层次人才因出境参加各种学术交流等活动需要,以随身携带、分离运输、邮递、快递等方式出境合理数量的科研、教学物品,除国家禁止出境的物品外,海关按照暂时出境物品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一条 高层次人才进出境时,海关给予通关便利。对其随身携带的进出境物品,除特殊情况外,海关可以不予开箱查验。

海关在办理高层次人才进出境物品审批、验放等手续时,应当由指定的专门机构和专人及时办理。对在节假日或者非正常工作时间内以分离运输、邮递或者快递方式进出境的物品,有特殊情况需要及时验放的,海关可以预约加班,在约定的时间内为其办理物品通关手续。第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构成走私或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的,由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

1免税科研、教学物品清单

一、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用的少量的小型检测、分析、测量、检查、计量、观测、发生信号的仪器、仪表及其附件;

二、为科学研究和教学提供必要条件的少量的小型实验设备;

三、各种载体形式的图书、报刊、讲稿、计算机软件;

四、标本、模型;

五、教学用幻灯片;

六、实验用材料。

附件

2免税自用物品清单

一、首次进境的个人生活、工作自用的家用摄像机、照相机、便携式收录机、便携式激光唱机、便携式计算机每种1件;

二、日常生活用品(衣物、床上用品、厨房用品等);

上一篇:六大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箴言下一篇:队伍建设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