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概括题型

2024-04-28

公务员考试概括题型(精选8篇)

篇1:公务员考试概括题型

更多资料可以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

2013年上半年各省市公务员考试招录工作陆续展开,从已经公布考试时间的地区来看,大部分省市将于3、4月份举行公务员考试笔试,预计2013年上半年的公务员联考时间为4月13日。现在距离笔试只有一两个月的复习时间,考生需做好全面复习的规划。申论复习是令很多考生头疼的事,距离笔试时间越近,考生越不知道如何下手。为帮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掌握申论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将对申论常考题型进行分类讲解。本章将重点讲解如何做好申论归纳概括题?归纳概括类试题公务员考试卷中属于必考题型,且都是放在靠前的位置。其趋势是出题频率高,未来出题的可能性极高,考生对这种题型要熟练掌握。

一、归纳概括类试题特点

归纳概括主要问题一般要求考生就给定资料中消极的、负面的信息进行概括,其出题形式一般为“概括主要问题”、“指出隐患”、“概括问题现状”等等。

【示例一】“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2011·国家·第一题·1)

【示例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巨大成绩,也面临许多问题。请概述“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300字。(2009·国家·第一题)

具体来说,归纳概括材料的主要问题,应该包括问题是什么、问题有什么具体表现。

作答形式一般为:

核心问题+一是„„(表现)+二是„„(表现)+三是„„(表现)+„„

主要问题一是„„,主要问题二是„„,主要问题三是„„

二、考生在做归纳概括类试题时的常见问题

1.要点不全面

在试卷评判中,概括要点是否齐全是重要的评分依据。因而概括答题时要尽可能的涵盖涉及问题的所有要点及重点内容,不遗漏要点。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为了尽可能的概括全面,考生答题时不仅要概括正面的意见,而且要概括反对或否定的意见,同时在卷面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把相关要点概括进去。

2.条理不清晰

不少考生在作答时只是把找到的要点进行简单地罗列,这对于阅卷人员有重点地寻找考生的得分点造成障碍,影响得分。概括答题要注意条理性,这就要求考生答题的逻辑要清晰、严密,层次分明。无论概括要求的答题字数是多少,考生都要将概括的内容有条理、有次序的表述出来。

3.语言不够简洁,概括性不强

在考生的作答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是简单摘抄材料中的语句,没有概括性。作答归纳概括类试题一方面要求用词要规范,一般提倡多用描述性语言和陈述性语言,少用祈使句,不用评论句。用词规范还要求考生在作答时尽量减少口语性语言,尽量使用规范、平实的用词。另一方面要求用词要简洁,要高度概括,答题时反映材料的文字要既全面又高度浓缩,反映本质,视觉上让阅卷人员一目了然,不能出现表述不清或者罗嗦重复的问题。此外,概括中亦不要描述具体的事件细节和过程,不描述事件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在通常情况下也不要出现具体数字,以达到简明扼要的目的。

4.标点使用不准确,有错别字和病句

很多考生由于文字表达功底不到位或书写时不注意,而造成答案中出现很多错别字和病句,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生的得分。所以考生要对这些“小问题”加以重视,加强训练,避免类似的失分现象,另外,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在答卷时要尽量保持版面上的整洁,尽量少删改文字,字体工整美观。

5.字数不符合规定要求

更多资料可以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更多资料可以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

考生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字数答题,多于或少于规定字数的10%都会被扣分。为了使自己的答题符合字数要求,减少考试时判断不准而出现超字数或少字数的情况,考生应该在考前多做练习,使自己对字数多少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和经验,考试时才不会有偏差。

三、归纳概括类试题的作答技巧

1.仔细审题,锁定材料范围有的题目在题干中直接给出了资料范围,可以直接使用。有的题目没有明确指出材料范围,需要考生根据题干要求去判定资料范围,这就要求考生要审清题意,从问题出发,寻找与问题相关的材料范围。

2.抓关键词,找关键语句

这是作答归纳概括题“迅速、准确”的一个比较有效,也是比较常见的技巧方法。关键句可以是一个段落的开头,也可以是结尾总结,还可以在段落中部出现,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找出关键语句后,如果答案比较明确就可以直接引用;如果答案不那么明确,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

3.提炼核心内容

有些给定资料可能找不到很明显的关键语句,需要考生自己去提炼有用信息,注意材料的叙述线索,理清脉络;然后去掉句子中多余的修饰性词语或者一段话甚至整段材料的干扰性信息,提炼出一个段落、一则材料的“主干”,再根据具体要求对提炼的语句进行增加或者删减。

4.整合要点,书写答案

通过各种方法提取出的答案要点往往比较零散,没有一定的逻辑,考生在最后整理答案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整合,必要时可在草稿纸上将要点列出,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将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合理整合加工。

更多资料可以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

篇2:公务员考试概括题型

2016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型详解

通过最新陕西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陕西中公教育整理了陕西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从材料阐述的事实中,体会命题者的出发点和倾向,提炼出事实包含的观点,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以下中公教育专家以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为大家详细解析归纳概括题。

(一)题型分类

按照题目要求的不同,归纳概括题可以分为三种题型:归纳概括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主要问题和归纳概括部分内容。

(二)作答方法 1.归纳概括主要内容

归纳概括主要内容一般要求考生就相关资料中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其出题形式一般为“概括主要内容”、“概括主要信息”、“整理资料进行汇报”、“对资料进行汇总”等。归纳概括主要内容一般在归纳概括好现状、问题、影响、原因、已采取措施、应采取措施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后,按照“从现状到措施”的认识顺序排列要点,形成完整答案。

【真题链接】

请概括“给定资料1-4”的主要内容。(10分)要求: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中公分析】

根据“资料1-4”,可总结出“现状”、“问题”、“具体表现”和“应采取措施”四方面的内容,按照“从现状到措施”的逻辑顺序,形成现状。

【参考答案】

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为解决社会管理领域中的问题打下了重要的物 质基础【现状】,但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很突出,社会管理难度依然较大【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近年来出现大量新的社会事务和社会问题,使得社会管理难度加大;二是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落实不到位【具体表现】。为此,政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最全汇总>>>陕西公务员历年真题

>>>名师解析申论范文大全

府需要进行全新的社会管理制度的科学设计和安排,并且注重制度执行过程中的连贯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应采取措施】。

2.归纳概括主要问题

归纳概括主要问题一般要求考生就相关资料的主要问题进行概括,其出题形式一般为“概括主要问题”、“指出隐患”、“概括问题现状”等。概括主要内容是概括材料涉及的所有方面,概括主要问题就是概括材料中的负面的、应当予以解决的内容。在作答过程中可以直接将具体问题或者具体问题的表现分条表述出来即可,可以参考以下形式。

(1)主要问题=主要问题一+主要问题二+主要问题三+„„

(2)主要问题=核心问题+具体表现一+具体表现二+具体表现三+„„ 【真题链接】

请概括“给定资料”,概括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0分)要求:准确、简明,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中公分析】

根据给定资料,行政问责制实施中有四个问题有待解决:什么事情应该问责、由谁来问责、对谁问责、如何问责。根据材料的行文顺序,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行政问责制在实施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一是问责制的主体不清晰,没有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对行政主体的监督功能和公民对政府的监督作用【主要问题一】;二是问责制的客体不确定,现行制度规定不够明确,实践中对政府干部问责多、对党委干部问责少【主要问题二】;三是问责的范围和依据缺乏明确的标准,对应该问责的决策问题及公共管理中的消极行政现象缺乏具体规定【主要问题三】;四是问责程序不完善,缺乏完善的规则程序和明确的操作性规定,受人为因素影响,主观色彩强【主要问题四】。

3.归纳概括部分内容

归纳概括部分内容一般要求考生就相关资料中的某一个方面内容进行概括。如要求归纳概括争议焦点、观点意见、目的意义、方针政策、现状趋势、影响效果、优点优势、特点特征、经验做法、原则实质、重要性、原因、对策、方式、作用等。做这类题目最重要的原则是问什么答什么,按照逻辑顺序适当加工即可。

【真题链接】

根据给定资料,归纳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信息审查方面的内容和要求。(10分)要求:文字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中公分析】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最全汇总>>>陕西公务员历年真题

>>>名师解析申论范文大全

根据“给定资料8-10”,对于资料中出现的要点进行加工整理,从原则、内容、方式和程序四个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

《条例》中信息审查方面的内容包括原则、内容、方式和程序。信息审查的原则一是“谁公开谁审查”、“谁公开谁负责”,即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指定负责机关【原则】;二是事前审查,即审查先于信息公开进行【内容】;三是依法审查,即主体合法、程序合法、依据合法。内容是看公开的信息是否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程序】。四是方式,包括目录审查和信息审查。程序包括一般审查程序、不明确事项审查程序和特殊情况处理程序【方式】。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陕西公务员考试课程如何设置教学的!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多写多练,中公申论批改服务可以系统的提高学员写作水平。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

篇3:公务员考试概括题型

一、把握一个基本原则

不少考生在答题时,通常有一种想法,认为既然是概括题,就得对原文进行高度概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其实,纵观历年考试,参考答案其实都蕴藏在原材料中。据不完全统计,历年考试参考答案有90%的文字均出自原材料,而不是考生所殚精竭虑、挖空心思的自己概括。因此,与其说这道题是考查考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不如说是考查考生的整理能力。考生如果思路正确,方法得当,就完全可以把命题人的“标准答案”或阅卷人的“参考答案”整理出来。因此,“答案源于材料”应该是考生答题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理解一种基本逻辑

《申论》考试是否考查逻辑能力?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申论》的逻辑能力是如何考查的呢?体现在命题答案的语段表达中。关于《申论》的文体,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指出:“《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1]这就告诉我们,《申论》不是通常我们想象的议论文,而是类似于政府公文的议论文。政府公文的逻辑思路常有两种:第一种是递进逻辑,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深入的逻辑;第二种是总分总逻辑,这个通常在政府的总结报告中看到。递进逻辑侧重于对问题的深入分析,能够表现分析者思维的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通常成为《申论》考试的考查点。所以,把握递进的逻辑,其实就是把握《申论》概括题的主线,也即把握参考要点的分布,而不至于不知如何寻找答案,不知如何组织参考要点。例如:

“投资环境直接关系着一个地区招商引资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话题缘起)成都市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同时存在不少问题,诸如投资体制不顺、审批环节过多、行政效率低下、“亲商”意识不够、工作作风不实、“三乱”现象严重,等等。(陈述问题)这一切严重影响了成都投资软环境,阻碍了成都市的发展。(分析问题)要努力改善成都市投资环境:加大投资体制改革的力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改进工作作风,热情为企业服务。(提出对策)”[2]

这是四川省某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概括题的参考答案要点,答案要点呈现这样一种逻辑:话题缘起、陈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而参考答案中的要点实则均出自于原材料。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省历年《申论》考试概括题的80%均采用这种思路。

三、学习一个基本方法

《申论》概括强调思维逻辑完整、概括要点全面、内容准确,因此,一个标准的概括答案必须是一个逻辑结构清晰、要点全面、语言准确的完美语段。而这些逻辑结构、要点都已经出现在散乱的材料当中。我们将这些散落在原材料各语段中的答案要点抑或关键词称为标签,因此,解答概括题就是在把握概括题的逻辑结构下,按照“标签”寻找、组织起来的就是完美参考答案的雏形,这就是贴标签方法。

所谓的标签,即材料中出现的一些与概括内容有关的要点,通常是“问题、重要性、原因、后果、对策、对比性事件、对比性观点”等。在材料中这些标签是散乱的,而组织答案则要把它们用递进的逻辑整理出来,即构成组织答案的逻辑结构:1重要性(话题缘起);2.问题/对比性事件或观点(陈述问题);3后果/原因(分析问题);4.对策(提出对策)。

所谓的“重要性”,即材料中有某段某句表明该问题的影响,这就是重要性,它可以作为我们组织答案的“话题缘起”部分(如果材料中没有类似的话,则自己组织加进去,这是一个答案要点)。“问题”,即材料中陈述的各类不良现象或情况,绝大多数材料都会给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整个材料中的核心概括内容,阅读时要注意把握全面,不要漏掉。“对比性事件”,即有些材料在指出不良现象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值得对比的正面现象,因此,在陈述问题部分如果有正面现象就必须加进去,这样答案才算完整。“对比性观点”是在另一类型的材料中出现的,即材料提出一个争议性的观点,有两方意见,在陈述问题部分就是要将这两方意见概括出来,不能偏颇。“问题、对比性事件、对比性观点”构成了通常的《申论》递进逻辑概括的“陈述问题”部分。“原因”,即材料中会对出现问题进行一些探索,指出很多原因,这些就构成了答案的“分析问题”部分。值得关注的是材料中可能会指出多种原因,注意分类,不能遗漏。“后果”,即某些材料描述了该问题产生的后果或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后果也是分析问题部分不可缺少的,通常是答案的一个要点。因此,材料中出现类似的“后果”标签,也须概括进去,如果没有出现,则可以忽略。“对策”,材料中针对出现的问题,会提出一些解决办法,比如领导人的讲话、政府政策或针对问题而出现的一些方面(应该值得提倡的现象)这些都是“提出对策”,在概括材料时要注意把对策部分写进去,使整个语段结构完整。

多年来,《申论》考试的第一道题几乎都是概括材料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但题目要求考生概括全面,漏掉或多概括都会影响成绩,因此,面对一大堆材料怎样取舍,使很多考生犯难,继而把握不住重点。而贴标签方法则提供了一种思路,符合标签的,就是答案需要的,不符合标签的,就是材料中的干扰信息,应果断地砍掉。

参考文献

[1]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Z].2007.

篇4:针对考试题型进行有效复习

【关键词】复习 解题技巧 有效复习

英语复习课就是帮助学生重温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使记忆中的痕迹得到强化,并对已获得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纳、概括,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很多老师都认为复习要以本为本,把书本知识讲透,学生考试就不怕了,所以按照顺序一节课复习一个单元,先复习单词表上的词汇,然后一课一课地复习知识点,一节课下来,学生只知道把老师复习的内容全部背起来,这样没有针对性、没有联系实际的复习,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学生感觉复习就是“炒冷饭”。因此,他们在复习时很少开动脑筋或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怎样上好初中阶段的英语复习课,成为很多老师经常交流的问题。我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如下两个方面:

一、注重复习方法

1.让学生重视有效复习和兴趣复习

有的学生认为复习就是多做一份试卷,有的学生认为复习就是炒冷饭,听不听没有关系,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明复习的重要性,要给他们一定的压力,让他们在压力之下较好地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来。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照顾,帮助他们制订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不断地鼓励,不断地表扬。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会使他们觉的学有所获,然后尽最大努力取得最好成绩。

2.一定要让学生坚持预复习

在老师带领复习前,学生先把老师以前讲过的内容消化一下,对提高复习效率很有帮助。复习时,我就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让学生自觉地进行预复习呢?我每天晚上都会布置第二天要复习的范围,对每个学生制订不同的听写目标,通过每天早晨的听写来督促他们的预复习。比如说:我每天早晨默写单词和词组共10个,默写满分和过关的学生,晚上回家只要对当天的任务进行背诵就可以了;默写未达到目标的学生,回家后把老师复习的重要知识点默写一遍以加深记忆。通过这样的方法,我发现学生默写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大部分学生能顺利过关,复习的效率也大有改善,复习进度明显加快,课堂容量也增加了很多。

3.让学生学会看教科书和笔记

复习时,有不少学生把课本抛在一边,专攻复习资料上面的题目,结果,时间耽误了很多,考试又考不到,后悔莫及。复习时,有的学生不动脑子,把他们平时记在书上的所有知识点不加思考地从头看到尾,这种不动脑子的复习方法是没有效果的。我要求学生注重课本上的知识点,看书的时候边看边回忆,独立地把老师讲的内容回想一遍。比如说:在看到spend这个单词时,就要联想到take,cost,pay,buy这些词的用法。spend既可以表示花时间也可以表示花金钱,但主语必须是人;take只能表示花时间,主语不能为人;cost,pay,buy都表示花金钱,但cost主语为物,pay和buy的主语为人。通过这种方法复习,学生自己考自己,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地去动脑筋,复习效果可就大不一样了!总之,我要求他们对于已经理解和记住的部分,不用再花很多时间,对于回忆时想不起来、记不清楚、印象模糊的部分作为重点来看。这种复习方法使看书、看笔记的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4.让学生整理复习笔记

复习时,我把各部分相关知识前后联系起来,把精华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及时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今后使用。每堂课复习完后,我都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朗读黑板上的板书,让他们消化刚才的知识点,同时配以一定的练习,检查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学生有了复习笔记,他们可以随时拿出来翻翻,强化一下记忆,用起来也很方便。

二、注重解题技巧的指导

1.基础题的解题技巧

在考试时,有基础题和能力题,基础题相对来说容易得分,我要求我的学生基础题尽量不扣分或少扣分,但如何做到这一点?一定要细心。复习中,我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这道题的突破口是什么?解题时,根据老师上课的知识点,划出突破口,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例如:The pair of jeans _________ (match)her pink coat.这里面,很多学生如果不仔细的话,很有可能就填match,因为jeans为复数,动词要用原形。事实上,这道题的主语中有pair,动词应该有pair的单复数决定,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matches。学生在解题时,只要划了pair这个单词,正确率就会高很多。

2.能力题的解题技巧

对于阅读和完形,也要注意解题技巧。我要求学生做完形时,分三遍完成:第一遍以快速阅读的方式浏览全文,对于那些确定的答案,就可以直接做选择;第二遍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上下文推敲,对剩余的题目做出选择,如果答案一时确定不下来,切记不要耽误太多时间,可暂放一边,待其他答案选好之后,再回过头来仔细推敲。第三遍把短文连同所选答案细读一遍,修正错误。在做阅读时,同样也分三遍完成:第一遍先浏览题目和后面的几道小题,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答案相关处划线,先将简单的题目作答;第二遍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细读文章,掌握细节,寻找答案。对那些难的题目要结合上下文去理解,或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层理解后,才能找到答案。对于生疏的地名、人名可暂时不予考虑;第三遍复读文章,确保答题正确。

以上的这些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是我在复习时总结出来的,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对学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篇5:公务员考试概括题型

2014年乡镇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型高分技巧

归纳概括题是申论考试五大题型之一,从答题难度来说,概括题难度较低相对简单,但是真正拿到概括题的分数却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下面我来讲述2014年乡镇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型高分技巧。

众所周知,考生在作答申论试题时不能天马行空、脱离材料,而应该依据给定资料提炼或分析出答案要点。依据材料是申论作答的第一原则,是考生应时刻牢记的。而归纳概括题对给定资料的依赖程度可以说是所有题型中最高的,因为它的答案要点完全来源于给定资料不需要考生引申发挥。接下来,我将以2014国家公务员(省级)申论考试的第一题为例来看看归纳概括题的答案与给定材料密不可分的关系。

【典型例题】

“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主要表现为:一是轻松感缺失,大部分职业群体易紧张、焦虑和抑郁。二是公平感缺失,一部分人接受不公平信息产生心理失衡。三是安全感缺失,出现信任和诚信危机。四是幸福感缺失,白领的生活幸福指数下降。五是归属感缺失,特定人群心理“无根”。六是同情感缺失,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

【材料详解】

给定资料

2某网站发表文章指出,目前社会问题日渐增多,造成社会心理方面的若干“缺失”,并具有相应的表现形式。

一项针对100万在职人员工作现状的网络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的人感到压力较大,产生职业倦怠。尤其在警务、医护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中],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要点1】。许多人感到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越来越困难,心理放松、宣泄郁闷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少。

[由于当前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们在资源占用、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一部分人往往在比较中产生了心理失衡]。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给公众,[造成了更多人的心理失衡]【要点2】。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

在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正在发生急剧变化,[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对未知充满恐惧]、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化心理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和诚信危机]【要点3】。

一项对“白领阶层”的社会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认为与过去5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快乐正悄然离一些人远去]【要点4】,焦虑已渐渐占据某些现代人的心理。有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农民工整体的47%,他们因为[收入较低],难以承受较高的生活消费,[融入城市生活困难重重],更容易滋生心理问题。同时,人口流动范围加大,生活环境变化加快以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都会使人们增加社会陌生感,带来归属感的降低,进而导致孤独感、无助感]。特别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生活着一些被高就业门槛和高生活成本边缘化的“社会隔离”人群,或[称心理“无根”人群]

【要点5】,这种现象得不到消解,易使一些负面情绪蔓延,甚至危及社会秩序和安全。

某些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常因“羞耻感”而不及时就医,延误了诊治。而患者的亲友和同事也没有及时表现出该有的同情,[社会对心理疾病还存有偏见和歧视]。精神疾病康复者不

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则又成为导致心理精神疾病复发率增高的一个诱因]【要点6】。

【分析】

阅读给定资料2,第二段介绍了在职工作人员压力较大,产生职业倦怠,尤其是某些特定的职业群体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属于轻松感缺失(要点一)。第三段则主要介绍了因

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的心理失衡,属于公平感缺失(要点二)。第四段描述了焦虑、恐惧、迷茫心理,以及存在信任和诚信危机,属于安全感缺失(要点三)。第五段首先介绍了“白领阶层”生活幸福指数下降,快乐离人远去,这属于幸福感缺失(要点四)。随后介绍了收入较低人群及心理“无根”人群等的孤独无助感,属归属感缺失(要点五)。

第六段则主要阐述心理健康疾病复发率增高,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属于同情感缺失(要点六)。

篇6: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能力提升

申论材料是纷繁复杂,毫无顺序可言的,但是每一则材料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它们都是为了反映某个问题或现象而设置的。而归纳概括则是将这些材料共同反映的问题提炼、归纳出来,并加以简明的叙述。

在考试大纲中虽然没有对归纳概括能力的直接要求,但是从申论试题来看,培养这一能力还是非常重要的。

二、归纳概括的重要性

归纳概括能力是申论考试中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不仅关系到归纳概括类试题的作答,还关系到其他类型试题的作答。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时需要概括

申论给定资料的字数通常为6000字左右,且材料之间毫无逻辑顺序可言。篇幅长,缺乏逻辑性,很可能使考生读完一则材料就忘了上则材料讲了什么。因此,在阅读时对每一则材料的内容或是重点信息进行简单标记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时就需要用到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每段材料的主要内容可以使考生对材料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了解材料是围绕什么问题而展开论述的,同时,对捋顺材料的逻辑关系也有帮助,可以知道哪几则材料论述的是同一个问题。

(二)作答归纳概括题需要概括

在申论考试中,我们通常把要求考生归纳概括材料内容,材料反映的问题或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意义,能够借鉴的经验、教训,等等,带有或明显或浅显归纳概括要求的题型称为归纳概括题。通常在这种题型中都会出现概括、概述、归纳、整理等字样,提示考生此题意在考查归纳概括能力。

归纳概括题是申论考试中的老题型,从申论考试刚刚起步的三道题阶段,到现在考试日臻成熟、题型越来越丰富的四道题、五道题阶段,对考生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从未停止过。只是随着考试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归纳概括类题型的难度越来越大了,从最初要求考生归纳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到现在要求考生针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整理一份供领导参阅的汇报材料,可以看出对考生归纳概括能力的要求是在不断加强的。

(三)作答其他类型申论试题也需要概括

作答归纳概括题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归纳概括能力,作答其他类型申论试题同样需要考生具备这一能力,尤其是分析类试题,与归纳概括的联系非常紧密。通常都是既需要分析,又需要对给定资料进行归纳概括才能得出答案的。下面举例说明:

2010年湖北政法干警《申论》(本硕类)第一题:

根据给定资料,分析湖北英模“群星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要求:观点正确、分析透彻、不超过200字。(15分)

这道试题要求分析湖北产生英模“群星现象”的原因,即分析为什么会在湖北出现这种情况,而其他地方没有出现。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先天的原因和后天的原因。先天原因指的是湖北省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后天原因指的是湖北省一直在积极摸索先进典型学习宣传的科学路径,这两个原因使得湖北省产生了英模“群星现象”。至于这两个原因下的具体原因就需要考生到材料中归纳概括了。

从上面这道题的题干可以看出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但是解答这道试题光凭分析是无法得出正确答案的,而是需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概括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以下是与题目作答相关的给定资料,材料后面归纳概括出的材料内容即是先天原因与后天原因下的具体原因:

6.2009年10月25日,就在长江大学“10·24”英雄群体舍己救人的第二天,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就作出批示,要大力宣传表彰这一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2010年初“信义兄弟”事迹见诸媒体后,省委、省政府多位领导迅速作出批示,要求以此为典型在全社会大力颂扬诚实守信美德。2010年7月23日在湖北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上,省委副书记杨松要求深入开展向严大平学习活动。汪金权的事迹被报道后,湖北省委号召各界向汪金权学习。

多年来,湖北省上下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先进典型示范推动各项工作,带全局,促发展,精心培育英模成长的“良田沃土”。发现和培育先进典型,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推动社会政治建设的一项常态工作。宣传部门从典型的选择、分级、申报到宣传程序、工作机制、组织领导等均有详细方案,媒体及相关职能部门同步互动,协力助推,形成了一整套工作流程和长效机制,使典型宣传成为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心民力的强大武器。

材料内容概括: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

7.据2010年6月25日中国政研会、中宣部政研所课题组调研结果:湖北英模“群星现象”是核心价值体系这片“良田沃土”上孕育出的“灿烂百花”,它从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给予我们许多启示。

湖北注重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有机统一,精心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示湖北人民的整体形象,大大提高了典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注重从平常生活中寻找感人故事,从平凡人物身上发现可贵精神,以平民的眼光和欣赏习惯来表现先进典型,使广大群众增强了对先进典型的认同感;强调以人为本,力避那种“高大全”式的典型和精神生活无欲、家庭生活无情、物质生活无求的非人性化倾向,做到所选典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体现人性特点、反映群众心声、得到群众认同。只有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夯实典型涌现的深厚民意基础,才能使学典型、追典型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湖北的典型宣传工作,力求把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新闻宣传的全过程,发挥各级各类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从而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实现树立先进典型与推广先进典型的有机统一。湖北注重整合多种力量,灵活采用多种宣传形式,多管齐下,发动干部群众直接参与,使典型宣传成为舆论热点、社会焦点和群众关注点,引起社会广泛共鸣,进一步增强了典型宣传的渗透力。只有坚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的协同作用,壮大典型宣传的积极影响,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广泛唱响。

材料内容概括:新闻宣传部门强力推进先进典型学习宣传工作。

湖北将先进典型的推荐由单纯依靠各级组织层层推荐调整为组织推荐、群众举荐和媒体发现相结合的办法,最大限度地发现、挖掘先进典型,基本做到典型学习宣传的制度化和常态化。湖北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从政治、工作、生活上关心英雄模范及其亲属;加强对先进典型的指导和培养,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荣誉,与时俱进,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青团代表的选举过程中提供一定比例,对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的予以提拔重用,进一步拓展了典型发挥作用的层面和空间。只有坚持不断创新典型选树的长效机制,健全典型培育的良好制度体系,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不断推进中得到贯彻落实。

材料内容概括:各行各业自觉谋划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工作。

9.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是一块无比神奇的土地。荆州城外的凤凰图腾、青山绵延的神农架,彰显着荆楚文化的美丽与传奇;辛亥革命的激荡神州、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张扬着荆楚儿女敢为人先的昂扬气概。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湖北省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武汉、黄石、十堰、襄樊等大中城市,文明创建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在全省广大农村,“十星级文明户”“四进家”“一村一品”“文明湾落”“文明新村”等思想教育形式不断创新。在传统美德厚重的精神沃土之上,湖北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深得民心,先进典型人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材料内容概括:湖北有着英模辈出的丰厚精神沃土。

在千里大别山,在坦荡江汉平原,在鄂西北崇山峻岭,在蜿蜒清江两岸,革命先辈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气壮山河;荆江分洪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长江葛洲坝、三峡水利工程、武汉钢铁厂、第二汽车制造厂,一个个国人引为骄傲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湖北人民手中次第建成,描画着神州日新月异的变化;华中粮仓湖北广大农村土地承包到户,我国特大城市武汉交通、流通改革先行起步,从来不甘人后的楚地率先展开中部崛起探索与实践,全省上下开拓奋进,蔚成风气。新中国建立60年的历程表明:自觉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湖北,有着敏锐把握时代发展潮流的不懈追求,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积极引领时代新风,争做时代进步的强者,奋力奏响时代前行的强音。

材料内容概括:湖北有着敏锐把握时代潮流的自觉追求。

今天,当人们来到革命老区红安,仍能感受到当年这里千百万人民心向英雄的满腔热情;在荆江大堤,巍然屹立的纪念碑留下英模名录共928人,供人们世代景仰;在社会加速转型、思想激烈碰撞的改革开放30年间,这种崇尚英雄、尊重先进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全省高举着积极向上的旗帜,张扬着公平正义的理想。年年岁岁,春夏秋冬,先进典型始终被社会厚待一分,被人们高看一眼。

材料内容概括:湖北有着崇尚英雄、尊重先进的社会氛围。

湖北深入挖掘这些体现民族精神的地域历史文化内涵,积极传承具有湖北特色的近现代革命文化,着力培育体现时代精神的当代先进文化,使它们为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只有坚持大力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才能营造典型成长的浓厚氛围,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资源更加丰富。

湖北有着时代赋予的令人称羡的一系列特殊发展机遇:先是中央希望,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再是国家批准,建设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继是国家宣布,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时地利人相催,湖北人民又一次有了大展身手、奉献聪明才智的历史机缘。可以展望:在这个崭新的舞台,不负时代期许的先进典型、英雄模范人物,将如春花般竞相开放。

材料内容概括:湖北有着与时俱进造就先进典型的崭新舞台。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归纳概括,我们可以轻松得出这道试题的答案:

一是因为湖北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湖北有着英模辈出的丰厚精神沃土。

(2)湖北有着敏锐把握时代潮流的自觉追求。

(3)湖北有着崇尚英雄、尊重先进的社会氛围。

(4)湖北有着与时俱进造就先进典型的崭新舞台。

二是因为湖北积极摸索先进典型学习宣传的科学路径:

(1)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工作。

(2)新闻宣传部门强力推进先进典型学习宣传工作。

(3)各行各业自觉谋划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工作。第二节归纳概括的常见题型

篇7:公务员考试概括题型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作答技巧

通过最新吉林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吉林中公教育整理了吉林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历年来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均是必考题型,只是随着考试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归纳概括类题型的难度越来越大了。众所周知,申论材料是纷繁复杂,毫无顺序可言的,但是每一则材料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它们都是为了反映某个问题或现象而设置的。而归纳概括则是将这些材料共同反映的问题进行提炼、归纳,并加以简明的叙述。归纳概括能力是申论考试中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不仅关系到归纳概括类试题的作答,还关系到其他类型试题的作答。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着重为考生阐述解答概括题的步骤和技巧。根据归纳概括的对象不同,我们将其分成五类,逐一进行介绍。

一、归纳概括主要内容

对于主要内容的概括有两个最简单的方法,一个是概括每段的段意,连接后即可得到整段材料的主要内容;第二个方法为按照“现状+原因+影响+对策”的公式进行概括。虽说现在对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的题目越来越少,但并不意味着这个方法已不再需要掌握,现在概括主要内容的考查经常和贯彻执行题目结合在一起,例如让我们根据材料写一个汇报提纲,或写一个发言稿等,无论是汇报提纲还是发言稿,其实都是对材料中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概括,需要考生灵活运用。

二、归纳概括争议

只要有争议出现,就一定有不同的声音。所以,在概括争议时,着重去找正方的观点和理由,再找到反方的观点和理由,通过对正反方观点和理由进行概括找到争议的焦点,写在最前面作为总扩句,争议题型的概括也就完成了。

三、归纳概括影响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最全汇总>>>吉林公务员历年真题

>>>名师解析申论范文大全

影响在分类上可以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对影响进行概括时应先写总扩句,这一问题的产生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然后把积极的影响写在一起,把消极的影响写在一起,影响类题目的概括就结束了。

四、归纳概括原因

概括的目的一个是在内容上更具有总括性,另一个作用就是使答案更具有条理性,所以我们可以找到材料中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按照主客观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递进的顺序从思想、制度、管理、利益四个方面进行总结。

五、归纳概括概念

对概念的解释是归纳概括题型中比较难的一类题,也是经常考到的一类题,在解释概念时,我们可以按照内涵+外延的方式进行概括。所谓内涵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是事物的外在表现,是可以看得见、摸得到、感知得到的。只要把最本质的特征和外在表现结合在一起,即可完成对概念的概括。

归纳概括是各类公务员考试中的必考题型,也是较为简单的题型,中公教育专家希望所有考生都可以准确把握作答技巧,在归纳概括题上轻松拿分!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吉林公务员考试课程如何设置教学的!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多写多练,中公申论批改服务可以系统的提高学员写作水平。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

篇8:高考历史考试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一、单项选择题

对于单项选择题来说, 它具有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大的特点, 这就要求学生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 并且学会集思广益, 触类旁通。在高考中主要有8种类型的选择题:

1. 判断型选择题

它是选择题中最基本的题型, 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的准确性。题干多用“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 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 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运用优选法, 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 找出最佳答案。

2. 因果型选择题

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提问方式。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只要审清题意, 明确因果关系, 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3. 否定型选择题 (逆向型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常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 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 即根据题意, 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 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4. 推理型选择题

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 学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 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 通过必要的推理, 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5. 排序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要求学生能根据题目要求, 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之效。可采用首尾结合法, 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 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 再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 则要再次细心地比较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6. 组合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 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事物, 并冠之以数字序号, 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一个组合选项。

解题方法: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 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 顺藤摸瓜, 选出答案。

7. 比较型选择题

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 通过比较、分析、归纳, 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 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8. 材料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 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 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答案。

解题方法:解答材料型解析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 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 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 读通材料, 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 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 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解析题是近几年历史高考中学生失分较多的, 原因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准确, 因此, 掌握适当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取得高分。要做好材料解析题, 必须从下面三个环节来进行:

1. 先读

首先详细地阅读一遍, 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接着带着问题略读一遍, 找出答案。当然, 阅读材料时, 除读懂材料正文外, 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 给学生某种暗示和引导, 有时能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

2. 再找

当然,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 “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 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阅读完全部材料之后, 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 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 这样才能确立解题方向。

3. 最后答

材料解析题多由几问组成, 每问具体指向, 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 并根据分值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命题者有时为体现自己的学术观点往往会选取与教材观点相左的材料, 用以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因此, 在回答时, 要克服思维定式, 对材料具体分析后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当然, 材料解析题所引用的材料, 多是原始史料, 难以摆脱封建史学家和资产史学家落后史学观点的影响, 我们必须按照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进行辨析。

通过近几年的高考, 材料解析题的发展趋势是材料越来越简明, 或图、或表、或文字, 信息丰富而隐秘, 学生如果不仔细、不认真就容易失分。因此, 只要认真阅读和思考, 掌握解题要领, 做好材料解析题并不难。

总之, 高考历史的命题趋势越来越灵活, 但万变不离其宗, 只要掌握正确的技巧和方法, 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摘要:近几年, 历史高考题类型多样, 变化无穷, 导致学生的失分较多。因此, 只有掌握好正确的方法和合理的解题技巧, 才能步步为营, 找出最为准确的答案。

上一篇:特聘教授聘任 合 同下一篇:教师个人思想汇报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