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网络资源进行《 护理学基础》 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2024-06-22

运用网络资源进行《 护理学基础》 课堂教学效果分析(精选9篇)

篇1:运用网络资源进行《 护理学基础》 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陆爱平肖灿华 罗晨玲 黄朝阳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510515

摘 要

目的 探究网络环境下资源利用教学模式,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方法 将2002级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学习《护理学基础》中舒适与卧位、静脉输血、褥疮护理内容,以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试验前后及组间的比较。结果 考试成绩实验组高于课堂组(P〈0.05 〉。在实验教学组问卷调查中,学生课前对网络查寻的了解为18人,课后上升为19人,经实验教学后19人认为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22人认为提高了信息获取能力;22人认为小组学习有利合作能力的培养,提倡小组协作学习形式。结论 网络环境下采用按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围绕问题协助学习的模式,可达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的目的。问题:实验组教学时间比传统组教学所需时间长,课后网络作业对没有计算机的学生增加了经济负担。

[关键词] 护理学

网络

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将步入网络科学、信息科学的历史阶段,为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我室承担了广东省高教厅151工程课题《护理学基础基于网上资源利用课程实验教改研究》,旨在探究网络环境下资源利用教学模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小组协作学习的研究等。现将教学效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2002级护理本科生48人,均为高中毕业高考入学学生,年龄19—21岁。

1.2 教学内容:选择《护理学基础》中的《舒适与卧位》《静脉输血》《褥疮护理》进行教学实验。

1.3 教学方法:

1.3.1 将所学习的内容收集素材,撰写稿本,制作成网络版课件。

1.3.2 将学生编号后随机分为实验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组24人。实验教学组采用网络环境下教学, 教学环境须在网络教室上课,学生人手一台联网计算机。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法。两组均由同一位教师授课,授课教师须具有五年以上教学经验,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网上搜索查寻备课能力。

1.3.3 实验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先给出该堂课的教学目标,强调重点学习内容,用1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浏览课件,第2节课提出讨论题,学生分组按各自任务上网搜索资源,通过协作学习、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学生报告结果,同时把小组作业发到教师邮箱上,最后教师小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评价学习结果并留下课后的网络作业,3d内作业发到教师的邮箱。

1.3.4 教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闭卷知识测验(知识测验由不讲课的教师按教学目标出题)、课后访谈等方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网络学习态度、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学习效果等。

[基金项目]本课题受广东省高教厅151工程基金资助(基金编号GDC032)结果

2.1 两组学生课后闭卷知识测验结果(表1)

表1 两组学生课后闭卷知识测验结果

网络组 课堂组 t值 p值 总分 9.25±1.48 8.00±1.06 3.358.002 理论 3.29±0.86 2.75±0.74 2.345.023 技能 2.08±0.83 2.75±0.44-3.474.001 新知识 2.25±0.86 1.54±0.59 3.365.002 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总分、理论知识分、新知识得分都高于课堂组,并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技能知识分上低于课堂组,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2 网络教学调查问卷结果(表

2、表3)

表2 实验组教学问卷统计结果

项 目 课前(%)课后(%)网络学习了解和态度 对网络教学的了解 75 79.2

对网络学习的兴趣 87.5 95.8 领悟网络教学的内涵 78.2 对网络教学的适应 91.3 表3 实验组教学问卷统计结果

项 目 肯定(%)否定(%)信息素养 网络学习提高了获取信息能力 91.3 8.7 网络作业促进了查询能力的提高 82.6 17.4 网络教学有助知识的扩展 73.9 26.1 自主学习能按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 86.9 13.1 网络教学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78.2 21.8 网络教学中自主学习感到有压力 32.4 67.6 网络教学时自主学习担心漏重点 78.2 21.8 小组协助学习小组讨论有助于知识吸收 69.5 30.5 讨论发言强化了学习的重点内容 82.6 17.4 小组协助学习有利合作能力培养 91.3 8.7 提倡小组学习形式 91.3 8.7 2.3实验组教学时间

表3 实验组教学时间

第一次课

阅读课件60分钟 网上搜索、讨论36分钟 讨论发言、小结32分钟

第二次课

阅读课件50分钟 网上搜索、讨论30分钟 讨论发言、小结26分钟

第三次课

阅读课件40分钟 网上搜索、讨论27分钟 讨论发言、小结25分钟 分析与讨论

3.1 网络资源利用教学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网络教学(Web-Based Instruction)是指利用互连网的功能特性和资源建立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和支持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1]。因 网络环境下教学,对学习者的要求需具备特定条件,如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上网寻找资源的能力等,故本实验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计算机培训,尽管如此,在第1次教学中学生仍显示网络环境下资源运用能力与学习要求有距离,具体表现在阅读课件、搜索浏览互联网站速度较慢,进行小组协作学习时资料分析整和及计算机操作协调性不够,因此在计划课时内学生无法完成教师给的学习任务, 2/3的学生阅读浏览课件大于60分钟,网络搜索大于36分钟实验组教学时间长,当实验进行到第3次课时学生的能力开始改变。具体表现在学习者阅读课件、搜索浏览互联网站的学习时间缩短1/3,小组分析整和资料和协调能力均增强,学生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作业,获取信息的量也较前增多。第三次课后调查问卷78.2%的学生基本领悟了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内涵,91%的学生适应了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形式。3.2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养成 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对学习者另一个要求是具备高度的自学能力,用目标引导学生把握重点、自主学习,学生需有较高的自控力和学习能力,对学生以往的学习习惯是一个挑战,访谈中学生反映传统教师授课具有声、形、媒体协同刺激作用的优势,学生听课时眼、耳、脑同时并用,加上教师课堂的举例,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可较轻松地把握,然而网络环境下自己阅读课件学习主要通过视觉完成,虽然我们制作课件时注意运用了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组合,但学生学习中仍感到枯燥、有压力、不易记忆,调查中有32.4%的学生感到有压力,78.2%的学生担心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会漏掉重点内容,学生需重新适应新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摆脱学习的依赖性,转被动为主动学习,在这种压力下所有的学生均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阅读课件,课上没有人打瞌睡和敷衍阅读教材,课后进行知识测试,考试成绩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理论知识分、新知识分上高于课堂组,因此采用根据目标自主学习—围绕问题协助学习的模式进行课堂网络资源利用教学,可以达到掌握重点知识的目的。调查中86.9的学生认为能按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78.2%的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客观上网络教学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3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探究 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其方法小组成员需按照教师给的情景和问题各自按分工完成任务,这个学习过程是一个协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发展学习者合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在课堂网络教学中采用这种学习模式,学习者兴趣浓厚,小组成员各自进行查寻资源、加工信息、理解内容、表述观点,学习者的外显行为是对参考资料搜集的熟练性、信息加工的针对性、观点表述的正确性、认识问题的创造性等, 小组代表发言体现了集体劳动的结果,学习过程中必须体现团队合作精神,人人参与,相互取长补短,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较满意的效果。调查结果也显示91.3%的学生提倡小组协作学习形式。因课堂网络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阅读课件后采用小组协作学习不仅帮助课堂重点知识的强化、扩展与本堂课相关的知识,还有助于学生间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3.4 网络作业既提高了学生获取资源能力又丰富了教学资源 对于课后布置网络作业旨在提高学习者信息素养、了解与本堂课相关的知识进展等.学生课后进入国内外网站收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学科进展及先进的护理用具,发回教师邮箱,。网络作业的完成从学生学习角度而言,达到了预期的结果,有82.6%的学生肯定了课后网络作业对个体自学和查询能力及获得相关知识有较大的提高。从教师角度分析,学生收集的资源既是网络作业也是新的教学素材,在短时间内教师利用学生收集同一教学内容的相关资源, 其结果资源成几何数字增长,甚至 有些内容是对教师知识的补充,客观上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并为下一步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在访谈中有的学生提到因个人无计算机,人人参与完成网络作业有一定困难,故课后布置网络作业对没有计算机的学生而言带来了经济负担。5 结论

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结果是:网络环境下采用制定目标—提供素材—阅读课件—创设情境—搜索查寻—小组协作讨论—教师小结—课后网络作业的模式,可达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使教学素材不断更新、补充和扩展等目的。不足之处网络实验教学组需要的教学时间比传统教学组时间长,建议增加教学时间;课后网络作业对于没有计算机的学生完成有困难,建议按小组每次不同成员完成。

参考文献:

[1] 张建伟 , 卢达容.关于网络协作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2,8:38—43.4

篇2:运用网络资源进行《 护理学基础》 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摘 要:本项目基于独立学院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经济学基础专业课进行教学改革,设计参与式教学的品牌活动“财经新闻分享会”和评价机制,并对在经贸类专业的学生中进行广泛的试点教学的各个班级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该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善学生被动听课状态,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理论课;参与式教学法;财经新闻分享会;教学活动设计;效果分析

一、引言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是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为例,其主要的培养目标是“着力培养具有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及业务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鉴于此,经济与贸易系下五个专业的公共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创新教学方法,重点突出“实践性,应用型”对人才培养的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

本课题主要针对经济类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中级宏、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以及国际金融学等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结合独立学院的学生数学基础一般较差,理论学习的自发动力不足等现状,试图改变传统以教师讲授理论和数学推导等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枯燥的现状,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贸系为试点,通过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财经新闻分享会”品牌活动,对独立学院的经贸类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在创新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与实践。

二、参与式教学活动的改革目标

通过设计“财经新闻分享会”品牌活动,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树立“理论≠枯燥”的课程观念,实现新华学院经济与贸易系“枯燥经济理论课程”的升级转型,打造受学生欢迎的“乐学,乐思,乐参与,乐展示”的专业基础理论课课程品牌。

三、参与式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教学活动的内容设计

假设:一个班级共80名学生。以8个学生为一组,共10组,从第六周每周安排一个小组同学开展一次“财经新闻分享会”教学活动,每个小组15分钟左右展示成果,5分钟点评和讨论。

活动设计两部分内容:一是近一周主要财经新闻分享;二是新闻聚焦。新闻聚焦部分要求学生紧跟课程进度,结合指导老师给定的参考话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也可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经济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但需征得教师许可情况下方可开展。

整个“财经新闻分享会”教学活动将通过“乐学,乐思,乐参与,乐展示”四个模块来调动学生对理论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表1 “财经新闻分享会”创新教学活动设计

(二)教学活动的评价体系设计

1.平时成绩占比。该参与活动纳入平时成绩评价的一部分,占整个平时成绩50%。

2.活动成绩构成。活动评价由其他小组评分(占40%)与教师评分(60%)组成。

3.评价标准包括。

(1)内容评价(50%):是否分享了一周的财经新闻,其他同学是否能够获得新的资讯,是否在新闻聚焦中运用所学经济理论进行分析。

(2)展示形式评价(20%):现场展示活动是否有吸引力,比较活泼,形式多样,还是比较呆板,形式单一,PPT的效果,电子书效果,视频效果,音频效果评价分析。

(3)展示效果评价(20%):通过活动展示,是否达到了传递信息的目的,其他学生是否从中有所获益,收获新的知识。

(4)团队综合评价(10%):全部成员是否都积极参与主持人是否着重得体,对内容是否熟悉,现场气氛和效果。

4.教学活动的风险规避。被激励出学习热情的同学参与“财经新闻分享会”的责任心和学习兴趣都很高,认真准备每一个环节。但是一个班级里总有个别的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在“乐思考”与“乐参与”环节搭便车,不积极参与准备和讨论,导致整个小组“乐展示”环节效果大打折扣,为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在活动评价体系中教师可将采取以下两种措施:

(1)每个小组展示提交的材料都必须清晰显示每个成员的主要分工情况,并在展示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组长对真实性负责,若发现该小组学生不参与该小组活动的学生,该学生的此部分平时分将为0分。

(2)旁听的每一位学生需对该小组当天展示效果进行评分。学生评分达到两种效果:一是学生认真旁观,客观公正的评分;二是促使参与展示的组员能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5.活动激励机制

①针对主要角色在课程结束时设置单独奖项,例如“最佳团队奖”“最佳主持人”,“最佳记者”等称号,纳入期末考评;

②学生对该教学活动提出合理建议并被采纳,设置合理建议奖项,从项目经费中颁发奖品奖励,纳入期末考评;

③活动现场进行录像,课程结束后制成光碟,派发给项目参与人和学生。

④其他配套措施:邀请课题组及相关经贸系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老师到现场担任嘉宾,点评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四、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

本项目的教学活动历时2年以上,主要在经贸系的11级国贸中级微观经济学,11级税务的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课程,12级经济学(应用金融方向)和13国贸的中级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部分)进行了该教学法的实施。

在2011级和2012级的三个专业的五个班级的实施过程中,各个小组同学主要按照该教学活动的设计,通过课外资料的搜集、分析,制作成PPT,结合多种形式进行课堂的展示,如访谈的形式,现场模拟表演,播放新闻视频等,结合经济学的热点进行探讨,如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当年的国际经济事件、国内重大经济事件对微观经济体的影响,进行分析。

到了2013级的国贸专业,该课程的展示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学们通过观看师兄师姐们的展示,激发了自己的创造热情,运用更多的多媒体技术,通过课外的经济热点新闻的实地考察和采访,如2014年东莞酒店业遭遇扫黄,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东莞校区周边商圈,南铺北店等热点,从身边就地取材,关注微观经济,也有从国内外热点新闻取材,进行场景模拟和再现,录制视频,并进行后期制作,压缩成为大约20分钟左右的视频,加入了同学们自己关注的视点和形象的生动的表现形式,引爆课堂笑声一片,有的小组的视频效果,甚至达到了制作影视大片的水平,轰动全场。

五、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分析

本项目实施以来,相关经济学基础课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显著

通过实施本项目的“财经新闻分享会”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热情明显提高。在课堂上,学生关于理论学习不会再觉得那么枯燥,到课率明显提到,比如11级税务和11国贸,基本上每堂课除了个别同学请假,基本都是全勤。

(二)培养学生关注经济生活的热点习惯

学习兴趣的提高,也激发了他们更多的关注经济热点话题,从学生的展示作品的话题可以看到,比如2014年的黄金过山车的行情,就有小组的同学模拟情景剧,中国大妈轻生闹剧,都是黄金惹的祸;2014年东莞扫黄行动,对东莞酒店业的影响,就有学生到现场进行采访,并模仿保安、老板等角色,进行分析;央行的降息对楼市、对储户等的影响,也有小组的学生到银行采访客户经理等。学生看到的就不再是单纯的新闻,而是由新闻走进生活,体会经济对生活的影响,并寻求解决之策。

(三)激励学生小组的创新与竞争意识

本项目在实施期间,教师通过播放往届师长的优秀作品的范本,激励师弟师妹要有超越的精神,给他们第一波热情的激励;当年该班级的学生,随着一组组展示的亮点不断通过教师的点评和肯定,激发了后面小组的竞争意识,于是出现的结果是一组比一组更给力,在内容的组织上,模拟情景表演上,编排和技术手段的运用上,都不断创新。

以13国贸在《中级微观经济学》的财经新闻分享会的表现为例,A班10个小组,第一个小组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现了十一黄金周期间高速路经济学,通过学生现场的模拟表演及假日经济的分析,运用供给需求原理,分析了高速路这样的公共资源在假期是否适合免费开放,获得现场的好评。第二小组的同学就在下一周马上创新了表现方式,以前方记者采访周边商圈的小企业主的形式,通过前期的实地调查和采访,制作视频的形式,在课堂现场播放他们的课外调查成果,幽默有趣,获得阵阵掌声;第三小组于是寻求更新的突破,特别是在内容和现代媒体技术的运用上,拍摄短视频,情景剧,幽默诙谐,传递的不仅仅是新闻信息,更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出来;到后期,有的小组直接在课外完成了主持人的主播拍摄,新闻内容的编排,以一个视频的形式20分钟在课堂播放,引发笑声不断。

同时,在期末所有小组完成了课堂展示活动后,我们举行了评比和颁奖活动,评出最佳团队奖,个人优秀奖多个项目,也激励了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更有了比拼的劲头。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并挖掘个人闪光点

本项目的教学活动实施以来,经常会出现小组的同学,班上的同学不时在我面前感叹,“原来我们班卧虎藏龙啊!”“同学们的潜力的无穷的,不挖掘真还不知道!”比如,13国贸A班第六组某同学的视频后期制作技术是炉火纯青,甚至把某大片的震撼效果带到了课堂,带到了新华;13国贸B班的女子组合,斧头帮的舞蹈也是震撼全场;还有小记者到现场采访各专业老师、学院领导的专业素养;周小川在新闻发布会的讲话,国贸同学后期配音演员的神配音、神模仿,引发全场爆笑,最佳主持人,最佳励志宣传片的花絮和拍摄等,都引起了课堂轰动。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这些有贡献的,敢表现的同学也收获了别人的认同,自我价值的展现,相信对他们的自信提升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五)项目存在的不足分析

本项目实施以来,在教学效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的不足。

第一,“搭便车”现象依然存在,质量监控依然有漏洞。个别同学还是会缺乏参与的热情,但是总体的“搭便车”率控制在5%以内,本项目认为也属于正常范围。

第二,本项目在不同的专业和年级进行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不同。在2011级国贸、2011级税务和2013级国贸实施的效果最佳,而在2012级经济学(应用金融方向)实施的效果较为一般。主要原因在于2012级经济学(应用金融方向)学生在开设国际金融学课程时,由于先行课程《货币银行学》未学,专业知识板块有所欠缺,运用理论分析的能力较弱,且分析的层次较浅;且小组人数较少(4-5人),这使得“乐参与”环节的质量打了折扣,从而在“乐展示”环节上无法高质量的提交他们的课外学习成果。

六、总结

通过本项目活动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经济学基础理论课教师“一言堂”的现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走向课外,关注经济生活,最后又回归课堂,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关注经济热点,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互助精神,增强自信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所谓“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本项目通过参与式教学法的品牌活动“财经新闻分享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善学生被动听课状态,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3:运用网络资源进行《 护理学基础》 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研究组(6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1~44岁,平均年龄为(31.2±10.3)岁,孕期为33~40周,平均孕期为(35.8±4.2)周;研究组产妇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为(32.8±12.3),孕期为34~40周,平均孕期为(36.6±4.8) 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期等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助产模式进行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分娩时的注意事项、日常饮食的注意事项以及哺乳护理等。

1.2.2研究组:给予研究组患者采取温馨助产模式进行护理,护理内容包括:1产前护理:对产妇进行产前知识讲解,告知产妇在孕期时应注重体质量管理,并且告知孕妇在临前时的前兆以及宫缩的原因, 为其正确讲解自然分娩时的注意事项,并且帮助产妇及时了解围手术期的自我保健意识。2产时护理:护理人员应为产妇准备好温馨舒适的分娩环境并允许能够给予产妇精神动力的家属进行陪伴,并且嘱咐患者在产前应食用高热量食物为其储备体力。护理人员应积极与产妇进行交流从而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根据产妇不同产程阶段,为产妇调整舒适的体位。胎儿分娩好观察新生儿生命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3产后护理:产后对母婴进行全面客观的记录,胎儿分娩后的半小时应该交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并告知产妇哺乳时的注意事项。

2结果

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35%,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80%,对照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高于研究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的产妇总产程为(10.15±1.40)h,研究组产妇的总产程为(7.15±1.12)h,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达(125.56±3.52)m L,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达(62.31±5.13)m L, 对照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7.12±0.12)分明显低于研究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9.46±0.31)分。具体见表1。

3讨论

由于传统的护理方式忽略对产妇进行护理,从而导致孕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了解,进而导致产妇在临产前出现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则严重影响产妇出现内分泌紊乱等心理和生理状况, 导致产程延长,胎儿窘迫等现象发生[1,2]。而随着护理模式被不断完善,温馨助产服务模式能够对产妇实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此种方式能够帮助产妇建立阴道分娩的信心,提高其自然分娩成功率,并降低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正确指导产妇对自身以及胎儿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护理人员与产妇进行积极沟通,也能够有效缓解产妇不良情绪,获得更多的心理安慰。

因此,我院为了能够让产妇顺利分娩,则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研究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助产模式进行助产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采取温馨助产服务模式进行助产护理,并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总产程以及分娩结果进行比较,并对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此次研究可知,对产妇采用温馨助产服务模式具有进一步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并且进一步减轻产妇的疲惫感,减少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产后出血量,缩短产程等优势。

综上所述,运用温馨助产模式对产妇进行助产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温馨助产模式对产妇进行助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研究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助产模式进行助产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采取温馨助产服务模式进行助产护理,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总产程以及分娩结果进行比较,并对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35%,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80%,对照组的产妇总产程为(10.15±1.40)h,研究组产妇的总产程为(7.15±1.12)h,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达(125.56±3.52)m L,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达(62.31±5.13)m L,对照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高于研究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7.12±0.12)分低于研究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9.46±0.31)分。结论 在临床助产护理工作中采用温馨助产服务模式对产妇进行助产护理效果更加显著,故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温馨助产服务模式,助产护理,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李燕,赵红艳.温馨助产服务模式对产妇助产的应用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3,32(1):5303-5304.

篇4:运用网络资源进行《 护理学基础》 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通过运用自制教学影像,规范基础护理技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运用自制影像和购买影像进行教学,对教学效果采取技能测试的方法对比;结果:五项技能平均成绩为:实验组88.4,对照组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论:自制教学影像有利于提高护理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自制教学影像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促进作用;自制教学影像有利于学生养成操作的良好习惯;自制教学影像有利于技能的规范统一,便于集体备课。

【关键词】教学影像 基础护理 实训教学 效果观察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号召下,中职学校连年扩招,大幅度增加招生规模,学校对报名者“来者不拒”,这样难以保证生源的质量 ,而护理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践教学应该成为培养护生各种实践技能和思维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 。因此,为了确保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我们运用自制的《基础护理实训教程》教学影像(一套)与配套教材于基础护理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质量和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选取我校2012级中职护理专业4个班的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个班计108名学生,对照组2个班计110名学生,全部为女生,年龄平均17岁。

1.2 方法

1.2.1 实验组在上基础护理实践技能课时,运用我校自制的教学影像进行辅助教学,影像示范与教师示教相结合,练习和课外技能实训时循环播放教学影像,学生也可以自己操作,反复观摩。

1.2.2 对照组在上基础护理实践技能课时,运用购买的教学影像进行辅助教学,对影像中与学校集体备课时不一致的地方,由教师在播放和示范时讲解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按学校统一规范的操作进行学习,练习和课外技能实训时循环播放教学影像。

1.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期结束时均选取了临床常用的五项操作(铺备用床法、口腔护理、无菌技术基本操作、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导尿法)进行了技能考核。

2 结果

人数 五项操作平均分 f值 P值

实验组 10888.4±3.16.830.05

对照组 11076.4±4.5

3 讨论

3.1 自制教学影像有利于提高护理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护理专业是对操作技能有很高要求的专业,因此加强护理操作技能培养是提高护生职业能力的关键,也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岗位核心能力 ,为了使教学更适应临床发展的需要,在自制《基础护理实训教程》教学影像时参考临床教师的意见,结合临床常用物品的类型,同时开发了相配套的校本教材《基础护理实训教程》(已于2013 年6 月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教学影像和教材的结合,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由于影像的操作示范者都是本校的学姐们,对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自信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护理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

3.2 自制教学影像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促进作用

随着中职生的扩招,教师数量也在不加大,即便如此,教师的工作量也是非常之大,平均每周学时都在16学时以上,有的达到26学时,因此有时会影响集体备课的时间和质量,有了自制教学影像,极大地方便了对技能操作的规范统一,特别是对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来讲,自制影像对她们尽快熟悉教学内容、熟练规范操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是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护理操作能力,进而提高护理实训教学质量 。

3.3 自制教学影像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规范地、准确地演示各种操作项目,讲清操作要领;同时可用多媒体教学将护理操作反复播放,帮助护生随时学习、观察,自我矫正护理操作的准确度,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实训中心也一直实行全天候开放实训室,学生可以自己到实训室选择练习的项目,电脑也可随时打开播放教学录像进行示范,为学生操作技能的规范和掌握创造了有利条件。

3.4 自制教学影像有利于技能的规范统一,便于集体备课

自制教学影像是根据多年的教学和竞赛经验,也集中了多数教师和临床工作者对操作要领掌握的技巧,同时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完成了,基本可以达到护理操作的统一化和规范化,便于集体备课,使每位教师教授的技能操作不走样,特别是对于没有经验的青年教师,自制教学影像相当于给她们了一个示范样本,可以成为很好的备课助手,可以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篇5:运用网络资源进行《 护理学基础》 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1.1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 选取我校2014届护理专业中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均为女性, 年龄为17-19岁。

1.2案例教学法在2014届护理专业中职生的护理课堂中, 通过各种形式引入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为:案例导入-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对案例收集资料-提出问题-分组探讨解决方法-就案例情境的相关技术进行探讨-总结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引入新的案例, 依次类推。

1.3评价标准授课评价表分别发放给我校专业教师和所有参与研究的学生, 授课评价表有我校根据国内过相关研究进行统一编制。其中授课评价表按教学方式、效果共有6项指标, 分别为 (1) 能力:培养了学生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2) 课程特点:教学特点设计适合教学对象; (3) 内容: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适宜; (4) 理论与实际:突出学科专业特色; (5)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6) 氛围:师生互动好, 气氛活跃。每项按优秀、良、差四个等级。在课程结束时 (包括理论课60学时, 实践课44学时) , 将调查表发放给学员进行评价, 发出评价表50份, 回收50份。排专人进行整理。

2.结果

2.1学员对课程评价结果学员自我对能力、课程特点、内容、理论与实际、灵活、氛围各项指标评价优良率达到80%以上。

2.2专业教师对课程评价结果专业教师对能力、课程特点、内容、理论与实际、灵活、氛围各项指标评价优良率达到84%以上。

2.3学员与专业教师评分结果的对比学员与专业教师评分结果分别为82.1±3.6、86.2±4.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讨论

“案例”源远流长。“例”为确定之成例, “案”为己成之旧案, 合而称之为“案例”。现代科学上的案例, 是指实例、范例、事例、实情、状况等。案例是对具体事物和现象及其发生过程所进行的描述情境。它的价值在于供人们分析研究、总结规律。因此, 案例在教育、教学、教学管理研究中能得到充分应用。

西方现代的意义上, 案例都能满足人们认识的需要, 给人某种启发和引导。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 向学生展示典型的故事。在实际的教学中, 案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第一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 由于案例是用于教育活动和科学研究的材料, 必须反映客观实际, 人们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若案例就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学生也会怀疑是否在案例选择上有歪曲或欺诈行为。教学中在编写案例时不能把虚拟的材料当作案例。第二案例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所谓目的, 就是使用这一案例所要达到的目标。案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 本身表现了人们的目的性。第三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 在纷繁复杂的客观现象中, 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现象, 案例应该讲述的是一个典型的故事, 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事例。

案例教学法是学生们和教师一起对案例进行讨论, 学员们是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法包括特定的案例和各种教学技巧[1]。案例教学中基本概念和原理外, 其它教学活动无标准答案, 教师需要巧妙的引导学生, 控制课程进展, 使课程达到预想效果, 使学员掌握技能。

案例教学法准备阶段, 教师在选定案例后, 应该仔细地阅读案例, 在每一个重要的段子、句子下面划线, 找出案例中的关键问题。把哪些问题当作教学的重点, 教师准备工作的第二方面就是教学的实施, 也就是拟订具体的课堂教学计划。

然后是组织同学进行案例分析:如果发言的同学少, 可事先引出一些同学的名单, 以备提问。对于有难度的问题, 要有适当的同学发言, 对大家起引导作用。

而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答案, 学生极少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因而在搞案例教学之初, 主要是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 让他意识到, 他是一个参与者。他自己担负着对案例作出透彻分析的责任, 必须做好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准备。学生还要准备在教师与同学的影响下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学生在准备阶段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 通读案例, 进行深入的分析。第二, 在讨论中推动全班同学对案例的进一步认识。第三, 能够从学习案例中得出概括性的认识和结论。

案例分析阶段, 学生要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 要求学生树立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态度, 畅所欲言、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有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 把听与学、问与学、记与学、说与学等学习方法运用到讨论中来。教师要增加学生之间不同意见的碰击, 激发学生的批评意见,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鼓励同学把思路放宽一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只是“导”, 而不是“裁”。

研究还发现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注重真实情景, 引导学生对问题思考, 因案例的特殊性, 使学生变为主动接受知识, 将所学理论对教学案例进行思考和研究。此外案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在表1和表2中我们发现不论学生自己或专业教师, 均高度评价此方法的, 优良率达到80%以上。

案例教学法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责任心提出更高要求, 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2]。还能调动教师备课积极性, 使教学活动处于不断推陈出新、提高教学水平。案例教学法还能增强学生的自觉性,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相辅关系, 使得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起着导演作用, 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 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效, 大大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3]。

综上所述, 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现代教育培养的人, 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所以在教学中, 学生积极参加讨论, 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心向, 使其自觉、主动地分析案例, 使学生进入了主体角色。案例分析活动是影响学生主体发展的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形式。案例教学法能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讨论, 积极思考, 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满堂灌的讲授方法, 阻碍了学生分析问题。所以, 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 选取我校2014届护理专业入学新生中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均为女性, 年龄为17-19岁。在2014届护理专业中职生的护理课堂中, 通过各种形式引入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将授课评价表分别发放给我校专业教师和所有参与研究的学生, 计算优良率。结果:学员自我对能力、课程特点、内容、理论与实际、灵活、氛围各项指标评价优良率达到80%以上。专业教师对能力、课程特点、内容、理论与实际、灵活、氛围各项指标评价优良率达到84%以上。学员与专业教师评分结果分别为82.1±3.6、86.2±4.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讨论:案例教学法能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讨论, 积极思考, 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满堂灌的讲授方法, 阻碍了学生分析问题。所以, 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护理学基础,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冯立民.<护理学理论>案例教学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 2005, 19 (3) :130.

[2]殷磊, 主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B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70.

篇6:运用网络资源进行《 护理学基础》 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关键词】 信息;辅导;结合;主体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教学领域,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改革,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和优势,把多媒体教学和自己所教学的科目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新学生对学习的固有挂念,拓宽他们的视野范围,能够让他们更加喜欢上课,更加乐于接受知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带来正面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多媒体运用到课堂上,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和弊端,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越俎代庖,弱化了教师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占据主体地位,而不是起辅助作用的多媒体,但是有的教师,把课堂效果完全寄希望于多媒体,以为多媒体运用的地方越多,教学效果就会越好,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我们运用多媒体的目的是让它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服务,并不是为了用而用。但是,很多教师却忽略了运用多媒体的目的性,而是本末倒置地让多媒体的运用成为了整堂课的主体,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过度花哨,缺乏实用功能

幻灯片的作用应该是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吸收知识,而不是让学生欣赏幻灯片,但是,某些教师在制作幻灯片的过程中,忽略了幻灯片的实际作用,以为幻灯片做得越花哨,越美观,学生越爱看,实则,过度花哨的幻灯片反而占据了学生过多的注意力,学生投入到知识上的注意力无疑就会减少,反而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良莠不齐,影响学生判断

网上有很多的信息资源,它能给学生拓宽学习知识的渠道,增加信息的来源,但是不可避免的是,网络上有些信息是不适合学生看的,如果让学生自主选择随意点击的话,一些不好的信息无疑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甚至会让学生沉迷于网络,失去了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近些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主动地把多媒体的运用加入到自己的课堂中,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多媒体的运用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既然多媒体运用到小学课堂上的双面性如此明显,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正面作用,避免它的消极作用呢?我觉得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做。

首先,给教师必要的多媒体信息辅导。

多媒体是一项新兴事物,年轻人接触的比较多,而有些教师由于年龄比较大或者自身业务素质的关系,运用起多媒体教学来会生疏,多媒体的运用不但不能给他们的课堂效率加分,反而会降低课堂效率。因此,学校应该给这些教师进行必要的多媒体信息的培训,帮助他们正确地运用多媒体,让多媒体和本学科的知识能够巧妙地联系起来,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把多媒体和本学科知识巧妙结合。

多媒体的运用不能盲目,不能胡乱运用,如何让多媒体运用到本学科课堂上来,让本学科的知识和多媒体巧妙结合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分析本学科的特点,并且和这些知识特点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搜集和本堂课有关的课外知识和图片,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加体验;在数学课上,则可以利用多媒体画出图形,展示公式的推导等,让学生在视觉上看起来更加形象、直观。

第三,确定教师在授课时的主体地位。

任何工具都是为了人服务的,纵然学习工具再先进,也取代不了人的作用。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授课方式上来说,授课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多媒体,多媒体只是教师授课时的一个工具,不论多媒体的作用多么明显,都替代不了教师的主体作用。所以,在任何时候,教师都应该提高自己的自我修养和整体素质,不能把过多的希望寄托到教学工具上去。

第四,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上的信息有好有坏,很多学生因为年龄小的原因,对这些信息不能加以甄别,在上网的时候,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所迷惑。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网上的信息进行过滤,指导他们辨认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内容,哪些是不能点开的内容,吸收多媒体的积极正面的作用,让多媒体的作用能够发挥到极致。

综上所述,多媒体的运用就是一面双刃剑,它给传统的教学方式打来一股清晰的溪流,也给课堂效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师要多发掘多媒体的积极作用,力所能及地克服多媒体的不良影响,争取让多媒体的运用成为自己课堂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杨文静.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2]刘红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3]刘文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5:1065-1066.

[4]陈国魁.小学多媒体教学中的若干心理学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194-197.

[5]李智.论多媒体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大学,2009.

篇7:运用网络资源进行《 护理学基础》 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的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将两个班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人, 其中女生43人, 男生1人;年龄15~17岁, 平均 (16.32±0.21) 岁。对照组47人, 均为女生;年龄15~17岁, 平均 (16.42±0.18) 岁。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观察组采用分层教学法与小组学习法。 (1) 学生分层方法:首先由学生自我评估学习能力后报名,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上学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听取班主任、主要科目任课教师的意见等, 将学生分为3个组, A组为优等生, B组为中等生, C组为学困生。 (2) 教学方法:教师先给A组学生演示操作, 让B组和C组学生观摩, 演示结束后A组学生练习, 由实训室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再给B组学生演示, C组学生继续观摩, 演示结束后B组学生练习, 指导A组学生的实训室教师同时指导B组学生;教师再给C组学生演示, 演示结束后C组学生练习, 教师在旁边指导。 (3) 大组长与小组长的评选与培训方法:从A组学生里评选出一名接受能力强、学习积极主动、操作项目考核成绩在95分以上的学生为大组长;A组其他学生通过培训, 操作项目考核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4) 学生分组方法:将B、C组学生随机平均分配给各小组长, 由小组长负责该组学生的指导、培训、考勤、汇报、反馈等工作。利用第二课堂一起练习教师所安排的操作项目, 下课前30分钟进行考核, 考核成绩作为该小组学生的平时成绩。 (5) 学生分组不固定, 根据练习情况和学生考核成绩随时进行调整。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讲解、演示—学生练习—教师在旁指导, 实验室开放期间, 学生自由组合练习, 教师监督, 下课前由教师随意抽考。

1.3 考核方法

期末两组学生考核方法、评分标准相同。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PEMS3.1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学生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比较见表2。

从表1可以看出, 观察组学生90分及以上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75~79分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从表2可以看出, 观察组学生对分层教学法与小组学习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就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3]。中职卫校承担着培养基层医疗护理人才的任务, 目前我国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急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基础护理人才[4]。中职卫校是培养合格、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摇篮。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 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 这就给中职卫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医疗护理水平, 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是医学院校不懈的追求。如何培养出合格、实用型护理人才, 是值得中职卫校教师思考的问题。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综合性学科[5], 不但需要学生多看, 而且需要学生多动手练习, 只有这样, 才能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术。中职卫校学生理论基础、领会能力、动手能力相对较差, 这给教师上实验课带来一定的困难, 有时某个动作需要反复演示学生才能掌握要领。针对中职护理学生的特殊情况, 只有对他们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护理人才。

3.1 分层教学法能给学困生提供多看的机会

教师在给A组学生演示时, B、C组学生均能在旁观看, 教师在给B组学生演示时, C组学生又能在旁观看。所以, C组学生观看的机会比A、B组学生多, 增强了学困生的感性认识, 加深了记忆。

3.2 小组学习法能起到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作用, 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师将B、C组学生平均分配给小组长, 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 利用第二课堂, 按照教师安排的操作项目进行练习, 在下课前从每个学习小组中抽出1人进行操作考核, 并将其考核成绩作为小组平时成绩。这样就能起到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作用, 也能弥补在分层教学法中学困生动手机会少的不足, 同时也使小组成员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和相互监督,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学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说明, 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联合小组学习法, 既能让学困生多看、多动手练习, 又能给优等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使优等生有了成就感, 调动了优等生的积极性, 也促进了学困生向优等生学习, 从而提高了学生整体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和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叶旭春, 姜安丽, 沈洁, 等.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 (5B) :64-65.

[2]丁淑荣.浅谈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对男护生的带教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8) :185.

[3]顾慧明, 尤黎明, 黄慧霞.护理技能教学中心实验室的建设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23 (4) :88-90.

[4]赵丽荣.中职卫校为社区、农村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模式的探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3, 15 (3) :370-371.

篇8:运用网络资源进行《 护理学基础》 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汽车机械基础 运用措施

一、背景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作为教学辅助者的形式所组成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相对于常规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综合学习能力等,能够帮助职业院校教育出实用性的技能人才。项目教学法在教学应用过程中是行动导向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主要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某一项教学任务,以此来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环境中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并且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今后的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课堂教学环境中的教育形式。

二、确定教学项目

教学项目的设计工作是项目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为了更好地提升汽车机械基础的实际教学效果,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优化教学项目设计的方式,在设计教学项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使设计出的教学项目能够更加具备吸引力,使学生在参与教学项目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思考能力与思维方式的转变与提升,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工作者在设计教学项目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培养学生独立性与团队协调能力的相关因素。

三、制定教师示范重点

教学示范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内容,优秀的教学示范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我国汽车机械基础教学的实践环节中,教师往往需要采用诸多教学手段去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为学生今后的课堂学习与实践奠定必要的基础条件。因此,项目教学法在汽车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应该更加重视教学项目的示范,教师应当在开展教学项目后,及时对学生进行示范,结合汽车机械基础的课堂教学要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学项目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项目当中。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汽车常见机构”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设计项目,然后由教师将设计项目进行分步讲解,并且亲身操作教学项目中的难点,为学生讲解项目知识问题,让学生能够明白项目的相关细节,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熟悉相关的操作步骤,以此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四、设计教学步骤

针对汽车机械基础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情况,教师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应当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并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教学项目的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课程知识,并且逐步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改正与调整。

五、有序开展课后复习与总结

在汽车机械基础的教学中,不能够只以传授新的教学内容作为主要目的,还需要定时或不定时地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复习或总结,复习主要是指将过去学过的知识重新联系一次,而总结便是将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整理,巩固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形成一个结构性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通过项目教学法,教师能够适时拟定具备多个教学重点的项目并进行总结、复习以往学习的内容。

例如,在《汽车机械基础》的第四章“汽车常见机械传动”的教学内容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以“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内容进行整理,并设计出相应的项目,给予相应材料,让学生制作出最为有效的传动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将所有教学难点和重点都进行有效的梳理,深化学生的记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六、小结

篇9:基础护理技术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实验班为2009级社招护理中专班, 共37人;对照班为2008级社招护理中专班, 共41人。

1.2 方法

1.2.1 教学过程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即先在教室完成理论部分教学, 然后在示教室完成操作部分的演示及练习[2]。实验班则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即理论讲解、操作演示及学生练习均在示教室完成, 同时在示教室播放护理技术操作的教学光盘, 以加强记忆, 提高操作水平。

1.2.2 考核方法

2班均选择铺床、静脉输液、导尿、画体温单、穿脱隔离衣5项护理技术操作作为考核项目, 采用相同评分标准。对照班学生在5项考核项目中, 随机抽取1项作为考核内容, 实验班则将5项考核项目分成2部, 其中静脉输液、导尿、铺床为一部, 穿脱隔离衣和画体温单为另一部。每位学生分2次抽签, 参加2次操作考核, 以2次的平均成绩作为最终考核成绩。考核组由外聘医院护士长及本校教师组成。

2 结果

2.1 2班学生操作考核平均成绩比较 (见表1)

2.2 实验班单项考核成绩统计 (见表2)

3 讨论

由表1可知, 实验班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 (P<0.01) , 有显著性差异, 原因如下。

(1) 学校重视。长期以来护理实验成绩都依附于理论成绩, 一般实验成绩只占该课程总成绩的10%~20%, 有时甚至不考虑实验成绩[3], 只把它当做督促学生操作训练的手段。我校2009级护士班在开课之初, 学校即反复强调操作技能的重要性, 同时学校研究决定将护理技术考核成绩纳入理论成绩并将比例提高至40%, 录入学生个人档案, 首次打破我校护理技术考核成绩不计入总成绩的常规。因此, 学生十分重视护理操作学习及训练。

(2) 实验用品充足, 示教室开放时间长。过去的做法是在护理技术考核前3~4周开放示教室, 直到操作考试结束。学生操作训练时间偏少。而此次护理技术操作课从开课之初即为学生提供课后训练物品。学生用于护理技术练习的时间明显增多。由于课后练习时间长, 符合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之记忆规律[4], 所以实验班护理技术考核成绩及操作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班。

(3) 操作步骤统一。由于实验班采用同一任课教师全面负责理论、操作演示及学生操作训练指导的授课方式, 且护理技术操作课所有内容均在护理示教室内完成。教师正常讲解演示后, 观看教学光盘, 再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练习, 通过学生的操作来检验教学效果。示教教师根据效果决定是否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演示操作及讲解。通过使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实验班护理操作能力明显提高, 操作步骤高度一致, 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

(4) 客观地讲, 将5项操作技能考核项目, 分2次实施考核, 虽然延长了考试时间, 增加了考核难度, 但使学生护理技能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学生进入临床实习, 便受到临床带教人员的一致好评。同时2次考核分解了一次考核的风险, 减少了学生因临场发挥不好造成成绩下降, 客观上起到提高成绩的作用。如某学生输液成绩为82分, 而其穿脱隔离衣成绩为92分, 最终成绩87分, 优。这种情况在实验班多见, 也是实验班优秀率高出对照班的原因之一。

通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我们认为有必要将基础护理学理论成绩与操作技术考核成绩合二为一, 形成护生的最终成绩。同时, 要逐步加大护理技术考核成绩所占比例, 使之达到总成绩的40%。以此促进学生动手的积极性, 最终实现培养护理人才的目标[5]。

摘要:基础护理技术教学是培养护生专业技能的主要课程。通过采用一人负责式教学, 在示教室内完成理论讲解、操作演示及学生练习;改革考核方法, 提高护理技术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 (达40%) 。护生护理操作能力明显提高, 操作步骤科学、合理, 促进了护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技能,考核方法

参考文献

[1]詹杰.谈营养高职课程改革中任务导向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8, 22 (6) :535~537.

[2]雷巍娥.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6) :125~126.

[3]史瑞芬, 曾爱芳, 吴俊.改进护生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考核标准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1) :23.

[4]潘蕴倩.心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上一篇:浅谈缔约过失责任赔偿的范围下一篇:平凡岗位演绎精彩人生主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