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英美文化的论文

2024-07-13

有关英美文化的论文(通用12篇)

篇1:有关英美文化的论文

摘 要:在英美文学的发展进程中,两个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化及历史的差异性,促使文学评论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语言是一个民族得以立足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本民族文化及灵魂相互结合的产物,英语语言中自然融入了英国与美国的文化,两者之间相互统一与协调,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英美文学评论及文学作品中。

本文主要介绍英美文化存在的差异,并针对其在英美文学评论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篇2:有关英美文化的论文

文学是艺术与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艺术领域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学评论是文学发展的直接产物,也是一种充分体现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艺术价值及人文内涵的表达方式,能够提高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认知及理解能力,但文学评论与民族意识及人们思维方式息息相关,故文学评论本身便具有差异性及特殊性。

针对英美文化领域而言,文学评论受到英美文化差异的影响较大,对英美文化中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深入研究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化评论的影响,能够最大程度上推动英美文学评论的发展。

一、英美文化存在的差异分析

(一)语言发音的差异

英语,是英国与美国人民的主要使用语言,对于英国人而言,英语作为母语,在语言发音方面与美国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英国人发音时强调字正腔圆,发音特别清楚,停顿之处较少,反之美国人发音时主张能够省略多少便省略多少,能一句带过便一句带过[1]。

一般来说,英国式英语比美国式英语听觉上更为舒服。

(二)语言环境的差异

导致英国与美国文化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语言环境的不同。

因英国人在处世方面具有严谨性,在思维逻辑与文化理解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且很难被外界因素改变,同时英国文化存在单一性,接受先进文化的能力较弱;反之美国人追求创新,很少受到传统文化因素的阻碍,美国文化具有多元性与包容性,能够充分汲取国外文化。

二、分析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文学评论是文学及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之一。

随着英美文化的逐渐发展,文学评论层出不穷,关于英美文学评论的研究也愈来愈多。

受到英美不同社会意识的影响,文学评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具体体现如下:

(一)英美文学评论中语言差异的影响

语言作为文化的表现工具之一,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与生存的根本。

受到语言差异及各种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评论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当语言接受一定程度的加工与再创造后,文学作品便会产生出不同的社会影响力与文化内涵,从而形成文化差异。

英语在受到历史的影响后,成为全世界人民的通用语言,一方面推动着世界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与文化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发挥自身的巨大优势,即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浓厚的历史感,能够最大程度促进文学评论的顺利开展。

英国文学评论的主要特点为:保守性、中规中矩性。

原因有:英国人思维及个性与美国人相比带有保守性,低调又不张扬,这点为文学评论的特色之一。

除此之外,英语作为社会发展过程的产物,且作为英国的母语,人们对其的尊重与敬仰也能极大地影响到文学评论。

反之对于美国人而言,历史上美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在英语使用方面受到了英国人的影响,但美国的发展历史中没有经历过封建时期,是直接由奴隶制转变为资本主义,这样的历史背景中使得美国历史与文化缺乏了沉淀,故美国文学评论的使用语言具有先进性与创新性的特点,常带有夸张语气,缺少了英国人的保守性,同时非常直接与大胆[2]。

(二)英美文学评论中文化内涵差异的影响

从英国文学评论方面来说,评论语言主要存在继承与摒弃之间,英国人思维的固守性,促使了英国国家的发展水平较为缓慢,英国文学评论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不论是带有宗教色彩或者是现代诙谐色彩的文学评论手法,都展现了英国文学评论领域渴望突破自我与探索新兴评论方式。

反之从美国文学评论方面来说,其文学评论发展方向与美国文学趋同,同样作为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不但没有历史厚重感,缺乏深层次的含义,而且缺少了历史文化的积淀,难以在世界文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这些情况都与美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历史文化密切相联。

因美国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促使了美国文学评论语言上的直接与大胆,加之受到印第安土著及欧洲大陆文学的影响,文学评论的角度更为灵活与全方面,能够取长避短,故美国文学评论在世界文学领域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得以进步的灵魂,不但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政治决策,而且对于文学评论也有着深远与长久的影响,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制度,这些都能在文学评论中得以体现。

本文介绍了英美文化的具体差异体现,对英美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作出了分析。

参考文献:

[1]孙宇.英美文学评论过程中有关文化差异的影响[J].文化学刊,,07:185-186.

[2]张丽坤.浅谈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评论的影响[J].英语广场,2015,08:47-48.

篇3:有关英美文化的论文

一、英美的文学发展

初期英国文学严重影响着美国文学,在十九世纪末之前,许多人认为英国文学包含美国文学,直到二十世纪, 美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无论经济还是文学都走向成熟。

英国的发展历史比美国长,同样英国发展文学作品的时间也比美国长,英国的文化传入美国,英国文学受到了文化、政治和历史的影响。英国发展大致经过了5个时期,分别为:中世纪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实主义时期、后现代主义时期。

美国是多元化国家,美国文学亦是多元化的。美国文学贴近民生而且内容丰富,美国文学初期模仿英国文学,直到二十世纪初才逐渐独立自主[1]。美国发展经过了5个时期:殖民时期、独立革命、南北战争、二战期间、二战后期。

二、英美的文学评论

英美的文学评论运用文学理论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研究,揭示了英美文学的发展规律。

根据其形式的不同,英美文学评论分为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英美文学评论是以表现形式、思想内容、创作风格的议论与评鉴为目的,来提高欣赏能力和阅读水平,让文学爱好者更加清晰地明白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内容。

英美文学评论不同于其他作品分析,一般文学作品评论或分析更注重作品本身的属性,而英美文学评论作品不同,其注重的是外在表现。想完全明白英美文学评论,首先要对英美文学作品有一个很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对英美文学作品有一个深刻地评论。

三、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一)英美语言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

语言不仅是民族的根本,也是一个民族沟通的重要桥梁,虽然英美国家都是用英语进行沟通,但是根据国民文化的不同、历史背景的差异和宗教信仰的区别等, 英语分为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其谚语、习俗、典故都是大不相同的。只有了解这些差异,才能更好地对英美文学作品有一个更加客观、深刻地评论。不同种族的评论家有不同的习惯,如果分不清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语言差别,那么便注定对英美文学作品内涵没有一个深刻地评论和认知。美国初期只是英国的分支,在语言上也同样如此。评论家评论文学作品时,基于英式英语的语言习惯,语言使用较严谨,所以英式英语是比较稳重而庄严的,英式英语是具有民族传统的正宗语言,流传至今。而美式英语就没有那么中规中矩,没有那么传统, 美式英语比英式英语大胆得多,美式英语创新、叛逆、张狂,在评论上更加肆无忌惮,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很大的差别。这或许也是美式英语不再是英式英语衍生产物的一种标志。

(二)英美文化内涵差异带来的影响

英国文学评论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也是一个包袱, 束缚了评论家的思维与观点,英国文学在矛盾中挣扎。莎士比亚的杰出作品《哈姆雷特》,其主人公“生存还是灭亡,这是一个问题”表现出的纠结和挣扎,也是当代英国评论家具有的典型性格。伊戈尔顿是注重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一位英国评论家,他的评论角度独特,他可以说是英国最有影响力的评论家。美国评论家马克·吐温在评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时明显地表示了其人道主义的思想,这部作品也充分地描述出了美国的历史,在文章结尾,黑奴获得了自由,美国的奴隶制度被回避了,但从其他角度看,它对美国种族歧视进行了讽刺。可见美国文学评论的大胆和自由。前期的美国文学是英国文学的附属,很多人认为其是英国的一个分源,但是发展到二十世纪以后,美国文学不受英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凭借着自己的大胆创新和独特见解以及开放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取得了很多不朽的成绩, 经过多次巅峰发展,有了自己立意新奇的美国文化,这时美国彻底摆脱英国,真正地走向独立[2]。

(三)英美人道主义差异带来的影响

人道主义指的就是维护人类的权力和利益。资产阶级为了巩固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人道主义这一说法,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发展,“人道主义”也逐渐变得完善。出于信仰基督教的原因,人们信仰上帝, 这些对文学评论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英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差异导致各自对人道主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英国文学评论家对此的理解保守且成熟,而美国则相反, 更具有大胆创新精神。从英国传统的文化角度来说,对人道主义的保守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没有持续太久便有了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产生怀疑,人们认为革命的推动才能让社会更加快速地发展起来。保守的人道主义并不是社会完善和发展的唯一条件,只有在具备活力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可以起到催化作用。美国文学评论对人道主义有着比较独到的见解,且态度激进。产生差异的原因就是美国没有英国的传统文化,没有历史包袱,没有太多顾忌,可以自由发表观点[3]。

(四)英美文化历史差异带来的影响

英国和美国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截然不同,英国有着良好的民族传统,在十九世纪之前,英国文学在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欲挣脱过于传统的方式,这是一种矛盾的体现,当时的文学作品明显地具有着宗教色彩,创作手法也很平常。二十世纪之后,英国文学有了质的转变, 评论家们对于之前的理论开始重新思考、重新审视,英国文学评论也进一步地朝前发展。这对当今社会文学理论的形成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美国文学作品的评论需要挖掘它的历史文化背景,因为美国是殖民地国家, 其文学作品受到了很多其他文学的影响,比如印第安文学,但这并不影响美国文学的发展,美国文学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它不是任何文学的复制品,其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坛上后来居上,更有数十部文学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更具创新性,更加独特[4]。美国文学更加注重人们的大胆和创新。

四、结束语

英美两国的环境、发展、语言等都截然不同,但是美国更加自由,更加没有束缚。而英国具有深厚、古老的文化底蕴。其语言和历史皆具有英国文化独有的特征。而在美国,语言没有受到约束,人们见解独到,这也是美国文化能够站在巅峰的根本原因。英美文化差异对两国的文学评论有着重大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的文化交流也日渐频繁,文学作品的评论对一个民族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英美两国无论是环境、宗教信仰还是语言习惯都有很大不同,所以英美文化存在诸多差异,英美文化的差异对英美文学的评论也造成诸多影响。只有完全了解英美两国的差异,才能对英美文学有一个更准确、更深刻的评论。本文通过对英美文化差异进行研究,分析其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进而让人们有一个更加清晰地认识。

篇4:有关英美文化的论文

关键词:英美文学 文学评论 文化差异

英美文学是英美语言被英美民众艺术化使用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对英美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性的反映,是英美文化被世界人民所认识和了解的一个窗口。英语作为一种具有强烈表达功能的交流工具,在英美文学中,被用来表达英美人民的情感和思想,其风格也具有多元化。但是通过对英美两国文化载体语言差异、历史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起着支配性的作用。

1.英美文学评论概述

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文学作品是文学评论的对象,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属于狭义的文学评论,而广义的文学评论则是对所有和文学有关的思想、人物、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文学评论建立在文学作品分析的基础之上,文学评论高于文学分析,分析是具体的,而评论则是广泛而深刻的。英美文学评论属于文学评论中的一类,它是一种运用文学理论现象对英美文学进行研究、探讨的实践活动,它可以揭示英美文学的发展规律、指导英美文学的创造。英美文学评论其对象是英语文学作品,其目的是通过对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表现形式、思想内容、创作风格等进行分析、议论,借此来提升英美文学爱好者的欣赏和阅读的水平,正确接收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信息。同样英美文学评论也有别于一般的作品分析。由上文可知,文学作品分析比较重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属性进行分析思考,而英美文学评论则重视对文学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文学艺术表现和外在表现进行思考评论。

2.英美文学评论中的文化差异

人类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文学作品的差异,文学作品是一种借助语言表达展现文化内涵的方式,英美文学作品多以诗歌、戏剧的方式出现,它不仅代表了作者的思绪,更体现出了民族的情感,但因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区别,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导致英美文学之间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差异。

2.1历史传统的差异。在美国文学评论中对于人本主义的观点,在激进的同时还表现出了其具有的独创性。这主要是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美国没有像英国一样带有较沉重的文化历史包袱。其次,美国为了争取独立而形成的民主、自由的文化氛围,这使得美国文学评论在发展上可以没有任何包袱。所以,在美国的文学评论中,很多作者对于人本主义的观点,都是保持着一种较激进的态度,有的甚至还表现出了独具一格的人本主义的创新观点。然而,英国的人本主义是相对神权主义和禁欲主义的。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历史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在英国文学评论之中,对于人本主义的观点还是倾向于保守的一面。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明、文化的发展进步,在英国文学评论中这种人本主义观点,逐渐地受到了很多人的否定和质疑。

2.2载体语言的差异。美国是一个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平等的新生国家,在争取国家、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其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政治制度和民主的文化意识等都是新生的,所以美式英语也是其中新生的事物之一。新生事物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去创新,当然美式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就必定会带有创新和一定的叛逆的特质。由于美国的民主革命较为成功,在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都没有较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和负担,所以文学评论家在语言的使用上不会像英国的那样小心翼翼而是带有创造性,对美国文学作品的评论会比较张扬个性,并且也不会有顾忌的现象。美国文学评论在语言使用上的创新性,离不开美国民主、自由、个性张扬的氛围以及“一切皆有可能”的文化精神。英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和良好的民族文化发展传统。英语是正宗的英国民族文化发展载体,它继承了传统文化遗产,使得其在英国文学作品使用中具有很好的表现性。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许多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时,在语言的使用上十分小心翼翼。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潜意识中对古老而悠久的英式英语有一种由衷的尊敬和崇拜,害怕在语言的使用上不当而亵渎了古老而悠久的英式英语。这使得英国文学评论缺少张狂特质和个性自由。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学受到了欧洲大陆文学影响,其中英国文学和印第安文学对其影响最为深刻。虽然美国文学受到了欧洲大陆文学的影响,但是其自身也具有独特的个性。同样欧洲大陆文学评论尤其是英国文学评论对美国文学评论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美国文学评论还是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学评论,不然就不会有美国文学评论这一说法了。英国文学评论在不断地挣扎和犹豫,就像英国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一样,虽然有所创新,但主要的还是传承传统,而美国文学评论更多的是创新,这也体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性格特点。本文分析两国文学作品的差异性,由此得出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英美文化差异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篇5:有关英美文化的论文

首先,美国文学评论的特点主要是自由、民族以及具有创造力,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形成的评论形式。例如,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美国人的言行举止较为随意,不会注重别人的评价;在饮食方面也不会讲究食物的精细,而快捷性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因此,美国的快餐文化丰富;在教育过程中,美国人较为追求自由、平等;而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较为重视员工的创新能力,使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其次,英国文学评价则具有保守以及理性的特点,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英国人讲究绅士风度,当他们在接待朋友时会注重穿着;饮食方面注重食物的精致,追求完美,而且在餐桌上不能发出刀叉碰撞的声音。因此,通过对两国文化背景的分析可以发现,文化的差异性不仅与历史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也与地理环境有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对于英美文学评论家而言,在英美作为分析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性,通过对其特点的分析,进行作品的评价,从而使各国的文化内涵得到充分性的体现。

2 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价的影响

民族发展中语言是文化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较为深远的影响。而在文学作品之中,语言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言差异性的出现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学评论造成影响,所以,在作品评论的过程中,评论家应该通过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分析,构建评价标准。对于英美文学作品而言,虽然他们的语言形式相同,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异、文化的差异以及人文差异等因素的限制,其评论的内容也出现一定的不同。因此,在英美文学作品评论的过程中,评论人员应该认识到语言的差异性。首先,在英式英语研究的过程中,评论者应该认识到英式英语具有严谨性的特点,在英国文学评论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严谨以及尊重的心理,在这种评论环境下可以充分体现出英式英语的沉稳性;而对于美式英语而言,其语言形式是在英式英语基础上形成的,由于美式英语的发展时间较短,历史背景也相对薄弱,所以在美式英语的文学作品之中,其创新性的语言形式相对较多,作者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也不会受到传统因素的限制。其次,在文学评价的过程中,其语言的评价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虽然英国文学评价相对传统及理性,但是并不意味着英国文学作品相对死板,其严谨的意义主要是指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相对严谨,并具有一定历史性的特点;而在美国文学评价的过程中,由于其具有创新性,通过评价及阅读可以激发人们的思维,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文化的综合性发展。

★ 文学评论经典范文

★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

★ 中西方文化差异浅谈论文

★ 中韩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 英美音乐

篇6:有关英美文化的论文

谈及美国文学评论,我们就不能忽视了对于美国文学的研究,因为自从有了文学,才有了文学评论。美国作为殖民地,其文学受到了欧洲大陆文学,特别是英国文学以及印第安文学的影响。笔者认为,美国文学有着其自身的特性,不然也就不会有美国文学这一说法了。美国文学虽然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美国自身这一因素。英国文学在美国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结出新的果实——美国文学,虽然有着“遗传基因”,但是美国文学终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然,与之相对的美国文学评论也是这样的。

篇7:分析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而文化一直跟随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见证着国家的兴衰存亡。纵观世界,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都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在不断发展的国际社会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含义,随着大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深入,使得各国之间文化交流和碰撞也日益频繁。本文就目前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发展的差异所在。

关键词:英美文化 中国文化 差异 现状 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与国际社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频繁,这就使得我国文化承受着来自各国文化的冲击,特别是英美等西方经济发展大国,在进行经济、文化、贸易交流时,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及时分析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篇8:有关英美文化的论文

一、英美文学的重要性

高校英语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导致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学生能够用一个新的态度去学习英语, 学校应该重视起英美文学的作用力。英美文学作用体现在各个方面, 英美文学很多形式都是以故事为主, 加大了学生的关注度以及兴趣度,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文中的含义会自主的去翻阅一些没有接触过的词汇, 在这个过程中英美文学的阅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动力, 学生在课堂上接触一些纯文学的教学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空间能力以及创造力, 适当的传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上升到另一层面。

二、英美文化存在的差异分析

(一) 语言发音的差异

英语, 是英国与美国人民的主要使用语言, 对于英国人而言, 英语作为母语, 在语言发音上方面与美国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英国人发音时强调字正腔圆, 发音特别清楚, 停顿之处较少, 反之美国人发音时主张能够省略多少便省略多少, 能一句带过便一句带过1。一般来说, 英国式英语比美国式英语听觉上更为舒服。

(二) 语言环境的差异

导致英国与美国文化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语言环境的不同。因英国人在处世方面具有严谨性, 在思维逻辑与文化理解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且很难被外界因素给改变, 同时英国文化存在单一性, 接受先进文化的能力较弱;反之美国人追求创新, 很少受到传统文化因素的阻碍, 美国文化具有多元性与包容性, 能够充分汲取国外文化。

三、分析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文学评论是文学及文化发展的产物, 也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之一。随着英美文化的逐渐发展, 文学评论层出不穷, 关于英美文学评论的研究也愈来愈多。受到英美不同社会意识的影响, 文学评论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体现如下:

(一) 英美文学评论中语言差异的影响

语言作为文化的表现工具之一, 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与生存的根本。受到语言差异及各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学评论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当语言接受一定程度的加工与再创造后, 文学作品便会产生出不同的社会影响力与文化内涵, 从而形成文化差异。英语在受到千年的历史变迁后, 成为全世界人民的通用语言, 一方面推动着世界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与文化领域的发展, 另一方面能够发挥自身的巨大优势, 即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浓厚的历史感, 能够最大程度促进文学评论的顺利开展。英国文学评论的主要特点为:保守性、中规中矩性。原因有:英国人思维及个性与美国人相比带有保守性, 低调又不张扬, 这点为文学评论的特色之一。除此之外, 英语作为社会发展过程的产物, 且作为英国的母语, 人们对其的尊重与敬仰也能极大地影响到文学评论。反之对于美国人而言, 历史上美国作为英国的曾经殖民地, 在英语使用方面受到了英国人的影响, 但美国的发展历史中没有经历过封建时期, 是直接由奴隶制转变为资本主义, 这样的历史背景中使得美国历史与文化缺乏了沉淀, 故美国文学评论的使用语言具有先进性与创新性的特点, 带有夸张语气, 缺少了英国人的保守性, 同时非常直接与大胆2。

(二) 英美文学评论中文化内涵差异的影响

从英国文学评论方面来说, 评论语言主要存在继承与摒弃之间, 英国人思维的固守性, 促使了英国国家的发展水平较为缓慢, 英国文学评论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 不论是带有宗教色彩或者是现代诙谐色彩的文学评论手法, 都展现了英国文学评论领域渴望突破自我与探索新兴评价方式3。反之从美国文学评论方面来说, 其文学评论发展方向与美国文学趋同, 同样作为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不但没有历史厚重感, 缺乏深层次的含义, 而且缺少了历史文化的积淀, 难以在世界文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这些情况都与美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历史文化密切相联。因美国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促使了美国文学评论语言上的直接与大胆, 加之受到印第安土著及欧洲大陆文学的影响, 文学评论的角度更为灵活与全方面, 能够取长避短, 故美国文学评论在世界文学领域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4。

总而言之, 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得以进步的灵魂, 不但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政治决策, 而且对于文学评论也有着深远与长久的影响, 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制度, 这些都能在文学评论中得以体现。本文介绍了英美文化的具体差异体现, 对英美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作出分析。

摘要:在英美文学的具体发展进程中, 文化的差异性对于英美文学的影响显著, 特别是在英美文学评论方面, 两个国家之间语言、文化及历史的差异性, 能够促使文学评论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语言是一个民族得以立足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也是本民族文化及灵魂相互结合的产物, 英语语言中自然融入了英国与美国的文化, 两者之间相互统一与协调, 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 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英美文学评论及文学作品中。本文主要介绍英美文化存在的差异, 并针对其在英美文学评论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英美国家,文化差异,文学评论,产生影响

注释

11.吴晶.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分析[J].才智, 2015, 03:282-283+285.

22 .张惠宁.论述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海外英语, 2015, 01:8-9+14.

33 .李晓旭.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品牌, 2015, 03:123-124.

篇9:有关英美文化的论文

关键词:英美文化 文化差异 文学评论

一.文学评论的内涵

文学评论,顾名思义,评论文学。用专业的术语来讲,是应用文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对特定的文学内容,比如说文学作品,文学思想等进行探讨、研究等一系列文学性质的活动,以解释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从而帮助相关的文学家进行文学创造,推动整个文学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英美文学的相关内容

英美文学是对英、美两国民间文化艺术的总称。同样的是两个现实生活的生动反应。我认为文学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和表述功能,而且英美两国的文化比较多元化,决定了其文学风格的多元化,戏剧、小说、诗歌等类型多样,各具特点:

(1)英国文学的特点

英国是一个临海国家,不仅气候极具海洋性,其文学也是如此,包容性十足,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气息,再加上英国的经济、历史发展传统,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英国的文学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开始转向写实主义,这是英国文学发展的一般趋势。

(2)美国文学的特点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建国的时间比较短,在19世纪之前,美国文学可以说是依附于英国文学,具有英国文学的一些特征,但是在19世纪末期之后,美国文学开始脱离英国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多方面、平民化、自由化等。就像美国的社会一样充满着自由、民主的气息。

三.英美文学评论的内容

各国的文学评论各具特点,但是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需要注意三个问题,首先是文学伦理问题,这是要放在首位进行考虑的问题;其次是道德评论,这是进行文学评论的关键所在;最后是审美评论问题。具体到英美两国来说,文学评论与该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女权主义、殖民主义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文学评论研究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开创了文学研究的新方向。

四.英美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的影响

(1)英美两国的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1.英国的语言

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发展时间较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拿英国的官方语言:英文来讲,许多的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文学进行评论时,使用语言十分的谨慎,这既能说明文学评论家谨慎的态度,同时也更能说明英文的地位和重要性,可以说英文便是英国的象征,因此出于这样的态度,英国文学评论是相对拘谨的、缺乏新时期的创新与个性;

2.美国的语言

美国官方使用的语言也是英文,但是却是美式英文,虽然说在本质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就是美式英语的称谓便能很好的说明问题,美式英语是美国的创造,是美国争取独立的体现,众所周知美国发展历史比较短,而且是移民国家,文化发展多元化特征十分显著,在独立之后,美国在政治、历史等方面都没有历史遗留问题,可以说美国的民主革命是十分成功的,相应的在文学评论方面美国的文学评论就彰显个性和创新性。

(2)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人本主义是英美两国共同宣扬与崇拜的,但是英美两国的人本主义又存在着具体的差别:

1.人本主义是英国发展历史上很早便出现的,但是在文学评论领域人本主义是十分保守的,神权和禁欲主义依然处于主导地位,我认为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生动体现,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在文学领域的再现,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为伟大的文学家,我认为没有之一,莎士比亚不仅影响了英国一代人,更影响了整个世界。他的作品可以说是英国文学创作的典型代表,对其作品进行研究之后发现,人文主义在其作品中有很多的体现。

2.相比英国的人本主义,美国就十分创新、独特。当然这和美国发展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的独立是十分果断的,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争取独立自由的观念理论深入人心,美国的人本主义十分的激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对人本主义的创新理解。在这基础上美国的文学评论就显得更加激进、创新。

小结:

影响文学评论的因素是多样的,其中影响因素最大的便是历史文化因素,不同的历史传统造就了不同的历史文化发展方向,同时也影响到了之后出现的文学评论,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文学评论必须建立在自身的文化之上,不可用自身的标准去衡量他国文化,这样对于理解他国的文化是不利的。

篇10:英美文学中蕴含的文化气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由于民族的不同,因而文化内涵也各不相同,使得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世界文化格局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世界文化的绚丽多彩,英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具一格,英美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英美文化的载体是英美文学,要想对英美文学中蕴含的文化气质进行了解,必须要先研究英美文化。

本文就对英美文学中蕴含的文化气质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篇11:英美文学中的文化气质

【摘 要】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之林中独具一格。

英美文学作为英美文化的载体,是品读和研究英美文化的窗口。

英美文化气质是英美文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篇12:英美文化差异

英美人的思维模式的特点是呈线性顺序进行演绎推理,而中国人则偏重于直观、直觉,多用意象思维方式。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这种不同表现在:英语国家的人着眼于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看法,中国人则着眼于对对方发出的信息或表明的态度所做出的直接反应。比如,对某一产品或某一设计,不管满足与否,英美人倾向于先给予赞扬,而中国人往往更挑剔。对来自对方的赞扬,中国人和英美人的反应和回答也是不同的。英语国家的人对„称赞语‟做出的反应,往往是欣赏、兴奋,认为对方的赞扬是对自己某件事的认同和认可,对待这种赞扬,英美人觉得应表达自己的谢意,所以通常用“Thank you.”,“I‟m glad to hear that.”。而中国人觉得,谦逊是一种美德,得到他人赞赏时,经常表现出不好意思和受之有愧之感,往往会以“哪里,哪里”,“过奖,过奖”,“还差得很远”等作为回答,则会使英语国家的人感到迷惑不解。

二、价值观念的差异

由于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历史文化的不同往往会使人们形成对待同一事物上的不同观念。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时间观念、决策方式和处理冲突的态度上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在美国用两天就能签订的合同,在中国起码需要两个星期。美国人信仰自由竞争与个人主义。在美国谈判代表实权在握,可以在他被授权范围内自行决策。个人敢于承担责任在美国人眼里是一种美德,是积极进取的表现。然而,中国人却十分注重集体决策,强调集体聪明。我们知道中国早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之说。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导致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对某些事物理解不同,造成在贸易活动及语言交际中不能相互沟通。

三、风俗习惯的差异

中国与英语国家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他们在传统生活方式、爱好、忌讳等方面体现出的风土人情都不尽相同。

在接待宴请时,中国人更殷勤好客,非常注重面子,规格、档次、品味、数量,都要考虑周全;而英美人较注重礼貌、得体和实效,并给客人一定的自由空间。英语国家的人请客,饭菜一般比中国简单,习惯是每人一份,在饭馆请客也是主客各点自己的饭菜,饭后也可能各付各的账。这种分食法、AA制是西方个人独享主义在饮食文化中的典型反映,中国人却是一种共享方式。

我们一贯强调中国是礼仪之邦,受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了顾及“面子”,涉外企业在贸易洽谈中有时表现得过于恭谦和随和,强调客气。比如,喜爱用一些模糊词,如“也许/或许”,“随便”等。虽然从汉语语境和文化心理上讲,我们做得很有礼貌和委婉,但这类词语在商务往来用得过多过滥便会起反作用。西方人,非凡是美国人,性格开放豪爽,说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过多的模糊词给人模棱两可、缺乏自信、言不由衷的印象。他们会觉得和中国人商务交往非常困难,会产生中国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能公开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也没有能力公开地阐明自己的看法和态度的印象,其结果造成商务往来困难和无效率。造成的对外商务交往冲突。克服“面子”困惑,不要因小失大。

在喜好和忌讳上双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不要问对方收入、体重、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去哪儿”、“吃了吗”等。懂得和了解这些一般商务往来英语语用常见的技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中国人假如听到“Youarealuckydog”时,会感到不快,因为汉语中多借用狗一词来骂人,但在西方社会,人们对狗的爱甚至超出对家庭成员的爱,而“You are a lucky dog”要表达的意思是“你是个幸运儿”。中国人喜欢“666”、“888”,不喜欢数字“4”,而英语国家的人不喜欢数字“13”,若13日又是星期五,则更不喜欢举行或参加社交活动。中国人没有这一忌讳,但是在与英语国家的人交往中,就不能不注重避开这个数目了。

四、语言现象的差异

美国文化学家萨姆瓦认为,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影响的文化因素,除了中国和英美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外,还有语言形式和内涵的差异。不同的语言形式和丰富的语言内涵的客观存在影响着对语言的理解,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并造成贸易活动中的误会和冲突。

两种文化中都具有某词句、某事物或某现象,但两种文化分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或感情色彩,因而影响语言的准确表达,造成误会。一个简单的英语单词“table”用作动词时,英国人是指马上行动,而美国人则是稍后再作处理,若在商谈中双方就此达成共识,问题可想而知。

在对外贸易中,非凡是使用非母语与对方交流时,对词汇选择、语体等都应加以留意。比如,北方有家企业向英国出口“山羊牌”羊绒被,他们把中文里的“山羊牌”说成英语“Goats”,结果虽然羊绒被的品质上乘,但却滞销,这是因为“Goats”在英语里含有“色鬼”之意。

综上所述,中国和英美文化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差异表现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语言现象等方面。跨文化交际成败的关键在于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坚持不懈地排除文化优越感、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偏见的干扰,正确对人,正确待已,相互尊重,平等交往。

一、两个文化与思维方式背景下的教育差异中英美主要的文化与思维差异表现为:中国人讲求整体性,而英美人更注重个体性;中国人重视求同思维而英美人往往追求求异思维。这些差异性表现在两个文化与思维方式背景下教育差异性。(一)首先,表现在教育体制差异方面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专业教育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大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高等院校大多是单科性学校,以行业性甚至岗位型专业为主。而英美教育方式则是以通识教育为主,训练学生们的忠诚和负责任的公民意识以及语言和思维能力。在学习方式上,中国和英美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英美教育是体验式学习。这种学习有利于能力的形成,不利于知识的形成,不擅长考试。中国教育是一种接受式学习。接受式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形成,不利于能力的形成,不利于突破思维和创新。英美国家的教育体制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国内学生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提高方面,团队意识不强。在国内,学业的完成多以讲授方式为主,考核内容多以书本知识为主,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基础知识扎实牢固。而国外优秀的学生在回答考试问题时漏洞百出,想法甚至怪异,但长远来看我们看到的现象却是作为科学最高奖项的诺贝尔奖很难见到中国人的名字,原因就在这里。中国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是全盘接受,分不清学科理论体系哪些部分在未来是可发展的,哪些部分是必须淘汰的。他们的导师根本就不喜欢学生的想法与自己有稍稍相悖之处。学生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更不习惯于怀疑,他们以拥有丰富的知识而自豪。英美的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发展学科中的合理内核,通过判断把学科的价值观念发展出来,把过时的和走到顶峰的那部分扬弃掉。他们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热衷于辩论,使自己混乱的知识体系在辩论中剔除糟粕和谬误,从而获得迅速的进步。因此,英美学生应该学一点中国的传统,中国的学生则应该多多地学习英美学生那种敢于怀疑、敢于创新,以兼收并蓄为主的学习方式,应该勤于辩论,把辩论放到与学习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去。(二)其次,表现在教育核心和目标差异性中国和英美教育最大差别就在于英美教育灵活、自然、多姿多彩,更接近孩子的天性。差异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英美教育并不过于强调分数,而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根本目的。当学校或家长不恰当地强调分数的时候,学习效果会受到影响。尖子学生一般具有竞争力,但获取高分并不是他们的动机,英美的学生把许多时间用在和自己竞赛上,为自己树立目标,然后设法实现这些目标,这就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所在——学习并不只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提高学习兴趣。而中国教育比较注重分数,升学、高考等都是以分数来决定优先次序。2.英美教育鼓励学生从社会中,大自然中获取知识,顺其自然发展。英美的学生经常出去旅行,学到什么内容,就去实地参观、考察什么内容,工厂、农场哪儿都去。如果有学生因家庭困难没钱出去,学校也会积极支持,并不认为会耽误学习,反而认为这是最生动的学习,可以开阔眼界。英美国家的父母承认孩子的个人爱好和执著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来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可以形成宝贵的性格特征,譬如毅力、领导才能和协作能力,让孩子顺其自然发展。而中国的教育注重知识的接受,所有知识都是来自于书本,缺乏从社会中吸取知识,不能辨别知识的对与错,好与坏。3.英美教育注重人性化、社会实践的教育方式。英美学校不会让孩子去苦背标准答案,更注重人性化、社会实践的教育方式,上课时大家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讨论答案。英美孩子的创造力、表达力和独立的思维永远是被鼓励的,而一个孩子是否出色,重在其个性鲜明和锋芒毕露的智能表现上。无论孩子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多么离奇古怪,都会得到一句“Good Try(尝试得好)”的赞许。在英美国家,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占的比例很大,四年大学本科教育中,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是:一年级2 :8,二年级4 :6,三年级6 :4,四年级8 :2。比较起来,我国的大学生实践课程少得多。英美国家的中学生有近三分之二的课时是在实验室、机房、图书馆、博物馆和实习基地度过的,而我国却让学生大部分时间是纸上谈兵,动脑不动手,劳心不劳力,只注重让学生去接受、学习书本知识,而严重忽视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善于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三)最后,表现在培养的学生创新性上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伟大的文明成果,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然而到了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英美国家,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

1、教育传统差距。教育方式不同。中国的教育方式可用压制、保守来形容。老师对孩子说的最多的是“不许”、“不行”,从小引导孩子学会约束自己,服从集体的需要和要求。英美国家老师多采用引导、启发的方式,说的最多的是“yes”、“go”。从小鼓励孩子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放手让孩子自己进行自主思考与学习,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2、教育理念不同 中国的教育理念与英美国家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英美国家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无论是各门课程的课程学习报告、设计报告还是期末考试,中国大学更为重视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标准”;而英美国家大学更看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国内教育与英美国家教育的重要区别。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的原因,但是英美国家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陈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老师对学生的面授时间很短,大约为学生所用学习时间的30%左右。其余时间要靠学生自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才能学懂有关的知识。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自学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由于他们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的效果就有天壤之别。英美国家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并提问。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老师都会认真解答。而有的问题则非常尖锐,学生甚至可对老师的观点进行反驳。课程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对现行政策或评估方法进行批判性的论述。英美国家高校老师对学生的课程报告或者课程设计的评阅多以鼓励为主:对思维独特、见解不一般的学生大加褒扬;即使一些学生的报告刚刚过关,老师也可以从报告中找到文章的亮点予以鼓励。这些鼓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可明白自己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英美国家高等教育重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来搜索信息,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自我吸纳知识。英美国家高校专业的信息素养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社会感、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由于教育体制不同,中国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高校大学生的外语、计算机、基本的信息检索技能不如英美国家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好的学习方法。

3、中国与英美国家高校科研模式不同。从教师的科研成果看,随着社会整体研究实力的增强,人们对高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大学面临的研究课题和目标也越来越多。目前,中国高校对教师的科研工作都有硬性的要求,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与考核机制,其初衷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其有更多的科研成果。但机制本身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教师为了完成聘期内的论文数量,随便抓个热点问题,通过互联网搜索,两三天就能凑出一篇质量不高的论文,导致目前高校教师的科研质量不高,“学术腐败”现象随处可见。英美国家对学术腐败普遍的提法是“不正当科学行为”。不正当科学行为指的是“在提议、开展和评议科研项目或报道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出现的捏造、篡改或剽窃”。英美国家对于学术腐败采取的方针是揭露、调查等工作,主要由了解内情的科学界承担,但对于在调查过程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包括如何获取物证、传唤人证等,该办公室则准备了一整套非常细致的对策。英美国家高校教师的科研压力很大,但教师能认真专一地在自己的聘期内,就某一个或两个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了取得一项成果往往要耗费几年的时间,堪称“十年磨一剑”,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的现象基本见不到。

二、文化差异在政治、经济中的表现(一)文化差异在政治上的表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导致了中西方国家在对待一些国际政治问题上产生分歧,主要体现在:

1、在对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事关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冷战后,在一系列国际纷争中如在新世纪的美国对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问题中,中国一直主张由联合国起主导作用来解决,并加强联合国的权威;而美国则意在操控联合国,一旦无法操控,便倾向于单边主义。在联合国扩常改革上中国坚持增加第三世界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以确保国际秩序的平等建构,而美国坚持以对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经济和维和贡献及综合国力和人权的实现状况来做评判标准,支持日本等国入常。美国的这种态度除了有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考虑外,含有明显的强国优势论。

2、在国际秩序建构上美国由于失去了苏联这个大对手,更加志在建立单极世界。它力促北约东扩,又借打击恐怖主义之机进人中东、中亚和东南亚,并将中国当作未来假想敌等等。而中国一直坚持反恐非扩大化,在国际社会反复倡导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独霸世界。

3、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一味单方面强调其对华贸易逆差的中国倾销因素,而回避谈及自身产业结构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因此发起多次纺织品等产业的贸易纠纷;中国则坚持认为贸易逆差的造成是美国方面部分产业发展过分受到保护而失去竞争力,贸易纠纷应该在双方让步的情况下进行解决。在国际金融领域,美国引导西方大国不断向人民币施加升值的压力,以压迫人民币实行可自由兑换等国际金融自由化;而中国坚持认为现阶段只能按中国经济发展步伐有步骤地进行金融改革,否则不仅中国经济将会动荡,而且世界经济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4、在价值观方面美国倡导全人类的民主、自由,认为美国价值观是最好的,其他民族应该遵循美国价值观。中国也追求民主和自由这一目标,但是更强调在天下体系下的民主,强调各个民族实现民主的方式有差异,强调多样化和平等,不承认有任何一种文化占绝对优势地位和实现全球单一的价值观和文化。通过上面四个方面态度的差异,可以发现中华民族性格的温和性。中国在国际政治上崇尚“和为贵”。要求各国在解决分歧时相互妥协,这是化解国际矛盾的最好和最重要的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这一民族文化的折射。而美国明显是清教精神下的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下的现实主义。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很多早期思想家受到欧洲“天赋人权”思想影响,获得独立后,美国更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和拥有最好的制度,如果世界其他地方需要,就可以向它们进行传播。(二)文化差异在经济上的表现中国的教育侧重硬技术,由此产生的人才结构,使中国即使想实现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移也非常困难。从上幼儿园到读研究生,中国教育一直强调死记硬背应对考试,强调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技能。科学和工程几乎被所有家长、老师所认同.这样的教育体制使中国差不多也只能从事制造业。西方国家教育重在培养全方位的使实用性人才,并且所倡导的“平等自由”、“独立开放”、“民主”等思想的作用下,很多优秀的人才开始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移民,这就使得西方国家各个行业的人才比较平均,因此经济结构失衡的几率较小,并且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三、中国教育培养人才缺陷中国教育的落后,原因多种多样,但从根本上说,教育理念与核心价值观上的缺失是造成一系列失败的根源。对于一代人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而教育的失败也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中国教育从根本上说,是教育理念的缺失以及对人才认识的片面。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重视灌输知识,忽视对下一代做一个具有正常社会人的培养。近年来,中国教育界虽然引进了能力培养的观念,但是知识加能力也不能足以使一个人在社会中发挥正常的功能。要培养一个在社会上正常发挥作用的人,教育的核心内容必须涵盖如下三条基本理念,这也正是中国教育所缺乏的:1.独立的思想和人格;2.缜密的科学精神;3.博大的人文情怀。虽然如今国内也讲所谓“素质教育”,可这种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形式上,以为减少作业,学些棋琴书画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核心是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我们的教育理念还有一个误区,把打基础和做研究割裂开来,认为教育的初级阶段是打基础,重在学习知识,高级阶段才做研究。其实,创造力、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必须从小就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里才能成长壮大。独立的思想是一颗种子,起初没有一个宽松的土壤,必定发育不良,等到基本定型之后,即使移植到良好的土壤里,或许能成才,但要成为栋梁之材就非常困难了。中国的传统教学还是教师传一个“道”,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操练去“悟道”。

上一篇:办学水平综合评估工作总结汇报下一篇:员工安全生产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