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

2024-06-20

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精选8篇)

篇1: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

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重细节科学管理为寄宿制学生创设最优成长环境

1984年以来,在省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建校园于景、治食宿于欣、立学风于劲、创质量于精、树人才于莘”为建设管理理念,紧紧围绕“示范带动、突出特色、严格管理、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

寄宿制学校住宿的学生年龄小、年龄跨度大,认知水平、生理条件差异都很大,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而家长对学校寄宿管理的要求是:安全有保障,吃住能放心,教学质量高。我们深信建一所寄宿制学校实属不易,要管理好一所学校更难。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们针对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大胆创新,注重细节,科学管理,使寄宿制学校教育模式的育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基本做到了让社会放心,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放心,让教师开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制度

在不断总结寄宿制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大家共同学习研究,并广泛征求师生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组织大家反复论证,我校制订了《寄宿制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制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手册》等,内容涉及学生在校饮食、住宿、学习、课外活动、心理健康、往返安全等各个方面,形成寄宿 工作项项有目标、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双哨小学学校对各个环节进一步细化,率先探索、制定了《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卫生保健员岗位职责》、《寄宿生家校联系制度》、《文明宿舍评比制度》、《寄宿生学生一日常规制度》等,从学生每天早上起床、就餐、学习、活动、就寝等提出分时段工作要求,实行精细化的一日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的细化,为寄宿制管理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保障。

二、安全教育,坚持常抓不懈

构建寄宿生管理网络,我们要求学校成立以主任为主要责任人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以值周领导、部门负责人、值周教师、班主任为框架的五级管理网络,与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寄宿生在校期间各个环节、各个时段的管理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寄宿生一日学习生活无缝链接式管理,确保管理无“死角”、无“盲区”,规范形成学生在校的全天侯、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保障体系,确保学生的安全,其次加强对寄宿生的安全教育,除了开展日常防触电、防溺水、防火灾、防意外事故、防煤气中毒等“五防”安全教育外,我们还实行“三制”、“六册”制度。“三制”即家长学校交接手续制、值班教师校园巡查制、食堂宿舍定期消毒制;“六册”即“寄宿生花名册”、“接送登记册”、“卫生检查册”、“请假登记册”、“药品登记册”、“生病学生护理登记册”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尤其是课余安全、饮食安全、就寝安全、往返途中安全。做到环环相扣不留空缺。

三、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在寄宿制管理工作中,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深入推进养成教育。利用每天夜间活动时间,教师对寄宿学生进行辅导,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寄宿学生洗漱、吃饭、内务整理等方面进行手把手辅导,培养学生自主生活的意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每个学生宿舍任命宿舍长,让学生参与宿舍管理,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通过上述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强化管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在寄宿制学校管理中,我们一是要求学校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推行人性化管理、实施人情化服务。对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学校统一造册,在管理中对其加以特别关照,让学生在管理中随时都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情。二是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小学低段开展“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小学高级开展“内务整理大比武”的主题实践活动,在中学开展“营造温馨宿舍”的主题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根据寄宿制学生的特点,组建兴趣小组,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彰显学生个性特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三是重视家校的沟通与联系,构建家校合一的寄宿生教育模式。建立寄宿生信 3 息卡,定期召开寄宿生家长会,开放家校沟通渠道,建立民主、平等、互信互访的家校关系,争取家长的主动积极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五、积极探索,建设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

为了体现环境育人的特点,我们一是积极实施学校绿化美化工程。在实施整体建设,包括围墙、操场、食堂、餐厅、道路、花园工程时,聘请专人参与指导,策划花园花坛的建设,树木花卉的栽植,体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雍容高雅的特点。同时,我们对学校建筑物表面的装饰,包括涂料、油漆、窗帘的颜色也做了统一要求。体现活泼、活跃、大方的主题。使学校绿化与建筑物色调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特殊功效。积极构建走廊文化、围墙文化、校园宣传栏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班级特色文化等校园文化体系,将学生的视角引向世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化,使他们的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六、强化师资,提升管理水平

一个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于教师。为此,我们通过向寄宿制学校补充优秀教师、加大教师寄宿制相关培训、不断丰富教师职能,狠抓各项管理工作,促进了寄宿制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我们一是为寄宿制学校充实了学历高、有能力、责任心强的教师,定期组织山区寄宿制学校领导教师到城里学校、市区名校听名师上课,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通过教师互动、学生互动等多种形式提高 教学质量。二是不断深化寄宿制学校教师的管理作用。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要求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职责进行重新定位,充分认识到寄宿学生生活既是学校围墙中的“家庭”,又是家庭之外的“学校”,教师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承担学校教育义务,又要承担家庭教育责任,既是传授知识之师,又是辅导生活之师,从而实现角色的重新定位。三是加大对青年教师基本看护知识的培训。包括医务知识、生活常识、生活技能的培训,真正使教师较变成合格的“代理家长”。

农村中小学实施标准化寄宿制以来,我们感到效果非常明显。一是义务教育段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全部达到“两基”要求,巩固了“普九”成果。二是教师队伍稳定了,县城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条件差距减小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安心了。三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了。四是学生文明程度提高了,以前学生见了老师或上级来检查的领导,总是躲躲闪闪的,现在是大大方方,主动问好。五是群众普遍满意了,学生在校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安全有保证,家长放心了。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积极稳妥地开展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同时还要以建立并完善务实高效、规范有序、科学系统的现代管理制度为重点,强化学校课程、教学、质量、常规四方面的管理;以培育和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目标,大力开展以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为主要内容的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户县教育的品位,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2: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

教育是民族兴旺和国家发展的基石,农村教育又是民族教育中比较薄弱,但又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如今教育机制改革中最棘手,最重要的环节在农村,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学校。为了积极响应当今教育改革的号召,我们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一员,理应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我校的管理,促进我校长远发展。

为了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我们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今后还有很长很艰难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我们有信心,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我们决定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多措并举来加强我们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

一、校长观念的转变

“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作为学校的第一领导人,校长身兼要职,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力量。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我外出的走访学习,我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一名校长,要尽快转变传统的思维,进行角色转换,力求学校得到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首先,要转变自身角色走上讲台,由校长转变成老师。一名好校长首先是一名好老师,要学会弯下身子,走进教室,用心去触摸课堂的脉搏,与教师共进步,同学习。

其次,立足农村实际,创建自己的特色。作为农村小学,由于生源条件的限制,学生很少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长。因而,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校长,要立足当前农村实际,创建自己学校的特色,确立有自己特色的教育行为风格,开发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做好

学校发展的总设计师。

再次,与教师携手终身学习。校长要心系全体教师,对每一位教师进行人文关怀,走进教师的内心,用心去交流、沟通,淡化形式,在交流中为教师教学支招,为教师愉快教学谋利。

最后,树立学校灵魂,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师生群体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学校没有灵魂,那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便是一潭死水,他们的精神世界便是一片荒芜。因此,作为一名校长,一定要带领全体师生共同创建校园文化,共筑校园灵魂。

当一名校长,兴一方教育,作为一名校长,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拥有博大的教育情怀,这样,学校整体才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整体面貌才会焕然一新。

二、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摇篮,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它需要依赖一支有高素质、高文化、高水平的强大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

首先,要与时俱进,把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德育素质放在统一高度。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知识更替飞速的时代。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一线人物,一定要开放思想,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科学知识,不能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在德育方面要求教师不断自我提升,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魅力去感染自己的学生。

其次,学校要加强管理,考核标准要多样化。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还可以形成一支团结、上进、有创造性的教师队伍。在教师考核方面,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要从一位教师的业务素质、敬业精神、责任心和爱心等多方面进行考核。

最后,减轻教师的负担。作为寄宿制学校的教师,他们不仅工作负担重,思想负担也很重。学生寄宿,老师也是如此,因此,他们很少能顾及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他们对家人充满了愧疚感,这就需要相关的机构建立合理的制度,解决寄宿制学校教师的这一生活现状。

三、家校合作,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当今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让每一个学生都保留自己独特的个性,而且也要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学习、有益成长。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我认为应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来共同合作,共同管理,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一)家庭方面

父母积极介入学校教育时,学生会学得更多、更好,这一点应无异议,家长可以在改进教育、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具体应该做到: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正确的教育观,是教育好子女的前提,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家长行动的指南。我们的家长们要结合孩子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实际情况,确认自己应尽的责任,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确定培养的方向目标,从而转化为教育子女的实际行动。

2、了解孩子情况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从儿童到少年这一时期身体和心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我们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认识并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指导他们学会在困境中迎接挑战,学会在彷徨中寻求帮助。要了解孩子在社会、学校、家庭中的各种表现,肯定优点,克服缺点,提高成绩,找出差距,一分为二地看待子女,全面深人地关心指导,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使教育更具针对性,更好地收到实效。

3、积极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在观念正确、情况了解的情况下,还需要科学的方法。家长,作为孩子的人生引路人,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很需要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需要一些教育学、心理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校方面

1、学校的整个环境氛围、工作重心必须要凸显“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题,不仅要学校教育的政策、方针对“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实践的倾向,而且在后勤保障、经济方面多予以支持。

2、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拓宽沟通渠道

作为寄宿制学校,与父母通话,汇报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关爱以及老师的关心。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感恩教育等,使寄宿生感到自己备受关爱,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加强学习指导,丰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的、学习心理及学习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进而心情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活跃,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发展,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安全责任制度,明确班主任、任课教师在学生安全管理和教育方面的职责,建立并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行安全工作报告制度,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

2、提高教职工的安全意识,改变教师传统的安全教育观 要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首先,应从教师做起,学校需加强对教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使教师真正意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是提高教师安全教育的教学水平,学校通过校外培训、听专家讲座、自己的理论学习、开展安全教育专题教研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往往会获得许多新的安全教育理念。

五、丰富课外生活,让学校真正成为他们生活的乐园

对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甚至他

们在学校呆的时间远比在家的时间多,学校生活占去他们生活的大部分,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让学校真正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的乐园,让他们的第二个家充满温馨充满爱。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开展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活动

要选择与体育课﹑学校体育竞赛项目有关的课外活动.如篮球﹑排球等,学生对这些感兴趣,所以它们既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经常开展的体育竞赛项目。因此,将这些项目作为课外活动的首选内容。

2、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选择与学生兴趣相一致,有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项目,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

3、开展补充性活动

一些没有纳入体育教学计划,但易于组织或有利于终身锻炼的项目也应作为选择的内容。如跳绳﹑投准﹑保健气功﹑健身操等。

篇3: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探究

农村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 集中办学势在必行,而寄宿制则是集中办学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集中办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形成规模办学效益,促进学校教育全面、和谐、均衡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对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进行思考。

一、要有完善的寄宿生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细化, 为寄宿制学校管理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保障。合理有效的寄宿生管理制度能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学习的自主能力和生活的自理能力, 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1.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重视和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给他们一些应急知识和防范办法,培养他们的自救自护能力,保障学生安全。

2.成立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以值周领导、值周教师、班主任、宿管老师为框架的管理网络,与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 明确寄宿生在校期间各个环节、各个时段的管理要求,层层落实责任, 做到寄宿生一日学习生活无缝式管理,确保管理无死角,形成人文化、人性化、人情化的管理,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保障体系。

3.提高舍管教师队伍素质。对舍管教师工作严格要求, 日常管理常抓不懈,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如通过舍管处工作例会教育老师们端正态度、转变观念,清醒认识宿舍管理的重要性。宿舍管理员是寄宿制学校最大的“班主任”,所以管理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因此,必须要及时了解学生的住宿情况,使舍管处的工作规范、有序。

4.建立门卫、值班制度,校外人员入校登记、验证制度。寄宿制学校应健全完善校舍管理、食堂管理、学生宿舍管理、安全检查等各项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加强校外人员和车辆管理,禁止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辆入内, 制定学生出入校门管理制度,保障住宿学生的安全。

5.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工作责任制。寄宿制学校应按规定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并加强日常维护,保证其能够有效使用。设置消防安全标志,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畅通,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

6.制定寄宿生的饮食卫生制度。为了确保学生饮食卫生,应该有详细的寄宿生饮食卫生制度。对学校食堂卫生、商店食品要进行定期检查,要由专人负责管理。同时还应该定期对食堂进行卫生消毒,以确保学生饮食安全。做好学生用餐管理工作,组织学生排队有序就餐,严防拥挤、烫伤事故的发生。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在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中, 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容忽视,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从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入手,充分发挥班主任、生活指导教师的管理作用。培养寄宿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要求住校生在宿舍要床铺整齐,室内清洁,由生活指导教师负责检查、监督。

2. 生活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 教会他们怎么用公共卫生间, 教会他们怎么叠被子, 并对寄宿学生洗漱、吃饭、内务整理等方面进行手把手辅导,培养学生自主生活的意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 对学生行为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如,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住校生大会等时间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4. 制定相应的养成教育策略和机制。如科学量化管理制度,把学生的习惯要求细化、量化,从而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家校联系制度,加强同家长之间的沟通, 使教育同步一致,使学生校内外言行一致,增强教育效果。每个宿舍选出宿舍长,让学生参与宿舍管理, 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

三、树立“博爱”的育人理念

前苏联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爱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 师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以师生综合素质为基础的专业发展理念,树立以“保育”为基础的质量理念,建立以“家”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把对学生的关爱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引导教师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篇4: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日常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102

在寄宿制学校,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教学管理、德育教育等环节均有待加强,下面我们就这些环节的加强策略进行阐述。

一、安全管理

积极建立巡逻管理制度、门卫值班制度、宿舍与食堂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实行岗位责任制,将每一个岗位的安全职责进一步细化,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员身上。

建立学生接送制度。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制订学生接送计划,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尽可能保证家长能够及时接送学生;安排专职人员与学生代表接送不能由家长接送的学生,全方面保障学生的安全;定期检查学生接送车辆的安全性;在学生放假前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自我管理

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每个宿舍都要选出宿舍长,由责任心强、号召能力强的学生担当,由宿舍长监督学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还可以选拔出学生助理,让学生助理积极辅助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教学管理

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作息制度。同时,根据学校特点积极开展地域性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完善考评机制。彻底改革传统的分数制、一刀切的教学评价方式,积极建立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教学评价机制。并将过程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等方式纳入到考评机制中,通过科学的考评机制,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进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

班级管理要细致、严格,班主任应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生活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比如,开展“一对一”的互帮互助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以建立良好的班风与学风;督促学生遵守早自习、晚自习以及午休的作息时间表,并积极开展兴趣课堂,以发挥学生特长。

四、德育管理

学校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自主空间,在这一空间中,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此,学校需要强化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求知,以为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礼仪行为习惯、做事习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培养学生朗读、独立完成作业、制订学习计划、乐学敢问的习惯。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刚进入寄宿制学校,部分学生会出现无法适应住校生活的情况,班主任、生活教师应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切实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晚自习、班会、师生交流等方式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尽早适应住校生活。同时,班主任还应建立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方案,全方面分析学生的身心状况,及时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五、生活管理

在班集体共同生活中,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和睦共处;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教会学生洗漱、穿衣、叠被等生活技巧,指导学生养成勤剪指甲、整理内务、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外出结伴而行,公共场合注意排队秩序;积极开展艺术欣赏、环境保护、生活保健等各种活动,在丰富校园生活、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六、食宿管理

加强学生食宿管理。要求食堂严格按照相关卫生标准、采购验收制度等进行作业,严禁不符合卫生标准、有毒、变质的食物进入食堂,保证食堂饭菜的卫生。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加强宿舍卫生与安全管理,严禁使用违章电器,将生活物品正确摆放,积极营造良好、舒适的宿舍环境。

综上所述,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应从安全管理、自我管理、教育管理、德育管理、生活管理、食宿管理等方面入手,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篇5: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调研报告

在县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委员发出了“关注留守孩子”的呼吁。的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趋势,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学生。我县2007年最新统计留守学生5.9万人,占全县学生总人数的41%,连县直实验中学就有89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3.5%,不少乡镇学校个别班级达到90%以上。这些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了诸多事实上的“单亲家庭”和“隔代教育”现象。家庭教育的欠缺,使这些孩子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他们就象乡村的小草一样,在复杂的环境中自然生长,从而更容易出现心理不健全、行为失范、学习落伍、逃学辍学等现象。这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解决“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问题,历来是学校、家庭、社区共同的责任。但是,由于亲情的长期缺位,无法实施正常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农村的实际状况,社区教育无从谈起,这样“留守学生”的监护和教育的职责几乎全部落在了学校教育的肩上。从教育的角度来讲,虽然无法担负起这样一个巨大而又沉重的责任,但面临现实,又不能不更好地履行教育的职责,寻求一个教育管理“留守学生”好的平台和突破口。从国家政策、社会现实和我县农村教育的现状出发,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是解决当前我县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不足、效益不均衡,促进留守生健康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多赢之举。

一、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现实意义

从我县农村教育现状来看,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适应农村人口变化、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的需要。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生育观念的变化、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现实,我县不少农村学校特别是小学教学点的学生骤减。××等乡镇的一些偏远山区,一个教学点只有十几个学生,甚至几个学生。从2000年至今,我县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学校布局调整,全县小学由563所已经调减为213所,初中由43所调减为33所。但是,按照全县0-20周岁文化人口统计,预计到2015年全县年级人均数将稳定在9000人左右。学生人数的减少必然导致教育资源的重新组合,使学校服务的覆盖范围大为增加,使学校所数进一步减少并向集镇集中,更多学生需要到校寄宿。

二是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需要。建立寄宿制学校可以在现有校舍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和整合,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既能缓解教育经费的不足,又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学校更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开设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和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

三是提供良好生活学习环境,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失去父母管束的孩子最容易走上邪路,将留守生集中在一起,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待在学校这一教育环境里,既能保证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质量,又能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和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我县农村寄宿制学校现状

目前,我县寄宿制学校大多集中在初、高中,农村小学具备一定的寄宿能力。近年来,虽然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工程”的实施,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够。近两年,在县委、县政府在正确领导下,在计委、财政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我县积极争取了各类专项资金用于改善中小学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然而由于资金有限,目前我县寄宿制学校生均宿舍面积不够,学校厨房、餐厅狭小,学校操场、教室、寝室就是学生吃饭就餐的地方,绝大部分学生宿舍内无洗漱间、无浴室,生活设施设备十分有限,具备寄宿条件的农村小学不足农村小学总数的10%,远不能满足农村小学生就学的需要。

二是人员配置不齐。自2001年基础教育实行控编定编以来,寄宿制学校的保育员编制不在学校定编之列,以至于许多学校无法配备专职的保育员,保育员的工作只是由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兼任。而且一些学校的炊事员都是临时雇请,卫生(保健)员、勤杂人员更无从说起。这种局面不利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健康发展。

三是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我们调查发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硬件资源,特别是音乐、美术、体育、图书阅览等资源严重不足,学校无法满足学生在寄宿期间的各类有效的课外娱乐活动。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不能得到正常培养和锻炼,更不用提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

四是管理难度加大。学生寄宿后,意味着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化,这种新的关系突破了教育层面的关系,而上升到未成年人监护也就是法律层面的关系。寄宿制学校的安全使学校管理者忧心忡忡,现实的社会大环境不允许学校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学校事故的偶发性必然存在,一旦发生事故,学校处境更加艰难。

三、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建议

(一)积极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确保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到位。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可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在未来的五至十年里,“普九”将转变为“普十二”。县委、县政府要根据全县人口出生变化曲线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组织人事、编制、财政、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调研,认真制定布局调整规划,逐步过渡、积极稳妥地推进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布局调整工作,规划一所、建设一所,办好一所。要根据寄宿制学校建设实际,科学制定教师编制配备标准,确定人员编制数量,同时将城镇教师编制向农村倾斜,以满足寄宿制学校增设保育、保安、校医、后勤等教师岗位,为加快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创造条件。

(二)积极做好建设资金筹措和投入工作,确保学校维修改造资金保障到位。较好的办学条件是推进全员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物质基础。县计委、财政、教育等部门要抢抓国家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危改工程”、“远程教育工程”等历史

机遇,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有重点、有计划、分批次地加大对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入,重点解决寄宿制学校的基础生活设施。

(三)积极做好寄宿生学习生活保障工作,确保教育管理到位。寄宿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部分是“留守学生”。寄宿期间,除了白天上课之外,课余时间基本在学校里。学校放假了又要用自己孱弱的身体支撑起家庭。如何让寄宿生安心地学习和生活,作为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制度管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加强行为管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加强人文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悟能力。文化、共青团、妇联、工会、广电、公安、司法、劳动、工商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共同建立起有效的监护体系,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四)积极做好贫困学生救助工作,确保学生入学到位。从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寄宿学生中大部分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子女。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国家政策,确保“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完善学生救助体系,县政府应该考虑设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基金”,单列专款,专款专用。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助学功能,广泛动员社会团体、个私企业、社会个人捐资助学,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助学能力,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篇6: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

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食堂

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中心校、中学:

加强寄宿制学校食堂管理已成为当前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今年5月中旬,市教育局组织力量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食堂经营方式、卫生管理、饭菜质量、学校监管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检查。根据市局要求和我县学校食堂管理实际,为进一步理顺学校食堂管理体制,实现学校对食堂的全方位有效管理,请各学校在暑期开学前按照以下要求对本学校食堂进行整顿整改,确保开学后学生饮食卫生安全。

1、规范学校食堂管理体制,重点整顿学校食堂经营管理方式。学校食堂必须坚持“学校自办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原则,不得承包或变相承包给个人或企业进行盈利性经营。政府投资建设的学校食堂要于今年秋季开学前收回学校管理。对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食堂,制定收回方案,最迟于2012年秋季开学前收回。承包期间,学校和承包者要补充签订必要的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加大对食堂的监管力度,实行在学校监管下的有限承包,促使承包单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经营食堂。学校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关系,坚决纠正一些学校存在的食堂商业化和片面追求利润的错误行为。

2、加强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各学校要多方筹集并利用好学校建设资金,大力加强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努力改善学生餐饮条件。

一是要加强厨房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强防鼠、防蝇、防尘、防火等设施建设,改善厨房工作环境。要经常检修用电线路,保洁各种厨房设施设备,确保厨房安全卫生。

二是要加强厨房设备机械化建设,提高食品加工精细化水平,加强节能降耗管理,尽可能使用节能、环保、卫生型炉灶和厨具,逐步停止使用燃煤、燃油等高耗能、高污染的设备。

三是要加强学生餐厅建设,并配备足够学生使用的餐桌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餐厅就餐。

四是要加强学生饮水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太阳能等节能卫生的饮水设施,为学生提供全天候开水服务。

3、建立健全饮食卫生安全制度。学校对食堂要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监督,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饮食卫生安全责任制,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所有学校食堂必须达到C级以上标准,并努力向B级、A级标准努力。要建立健全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和食物中毒或者其它食源性疾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报告制度,防止各种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确保学生用餐卫生和安全。

一是学校食堂必须证照齐全。要按照《食品卫生法》和卫生部门的要求办理卫生许可证,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并按规定定期体检。二是学校食堂要严把“六关”(采购关、加工关、烹饪关、出售关、存放关、消毒关),从源头上杜绝变质和不合格食品流入校园。

三是要健全食品留样制度和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制度,建立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四是要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严禁非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确保学生用餐、用水的卫生与安全。要加强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教育他们不买街头商贩出售的盒饭及食品,不食可疑食物。

五是要建立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对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食物中毒等事件的学校和责任人,要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4、严格控制饭菜价格,提高饭菜质量。要从多个方面控制饭菜价格,提高伙食质量。

一是学校食堂要坚持“收支平衡、零利润运行”的原则,不得以盈利为目的。饭菜定价要遵循公平、公开、合理的原则,明码标价,不得随意涨价。如有结余,应通过改善学生伙食等方式返还给学生,严禁克扣学生伙食费,用于发放学校教职工奖金、福利或挪作它用。学校教育教学和其它用电、用水、用气等费用一律不得在食堂列支,食堂在编人员工资由学校承担。有教师食堂的学校要严格区分教师伙食支出和学生伙食支出,防止挤占学生伙食费。对暂时承包经营的学校食堂,学校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能,根据学校食堂就餐人数合理确定承包单位的利润率,核定饭菜销售成本,严格控制学生伙食支出。根据物价上涨成本增加的实际,各学校可从办学经费中适当列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补助,对学生食堂给予适当补贴。各学校都要为学生提供免费汤,这要做为学校食堂管理的一条硬性规定。

二是加强食堂物资采购管理。食堂物资采购必须做到质优价廉,经济实惠。学校食堂所需的粮、油、肉、蛋、奶、豆制品等各种原料必须实行定点采购、招标采购,严格采购索证制度。要设立学校食品检验员,对进入食堂的所有原料都要进行检查、验收、登记,严把采购质量关。要实行双人采购制度,通过询价对比,确定供货单位。规模大的学校要实行多人采购,采购人员要定期轮换。对暂时承包经营的学校食堂,学校要不定期采取满意度调查、市场价对比等方式监督承包单位的物资采购渠道、物资质量和采购价格,督促承包单位严把质量关、价格关。

三是要建立健全食堂财务管理制度。学校食堂的财务必须单独开设账户,单独建帐,专款专用,独立核算,保持收支平衡。要按照会计制度要求规范成本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把支出关,学校膳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审核、监督食堂经费收支等有关事项。

四是要建立健全学校食堂财务收支公开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学校食堂必须设置财务收支公开栏,食堂财务收支要日清月结,月末公开。要成立由工会主席、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的“膳食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定期检查、评比、反馈、座谈、问卷调查、设置意见箱等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接受民主监督。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批评意见,要及时采纳和改进。

五是学校要按照校医或保健医生的指导意见科学制定学生食谱,食谱每周要调整一次,在食堂公示。饮菜要做到品种多样,合理搭配,营养科学,安全卫生,基本满足不同口味和各种消费层次学生的需要。有回族学生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回民灶和回民饭口。

5、加强食堂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一是要严格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学校招聘食堂从业人员时,要对其品行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对有明显的品行问题或心理健康病史者一律不得录用。对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炊管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

方可参加工作,不符合健康要求的人员一律不得录用,食堂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二是要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安全卫生意识。要依法签订用工合同,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妥善解决好他们的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生活和工作条件,使从业人员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全心全意做好餐饮服务工作。

三是要加强岗位管理,降低用工成本。学生食堂聘用工作人员要做到定员、定岗、定责、定薪、高效。要根据国家用工制度的规定,结合学生就餐人数,科学确定需配置的工种、岗位和人员数量,尽量减少临时聘用人员。

6、加强对学校食堂工作的领导。加强食堂管理,改善学生的生活、学习条件,是当前寄宿制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大力度,强化措施,从根本上扭转重教学轻后勤的倾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全面提高食堂服务质量。鉴于物价上涨给学校食堂带来的压力,各学校要多方争取政府支持,对学生食堂给予适当补贴。县局每学期都要在各学校就餐学生中至少开展一次伙食满意度测评,及时了解、分析学校食堂运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对问题严重、整改不力、不具备基本就餐条件的学校要取消寄宿制学校资格。

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按照以上要求逐条自查,做好落实。同时完备学校食堂管理档案建设(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监管制度、学校检查记录、进货台帐、帐目明细、每周食谱表、索证资料等等),切实把保障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改善学生膳食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附:学校食堂登记表.xls

篇7: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

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

乡村小规模学校(指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

点)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以下统称两类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两类学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两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两类学校仍是教育的短板,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为切实解决两类学校发展滞后问题,努力办好公平优质的农村义务教育,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履行法定职责,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坚持底线思维,实施底部攻坚,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学校建设,优化农村教育规划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两类学校,妥善处理好学生就近上学与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关系,切实保障广大农村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重点保障,兜住底线。坚持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资源配置对两类学校重点保障。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立足省情、县情、校情,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装备配备,补齐两类学校办学条件短板。加强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切实保障两类学校正常运行。

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加强两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配齐配强乡村教师,大力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运用“互联网+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两类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达到所在省份确定的基本办学标准,经费投入与使用制度更加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满足两类学校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质量实际需要,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统筹布局规划

(四)准确把握布局要求。农村学校布局既要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又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既要防止过急过快撤并学校导致学生过于集中,又要避免出现新的“空心校”。原则上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路途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四至六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在住宿、生活、交通、安全等有保障的前提下可适当寄宿,具体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五)科学制订布局规划。县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人口分布、地理特征、交通资源、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统筹县域教育资源,有序加强城镇学校建设,积极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在此基础上,要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完全小学布局,修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按程序公开征求意见,并按程序报省级人民政府备案。在人口较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单独或与相邻村联合设置完全小学;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设置低年级学段的小规模学校,在乡镇设置寄宿制中心学校,满足本地学生寄宿学习需求。坚持办好民族地区学校、国门学校和边境学校。

(六)妥善处理撤并问题。布局规划中涉及小规模学校撤并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因地制宜确定,但要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从严掌握。学校撤并原则上只针对生源极少的小规模学校,并应有适当的过渡期,视生源情况再作必要的调整。要严格履行撤并方案制订、论证、公示等程序,并切实做好学生和家长思想工作。撤并后的闲置校舍应主要用于发展乡村学前教育、校外教育、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对已经撤并的小规模学校,由于当地生源增加等原因确有必要恢复办学的,要按程序恢复。各地要通过满足就近入学需求、解决上下学交通服务、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等措施,坚决防止因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学生上学困难甚至辍学。

三、改善办学条件

(七)完善办学标准。各省(区、市)要认真落实国家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装备配备标准和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有关要求,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针对两类学校特点,合理确定两类学校校舍建设、装备配备、信息化、安全防范等基本办学标准。对于小规模学校,要保障信息化、音体美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图书配备,设置必要的功能教室,改善生活卫生条件。对于寄宿制学校,要在保障基本教育教学条件基础上,进一步明?_床铺、食堂、饮用水、厕所、浴室等基本生活条件标准和开展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及文体活动所必需的场地与设施条件。

(八)加快标准化建设。各地要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通往两类学校的道路建设,完善交通管理和安全设施,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按照建设一所、达标一所、用好一所的要求,统筹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等中央和地方学校建设资金,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快推进两类学校建设。要摸清底数,对照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事求是确定建设项目和内容,制订具体实施计划,落实建设资金,加快建设进度,力争2019年秋季开学前,各地两类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本省份确定的基本办学标准。要精打细算,避免浪费,坚决防止建设豪华学校。

四、强化师资建设

(九)完善编制岗位核定。对小规模学校实行编制倾斜政策,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对寄宿制学校应根据教学、管理实际需要,通过统筹现有编制资源、加大调剂力度等方式适当增加编制。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制订具体核定标准和实施办法。推进县域内同学段学校岗位结构协调并向乡村适当倾斜,努力使乡村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不低于城镇同学段学校。将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重要条件。切实落实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政策,并优先满足小规模学校需要,保障乡村教师职称即评即聘。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按照核定的编制,及时为乡村学校配备合格教师,保障所有班级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保障小规模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配备。各省(区、市)要统筹制订寄宿制学校宿管、食堂、安保等工勤服务人员及卫生人员配备标准,满足学校生活服务基本需要。严格执行教职工编制标准,严格教师准入,为义务教育学校配齐合格教师。加快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编制存量,统筹调配城乡教师资源,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或者挤占挪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地区长期聘用编外教师问题。

(十)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向两类学校适当倾斜,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认真落实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因地制宜稳步扩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并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切实落实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的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布局,加大艰苦边远地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力度,保障教师基本工作和生活条件;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应配建教师周转宿舍;交通较为便利、距离相对较近的地方,可在乡镇寄宿制学校内或周边集中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关心乡村教师生活,为教师走教提供交通帮助与支持。

(十一)改革教师培养培训。加强实践培养,结合推进城乡教师交流支教,遴选一批乡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实习培养。适应一些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包班、复式教学需要,注重培养一批职业精神牢固、学科知识全面、专业基础扎实的“一专多能”乡村教师。通过送教下乡、集中研修等方式,加大对乡村学校校长、教师特别是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强乡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两类学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与水平。“国培计划”优先支持艰苦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培训。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县级教研机构作用,着力帮助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鼓励师范生到两类学校开展教学实习。要加大教育经费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重点用于按规定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五、强化经费保障

(十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要强化地方政府责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发展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投入向两类学校倾斜,统筹兼顾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落实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和对乡镇寄宿制学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政策,中央财政继续给予支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进一步提高两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水平,确保两类学校正常运转。各地要针对乡镇寄宿制学校实际需要,严格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有关规定,探索将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且适宜通过市场方式提供的学校安保、生活服务等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所需资金从地方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各地在编制乡镇中心学校年度预算时,应统筹考虑其指导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因素,结合财力状况予以保障,严禁乡镇中心学校挤占小规模学校经费。

(十三)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各地要完善小规模学校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根据实际在小规模学校间合理统筹安排公用经费,实行账目单列、规范管理、合理统筹,确保足额用于小规模学校,不得滞留或挪用。县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公布乡镇中心学校及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预算安排额度,并提前拨付部分公用经费,保证小规模学校正常运转。要加强乡镇中心学校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加强财务审计,保障资金规范使用。

六、提高办学水平

(十四)发挥中心学校统筹作用。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和同乡镇的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综合性考评,实行中心学校校长负责制;将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教师作为同一学校的教师“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完善乡村学校评价方式,充分激发每所学校和广大乡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统一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和教师管理,推进教师集体教研备课,统筹排课,音乐、体育、美术和外语等学科教师可实行走教,并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持机制。中心学校要统筹加强控辍保学工作,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工作机制。

(十五)完善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小规模学校小班教学优势,采用更加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突出因材施教,加强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思想动态和身心健康,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全天候育人和农村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合理安排学生在校时间,统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作用,注重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遵纪守法意识、自我防范能力,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欺凌现象发生。密切家校联系,完善家访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作用,促进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形成家校育人合力。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体系,建立翔实完备、动态管理的留守儿童信息台账,健全优先保障、精准帮扶等制度,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受教育全过程的管理,优先满足他们的寄宿需求,配齐照料留守儿童生活的必要服务人员,使乡镇寄宿制学校真正成为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加强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积极开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中广泛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十六)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硬件建设,充分利用卫星、光纤、移动互联网等,加快实现两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结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要求,以外语、艺术、科学?n程为重点,涵盖所有学科,引进或开发幕课、微课等课程,提供丰富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保障两类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弥补师资力量不足等短板。发挥好优质学校、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同步课堂、公开课、在线答疑辅导等方式,促进两类学校师生与优质学校师生共同在线上课、教研和交流。研究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科学分析和监测两类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基于精确数据,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发挥政府在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软硬件建设。遴选县域内经验丰富的教研人员、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赴两类学校开展经常性指导,提高发展和应用“互联网+教育”水平。

(十七)推进对口支教。完善城乡学校支教制度,建立城乡学校“手拉手”对口支援关系,广泛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努力实现每一所乡村学校都有城区学校对口帮扶,切实做到真帮实扶。大力消除城乡教师交流轮岗障碍,统筹调剂县域内城乡学校编制,推进城镇学校教师定期轮流到乡村学校任教。各地要强化对两类学校教研工作的指导,鼓励城乡间学校采取同步教研等多种方式开展交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帮扶乡村学校中的作用。

七、加强组织领导

(十八)落实政府责任。各地要把办好两类学校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健全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两类学校在规划布局、经费投入、建设运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要把办好两类学校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体系,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工作目标按期实现。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推落实作用,有效调动各方力量,大力激发广大校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良好局面。

篇8: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机制探索

规范、科学的管理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前提。寄宿制学校在育人上要突出三条主线, 即突出管理育人主线。在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师生行为;突出环境育人主线。寄宿生的“家”在学校, 为使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环境的优美、生活的欢乐, 我们积极探索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板报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新思路, 使校园的每一幅标语都能激励人奋进, 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育人的功能, 建设会说话的“墙壁”;突出活动渗透主线。充分利用课内外教育资源,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 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在方法上, 建立健全寄宿生档案, 落实有效的教育措施, 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如, 建立成长档案, 详细记载学生入学以来的思想、学习变化,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促使学生在反省中成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为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 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分类, 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为使学校德育工作序列化, 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明确, 分级目标清楚, 使学校德育工作沿着科学、规范的轨道不断优化。另外, 还要抓课堂教学, 全方位渗透德育教育。不论什么学科, 思想内容必须渗透, 时时育人, 处处立德。

二、分工负责, 养成习惯, 培养美德

1. 分工负责, 落实责任。

由于寄宿生的吃、住都在学校, 因此要动员教职员工“全员关心学生、全程服务学生”。既要明确分工, 又要全力协作, 形成“爱心加耐心”的服务管理模式。

2. 养成习惯, 引导自立。

初中生年龄普遍较小, 独立生活能力较差, 好多事情看起来是小困难, 但对他们来说有时简直束手无策。因此, 生活指导老师必须俯下身子, 进教室进宿舍手把手地帮助他们。亲自教孩子们洗脸、梳头、洗衣服、钉纽扣、整理箱子, 手把手地教他们叠被子、打开水,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

3. 树立新风, 培养美德。

在当前, 如何抓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学校可开展“三礼”教育的活动, 即“礼貌”、“礼节”、“礼仪”教育, 培养学生“以懂礼貌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的思想, 从而树立语言文明、举止优雅、精神饱满、仪表端庄的学生形象。并结合开展“创普通话示范学校”、“创绿色示范学校”活动, 让广大师生不论课内、课外一律使用普通话, 促使师生文明交际, 优化育人环境, 净化学生心灵;栽植花草树木, 使校园绿树成荫, 鲜花争艳, 为师生提供优美而又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拥有学校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意识, 学校通过制定《文明班级标准》《文明宿舍标准》和《文明学生标准》, 从细节上引导学生怎样热爱集体, 怎样学会做人, 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使学生会学习, 会做人, 会生活, 真正成为一代新型人才。

4. 培养兴趣, 活跃生活, 发展特长。

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学校成立体育、写作、英语情景会话、书画、摄影、计算机、舞蹈、声乐、电子琴等兴趣小组, 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至少参加一项, 以达到乐中求知、多元发展的目的。

另外, 大力开展读书活动, 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创建“读书声, 声声入耳;天下事, 事事皆知”的书香校园, 营造一种“人人有藏书、时时在阅读、天天爱写作、生生有作品”的校园文化氛围, 全面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

三、家校互动, 构建网络, 形成合力

1. 定期召开家长会, 形成家校互动的教育氛围。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有效渠道。家长会上, 家长们能听取学校、班级的工作汇报, 了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情况, 还能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2. 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

开放日里, 家长可以到教室听课, 可以到办公室检查教师备课、作业批改, 可以到学生宿舍查看饮食及住宿状况, 增强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家长在课堂上看到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生活和学习的情况, 从而关心和支持孩子专心学习, 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另外, 家长开放日活动还能拉近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 使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笙编辑:郭裕嘉

上一篇:走进性科学慕课答案下一篇:武汉市公安消防局现场验收流程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