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品德备课

2024-07-29

四年级下册品德备课(精选6篇)

篇1:四年级下册品德备课

2.真正的友谊

教学目标:

通过这个年龄阶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有关友情的事例,引导学生回顾、体验自己所结识的朋友,获得的友谊。学会再日常生活中通过辨析、思考,慎重地交友,获取交友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些基本标准,逐步学会把我自我,初步形成正确的交友观。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讲述故事《伟大的友谊》

2.听后回答: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3.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事处处为对方着想,在漫长的时间内,他两结下了伟大的友谊,成了一对好朋友。(相机板书:伟大的友谊)

二、明理:是不是好朋友

1、师述: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一对好朋友相互关心,共同前进,他们的事迹给大家留下了佳话。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有几个好朋友呀?

2.说说我的好朋友

①向小组里的同学介绍你的好朋友。(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长,你们怎么成好朋友的,他的生日是什么等等)

②每组请一位同学起来说说自己的好朋友,并说说为什么喜欢他(她)

③说说与好朋友在一起的感受。

3、辨析:怎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辨析:看看下面哪些人值得成为你的好朋友?

①选班干部的时候,都不投我一票,还是好朋友呢!②她从来不给我零食吃,还能算是我的好朋友?

③走,我请你去上网,爱玩多久就玩多久。

④太沉了,让我来帮帮你吧!

先自己判断,再交流。

4、请你支着:朋友之间该如何相处。

过渡:与朋友相处,有时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或者是让人为难的事。如果这些事发生在你的身上,你怎么想?怎么做?

(1)当有人对你说:“喂,你的好朋友在老师目前告你的状呢!”

你会怎么做呢?

(2)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你的好朋友

丽丽对你说:“我不理她,你也别理她!”

(3)当你发现好朋友在考试中有作弊行为时,你会怎么办?

向老师告发。()

劝她自己去向老师承认错误。()

不告发她,但私下劝告她以后不要再这样做。()

只当没有看见,以保持好朋友的关系。()

4.让我来帮助你:

你在与朋友相处时还有什么麻烦事?你是怎么处理的?如果还

有没有处理掉的,问问同学们,请大家帮帮你。

三.提升:怎样才是好朋友

1.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有没有明白什么才是好朋友?

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2.赠送名言,加深理解。

友谊总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

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友谊建立在同志中,巩固在真挚上,发展在批评里,断送在奉

承中。——列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明白了真正的友谊建立

在真诚之中,好朋友之间应该真挚,应该互相谅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这个话题。

2、板书课题。

二、读故事,明道理

1、听故事《管鲍之交>

(1)配乐故事《管鲍之交》

(2)想一想:管中和鲍叔牙,你更喜欢谁?喜欢他们什么?

(3)说一说: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在与朋友相处时,要乐于奉献,善于付出,不斤斤计较个

人得失。(出示)

2.读故事《生命的药方》

(1)自己看故事《生命的药方》

(2)小组讨论:生命的药方告诉我们,与朋友相处时,要——

(3)小组汇报,并小结:

与朋友相处时,要——在朋友最需要你的时候不顾一切的给朋

友以快乐!(出示)

三.写名言,增见解

1、将上节课出示的两条名言和本节课归纳的两条交友方法一起

出示。

2、师述: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了不少交友的方法,但我相信,同学们肯定还有很多交友的好办法,请大家写下来,给大家分享。

3、写交友名言。

(1)当朋友有困难时,我愿意尽力相助。

(2)当朋友犯错误时,我()

(3)当朋友帮助我时,我()

(4)当朋友()时,我()

四、写悄悄话,增友谊

1、把刚才写的交友名言送给你的好朋友。

2、给好朋友写悄悄话:

内容提示:你最喜欢我那一点?我是不是也有让你失望的时

候?给我提一点意见,我决不生气。

3、好朋友交流悄悄话。

五、小调查。

1、过渡:刚才在交流悄悄话的时候,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有不

少好朋友,令大家很羡慕,大家想不想也拥有很多好朋友?我们来分组调查一下,她(他)为什么有那么多好朋友?

一组同学采访×××,问问他(她)是有几个好朋友的?怎么

交友的?其余同学分别采访她(他)的好朋友,请他们说说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并说说×××的有点。

1、分组采访

2、交流采访情况。

3、说说:怎样交朋友?

六、总结

1.请各组用最简短的一段话,说说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5)当朋友()时,我()

篇2:四年级下册品德备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组围绕“战争与儿童”的主题,体裁多样,有小说、书信、诗歌,这些课文表现了儿童在战争中的机智勇敢以及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强调了儿童如何在战争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生命。这是编者价值观的一种改变。在第五组,我们专门编写的一个专题“热爱生命”,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珍爱自己的生命。

这组课文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本组课文篇幅比较长,可以训练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二、教学建议

《夜莺的歌声》,课文对话较多,要重点引导学生找出孩子说的话哪些含着一定的意思,反复朗读,体会这些句子表达出孩子怎样一种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文后泡泡中的思考题,让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这篇课文,有的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演课本剧,费时较多,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小英雄雨来》,课文很长,可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和复述课文。阅读时间上要有一定的要求,可以自己先默读一遍,看看需要多长时间。在一定时间内让学生通读课文,再说说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机智、勇敢能否体会出来),看看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情况,再练习复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后“思考练习题”提示的重点句子,可结合当前的伊拉克战争等具体事例来理解。课前可以引导学生交流一下自己了解的有关“联合国”“联合国维和部队”“ 蓝盔”等。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可着重引导学生注意朗读几处“这究竟是为什么”的不同语气,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阅读链接《儿童和平条约》是本组内容的补充。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朗读,有能力的还可以背诵下来。

口语交际:《新闻发布会》,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可以提前布置,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近期发生的国际、国内新闻。教师可以提

示搜集信息的方法,如,阅读报刊,上网,看电视听广播等。

习作:看图作文,这是一幅真实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和景。再展开想象,那个孩子的未来命运会怎样。

我的发现:体会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情感,让学生初步体会用词造句褒贬的不同感情色彩。这学期有关“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训练点,前面的课文已不断进行训练。

三、教学课时安排:

13-15课时

四、学习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正确读写一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理解本单元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会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5、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6、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7、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8、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9、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切实把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情感作为本组训练的重点。

六、教学切入点:

1.以“战争中的孩子”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贴近文本,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3.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及电影、电视作品。

七、教学创新点:

师生共同查找有关战争的资料,让孩子对战争有更充分的了解,读书时体验会更深刻,更独特。

八、教学疑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九、教学准备

1.收集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

2.从报纸电视等渠道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3.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十、教学练点:

1、观看一部关于儿童英雄的影片,完成观后感。

2、讲一个革命英雄故事。

3、积累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备课

《13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旷、蠢、灶、蘑菇、岔。

2.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垂头丧气、轻蔑。

3.理解重点句:

(1)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2)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

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二)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三)解决办法

采用教学时先以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再通过相关的视频、图片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深化的读加以理解。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回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

(二)听录音,朗读训练。

(三)前后位、同位讨论。

(四)几名同学上前表演。

(五)质疑问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强朗读。

(二)整体感知

先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知识。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教师要引导出这种精神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正音:削xiāo 空kòng 塞sāi

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

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向下垂。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学生自悟。

(2)简介时代背景。播放资料和图片: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

并理解所学字词。

5.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由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课本剧排练。

(2)抄写课后生字。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

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孩子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2.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

3.讨论: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

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指读第三段,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

(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来了。)

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

(四)默读第四段,思考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小孩子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区别,这句赞扬了小夜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以歌声的地方有几处?(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声为线索,另外准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总结扩展

1.说一说: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写一写: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

六、布置作业

1.标出德国军官的神态动作,2.写出小夜莺的心里话。

板书设计:

吸引敌人

夜莺的歌声

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小说,引导学生感悟小说题材的特点,学习描写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以及对于人物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方法,感悟人物鲜明的特点。

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高尚品质。

二、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三、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四、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一、抗日根据地地图。晋察冀边区抗战的相关资料。

二、生字新词卡片。

三、《小英雄雨来》视频短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默读课文。

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请大家默读课文。

二、检查初步默读课文的效果。

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

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指导看抗日根据地地图。)雨来的爸爸是干什么的?当时在芦花村发生了什么事?雨来有什么英雄事迹?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泥鳅(qiū)——你们看见过泥鳅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14 小英雄雨来》

(泥鳅是一种身上很光滑的鱼,灰黑色的。)

门槛——什么叫门槛?

(旧式的房子都有门槛,就是门下的一根横木。)

晌(shǎnɡ)午——注意“晌”的读音。什么叫晌午?

你们查过字典吗?

(晌午就是中午。)

枪栓(shuān)——枪的哪一部分叫枪栓?注意“栓”的读音。

(枪栓就是推子弹进膛的机件。)劫难——“劫”字怎么样讲?劫难是什么意思?

(“劫”是抢劫,抢夺。劫难是遭受灾难的意思。)

趔趄(liè qiè)——什么叫“趔趄”?注意这两个字的读音。

(“趔趄”就是身子歪歪斜斜的,脚步不稳的样子。)

漩涡(xuánwō)——注意“漩”字的读音。你们在哪里看见过有漩涡?

(“漩涡”就是水流时产生的螺旋形,在江、河里看到有漩涡。)

嘟(dū)嘟囔(nānɡ)囔——注意“囔”字,不要读成lāng,“嘟嘟囔囔”是什么意思?

(“嘟嘟囔囔”就是心里不高兴,有气,嘟起嘴,叽叽咕咕自言自语地说。)还有哪些是表示声音的词?

(“唔里哇啦”。)(“吧嗒吧嗒”。)(“哐啷”。)

四、巩固字词。(用生字卡片抽读。)

五、深入阅读课文第一至四段,理解主要内容。

(一)默读第一段。

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

读读芦花村的景色。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地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比比怎样写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

(让学生回答雨来的几种游泳方式。)

指导朗读:“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应该怎样读?为什么?再读这一段的第五小节。

讨论这段的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开头写芦花村的景色,着重写雨来游泳的本领高。小标题:“雨来游泳本领高”。)

(二)默读第二段。

提问:

夜校的学习条件怎样?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小标题:“雨来上夜校。”)

(三)默读第三段。提问:这段主要说了几层意思?

(两层意思:第一层从“有一天”至“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主要写鬼子开始扫荡了;第二层从“第二天”至这段结束,主要写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

指导朗读第二层。

重点朗读:“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小标题:“雨来掩护李大叔”。)

(四)重点默读第四段。

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

板书:哄骗利诱威胁毒打

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画出来了?

板书:露出满口金牙„„鬼脸糖金戒指抽出刀„„劈扭拉打揪拧撞

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坚强不屈?

板书:“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看见!”

提问: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

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齐读第四段后,概括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小标题:“雨来坚强不屈”。)

总结以上四段的小标题。

六、布置作业:

读课文,说说雨来怎样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板书:

小英雄雨来

鬼子

雨来

露出满口金牙„„鬼脸(哄骗)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糖金戒指

(利诱)

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

答他。

抽出刀„„劈

(威胁)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扭拉打揪拧撞

(毒打)

“没看见!”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一)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新词(读音、解词)。

(二)说说雨来怎样掩护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二、深入阅读课文第五至第六段,理解主要内容。

指名读第五段。提问: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芦花村的人们对雨来的死的惋惜和悲痛。)课文是怎样来写的?

(先写了景色,以景抒情;接着写了芦花村的老人和孩子们对雨来的赞叹。)

指导朗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照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读出老人赞叹、惋惜、悲痛的口气。)齐读第五段。小标题:“雨来死得可惜。”

阅读第六段:

提出阅读要求:

(一)这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雨来不仅勇敢,而且非常机智?

(二)雨来没有死的原因一节,为什么放在最后?

(三)概括段意,并加小标题。学生阅读后,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段意:雨来靠游泳脱险。)

(小标题:“雨来没有死!”)

三、自由阅读全文,要求:

(一)找出文章的重点段。(第四段)

(二)分析围绕中心写一、二、三、五、六段的作用。

(第一段写雨来本领高,所以后来能英勇脱险,机智对敌;第二段写雨来上夜校,懂得热爱祖国的道理,所以能坚持对敌斗争;第三段写雨来掩护李大叔,因为雨来热爱祖国,所以能爱护革命干部;第五段写老乡们哀悼雨来,是从一个侧面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第六段写雨来没有死,是他机智勇敢的结果。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借雨来机智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故事,讲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课文的一、二、三、五、六段虽不是重点,但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章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句子优美,词语丰富,笔法生动,文章题材的取舍和安排,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等。)

四、练习简要复述:雨来是个十二岁的小孩,为什么说他是个小英雄呢?请大家简要地来讲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天。

地点: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指地图);

人物:雨来。

事情的开始、发展:课文第三段内容。

高潮:课文第四段内容。

结局:课文第五、六段内容。要求大家简要复述,抓住重点内容,其余简略复述。

指导重点段落的复述:回忆一下,第四段是怎么写的。出示第四段的板书内容。放映有关这段内容的幻灯,让学生观察幻灯内容。

各人轻声练习复述。指名上台复述。大家评议。

五、布置作业。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教学反思:结合每一部分对于雨来的描写,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体会人物的描写方法,感悟文中铺垫、层层推进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教学准备:伊拉克战争的视频短片

海湾战争的视频短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后查字典做好解释。

2、雷利是说给谁听的呼声?都说了些什么?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播放视频短片,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形势发言。)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3、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辨字组词。

3、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5、说说文章主要将了什么?

(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信中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

1、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

2、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世界的和平出一份力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

1、听写词语

2、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

因为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这些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

播放伊拉克战争、海湾战争的视频短片。

2、面对这些不必要的战争,作者说应该怎么做呢?

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3、了解写信的格式,准备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想想你要对这些孩子说什么?

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要勇敢地维护和平。

告诉他们有多少人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谈自己对他们的帮助。

三、课堂练笔。

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四、作业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写信。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平”

教学反思:要结合故事发生的背景,理解文中所表达的主题,引导学生感悟文中浓浓的悲伤。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好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期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

二、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同桌互相检查。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交流。

3、读读想想: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反馈

1、指名读诗,看字音A是否读准,句子是否通顺。

2、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四、阅读示范

1、默读第三节,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想一想:夜空本身应该是什么样子?而正在经历战争的夜空呢?假若你生活在那个地方,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五、自主阅读学习

1、回忆学习方法阅读其余各节。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六、升华总结

1、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2、宣读“儿童和平宣言”

作业:

阅读选读课文《黄继光》

板书设计

16﹡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教学反思:结合战争中孩子的悲惨遭遇,可以更深地体会到文中所要表达的“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主题。要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着的情感,理解对和平得呼唤。

5、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的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学生书写“读读写写”得词语。

4、师听写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得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教师小节。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总结:流传千古的词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能让我们多日积月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触景生情

1、搜集残酷战争图片、及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视频。

2、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相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真情表达

1、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相片,展开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指导观察和表达

a、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1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以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在说得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三、课外延伸

搜集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讲给你的朋友听。

第三课时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们平时都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国门外发生的事情。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

二、召开新闻发布会

1、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2、“时事”、“教育”、“日常生活”三个版块代表分别发言,每人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时间。

3、评价他们的发言,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4、总结他们的优缺点再次准备。

5、新闻发言人发言。

6、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等。

7、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

三、师生总结

1、通过今天的发布会,你有一些什么样的收获?

2、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关心国内

篇3:四年级下册品德备课

一、说本册教材

1. 教学知识的整合

我将本套教材从中年级到高年级按生活教育、思想教育、科普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进行了整合。生活教育有“安全地生活”“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生活中讲规则”“健康的生活”“交通连着你我他”等主题;思想教育有“在集体中成长”“心中有祖国”“屈辱与抗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主题;科普教育有“一山一水一圣人”“天涯若比邻”“科技改变生活”和“建设民主富强国家”;地理环境教育有“我们生活的地方”“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放眼世界”和“只有一个地球”等主题。

2. 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每个单元下设的三个学习主题里面生成许多的小话题,那些内容在问题的设计、话题的选择、版式的设计等方面都能够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如小博士卡通形象贯通教材,反映实际生活的照片,精美生动的图画都是学生喜欢的。整套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设计了从国家、世界着眼,从自我、家庭、学校、家乡着手,利用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活动,体验或感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对教学、评价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1. 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鉴于此我有了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课前材料的准备,充实教学内容:作为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专业性强,学生缺少一定的基础,这对于上课的老师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前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搜集,这个搜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习俗》这个单元时,我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搜集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通过课堂上展示交流,教师补充资料,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

(2)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拓展教学空间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充分利用好课堂和社会两大阵地,或是创造相关情境,或是安排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践,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受去进行体验。在教学《生活中的消费》时,我会引导学生到不同的消费场所调查访问、实际购物、研究购物的技巧,充实购物知识,真正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3)要突出品德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品德与社会本身是一门教育学生能够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课程,但是有个别老师把品德与社会上成了历史、地理,抄吧,背吧,严重地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所以,建议课堂上老师尽量挖掘教材的情理因素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整个课堂充盈着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色彩,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品德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灌输,而是让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和生活实践中,做到行动和思想是统一的,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过程。例如,有一次我们班学生给一位同学过生日的同时我加入了教学内容,让同学们进行购物交流,活动结束之后,大家都自觉地将教室打扫干净了。

2. 评价建议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为此,我在教学中全方位地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星级评价模式。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包括:鼓励为主,分层评价;方式多样,综合评价;呵护学生,宽容评价;共同参与,多向评价;体验成功,多次评价。这是我县根据新《课标》为学生量身定做的评价手册。实行星级评价:内容包括生活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方面。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同学互评、老师评价,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详细的评价记录作为依据,然后两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评出来星级学生荣登教室内的光荣榜。这也是我们评选年度全面发展学生的一个依据。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课程标准》中指出:充分地开发并有效地利用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既是扩展和深化课程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这方面有了以下几点建议:

(1)不容忽视的教师和学生资源。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

(2)有效使用多媒体资源。我们虽然是农村小学,但是早在四年前每个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并且教室和办公室都安装了教育网,每个老师人手一台笔记本,所以,我们的课堂有了这些资源将更加鲜活起来。如,在建党90周年时,播放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

(3)充分开发和利用好社区资源和自然资源。教师要充分认识学校周围环境的价值。如,农村学校的自然资源、生产劳动资源、民俗资源,引领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去亲身体验、感悟。

品德与社会就是要本着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培育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去进行教学。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上就是我要说的全部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篇4:四年级下册品德备课

一、说本册教材

1.教学知识的整合

我将本套教材从中年级到高年级按生活教育、思想教育、科普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进行了整合。生活教育有“安全地生活”“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生活中讲规则”“健康的生活”“交通连着你我他”等主题;思想教育有“在集体中成长”“心中有祖国”“屈辱与抗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主题;科普教育有“一山一水一圣人”“天涯若比邻”“科技改变生活”和“建设民主富强国家”;地理环境教育有“我们生活的地方”“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放眼世界”和“只有一个地球”等主题。

2.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每个单元下设的三个学习主题里面生成许多的小话题,那些内容在问题的设计、话题的选择、版式的设计等方面都能够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如小博士卡通形象贯通教材,反映实际生活的照片,精美生动的图画都是学生喜欢的。整套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设计了从国家、世界着眼,从自我、家庭、学校、家乡着手,利用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活动,体验或感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对教学、评价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1.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鉴于此我有了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课前材料的准备,充实教学内容:作为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专业性强,学生缺少一定的基础,这对于上课的老师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前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搜集,这个搜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习俗》这个单元时,我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搜集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通过课堂上展示交流,教师补充资料,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

(2)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拓展教学空间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充分利用好课堂和社会两大阵地,或是创造相关情境,或是安排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践,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受去进行体验。在教学《生活中的消费》时,我会引导学生到不同的消费场所调查访问、实际购物、研究购物的技巧,充实购物知识,真正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3)要突出品德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品德与社会本身是一门教育学生能够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课程,但是有个别老师把品德与社会上成了历史、地理,抄吧,背吧,严重地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所以,建议课堂上老师尽量挖掘教材的情理因素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整个课堂充盈着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色彩,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品德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灌输,而是让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和生活实践中,做到行动和思想是统一的,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过程。例如,有一次我们班学生给一位同学过生日的同时我加入了教学内容,让同学们进行购物交流,活动结束之后,大家都自觉地将教室打扫干净了。

2.评价建议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獲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为此,我在教学中全方位地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星级评价模式。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包括:鼓励为主,分层评价;方式多样,综合评价;呵护学生,宽容评价;共同参与,多向评价;体验成功,多次评价。这是我县根据新《课标》为学生量身定做的评价手册。实行星级评价:内容包括生活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方面。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同学互评、老师评价,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详细的评价记录作为依据,然后两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评出来星级学生荣登教室内的光荣榜。这也是我们评选年度全面发展学生的一个依据。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课程标准》中指出:充分地开发并有效地利用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既是扩展和深化课程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这方面有了以下几点建议:

(1)不容忽视的教师和学生资源。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

(2)有效使用多媒体资源。我们虽然是农村小学,但是早在四年前每个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并且教室和办公室都安装了教育网,每个老师人手一台笔记本,所以,我们的课堂有了这些资源将更加鲜活起来。如,在建党90周年时,播放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

(3)充分开发和利用好社区资源和自然资源。教师要充分认识学校周围环境的价值。如,农村学校的自然资源、生产劳动资源、民俗资源,引领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去亲身体验、感悟。

品德与社会就是要本着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培育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去进行教学。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上就是我要说的全部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篇5:《海洋教育篇》四年级下册备课

活动主题

3.星罗棋布的海岛

活动目标

教材分析与建议

1.知道海岛的成因及分类。

2.了解中国及世界一些奇异的海岛。3.培养学生探究海岛的兴趣。

教师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海岛的知识,便于学生交流。情景导入:

教材呈现几位同学在大海边远眺海岛并议论的情境图。老师的话说出了何为海岛的简介。引导学生通过图画中师生的对话或者根据生活在海边,学生对海岛的已有认识,知道什么是海岛。

海岛的成因及分类:

教材上半部分呈现大陆岛的示意图和火山岛、珊瑚岛、冲积岛的三幅图片,文字资料给出了海岛的成因和分类。指导学生观图,结合文字资料知道海岛的成因和分类。下半部分是学生讨论情境图,老师可组织学生交流,从而了解群岛、人工岛等知识。

中国海岛知多少:

教材呈现了舟山群岛、中国的“蛇岛”—小龙山岛、涠洲岛、中国宝岛台湾四福具有不同特点的岛屿图片并配有简单的文字介绍。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课本上的图例,老师适当补充出示实景图,学生小组交流等不同学习方式,从而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一些海岛及其特点。

世界海岛集锦:

此部分教材呈现方式同上一环节。教学方式可相同,也可采取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了解世界上一些奇异的海岛。

组织学生制作海岛明信片,老师可先指导制作方法和要求,做好后互相交流。通过制作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海岛知识。最后老师通过激励总结的语言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海岛知识的兴趣。课后札记

通过这节课,学生们对于海岛的成因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于国内外的一些比较著名的海岛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们在课堂上也积极踊跃的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融洽。

活动主题

2.海湾和海峡

活动目标

教材分析与建议 1.知道什么是海峡和海湾。

2.通过各种体验和交流活动,了解和认识海峡和海湾的特点及作用。3.知道我国及世界主要的海峡和海湾的地理位置及其主要作用。情境导入:

教材呈现了我国沿海海域的地图,标注出三大海峡和主要海湾的名称,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知道我国的海峡和主要海湾的地理位置及其名称。通过老师与学生交流语言的引导明确本课的探究主题。

初识海湾:

教材呈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小组交流的场景。交流的主题选取了学生最为熟悉的“胶州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交流内容的提示明确研究海湾的主要内容方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明确的研究重点,如地理位置、主要特点、作用与价值等方面查找相关资料,便于在课堂上交流;二是关于海湾的描述性定义及特点的资料卡。让学生明确什么的区域被称作海湾,海湾对于人类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三是我国的北部湾及世界重要海湾,孟加拉湾、波斯湾的图片及介绍。通过探究的提示“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和认识更多的海湾”,让学生拓展对我国及世界重要海湾的探究与认识,从中体验和感知不同地理位置下海湾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初探海峡:

环节一:海上咽喉。教材呈现了一个探究活动、海峡的定义及小组的讨论交流场景。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中寻找一艘货轮运输过程中所经过的海峡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知海峡在海上运输中重要的作用及价值。通过海峡描述性的义的资料卡介绍,知道什么是海峡。并在学生探究后的交流中,进一步明确海峡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于世界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环节二:点击海峡。通过我国及世界部分海峡图片及资料的呈现,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更多的海峡。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去查找世界重要海峡的资料,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交流拓展认知。

小小交流台会:

教材呈现了学生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交流场景。从展示的形式和展示内容方面给出了提示和建议,如资料卡的设计—世界特色海峡推荐、海峡名称的由来、特殊海湾的特点、对实事新闻内容的分析与认识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能力及学生探究 的兴趣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和积累好自己的研究成果。

活动主题3.海上救助 活动目标

教材分析与建议 1.知道海上救助的重要性及救助队伍和装备。2.了解海上救助的途径及方式。3.了解国际海上救助的相关信息。

情境导入:

教材通过呈现一个案例及浙江省海上搜救中心的月报数字,让学生感受到海上救助的重要性,明确本课的研究主题。

海上救助队伍:

教材呈现了 “中国海上救助队伍”构成的资料内容和典型的图片资料。通过了解和交流让学生明确海上救助队伍的基本组成内容:救助机构、救助人员、救助硬件装备、救助电子软件系统等。并通过学生的交流提示新的探究主题和方向。

救助行动进行式:

教材通过一个海上遇险的报警情景及海上救助队伍救助全过程的呈现,让学生知 活动

主题

活动

目标

教材分析与建议

道海上遇险的求救电话是“12395”。并通过图片的展示,了解当接到报警电话后,各种海上救助队伍的工作职能和特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的场景提示学生深入研究的内容:了解和认识各救助部门及单位救助的细节、分析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怎样的险情及应对的方法等。

国际海上救助:

教材呈现了“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的标志和介绍、各种海上救助的国际公约、“中美举行海上联合搜救演练”图片、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亚太交流合作中心的成立资料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还有许多的组织在宣传和探讨促进水上安全、发展救助事业的方法和途径,认识到海上救助不单单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国际海上救助合作为海上救生能力和技术的快速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关注海上救助的发展动态。

4.海上自救自护

1.知道海上自救自护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自救自护的方法。

3.通过对海上自救自护方法的了解和认识推广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情境导入:

教材创设了“在海面上一艘下沉的渔船周围,一块木板上有三个穿着救生衣的人正拉着木板,远处正有一艘渔船行驶过来,一个人正拿着自己的衣服在挥舞着求救”的情境,并通过父亲与孩子的交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明确本课的研究主题。

自救自护我知道:

教材呈现了三个版块的内容,一是几个学生站在船舷上交流的场景。在船舷的一侧画上吊在空中的救生船,在船仓门口摆放着一个救生衣存放箱,在孩子们身后的舱门上画着“安全疏散通道图”,门口侧面挂着救生衣穿着方法示意图,门口边上摆着红色的灭火器箱子,门的上方挂着绿色的“EXIT”提示灯。并通过学生们的交流提示我们坐船时应该提前了解相关的信息及做好充分准备的内容。二是海上遇险自救宝典。宝典一:救生衣的穿着方法;宝典二:水中漂浮自救方式;宝典三:求救方法和信号工具的使用。通过宝典的认知,知道一些自救自护的基本技能和方式,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三是“不同的情况下还有许多该注意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了解”的语言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了解和学习的情况将相关自救自护所了解的信息进行交流和汇总。

自救自护我能行:

教材创设了一个在教室里面,几个不同的小组在演练各种海上自救方法的场景,通过对各种自救自护方式和方法的演练、讲解,让学生有理论转为实践的体验和学习,真正掌握自救自护的技能,使之遇到危险时可以得以应用。

自救自护我实践:

教材呈现了孩子正在小区里进行海上自救自护宣传,有的孩子发宣传手册,有的孩子正在给人员讲解„„。通过情景的提示旨在引导学生把学会的方法,告诉身边的人,提高大家的自救自护意识。并通过生活中各种环境下安全标识的呈现,让学生在各种公共场所也要有安全意识,注意观察安全标识的提示和使用。

活动

7.寻觅沉睡的宝船

主题

1.通过了解古代沉船探究航运发展历史。

活动 目标 2.通过分析交流资料,了解大航海时代的经济、文化等状况。3.正确认识海底考古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与建议

活动

主题

活动

目标

情境导入:

教材呈现了一幅海底沉船的图片,并配以优美的文字,引出探究主题。教师可出示古代沉船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聚焦“南海一”号:

教材首先以新闻回放的形式呈现了“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的场景,接着呈现了“南海一”号的文字介绍及古船复原图,然后以学生参观展览的形式呈现了“南海一”号出水文物部分精品,教师可结合图片、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南海一”号其船其事,体会到“南海一”号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探访我国沉船:

教材以图配文的形式介绍了沉没于南海西沙海域的“华光礁一”号和泉州湾一个古海港淤陆中发现的一艘庞大的宋代三桅沉船,然后呈现了学生针对我国沉船进行讨论的情境图。教师可组织学生结合教材提供的及课前搜集的图文资料,通过交流分析我国的一些沉船,从中了解我国的航运发展史,感受海底考古的重要意义。

追寻异国沉船:

教材先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西班牙护卫船“阿托卡夫人”号、阿拉伯的单桅三角帆船“巴图希塔姆”号、日本“阿波丸”号这三艘异国沉船,然后提供了一个不完整的资料卡,并对学生进一步探究做了提示。教师首先可组织学生举行一次“异国海底宝船”故事会,然后指导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从中了解外国海底沉船的背景、沉没原因、蕴含的宝藏,从而探究世界大航海时代的经济、文化等状况,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6.潮水与淤泥间的天堂

1.了解红树林这一生物群落的生态环境。

2.通过读故事、交流资料等形式知道红树林中各种生物的特点及生物之间的关系。

3.感知不同环境下生物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其他环境中生物特点的探究兴趣。

教材分析与建议

活动

主题

活动 目标

情境导入:

教材以优美的文字对红树林做了简单介绍,并以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选取红树林优美的风光视频资料或者是图片资料,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引发对红树林的探究欲望。

神奇的海上森林:

教材先呈现了海水涨潮和落潮时红树林的风光照片,“超级链接”介绍了我国红树林的分布地区,然后呈现了一幅学生针对红树林概况进行讨论的情境图。教师可展示涨潮和落潮时红树林的视频或图片资料,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红树林的独特之处。通过交流搜集的有关红树林的资料,引导学生大致了解红树林的树种、作用及我国红树林的分布等概况,初步了解红树林这一生物群落的生态环境。

奇特的生物群落:

教材的这一环节包括“一反常态的植物”和“潮间带的精灵”两部分内容,“一反常态的植物”首先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小海鸥旅行记”的故事,然后提供了“木榄”这一植物的卡片,并提示学生做几张红树林植物卡片。“潮间带的精灵”以图配文的形式详细介绍了红树林中招潮蟹、弹涂鱼、鹭鸟的生活习性,并提示学生探究红树林中其他的动物。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连环画、展示交流图片、文字资料、制作红树林的动物、植物卡片等形式探究红树林中各种生物的生活习性及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红树林里的聚会:

教材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红树林的满页图,提示学生找出红树林中的动物和植物,并可以继续探究其他的生物群落。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找一找”这一活动,进一步感知红树林中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激发学生对其他生物群落探究的兴趣。

7.快乐沙画

1.知道沙画也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

2.学会做沙画的基本方法;

3.通过欣赏、设计、制作出自己喜欢的沙画,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喜欢沙画这种艺术的情感。

教材分析与建议

活动

主题 活动 目标

教材分析与建议

情景导入:

教材以金黄色的沙滩为背景,出现以下几幅画面,踩的小脚丫、小手印、小朋友在沙滩上画画、几个同学手捧沙子、采沙。引导学生观图,说图,结合海边生活的体验说一说在沙滩玩的乐趣,顺势导入课题。

美丽的沙画:

教材呈现了脸谱、景和物四福沙画作品。教师可组织学生欣赏,也可课件呈现漂亮的沙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做沙画的欲望。

制作沙画乐趣多:

教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五个步骤:第一步让学生认识做沙画的用具和材料,建议老师提前课前准备好,课上让学生认识并介绍其用途和使用方法。然后老师重点讲解沙画制作步骤,边讲解边示范。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沙画,老师巡视指导。沙画展览会: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掌握做沙画的技巧。激发学生继续做沙画的兴趣。然后老师介绍一些其他的沙画表现形式。

海洋研究院:遨游远古海洋

1.通过课题研究探究了解远古时期主要的海洋生物及其特点,了解远古海洋生物的演变情况。

2.学会采访,运用采访获取信息,解决所要的问题。3.激起学生对远古时期海洋生物开展科学探究的长期兴趣。

阅读广角:

教材呈现并介绍了远古时期的生物,引发学生的展开想象,四亿三千万年以前地球什么样?这些奇特色生物什么样?它们现在还存在吗?它们生活环境变化了没有,通过这些有趣的信息激起学生探究远古海洋的兴趣。

问题驿站:

教材创设“遨游远古海洋”开题会,教师可通过播放介绍远古海洋生物的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提出想研究的问题,教材参考主题中提供了三个问题,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学会提出明确而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鼓励同学们可以选择更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

研究过程:

基于所研究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教材提示通过解决查阅资料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采访海洋研究所专家、海洋大学教授”,教师可协调学校组织专题活动,到海洋科技馆参观,或是到海洋科学研究所采访等活动,为了教会学生运用采访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采访前的专题指导课,指导学生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学习记录采访手记,教材提供了采访手记范例,教师可以此范例指导学生设计拟定自己想通过采访解决的问题。采访结束后,再结合教材提供的《怎样写采访稿》指导学生撰写采访稿。

成果发布:

篇6: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战争,一个多么残酷的字眼!面临战争,人们期盼和平。本组课文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对和平渴望的课文;并安排了与此相关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语文实践活动,还选编了“资料袋”、“阅读链接”、“宽带网”等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资料。本组教材的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受到震撼,经受洗礼。

本组的四篇课文的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前两篇课文生动有趣,后两篇课文情感浓烈。四篇课文又有许多共通之处,如每篇课文中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抒发了深厚的情感。因此,教学本组时,要帮助学生在把握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切实把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情感作为本组训练的重点。

教学时,不仅要立足本组教材,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作品,也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链接教材以外的丰富材料,帮助学生真切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缅怀那些为和平英勇战斗的英雄们,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6课时,略读课文3—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等1课时。夜莺的歌声

主备课人: :陈艳妮 备课成员:罗柏女 陈琢玉 陈芳 段艳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旷、蠢、灶、蘑菇、岔。

2、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垂头丧气、轻蔑。

3、理解重点句。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教学重点】

1、生字和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垂头丧气、轻蔑。

2、理解重点句。

3、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4、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3.加强朗读。

(一)整体感知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教师要引导出这种精神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二)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正音:削xiāo 空kòng 塞sāi

二次备课

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搭拉:向下垂。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1)板书课题,学生自悟。(2)简介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1)小组合作学习单 ①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②为课文分段,每段讲了什么内容?(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情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5.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抄写课后生词。

第二课时

【预习任务】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写歌声的地方有几处?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孩子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2.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3.讨论: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指读第三段,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来了。)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

(四)默读第四段,思考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小孩子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区别,这句赞扬了小夜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以歌声的地方有几处?(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声为线索,另外准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4* 小英雄雨来

主备课人: :陈艳妮 备课成员:罗柏女 陈琢玉 陈芳 段艳蓉 主备课人:罗柏女 备课成员:陈燕妮 陈琢玉 陈芳 段艳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地跟敌人斗争的高尚品质。

2、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3、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4、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地跟敌人斗争的高尚品质。

2、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给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3.加强朗读。

4.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一、默读课文。

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请大家默读课文。

二、检查初步默读课文的效果。

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

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指导看抗日根据地地图。)雨来的爸爸是干什么的?当时在芦花村发生了什么事?雨来有什么英雄事迹?

二、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泥鳅(qiū)——你们看见过泥鳅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泥鳅是一种身上很光滑的鱼,灰黑色的。)门槛——什么叫门槛?

(旧式的房子都有门槛,就是门下的一根横木。)晌(shǎnɡ)午——注意“晌”的读音。什么叫晌午?

二次备课

你们查过字典吗?(晌午就是中午。)

枪栓(shuān)——枪的哪一部分叫枪栓?注意“栓”的读音。

(枪栓就是推子弹进膛的机件。)

劫难——“劫”字怎么样讲?劫难是什么意思?(“劫”是抢劫,抢夺。劫难是遭受灾难的意思。)趔趄(liè qiè)——什么叫“趔趄”?注意这两个字的读音。

(“趔趄”就是身子歪歪斜斜的,脚步不稳的样子。)漩涡(xuánwō)——注意“漩”字的读音。你们在哪里看见过有漩涡?

(“漩涡”就是水流时产生的螺旋形,在江、河里看到有漩涡。)嘟(dū)嘟囔(nānɡ)囔——注意“囔”字,不要读成lāng,“嘟嘟囔囔”是什么意思?

(“嘟嘟囔囔”就是心里不高兴,有气,嘟起嘴,叽叽咕咕自言自语地说。)还有哪些是表示声音的词?

(“唔里哇啦”。)(“吧嗒吧嗒”。)(“哐啷”。)

四、巩固字词。(用生字卡片抽读。)

五、深入阅读课文第一至四段,理解主要内容

(一)默读第一段。

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 读读芦花村的景色。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地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比比怎样写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让学生回答雨来的几种游泳方式。)指导朗读:“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应该怎样读?为什么?再读这一段的第五小节。讨论这段的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开头写芦花村的景色,着重写雨来游泳的本领高。小标题:“雨来游泳本领高”。)

(二)默读第二段。提问:

夜校的学习条件怎样?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三)默读第三段。提问:这段主要说了几层意思?(两层意思:第一层从“有一天”至“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主要写鬼子开始扫荡了;第二层从“第二天”至这段结束,主要写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

指导朗读第二层。

重点朗读:“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小标题:“雨来掩护李大叔”。)

(四)重点默读第四段。1.小组合作学习单:

(1).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

(2).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画出来了?

(3).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坚强不屈?(4).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 2.小组汇报

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 板书:哄骗利诱威胁毒打

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画出来了?

板书:露出满口金牙„„鬼脸糖金戒指抽出刀„„劈扭拉打揪拧撞

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坚强不屈? 板书:“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看见!”

提问: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 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齐读第四段后,概括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小标题:“雨来坚强不屈”。)

总结以上四段的小标题。

六、布置作业:

读课文,说说雨来怎样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新词(读音、解词)。

2、说说雨来怎样掩护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二、深入阅读课文第五至第六段,理解主要内容。

1、指名读第五段。提问: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芦花村的人们对雨来的死的惋惜和悲痛。)课文是怎样来写的?

(先写了景色,以景抒情;接着写了芦花村的老人和孩子们对雨来的赞叹。)

指导朗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照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读出老人赞叹、惋惜、悲痛的口气。)齐读第五段。小标题:“雨来死得可惜。”

2、阅读第六段:

提出阅读要求:

(1)这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雨来不仅勇敢,而且非常机智?(2)雨来没有死的原因一节,为什么放在最后?(3)概括段意,并加小标题。学生阅读后,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段意:雨来靠游泳脱险。)(小标题:“雨来没有死!”)

三、自由阅读全文,要求:

1.小组合作学习单(1)找出文章的重点段。

(2)分析围绕中心写一、二、三、五、六段的作用。(3)文章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小组汇报

(1)找出文章的重点段。(第四段)

(2)分析围绕中心写一、二、三、五、六段的作用。(第一段写雨来本领高,所以后来能英勇脱险,机智对敌;第二段写雨来上夜校,懂得热爱祖国的道理,所以能坚持对敌斗争;第三段写雨来掩护李大叔,因为雨来热爱祖国,所以能爱护革命干部;第五段写老乡们哀悼雨来,是从一个侧面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第六段写雨来没有死,是他机智勇敢的结果。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借雨来机智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故事,讲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课文的一、二、三、五、六段虽不是重点,但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

(3)文章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句子优美,词语丰富,笔法生动,文章题材的取舍和安排,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等。)

四、练习简要复述:

雨来是个十二岁的小孩,为什么说他是个小英雄呢?请大家简要地来讲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天。

地点: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指地图); 人物:雨来。

事情的开始、发展:课文第三段内容。高潮:课文第四段内容。

结局:课文第五、六段内容。要求大家简要复述,抓住重点内容,其余简略复述。指导重点段落的复述:回忆一下,第四段是怎么写的。出示第四段的板书内容。放映有关这段内容的幻灯,让学生观察幻灯内容。

各人轻声练习复述。指名上台复述。大家评议。

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教学反思: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主备课人: 陈艳妮 备课成员: 罗柏女 陈琢玉 陈芳 段艳蓉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3.加强朗读。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还有许多孩子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被战争夺去了亲人,无家可归。今天我们学习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感受一下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2)请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学生互相纠正错音。

三、自读感悟,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2.逐段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留待小组讨论。3.小组合作学习单 组内质疑,讨论与交流

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录下来并上交给老师,在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第二课时

二次备课

一、提出共同的疑问,明确探究的主要任务。

二、感悟与交流,解决疑难

1.默读与感悟。2.小组合作学习单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3).作者在为谁呼吁? 3.班上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理解,讲体会,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汇报交流对爸爸的认识

①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②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③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④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

(2)过渡: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3)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①点击软件,听课文朗读录音,体会情绪。②个人练习朗读3、4、5自然段。③组内交流,互读互评。④班上展示读,师生共评。

(4)汇报交流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

①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和平的环境没有持久地保持下去。

教师点拨:“51年前”,指的是1945年(小作者写这封信是在1996年),全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从那场战争结束后,人们就以为再也不会发生战争,渴望永久和平,希望和平之神永远留在人间。但是现实并不随人愿,近几十年来,局部动荡,战事不断,人民饱受苦难。

②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9·11事件、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

b.教师播放一段美国轰炸阿富汗的电视报道录像,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及人民的苦难。

c.谈对“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句的理解。

教师点拨: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和平之花”,但和平的环境还不稳固,还不持久,所以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

(5)感情朗读6、7自然段,把作者的心情把握准确。(6)汇报交流作者在为谁呼吁。

①在为“我”的家人及深受战争苦难的各国孩子呼吁。②在为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父母、妻子、孩子呼吁。点拨:这是小作者发自肺腑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怎样把小作者的真情实感读出来呢?

(7)训练感情朗读,产生情感共鸣。

三、总结全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四、拓展延伸

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还处于战争之中,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你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心。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6* 主备课人: 陈艳妮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备课成员: 罗柏女 陈琢玉 陈芳 段艳蓉 【教学目标】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任务】

1.把课文读通顺、流利。2.想一想,每节诗主要讲什么?

一、播放课件,引入新课

(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课件。)

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地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自学诗歌,完成以下要求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

3、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茵”的读法。

2、检查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3、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四、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3、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4、默读三、四小节 小组合作学习单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五、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六、总结课文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韵律和节奏。

3、“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七、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组织学生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呼唤和平这是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坚定学生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3、组织学生办小报《战争与和平》。

4、学习读选读课文《黄继光》

板书设计

16﹡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 主备课人: 陈艳妮 备课成员: 罗柏女 陈琢玉 陈芳 段艳蓉

【教学目标】

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着的情感,理解对和平得呼唤。

5、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写作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的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学生书写“读读写写”得词语。

4、师听写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得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教师小节。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二次备课

2、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总结:流传千古的词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能让我们多日积月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触景生情

1、搜集残酷战争相片。

2、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相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真情表达

1、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相片,展开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指导观察和表达

a、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以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在说得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三、课外延伸

搜集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讲给你的朋友听。

第三课时

作文评析

第四课时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们平时都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国门外发生的事情。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

二、召开新闻发布会

1、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2、“时事”、“教育”、“日常生活”三个版块代表分别发言,每人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时间。

3、评价他们的发言,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4、总结他们的优缺点再次准备。

5、新闻发言人发言。

6、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等。

7、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

三、师生总结

1、通过今天的发布会,你有一些什么样的收获?

2、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关心国内外大事,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己的口才,增加自己的胆识,像这样的发布会我们以后还会经常进行,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种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作业设计:

上一篇:关于开展学生意见征集活动策划书下一篇:性格色彩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