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程

2024-07-12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程(通用6篇)

篇1: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程

设计总说明

本次课程设计以网络多媒体教育管理系统为基础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为背景,探讨了UML在该系统建模中的应用问题。在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采用Rational Rose 2000对系统进行需求模型、静态模型、动态模型及实现模型的建模。

关键字:网络教学管理系统,UML,软件建模,信息系统

目 录 绪论.......................................................................................................................................2 1.1系统简介....................................................................................................................2 1.2设计目的....................................................................................................................2 1.3设计内容....................................................................................................................2 2 需求分析...............................................................................................................................3 3 需求模型设计.......................................................................................................................5 3.1 需求模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5 3.2 系统需求模型............................................................................................................5 4 系统静态模型设计...............................................................................................................9 4.1 静态模型设计的方法................................................................................................9 4.2 静态模型实现..........................................................................................................10 5 系统动态模型设计..............................................................................................................11 5.1序列图和协作图......................................................................................................11 5.2活动图......................................................................................................................23 5.3状态图......................................................................................................................25 6.系统部署模型设计..............................................................................................................26 6.1 系统构件图..............................................................................................................26 6.2 系统部署图..............................................................................................................27 7.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28 总结.........................................................................................................................................30 参考文献.................................................................................................................................31

绪论

1.1系统简介

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以及Internet的迅速发展,网络的普及带给了人们更多的学习途径,随之而来的管理网络教学的“网络教学管理系统”也就应运而生了。

“网络教学管理系统”主要用于管理日常的网络教学工作以及学生下载和查看资料。系统业务功能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文件上传、文件下载、消息发布、消息修改和更新、信息浏览、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在线答疑,论坛管理、页面维护、人员管理和用户注册批准等。1.2设计目的

“网络教学”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突破了时空限制,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了给网络教学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和平台,更好的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开发一个好的“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势在必行。1.3设计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的重点是利用UML对系统进行了实际建模,为系统的代码实现提供了清楚、完整的用例开发模型。完成了注册,上传课件,浏览、下载课件,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在线答疑,论坛管理、网站维护、人员管理等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初步实现了网络教学管理系统。

需求分析

网络教学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注册,上传课件,浏览、下载课件,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在线答疑,论坛、页面维护、人员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管理各种教学资源与学生资料,并建立灵活全面的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管理信息系统。

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以下内容:

 学生登录系统后,可以浏览课件、查找课件、下载课件、观看教学视频、在线讨论交流、查询个人资料、修改个人资料;对于没有注册的普通用户可以浏览网站上的一些公共信息。

 老师登录系统后,可以上传课件、上传教学视频、在线答疑、发布诸如课程简介、学习方法、教学心得等相关文章、查看发布的教学心得等文章、修改教学心得等文章、查询个人资料、修改个人资料等。

 系统管理员负责对网站页面的维护,审核不合法的课件和不合法的教学信息、批准用户注册,对人员信息进行增删管理、答疑信息进行管理等。

满足上述需求的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小的系统模块。

 基本业务模块:该模块的主要使用者是老师和学生,用于学生下载课件、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在线讨论;老师上传课件、发布和修改更新教学心得、在线答疑等。

 浏览查询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对网站的信息和文章信息进行浏览、查询、搜索等,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在登录后用户还可以在自己权限范围内查询个人信息等。

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用于系统管理员对网站进行维护、审核网站的各种资源、批准用户注册、人员管理、答疑管理等。

在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后得到了该系统功能结构图如图2.1所示:

网络教学管理系统 基本业务模块浏览查询模块 老师界面学生界面 查找浏查询个查询相修改消息人信息关文章个人在线文件消息修改文件观看修改览课件在线信息答疑上传发布和更下载讨论教学个人 新 视频信息

图2.1 系统功能结构图

系统管理模块 管理员界面 人员页面用户管理维护注册资源答疑 批准审核管理 需求模型设计

3.1 需求模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进行系统需求模型设计,需求分析是

询相应的课件和文章。

 下载课件:学生可以利用下载功能将网站上的课件以及资料信息下载到本地机器上。

 观看教学视频: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在线学习。

 在线讨论:学生可以在论坛上对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疑问等以论坛的方式进行在线学习交流。

 查看个人信息:学生可以在该系统中查询到个人的资料信息。 修改个人信息:学生信息如邮箱等发生变化时,可以在权限内修改个人信息。

通过上述活动,获得学生的用例图如图3.2.1所示:

图3.2.1 学生用例图

2.老师用例图

老师能够通过该系统进行以下活动:

 登录系统:老师能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该系统,登录系统后才能正常使用该系统。如果忘记密码,可以通过“找回密码”功能恢复密码。

 上传文件:老师可以通过该系统上传相应的课件和教学视频。 发布信息:老师登录系统后可以发布相应的课程简介、教学计划、学习方法、教学心得等文章。

 修改更新信息:老师对所发布的诸如教学心得等文章信息可以持续更新,也可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

 查看信息:老师可以查看自己发布的文章和个人信息。 在线答疑:老师对学生的留言和难点讨论进行在线答疑。通过上述活动,获得老师的用例图如图3.2.2所示:

图3.2.2 老师用例图

3.系统管理员用例图

系统管理员能够通过该系统进行以下活动:

 登录系统:系统管理员也是在登录系统后才能正常使用该系统。如果忘记密码,可以通过“找回密码”功能恢复密码。 网站页面维护:系统管理员对网站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 审核:系统管理员负责对上传的信息进行审核,主要是审核不合法的课件和不合法的教学信息。

 批准用户注册:系统管理员可以处理学生或教师用户的注册申请。 人员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系统用户信息进行管理。有用户新加入时需要添加用户信息,有用户注销时需删除用户信息,系统管理员还可以查询用户的信息,但是不能修改,只能是用户本人在权限范围内修改自己的信息。

 答疑管理:对学生和老师在BBS论坛上的答疑情况记录在在线答疑库里,并对其进行管理。

通过上述活动,获得系统管理员的用例图如图3.2.3所示:

图3.2.3 系统管理员用例图

系统静态模型设计

4.1 静态模型设计的方法

在获得系统的基本需求的用例模型后通过考察系统对象的各种属性创建系统的静态模型。

首先,确定系统参与者的属性。学生(Student)包括登录名称、登录密码、学生编号、性别、年龄、年级、邮箱、权限级别等属性;老师(Teacher)包括登录名称、登录密码、姓名、性别、教授课程、电话号码、权限级别和邮箱等属性;系统管理员(Administrator)包括用户名、密码、邮箱、权限级别等属性。在把这些参与者进行抽象,抽象出一个单独的用户类(User),学生、老师、系统管理员是人员类的子类。

其次,可以确定在系统中的主要业务实体类,这些类通常需要在数据库中进行存储。因此,在网络教学管理系统中,课件信息可以确定课件类(CourseWare);教学视频对应于教学视频类(Video);老师发布的文章如课程简介、教学计划、教学心得的存储分别需要文章类(Article)、课程简介类(CourseIntro)、教学计划类(TeachingPlan)、教学心得类(TeachingExp);学生在BBS论坛讨论交流可以确定一个论坛类(Forum);同样,老师在线答疑确定在线答疑库类(AnswerLib),课件上传与下载确定一个文件上传与下载类(FileUploadOrDownload)。

还可以根据对处理业务的不同设计出各种处理业务的界面类,如用户登录界面、查询信息界面等。

4.2 静态模型实现

系统的静态模型主要是类图和对象图,该系统的类图如图4.2.1所示:

图4.2.1 系统类图

系统动态模型设计

5.1序列图和协作图

序列图和协作图都属于交互作用图,画出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时序图和协作图,再把协作图中的消息对应映射到类图中,成为类的方法。1.用户登录的时序图如图5.1.1所示:

图5.1.1 用户登录时序图

用户登录的备选过程的时序图如图5.1.2所示:

图5.1.2 用户登录的备选过程时序图

用户登录的协作图如图5.1.3所示:

图5.1.3 用户登录的协作图

2.学生下载课件的时序图如图5.1.4所示:

图5.1.4 学生下载课件的时序图

学生下载课件的协作图如图5.1.5所示:

图5.1.5 学生下载课件的协作图

3.学生浏览和查询信息的时序图如图5.1.6所示:

图5.1.6 学生浏览和查询信息的时序图

学生浏览和查询信息的协作图如图5.1.7所示:

图 5.1.7 学生浏览和查询信息的协作图

4.学生查看和修改个人信息的时序图如图5.1.8所示:

图5.1.8 学生查询和修改个人信息的时序图

学生查询和修改个人信息的协作图如图5.1.9所示:

图5.1.9 学生查询和修改个人信息的协作图

5.学生老师在线讨论交流的时序图如图5.1.10所示:

图5.1.10 学生老师在线讨论交流的时序图

学生老师在线讨论交流的协作图如图5.1.11所示:

图5.1.11 学生老师在线讨论交流的协作图

6.学生观看视频的时序图如图5.1.12所示:

图5.1.12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时序图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协作图如图5.1.13所示:

图5.1.12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协作图

7.老师的时序图如图5.1.13所示:

图5.1.13 老师的时序图

老师的协作图如图5.1.14所示:

图5.1.14 老师的协作图

8.老师查看和修改个人信息的时序图如图5.1.15所示:

图5.1.15 老师查看和修改个人信息的时序图

老师查看和修改个人信息的协作图如图5.1.16所示:

图5.1.16 老师查看和修改个人信息的协作图

9.统管理员的时图如图5.1.17所示:

图5.1.17 系统管理员的时序图

系统管理员的协作图如图5.1.18所示:

图5.1.18 系统管理员的协作图

10.系统管理员进行答疑管理的时序图如图5.1.19所示:

图5.1.19 系统管理员进行答疑管理的时序图

系统管理员进行答疑管理的协作图如图5.1.20所示:

图5.1.20 系统管理员进行答疑管理的协作图

11.系统管理员批准注册的时序图如图5.1.21所示:

图5.1.21 系统管理员批准注册的时序图

系统管理员批准注册的协作图如图5.1.22所示:

图5.1.22 系统管理员批准注册的协作图

12.系统管理员页面维护的时序图如图5.1.23所示:

图5.1.23 系统管理员页面维护的时序图

系统管理员页面维护的协作图如图5.1.24所示:

图5.1.24 系统管理员页面维护的协作图

5.2活动图

利用系统的活动图来描述系统的参与者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在网上教学管理系统中,根据学生、老师、系统管理员的活动步骤,可以创建相关的活动图。

1.系统的活动图如图5.2.1所示:

图5.2.1 系统的活动图

2.学生的活动图如图5.2.2所示:

图5.2.2 学生的活动图

3.老师的活动图如图5.2.3所示:

图5.2.3 老师的活动图

4.系统管理员的活动图如图5.2.4所示:.图5.2.4 系统管理员的活动图

5.3状态图

在网上教学管理系统中,有明确状态转换的类是上传的文件,从老师输入网站的地址开始到最后上传文件结束整个过程的状态图如图5.3.1所示:

图5.3.1 系统状态图

6.系统部署模型设计

6.1 系统构件图

网上教学管理系统的构件图通过构件映射到系统的实现类中,说明该构件物理实现的逻辑类,在本系统中,可以对类图中的类分别创建对应的构件进行映射。创建后系统的构件图如图6.1.1所示:

图6.1.1 系统的构件图

6.2 系统部署图

网上教学系统的部署图描绘的是系统节点上运行资源的安排,包括六个节点,分别是:客户浏览器(ClientBrowser)、网页服务器(WebsiteServer)、数据库服务器(DataBaseServer)、客户1(Client1)、客户2(Client2)、客户3(Client3),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系统进行交互的通信协议名称,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服务器负责保存整个Web应用程序,数据库负责数据库管理,此外还有很多终端可以作为系统的客户端。由于客户端很多,在此只画出3个,创建后的部署图如图6.2.1所示:

7.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通过系统类图可以生成相应的代码,这里只列出部分类的Java代码

1.CourseWare类(课件类)的java代码:

public class CourseWare {

private int theme;

private int CWteacher;

private int courseWareURL;

private int courseWareTitle;

public CourseWare()

{

}

/**

@roseuid 53A10BB102A8

*/

public void add()

{

}

/**

@roseuid 53A10BB30150

*/

public void delete()

{

}

/**

@roseuid 53A10D080065

*/

public void modify()

{

} }

2.FileUploadOrDownload类(文件上传或下载类)的JAVA代码:

public class FileUploadOrDownload {

private int fileName;

private int fileType;

private int fileSize;

private int shortIntro;

private int fileURL;

private int creater;

private int createTime;

public FileUploadOrDownload()

{

}

/**

@roseuid 53A109300274

*/

public void checkSize()

{

}

/**

@roseuid 53A109310374

*/

public void modify()

{

}

/**

@roseuid 53A109330194

*/

public void store()

{

}

/**

@roseuid 53A10935015C

*/

public void cancle()

{

} 总结

本次课程设计重点是用UML对系统进行实际建模,为系统的代码实现提供清完整的用例开发模型。在建模过程中,使用UML将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有机的集成起来。UML提供的丰富视图从多个视角描述系统的不同侧面,可以有效的运用于软件系统的建模、分析与设计。利用UML和ROSE工具的辅助,可让开发从需求分析,流程分析,到程序代码和数据库的设计实现等,都集成在一个系统下来完成。网络教学系统正是在此基础上来实现开发完成的。

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本系统仍然存在以下方面要进一步改进。其一,本系统还只能实现一些基本功能,没有完整的实现网络教学的应用应有的功能,期待在此基础上,还应开发出一个学生评价教学子系统、作业管理子系统,这是以后完善时需要做的工作。其二,作为一个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应用系统,其用户的数量相对而言是大量的,随着用户业务需求的进一步增长,那么系统可维护性及扩展性将是很重要的,这也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Whittle J.Formal approaches to systems analysis using UML.An Overview Journal of Database Management,2000,1 l(4):4—13 [2] 慕静.管理信息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刘芳,徐雅君,梁娜.UML和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的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I 1):1 19-120 [4] 钟青芬.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探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 1,24(5):546-548 [5] 谢星星.UMl基础与ROSE建模实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篇2: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程

我国加入WTO后,国家最终将放弃对国有商业银行提供无限量的信用支持,金融机构必然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按自然规则“物竞天择”。要想在激励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快金融电子化的步伐,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建立以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高效地处理和利用信息,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强竞争实力。如何根据开发系统的规模、技术复杂的程度、管理水平的高低、技术人员的素质及开发时间的要求等不同要素,确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确保以较小的投入取得最优的效果,这一直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所关注的课题。笔者根据开发实践,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周期法 该方法是由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组成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图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开发过程 亦称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其基本思想是将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转换、系统维护与评价等阶段。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规定的步骤和任务要求,使用一定的图表工具,完成规定的文档,在结构化和模块化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开发过程一般是先把系统功能视为一个大的模块,再根据系统分析设计的要求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模块分解或组合。基本做法如图1所示。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主要特点是:

⑴开发目标清晰化。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系统开发以“用户第一”为目标,开发中要保持与用户的沟通,取得与用户的共识,这使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⑵工作阶段程式化。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明确,这便于开发过程的控制。每一阶段工作完成后,要根据阶段工作目标和要求进行审查,这使阶段工作有条不紊,也避免为以后的工作留下隐患。

⑶工作文件规范化。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每一阶段工作完成后,要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文档报告与图表,以保证各个工作阶段的衔接与系统维护工作的便利。

⑷设计方法结构化。结构化生命周期法采用自上而下的结构化、模块化分析与设计方法,使系统间各个子系统间相对独立,便于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与维护。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被广泛地应用于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该方法适合于银行业务工作比较成熟、定型的系统,如作为银行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采集的自助银行、企业银行、电话银行、销售点服务系统、多媒体查询系统等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信息咨询的系统。在管理系统开发方式上,银行根据系统的复杂程度以及自己的人力、资金等状况,可在独立开发、合作开发、委托开发、购买现成软件这四种模式中选择其一。 二、原型法 该方法是一种根据用户需求,利用系统快速开发工具,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与用户交流,最终实现用户需求的快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原型法开发过程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初步设计、系统调试和系统转换、系统检测与评价等阶段。用户仅需在系统分析与系统初步设计阶段完成对应用系统的描述,开发者在获取一组基本需求定义后,利用开发工具生成应用系统,快速建立一个目标应用系统的最初版本,并把它提交给用户试用、评价、根据用户提出的修改补充,再进行新版本的开发,反复这个过程,不断地细化和扩充,直到生成一个用户满意的应用系统。 原型法的开发过程如图2所示。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管理信息系统快速开发工具有:POWER BUILDER、VISUALBASIC、VISUALFOXPRO、DELPHI等。利用这些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可使开发者的精力和时间集中于分析应用问题及抽取反应应用系统实质的事物逻辑上,而不再拘泥于应付处理繁琐的开发实现细节,节省了大量的编程工作,并且使系统界面美观,功能较强。 原型法具有开发周期短、见效快、与业务人员交流方便的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银行的财务报表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工资人事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的开发中。 三、综合法 综合法是将周期法和原型法两者结合使用,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设计思想,在系统分析与系统初步设计上采用原型法作出原始模型,与用户反复交流达成共识后,继续按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进行系统详细设计及系统实施与转换、系统维护与评价阶段的工作。 综合法的优点是它兼顾了周期法开发过程控制性强的特点以及原型法开发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商业银行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可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合理采用综合法,使开发过程更具灵活性,往往会取得更好的开发效果。 四、实例 今年上半年笔者采用原型法,开发了交通银行南通分行计划信息管理系统,下面就以该系统为例具体介绍一下原型法的主要开发过程。

( 1)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初步设计。通过与计划处交流,明确了本系统的设计目标,即通过对财会处人民币和国外部折美元会计月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计划处信贷收支表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检索、传输、加工、分析,为计划处及其它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服务。并根据确定的设计目标初步完成系统基本数据流图、主要功能模块图、网络结构图的设计。

(2)系统模型的确定。为实现不同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本系统的基本模式设计为典型的Client/Server体系结构,在分行计划处设立数据库服务器,作为数据处理中心,计划处及其它管理部门的客户机,通过局域网与服务器相连,进行操作。Server端采用Sybase数据库作为数据库系统,Client端采用PowerBuilder 6.5作为开发工具,网络协议采用TCP/IP的通讯协议。

(3)系统模型的实现。使用面向对象的PowerBuilder 6.5设计界面快速且美观,因此本系统的Client端设计重点不是在界面设计上,而是在提高系统的通用性上。由于计划处报表统计条件改变频繁,这给生成报表数据带来一定的难度。本系统设计上采用?quot;参数表驱动法“,使数据与程序相分离,即基于通用报表结构的报表程序,极大地减轻了报表的编程工作量。Server端设计主要是建立帐务类、字典类、控制类系统数据库表。

(4)用户审核。将本系统的最初版本提交给计划处使用,笔者根据计划处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修改意见,不断完善系统,如此重复,直至计划处满意为止。

(5)系统维护与评价。本系统提交给计划处正式投入使用,为维护方便,笔者建立系统开发档案,至此,本系统的开发过程基本结束。 电子商务网站访问量的统计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华 内容提要:作者就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中的一个实际问题--网站访问量统计,介绍了电子商务网站访问量统计信息和方法。 关键词:点击数;页读数;访问人数;访问量 我们的主页的页读数是多少?有多少人在访问我们的网站?这往往是电子商务网站迫切需要知道的实际问题。 遗憾的是,大多数电子商务网站建立初期,往往只考虑网站的内容和版面,并没有想到某

一天会要跟踪网站的访问量。当广告客户询问网站的访问量,想知道有多少人访问网站,浏览网页时,为跟踪访问量忙得疲惫不堪的工作人员往往拿不出令人信服的统计资料。本文就此问题,谈谈电子商务网站访问量的统计信息和方法,目的在于抛砖引玉。

一、点击数和页读数 Web服务器能记录它得到的每次请求的信息。对我们有用的请求的信息包括:点击的日期和时间 、主机名 、请求 、被授权的访问者的登录名、Web服务器的反应码、涉及者、访问者的user agent、访问者的IP地址、访问者的主机名(如果其IP地址可以被翻译出来)、传输的字节数、被访问的文件的路径、访问者发送的Cookies 、Web服务器发送的Cookies 。 上述能收集到的访问量数据不多,而且得到的信息也不可靠。可用的信息不准确,但不是完全不可用。虽然数据不精确,但仍然可以知道有多少人在用我们的网站。正如我们知道的,用计数器可以很容易地知道有多少点击数,但对于更精确的分析,我们将不得不存储得到的点击数。一个简单的办法是把信息存储在Web服务器的log文件中,然后定期地加载数据库的table或直接把信息写到数据库的table中。 点击是我们的服务器收到的任何文件请求,包括图像、声音文件和任何出现在页面上的东西。如果直接加载数据到数据库中,我们需要一个已经实现这种功能的Web服务器(如MicrosoftIIS),或需要源代码。也可以用第三方的API,如Apache的DBILogger。实现了这样的功能,就可以收集失败点击的次数(只需计算状态码为4xx的点击的数量)。 页读数更准确些,因为它把一页当作一个整体 ,而不是它的各个部分。计算点击数不如计算页读数得到的信息量大,而且点击数计算的结果与其它网站很难进行比较。页读数就不同了:按时间块的页读数,可以查看每5分钟的页读数变化;按访问者的域名分类的页读数,可以确定他们是在工作时,工作前还是工作后访问我们的网站;按登录用户的页读数和非登录用户分类的页读数,可以确定允许用户登录是否值得;按信息来源分类的页读数 ,可以确定访问者进入页面是通过一个连接还是一个旗帜广告?他们从哪里来?这些信息可以帮我们了解访问者的兴趣,可以确定往哪儿投资,与哪些人合作;按访问者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浏览器及其平台统计的页读数 ,可以确定 Mac用户和PC用户的比例各为多少?Netscape和IE的用户各为多少;按访问者主机统计的页读数 ,可以确定访问者中有多少人用AOL?有多少人用Earthling? 总之,页读数的统计,也就电子商务网站访问量的统计鼻子

二、页读数的统计 为了计算页读数,需要制定一些把页读数从点击数中区分出来的方法。下面是电子商务网站经常考虑到的一些因素:文件名、文件类型(HTML、GIF、WAV等)、Web服务器的反应码、访问者的主机。一旦确定了哪些点击是页读数,哪些不是,就可以计算网站的页读数了。我们按照文件的路径确定页读数算在哪个具体部分,如www.hotw.com/web/99/13/index0a.html算做Web的页读数;www.hotw.com/sys/99/12/index3a.html则算做Sys的页读数。如果这种标准在网站的各个层次上实行,可以得到网站的详细统计。我们有时希望把一个页读数算在某一部分,在其它部分算在另一部分。 电子商务网站页读数的统计方法通常有如下几种。

1.远程数据跟踪 页读数增长的速度是多少?年底的时候我们期望的页读数是多少?网站的哪部分页读数增长得最快?哪部分最慢? 各种浏览器的比例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 人们过多久访问我们的网站一次? 从其它网站的旗帜广告第一次进入我的网站的人,他们随后读了多少页? 一旦我们看到可用的各种类型的信息,我们就会得到需要长距离回答的各种问题。如果我们对回答这些问题感兴趣,那么多天的跟踪就会有用。 进行远程数据跟踪,可以考虑使用数据库。我们可以编写程序从点击数日志中提取想要的信息。如果数据库设计得合理,查询信息的时间比用程序从日志文件中提取信息快好多倍。数据量越大,这种差别越明显。 如果只存储感兴趣的点击,可以节省大量的数据空间。 也可用SQL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SQL是一种小型的`、简练的只需学很少的命令和语法的语言。而且,其命令结构简单明晰,好的程序员建立一个SQL查询比编程做同样的事快得多。而且其结果错误更少,更容易理解。 如果不想用SQL,可以用一种数据库访问工具如MS Access 或 Excel。这些工具都很好用,而且是图形界面。

2.计算访问时间 电子商务网站的市场部和广告部都喜欢统计访问时间,即某人在离开我们的站点前停留了多长时间。但是,用HTTP是不可能确定这个数值的。 假设一个客户在正午时访问Hot的一个页,然后该客户在12:28 p.m.访问Hot的另一页,那么该客户对Hot的访问时间是多长呢?该客户可能在这28分钟内一直盯着第一个Hot页,但是该客户也可能在这28分钟内新开了一个窗口,浏览另一个网站。 但是,我们的用户确实需要这种信息,那么该怎么告诉他们呢? 我们可以去Internet Advertising Bureau,它定义了一个访问为”没有连续30分钟的不活动的访问者的一系列页面请求 “。当有人问起我们的网站的访问时间时,我们也可以在IAB的定义的基础上告诉他们。

3.计算访问来源 如果访问者点击某个连接或某个旗帜广告到达我们的网站,他的浏览器会随着这个请求发送他刚离开的站点的URL,这个URL称为”referer"。 Netscape和IE对访问的来源的处理方式不同。如果我们点击原始页到一个有frame的页,Netscape将把原始页作为对包含frame的页和每个frame中的页的来源;IE把原始页作为包含frame的页的来源,这个包含frame的页反过来把它本身作为各个frame页的来源。进一步,我们可能还会得到每页的页读数的数据。如果把网站分成频道或部分,则可能得到每部分的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计算出的页读数不是我们的网站的实际页读数。这是因为我们统计的是在Web服务器的访问日志中计算访问记录,而很多请求从不在访问日志中留下痕迹。因为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案,所以使用哪种统计方法取决于网站的实际情况。

三、计算访问人数 计算访问人数比计算页读数难得多,而且没有绝对可靠的计算访问者人数的方法。 基本上有三种信息可以用来跟踪访问者:IP地址、成员名(如果网站使用成员注册)和cookie。 最简单的办法是计算log文件

中的唯一IP地址的数量。但是,最容易的办法通常不是最好的办法。这种方法是可用的最不准确的办法。大多数人在每次连接时得到不同的IP地址。这是因为很多ISP为用户赋予动态的IP地址,例如,当一个AOL用户上网时,AOL给他一个IP地址,当他断开连接时,AOL把这个地址赋给另一个用户。这样,当我们进行统计时,我们不知道这是两个用户。 如果要求用户使用成员身份登录,统计将很容易和准确。但很多人不喜欢需要登录的网站,这就使得跟踪成员名的统计没有实际意义。 最后,可以使用cookies。为每个访问者定义一个包含唯一值的cookie,我们把它称为机器ID。如果某人访问我们的网站时没有提供机器ID(可能她是第一次访问,或者她的浏览器不接受cookies),把她当作新用户,并为她访问的页发送一个cookie。 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的是:

1. 很多人关掉了cookies的功能;

2. 可以用浏览器删除旧的cookies;

3. cookie存储在访问者的机器上( 访问者可能用不只一台机器访问我们的网站);

4. 多人公用一台机器;

篇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研究

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将人、计算机、通讯等结合起来, 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存储、加工、传递、维护和使用, 为尽可能的用户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和数据。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常见问题

(1) 开发人员对需求的理解不够透彻。首先, 由系统分析人员对用户提出来的系统需求进行分析, 编写需求说明书, 架构人员根据根据需求说明书进行系统架构设计, 最后由开发人员根据系统架构进行开发, 最终生成一个新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架构设计和开发都是在系统分析员的需求说明书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 系统分析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是系统开发的关键。如果系统分析人员没有强硬的基本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很有可能对用户需求理解不够透彻, 从而产生偏差, 导致开发人员开发出的系统与用户需求相差甚远, 以失败而告终。

(2) “堆栈”现象。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庞大, 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分阶段进行, 在每个开发阶段都有可能理解不透彻产生偏差, 产生错误的需求。不同阶段的错误, 被发现的时间也是不相同的, 越早出现的问题被发现的越晚, 这就是所谓的“堆栈”现象。程序模块测试时可以发现程序设计中的错误, 系统测试时可以发现系统设计时的错误, 而在系统运行时才能够发现系统分析阶段的错误, 这时, 一旦出现错误, 必须对系统设计进行修改, 则会带来巨大损失。

(3) 通过增加项目组成员来加快开发进度。系统开发不同于其他, 是开发人员思维叠加的结果, 开发进度缓慢时增加参与人员并不能加快开发进度, 反而有可能因为参与人员思维不统一而拖延时间, 在进行开发的同时还要协调新成员的思维, 大大增加了开难度。

2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帮助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管理的, 这些管理人员不一定全部是计算机专业的人员, 所以, 她们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另外,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的改变, 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将社会技术理论纳入系统设计中, 有助于企业管理改革, 向管理者提供决策辅助; (2) 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随着技术的更新, 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也是会发生改变的, 其时间和空间也是没有界限的。系统的逻辑结构趋于稳定, 但其需求是灵活多变的。因此, 管理信息系统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 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3) 具有局限性。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不同, 其管理模式就不相同, 更有着不同的组织和运行机制, 不同时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需求都是有变化的, 因此, 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走向统一化、特定化。

3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则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常见问题和其特点, 在进行开发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创新原则, 体现先进性。近年来, 计算机迅速发展, 技术日新月异。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时, 不仅是功能上的改进, 还有视觉上的突破。因此, 在进行系统设计时, 必须要有创新精神, 只有这样开发出来的系统才能被人欣赏; (2) 整体原则, 实现整体性。既然是一个系统, 必须要有完整的结构, 统一的界面, 这和“将企业管理理解为一个闭合系统”达成一致。虽然说企业不可能所有方面到实现计算机管理, 但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全面, 必须完整的涉及到各个方面; (3) 经济原则, 体现实用性。好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让用户用起来方便、好用, 如果盲目的追求系统中高新技术的应用, 忽略的用户人群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 那么, 设计再好的系统也只能成为摆设, 无法实现其真正价值。

4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

根据以上概述,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建议使用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和原型法。

(1) 结构化方法。简单的程序开发方法已不能适应大型管理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因此, 出现了结构化的开发方法。该方法采用生命周期的瀑布模型组织开发过程, 工程化思想贯穿其中, 将系统开发这样的大工程, 分解为需求分析、结构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几个部分, 降低了系统开发的难度, 使其可靠性大大提高。此外, 结构化方法直观、简洁、容易理解, 使开发效率大为提高; (2) 面向对象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可以增强系统对需求的应变能力, 从而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具有相对稳定的实体, 这样就可以开发标准模块, 使相同模块可以重复使用, 这样就大大缩短了系统的开发周期。另外, 面向对象方法结合快速原型法, 为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3) 原型法。在系统开发之前, 可以利用演示原型的方法为用户展示出系统的全貌, 使用户能够清晰的了解到系统的功能, 也为开发人员及时的对系统进行修改、拓展功能提供了方便。

5 结语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中, 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原型法三种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不能将它们绝对的分开。随着技术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仍需进一步探索, 汲取不同方法的优点, 做出让用户满意的系统是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会松.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需求分析问题的探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8 (02) .

[2]韩逢庆, 李红梅, 崔骅, 曹华林.改进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化方法的思路[J].兵工自动化, 1998 (03) .

[3]赖崎.标准化、结构化技术及其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 2004.

[4]杨瑾, 赵嵩正, 肖伟, 邓峰.CIMS环境下技改项目集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4 (06) .

篇4: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程

关键词:问题导向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21世纪不可或缺的新型事物,将人类带入到了信息化的社会。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科技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里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地进行着改变。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也加强了对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视,教育部也要求全国中小学都要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用信息化带动教育。虽然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开始对信息技术教育进行重视,但是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仍然处在摸索的阶段,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索,让信息技术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新课程改革的现在,需要将传统的“教的课堂”变为“学的课堂”,将学生学习作为教学的中心,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实现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问题导向学习以探究式教学作为基础,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来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一、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在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改革之前,要先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全面的了解。当前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教学方法是主题单元教学和任务驱动,无论是哪种教学方法,还是通过教师来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方向,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问,却没有给学生提问和探讨的机会,这样的教育虽然能够让学生将知识和概念记住,但是却没有充分的理解,实际运用的能力就更低了,只是重视教师教学的过程,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学生就不能够解决了。

二、问题导向学习

以主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方式是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理念。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方式主要以情境设置为主要手段,以合作和自主探究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向学习主要分为六个步骤:问题的链接、框架的设置、问题的初探、问题的再探、活动或成果的产生以及问题和表现的评价。

三、问题导向学习课程设计

1.对于学习者的分析

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问题导向学习课程设计的目的,进而增强学生将新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在以问题导向学习方法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教师作为一線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初始水平、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再制订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设计。学生的学习风格应该是最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学习因素,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

2.加强情感教学策略,优化学生学习心理

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方法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对课堂教学情感的增进。在课堂教学情感的设计中,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形式为师生间的单向交流,以问题导向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就是变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具有灵活性的全班、小组以及个别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认识的发展,并且能够让学生的交流和情感得到提高和交流。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问题导向学习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模式的重要目标。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还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1)增强学生对解决问题条件和目标的能力

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首先要明确目标,然后再对问题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解决。在对学生创设问题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前所应掌握的知识背景,对问题解决目标和条件进行明确,从中让学生能够记起同类知识的相关记忆,让新旧知识得到一个良好的链接,帮助学生获得问题的解决策略。

(2)对问题解决思路和角度的寻求

问题的解决能够有多种方法和渠道,分析问题首先就有多种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去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一个问题,联想更多,运用结论和题设进行更换的方法来拓宽和引申,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3)要对学生自主行为进行培养

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是问题导向学习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通过问题导向学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判断选择能力、思考决定能力以及体验探索能力。

将学生作为主体的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模式是在教师主导的模式下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所以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以实际为出发点进行精心的设计,对问题进行情境创设,再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激励,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济华.“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3).

[2]周艳辉.对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06).

篇5: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程

摘要 介绍安徽省立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出一种关于开发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为开发复杂的信息系统提供新的思路。【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增长法网络拓扑结构

安徽省立医院是一家实力雄厚的三级甲等医院,业务范围辐射华东地区。为加快医院系统的信息化步伐,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水平,增强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实力,建设和完善安徽省立医院信息系统(简称:SY?/FONT>HIS)变得十分必要。SY?/FONT>HIS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克服现有的以财务为中心的核算型医院信息系统的不足,实现以电子处方、电子医嘱为核心的医疗信息系统;支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全过程医疗服务和各医疗服务环节质量优化和效率的提高,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院管理思想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

系统设计方法

医院日常运作形式与特点决定了医院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中最复杂的一类信息系统,这是医院本身的目标、任务和性质所决定的。它不仅要同其他所有信息系统(IS)一样,追综与管理伴随人流、物流、财流所产生的信息,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而且还必须支持以病人医疗信息记录为核心的整个医疗、教学和科研活动等信息管理。对于开发SYHIS这样的`大型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设计思路上,我们采用成熟的增长法,它是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融为一体的先进实用的设计方法。用增长法设计信息系统可分为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1)系统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深入现场,反复进行调查研究,确定系统目标,探求实现目标的最佳方案,形成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分析说明书包括现行系统描述、拟建立系统的目标、数据描述、处理过程定义、系统成本、系统设计和实施的研究计划等内容。最后提交系统分析说明书给用户和专家审议,通过后,进入下一阶段。

(2)系统求精模型设计阶段

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研究系统原型,反复征求用户意见,不断修改和扩充,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3)完成系统产品阶段

重新组织功能结构,增强辅助用户使用系统的功能,改进数据库管理的例行程序,完成各类资料和手册的编写。

(4)维护与评价阶段

根据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用户的进一步需求,对系统不断完善,并作出评价。

采用这种系统设计方法,有助于增强系统的适应能力,缩短了系统开发周期,便于系统维护,显著地提高了软件设计阶段的效率。

系统功能简介

由于SY?/FONT>HIS是一个较大的信息系统,覆盖医院的各诊疗环节和医院管理的各主要方面。对于医院内部软件的开发,我们采用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方式和先进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Server)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主要包括下面几个子系统:

门急诊管理子系统

门急诊管理子系统包括:门诊挂号、划价收费、诊间系统等子系统。采用“以病人为中心”管理模式,以病人就诊环节为轴线,使病人挂号、就诊、交费、取药的活动在统一的信息资源联系下成为一个整体,实现门诊治疗单、化验单、检查单电子化,解决了长期困扰医院管理上存在的“三长一短”现象。系统提供门急诊信息的查询与统计功能,支持医院经济核算的门急诊财务信息查询、统计、分析、报告。

住院管理子系统

住院管理子系统包括:住院病人入出转院和床位管理、住院病人费用核算和医嘱处理等子系统。系统通过对住院病人动态的准确管理、住院费用的及时核算和临床医疗信息的计算机化,增加了医院对患者的透明力度,提高了住院系统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加速了病床的周转,杜绝了病人漏费、欠费现象。系统提供住院病人医疗动态统计和各种明细费用信息查询,支持医院经济核算的住院病人费用查询、统计、分析。

药品管理子系统

药品管理子系统包括:各类药品库存管理、门诊药品管理、住院药房管理、中西药房、药库管理系统等子系统。系统实行药库、药房二级核算管理,通过物流和资金流的并行管理,实现了统一的价格管理和采购分析,提供各类药品的统计数据和实时分析,减少库存药品的资金占用,防止了药品的过期、流失等现象,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物资、设备管理子系统

物资管理子系统包括消耗材料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提供符合财会制度的规范要求和物资管理环节的管理功能选项,监控科室物资消耗情况,全面替代帐务处理;建立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提供医疗设备的动态数据分析。

病案管理与医疗统计子系统

病案管理子系统主要完成病案首页数据的登录、存储、检索与查询;病案的入库、出库、借阅管理(病案追踪)。医疗统计子系统主要完成医疗统计数据的动态管理,包括:查询、统计以及生成上级医疗管理部门需要的各类报表。

财务管理与经济运行分析子系统

财务管理与经济运行分析子系统实现医院财务核算和各类应收、应付款的管理,并提供与现有商品化软件的接口,使系统能够方便地集成其它财务软件。对医院的各类费用进行分析,提供各科室工作量、收入和各类医疗材料支出等统计信息,进行效益统计分析,为实现收支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7)信息综合查询子系统与辅助决策支持子系统

信息综合查询子系统包括各子系统的信息查询,并以图表方式直观的显示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经济运行等各种统计信息。辅助决策支持子系统通过建立数据仓库,借助数据挖掘工具,从大量的历史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知识,辅助医院领导做出正确决策。

系统网络环境

根据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要求,SY-HIS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采用星型结构,以光纤和五类双绞线作为通信介质,采用交换式快速以太网(100BaseT)进行组网。在网络中心配置一台高性能的快速交换集线器(SWITCH),将网络分成若干网段,每个网段配备适当数量的二级交换机或HUB和工作站。整个网络以中心交换机为核心构成层次或星型结构,如图2所示。

系统特点

流程优化按照“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院管理思想进行业务流程优化,通过统一单据信息、统一数据来源、简化记帐过程、减少单据流转环节,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医院运行的效率和医院管理水平。

功能齐全系统覆盖了医院医疗诊治各环节和医院管理各主要方面,使各诊疗环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信息流畅通,在医疗系统设计上考虑到影像与图文信息一体化,为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提供有效的手段。

适应性强系统采用基于模型的设计思想,根据医院管理的特点抽象出管理模型,根据模型进行系统设计,使系统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能够高效率地适应各类医院管理不断变化的需求。

安全可靠系统支持Cluster结构,完善的双机备份及恢复机制,全天候安全保障,运行可靠。

图2SY-HIS计算机网络结构简图

结束语

我们研制完成的SY-HIS是安徽省“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目前已在安徽省立医院得到了良好的应用。这套系统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院管理思想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系统覆盖了医院医疗诊治各环节和医院管理各主要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医院运行的效率和医院管理水平,给医院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甘仞初.信息系统开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篇6: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程

姓名: 学号: 学院: 日期:

实验一 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

一、实验目的

熟悉 Linux 开发环境,学会基于S3C2410 的Linux 开发环境的配置和使用。使用Linux的armv4l-unknown-linux-gcc 编译,使用基于NFS 方式的下载调试,了解嵌入式开发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使用 Redhat Linux 9.0 操作系统环境,安装ARM-Linux 的开发库及编译器。创建一个新目录,并在其中编写hello.c 和Makefile 文件。学习在Linux 下的编程和编译过程,以及ARM 开发板的使用和开发环境的设置。下载已经编译好的文件到目标开发板上运行。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UP-TECH S2410/P270 DVP 嵌入式实验平台、PC 机Pentium 500 以上, 硬盘10G 以上。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REDHAT LINUX 9.0+超级终端(或X-shell)+AMR-LINUX 开发环境。

四、实验步骤

1、建立工作目录

[root@localhost root]# mkdir hello [root@localhost root]# cd hello

2、编写程序源代码

我们可以是用下面的命令来编写hello.c的源代码,进入hello目录使用vi命令来编辑代码:

[root@localhost hello]# vi hello.c 按“i”或者“a”进入编辑模式,将上面的代码录入进去,完成后按Esc 键进入命令状态,再用命令“:wq!”保存并退出。这样我们便在当前目录下建立了一个名为hello.c的文件。hello.c源程序: #include int main(){ char name[20];scanf(“%s”,name);printf(“hello %s”,name);return 0;}

3、编写Makefile

要使上面的hello.c程序能够运行,我们必须要编写一个Makefile文件,Makefile文件定义了一系列的规则,它指明了哪些文件需要编译,哪些文件需要先编译,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编译等等更为复杂的命令。使用它带来的好处就是自动编译,你只需要敲一个“make”命令整个工程就可以实现自动编译。Makefile源程序:

CC= armv4l-unknown-linux-gcc EXEC = hello OBJS = hello.o CFLAGS += LDFLAGS+= –static all: $(EXEC)$(EXEC): $(OBJS)$(CC)$(LDFLAGS)-o $@ $(OBJS)clean:-rm-f $(EXEC)*.elf *.gdb *.o 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这个Makefile 文件的几个主要部分: CC 指明编译器

EXEC 表示编译后生成的执行文件名称 OBJS 目标文件列表 CFLAGS 编译参数 LDFLAGS 连接参数 all: 编译主入口

clean: 清除编译结果

注意:“$(CC)$(LDFLAGS)-o $@ $(OBJS)”和“-rm-f $(EXEC)*.elf *.gdb *.o”前空白由一个Tab 制表符生成,不能单纯由空格来代替。

与上面编写 hello.c的过程类似,用vi来创建一个Makefile文件并将代码录入其中。

[root@localhost hello]# vi Makefile

4、编译应用程序

在上面的步骤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在hello 目录下运行“make”来编译我们的程序了。如果进行了修改,重新编译则运行: [root@localhost hello]# make clean//编译应用程序 [root@localhost hello]# make//下载调试

注意:编译、修改程序都是在宿主机(本地PC 机)上进行,不能在超级终端下进行。

5、下载调试

在宿主PC计算机上启动NFS服务,并设置好共享的目录,(这里将刚生成的根目录/arm2410cl作为共享目录,以下实验同理)具体配置请参照前面第一章第四节中关于嵌入式Linux 环境开发环境的建立。在建立好NFS共享目录以后,我们就可以进入超级终端中建立开发板与宿主PC机之间的通讯了。

[/mnt/yaffs] mount-t nfs-o nolock 192.168.0.56:/arm2410cl /host //超级终端中执行

如果不想使用我们提供的源码的话,可以再建立一个NFS 共享文件夹。如/root/share,我们把我们自己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复制到该文件夹下,并通过超级终端挂载到开发板上。

[root@localhost hello]# cp hello /root/share //虚拟机中

[/mnt/yaffs] mount-t nfs-o nolock 192.168.0.56:/root/share /host //超级终端中 再进入/host目录运行刚刚编译好的hello程序,查看运行结果。[/mnt/yaffs] cd /host //超级终端中 [/host]./hello hello world(1)在PC计算机上启动NFS 服务,并设置好共享的目录。

启动 Red Hat Linux –>点击“主菜单”->选择“系统设置”->“服务器设置”->“NFS服务器”->“增加”->“基本”下:点击“浏览”选择“/”下的“arm2410cl/”;“确定”;“主机:192.168.0.* ”;“基本权限”选择“读/写”;“确定”。->“常规选项”下:选择:“允许来自高于1024的端口的连接”,其他不选;确定。(2)在建立好NFS共享目录以后,进入minicom 中建立开发板与宿主PC机之间的通讯

新建终端

[root@localhost root]# minicom//服务器 新建终端

[root@localhost root]#ifconfig eth0 192.168.0.10 //设置主机地址 [root@localhost root]#ifconfig //查看地址 在服务器下:

[/mnt/yaffs] mount-t nfs –o nolock 192.168.0.56:/arm2410cl /var 注意:开发板挂接宿主计算机目录只需要挂接一次便可,只要开发板没有重起,就可以一直保持连接。这样可以反复修改、编译、调试,不需要下载到开发板。

6、实验截图

7、测试结果

测试挂载成功,用mplayer xyz.avi命令播放视频 [root@localhost /]#cd /mnt/yaffs/mm [root@localhost /]#mplayer xyz.avi

五、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比较简单,旨在让我们熟悉Linux开发环境,学会基于S3C2410的Linux开发环境的配置和使用。实验中我们创建了一个新目录,并在其中编写hello.c和Makefile文件。我们学习在Linux下的编程和编译过程,以及ARM开发板的使用和开发环境的设置,下载已经编译好的文件到目标开发板上运行。学会使用Linux的armv4l-unknown-linux-gcc编译和基于NFS方式的下载调试,了解嵌入式开发的基本过程。实验二 S3C2410处理器A/D模块硬件设计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硬件电路设计

2.掌握简单的S3c2410处理器的电路设计。3.掌握protel软件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使用protel 99se 做s3c2410处理器最小系统电路设计,A/D数据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UP-TECH S2410/P270 DVP 嵌入式实验平台、PC 机Pentium 500 以上, 硬盘10G以上。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REDHAT LINUX 9.0、超级终端(或X-shell)、ARM-LINUX 开发环境

五、实验原理

1、A/D 转换器

A/D 转换器是模拟信号源和CPU 之间联系的接口,它的任务是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计算机和数字系统进行处理、存储、控制和显示。在工业控制和数据采集及许多其他领域中,A/D 转换是不可缺少的。

A/D 转换器有以下类型:逐位比较型、积分型、计数型、并行比较型、电压-频率型,主要应根据使用场合的具体要求,按照转换速度、精度、价格、功能以及接口条件等因素来决定选择何种类型。常用的有以下两种:(1)双积分型的 A/D 转换器;(2)逐次逼近型的 A/D 转换器。

2、A/D 转换的重要指标(1)分辨率(Resolution)

(2)精度(Accuracy)

(3)ARM 自带的十位A/D 转换器(4)A/D 转换器在扩展板的连接(A/D 转换器在扩展板的接法如图2.4.2 所示,前三路通过电位器接到3.3v 电源上。)

图 2.4.2 A/D 转换器在扩展板上的接法

六、实验步骤

1、阅读理解源码

进入/arm2410cl/exp/basic/04_ad 目录,使用vi 编辑器或其他编辑器阅读理解源代码。

2、编译应用程序

运行make产生ad可执行文件

[root@localhost /]# cd /arm2410cl/exp/basic/04_ad/ [root@localhost 04_ad]# make armv4l-unknown-linux-gcc-c-o main.o main.c armv4l-unknown-linux-gcc-o../bin/ad main.o-lpthread armv4l-unknown-linux-gcc-o ad main.o-lpthread [root@localhost 04_ad]# ls ad hardware.h main.o Makefile.bak s3c2410-adc.h bin main.c Makefile readme.txt src

3、下载调试

到超级终端窗口,使用 NFS mount 开发主机的/arm2410cl 到/host 目录。[/mnt/yaffs] mount-t nfs-o nolock 192.168.0.56:/arm2410cl /host [/mnt/yaffs]insmod ad/s3c2410-adc.o [/mnt/yaffs]cd /host/exp/basic/04_ad [/host/exp/basic/04_ad]./ad Press Enter key exit!a0= 0.0032 a1= 3.2968 a2= 3.2968 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开发板上的三个黄色的电位器,来查看a0、a1、a2 的变化。

4、原理图

5、实验截图

七、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试验,我学会了A/D接口原理,了解实现A/D系统对于硬件要求。阅读ARM芯片文档,掌握ARM的A/D相关寄存器的功能,熟悉ARM系统硬件的A/D相关接口,还了解在Linux环境下对S3C2410芯片的8通道10位A/D模块的硬件设计。实验三

Kernel与root的设计和烧写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inux内核配置与裁剪的方法 2.理解根文件系统配置。

3.掌握嵌入式系统内核和根文件系统的烧写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对嵌入式Linux系统进行裁剪、配置和编译,生成自己需要的操作系统映像文件,并将其烧写到flash中。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UP-NETARM2410-S嵌入式实验仪、PC机pentumn500以上、硬盘40G以上、内存大于256M。

软件:PC机操作系统REDHAT LINUX 9.0、MINICOM、AMRLINUX开发环境.四、实验步骤

1、设计过程:

2、烧写过程:

(一)、超级终端设置

1、运行Windows 系统下开始→所有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HyperTerminal),新建一个通信终端。如果要求输入区号、电话号码等信息请随意输入,出现如图1.5.1 所示对话框时,为所建超级终端取名为arm,可以为其选一个图标。单击“确定”按钮。

2、在接下来的对话框中选择ARM 开发平台实际连接的PC 机串口(如COM1),按确定后出现如图1.5.2 所示的属性对话框,设置通信的格式和协议。这里波特率为115200,数据位8,无奇偶校验,停止位1,无数据流控制。按确定完成设置。

3、完成新建超级终端的设置以后,可以选择超级终端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把设置好的超级终端保存在桌面上,以备后用。用串口线将PC 机串口和平台UART0 正确连接后,就可以在超级终端上看到程序输出的信息了。

(二)、串口下载烧写

在 Windows xp平台下通过超级终端烧写vivi(bootloader)、内核(Kernel)、根文件系

统(root)的步骤如下:

1、格式化flash 打开超级终端,先按住PC 机键盘的Back Space 键,然后启动2410-S,进入vivi,按照以下命令格式化flash,重新分区。

vivi>bon part 0 128k 192k 1216k 4288k:m 64704k 回车

2、烧写vivi 这时已格式化flash,运行的是SDRAM 中的vivi.vivi>load flash vivi x 回车 此时超级终端提示:

Ready for downloading using xmodem...Waiting...点击超级终端任务栏上“传送”下拉菜单中的“发送文件”,选择协议为Xmodem,选择

镜像文件vivi,点击“发送”,10 秒左右vivi 就烧写到flash 里了.这时要复位2410-S,重新进入vivi>来烧写kernel,root.3、烧写内核映象zImage vivi>load flash kernel x 回车 出现提示:

Ready for downloading using xmodem...Waiting...点击超级终端任务栏上“传送”下拉菜单中的“发送文件”,选择镜像文件zImage,协议

为Xmodem,点击“发送”,4 分钟左右zImage 传输完毕,zImage先传输到SDRAM中,再把数据从SDRAM 复制到flash 里,请等待这一过程结束到出现vivi>,再烧写root,否则会导致烧写kernel 失败。

4、烧写根文件系统(root)vivi>load flash root x 回车

Ready for downloading using xmodem...Waiting...点击超级终端任务栏上“传送”下拉菜单中的“发送文件”,选择镜像文件root.cramfs,协议为Xmodem,点击“发送”,8 分钟左右root.cramfs 烧写完毕;

5、烧写应用程序

用2410-S 实验箱配套网线连接好2410-S 的NIC-1 网口和PC 机的网口,重启2410-S 进

入linux 操作系统的[/mnt/yaffs]下,注意配置IP 在同一网段,执行以下指令: [/mnt/yaffs]ifconfig --查看IP [/mnt/yaffs]ifconfig eth0 192.168.0.111 --配置eth0 IP [/mnt/yaffs]inetd --启动ftp

打开ftp 软件FlashFXP(在光盘中/img/flashvivi 目录中提供),点击界面中上部黄色闪

电符号,建立快速连接,输入地址192.168.0.111,用户名:root,密码:无。连接进入ftp 服务,上传“yaffs.tar.bz2”到2410-S 的/var 文件夹下,3 分钟左右上传完毕。

这时不能重启2410-S,否则上传过程白费。接下来在超级终端中输入: [/mnt/yaffs]cd..--转换到/mnt 下 [/mnt]rm-rf /yaffs/* --删除/yaffs 下文件 [/mnt]cd /var --转到var 目录下

[/var]tar xjvf yaffs.tar.bz2 –C /mnt/yaffs --解压yaffs.tar.bz2 到mnt/yaffs 目录下

如图1.5.9 所示,注意大小写(C 为大写),需5 分钟左右

解压缩结束,整个烧写实验就完成了。

五、实验心得

了解了Linux内核与root的知识,能够利用串口通讯下载方式完成它们的烧写过程。实验四 嵌入式软件设计与交叉编译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嵌入式Linux软件设计方法原理 2.掌握Makefile文件设计方法。

3.熟悉Linux下静态库和共享库的设计。

二、实验内容

(1)编写一个带输入、输出的由5个文件组成的嵌入式软件;(2)写好makefile文件,并上机调试;(3)用变量指明两种编译器。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UP-NETARM2410-S嵌入式实验仪、PC机pentumn500以上、硬盘40G以上、内存大于256M。

软件:PC机操作系统REDHAT LINUX 9.0、MINICOM、AMRLINUX开发环境.四、程序分析

input.h: #define N 10 void input(char *s);

input.c:

#include #include Void input(char *s){ Printf(“input your name please:”);Scanf(“%s”, s);} output.h #define M 5 Void output(char *s)output.c #include #include Void output(char *s){ Printf(“hello %s!n”, s);} main.c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put.h” #include “output.h” int main(){ int i = 0;char name[N];input(name);for(i=0;i

CC=armv4l-unknown-linux-gcc EXEC=zc OBJS=main.o input.o output.o $(EXEC):$(OBJS)$(CC)-o $(EXEC)$(OBJS)install: $(EXP_INSTALL)$(EXEC)$(INSTALL_DIR)clean:-rm-f $(EXEC)&.o

五、实验结果

pc机上执行时 # make //若已执行过,则用# make clean 清除后再执行# make #./zc 结果:

[/mnt/yaffs]cd /host/exp/basic/zc/ [/host/exp/basic/zc]./zc input your name,please:zc hello zc!hello zc!hello zc!hello zc!hello zc!

六、实验心得

初步了解了交叉编译原理,GUN开发套件包括一系列开发测试工具,主要组件为Gcc。实验详细说明了基于ARM和Linux的嵌入式系统的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步骤。实验结果表明,可以在x86平台编译调试ARM平台上运行的程序。并通过实验认识嵌入式系统上C语言编程与普通PC机上C语言编程的不同点,掌握使用交叉编译环境编译嵌入式系统程序的方法。实验五

嵌入式驱动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在LINUX下进行驱动设计的原理。

2.掌握使用模块方式进行驱动开发调试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在PC 机上编写简单的虚拟硬件驱动程序并进调试,实验驱动的各个接口函数的实现,分析并理解驱动与应用程序的交互过程。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UP-NETARM2410-S嵌入式实验仪、PC机pentumn500以上、硬盘40G以上、内存大于256M。

软件:PC机操作系统REDHAT LINUX 9.0、MINICOM、AMRLINUX开发环境

四、实验步骤

1、在PC(宿主机)上编译调试驱动程序。(1)阅读和理解源代码

进入/arm2410cl/exp/drivers/01_demo,使用vi 编辑器或其他编辑器阅读理解源代码。

(2)编译驱动模块及测试程序

上面介绍了在Makefile 中有两种编译方法,可以在本机上使用gcc 也可以使用交叉编 • 确定

• # KERNELDIR = /arm2410cl/kernel/linux-2.4.18-2410cl • KERNELDIR = /usr/src/linux(3)测试驱动程序

如果使用gcc 编译的话,需要通过下面的命令来建立设备节点,如果使用交叉编译器的话,不需要建立设备节点。#mknod /dev/demo c 254 0 首先要插入驱动模块demo.o,然后可以用lsmod 命令来查看模块是否已经被插入,在不使用该模块的时候还可以用rmmod 命令来将模块卸载。• insmod demo.o • lsmod demo.o •./test_demo

2、使用arm编译器在实验箱调试驱动程序。

五、实验结果分析

1.编译demo.c 为demo.o;编译test_demo.c 为test_demo。

gcc-c demo.c gcc-o test_demo test_demo.c 2.若编译器选择的是gcc(请查看Makefile文件),需要用以下命令建立节点:

#mknod /dev/demo c 254 0 若编译器选择的是armv4l-unknown-linux-gcc 则不需要mknod命令建立节 点。

3.使用insmod demo.o插入模块,使用lsmod 列出所有插入的模块。查看demo的插入情况: #insmod demo.o 6.运行test程序测试驱动的各个接口运行情况。

#./test_demo 结果:

PC机上的运行结果: 实验箱上的运行结果:

7.运行ad程序测试驱动的各个接口运行情况

六、实验心得

掌握了在Linux下常用编译器的使用,进一步掌握了Makefile的编写和使用以及Linux下的程序编译与交叉编译的过程。实验六

触摸屏驱动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在 UP-TECH S2410/P270 DVP平台上实现触摸屏Linux 驱动程序的基本原理。

2、了解 Linux 驱动开发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内容

以一个简单字符设备驱动程序为原型,剖析其基本结构。进行部分改写之后并编译实现其相应功能。

三、预备知识

1、掌握在 Linux 集成开发环境中编写和调试程序的基本过程。

2、了解 ARM 芯片(本实验是针对ARMS3C2410 系列)的基本结构。

3、了解 Linux 内核中关于设备控制的基本原理。

四、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UP-NETARM2410-S嵌入式实验仪,PC机pentumn500以上, 硬盘40G以上,内存大于128M。软件::PC 机操作系统REDHAT LINUX 9.0 +超级终端(或X-shell)+ AMRLINUX 开发环境

五、实验原理

1、Linux 设备驱动概述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属于Linux 内核的一部分,并在Linux 内核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们像一个个“黑盒子”使某个特定的硬件响应一个定义良好的内部编程接口,同时完全隐蔽了设备的工作细节。用户通过一组标准化的调用来完成相关操作,这些标准化的调用是和具体设备驱动无关的,而驱动程序的任务就是把这些调用映射到具体设备对于实际硬件的特定操作上。

我们可以把设备驱动作为内核的一部分,直接编译到内核中,即静态编译,也可以单独作为一个模块(module)编译,在需要它的时候再动态的把它插入到内核中。在不需要时也可把它从内核中删除,即动态连接。显然动态连接比静态连接有更多的好处,但在嵌入式开发领域往往要求进行静态连接,尤其是像S3C44B0 这种不带MMU 的芯片。但在S3C2410等带MMU 的ARM 芯片中我们依然可以使用动态连接。目前Linux 支持的设备驱动可分为三种:字符设备(character device),块设备(blockdevice),网络接口设备(network interface)。当然它们之间的也并不是要严格的加以区分。

2、Linux 关于字符设备的管理

驱动程序在 Linux 内核中往往是以模块形式出现的。与应用程序的执行过程不同,模块通常只是预先向内核注册自己,当内核需要时响应请求。模块中包含两个重要的函数:init_module 和cleanup_module。前者是模块的入口,它为模块调用做好准备工作,而后者则是在模块即将卸载时被调用,做一些清扫工作。

驱动程序模块通过函数: int register_chrdev(unsigned int major, const char *name, struct file_operations *fops);来完成向内核注册的。其中unsigned int major 为主设备号,const char *name 为设备名,至于结构指针struct file_operations *fops 它在驱动程序中十分重要。

在我们编写好一个驱动程序模块后,按传统的主次设备号的方法来进行设备管理,则我们应手工为该模块建立一个设备节点。命令: mknod /dev/ts c 254 0

其中/dev/ts 表示我们的设备名是ts,“C”说明它是字符设备,“254”是主设备号,“0”是次设备号。一旦通过mknod 创建了设备文件,它就一直保留下来,除非我们手工删除它。

3、触摸屏的控制

本系统触摸屏的控制是使用的 S3c2410 处理器自带的触摸屏控制器,这部分的开发主要参考S3c2410 处理器的芯片手册的第416 页到第419 页,具体详见流程图。这部分的控制主要是设置触摸屏的采样模式,处理器提供的模式: 1.正常的转换模式

2.手动的x/y 位置转换模式 3.自动的x/y 位置转换模式

我们这里使用的是第3 种转换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一次x/y 坐标采样的过程中需要一次模式转换即在点击触摸屏之前是等待中断模式,当有触摸动作产生触摸屏中断以后,在x/y 的坐标采集驱动中设置成自动的x/y 位置转换模式,在完成采集以后再转换回等待中断。ADC控制寄存器 ADC触摸屏控制寄存器

注意:在自动模式,ADC触摸屏控制寄存器要在开始读之前重新配置ADC开始延迟寄存器

ADC转换数据寄存器(ADCDAT1)

4.触摸屏相关电路图

六、实验步骤

1、改写该驱动程序,在其基础上实现一些你想要的简单功能。由于驱动程序的复杂性,不容易上手且又容易出问题,所以建议你先只对其中的调试信息做一些改动,在运行该驱动程序时看看其在屏幕上的打印信息。在你对整个过程及相关硬件有较多的一些了解之后再动手做一些功能上的调整。

2、结合 ARM-Linux 的移植实验中的相关内容,把改动的驱动程序编译进内核,并下载内核验证结果。你只要把该驱动在必要地方修改后(注意修改前的代码一定要做备份)保存代码,回到内核目录,make bzImage 编译内核,然后下载编译好的内核。

进入expbasic4_ad目录,使用vi编辑main.c: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3c2410-adc.h” #define ADC_DEV “/dev/adc/0raw” static int adc_fd =-1;static int init_ADdevice(void){ if((adc_fd=open(ADC_DEV, O_RDWR))<0){ printf(“Error opening %s adc devicen”, ADC_DEV);return-1;} } static int GetADresult(int channel){ int PRESCALE=0XFF;int data=ADC_WRITE(channel, PRESCALE);write(adc_fd, &data, sizeof(data));read(adc_fd, &data, sizeof(data));return data;} static int stop=0;static void* comMonitor(void* data){ getchar();stop=1;return NULL;} int main(void){ int i;float d;pthread_t th_com;void * retval;//set s3c44b0 AD register and start AD if(init_ADdevice()<0)return-1;/* Create the threads */ pthread_create(&th_com, NULL, comMonitor, 0);printf(“nPress Enter key exit!n”);while(stop==0){ for(i=0;i<=2;i++){

//采样0~2 路A/D 值 d=((float)GetADresult(i)*3.3)/1024.0;printf(“a%d=%8.4ft”,i,d);} usleep(1);printf(“r”);} /* Wait until producer and consumer finish.*/ pthread_join(th_com, &retval);printf(“n”);return 0;}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PC机终端

[ root @ localhost / ]# cd /arm2410cl/exp/basic/04_ad/ [ root @ localhost 04_ad]# make armv4l-unknown-linux-gcc-c-o main.o main.c armv4l-unknown-linux-gcc-o../bin/ad main.o-lpthread armv4l-unknown-linux-gcc-o ad main.o-lpthread [root@ localhost 04_ad]# ls ad hardware.h main.o Makefile.bak s3c2410-adc.h bin main.c Makefile readme.txt src 把makefile文件中cc=gcc改为cc=arm4vl-unknown-linux-gcc用于机箱上,[ root @ localhost 04_ad]# make clean [ root @ localhost 04_ad]# make 新建终端

[root@ localhost root]# minicom [/mnt/yaffs] mount-t nfs 192.168.0.10:/arm2410cl /host [/mnt/yaffs] cd /host/exp/basic/04_ad/ [/host/exp/basic/04_ad]./ad Press Enter key exit!a0= 0.6316 a1= 2.3880 a2= 1.9594

七、实验心得

上一篇:学校跳绳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审议的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