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恩资助发言稿

2024-07-28

关于感恩资助发言稿(精选8篇)

篇1:关于感恩资助发言稿

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完成我的学业,将来用自己的青春与热情报效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助学政策它是国家对于学子的关心;助学政策不仅仅是一种爱心,更是国家对我们的期望和寄托。我们要时刻铭记自己肩负的责任,以感恩的心去对待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恩资助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感恩资助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站在这里,代表像我一样得到救助的同学向你们说一声谢谢!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用春天般温暖的双手扶持和关爱着我们,感谢你们那圣洁的灵魂和宽广博大的胸怀,是你们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谢谢!

我们这些受资助的同学,由于家庭不同程度的遭遇厄运,生活困难,为了生计,面临失学。我每当想到这些,心里就有一阵说不出的酸楚。我在学校的照顾和好心人的帮助下,一直享受着两免一补的待遇。是党的政策和好心的叔叔阿姨们让我能顺利地在学校就读。家庭的不幸,令我在同龄中失去快乐和童稚,但我庆幸的是,来到了这个充满温馨友爱的大家庭,有校领导的关心和帮助,有在座的各位领导的关怀与厚爱,有叔叔、阿姨们的无私资助,我们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从今以后我们会一门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发奋图强,刻苦努力,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辜负你们的期望。今天我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们会珍惜的。我们会用行动回报社会,回报学校,回报关爱我们,资助我们的叔叔阿姨。长大之后,我们要像你们一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去帮助那些曾经和我们一样需要帮助的人!

今天,我们再也没有了惶惑和无助,因为有这么多善良的人们,博爱我们的左右,扶我们同行,即使脚下踏着荆棘,我们也不觉得痛。如果有泪可落,那是幸福感激的奔涌--我们将自信、坚定地走下去,传承爱的火种!让爱洒满人间!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受资助的同学,再次向各位领导、叔叔、阿姨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祝叔叔阿姨们一生平安!

谢谢!

感恩资助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是x,人生就是一道风景线,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你会发现人生如此美丽!人有两只脚,我想那是为了走动以便寻找!人有两只手,我想那是为了拥抱以便报答,在学校我受到了学校的关怀,贫困生助学金不仅在生活上帮助了我,也在精神上点燃了指明灯!

我来自农村,家里虽然贫穷,但我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家中有年迈的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和我!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改变家庭现状,能够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希望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够为家乡做一些贡献。出生在农村家庭,生活条件差,而父母没有工作,只能靠务农来维持生计,每当看到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面容也一天一天衰老,我心如刀绞。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物价飞涨,在北京的日子里家里微渺的收入根本无法承担,就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给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给予了我金钱上的帮助,更多的是让我们感受到国家对我们贫困生的重视和关爱,让我们心中充满了希望,又鼓起了奋斗的勇气!

我们谁都不希望贫穷,谁都希望过上富裕的生活可当我们别无选择的遭遇上贫穷时,我们就要学会把我贫穷给予我们的力量,因为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没有感恩,爱心之树就失去了成长的沃土。没有感恩,爱心之洲也将潜在心灵的荒芜。大学是人生的关键,因为近路大学开始追逐建筑的梦想,是自己离梦想又进了一步。在大学的生活里,大家都应当努力编制自己的梦想,坚持奋斗,为未来铺路!如今,国家对于大学贫困生的帮助让很多怀有梦想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点燃了学习与生活的希望。当获得学校的资助后,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家和学校对我们贫困生的关怀。也让我感受到了国家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是你们给了我学习上的支持和鼓励。

在学习上,虽然我哭过、笑过、迷惘过,但我从未放弃过,既然拥有这份国家和学校的关怀和期望,那么我将努力刻苦,严于律己,始终坚持品行为先的原则,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定航。我明白,“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通过自己的拼搏,若能有所成就,定当回报社会,感恩学校和祖国。志亲爱的学校,致敬的祖国,是你们的资助不知圆了多少乡下娃的求学梦,是你们温暖了贫困生的心,是你们给了我们这些贫困生前进的动力!

最后,我由衷地感谢母校的栽培,感谢社会的关爱,感谢国家的资助,感谢曾帮助过我并在成长之路上助我一臂之力的人。

谢谢你们!

感恩资助发言稿3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校所有受资助的同学向___________表示深深的谢意。

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和城市同龄人相比,在物质生活和学习环境尚存在着一些差距。

但我们好学上进的心是一样的。

尽管我们之中的有些同学家庭贫困,但面对困难,我们没有灰心。

在学习上,我们勤于思考,认真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生活上,我们勤俭节约,不乱花钱,我们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小草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的呵护,花儿的开放离不开雨露的滋润。

今天,你们带着一份沉甸甸的爱心向我们走来。

你们是真正的爱的使者,让我们感受到温情,感受到集体的伟大。

社会也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而变的那么美好,那么和谐,那么富有暖意。

我知道,其实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我深深的谢意。

是你们的慷慨捐助再一次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我们绝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一定会再接再厉努力学习,珍惜生活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表现来回报社会。

谢谢大家!

感恩资助发言稿4

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带着父母殷切的期望,带着拼搏进取的精神,凭着自己坚实的信念,顽强的斗志和对生活的热情,相聚于x大学,在这里我们想要谱写青年壮志的诗篇,我们想用汗水换取自己的成就与辉煌,我们想了好多好多……

国家助学金的政策减轻了我们农村和城市低保学生经济上的负担,没有了压力,使我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身在大学,让我们感觉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给予的温暖。

虽然今后还会有很多困难,但是我们不会害怕,因为有党和政府,有我们的学校,有关心我们的老师。

社会在关注我们政府在帮助我们,学校在支持鼓励着我们,你们不但为我们,也替我们的父母减轻了身上的重担,我们深深体会到你们对我们的关怀与期望。

在此,我代表受助的945名同学向你们郑重承诺:我们会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参加学校与社会的各项公益活动,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早日成为高素质、高标准的社会有用人才,为将来回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老师:请你相信我们,我们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最后,我谨代表受助的同学再一次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表示最真挚的感谢!谢谢你。

感恩资助发言稿5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西七年制的刘x,同样是ljj,不过今天不是来唱歌的。

(笑声)很荣幸此刻能够站讲台上,因此我感恩我的父母给了我生命。

但同时我又要向在座的各位致歉,因为你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长得如此难看的家伙5、6分钟。

(自我展示)湖南卫视告诉我们丑女是无敌的,希望今天来自江苏的我能够告诉你们丑男也是无敌的。

正如马云说过,我拿着望远镜也看不到一个对手。

我想除了因为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足够强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马云长得足够丑。

(拿着马云的照片。说,看马云比我丑多了)(笑声)而当我这类人想到马云的摸样时候,就不得不感恩我的父母没让我像马云那个模样。

而对于在座长得如花似玉,英俊潇洒的女女男男们,那就更该感恩了。

(笑声)不过如果你长得比马云还要磕碜,其实也不必悲伤逆流成河,因为你也要相信你会拥有比马云还要杰出的才华。

因为马云也说过,男人的才华是和相貌成反比的。

我很相信这句话(指着自己的脸,再次展示)。

到这里,其实我们已经多次听到了今天的一个关键词,感恩。

当然我们同样不能忘了另一个关键词,资助。

在中国有这么一个企业家,十年间他捐出了超过8.1亿的资产,并且是道德模范,人称中国首善。

想必大家多多少少也该知道他就是陈光标,江湖上人称标哥,不是表哥是标哥。

(拿出陈光标照片),同样的,标哥的模样再次证明我刚刚关于相貌和才华的关系。

这就是一个与资助有着密切关联的非典型代表。

而另一点,可能大家不知道的就是,他是我们南京人。

就住在,我家隔壁、(停顿)不,隔壁的那个区,不过不同的是,他住富人区,我住丑人区。

虽然不曾迷恋标哥,但南京依旧留有许多关于标哥的传说。

现在我就传颂一下吧。

标哥捐助对象遍布天下,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如今的日本的地震,都有他又伟又大的身躯。

今年春节,标哥携一家老小,带领企业家,和过亿的现金,到台湾做慈善……显然这是一个热爱资助的人。

但我们从中其实也该窥探到,这除了资助也有感恩。

一个穷小孩,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豪,能够走到

今天无论是社会还是人民都给了他莫大的帮助,也就是他原来也是个受资助者。

而今天,他把这个位置颠倒了一下,成了资助者。

之所以说标哥是非典型代表,那是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看到关于资助的例子就像我们去逛街,真正的帅哥美女并没有几个。

而当我们将资助退两步想,差不多都能够归到感恩的主题上。

这样话题又回到了这里。

如果说资助的外衣是爱心牌的话,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确信资助的内衣则是感恩牌。

和幸福一样,感恩如今是社会相当热门的主题,和手机主题不同的是,它并不需要型号认证,对我们有着普适性。

生活在世界上,于小我而言我们感恩父母赐予你我生命,给了我们温馨的家;于大我而言,感谢湖南中医药大学给了我们学习的地方。

当然,它也提供了恋爱的地方,感谢国家给予你我安定的生存环境。

感恩就像空气,你知道它的存在,不那么明显,可是当这空气哪怕少那么一点点我们就会难以生存。

生活少不了感恩,他早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感恩,不仅是一句口号。

我们首先不应当否认它的口号性,因为当我们今天谈论它的时候,首先他就是个口号。

可是在口号之外,他又是一个道德标准。

需要社会中的每一员去提供自己的力量。

在日常(转载于:w:感恩资助的演讲稿)生活中懂得感恩。

而更进一步的,我们自己摸摸良心想想,当感恩已经成为如同刷牙一样的生活习惯时,我想我们的国家社会人民那就真的达到了幸福了。

到那时没人会无聊到问你感恩了没有,正如今日的我不会问你今天刷牙了没有一样,因为那是应该去做的最基本的事情。

那时,资助不再成为新闻,白岩松《幸福了吗》之类书的难以销售,同样的,你我也不必为了一个感恩的演讲呆在这里头疼了。

感恩是我们的心灵契约,若非要在这个契约上加个期限,大家应该知道是多少年。

(众人:一万年)伸出手指,我相信是一万年。

契约要求我们。

从明天起做一个感恩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父母,老师。

你我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面朝湘江,春暖花开!!(集体)

关于感恩资助发言稿

篇2:关于感恩资助发言稿

立志成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学哥学姐:

你们好,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校所有受资助的同学,真诚地向八九届学哥学姐,不,应该是尊敬的叔叔阿姨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和城市同龄人相比,无论物质生活还是学习环境都存在着差距。但我们好学上进的心是一样的。尽管我们之中有些同学家庭贫困,但面对困难,我们没有灰心。我们有幸在万家学校这个让人倍感温馨,充满希望的学校里快乐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幸福地描绘人生的画卷。学习上,我们勤于思考,认真学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生活上,我们勤俭节约,不乱花钱,努力使自己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因为我们深知小草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的呵护,花儿的开放离不开雨露的滋润。叔叔阿姨们,今天,你们带着一份沉甸甸的爱向我们走来。你们是真正的爱的使者,让我们感受到温情,感受到集体的伟大。社会也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而变得那么美好,那么和谐,而我们的母校也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而变得温馨,那么富有暖意。

我们深知小苗在田野努力地迎着阳光成长,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幼芽对滋养她的大地的感恩;美丽的彩霞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怀抱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我们深知,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我深深的谢意。是你们的慷慨捐助再一次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老师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不能只喊口号,行重于言,用行动来说服别人,用成绩来证明自己。我们绝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一定会再接再励,始终坚持学习第一原则。珍惜机会,珍惜青春,珍惜生活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表现来回报社会。

篇3:关于感恩资助发言稿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感恩教育

对于贫困生资助工作, 一方面, 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各高校不断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 初步形成了奖、贷、助、补、减全方位的资助模式, 保障了贫困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 却出现了许多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缺少社会责任感的现象,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大不和谐音符。经济资助是手段, 而非最终目的, 资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因此, 增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塑造贫生健全人格, 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应当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 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及他人给自己的恩惠由衷的认可并且真诚回报的一种行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 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 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 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使感恩成为每个人自觉的行为习惯, 成为一种潜意识。感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健康的心态, 报答社会的良性循环。

2 当前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当前, 高校少数贫困生对国家、社会、学校的资助缺乏感恩之情。虽然受到资助的贫困生中大部分能自立自强, 涌现出一批批自强之星, 但在部分贫困生中还是存在着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 主要表现: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 不懂得感恩父母;嫌资助金额太少, 埋怨学校, 埋怨老师;因资助名额有限而“争当”特困生;获得资助后, 不注意节俭, 挥霍浪费;对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挑三拣四;不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 更不能很好地承担起家庭、社会的责任等。贫困生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只想通过家长、学校和政府解决自己的困难, 不懂得“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甚至有的学生连说一句感谢话、写一封感谢信都难以做到, 甚至面对资助过自己的人处在困境时也漠不关心。

3 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

3.1 社会因素的影响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但功利主义也日益渗透到了人们的思想中, 片面追求利益的同时, 使人们的道德出现滑坡。社会和学校的资助过于注重经济的资助, 忽略了受助者的心理需求, 使受助者产生一种理所当然、受之无恩的心理。同时由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服从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更多地人们关注自身发展, 这些不良社会风气也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思维判断。

3.2 学校感恩教育的缺失

目前, 对贫困生的资助主要侧重在经济资助方面, 资助政策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往往流于形式, 无法考核与衡量, 学生在获得资助时, 不能有效地承担一定的义务, 出现了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相分离的问题, 这使得一些学生虽然得到了物质上的资助, 但精神上却遭受了挫折, 感到是在接受施舍, 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有的贫困生则养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理当获得资助”的依赖心理, 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困难学生的自强、自立的精神,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感恩祖国、回报社会的意识。

3.3 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80末、90后大学在校生居于主体地位, 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要求更多的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 往往忽略了对子女的三观教育, 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父母的无私奉献成为了单边行动, 弱化了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育。另外由于有些家长自身素质的欠缺, 没有以身作则, 不孝敬长辈、不文明行为, 孩子耳濡目染, 直接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作用。

3.4 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络上的信息由于发布主体知识、情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不同, 使网络信息带有浓厚的个体化色彩, 特别是一些偏激思想和错误思潮的影响, 使涉世不深的大学生理想信念受到冲击, 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 价值取向完全围绕个人利益进行选择。在申请助学金、奖学金等问题上表现出自私自利的倾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与奋发向上、艰苦朴素、甘于奉献等崇高思想在他们身上表现出强烈的冲突。同时, 网络自我约束力的降低, 往往会导致网络道德失范, 导致大学生网络价值观念模糊、网络言行随意放纵, 且相互影响, 这样不利于学生形成乐观向上、勇于负责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人生态度。

4 加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感恩教育的对策

4.1 加强感恩意识的宣传教育

感恩教育可以通过舆论宣传载体, 采用多种形式及时有效地传播、传递贫困学生感恩的相关内容与信息, 以激励贫困学生树立良好的感恩意识。舆论宣传载体包括校园广播、校报、校内宣传栏和校园网等。

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 以情感人, 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 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 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 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 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教育者要积极引导, 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 从小事做起, 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譬如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 具体可以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长者让座”、“写感恩家书”等活动, 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 是快乐生活之源, 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4.2 创新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

改革创新原来国家的助学机制, 包括其中的奖、勤、补、贷、减、免等方式, 改革原有的现金资助的方式。如勤工助学对培养贫困生的责任心有着独特的作用, 加大勤工助学的力度, 使贫困生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得报酬, 既能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问题, 又可实现其自我教育的目的。在安排勤工俭学或发放困难补助时, 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加强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 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勇气, 坚定他们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除此之外, 家庭、学校和社会均可采取多种形式, 对学生进行“人穷志不穷”方面的教育, 以培养贫困大学生顽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和崇高的理想。

4.3 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模式, 提高感恩教育成效

学校可以利用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为契机, 开展感谢父母、老师、社会的感恩主题教育活动, 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 以情育人, 使贫困生得到感恩教育。鼓励贫困生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他们利用周末时间深入基层, 帮助困难群众, 到街道企业做义务服务, 学生在帮助别人, 锻炼自我的同时也回报了社会。在全社会内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 把感恩作为全社会所推崇的美德、善行。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 营造识恩、感恩、报恩、施恩的良好社会风气。在家庭教育中, 家长要转变观念, 不能只重子女的智商教育, 忽视其情商培养。在家庭生活中, 父母以身作则实施现身式的感恩教育, 自身要严格要求, 做到尊老爱幼, 团结邻里, 互谅互让。

5 结束语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 国家、高校、社会和贫困生自身都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强大合力, 确保每一位贫困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并在现有贫困大学生资助教育体系基础上进行制度改革与创新, 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不断提高制度的运行效率和可持续性。同时, 通过感恩教育,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培养健全的大学生人格。

参考文献

[1]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1) .

[2]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 2004 (4) .

篇4:关于感恩资助发言稿

【关键词】资助体系 精神资助 感恩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增长,高等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由普通高等学院按照新的机制与模式创办的独立院校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的地位也愈发凸显。独立学院有利于多渠道、多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能够更好地调动各方面加大教育投入的积极性,更快、更好地扩大本科层次高等教育资源。但与此同时,其民办教育的形式必然导致学费远高于普通院校,高昂的学费给独立院校学生带来了更大的贫富差距,经济困难生群体也较为庞大。另一方面社会转型带来的一系列构建的失衡,家庭独生子女教育,贫困大学生自卑、封闭的心理等一系列因素,导致感恩教育失衡,感恩意识的匮乏也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这无疑为高校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提出了现实要求。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主要的资助体系是以国家助学金为基础,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起,进一步建立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新资助政策从完善制度入手,通过切实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投入力度、建立新的国家奖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学校从事业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助学经费等措施,大幅度扩大受助学生比例,切实提高资助水平。随着资助政策和配套方法的落实,每年全国有20%的在校生会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资助。此外,部分企业、社会捐赠、校友资助等形式也为在校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帮助。特别是知名高校中校友捐款成立的奖助学金比例也越来越高,但是对于大多数独立院校,建校历史较短,校友比例较小,这方面的捐赠形式并不多见。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 经济困难生认定体系不科学

现在大多数高校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主要依靠的是学生生源地所开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生源地民政部门或街道办事处按照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6月联合下发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财政部门参照本行政区域内各地(市、州)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各地(市、州)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具证明。但是在民政部门或街道办事处进行认定的时候缺乏准确的家庭财务状况、收入情况的调查,此项调查也没有可量化执行的标准机制,所以《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的开具并不具有严格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经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高校现行的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中对于新生仅依靠生源地开具的调查表作为经困生认定的唯一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准确衡量学生真实的经济水平,致使部分真正有经济困难的学生不能得到帮助,部分得到资助的学生缺乏感恩心。

2. 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中社会力量参与薄弱

目前主要的资助体系以国家提供的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为主,占学校总资助的90%以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完全依赖国家和学校是不够的,助学资金只有建立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基础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2]。目前国家对于社会各项资助引导不够,没有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社会各界对于资助学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现行的经困生资助体系中,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严重不足。

在独立院校中,经济特困生并不能完全地解除高昂学费的后顾之忧,国家奖助学金并不能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资助。如果加入更多的相对自由的社会力量则更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贫困学生的受教育需求。

3. 精神资助体系不完善

随着整个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在独立院校高昂的学费的压力下,这种差距体现得愈发明显。其中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经济窘迫而产生了思想、道德和心理上的“精神贫困”问题,如缺乏感恩之情、自卑心理严重、人际关系僵化等[3]。受资助学生中的一部分认为国家的奖助学金是应该的,对国家、学校的资助缺乏感恩之情,经济困难生存在的问题不止在于物质的匮乏,更严重的是精神世界的扭曲。而现行的高校资助体系并没有把精神资助作为主要的方面,缺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的引导、支持和帮助机制,因此,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虽然获得了物质上的资助,但却很难实现真正的精神脱贫。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感恩教育并行的思考

我国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虽存在较多不足,但其对促进教育发展,弥补教育差距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将资助体系与感恩精神教育相结合是建立合理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不论是对社会的稳定、社会的发展,还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到举足重轻的作用。本文对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加强感恩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1. 建立可操作、科学、客观的经困生认定及资助体制

目前经济困难生的认定以生源地开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为主要依据,缺乏一系列可操作、客观的量化认定体制。建议以生源地、家庭收入、教育支出、健康状况等因素为认定参数,制定一个量化的操作准则。同时为经困生建档,每年对数据库进行认定更新,确保每一份助学金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2. 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单纯的直接经济资助不利于学生感恩心理的培养,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资助体系,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的物质水平、精神水平的提高。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资助。学校可以设置相应的经困生服务机制,鼓励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劳动报酬。加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将感恩教育与资助并行发展,在为学生提供资助的同时,让学生在工作中增长社会经验和自身竞争力。

3. 加强感恩教育,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并行发展

第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经困生有明显的自卑心理和人际交往困难情况,因此对经困生的资助还应包括心理资助。学校应系统地为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改变经济贫困的同时避免成为心理贫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增强经困生的心理健康调试能力

第二,深化感恩教育。加强感恩教育的宣传引导工作,“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校思政教育更应该注重感恩教育。在各项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明确资助是手段,育人是根本,资助体系要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才能使资助工作不仅仅停留在物质资助的层面,达到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经济上脱贫、精神上解困”的目标。

总之,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在此过程中,除了要注重经济的支持,解除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外,在独立院校中更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等方面,真正地帮助学生在物质、精神两方面脱贫。

【参考文献】

[1] 刘宁,姜召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1).

[2] 潘四群.“大众化”背景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2).

[3] 赫崇飞,王继辉,彭勃.高校被资助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及对策探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 曾杰,李应建,余家鹏.关注特殊群体,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5] 包玉山.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构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

篇5:关于感恩资助初中征文700字

十年寒窗的漫漫求学路犹如漫漫长夜,虽然充满着未知的黑暗可是却依然怀抱着对黎明的憧憬。在这条求学的道路上酸甜苦辣,欢笑泪水让它充实抑难忘。从婴儿的“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家人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又有多少教师为我们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每一次的鼓起勇气,每一次的迈步都是因为有着亲人教师的鼓励。他们让我不能对自我放弃,因为我不想看到背后那一双双饱含期待的眼睛里充斥着失望。

家中并不富裕,虽然我走得很艰辛,哭过,笑过,迷惘过,可是我却没放弃过,我明白,无论怎样样,都会有一种力量萦绕在我身边,虽然我并不聪明,然而对知识和智慧有无穷的渴望,让我在求学之路一向坚持到此刻,以往有过迷茫抱怨,有过孤独泪水,甚至绝望放弃。可是一路跌碰地走过,一路坚持。是助学金让我看到了我的世界有美丽的色彩也有完美的期望光芒。

在大学的学习中,正是这种渴望这种力量,默默的支撑着我,给我加油,给我信心,每每当我想到这时,我都会觉得自我有无限的勇

气的意志,所以路我走的崎岖,但我走得坚定。因为我没想过要放弃,因为我要对得起那国家给予我们的信任和爱心。在一段时间后因为班主任教师和同学的关心信任我有获得了申请贫困助学金的资格。这再次的资助让我满怀感恩的心境。普普通通的我因为教师的关怀,我再次得到了一份国家政策的体贴关照。这种心境真的很难言说,因为我感受到了不能遗忘的感动。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虽然我们无法选择出身,可是我们能选择改变自我的命运。国家助学政策为我们插上了实现梦想的翅膀,使我们能更顺利的成长、成才。国家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忙了我们,现如今做为一名大学生的我,愿意在未来为祖国贡献自我的一己微薄之力,这是我的对祖国对学校的承诺。我的未来不是梦,我有勇气和自信走好未来的路。我相信,平凡的我因为有了感恩的心而不在平凡。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去表达我的感激,用我的真心去回报社会,用我的奋斗去担起我肩上的那份职责。作为承载未来和向往明天的大学生,我应当秉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宝贵精神,以顽强的斗志,务实的行动书写合格的青春答卷。

篇6:关于感恩资助发言稿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我小学的课本里,那时年幼无知的我却没能真正领悟其中的道理。而如今我已经是一名将要毕业的大学生,对于这句话,我已经有了更深的体会。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无数人背后的付出,才使得我的求学之路能走到今天,并且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我在心中感恩、感谢。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给我动力

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是生在了好时代,国家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小时候妈妈曾对我说:“女儿啊,国家有这个政策就是希望你们能够好好读书,你一定要努力学习,珍惜这个机会。不用担心家里有没有钱供你上学,只要你能读下去,我们砸锅卖铁也送你上学。”懂事的我点点头。

国家助学政策伴我前行

当我读到初中需要寄宿时,我却开始慌了心,每个月问家里要生活费成了我最难熬的时刻。我不知道怎么开口问家里要钱,因为我深深的明白自己的家境情况。后来班主任跟我们提到了关于国家助学金的申请,我第一次觉得渺小的自己被祖国关注到了,那种感觉很温暖很温暖。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都在县里最好的学校,大学我也希望可以去读,村子里的大学生屈指可数,但是我有自己的理想!我想走出这个小县城,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国家生源地贷款为梦想插上翅膀

艺术类的专业在很多像我一样家庭条件不好的家长看来是要花很多钱的,甚至不希望子女去接触的。我的妈妈知道我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画画做手工,也知道我想一直走艺术这一条路。但是艺术类院校费用高昂,我就像城堡围墙外面的孩子,看不到里面的风景,也不敢去幻想。临近高考,正当我打算高中毕业就去社会工作的时候,我的帮扶人韦阿姨找到了我,跟我聊了国家生源地贷款政策的事。“可以啊,我可以贷款先读书,将来毕业了我自己挣钱把贷款还上!那,那我想报考艺术类院校。”那一刻的我兴奋得像个孩子,泪花却湿了眼眶。

国家励志奖学金激励斗志

听很多人学长学姐说过,大学是可以通过努力学习争取国家奖学金的。“人穷志不穷”,从一开始上大学我便默默努力,争取每一门课程都拿到高分。也不记得熬了多少个夜晚,又有多少个夜晚独自一人在教室默默加班做作品。就这样,我在2018年迎来了我的第一笔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份奖金在我心里沉甸甸的,像火一样在燃烧,激起了我的斗志。我要把奖学金用在专业学习上、做作品上,更要努力的去争取下一次的奖学金,往后都不能松懈!于是在大学里,我参加了很多次比赛,也积极申请了奖学金,这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证明,也是对家里经济开销的一种“减负”。

梦想仍在远航,感恩祖国助力

就这样,在祖国助学政策的陪伴下,我即将结束三年的大专学习生活,回想这一路走来,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国家一直给予着我帮助和陪伴,就像有一双看不见的大手在牵着我一路前行。在这些政策的制定以及实施的背后,又有多少人在默默付出,虽然和他们从未谋面,但是我的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感恩!无以回报,只有更努力的学习,不辜负祖国对我的期望,将来回报社会。自2019年底入党以来,我更加坚定了提升自我的信念,服务人民首先要提高自我的素质水平,所以在我接到学院通知说我在专业排名第二可以升本科的消息后,我立马在心中做出了决定——升学。无论升学这条路有多难,前方有什么样的考验等着我,我都要勇往直前。我不知道在升学之后国家是否还会有相应的助学政策,但是我想对祖国说一声:“谢谢你,祖**亲,我已羽翼丰满,我会让梦想继续远航!”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的含义现在我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在我一点点成长,一步步变优秀的时候,也不能忘记了祖国助学政策对我的帮助,以及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们。我将永远铭记这份恩情!

篇7:关于感恩资助发言稿

资助政策网络知识竞赛的通知

各系、各班:

根据区教育厅《关于组织2014年全区高校“励志·感恩·诚信”资助政策网络知识竞赛的通知》(桂教资助〔2014〕1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大广西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健康持续开展,增强广大大学生诚信意识,结合2014 年全区 “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安排,现决定开展2014年全区高校“励志·感恩·诚信”资助政策网络知识竞赛。现将比赛活动方案转发给各系,请各系务必组织好名单内学生参与,同时鼓励非名单内的学生积极参与。

附件1:2014年全区高校“励志·感恩·诚信”资助政策网络知识竞赛方案

附件2:参赛名单

篇8:关于感恩资助发言稿

高校感恩文化的时代内涵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古之先贤所推崇的一种重要道德, 在现代社会, 感恩所蕴含的道德内涵并未改变, 它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和责任意识, 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和生活态度, 也是一种认同和博爱,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国家软实力的体现。[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感恩文化的培育是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报恩意识, 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 保证高校完成教书育人的时代使命, 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校扩招,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普及为大众教育, 大学生数量激增, 而这其中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不断扩大, 许多贫困大学生因经济困难面临着辍学的风险。为了“决不让一个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辍学”, 党中央紧密联合各级地方政府、高校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 逐渐形成了“奖、贷、勤、助、补、免”相结合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帮助更多大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2]然而, 当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自私自利、冷漠、不知感恩和报恩等不良现象滋生、壮大, 并且慢慢向高校渗透。例如, 有个别的学生认为国家资助不用白不用, 导致资源浪费甚至挥霍无度的情况出现;有些学生明知不符合补助申请条件, 却肆意捏造贫困事实, 伪造证明, 挤占补助名额, 扰乱整个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运行;还有些贫困生通过国家的助学贷款而顺利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后, 就将应还的贷款抛之脑后, 不主动按时足额归还贷款和利息, 甚至找借口推脱、拒绝还贷义务。这些自私、冷漠的行为既刺痛了资助者的心, 还影响了资助工作顺利开展和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因此, 大力营造高校感恩文化, 改变大学生自我意识膨胀, 感恩意识弱化的现状, 完善学生的人格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要而紧迫的任务。

受助学生感恩缺失的原因分析

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持续推进, 在丰富人们的物质的同时, 也导致了大量社会失衡情况的发生, 如德育滞后、社会乱象滋生。感恩教育的缺失是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家庭感恩教育缺失

独生子女是当代大学生的主体, 家长的溺爱使很多学生从小就只知索取, 不知回报, 此外, 也有很多家长自身就不懂感恩, 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学会感恩?这些在缺少感恩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 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尚不能心怀感激, 进入大学后即使受到资助也很难会对学校和社会产生感恩之心。

2.高校感恩教育重视不足

(1) 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脱节。高校在资助工作中, 为了保证资助的公平、公正, 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贫困生资格的认定、审查以及具体资助工作的开展, 并且资助工作以完成资助任务为目标, 忽略了感恩文化的培育以及对受资助学生感恩意识的培育, 这两者的脱节, 减少了受资助学生表达感谢的机会, 使他们的感恩意识慢慢淡化, 感恩行动也就无从谈起。

(2) 高校资助方式失当。大多数高校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还主要集中于物质生活方面, 对于学生感恩情怀、责任意识、自尊自立等意志品质的培养, 则缺少足够的重视和相应的举措。某些高校在资助工作中缺少针对性, 资助方式呆板, 如有些贫困生可能在生活环境中由于不断受到挫折, 逐渐形成了敏感、自卑的性格, 这可能使他们对资助行为的理解产生偏差, 将资助误认为是同情甚至怜悯, 不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资助, 甚至拒绝资助, 即使接受了, 内心深处的不认可很难使他们产生感恩之心, 更不要说付诸行动的报恩了。

3.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发生了急剧的改变,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争当“贫困县”、“贫困村”之风。[3]这种歪风邪气必然会冲击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争当“贫困生”现象的出现就不足为奇。此外, 一些个人或社会资助者注重经济和物质资助, 疏于心理疏导和感恩教育, 使受助者产生不用白不用的心态, 感恩意识逐渐淡化、消失。

培育高校感恩文化的措施

1.丰富高校感恩文化的内涵

实际上高校感恩教育可理解为对中小学所缺失的感恩教育的弥补、深化和提高。丰富高校感恩文化的内涵,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感恩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表现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而不是单个人所表现出的固有抽象”。[4]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 个人需要的满足离不开社会关系网中的其他成员的劳动, 一个人的价值也体现在通过自身的劳动来满足自身和社会的物质、精神需求。在这一基础上, 高校感恩教育应首先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一方面, 要通过劳动完善和实现自我;另一方面, 也要避免以自我价值为中心而忽视了社会价值, 处理好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才能更好的理解受恩与施恩、责任与风险的关系, 树立感恩的观念。

(2) 树立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感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 强烈的责任感是推动感恩的心态转变为报恩行动的催化剂。因此在资助工作中要着重树立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不仅要对自己负责, 更要对家人负责, 对社会负责。

(3)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导大学生以辩证的、智慧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 既感谢给自己提供帮助的人, 也感谢使自己更加坚强的逆境和挫折。引导大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不论带给自己成功或失败、荣耀或耻辱, 都应报以感恩的心态, 心存感激也能帮助自己更全面地看待问题, 促使自己成长。

2.拓展培育高校感恩文化

感恩教育不能停留在照本宣科地灌输理论知识上, 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 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需求出发, 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自我认知的完善和升华, 充实或改造旧的价值观, 发挥感恩教育的实际效果。

(1) 将高校资助与感恩教育相结合, 及时纠正不正之风。高校在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 要适当开展各种形式的感恩教育。通过感恩教育唤起受助学生的感恩之心, 让他们认识到他们能够解除后顾之忧, 顺利完成学业离不开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各方面的帮助, 他们理应怀有感恩之心;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教育机会, 教导学生认真学习, 提高综合素质, 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社会需要的人才, 以实际行动回报国家和社会。对资助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学校不能置之不理, 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纠正, 从而使资助和感恩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对生活奢侈、消费行为超过经济能力的学生可酌情减少或取消资助, 对其中骗取资助名额的学生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对有能力归还助学贷款而拖欠、拒绝还款的学生, 及时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

(2) 丰富学校文化活动, 营造感恩氛围。良好的感恩氛围有助于受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消除贫困学生的自卑心理和培养自尊、自知、自爱、自强的品格。校园文化活动是营造感恩氛围的有力武器, 然而目前高校举办的感恩教育活动通常数量少、规模小、缺乏系统性、形式不够新颖等, 对于大学生而言缺少吸引力, 参与程度不高。有鉴于此, 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和其他学生组织在学生中的组织带头作用, 在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 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

(3) 专业课程学习中渗透感恩文化。高校的专业课堂是开展感恩教育的理想场所, 并且与目的性明确的主题活动相比, 具有更强的渗透性, 在不知不觉中加强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理解。如在财务管理课程中, 可以适时的引导学生进行智力投资分析, 分析父母对自己的财务及智力投资、学生因上学而损失的劳动收入、学校和政府对每个学生所支付的教育费用等, 从最直观的数据分析中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培养一个高层次人才所付出的代价, 让学生认识到他们除了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同样也要感谢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培养。由此可见, 高校专业课堂在开展感恩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高校应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 提高教师对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 增强高校学生对感恩的主观认知和感悟。

(4)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感恩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认知行为和情感活动, 同时也需要实践活动的支持。传统的实践活动主要有班会活动、团日活动、志愿者服务或公益劳动等, 再辅以演讲、辩论等方式强化学生对感恩的认知。而这些活动绝大多数需要学生主观上的参与, 对于能动性较差的贫困学生的效果则很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 高校有必要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将感恩实践活动进行量化, 如规定受资助者需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并且需要达到一定的时间标准。通过这些措施帮助贫困生走出自卑的心理障碍, 正视自己的困境和他人的资助行为, 学会知恩、感恩、报恩,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他律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主要作用, 他律应当作为自律的辅助而存在, 因为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惩罚, 而是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感恩, 并且心怀感恩。

结论

古人有训:“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乌鸦有返哺之恩, 羊羔有跪乳之德”。感恩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它不仅是人性道德的重要基石, 也是维持整个社会秩序有序运行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潮流中, 这两者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感恩教育, 尤其是对于即将进入社会参与建设的大学生群体, 高校和社会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高校通过一系列资助措施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但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 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影响, 造成了部分大学生自私、冷漠、不知感恩的性格缺陷。

反思当下高校感恩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培育高校感恩文化, 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一是丰富感恩教育的内容, 如教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责任意识,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二是拓展感恩教育的具体方法, 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 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需求出发, 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自我认知的完善和升华, 如将高校资助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及时纠正资助工作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感恩教育、丰富高校文化活动和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等, 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德.论孝文化与感恩文化的传承创新[J].船山学刊, 201 5 (1) :1 01-1 07.

[2]刘静.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问题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1 4.

[3]小康县争当贫困县折射出“懒汉思维”[J].时代金融, 201 3 (7) :1 4.

上一篇:在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表态发言下一篇:活动策划部门职责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