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总结

2024-07-18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总结(精选6篇)

篇1: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总结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总结

第一部分:

1、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师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报表。

2:母公司理论:是所有权理论和经济实体理论的折衷和修正,它继承所有权理论和经济实体理论各自的优点,克服了这两种极端的合并观念固有的局限性。转自环球网校edu24ol.com

3:所有权理论是一种着眼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持有的所有权的合并理论。采用所有权理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要将其拥有所有权的企业的所有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及利润,均按母公司持有股权的份额计入合并会计报表中。

4:共同控制经营:共同控制经营涉及使用合营者的资产或其它资源,而不是建立一个公司、合伙企业或其它实体,或是合营者自身分开的财务结构。

5:共同控制资产:共同控制资产涉及合营者共同控制而且往往是共同拥有为合营提供或购置并且为合营所专用的一项或若干项资产。

6:共同控制实体:贡同控制实体是一种涉及建立公司、合伙企业或其它实体的合营。其中每一合营者拥有一份权益。

7:比例合并法:是指将共同控制实体的资产、负债、收益和费用按合营者所占有或承担的份额计入合营者合并财务报表中相同或类似项目的合并方法。

8:外币交易:是指以记账本位币经外的货币进行的款项收付、往来结算、接受投资以及筹资历等交易。9:外汇:指一国持有的以外币表示的用以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10:外币:狭义的外币一般是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包括各种纸币和铸币等;广义的外币是指所有以外币表示的、能够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它除了包括国外的纸币和铸币外,还包括企业所有的外国的有价证券,如以外币表的政府公债、公司债券等,也包括外币支付凭证,如以外币表示的标据等。

11.外币兑换:指把外币换成本国货币,把本国货币换成外币,或不同外币之间互换。外币兑换一般由外汇经纪银行办理。

12.记账本位币: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时所统一采用的作为会计计量基本尺度的记账货币称为记账本位币。

13.外币报表折算:是指将以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折算为以记账本位币或规定货币表示的会计报表。

14.衍生金融工具:

15.招股说明书:是指上市公司在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时,由发起人向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的关于总体状况、股本总额、股权结构、发行股票的种类、总额、每股面值、发行对象、股票认购和股款缴纳方式、筹资目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等内容的书面报告。

16.上市公告书:是上市公司完成股票发行工作、股票获准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后,由管理当局向社会公众发布关于股票进入市场流通的书面报告。

17.报告:是指上市公司每年终了编制并予以公布的全面反映公司状况的财务会计报告。

18.中期报告:是指所涉期间短于一个会计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半年报、季报。

19.临时报告:是上市公司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和格式,将可能对公司和信息使用者产生影响的事件随时予以披露的报告文件称为临时报告。

20.分部报告:指以企业的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为主体编制的提供分部信息的财务报告。

21.租凭:广义的租凭泛指一切财产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活动,包括以融资为主要目的、以设备为主要对象的租凭,以及为满足短期、临时需要,以动产或不动产为对象的租凭;狭义的租赁仅指前者。

22.融资租赁:指实质上己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的报酬的租赁。

23.售后回租:是指承租人将资产出售后又租回的一种形式。

24.重组:指企业因发生财务困难、暂停营业或有停业危险时,经法院裁定或债权人自愿,对企业进行整顿使之复兴的行为。

25.破产:指经济活动的彻底失败,从法律意义上来看,则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为了维护债权人及债务人的利益,由法院强制执行其全部财产,公平清偿全体债权人的一种特定的法律程序。

26.清算:指企业因某种原因终止时,清理企业财产、收回债仅、清偿债务并分配剩余财产的行为。

27.破产资产:指根据破产法规定可以用来偿付破产债务的资产。

28.破产债务:指按规定由破产企业以破产资产清偿的普通债务。

29.担保资产:指根据法律或协议规定,对企业的债务提供担保,使债权人享有物资保证的资产。

30.优先清偿债务: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在破产债务之前、从破产资产中优先偿付的债务。

31.抵消债务:指与抵消资产相对应的债务。

32.清算损益:指破产企业破产清算过程中发生的净损益。它包括清算收益、清算损失、清算费。

33.应追索资产:指所有权属于破产企业,但由其它企业、个人占有或因破产企业发生破产法所特指的无效行为或欺诈行为而转移的资产,这部分追回后归入破产资产。

34.保证债务:指为破产企业的债务提供保证的保证人,在代破产企业清偿债务后形成的代为清偿债务。

35.购买法:购买法是假定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取得其它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一项交易,与企业购置普通资产的交易基本相同。

36.经济实体论:会计主体与其终极所有者是相互分离、独立存在的个体。经济实体理论强调的是法人财产权,而不是终极财产权。

37.现行汇率法:也称单一汇率法,在这种方法下,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资产、负债项目,都按照编表日的现行汇率进行折算,只有所有者权益项目按收到时的历史汇率折算,未分配利润项目则轧算的平衡数。

38.现行成本会计:指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基础,用以消除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

39.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是一般购买力会计和现行成本会计两种模式相结合的产物。

40.非货币性资产持有损益:物价变动是非货币资产的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会有差额,称为资产持有损益。

41.套期保值:指以回避现货价格风险为主要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

42.浮动盈亏:又称持仓盈亏,指按持仓合约的初始成交价与当日结算价计算的潜在盈亏。

43.结算准备金:指会员存入期货交易所或客户存存入期货经纪公司、为交易结算预先准备的款项。它是尚未被合约占用的保证金。

44.控制合并:也称取得控制股权,是指一个企业通过支付现金、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取得另一企业全部或部分有表决权的股份。

45.权益性资本:指对企业有投票权、能够据此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资本,如股份制企业中的普通股,有限责任公司中的投资者出资额等。

46.少数股东权益:如果母公司只持有公司的部分股权,则母公司未持有的那部分股权称为少数股东权益。

47.担保余值:为了保护出租人和利益,避免资产在租凭期内过度或损坏,如果租凭期满资产由出租收回,则租约往往规定承租人对资产余值进行担保,称为担保余值。

48.未担保余值:担保人并非对资产余值全额香保,未担保的资产余值称为未担保余值。

49.最低租凭付款额:指在租凭期内,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各种款项,加上由承租人或与

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50.实物资本保全:只有当期末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在扣除了当期对所有者的分配额和所有者的投资后,超过当期期初的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时,其超出金额才可确认为当期损益。

51.物价变动会计:是利用一定的物价资料,对企业传统的会计报表和会计模式作出调整修正,以反映或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所采取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狭义上的物价变动会计是指对整个会计计量结构的改造。

52.少数股权:指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拥有的份额。

53.少数股东损益:指子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的损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份额。

54.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折合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方法。

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折合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

55.财务资本保全

是指企业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货币资本,它所代表的价值以货币数量表示,因此与传统会计中的净资产相同。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产生的保全就叫财务资本保全。

56.合并价差:是指母公司股权投资成本与其所占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的差额。

57.互换交易:互换双方根据自身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相互交换一定货币流量的过程,包括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两种基本类型。

58.经营租赁:是指融资租赁以外的其他租赁

59.转租赁:无需垫付资金的租赁,即转租赁。

60.或有租金:指金额不固定、以时间长短以外的其他因素为依据计算的租金。

61控制: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

62.附属企业: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

63.合营企业:按合同规定经营活动由投资双方或若干方共同控制的企业。

64.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

将资产负债表项目划分为流动项目和非流动项目两大类,采用不同的汇率进行折算。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的汇率折算,对非流动资产项目和非流动负债项目按历史汇率折算,对所有者权益项目按历史汇率进行折算

第二部分:

1、外币:“外国货币”的简称,北京自考网是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它国家或地区的货币。

2、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牌价”,是指用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价或比率;或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3、远期外汇买卖:是指买卖双方先签订合同,规定买卖外汇的数额、汇率、交割时间,到规定的交割日期,卖方交汇,买方付款。

4、外币交易套期保值:是指在外币计价结算的商品交易完成时,为避免结算日汇率变动可能发生的外汇风险,向银行买进或卖出与货款等额的远期外汇的业务活动。

5、外币约定套期保值:是指在商品购销合同已经签订,商品在合同约定期交货并以外币结算货款的业务中,为避免可能发生的外汇风险,向银行买进货卖出远期外汇套期保值的业务活动。

6、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是指在报表折算过程中,对表上不同项目采用不同汇率折算而产生的差额。

7、永久性差异: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不同而形成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产生,不能在以后各期转回,即永久存在,故被称为“永久性差异”。

8、当期计列法:也称应付税款法,是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数额,在本期作为应付项目处理,直接计入本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

9、递延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金额,保留递延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成人自考以后期间予以转销。在税率变化或开征新税时也不需调整由于税率的变化或开征新税对递延税款的影响。

10、债务法:是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按现行税率转回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在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需要调整递延税款的帐面余额。

11、租赁:是资产的所有者将其使用权让渡于另一方以获得租金报酬的一种经济活动形式。

12、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

13、总额法:即指出租人应收租赁款包括租赁资产成本、利息、手续费等。

14、净额法:即出租人应收租赁款只包括租赁资产成本。

15、其他业务租赁:是指属于经营租赁性质或融资租赁性质的售后回租和转租赁业务。

16、转租赁业务:是租赁公司以承租人身份与设备供货厂商直接签订租赁合同,租赁公司再以出租人的身份与用户签订转租合同的租赁业务。

17、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独立的企业的联合,或者一个企业通过购买权益性证券、资产、签订协议,或者以其他方式取得另一个或另几个企业的控制权的行为。

18、吸收合并:又称兼并,中英自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成为一个单一的企业,其中一个企业保留法人资格,其他企业的法人资格个随着合并而消失。

篇2: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总结

产,按现时价格所需付出的现金或其等价物。财务成本是以货币数量,即与

其相当的购买力表示的资本。实物资本是将资本看作所有者投入企业的实

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或获得该项能力所拥有的资源或资金,它反映企

业所拥有的一定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以与其相当的实物量的现时购买力的货币数量表示。资本维护是指为保证再生产的持续不断进行,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应在实物上得到恰当的替换,在价值上得到足额的补偿,即已耗

资本应得到足额的回收,这是保证企业持续经营的先决条件。财务资本维护维护企业资本所拥有的购买力规模.所需收回的的耗资本的数额应当以

收回相当于已耗本购买力的价值量确定.实物资本维护维护企业资本所拥

有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规模.所需维护的资本数额需要用表现其生产能力具

体实物数量的价值量表示。收益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全部收入超过全部成本

费用支出和损失的剩余数额,表现为企业净资产的增加。会计收益是以财

务资本维护为基础所确定的收益,是在从本期收入中回收或维护了企业以货币计量的本期所耗资本的购买力后所确定的收益。经济收益以所耗实物

资本得到回收为计量基础计算确定的收益,它要求对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以所耗实物资本的现时成本。营业收益指由企业在本期经营中销。持有

资产收益是由于企业持有资产现时价格变动而使企业净资产增加的价值,又称资产置存收益或持产利得。货币性项目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条件下,其金额固定不变而实际购买力发生变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购买力损益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企业持有货币性资产通常会遭到货币购

买力下降的损失,持有货币性负债和权益会带来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利得,这些由于持有货币性项目的的资产负债和权益因通货膨胀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和利得.现时价格原则指当企业提出财务报告时,对企业各项财产物资的计价应以其现时的价格(现时重置价格或现时销售价格)为标准.一

般物价指数指反映范围广泛的商品综合价格的变动情况,即一般物价水平

变动.个别物价指数则反映个别商品的价格变动(即个别物价水平变动)的情况.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含义指通货膨胀会计发展的初级阶段,它是在会

计期末根据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将以不同时期名义货币为计价单位,历

史成本和一般物价水平不变为计价基准的财务会计报表各项会计指标,换

算成为以期末名义货币为等值货币作计价单位,以历史成本和一般物价水

平变动为计价基准的各项会计指标,用以编制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报表作为

传统财务会计报表的补充资料,反映和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传统财务

会计信息影响的一种通货膨胀会计。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又称为“一般购

买力会计”或“现时购买力会计”。货币性项目指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条

件下以期末名义货币为等值货币,依据一般物价水平指数对传统财务会计

报表各项目的期末会计数据进行换算调整时,其换算结果的金额固定不变而实际购买力发生变动的具有一定购买力的货币性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

者权益项目。非货币性项目指不具有货币性质,不仅以货币计量,同时还

经过以其他计量单位(如实物单位、时间单位)计量的资产、负债和权益项目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企业由于持有货币性

项目而带来的购买力损失和收益.当期一般物价指数指确定为等值货币的名义货币的时点或时期的一般物价指数,当以本期期末名义货币为等值货

币时,则应以该报告期期末的一般物价指数为当期一般物价指数.基数一

般物价指数指某换算项目的会计数据取得或形成时的一般物价指数.现时

成本会计的含义指以名义货币为计价单位,以资产的现时成本和个别物价

水平变动为计价基准,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和消除通货

膨胀条件下个别物价水平变动对传统财务会计信息影响的会计方法和程

序。资产的现时成本指在当前条件下,按现时价格取得与企业现有资产相

同或类似的资产所需付出的货币数额.现时重置成本指当前市场条件下按现时价格重新购置与企业现有资产相同或类似的资产所需付出的现金或

现金等价物.现时再生产成本指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重新生产与企业现有资

产相同或类似的资产所需付出的人力物力等的成本.现时销售成本对销

售存货按现时成本计价的成本.现时折旧成本按指固定资产现时成本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现时成本收益指企业现时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现时成本配

比收支计算的收益.确定资产的现时成本就是对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随着

篇3: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总结

本次考试,主观性试题共三道大题14道小题,计70分。题目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考试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同时重点也比较突出,重点考核了所得税会计、租赁会计、外币业务、及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等高级财务会计中的基本知识和重点、难点,内容体现了全面考核,重点突出的原则。从主观题部分来看, 45分以上的高分考生较少。相当多的考生成绩集中在30分到40分,说明考生回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的题目的能力仍然较低,这一点在计算题的答题状况中尤其明显,能够将题目完整的答对,答好的考生仍然很少,大部分考生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二、各大题分析以及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分析

1. 第三大题是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是本试卷中答的最差的部分。名词解释答题情况差的原因主要是考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完整,虽然很多考生的回答是相关内容,但没有答到得分点或回答不完整。因此,得分不高。

例如第29题,要求对清算费用进行解释。这一题有三个要点:(1)清算费用是企业在清算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2)清算费用是从企业清算财产中优先支付的;(3)要举出具体例子比如说清算费用包括清算组人员工资、办公费公告费、差旅费、审计费、诉讼费、公证费、财产估价费和变卖费。大多数考生都能答出第一点,一部分考生也能答出第三点举例中的一部分,但很少有考生能答出第二个要点,这说明考生对清算费用这一概念没有完全把握。另外有一个现象值得考虑,即可能参考书用的不同,有些考生的答案也沾了一些边,但与标准答案相差比较大,从而造成失分。

本题的得分基本上在4分左右。同时还有相当多考生无法正确答出所得税会计的概念(第26题),这说明这些考生可以说还没有基本的高级财务会计概念,因为所得税会计应该是学习高级财务会计所必须应该掌握的,这是一个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

2.第四部分是简答题。从抽样结果看,平均分是8.7分,这个得分率在整个试卷中是处于中等水平的。第一题是考核准则中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相关规定,绝大部分考生都可以正确回答出对资产和负债处理的相关规定,却遗漏了关于未分配利润和年初数的规定。总之,大部分考生只是总结其中几条,内容不完整,即使有一些知道具体处理但用语言表达不准确。这一题得满分的考生只占到30%.第二题是关于融资租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相关内容,大部分考生的回答太笼统,并没有划分承租人和出租人,大约只有超过5%的考生分情况回答,说明考生的复习还是不够细致。即使在做出划分的考生中,尤其是在出租人部分能完全答对的考生屈指可数。因此,此题是简答题中得分最低的。第三题是考察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抵消的分录问题,这个问题是几个题中得分最高的,得分率可以达到 70%,说明考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比较好。但存在的问题是,考生不能有条理的答题,而是把答案划分的太细。比如说答案有一项应该是母公司债权性投资项目与子公司相应的负债项目.而很多考生却进一步把债权性投资与负债细分为若干项。第四题考查一般物价水平报表的概念和编制,此题得分率也较高,约达65%,一般学生都能抓住关键词进行回答。问题主要是编制步骤很多同学回答的过于冗长,不够简练,而且表述不够专业化。

3.第六大题是核算题,共五道小题,共计40分,考生总体的平均得分不到20分,高分的考生也较少,这说明考生整体上尤其是在会计实务方面对高级财务会计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同时有相当的考生出现了不应该的计算错误,说明考前准备时未做相应的训练。

第一大题是关于所得税会计的,也是比较简单和基础的内容,此题涉及所得税额、所得税费用和递延税款等的计算以及有关的会计分录的编制,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所得税的计算和处理,应该说是比较简单的。第一问是计算自从以来的累积时间性差异,这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计算影响所得税额的累积折旧,只要掌握这个要点,计算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就可以得分,是比较简单的,大约一半考生可以正确答出。部分考生答错的原因是对累计时间性差异的概念不清,即其计算应是会计累计折旧减去税法累计折旧,而部分考生正好以相反的方式计算,造成失分。而第二问求递延税款的初账面余额,这需要用第一问的结论,按理讲第一问回答正确的话此问就能得分。但有些考生在第一问答对的基础上却错答了此问。究其原因仍是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清。接下来的第三和第四问又是相互联系的,分别为计算和会计分录的编制,计算是很基本的所得税问题,难度不大。当得出正确结果,会计分录就可以写出来了。但很多考生在写分录时却将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金的数额写反了,由此进一步说明有些考生对本题的原理认识不清。本题的平均得分只有约3分(总分7分)。除了上述分析的原因外,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此题前后联系比较密切,使得考生只要前一个问题回答有错误导致接下来也不能得分。另外有一些考生出现了计算错误,这是非常不应该的。

第二大题是考查很基本的企业日常业务处理,以及会计分录的编制。这个题目的难度应该说是最低的,因为涉及的业务都是很常见的,而会计分录的编制则是基础会计学中就应该掌握的。从总体考生回答的情况来看,此题得分比较好,得分率是这几个题中最高的,平均达到约70%.这反映了总体上考生对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还很清晰。但有一些同学失分主要是因为第2个和3个会计分录的会计科目不正确,很多同学作为管理费用处理,而且此题要求写出其他应收款的明细科目,很多考生没有写出或明细科目写错了,也造成失分。

第三题是考核关于投资的抵消分录的编制。此题只涉及一个会计分录,因此只要分录编制错误即不能得分,但有的同学通过一个过渡科目将其拆成两个分录,判分时我们根据分录的正确性适当给分。对于不合理的就不能得分。考生在这个题目上的得分基本上呈两极分化的态势,有相当的考生得到了满分,还有一部分因为不是很清楚使得分录编制过于繁杂得2分,另外一些考生显然对这个问题完全不懂,因而得0分。

第四题是关于合并会计报表中数据的计算,以及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此题难度与第二题基本相当,其中第一问主要是考察合并销售成本的计算,只要关于合并报表的知识要点掌握了此题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但很多考生不能准确的计算,不能得分。而有些考生总体思路明白,但计算缺乏步骤,因此,虽然结果正确也不能得满分。这一点应该引起考生的注意。此问平均得分为2分。第二问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此题要用到第一问计算的合并销售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和第一问没有太大差别。整个题涉及很基本的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有关知识。但由于很多同学不能很好的掌握内部利润的计算,从而失分较多。合并会计报表部分一直都是高级财务会计的重点和难点,但本试卷中的这道关于合并会计报表的题目客观的说应该是比较容易的。在难度不大的情况下,得分仍不理想,由此可见,众多考生对合并会计报表的掌握仍是薄弱环节。

篇4: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总结

2015年厦门大学自考高级财务会计试题

厦门大学自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采用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对外币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下列项目中应按现行汇率折算的是()

A.存货

B.应收账款

C.固定资产

D.实收资本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采用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是()

A.利润表法

B.应付税款法

C.资产负债表递延法

D.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3.下列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是()

A.月度报告

B.季度报告

C.中期报告

D.年度报告

4.在中期财务报告中,不应提供的前期比较财务报表是()

A.本中期末和上年度末的资产负债表

B.年初至本中期末的、上年年初至可比本中期末的现金流量表

C.本中期的、年初至本中期末以及上年度可比较期间的利润表

D.本中期的、年初至本中期末以及上年度可比较期间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5.甲公司以经营租赁方式将一栋办公楼出租,租约规定,租期三年,第一年末支付租金25万元,第二年末支付租金45万元,第三年末支付租金50万元。租赁期满后,甲公司收回办公楼。甲公司第一年应确认的租金收入为()

A.25万元

B.40万元

C.45万元

D.50万元

6.下列不属于金融资产的是()

A.银行存款

B.应收账款

C.债权投资

D.权益工具

7.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应借记的账户为衍生工具,贷记的账户为()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更多厦门大学自考资讯请访问:http://px.liexue.cn/school1837/

A.投资收益

B.套期损益

C.汇兑损益

D.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在企业合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协议合并组成一个新的企业称为()

A.控股合并

B.新设合并

C.吸收合并

D.横向合并

9.在购买法下,下列确定被合并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长期应收款项按现值确定其公允价值

B.应付账款按应支付的金额确定其公允价值

C.存在活跃市场的股票按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

D.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权益性投资,以其账面价值代替公允价值

10.下列被投资企业中,不应纳入甲公司合并范围的是()

A.甲公司持有50%股份的被投资企业

B.甲公司持有60%股份的被投资企业

C.甲公司持有其40%的股份且有权决定其财务和经营政策的被投资企业

D.甲公司持有其45%的股份且甲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持有其10%股份的被投资企业

11.对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在使用期满进行清理时应抵销的内容是()

A.本期多计提的折旧费

B.以前各期少计提的折旧费

C.以前各期多计提的折旧费

D.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已实现内部损益

12.下列关于合并现金流量表编制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子公司向母公司分派现金股利不影响合并现金流量表

B.子公司与少数股东之间发生的现金流入及流出不影响合并现金流量表

C.母公司在证券市场出售子公司债券取得的现金收入作为集团现金流入

D.母公司向子公司的少数股东购买子公司股权支付的现金作为集团现金流出

13.传统财务会计的计量基础是()

A.历史成本

B.现行成本

C.可变现价值

D.一般物价水平

14.通货膨胀会计特有的会计假设是()

A.货币单位价值保持不变

B.货币单位价值涨落不定

C.货币单位价值大幅度下降

D.货币单位价值大幅度上升

15.采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计量时,企业应收账款期初、期末余额均为500万元,如果期初物价指数为100,期末物价指数为110,则意味着应收账款发生了()

A.资产持有收益50万元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更多厦门大学自考资讯请访问:http://px.liexue.cn/school1837/

B.资产持有损失50万元

C.购买力变动损失50万元

D.购买力变动收益50万元

16.下列各项中,属于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特有会计方法的是()

A.编制通货膨胀会计利润表

B.计算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

C.编制通货膨胀会计资产负债表

D.计算实物资产的持有资产损益

17.企业期初存货150件、账面单价10元;本期销售100件、销售单价16元、现时成本单价11元。在现时成本会计下,企业本期发生的持有资产损益为()

A.已实现持产损益100元,未实现持产损益250元

B.已实现持产损益160元,未实现持产损益50元

C.已实现持产损益300元,未实现持产损益250元

D.已实现持产损益100元,未实现持产损益50元

18.现时成本会计下用现行成本调整财务报表数据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货币性项目不予调整

B.无形资产项目必须调整

C.固定资产各项目采用相同的调整方法

D.利润表中与资产转移价值有关的项目不予调整

19.在清算会计中,以清算财产出售或处理时的成交价格为依据对清算财产作价的方法是()

A.收益现值法

B.重估价值法

C.变现收入法

D.账面价值法

20.甲企业进行破产清算,变卖各种原材料取得价款300万元,增值税销项税额51万元,款项存入银行,该原材料的账面价值225万元,则甲企业应计入清算损益的金额为()

A.24万元

B.75万元

C.126万元

D.300万元

厦门大学自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我国企业外币交易会计的核算原则有()

A.对所有外币账户期末余额要按期末汇率进行调整

B.对所有外币账户期末余额要按平均汇率进行调整

C.外币账户既要采用外币记账,又要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记账

D.交易发生时,采用远期汇率或远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记账本位币金额

E.交易发生时,采用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记账本位币金额

22.下列各项中,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有()

A.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更多厦门大学自考资讯请访问:http://px.liexue.cn/school1837/

B.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C.负债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D.负债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E.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等于其计税基础

23.企业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时,需要特殊考虑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A.相关性 B.可靠性 C.重要性 D.谨慎性 E.及时性

2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有()A.或有租金 B.履约成本

C.承租人支付的租金

D.由承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

E.由独立于承租人和出租人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25.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套期保值的类别包括()A.现金流量套期 B.公允价值套期 C.基础金融工具套期 D.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E.衍生金融工具套期

26.下列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合并可能产生商誉

B.合并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C.将被合并企业的留存收益计入合并方财务报表

D.以合并中放弃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合并成本

E.以在被合并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中享有的份额作为合并成本

27.在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中,抵销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涉及的报表项目有()A.存货 B.营业成本 C.营业收入 D.营业外收入

E.未分配利润——年初

28.下列有关物价变动对传统财务会计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B.降低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C.无法正确反映企业产权资本的维护情况 D.使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盈利能力受到歪曲

E.企业经营过程中消耗的资产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29.下列属于通货膨胀会计特有会计概念的有()A.会计收益和经济收益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更多厦门大学自考资讯请访问:http://px.liexue.cn/school1837/

B.名义货币和等值货币 C.历史成本和现时成本

D.营业收益和持有资产收益 E.货币性项目和购买力损益

30.企业破产清算时,需要编制的清算财务报表包括()A.清算损益表 B.债务清偿表 C.清算现金流量表 D.清算资产负债表

E.清算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厦门大学自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1.什么是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包括哪些内容? 32.简述财务资本维护与实物资本维护的概念及区别。

篇5: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总结

二理解与记忆

1.企业财务经营的手段有哪些:1资本经营2资产经营3负债经营

2.企业财务的功能主要有:1经济核算功能2管理功能3经营功能

3.企业财务运作的主体有:1企业经营者2所有者

4.成本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1产品成本控制2资金成本控制3管理费用控制

5.成本控制的方法有:1目标控制法2定额控制法3计划控制法

6.产品成本控制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产品设计成本2材料采购成本3产品生产成本4产

品销售成本

7.股本扩张主要有以下途径:1无偿增资送股2配股3定向募集增资扩股4公开募集增资

扩股5可转换债券6认股权证

8.有偿增资扩股的方式主要有:1配股2定向募集增资扩股3公开募集增资扩股

9.企业预算管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业务预算2财务预算3资金支出预算

10.资本经营的主要内容有:1股权的形成2股本的扩大3股权转让4股权交换

11.资产经营的手段主要包括:1控股兼并2收购兼并3联营4托管5重组6融资经营7投

资经营

12.预算管理方法主要有:1固定预算2弹性预算3零基预算

13.财务监督的对象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在现实动作中以可具体分为:1资金的存量,包括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2资金的流量,包括收入、费用和各种成本3资金的增量,即价值运动的增值部分,包括利润和产值。

14.影响筹资风险的因素主要有:1资本供求的变化2利率水平的变动3获利能力的变化4

资本结构的变化即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

15.协同效应突出表现为哪几方面:1管理协同效应用2经营协同效应3财务协同效应

16.财务重整中非正式重整的类型:1债务展期与部分减免2准改组。正式重整是将上述非

正式重整的做法按照规范化的方式进行。

17.什么是剥离:是指公司将其现有的某些子公司、部门、产品生产线、固定资产等出售给

其他公司,并取得现金或有价证券的回报。

18.什么是兼并:通常是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

这些企业法人资格丧失,并获得它们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19.什么是分立:是指一个公司通过将母公司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

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此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的一种形式。

20.什么是风险资本:是指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机构通过聚集社会闲置资金形成具有一

篇6: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总结

1.民事诉讼: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所进行的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2.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把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意志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规定诉讼主体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是人民法院实施审判行为,办理民事案件的准则,是规范一切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的法律。

3.民事诉讼法学:是研究民事诉讼制度的诉讼法律规范和民事诉讼运行规律的科学。

4.民事诉讼法的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发生作用的范围,即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发生作用。

5.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中的一种,它是由民事诉讼法律调整所形成的人民法院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在诉讼中发生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的关系。

6.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参加诉讼,并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组织、公民和法人或其他非法人团体。依此概念,人民法院、当事人以及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参与人都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7.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主体之间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因主体而异,主体不同,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所承担的诉讼义务也不一致。

8.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即诉讼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人民法院与各诉讼参与人之间权利、义务不同,客体也各自相异。

9.法律事实:是指为法律所规定能够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客观事实。引起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事件两类。前者是指主体有意识的活动;后者是指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10.诉讼行为:是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在特定诉讼中所实施的能够发生诉讼效果的行为。诉讼参与人一方的诉讼行为往往需要与人民法院的诉讼行为相结合,才能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11.诉:从微观来看,是当事人的一种请求,但从宏观来看,是法律规定保护当事人正当权利和合法利益的一种制度,所谓法律规定,一是指实体法的有关规定,一是指程序法的有关规定。

12.确认之诉:是指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确认某种法律关系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诉讼。法律关系存在,双方当事人就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不存在,当事人就不承担法律上的义务,对方当事人就无权向其主张权利。前者称为积极的确认之诉,后者称为消极的确认之诉。

13.给付之诉:是指一方当事人要求另一方当事人履行一定民事实体义务的诉讼。这种诉讼在民事实践中是经常发生、大量存在的,民事诉讼法律机制的建立也大多以此为基点。

14.变更之诉:是指当事人要求改变或者消灭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双方当事人之间现存的某种法律关系,比如共有关系、婚姻关系等,可以基于一定的事实和行为而变更或者消灭,如果双方当事人对某种法律关系是否保持存续发生争议,诉诸法院,要求予以变更,就是变更之诉。

15.诉讼标的:是诉构成的要素之一,是指当事人之间因发生争议,而要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判的法律关系。每一个诉讼案件至少有一个诉讼标的,但有的案件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诉讼标的。

16.诉讼理由:是诉构成的要素之一,是指提起诉讼和进行诉讼的理由。客观存在而又可以证明的事实,才能成为诉讼的理由。

17.诉权:是由诉的法律制度所确定的,赋予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基本权利。即赋予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在其权利受到侵犯,或者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执时,具有进行诉讼的权能。

18.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和实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基本指导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指导着整个民事诉讼机制客观运行的基本准则。

1.民事诉讼: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所进行的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2.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把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意志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规定诉讼主体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是人民法院实施审判行为,办理民事案件的准则,是规范一切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的法律。

3.民事诉讼法学:是研究民事诉讼制度的诉讼法律规范和民事诉讼运行规律的科学。

4.民事诉讼法的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发生作用的范围,即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发生作用。

5.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中的一种,它是由民事诉讼法律调整所形成的人民法院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在诉讼中发生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的关系。

6.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参加诉讼,并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组织、公民和法人或其他非法人团体。依此概念,人民法院、当事人以及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参与人都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7.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主体之间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因主体而异,主体不同,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所承担的诉讼义务也不一致。

8.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即诉讼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人民法院与各诉讼参与人之间权利、义务不同,客体也各自相异。

9.法律事实:是指为法律所规定能够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客观事实。引起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事件两类。前者是指主体有意识的活动;后者是指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10.诉讼行为:是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在特定诉讼中所实施的能够发生诉讼效果的行为。诉讼参与人一方的诉讼行为往往需要与人民法院的诉讼行为相结合,才能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11.诉:从微观来看,是当事人的一种请求,但从宏观来看,是法律规定保护当事人正当权利和合法利益的一种制度,所谓法律规定,一是指实体法的有关规定,一是指程序法的有关规定。

12.确认之诉:是指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确认某种法律关系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诉讼。法律关系存在,双方当事人就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不存在,当事人就不承担法律上的义务,对方当事人就无权向其主张权利。前者称为积极的确认之诉,后者称为消极的确认之诉。

13.给付之诉:是指一方当事人要求另一方当事人履行一定民事实体义务的诉讼。这种诉讼在民事实践中是经常发生、大量存在的,民事诉讼法律机制的建立也大多以此为基点。

14.变更之诉:是指当事人要求改变或者消灭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双方当事人之间现存的某种法律关系,比如共有关系、婚姻关系等,可以基于一定的事实和行为而变更或者消灭,如果双方当事人对某种法律关系是否保持存续发生争议,诉诸法院,要求予以变更,就是变更之诉。

15.诉讼标的:是诉构成的要素之一,是指当事人之间因发生争议,而要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判的法律关系。每一个诉讼案件至少有一个诉讼标的,但有的案件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诉讼标的。

16.诉讼理由:是诉构成的要素之一,是指提起诉讼和进行诉讼的理由。客观存在而又可以证明的事实,才能成为诉讼的理由。

17.诉权:是由诉的法律制度所确定的,赋予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基本权利。即赋予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在其权利受到侵犯,或者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执时,具有进行诉讼的权能。

上一篇: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读后感下一篇:夏天的乡村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