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话题感谢师恩

2024-09-04

感恩话题感谢师恩(精选7篇)

篇1:感恩话题感谢师恩

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人说,老师是园丁,用汗水浇灌我们;有人说,老师是工程师,为我们建起成功的桥梁;有人说,老师是阶梯,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到达顶峰;有人说,老师是孺子牛,任劳任怨,不辞辛苦;也有人说,老师是海滩,任我们俯合那些知识的贝壳,用智慧垒起一座座沙滩……

我常常想起六年级那段美好时光。您,同我们一起游戏,同我们一起探究学习中的难题,同我们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陈道源老师。

每当上课铃禹,您就走上讲台,娓娓动听地给我们讲解一道道难题,一个个道理,一条条法则,黑板上那一题、一字、一例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那一题题,如高级营养液输入我们的大脑,使我们更加聪明;那一字字,如干旱时的雨露,注入我们的心田,使我们长得更加强壮;那一例例,如指明灯为我们指明道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

您是教数学的,并且常说数学这门课没什么讲头,搞懂了就行,试卷上的题都考得是书上教过的,所以数学课上就没什么趣味,很多人不爱听,可我却觉得很好,而且我很爱听。您上的课没有一节课是乏味的,都是那么生动有趣。您在课堂上总讲故事,讲笑话,总引得我们哄堂大笑。

差学生看来,您是严厉,不通情理的,而对好学生来说,您是慈眉善目的,关心人。

记得六年级时,我是文娱委员。有一天,老师让我们唱《隐形的翅膀》,因为我们班有五十多个人,而老师复印的歌词只有二十几份。老师说,一张歌词,两个人看,我正巧和孙启瑞坐在一起,他不给我看歌词,还强词夺理地说:“老师给我的,又没给你喽”。老师是说“一张歌词两个人看,你看别人都是一张歌词两个人看的”,他哑口无言,他当然说不过我,因为他那边不得理嘛,可是他仍然不给我看,我像小孩子似的哭了起来,下课后,毅然决然的向老师“辞职”。您看见我哭了,真心先安慰我,询问我怎么了,要不要紧,待我感觉好了许多的时候,您才问我:“杨欢,你真的不想当文娱委员了?到底是谁欺负你的?让你委员都不当了。杨欢,你可要想清楚哦,你常说要为班级也一份力,自己却浪费这个白白的机会?”我毫不犹预地说:“不,为班级献力,有很多种方式,再怎么做我也不当文娱委员了”。“哦我想想,你先回教室去吧。”

现在我知道,您是多爱我呀,文娱委员的确是很多人都想要却要不到的位子,我这样的退出,也给您啬了多少的难处。您不想让我退出,这却是我自己的意见。虽然您最后同意了我的意见,却没有再选文娱委员。

上次回母校,我看见您的白发又多了许多,岁月匆匆,您不知不觉间老了,我们却正向我们最美好的时光奔去。长大了,我要让您看到,您教出来的学生,有个名人。

教师节,我为您和全天下的老师献上一首诗。

篇2:感恩话题感谢师恩

对于小学生活,我已经不想再多说一句,也不敢再多说一句。通过这三年,您看了我的作文,您应该已经了解了我小学的生活,但那决不是我的小学生活,那时的我是敏感的愤恨的充满怨气的一个盲目孤僻小孩,一个问题学生。但所幸遇见了您,是您为我解开了作文的神秘面纱,尽管现在的我有时面对作文常常无法顺畅的下笔。但已经比一开始我的手足无措要好了太多太多。是它使我内心过多的愤怨泄出来,解开困扰着我的心结。您教给了我们不少,但对我来说,作文无疑是您对我最大的帮助,张不开嘴说,那就动手去写,把自己的内心写出来了,一切也都会好的。

您的困境不少,但却一直在同其周旋,一直微笑面对生活。您的乐观、坚强,让我叹服、仰慕、崇拜,您是我最信任的人。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候的我一有什么不顺、什么烦恼,就去找您倾诉,像个狗皮膏药似的,“缠人得很”,您也不烦我,每次都是耐心地为我解释。您不仅是伟大的人民教师,更是伟大的心灵导师。

作为您的学生我不是最好的,语文成绩不是突出的,作文也不是最优异的,但我一定会努力,做到至少在我说我是您的学生时,不会让您脸上无光。

篇3:感恩话题感谢师恩

十年前, 《现代零部件》杂志在众多编辑们的努力下与广大读者见面;十年后的今天, 她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陪伴中用更加专业的视角和声音展示汽车工业的发展脉络。杂志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浸透着撰稿者的心血, 他们用丰富的行业经验, 用刻苦钻研的精神展示了汽车零部件加工的巧妙方法和行业的发展。《现代零部件》是我们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贴心杂志, 她所针对的行业更具体更细致, 是她让我了解了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 了解了汽车的原理、关键汽车零部件的技术以及加工方法, 使我的视野和知识更加开阔与丰富。

我非常喜欢《现代零部件》杂志, 因为该杂志的内容非常实用, 而且编辑风格独特, 其最大特点是强调编辑内容的连贯性, 关注内容的可读性, 挖掘行业的纵深走向, 是沟通汽车行业零件加工的纽带和桥梁。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关注实用技术, 给我们这些科技人员提供了现场服务的第一手资料, 这一点我是非常有体会的。我最早接触的是《金属加工》 (原《机械工人》) 杂志, 那时我还是一个刚刚走出校门走入企业的青年, 当我看到杂志中一篇篇市场与实用技术的文章后, 我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我如饥似渴地读着每一篇文章, 将重要的经验记录在笔记本上。对于刚走出校门的我来说, 对机床结构和加工工艺方面都没有什么经验, 这本杂志正好填补了我这方面的缺陷。随着《现代零部件》的创刊, 我又多了一个工作中的好帮手。几十年来, 《金属加工》和《现代零部件》杂志伴随我成长, 我从杂志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经验, 给我很多借鉴和启发, 为企业解决了现场生产中出现的许多技术问题, 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她们使我快速成长, 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一名工程师, 在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其实《现代零部件》杂志从创刊到现在, 笔者与杂志编者一次面都未见过, 只是通过电话或邮件交流, 但是多年来, 我们保持着读编往来, 沟通、理解、信赖和合作, 已经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篇4:感谢师恩的“学术蛋糕”

当一个学者(尤其是道德文章受人敬重的学者)到七十或八十或九十岁的时候,同行、同事或门人往往通过编纂出版专题文集这一特定的学术著作形式,向这位前辈学者致敬。这在国外学界已成惯例。在中国学界,也逐渐养成了这种尊重学术老人的优良传统,并已出版过相关文集。举笔者从事的美国史专业为例,如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美国史研究室同仁为祝贺杨生茂教授80岁生日而编纂的《美国历史问题新探——杨生茂教授八十寿辰纪念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黄安年教授等为祝贺武汉大学刘绪贻教授90岁生日而发起编纂的《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刘绪贻教授九十华诞祝贺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今年适逢南开大学教授张友伦先生、北京大学教授齐文颖先生双双进入“80后”,于是张先生的得意门生李剑鸣教授组编了《美国历史的多重面相》(北京大学出版社即出),齐先生的得意门生满运龙博士组编了《美国史探研(续编)——祝贺齐文颖教授八十华诞论文集》一书。

与国内其他国别史研究界比较,中国美国史学界有一个与众不同、引人瞩目的特点,即学术老人特别多,最年长的是武汉大学教授刘绪贻先生(今年97岁),其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绍湘先生(95岁)、南开大学教授杨生茂先生(93岁)、复旦大学教授汪熙先生(90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曹德谦先生(87岁)、人民出版社编审邓蜀生先生(87岁)、北京大学教授齐文颖先生(80岁)、南开大学教授张友伦先生(80岁)。这些“90后”、“80后”的前辈学者,不仅长寿健康,而且德高望重;大都退而不休,著书立说。如刘绪贻先生、汪熙先生、曹德谦先生,至今笔耕不辍,常有新著出版。这些健康学术老人是当世中国的宝贝。向这些学术老人表达敬意,为其编纂生日文集而作为“学术蛋糕”,既是其门人的义务,也是学界同人的责任,因为这体现了学术的薪火传承、对前辈学人的感恩、对学术的敬畏与温情。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对于运龙博士等发起编纂《美国史探研(续编)——祝贺齐文颖教授八十华诞论文集》,深为认同;而且,作为齐门弟子之一员,我也能为有机会协助运龙、陈勇两位师兄编纂本书略尽绵薄之力而深感欣慰。于公而言自不待说,于私而言,这也算是回报师恩的点滴努力。

运龙是齐老师在北大历史学系带的第一个美国史研究生,1984年毕业留校后又赴哈佛深造,随后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美国早期史,获博士学位,并在印第安纳大学获得法律博士学位,现在是一位杰出的法律实务和法学研究的双栖高端人才,也是齐门弟子的骄傲。作为开门弟子,运龙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满怀深情地为本书做序,此即《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祝贺恩师齐文颖教授八十华诞》一文。运龙总结道:“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在同龄人中,齐文颖教授可谓劳苦功高,功彰绩伟。”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研究生,齐文颖教授既继承了老一辈学者的博雅之学的优秀传统,又发挥了承先启后的接力棒作用。”在北大,齐老师一共培养了13位研究生,其中有九人留学美国,有八人从美国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其中有五人现执教于美国的大学)。这些齐门弟子活跃于中美学术界、教育界,在美国早期史、美国宪政史、中美关系史等领域,大有作为。“从学术传承的意义上,没有齐老师及其谆谆教导与悉心培养,就没有我以及我的师弟、师妹的学术生命。”第二,齐老师在积极推动中外史学学术交流方面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为中美史学界的深度交流与友好合作架起了桥梁:一是邀请著名美国史学家来北大讲学,二是推荐学生赴美深造,三是主持翻译美国学者的著作。第三,在学术领域方面,齐老师率先开拓美国早期史、早期中美关系史和妇女史等前沿课题的研究。特别是敢于开风气之先,“致力于美国早期史的学科建设,把殖民时期、美国革命时期和制宪时代打通,从而使中国的美国早期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启了中国学者系统研究17~18世纪英属北美历史的先河”。我本人完全赞同运龙的这些平实之论。知师莫过于弟子,这也可以说是知人之论。

除了卷首特别收入齐文颖教授的《求学•问学•治学——我的学术之路》、王立新教授等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成立的前前后后——齐文颖教授访谈录》、齐老师的好朋友布鲁斯• M. 斯特夫教授的《感谢您,齐文颖教授》外,本书正文分“美国早期史”、“美国宪政史”、“美国社会史”、“美国历史进程”和“中美关系史与中国史”五大部分。文章作者除斯特夫教授、黄安年教授、李世洞教授以及任东来、李剑鸣、王希、黄卫峰教授等友人外,其余作者均是齐老师的学生或者齐老师的学生的学生。若按学术辈份,济济一堂的本书作者,可谓三代共著一书;若按年龄论,大致可说是“四世同堂”。我的正在读高二的儿子杨肯,就特别佩服齐奶奶的大家风范。

上述五大部分,主题相对集中,论题相对专门,论说相对新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美国史研究的最新进展。这些主题在很大程度上也主要是由齐老师率先开拓并指导研究生从事研究的课题。值得说明的是,收入“美国早期史”、“美国宪政史”和“美国社会史”的部分文章是我在北师大历史系和政法大学法学院指导的美国史、美国宪政史方向的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论文,如《出版、党争与自由——1735年纽约曾格案初探》(苏麓垒)、《1776年<弗吉尼亚宪法>研究》(王银宏)、《 <邦联条例>初探》(胡秋红)、《<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批准史论》(禇乐平)、《联邦最高法院与美国政治——以联邦最高法院有关禁酒修正案的违宪审查为例》(曹玥)、《19世纪美国妇女禁酒运动及其影响——妇女基督教禁酒联合会个案研究》(周辉荣)、《论马尔科姆•X的思想及其转变》(于展)等。这些论文所涉及的主题,以前在国内学术界都是研究相对比较薄弱的领域,同时又都是美国历史进程中有过一定影响或重要影响的问题。这些比我更年轻的学子,“初生牛犊不怕虎”,从系统研读基本文献和已有论著成果入手,融会贯通,心领神会,并在充分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力图推陈出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是学术生命力的强劲体现,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活哲理在学术上的反映。更重要的是,这些课题也是齐老师多年来一直关心的问题。老师开拓的学术新边疆,正在由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进一步开疆拓土,发扬光大。这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学术有如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一脉相承。

“吾爱吾师”。这是运龙兄在“序”文中的结束语,也是整篇《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祝贺恩师齐文颖教授八十华诞》一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可谓高人高论。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所有齐门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的共同心声呢?

篇5:感恩节的作文:感谢师恩

在人生的路上,我就像在一望无际的海洋上晕头转向,就像在漆黑的夜里寻找不到家的方向的时候,老师就像一座闪闪发亮的灯塔,让我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去拼搏,去努力。

老师是我成长路上的闪闪发亮闪耀的灯塔,引领我在知识的海洋遨游,让我去发现那些曾经我一无所知的事物。

灯塔,平凡而常见,但在一望无际的海洋的船只就会有前进的方向,有努力的方向;在漆黑夜里行走的人就会找到家的方向,在我人生道路上,正是因为有老师就座闪亮的灯塔,在我不知道对错是非的时候,在我不懂得道理的时候,在我不知道而手无足错的时候,老师会帮助我弄清黑白两道,不让我做错误的事。

篇6:感恩教师节作文:感谢师恩

感恩教师节作文:感谢师恩

九年级 吴丽

静静地回忆了一下往事,发现了微妙的灯光下,您工作的身影。我知道,那是你在为我们批作文,找讲点。有多少次,我看见过,您沧桑的眼睛中透出疲惫的神情,可是,您总是面带微笑,把疲惫转化为给我们讲课的动力。我知道您的心情,只要教好我们,再苦再累您也没关系。也正是您这样舍己为人的精神,造就了今天幸福的我们。

老师,我的第二任慈母,谢谢您,您舍弃了自己的闲适,而选择了为我们操心劳累,您如慈母般时时刻刻地关心我们,使我们受宠若惊,渐渐地对您有了依赖,总想永远粘着您。可是现在,一切都将成为过去,我们将变为没有母亲的孩子,虽然我们很想在寂寞的夜晚大哭,但是我知道您也一样,您的内心又何尝不是撕心裂肺的痛。我知道,您也不舍得我们,您起早贪黑三百六十五个日子,你辛辛苦苦三百六十五天付出,你兢兢业业三百六十五天教育,您呕心沥血三百六十五次照料,你痛苦万分,三百六十五次煎熬,你撕心裂肺三百六十五段回忆,你万般无奈三百六十五个不舍;三百六十五天,风尘仆仆、辛勤劳作,三百六十五天,天天疲惫、日日操劳、神形俱灭、心枯灵干。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感谢师恩,难忘老师……

面对这伤心的局面,我已黯然失声,只知用行动来回报您,用成功来酬谢您,只把您对我的期望放在心底深处,让它萌芽、生根一直长,让您希望的种子开满成功之花。

篇7:[感恩征文]念师恩,感谢有您-

离开您已有2年余,而您的身影却依然浮现在我眼前。

那时的六班,无法无天,打架斗殴,不遵守纪律,上课睡觉,老师讲他的课,我们说我们的话,逍遥自在。悠闲自在地度过了两年。“某日”降临了,您来接手我们这个班了,像驱赶黑暗的黎明一样,来了。

我们整个六班都很恨您,恨不得您马上退休,马上养老。您布置的作业,每天都要认真的做,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也常常因此做到半夜,手都做得酸痛无比。不做,也不行,翻倍,漏一个字没写,都要重做、重抄。对于那些总是打架的学生,您严惩不贷。两年下来,6班亦非昔日,情况180°大翻转。以前一个学期都未必有两次能得到流动红旗的差班,到现在的周周必得,班风大逆转!

不得不说,我们是既恨您又喜欢您。我们最喜欢您的语文课,那节《闰土》是我们上过的最活泼的一节课。您举了很多您小时候的.事。和闰土一样,小时候的老师也一样机智勇敢吧!城市里的学生很少有人见过雪,因此对雪中捕鸟格外感兴趣。老师演绎得活灵活现,然后,叫我们分享一些童年的趣事。那节课,永生难忘。

课上的您和下课后的您是两个人,性格是天壤之别。您像个小孩一样,我们玩什么您也跟着玩。您的象棋下得很好,我们班的象棋精英,都是您一手培育的。在学校的象棋比赛中,我们旗开得胜!那掀起的“象棋风”,另我们班的男生都为此着迷。整天找你PK,尽管总是输得一塌糊涂。我那时候下棋也有点小聪明,于是有一次,众人怂恿我去跟您下,我本来就没抱什么赢的妄想、但也想跟你较量较量,每走一步,我都琢磨半天,呵呵,结局还是老师赢,从此,对老师您是深感佩服啊!

上一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习题集下一篇:七年级下册每课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