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看心得

2024-07-01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看心得(精选8篇)

篇1: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看心得

《地球上的星星》开始了!随着同学们的一声喊叫,我便坐在座位上,看着屏幕。

当那位教师来到伊夏他们班上时,是以小丑的打扮出现的,全班同学又唱又跳,唯独伊夏不笑,一脸茫然。接下来,教师让同学们画画,全班同学都快画好了,可伊夏的画纸上仍然一片空白。教师很快察觉到了,认为伊夏不会画画,去访问了伊夏的家庭,可事实出乎人意料之外,伊夏是个很酷爱画画的小男生,并且是一个很聪明的男孩。

美术教师偶然的看到了伊夏画的那幅与家人分开的图,他把图改成了伊夏正慢慢一家人在一齐的图。

在美术教师的悉心调教下,伊夏变成了一个成绩好并且有天才画技的优秀小男孩,并且参加了绘画比赛。

在绘画比赛的那一天,伊夏迟迟没有出现,我也替他着急,不一会,他出来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伊夏今日特地把他哥哥送也的颜料拿了过来,画了一幅小儿垂钓图,不用说,这幅作品是第一名。

结尾放的是伊夏和自我的爸爸妈妈团聚的场景,这一刻,我真为他而感到高兴!

《地球上的星星》

篇2: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看心得

《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他有着读写障碍,被认为弱智,因此差点崩溃,最后在美术老师的鼓励下,展现绘画天赋,重拾自信。

小男孩伊桑瘦弱的身材,有着标志性的大门牙,大大的眼睛。让人对他的长像有了深深的印象。在他的眼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视小水坑,欣赏它被人踩出的水纹和倒影。

三年级的伊桑,在他的世界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为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在他的眼里,所有的字母和数字都会跳舞,所以他所有的功课从来都是不及格甚至零分。老师们经常让他罚站在门口,父亲对他呵斥,打骂;同学们瞧不起他,说他是傻瓜,只有妈妈一如既往的爱他、关心他,可是最终也阻挡不了伊桑被学校开除,被送到寄宿学校的命运。伊桑很伤心,甚至到了绝望的边缘,他不再对任何事情感兴趣,也不再和任何人说话,成了一个自闭儿。到了新的环境,他更加沉默,就在学校准备通知他的父母把他领走的时候,故事情节发生了变化,美术代课老师尼库巴的出现。俊朗干净的线条,棱角分明的侧脸,温和宁静的眼神。老师发现着他。他的.孤独,他的自闭,他的才华。尼库巴老师质地柔软的心被浸润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降临在凡世的小星星,“正如那冬日的阳光撒在院子里,驱除我们内心的黑暗,彻底温暖我们,我们不能失去那些地球上的小星星。”

他翻阅着伊桑的画稿和是他收发的作业本、考试卷,渐渐的,心里有盏灯开始变得明亮,那颗落在凡世的小星星的光芒刺痛他的眼睛。他想尽自己的所能去引导、感化这个自闭的孩子。

尼库巴老师带孩子们去池塘边游戏。伊桑还是独自一人找了一个僻静的角落,掏出小口袋,里面有绳子,小木棍,石头,铅笔头,芭蕉叶,他竟然神奇般的做了一艘后面带着螺旋桨的并能在水上滑行的水上飞机。在尼库巴老师和同学们的欢呼声中,伊桑却静静的离开了,他的心门还没有打开。

尼库巴老师带着伊桑的所有作品找到了校长,说服校长不要放弃这颗小星星,并且主动要求为伊桑补课,校长也被伊桑的绘画作品深深的感染,同意了尼库巴的意见。在j接下来的日子里,尼库巴耐心的用尽了各种办法帮主伊桑记忆。在愉快的日子里,伊桑在一天天的进步。伊桑和尼库巴的距离越来越近,最终打开了内心快要关闭的门,走出了乌云。

为了向所有人展现伊桑的绘画天赋,他特地举办了一场校级绘画比赛,当校长宣布获胜者是伊桑是,他成了充任瞩目的焦点,全场的人为他鼓掌,欢呼时,伊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眼泪夺眶而出,一下子扑到了尼库巴的怀里。

“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每个人都可以用爱点亮星星,每一颗星星又会用自己的逛照亮这个世界。影片中,伊桑与尼库巴老师,原始两个陌生的灵魂,却在无意之中相遇,为彼此带来生命的温暖和慰藉,这样的感受,是纯粹的人性美,至诚至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与脆弱,许多时候我们不信任冰冷现实的外界,于是像是空谷之中一只独自盛放的白莲,静静等待有一个人来撷取。平凡的我们虽然没有伯乐那样的能力可以发掘千里马的潜在能力,却可以用爱温暖他们,帮助他们,而希望多一点的人可以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篇3: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看心得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里, 却是千人一面, 千部一腔, 千篇一律的“规范”教育, 很多在某些领域有超常能力, 但在某些领z域又存在障碍的特殊儿童, 由于没有被及时发现和给予特别对待而湮没了他们超凡的能力, 变得比普通人更无能, 影片《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就是一个特殊儿童的特殊经历。不过影片的主人翁伊桑是幸运的, 他的超凡能力最终被发现, 障碍也最终被克服。为了从这部电影里吸取一些经验, 以便更好指导我们的实践, 我特地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对这部电影进行了剖析, 希望对我们的学习研究能有所裨益。

2. 研究方法一

2.1 研究对象

伊桑, 一个八岁男孩, 身体健康, 有诵读障碍, 好幻想, 有超凡的绘画天赋。

2.2 情景设置

2.2.1 学校

八岁的伊桑跟所有普通孩子一样, 在普通学校接受普通教育, 遗憾的是, 读到三年级的他, 居然还不会拼写, b和d永远分不清, k和h总是搞错, 单词的字母顺序经常颠倒, 在他眼里, 字母总是在跳舞, 一会面向他, 一会背向他, 一会在这里, 一会在那里, 使他永远也无法正确地拼读出单词, 更谈不上拼读句子和课文。因此, 作业本上全是红叉, 试卷全是零分, 被老师惩罚和同学取笑已成为他学校生活中的“惯例”。

2.2.2 家庭

伊桑有一个殷实而幸福的家庭, 父亲永远很忙, 无暇管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贤淑的母亲自然而然地成了伊桑家庭生活和学习的管理者和指导者。伊桑永远也不能像他哥哥那样按时完成作业, 按时起床, 按时吃早餐和按时上学。他总是要在妈妈的督促下, 极不情愿地写作业;在妈妈的再三呼唤下, 极不情愿地从睡梦中醒来;在妈妈的连塞带灌下, 极不情愿地吃完早餐;然后在妈妈的又拖又拉下, 匆匆忙忙地登上等候已久的校车, 和哥哥相比, 伊桑无疑让妈妈头痛、心焦而又无可奈何。

2.2.3 社会

伊桑很羡慕在一起踢球的小朋友们, 可他只是和他的狗在一旁观看。当他试图把小朋友们踢的球扔给他们时, 他却犯了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错误———他没有方向感, 居然将球扔到了别的地方!伊桑受到了小朋友们的侮辱和嘲笑。他羞愤难当, 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扑向羞辱他的小朋友并将他的胳膊咬伤。结果, 小朋友的母亲到他家告状, 伊桑又被父亲打了一巴掌, 若不是母亲及时制止, 伊桑可能会被父亲打得更惨。

2.3 研究结果

老师、父母、同学均未发现伊桑是一个特殊儿童, 而将其视为懒惰、疯狂、不用心的孩子。伊桑的眼神开始变得空洞和迷茫。为了逃避老师的惩罚和同学们的嘲笑。他选择了逃学, 独自一人在路上闲逛。自由驰骋的幻想和无拘无束的感受让他得了片刻的轻松快乐和解脱。由于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拼写, 他开始抵制母亲的训诫, 不做家庭作业。他常常一个人呆着, 也更不愿说话。

3. 研究方法二

3.1 研究对象

伊桑, 一个八岁的男孩, 身体健康, 有诵读障碍, 好幻想, 有超凡的绘画天赋。

3.2 情景设置

3.2.1 学校

伊桑的父母被迫将他转到了一所寄宿学校, 在这里, 他同样要面对让他难以克服的诵读困难, 他同样要受到教师的惩罚和同学们的嘲笑。一次偶然的机会, 学校给他们更换了美术老师。新来的美术教师给他们带了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首先, 他将歌舞形式引进课堂, 释放掉了课堂上沉闷压抑的气氛;其次, 拿走了让学生临摹的模型,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能力, 任意创造自己的作品;再次, 让学生亲近自然, 用自己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他始终没有忘记关注每一个学生。伊桑空白的画纸, 不苟言笑的神态以及远离人群的举止, 引起了他的特别关注。他开始从各个侧面了解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包括向伊桑的同桌了解他平时的情况, 查看伊桑的作业, 到伊桑家是造访等。他终于对伊桑有了全面的了解, 这是一个具有诵读障碍, 同时又具有超凡绘画天赋的孩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他开始根据伊桑本身的特点, 帮助他一步步克服诵读障碍, 并创造各种条件, 帮助他重拾信心和勇气。最后, 他成功地说服校长举办了一次展示伊桑超凡天赋的绘画比赛。

3.2.2 家庭

伊桑被迫转学后, 伊桑的父母只能定期去看他, 当伊桑的情绪在学校里跌落到谷底时, 他的父母及时赶来并给予了他必要的抚慰, 伊桑的哥哥还送给他一盒24色的水彩颜料, 以示对他绘画的支持。

3.2.3 社会

伊桑的新同桌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他非常同情伊桑, 并成了他的好朋友。另外, 为了发掘学生的超凡才能, 学校还特地举办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绘画比赛, 并邀请了著名的美术专家当评委。

3.3 研究结果

老师和同学们发现了伊桑的特别之处, 开始同情并帮助他, 父母和兄弟也一改往日的做法, 开始给予他精神上的抚慰和鼓励。伊桑开始积极主动地练习拼写, 练习朗读, 并一步步克服了诵读障碍。而且他还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现他超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用一些简易的材料制作了一个让全班师生为之惊叹的会动的小帆船, 并在学校举办的声势浩大的绘画比赛中一举夺魁!伊桑开始变得自信而快乐。

4. 讨论

上述两种不同的情景下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那么, 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4.1 良好的家庭和教育的环境是超常儿童成长的基础。

4.2 因材施教的学校教育是超常儿章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4.3 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个体体验到自己被他人接纳, 从而提高其自我的价值感。

5. 结论

对于那些在某些领域有超常能力, 但在某些领域又存在障碍的特殊儿童, 学校、家庭、社会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和特殊的教育, 以便让他们克服障碍, 发挥其超常能力, 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查子秀超常儿童心理发展追踪研究五年.心理学报.1986年第2期.

篇4: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看心得

【关键词】《地球上的星星》;经验学习;儿童教育

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认为理想的社会只有通过理想的公民来建设,而理想的公民只有通过理想的教育来培养。当代教育思想发展里程碑的著作《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强调教育、教学要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谈到“我们要学会生活,学会如何去学习,这样便可以终身吸收新的知识;要学会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学会热爱世界并使这个世界更有人情味;学会在创造过程中并通过创造性工作促进发展。”一系列课程改革意在将教育世界归回成为儿童天真的世界、实践的世界、具体经验的世界。这时,经验学习成为世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亮点,突显出独特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从形式上,经验学习通过不同的课程与教学来进行。从内容上看,经验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效果上看,经验学习实现了从传统的偏重认知目标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向注重认知、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地球上的星星》故事主人公伊夏是一个八岁小男孩,有阅读障碍的他看到数字时总觉得它们是有生命的,这种障碍导致了他学习成绩差劲甚至留级。家长和老师只是简单的认为是孩子淘气捣蛋,无奈父母把伊夏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接受“教育指导”。这个噩梦一直持续到新的美术老师尼克的到来,经过努力他发现伊夏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拼写和阅读,他随后对伊夏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从而最终帮助伊夏找回了自己还有快乐。在经验学习视角下来分析本片可以看出经验学习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一、经验学习: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学习偏重他人间接经验的习得,以学生接受式学习方式为主,其目标主要指向系统知识的习得。《地球上的星星》一片学校美术课上,美术老师指着黑板上已画好的瓶瓶罐罐样子说对着孩子们说:“我要看到一模一样的形状”,历史课上满黑板文字的东西灌输到孩子的脑子里。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孩子变成学习的机器,扼杀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天马行空的创意。影片中第一节尼克老师的美术课上,老师要求孩子们画出一幅课堂作业,可是孩子们迟迟不动画笔似乎在等着什么。尼克老师问原因,一个学生说到:“但是我们画什么呢?黑板上什么都没有。”尼克说:“偷看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后画出你自己的想法!”在经验学习中,课程具体的实施与教学过程中,对话和理解构成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我——你”的关系。在“我——你”关系中,教师不是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想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反思自己的生活,形成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这样的课程与教学中,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师生之间形成互动关系。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与学生应该经行广泛的情感交流,要主动去了解学习者的情况,并待之以真诚、友好、积极地态度,力求创造出一种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老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潜移默化中以经验学习出发来学习知识,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使得学习过程更加贴近自己的生活,更容易产生兴趣,从而得到更好的结果。

二、经验学习:发现每个孩子的无限潜能

罗杰斯经验学习思想中认为:“相信人的天生潜能是积极的,只要后天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这些潜能就会自然而然的释放出来,潜能也能就因而得以实现。”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怎么能因为某些原因而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呢?罗杰斯认为任何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生存、成长和促进自身发展的各种需要,它潜藏于每一个人身上,只要提供了适当的心里环境,从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地球上的星星》中,影片中伊夏是一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但是他有极大的美术天赋,于是尼克老师从美术入手,让伊夏慢慢打开心扉。影片最后美术大赛上,伊夏重新拿起画笔画出了一幅征服所有评委老师学生的优秀作品。这次的经历打开了伊夏通往成功的道路,所有的潜力都被打开,他的成绩在上升,他不再是老师头痛的问题学生,而是一个老师谈论起来都是称赞的好学生。经验学习认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职能在于在适合社会需要的过程中发掘人的潜能。教师的任务就是提供维护和发挥“潜能”的良好条件,使教学达到“自我实现”的效果。教师就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潜能,要观察学生的兴趣或者天赋所在,找到突破口,最大限度的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

三、经验学习:以儿童为中心

杜威是现代教育派儿童中心主义的代言人,是继卢梭自然教育理论提出后,主张重视儿童、解放儿童的教育家。杜威曾经说:“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决定学习质和量的是儿童,而不是教材。”杜威反对压制儿童自由,窒息儿童发展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提出与之相对的以“儿童为中心”,明确指出学校的一切教育与教学的措施与活动的组织,都要围绕儿童组织,围绕儿童运转,让儿童自己去经历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奥妙,来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主动性。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儿童的生长,为民主主义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公民,并使他们过上最完美的生活。《地球上的星星》中伊夏在寄宿学校,提瓦尔老师在讲诗歌入门中“洞察力”一节时,让伊夏解释一首诗歌的含义,伊夏按照自己的想法解释出诗歌的意义,而老师却认为他说的不对,正确答案应该按照参考答案来回答。课后,伊夏的同桌却给他以信心并鼓励他说:“你讲的很好,其他人都是说出他们被灌入的东西。”回头看看我们的教育不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吗?从小学开始的段落大意到大学的课堂论文,一切都有参考答案,我们被灌输按照可以得高分的标准来写。至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利于考试的都被丢弃在一旁。每个人对一篇文章、一首歌曲、一部电影一幅图画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才是充满活力的思想世界。而现实是孩子总是在老师为他精心设计的模式下学习生活,不敢越雷池半步,结果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得他们失去了自信,缺乏应有的创新开拓精神,硬生生的统一标准扼杀了多少孩子的想象力?

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们不能预见未来,但人们能够创造未来。从《地球上的星星》中可以看出教育的伟大力量,正是因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得伊夏克服阅读障碍,从一个让人头痛的学生变成一个身体心灵全面发展的孩子。从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到经验学习的重要性,假设没有尼克老师经验学习方法的运用,伊夏可能还是那个眼神惊恐,害怕老师,害怕学习的孩子。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天上的星星,只要努力抬头看,每一刻小星星都散发着自己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房慧.经验学习论[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2](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上冲/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美)约翰·杜威著,姜文阂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5:观看《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由于有阅读障碍,9岁男孩伊桑无法读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数学课上最基本的加法对他来讲也像天方夜谭。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甚至父母都不能理解他,以至于把小小年纪的他送到了以纪律严明闻名的寄宿学校。自此,伊桑更受煎熬和打击。原先,他还可以用假装顽皮和叛逆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但在新的学校,他的这一套也被抑制,因而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再加上远离父母和兄长后感到的情感疏离,他几乎濒于崩溃的边缘,连最爱的绘画都被他放弃,直到他遇见了新的美术代课老师拉姆。

拉姆就是伊桑生命中的天使。他发现了伊桑的绘画天分,并对伊桑的处境感同身受。因为他也曾经是个患有阅读障碍的小孩,曾面临过跟伊桑一样的困境。他请求校长不要把伊桑开除,并主动向校长提出由他来特别辅导伊桑。在拉姆的帮助下,伊桑不但学会了拼读和数学,绘画天分也在拉姆不断激励下大放异彩。伊桑在全校绘画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作品印上了学校年鉴的封面。自此,人们开始对伊桑刮目相看,他们才知道,以前的伊桑并不是弱智,只是看世界的方式与大家不同。

在这部电影里,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拉姆对孩子童心的呵护,对伊桑发自心底的关切。如果伊桑没有碰到拉姆这样的老师,他可能真的被人们当作智障厌弃了。如果是这样,作为小孩的伊桑根本就难以独自与这个成人世界抗衡。而作为残障儿童的他,或许就永远失去了被主流社会接纳的可能。好在,幸运如他,碰见了拉姆。

电影对伊桑进步的过程,只用了三分钟左右的数个镜头一扫而过。可是,这个过程若放到现实中,那绝对是异常艰辛且漫长的。一个快要被简单粗暴的社会教育和认知毁掉的孩子,即使老师方法得当,也仍然需要付出极多心血,以及强大的耐心。所以看这部电影时,我心里反复感叹的是伊桑的幸运,他有幸遇到了拉姆这样的天使老师。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会有像伊桑般这样美好的人生转折呢?

我就认识过一个有类似情况的小孩。她虽然没有阅读障碍,但小时候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可看得出来她并不是特别不用功。她唯一参加过的兴趣学习就是画画,可她的父母竟然因为怕耽误她的学习,在她小学三年级左右时就不让她学画画了。可想而知的是小孩的成绩并没因此提高,但最可怕的是,自此之后快乐和自信的被剥夺。假使当初她的父母没那么无知,又或者她碰见了一位有能力正确开启她人生的老师,或者是其他任何有如此智慧的人。她能够继续学习画画,即使没有很好的天分,仅仅是作为爱好,或许她现在的人生也有可能会大不同吧?

电影还有一处特别触动我,就是在电影出字幕时播放的全世界各个地方小孩的画面。各种肤色、各种状况,但全部幼小可爱、天真无邪。看的时候,我就在想:所有这些孩子,原本都有机会成为世间最美丽的天使,拥有美好的人生。可是因为出生环境不同,成长历程迥异,同是纯洁晶莹的人生起点会有不同的人生分叉,有的可能会更加丰富绚烂,但有的却会逐渐黯淡无光。但如果这世上,所有的小孩都能有充足的物质生活保障,都能得到同样多的温情和关爱,结果又会怎样呢?

篇6:教师观看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个案是个8岁的自闭症男孩,,经医疗机构测试确定为精神残疾二级。在和他母亲1个多小时的交流中了解到,个案在母体怀孕时,家庭周边环境不太好,建有一个电镀厂,污染较严重,父亲在一家涂料厂上班,母亲生产时,个案出现了窒息现象,脸色发紫,医院立即采取了吸氧措施。母亲生产后做了全职妈妈,全身心照顾孩子,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从四岁开始,母亲顶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和家庭压力坚持到嘉兴阳光乐园(康复中心)进行亲子班训练,因为路途遥远,每天要在路上要花去1个多小时的车程,转两班公交车才能到康复中心。这样持续了一年半之后,又去上海某康复中心进行训练,母亲每天要坐火车往返于平湖和上海之间,这样又坚持了一年多。近三年的康复训练,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到今年暑假时,再没有能力继续为孩子做训练了,打算想放弃时,一位爱心人士资助了他们,才得以完成训练课程。目前,居住的房子被拆迁,一家人租房子居住。母亲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训练,个案从一个完全没有语言能力的语障孩子,如今会说简单的短语,如“我要回家”、“睡觉、小便”等,会跟说数字,独立书写10以内的汉字,认识简单的汉字,和他母亲进行简单的交流,会双手拍皮球等。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个案做任何事都没有耐心,注意力不能集中。

专家建议:继续进行感统方面的训练,多爬,过障碍爬,可以提高注意力。进行原地旋转,可能会出现呕吐现象,建议训练前半小时不进食。还可以趴地推球,最好是亲子练习。在亲子阅读的时候,可以讲认识的字叫孩子圈起来,这些方法对提高注意力很有帮助。

篇7: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经典台词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通过夸张社会的秩序和学校的规则向观众展现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天赋,都是一个别人无法取代的角色。从影片中就可以看出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待我们发现。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通过伊夏的例子,来说明了教育过程中家长所扮演的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决定了其应更多地关注孩子心理层面真正的需求,释放孩子的天性,让人有很大的启发。

篇8: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看心得

一、不同视角的不同定位

(1) 大众视角下伊夏的定位

大众视角下, 伊夏以一个后进生的形象存在, 顽劣、不思进取。上课总是在发呆, 成绩永远的吊车尾, 不守规矩做出夸张、搞怪的动作挑衅老师的权威。经讨论, 老师们建议他在特殊学校就读。

(2) 尼克视角下的伊夏的定位

学习障碍是个体在涉及理解或运用语言 (口头或书面语言) 方面的一种或多种基本心理过程的失常。这种失常可能表现在听、想、说、读、写、拼音或数学计算方面的能力不足。 (1) 尼克通过对作业本比对, 认为伊夏患有学习障碍, 顽劣是他无能地掩饰, 他更加需要帮助。

二、什么造成了伊夏的“失败”?

1、错误归因

教师将伊夏成绩差定为智力问题, 武断地下结论并没有进行正确的分析解答。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归因, 造成了伊夏学业上的挫败感。尽管他已经很努力了, 仍不见任何起色, 促使他形成错误的自我认知, 也导致了自我厌倦、自我放弃。

2、错误的引导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将 (7—11岁) 定为勤奋感对自卑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 一个与同伴交流的需要以及被同伴 (主要是同性同伴) 接受的需要与日俱增的阶段发展的关键是勤奋地学习, 获得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感觉。家长、教师以及其他重要他人对儿童的努力的肯定、赞扬是很重要的。 (2)

针对伊夏的问题, 教师采取了批评、责罚的方法。随后事实也证明教师的否定、批评是没有效力的, 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讲, 使得伊夏产生自我怀疑, 催发了伊夏的自卑情绪。

3、缺乏正确的评判体系

学校教育之下, 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原则。在影片中, 伊夏成绩差, 被归为后进生的行列。事实上, 伊夏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伊夏具有画画的天赋, 这种天赋在以成绩为标准的学校制度之下完全被掩盖。假使学校教育具有多元化的评判体系, 伊夏的自身价值就会得以体现, 也就不会造成伊夏传统意义上的“失败”。

三、学校教育该何去何从?

学校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 学校教育对于学生意义重大。那么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是正确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该何去何从?

伊夏起初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失败品, 但是伊夏的失败是一个人的失败吗?伊夏既是一个特例也是一个范例, 当下的学校教育制度中下存在众多的后进生, 他们是否真的如教师眼中那般无可救药。众多实例显示, 学习并不是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 很多学习上的后进生在社会中有所成就。这也说明, 学校的评价制度是不全面, 有弊端的。那么, 当下的学校教育如何转变?

(1) 学校的转变

学校要建立多元化的评判体系。成绩不是评判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在教育教学中, 我们要构建适应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多元评价方式。在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下, 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 获得自我认同感。同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 因材施教, 找出正确的方法, 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教师的转变

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 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 正确的归因。对于学生的状况, 能做到细致地了解。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 全面的理解, 做出分析研究。研究学生产生这种不足之处的原因所在, 是环境的原因、家庭的原因或者是自身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 采取不同的措施, 实现学生的转变。

其次, 正确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会形成自身的自我认知, 但往往也会产生自我的怀疑, 难以对自身形成正确、客观的评价, 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学生的教育方式不仅仅只有批评、处罚两种。批评、处罚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反之这种教育方法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起到反作用。

心理学上人和人互动就会形成社会性, 社会性强化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形式来表达对学生的认可和肯定。 (3) 赞扬就是一种社会肯定形式的社会化强化, 对于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在学生的学习与管理中, 教师可以首先使用赞扬的方式积极引导, 肯定学生, 实现学生心理上的共鸣。通过影片, 可以发现游戏法、兴趣法也是有效的引导方法。

再次, 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 是值得认同的, 对于学生的个性不能一味地压制, 要学会尊重, 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维果斯基认为, 学生的发展具有两种水平, 现有的水平与潜在的水平。学生处于着眼于最近发展区, 肯定学生, 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生之所以走入误区, 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自我认同感。尊重学生的个性, 以宽容的心态关注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玉坤从.《地球上的星星》看儿童学习障碍问题[J].大众心理学, 2013年第03期

[2]张向葵, 桑标.发展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年第35页

上一篇:学生入党介绍人意见怎么写下一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品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