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误区及对策

2024-07-17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误区及对策(精选8篇)

篇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误区及对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误区及对策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产生规划误区的表现

(1)忽视职业生涯规划。在校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此外,真正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更是为数不多。据网易网上问卷调查:“你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过规划”时,回答“有规划”的只占被调查者的20.1%。

(2)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其过程包括确定志向、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确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等八个步骤;而职业选择,单纯的讲就是找一份工作,实际上职业选择本身也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等因素选择符合自己工作的一个过程。显然职业选择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3)职业生涯规划急功近利。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一进大学就准备考研,所以在校与放假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很少考虑工作的事情,社会活动也不想参加,怕影响学习;部分学生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的考证或参加培训;更有见异思迁者,一看到社会某种职业收入高就想从事该职业,看到别种职位收入高就又从事那别职业,把自己的规划抛到脑后。

二、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误区的原因

(1)社会原因。其一,随着我国培训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就业由分配式向自主择业转变,学生人数激增,学校对学生的指导却难以深入细致;同时,高校和社会本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实行还不是很到位,所以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欠缺、得不到有效指导。其二,片面强调职业的经济收入[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因素开始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占据着最重要位置。人们在评价大学生就业情况时,往往以大学生从事职业经济收入的多少和地位的高低论,导致大学生容易急功近利。其三,“出人头地”,“光宗耀祖”,“非公不选”等观念严重影响青年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2)自身原因。其一,许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很大的变化,由社会中心转向自我中心,追求享受,不愿奉献;其二。自身重视不够,很多的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精力没有专注在自身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中,或者把时间浪费在上网、玩游戏或者谈情说爱上,或者把时间放在准备考培训或者各种社会活动中,再草草搞一下职业生涯规划,之后却不再修正;其三,青年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学习,整体而言缺少社会经验,因而缺乏规划的宽广眼界;其四,自我认识不够,不少大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劣势,要么自认为学识渊博,从政、经商、做学问轻而易举;要么自认为自身条件好,素质较全面,工作能力强;要么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对进入社会感到胆怯,所以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趋利避害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三、大学生避免职业生涯规划误区的对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确定志向、评估自我、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和内容、选择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径等五个步骤[4]。首先是确定志向。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纵观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远大的志向。所以,确立志向

是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生涯规划最重要的一点。其次是自我评估,根据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发现自己是一个较为外向开朗的人还是内向稳重的人,并对哪些问题较为感兴趣,是愿意从事科学研究、社会工作还是愿意经商搞企业等,也可分析出自己的一些优点、弱点。再次是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长期目标一般是以后职业生涯规划的顶点,或较高点也就是梦想,但要细化至具体工作,如毕业后进入国际知名管理培训公司从事研究分析、咨询工作。短期目标设立一般是素质能力的提高,或有用证书或考试的通过和获取。

将大学四年制定行动计划,选择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径。如一年级初探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提高人际培训能力,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具体活动可包括多和师哥师姐们进行交流,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等,由于此阶段学习任务不重,可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自己学习。还须考虑是否要获得双学位、考研等。

二年级为定向期:应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了解相关的应有活动,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增强培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

三年级为强化期:因为临近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并确定自己是否要考研上。在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时,可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加入校友网络,多和已经毕业的校友、师哥师姐联系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可多接触留学顾问,参

与留学系列活动,准备TOE**、*RE、注意留学考试资讯,向相关教育部门索取简章参考。

四年级为分化期:找工作的找工作、考研的考研、出国的出国,不能再犹豫不决,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找工作及成功就业上。这时,可先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寻找,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培训中心和院系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

篇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误区及对策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从评估自我、职业分析、确定目标、培养实践能力、参加职业训练等环节都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认识不够客观、规划和实施有些脱离实际、带理想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比较薄弱,调查显示超过50%的大学生没有进行详细解读职业生涯规划;

二、对职业了解模糊,对职业能力不够关注;

三、自我评价过高,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期望值过大;

四、对学历和能力的问题不能有效区分,不能正确理解工作能力;

五、社会实践针对性不强,缺乏职业方向性,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

六、盲目跟风考证。

导致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种种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自己方面的原因。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大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一、客观地评估自我。大学生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评估自我时要客观、冷静,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此外,笔者还建议大学生可以向社会上的职业顾问咨询机构、有关专业人士咨询,听取他们的意见。

二、正确进行职业分析。全面了解职业分析的内容,包括怎样进入这个行业、基本的职业素质、市场需求、职业发展前景等都是职业分析要掌握的内容,其中核心是职业对能力的要求。不同的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在职业生涯规划时,除了解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要求外,还要了解所需要的非职业素质要求;除了解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外,还要了解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对这些能力要求的充分了解是自己做好职业准备的前提。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行业发展及职业要求并对职业要求进行动态分析。

三、合理确定职业目标。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对就业地域、就业单位、就业岗位、工资薪酬等及时作出合理的调整,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要树立从低做起、从基层做起的理念。同时,大学生应当有危机意识,尽早着手开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确定目标后,制订二至三个相关联的备选方案。

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除了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大学生应该增强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

五、有选择地参加职业训练。大学生通过职业分析,应该详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目标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及用人单位要求的相关证书等。在此基础上,对比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参加职业训练,考取有关证书。这些职业训练,不局限在校内,可以是社会上的办学机构,也可以是网上的培训项目。

篇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

一、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1、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我们了解的职业生涯规划从理论的角度来讲, 是指个人通过对自身情况, 结合自己的喜好, 分析自己未来职业的取向, 通过目标的确立, 制定出每个阶段的实施计划, 具体规定每个时段的奋斗目标的一种科学合理的制定方案。也就是说, 个人要根据自身的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用以确定未来职业定向的一种规划方法。人, 只有有目标, 才有方向感, 才会在成长的道路中不至于迷失方向, 而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人生目标的指明灯,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影响意义。

2、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即将步入社会工作中的大学生们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做好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在思想观念上形成了一个对自己未来设计的一个发展蓝图, 其次, 在设计的形成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认识自己, 更好的将自己进行定位。如果不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会去考虑自己的未来, 都是在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模式, 所以说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摆脱学生这种传统观念, 对树立学生自身素质有很重要作用。如果大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做好, 根据既定的目标, 努力的去完成, 便会加大就业的成功率, 从而摆脱就业难的困扰, 这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小方向考虑有益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从大角度分析, 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确保我国的人才的高质量。

二、目前的现状分析

就目前来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很好的落实, 最主要原因就是教育事业为跟从我国经济的发展, 不断的培养适合各岗位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片面强调专业性和技术性, 对学生们的职业思想理念不了解, 忽视了大学生对职业和就业选择的迷茫性。很多院校没有完全普及职业生涯规划, 使学生们不能正视对未来职业的选项。而少部分院校也曾普及职业生涯规划, 也开设就业指导课, 但是都是在大三或是大四学生中普及一些基本的就业理念及规划内容, 只有理论性没有真正的让学生们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其次是在安排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时, 只是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普及, 而没有在学生步入大学的时候进行普及, 时间观念没有掌握恰当。因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 如果时间掌握的恰当, 就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坚持职业生涯规划中每个阶段目标的完成, 使学生更好的定位自己。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形成的重要学习场所, 也是一个外在的表现形式,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是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大学生在价值观形成中存在误区, 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的把握自己的职业所向, 将经济利益和权利地位过于重视, 在面临就业时就会感到很大的压力, 无所适从, 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针对以上现状, 本文分析和研究以下解决方案, 希望职业生涯规划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三、研究解决方案

对于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就不能发挥其自身的价值, 通过以上几大问题的研析, 探讨如何做出改进措施, 将职业规划设计重视起来, 真正的为解决就业压力难题做出理论性的研究策略。

1、提高思想意识

首先, 学校要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真正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力、对学校就业成功率、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而真正的落实职业生涯规划课, 而不是举办毫无意义的形式演讲。只要学校高度重视, 加大力度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就能够更好的落实职业生涯规划, 使学生摈弃传统理念, 从而对职业, 对人生有新的认识, 更好的将自己定向尤其在思想观念上得到提高。

2、把握恰当时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我们要不断的探索, 才能一步一步的实现。各大院校要掌握恰当的时机, 达到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准备阶段到适应阶段的过渡, 而不是盲目的进行职业规划培训。学校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定位, 通过聘请专家讲座, 让学生们了解更专业更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 其次, 学校还可利用高科技信息手段, 搜集各类招聘信息, 以便学生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及所处的就业环境, 根据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定期的做出考察, 检验学生们是否达成初级目标, 建议学生学会总结, 多举办交流会, 促进大家的交流。所以, 只有把握好时机, 才能使职业生涯更完善。

3、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学校对于学生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知识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首先是要加大对教育的投放力度, 学校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促使学生正确的树立人生价值观与择业观。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 利用相关渠道, 让学生深入的了解社会, 掌握现代行情, 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四、结论

我们通过掌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进一步的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为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努力, 通过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放力度, 提高学校的思想认识, 让学校组建专业的指导队伍, 在恰当的大学期间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每个学生都树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通过对社会需求的深入了解, 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职业取向和未来的发展轮廓, 真正的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栋梁之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但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 给学生们提供考虑未来的空间想象, 更能够让学生们尽早的适应社会, 寻求属于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做铺垫。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但是指路的明灯, 更是坚定自己的动力源泉, 它能够让大学生们清晰的认知自己, 并发掘自己的喜好以及自己的特长, 从而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所以, 职业生涯规划的普及和真正将其落实到实处, 不但会缓解就业压力, 更能为国家培养精锐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凤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 (04) .

[2]毛晓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06) .

[3]黄林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初探[J].江苏高教, 2008 (03) .

篇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误区及对策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误区 步骤

只有实现具有良好的规划,才能得到较好的职业归宿。个人规划和组织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两个部分,但是针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仅仅涉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由于高校的擴招,很多大学生在自己的职业规划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和误区,为了塑造学生一个科学的职业规划,针对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

1 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

1.1 忽视职业生涯规划。网易曾经在网上做过一项关于“是否规划过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调查文件,在被调查者中仅有20.1%有规划。可见,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更不用说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了。

1.2 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选择。所谓职业选择是指根据自身的能力以及兴趣爱好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确定志向、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确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

1.3 职业生涯规划急功近利。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大学生一进学校就开始学习准备考研而不参加实践活动;有的不根据自身情况盲目参加培训;甚至很多只要是高收入就开始做,完全不顾及自己的职业规划。

1.4 职业生涯规划准备不足。大学生的准备不足往往表现在时间、实力和经验。大学生应当多参加社会实践,尽早准备相关证书、成绩单等,还要增强沟通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此外,还需要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2 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误区的原因

2.1 社会原因。第一,由于高校扩招造成就业困难,很多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得不到有效的指导;第二,人们仅仅通过大学生从事工作的经济收入和地位高低来评价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因此,很多大学生急功近利;第三,大学生受“出人头地”以及“光宗耀祖”等观念影响深重,导致职业规划发生偏差。

2.2 自身原因。第一,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变化,由以社会为中心转变为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享受但是不愿意奉献;第二,很多大学生入学后上网、玩游戏以及谈恋爱等,荒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三,大学生整体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第四,自我认识不足。

3 大学生避免职业生涯规划误区的对策

由于每个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不同,因此每个学生采取的途径以及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根据大学四年制定的计划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一年级主要为初探期。一年级主要是刚入校的大学生,这时候的大学生还没有职业规划的概念,因此,应当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理念,让学生充分了解一个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当具备哪些素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做初步了解,除了提高沟通能力外,还可以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如多与学长进行交流以了解职业规划的选择途径,询问就业情况等。由于大一学习任务不重,可以多参加学校的活动,学习计算机以及英语等。此外,还可也考虑是否获得双学位以及考研等。

第二,二年级为定向期。通过了解职业生涯的规划,初步确定自己的生涯目标,综合考虑自身的特点以及目标的特点,有目的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大一初步设定的职业目标可以有针对性的参加一些活动以锻炼自己处理能力,通过接触社会不断的受挫锻炼自己积极的心态。此外,还应当利用课余的时间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或与自己目标相关的工作,加强工作的实习机会。此外,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还要增强计算机以及英语口语的能力。

第三,三年级为强化期。在以上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社会职业生涯的理念,同时深化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临近毕业必须锁定自己的目标,如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确定自己是否深造考研等。毕业论文中可以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见解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相应的社会活动增加工作经验,学习写求职信以及简历等。

第四,四年级为分化期。强化职业生涯理念,着重掌握所学专业的职业技能,收集、管理并且有效的利用就业信息。

到了大四,不论是考研、出国还是工作,都不应该再犹豫,应当按照自己的规划走下去。首先,可以对前三年的准备工作做一个总结,检查一下自己的目标是否正确,是否充分;其次,参加工作的应当积极参加各类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的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用人单位的资料以强化求职技巧。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理念,掌握全方位的职业基础技能和技巧。

参考文献:

[1]武毅英.从经济学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的就业问题——有感于多学课的高等教育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3.

[2]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4.

[3]邱美华,董华欣.生涯发展与辅导[M].北京:心理出版社,1997.

篇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功利地为找工作而准备

职业生涯规划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果在大学阶段就为自己日后的职业发展充分准备,那就可以相应地加快个人的职业发展历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就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的有利发展也会促进个人生涯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职业就是人生最大的课题之一。所以说,在大学阶段规划职业是对人生负责的一种表现。

2.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找到赚钱多的好工作

好工作,应该有个社会普遍认可的标准,个人也会有对其自身的理解,但若从最终受益者和付出者的角度上讲,大学生本人应该更有权作出这个较主观性的价值判断。赚钱多,只是给你劳动后的报酬比较多,这表现为一个结果,但这个赚钱多的工作你喜不喜欢、适不适合自己?从这个内在的判断上显然可以明确你所做的工作是不是好工作。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那这个职业是否就是赚钱多的工作呢?这不一定。因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首先是适合自己,其次才是薪酬等其他因素。适合自身的工作才是职业生涯规划所要达到的目标,所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任务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3.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变化快,还是走一步算一步好

在规划职业及规划职业生涯时,大学生往往认为计划没有变化快,还是不要规划了,否则还要再去改变,还是走一步算一步稳稳当当地算了。有这种意识的大学生混淆了规划和计划及规划和变化的关系。

计划是一种较主观的思考安排,而规划则是将主客观都考虑到的一种思考统筹安排。很多计划更多的是表现为头脑一热,大腿一拍就草率确定的主观行为,我们可以在众多大学生安排寒暑假的生活中来明确这个区别。一些大学生设定的假期计划落了空,而另外一些大学生的计划得以落实,前者为计划,后者为规划。造成计划落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反映了计划的不周密,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自我管理的不严格,当然还有其它的因素在里面。但如果是规划呢?那就会在事前把自律性差、环境不具备等因素考虑进去,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可以说,如果规划制定得不严密就会沦为计划,而缜密的计划就是规划。要澄清的是,计划和规划的区别并不仅仅是以执行的最终结果为判断依据,而是以考虑的全面周到与否和执行应对严格与否来区分的。变化本身就是在规划中要考虑的因素和步骤,换句话说,就算是最坏的结果最大的问题也是会预料到的,即使预料不到也会通过修正步骤及时发现,即使不能及时发现也会通过应急方案予以解决。所以说,变化是逃不过规划的,除非你没有考虑变化就开始规划。而没有考虑变化的规划是不能够称之为规划的,最多可以称为计划。

4.职业测评是可以测出自己适合什么职业的目前在大学生中有着这样的一种认识倾向或者说是迷信想法,通过做职业测评就可以测出自己所适合的职业。我们先不说具体的职业测评到底有多大作用、多大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单说测评这个手段。我们知道测评主要是依据于一定的行为投射反映内在心理,界定影响目标行为的关键因素并确定所占影响的权重,再结合一定的真实样本,通过测评个人对关键因素的关键事件的反应来做出一定判断。测评是通过外在因素来分析内在本质特征,因此,我们不能迷信人才测评,很多测评选取的常模不是来自中国本土案例,这样就更加大了测评的风险性。

所以,国内的一些职业测评软件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往往没有测评公司对外宣传的那么高。那么,测评有没有作用呢?我们认为,人才测评报告只能作为我们分析自我和选择职业的一个参考,仅仅凭一个测评软件来为自己人生职业的前程做决策显然是不理智的。职业规划是一定要将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以及自我修正等手段加以综合并且通过一定时间才可以确定。否则单纯依靠理论分析,或者单纯依赖职业测评,抑或是一味地职业实践都不能得出有效和准确的判断。

5.职业生涯规划是可以通过讲座等方式速成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不能速成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可能通过几场讲座或者几次活动,甚至是几次授课就可以做出的,因为这里有几个必须要由当事人在实际情景中亲身探索才能确定的因素,而这些仅仅通过理论上的学习、课堂的讲授是无法落实的。技能、技术等操作层面的东西可以速成,只要掌握了正确有效的方法,但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要经过实际职业体验和职业能力塑造、职业潜力开发等各个过程才可以初见端倪的,自身定位是无法通过理论来速成的。

6.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四时才要面临的事情,大一时用不着想

这是很多刚上大学的新生所抱定的观念。的确,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是在大四毕业后才开始的,在大一时确实不用开始找工作。那这是否就说明了大一阶段与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关系呢?其实不然,首先,大一开始的生活严格意义来说是学业规划。学业规划是要在实际的专业学习和探索中选择自己最喜欢最适合的专业来学习,并且在大学期间最大限度地选择并精通一门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一个细分领域。学业规划所选定的专业不一定是自己所学的专业,因为很多学生在高考报专业时的轻率和盲目导致了上大学后专业与兴趣的巨大错位,这个错位只能由上大学后的大

一、大二阶段来纠正和弥补。

篇6: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误区及对策

【摘要】:自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一方面,大学生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恐慌,另一方面,企业为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苦恼,这种供需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到位而引起的。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但有利于大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而且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同时,对高校品牌、信誉的建立以及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了我国高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新任务、新挑战。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并阐述了国外相关的经典理论,然后通过对太原市5所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了高校中职业生涯规划状况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不够、课程设置不规范、人才测评和职业咨询建设的力度不够等。在借鉴其他文献及结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可行性较强建议及措施。主要包括:树立先进的职业生涯教育理念、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构建完备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等。其核心的思想是要求学校建立制度规范、服务全面的职业生涯辅导机构,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有效地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7.38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1绪论10-131.1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1.2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1.2.1国外研究现状111.2.2国内研究现状11-12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2-131.3.1研究方法121.3.2研究思路12-13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界定及理论研究13-212.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界定13-172.1.1职业132.1.2职业生涯13-142.1.3职业生涯规划14-152.1.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15-162.1.5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16-172.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研究17-212.2.1职业选择理论17-192.2.2职业发展理论192.2.3职业锚理论19-213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21-333.1太原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况213.2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21-333.2.1高校大学生接受职业生涯辅导的现状22-233.2.2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情况23-243.2.3大学生选择专业和职业的标准情况24-263.2.4大学生的自我了解情况26-283.2.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置情况28-303.2.6学生对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满意度情况30-313.2.7大学生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31-334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33-374.1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在微观层面上的问题33-354.1.1课程设置不规范,时间安排不合理334.1.2缺乏科学规范的测评工具,职业咨询服务的建设力度不够33-344.1.3缺乏有效的个性化辅导344.1.4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化的指导人员34-354.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在宏观层面上的问题35-374.2.1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薄弱354.2.2缺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平台的构建35-364.2.3理论研究较为匮乏36-375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出的对策及建议37-435.1高校层面的对策37-405.1.1树立先进的职业生涯教育理念375.1.2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37-395.1.3构建完备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39-405.1.4积极强化指导队伍的建设405.2政府层面的对策40-425.2.1加强相关立法,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建立、落实各类保障制度415.2.2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41-425.2.3加强中介机构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425.3社会层面的对策42-435.3.1充分利用社会资源425.3.2各社会团体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就业信息42-43结语43-44参考文献44-46致谢46-47附录147-49附录249-50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0-51

篇7: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误区及对策

作者简介:宋强(1983-),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六年,为教育部中级就业指导人员。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于20世纪初起源于西方,经过不断发展,目前在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而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较晚,对应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在这样的形势下,各地高校纷纷加大了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力度,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载体,从整体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过去的十年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长足进步,但也存在种种问题。

一、学生的规划准备不足,规划意识淡薄

1.学生的职业目标不清。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恐慌之余,并没有形成理性成熟的职业规划。3月,笔者对西安市17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调查,63%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规划,“不知道自己适合哪种工作”,表示“有明确职业目标”的学生为16%,“有模糊的职业目标”的学生为21%。一些大学生以考研为目标,从大一开始就把所有精力花在几门考研课程上,对其他课程不闻不问,只求及格,对各种能够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课程和活动也不参加。甚至有的地方高校全校师生均持这种态度,被社会称之为“考研基地”[1]。有的学生盲目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

根据上述调查,西安地区二本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四年级学生,有72%的学生持有一种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有37%的学生持有三种以上的证书。还有的学生看到社会上的所谓“成功人士”,就把自己的目标锁定在该行业,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有的专科生计划着“升本”后做大学教授。有远大的理想是好事,但脱离了实际情况的好高骛远,是无益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还有的学生没有稳定的职业目标,看着社会上哪种职业收入高,就见异思迁,向往该职业。今天想着要做软件工程师,明天想做销售顾问,到毕业时才发现没有做好任何准备。在此情况下,一些大学生不努力学习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只能被动应对;更有甚者,没有任何理想和目标,得过且过,无所事事,沉迷于谈恋爱、泡网吧,学习成绩不好,道德行为失范。[2]2.学生缺乏自我认知。①自我认知的内容不全面,个人的成功是智商、情商、知识、技能、机遇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学生在确定职业目标时,只认识到了自己的知识、技能、智商因素,却没有考虑到“情商”这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情商(EQ,EmotionalQuotient)是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的概念,它主要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3]。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指出:“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情商而不是智商[4]”。不同于智商的是,情商水平无法用测验分数的形式准确表示,它只能根据个人的综合表现判断。②自我认知的渠道单一,在上述调查中,问到“你是通过何种渠道进行自我认知”时,66%的学生都是通过网上测评系统进行自我评价。实际上,自我测评软件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渠道,但并不是唯一和最重要的。技术工具的测评结果只可参考,不能照搬。准确的自我认知,更重要的应该来源于老师、同学、朋友、家人等周围人的评价。可以采用面谈或调查问卷与自我测评软件结合的方式,来获得比较客观的自我认知。

3.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偏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力资源市场日趋成熟和活跃,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自立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得到了强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个人主义思潮蔓延,人生观出现偏移,限制了学生的更好发展。

从价值评价标准来看,大学生在评价他人时,多采用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但是涉及自身利益,却采用利己主义的立场。大学生对于扎根基层、到艰苦行业和地区奉献是认同的,但却无法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这种矛盾性和双重标准,对大学生的择业和个人发展都是不利的。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水平不高

1.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本土化程度不足。国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研究起步较晚,多是借鉴采用国外的理论,本土化程度不高。以大学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讲授的知识大部分为国外研究成果,如兴趣探索部分使用的是霍兰德量表,性格探索部分使用的是MBTI量表,谈职业生涯发展采用舒伯的生涯彩虹图,而在这些过程中,中国本土的职业生涯理论家或理论研究成果出现频率极少[5]。虽然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和教育均起源于西方,但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象是中国学子。在我国,不论是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还是全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均与西方具有很大的差距。正如马克思主义需要“中国化”一样,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也需要“本土化”。

2.师资队伍建设不足。高校中,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普遍缺乏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背景,接触职业生涯相关理论的时间相对较短,在授课时很难保证教学质量。他们很多都是辅导员或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并非专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难抽出时间与精力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系统研究。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单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采取课堂讲授加课外辅导的方式,己经不能满足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学生要求。更有很多高校还停留在简历制作、面试礼仪等就业指导的层面,完全不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1. 大力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自己的体系,应该是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而不是简单把就业指导的内容进行拼凑。[6]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开展自我认识和评估、生涯计划评估、职业生涯目标和实现路径设计、制定行动步骤等。另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应该是从大学开始,在小学、中学阶段就应该进行启蒙和普及。要像美国那样,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全面贯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关键是课程设置。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来设置课程,形成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实践性、实用性、确定性、针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的学科研究基础,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模拟实战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等;另一方面,高校不能闭门造车,要和用人单位加强合作,结合市场需求,联合开发课程,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对已有教师(包括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流程,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引进专业人才担任指导老师,如引进心理学相关研究方向的毕业生,引进职业生涯规划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HR等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

3.开发适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具。要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就必须选择专业化的评价工具。可以凭借本校专业人员自主开发,也可以引进现有的工具,帮助大学生客观了解自我。职业测评工具软件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为其提供发展建议[7]。

4.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活动。首先,加强宣传教育和信息流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建立专门的网站,提供职业生涯相关的各种资料,开发网上调查问卷、咨询和生涯指导系统。其次,开展专家讲座、报告会、论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营造氛围,使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入脑入心,并内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最后,建立社会实践平台,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职场。高校要和用人单位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就业见习基地、创业基地。

只有大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发适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具,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才能有效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斌。 部分地方院校成为考研基地[N]. 中国青年报,-10-11(3)。

[2]李颖。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策略[D].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曹振杰,王瑞永,李斌,胡树红。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4]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何明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毛晓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6 )。

[7]李洪。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J].卫生职业教育,.

篇8: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误区及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 其就业既关系到个人前途, 也是关系到全社会稳定发展的大事。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开展系统而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 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 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野;其次, 有助于借鉴其它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来深入研究大学生群体;第三, 有利于帮助高校大学生成功实现就业。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既是社会发展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客观要求, 也是教育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既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也是实现受教育者自我完善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一)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准备与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

当前, 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改革使得大学生就业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近年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大众化阶段,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人数逐年增加, 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 2007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为495万, 初次就业率约为70.9%, 有100多万大学生未能落实就业;2008年全国毕业生达532万人, 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2009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人, 初次就业率约为68%。

然而, 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 中国绝对不是一个大学生过剩的国家, 可以说中国紧缺高等人才。其实, 现在中国大学生面临的是“结构性失业”, 即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 另一方面, 许多职位招不到人。我国正逢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 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推动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企事业单位求才若渴, 高级技术人才缺乏, 不同区域对人才需求差异较大。可见,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内因是大学生没有对自身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根据长沙理工大学部分院系2010届毕业生的抽样调查, 对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状况、职业目标的确定情况、毕业生的签约情况、对就业环境的认知情况以及对职业生涯规划认可度的调查统计, 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认同职业生涯规划, 尤其是那些经历了求职艰辛的毕业生, 其中高达87.9%的同学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成才有帮助, 并且认为学校有必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然而, 在具体的实施环节, 我们发现有三成以上的学生没有根据目标制定实施计划, 高达五成以上的学生很少有针对性的实践, 为未来就业打基础。这些反映出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认识不足、缺乏信心、缺乏方法、缺乏指导等。因此, 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势在必行, 而且必须贯穿于大学阶段的全过程, 并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结合起来, 分阶段、分环节进行。

(二)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总体上来说处于起步阶段, 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还存在诸多问题,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评估不够客观, 不能准确审视自己

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一个起始环节, 客观全面的评估, 是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但是, 目前不少大学生认识自我的内容片面, 缺乏综合性, 这就很容易产生两种误区:第一, 过分肯定, 只看到自己的优势, 而忽略了劣势, 使自己陷入自负的境地。第二, 过分否定, 看不到自己的优势, 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让自己陷入自卑的低谷。两种误区必然导致不同的规划结果:第一, 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 职业定位是“三大” (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 、“三高” (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 , 职业生涯规划因好高骛远而不切实际。第二, 职业发展期望值过低, 找不到自己应有的价值, 失去信心, 妄自菲薄。这说明学生未能从全面的角度对自我进行客观、准确地评价, 从而导致职业定位不准, 就业困难。

2、规划意识比较薄弱, 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在高校并没有广泛地开展起来, 一方面, 是一些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另一方面, 是大多数学生缺乏自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不少大学生认为谈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件奢侈的事, 除了个别学生认为自己必须有明确的生涯规划外, 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觉得在目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 工作只能随行入市。因此, 往往把工资报酬作为就业时考虑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参数, 很少与自己的理想、兴趣、优势、潜力等结合在一起, 相应地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 又频繁地换工作。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模糊, 不考虑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关系。

3、职业目标比较模糊, 时常抱有投机心理

对大学生而言, 正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 但大学生由于知识储备、社会阅历以及对自身的了解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导致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出种种问题, 走入误区。在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查中反映, 52%的毕业生对于想要进入的行业发展前景没有研究过, 他们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的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等等, 多数学生的职业目标比较模糊, 定位不很明确。受社会风气的影响, 不少学生抱有一定的投机心理, 渴求走捷径成功, 追求高收入, 高消费的生活, 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有的大学生就业目标定位过高, 不惜放弃个人的专业特长。当然, 最严重的是许多同学目标缺失, 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追求, 学习、工作缺乏动力。

4、价值取向有失偏颇, 较多倾向经济因素

当前,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判断标准, 正在由以往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显的务实主义。在经济与管理学院进行的“大学生职业设计和职业选择”的问卷调查中, 在“你理想中的职业的相关因素”选项中, 职务占41%, 收入占41%, 权利占7.7%, 声望占13.3%, 就业地区占37%, 发展阶段占40%, 其他占4%。可见, 大学生理想中的职业, 收入因素占首位。择业时,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实惠和功利化倾向, 更注重职业的经济价值, 而忽视了职业的理想价值。由于过多地考虑经济因素, 而使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走入歧途, 降低了就业的成功率。

5、规划的可行性较弱, 缺乏实际践履意识

虽然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所了解, 也有了初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许多人也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但没有把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 认真按规划执行, 而是规划完就了事, 把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束之高阁。例如:有的学生虽然制定了职业生涯总体规划, 但是没有阶段性的计划;又或者是有阶段性的计划, 但是没有具体细化, 没有相应的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常出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或者是只当“和尚”不撞“钟”, 上课是为了点名而到, 课余时间不是逛街、闲聊就是沉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从而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有的学生虽然也参加实践实习, 但只将此作为一种经历, 没有与自己未来的职业联系起来, 缺乏对理想职业的全面认识, 从而也无法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应该在确定生涯目标后,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 让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服务。因此, 有了规划方案, 行动是关键。

二、提高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对策

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形势不容乐观。这些问题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与我国的国情紧密联系。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这对提高我国职业生涯指导水平和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讨提高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对策:

(一) 政府方面

1、制定符合国情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策

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策, 这是推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顺利开展、发挥效用的重要力量。教育部根据相关的文件与政策, 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向进行把握, 过程进行督导, 质量进行评估, 促使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2、加强政府对就业市场的管理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因而就业市场的建设是否完善, 成为大学生实现人职匹配、和谐就业的关键。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管理, 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

第一、加快建设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主要是以高校就业市场为主体, 以区域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作为重要补充, 形成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 定期市场和不定期市场相结合, 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相结合的立体就业市场服务体系。

第二、规范就业市场的管理, 加强市场服务职能。为了保障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顺利进行, 政府必须加快劳动人事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相关制度的改革, 消除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制度性约束, 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3、建立全国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网络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需要有力的组织保障。政府应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网络, 以便更好地整合国内的资源, 整合各部门的力量, 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 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建立以政府为枢纽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网络,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调查, 为国家教育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向各高校及地方职业生涯服务机构提供信息、咨询、人员培训并加以监督;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政策咨询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和介绍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及成果。

(二) 学校方面

1、加快调整高校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

面对知识时代的到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高校要积极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加快调整学科专业和课程的设置, 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

第一、按照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调整。学校要经常到用人单位、人才市场进行调研, 了解市场对人才规格、学生素质等的要求,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因素, 结合当前科技研究的前沿领域, 积极发展社会急需的优势学科群。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科学统一。

第二、解决专业趋同问题。高校专业趋同使得各大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中缺乏竞争优势, 毫无特色可言。所以高等院校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和师资力量进行专业调整, 尽量争取我有你无、你有我转, 向高职、高专学校学习, 开设特色专业, 解决专业趋同的问题。

第三、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高校应该对学科设置进行调整, 以解决学生所学专业知识面过窄过时的问题;应该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改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分配, 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增强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提高就业竞争力。

2、构建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高校应当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构建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将职业生涯规划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专业化。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 确定必要的学分, 从入学至毕业, 分阶段、分重点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训练等各方面的指导。

第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职业咨询辅导可以视学校的具体情况, 设在就业指导中心或者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从事这项工作。除个别咨询外, 也可以针对一些普遍的、共性的话题进行团体咨询, 同时还可以开展电话咨询和院报、宣传栏咨询等活动, 这些都是对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的有效补充。

第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建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而不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或择业时开展的临时性工作。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 各有侧重, 开展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全程指导。主要通过各种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 使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 重点是职业情感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引导与教育。

3、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职业导航师”队伍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当务之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来完成:

第一、以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和职业生涯规划人员为指导队伍的专职人员, 通过派遣到相关培训机构接受专业培训、组织参观学习、开展课题或专题研究等途径, 使他们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 熟练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特别是要具有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 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懂得关心爱护学生, 能够热心地为学生服务。

第二、邀请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以及校外经验阅历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员, 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开展经验交流会等活动, 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个性分析、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指导。

第三、针对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 确定指标, 改进考核方法, 加大考核力度, 与其职称、职务挂钩, 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优罚差。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 专兼结合、相对稳定而不乏灵活性、素质较高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员保障。

4、搭建信息平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构应本着人性化教育的原则, 在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 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职业发展需要, 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信息服务平台, 开展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

第一、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构应设立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主题网站或网页, 提供相关资料, 设置个性化的网络问卷调查、心理咨询和生涯指导, 以实现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

第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构应邀请相关专家或相关行业成功人士来校开展讲座或通过“企业家论坛”的形式, 向同学们介绍不同行业的市场定位, 发展前景, 用人理念等;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政策、进行职业定位与准备, 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具体而有效的指导。

第三、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构应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训练, 除此之外, 学校还可以采用参观访问、模拟面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能力, 及时评估和调整自己预定的生涯规划, 对所缺乏的知识与技能, 及时进行补充和提高。

(三) 学生个人方面

1、尽快提升自我评估与定位的能力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应该提升自我评估与定位的能力。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引进职业测评系统来帮助学生客观了解自我, 客观的反映学生的职业倾向、职业兴趣、性格、能力, 这些对学生合理的选择职业有较大的现实意义。而另一方面, 通过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评价来帮助学生综合评估自己的能力、智慧、优势、差距等等, 以此避免规划的盲目性, 科学合理的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全方位提高综合竞争所需的专业技能

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体现人生价值, 当代大学生必须全方位提高社会所需的专业知识水平, 增强职业竞争能力。

第一、必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首先, 应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夯实理论基础。其次, 应加强科学研究,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强化各种专业技能。最后, 应增加文理学科的融合, 扩大自己的视野。

第二、培养综合的职业竞争能力。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除了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外, 还应具备从事本行业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结合起来, 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相对的优势。

3、在实践中提高现代职场必备的心理素质

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 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近年呈现上升的趋势, 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此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对每一位大学生而言则显得分外重要。

第一、增强心理承受力和耐挫折能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障碍, 受到各种挫折, 应学会以比较冷静和坦然的态度正确对待, 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 对自己的行动持认可态度, 敢于竞争, 不怕失败。正确对待挫折, 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重新寻求目标。

第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维护和增强心理健康。因挫折造成不良情绪时,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适度宣泄。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倾诉衷肠, 分忧解闷。大学生要提高自我调适的自觉性, 树立远大的理想, 磨练坚强的意志, 多方面体验社会生活, 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就能有效地消除心理障碍, 走出心理误区, 最终实现顺利就业。

第三、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大学生应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竞争观, 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坦诚面对现实, 开拓思路, 转变观念,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创业观念, 将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和个人前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到国家急需人才的地方建功立业。

上一篇:给排水注册设备工程师考试内容下一篇:下雪了作文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