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管理框架

2024-05-17

企业文化管理框架(通用6篇)

篇1:企业文化管理框架

彰显德文化 打造新服务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理论,是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定西烟草根据《中国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纲要》要求,创造性地将儒家“德文化”纳入企业文化中,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物质文化展示(表层文化)

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层,是由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外在体现。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集体意识,用文化凝聚人心,从而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定西烟草企业表层文化包括生产资料文化、产品文化、环境文化,如:员工的工作环境、精神风貌、业余文化生活等来体现的。

1.突出文化提升作用,营造和谐氛围

用文化提升活力,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企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定西烟草行业市场化取向的必然选择。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兴衰成败所起的作用十分显著。在定西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特色,建设属于自己的文化;在构架企业文化时以“德文化”为传承的支点,并根植于本土,发扬光大。定西自秦就已经建立郡县,历史悠久,名人荟萃有不食周粟的伯夷、三国虎将董桌、庞德、东汉医学家封衡、北魏改革家李冲、花间派诗人牛希济、陇上书法家王了望、才高学富的清官牛树梅,更有叔齐火死首阳山的历史典故,这一切都构成了定烟企业文化的史德;定西地处黄土高原,千梁万峁,千形百态,又有渭水百转千回,地形地貌非常简单而又变化多端,造物主仿佛是在非常复杂的心绪下随意创造了定西。”构成了定烟企业文化的域德;定西人民憨厚、诚实、谦让、有礼又使定烟企业具有了朴德;定西烟草将定西德文化的史德、域德、朴德,浓缩为“厚德笃行、支撑奉献”构成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又将定烟“德”文化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做到了“入脑、入心、入髓”,把坚持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目标和创建“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活动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以员工为主体的企业文化,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的“自有性、原创性、独特性”;坚持文化创新。

2、突出企业文化品牌,改善员工精神面貌

企业文化品牌,就是企业的象征,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直观标志,是企业与社会公众、企业与市场进行信息传递的桥梁,是企业占领市场的旗帜,是企业形象的具体体现,是企业的生命和巨大的无形资产。定烟秉承德文化的优秀基因,突出企业文化品牌,努力打造“人一我十,共创价值”陇之情服务品牌,坚持奉行“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使企业员工人心更齐,士气更旺,精神面貌精神焕然一新。

目前已有X人取得了大专以上文凭,121人参加脱产在职学习,提高了全员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

3、培育定烟企业文化理念,提高员工队伍的凝聚力 企业中存在着文化,文化中孕育着精神。一个企业要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有一个组织和带领全体员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影响带动员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奋发进取,形成创新进取团结向上的企业向心力。培育具有高度认同感的文化理念,努力提高员工队伍的凝聚力

二、行为文化建设(中层文化)用制度驾驭人性,主要是对企业的人、财、物、事的各种动的和静的状态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规定,如:企业文化手册、各项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培训、考试、员工企业文化故事等。

1、突出发挥企业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构建烟草企业文化的和谐机制。

发挥企业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的重要内容,两者在内容和形势上都是一种创新,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思想政治工作相互交融。在定西烟草“德”文化建设中,要重视发挥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定西烟草把企业文化定位为“德文化”就是立足于实际,着眼于行业发展的全局,坚守自己的责任,促进企业发展。发挥企业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要以文化为载体,把职工教育的要求和内容体现在“德”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实到日常工作之中,使广大职工群众自觉接受“德”文化理念,自觉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上来。

2、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助推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由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的有效途径。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管理。企业文化虽不是管理方法,但它是形成管理方法的重要理念。

3、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团队学习理念,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习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一个缺少共同目标、价值观与使命感的企业必定难成大器。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显著作用已被实践所证明,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领导班子认识到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学习型企业是现代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在企业中积极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团队理念,在学习中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全力实现企业共同愿景,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理念文化落地(深层文化)用服务成就品牌,包括变革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市场观念、服务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战略观念,还有民主意识、思维方式、经营管理思想,具体表现在劳动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方式方面。如:专管员管理市场、客户经理进行客户服务、送货员送货上门、机关人员帮扶„„体现“陇之情”“人一我十,共创价值”的品牌服务理念等

1、以“两个至上”为准则,构建定西烟草企业文化内外“和谐”氛围。定西烟草在日常经营管理实践中深入践行“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秉承“厚德笃行,至诚奉献”的核心理念。对内保持较高的整合度,对外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对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塑造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管理策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创新与发展的源泉,从而形成和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

2、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提升员工的团队意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两员”代表通过现场演示,重点展示自2010年3月份以来,在安定区开展的“专销结合、四定拜访”新模式。在演示过程中将“135”工作法和“定烟十必做”相融合,重点突出“德”文化,展示安定烟草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提高终端建设水平和提升专销队伍素质的经验。突出“陇之情”“人一我十,共创价值”的品牌服务理念

1、企业文化相关规章制度;补

2、企业文化培训资料;补

3、企业文化调查表;

4、企业文化图片展示相册;补

5、企业文化考试卷;

6、企业文化故事集和文学作品展示;补

7、政务信息装订册;

8、员工签订保密承诺书;

9、员工签订明示承诺书;分岗位

10、员工日常行为规范;补

11、员工奖惩制度

12、专卖人员工作文明用语规范;补

13、零售终端建设资料;补

14、督察考评资料

15、企业文化宣讲资料

16、创先争优宣讲资料

17、党员学习资料和会议记录

18、制作员工生日板,在员工生日时体现企业人文关怀

19、企业文化题库 20、“诗歌朗诵会”材料

21、客户心声装订集

22、“135”工作法员工培训资料

23、“四定入访”资料

24、“135”工作法实施资料

25、专卖人员“每月一考”资料

26、员工(专卖、营销)培训资料

27、行政执法工作流程

28、队伍建设及相关制度27项,队伍建设管理相关规定

29、专卖执法社会满意度调查问卷

篇2:企业文化管理框架

一、何为杨浦城投集团公司

1、公司定位

政府是城区建设的领导者,各行政主管部门是城区建设的策划者,杨浦城投(集团)公司是经营城市的实施者。

2、发展规划

起步阶段---初级阶段---发展阶段。目前为企业初级迈向发展阶段。

3、发展思路

要把杨浦城投集团公司做大、做强、做实,就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经营是核心,效益是宗旨,品牌是形象,队伍是基础”的发展思路。

4、主要职能

“开发建设和城区公益事业” 是城投公司的二项主要职能,开发建设是公司的主要任务,而城市公益事业建设则是城投公司社会效益的体现。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发展。

二、企业文化理念

1、企业精神:勇于挑战、追求卓越

2、经营理念:诚实守信、不断超越、永续发展。

3、公司远景:

4、公司使命:

5、公司价值观:笃而诚:事业之基;正而德:企业之根;厚而生:发展之责。

三、企业的辉煌成就

成果的展示

四、企业文化的愿景

1、积极培养创新与发展两种精神

企业没有精神,会缺乏发展潜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自我,杨浦城投集团公司要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高歌猛进,就必须积极培养创新与发展的企业精神。

一是要积极培养创新的企业精神。公司是在创新中诞生的,是创新过程中的一个科学结晶。以项目融资为例,城投公司所做的大多是“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走新路要用新办法,城投公司必须在不断创新中求生存,谋发展。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必须自觉地把创新作为城投企业文化的一面旗帜始终高高举起。

二是要积极培养务实的企业精神。务实不等于保守,创新不等于脱离实际。经营城市是改革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经营城市必须始终坚持务实的原则。一方面,我们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根据不同的城市定位,确定公司不同的发展目标,要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为城市建设出实招办实事。另一方面,城投公司整日里打交道的都是大项目和大投资,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浮躁。尤其是公司高层,更要脚踏实地,谨慎决策,如稍有不慎,便会给城投公司的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无法挽回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务实应该是城投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2、认真做好城市建设“融资、建设、投资”三件大事

经营城市,不仅是理念上的创新,更主要的是实践上的探索。同样道理,企业文化也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的标榜,更是一种经营管理实践的体现。说得通俗点,企业文化不仅要体现怎么说,更要体现怎么做。

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生产的往往是能够直接用于生活实践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而城投公

司作为一种特殊企业,其经营的对象和创造的产品同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不管各地城市政府对城投公司的功能如何定位,对其创造的成果如何界定。不过有三点是共同的,或者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那就是各地城投公司都在或多或少地承担着为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充当业主、筹集资金、管理投资的角色。因此,城投公司在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时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现在正在干的和今后必须要干的事情,并将其融合在自己的企业文化当中。一是要干好“项目融资的主力军”这一角色。融资是城投公司发展初期的第一要务。这也是绝大多数城市政府组建城投公司的初衷。因此,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是城投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培育城投企业文化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把握好这一要义。

二是要做好“项目建设的生力军”这一角色。长期以来,城市建设都是由政府统包统揽。每遇有城市重大项目建设,城市政府往往要么组建临时项目指挥部作为业主进行建设和管理,要么直接委托建设局或市政公司进行既当甲方又当乙方的操作,而且上述两种模式的最大特点说是财政拨多少钱就干多少事,毫无主观能动性可言。而城投公司受政府委托,作为项目法人,进行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无疑是城市建设体制的一大变革与进步。但在现行体制下,城市建设往往几种模式并存,几种操作方法并用,而城投公司要在其中显示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就必须用事实说话。因此,我们在培育城投企业文化过程中必须告诉我们的员工,公司应该如何去做一名优秀的业主。

三是要当好“城市投资的先行军”这一角色。城投公司如果仅仅满足于筹集一点资金、当好几个项目的业主,无疑有悖于城市政府的期望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对于城投公司来讲,筹集了一点资金、建好了几个项目,还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城投公司必须抓紧完成自身原始资本积累,做大做强,努力成为城市政府的“第二财政”和城市发展的“造血机器”,甚而成为将来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重要力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城投公司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在企业文化的培育中揉进奋发向上的元素和基因。

创建“诚信为本、绩效为先、奉献为责、创新为魂”的集团公司文化进行了全面阐述。结合集团公司的发展定位和战略,强调了建设企业文化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林金梧董事长要求集团公司必须树立诚信为本的理念,不仅对社会、客户讲诚信,对政府讲诚信,对员工讲诚信,员工也要对集团公司讲诚信。要将诚信作为城投集团的核心价值观和立企之本,以诚信的思想和诚信的行为将“城投”打造为诚信的企业。要积极履行集团公司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树立奉献意识,苦练“内功”,克服不足,提升素质,培养一批富有效率的项目管理和资产运作“操盘手”。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要迎对管理方式、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新挑战,勇于并善于创新。要努力发挥团队和个人的智慧,不断改进创新方式,寻求创新之源,充实发展之魂。

3、企业开展丰富文体活动。为了丰富广大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公司凝聚力,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激情和活力,该公司先后建设了乒乓球室、歌厅、茶室以及改造职工宿舍、食堂等一系列的“关爱”行动,为职工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广泛开展了一些员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如乒乓球赛、篮球赛、书法比赛、歌曲演唱会、演讲比赛等,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展示企业文化,既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员工的情操,又树立了员工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为企业营造了和谐健康的文化环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根本,体现企业的形象和素质。组建新的城建投资集团企业客观要求我们同步构建城投企业文化,健全企业管理制度,确立规范的企业行为模式,以城投企业独特的价值标准、经营理念和行为准则,引领员工高效经营管理企业,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塑造崭新的城投企业形象。

一、恪守服务社会的宗旨,确立城投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城市建设投资企业“姓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政府主导的独特企业形态,其工作职责是政府城建工作职能的延伸。城投企业的特点不仅在于资本的国有化,而且在于服务的社会化,企业运作方式与一般的国有企业有着显著的区别。城投企业作为代表政府融资投资发展城建事业的经营主体

以德为先,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政治意识,使其做到为民服务“真”,行使权力“正”,为人行事“信”,为公立业“实”。

这些以道德为内容的教育活动,不仅有效提高了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也为推动企业经营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德为谋,推动经营稳步向前

篇3:企业文化管理框架

1 企业文化的意涵:价值认知

文化是一种“粘合剂”, 企业因为文化所体现的共同价值观、基本精神、经营哲学、伦理规范和管理制度而凝聚在一起。文化的导向和影响作用虽然是间接的, 但却更加根深蒂固。文化能涵盖各方利益, 减少组织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 强化成员企业行为的连续性, 保护相互间的信任免受干扰和破坏, 从而成为维护组织稳定的基础。企业文化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 它不仅具有工具理性的意义, 而且具有人文理性的终极价值。

1.1 企业文化是形成组织效能的共同认知系统

文化是共同认知下形成的一种氛围, 组织文化使每位员工知道组织提倡什么, 反对什么, 怎样做才能符合组织的规范要求, 怎样做可能违背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文化是共同认知下形成的一种氛围, 在这种共同的文化氛围中, 组织成员会被逐渐同化而坚守组织的文化信条。

1.2 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认可的习惯性行为方式

“习”即通过经验学习而获得的, “惯”是一种定式, 习惯性行为方式是大家所认可的、是习以为常的, 不是制度或法律的约束。这种源自文化层面产生的力量, 比起传统管理的命令、监督、惩罚的力量更彻底, 更具有凝聚力、约束力、推动力和活力。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 文化是组织成功的关键, 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1.3 企业文化是隐匿于价值观后的基本假设系统

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埃德加·H·沙因的观点, 组织文化是隐含在一系列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尽管不能确切地知道企业的未来一定是怎样的, 但可以提出发展目标, 勾勒出远景和蓝图, 这就需要一系列假设系统对组织的未来、价值、利益等做出假设。

1.4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间达成的团队心理契约

企业与其员工的关系主要依靠两种契约来维系:一种是劳动契约, 规定双方的权力、责任、利益关系;另一种是心理契约。核心价值观是组织的一种“德”的标准, 员工以此与组织形成一种心理契约, 即员工认同组织的共同愿景, 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起来, 自觉承担责任并进行自主管理。一旦将文化融入日常管理, 文化又是一种理性管理手段, 是企业实现功利目标的一种理性选择, 它在在理念上规定了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价值观上明确了企业追求什么、放弃什么;在战略上规定了企业做什么、不做什么。

2 文化系统视域下企业文化的运行机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奋斗和共同努力下逐渐培育而形成并共同遵守的共同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理念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复合本。精神层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精神风貌等, 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度层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 规定着组织成员在共同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物质层文化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 是形成组织文化精神层和制度层的载体。

目前, 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以及二者的互动关系, 已成为重点关注的课题。研究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有助于利用二者的互动机制, 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模式。企业文化在根本上是社会文化的组织内部化, 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机理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的社会层面来完成的。企业文化的运行是通过社会层、表象层、制度层、精神层四个层次而发生作用的, 如图1所示:

企业诞生于成员共同的精神追求, 这些精神理念形成组织一系列的基本假设, 即企业肩负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未来蓝图和共同愿景。企业成员在精神上会形成稳定的、默契的、共同的认识, 也就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制度是维系组织运行的纽带。制度层文化既是精神层文化的体现, 也是精神层文化的保障。制度约束的结果直接导致组织成员行为的一致性。集体性成员行为的结果产生三方面的影响:一起展示某种形象;一起达到经营业绩;一起体现某种效率和作风。这三个方面存在相互的影响, 效率会促进业绩, 业绩会强化形象。所有这些表现为企业的物质和行为构成的表象层。制度经济学认为, 对行为的约束包含正式约束 (法规, 或者说狭义的制度) 和非正式约束 (道德, 或者本文所指的精神层) 。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由组织的规章制度决定的, 有一些行为是由精神层直接决定的, 精神层的文化通过弥补制度的缝隙维护着组织行为的一致性。企业与社会的互动集中地体现在它展示给社会的形象和通过社会交换取得的经营业绩。企业与社会的这种互动就构成了社会层。社会层的存在使组织的追求和价值获得了最终的体现。

图1 突破了传统的组织文化精神、制度、物质三层次论, 通过引入社会层的概念, 建立了企业经营管理与社会文化的沟通机制。社会层是企业同社会环境相互反馈而形成的价值体现, 社会层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关系层面, 发挥着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与社会文化系统交流的作用。社会层使得企业文化成为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 能够通过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反馈不断得到更新。

3 企业文化创新的理路: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构想

3.1 企业文化创新的路径:勒温变革模型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组织资本, 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这种文化的惯性力量使企业文化的创新产生了路径依赖, 这主要是由文化的传承性、企业家的经验制约和固化的思维模式、企业员工的心理定势以及企业权力结构的依存性和企业制度的固化等造成的。企业文化的这种路径依赖特性, 通过教育和模仿一代代传承下来, 整合着员工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 结成具有共同理想信念、明确价值指向、高尚道德境界的企业共同体。然而, 企业文化的这种路径依赖特性也使企业在演进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自身的阻滞。因此, 企业领导人应当选择性地继承和超越企业文化的路径依赖特性, 不断再造, 适时创新, 有意识地塑造奋发有为的企业精神, 突破企业发展的文化瓶颈。

勒温 (Kurt Lewin) 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了“组织变革过程模型”, 即勒温变革模型。他认为成功的变革应该遵循解冻现状、移动到新状态和重新冻结新状态使之持久三个步骤。该模型对我们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路径依赖问题有很大的启发。“解冻—变革—冻结”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企业文化建设中“超越路径依赖——建设良性文化——形成新的路径依赖”的过程, 是一条实现企业文化创新的有效路径。

我们可以把企业文化的现状看着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要打破这一平衡状态, 就必须打破企业文化原有的路径, 营造一种迫切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感, 引入新的经营理念和价值准则, 鼓励员工改变原有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模式, 消除来自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影响和阻力。解冻可以通过加大变革的推动力、减弱阻滞力或“双管齐下”的方式来实现。

变革实际上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就是要通过个人、团队和组织的系统学习, 给企业员工提供新的信息、输灌新的理念、提供新的思维模式和新的行为示范, 指明企业文化变革的基本方向, 形成新的精神文化特质, 并通过领导垂范、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引入企业外部变革元素、鼓励创新、进行职务的再设计、建立以文化战略为导向的组织系统等方式实现文化的精神层、行为层和制度层的全面创新。

重新冻结新的文化状态至关重要, 重新冻结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推动力和约束力二者的平衡, 以使新的文化状态得以确立并趋于稳定。在企业新文化的冻结阶段, 必须利用诸如制度建设、举行仪式典礼和传播故事等强化手段, 使新的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固定下来, 使企业文化处于稳定状态并形成新的路径依赖。

3.2 企业文化创新的基础:社会资本 的积累与发扬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本依赖方面, 经济学在很长时期更多地研究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 而忽略了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网络组织理论在承认物资和人力资本重要性的基础上, 引入了社会资本概念。布迪厄认为, 社会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网络, 特定行动者占有的社会资本的数量, 依赖于行动者可以有效加以运用的联系网络的规模, 依赖于和他有联系的每个人所占有的 (经济的、文化的、象征的) 资本数量的多寡。科尔曼认为, 社会资本产生于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 而这种社会关系的形成是资源交换的结果。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一样, 社会资本也具有生产性。科尔曼的理论被看作是社会资本理论的主导性解释模型。对社会资本的界定虽然学术界有着不同的影响, 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将社会资本视为一种嵌入社会网络中的关系资源, 这种社会资源虽然不必直接出于经济目的而建立起来, 但却为经济活动创造了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环境, 不仅影响交易效率, 而且对其他形式资本的生成和积聚有很大的影响。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 将价值判断和文化纳入了经济分析框架, 使得对社会行动者的行为动因的解释更加全面深入, 它将微观层次上的个人选择和宏观层次上的集体和社会选择结合起来的努力很有开创性和启发性。

社会资本, 是区别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存在于社会结构中, 为社会结构的行为者进行包括交易协作等特定活动提供便利的资源, 包括规范、信任、关系、网络、习惯等, 体现行为者 (个人、组织) 通过与其内外部的对象长期交往合作互动形成的认同关系, 包含着一个社会 (群体、组织) 的文化要素、信任互惠的方式、人际沟通习惯、道德传统积淀等[1]。

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与社会的联系以及通过这种联系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提出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 就是强调企业不是孤立的行动个体, 而是与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发生种种联系的企业网络上的环节, 社会资本镶嵌在企业的关系结构中。社会资本的形成往往受到民族文化、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区域因素等的影响。不同企业社会资本的强弱直接受其文化的影响, 其中规范、诚信和网络是其主导因素。[2]与企业社会网络联系在一起的是企业规范 (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规范) , 是企业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奥斯特罗姆认为, 规范是人类致力于建立秩序和增加社会结果的可预测性的努力的结果;规范能够被用来增加许多个体的福利。企业诚信水平是指企业对顾客、员工、同行及社会履行契约的程度。诚信水平反映着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对契约、规则和法律的忠诚和信誉, 也是企业间建立信任、实现交往的基础。一个企业的诚信水平和规范化水平决定着该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 进而决定着其社会资本量。

在经济学意义上, 简·弗泰恩和罗伯特·阿特金森认为,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 社会资本已成为创新的一个关键因子, 社会资本表示的是在一个组织网络能够进行团结协作、相互促进生产收益的情况下形成的“库存”, 因而应培养企业间相互的沟通与信任, 以提升企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社会运行分析上, 社会资本是沟通个人和制度的中间物。个人行为能否实现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的和谐, 以及制度能否解决集体行为的困境, 不仅取决于个人和制度本身, 还取决于双方联系的中介——社会资本。个人不仅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 而且还有追求共同体生活和被认同的需要, 这两个需要被称为利益最大化理性和行动的逻辑理性。对于中国而言, 社会资本的主要载体是血缘家庭, 大部分的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血缘关系的延伸和扩展。然而, 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 应该提倡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资本, 即建立在公民权利义务基础上的而非传统的血缘基础上的社会资本。企业作为最广泛的社会资本积累的中观层次, 能够最有效地整合个人的社会资本, 并推进整个社会的社会资本的积累。而成熟的企业文化本身就蕴涵着浓厚的社会资本, 企业文化所蕴涵的信任、合作、互惠等文化理念就是局部的社会资本。在一定意义上讲, 企业文化, 将个人的社会资本和整个社会的社会资本联系起来, 并推动两者的理性建构和积累。

3.3 企业文化创新的环境:文化生态的演替与优化

要深入研究企业文化的人文特征并实现文化的创新, 就必须以文化生态学①的视角, 借助文化生态学的分析理路系统考察并揭示企业文化生成发展的社会人文生态, 并以此为企业文化发展和创新探寻可能的路径, 优化企业文化创新的社会人文生态。

文化生态学是美国学者朱利安?斯图尔德最早提出的。文化生态学是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来研究文化产生、发展、变异规律的一种学说。文化生态学认为, 人类是一定环境总生命网的一部分, 并与物种群的生成体构成一个生物层的群落。如果在这个总生命网中引进超有机体的文化因素, 那么, 在生物层之上就建立起了一个文化层。这两个层次之间交互影响、交互作用, 在生态上是一种共存关系。这种共存关系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而且也影响着人类社会文化的创造活动。文化生态学在寻求用各种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来解释不同区域文化特征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 为人们考察组织文化生成的社会人文生态并实现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

(1) 企业家的锻造与培养。

“企业家”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 而且是一种精神现象。[3]作为一种经济现象, 企业家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而作为一种精神现象, 企业家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殊阶层, 拥有一整套独特的心态、价值观念和思维势态,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进程。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 文化的功能是化人。企业家作为企业管理的最上层, 其行为是企业的脉搏, 其灵魂更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支柱。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一方面, 静态地看, 企业家的知识、能力和个性品质等要素在经营活动中融入企业文化, 成为企业文化生成的基因, 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 并向导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 在企业文化塑造中, 企业家扮演着定位、创建、控制、变革等举足轻重的角色, 从而成为企业文化动态模型中第一位活跃因素, 企业文化的任何重大变化都是由企业家推动完成的。

(2) 传统文化的调适与转换。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已深深地植根于社会文化之中, 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唯有这样, 企业文化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才能有效发挥文化的价值和功用。我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发展中积淀形成的, 时至今日, 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对培植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仍具有极大的价值,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文化传统。但同时也应看到, 即使是与企业文化较为契合的传统文化思想, 也存在着不少与时代不协调的节拍和音符。因此,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必须对这些传统文化价值形态加以现代调适和科学转换。对于一些带有“双刃剑”性质的文化因子, 应尽量挖掘其正面因素, 剔除其负面因素, 扬长避短, 使合理的因素得以提升。而对传统文化中与现代企业发展不相适应、严重冲突的内容, 必须进行彻底的扬弃和全面改造。

(3) 地域文化的挖掘与整合。

一个企业的文化特征, 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所在地域人文特征、商业环境等的缩影。企业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 人文生态、文化特质不同, 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 也影响着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追求。荀子在《荀子·儒效》中就曾指出:“习俗移志, 安久移质”, 认为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能够改变人的思想, 长久地受风俗习惯的影响, 就会改变人的素质。地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各地的地域文化不仅有其不合时宜的落后一面, 也有其积极开放的一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应注意挖掘不同地域文化的积极元素, 将其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提高企业文化的适应性、独特性和生命力。[4]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 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在人才、资本、资源、市场和信息等方面展开外, 区域的特色文化资源几乎已经变成了最后的竞争手段。地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崭新课题, 两者的融合必将促进企业与地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4) 企业价值观与精神的培育。

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对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以及指导这些活动的一般看法和基本观点。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基本特征、行为方式和组织风格。企业精神是企业经过共同努力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 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的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 是企业的精神支柱, 反映了企业员工对企业的特征、形象、地位等的理解和认同, 也包含了对企业未来发展和命运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5]组织精神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 成为组织成员共同奋斗的精神源泉。

企业文化从根本上就是要培养员工的价值信念和组织精神。企业精神是全体员工认同和信仰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的总括, 是企业文化的支柱和统帅, 具有共认性、主导性和实践性。企业精神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由外至内的渐进过程:第一步, 设计企业精神目标。在此阶段, 设计人员应调查分析企业现有的精神现象, 需要依次分析:企业领导是否明确企业精神、企业精神的内涵表达是否准确、企业精神是否具有特色、企业精神是否为绝大多数员工认同并遵循以及企业精神是否渗透到企业活动的各环节等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总结提炼出符合企业发展方向和实情的内容, 设计、确定企业精神发展目标, 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第二步, 培育企业精神。企业精神重在培育, 可通过目标导向、领导垂范、舆论灌输、典型示范、氛围熏陶、制度规范、形象化解等方式的选择和协同使用, 逐渐将设计出的企业精神内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这样, 才可以使潜在的、无形的企业精神力量深植于员工的灵魂, 发挥其激发企业力量、优化企业行为的功效。

(5) 企业制度文化的创新。

企业文化是一种隐形的管理制度。文化人类学告诉我们, 制度是方法与意识之间的中介, 它既是经过实践证明适应于方法的固定格式, 又是塑造意识的主导存在。因此, 作为意识的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不依赖于管理制度的建设。实践证明, 正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建设, 才构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基点。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中间层,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讲,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实现从家族管理, “人治”管理向公司治理、“法治”管理过渡的关键。然而, 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一把双刃剑, 过于严格会令企业丧失活力;过于宽松, 又会导致企业秩序混乱。只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经营重点量身打造科学的管理制度, 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

4 简要述评

英格尔斯曾说过, 当今任何一个国家, 如果它的国民不经历一个心理上和人格上向现代性的转变, 仅仅依赖先进技术和民主制度的引进, 都不能成功地使其从一个落后国家跨入拥有持续发展动力和能力的现代国家之列[6]。正是从这个意义上, 笔者认为, 我国企业的发展, 不能仅仅依靠市场调节和法律规制, 更需要一种文化自觉、文化规范, 也即“市场理性”。这种“市场理性”, 说到底就是一种文化理性, 如果没有这种文化理性, 就不会有企业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成长, 取决于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创新。而企业文化的发展, 关键在于特定地域中人们的群体心理和社会意识的现代转型。因此, 只有根植于企业文化生成的社会文化生态, 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的人文环境,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望实现。

参考文献

[1]徐维群.关于中国家族企业社会资本的剖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 :1-6.

[2]李万县.我国企业社会资本的文化解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5 (3) :63-67.

[3]杨江, 戴林.中国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家行为理性化[J].管理世界, 2005 (5) :116-121.

[4]李少惠.中小企业文化生态的聚合与嬗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129-130.

[5]周三多.管理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08.

篇4:谈企业并购财务管理内容框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尤其是上市公司全流通后,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并购会异常活跃。目前在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仍然存在不顾并购效益,贪大求全而导致无效并购的现象,因此如何指导企业通过并购增加企业价值,注重并购财务效益是当前企业并购中极为迫切的问题。

企业是追求企业价值或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经济实体,企业既可通过产品经营也可通过资本运营即企业并购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一个成功的并购,应当是给并购双方能带来经济利益或价值的并购,只有这样并购方企业才有动力去实施并购,而被并购方企业才可能乐于接受并购。因此,在财务上企业并购要存在价值创造即并购增值,并购才是可行的。为了使企业并购能产生最大的并购增值,以并购增值最大化作为企业并购的财务目标,围绕这一并购财务目标制定并购财务战略、寻找并评估目标企业、确定并购融资需要量以及支付方式,进行税务安排,决定采用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及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并进行披露。每个环节都以价值创造为标准,按并购业务进行单项和综合评价,从而确保并购增值的最大化。从企业并购从所涉及的财务管理内容来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内容:一是并购财务目标与财务战略的制定;二是企业并购财务运作主要包括并购价值评估、并购融资、并购支付和并购税务安排;三是并购会计处理。

一、并购财务目标与战略

企业并购首先就是要确定并购财务目标,制定并购财务战略。企业并购是企业战略调整的重要手段,企业并购的财务运作也就需要财务目标和战略的指导,在并购财务目标和战略框架下展开并购财务活动。

(一)并购财务目标

企业财务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并购能产生增值即两家企业并购后权益价值(或企业价值)超出并购前两家单独存在时的权益价值(或企业价值)之和,超出部分称为并购增值。只有并购增值,并购在财务上才是可行的。参与并购的双方股东对并购增值进行分配,被并购方企业股东得到的支付溢价部分实质上是并购增值分配给被并购企业股东的部分,剩余部分由并购后企业全体股东享有。可见并购增值越大对双方企业越有利,越有利于并购的实施完成。因此并购增值最大化可以作为并购财务目标以指导并购财务管理与运作。

(二)并购财务战略

为了实现并购增值最大化,在企业实施并购活动中需要制定并购财务方略和规划以指导并购活动。目前可以选择的有,提高每股收益的财务战略、低成本扩张的财务战略和分散经营风险或降低资本成本率的财务战略等战略类型。

提高每股收益的财务战略就是通过并购以提高企业的每股收益为导向。每股收益的提高,如果市盈率即每股市价与其每股收益的比率仍保持不变,则企业股票市值即企业权益价值将大幅提高。低成本扩张的财务战略是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或以降低交易成本为导向、以较低的并购成本快速进行并购扩张的财务战略。只要并购活动能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或能降低交易成本,或能获取管理协同效应,而并购方企业支付的并购成本低廉,那么并购活动都是得当的。分散经营风险或降低资本成本率的财务战略是以分散并购方企业经营风险或降低资本成本为导向的并购财务战略。通过并购分散经营风险能使企业经营更加稳健,外部投资者也更乐于投资,从而增加了企业价值。这种战略就是利用分散经营风险降低企业总体风险,从而降低企业资本成本率,增加企业价值。

二、并购财务运作

企业并购的财务运作就是在企业并购财务战略指导下,以并购增值最大化为目标,展开并购财务活动。它是并购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并购价值评估

并购价值评估主要确定有关企业的价值以及并购增值,是企业并购中制定并购策略,评价并购方案,分析并购增值来源,确定并购支付成本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价值评估在并购财务操作上是企业并购的中心环节,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企业价值评估主要是确定四个方面的价值:目标企业权益价值(或企业价值)、并购方企业权益价值(或企业价值)、并购后整体企业权益价值(或企业价值)和并购(权益)增值。在实际并购操作中,这四个方面的价值评估并不是所必需的,但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是绝对必要的。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最常用的是现金流量折现法(DCF法)。现金流量折现法就是以某一折现率折现评估对象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现金流量折现法所评估的资产价值是资产未来运作效果的综合体现,是管理价值,因为资产的未來现金流量状况与资产过去关联不大,主要取决于未来资产管理与决策的水平。现金流量折现法从理论上而言是最科学的,已成为企业并购活动中价值评估的主流方法,尽管其操作不当有时会出现很大的偏差。根据未来现金流量的内涵可以把现金流量折现法分成两大类,即折现自由现金流量与折现非正常收益为基础的评估技术;同时根据未来收益享有主体的不同各自又分为企业与股东收益两类。

另外,我国企业价值评估还可以采用其他资产评估方法如市场比较法和重置成本法。市场比较法又称现行市价法和市场法,就是指比照与评估对象相同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经过必要的因素调整,据此确定评估对象评估价值的一种方法。其理论依据是市场价格反映资产价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一规律。市场比较法利用了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代替我们做了一部分评估工作,因此市场比较法具有简单易行、直观易懂的特点,在资产评估实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重置成本法又称成本法,是指在当前条件下完全重新购建相同的评估对象所需的重置成本扣减评估对象已损耗的价值,据此确定评估价值的方法。重置成本法的理论依据是资产的原始成本越高,其价值也越大;资产损耗越多,其价值越低。从这个意义上说,重置成本法所评估的价值是以当前重置成本以及历史损耗为依据的,其本质还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与资产的未来运用效率无关,因此重置成本法评估的价值是会计价值。重置成本还不完全是会计上的成本,它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不仅包含重置时必要的材料、物料、人工、利息及税费消耗,而且包含投资利润,即消耗的会计成本中应创造的利润。从这个意义上说,重置成本是价格的含义。资产的定价是依据资产所消耗的社会平均重新建造成本加上一定的合理利润。重置成本法考虑的是资产的过去而不是未来,而资产未来所能带来的收益才是价值的源泉,因此该方法的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

(二)并购融资

企业并购融资就是解决企业并购资本的来源问题,是企业并购的重要环节。企业并购需要大量的资本,这迫使并购方企业想方设法筹措足够的并购资本,细心调整资本结构,进行融资策划。并购融资主要内容有:首先确定融资需要量。并购方企业要根据支付成本的大小确定融资需要量,而支付成本的大小又与目标企业的权益价值、讨价还价能力以及支付方式有关。其次确定融资方式。融资方式的选择与支付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是以股票作为支付对价的,并购方企业(也可能是并购后的企业)肯定要发行股票,其融资方式的选取只能是发行股票的融资方式;如果是以现金作为支付对价的,其融资方式是多样的,既可以放行股票、发行债券也可以银行借款等等方式筹措资金。并购融资方式多种多样的,企业在实际操作中的选择原则:一是选取资本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同类型的融资方式中选取以其资本成本较低者;二是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尽量使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在融资当中合理匹配权益融资与债务融资比例。

(三)并购支付

企业并购支付主要解决企业并购支付方式以及并购成本。企业并购涉及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现金支付;二是股票支付。考虑并购的具体对象是资产还是股票(股权),可以把支付方式进一步细分为:以现金收购资产、以现金收购股票、以股票收购资产和以股票收购股票等四种方式。在现实的并购活动中,几种支付方式可能混合使用,如一部分用现金收购,另一部分用股票交换。

并购支付成本是指并购方企业为完成收购被并购方企业所付出的代价,即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购买日并购方企业为取得被并购方企业的控制权而放弃的其他有关资产项目或有价证券的公允价值加上可直接归入并购支付成本的有关并购直接费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并购支付成本的确定方式也有所不同。

(四)并购税务安排

企业并购属于产权重组。在我国一般不征收营业税、增值税等流转税,对于印花税、契税等财产税也有许多优惠政策。因此,企业并购税务安排实质是指企业所得税的筹划安排。

企业并购方式以及支付方式都会影响到并购方和被并购企业以及股东的纳税,并购税务安排就是要根据并购双方的具体财务状况和纳税条件作最佳纳税选择使并购双方达到共赢。

在兼并合并方式下有兩种税务安排:一是被并购企业解散并作清算处理。这种安排是被并购方企业按公允价值转让净资产,并确认转让所得;而并购方企业取得的净资产按公允价值入账,并可按公允价值核算成本、计提折旧。二是被并购企业被解散但不作清算处理。对于通过交换股票(股权)而完成并购的或支付的现金不超过支付股票(股权)面值20%的,被并购方企业可以被解散但不作清算处理,不确认净资产的转让所得;而并购方企业取得的净资产按原账面价值入账,被并购方企业存有未弥补亏损的,可以在并购方企业中继续抵补。在控股收购方式下,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的经济主体和法律主体,母、子公司组成一个集团,母子公司都是独立的纳税主体,通常需要分别进行纳税,母子之间的盈利与亏损一般不能相互抵补。因此控股收购方式下的税务安排通常主要是对子公司投资收益的安排以及子公司亏损如何通过转移价格加以利用。

三、并购会计处理

并购会计处理主要解决选用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确定并购商誉和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等三个主要内容。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并购采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并购采用购买法。市场化的企业并购一般都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并购,因此可以预见今后我国出现的企业并购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是大势所趋。

购买法要求并购方企业在购买日将被并购方企业的净资产按公允价值计价,支付成本超过被并购方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可辨认资产减去可辨认负债)的公允价值的差额列作商誉,可以称之为并购商誉。可辨认资产包括被并购方的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但不含被并购方企业的自创商誉。对被并购方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是一项重要内容,一是因为被并购企业的无形资产需要逐一辨认和评估,难度大;二是被并购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大小与合理程度直接关系到并购商誉的计量,从而影响并购以后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绩效。因此必须把被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纳入并购财务管理的内容范畴。我国《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商誉不予摊销,但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时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生减值则计提商誉价值准备且以后期间该商誉无论价值是否恢复都不得转回已经计提的商誉减值损失。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是企业并购不可或缺的一环。合并会计报表要解决三个时点报表的合并问题。

一是并购生效日(亦称并购完成日或简称并购日)的合并会计报表。无论对于兼并合并还是控股收购形式都是必须编制和披露的。

二是并购完成的当年年末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只对控股收购形式的企业并购需要编制,并购方企业需把被控股收购方企业(亦称子公司)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对于采用购买法进行并购会计处理的,应把并购生效日至当年年底的被收购方企业生产的利润以及现金流量并入并购方企业的合并利润表以及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对于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并购会计处理的,应把并购当年年初至当年年底的被收购方企业生产的利润以及现金流量并入并购方企业的合并利润表以及合并现金流量表中。

三是合并报表的连续编制。对于控股收购形式的并购需要每年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合并会计报表采用主体理论进行合并。因此,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以公允价值并入合并报表;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权益按公允价值计价并作为股东权益的一部分独立地反映于合并报表中的股东权益中;子公司当期净损益中属于少数股东收益的份额,在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下以“少数股东损益”项目单独列示,而不作为一项费用。

篇5: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框架

企业文化策划设计决不是没有规律可寻,也不意味着企业文化策划设计是专家的专利,毫无疑问,专家们的知识和经验要丰富得多,有专家参与,会使事情办得更好。但应当强调的是,所有企业经营者都应当掌握它的基本知识,因为最了解企业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是企业自己,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更要靠企业自己,特别是那些不具备邀请专家策划设计条件的小企业,还可以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大胆地对企业文化自行设计策划。

(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掌握的五个基本点:

企业文化既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进行策划设计时,就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基本点:要着眼于未来,立足于企业战略,符合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把企业文化作为整合企业资源,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以提高其综合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让企业文化成为参与国际竞争、进行品牌扩张、资本运营、管理变革的资源平台;企业文化不是现时的消费,而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投资;企业文化的价值在于有效推广和不断提升,否则只会是一纸空文。

(二)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如同建筑工程一样,它的过程很重要,它的目标更为重要,因为没有过程永远也达不到目标,而没有目标其过程会造成混乱。因此,当一个企业在设计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蓝图时,必须要根据自己的现状、面临的国内外竞争环境、发展战略等,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

致,并通过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下,还应有阶段性的目标,这样,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时,就可以稳步推进,层层深入,目标明确,收效斐然。一般来说,在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体系;

实现员工对企业价值、理念、精神的认同;

明确企业的共同行为准则,规范企业员工行为;

完善企业基本制度和政策;

塑造企业形象,整合企业无形资产;

建立学习型组织,实现文化管理;

推动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共同实现。

(三)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中西合璧、优势互补的原则。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上,既要继承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又要适应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接轨的新形势,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新要求,在文化理念上凸显中西文化的精华。近20多年来,企业文化在国内外著名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美国的IBM公司、微软公司、日本的松下公司、丰田公司,中国的海尔公司、联想集团、华为等都以优秀的企业文化而著称。一些国外企业凭借其富有个性和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其在国际大市场中洞察风云、把握机遇、稳操胜券;而像海尔、联想等中国的一批现代企业的文化既带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烙印,又大胆借鉴、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精华,达到了中西合璧、优势互补,有力地

促进了企业的改革,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当我们在实施企业文化工程时,不注意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注意企业所面临的国情,就会失掉了发展的根基,但忽略了对西方先进文化,特别是世界五百强企业先进的经营思想和营销策略等的借鉴,就会使企业文化失去了生机。

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文化理念创新的原则。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只有创新才能生存。这种创新,既要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方面,体现在管理理论方面,还要体现在文化理念方面。培育和形成企业的综合创新体系,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纵观国内外优秀的企业文化,虽然各具特色,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注重创新。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也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行业共性和企业个性相结合的原则。任何企业都是在特定的行业共性文化的背景下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有其自身的个性特色。个性来源于企业特定的历史环境、特定的人员组成、特定的发展经历。企业文化理念的重要特性之一,就在于其个性化。这也是形成企业品牌和无形资产价值的基础。近年来许多企业都在提炼自己的企业精神,但当你看到那些挂在墙壁的醒目口号时,总觉得似曾相识。大致相同的内容,大致一样的句式,全然失去了个性。个性是生命,没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常常平庸的,最终对企业的发展无大益处。我们在研究制定自己的企业文化工程时,一方面要注意共性,同时也一定要注意个性的提炼与培养,做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

与企业战略、基本制度和政策相匹配的原则。企业文化和企业发

展战略、基本制度和政策等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战略、制度和政策,如果没有文化理念的支撑,就不可能内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处理好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制度和政策的关系,才能发挥企业文化的价值和功能。

(四)企业文化项目内容:

提炼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价值观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追求和远大理想,代表着企业对事物是非曲折的判断标准和原则。核心价值观是经营理念、行为准则等的基础。比如联想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服务客户、精准求实、诚信共享、创业创新”。提炼价值观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具有时代特征,既有很高境界,又符合行业特性与企业定位,真正能在员工中引起共鸣。

提炼经营理念,主要阐明企业的愿景和使命、企业精神。企业愿景是企业未来可以成就的具有挑战性的远景描绘,一个可能和希望实现的未来蓝图。企业使命是企业业务、服务目标或企业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有些企业的使命陈述还包括对企业优势的说明。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根据核心价值观营造的企业员工共同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及相应的精神氛围。例如:联想的愿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联想的使命:“四为”(为客户,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服务,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简便、高效、丰富多彩;为社会,服务社会文明进步;为股东,回报股东长远利益;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提升员工价值,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经营宗旨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终极目标。如北汽福田公司的经营宗旨是“造福亿万百姓”。企业道德是企业对自身理念、行为和形象的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耻的内在评价。比如双鹤药业的企业道德是“诚实守信,忠善亲和”。企业作风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风格。比如双鹤药业的企业作风是“雷厉风行,敢为人先”。

设计行为准则,体现企业员工共同的行为方式和特征。行为准则设计是以价值观体系为基础,结合经营理念描述、界定企业成员基本行为的规范。员工的行为方式具有行业和企业的特点,也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精神面貌。规范的员工行为不仅有助于协调企业上下的步伐,更有助于贯彻企业领导层的意旨,强化企业管理。设计行为准则,要充分考虑行业和企业的特点,也要按不同岗位进行划分,最忌千篇一律。比如,管理层、科研开发、市场营销、生产、财务人员等,这些岗位的职能特点各不相同,设计行为准则时都要考虑到。

企业形象与CI设计: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及消费者心目中的总体印象。企业形象是由企业产品形象、服务形象、经营管理者形象、员工形象、公共关系形象等综合而成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本质上是“企业人”的形象。树立企业形象要从培育企业人入手;优秀的企业文化最终都会通过企业人表现出来。CI设计是企业识别或企业形象设计,是企业形象在技术和艺术上的表现。由MI、BI、VI组成。MI是企业理念形象,主要包括企业愿景、使命、精神、道德、作风以及经营战略、发展目标等要素。BI是企业行为形象,主要包括企业行为规范、基本政策和制度等。VI是企业视觉形象,主要包括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基本要素以及办公、交通、制服、环境、包装设计等应用要素。MI是企业识别的核心,BI、VI是MI的具体体现。CI设计特别是VI带有一定的专业性。有条件的企业请专业咨询公司帮助支持,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篇6:企业文化管理框架

(框架)

二○一六年一月

一、前言部分:董事长致辞

二、文化定位 文化底蕴

三、文化识别系统 1.理念识别系统:

(1)企业精神。(2)核心价值观。(3)理想目标。(4)品牌形象。(5)企业宗旨。(6)宣传口号。(7)安全环保理念。(8)关怀理念。(9)经营理念。(10)廉洁理念。2.行为识别系统:

(1)集团社会责任报告。(2)员工手册。(3)总部员工行为规范。(4)安全环保规范。(5)外来人员安全须知。3.视觉识别系统:

(1)标识、旗帜。(2)文化宣传载体(报纸、网站、画册、展厅)。(3)产品器物。(4)员工服装。(5)宣传标语。

4.听觉识别系统:

(1)集团宣传片。(2)集团之歌。(3)会议、活动用曲。(4)“山东黄金 生态矿业”形象广告片。附:集团简介、集团“十三五”规划核心内容

山东黄金集团企业文化体系框架

第一部分:前言

董事长致辞

黄金文化,源远流长。山东黄金浸润其中,历经数代人的实践与磨砺,用金子般的心,包容并蓄,缔造黄金精神家园。

文化自信,精神崛起,企业软实力推动山东黄金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创业不停步,创新无止境,继往开来的山东黄金人迎来“十三五”发展的历史新篇。“争做国际一流,勇闯世界前十”,牢记战略目标、员工期盼,山东黄金必然要创新开拓,勇往直前,在打造永续发展的黄金基业中,留下浓墨重彩的画卷。

战略先导,文化引领。要确保山东黄金新的战略规划落地,企业文化是重要的实力支撑,黄金精神是不竭的动力源泉。走向未来,拥抱明天,我们需要引爆文化力,焕发每一 位黄金员工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创造力,众志成城,实现我们的共同愿景。

第二部分:文化定位和文化底蕴

一、文化定位 缔造黄金精神家园

引领员工精神崛起

注解:文化是企业的终极竞争力。文化引领精神崛起,精神激发发展动力。“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源远流长的黄金文化,缔造精神家园、引领精神崛起,成就了非凡的业绩。未来,黄金文化必将历久弥新、生生不息,激励黄金人砥砺前行,实现共同的发展愿景。

二、文化底蕴 精诚所至,吞石吐金。勇立潮头,点石成金。

注解:山东黄金,历史悠久,作为国内黄金行业的翘楚,始终引领着行业的发展。真诚付出,志如磐石,不畏苦累,一代代黄金人上下求索,涅槃传承,点石成金,数十年的发展,为国家贡献了巨量的黄金,为企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部分:文化识别系统一、理念识别系统 1.企业精神 追求卓越

创新进取

注解:专注主业,专心发展,一代代经营管理者、技术专家、标兵能手,凝神聚力、不懈追求,推动黄金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岁月轮回,山东黄金脚步不停歇、发展无止境,从优秀到卓越,以创新得奋进,昂扬向上的企业精神,成为山东黄金永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2.核心价值观

(1)企业主体层面:公正

开放

注解:公正、开放比阳光更可贵。国企深化改革必将引发多元思想、多元思维和多元发展模式的大碰撞、大融合,以契约化为代表的市场特色将更为突出,坚持公正、开放,以更规范的状态、更开阔的胸怀,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构建企业、员工、股东、社会利益共同体,必将推进黄金事业的更大发展。

(2)企业人文层面:诚信

责任

注解: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诚信经济,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责任落实。企业和员工各尽职责,汇聚成更好的担当。以诚信为底色,以敢于担当作为由衷的选择,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履行国企发展的重任。(3)企业伦理层面:包容

和谐

注解:新常态的今天,共赢发展成为经济组织的谋胜之 道。员工、企业和利益相关者,只有以包容的心胸、和谐的节奏,友好合作,真诚协同,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同生共长,共赢共享。

3.理想目标

让尽可能多的个人和尽可能大的范围因山东黄金集团的存在而受益

注解:秉持多赢发展的理念,坚持产业报国的实践,实现科学快速发展,并尽最大努力让支持和关心企业发展的人员与地方变得更加富裕和美好,这是山东黄金永恒的目标,更是所有山金人美好的心愿。

4.品牌形象 山东黄金

生态矿业

注解:发展生态矿业,山东黄金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建立了生态良性循环的矿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打造了中国矿业界的知名品牌。生态矿业已经成为山东黄金最美的企业名片。

5.企业宗旨

惠泽员工

回报股东

造福社会

富强国家

注解: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平发展时期,历史在迭变,但黄金人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履职尽责的血脉始终没有改变。承继光荣传统,惠泽员工、回报股东、造福社会、富强国家,已经成为山东黄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6.宣传口号(多个)(1)山金世界

世界金山

注解:坚守“追求卓越,创新进取”的黄金精神,山东黄金用责任和担当赢得了员工信任、股东支持、社会认可,在中国矿业发展中留下了闪光的足迹,铸就了山东黄金的金字品牌。走向世界,山东黄金将以更加包容、开放的胸怀,不断超越梦想,永不止步,用诚信和业绩屹立世界品牌之林。

(2)山金世界,有我更精彩!

注解:新时代孕育新发展,新历史需要众志成城去谱写和创造。山东黄金视员工为宝贵财富,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舞台。“山金世界,有我更精彩!”彰显近三万黄金人由衷的自信和期待,必将成为集团新时期的优美旋律。

…………

7.安全环保理念(1)总体目标 安全环保“双零” 注解:现代矿业的发展,以对历史、社会、生命负责为价值追求。山东黄金始终秉持安全环保“双零”目标,始终遵循安全环保压倒一切,全力铸就本质安全。

(2)安全理念

①集团层面:安全发展

国泰民安

注解:生命至上,安全是天。为国家奉献,对职工负责,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科学发展,这是山东黄金永恒的信念。

②矿长层面:矿长的第一责任是安全生产

矿长的第一岗位在生产一线

矿长的第一指标是安全环保“双零”

注解:矿业是山东黄金的核心产业,矿长担负矿山安全 生产的第一责任。专注生产一线,确保“双零”目标,实现安全生产,以矿长为代表的各级管理者方向明确,重任在肩。

③员工层面:安全你我他

幸福千万家

注解:员工安全是亲人的期盼和企业的重托,成就家庭的幸福美好,企业的稳定发展。每一项流程,每一步操作,时刻绷紧安全弦。坚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三不伤害”原则,珍爱生命,从我做起!

(3)环保理念

用心守护绿水青山

用爱造福地球家园

注解:以最小的生态扰动量获取最大的资源量,这是现 代矿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清洁生产,奉献黄金白银,留下青山绿水,是矿业人不变的绿色梦想,更是山东黄金的主动选择。

8.关怀理念

“三让”、“三不让”承诺(1)“三让”承诺——

让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 让员工拥有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 让员工的工作条件更加安全可靠

注解:完善激励机制,让员工的创造更有价值,激发正能量。搭建发展平台,让员工的成长得到最大限度提升,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优化工作条件,让员工的身心更安全、更健康。这是山东黄金对员工由衷的爱护与关怀。

(2)“三不让”承诺——

不让员工家庭生活在当地贫困线以下 不让员工看不起病 不让员工子女上不起学

注解:“三不让”承诺是山东黄金注重发展民生、关爱弱势群体的不变誓言,是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政策的生动实践。把关怀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一名黄金人没有后顾之忧,共享发展成果。

9.经营理念 资源为先

效益为上

创新为本

注解:资源是现代矿业企业的先决条件和根本利益。效益是企业的生命和衡量一切经济活动最终的综合指标。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以资源为核心,以效益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推动集团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是山东黄金成就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

10.廉洁理念: 从严从实

风正气顺

注解:消除隔阂,消灭抵消,交流思想,促进发展。山东黄金将“三严三实”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标准,坚决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使各方面智慧之源涌现出来,形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局面。

二、行为识别系统 1.社会责任报告

社会责任报告是国有企业敢于担当社会责任、勇于接受社会监督的亮剑模式,是与利益关联方加强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下一步,将通过集团官网和国内主流媒体,每年统一对外发布一次。主要包括:集团概况、经济责任、民生责任、安全责任、环保责任、集团荣誉、未来发展等内容。

2.员工手册 员工手册是员工的行动指南和企业内部的“法律法规”,应做到“人人都清楚、事事有遵循”。主要包括:集团简介、组织架构、集团文化、员工行为规范、人事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等内容。

3.总部员工行为规范

总部员工是集团管理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其他员工的标杆和示范,必需更加注重行为得体规范。行为规范分为:核心行为准则和通用行为准则。其中,通用行为准则包括:个人仪表、人际关系、办公作业、团队意识、公共关系、环境意识等内容。

4.安全环保规范

作为国有大型矿业企业,实现安全环保“双零”目标,需要规范、统一的制度保障。集团现有17项安全制度、2项环保制度,对生产中每一项工作流程和每一个工作节点提出了具体要求。

5.外来人员安全须知

随着集团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到集团所属企业参观交流的外来人员日益增多。因此,集团明确了外来人员必须遵守的《安全须知》,确保安全全覆盖、无遗漏,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对社会的负责。《安全须知》分为《矿山企业外来人员下井安全须知》和《非矿山企业外来人员安全 须知》。

三、视觉识别系统 1.标识、旗帜

标识是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是集团品牌形象的代表。佩戴集团标识有助于增强员工的个体意识,提升集团的整体形象。旗帜是集团的象征,蕴含和彰显集团的文化气质。悬挂集团旗帜对于展现集团精神风貌和个体特色具有重要意义。标识包括:释义、标准色彩、辅助图形、明度、彩度、标准字体、象征图案等内容。旗帜包括:司旗、桌旗、道旗、灯杆旗、庆典用旗、主题式旗帜等形式。

2.文化宣传载体

文化宣传载体承担着引领员工思想、展示集团形象、促进合作交流等作用。主要包括:集团内网、集团官网、《山东黄金报》、宣传画册以及工作区域内显示屏、宣传栏、集团形象展厅等。

3.产品器物

通过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点一滴的使用和宣传,产品器物发挥着传递和提升品牌形象的作用。主要包括:办公用品、会议用品、形象广告产品等。

4.员工服装 员工进入工作场所要求规范着装,展示集团统一形象,彰显集团文化和企业精神。主要包括:一线员工工作用装和管理人员工作用装两类。

5.宣传标语

为适应新形势、新常态,根据新时期的宣传重点,提出“山金世界,有我更精彩!”等宣传标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贯,引领思想、提振士气、营造氛围、促进发展。

四、听觉识别系统 1.集团宣传片

为推进集团“十三五”规划的实施,适时推出集团宣传片,展示集团改革发展成效,展现集团新风貌、新形象。

2.集团之歌

集团之歌是集团与员工情感交流沟通的重要途径,通过在集团重大文化活动中统一播放和传唱,展示集团统一形象,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会议、活动用曲

通过规范会议、活动用曲,提升员工投身发展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彰显集团的规范性和统一性。集团举行重要会议时,统一奏放国歌;举行重要党的会议时,统一奏放国歌、国际歌;举行颁奖典礼时,统一奏放《颁奖进行曲》;举行运动会时,统一奏放《运动员进行曲》。

4.形象广告片

集团形象广告片《山东黄金 生态矿业》曾于2012—2013 年在央视播放,形象广告片的适时应用,对于塑造山东黄金发展生态矿业、建设绿色矿山的品牌形象具有很好的展示和推广作用。

附:

1.集团简介(略)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应用论文下一篇:兰花隅作文550字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