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经济特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珠海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2024-06-21

珠海经济特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珠海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精选5篇)

篇1:珠海经济特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珠海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第119号

《珠海经济特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已经2017年10月30日珠海市人民政府第九届1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2月13日起施行。

2017年11月13日

珠海经济特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因地制宜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改善人居环境,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珠海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绿色建筑的规划、建设、运营、改造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第三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绿色建筑的监督管理,并组织实施本办法。市建筑节能行政管理机构负责绿色建筑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负责辖区内绿色建筑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发展和改革、国土、规划、质监、环境保护、科技、工业和信息化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绿色建筑管理相关工作。

第四条 市建设主管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组织编制全市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2 — 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区政府)根据市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等,制定辖区绿色建筑发展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横琴新区、经济功能区管理机构履行区政府的职责。第五条 本市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执行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使用财政性资金投资的公共建筑等应当执行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

相关规划或者规定对建筑执行的绿色建筑标准有更高要求的,从其规定。

第六条 市建设主管部门会同规划等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市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具体范围,并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执行标准范围实行动态调整。

第七条 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及时将绿色建筑行业相关违法主体纳入失信黑名单。

鼓励绿色建筑相关行业协会建立行业公约,推进行业自律,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第二章 程序规定

第八条 市发展和改革行政管理部门审批使用财政性资金投资的绿色建筑项目时,应当按照市建设主管部门明确的绿色建筑建设标准和指标要求,保障绿色建筑项目增量成本和绿色施工费用的投入。

第九条 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绿色建筑理念纳入各层次城乡规划中,在重点区域城市设计中纳入绿色建筑设计内容。

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审批阶段,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建设项目用地规划条件中明确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和相关规划指标要求。

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审批阶段,项目报审设计方案中应当包含绿色建筑专篇。

第十条 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阶段,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项目的绿色建筑专篇内容进行审查。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在项目咨询、设计招标或者委托设计时,应当明确建设工程的绿色建筑等级等指标要求,并保障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等建设全过程的资金投入。

第十二条 设计单位应当在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设计文件中,落实相应绿色建筑等级标准,并编制不同设计阶段的绿色建筑专篇。

第十三条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对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标准进行专项审查。

第十四条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自出具审查合格证书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审查情况报市建筑节能行政管理机构备案。

绿色建筑施工图和建筑节能施工图的审查情况应当同步报市建筑节能行政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五条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通过审查的绿色建筑施工图设 — 4 — 计文件编制建设施工方案,根据国家或者地方绿色施工标准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并负责方案的组织实施。

施工过程中发现需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重大变更的,设计单位应当将变更后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原施工图审查机构重审,重审通过方可进行相应的施工。

第十六条 监理单位应当根据项目绿色建筑标准、施工图设计文件,结合绿色施工方案,编制绿色建筑监理方案并实施监理。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对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标准进行查验。竣工验收报告中应当包含绿色建筑的专项内容。

第十八条 市建筑节能行政管理机构应当对绿色建筑工程全过程实施情况和绿色建筑备案项目施工图审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对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及重大变更进行监督检查。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应当对建设项目绿色施工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章 运营、改造和标识认证

第十九条 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建筑能耗监测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市级建筑能耗监测平台,— 5 —

为建筑用能管理、节能改造和碳排放交易提供依据。

第二十条 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执行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的新建民用建筑,应当安装用电等能耗分项计量装置,建设建筑能耗实时监测系统。

前款所述建筑属于新建的,其能耗监测系统的建设应当与建筑主体一体化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第二十一条 建筑物所有人、使用人和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为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耗监测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确保能耗分项计量装置正常运行,并按要求向市级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稳定传送相关能耗数据。

第二十二条 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和改革、科技、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根据建筑的不同类型制定分类建筑能耗标准定额,结合能耗监测数据,适时公布超限额的用能建筑名单。

第二十三条 区政府对旧城区和旧小区进行综合整治的同时,应当进行绿色化改造。

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对既有建筑进行绿色化改造。第二十四条 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对绿色建筑实行绿色物业管理,将共有绿色建筑节能设施纳入物业服务管理和维护范围。

鼓励既有建筑实行绿色物业管理,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改造,降低运行能耗,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第二十五条 本市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鼓励绿色建 — 6 — 筑申报取得绿色建筑设计和运行评价标识。

第四章 技术应用及推广

第二十六条 绿色建筑应当采用适宜于本市的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外遮阳、太阳能和水(地)源热泵、雨水渗透与收集、中水处理与回用、透水地面、建筑工业化、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隔音、智能控制、余热回收等技术,选用本土植物、二级以上能效等级的高能效设备以及节水型产品。

第二十七条 新建的使用财政性资金投资的大中型公共建筑、社会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应当至少利用一种可再生能源。

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市分布式太阳能发展规划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划定具体实施的建筑范围。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当与建筑主体一体化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第二十八条 绿色建筑应当执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标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绿色建筑应当采用节水型器具和雨污分流技术,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绿色建筑景观用水、绿化用水、道路冲洗应当采用雨水、中水、市政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

第二十九条 绿色建筑应当使用绿色建材,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新型墙材,推广使用高强钢筋、高性能混凝土,鼓励

开发利用本地建材资源。

第三十条 鼓励在绿色建筑的外立面、结构层、屋面或者地下空间,进行融合园林生态系统的多层次和多功能的绿化、美化。鼓励对建筑物设置架空层,拓展公共开放空间。

第三十一条 绿色建筑的居住空间和办公空间应当符合通风、采光、隔热保温、隔音降噪以及污染防治的要求。

第三十二条 施工单位应当推行绿色施工标准,加强施工现场噪声和光污染、水污染控制,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实现施工过程中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第三十三条 鼓励在建筑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中推广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鼓励建筑按照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智能化模式建设,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装配式建筑体系。

使用财政性资金投资的大中型公共建筑应当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

第五章 激励保障

第三十四条 各级政府对绿色建筑发展、推广等相关工作予以经费保障,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三十五条 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评审制度,对经评定为示范工程的,授予珠海市绿色建 — 8 — 筑或者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称号。

鼓励绿色建筑申报国家和广东省的绿色建筑创新示范奖项。第三十六条 对达到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的建设项目和获得省级以上绿色建筑创新示范奖项的建设项目,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市建设、国土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探索制定容积率奖励政策,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三十七条 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由发展和改革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备案管理。符合要求的项目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申请补贴。

第三十八条 鼓励发展绿色建筑技术服务产业,对实施绿色建筑成效显著的企业,在企业资质升级换证、项目招投标中按规定给予优先或者加分等奖励。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建设单位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施工,或者对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项目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的,由建设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十万元罚款。

第四十条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审图机构、监理单位等违反本办法关于绿色建筑相关规定的,由建设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三万元罚款。

第四十一条 建设主管部门、建筑节能行政管理机构以及其

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7年12月13日起施行。

抄送:市委各部委办局,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纪委办,珠海警备区,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各人民团体,各新闻单位,中央和省属 驻珠海有关单位。

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1月14日印发

篇2:珠海经济特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珠海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珠规建质〔2018〕32号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印发

珠海市建筑易建性评价实施细则

(试行)的通知

横琴新区建设环保局,各区(功能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监督管理中心、市(区)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市(区)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各建设、勘察、设计、审图、生产、施工、监理单位,市建筑业协会:

根据《珠海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珠规建质〔2016〕195号)、《珠海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管理办法(试行)》(珠府〔2017〕69号)和《珠海市建筑易建性评价导则》(珠规建质〔2017〕168号)等要求,为规范建筑易建性设计、易生产和易施工等过程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建造效率,借鉴新加坡等地建造理念,我局制定了《珠海市建筑易

2018年4月3日

珠海市建筑易建性评价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建科〔2017〕77号)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7〕28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根据《珠海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管理办法(试行)》(珠府〔2017〕69号)和《珠海市建筑易建性评价导则》等规定,结合我市建筑产业化工作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全市以下范围内的新建建筑如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应当开展易建性评价,同时可申请易建性评价标识:

(一)政府投资为主的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

(二)政府投资为主的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

(三)可工业化建筑面积15万平米以上的新建住宅、商业综合体以及工业厂房、配套研发和办公项目;

(四)可工业化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单栋住宅建筑;

价等级。

项目易建性整体评价是指将各阶段(含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生产、施工、竣工或完工后续)评价分值加权,根据评分结果确定易建性等级。

第五条

易建性评价标识的申请遵循自愿原则,易建性评价标识的评审遵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

第六条

根据《珠海市建筑易建性评价导则》,易建性评价等级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A、AA和AAA三个等级。

全市建筑工程项目通过易建性评价后,建立档案,并在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登记存档。

第二章 任务分工

第七条

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监督管理全市建筑工程易建性评价工作,组织和指导易建性评价日常管理机构、评审单位和技术依托单位开展工作,组织对易建性设计、生产和施工等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督查。

各区(功能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开展本地区建筑工程易建性评价初评筛选工作,向上级推荐并负责申请易建性评价项目的组织协调,协助上级开展易建性评价和监督管理。

第八条 市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办公室负责易建性评价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负责建立并管理易建性评价工作档

(一)申请项目应是全装修交付的装配式建筑,符合现行管理规定以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或群体性上访事件;

(二)申请应由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生产阶段评价由预制构件厂提出),鼓励项目规划设计、深化设计、技术咨询、预制构件厂、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申请;

(三)前一阶段评价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评价。生产阶段评价可单独进行。

第十三条

申请单位向相应评价单位提交申请材料和前阶段的评审意见。

第十四条

评价单位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通过后进行评审,未通过应及时一次性告知补充材料。

第十五条

评价单位从市建筑产业现代化专家委员会抽取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对申请项目开展评价评审。

评审专家组由建筑、结构、设备(水暖电)、装饰装修、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BIM)等专业专家组成,数量为5-7名,可根据申请项目开展评审时的实施技术措施适当调整。评审意见应经评审专家组成员签字认可。

评价单位于评审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单位送达评审意见,并将评审意见、申请材料报日常管理机构备案。未通过评审的项目,由评价单位退还申报材料。

预制构件厂应在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网站进行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第二十一条

日常管理机构每年应组织专家对通过易建性评价的项目进行不定期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督促整改,并及时上报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第六章 激励措施

第二十二条 将易建性评价纳入到我市开发建设企业、勘察和设计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预制构件生产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通过易建性评价的项目,给予良好信用加分奖励。获得A、AA、AAA易建性整体评价(涵盖设计、生产和施工)的项目,对各参建单位分别给予一次10分、20分、30分的企业信用评价奖励,对同一项目不累计加分。

第二十三条

优先将通过易建性评价的项目列入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示范项目,颁发示范项目证书和牌匾。

第二十四条

获得易建性评价的项目纳入市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奖励范围,给予补贴。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安装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和构件生产单位违反本实施细则弄虚作假

篇3:珠海经济特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珠海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一、广东区域建设用海的基本情况

广东位于北纬22°09′-25°31′、东经109°45′-117°20′之间,面向南海,毗邻港澳,且海域辽阔,海岸线长,滩涂广布,大陆架宽广,港湾优越,岛屿众多,海洋生物、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其中,海域面积419300km2(包含专属经济区),近岸海域面积63889km2,大陆海岸线4114km,居全国首位;海岛1431个,岛屿岸线2414km。

广东是我国大陆与东南亚、中东以及大洋洲、非洲、欧洲各国海上航线最近的地区,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海洋经济活动频繁。近年来,随着陆域空间和资源趋于饱和,向海洋进军,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环境”成为必然。

2007-2012年间,珠海高栏港、江门银湖湾、汕头东部经济带、广州龙穴岛、江门广海湾产业新区、阳江吉树港区、东莞长安港区、湛江东海岛临港工业新区等8个片区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相继获批,用海总面积16787.4ha,填海总面积11071.5ha。十八大之后广东省政府谋划了中山翠亨新区、茂名滨海新区、湛江海东新区、珠海横琴新区、深圳大鹏新区、东莞长安新区、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广州南沙新区、潮州新区、阳江市滨海新区、汕尾新区、汕头海湾新区、揭阳新区、江门滨江新区等14个滨海新区建设。《广东省集中集约用海实施方案》中确立了广州南沙龙穴、汕头东部、湛江东海岛等29片集中集约用海区。广东发展过程中,区域建设用海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区域建设用海引起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也成为不可忽视、不可回避的难题。

二、《区规》实施情况

高栏港是依托华南沿海主枢纽港高栏港而设立的国家级经济功能区,是广东省重要的交通航运枢纽,陆地面积380 km2,海域面积1100 km2,海岸线55 km。2007年国家海洋局批复《珠海高栏港经济区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批准填海面积3406ha,港池用海1625ha。

据不完全统计,2008-2010年,国家海洋局《关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实施期间,通过珠海高栏港大平湾一期-九期等大规模的围填海活动,完成填海2155.9221ha(截至2015年8月,已利用1288.1364ha,未利用的867.7857ha),未填的1250.0779ha。截至2015年底,《区规》范围内没有新增围填海。

目前,《区规》范围内三一海洋重工产业园、中海油海工基地、珠江钢管项目、国家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珠海碧辟化工有限公司等项目已经入驻并投产,市政道路、防洪排洪渠等公益用海项目业已基本交付使用。中国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二期等项目在建。

2007年-2016年,《区规》执行近10年时间,围填海完成率约63%,利用率约38%,围填海进度主要受限于海域使用权证审批,利用程度主要受限于产业政策调整和招商引资力度。

三、《区规》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原因分析

1、海水无机氮等指标超标问题显现。

2011年-2015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和2011年-2014年的《珠海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高栏港区附近海域无机氮基本处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大多处于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部分港口海域略劣于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基本保持在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海水水质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部分指标有所改善。

主要原因为:一是《区规》实施后,经济开发活动增加,人口向港区快速积聚,生产、生活污水增加,而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部分含氮的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入海;二是公共码头、企业码头数量多、分布散,港区船舶来往频繁,含油废水等不能完全回收处理,部分废水直排入海;三是围填海活动增加,防波堤等公共设施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该海域的海水交换能力,海水自净能力削弱。

2、海洋生态系统破坏,海岸带生态功能丧失。

围填海活动产生大量悬沙直接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浮游藻类、微生物、鱼类等)死亡,海洋生物栖息地以及鱼类产卵场、洄游通道消失,间接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减低,优势物种改变,部分物种在该海域消失。填海成陆对原海域的生态系统造成永久性破坏,海洋湿地面积减少、亲水空间压缩、海陆交换区域硬底化严重、潮间带底栖生物消失,原有海岸带生态系统完全破坏,生态功能基本消失。

原因为:人类本身的经济活动和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直接破坏和间接影响。

3、抗风浪以及风暴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能力急剧减弱。

近年来,风暴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增加,受灾人口、范围呈增加趋势,强降雨天气造成的洪涝、排水问题严重,并且容易造成海洋环境的二次污染,历年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8月份高栏附近海域的海水质量为全年最劣水平,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最高。

原因主要为:大规模围填海挤占海域空间,纳潮能力减弱;围填海造成排洪渠道改道,排洪能力减弱;围填区地表性质的改变使得地表的蓄水和下渗能力减小,导致地表对雨水的调蓄功能下降;围填海海陆交换区域生态屏障消失,风浪抵御能力减弱。风暴潮、台风期间,大量雨水携带泥沙以及其他生活、生产污染物(主要为含氮污染物)通过地面漫流及地表径流入海。

4、回淤增加。

《区规》实施以来,高栏港区的航道清淤方量、清淤成本明显增加,清淤时间间隔缩短,而清淤造成的悬沙对海洋生态造成持续影响。2008-2011年期间,因围填海造成大量悬沙,港口区域的回淤量达到峰值。总体而言,高栏港回淤量呈上升趋势。

原因主要为:一是大规模的围填海挤占海洋空间以及影响海洋水动力环境,致使港区泥沙容易沉积。二是填海区域的海陆交换区域对海浪冲击抵御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并由潮水、海浪携带入海。

四、对策建议

1、制定并细化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政策措施。

一是制订并细化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审批的规范性文件。以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为总控,限定区域建设用海的区域和规模、产业布局等,避免地方政府“圈地”式用海导致海洋空间资源浪费和海洋环境恶化加剧。二是制定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用海保障政策,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批复后相关用海程序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但缺乏长效的用海保障政策,填海施工与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时间节点实际分离,施工期的不确定性导致对海域造成重复性、长期性破坏。三是制定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实施和海洋环境的监督计划。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实施和环境的监督仅依赖海监执法行动,缺乏规范的监督措施。制定监督计划和问责制度,明确责任主体、监督主体、考核主体,有效避免实施过程产生的管理混乱,减少因管理疏忽而导致了海洋环境问题。

2、建立健全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实施的海洋环境保护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区域建设用海的海洋环境后评价制度。在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实施中,每隔五年开展一次海洋环境后评价评估,科学调整海洋生态环境管理及修复保护的措施。二是建立健全区域建设用海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失补偿制度,在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要求制定科学合理、长期性的、以当地政府为责任主体的海洋生态损失补偿方案,并根据阶段性的后评价结果实时调整,严格落实。三是完善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体系。根据区域建设用海的区域、规模,科学设置海洋环境监测站点和验潮井,对区域建设用海的海水水质、潮位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限时报送、及时处理。

3、优化结构,加强管理。

一是优化区域建设用海规划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根据用海性质、规划主体产业特点及区域海洋环境状况,先行制定“准入标准”和“禁入名单”,促产业集聚发展、可持续发展。二是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要求科学评估,合理布局,严格按集中集约用海,污染物集中处理排放的管理要求,避免多点开发,多点排污。三是实施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入海总氮总量控制,合理布置入海排污口,强化涉及陆源排污的海洋工程及海岸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四是落实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内海洋企业信息实时采集,督促进入企业与海洋管理部门实现点对点的对接,避免管理盲点,将违法排污入海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及时处理,重点监督。五是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的要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收集管网,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挖排洪渠和雨水收集管道,保障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禁止污染物入海。

4、构建生态屏障,重建海岸带生态系统。

在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明确海洋环境保护投入比重(污水处理等陆域环保的设施设备投入除外),投入资金由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当地市政府为实施主体,用于形成海岸线的整治修复,可考虑按修复岸线不低于35%的标准,或不低于原有自然岸线长度的标准执行。

5、加强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一是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实施,围填海的施工期船舶来往频繁,制定详细的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计划,及时处理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二是布局有石油、化工等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应制定最严格的应急处理计划,有效应对最极端情况下的污染事故,避免突发事件引起海洋环境问题;三是科学制定灾害天气的应急处置措施,避免灾害造成海洋环境的二次污染。

摘要:文章分析广东海洋经济的重要性和集中集约用海的迫切需求,从区域建设用海的角度思考海洋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并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有利于加强区域建设用海的科学管理,旨在为妥善协调区域建设用海中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提供一定地参考。

篇4:珠海经济特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珠海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区片区建设办法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和保障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建设,根据《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试行办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以下简称横琴片区)。

第三条

横琴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效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打造与拉美国家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平台,培育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建立投资自由、贸易便利、监管到位、服务高效、有力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第四条

市政府有关部门及中央、省驻珠单位应当研究制定支持性政策,推动和促进横琴片区改革创新工作。推进横琴片区的各领域业务创新,运用现行法律制度和政策资源,营造自主改革、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五条

本市建立横琴片区领导协调机制,研究横琴片区发展规划、金融财税、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区域监管、政策法规等领域的重大问题,统筹指导改革试点任务,协调与省、港澳及本市各行政区、经济功能区(以下简称各区)、各部门事务。

第六条

横琴新区管委会加挂横琴片区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牌子。管委会负责具体统筹协调、组织实施横琴片区改革创新发展任务和措施。

第七条

管委会依托专业的社会组织机构,引导区内企业和相关组织表达利益诉求、参与政策评估和市场监督、行业自律,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管委会建立创新研究机制及专家参与重大决策制度,为横琴片区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应用性研究服务。

第八条

以横琴新区城市规划为依据,落实横琴片区建设用地规模。支持横琴片区科学围填海,用于横琴片区发展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本市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优先安排横琴片区。

第九条

建立符合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要求和横琴实际的考核体系,对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驻珠单位支持横琴片区建设工作进行考核。考核体系由市考核部门与管委会参与编制,经批准后公布实施。除前款的考核体系外,取消对横琴片区的其他考核、检查和评比。管委会负责对横琴片区各工作机构及驻区单位开展考核。

第十条

横琴片区的重点工作和创新工作纳入市督查督办系统,加强执行力效能监察和问责。横琴片区建立一体化的廉政监督新机制。第十一条

发挥横琴片区的功能辐射和产业带动作用,推动横琴片区与本市其他各区在投资融资、招商推介、产业促进、城市提升等方面的联动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第三章

投资开放

第十二条

横琴片区实行国家规定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

第十三条

区内投资者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除国务院规定对境外投资项目保留核准外,境外投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对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探索备案文件自动获准制。

第十四条

管委会建立统一受理机制,接收以下许可或者备案的申请资料,并送达文书:

(一)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及备案。

(二)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和变更审批及备案。

(三)商事主体设立登记。

(四)组织机构代码证、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税务登记证、社保登记号、公章刻制备案。

(五)其他可以纳入统一受理的事项。

第十五条

根据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管委会探索建立统一实施行政许可制度,由一个行政机关接受相关行政机关的委托,统一实施相关行政许可。

第十六条

实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等多证合一,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推行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逐步汇集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对商事主体颁发的登记、许可、资质认定、备案等信息,实现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录入和企业信息数字化。

简化完善商事主体注销流程,试行对个体工商户、未开业企业及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程序,构建便捷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

工商部门委托具有资格的银行网点开展商事登记导办服务,实现政务服务随时办理、远程办理、异地办理。

第十七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人可以用研发技能、管理才能等人力资本出资。

以人力资本出资的,出资人应当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人力资本出资的评估方式由全体出资人协商确定。

出资人以人力资本出资的,应当在公司章程中载明出资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人力资本内容、出资的期限、评估方法及价格等事项,并在商事主体登记许可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公示。

在公司破产或者因其他经营性原因导致歇业、解散时,人力资本出资股东因劳动合同未到期导致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应当在未履行的人力资本价值数额范围内提供现金、实物等充抵财产;无法提供足额的充抵财产的,其他股东应当对差额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章

贸易便利

第十八条

横琴片区实行国务院确定的分线管理政策,创新粤港澳口岸通关模式,推动实现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

创新横琴口岸查验模式,探索横琴与澳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和监管互认。实施澳门车辆在横琴与澳门间便利进出政策,制定横琴与澳门游艇出入境便利化措施。

第十九条

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过单一窗口一次性递交各管理部门要求的标准化电子信息,建立共享共用机制,处理结果通过单一窗口反馈整合。

建立跨部门的贸易、运输、加工、仓储等业务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部门之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第二十条

推进与港澳检验检疫证书联网核查,探索经横琴片区仓储供港澳动物产品监管模式,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实行进境货物预检验、检验检疫分线监管机制、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

第二十一条

发展离岸贸易、保税展示交易、融资租赁等业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

鼓励企业在区内设立总部和各类交易平台,建立整合贸易、物流、结算等功能的营运中心。

第五章

对接港澳

第二十二条

按照《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补充协议,实施港澳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重点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服务等专业服务,以及金融服务、交通航运服务、商贸服务、科技服务等领域,进一步取消或者放宽对港澳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等准入限制。

第二十三条

支持发展高端医疗服务,开展粤港澳医疗机构转诊合作试点,建设具有粤港澳特色的中医药产业基地。

第二十四条

推动游客入境便利化和旅游业务创新发展,建设国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

支持在横琴片区内设立的港澳资旅行社依法经营内地居民出国(境)(不包括台湾地区)的团队旅游业务。

第二十五条

探索将境外产业投资与港澳资本市场相结合,鼓励在横琴片区设立专业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司,支持有条件的投资者设立境外投资股权投资母基金。加强与港澳在项目对接、投资拓展、信息交流、人才培训等方面交流合作。

第二十六条

支持澳门打造中国与葡语系国家经贸合作平台,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加强与拉美国家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构建内地企业对外投资和拉美国家进入内地的重要窗口和综合服务平台。

第二十七条

推动与粤港澳商贸、旅游、物流、信息等服务贸易自由化相适应的金融创新。

推进横琴片区与港澳地区在跨境人民币业务领域的合作和创新发展,推动以人民币作为横琴片区与境外跨境大额贸易和投资计价、结算的主要货币,推进横琴与港澳地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

推动以资本项目可兑换为重点的外汇管理改革等试点,推动横琴片区与港澳地区投融资汇兑便利化。

第二十八条

根据本市与港澳的合作需要,横琴片区范围内的土地适度面向港澳地区定向供应。第二十九条

借鉴港澳经验,探索建设管理新模式,优化建设流程管理,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第三十条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探索人才评价方法,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采取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激励措施,对高层次人才在出境、入境、签证居留、项目申报、创新创业、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第三十一条

探索横琴片区对港澳专业人士资格认可专业清单,允许取得港澳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士经横琴片区认可或者经相关主管部门备案后,直接为横琴片区企业和居民提供专业服务。

制定支持港澳专业人才便利执业的专项措施,为港澳法律、会计、建筑、房地产、金融证券、信用服务、医疗、旅游等专业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参与横琴片区开发建设提供便利。

第六章

综合服务

第三十二条

实施促进现代产业发展和分线管理的有关税收政策。制定适应高端服务业培育和发展政策,对旅游、商贸、文化、健康及特色金融服务业予以重点扶持。

规范纳税信用管理,对不同信用等级纳税人实施信用分类管理,对纳税信用评价良好的纳税人予以激励,并公示有关信息。

第三十三条

建立高效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体系,建设知识产权综合业务受理平台,实现各类型知识产权申请、缴费、投诉、法律状态查询等一站式服务,促进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发展。

健全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和维权援助机制,探索建立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快速维权机制,发挥立法、行政、司法以及行业自治组织的主体作用,促进各类保护工作相互衔接。

第三十四条

建设对接港澳的国际数据专用通道,配备全岛信息化基础设施,打造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交通、旅游、会展方面的信息化重点应用。

第三十五条

建立涵盖商事主体、个人、数字地理等信息的综合数据库和统一的信息归集、交换和共享规则。

管委会将电子证照卡系统纳入商事主体综合数据库,逐步开发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分析、市场监管及预警、市场主体信用分析、市场主体违法惩戒等应用系统。

第三十六条

横琴新区消费者协会按规定开展诚信店认定、小额争议纠纷仲裁、消费争议先行赔付、横琴与澳门跨境消费维权等工作,逐步发展成为枢纽型社会组织。

第三十七条

建立公正、公开、高效、便民的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依法保护区内劳动者的就业、获取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接受培训、保险福利、参与企业管理等权利。

第三十八条

建立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机制,引导当事人选择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纠纷解决方式,及时、有效地解决纠纷。

第三十九条

商会、商事仲裁机构或者专业机构可以依法在横琴片区设立商事调解组织,提供有偿的商事纠纷解决服务。商事调解组织应当制定机构章程、调解规则。

依法达成的和解协议、调解协议具有合同效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商事调解组织调解纠纷,可以选择按照争议标的金额或者调解时间收取调解费,在受理案件前应当告知当事人。

第四十条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低碳发展示范区。

鼓励区内企业申请国际通行的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第四十一条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横琴片区改革、创新、发展的成效和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四十二条

管委会建立信息发布机制,通过新闻发布会、信息通报例会等形式,及时发布横琴片区相关信息。

管委会应当及时在横琴片区门户网站公布国家、省和市关于横琴片区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办事程序等信息。

第七章

监管措施

第四十三条

管委会制定并发布实施横琴片区权责清单,规范行政部门的行政服务、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行为。

第四十四条

在横琴片区注册的企业在本市其他区域经营的,应当依法接受监管;对其实施的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五条

《珠海经济特区商事登记条例》及其他特区法规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对商事主体在横琴片区的相关市场经营行为,适用《珠海经济特区商事登记条例》及其他特区法规。

管委会可以根据前款规定,对接港澳营商环境,发布市场经营行为法律责任清单。

第四十六条

管委会制定横琴片区商事主体市场违法经营行为提示清单,引导合法经营。

第四十七条

建立企业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对企业投资项目实现网上受理、办理、监管和服务,实现核准、备案过程和结果的可查询、可监督。

第四十八条

对申请核准、备案及相关手续的企业投资项目,赋予建设周期唯一项目代码。各部门对投资项目的审批、处罚、监管信息,以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信息,汇集至项目代码,并与社会信用体系对接。

第四十九条

加快推进诚信岛建设,建立区内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公开、共享和使用制度,推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动机制。

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施企业年报公示、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

推动横琴片区与港澳信用信息互认。

第五十条

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专业性、技术性或者社会参与性较强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可以交由专业的社会组织承担。第五十一条

横琴片区完善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建立与横琴片区金融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风险防范机制。

第五十二条

横琴新区综合执法局依法相对集中行使执法权,实施综合执法。建设网上执法办案系统,依法及时公开执法检查情况,涉及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应当发布必要的警示、预防信息。

对涉及土地违法及征收拆迁等行政强制执行事项,由横琴新区综合执法局按照司法裁定组织实施,并接受司法监督。

第八章

第五十三条

篇5:珠海经济特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珠海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珠海市人民政府令 定标报告、中标结果等信息应当在市交易平台公开发布。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不招标的其他情形。

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适用前款所列情形不进行招标的,应当报经发改部门核准。涉及具体认定事项的,发改部门可以向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征求意见,相关部门应当提供意见。

相关法律法规对核准程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已编制最高投标限价,其中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最高投标限价不得超过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

(五)资金来源已经落实;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二)不能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的,招标人可以根据批准的工程估算、概算、预算等造价指标,参照市交易中心发布的上一年度同类建设工程中标价相对于最高投标限价下浮率或者通过市场询价等方式设置最高投标限价,相关专业工程计价标准、规范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最高投标限价编制时间不得早于招标公告发布时间前九十天,逾期应当重新编制最高投标限价;

(四)最高投标限价一般应当与招标公告同时发布,特殊情况最高投标限价未与招标公告同时发布的,招标人应当接受投标人提出的适当顺延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要求;

(五)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招标人公布的最高投标限价应当包括工程总价、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合计、措施项目清单计价合计、其他项目清单计价合计、税金和规费合计。其中安全文明措施费、暂列金额、暂估价等投标人不可竞争的固定报价另外单列。相关专业工程计价标准、规范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不得要求总承包资质附加同一总承包资质范围内的专业承包资质,但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不同资质的承接范围存在交叉的,招标人应当接受所有具有相应资质或者满足资质要求的企业参加投标;

(四)要求投标人同时具备多项资质条件的,招标人应当允许投标人采用联合体投标方式;

(五)涉及三个以上专业承包资质类别的,应当按照施工总承包招标或者将各专业承包工程内容单独招标。

(四)自招标公告发布之日起前一年内因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违法行为受到相关部门行政处罚的;

(五)违反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原因被本市相关部门责令停工整改且在停工期内的或者责令改正而未改正的;

(六)依法应当拒绝投标的其他情形。

中按照最低价或者合理低价等价格竞争方法确定中标人。

采用简化程序招标的,招标人可以不组建资格审查委员会、评标委员会、定标委员会,资格审查、评审、定标按照简化程序确定的规则执行。

(三)没有处于停产停业或者破产的状态;

(四)没有处于法律法规许可的正当行为受到限制的状态;

(五)向同一建设工程提供了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造价咨询、监理等服务的任何法人及其附属机构,不得参加同一建设工程的施工投标;

(六)监理单位及其监理工程师与同一建设工程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设备及材料供应单位具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不得参加该建设工程的监理投标;

(七)与招标人具有隶属关系的任何单位不得参加投标;

(八)具有隶属关系的投标人不得同时参加同一建设工程的投标;

(九)任职项目数量达到规定限额的项目负责人不得作为拟派项目管理班子成员参加投标;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评标委员会认为投标文件存在低于成本的方式进行恶意竞争等无效投标文件情形的,应当向投标人说明情况,允许投标人进行答辩。

澄清和答辩应当进行书面记录。

定标委员会成员的产生应当符合招标人关于重要事项决策制度的相关规定。招标人应当在定标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将招标投标情况报送市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上一篇:公务员面试知识点下一篇:600字作文梦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