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攻关计划申报指引-河南科技厅

2024-07-25

河南科技攻关计划申报指引-河南科技厅(精选8篇)

篇1:河南科技攻关计划申报指引-河南科技厅

附件1: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科技攻关计划支持对象为高校、科研单位、公益机构,以及各类国家级研发平台(包括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项目支持额度一般为10万元,最高不超过20万元。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两年,即项目完成时间不超过2018年12月。

一、农业领域

(一)项目指南 1.种植

(1)作物栽培:主要农作物减药、减肥、减水增效生产技术,农机农艺配套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设施栽培、无土栽培、植物工厂技术,精准种植技术。

(2)农林新品种选育:作物育种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及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构建,优异种质材料创制与评价,农作物、林果、蔬菜等新品种选育,良种高效繁育技术,新品种配套生产技术研发。

(3)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农田污染修复:平原农业典型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农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农产品绿色生产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化肥、农药安全使用和减量化施用技术,农田污染土壤的修复与防治。

(4)农产品贮运:农产品贮运技术工艺与装备,仓储理论与仓型设计,农产品贮运过程中的品质控制,储粮有害生物监测与综合防控,粮食收后干燥、果蔬食用菌采后减损和贮运技术。

2.养殖

(1)畜禽安全养殖:畜禽新品种选育,畜产品加工及副产品增值利用,肉蛋奶生产全程深度溯源,规模化畜禽场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养殖装备制造。(2)新型饲料:饲料营养价值动态评估与高效利用,新型饲料产品研发。

(3)畜禽疫病防控:重大动物传染病应对策略及重大疫病防控、新型动物疫苗研制。

3.食品

(1)冷链食品:速冻米面制品、预制菜肴、蛋奶制品、调理肉制品等冷链食品生产与质量控制,冷链食品专用智能装备。

(2)休闲食品:烘焙、膨化食品、饮料等休闲食品营养化便捷化。

(3)发酵食品:发酵奶制品、发酵饮品等发酵食品的生产与质量控制。

4.农业装备

大型与专用拖拉机装备,田间作业及收获等主导农机装备智能化与制造技术,农产品产后智能化干制与精细选别技术装备,畜禽与水产品智能化处理装备。

5.互联网+农业

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社区信息化,农业大数据的采集、存储、融合和共享利用技术,农业遥感技术,物联网农业的数据采集、传输和云平台处理,作物生长环境精确预测、农产品信息追溯。

(二)申报要求

1.各省辖市不超过15项(济源市10项),省直管县(市)不超过3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随所在地申报,不超过3项,指标单列;中央驻豫科研院所随所在地申报,不超过10项,指标单列。

2.省农科院不超过40项,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畜牧局和省科学院分别不超过10项,其他有关厅局分别不超过3项。

3.河南农业大学不超过40项,河南科技学院、信阳农林学院不超过20项,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和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分别不超过15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不超过8项,其他涉农院校不超过3项。

4.农业领域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家分别不超过2项,指标单列。

5.每个申报主体对一个研究方向只能申报一个课题。

二、工业领域

(一)装备制造

1.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机器人基础问题与前沿技术,工业机器人关键单元与零部件、本体与应用集成技术,服务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特种机器人技术;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及现场局域网系统,基于PLC、PC的控制系统,新型控制系统,智能制造设计、制造过程及装备智能化,智能化车间、智能化工厂与智能制造服务。

2.数控设备与关键基础件:高档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伺服驱动系统与功能部件,高档专用机床,高端纺织行业和轻工行业专用设备;高速精密重载轴承,高端液压与密封基础件,高参数齿轮及传动装置,先进铸造、清洁热处理、清洁切削及表面工程等先进基础制造工艺。

3.先进轨道交通:轨道交通高能效牵引传动技术、安全保障技术,多能源驱动城轨车辆关键技术与装备,新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及装备,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能力保持技术,隧道施工装备、道路养护、城市市政设施施工专用装备。

4.电力装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等关键元器件制造及应用技术。

5.3D打印与激光制造:3D打印制造关键技及核心装备,3D打印的共性基础、核心元器件;激光器及其集成制造技术,激光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

6.高端传感器与仪器仪表:高性能传感器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高端传感器制造、封装、可靠性、测试等关键共性技术,针对智能工厂及智能车间的无线传感器设计制造技术;智能仪器仪表、特种专用仪器仪表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二)电子信息

1.网络通信与智能终端:一体化融合网络、新型光传输与光网络、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宽带综合业务接入设备、业务与运营支撑系统;智能手机、移动信息终端、网络终端、数字影音等智能终端和关键部件,计算机终端、外围设备及管件部件。

2.软件开发:系统软件与基础支撑软件;嵌入式软件;图形和图像处理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软件;智慧城市系统软件;制造业信息化软件。

3.物联网:物联网标识与编码、通信、数据处理与融合、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技术;物联网在智慧城市等相关行业的应用。

4.大数据及云计算: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多存储模型的融合管理、测试评估、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应用服务库建设;云计算共性关键技术和云计算成套系统;北斗导航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地理云、地质云、气象云等专题云构建技术与应用。

5.半导体元器件与集成电路: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系统;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混合光电子集成技术,微波与光波融合集成技术,模拟分析与测试封装技术;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开发,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

6.网络安全:网络动态防御与协同防御、网络基础设施安全、网络资源测绘、移动互联网安全、网络舆情信息感知与引导、网络系统和产品安全性检测、网络取证;适用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信息加解密、量子密码;新型城镇化信息安全智能监控、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安全。

(三)新材料 1.金属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金属复合材料、特殊合金材料,超细及纳米粉体和粉末冶金材料,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铝镁钛轻合金材料深加工,金属材料短流程节能加工,新型细化剂。

2.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档涂附磨具、高精密磨具、高纯超细金刚石微粉及纳米金刚石、先进陶瓷及其复合材料,高效节能耐火材料,石墨烯大规模制备,新型功能陶瓷材料,功能玻璃,高效光谱转化材料,超高温陶瓷,无机纳米功能粉体的可控制备,绿色混凝土材料及外加剂。

3.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新型橡胶材料,新型工程塑料,新型纤维材料,高分子材料的低成本化和高性能化,生态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用高分子树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微纳尺度高分子材料。

(四)新能源 1.新型动力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及相关材料;耐震动长寿命大容量动力型氢镍/镉镍/铁镍电池相关材料及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动力型锌镍电池体系的研究。

2.太阳能光伏和光热:高效率、低成本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区域供暖,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

3.风电:大型风电叶片和风电轴承等关键零组件,大型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电气控制,高可靠性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制造,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风电场设计与运维。

(五)化工

1.能源化工:精细煤化与石油化工、高效洁净煤气化。

2.精细化学品:电子化学品,加氢产品,耗碱产品,新型催化剂,新型橡胶塑料助剂,精细及功能化学品加工技术,超细功能材料。

3.生物化工:生物基材料,微生物发酵新产品,新型高效酶制剂,生物催化、生物加工技术及高端产品;绿色生物工艺在化工、制浆、印染、制革等领域的应用;酶工程、发酵工程技术和装备创新。

(六)汽车及零部件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燃料电池、驱动系统、整车控制和信息系统、充电加注、试验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整车集成技术,充换电关键技术,新一代电机电控系统,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技术。

2.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环境信息获取和智能决策控制所依赖的传感器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与控制技术,基于车联网技术的车路/车车协同式辅助驾驶技术,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公交及营运车辆网联化信息管理系统,网联式汽车节能控制系统,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关键技术。

3.新型专用车及关键零部件:冷藏、环卫、建筑等专用车辆、特种车辆,转向器、减振器、传动轴、汽车水泵、气缸套、制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其智能制造。

三、社会发展领域

(一)项目指南 1.人口与健康

(1)疾病防控:人口生殖健康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以及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遗传性疾病治疗;重大、慢性疾病和精神类疾病的早期筛查、预警、干预、诊断和治疗;常见传染性疾病的诊断、检测和防治;禁毒戒毒防控技术研究,精准医学相关的基因检测技术、肿瘤精准治疗技术以及干细胞临床研究,生物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上的应用;体育运动损伤预防与治疗;加强中医适宜技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应用研究。

(2)新药开发:新结构、新靶点、新机制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大品种药物,复方创新药物和缓控释药物,新型先导化合物,纳米混悬剂稳定剂,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新药研发。

(3)中药现代化:道地大宗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原生态种植技术、产地初加工技术及质量评价研究;中药材优质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道地大宗中药材生产全过程信息追溯体系研究;中药、复方中药生产技术集成与创新;中医药保健品、功能食品、日用品、化妆品的研发;中药材非药用部分及中药生产废渣的再利用。

(4)医疗器械:新型治疗、诊疗设备,数字化医疗技术及设备,个体化医疗工程技术及设备,生物医用材料前沿高端产品、体外诊断仪器设备与试剂。

(5)生物药物与疫苗:免疫原性低、稳定性好、靶向性强、长效、生物利用度高的重组蛋白药物和抗体药物;多联多价联合疫苗、治疗性疫苗、重组疫苗等新型疫苗。

2.公共安全

(1)食品、药品安全: 大宗食品、药品安全控制、跟踪、溯源和应急处置技术,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超市食品安全防控,食品污染物快速检测,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监控预警系统。

(2)生产安全:矿山生产安全与救援,交通安全疏导与应急处置,建筑施工安全,高危行业劳动保护,重点行业生产事故与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监管,事故应急处置,智能救援设备研发。

(3)气象、地质灾害预警:冰雹、雷暴、暴风、暴雨(雪)、沙尘等常见气象灾害的监测及快速预警,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监测及快速预警。

3.节能环保

(1)节能及能源高效利用:先进储能技术,碳捕捉利用和封存技术,分布式能源开发技术,煤炭提质高效清洁利用技术,能量高效转化和传递过程研究,动力系统节能,能量梯级综合利用和系统集成,绿色建筑节能,交通节能,节能电器与绿色照明技术。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快速高效勘察及预测,深层和复杂矿体采矿技术,先进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矿山绿色安全开采综合利用技术,中低品位、复杂难处理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矿山及脆弱地区生态修复,尾矿利用技术。

(3)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高效利用技术,大气雾霾防控先进技术,清洁生产与主要环境污染物控制,工业、农业及生活废水、废气、废弃物、污泥等的处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低浓度有机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控制与净化,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废弃物处置过程中二次污染控制,水污染治理及河道水生态修复,突发性环境污染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

(4)绿色建筑与智慧宜居城市:现代化建筑技术规范标准,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及配套构件,新型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及材料,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互联网化,绿色高性能建材;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与动态监测,城市综合信息平台,城市雨水综合利用,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地方特色生态人居环境与低碳消费方式。

4.其他

旅游:河南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智慧旅游。

(二)申报要求

每个单位申报的项目之间研究内容不允许雷同。

四、国际科技合作

围绕推动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提升区域竞争力,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以产学研相结合为主要模式,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支持)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难题,打造新兴产业,振兴提升传统产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一)项目技术应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二)通过国际合作,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科技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实现“填补空白、解决疑难、实现跨越”的目标。

(三)申报单位应为依法在我省境内设立,具有较强国际科技合作能力、科研条件和研发实力,并具备法人资格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公益机构,内资或者内资控股企业(企业单位须建有国家级研发平台),同等条件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请的项目优先支持;申报单位应具备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制度,具备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条件;能够提供配套资金投入或其它渠道经费支持。

(四)项目合作外方应为境外设立/注册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但可作为中方联合申报单位);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或较高的科研水平,外方合作伙伴可以资金投入或技术投入(包括技术指导、专有技术和资料、先进仪器设备、国际顶尖人才等资源投入)的方式参与合作。

(五)项目申报单位与外方合作伙伴有良好合作基础,申报时双方应签署项目合作协议或意向书,合作协议应为有效协议(合作方签约人应为机构负责人或其授权的人,协议有效期覆盖项目实施期),确定各自对所申报合作项目的投入、分工及成果分享方式等事宜。

(六)郑州市、洛阳市各10项,其他省辖市(省级高新区项目包括在内)、郑州航空港区、国家高新区、国家郑州经开区各5项;省直管试点县(市)各3项;卫计委、省科学院、省农科院各20项,其他省直部门(单位)各10项;郑州大学(含附属医院)40项,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各20项,其他高校各10项。

篇2:河南科技攻关计划申报指引-河南科技厅

全校各单位:

2012河南省科技厅项目申报工作已经开始,本省科技计划集中申报和受理的有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成果转化、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软科学研究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项目的受理另行安排。

一、具体申报要求如下:

1.申报材料具体内容如下

1)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请书及经费预算申请书各一式6份

2)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申请书及经费预算申报书各一式6份

3)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及经费预算申请书 各一式6份

4)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及经费预算申请书 各一式6份

5)国际科技合作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申请书及经费预算申请书 各一式6份

2.项目申请书和项目经费预算申请书分别装订。

3.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主要负责人每年只能承担一个项目,已获批有省科技计划但尚未结题的,不能申请新的项目。

4.请申报人严格按照省科技厅发布的项目申报指南和项目指南的有关要求进行选题申报。

二、申报项目相关资料和获取方法

请申报人登录河南科技网或我校科研处网页项目管理板块下载:

1.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2012)

2.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2012)

3.各类别项目申请书及经费预算书

三、申报工作要求和材料受理

以上给各类项目科技厅均限额申报,请各单位认真组织、有计划的分类别择优申报。项目申请人将项目申报书纸质材料以及电子版一并报送学校科研处(科研处电子邮箱:hncykyc@126.com)。

科研处受理截止时间:2012年10月8日下午5:00

科研处

篇3: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我省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有关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 (以下简称“科技项目经费”) 是省财政安排用于支持列入省科技计划的各类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项目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省科技项目经费支持的对象是河南省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其他具有研发能力的单位。

第四条省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 集中财力, 突出重点。科技项目经费要集中用于支持重大项目, 避免分散使用。对反映产业重大科技需求, 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 以产学研结合方式开展重大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 能够明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项目, 以及关系社会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我省优势领域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二) 科学安排, 合理配置。根据科研活动规律、科技工作特点和财政预算管理要求, 优化财政科技项目经费投入结构。加强不同类别科技项目经费资源配置的协调沟通, 明确定位, 避免重复交叉。按照项目重要性、研发目标任务以及项目承担单位性质和管理水平等因素, 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经费预算。

(三) 政府引导, 多元投入。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 有效增加全社会研发投入。科技项目经费支持方式以无偿资助为主, 积极探索贷款贴息、风险投资等方式;在补助环节上坚持前补助与后补助相结合, 积极推行以奖代补。

(四) 统一管理, 专款专用。科技项目经费应当纳入项目承担单位财务统一管理, 分项目单独建账核算, 确保专款专用。

(五) 明确责任, 加强监督。科技项目经费应当明确管理和使用责任, 建立完善追踪问效及问责机制。

第五条完善省科技计划及重大科技项目经费投入的决策机制。新增设立的省科技计划专项经费以及涉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投入事项, 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第六条完善省科技项目立项及经费预算评审制度。在预算评审的基础上, 对符合条件的科技项目择优支持。

第七条完善专家参与科技项目管理的机制, 建立评审专家库, 完善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信用和问责制度。

第八条提高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的透明度。在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前提下, 项目预算全面实行网上申报, 逐步推行网上评审;对项目申报条件、立项及经费安排等相关信息进行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逐步探索建立项目绩效情况公示制度。

第九条加强科技项目经费的监督检查。建立包括财政、科技、审计等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在内的项目经费监督评价体系, 建立重大科技项目的财务审计、项目验收与绩效评价制度。

第十条建立统一的省科技经费管理信息系统, 对项目经费实行预算编报审批、预算执行、检查验收、绩效评价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避免或减少重复申报、重复立项等现象, 强化跟踪问效管理, 同时, 方便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查询和监督。

第二章经费开支范围

第十一条无偿资助的科技项目经费开支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第十二条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 包括设备设施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

(一) 设备设施费:指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 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 以及购建项目研发所必须的设施等发生的费用。

项目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鼓励共享、试制、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确有必要购买的大型仪器设备 (单台/套/件价格在50万元以上的) , 项目申报单位应当对拟购置设备的必要性、现有同样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及购置设备的开放共享方案等进行单独说明。

(二) 材料费:指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运输、装卸、整理、仓储等费用。

(三) 测试化验加工费:指支付给外单位 (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 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 燃料动力费:指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五) 差旅费:指在国内开展调研考察、学术交流、现场试验等工作所发生的交通、住宿等费用。差旅费的开支标准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

(六) 会议费:指开展与项目研发有关的学术技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实施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会议费按照省有关规定从严控制。

(七)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指为了开展项目研究, 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费用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

(八)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指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它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九) 劳务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 (如在校研究生) 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十) 专家咨询费:是指按规定标准支付给临时聘请专家的咨询费用, 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研究及其管理的工作人员。

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 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按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400-800元/人天,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500元/人天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 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按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00-400元/人天,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00-300元/人天标准执行。

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 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按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100元/人个项目,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80元/人个项目标准执行。

(十一) 其他费用:指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上述支出项目之外的其他直接相关的支出。其他费用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 单独核定。

第十三条间接费用是指项目研发过程中发生的不能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为项目研发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 水、电、气、暖消耗, 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 以及绩效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是指承担项目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 按照不超过项目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 具体比例如下:

1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

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

超过5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

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间接费用按项目统一核定, 由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合作单位根据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和经费额度, 协商提出分配方案, 在项目预算书中明确。项目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不得在核定的间接费用以外再以任何名义在项目经费中重复提取、列支相关费用。

第三章预算编报和审批

第十四条申请省科技项目经费的单位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 申请单位属于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支持对象;

(二) 上年末单位净资产不低于申请财政资金的3倍;

(三) 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一般不低于3%, 大中型企业不低于1.5%, 并建有市级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研发中心;

(四) 符合项目申报所要求的其他条件。

国家和省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支持另有规定的, 按其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申请省重大科技项目经费的单位一般应具有相关领域省级及以上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等研发条件和能力, 或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

第十六条同一项目已获得省科技经费支持的, 严禁重复或变相重复申请不同的省科技计划立项支持。企业 (事业单位按项目负责人) 已承担财政支持的项目逾期尚未结项或验收的, 不得申请新的项目经费。同一项目负责人原则上每年只能承担一个省科技经费支持的项目。

第十七条申请省科技项目经费的单位, 在报送项目立项申请材料的同时, 应当按规定报送项目预算申报书, 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八条省科技经费支持的项目应当有明确的实施期限和具体、可考核的绩效目标, 原则上一般项目实施期不超过两年, 重大项目实施期不超过三年。跨年度实施的项目应当编列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 并根据工作进度编制分年度预算。

第十九条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

(一) 预算编制根据项目研发的合理需要, 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二) 项目经费预算包括经费来源预算和经费支出预算。

经费来源预算除申请省财政项目经费外, 有自筹经费来源的, 应当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自筹经费包括单位的自有货币资金、专项用于该项目研究的其他货币资金等。由企业牵头承担的项目, 其自筹经费不低于总预算的50%。

经费支出预算包括与项目研究有关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支出预算应当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 同一支出

项目一般不得同时从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列支。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依据等进行详细说明。

(三) 由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 应当根据合同、协议分别编制单项预算, 并由项目牵头承担单位汇总编制项目总预算。

(四) 项目经费预算由项目负责人提供预算编制依据并协助财务部门共同编制。

(五) 编制项目预算时, 应当同时申明项目承担单位现有组织实施条件和资源, 以及从外部可能获得的共享服务, 并针对项目实施可能形成的科技资源和成果, 提出社会共享方案。

第二十条项目经费预算申报渠道:省直部门所属单位按财政隶属关系通过主管部门申报, 其他单位均通过所在地省辖市 (省财政直管县) 财政、科技主管部门逐级申报。

省直部门及市、县财政和科技主管部门应当对所属单位报送的项目进行认真审核把关, 确保项目的真实性, 择优推荐, 提高项目质量。

第二十一条项目经费预算编审依托省科技项目经费管理信息系统, 实行“两上两下”的管理方式。

一上:项目承担单位填报项目预算申报书, 主管部门审核后, 报省财政、科技主管部门。

一下:省财政、科技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及预算评审结果和财政预算安排, 按照择优支持的原则, 经综合平衡, 确定拟支持项目及经费额度并反馈给项目承担单位。

二上:项目承担单位根据核定的经费支持额度对预算进行调整 (单位自筹及匹配资金不得减少) , 上报项目预算书。

二下:省财政会同科技主管部门下达项目经费预算。

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预算书和省财政、科技主管部门的经费预算下达通知是项目预算执行、监督检查、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四章预算执行

第二十二条项目经费按原申报渠道下达和拨付, 并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支出, 应当按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对跨年度实施的重大项目, 经费实行分年度拨付。项目立项时给予前期支持;项目实施期间, 根据中期检查评估情况安排中间补助经费;项目完成后, 根据验收和绩效评价结果给予后补助。

第二十四条项目承担单位是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 应当建立健全项目经费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 明确科研、财务等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在经费使用管理中的职责;及时将项目经费下达情况告知项目负责人, 并按承诺落实配套和自筹经费;按本办法规定的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办理支出, 健全项目经费报账制度;对财政专项经费和单位自筹等其他经费应分别单独核算;严格执行预算调整审批程序;按时提出结项或验收申请, 配合做好财务审计、验收等工作, 及时按规定办理财务结账手续。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按预算核拨项目合作单位经费, 并加强对外拨经费的监督管理。项目合作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 并按规定及时向项目牵头承担单位报送预算执行情况表, 自觉接受有关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项目经费预算执行, 严禁违反规定自行调整预算和挤占挪用项目经费, 严禁层层转拨项目经费和违反规定将科研任务外包, 严禁使用项目经费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 严禁利用项目经费以任何形式变相谋取私利。

第二十六条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合作单位应当将间接费用分别纳入各自单位财务统一管理,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 统筹安排使用。其中绩效支出, 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在对科研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 结合科研人员实绩, 由所在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安排。

第二十七条项目经费预算确有必要调整时, 应当按以下程序进行审批:

(一) 项目预算总额的调整, 应当按原程序报省科技和财政主管部门批准。

(二) 项目总预算不变, 项目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项目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 应当按原程序报省科技主管部门批准。

(三) 项目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 直接费用中各支出预算如需调整, 项目负责人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申请, 项目承担单位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备案, 省财政、科技主管部门在中期财务检查或项目验收时予以确认。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 如需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项目其他方面支出。间接费用不得调整。

第二十八条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及绩效目标调整, 项目名称、承担单位及合作单位、负责人、实施期变更等影响经费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 项目负责人、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按原申报程序报省科技、财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九条项目经费实行决算报告制度。项目经费决算应当与项目经费预算的范围和口径相一致, 全面反映项目经费预算执行和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项目经费决算报告由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会同项目负责人编制。

在项目实施期间, 承担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项目经费年度财务决算报告, 于次年三月底前分别报送省科技、财政主管部门。项目经费下达之日起至年度终了不满三个月的, 当年可不编报年度决算, 其经费使用情况在下一年度的决算报告中反映。项目完成并结项或验收后,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按规定编制项目决算报告, 报送省科技、财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条在研项目的年度结存经费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项目结束或因故终止时, 结余经费 (包括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 , 按原渠道收回, 或由承担单位按原申报程序提出申请, 经批准后用于新的项目。

第三十一条行政事业单位使用项目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 一般由单位按照资产管理有关规定进行使用和管理, 国家有权进行调配。企业使用课题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 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规章制度执行。项目经费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项目经费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 在保障有关参与单位合法权益的基础上,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开放共享, 以减少重复浪费,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省财政、科技及相关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 通过项目经费年度财务决算、中期财务检查、专项审计、绩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科技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将检查验收和绩效评价结果作为经费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三条完善项目结项和验收制度。所有省财政支持的科技项目必须在项目实施期满三个月之内提出结项或验收申请。因故不能按期结项或验收的, 应在项目到期前按原申报程序向省科技、财政主管部门申请延期, 经批准后按新方案执行;如未能批准, 仍需按原定期限进行验收。

一般项目完成后报省科技主管部门进行结项审批, 重大项目和招标项目由省科技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验收, 或委托市 (县) 科技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进行验收, 并将验收情况报省科技、财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项目验收前, 应当由具备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并出具审计报告;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项目承担单位及合作单位应当对照有关规定进行整改。

第三十五条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 不得通过项目验收:

(一) 编报虚假预算, 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二) 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三) 截留、挤占、挪用专项经费;

(四) 违反规定转拨、转移专项经费;

(五) 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

(六) 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

(七) 虚假承诺、自筹经费不到位;

(八) 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项目经批准结项或通过验收后,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财务结账手续。

项目经费结余不得长期挂账, 不得归项目组成员所有, 严禁用于发放奖金和福利支出。

第三十七条省科技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有关规定, 结合项目财务审计和项目验收, 逐步建立科技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及评价结果运用制度。

第三十八条项目经费管理建立承诺机制。项目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在编报预算时应当共同签署承诺书, 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 并对信息虚假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机制。省科技、财政主管部门对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合作单位、项目负责人、中介机构和咨询专家在经费管理使用、评估评审方面的信誉度进行评价和记录, 作为今后承担省科技计划项目和参加评估评审等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四十条严肃查处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中的各类违规违法行为。

对项目经费申报过程中重复申报和伪造申请材料或证明材料的单位和个人, 一经发现, 将按信用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不及时编报年度决算、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未在规定期限申请项目结项或验收的, 省财政、科技主管部门予以停拨项目经费, 情节严重的可以终止项目, 并予以通报。

对存在弄虚作假, 截留、挪用、挤占专项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 除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以外, 省科技、财政主管部门可以取消有关单位或个人今后三年内申请省级科技项目的资格, 并向社会公告。构成犯罪的, 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科技厅负责解释。

篇4:河南科技攻关计划申报指引-河南科技厅

一是积极实施卫生科技发展新举措。实施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引进、推广”发展战略,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加强高新技术引进,大力推广适宜技术;实施“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加速我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引进培养卫生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11位院士及院士级专家,13位特聘学科带头人,59位卫生科技领军人才,239位中青年卫生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河南省卫生系统出国研修计划”,选派722位学术技术骨干赴国外发达国家地区一流医疗卫生机构培训研修,提升人才创新能力。

三是着力改善卫生科技支撑条件。卫生科技投入持续加大,卫生科研专项经费增长到2000万元。建设河南省院士工作站18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35个,新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建设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81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100个,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河南省卫生系统重点实验室10个。

四是努力探索卫生科技管理服务新模式。引进量化评估机制,科学评价医学科研、人才工作绩效;改进评审方法,提升医药科技成果层次;建立医学学术技术带头人、科研管理人员培训长效机制。构筑卫生科技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医学学术技术骨干国际研修平台、医学科技攻关省部协作平台、卫生科技管理服务平台。

二、勇于突破,卫生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我省逐步形成了以平台为基地,人才为根本,科研为支撑,技术转化与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医学科技创新特色,初步建立起了符合省情的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卫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013年,省卫生厅择优推荐64项卫生科技成果角逐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有30项成果荣获奖励,其中3项研究成果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分别是: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汴利等人完成的《新布尼亚病毒的发现及其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预防控制》,应用宏基因组学分析策略首次发现新布尼亚病毒,建立了发现未知病原的新模式,对研究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河南省人民医院史大鹏等人完成的《视路病变的影像学诊断研究》,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开创了视神经功能影像检查的新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新巍等人完成的《人体血管和非血管腔道内支架的设计与临床应用》,结合国内现有人体腔道内支架的优缺点,设计出个体化气道内支架并应用于临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5项研究成果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研究成果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取得了历史性的新突破。

三、深化改革,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医改“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承启之年。全省卫生科技工作将以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密围绕卫生中心工作,以培养创新人才,打造创新基地,提高创新水平为重点,完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人才科技引领作用,推进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卫生系统出国研修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构筑卫生科技创新基地平台,推广先进适宜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强力支撑全省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做出新贡献!

篇5:河南科技攻关计划申报指引-河南科技厅

算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财政局、科技局,有关县(市)财政局、科技局,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为做好2013年度省级有关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申报工作,根据国家和我省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有关规定,经研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材料要求

(一)申报列入省科技计划的各类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项目经费,均应填报《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申报书(2013年度)》以下简称“预算申报书”),并按要求提供相关附件(具体格式见附件)。

(二)预算申报书应提供以下附件: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省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除外)。

2.企业相关研发资质认定文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等)。

3.企业年度财务审计报告。企业须提供上年度审计报告和2012年上半年财务报表。年度财务报表中对研发费用没有单独列示的,应另外提供上年度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新成立企业提供本公司验资报告、最近一个月的财务报表和母公司上年度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必须完整、规范,包括正文、各类财务报表及附注等全部内容,并标注防伪验证码,否则不予受理。

4.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审批材料。

5.资金证明材料。“单位自有资金”的形式、来源应做出具体说明,除“本次申请省财政拨款”外的其他各项资金来源如有填列均应附证明材料。

6.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二、申报条件要求

(一)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河南省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其他具有科研职能的事业单位(其他事业单位须提供编制职能批复文件);

2.注册资本或开办费不低于申请财政资助资金的三倍;

3.企业上年度的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资产负债率一般不超过70%、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3%以上;

4.企业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建有市级及以上主管部门认定的研发机构。

(二)申报重大科技项目经费的单位须建有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或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三)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费的单位须建有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者具有省级及以上其他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资质。

(四)同一项目不得重复或变相重复申请省财政资金。事业单位项目主持人或企业要对近两年(2011、2012)内已承担省财政支持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包括各类科技计划、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工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部门预算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等)情况进行报告,并区别情况提供相关资料:所承担的项目已经完成的,要提供结项或验收证明;项目正在实施的,要对已承担项目与本次申报项目之间的关系做出具体说明,并提供原项目申报书。未如实报告已承担项目情况的,经查实后,一律按重复申报处理。

(五)事业单位项目主持人或企业已承担省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计划项目,截止本次项目申报时逾期未结项或应验收未验收的,不得申请新的项目经费。

(六)已有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同时按其规定执行。

三、申报程序及要求

(一)按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申报。财政隶属关系属于省直部门(或单位)的通过省直财务主管部门(或单位)申报,财政隶属关系不属于省直部门(单位)的均通过所在地省辖市(省财政直管县)科技、财政主管部门申报。

(二)统一受理,共同审核,统一报送。各市、县所属单位预算申报书由各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受理。各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对受理的预算申报书进行审核、汇总,其中,省财政直管县项目预算申报书经县财政局和相关科技部门审核后即按程序报省,不需要省辖市财政局审核。

省属单位预算申报书由省直主管部门科研管理机构统一受理后,会同财务管理机构进行审核、汇总。

项目预算申报书(单独装订成册,一式5份)和《2013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申报汇总表》(一式3份),由省辖市科技局、省直部门按项目申报指南要求的时间和地点,统一报送。

(三)加强配合,认真审核,慎重推荐。各市、县财政部门与科技主管部门,省直部门财务和科研管理机构,要加强协同配合,增强服务意识;对所属单位的申报材料要进行认真审核,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或申报条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推荐。

省财政厅联系人:李旭,电话:0371-65808626

省科技厅联系人:李慧鹏,电话:0371-65941985

附件:1.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申报书(2013年度)

2.2013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申报汇总表

篇6: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

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目 录

一、(一)工业领域………………………………………………6

(二)农业领域………………………………………………8

(三)社会发展领域…………………………………………9

二、2014年广元市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申报指南…………14

三、2014年广元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15

四、2014年广元市大学生创业专项资助资金申报指南……………16

2014年广元市科技支撑及成果转化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力、产业聚集力、市场竞争力,解决当前市场急需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大对“5+2+1”产业具有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关键创新产品的支持,进一步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能力,推动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并产业化,特制定本指南。

一、支持领域与方向

(一)工业领域

1、电子机械

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技术、行业应用软件、便携式卫星移动通信应用系统、3D网络游戏产品、IC设计与专用芯片、消费电子类芯片、基于宽带移动与3G、4G通信技术、数据通信设备、3C融合家电与3C数码个人终端技术、基于下一代互联网和三网融合的信息技术、高端光电子技术、开放集成应用软件平台产品、嵌入式应用系统、设备安全与信息安全系列新产品、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各类DSP产品。

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系统、新能源装备及关键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及自动化装备、石油钻采与石化成套设备及关键技术、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及关键技术、高端配套基础零部件及关键技术、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技术、激光加工技术及产品、电力电子技术和设备、纺织及轻工行业专用设备、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3D打印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微纳制造技术。

汽车行业相关技术产品:先进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现代汽车电子产品、汽车模具开发、车辆检测技术及装备。

2、新材料

高性能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等的研究开发;新型能源材料、新型储能及动力电池材料研究开发;新型环保材料生产工艺及技术;表面涂层材料及涂覆技术;特种工程塑料生产工艺及技术;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新型纺织材料;钒钛新材料、合金及生产技术;先进陶瓷材料的生产工艺及技术;新型建筑材料生产工艺及技术;新型电子、新型存储材料与器件;平板显示材料及器件;新型绝缘材料;新型光导纤维材料;各类电子化学品;人工晶体材料及光电器件;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化工新材料。

3、能源化工

新能源:太阳能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系统;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其它新型太阳能电池;并网光伏技术;太阳能综合建筑;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生物质燃料与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气化和液化;大型高效风电机组;制氢、储氢和输氢技术;动力电池;燃料电池。

化工:耐温抗蚀化工行业专用设备;节能减排的化工过程控制系统;新型催化剂及催化技术:重要精细化学品、生物催化剂、环保催化反应用催化剂、有机合成催化剂、新型离子液体催化剂及载体材料;新型环保橡塑助剂;非石油路线制备大宗化学品;其它精细及功能化学品。

4、纺织轻工

纺织及轻工行业专用设备:智能化控制纺织机械专用配套部件、在线检测控制系统、高性能产品检测仪器、环保型包装机械、自动化柔性版印刷、防伪印刷、条形码印刷设备、数字直接制版机、精密挤出成型及复合挤出成型装备。

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精细化学品生物催化技术、新型酶和细胞固定化方法及反应器;生物手性化学品的合成、具有生物活性多肽类、糖醇类生物法合成;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

5、交通建工建材

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建筑储能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二)农业领域

1、产业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重点支持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优质品种选育、种养殖、病虫害或疫病防控、精深加工、安全检测、贮运保鲜、现代物流、副产物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的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2、农业科技园区集成项目

重点支持农业(含畜牧、水产和林业等)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等集成研究与示范、成果转化推广与应用,突出优势特色,突出带农增收,突出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和综合专家大院等平台建设

3、农业农村领域公益类

重点支持种质资源发掘、农田水利(含节水农业)、植物保护、畜禽疫病防控、肥料、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气象、农业机械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4、农畜超级种及配套技术

重点支持粮油、畜禽、经作、林业、水产等主要动植物突破性新品种等方面的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开发项目。

5、优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

重点支持粮油、畜禽、经作、林业、水产、农机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规模化生产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开发项目。

(三)社会发展领域

1、生物工程

生物技术药物:重点开展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心脑血管及免疫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代谢疾病药物等化学药的临床研究与产业化;基因工程药物(新型抗体、新型疫苗、多肽、凝血因子等)和干细胞药物等生物药的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开展合成生物学技术研究,制药工艺创新,大分子药物摄药、释药工艺等技术研究。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重点支持已取得临床批件并有望取得新药证书的项目。

医疗器械:重点开展生物医学材料、制品、高端医用耗材、医疗诊断设备及诊疗系统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开展表面生物活化及抗凝血改性、医用原材料的改性、高端设计及立体放疗、医用磁共振医疗系统等技术研究。

诊断产品及血液制品:重点开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价格低廉、使用简单的相关诊断产品开发及产业化;血液资源综合利用、质量控制等血液制品相关器械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2、中医药现代化 中药材大品种培育示范研究:重点开展产道地药材川芎、川麦冬、丹参、天麻、川郁金、川明参、柴胡、杜仲、金银花等大品种培育研究,围绕规范化种植、产品开发以及关键技术等开展研究。要求由企业牵头,联合产学研共同申报。

中药大品种培育示范研究:重点开展已上市中成药品种的技术提升与二次开发研究;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医医院制剂来源的新药开发研究;以获得院内制剂批件为目标的中医医院制剂开发;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日化品等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其中大品种技术提升与二次开发限该品种生产企业牵头申报,中医医院制剂开发限三级甲等医院和二级甲等以上中医院申报。

中药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中药材资源保护及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中药研究、生产、流通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物联网、电子商务技术等新技术在中药产业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开展中医药治“未病”研究;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中医药优势病种疗效评价及推广研究。

3、科技服务民生

人口健康:重点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疾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防治关键技术与方案研究;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

环境保护:重点开展城镇污水、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大气环境改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和产业化示范;开展CNG(压缩天然气)动力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主要开展食品保质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食品防伪溯源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食品生产全流程防控体系研究与试点示范。

自然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主要开展地震预警技术在成都地区试点示范;开展地震预警技术在重点行业中的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生产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主要开展煤矿生产安全关键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示范。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与城镇发展:城镇低碳发展与节能建筑:主要开展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及城镇综合节水、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城镇社会管理、信息服务:主要开展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及社会保障系统、区域信息化服务,科技、文化、旅游、公共管理等融合协同发展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

二、申报要求

(一)支撑类项目填报《广元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书》,成果转化类项目填报《广元市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申报书》。

(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需提供的附件材料

1、项目知识产权情况的证明材料,包括:科技成果鉴定证书、专利证书、新品种审定证书、技术转让和技术开发合同,成果登记证书和其他技术权益证明等(国际科技合作成果转化专项需附与国外合作单位的中英文合作协议);

2、企业上财务报表和资产负债表;

3、其他需提供的附加材料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证书; ——特殊行业:药品生产许可证、新药证书及生产批文;国家主管部门颁发的产品批文;食品卫生许可证;农药、化肥生产许可证、登记证;通信产品、电力设备入网证;公共安全、计量品生产许可证;化工、能源等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需提交环保合格证明;

——承担其它科技计划的证明、获得科技经费支持的合同、政府有关部门给予资金匹配的意向或合同;

——产品(技术)获奖证书、企业获奖证书、ISO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医药GMP证书、银行信用等级评估证明、产品用户意见报告、销售合同或意向等。

2014年广元市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为加快我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制定本指南。

一、支持方向

重点支持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及科研院所单位为支撑的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企业研发组织体系,促进企业有组织、可持续开展研发活动、产出研发成果,整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申报要求

(一)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填报“广元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申报书”;

(二)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建设填报“广元市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申报书”。

2014广元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重点支持领域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2、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研究

3、建设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的模式与途径研究

4、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模式与途径研究

5、建设协同创新体系研究

6、统筹城乡科技支撑、农业科技创新对策研究

7、科技金融结合体制突破与机制创新对策研究

8、促进军民融合体制机制研究

9、发展壮大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对策研究

10、科技体制改革研究

11、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推进成果产业化规模化对策研究

二、申报要求

填报广元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2014广元市大学生创业专项资助项目申报指南 大学生创业专项资助资金项目主要是面向2009年及以后毕业未满5年的在广元创业的国家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含国家承认学历的留学回国人员)和户籍在广元的国家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以本人和团队名义在广元市境内通过自主开办生产服务项目、创办及参与创办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予以资助。

一、支持方向

重点资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较高,创新性较强,具有一定成熟性和较好的潜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项目。

二、申报要求

(一)按照《广元市大学生创业专项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要求进行申报。

篇7:河南科技攻关计划申报指引-河南科技厅

2016基础研究计划申报指南

一、计划定位与要求

基础研究计划包括自然科学基金、应用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

(一)自然科学基金

瞄准国际学术主流和学科前沿的探索性研究,鼓励科研人员面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重点支持我省优势学科、行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人才小高地”科技创新团队。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请人必须是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青年项目申请人必须是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博士,且未曾获得过我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创新团队必须是青海省人才“小高地”或其它科技创新团队。

(二)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瞄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方向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支持我省优势学科和重点领域,对我省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应用基础研究,力争取得一批原始创新成果。

(三)软科学研究计划

围绕青海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科技经济结合等方面,运用全国智力资源,重点开展青海省创新体系建设和青海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政策和理论问题研究,为我省的科学发展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二、支持方向

(一)自然科学基金和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1、资源与环境科学领域

(1)天然草地的合理利用技术研究。研究土壤营养、土壤微生物和地面植被对放牧方式的响应机制。

(2)退化草地退化过程及其修复技术研究。研究高寒草地退化和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土壤营养、矿物质元素蓄积和植被对其的响应机制;筛选适宜恢复的物种搭配和肥料配比研究。毒杂草入侵机制及防除理论基础研究。

(3)碳/氮/水循环及其耦合对典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过程与互作机制研究。典型生态系统碳汇方法学研究和碳汇的定量评估;高寒农田碳和氮形态和数量研究,固持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培肥措施对土壤碳、氮及其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4)不同生态系统植物名录、图谱编撰。开展青海典型区域不同生态系统的植物调查,植物图谱制定和照片采集、整理;研究统计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外来入侵植物名录等。

(5)养殖场粪肥储存期间氮素特征及粪肥资源化利用方面应用基础研究。

(6)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及关键技术研究。干热岩体原始地应力分布;井壁周围裂隙特征、模拟干热岩体三维裂隙展布特征;自然应力场深部花岗岩裂隙形成机理。

(7)青海南部火山岩锂的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成矿前景评价。火山岩锂的地球化学背景、水体中锂的地球化学分布规律;地质环境与背景对锂迁移富集的影响及其成矿前景预测。

(8)柴北缘铜铅锌多金属矿石电性参数研究。典型矿石物性参数分析;探讨矿石化学组分、环境温度等因素对电性参数影响,总结不同矿石类型电性参数规律指导地质找矿。

(9)青海东昆仑中东段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开展成矿背景、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特征等分析;探讨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

(10)青海拉脊山地区混杂带构造事件与成矿响应。开展构造混杂带构造型式时间和空间规律;构造混杂带变质变形年代,探讨构造带及岩块就位的时-空关系。

(11)青藏高原东北部浅层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研究。开展黄土和盐渍土分布区域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以及防治措施和方法研究。

(12)青海省盐田数据综合监测及预测模型研究。盐田性质差异分布特征和规律量化研究,建立盐田性质的数学预测模型,开展盐类资源评价及其形成条件和成矿远景预测应用研究。(13)盐卤低浓度组分高效分离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盐湖卤水中含有Li、Rb、Cs、Sr、U、I、Br等低浓度组分高盐度条件下分离与提取过程工艺机理研究。

(14)盐卤资源有效利用过程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基础研究。K、Li、B、Na等盐卤资源高值化利用的高效、绿色新技术、新工艺探索。

2、能源与材料科学领域

(1)新型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新型镁合金设计和制备、机械性能改善、热力学与动力学仿真及其相关的数值模拟研究;可冲压镁合金等制备方法研究和纳米增强镁基材料等复合方法和工艺研究。

(2)高品质特殊钢的加工与组织结构构效关系的研究。(3)表面强化材料的优化设计与强化机制研究。(4)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新技术、新材料与新性能设计与开发的基础研究;复合相变调温储能建筑材料相关应用基础研究。

(5)金属氧化物功能陶瓷的制备、工艺与物化性能改善、纯度与品质改良、新功能以及与结构组成相关性的应用基础研究。

(6)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高效转换、利用、储存、运行与维护等方面应用基础研究。输变电设备优化与传输机理等研究。(7)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负极及电解质材料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着重开展新型材料在高电压下的稳定性、电化学性能、循环以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3、生物与农业科学领域

(1)高原特色动植物资源的创新利用与育种研究。开展优质小麦、油菜、青稞、燕麦等高原特色农作物、禾本科和豆科优良牧草、沙棘、菊芋、芫根、黑果枸杞等特色植物以及高原畜、禽、鱼类的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核心种质构建、优异性状的选择、种质鉴定与新种质创制,种间杂交亲和性鉴定及染色体与分子育种体系的构建,以及天然草地牧草优质品种辐射选育等。

(2)重要基因的发掘与代谢途径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高原作物青稞和蚕豆、沙生植物沙棘和梭梭等耐盐碱抗旱基因、高原鱼类耐低氧、耐低温和耐高盐基因、藏羊抗病免疫基因和油菜发育相关基因的分离与鉴定,相关代谢途径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3)高原特色生物产品新型高效的分离、纯化方法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黑果枸杞、茶藨子、青稞、枸杞、牦牛骨胶等产品中功效成分的检测、分离与提取、加工贮藏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

(4)动植物病虫害有机防控相关基础研究。高原鼠害和动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机制、预测预报与安全防控技术,生物农药、兽药开发等应用基础研究。(5)特色农产品农残重金属污染防控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

(6)青藏高原土著鱼类资源保护与增养殖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开展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研究,挖掘和筛选与经济性状和环境抗逆的优异基因研究,培育高原特色水产品种。

(7)名优水产品种多倍体育种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开展引进名优水产品种受精卵多倍体诱导方法探索,适用于生产、便于操作的多倍体检测方法研究;名优水产品种的发育生物学、营养代谢和调控机制研究。

4、信息、制造与工程科学领域

(1)网络信息安全及网络数据存储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协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基于少数民族用户的网络行为分析以及存储和新型介质数据管理应用基础研究。

(2)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手写藏文字符识别研究、藏语语音识别与合成应用基础研究;藏文舆情分析与预警数据构建方法研究。

(3)图论与组合数学、微分方程研究。结构图论和代数图论及其组合数学研究;利用数学手段研究网络安全和网络可靠性,以及化学分子图的结构性质,探讨化学图论中与结构相关的拓扑指标;利用微分方程研究新的图像分割技术和有效算法。(4)先进装备制造应用基础研究。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特种制造、现代集成制造技术、微机械及超精密加工应用基础研究。

(5)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大岩土和工程基础研究。多年冻土地区高速公路分幅和全幅路基热效应机理研究;盐渍土地区土壤盐分、水分动态监测及变化规律研究;黄土非饱和土水特征曲面与潜蚀湿陷特性研究。

5、健康与医药科学领域

(1)高原低氧适应、缺氧耐受和高原运动生理研究。高原低氧适应及长期习服机制,高原低氧对机体生理、代谢、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影响研究;肺水肿、脑水肿、高原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常见高原病易感血浆标志物、易感基因及早期诊断手段研究;低氧损伤机制和防治,急慢性高原病发病的分子机制、易感因素、药物等干预措施研究、缺氧损伤成像分析机制研究;高原运动生理及耐受训练研究。

(2)青海地区多发病、常见病及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干预应用基础研究。包虫病发病及其他人畜共患病免疫逃避、侵移机制及综合防治研究,以及防治包虫病传统中藏药组方的筛选与效果评价;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老年常见病和其他常见地方病发病分子机制和综合治疗研究;不同民族孕产妇胎膜早破相关分子机制研究;临床微创技术应用、创新前期机制研究。

(3)中藏药应用基础研究。青海道地中藏药药效学、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藏药对青海地区多发病、常见病、重大疾病、高原低氧适应、低氧损伤及高原病的干预和防治机制研究;藏药材对照品制备及质量控制技术及标准化研究;特色高原生物资源医用保健作用研究;道地中藏药生物学功能、指纹图谱特征、药理毒理学研究。

(二)软科学研究计划

1、众创空间促进大众创新创业相关问题研究。

2、“互联网+” 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相关问题研究。

3、科技监督评估体系研究。

4、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体制机制重大问题研究。

5、青海省重点领域专利发展战略研究。

6、创业投资激励及风险补偿机制研究。

7、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8、青海省农业标准化体系研究。

9、新常态下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10、“一带一路”机遇助推我省优势产能发展研究。

11、青海省环境污染状况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12、创新集群的若干问题研究。

13、镁产业、锂产业、盐湖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技术难题。

三、管理处室联系方式

(一)自然科技基金、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项管理处室:政策法规与基础研究处

联系人: 俞成 赵长建

联系电话:0971-8244525

(二)软科学计划

项管理处室:政策法规与基础研究处

联系人: 吴玲娜 赵以莲

篇8:《河南科技》征稿启事

《河南科技》征稿启事《河南科技》创刊于1985年, 是由河南省科技厅主管、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主办@综合性科技期刊 (半月刊) 。国际刊号ISSN:1003-5168;国内刊号CN 41-1081/T;邮发代号:36-175。【办刊宗旨】坚持“科教兴国”的办刊宗旨, 是一本具有高水平、高品位、高质量的全国性科技期刊。【栏目设置】数学研究与应用、物理与化学研究、生命科学与农业科学、电-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交通与建筑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能源与环境科学、机械与自动化、工业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经济学、学苑论坛、本刊启事等。【征稿对象】科研人员、科技政策研究者、科技管理者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科技工作者和在读硕博研究生等。【投稿须知】1.本刊要求来稿具有原创性, 思想新颖、观点鲜明、文字精炼、数据靠、图表清晰、论证严谨、符合学术规范。凡采用他人的学说必须加注说明。2.来稿须做到清稿定稿, 对决定录用的稿件, 编辑部有权修改, 如作者有特别要求请在投稿时注明。3.来稿字数一般要求在3000-5000字。文稿釆用A4幅面Word文档格式。必须具备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示码、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职称、研究方向) 等要素。有关作者信息的丨Aj容务必详细, 准确填写 (包括通讯地址、电话、邮编) , 以便寄送样刊。4.文责自负, 请勿一稿多投, 严禁剽窃、抄袭。一经发现, 本刊将于三年内不再录用该作者文稿。联系方式: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政六街3号《河南科技》杂志社电话/传真:0371-65528536投稿专用邮箱:hnkjzzs@126.com网址:www.hnkjzzs.com;www.cxkjcm.com

上一篇:工程签证范文下一篇:冠名赞助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