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对人才的要求

2024-07-12

一带一路对人才的要求(精选8篇)

篇1:一带一路对人才的要求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一带一路”对

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目前,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任务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面对这一战略重点任务,需要组织各种资源,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新突破。

一是重视“一带一路”跨文化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不尽相同。对此,就需要我们发挥学校人文历史语言的优势,重点研究“一带一路”可能带来的文化冲突,加快培养熟悉“一带一路”国家文化历史的人才,要特别注重培养一些小语种的语言人才。当然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宗旨,还是要加强民心相通,加强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相通,知己知彼,进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文化价值。

二是要重视“一带一路”的政治法律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是一项普惠中国与世界的重大福祉,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尽相同,法律法规也有很大的差异,而要做好“一带一路”的前提就需要政治互信。因此,我们大学急需进一步围绕“一带一路”可能出现的政治法律风险,深入加以研究,开设专门的“一带一路”的政治法律课程,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

三是要重视“一带一路”的国际贸易和金融研究及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所提出的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都需要大学在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创新方面有新进展。如何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态势,如何结合“一带一路”的新实践,深入研究金融创新、自贸区建立、通关便利化等,都需要我们的大学进一步组织好队伍,凝炼好方向,在这方面培养出更多有扎实功底、实战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四是要重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特别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正是面对了亚洲和世界最为紧缺的问题,这是对振兴世界经济的准确把脉。如何将这笔庞大的资金化为相通世界的经得起历史和各国人民检验的质量工程、民心工程,还需要我们加大力度进行研究。因为基础建设工程涉及交通、能源、新材料、生态、财会、法律等方方面面,且又不是各项任务的简单相加,这就需要大学组织跨学科的联合攻关,设置相应课题,尽快开设相关的专题课,并形成科研、教学、实践的体系,统筹协调,联动创新,高水平地完成相关任务。

当下的“一带一路”已经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和中国发展格局,围绕着这一发展格局,进行整体的学科学术、人才培养和内部管理的整合和改革,是目前高校进行综合改革所必须要回应的重大问题。

篇2:一带一路对人才的要求

之约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一带一路人才之约

“一带一路”是重大国家战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渠道,是经济转型、消化产能的重要栽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储备丰富,但制造业落后,多数处于工业化早期、中期,这与中国形成强烈的互补,xq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面向中亚,在经济互惠合作的条件下,如何发挥地缘优势,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输送网络,构建人才教育基地,可以成为亟待配套思考的战略之一。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从党中央到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都把xq人才发展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布局、强力推进。要加强xq人才工作,鼓励人才以各种方式为xq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篇3:“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点

一、战略环境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一带一路”沿途地区是世界上典型的多类型国家、多民族、多宗教聚集区域, 情况高度复杂, 战略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安全、市场、工程、宗教、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具体问题, 要在这种复杂的环境当中顺利开展工作、实现规划, 既需要专家学者的帮助, 也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的参与。所谓复合型人才, 是指具有较高综合素质, 既懂专业知识又了解历史、文化、风俗的人。但是, 受体制内理性分工的影响, 我国外交、商务、安全等各部门的人员往往是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但缺乏综合素质, 因此要在坚持各部门理性分工的前提下, 摸索建立一套跨部门培养、跨行业流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其次, 要解决体制内外的人才流动问题, 将一些在所在国经商、工作的民间人才及时吸纳进来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此外, 还要从职级和待遇等方面创造条件尽可能保证相关人才工作的稳定性, 避免一升即走。最后, 东部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凭借区位优势和经济极化效应在经济发展中独领风骚, “一带一路”规划中所涉及的14个省区市中有9个位于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备、人才人口吸引力较差、交通物流成本高的中西部, 急需增强其发展潜力, 将这些省区市由“内陆”变“前沿”, 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强交通物流通达能力、设立内陆港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多种措施, 将经济潜力激发为经济成果, 增强人才聚集的吸引力。

二、区域特点对人才数量的要求

走出去谈合作, 首先要找到双方共同的兴奋点, 谋求共识;第二是要用正确的方法、正确的人。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的省区主要是西部地区、边疆地区, 人才总量相对不足, 人才开发社会化、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在人才培养与引进合作、人才信息与资源共享、人才自由流动等方面, 还存在着体制机制性障碍。特别是外向型人才不足, 人才国际性交往较少, 访问学者和留学人员互派尚未形成规模, 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内外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并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外向型人才严重缺乏。所以, 经济带建设首先要补齐西部地区的人才短板, 加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外向型人才建设, 不仅地区间人才流动要加强, 跨国人才交流也要常态化。

三、产业升级对人才结构的要求

根据丁孝智等学者建立的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层次结构的分析模型,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较大的人力资本存量有可能在长时期内维持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因此, 人力资本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长期趋势的因素。人力资本概念不仅是一个指标存量, 而且是一个具有结构变化的质量指标, 具有分布结构、层次结构等。在经济增长中, 不同层次人力资本发挥的作用不同, 具有不同的贡献率, 各层次人力资本如何优化配置, 会影响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一个区域人才拥有的数量和结构合理与否, 分布层次是否适中, 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一带一路”战略会倒逼沿途地区的产业升级, 而实现区域经济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人才结构的完善与匹配。因此, “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 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人才结构, 其中高新技术人才和应用开发型人才必须占有较高的比例。

四、经济转型对人才培育的要求

一个伟大的战略、完美的方案, 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去实施战略、执行方案, 结果只会事与愿违。“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动沿途经济的快速发展, 将形成对人才的大量需求, 而人才的大量引进, 也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 “一带一路”战略带动的区域经济是以“人才为基础的经济”——“人才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经济, 能够实现决策科学化, 有利于打破了传统经济发展对土地、设备、资金的依赖, 在招商引资的同时, 大力开展引智活动,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避免以破坏牺牲生态环境、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避免“一带一路”沿途地区重蹈中东部地区的覆辙。

人才的来源通常有两大渠道:一是引进人才, 二是培养人才。在引进人才的同时, 更要紧紧依靠在本地工作的人才队伍, 通过培养提高, 使更多的人成才, 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总量, 优化人才素质, 建立区域性的人力资源高地。在人才培养上:一要积极选才、努力做好人才储备, 逐步建立发挥地方教育资源和外部教育资源优势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人才梯队, 打造区域“人才供应链”;二是要寻求乡土人才开发的新突破, 逐步将培养目标和地方需求接轨, 注重引才和育才的衔接;三要树立人才终身教育的观念, 通过多种方式, 对战略所需各类人才进行再教育, 不断充电、更新知识, 保持人才的“新鲜度”, 尽快把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和科技优势。

五、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从全局看是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对外交流、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举措, 将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提供持久动力;从局部看则是沿途区域经济腾飞的助推器和重大机遇, 而要抓住机遇、释放动力, 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投入和支持, 正如马克思所言,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才将成为我们撬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重要支点。

参考文献

[1]丁孝智, 叶子飘, 张华.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层次结构的分析模型[J].开发研究, 2009 (4) :33–37.

篇4:一带一路对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一带一路;烟台;国际商务人才

在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烟台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与此同时,作为胶东半岛沿海城市的烟台,在对外贸易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本文采用实地访谈、问卷等调查方法对烟台“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与分析。其目标在于为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同时促进烟台“一带一路”的建设。

一、问卷调查

为了促进烟台“一带一路”战略快速实施与发展,准确把握烟台地区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本次调查与分析。本次调查以烟台地区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国际商务人才专业素质的需求

通过调查与分析,烟台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企业人才需求发展发生一定转变,对国际商务人才专业素质的需求情况如表2-1、表2-2所示:

表2-1 企业人才专业知识需求情况

由上表数据可得:

对于国际贸易而言,专业知识的掌握较为重要,除了合同与单证,均认为有必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在90%以上。

表2-2 企业人才基本技能需求情况

由上表数据可得:

在人才基本技能需求中,贸易流程、合同及单证制作重要性较其它比例低,但通过数据显示,对于国际贸易对人才的需求而言,同样重要。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烟台国际商务人才的技能要求较为严格。

(二)对国际商务人才证书的需求

证书在某种程度上可体现国际商务人才各种素质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工作能力与具体工作表现,在烟台“一带一路”建设中,对国际商务人才证书的重视情况与需求情况如表2-3所示:

表2-3 企业人才证书需求情况

由上表数据可得;

证书需求同样较大,烟台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才证书获得需求在50%左右,说明重视证书,同样重视实际能力。因此,烟台国际商务人才实际的工作能力非常重要。

(三)对国际商务人才学历的需求

通过对烟台的对国际商务人才的调研发现,对学历有相关要求,如图2-1所示:

由上图数据可得:

烟台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贸易的发展急需高学历人才的加入。特别是大学本科学历的人才需求较大。

三、建议与对策

国际商务人才为了更加适应烟台一带一路建设发展需求,根据调查结果与分析,人才综合能力需包括专业知识、基本技能、证书获得以及学历水平。重视以上四方面的培养,将对烟台一带一路建设与烟台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烟台高校需重视国际商务专业的知识传授与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其次烟台各大培养机构需有意识的制定国际贸易培训课程,为社会人才提供学习机会;最后,企业需定期进行培训。

通过调查与分析,可以了解“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烟台对国际商务人才需求情况以及以往人才培养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此外,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多种经济联盟、多种文化与意识形态,夹杂多种因素的影响,需全面了解一带一路战略与沿线区经济体制、文化,培养全面、专业的国际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46-49.

课题下属论文:烟台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篇5:一带一路对人才的要求

摘要:本论文分别从三个方面多角度诠释“一带一路”战略对新疆俄语人才培养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第一部分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主要内容梗概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就其深远影响展开透彻分析。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一带一路”战略对新疆俄语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分别从经济发展和外语政策两方面深入探讨。第三部分则针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相关内容,从教学、学习方式以及合作交流两个角度提出俄语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字:“一带一路” 新疆 俄语 人才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1、“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

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虽然不是一个实体和机构,但是它强调指出合作的发展思路和举措是依靠与周边国家现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作为一个有效的平台,并且借用“古丝绸之路”这一区域合作的历史符号,高举发展和平的旗帜,积极发展同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建立政治互信、经济一体化和多样文化相互包容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是当今世界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起自中国,贯通中亚、南洋、东南亚、西亚和东欧,“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是“互惠互利、共同安全”,主要内容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通过加强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建设,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就是要通过加强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实现共同发展。”这一战略目标与我国一贯秉承的睦邻惠邻、合作共赢的周边友好外交政策一脉相承。“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体现在经济领域、国家利益和安全领域、人文交流领域。在经济领域,“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是我国的“走出去”,这包括资本、剩余产能和技术的“走出去”。“一带一路”的人文意义体现在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和教育交流上。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路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通道。在新时期,“‘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将‘丝绸之路’延续千年的经济,文化、商贸友好交流传统继承下来并赋予新的时代含义,为各国间的人文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把“加强民心相通”作为战略规划的一部分。他指出,“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通过文化交流、学术往来、教育交流、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等人文交流,为“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一带一路”规划的人文交流内容非常丰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第一,教育方面:互派留学生,开展合作办学,提供政府奖学金;第二,文化艺术方面:“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第三,共同申遗:“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第四,深化人才交流合作。

2、“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中“中国威胁”的声音愈演愈烈。建设“一带一路”,就是中国对外做出的郑重承诺:中国的崛起不以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为前提的。区域合作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合理化,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和美好追求,各方经济体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模式,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发展战略对接互联项目将推进对接和耦合,沿着国家发展战略,探索区域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各族人民通过文化交流和文明传承加强相互学习。随着中国深度融入当前世界全球化格局,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一带一路”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它将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海”或“西进”,将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战略以合作为基石。中国与各国在交通运输、贸易、投资、能源开发等领域全面合作,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创造一个共享的世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逐渐在世界各国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复兴丝绸之路,一幅横贯东西、共谋发展的宏大蓝图正在铺展开来。有梦想,有追求,有奋斗,一切都有可能。中国人民有梦想,世界各国人民有梦想,这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生机和美好前景。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新疆俄语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1、经济发展扩大俄语人才需求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相关各方参与的愿望非常强烈,不仅“一带一路”沿途相关国家反应积极,而且国内许多地方政府和部门也行动迅速,希望搭乘此次跨区域重大经济合作的顺风车,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繁荣。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促进新疆对外开放》课题研究小组,就新疆期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方向、战略重点、应对措施等展开深入研究,为推进新疆段建设献计献策。国家发改委已经规划了涉及欧亚大陆桥以及新丝绸之路的多条铁路,其中包括从中国东部到达欧洲需要途经哈密、将军庙的北线,以及陇海线、兰新线或者经由库尔勒到达格尔木的线路;商务部正在积极研究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构想,为积极推进中国与相关各国互联互通、推动双边贸易、扩大双向投资绘制宏伟蓝图;国家能源局表示将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深化能源国际合作,以能源合作带动上下游产业、工程建设、技术装备和相关服务业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战略构想与时俱进,恰逢其时。在世界版图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东向西延伸开来,沿线60多个国家面积已达37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7亿。它以古代的丝绸之路为基础和主干,东起西太平洋沿岸、西到波罗的海,横贯亚欧大陆,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漫长、最具发展潜能的经济走廊和文化纽带,成为中国与西部世界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陆路通道。从5个次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来看,除了以油气能源生产和出口为主、能源经济相对发达的伊朗、伊拉克、约旦、叙利亚、沙特、土耳其等国以及阿富汗、巴勒斯坦和印度等国之外,其他3个次区域均与俄语有关,俄语人才发挥作用的有利区域。3个次区域内的12国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俄语使用区域,以俄语作为国语的俄罗斯不言而喻。其他11国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有着70多年的俄语历史传承,作为国语的俄语培育和造就了整整几代人,其巨大的影响力至今挥之不去。苏联解体之后,这些国家在获得独立国家地位的同时,纷纷致力于本民族语言的建设,强调其作为国语的重要性,努力消除俄语在本国的影响,采取一系列去俄语化措施。例如,要求从上到下,所有政府官员在正式场合必须讲国语,所有的官方文件必须使用国语,从幼儿园到高校一律用国语授课等等。这些措施意在培养民族意识,强化国语教育,巩固独立国家地位,其用意无可非议,在情理之中。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国家的几代人都是自幼接触俄语,在俄语学校长大成人,许多人甚至不懂本民族语言,或者只会说一些简单的日常口语,既不会读也不会写,其中不少人在国家独立后才开始学习本民族语,其交际水平可想而知,更何况这些独立国家均属于多民族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民族的居民占据不小比例,他们一般都不懂所在国的民族语言,只能用俄语进行交际。

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实际条件和需求,未来的经济带实际将包括若干专业“带”,如交通运输带、能源供应带、信息交换带、科技合作带、商品贸易带、农业开发带、旅游发展带、安全保障带、政治互信带等。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约五分之一的12个俄语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发挥很大的作用,而作为交际工具的俄语无疑成为“香饽饽”,其语言主导地位短时期内难以动摇,市场对俄语人才的需求势必与日俱增。

2、外语政策提升俄语人才培养水平

面对急速发展的新形势,国内高等学校必须强化优势学科和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协词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牢固树立为国家、民族、社会全面服务的意识。因此,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层次结构、改变传统的语言教学定型、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成为当务之急,要求尽快培养适应中俄战略性伙伴关系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俄语人才是其中培养目标之一。外语政策作为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着国际社会发展和相关外语使用的最新动态。随着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应重新确定包括俄语在内的新的关键语言,提高关键语言的社会影响力,并制定基于关键语言的国家外语能力行动方案和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中长期外语教育规划,改变国内外语教育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语言教学定型。有鉴于此,从大的方面来说,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广开渠道,开发各种可利用资源,为更多的中国人提供学习俄语的机会,重点培养更多通晓中俄战略性伙伴关系以具有“一带一路”专业知识的高水平俄语人才。

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全国范围内的俄语教学正在进人悄然变化阶段,其中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对区域研究和国别研究的分量在增加,一些髙校的俄语专业开设了国别文化学的课程。2003年11月,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俄罗斯国立圣彼得堡经济大学一并牵头的中国一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成立正式成立,中俄院校各有13所,双方将依托自身的学科特色,搭建两国高校学术合作交流的平台,在人才培养、教师互换、科研合作等多个领域深人合作,培养出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俄语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以适应中俄经济贸易日益深人发展的市场需求。根据国内俄语教学发展与变化状况,教育部副部长、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刘利民教授提出了“大俄语”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俄罗斯区域学概念,从广义上讲,就是斯拉夫学概念。具体来讲,该概念应该以俄语为基础、为中心,学术视野和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向着人文合作的各个领域,向着经济贸易合作的各个领域,向着更大的地域和空间延伸和发展。刘利民教授认为,具有这种理念的俄语专业院校一定会有更光明的前景,培养出的新型俄语人才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三、“一带一路”战略中对新疆俄语人才培养对策

1、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十年来,我国的俄语教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双基的教学理念与实践’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俄语人才,为世界俄语界所公认。但是,面对21世纪的时代要求,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时代经济发展大潮,我们需要积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及时思考、探索和调整我们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在教学方式上,应以问题(任务)为导向,以情境为基础。这里,情境是广义的,可以是生活情境、社会情境、现实情境,也可以是语言情境、观念情境、文化情境,以问题情境为标志,做到虚实结合,有利于走出课堂,进人社会。通过情境创设,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国际视野、爱国情怀等融入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嵌人式的渗透、嫁接式渗透、阶段性渗透和整合式渗透,使语言学习活动成为一个将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融合的有机过程,一个提高俄语学科的育人价值的过程。在新的时代,我们必须努力发挥俄语学科对学生发展的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俄语作为典型的屈折语,形态变化丰富,语法关系严密,作为文化符号,是俄罗斯文化、科技、艺术等的重要载体,是国际事务中重要的交际工具。区域研究、国别研究,即从对俄语语言文学的研究转向对某个国家或区域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外交等问题的研究,将带动俄语学习,促进俄语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语言学习不是自娱自乐的个人行为,语言首先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传递思想观念、表情达意的重要符号。我们必须乘“丝路经济带”伟大构想的实施的东风,用语言服务社会、语言服务经济的新理念,引领俄语语言的学习和实践。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对俄语的学习方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启示。在新的时代,语言的学习已经不仅仅是从部分到整体的分散的知识点的学习和操练,而是应该建立整体观,以问题为导向,立足整体,从广度和深度延展;利用学习情境、任务类型和迁移程度,改变俄语素养上的量性指标,形成学科素养上的质性变化;建立发现性学习、建构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基于真实的情境,基于具体的问题,积极发现知识,形成技能,整合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建构科学的结构化的知识系统,成为有扎实语言基础,有缜密的思维能力,有灵活的学习方法,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有积极入世的服务意识,有高质量的语言本领的俄语人才。

2、建立合作机制、拓宽人才交流渠道

从长远来看,培养俄语人才仅仅拘囿于国内高校显然是不行的。要拓宽广阔的国际视野,见识真正的语言环境,切实提高俄语和经贸专业水平,就必须选派俄语教师、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去使用俄语的国家学习和交流,以派往俄罗斯为主。这就需要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等部门与俄罗斯相关部门及时沟通,获取更多的选派资源为国内各个学校建立更为广阔的输送留学人员平台。与此同时,各校自己也积极联系相关对口院校,建立更为广泛的校际联系,加大交流框架和外派力度,选派尽可能多的师生去俄语国家留学,也通过校级交流或者正常招生渠道,吸收更多的俄语国家的师生来国内高校工作和学习,为国内俄语学生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搭建信息交流与知识获取平台。俄语人才的培养需加强与国内其他外语语种的横向联系,汲取其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法。推移日益彰显出来。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唯有积极应对,深入研究,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挖掘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及对策。一个优秀的俄语人才应该多掌握几门外语技能,才能做到知识面广’视野开阔,思考量大,能力超强。

参考文献:“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俄语人才培养探究 苏州大学周民权

杜桂枝,当代俄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及趋势[J],《中国俄语教学》,2013年第3期,1一8页。

周瑞敏,浅谈基础语法教学的纠错式反馈法[J],《中国俄语教学》,2012年第1期,58—61页。

论“丝路经济带”构想对我国俄语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华中师范大学 刘永红习近平.中巴人民友谊万岁[N].人民日报,2015-04-20(3). 孙志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三重内涵[N].中国经济时报,2014-08-12.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R/OL]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R/OL]. 郑永年.“一带一路”中国有能力搞好[N].中国经济时报,2015-04-27.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4]15号)[R/OL].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R/OL].

篇6:浅析一带一路对国家形象的提升

班级:专硕班

姓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前言-------------1

一、国家形象的内涵-----------------------1

二、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2

三、国家形象的提升-----------------------2

四、总结-------4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One Belt One Road)自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以后,在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和探讨,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一带一路”承接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将惠及范围从国内伸向国外,将互利共赢真正地落到实处,不仅发展本国实力,也给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难得的的发展机遇。国家形象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为政治、经济等硬实力提升的同时补充了国家软实力方面的增强。本文着重于软实力层面的国家形象,从“一带一路”的角度进行论述。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家形象;战略传播

前言

“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起源于我国古代与西域沟通的重要通道——分为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继承着历史奠基的交流先河,在当代中国与欧亚非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一带一路”战略有着不可估量的实施潜力。

古代丝绸之路将瓷器、丝绸、香料输入西域,也在同时对外宣扬了儒家文化,让汉唐文化进入外邦,从而有了万邦来朝的盛世,古代中国“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全方位向世界展示。如今“一带一路”战略,不是简单复制曾经的辉煌,而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将现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准确、全面地对外传播,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进而提升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实现互利共赢的国家利益。

一、国家形象的内涵

形象,从心理学角度阐述其传播过程,是特定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介,传输到目标受众的大脑,进而发生人内传播,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解读、加工和处理,从而产生对特定主体的形象。按照心理学的逻辑,国家形象输出的主体是国家,而目标受众就是外国政府及公众。形象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国家形 1 象的客观性在于“国家”是一个主体,是客观存在的,其主观性在于国家形象是政府、公众对一个国家的总体印象,是一种价值判断,受到主管的认知、态度以及既有倾向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提升国家形象,一要改变国家客观面貌,二要改善公众主观印象。

二、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

任何国家的国家形象都有正反两面性,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既有“自由”、“民主”、“富强”等有利性的形象,也有“霸权”、“干涉别国内政”等反面形象,中国也不例外。

从历史角度看,古代中国经历了汉唐盛世,给世界留下了“文明”、“开放”、“包容”、“仁义”等正面形象。随着世界资本主义浪潮的席卷,盛世的古老封建大国在近代沦为列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近代晚清给世界留下了“封闭”、“愚昧”、“落后”的负面形象,中国人民也背负着“东亚病夫”的辱称。经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同时也卷入美苏冷战的意识形态战争漩涡里,“社会主义”、“革命”等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词汇成为西方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这一时期的国家形象受意识形态两极对立的影响而更加不客观。20世纪90年代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冷战结束,中国经过一系列外交活动开始逐渐摆脱了意识形态对立的影响,尤其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成为新时代中国的代名词。

总体而言,在现代,“改革开放”、“世界和谐”依然是中国国家形象的代名词,然而国际上也不时地充斥着“中国威胁论”等负面论调,因此要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才能进一步提升、改进我国的国家形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继承了古老的历史,借历史“开放包容”开拓新时代中国包含“改革开放”、“和谐世界”等理念的国家形象。

三、国家形象的提升

根据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分析,如何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契机改善、提升国家形象,应当成为思考的重点。

(一)前期调研 国家形象的成功塑造离不开科学的前期调研,科学、深入、准确的前期调研有助于为“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国家形象打下坚实基础。调研对象分为国内和国外两条路径。在国内,调研工作可以在国家领导者、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普通公民、来华投资者以及在华的国外媒体中展开,充分考虑我国独特的历史、地理、人文方面的典籍、科研成果和数据。在国外,尤其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媒体、民间组织以及公民的调研工作,了解在这些目标受众心中中国历史上和当下的国家形象,为改善国家形象树立目标。除此之外,还应重视非“一带一路”沿线而具有较强的国际话语权的国家,根据“第三人效果”理论,这些“旁观者”的价值判断具有较强影响力。

国际战略传播学会理事长、原海南大学广告系系主任毕研韬曾言:“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影响能被自己所影响的人”。我们在调研以及实施过程中,就要做到知彼知己,有选择性地进行对外传播,有策略性地进行危机公关。

(二)“一带一路”对国家形象的定位思考

国家形象的定位要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出发,根据时代特点和所处的国际环境进行定位。正如2006年,德国为迎接在本国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德国政府意识到以往“理性”、“严谨”的国家形象难以吸引足球爱好者,因此重新选取了“创意国度”(Land of Ideas)的定位。近年来,德国就“创意国度”的主题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活动,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国内外人民对德国国家形象的理解和认同。

国家形象的定位策略与调研不同,不可面面俱到、包罗万象。新加坡定位为“新亚洲”,体现出其在亚洲的区位优势,并包含了未来的战略发展目标。“动感韩国”(Dynamic Korea)、“百分百纯正新西兰”(100% pure New Zealand)、“神奇的泰国”(Amazing Thailand)等定位都集中反映了国家聚焦点,简洁的词汇概括,易于表达、易于联想、易于传播、易于记忆。“一带一路”战略本身具有区位、历史、交流和开放等因素,因此国家形象的重新塑造要与“一带一路”的特质相吻合。

2006年十六大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战略任务,“和谐社会”便成为中国的新主题。古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文化的交流让古代中国与西域各国百年来没有战争,形成了共赢、和谐的关系。如今“一带一路”战略有 3 着天然的历史背景,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可以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形成以“和谐”为基础的国家形象,用“和谐中国”(Harmonious China)成为中国新的国家形象,既继承了悠久的历史,也承接了“和谐社会”的新主题,更勾勒出“一带一路”战略在未来的美好蓝图,顺应了沿线国家对互利共赢带来和谐盛世的美好憧憬。同时,也有助于消解“中国威胁论”

四、总结

篇7:一带一路对人才的要求

早在2013年,中国就向世界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是中国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和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后,为促进全球共同繁荣、打造人类 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宏伟构想和中国方案。“一带一路”是纵贯古今、统筹陆海、面向全球的世纪蓝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中国参与和引领全 球开放合作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 的开放格局”。这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这一重大合作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开始谱写时代发展的新篇章。“一带一路”建设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挥引领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方向,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以深化“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交流合作做为关键支撑,全面提升合作水平。“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打造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让世界了解和看到中国政府提出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实践,理解和赞同中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心愿和胸怀。让“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理念造福世界,造福人类。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需要明确时代演变的方向。一方面,世界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呼声和力量在增长,人类的相互依存在上升,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不断滋长,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有增无减。越是在大变革时代,越是面对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的世界,中国共产党人就越是要高扬正能量的旗帜,就越是要积极引导国际关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避免世界陷入各种各样的“陷阱”。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符合各国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越来越变成一个鸡犬相间、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面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昔日那种你死我活、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越来越过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越来越成为各国人民共同的期盼。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主张,体现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心愿和胸怀,道出了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得到各国领导人热烈响应。2017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再度系统阐述中国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设想,成为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上升背景下照亮国际社会前进方向的一盏明灯。“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今联合国和国际社会高频引用、广为赞誉的一个“热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现在“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推动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实践,已经成为中国对当今世界的又一重要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依靠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奋斗。在政治上,各国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摈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在安全上,各国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在经济上,各国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在文化上,各国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生态上,各国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是中华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对外关系上的生动体现。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篇8:一带一路对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一带一路”,机电,培养路径

0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攀升, 为推动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目标, 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在此背景下, 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高职院校的发展也是如此。

本文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 结合“一带一路”大背景、学院自身特色及学院所在地-义乌的工业发展等, 探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路径。义乌, 是浙江省“一带一路”支点城市之一, 近年来, 义乌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为提高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向先进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等产业转型发展。在推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的大框架下, 义乌市政府与德国等政府部门、机构和企业开展了多领域的合作洽谈。中欧 (义乌) 智造园就是在此环境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智造园的主导产业中就有先进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这为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1 机电类人才培养路径的提出

1.1 以升学为导向的培养路径

本文所指的升学是指高职高专学生统一参加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统考, 选拔优秀的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专升本。当前, 随着社会经济教育的发展, 社会、企业等普遍提高了工作人员学历要求, 因此专升本教育自1999年国务院批准后, 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近两年, 浙江省的专升本招生人数大幅提升, 而招考要求却有所降低, 使得更多学生有了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机会。

首先, 从学生个人发展角度来看, 高职高专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科教育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研究, 专升本是让学生在掌握实践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学习研究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专业兴趣度与忠诚度也必将有所提高, 对于企业来说既具备动手能力又具备专业理论知识的员工也更符合企业的需求。其次, 从学院的角度来看, 培养输送多样化的社会人才也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最后, 从社会角度来看, 随着“一带一路”, “中国制造2025”政策的不断推进实施, 产能、现有的装备、技术、管理等向他国转移必将是一个总趋势, 目前存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人才数量不足, 质量不高的问题, 因此很多企业也迫切需求职业教育能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技能人才。

当前中国正在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 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贯通是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在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还未衔接好的形势下, 专升本不失为一条可选的培养路径。不管是从学生、学院还是从社会需求来看, 机电一体化专业有本科学历需求的学生不在少数, 而当前状态下的专升本形势, 对于学院机电一体化学生来说, 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此以升学为导向的培养路径是符合学生个人及社会需求的一种培养路径。

1.2 以专业创业为导向的培养路径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创业型大学”建设试点单位, 创业、创意与国际教育是学院的三大办学特色, 学院内创业氛围浓厚, 学生创业成绩斐然, 但是普遍以电子商务创业为主, 结合专业创业的学生数量较少。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 除鼓励学院传统的电子商务创业外, 应更加着重以专业创业为导向的培养路径。以下列举两类笔者认为可行的适合专业创业化培养路径:

零件代加工型创业化培养路径。学院所在地-义乌, 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 琳琅满目的商品背后孕育出了许多中小企业、加工作坊等, 这些商品生产加工的机械设备中非标准零部件的更替, 小商品模具的开发制作等都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缺, 因此以零件代加工这种方式的创业是有市场需求的, 从机械行业的创业来看, 此种方式已是学生专业创业门槛较低的模式之一。此种培养路径应注重学生在加工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 获得相关资格证书, 如车工钳工等职业资格证书。

设计型创业化培养路径。众多产品其外观也是吸引销售的一种竞争力, 运用机械设计软件设计产品三维外观 (如UG, Creo等) , 并转换成可加工的二维工程图, 快速实现产品外观改良或更新换代。对于市场经营户来说, 委托专业的设计公司改良产品无疑需要消耗很多的成本与时间, 而对于有机械设计软件运用能力的学生来说, 根据客户需求对产品外观进行局部改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他们具有沟通灵活、设计价格较低的有利条件, 因此此种设计型创业也是培养学生实现专业创业的路径之一。此种培养路径应注重学生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能力, 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教学和训练达到, 并获取相应的软件应用资格证书。

1.3 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路径

前文所述的两种培养路径, 培养人数毕竟占之少数, 而为数更多的学生则是以走向社会各企业岗位就业为目标的。

在“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大框架下, 义乌中欧智造园的汽车产业园主要引进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及配套生产企业, 目前已顺利引进吉利锋锐发动机项目, 改装车制造基地引进赵龙重工 (特种车改装项目) , 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项目引入。在此背景下, 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地方企业发展需要地方院校提供便利的人才培养, 学院的人才培养不能脱离地方企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义乌工商学院是目前义乌唯一一所高职院校, 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与人才培养, 服务地方经济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之一, 也将使专业发展更具有地方特色。因此校企合作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不失为一个不错的人才培养路径选择。校企合作培养出的人才具有专业性强、忠诚度高等特点。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需要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 编写项目化教材;校企共建、共享专业资源库, 如技能培训资源库等;校企共同参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建设, 并将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共同设置规划学生职业发展路径, 晋升路径;校企共同科研合作, 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 培养出更贴合地方企业的双师型教师。

2 结束语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格局下, 浙江省“一带一路”支点城市-义乌, 其工业向先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 本文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结合学院特色与义乌工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专升本再深造, 专业型创业以及技能型就业的三种人才培养路径, 为社会输送高质量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 也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发展出路提供参考, 达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许祥鹏.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5 (1) .

[2]李术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召开“一带一路”战略与职业教育研讨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 (25) .

[3]胡适军.高职两年制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5 (1) .

[4]龙德毅.“一带一路”触发下的职业教育发展随想[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5, 7, 17 (7) .

上一篇:大学迎新志愿者承诺书下一篇:关于春节风俗习惯的作文春节的风俗习惯中考材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