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扶贫工作总结

2024-07-13

教师的扶贫工作总结(通用8篇)

篇1:教师的扶贫工作总结

教师扶贫工作总结

导语:“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小学教师课余时间走进农户,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说是帮扶,其实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几年来,我教学水平的进步,教学成绩的取得,都是各级领导精心指导和同事关心帮助的结果,我发自肺腑的向各位领导表示“感谢”……

光阴似箭,一晃一学期的工作已悄然离我们远去。回首这一学期所走过的路,虽然很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乐、是成熟。我是学校县级美术骨干教师,我深知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于是,我把压力化作动力,认真做好每项工作,不辜负校领导、同事对我的厚望。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我深知“一棵树不成林”的道理。我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实践,并与积极肯干的陈颖老师组成了帮扶小组。现将本学期的骨干如下:

日常的帮扶工作:

本人认真的按学期初的骨干教师帮扶计划进行工作,如约完成了如下任务。

1、做到了每个月帮助陈老师备一节课,检查一次教案,真正的提高陈老师在教材的教材分析和处理方面的能力。

2、做到了每个月听陈老师一节美术课,并给出其做出详尽的讲评,以便帮助陈老师提高。

3、做到了每个月给陈老师上一节美术示范课,起到了示范、牵引的作用。

4、指导陈老师进行教育教学情况,认真书写指导过程中的记录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材料的整理收集。

取得的成绩:

工夫不符有心人,在本人的帮助,陈颖老师的积极努力下,陈老师的《神鸟变树》一课在学校的教研中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一如既往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积极主动的帮助陈老师,力争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以上便是我本学期骨干教师帮扶工作的总结体会。说是帮扶,其实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几年来,我教学水平的进步,教学成绩的取得,都是各级领导精心指导和同事关心帮助的结果,我发自肺腑的向各位领导表示“感谢”。希望各位领导、同事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帮助我,我又一次整理好行囊,积蓄力量,向下一个驿站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枝城小学教师课余时间走进农户,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该校“一对一”精准扶贫对象涉及周边梁家畈、三板湖和阳和岭三个村,扶贫对象有的残疾、有的重病、有的家庭缺少劳力等共计78人。

在前期的动员会上,校长何文兵向全体教师宣传了“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号召广大教师紧扣“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总要求,积极参与、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并对老师们提出了四点具体要求:处理好教学和扶贫的关系;精准扶贫与评先表模挂钩;切实做好扶贫的规定动作;注意安全,灵活机动地开展扶贫工作。

课余时间,老师们都不辞辛苦,分头赶往村里,在村领导的带领下走进帮扶对象的家里,为他们带去米、油、衣物等物资,和他们坐下来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目前面临的实际困难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填写《扶贫手册》《贫困户需求菜单表》《帮扶计划表》等,向扶贫户宣讲国家强农惠民方针政策,帮助农户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力促扶贫对象尽快脱贫。

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该校领导落实民主治校,虚心听取老师们意见,分批次进村入户开展扶贫工作,此举得到广大老百姓的夸赞。彭家凤老师的扶贫对象李伏学住在阳和岭村四组,已八十高龄,因大病和缺少劳力导致家庭贫困。当老人接过大米,得知来意后,和彭老师细细谈起了家里的情况和面临的困难。临行时老人拉住彭老师的手,不住地感叹: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感谢国家惠民的好政策啊!

光阴似箭,一晃一学期的工作已悄然离我们远去。回首这一学期所走过的路,虽然很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乐、是成熟。我是学校县级美术骨干教师,我深知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于是,我把压力化作动力,认真做好每项工作,不辜负校领导、同事对我的厚望。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我深知“一棵树不成林”的道理。我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实践,并与积极肯干的陈颖老师组成了帮扶小组。现将本学期的骨干教师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日常的帮扶工作:

本人认真的按学期初的骨干教师帮扶计划进行工作,如约完成了如下任务。

1、做到了每个月帮助陈老师备一节课,检查一次教案,真正的提高陈老师在教材的教材分析和处理方面的能力。

2、做到了每个月听陈老师一节美术课,并给出其做出详尽的讲评,以便帮助陈老师提高。

3、做到了每个月给陈老师上一节美术示范课,起到了示范、牵引的作用。

4、指导陈老师进行教育教学情况,认真书写指导过程中的记录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材料的整理收集。

二、取得的成绩:

工夫不符有心人,在本人的帮助,陈颖老师的积极努力下,陈老师的《神鸟变树》一课在学校的教研中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一如既往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积极主动的帮助陈老师,力争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以上便是我本学期骨干教师帮扶工作的总结体会。说是帮扶,其实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几年来,我教学水平的进步,教学成绩的取得,都是各级领导精心指导和同事关心帮助的结果,我发自肺腑的向各位领导表示“感谢”。希望各位领导、同事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帮助我,我又一次整理好行囊,积蓄力量,向下一个驿站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篇2:教师的扶贫工作总结

一是领导重视。领导学习了文件精神,率先垂范,带头将捐款送到所在党支部,时常询问捐献活动的进展情况,捐献活动得到处领导关心和支持,活动的贯彻落实十分顺利。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各基层单位召开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大会,将传达贯彻捐献活动的文件精神和动员会会议内容,让每个党员领会和理解集团开展为特殊困难群体“扶贫济困献爱心”捐款活动的初衷和重要意义,从而调动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把捐献活动与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参加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专题讲座和收看孔繁森等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号召全处党员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进性体现,用向集团特殊困难群体献爱心活动来考验自己,文秘114网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四是组织得力,落实到位。领导小组把捐献活动作为近期工作重点,及时将党员“扶贫济困献爱心”捐款明细表和党员“扶贫济困献爱心”捐款数据分析表下发到基层,实行专人负责,强调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各相关部门和各基层单位按照活动要求相互配合,加强协调,从到基层班组不讲主观,不讲条件,措施到位、监督到位。

由于党委重视,工会组织,行动迅速,宣传到位,形成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党员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在党员的带动下,许多职工群众发扬互助友爱精神,踊跃参加捐献活动,营造关心帮助困难群体的浓厚氛围。全处576名党员积极参与,踊跃捐献,占党员总人数的98.3,捐款55560元,职工群众捐款人数124人,捐款3270元,。其中:处级干部7人,捐款3500元;科级干部125人,捐款26800元;一般干部246人,捐款21220元;党员职工群众205人,捐款4040元;非党员职工群众124人,捐款3270元;捐款总人数700人,共捐款58830元。捐献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机关党总支、电调中心、配电工区、线路工区等单位宣传动员到位,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的好,职工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亚于党员干部,捐款人数分别占本单位职工总数的100、100、91、70,为其他单位做出了榜样,掀起了爱心捐献的热潮。

篇3:教师的扶贫工作总结

一、农村教师队伍现状

1. 数量不足, 质量偏低。

由于农村地区教师待遇普遍偏低、生活艰苦, 有的地区甚至连教师的工资都很难保障, 致使师资流失严重, 特别是年青、优秀、高学历和热门专业的教师大量流失, 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严重冲击。在被调查的小学中, 平均每所小学不到9名教师, 甚至5所小学只有1名教师。多数学校凭有限的几名教师根本无法代满五个年级的课程, 只能勉强上够语、数、外等主要课程, 而政、史、音乐、美术、体育只能让主课老师勉为其难地充任或者让初中刚毕业的学生代教, 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调查显示:被调查的45所小学中教师总数为392名, 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仅占全部教师的14.8%, 其余教师学历都是专科、中专或高中, 专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不到教师总数的40%, 大大低于2007年全国小学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66.9%的比例, 而且年龄老化, 不少教师教学理念、知识结构陈旧, 教育教学手段、方法落后。

2. 缺乏自主发展意识, 自身专业化程度不高, 发展受限。

农村教师大多生活负担较重, 多数教师在农忙和课余时间还要耕地、搞养殖, 甚至有些教师还做点小生意来补贴家用, 沉重的家庭负担使他们对教育新思想、教材新内容、教学新手段的钻研学习浅尝辄止。在工作中, 无奈地放弃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没有教学研究意识, 只是靠惯性和经验被动盲目地工作。再加上受地域的限制和影响, 使得教育信息闭塞、学校管理不规范, 造成他们眼界有限, 知识面狭窄, 难以与时代接轨, 从而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局面。

3. 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管理水平低下。

农村学校迄今为止基本上仍然维持着传统的“教与学”的单一模式。调查表明, 多数小学教师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所传授的知识往往脱离生活、违背学生志趣, 只能强迫学生硬性背诵以应付考试和升学, 而无法真正掌握知识。调查发现, 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条件限制, 硬件教学设备明显不足和落后, 教师最常见的教学手段莫过于挂图、实物等传统教学手段, 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和视听装置、有一定藏书量的图书馆更是凤毛麟角。忻州市五台县门限石乡黑崖堂小学, 竟然连校舍都严重缺乏, 桌椅破旧, 连最基本的活动场地都没有, 更谈不上其他设施了。设备不完善使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受到严重限制。

二、实习支教促进了农村教师素质的提高

实习支教使农村教师队伍得到了明显的充实, 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1. 实习支教使农村教师队伍得到补充,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匮乏的现实, 客观上实现了教学交流。

在实习支教过程中, 每一批学生都有完整的一个学期的实习时间, 他们能充分地完成农村学校整整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正好弥补了农村学校师资匮乏的现实。支教学生的到来是不计报酬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教育经费紧张, 无力开展教育教学交流和教师培训的现状, 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径。调查显示, 忻州市董村镇定兴寨小学在支教前, 音乐、体育、美术和英语课程不能正常开设, 支教后以上课程均能正常开设,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 实习支教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学校教育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为教师素质的提升指明了方向。

对于农村许多落后的传统观念, 如重男轻女, 读书无用, 大办丧事等, 由于支教学生接触外界多, 给学生带去了大量的新信息, 进而改变了学生特别是女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况, 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的愿望。再加上他们作为当地教师的助手, 学生的老师, 利用这一特殊身份, 能与学生“平等对话、协商合作”。他们还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 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走出自卑、封闭、焦虑的心理阴影并健康成长。此外, 支教生还通过“家访”的形式使家长对教育更加重视和支持, 带领学生进行“环境卫生清洁”“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等宣传, 在“六一”“元旦”等节日, 还举行文艺节目, 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调查表明, 实习支教后农村教育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多数农村学校领导和教师开始意识到史、地、生等课程以及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性;通过人性化管理, 不但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 而且也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更可喜的是家长对子女接受教育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改变, 学生和教师的流失状况有所缓解, 如原平市苏龙口镇刘家庄村小学在支教前有三个年级, 支教后增加到四个年级, 教学水平大幅提高;代县阳明堡镇马站小学在支教前成绩在全镇的排名总是倒数的, 支教后学生各科成绩特别是英语成绩显著提高;定襄县受录乡上汤头小学在两名支教生的严格训练下, 广播体操荣获全联校第一名。支教学生的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农村学校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 它深刻影响着农村教师, 大大强化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理念。

3. 实习支教生是农村教师队伍的潜在力量。

自主择业的时代, 愿意进入农村学校长期任教的大学生特别少, 由于农村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待遇偏低, 很多人往往只是呆上个把月就一走了之, 优秀的人才进不来成为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师范类大学生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使支教学生与农村和农村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情感, 大大增强了他们对中国农村现状特别是教育现状的了解, 进而更加坚定了服务于教育的决心。在此次被调查的148名支教大学生中, 100%的人表示愿意毕业后到农村任教。可见, 实习支教生无疑成了未来农村教师队伍的潜在力量。

篇4:教师的扶贫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圆满完成云南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德宏州梁河县扶贫攻坚任务,云南师范大学结合自身优势及梁河县的发展需求,制定《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旨在统筹学校教育、科技、文化资源,以基础教育帮扶为重点,以打造教师培训团队为核心,帮助梁河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打赢脱贫攻坚战。

统一部署,精心打造梁河县教师培训团队

云师大为帮助梁河打造一支由各学科专家引领、以梁河县教科中心教研员为核心、以中小学一线教师为主力的强大而稳固的教师培训团队,每年派遣高年级师范生到梁河县中小学和幼儿园实习一学期,置换出当地教师到云师大附属中小学、幼儿园跟岗研修;同时落实“特岗计划”,针对梁河县申报“国培计划”等教师培训项目。

在具体工作中,云师大党政领导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组建专家团、工作组到梁河调研、指导,按需确定培训方案,设置培训课程,及时安排集中培训。2016年10月10日至31日,梁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挂职副主任朱彩梅与全县初中、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等21个学科共45名教研员、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2016)”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云南师范大学培训班(梁河)第一阶段集中培训。

培训中,云师大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教育扶贫实施方案及梁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上报的教师队伍情况、培训需求与专家团、帮扶工作组前期调研情况,专门定制的培训方案,分“培训公共课”“跟岗研修”“学科培训教学”3个时段实施。第一时段培训由成教院负责组织,邀请阵容强大的专家团队集中开设综合学科知识课程、专业课程、综合课程。校外专家中,云南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雷韬讲授《教育法规、政策及运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学容讲授《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云南省教科院中学特级教师方贵荣讲授《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分析》,明德中学高级教师谷润老师讲授《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校内专家原一川教授讲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行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国培”首席专家李辉教授讲授《送教下乡培训活动设计与实施》,张承明教授讲授《示范课、研究课的设计与实施》等。

第二、三时段由文学院、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等负责组织实施。第二时段,学员到昆明市各学科名师工作室、云大附中、云师大实验中学、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云南财经大学附属中学、滇池中学、师大附小、五华区莲华小学等中小学跟岗研修,进行案例教学、优质课观摩、评课议课,以及“送教下乡”观摩学习、交流探讨等。第三时段的“学科培训教学”实行导师制,学员按要求完成指定阅读书目,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第一时段学习内容、第二时段跟岗研修中产生的教学疑难问题,在导师指导下,形成一个专题讲座,并在团队中试讲、打磨,最后到本科师范生中讲授,导师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议、指导,为下一步的“送教下乡”打好基础。

增强梁河教师团队“造血”功能,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

在国家开展“挂包帮”“转走访”脱贫攻坚背景下,云师大借力“国培”项目,有针对性地培养学员,旨在增强梁河造血功能,为其打造一支强大的教师培训团队,以扎根梁河,有力、持续地培训当地一线教师、教育工作者,使之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云师大“国培”首席专家李辉教授细致指导培训工作。他提出在“送教下乡”活动中,要改变以往教师离开学校、离开教室、离开学生而进行讲座、讲授的模式,让“送教下乡”真正进入学校、深入课堂,获得更高效的教学效果,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注意加强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力,自我完善,提升培训能力;送教活动要遵循4个阶段的内在逻辑,即问题诊断——磨课研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

“送教下乡”梁河负责人、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发达一直在思考、规划后续工作。他表示,回梁河后,将结合所学,与云师大共同推进“国培”项目的开展,促进梁河县各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发展。教科中心将遵循省市统筹,区县组织,依托本县培训团队,整合区域外专家资源,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定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校本研修,创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主要落实好以下任务:第一,分学科组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送培团队;第二,分阶段开展主题鲜明的送教下乡培训;第三,现场指导乡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第四,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第五,加工生成一批本土化培训课程资源;第六,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遵照李辉教授指导的四阶段分步法,制定好送教下乡培训年度计划和周期计划,原则上同一乡镇同一学科每年送培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天,确保送教下乡培训落到实处。

云师大针对梁河县教师的培训,意在通过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促进全县教育发展。通过精心组织悉心落实,参训学员们普遍得到收获。

梁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杨早芹表示: 乘着云师大“挂包帮”梁河县的“东风”,金秋十月,我以“国培”学员的身份参加了培训学习。这期间,我每一天都在感动:为云师大提供的优质学习资源,为导师谭晓云教授的悉心指导,为云师大文学院挂职我们教科中心副主任朱彩梅老师的真诚帮助,同学们的友好相待……有幸参加这样专业、高端的培训,我感受到了仰望名师的幸福,提升了认识,获得了方法,坚定了信念。名师们的讲座、风范犹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我决心做个有温度、有情怀、有素养的教研员,与我县的初中语文教师一起成长。

梁河县曩宋中学教师寸待蓉深感收获丰厚:千言万语道不尽内心对师大及梁河县教科中心的感激,喜欢培训这份优厚的“福利”,也期待来年春天与师大的约会。作为基层一线教师,我期待着师大给予我们一些更接梁河地气的培训课,比如:与初中语文有关的专业知识,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生心理健康引导,教师职业倦怠预防等等。这次高质量的学习,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次新的成长。接下来等待我的是“送教下乡”的磨炼,相信付出与收获必将成正比,期待柳暗花明那一天的惊喜。

梁河县教科中心初中英语教研员杨荣仙回顾参训期间的学习生活,充满感激:千言万语仅汇成“感谢”二字!云师大外国语学院指导教师袁刚不仅在教学上指导、帮助我们,在生活上更是关心照顾我们!去呈贡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驾车接送我们,待我们可口饭菜,末了还送我们一大袋自己家乡产的苹果!看来,我们只有加倍努力才能回报老师的关爱!

篇5:教师个人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为做好20xx年全县学生资助工作,落实《花垣县精准脱贫“十项工程”实施方案(试行)》(花办发[20xx]4号)和县精准脱贫动员大会精神,部署20xx年全县农村建档立卡户、城乡低保户子女入学普查工作。以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现就我校20xx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落实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边城镇位于湖南省花垣县西北部,距县城25公里,与贵州省松桃县的迓驾镇和重庆市秀山县的洪安镇隔河相望,自古就有“一脚踏三省”的美誉,是湖南省的西北大门和湘西四大闻名古镇之一。全镇总面积76.95平方公里,茶洞辖区15个村,2个居委会, 20xx年我镇精准扶贫户有1537户,贫困人口5599人,农村低保户有822户,贫困人口2567人,城镇低保户有172户,贫困人口404人。目前我镇对在本学区就读的建档立卡户和城乡低保户子女信息进行甄别,报边城镇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以及低保部门审核,到目前统计建档立卡户学生为236人,城镇低保户学生为23人,农村低保户学生为123人。还有3人是在外省读书的.学生。总人数为385人。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建工作机构

一是成立了由边城镇镇党委书记马继国任组长,分管教育副镇长麻春伟任副组长,沈睿、龙建辉、易尧、吴鑫祥、张天涛任成员,吴春琴、吴志勇、张利为专干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

(二)认真布置,积极开展工作

20xx年3月教育和体育局召开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会暨培训会,全面安排部署了全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摸底造册工作,会后我及时把会议精神向易尧校长作了详细的汇报,易尧校长高度认识到这次活动的重大意义和责任的重要性,马上就组织召开学校班子和片村小负责人会议,接着召开班主任会议,会议要求我们要建档立卡户和低保户的资料要做到真实性,全面性;要注意到容易引起矛盾的现象发生;还要做到老百姓的思想工作。于是我和易校长到政府找到的马继国书记汇报这次精准扶贫工作如何开展,得到了领导的支持。3月11日我马上把提前拟好的通知以短信的形式发给政府办公室,要求他们以短信和打电话两种形式通知到各村的支部书记,让各村的村干部及时的通知到每个对象家庭。3月14、15日我就在校门口设置办公地点,张贴了对象要求和填表要求,共发放登记表1200多份,让对象家庭及时领表填写申请、审核。通过政府初次审核上交登记表443份,我就进行登记造册,再次和低保系统、建档立卡系统进行核对,只审核到377名学生在系统当中。剩下的66名学生我怎么办,为了摸准,不漏掉一户对象,我及时给易尧校长作汇报情况。我再次每家每户通知到家长,要求他们自己及时到政府核实,如果核实准确,是谁核实的要签名并加盖政府公章,我才能登记上报。在5月18日公示到现在,陆续核准8人。

三、存在问题

1、在政府的两个系统中导出的数据,不够准确,要么就是学生的名字输错了,要么就是系统没有完全导出来,导致我们核实准确度低,要再次到政府核实。

2、部分群众存在认识偏差。一些比较偏激的群众还到村委会、镇政府要求评定为扶贫户和低保户。

3、不属于教育和体育局准入的民办幼儿园的学生,我们打电话给所在村的支书解释,让支书到对象户作好解释。

四、下一步工作

1、公示满7天后,无异议,我就造册上报审核。

2、公示满7天后,无异议,我再要求班主任通知学生家长上交有效二代身份证复印件以便办理资助卡。

篇6:教师扶贫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扶贫帮困形式,规范工作程序,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结对帮扶困难户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为维护社会稳定,构造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根据区教育局相关会议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保证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全力营造关爱农村贫困学生的社会氛围,解除农村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不断加大农村“贫困家庭”关爱力度,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充分发挥我校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就文明学校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二、目标任务

扶贫帮困活动要针对困难家庭的学生实际情况,以帮助困难学生安心入学,解除他们学习的后顾之忧,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为目标。

1、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扶贫济困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亲自挂帅,德育主任、教务主任、各班主任负责具体落实,广大老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要积极响应学校“千师进万家”号召,各年级对贫困生进行摸底,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2、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必须做到每个贫困生都要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结合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再发动广大师生积极献爱心,为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品、书籍等,其次组织老师到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慰问走访,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社会和父母关爱。

3、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我们将组织党员同志在校园内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另外学校还将通过联系社会人士为贫困同学献爱心,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为贫困生争取各种奖学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奖学金等途径,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4、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德育处要对各部门开展扶贫帮困的情况定期进行 1

统计,并报扶贫帮困活动领导小组。扶贫帮困活动领导小组将定期对扶贫帮困活动进行检查考核、调度通报,对活动开展好的个人将予以表彰奖励。

三、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xx区xx镇xx村五组22号村民xxx,家中共有3口人,家庭简单适用家用家具及生产用具基本齐全,劳力1人。xx父亲xxx一年前因车祸导致手腕筋脉断、手骨挫裂,无法劳动,现爷爷奶奶都身患疾病,家庭唯一经济来源为xx母亲在江苏打工的收入,2016年家庭总收入8000元,人均纯收入1500元。女儿xx,身体健康,高中在读。

四、分析主要致贫原因

1、家庭主要成员文化素质偏低,接受农业科技和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弱;

2、家庭劳动力少,无固定经济来源,缺少技术,父亲因车祸致残,无劳动力,无法从事农业种植,母亲常年在外打工维持家中生计;

3、女儿上学花费较大,家里负债多。

三、帮扶计划

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到吕琳家里进行走访慰问,通过与家长的交谈,了解吕琳家里的基本情况,并向家长讲解吕琳在我校享受的“两免一补”(免学费 住宿费,享受贫困助学金)政策,督促家长鼓励孩子努力学习,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今后在学校,我们也会多关注吕琳同学,在学习上督促她估计她,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及时将她在学校的一些情况与家长沟通,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高中生活,更好地学习。

篇7:教师个人精准扶贫帮扶总结

孟和巴图

一、指导思想: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2015—2019年)》文件精神,以“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教育扶贫,育人为本”的基础性地位为导向,以“较好每一位学生,温暖每一个家庭”为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根本目标,引领广大教师坚守职业道德,弘扬师德大爱,展示师德风范,形成“比爱心,比奉献,比育人”的浓厚氛围,推动我市教育工作健康、均衡、和谐发展。

二、活动主题:

全面关爱,精准帮扶,做仁爱之师 通过主题呼斯乐同学的学习生活上的问题都解决了。

三、活动目标

坚持教育健康、共享、和谐发展的目标,从根本上树立热爱学生、关爱学生之心,真诚理解、关爱、引导、教育每位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采取有效帮扶措施,为他们营造了健康、和谐、平等的成长环境。

四、活动措施 一师结一生,实现点对点,人对人的帮扶,让每一位教师走近贫困或学困生,真正理解他们、了解他们、关爱他们,让在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减轻负担,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断进步,做到“教育扶贫,不落一生”。

1.学习辅导。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制定阶段性帮 扶计划,明确阶段效果,加强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的训练,帮助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使其进步。培养主动学习,勤学好问的精神,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2.生活辅导。首先了解帮扶对象的生活情况,根据实际情况 对帮扶对象给予一定的帮助,让学生免除后顾之忧,安心学习,快乐成长。

3.情感关怀。帮扶教师做好代理家长,用心呵护帮扶对象,让他感受到亲情与温暖,定期与帮扶对象的家长沟通,了解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努力形成在校教师帮,在家家长督促的良好共育局面。

篇8:教师的扶贫工作总结

一、我市专项、行业和社会扶贫的现状及成效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市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为支撑,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同时,通过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为大扶贫格局注入了活力,也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扶贫开发进程。专项、行业和社会扶贫三者有一定区别,但又是互相联系的有机统一体,在不同层次和范围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为我市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市的减贫脱贫事业发挥了重大作用。

1、专项扶贫:夯实发展基础,切实保障民生。

我们通常所说的专项扶贫是指对农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专项扶贫,其扶贫形式主要有: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目的的整村推进、移民易地搬迁扶贫和以工代赈扶贫;以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产业化扶贫和连片开发扶贫;以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为主要目的的“雨露计划”培训和科技培训、示范与推广;以农村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低保对象、低保边缘户以及重残人员、重大疾病无自救能力的困难户为主要对象实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临时专项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过去五年,我市在农村贫困地区共投入扶贫移民资金33615.91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扶贫移民资金8842.26万元,完成整村推进项目1313个。这些资金的注入和项目的支撑,使扶贫重点村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贫困状况进一步缓解。五年来预计在重点村解决了41308人的贫困人口温饱和脱贫问题,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000元增加到2010年底的2600元,增长30%。二是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扶贫重点村电视普及率达到100%,丰富了贫困农民的业务文化生活,大部分村民购有手机,新建翻修了砖木结构住房,不少人还建起了高标准的小洋楼。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出行、农田灌溉、人畜饮水等难题得到极大改善,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清洁能”的目标。四是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到2010年底,“雨露计划”累计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8803人,转移就业8363人,就业率达95%。通过扶贫、扶志、扶能,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起到了“一次培训、终生受益,一人务工,全家脱贫,输出一批,致富一方”的扶贫培训效果。同时,对全市农村对无劳动能力和低收入人群(31024户57938人)实施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仅2010年用于农村低保资金6500余万元,农村医疗救助资金1100余万元,有效地保障了这一部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2、行业扶贫:发挥自身优势,凝聚人心民心。

行业扶贫是国家扶贫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是我国扶贫开发重要措施和政策保障的重要方面,并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前提与归宿,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近几年来,我市各行业、各部门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出发,自觉主动地发挥行业部门自身优势,把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做到政策、资金、项目“三个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出色地完成了扶贫开发规划制定的各项扶贫工作任务。市县两级党政等综合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各项方针政策,在扶贫开发事业的政治保障、组织协调、机制创新、队伍建设、营造氛围、协同工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环境。市县经济工作部门积极实施财税扶贫、金融扶贫、投资扶贫、项目扶贫,努力完善扶贫贷款贴息政策,引导增加信贷扶贫投入,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努力满足贫困地区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积极支持贫困地区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促进贫困人口从资源开发利用中切实受益,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国土整理、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农村电网改造、贫困户危房改造等方面的建设项目,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最优惠、最直接的扶持。市县农业等工作部门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小流域治理和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完善灌区续建配套,使水利更好地造福贫困百姓,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支持贫困家庭因地制宜普及和推广应用沼气、节能灶等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同时,带动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了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市县社会事业发展等工作部门,积极实施教育扶贫、科技扶贫、人才扶贫、文化扶贫、卫生扶贫、计生扶贫、巾帼扶贫等扶贫工程。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用于扶贫助学、科技培训及科技示范与推广、捐赠书刊开办农家书屋、援助村级卫生所、帮助贫困户中的领证独生子女户和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户提供到户贷款贴息及扶贫项目、扶持巾帼创业等资金达2280余万元,不仅为我市农村贫困地区的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有利地推动和维护了我市贫困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和谐。

3、社会扶贫:雪中送炭,温暖贫困百姓。

社会扶贫,从一般意义上讲,是在党和政府有计划地统筹安排财政扶贫资金、通过物化的形式对贫困地区进行扶贫开发的基础上,有组织地安排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等部门,通过组织化的人的行为帮助贫困地区进行开发式扶贫。近五年来,我市共筹集社会扶贫和公益项目建设资金近5亿元,仅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直接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就达1.5亿余元,尤其是“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的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开展四年来,市、县定点扶贫工作组共有232名副县级以上干部轮流担任了工作组长,920名干部轮流在重点村工作过,37位市级领导,40名县的主要领导直接挂到重点村,负责指导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同时,市委、市政府还为107个重点村派去了由市、县229个单位(部门)组成的58个扶贫工作组,开展一对一帮扶,帮扶资金达1738.135万元,帮扶物资折款160.33万元,帮助争取有关部门无偿资金3843.11万元,助学、走访慰问资金155.89万元。在继续实施党政机关结对包扶贫困村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还开展了城乡结对帮扶创“五好”基层党组织活动,选派了由市、县680个单位组成的223个工作组下到贫困村,帮助贫困村建设村级党组织活动办公场所,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共投入扶持资金8652.5万元,其中,党建帮扶资金1672.5万元,223个工作组680个单位帮扶资金6980万元。通过帮扶,贫困村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提高,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得到改善。另外,我市还开展了“万人帮万户”、“千企联百村”、“万名干部下基层、争做群众贴心人”等活动,每名干部结对帮扶一户困难户,送一张“连心卡”,告诉他们有什么想法、需求和愿望可通过“连心卡”进行联系,并认真记好“民情日记”,梳理困难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开展这几项活动捐助资金(含实物)达2500万元,帮扶对象人均受助1000余元。在扶贫帮困中,除资金(实物)捐助外,还因人而异,分类施保,提供支付信息、指导劳动技能、发展家庭种养业、介绍就业岗位等帮助,切实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培养和增进爱民、亲民、为民的感情。

二、专项、行业和社会扶贫存在的问题

专项、行业和社会扶贫,是在扶贫开发历史进程中伴随而生,为我国的减贫和缓解消除贫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并克服。

1、对扶贫开发的认识还不太统一,积极性还不够高。

如有的人认为,经过20多年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贫困发生率已经明显下降,对社会经济影响不大,只要经济发展了,贫困问题就可以自然解决;有的人认为扶贫开发对GDP和税收的增加贡献不大,抓得好不好不影响全局;有的人还认为国家在农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绝对贫困人口的生存温饱问题作了“兜底性”安排,贫困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开发式扶贫不如救济式扶贫。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干扰了扶贫开发进程,并动摇民心。

2、单位帮扶工作任务重,心有余而力不足。

近几年,各部门都开展了一些挂点活动,如农工部门的新农村建设点、组织部门的创“五好”基层党组织联系点和社区结对帮扶点,加上扶贫部门的挂点包扶贫困村,都得拿出钱来帮扶,少则1—2万,多则5万、8万不等,如何筹集资金成了各单位的一大难题,积极性和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3、扶贫机构设置不统一,协调统筹功能弱。

相对来说,扶贫机构是一个成长中的机构,其性质为议事协调机构,本身就带有不稳定性和可忽视性。从全国各省和我省各设区市的扶贫机构设置看,机构性质各异,有独立的、有隶属的、有混合的,有行政的、有事业的;机构级别不一,省有正厅级的、有副厅级的,地市有正县级的、甚至有副县级的;机构名称多样,多数称扶贫办、有的叫扶贫和移民办、有的叫协作办、还有的叫扶贫移民局等等。机构设置上的不统一、不规范,虽与各地扶贫任务的轻重有关,与其职能相统一,但更多的反映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扶贫开发的认识存在分歧,对扶贫事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贫困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从体制上、从长效机制上予以解决。试想,扶贫开发作为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机构设置为平级机构甚至更低,扶贫部门如何正常有效地协调强势和高规格部门?又怎么去协调、统一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尽管各级都设有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虽然是一个实体机构,名牌很大,都是由政府一把手担任组长,由相关实力部门组成,但现在关键是落实得不太好,工作更多的是靠扶贫部门去协调,责权不统一,扶贫部门也就很难承担起工作重任。

4、扶贫立法滞后,扶贫工作社会责任和执行力大打折扣。

由于扶贫立法滞后,实行政府主导、扶贫主管、社会参与的工作方式,很难避免出现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尤其是扶贫资源整合难度大,各行各业都拥有财政扶贫资金的调配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落实难和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济困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等,都是缺乏政策约束力的具体体现。

三、采取的对策及建议

新的十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形势依然严峻,要确保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缓解发展差距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扶贫开发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放松,扶贫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消弱,贫困地区的发展步伐只能加快,不能停滞。这就要求我们要合力推进以专项、行业和社会扶贫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广泛地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打一轮新的扶贫攻坚战,使新阶段的扶贫开发有效地促进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的全面发展。

1、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

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管理体制,实现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有机统一。专项扶贫要改变过去投入分散的状况,主要瞄准重点区域和贫困农户,以整村推进为基础,以农户脱贫为目标,集中用于培育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和提高贫困地区综合素质及发展能力,尤其要逐步增加直接扶持到户的资金规模,创新和完善项目直补、产业覆盖、技能培训、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使扶贫对象得到直接有效的扶持。同时,要做好库区、深山区扶贫异地搬迁和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行业扶贫要着眼于资源整合、力量集成,把优先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并指导本行业完成本级党委、政府制定的扶贫任务。从萍乡实际出发,尤其要在“水、电、路、气、房、教、卫、文、就、保、计生和环境治理”等方面下功夫,促进扶贫开发与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调整农业结构相结合,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着力解决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基础薄弱、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社会扶贫要挖掘潜力,扩大领域,在切实加强定点扶贫的同时,要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党政机关的党员干部、爱心人士结对帮扶,积极调动、充分发挥军队和武警、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各类社会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把定点扶贫、领导牵头、部门联动结合起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区域综合发展,党建扶贫双赢,真正产生示范和辐射效应。

2、加快扶贫立法进程。

要真正构建以专项、行业和社会扶贫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只有通过严密的法律制度,明确扶贫的法律地位、领导责任、目标管理责任、资金投入责任和社会支持责任,来强化全社会共同的认识,从而为全社会支持扶贫开发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3、提高扶贫工作部门地位。

随着贫困对象脱贫难度日益增大和社会各界对扶贫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扶贫部门的担子更重,压力更大,与当前扶贫部门较低的职能地位不相称。为此,必须让扶贫工作部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拥有相应的决策权和行政权,才能担当起协调统筹责任,才能确保管好用好扶贫资源,达到真扶贫、扶真贫和扶贫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4、建立长效大扶贫机制。

我国扶贫工作的一个特点是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扶贫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又归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造成了扶贫工作条块分割的体制,无法形成有效的分工与配合机制,也不利于在源头上对各项资金进行整合和统一使用。因此,省、市、县都应建立一个能够整合政府各涉农部门资源,形成一个能快速决策、协调一致的长效大扶贫机制。同时,要从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高度认识问题,才能克服体制局限和部门偏见,使新一轮扶贫开发充满生机和活力。

5、加强宣传动员和组织领导。

上一篇:汽车轮胎磨损的背景下一篇:《老师本领大》小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