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平安河北建设心得体会

2024-07-25

第二讲平安河北建设心得体会(精选9篇)

篇1:第二讲平安河北建设心得体会

政法系统“三大建设”网络大讲堂

学习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平安河北建设心得体会

4月26日下午,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王会平,做了《以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深化平安河北建设》的报告。

王书记指出为进一步强化政法系统对“三大建设”、“四项改革”和“五个能力”这些未来政法工作的新要求的认识,必须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政治思想工作为总牵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学习王书记报告精神,联系政法工作实际,全面准确领会精神实质,进一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进一步领会党的十八大的主题,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政法工作的政治方向。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要深刻领会政法机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大责任和基本任务,深刻领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精神实质和工作要求,自觉做这面旗帜的践行者和捍卫者,努力在执法思想、执法实践、执法作风等各方面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体现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保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政法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

二要进一步领会新世纪新阶段政法工作的性质和职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明确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切实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切实维护人民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三要进一步领会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坚决落实维护人民权益的各项要求,坚持以人民满意作为政法工作的最终标准,从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以更好的作风和更高的效率,切实加强社会治安工作,切实化解社会矛盾,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推进平安建设和社会管理,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善民生的要求在政法战线更好地得以落实,使政法工作真正符合人民的新要求新期待。

四要进一步领会政法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政法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抓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确保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抓好执法规范化建设,从观念上、制度上解决影响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突出问题,增强执法公信力;加强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建设,真正把既懂政治又懂法治,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法律负责的同志选拔到政法领导岗位上来;落实从严治警和从优待警措施,改革队伍的“进口”、“出口”、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政

法机关党的建设,明确政法机关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维护政法机关的执法权威;加强党对政法机关和执法工作的监督,切实把政法队伍建设好。

五要进一步领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认清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价值追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认清科学合理的司法体制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认清我国司法体制的优越性和存在的不适应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原则、方向、目的、标准、重点。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注意借鉴国外有益做法,以满足人民的司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从人民不满意的问题入手,以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为重点,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篇2:第二讲平安河北建设心得体会

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位置,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这一目标载入国家根本法,进一步凸显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保障。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到底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不能盲目地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很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 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对此,他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据我国史料记载,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楼兰古城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实践证明,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这个道理要铭记于心、落实于行。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20世纪80年代初,保护环境已成为基本国策。进入21世纪,又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总书记反复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

二、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归根到底就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有人说,发展不可避免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发展要宁慢勿快,否则得不偿失;也有人说,为了摆脱贫困必须加快发展,付出一些生态环境代价也是难免的、必须的。这两种观点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对立起来了。

总书记很早就用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作比喻,生动形象、入木三分地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资源丰富又相对贫困,更要通过改革创新,探索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人类要过上更好的生活,需要发展经济。过去认为生产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活动才是经济活动,才是发展。但是人类除了对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有需求外,还需要生态产品,需要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舒适的环境。过去之所以没有将这些生态产品定义为产品,没有将提供生态产品的活动定义为发展,是因为在工业文明之前以及工业文明的早期,生态产品是无限供给的,是不需要付费就可以自然而然得到的。现在,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清新空气、清洁水源、舒适环境越来越成为稀缺的产品。比如,生产农产品需要耕地,提供生态产品也需要“耕地”。生态产品的“耕地”就是森林、草原、湿地、湖泊、海洋等生态空间,只有保护好这些生态空间,才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要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把提供生态产品作为发展应有的内涵,为人民提供更多蓝天净水。

自然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理应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方式,探索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具体路径。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总书记反复强调,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改善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大踏步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

三、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源头抓起,采取扎扎实实的举措,形成内生动力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引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充分认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谋求更佳质量效益,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重点是推进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能源结构、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要加快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

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面向市场需求促进绿色技术的研发、转化、推广,用绿色技术改造形成绿色经济。要推进空间结构绿色转型,按照主体功能定位,优化空间结构,形成主要集聚经济和人口的城市化地区、主要提供农产品的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提供生态产品的生态功能区,对不同主体功能区要分别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策略。要促进能源绿色转型,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要推动消费方式绿色转型,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使绿色消费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做起,自觉为美丽中国建设作贡献。

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系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归根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对待自然、用什么样的方式保护修复自然的问题。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等,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需要把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保护修复的工程与其他工程不同,应更多地顺应自然,少一些建设,多一些保护;少一些工程干预,多借用一些自然力。历史经验证明,过度的大规模工程措施对遏制生态退化的作用往往难达预期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而一些依靠自然本身的修复能力,辅以少量人工措施的做法,往往能取得更好效果。通

过划定生态圈保护区域,通过减少人类活动促进自然修复,使被割裂的生态系统逐渐连接起来,使原有的自然生态廊道恢复起来。对自然恢复也要有历史耐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加快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需要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立全国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明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为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提供依据。针对我国缺林少绿的国情,开展国土绿化行动,集中连片建设森林,继续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为国土增添绿装,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国土的生态功能。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基础上,针对耕地退化问题,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使超载的耕地休养生息。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

五、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总书记反复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需要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总书记主持审定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以八项制度为重点,加快建立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所有权边界模糊等问题。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制度,着力解决因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分散开发导致的优质耕地和生态空间占用过多、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着力解决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构建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着力解决资源使用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着力解决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偏低、生产开发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保护生态得不到合理回报等问题。构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着力解决污染防治能力弱、监管职能交叉、权责不一致、违法成本过低等问题。构建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发育滞后、社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构建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解决发展绩效评价不全面、责任落实不到位、损害责任追究缺失等问题。

篇3:第二讲平安河北建设心得体会

3月29日,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文化系列讲座第二讲开讲。主讲人为著名演员郭法曾老师,其夫人何玲女士和作家李大星老师也应邀出席。继系列文化讲座第一讲闻章老师畅谈人生之后,郭老师讲述了戏里戏外的人生感悟。

郭法曾老师为饰演刘少奇主席的特型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河北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其主演的电影、电视剧家喻户晓,由其塑造的刘少奇形象深入人心。郭老师结合数十年的演艺经验和人生阅历,从艺术角度谈人生,悟文化中的人性,以家常谈话的方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和命运的辩证统一。

郭老师有大家风范而无名人架子,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公司员工微笑侧目,静心聆听。讲座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全体起立鼓掌,纷纷找郭老师夫妇合影留念、签名题字,以作纪念。

篇4:第二讲:党的纪律和作风建设

1、加强党的纪律要求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毛泽东指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强调“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党的纪律是按照党的政治纲领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根据革命、建设、改革的任务和需要确立的。党的纪律涉及党内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政治生活准则和言行规范。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严明纪律,有利于促进和推动党的思想意志和行动的统一,维护和保证党的有机整体,使党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更需要严明纪律,更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靠革命的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有着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这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突出特点之一,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严明的纪律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而且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保证。我们党成立80多年来,始终能够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正是依靠党的严格的纪律,同各种违犯纪律的现象作斗争,不断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卓有成效地把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今天,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更需要党的纪律作保证。因而,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从严治党的方针,对党的纪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并自觉地遵守党的铁的纪律,把坚持从严治党、严于律己贯穿于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整个过程,使之能肩负起历史重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纪律,是加强党性修养、促进党风建设、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2、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党的纪律的内容非常广泛,党章是党内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党内生活和党的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党的最高纪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苦干准则》是党章的必要补充,也是党内的重要法规。除了这些最基本的党内法规之外,我党还针对某些专门问题制定了具体制度、条例、规定、细则等,也具有党内法规的性质,都是党的纪律。按照纪律的性质和作用主要分为以下八类。

(一)政治纪律。党的政治纪律是处理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同中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间关系的规定,是维护党的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的纪律。其主要内容是:党的每一个组织和党员,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不允许各行其是。同中央保持一致,是一条最重要的政治纪律。违反政治纪律是危害最大的违纪行为,必须按照党章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出党。

(二)组织纪律。党的组织纪律是处理各级党组织之间以及党组织和党员之间关系的规定。党章中明确规定的“四个服从”,既是党最基本的组织原则,也是最基本的组织纪律。个人对组织,少数对多数,下级对上级,全党对中央,服从是无条件的。组织、多数、上级、中央的决策正确时,自然要服从;如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在行动上必须服从,同时应该按党章规定的权利,提出建议,或保留自己的意见。

(三)人事纪律。党的人事纪律是指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任用和调配干部时必须遵守的原则和组织人事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度和程序。

(四)财经纪律。党的财经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在财政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主要是指党和国家为保证经济建设顺利进行而制定的各项财经政策和财经制度。如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物价政策、奖励政策、现金管理政策等等。

(五)保密纪律。其具体内容主要是:

1、不该说的秘密,绝对不说;

2、不该问的秘密,绝对不问;

3、不该看的秘密,绝对不看;

4、不在非保密记录本上记录秘密;

5、不在家属、子女、亲友面前和公共场所谈论秘密等。

(六)群众纪律。指处理党组织和党员同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规范。党的组织和党员必

须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允许侵占和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七)宣传纪律。指党对从事报刊、新闻、广播、电视、出版等宣传工作的党组织和党员规定的工作准则和党对宣传工作的要求。一切从事宣传工作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与党中央保持政治上高度一致,无条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

(八)廉政纪律。指党为了端正党风、惩治党内腐败,从严治党,使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结合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特为党员领导干部制定的廉洁从政的准则和规定。

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成功的保证,它既不同于非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也不同于任何其它群众组织的纪律,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即党的纪律是为工人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纪律,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必须无条件服从;党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党的纪律是统一平等的纪律;党的纪律是不断发展完善的纪律。

3、为什么要求党员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十六大党章对党员的要求中,引人注目地增写了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权利(权力)履行义务(职责)的活动。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守法,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又是我国守法的主体之一,这样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决定了它严格守法的重大意义。只有中国共产党严格守法,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执政,才能带动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普通公民严格守法,而中国共产党严格守法,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广大共产党员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来实现的。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广大党员比过去更加模范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事,这是因为:

①我们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党员的先进性,决定了广大党员要比普通公民要严格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社会争当遵守法规的模范。

②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要求党员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的同时,必须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③在国家机关担任公职的党员更应该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知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正确适用法律。

4、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处分种类和对党员处理原则是什么?

党章第三十九条对党的纪律处分作了五种规定,即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警告是党纪处分中最轻的一种,是对违犯党纪党规情节较轻的党员的一种告诫,使之注意和警惕。

严重警告是对犯错误党员的一种比警告稍重的纪律处分,是对违犯党纪党规的党员的严重告诫,对于所犯错误性质的程度比受警告处分的严重,但还构不成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处分的党员,则应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撤销党内职务是指撤销违犯党规党纪的党员在党内经过选举或是由党组织任命而担任的党的各级组织及其工作部门的各种领导职务。此项处分通常只适用于党员领导干部。留党察看是党组织对于那些严重违犯党规和党的纪律,但尚未完全丧失共产党员条件的党员,在最后决定开除其党籍之前,规定一定考察期限,督促其彻底改正自己的错误,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重新做一名合格党员。

开除党籍是党内的最高处分,是指党组织对少数严重违犯党规和党的纪律,给党的事业造成恶劣影响和重大损失以及犯了错误拒不改正而且抵制党组织的批评教育,丧失了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的党员。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的实施党纪处分的原则有以下几项: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党员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

总之,党组织对受到纪律处分的党员,要为其创造改正错误的条件,要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使他放下包袱,安心工作。

5、如何认识党的作风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党的作风,是一个政党及其成员世界观和精神面貌见之于行动的外在表现,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的作风。

党的作风主要是指思想作风、政治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思想作风,即遵循什么样的思想路线问题。政治作风,即制定奋斗目标的目的和出发点问题。工作作风,即能不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问题。生活作风,即追求什么样的情操、气节和生活情趣的问题。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坚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这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千锤百炼更坚强的原因。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正确分析党的作风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

现在党的作风总的是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利益的大政方针,党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忘我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党的作风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漫延。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执政党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甚至失去民心、丧失政权。

对党的作风状况要有清醒的、全面的估计,看不到主流,悲观失望,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丧失警惕,不下大力气加紧解决,是危险的。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复习思考题:

1、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哪些?

2、为什么说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

篇5:党课学习心得(第二讲).doc

敬爱的党组织:

党风是什么?之前我一直不清楚。原来,党风即党的作风,是党各级组织及其党员在各方面的一贯态度和综合表现。并且,党风有着五大特性:即党性、显示性、稳定性、综合性、传承性。党风反映了党的整体精神面貌。我们通过关注当领导团队的言行,通过他们所干的实事以及他们的个人作风,我们能够对党风有个基本的了解。

作为一个优秀的政党,好的党风必不可少。因为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一个钉子与一场战争”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一个钉子导致了一场战争的失败,原因何在?在于没有把握好细节。由于党风之重要,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并建设党风呢?我们应从小处着手,从细节抓起。党的作风涵盖各个方面,我们只有更好地认识了解它,才能学习其中的优秀之处,发现问题并予以改正。

伴随着党的作风建设,我们党形成了优良传统。首先,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能提升对事物的认识,但如果不联系实际,犹如纸上谈兵。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应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由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影响,我们的思想相对于外国人还很保守。我们需不断地解放思想,提升对社会、对世界的认识。固步自封是自取灭亡的选择,唯有与时俱进,才能谋求更好的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前,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问题一直讨论不断。后来,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带领下,屡创佳绩。他提出“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的论断,只要社会主义的本质不变,其他均为手段。那时许多人不相信他,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了其正确性。实践比一切理论断都具有说服力。

其次,党密切联系群众。党的革命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群众的。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是无穷的。当今社会,党充分认可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当家做主。当引导群众去建设社会,而党也需要群众的主体地位。党的群众路线一直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且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人民负责,相信群众,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点。正因为党处处为人民着想,才有了人民如今的拥护。

最后,党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并且社会建设道路坎坷,走弯路在所难免。在和平年代,党应团结力量去建设,协调发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借助于群众的智慧与监督,党会建设的更好。

当然,党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拜金主义、贪污腐败现象一直存在,党员个人作风不佳,社会风气不佳。党的作风建设还任重而道远!而我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应深刻认识到这些方面的问题,高标准,严要求,为党的作风建设做贡献!

此致

敬礼!

汇报人:汪武

篇6:第二讲平安河北建设心得体会

在生死较量中要敢于斗争,斗出中国精神气。伟大抗疫精神不仅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而且是对我们取得抗疫成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在这场抗疫中牺牲烈士的崇高致敬和对遇难同胞的最深切怀念。这场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以生死时速考验着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政党,考验着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考验着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们。在这场较量中,以“生死”对抗“生死”,一批批党员干部、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义无反顾地投入战斗,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加入战斗。不仅在国内,还有一大批中国抗疫队伍主动参与到全球抗疫中,为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实践再次证明了: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再次带领英雄的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再次取得了让世人刮目相看的成绩。重峦叠嶂,战斗如歌。有此伟大的政党和英雄的人民,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满;无论挑战困难如何艰巨,我们都将始终勇往直前。以9191.4万名党员之引领,以__亿人民之聚力,以共和国之名义,深植伟大抗疫精神,面对任何斗争,我们都能斗出中国精神气!

在披荆斩棘中要敢于胜利,走出中国和平发展路。在斗争中敢于胜利不仅是发展的要求,更是人民的期待。尤其是在生死关头,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因此,我们不能心存侥幸,更不能抱有幻想,只有迎难而上、急流勇进,才有踏出大道、一帆风顺。敢于胜利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心中有信仰做“压舱石”。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筑牢信仰之基,带领人民更加深植信仰。敢于胜利就是要能点亮光明灿烂的希望,要坚定不移地走好复兴路,共筑中国梦,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敢于胜利就是要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力量,要坚定不移地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让制度优势迸发出更宏伟的国家力量。“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始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既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内心愿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世界发展的大潮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乘风破浪的“航向”,实现互利共赢是我们砥砺奋进的初衷。今日之中国早已与世界融为一体,未来之中国开放的大门将开得更大,也必将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与世界共创更美好未来!

篇7:第二讲平安河北建设心得体会

通过对高检院领导干部业务讲座第二讲的学习,我对“持之以恒抓落实,努力开创新时代检察工作新局面”的理解是:要抓好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的落实,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作为检察干警,要做到敢作敢为敢担当,真抓真干真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结合自身职能定位,找准工作切入点,抓好工作着力点,全力服务和保障社会大局。

1

狠抓落实,政治方向要明确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确立了“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的最高原则。基层检察干警处在检察层级的“末端”,却也在为民服务的“前线”,是最直接和群众打交道的政法工作人员,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检察队伍的形象,我们务必以十分清醒的头脑、十分坚定的立场、十分坚决的行动,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到检察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检察机关始终置于习近平总书记直接指挥下,置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2

狠抓落实,学深悟透是关键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观点,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因此我们不仅要不断强化理论学习,扩充知识储备,学习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更要结合工作实际学习贯彻,做到理论和实践、知行和一。一要学深悟透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检察工作的各项要求。“两个不能变”是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本”和“纲”、“四个坚持、三个加快、四大职责使命”是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总思路,也是检察工作的总思路。二是学深悟透检察业务知识。检察干警是法律工作者,做事的依据是法律法规,对法律知识的学深悟透是工作的.基础,不断的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升华出更多的工作智慧。

3

狠抓落实,素质过硬是基础

素质过硬包括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过硬、道德素质过硬。政治素质过硬要求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学习先进的政治理论知识,保持鲜明的政治立场。业务素质过硬体现在业务知识的掌握和熟练运用,办案能力的保持和不断提升,沟通协作能力的改善和加强,要坚持做到实体与程序并重,正确处理办案数量与办案质量的关系,自觉接受内外部监督。道德素质过硬是要求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从严要求自己,防微杜渐,善于约束自己,常想立身之本,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远离不良嗜好,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用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诠释对检察事业的忠诚。

4

狠抓落实,忠实履职是保障

篇8:第二讲平安河北建设心得体会

党校公开课第二讲观后感心得1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那么“不忘初心”在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含义呢?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党员教师,该如何不忘初心?下面谈谈自己对“不忘初心”的理解和认识。

一、一名不忘初心的教师,应该拥有对职业的敬畏之心。

一名不忘初心的教师,要时刻拥有一颗敬畏之心。心怀敬畏,既是一种人生态度,又是一种生活信念,心怀敬畏,方知行有所依,行有所止。教师是文明的传承者,一头挑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一头挑着学生和家庭的幸福,职业虽然清贫,但使命崇高;工作虽然平凡,但意义重大。如果没有源自内心的热爱和坚守,只简单地把教师看成谋生的饭碗,职业倦怠就会如影随形,敬畏之心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要心怀敬畏,视职业为事业,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用新时代教育理念引领自己的教育旅程,锻造自己的教育意志,见证自己的成长。

二、一名不忘初心的教师,应该拥有对事业的追求之心

一名不忘初心的教师,应该拥有对事业的追求之心,要追求高远境界。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要有崇高的人生境界、高远的治学境界。我们要能静下心来思考,埋下头去做事,孜孜以求,奋发有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既要以过硬的水平给予学生分数,改变学生和家庭的命运;又要以深刻的思想重建学生生命,助力学生感悟生活的真谛;更要以高尚人格影响学生一生,引领学生站在人类道德的高坡上。我们要矢志不渝、日益精进去做细学问、做深学问、做大学问,为学生成才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一名不忘初心的教师,应该拥有对学生的仁爱之心

一名不忘初心的教师,要拥有对学生的仁爱之心。爱是崇高伟大的,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作为教师,要把我们的爱体现在平凡的工作中,体现在学生点滴的进步中。爱是体贴入微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次安慰的抚摸等等,都会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来自家人般的浓浓亲情,真切感受到来自家庭般的暖暖爱意。爱是具体实在的。爱学生,不是一句空话。她应该落实在我们每一天的工作中,落实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多关注情感,多表扬鼓励,多积极暗示,多看亮点与进步,让学生有自我体验、自我痊愈的时空。

四、一名不忘初心的教师,应该拥有对浮华的淡泊之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名不忘初心的教师,要拥有对浮华的淡泊之心。要看淡名利。看淡名利是教师的为师立德之本。只有看淡名利,才能抵御外界的纷扰,才能坚守平凡的岗位,才能甘之如饴地潜心工作。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教有所进、事有所成、业有所立。要理性超脱。理性是一种智慧,超脱是一种能力。“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对名利的理性超脱,我们才能真正去追求职业的幸福,实现人生的价值。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交互融合、各种观念相互碰撞,浮躁、功利冲击着教育这片圣洁的沃土的当下,我们当敬畏事业,因为事业是我们当初的选择;追逐梦想,因为心若在,梦就在;淡泊明志,因为淡泊宁静,才能安心定神,远离浮华与骚动,追求没有功利而平等,崇尚回归自然而传统的根的教育,演绎一段好老师意义上的教育人生。

党校公开课第二讲观后感心得2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每天面临的工作与群众息息相关,我们的一举一动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印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将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放在首位,多深入基层了解群情民意,了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需求。我们是人民的公仆,应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平等友善地多与基层群众交流,真正切实地做到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为人民办好事,为社会做贡献。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让我们的坚持与努力,真正在人民群众中绽放美丽的花朵。

加强学习,打好坚实基础。基层的工作头绪万千,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梳理。始终相信没有人就是天生的能干,面对本领不足,要有笨鸟先飞精神。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加强学习,我们才能在工作生活中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更有效率更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可以说学习也是一种“初心”,从我们小时候起,我们就在不停学习,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更是不应懈怠,不是只有在参加考试时才要学习,而是时刻准备着,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要知道学无止境,绝不可骄傲自满。基层干部只有不忘学习的初心,这样在关键时刻才不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晚,急学急用不止是对老百姓的不负责,更是一种责任心缺失的表现。

提升自我,坚定崇高信念。始终加强思想指导的学习,在心里印刻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大字,把这八个字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来执行,不仅是在工作上,也是在生活中。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我们应该拥有这样崇高的信念,它将引领我们始终走在正道上。不要以为在办公室报报表、加加班,就感觉自己牺牲了很多或抱怨层层。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相对红军走长征路吃得苦,我们只是冰山一角,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人是因为铁饭碗带来的安全感,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应付每天的工作呢。吾日三省吾身,在其位不谋其职,不仅是辜负国家对你的栽培,更是一种浪费生命的表现,到了老年回忆这一生也只能是碌碌无为追悔莫及。

党校公开课第二讲观后感心得3

在我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我深刻体会到全体党员面对未来,不忘过去;面对成绩,不忘初衷。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忘初心,是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起点,是做好党的事业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普通的职员,更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严格以党章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真正做到心中有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一是强化党章意识,坚定政治信仰。

党章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每一个党员都应清醒地认识到:实现这一目标没有“朝发夕至”的车票,途中也不会是“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顺利,它是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不断探索、拼搏,经历无数挫折、失败才能实现的目标、夺取的最终胜利。在这个漫长过程中,如果有人意志不坚定、信仰不执着,那么这些人就会迷茫、困惑,甚至会落后掉队。深入学习党章,强化党章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初心不忘,一要原原本本地学党章、读原著、悟原理,牢记纲领,明确党章规定的权利义务,时刻铭记党的宗旨,严格按照党章要求约束自己,践行入党誓词,做到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二要领会党章精神要义,捕捉现实中体现的党章精神,要把学习的成绩落实体现到平时的工作学习中。要学习杨善洲,退休之后矢志不渝植被青山,泽被后人;弘扬焦裕禄精神,在任鞠躬尽瘁,一心为民;学习谷文昌埋头苦干,改善生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我们永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把脚下的路一步一步地扎实走下去。

二是学深悟透系列讲话,有力推动工作。

党章是纲领,为我们明确了远大的理想目标。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则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和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基本遵循。它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当代我们的宏伟奋斗目标,并深刻阐述了为实现这一目标要走什么样的路,怎样布局,用什么理念去发展推动,如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指引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学深学透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不仅是我们的工作做到了理论依据,也是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工作的必然要求。

三是坚守规矩纪律,做合格党员。

在自身建设上要再下功夫。要以实际行动叫响向我看齐,自觉做学习上的表率,遵规守纪的表率,敢于担当的表率。在学习中,要比谁学得认真、彻底、系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得好。要以学促知,以知促行,自觉增强“四个意识”,模范遵守党的规矩、纪律和宪法法律。注重自身道德养成,牢牢树立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大力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做敢于担当的表率,就是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始终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在各种诱惑面前不为所动,意志坚定;在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严谨认真,创先争优。“以言责人甚易,以义持己实难”。要自觉接受其他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监督,虚心听取各方面对自身的意见建议,不断增强个人党性觉悟,提升工作业务水平,为我区的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绵薄的力量。

党校公开课第二讲观后感心得4

乡镇作为最基层一级行政机构,上级布置的大部分工作最终要落实到乡镇来实施。乡镇干部很忙,“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乡镇工作最真实的写照。但工作再忙,乡镇干部也不忘初心,不忘服务城镇乡村,服务广大群众。

对城镇乡村的热爱是乡镇干部的初心起点。据研究,促使一个人付出的最持久动力,经济报酬只是一部分,更深层是情感上的共鸣。情之深爱之切,没有深厚的情感,就难以对一份工作保持热情与创造力。乡镇是基层,事情多且繁杂。不仅如此,还要应对众多的考核督查,面对部分群众的不理解。但乡镇干部为什么能坚持?因为他们工作的动力更多来自于对城镇乡村的热爱、来自于对群众的热爱。习总书记为什么对扶贫工作如此记挂?与他早年农村工作经历分不开,对这片土地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感情,使他难以放下。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飞速发展,城镇乡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这场巨变的参与者——乡镇干部,看到洒过汗水的地方,心里更加地热爱乡村。只要踏上那片土地,泥土的芳香就会引起熟悉的感觉。只要听到乡亲的话语,就会觉得特别的亲切。工作也不觉得累了,信访也不觉得那么烦了,只感觉到满满的暖意、满满的幸福。这片土地就是乡镇干部初心的起点。

服务农村服务群众是乡镇干部的初心目标。乡镇是基层,但乡镇干部位卑未敢忘忧国,他们也有居庙堂之高的胸怀,也是祖国蓝图绘制的参与者。他们脚踏实地,执行好党的政策,为群众谋福祉。乡镇干部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内心深处与群众是一个群体,与群众有共同语言,与群众同吃一桌饭、同住一座屋、同说一种话,甚至有着群众身上一样的“土味”。群众的家常他们如数家珍,群众的冷暖他们记挂在心。说起村里的张家怎么样,老李家有几口人,有什么困难,都是耳熟能详。他们就是农民的儿子,工人的亲戚,乡亲们见到他们,会亲切地叫声昵称,一起喝口老酒。乡镇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离得近,心靠得近;聊得多,自然觉得熟。在群众眼里,乡镇干部就是群众最亲近的人。为人民服务是乡镇干部的本份,服务农村服务群众是乡镇干部践行初心的永远目标。

不倦学习是乡镇干部的初心护航。农村是座没有围墙的大学,这里有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有学校里遇不到的人。作为一名乡镇干部,刚进入乡镇工作,就如一条鱼儿游进了海洋,一只小鸟飞向了蓝天,会发觉自己知道得太少、懂得太少、会得更少。刚开始时,睡不好觉,心里不踏实。服务农村、服务群众的初心难以得到实现,对乡村的一片热爱也无处得到安放。他们就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取知识,不断地学习本领。向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地学习,工作的底气渐渐足起来,面对群众心里渐渐踏实起来。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得以启航,振兴乡村的目标一定能得以实现。

党校公开课第二讲观后感心得5

党的十九大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响亮号召,也是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这也意味着,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举措。

身为一名党员,我时常会思考,我应该如何为人民做贡献?我该如何保持先锋带头作用?该如何帮助身边的人。在看了十九大后,我有了新的想法。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面努力:

首先,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学好法律法规、党纪条规,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注重学习形式,既要向书本学,更要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学工作方法学工作经验,通过学习充实丰富自己,增强本领。学会思考勤于总结,边学习边思考,深化学习效果,经常对自己做过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汲取经验教训,提高素质能力。

第二,树立宗旨意识,走群众路线。一是转变思维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切实站在群众立场谋划工作,用群众的观点推动工作,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二是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增进对群众的真挚感情,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合理利益诉求,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或及时反馈。

第三,加强廉洁自律。提高自警、自省、自律意识。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节约观念。以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约束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

篇9:第二讲平安河北建设心得体会

2020党校公开课观后感心得

近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在北京召开,历时七个多月的主题教育基本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全党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新的起点,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恒课题要永恒坚持,终身课题要终身践行,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当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持之以恒地书写“守初心、担使命”的新篇章。

以知重负重为“纸”,涵养斗争的干劲。主题教育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到此终结,恰恰相反,这是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守初心、担使命”的新起点。主题教育期间,通过自我检视反思、深入调查研究、批评与自我批评,发现了不少问题难题、看清了不少风险挑战,尽管各级党组织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动真格、出实招、见真章,解决了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但我们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依然艰巨。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只有敢于直面矛盾、直面困难、直面挑战,以知重负重的担当自觉涵养敢于斗争的干劲,才能自觉地直面困难、战胜困难。

以苦干实干为“墨”,渲染斗争的韧劲。主题教育基本结束,但时代的脚步依然一刻不停地往前迈进,阻碍我们发展、阻碍我们前进的“拦路虎”依然层出不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依然充满荆棘,挑战依然艰巨,这就决定着我们守初心、担使命的“旅途”是永恒的、是终身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路途尽管再远再险,只要脚踏实地就能行稳致远。我们要干事业谋发展,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伟大斗争。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继续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坚持以苦干实干的“愚公精神”渲染斗争的韧劲,“宁挖一口井、不挖十个坑”,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方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美好的未来。

以攻坚克难为“笔”,书写斗争的拼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我们自小便知晓的真理。主题教育期间,各级党组织坚定决心、鼓足勇气,齐攻坚齐克难,战胜了不少挑战,收获了丰硕成果,为我们继续前行扫除了障碍、注入了动力。面对未知的未来,我们要继续以攻坚克难为“笔”,书写斗争的拼劲,既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破解外部的风险挑战,更要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毒,剔除自身内部的暗疮毒瘤。秉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于斗争精神,坚定不移地守初心、担使命,敢于经风雨、见世面,不断深化自我革命和改革创新,在困境中发展壮大,在绝境中突出重围,在逆境中毅然奋起,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020党校公开课观后感心得2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正式出版发行,更加有力地促进了我们全体党员真正做到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守初心就是要讲忠诚。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自信”,补足补牢精神之钙。要强化党员意识,始终以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增强组织观念,切实做到“两个维护”;要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担使命就是要重实干。要始终坚持实干为先,做到吃苦在前、奋斗在前,努力把本职工作干好干实干出成效。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我们开展工作的唯一标准,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关系,坚持群众利益优先,群众满意为标,在实干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党上下要认真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自觉担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

2020党校公开课观后感心得3

通过认真研读《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摘编》,深深感到总书记关于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深谋远、固本开新,体现着大格局、大情怀、大境界、大担当。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关键,还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扎下深根、花繁果硕的关键。

宽广的视野格局。“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关于党的初心,总书记从新时代谈到改革开放40年,谈到新中国成立70年,谈到中国共产党建党近百年,谈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波澜起伏170多年,进而上溯到世界社会主义发展500年、中华民族发展5000年,体现了思接千载的深邃。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似风华正茂,强调我们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鲜明的立场情怀。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将习总书记的发展思想概括为“以人民为中心”,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

清醒的自我认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强调“共产党员要做人民的勤务员”“中央领导是人民的大勤务员”,强调“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些重要论述,赋予共产党员独特的身份标识,把对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认知推进到一个新高度。

坚定的信仰信念。从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到赴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南湖,赴福建古田、江西于都,赴革命圣地延安、西柏坡,这都体现了总书记对初心的执着坚守、对历史的高度自觉。对共产党员寻根、补钙、铸魂、强筋、壮骨、增能具有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重大意义。

共产党员要把自己融入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20党校公开课观后感心得4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要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认清教师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做一名合格的教育者,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建设尽自己的锦薄之力,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重大贡献。首先,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智慧的化身、力量的化身,负有传承历史、开启未来的神圣使命,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必须做到政治立场坚定,具备与教师身份相符合的意识和觉悟,旗帜鲜明地同一切有悖党的方针政策、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行为作斗争,绝不允许发表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绝不允许向学生传递腐朽思想。尤其是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当今时代,更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时刻牢记自己的特殊身份和神圣责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根植于学生头脑,培养出理想信念坚定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有为人师表的形象。我们要站在对国家负责、对未来负责、对自己负责的高度,自觉规范一言一行,以实际行动树立人民教师光辉形象。一要做政治坚定的表率。二要做教书育人的楷模。以身作则、行为示范,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把握好人生方向,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三要做修身立德的榜样。第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有立德树人的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就要教育学生守法明礼。大力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和秩序意识,从遵守交通规则、遵守校规校纪、遵守公共秩序等点滴平常事做起,养成重修养、明礼仪、讲文明、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坚持立德树人,就要培育学生科学精神。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传播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引导青少年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拒绝愚昧、反对迷信、远离极端。坚持立德树人,就要锻造学生意志品质。

第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有业精于勤的素养。首先,要做到学无止境,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时刻保持知识恐慌、能力恐慌的危机感,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用自己的知识学问、思想智慧和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其次,要注重学术研究。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发展,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学术研究的精髓在于从实践中提炼,又作用于实践,促进教学、提高效率。

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2020党校公开课观后感心得5

观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专题节目,我受到两个最大的触动,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就发表的讲话中提出:“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最伟大的中国梦。”听过太多关于中国梦的各种阐释,我想,中国梦最根本的,就是实现全中国人民共同的期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片中提到,几十年前东方杂志曾征集中国各界人民对中国未来的期待,却惹恼了国民党和投资方。我想这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性所在,现在的中国,我们每个人不仅敢于说出自己的中国梦,还可以共同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第二个触动我的地方是片尾一位老人拉着习总书记的手竖起大拇指:“你啊,不错,是个好书记!”我想,这也是中国人民的心声,最朴实的夸奖便是至高的荣誉。

上一篇:网站董事长发言稿下一篇:谦虚的经典名言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