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中存在的问题

2024-07-12

讲课中存在的问题(共6篇)

篇1:讲课中存在的问题

静脉输液中应注意的技巧问题

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护理工作之一,也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护理技术操作,为了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保证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静脉输液中应注意以下技巧:①配制液体的技巧;②排气的技巧;③选择血管的技巧;④控制滴速的技巧;⑤ 更换液体的技巧;⑥拔针的技巧;⑦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技巧。配制液体的技巧

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三查八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排气的技巧

排气时把莫非氏管下端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当液体流人滴壶协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力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瀚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为成线状时压力较大、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因而形成较多的气流,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

3选血管的技巧

3.1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

年老体弱及患有多种慢性病手足静脉比较细小而特别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较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较大、(来回滚动、不固定)、穿刺比较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合理异常、必须使血管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它的深浅度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的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内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的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予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的感觉。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果血管有分叉时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以35度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头以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度快稳刺人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柄再平行进入0.5cm,用四条胶布固定。

3.2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大多数都采用向心端穿刺、但长期输液的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在短期时间内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的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组织导致组织坏死(如多巴胺),给患儿带来不应该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至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在临床中几例逆行输液的观察、没有发现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3.3肥胖患者静脉输液法

肥胖患者脂肪较厚,静脉位置较深,不明显但相对固定,注射时应当在摸清血管走向后由静脉上方进行穿刺,进针角度可以稍大(30度~40度)。

3.4水肿和脱水患者静脉输液法

对于水肿患者,可沿静脉解剖位置,用手按揉局部,以暂时驱散皮下水肿,待静脉充分显露时再进行穿刺。

对于脱水患者,血管充盈不足,穿刺比较困难时,可作局部的热敷、按摩,待血管充盈后再穿刺。

4控制滴速的技巧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① 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对斜面多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② 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袋有时也可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

一般根据药物理化物质和治疗的要求来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要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的感觉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是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大小便时,其心情更加迫切,此时的患者常自行或请求护士将滴速调快、为了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血容量在短时间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或肺水肿。

一些药物需要严格控制滴速:如硝酸酯类,常用的有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一般滴速都在一分钟8滴、10滴、15滴的速度进行点滴。如使用降颅压的甘露醇时,应快速滴速,20%的250ml的甘露醇,应该在30分钟内滴完,过慢会影响甘露醇的降压效果。还有氧氟沙星,佐夫沙星,门冬氨酸罗美沙星等奎诺酮类药物都应该慢速静滴,以免引起血管的炎性不良反应。

5更换液体的技巧

更换液体时如液体瓶内加入其他药物,其压力与大气压接近或大于大气压时,应先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架上。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流出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掌握更换液体技巧,可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时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6拔针的技巧

最佳拔针时间是在滴壶内液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无痛拔针法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尖刺人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要高出0.2一1.5cm,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按压针眼时一定要记住不要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经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的病人应连续按压时间为2—3分钟,最佳按压时间为3-6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的病人需按压15min以上。

7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技巧 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首先分散病人对穿刺的注意力、使其情绪稳定,减轻痛觉。

病室内通风条件更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柔和的环境。给患者以温馨舒适的感觉体现家庭中的温暖、分散患者对输液部位的注意力,减轻了疼痛和寂寞,有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侯兰秀.静脉输液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J].护理研究。2003,17(1):97. [2]包红卫.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临床观察与体会[J].临床军医杂志,2001,29(4):125.

[3]王玲.进针角度对静脉穿刺疼痛程度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16(7):445.

2004,

篇2:讲课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

该文从生活化德育的理论基础、学校德育的困境及对策、德育课程改革的走向、德育课程改革的情感内涵、德育的实效性、主体性德育、德育模式、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外国德育发展等九个方面,综述了当前德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其研究状况。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普遍实施,以及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和实验,我国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建构方式、教材编写要求、课程评价侧重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不同以往的变化。与之相应,我国德育研究也兴起了一股反思批判与改革探索的热潮,研究者或解析课程改革的主旨和要求,或反思以往学校德育问题和困境,或介绍国外德育发展的经验和规律,或探讨德育改革的对策和方法,使我国的德育研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热点问题集中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生活化德育的理论基础

由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回归,是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而研究生活化德育的理论基础,自然成为当前德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从现有文献来看,研究者对之的探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生活是道德及其教育的起点。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社会生活之中,起源并服务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增进社会团结的社会需要,脱离了人与他人、集体、国家的社会关系,无所谓道德可言。同样,个体道德品质的培养、改善和提升,并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而是为了维护和增进能使个人利益得以保障和个人生活得以发展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团结。

第二,学生的道德发展只有通过社会生活才能实现。社会生活是学生认识道德及其教育对己、对人、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的源泉,只有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道德问题、困惑、冲突和挑战的认识、体验与感悟,学生的道德知识才 1 能真正内化,道德观念才能切实确立,道德自我才能有效形成,道德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第三,回归生活才能保证学校道德教育的综合性。社会生活本身是综合性的,它从家庭、集体、社区、国家、世界等不同方面,呈现出人与他人、社会、环境、文化的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对人的道德发展提出了多角度、多层面、多水平的要求。因此,学校德育课程的设计必须营造和展示一种与社会生活本身一致的综合形态,努力使学生置身于他们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社会、文化因素之中,不让学生的道德发展为自成体系的课程条块所分裂;同时,引导他们在各种环境因素、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中,认识、体验和感悟道德教育的综合性要求,形成和发展各种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增强他们道德实践的能力。

二、学校德育的困境及对策

针对当前学校德育现实存在的“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的困境,众多研究者纷纷撰文探讨其成因和对策。

德育步入困境的原因复杂,因而研究者探讨的角度多样,论述的侧重也不 同。然而从宏观上来看,其对德育困境成因的分析大体围绕社会、学校以及德育 活动三个“环境”。其一,社会环境作为学校德育的“大环境”,对学校德育困 境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当今,国人道德感和社会公德心的缺乏,人际关系 陌生,人的存在“意义感”的缺失,沦为金钱、物质、欲望的奴隶等,这些对 学校德育的开展无疑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其二,学校生活作为学校德 育的“中环境”,对学校德育陷入困境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以应试教育为 主的学校教育中,智育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德育遭到了挤压和驱赶。德育成了 智育的附庸,成了应试教育的工具。强调智育,忽视德育,导致我们培养的学 生成了有知识没道德、有文化没教养、有目标没信仰的人。其三,德育活动过 程作为学校德育的“小环境”,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致使学校德育直接陷 入困境。例如,学校德育的出发点有问题,即看学生身上的消极因素和缺点多,看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和优点少,从而把学校德育便成了“盯人”的活动,变 成了“抓辫子”的工具。

关于解决困境的对策的探讨,文献繁多,涉及德育观念更新、德育内容完 善、德育方法改进、评价导向重构等方方面面。但是,总体来看,研究者关于 对策的探讨,大多流于“开药方”式的泛泛而谈,即谈应该做什么的多,而谈 为什么应该这样做的少;谈应该达到什么结果的多,而谈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 结果的少。

三、德育课程改革的走向

分析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走向,是领会与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旨和要求的需要,自然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他们与以往学校德育课程相比较,将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走向归纳为五个方面:

第一,从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变。以往的学校德育课程,在内容上大多游离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局限于知识性的理论说教和抽象推导,常常因为缺乏社会生活的依托和确证而流于虚空、形式、无效,也常常因为难以帮助学生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或困惑而被视为“假、大、空”。因此,为了真正实现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目标,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是由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回归。

第二,从静态建构向动态建构转变。以往的学校德育课程,在建构上大多囿于各学科内容自身的体系,各部分或各年级学习内容既缺乏彼此间的内在联系,又难以适应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学习规律。因此,为增强学校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学校德育课程的建构发生了两个方面的明显变化:其一,课程内容的动态综合性,即强调课程建构应当基础于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范围和社会化要求之上;其二,课程内容的螺旋上升性,即强调课程建构应当按照学生生活范围扩展的逻辑和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去综合组织课程体系。

第三,从有利于“教”向有利于“学”转变。尽管有利于教和学是课程建设的一贯要求,但是以往学校德育教材的编写更多地强调知识载体性和传授性,对如何有利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而对如何有利于学生的学考虑较少,以致德 育教学难以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切实体现师生的互动关系。为了有效克服这一弊端,贯彻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要求,当前学校德育教材在编写要求上十分强调教学的对话性,即教材应当成为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和平台,应当促成一种既有平等沟通又有自我表达,既有相互合作又有个人探索的教学互动关系。

第四,从重理轻情向知情交融转变。尽管以往学校德育课程也一直强调道德教育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但是在情与理之关系的具体研究和实践中,往往重理轻情。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随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确立,情感在促进学生对德育思想的接受、感悟和掌握方面的重要性得到普遍关注,知情交融已成为课程建构的普遍要求。

第五,从侧重甄别向侧重发展转变。以往的学校德育课程评价,由于受有限的教育资源和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注重结果和成绩,侧重甄别和评优,难以实现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随着“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课程评价理念的确立,学校德育课程在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手段和实施等方面出现了相应革新,即强调评价目的的发展性、评价内容的综合性、评价主体的互动性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四、德育课程改革的情感内涵

对情感及其教育、教学意义的强调,是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其不仅彰显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分类目标上,而且蕴含于“实施建议”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中。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深入理解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情绪心理学依据,自觉实践“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要求,研究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解析了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情感内涵。

第一,建构学生的主体意义。以往的德育课程,虽然很注重知识内容本身的客体意义,但是对知识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主体意义缺乏应有的重视,即尽管知识本身具有学科的逻辑意义,但是对于学生缺乏实际的心理意义。因此,在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建立依托和确证关系,使之与学生的社会现实 4 和成长需要相联系,使之能够帮助学生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或困惑,才能真正建构德育内容对于学生的主体(心理)意义,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进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以往学校德育教材的组织和编写,由于更多地强调知识载体性和传授性,对如何有利于“教”考虑较多,而对如何有利于“学”考虑较少,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体验更是缺乏应有的关注。当前学校德育课程在教材组织和编写要求上十分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及其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强调把学生当作主角,以学生的视角和学生的“生活事件”来呈现教材的教育话题和案例;强调发掘教材内容的情感内涵,以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来组织、表述教学内容;强调加强教学合作,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留出空间、提供方便,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推动学生的自主建构,将教材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主选择,使教材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文本。

第三,增进师生的情感关系。从以往学校德育的实践来看,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大都与师生情感关系不佳或学生情感需求不能得到应有的满足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基础教育研究与改革的深入,教育研究者和管理者普遍意识到,师生情感关系不仅直接制约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乃至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而且直接制约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当前学校德育课程在教学和评价要求上十分重视通过多种方式增进师生的情感关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力求使师生情感交往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的过程。

五、德育的实效性

关于学校德育现存问题的探讨,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以至在期刊网上,你只要打上“德育”和“实效”两个关键词,就能搜索出将近700篇关于德育实效探讨的文章。

谈到德育的实效性,“低下”是众口一致的评价,因而几乎所有该方面的文章都从其原因分析入手。尽管其原因分析的角度不一,强调的侧重各异,但是归纳起来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①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使既有的学校德育受到冲击;②应试教育观念没有转变,德育位置未真正摆正;③德育与智育水平不协调,缺乏正确的德育观;④德育内容泛政治化,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⑤德育方法陈旧呆板,没有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机统一;⑥忽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灌输、强制过多;⑦偏重学校德育的超越性,忽视其适应性;⑧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不能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要求;⑨德育督查乏力,不利于德育工作新格局的形成;⑩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共同化和一般化,缺乏现实性、层次性和具体性,从而导致德育内容、方法、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然而,在众多关于德育实效探讨的文章中,普遍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关于衡量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标准问题。尽管在该方面的文章中,学校德育实效性低下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没有一篇文章明确提到其论断据以参照的标准。高与低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参照或依据某个既定标准而言的。说现行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低下,总得有个标准做参照吧!是否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衡量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既定标准,是否我们是与以往的德育实效相比较,还是与语数外等学科的实效相比较?在缺乏既定标准的情况下谈德育的实效性,不能不说是欠严谨的。

二是论述学校德育的实效性的角度问题。所谓实效,既指效果,又指效益,还指效率。同样,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既包括学校德育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上的效果,又包括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上的效益,还包括投入与产出相比较所形成的效率。德育的效果、效益和效率共同构成了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基本内涵。然而。纵观现有文献,大多在论述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及其对策时,效果、效益和效率不分或混为一谈,从而使这些论述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文章也显现出实效性问题。

六、主体性德育 同历史上任何一次变革必然要突出人的问题一样,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直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尽管主客体关系在教育研究中并非新的话题,但是由于我国德育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使主体性德育的研究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其一,学校德育的“先天不足”所导致的德育内容和方法的说教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有的主体作用被严重限制的教育状况,使得主体性德育研究成为提高德育实效和探讨德育规律的教育要求;其二,社会开放所导致的西方文化影响的广泛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多元、混乱乃至冲突的社会现实,使得主体性德育研究成为培养学生的道德辨别、选择、建构能力的社会需要。

不过,从现有文献看,主体性德育的研究中依然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尽管研究者普遍认为主体性的核心特征就是自主性和能动性,并强调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但是多数研究者对其前提条件与限制条件缺乏应有的探讨,以致直接或间接造成教师--学生、个体—社会辩证关系上的认识混乱,还有少数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将主体性德育探讨简单化地视为给学生“放权”的运动。当然,这种现象已经引起某些学者的重视,他们指出,自主性和能动性都是主体性的对象化表现,自主性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目标与个体需要的统一,能动性的实现依赖于主观反映与客观规律的统一;否定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无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违主体性德育的本意,且会导致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

七、德育模式

由于德育模式上秉抽象理论,下承具体实践,既是德育理论的范型化,又是具体经验的概括化,从而构成联结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的纽带和桥梁,因而一直是德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现有文献中,德育模式的名目繁多,但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①内容型德育模式:强调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系统传授在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思想、政治意识、道德知识和观点,对受教育者的品德施以有计划、有步骤的影响;②形式德育模式:关心品德的形式,轻视品德的内容,强调在德育过 程中要突出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能力;③主知型德育模式: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道德概念,发展包括道德理解能力、道德判断推理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等在内的道德认知能力;④主情型德育模式:将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置于德育教育的首位,主张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形成学生的移情能力;⑤主行型德育模式:强调道德行为在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作为德育的重点,主张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和习惯促进品德的形成。尽管这些德育模式的出发点或侧重不尽相同,但是其中存有一些共同特征或趋势:①坚持“无灌输的道德教育”;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③突出品德能力的培养;④强调道德行为的训练;⑤注重道德情感体验。

关于德育模式研究的现状,有不少学者清醒地指出,德育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种方式、形式的探索,更重要的是基础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发展,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如何在借鉴西方德育成果的基础上,使我国的德育理论和德育模式研究“本土化”;②如何从模式应有的规范上建构德育模式,而不使之混同于德育流程;③如何介入德育实践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使德育模式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八、网络环境下的德育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以“网络文明”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其特点就是在虚拟时空中营造出一个“虚拟世界”。在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中,这个世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学校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中无法发展自己的个性的青少年来说,网络世界无疑是一个精神流亡的圣地,一个情感宣泄的场所。然而,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来说,这个世界无疑充满了诱惑、布满了陷阱,特别是近来随着网络环境下的道德问题乃至犯罪现象的日益增多,网络环境下的德育问题自然成为德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当前关于网络环境下德育问题的研究,已经开始显现出一个可喜的变化,即不再像起初那样,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谈消极、危害方面多,谈积极、有益作用少,谈堵漏、限制措施多,谈疏导、利用方法少,而是以积极的态度正视网络环境的现实,着力研究如何利用网络的独特价值,开创网络德育这一新 领域,并着力研究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和理想世界对青少年的不同影响及其综合效应,全面把握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从而调整德育理念和方式,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九、外国德育发展

世界上一些经济、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虽然社会制度与我国不同,但在当初经济起飞、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都曾遇到过类似于我国今天遇到的一些德育问题。因此,系统研究外国德育发展的经历和规律,借鉴和吸收其中的成功经验,一直是我国德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有些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制定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的重要参照。该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发达国家在德育发展方面的共同经验和规律的把握上,具体有:①道德失范、道德滑坡,是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遭遇的共同问题;②“价值中立观”盛行和学校实施“无导向教育”,将导致学生道德水平普遍下降以及社会秩序的不断恶化,是发达国家在德育发展中的共同教训;③充分重视德育在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共识;④从本民族、本国家的特点出发,注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发达国家德育的共同特征;⑤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设置课程、编排教材,以利于学生充分接受,是发达国家德育课程改革的普遍要求;⑥全社会关心德育,在全社会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是发达国家德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篇3:讲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考数学复习的理解

中考复习是中考前对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利用, 使学生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学习思路.通常我们在复习时, 把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根据这三个阶段确定复习内容, 制定复习计划.首先是基础知识的落实;其次是解题经验的具备;最后是应考能力的形成.所以说复习是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的时刻进行的, 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知识积累, 那么就没有复习的可能, 没有知识储备就不能进行解题训练;如果缺乏各类基本题型应对经验, 学生的复习就应该是从模拟考试对策入手, 进而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复习的概念就是在基础知识的积累前提下, 学生形成解题经验, 从而形成应考能力.这是中考数学复习的三部曲, 离开哪一个环节都不可能实现高效的数学复习.不能超越也不能倒置, 第一步是第二步的基础, 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铺垫, 每一阶段都有其核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 制定合适的复习计划.

二、数学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依照课本, 抓好落实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 也是复习的依据, 所以中考的数学复习应该依托教材内容, 依照课程标准进行复习计划的制定.重视基础知识, 抓住数学的核心本质, 一般这一阶段的复习时间从新课程结束开始, 持续到4月中旬.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的命制, 出现了新的特征, 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标志, 题型和内容的新颖性、灵活性特点突出, 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以往很多教师都将复习的注意力集中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 但是实践证明这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而且这样的思维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学习.这种复习方式, 过分关注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而对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则关注较少.这是不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 也不利于学生的素质形成.所以教师要避免在复习中, 过分关注公式、定理的推证,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被泯灭.还有的教师采取讲述例题之后的大量练习, 这样会把学生淹没在题海中, 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 而且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教师应该抓住定理、公式推证过程中的解题方法和规律, 让学生明晰知识概念的形成过程, 形成深刻的知识烙印.几年来的中考试题已经充分体现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重点, 教师在复习中要把注意力放在这“三基”上, 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

(二) 重视第一轮复习

数学复习的第一轮要围绕基础知识进行, 这几年, 我市的中考数学试题难度系数在0.7~0.8间, 试题中的基础知识题目占总分数的80%, 可见, 基础知识在考试中的重要性.提高中考复习的效率,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俗话说, 打铁先要本身硬, 教师要大量地练习题目, 做习题, 然后将典型的习题推荐给学生, 使复习的效果更好.同时还要注意举一反三, 在基础题型的基础上, 进行改造, 变换形式, 用好教材和参考资料.尤其是中考试题中的选择题、填空题, 其考察的目的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 但是题干的叙述上却往往不是直接的, 需要教师的讲解, 提高学生的题目分析能力.系统地复习主干知识, 关注考纲中的考点和热点问题, 特别是要研究近几年中考的题型模式和命题方向, 做到有的放矢, 扎实稳妥.这样的原则和方法在以后的两轮复习中也要坚持, 使每一次复习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切实发挥复习的作用.

(三) 形成方法, 提高综合能力

纵观我市中考数学试题, 凸显了讲究数学思想和方法这类问题的考核, 题目设置较为灵活, 技巧性较强, 解法也多样.这种考试方式需要考生提出最佳的解题方法, 并且保证准确和迅速.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转换观念, 开阔思维, 应用多种方法, 用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方式进行数学题目的复习.帮助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进行数学知识的整合, 采用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解题方法复习.在复习中渗透这些思想, 并应用在各个环节中.复习内容确定后, 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方法, 总结基本的解题规律, 形成较高的解题能力.所以老师要交给学生知识, 也要交给学生方法, 在复习中渗透数学教学思想, 形成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提高学习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应对变化多端的数学题型, 提高应考能力.

(四) 重视作业内容的确定

学生在校时间是有限的, 并且中考科目较多,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而且要恰当地布置作业, 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作业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 也是学生巩固学习成果的途径.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 及时反馈知识掌握的信息, 作业、练习、测验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给予解决和解答.最好是采用集中讲解和分散辅导的方式将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 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 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作业和复习都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 没有计划的复习, 缺乏科学性, 而且随意地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 复习的效果不会提高, 而且会因为盲目而出现漏洞.因此复习中要避免高速无效的方式, 不懂装懂、懂而不会, 都会导致复习效率的低下.

篇4:讲课中存在的问题

温湿恒定是保存油画至关重要的条件

早在三个世纪前,欧洲的藏家间便流传着这么一个共识:“油画是北方人的玩意”。油画以其材质可以展现出丰富的表现力获得了世人的青睐,然而构成油画的材质又是相对脆弱的。油画材质的稳定性极容易受到其保存环境的影响,这也同时决定了油画的寿命。欧洲南方的温润与阳光尽管比起北方煞人的寒冷让人觉得亲近,但北方终年相对于南方的寒冷却为油画的收藏提供了对保存来说最为重要的条件一温湿恒定的保存环境。

在国内油画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青睐,但对于油画的保存则大部分藏家都经验尚浅。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在广东,油画的保护更是变得极具挑战。因为广东一年里的绝大多数时候都气温高亢,雨水充沛,时常闷热而潮湿,短暂的冬季过后长达两月“回南天”的返潮气象令住在这里的居民抱有畏惧,这一系列特有的气候特征为油画的病害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至今为止,绝大数的艺术家在创作油画时候所使用的画材大多都为有机材料:如亚麻布等纤维画布、制作画布底子的胶合剂、调色用的媒介剂等。这些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脂肪等的画材都可以成为病虫及霉菌孕育生长的温床及食物营养来源。广东地区的湿度时常可以达到85%~95%,并且20℃~30℃的平均温度也是细菌生长的适温,这都足够使病变菌体迅速地生长和繁殖。如果对这个现象的出现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最终将导致油画在一段时间后呈现出腐蚀污损的病症:画布霉烂、隔离层底子霉变粉化、颜料层之间的分离;更别说由于画布伸缩膨胀后导致依附在它之上的颜料层的开裂或是脱落。这些都会引起油画在视觉观赏上的缺损,进而波及油画收藏的价值稳定性。这样的问题不仅让油画的藏家恼火不已,同时也让随后接手修复作品的油画修复师绞尽脑汁。

如同地域与文化背景影响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风格的绘画一般,不同的气候特点也会对油画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北方油画保存区中,油画最常见的病害通常表现为萎缩性龟裂纹和老化性断裂纹。而在广东地区,油画的常见病害则是由大量的湿气致使油画材料出现腐蚀污损。根据长期的案例观察与实验室检测得出,对于油画寿命长短形成决定因素是油画的保存环境。在保存环境因素中,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油画寿命最基本及直接的因素。《胡志明讲课图》的五点病害

笔者接手进行修复工作的《胡志明讲课图》中出现的病害损伤,是一个具有广东地区气候特点的病例,尤其是这张画中出现的病虫害腐蚀污损病害。无论对于油画修复师或是处在广东地区的油画藏家来说,都有着很好的探索意义。

从修复室检测后的报告,可以得出该画的病害有以下几点:1、画面的霉菌侵蚀严重,霉菌斑在画面的覆盖面积约占全画面70%的面积,画体背面也出现严重的霉菌侵蚀痕迹。2、画布交付运输时被折叠,明显的折痕出现,但是未造成颜料层的大面积缺损,部分区域出现松动现象。3、画布受潮后整体略微变形及膨胀,摊平后呈现凹凸不平的松软状态。4、颜料层有褪色倾向,但未发现严重的脱落现象。5、画布的背部有大量渗油的现象,画面的左下角有油滴的痕迹。

上述五点病害中,除了第一点外,对于长期从事油画修复工作的专家来说并不罕见。然而,第一点中出现的短时间类出现大面积的霉菌侵蚀的病例在所有关于油画修复的案例记载中从未出现过。这种病害是如何造成的呢?在对作品检测调查时,从原收藏方的相关人员口述才得知,大面积霉菌斑在画面的覆盖状况并不是一开始就出现,而是由于保藏不当所致。

该画在收藏方展出的期间,被挂置在一面分隔展厅与洗手间之间的墙壁之上,进出洗手间通道门的位置紧挨着这张画的边缘。收藏方的展厅属于一种半封闭的空间设计,空气通过预留的空间与外部自然空气流通。这导致高度的湿气从画面的前方、画背面的墙体两个方向侵入这张画的构成材料之中,这是画体背面留有严重霉菌侵蚀痕迹病例产生的客观原因。

但是,展览位置的摆放不当并不是造成《胡志明讲课图》霉菌腐蚀损伤的唯一成因,它更不足以造成霉菌斑覆盖画面70%的面积。造成此种损伤最致命的原因是收藏方的工作人员对于油画保存知识不了解所导致的。《胡志明讲课图》在绘制完成后并没有刷涂光油保护层,这是该油画遭受腐蚀损伤的潜在内因。然而,该画因为保存环境中高浓度的湿气致使画面第一次出现小面积的霉菌斑痕迹时,并未及时地引起收藏方的足够重视。收藏方的工作人员误以为霉菌斑和积尘一样,可以通过如家庭打扫卫生般的方式进行去除,于是便想当然地使用抹布蘸自来水后在画布表面进行擦拭去除。正是因为这样,加剧了该画整体的含水量与霉菌的着床量、造成在画面完成后已经处于凝固状态的颜料层及媒介剂的再度软化及分解。潮湿的环境与大量的有机质的分解为随空气而流动的球毛壳菌、枝霉在着床后提供了良好孕育环境及充足营养物来源,并大量的繁殖生长。从而出现了该画的严重霉菌腐蚀损害。画材的优劣度亦会影响作品保藏

《胡志明讲课图》作为对于越南已故的前领导人胡志明的事迹而作的宣传性纪念油画,与国内在“文革”期间所创作的油画作用一样,都是注重画面内容与形式宣传作用的油画,这类型的油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创作使用画材的优劣度。

这类油画创作者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因素、对于油画材料学认识程度不够等诸多的因素影响,在创作油画时对于画材的选择只能因陋就陋。如在画布上鲜有亚麻布这样的优质材料出现,大多都是选用棉麻布、粗麻袋布或直接在牛皮纸上面利用白油漆混合少量的立白粉作为底料后进行创作的,更有甚者在已有画作的油画布上反复创作,使一些作品无法复原。油画的固定材料很多是图钉、劣质水泥钉等容易被锈蚀的四氧化三铁材料。此外,画家还大量使用混有杂质成分的工业用松节水作为媒介剂进行颜料的调和,因此颜料层之间的材料粘合附着力被严重弱化。部分画作为了最求画面的精神,使用亚麻仁油甚至菜籽油、动物油脂等常见的食用油来充当光油刷涂在画面上,使其产生画家所需要表现的画面内容更富精神感。这些油画作品在完成历史阶段所需要起到的作用后,与大部分的宣传画一般被置于库房内束之高阁。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后,画面的暗部变灰并出现颜料变质、粉化、缺损、颜料层出现密布的刚性裂纹。并且在缺乏好的存储环境下,亚热带地区的潮湿天气让作品底子层轻易受潮,从而出现严重的病虫害,致使部分的画作至今已完全损毁。物理性反应及化学性反应对画作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油画保存、修复工作的逐步完善,对于油画病害的成因认识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油画的病害损毁的因素分析来看,除了创作画材的优劣及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工艺流程是否有违背材料间的化学性质特征这两个内因外,最为直接的伤害来源于保存环境以及直接的外力性破坏。从现代保存学的观点而言,对于油画保存工作的起始点应划定在画家完成该张画作的那一刻,而不是一般认识中所知的可以在一定时间之后再展开保存工作。

构成油画的材料成分在画作完成之时起,便开始与保存空间内的环境成分进行“适应性反应”,这其中包含物理性反应与化学性反应两个部分。物理性反应如油画布对于保存环境中空气的干湿度交替所对应产生的膨胀伸缩率反应。化学性反应包含面更为广泛,涵括了颜料层中着色药剂的化学反应速率、颜料层中的各个色层与媒介剂间的粘合附着力变化、光油保护层的氧化反应等等。从实验室数据结果可以得出,环境温度每升高10℃,油画画布以上的层次中的各种有机质材料的化学反应速度就会相应增加3-4倍。但是无论是物理性反应或是化学性反应都分为可逆性与不可逆性。

在材料中,对于环境反应的可逆性会使油画在完成“适应性反应”后对于保存空间中的环境成分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在这样的“相对平衡”状态下,材料间的反应速率变化处于一种相对静止时期,材料的结构关系得以稳定,从而不再容易对油画物理性原品的保存环境进行变化。如同人体对于新植入的异体物质而产生强烈异体反应一般,反应剧烈并且往往是致命的。在一般存储环境中,一张收藏于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油画需要运往处于亚热带气候的广东地区进行展出时。如果在起运之前不对该油画物理性原品进行渐进性的环境适应性改变测试,而是直接地将其运抵广东地区,由于两种气候环境中空气的湿度、温度、微生物种群的不同等诸多因素的差别,油画材料自身的结构承受力无法与这样的环境变化达到适应状态。作品很可能出现整体性的收缩变形,进而让颜料层的开裂与脱落,最终导致油画的观赏性障碍。打破因为对于环境反应可逆性而形成的“相对平衡”的状态便会造成对环境反应后的不可逆性的出现,而材料对于环境反应后的不可逆性就是油画病变或是老化成因的开始。因此可以看出,影响油画病变损毁的最重要原因是保存地间的改变,而并非取决创作地与保存地的不同。《胡志明讲课图》在创作完成后迅速移至广东进行收藏,通常油画创作完成后在正常保存环境中的一个“适应性反应”周期大约在两年左右,所以对于该画的病害损伤分析也就需要着重于在广东时期的收藏进行。

上述的陈述并没有贬低油画的意思,另外油画修复师也没有单从材料学的角度对画材的好坏进行批判的权力,只是出于如何更好地保护保存油画的目的进行的分析,为收藏机构与藏家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信息。在认识到油画保存的重要性与油画的“脆弱性”之后,才能结合保存地的气候条件更好地制定出一个适合的保存方案。

针对广东地区的气候特点,大多数博物馆的油画库房采取了以“恒温恒湿”为基本点的保存方案:独立的恒温恒湿系统与加设过滤设备的空气循环系统,保持着库房内部的空气流通,终年温度恒定在18℃-20℃之间(部分库房会根据特殊材料对于保存环境的需要会设立冷库,干燥冷冻油画),空气中的湿度含量控制在55%-60%之间。抽拉轨道式油画挂网,方便取阅油画的同时也将这个取阅过程中可能造成意外伤害降至最低。滤紫外线灯常年开放与定期的进行氦气脱氧消毒,使库房的含茵量降至最低等等措施。与此同时,定期地对所藏画作进行检查,及时的发现新出现的病害,对油画藏品进行干涉式修复,在第一时间内降低继续病变的可能性。

在广东地区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藏油画

当然这样的措施是博物馆级的专业作法,力图将每件馆藏的油画作品得以保存完整的状态,不仅让油画内在的信息得以最大限度流传,并且使油画的价值得以恒定。但是高昂的保存成本却往往会让一般的藏家望而却步。那么如何在通常的环境中使油画在广东地区能够最大限度的保存下来?除了避免外力强烈性的直接破坏外,还可以根据以下几点进行参考操作:

1最大可能性的阻止潮气侵入油画。在天气开始返潮的“回南天”期间使用空调或者抽湿机等设备降低空气中的湿度,设法将空气的湿度控制在50%-65%之间。并且保证油画以悬挂的方式进行摆设,在画框与墙面接触部分使用橡皮胶垫等无机材料垫起,避免油画背部构件与墙体直接的接触。对油画颜料层可以起到保护层作用的光油是对油画最简单直接的防止潮气侵入的方式(即使出现霉变现象,霉菌在一定时间内也只会侵蚀光油层,这时仅需要去除原有光油层,重新涂刷新的光油就可以完全根治油画的霉变病症)。许多没有涂刷光油保护层的油画可以在外框部分配制隔离玻璃,这可以起到部分光油保护层得作用。

2油画画面要避免户外的阳光或者过强的光源直射。紫外线的长时间照射会加剧颜料层材料的化学反应,从而致使颜料层中的色粉褪色以及颜料层中结膜用的媒介剂因为过分干燥而导致龟裂。

3油画的保存切忌以卷曲状态进行保存。完全干透的油画颜料如同硬塑料一般高度硬化,一旦形成固定的形状后,任何的外力试图将其平整或是改变形状都会让颜料层开裂甚至于大块的脱落。所以油画的储藏方式最安全的形式是要以带框的形式进行保存,至少是让油画以平整的状态进行保存。

4不要随便试图用液体擦拭油画画面的积尘。一方面会导致如《胡志明讲课图》中出现的霉变现象,另一方面有可能使油画布(织物依托材料)缩胀,进而加速油画颜料层的脱落。切忌不能用酒精或是稀释剂等材料擦拭油画,这些材料会导致已经硬化颜料层的重新软化,从而发生无法挽回的损伤。对于积尘,最好的去处方式便是用干燥的软毛刷轻轻地拂去油画上的积尘。

篇5:医护关系问题讲课稿

在临床上,目前可以总结为以下5中形式的医护关系:(美国对20000名护士调查访谈总结)

1.专业互享关系:平等的信任、尊重。在这种医护关系下,医生会重视护士的意见和回答。如医生问护士这个病人是否准备出院。护士说“不,他是的病情仍复杂,还必须由我们24小时护理。“因为医生知道护士知晓,医生找护士共同讨论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2.协作关系:以互信、尊重与合作,而不是平等。

护士说医生和护士彼此倾听,一起作治疗和计划,但“医生仍然处于领先位置。” 3.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医生或护士可以老师。

在医生处理其专业以外的疾病,护士需要教学、指导。

有护士认为是医生才是“拥有大量的知识”人,需要医生教自己知识的。4.友好的陌生人关系:只作信息交换、语气生硬。

医生只忙于自己的工作而已,护士讲述病人情况时医生并不去认真听,甚至医生却不知护士的名字。

5.敌对的关系:愤怒,辱骂,明示的或暗示的威胁,辞职。医生无时不刻的攻击护士,护士被医生抱怨的晕头转向。

那么在这些医护关系形式下,如今医护关系的不和谐具体表现为哪些问题呢? 1 “重医轻护”现象普遍案例

重医轻护的思想在我国的医疗机构中根深蒂固。具体表现为

1.医院的医生编制满员甚至超员,护士编制却严重不足,医院以低廉价格大量雇用合同护士。

2.对护士的继续教育、培训、科研等项目相比于医生来说,医院的支持少; 3护理人员的晋升机会较医生少。

4医院的政策常常不能体现护士的权益。

1.医生方面,将医生护士放于平等位置的医生相对较少。2.护士方面,护士本身会产生自卑心理、低幸福感。2 医护角色差异引起医护矛盾增多

1医疗护理两个专业之间缺乏了解,特别是在,造成专业间的理解欠缺增多; 2,医护人员依据协作分工的关系,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都拥有自主权,在某些情况下自主权受到侵犯,产生矛盾冲突增多;

3加之医疗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相互之间缺乏沟通造成的医护耦合性差错有渐增趋势。

4.医护沟通方式不当,引发医护矛盾。3医疗纠纷案例

大部分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护之间沟通的不到位。

形成因素分析

1.国家政策的原因

虽然在历届党和国家领导都充分肯定了护士工作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但仍存在导致医护关系不和谐的政策因素。

首先,在在立法方面,1999 年就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2008年才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护理方面的法规——《护士条例》,护理方面的立法尚不够完善。

其次,在科研立项方面,由于国家资金的支持,所有的一级医院均从未设立过院级护理科研项目,而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的院级护理科研项目的设立也是远远少于医疗。

第三,在业务进修上,所有医院的年进修医生数均多于年进修护士数。国家在虽有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但其政策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缺乏一定的监督监管机制。最后,组织管理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展开医院管理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影响,各医院开始施行科室经费单独核算制度及科主任承包制度,一些医院的科主任削弱了护理部的管理职能,未建立护理部的垂直人事权。另一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很多医院的护理部没有财权,缺乏经费,护理部有职无权。

二、医院方面

1.虽国家的工资制度也明确规定护士的待遇与医生的是平等,然而多数的各级医疗机构在分配奖金时,常常拉大医护的分配比例,2.在职称晋升上,医院提高了护理人员职称晋升的门槛。一方面提供职称晋升的机会远远少于医疗,另一方面却将晋升资格与医疗划定为同一标准,使众多护理人员望尘莫及。

3.所在科室的影响。科室亦影响医护临床合作行为, 外科护士比内科、儿科、妇产科护士临床合作行为水平高,而内科与儿科医生的合作行为比其他科室高。原因可能在于,不同科室由于自己的专业特点、协作方式、科室氛围的不同,医护合作的关系也有所不同

4.管理者对医护合作重视程度越高,管理不够全面。日常工作中注重了专科业务的训练和培养,在法律法规人文等方面的培训相对较少。

三、医生方面

1.可能是由于医生在传统意义上处于权威地位,很少表达愿与护士合作且分享权力的意向。部分医生对并列-互补型医护合作关系的转变没有足够的认识。2.文化程度较低的医生医护合作意识好,可能与医生认为自身知识需与护士相补充。

职称越高的医生,越能认识到护理重要性,合作意识好。

四、护士方面

1.医护配置不合理,护士面临更大的职业压力。2护士群体学历普遍较低、服务性的工作性质, 使护士的弱势地位没有明显改变。3.性别的影响

护士是家庭的主要劳力,除去要完成8小时的工作任务外,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以及抚育子女的重任,这导致不少护士缺少足够的精力和热情来从事学习和提高。这一特殊情况不能不认为使护理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受到一定的影响。男医生多于女医生职业的特殊构成进一步巩固了主从型的医护关系。医护共同因素:

1.性格特征方面,在医疗活动中,医生护士的互补型性格对于医护之间的合作关系具有重要影响。一个从众型、内向型性格的护士就能很好的配合医生的工作;独立型、外向型性格的护士不容易建立起融洽的医护关系。具备稳定情绪特质的个体对人际交往的态度更积极,从而有益于医护之间的和谐共处。

2.在心理应激方面,临床医护人员经历着较重的职业紧张因素,欠缺应对方式,加重职业紧张反应。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超过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可能产生愤怒、焦虑、恐惧等情绪,从而对医护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24、40]。3.2 技术因素

在维护病人健康时,由于医护双方各有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和业务优势,故医护关系的背后就是诊断、治疗与护理的学科合作。一些医护人员缺少自身学科的技术和知识,不能满足对方的角色期望,从而造成不和谐。

篇6:讲课中存在的问题

二、第一个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企业在订立合同时,应当认真审查合同对方当事人的合同主体资格和资信状况,防范可能遭遇的合同风险和合同欺诈。

三、第二个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企业在订立合同时,意思表示要明确,内容要具体清晰,表述要确切无误,尽可能采用书面形式,避免可能发生的合同纠纷。

四、第三个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企业在订立合同时,要严格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否则可能导致合同无效,致使合同目的落空。

五、第四个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在合同生效后,要依照诚实信用的原则认真、严格、全面地履行合同。※尽量避免倒签合同

六、第五个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在出现合同纠纷后,双方当事人应当及时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要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一、概述。

P

2(一)合同法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法律规定之一。

1、合同法与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的关系。

现行的《合同法》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在《合同法》实施以前,我国针对合同这块的法律共有三部,即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合同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后,这三部法律同时废止。所以,我们在日常签订合同时,尤其是沿袭老版本的时候,经常会在文本的开头遇到依据经济合同法,经双方协商一致等等字样,就是从这来的。请注意,我们现在订立合同的法律依据应当是合同法。

2、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对各类具体合同所涉及的共同性问题的概括与总结,更多的吸收了法学理论和国外立法的成熟经验,使法律的内容更丰富、更具体和更具可操作性。

3、合同法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由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组成,共计23章15种合同。其中与我们公司业务相关的是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全同、运输合同和技术合同等。这些合同法学理论上称为“有名合同”,但并不是只有有名合同才是有效的,凡是当事主体间自愿订立的合同,只要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违反社会的公序良俗,即使《合同法》没有专门将它们列出,也是有效的,同样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P

3二、第一个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企业在订立合同时,应当认真审查合同对方当事人的合同主体资格和资信状况,防范可能遭遇的合同风险和合同欺诈。

P4(一)可能出现的合同风险和合同欺诈

1、合同对方不具备合同主体资格,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履行困难。(如与法人职能部门订立合同)

2、订立合同的人未获授权,又不获追认,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如通过某些中间人订立合同)

3、合同对方资信状况差,不能履行合同或不履行合同(如与濒临破产的企业订

目录

立合同)

4、合同对方根本不准备履行合同,蓄意进行合同欺诈(如与一些皮包公司订立合同)

P

5(二)合同法关于合同的主体的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二条和第九条的规定,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P6

1、关于法人的基本规定(1)、法人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⑴具备企业法人的法定条件,经核准登记依法成立。企业法人是企业义务的组织。○中的一种,但不是任何企业都能取得法人资格,只有具备法定条件,才能取得法人2企业法人是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所谓资格。○生产经营是指创造社会财富和提供服务的活动,包括生产、交易、服务等。企业法

3企业法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是以营利为目的的。○(2)、法人的分类

1、企业法人

2、非企业法人(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3)、法人设立应当具备的条件

1、形式要件(工商设立登记、程序)○

2、实质要件(股东投资、注册资金)○(4)、法人的变更

1、非实质性变更(企业更名、股东更名、董事会人数变更、地址变更)

2、实质性变更(内资转外资、转行也就是经营范围的变更)○(5)、法人的终止

1、破产终止

2、清算终止

○P7

2、关于其他组织的有关问题

(1)其他组织的概念(分公司、办事处等)(2)其他组织与法人的基本区别

1、不能独立对外承担民事责任

2、设立其他组织的法人承担最终的民事责任

○(3)其他组织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形式

依法领取营业执照的私营独资企业、合伙组织;合伙型联营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如银行在各地的分支机构、总公司的分公司、公司的办事处)等(4)法人的职能部门不是其他组织 P8

3、订立合同前应当注意的问题

(1)注意审查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明确其真实身份,例如,是法人,还是法人的分支机构;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个体工商户;签订合同的人是否有权、获得授权等。

(2)注意了解合同对方的资信状况,例如,法人的注册资本金数量的多少,以往是否与其进行过交易,交易纪录如何等。

还要注意一点是合同签订时要求对方向我司提供加盖公章的营业执照和各种资质证明材料,以供我司存档备查。

P9『案例一』认错借款人,几十万血本无归

甲的朋友乙是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010年3月,乙向甲借款十多万,出具了正式的借据,盖A公司公章。事后,乙拒绝还钱。甲把乙告上了法庭。乙辩称是A公司借款,因为上面盖得是A公司公章,他只是以A公司法定代表人身份签的字。法院以起诉主体错误为由驳回了甲的起诉。甲随后起诉A公司,胜诉,可A公司经营亏损,根本就没有偿还能力。乙虽然有房有车,但按《公司法》规定,公司的股东只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甲的借款,最终血本无归。

P10『案例二』与小商人做大生意,损失难以弥补

某公司A计划引进一套设备,多家知名厂家的报价都在100万元以上,A难以接受。某商人S得知此情况后主动向A报出50万元的价格,保证按要求的技术水平供货。A对S虽了解不深,但因其便宜与其签订了供货合同。到年底S只交齐了20万元的货物。随后经过多次交涉,到期仍未交齐货物。经过调查发现,S只是一个小商人,其下属的几家小公司早已先后倒闭,并欠缴了制造商很多货款。A起诉并胜诉,但无实质收获,同时工期拖延,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P1

1三、第二个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企业在订立合同时,意思表示要明确,内容要具体清晰,表述要确切无误,尽可能采用书面形式,避免可能发生的合同纠纷

P1

2(一)合同条款约定不明是绝大多数合同纠纷产生的根源

1、在买卖合同中,涉及到对标的物的数量,质量,价款,交付时间、方法、费用的承担的约定等。

2、在租赁合同中,涉及到租赁物本身的品质、功能,可否进行添附,租金的交付时间、方式等

3、在建设工程合同中,涉及到工程量变更,工程质量验收,竣工日期,交付时间,施工主体等。

P1

3(二)合同的形式和内容

1、合同的形式

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和其它形式,提倡采用书面形式。“其他形式”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行为推定。

2、对合同用语的基本要求

合同用语应当清晰准确,不能产生歧义。P1

4(三)、合同应当具备的主要内容

合同法第12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合同法第12条的规定是一个倡导性条款,最好是按这一规定订立合同。在实践中,最简单的合同也应当具备能够确认当事人、标的和数量等方面的内容。

P1

5(四)、如何认定合同已成立

1、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就成立。

合同就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意思表示一致是认定合同成立的基本要件。

2、认定合同是否成立的一般方法和原则。

1、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看双方是否已签字盖章

2、采用口头形式的合同,看双方是否已实际履行

3、采用其他形式的合同,根据双方的行为进行推定

3、特殊情况下对合同是否成立的认定。

1、只签字或只盖章的书面合同,应认定合同成立

2、○合同未采用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书面形式,只要双方已经实际按约定履行,应认定合同成立

P16

(五)、合同法司法解释

(二)对合同订立的最新规定

(1)当事人对合同是否成立存在争议,能够确认当事人名称或姓名、标的和数量的,一般应当认定合同成立。

(2)以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书上摁手印的,与签字或盖章具有同等效力。

P17

(六)、合同的生效

(1)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的区别:合同成立是对事实的判断,合同生效是对法律状态的认定。

(2)合同生效的几种情形

1、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2、合同自批准、登记时生效

法律、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批准、登记后生效的,如未办理批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但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转移。

3、合同自条件成就、期限到来时生效

○P18

(七)、合同生效后的法律责任

(1)合同生效后,对合同双方即产生法律拘束力,合同双方应当严格按合同履行,任何一方违反合同,都应当依法承担合同的责任

(2)如果合同已经成立,但尚未生效,对合同双方不产生法律拘束力,但合同双方应当互相配合,互相通知,互相照顾,如果一方违反了这一原则,给对方造成了损失,则应当承担过错赔偿责任。

P19『案例三』 包装费由谁负担?

2008年6月,甲乙双方签订了买卖合同,约定乙向甲购买加工成品建筑材料波纹管,共计发生货款45万元,但未约定包装标准和费用等问题。7月甲自行以木箱包装了货物并按约交付给乙,要求乙支付货款45万和包装费3万。乙收到货物后支付了货款45万元,但不肯支付包装费。2009年1月甲向法院提出诉讼,向乙索要货物包装费3万余元以及利息。法院认为在双方未约定包装标准和费用的情况下,按合同法第150条的规定,甲应采取通用或者足以保护货物的方式包装,用木箱包装货物是甲应履行的义务。因此,法院未支持甲的诉讼请求。

※在这个案例甲方就是因为在合同中对包装费用约定不明而造成的损失。P20

四、第三个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企业在订立合同时,要严格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否则可能导致合同无效,致使合同目的落空。

P21违法分包的四种行为换句话说就是什么样的行为能被认定为是违法分包

一、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的;

二、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部分建设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的;

三、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给其他单位的;

四、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再分包的

※这是国家法律对违约分包的四条禁令,违反这四条禁令的分包行为均是非法的无效的行为。

P22转包违法 《建筑法》第28条规定:“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其他人。”

劳务分包合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7条规定:“具有劳务作业法定资质的承包人与总承包人、分包人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当事人以转包建设工程违反法律规定为由请求确认无效的,不予支持。”

P23劳务分包的法律特征

一、属于总承包施工合同等合同的从合同。

二、内容指向的是工程的施工劳务,发包人是建设工程总承包人或专业分包的承包人;承包人是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企业。

三、对象是计件或计时的施工劳务,主要指人工费及管理费,不计工程款。

四、无须经过建设单位或总承包人的同意。

P24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常见情形。根据最高院的《司法解释》

1、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

2、承包人超越资质等级的;

3、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

4、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强制招标项目)

5、中标无效的;

6、承包人非法转包建设工程;

7、承包人违法分包建设工程;

8、施工合同无效的其他情形。※实务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除上述规定的无效情形外,如果建设工程合同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范,仍然可以根据《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认定合同无效。如对于违反建筑法强制性规定,对建筑工程肢解发包的,最高院《司法解释》虽无规定,但仍可按照《合同法》确认无效。

个人与发包人签订的施工合同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个人不是建筑市场经营的主体,不可能具有施工资质,所以该类合同无效。

2、工程的总承包人、合法分包人将施工中的劳务作业分包给具有法定资质的劳务作业主体的行为,不属于非法转包与违法分包,不会导致劳务作业分包合同无效。

3、合同效力可以补正的情况,《司法解释》第5条规定,承包人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建设工程竣工前取得相应资质等级,当事人请求按照无效合同处理的,不予支持。

4、人民法院审理关于合同效力的一般处理原则: 涉案工程被认定为违法建筑的,应认定合同无效。如开庭前,补办手续的,有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或者工程未经竣工验收,但发包人擅自使用的,又或者建设工程未完工,但已经完成的建设工程质量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相应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

P2

5(一)合同被确认无效的法律后果

合同被确认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未履行的不得履行;已经履行的,要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不能返还的,要折价赔偿;因履行无效合同造成经济损失的,有过错的一方要承担赔偿的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过错的大小分别承担赔偿责任。

P26(二)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

•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例子,比如劳务挂靠,不具有资质的劳务队伍借用有资质的劳务公司名义对外签订合同,通过一种合法的形式来达到承接工程的目的。我们都知道国家现在是禁止转包和非法分包的,所以为了规避法律,通过合法签订合同来规避相关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P27

(三)与合同效力有关的几个问题

1、因欺诈、胁迫、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只要不损害国家利益,不是无效合同,而是可撤销的合同;可撤销合同被确认无效前是有效的合同。

2、合同本身有瑕疵时不一定影响合同的效力;

(1)、表见代理订立的合同

(2)、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3)、无权处分人订立的合同

3、新法和旧法在认定合同效力上发生冲突时,采取从新、从宽的处理原则。

P28

(四)认定合同无效的程序和机关

1、合同是否有效,只能通过诉讼或仲裁程序进行确认,合同当事人协商只能确定合同是否解除或是否继续履行,而不能确定合同的效力。

2、确定合同是否有效,只能在诉讼或仲裁程序中,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通过裁决的方式作出,其他任何机关或部门均无权对合同效力作出认定。

※法院对于施工合同无效处理的一般原则

1、当事人各方都未主张合同无效,法律也无禁止性规定的,一般不认定合同无效;

2、承包人的内部分支机构在承包人营业范围内对外签订施工合同的,应视为承包人的授权签约,不宜以合同主体不适格认定合同无效;

3、承包人为外省市施工企业 的,即使该施工企业未在工程所在地办理外来施工企业许可证,一般也不以此为由认定合同无效。

4、工程已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发包人应参照施工合同(包括无效)的约定支付工程款。

5、工程已经完工,虽然竣工验收不合格,但经发包人或承包人修复后竣工验收合格的,修复费用由承包人承担;发包人还应参照施工合同的约定向承包人支付工程款。

6、工程已经完工,竣工验收不合格,经修复后仍未能通过竣工验收的,承包人无权要求发包人支付工程款。

7、因无效合同的终止履行而造成的损失与建设工程不合格而造成的损失,发包人与承包人应根据自己的过错程度赔偿对方的损失。

8、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施工合同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收缴对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所取得的利益。

※无效合同的造价处理与工程质量是否合格直接挂钩。合同无效,工程质量合格,参照合同约定结算工程价款;合同无效,工程质量不合格,经整改仍不合格,承包人不能要求发包人支付工程价款,而且发包人可以要求返还已经支付给承包人的工程进度款。

P29

五、第四个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在合同生效后,要依照诚实信用的原则认真、严格、全面地履行合同。

P30(一)合同履行的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合同的义务,如果合同一方违反了义务,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磋 商

履行合同

善后

(前合同义务)(合同义务、随附义务)

(后合同义务)

订立合同

合同终止

前合同义务比如说租赁合同,签约前出租人就需要对租赁物有合法的出租和使用权。

※ 约定不明的原则:在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时,由当事人进行协商补

充,协商不成时,按合同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

P31

(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1、合同的变更

特点:原法律关系不变,合同按变更后的内容继续履行

2、合同的转让

特点:原法律关系消灭,新法律关系产生

1、债权转让

2、债务转让

3、合同的权利义务一并转让

○P32(三)合同的解除

1、合同解除的种类

1、法定解除:法定解除的事由共有五种:不可抗力、预期违约、迟延

○履行、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2、约定解除

2、合同解除的程序

1、通知对方,对方无异议,合同即告解除

○2、对方有异议的,通过诉讼,由法院裁定合同是否解除

3、○约定的异议期届满后,或没有异议期约定,解除通知到达之日三个月后才提异议,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不予支持。

P33

六、第五个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在出现合同纠纷后,双方当事人应当及时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要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P3

4(一)合同纠纷诉讼时效的规定

1、根据合同法第129条和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因普通合同纠纷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超过二年的,法律不予强制性保护。

2、诉讼时效因当事人主张权利,实际履行,提起诉讼而中断。

3、诉讼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P3

5(二)仲裁或诉讼的选择

1、仲裁和诉讼的不同特点。

1.管辖不同。仲裁是协议管辖,而法院诉讼是强制管辖。仲裁以当事人双方自愿为原则,必须有双方事前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仲裁机构才能依法受理,并在此种情况下,法院无权受理此案件;而法院诉讼不必得到另一方当事人的同意或者双方达成诉讼协议,只要-方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法院就可以依法受理争议案件。仲裁不实行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而法院诉讼实行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当事人双方有权选择任一合法成立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不同的仲裁机构之间无任何隶属关系;而诉讼只能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当事人无权选择法院。

2.仲裁庭和法院审判庭的组成方式不同。仲裁可由当事人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并自主选定或者委托指定仲裁员,而法院诉讼当事人不能选择审判庭的组成方式和审判员。

3.审理不同。除特殊情形外,诉讼实行公开审理,而仲裁注重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一般实行不公开审理。

4.制度不同。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不存在上诉或再审,也不得向法院起诉。当事人只有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确实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十八条所列情形之一,经中级人民法院审查核实,方可依法裁定撤销仲裁裁决;而我国法院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不服法院判决可以上诉或者申诉。

2、仲裁必须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一旦明确了仲裁,就排除了诉讼的管辖。

3、合同中没有约定仲裁条款,或约定不明确,任何一方都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P36(三)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

1、民事案件的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 地域管辖是指在何地起诉审理,级别管辖是指基层法院或者是中级、高级法院。可以约定地域管辖权但不能约定级别管辖;约定的范围: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根据金额的大小及影响来确定受诉法院和级别等。

2、几种常见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

1、买卖合同纠纷案件

2、租赁合同纠纷案件

3、建设施工合同纠纷案件

4、不动产合同纠纷案件(不动产所在地)○ 《合同法》第24条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25条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专属管辖:不动产纠纷、港口作业纠纷、继承遗产纠纷

P37

(四)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义务

1、按照法律规定,及时到庭参加诉讼(1)原告不到庭的后果(按撤诉处理)

(2)被告不到庭的后果(放弃答辩,缺席判决)

2、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各种期间

1、答辩期

(普通程序自接到诉状之日起15日内,简易程序没有)

2、上诉期(自接到一审判决书之日起15日内,不上诉即生效)

3、申请强制执行期(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P38(五)关于证据方面的有关问题

1、一切用以确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必须经过当事人双方的质证后,方可采信

2、除了具有法律规定的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严格执行“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证据举证原则

3、在平时注意收集证据,在诉讼中注意保全证据

P39(六)掌握法院适用法律的原则

1、按照“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注意适用行为发生时的法律

2、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注意适用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

3、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正确处理一些法律和政策规定不明确的纠纷案件.1、有利于禁止权利滥用,民法法理就是追求人的自身自由、追求自己权利的,但这个权利追求过程中不得干涉或破坏他人的权利,否则,将将会受到限制或制约。这就是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

2、有利于诚实信用原则,在人们交往过程中,诚实讲信用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人们能够共同生活的基石。

3、有利于公序良俗原则:公序,指公共秩序,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上一篇:《投掷:实心球》 说课稿下一篇: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