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硕士复试

2024-07-28

西南大学硕士复试(通用9篇)

篇1:西南大学硕士复试

西南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安排及要求

一、复试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1.参加全国统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附件1: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各二级招生单位在不低于该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本单位、本学科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划线并确定具体的复试要求。

2.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附件2:2014年西南大学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3.参加单独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附件3:2014年西南大学参加单独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二、复试生所需携带的材料

(一)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包括学术型、专业学位型及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所需携带的材料

1.本人准考证;

2.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学生证(在职人员带上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大学学习成绩表;

5.《西南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一式两份,由考生单位填写)。附件4:西南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

(二)享受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考生所需携带的材料

1.本人准考证;

2.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学生证(在职人员带上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大学学习成绩表;

5.《西南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一式两份,由考生单位填写); 附件4:西南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

6.户籍原件及复印件;

7.享受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须提供已签好的委托培养协议书,原件一式叁份。附件5:西南大学招收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合同

(三)其它优惠对象

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和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包括经教育部批准备案的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完成服务期并考核合格的考生(名单已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网址为http://yz.chsi.cn或http://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未在研招网上公布的人员不享受该政策),三年内可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这类

考生在复试时须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三、复试学籍学历审核

近年来,教育部在对拟录取考生进行录取检查时,加强了对拟录考生学籍学历信息的审核。在教育部《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和《2014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明确提出,招生单位对考生的学籍学历信息有疑问的和考生学籍学历信息与全国学籍学历信息数据库信息不相匹配的,必须进行严格审查,并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学籍学历认证证明。在确认学籍学历真实性之后,方可发放录取通知书。为此,各二级招生单位在复试时对考生的报考资格和学籍学历必须进行严格审核,对于学籍学历信息与全国学籍学历信息数据库信息不相匹配的(报考我校的考生在下载的准考证上“招生单位说明”栏里有提示)复试生,务必要求其在4月2日前提供学历验证或认证书(具体认证方法见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相关说明)。否则,取消拟录取资格。

四、复试时间安排及程序

1.4月1日―4月2日,各二级招生单位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各二级招生单位按学科(专业)成立有研究生指导教师参加的复试小组,制定本单位复试小组工作基本规范;确定本单位的复试标准、复试方式、复试程序、时间地点,并于复试开始前进行公示,并至迟随复试通知告知考生。

2.4月3日前,各二级招生单位确定复试名单并按学校规定进行公示,并向考生发送复试通知。

3.4月8-13日各二级招生单位组织考生复试。

复试期间考生自行到校医院体检,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4月下旬,各二级招生单位确定拟录取名单并按学校规定进行公示。

5.5月上旬,重庆市教育考试院下发正式录取名单及录取库,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

五、调剂须知

(一)从其他学校调到我校复试的程序

1.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硕士研究生调剂服务系统填报调剂志愿。

2.各二级招生单位在研招网上审核申请材料,决定是否同意该生参加复试,若同意则在“硕士研究生调剂复试服务系统”回复调剂考生。

3.各二级招生单位安排调剂生复试,给出复试结果,并通知考生是否拟录取。对拟录取调剂生研招办将在研招网上将其置为待录取状态,然后考生再在研招网上确认待录取信息。随后,被拟录取的考生即向原报考单位递交调剂申请书。

(二)从我校调到其他学校调剂程序

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研究生录取工作的通知》和《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的要求,学校不再提供调剂表及报考信息表。其调剂程序如下:

1.考生自行登录硕士研究生调剂服务系统填报调剂志愿(无论通过何种形式联系调剂单位的考生均须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 填写调剂志愿)。

2.招生单位在中国研招网审核申请材料,通知考生参加复试。

3.若考生通过复试,被招生单位拟录取。则考生可向我校提交调出申请,填写《报考西南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考生调出申请表》。学校根据《调出申请表》和招生单位的接收调档函,办理调剂手续。

附件6:报考西南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考生调出申请表

六、信息公开

1.各二级招生单位在主页上公布复试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

2.各二级招生单位在主页上公示复试考生名单(含初试成绩)。

3.经复试后,各二级招生单位在主页上公示拟录取考生名单(含复试成绩及综合总成绩)。

4.学校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统一公示拟录取考生名单。

5.教育部将启动拟录取查询平台,拟录取考生名单将在全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进行公布。

篇2:西南大学硕士复试

2016年西南财经大学法律硕士复试录取

规则

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法律硕士复试录取规则(2012年4月制定,2016年3月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复试阶段均需进行政审。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篇3:西南大学硕士复试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永恒主题, 选拔优秀生源是整个研究生培养的起点, 更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就我国当前硕士研究生选拔模式看, 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进一步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科研潜能的重要环节。实现复试选拔工作的公平公正、科学合理, 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和培养质量, 还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及科技兴国战略, 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目前, 我国各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复试的内容和形式千差万别, 考察的指标和重点各不相同, 普遍存在考核指标不完备、缺乏量化标准、主观性强等问题, 距离国家的要求和社会的期望尚有一定的差距。譬如:大部分高校的复试形式为笔试与面试相结合, 而有的“985”高校则以面试为主, 在复试环节不再进行笔试;华东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复试中引入实验操作环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则将心理素质测评纳入复试环节等。以燕山大学为例, 目前所实行的复试原则及录取办法为按各专业考生总成绩 (初试成绩×1+复试成绩×0.75) 进行排序, 由高分到低分确定拟录取名单。复试包括外语笔试、专业课笔试、面试 (三项各占100分) 和体检 (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面试环节从本科学习情况、实践创新能力、专业知识及能力、外语听说水平等方面进行评判打分。分析其不足主要包括:重初试轻复试, 无法凸显复试选拔功能;指标的选取未征求硕士导师的意见, 内容不够全面, 忽略考生实践动手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考察;在权重设置上比较主观随意, 造成重笔试轻面试、外语所占比重偏大等弊端。

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是对考生进行素质与能力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复试指标选取是否合理、指标权重分配是否科学, 直接影响复试考生评价的质量和选拔的结果。因此, 构建一个相对全面、客观的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是做好复试评价和择优选拔的基础, 是克服现存不足必须首当其冲要做的工作, 已成为摆在招生单位面前一项亟待研究的课题。

1.复试指标体系的设计依据

应该从哪些方面在硕士研究生复试中对考生进行考察, 不同的专家学者会有不同的选择与标准, 因此, 为避免个人主观意志的干扰, 设计复试指标体系应有所依据。

1.1政策依据

政策依据主要包括“国家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规定”和“国家关于硕士研究生复试的指导意见”。2014年, 教育部出台的《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做出明确规定:一是德才并重, 既要注重德育培养目标, 又要注重学术培养目标;二是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并重, 既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又要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1];2006年,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整体上对复试工作原则、复试组织管理、复试主要方式和内容、复试成绩的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 具有较强的概括性、系统性和全局性, 对全国招生单位的复试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2]。这两个文件分别回答“要培养成什么样的硕士研究生”和“如何通过复试选拔到符合培养要求的硕士研究生”的问题, 反映国家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规格和选拔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

1.2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为人才测评学的相关知识, 主要包括人才测评学的概念、意义、方法及其应用。人才测评是对社会各类人员的个性特征、知识水平、工作技能、能力倾向、发展潜力等方面实施测评的人事管理活动。人才测评学融管理学、统计学、测量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 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司招聘新员工、机关录用干部、公务员竞争上岗等场合。人才测评学要求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 从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心理素质、情绪稳定性、各方面的能力、过去成长的业绩等诸多方面, 对人进行全面考查, 使用较多的人才测评方法主要有档案审查、笔试、面试、心理测试、情景模拟等。

2.复试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为提高复试考核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应遵循整体一致性、客观独立性、适度可行性等原则, 将考核目标逐层分解并具体化, 最后形成层次分明、主次得当的考核指标体系[3]。

2.1整体一致性原则

复试指标体系作为一个系统, 应保持自身的整体性, 各项指标通过相互配合在它们的总和中实现目标。设计时必须遵从于考核的目标, 不但指标体系应体现目标的整体, 而且每个指标都应与考核目标保持一致。

2.2客观独立性原则

复试指标体系应该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 并对其作出客观的衡量。要求每个指标都如实反映客观的本质, 并且相互独立, 即复试考核测评要素互不相近、互不包含、互不叠加。

2.3适度可行性原则

适度是指在确保复试评价质量的前提下, 考核要素的数量应当适度, 既不能太多, 又不能太少;可行是指考核要素应内涵定义明确、外延确定清晰, 所要求提供的信息可以实地取得, 并具有实际意义。

3.复试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

设计复试指标体系整体上遵循如下思路:首先明确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然后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选取复试考核指标并确定参考权重;最终形成由两个指标层次构成的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 (见图1) 。

3.1选取复试考核指标

硕士研究生导师不但是复试工作的直接参与者, 还从事教学与指导工作, 对硕士研究生的复试和培养有全面的认识、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是回答“招收硕士研究生主要看重考生哪些方面素质和能力”这一问题的最佳人选[4]。笔者进行第一轮专家访谈, 共约谈到来自燕山大学7个学院的46位硕士研究生导师, 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16人, 理工类27人、经管文史类19人。访谈中, 受访者提及概率较高的要素有“专业知识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能与科研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道德品质”、“个人素养”等, 具体如下:

3.1.1“我在复试中主要看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是否掌握本专业所要求的知识内容是复试选拔的关键”, “学生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诸如此类的回答不绝于耳, 笔者可以将此统一概括为“专业知识水平”, 有36位受访者指出这一要素, 以78.3%的认可度排在首位。由此可见, 考生对自己所报考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导师在招收硕士研究生时首先看重的一点。

3.1.2“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居于第二位, 有30位受访者提及这一要素:“研究生重在理论创新、重在研究问题的能力”、“硕士研究生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复试阶段应更注重创新能力的考核”等, 认可度达到65.2%。但是, 由于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客体, 人们对创新能力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很难达到统一, 因此受访者普遍认为如何对考生的创新能力作出合理评价是一道难题。

3.1.3位居第三的是“沟通表达能力”, 这里所指的沟通能力主要是指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 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表述自我观点的能力, 有26位受访者指出, 认可度占56.5%。“硕士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是指导而不是教授, 这需要通过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我们希望招收到的学生能理解老师的意思, 要学会与老师进行沟通, 而不是老师推一步学生才走一步”、“表达能力涉及学生将来的论文写作和答辩, 应加强对这一要素的考核”。

3.1.4“专业技能与科研能力”这一项共有24位受访者提到, 认可度占52.2%, “复试中应考察学生的科研意识与能力”, “我愿意招收专业素质强、具备科研能力的考生”,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学生必须肯钻研、会研究”。只有在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才有可能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与科研能力, 这是对专业知识的加强及延伸。

3.1.5“道德品质与个人素养”是对访谈对象提到的要素归纳后得出的, 共有20位受访者提及, 认可度占43.5%。多位受访者说, “我希望可以招收到勤奋刻苦、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 “学生头脑灵活固然重要, 但更要有责任心、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先做人后做事的态度”, “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现象在研究生中日趋严重, 对考生思想品德的考核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些均属于思想道德品质的范畴, 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3.1.6“身心素质”与上述要素的测评方式和标度有本质的不同, 笔者就“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状况在复试中应占什么地位”进行了专门的访谈。“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是学习和工作的前提条件, 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有缺陷的产品是无法再深加工的”, “对于心理不健康或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考生应一票否决”, 90%以上的导师认为身心素质很重要, 可以采取一票否决, 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要把握好尺度。

通过对访谈结果的整理归纳, 结合招生工作实践, 得出:为全面客观地评价考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要从专家认可度高的专业知识水平 (A1) 、政治修养与个人素质 (A2) 、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A3) 、外语听说水平 (A4) 、身心素质 (A5) 等五个一级指标进行考察 (前4个一级指标一般采用数量式标度, 直接按百分制打分进行评判;身心素质则采用等级式标度, 划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 每个一级指标又可分解成若干二级指标 (见图2) 。

3.2确定复试指标权重

虽然一个指标体系中同级的各指标是并列列举出来的, 但是各指标的重要性往往并不相同。设置指标权重的目的就在于为重要性不同的指标赋予不同的数值, 使同级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得以量化, 为计算考核总成绩提供明确的依据, 并且依靠各个指标间的科学组合还能够实现整体效应的最优化。

根据专家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对实际决策问题作出判断, 能够体现决策者对于指标的重视程度和指标对实施评价要达到的总目标的影响程度, 笔者针对“各项复试指标应如何分配权重”展开新一轮问卷调查。选取的专家不同, 得出的权重系数也不同, 所以本次调查进一步扩大了样本数量, 向燕山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全部14个学院发放问卷共计120份, 收回有效问卷99份。有效问卷均来自于硕士研究生导师 (含16位博士研究生导师) , 其中教授47人、副教授52人, 涵盖了理、工、管、文、法、艺等多个不同学科。99位导师为数量式标度的10个二级指标 (B1~B10) 给出各自的分值, 针对每个二级指标, 逐一将其分值最低和最高的偏离样本进行剔除, 最后保留样本70个。计算保留样本的均值, 经近似和圆整后得出专家评价的主观权值:B1=0.2、B2=0.2、B3=0.05、B4=0.05、B5=0.05、B6=0.15、B7=0.1、B8=0.1、B9=0.05、B10=0.05, 于是A1=0.4、A2=0.15、A3=0.35、A4=0.1。

3.3明确考察方式和考察重点

为了便于实际操作, 笔者还明确各项复试指标的考察方式和考察重点。

3.3.1专业知识水平下有两个要素, 分别是专业基础知识和学科综合知识。考察方式为笔试, 通过阅卷评分, 以此判断考生是否掌握报考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系统的专业知识, 是否掌握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 知识面宽、知识更新快, 能否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3.3.2政治修养与个人素质下有三个要素, 分别是政治思想表现、本科学习情况和社会实践活动。考察方式为面试, 根据考生提供的履历档案、各类证书等材料进行客观评分。政治思想表现考查考生的现实表现, 内容包括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本科学习情况考查考生本科毕业学校和本科期间平均学习成绩;社会实践活动则通过考查考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社团等荣誉称号的获奖情况, 了解考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

3.3.3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下有三个要素, 分别是专业综合能力、本科毕业设计和科研创新能力。考察方式为面试, 根据考生的面试表现, 由复试小组进行主观评分。专业综合能力的考察一般采取设置专业知识问题库并要求考生从题库抽题回答的方式进行, 对于社会科学类考生, 除了专业知识考核外还侧重于语言表达、文化素养、责任感、协作性、人际关系等的考核, 对于自然科学类考生, 除了专业知识考核外还侧重研究能力、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的考核;本科毕业设计重点考察考生对本专业知识结构的把握和理解程度, 要求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功扎实, 查阅和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强, 能够流利地回答出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的相关问题;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参考考生发表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论文、作品、专利等情况, 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等获奖情况, 参与科研项目实践并发表论文或获得科研实践学分, 了解考生在报考专业及相关领域是否取得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研究成果。

3.3.4外语听说水平下有两个要素, 分别是外语听力水平和外语口语水平。考查方式为面试, 评委就考生籍贯、本科学校、家庭成员、兴趣爱好、专业方向、就业领域等问题进行外语提问, 根据考生用外语作答的综合表现进行打分, 以此判断考生能否听懂并理解会话的意思, 是否具备一定的日常交流和专业交流的能力。

3.3.5身心素质下有两个要素, 分别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考察方式为体格检查和心理健康测试, 身体素质主要通过体格检查完成, 对照教育部规定的测评标准和招生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 若各项均符合要求则确认为合格;心理素质则通过心理健康测试完成, 若无明显心理缺陷则确认为合格。两项中若有任意一项不合格则一票否决。

综上, 便形成了完整的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 (见表1) 。

结语

笔者构建的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是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后, 经整理、汇总和分析得到的, 依据充分、原则合理、客观性强。选取的考核指标较为全面、确定的参考权重较为适当、制定的考察方式和要点清晰明确, 具有可操作性, 可以用于对硕士研究生复试考生的综合评价, 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更好地开展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复试指标体系确立后, 还要持续做好指标体系的完善工作, 经常开展实践研究与经验总结, 不断筛选或修正部分指标, 尽可能地用较少的指标满足硕士研究生复试的实际需要, 使指标体系日趋优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Z].教学[2014]3号, 2014-03-19.

[2]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Z].教学[2006]4号, 2006-04-15.

[3]徐淼.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标准化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26 (3) :133-137.

篇4:西南大学硕士复试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压力源 西南财经大学

本次问卷调查对西南财经大学4800余名研究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一、二、三年级的样本容量分别为107、98、106,男女的样本容量为154、157,一共抽取了311个样本进行分析。

一、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因子探索

对预测结果进行项目分析,计算问卷各项目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程度,删除相关系数小于0.45的题项。对剩余的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0.862)检验和Bartlett(在.000水平显著)检验,认为问卷的题项适合做因子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旋转法,产生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10个,其中累计解释方差为56.122%,根据碎石图确定抽取7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的方差率51.666%。强制抽取7个因子,再次做因子分析。这样得到一个含34个测题的量表,对这一个量表再进行因子分析,结果项目集中在7个因子上,方差累计解释率为53.532%。这7个因子和初步假设的内容基本相吻合。

根据每个因子中的题项将因子分别命名为因子1学业、因子2人际交往、因子3就业和前途、因子4经济、因子5家庭关系、因子6恋爱和婚姻、因子7其它。具体情况如表1

二、压力源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检验总量表和分量表(各因子层面)的内部一致性。结果显示,问卷各因子层面所涉及题项的Cronbach系数检验结果在0.619-0.817之间,表明该量表各因子层面题项的内部一致性程度较高。该量表题项的复测相关问系数在0.597-0.778之间,均达到显著的相关程度(p<0.01),这也说明测量的稳定性较为理想。信度检验结果如表2。对于结构效度,经过探索性因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证明其效度较好,结果见表3。

表4的分析结果表明,除了部分工作压力因素之间是显著的相关关系外,大部分压力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这表明,研究生大部分压力维度的压力状况并不影响其他维度的压力状况,不同的压力维度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某一些维度的压力状况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例如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与经济因素带来的压力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732的水平,表明它们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不同维度的压力与研究生压力总体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本次研究提出的这些压力维度是研究生压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就业和前途因子与学业因子所带来的压力与压力总体的相关性最大,说明就业和前途以及学业情况是最容易引起研究生压力感的两个重要因素。

四、结论

通过对调查样本的分析,研究生的心理压力排在前三位的是就业和前途压力、学业压力和經济压力。具体到压力性事件,因子分超过3分的有:整体就业竞争激烈,专业竞争力不强,科研任务繁重,他们分别归属于就业和前途因子、学业因子。就业压力成为首要的心理压力,这与近一两年的研究调查结果是相符合的。本次调查还发现:婚恋爱情和人际交往是排在比较靠后的两种压力,这与现在研究生年龄普遍偏小(应届生居多)而社会上结婚年龄普遍后移有关。在做样本抽查访谈中许多硕士研究生没有谈恋爱并不感觉有压力,甚至还认为不谈恋爱对就业有利。

参考文献:

[1]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07).

篇5:西南大学2010年复试通知

发布时间:10-04-08 点击率 1083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复试分数线及复试时间

一、学术型研究生

1、教育学(0401):综合全部教育学专业统一按教育学一级学科划复试线。

总分317分,单科与专业按国家B类线;

2、管理学(1204)(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按国家线:

总分320分,单科与专业按国家B类线;

3、心理学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按国家线:

总分300,专业按国家B类线

3、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的考生:按政策规定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总分240分,单科30分

4、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

(1)少数民族考生:总分285分,单科不设限。

(2)汉族考生:总分310分,外语35分,业务课单科85分。

5、单考生:总分325分、政治60分、业务科85分

符合以上条件考生可以参加复试,因一些专业上线考生太多,学院实行专业划线: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总分323分、学前教育专业341分、高等教育学专业333分,其它专业317分。进入分数段内的考生可以在报考本专业中参加复试,未进入本专业复试线的考生可以考生报到时另选择专业参加复试。

未进入教育学院复试线的考生请自行调剂。

二、专业学位

1、专业学位小学教育专业以国家B类线为准。

2、在研招网上已同意接收调剂复试的考生可以直接到学院复试。

学院现有专业学位小教专业20名额招生指标,接收教育学专业调入,本学院考生优先入选。

三、具体复试

1、具体复试时间:

4月14日(星期三)报到,4月15日(星期四)面试,4月16日(星期五)进行同等学历加试。

复试期间考生自行到校医院进行体检,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复试地点: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田家炳大楼三楼

3、面试主要内容:

(1)专业素质和能力(占复试总成绩的70%):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全面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外语听力、口语测试(占复试总成绩的10%)

(3)综合素质和能力(占复试总成绩的20%)

4、复试时应提交的材料,参照西南大学研究生院的要求执行。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篇6: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复试经验

一、初试的分数:去年好像最低分是在340+,因为今年的名额更少了,所以分数可能会稍微高些吧。当然,也要考虑到去年四川是水区,所以,如果今年继续水下去的话。

如果你的分数在360以下,不用担心,所里老师在通知你的时候会直接告诉你,因为你的排名比较靠后,让你做好调剂的准备,所以现阶段还是好好准备复试,关注一下调剂的信息。不过每年都有初试最后几名因为复试发挥好而挤掉前面几名的例子,所以,好好准备,好好看书是王道。

二、专业课方面:文字学的话首先要非常熟悉各种基本的概念,比如说”说文四大家“,去年老师问我这个题目,我居然没有答上来啊!超级熟悉各种基本概念,然后关注一下文献学的相关知识。选一本文字学方面的书好好看一看,比如说裘锡圭的文字学概论,唐兰的中国文字学等等。去年专业课没有笔试,只有口试。

三、英语方面:准备一篇比较有趣的自我介绍,大学的介绍,家乡的介绍等等。英语基本不用担心,因为去年是一个灰常可爱的老爷爷,不会难为你。

四、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文献所的复试非常公平,绝对没有黑幕。不要因为自己考的分很高就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也不要因为自己的分少就以为没有希望了,好好准备!

文献所是一个学习气氛非常好的地方,在甲金,简帛,碑刻方面在国内都非常有名。所里的老师也都非常好!所以,要给力啊!师弟师妹们!

推荐阅读

西南大学考研专业课高分必备指南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 西南大学历年专业课考研试题汇总

篇7:西南大学硕士复试

一。判断题(共10题 30分每题3分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内容大都记不清楚了,所以我就不写上来了。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构成2.利率期限结构和市场分割理论是如何阐释收益曲线向上倾斜的事实的?(大概是这意思)

3.如何提高银行资本在资产中占的比重

4.假如一银行客户在支票账户中取100元现金,基础货币的各个组成部分和总量的变化。

三论述题(共30分每题 15分)

1.(一段材料)

问: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以及如何应对?

2.(一段材料,关于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资料(QE3))

问:QE3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面试 部分

一。面试首先是专业面试(中文回答)

该部分抽题回答。内容涉及 投资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等比较广泛。同时,还会问一些你日常的东西,这些就相当于聊天,如实回答即可。

本人抽到的题目是:国际储备油哪些构成?(我一同学抽到利率市场化的相关问题)

二. 英语面试。

篇8:浅析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复试

1 引言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两个过程。初试阶段注重的是对考生进行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核,复试则是进一步全面考察考生综合素质和科研潜质的重要手段,它更加突出对考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1]。本文将以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为例,针对其复试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制度,进而使复试真正起到保证生源质量的作用。

2 当前复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第一志愿上线生源不足,复试选择的空间狭小

多年来,受国家统一划定初试分数线的影响,我院尽管历年第一志愿考生生源比较充足,但是初试上线率并不高(见表1),再加之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复试对考生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较少的淘汰率或零淘汰使复试流于形式。

2.2 复试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尽管教育部每年都下达有关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相关文件,校研究生部也对研究生复试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在真正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漏洞。由于复试的时间紧迫,环节很多,考生众多,造成复试的监督困难,致使复试工作容易出现问题。如面试时间长短不一,评判标准不明确,形式主义严重等,这些均使得研究生复试失去了其真正的二次筛选作用,从而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客观性监督系统,使研究生复试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最终确保复试的实施效益。

2.3 复试效果难以反映考生的真实能力

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专业笔试、专业外语、外语听说能力、综合面试、心理测试等。就计算机专业而言,近几年,专业笔试是在五门课程中任选两门(即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尽管这已涵盖了计算机方面的基本课程,但却忽略了专业实践技能的考核,即编程能力。而对研究生来说,考生的科研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此外,现有的复试小组面试方式使得考生的回答往往不能反映其实际水平,也不利于考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 几点建议

3.1 加强招生宣传,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考生

研究生的招生宣传是一个广泛宣传研究生教育水平和学校综合实力的过程,学校社会声誉的提升必然会为研究生招生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招生宣传工作应逐步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网络[2]。校、院、系、个人多个层次,要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电视、海报、编制招生简章宣传册、考研咨询会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宣传自身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点,要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提供最详尽的招生信息,如提供招生常见问题解答、历年报考及录取情况、复习大纲、院系联系方式等,周到、耐心、细致的服务是吸引优秀生源的一个重要保证。

此外,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一方面可采取多种途径,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例如学校在录取过程中,对第一志愿考生适当增加公费生指标;积极争取社会支持,筹措资金,设立一些专项奖学金,加大对研究生的资助力度;进一步完善“三助”体系,多设立“三助”岗位;为特困生开通“绿色通道”,对家庭贫困的研究生实施资助,并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予以享受助学贷款政策;设立优秀生源奖,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为研究生的求学和成才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3]。另一方面可以改革现有的奖学金发放办法,适当提高奖学金标准,采取有差别的奖学金制度,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报考研究生,并使研究生在入学后的学习中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4]。

3.2 提前做好调剂工作

研究生调剂是匹配各单位的统考上线生源与统考招生计划,保证生源质量的有力举措,是对整个研究生招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补充。近几年,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之由于生源流动的盲目性和生源意向的多重性,客观存在的现状要求我们提前做好调剂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和互联网络技术手段,积极开拓调剂渠道,及时、准确地公布调剂信息和结果,从而使生源调剂复试朝着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5]。

3.3 合理确定复试分数线,严格执行差额复试

由于考生对研究生初试的适应性不同,通过加大差额复试力度,可以为部分有科研潜力的考生增加入学机会,也为招生单位增加选择考生的余地[6]。各招生单位可以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复试比例,一般以不低于1:1.2为宜。比例过小,不利于加强考生综合能力考核选拔,比例过大,又会增加考生向外调剂的难度。因此,要想使复试结果充分体现选拔具有培养前途的优秀研究生生源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差额复试。根据我院近几年的研究生复试实践经验,复合成绩以下列方式计算较为合理。

复合成绩=[初试成绩总分×0.2×60%]+[复试成绩总分×40%]

式中:复试成绩总分=专业笔试(35%)+专业外语(5%)+外语听、说能力(10%)+综合面试(50%)

在进行复试淘汰的过程中要经历两个步骤,第一步淘汰复试总成绩不及格者,第二步按照录取人数,根据加权总成绩从高到低录取。确定计划内、外录取类别也以此加权成绩为基础。

3.4 加大复试工作透明度,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研究生复试要形成以校研究生部为核心,各学院成立专门的以主管领导任组长的招生领导小组,要制定详细的复试方案,并上报校研究生部审批。学校要组织专人成立督导组,督导组成员由本单位或外单位相关学科专业的在职或退休研究生导师组成,督导组负责对复试工作进行巡回全面、有效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监督是实现研究生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重要保证,也是确保复试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7]。

3.5 进一步丰富复试内容,加大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核

硕士研究生复试的目的是进一步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否符合培养要求。为了充分发挥复试的作用,必须建立多元化、科学化的人才评价体系,从而选拔出思想政治素质高、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可塑人才。多元化人才评价的内容大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3.5.1 对大学本科的评价

要求考生在研究生复试前提交其在大学本科期间的全部成绩单、各类获奖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学历证明、参与的科研活动、发表的学术论文等材料,以此来评价考生的创新能力优劣。

3.5.2 专业课笔试

专业课笔试的命题应有较宽的覆盖面和一定的难度区分,重点测试考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应该涵盖:数学、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方面内容。

3.5.3 外语听力与口语测试

复试环节中进行的外语听力与口语测试,着重考核考生的外语听说能力。听力测试采取从题库中抽题的方式,由考生统一在电脑上完成,口语测试由复试小组现场提问,考生及时回答的方式进行,为了保证公平性,试题难度系力求相当,评分标准要一致[8]。

3.5.4 面试

面试是考核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环节。面试时间一般以20分钟左右为宜,面试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部分:A、专业口语测试;B、个人陈述;C、回答复试小组现场的提问;D、现场对复试小组所给的几篇专业论文进行综述。面试成绩需要复试小组成员共同商定后给出,并且不同组之间的考生成绩要经过规格化处理以示公平[9]。

3.5.5 动手能力的考核

为了真正选拔到可培养的有科研潜质的人才,要加强对考生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核。一方面通过设定情景,要求考生完成程序的设计;另一方面通过给出既定的程序,要求考生完成程序完成功能的分析。通过双向的方式完成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3.5.6 心理健康测试

研究生复试中加入心理健康测试客观上引导了考生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高校提高考生思想政治素质,社会选择复合型人才引导了积极的方向[10]。虽然,目前心理测试考查结果不算作复试总成绩,但是通过分析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有助于研究生入学后培养工作的良性开展。

参考文献

[1]黄建国.做好研究生复试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5:104-106.

[2]李国红.公安院校研究生生源质量问题浅析[J].公安教育,2004,11:49-50.

[3]郭时印,李阿利,卢向阳,等.农林院校研究生生源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8:60-64.

[4]张静,杨春雷,布都会.西部农林院校研究生生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9):649-653.

[5]曹叔亮.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改革试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3):22-24.

[6]曹蔚,李碧梅,赵建青.浅析硕士研究生复试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08,14:8-9.

[7]吴苏芳,王云兰.试论硕士研究生复试的发展与规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11:24-25.

[8]吕娟妃,李梅,严海军.试析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7,7(7):74-76.

[9]顾芳.硕士研究生复试阶段系级管理工作探讨[J].江苏高教,2003,3:85-87.

篇9:西南大学硕士复试

关键词:研究生招生 复试程序 复试过程 规范 透明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06-01

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承担着选拔优质生源的任务,是一种选拔高层次人才的过程,必然得有一套规范透明的标准和程序。复试程序的公正不是抽象的形式,而是过程性的[1]。公正透明的复试程序才能真正地维护考生的权利,才能充分体现社会的监督力度。公正规范的操作过程和执行标准,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力滥用,才能使复试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信力。

1 复试工作中存在的规范性和公正性问题

1.1 在复试工作的具体部署上,没有严格规范的标准

首先,主要表现在量化的指标少、缺少细致可操作性的标准,如原始的面试过程记录,导致复试评判的随意性较大,透明度不高[2]。其次,笔试工作放到学院后,由于没有严格的规范和统一标准,有些本来生源不足的专业,为了确保所有过复试线的考生都能被录取,试题命制者不自觉地降低了笔试自命题考试题目的难度[3]。不少学科专业往往按招生计划人数进行复试,好给考生吃定心丸,导致了过低的复试淘汰率。再者,在试题命制的保密环节,很多学院大多由研究生秘书代为保管试题和试卷,且没有及时配备适用于保密工作的如保险柜之类的硬件设备,导致保密工作的不严密性和不严肃性,规范化也就无从谈起。

1.2 复试方法内容单调陈旧,流于形式

当前,各学科专业的复试方法和内容显得简单而机械,缺乏丰富的内容也极少有创新。有的学科笔试专业考题在降低难度后,凸显内容简单、题型单一。面试考核的内容也缺乏针对性和区分度,使得考生难以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和真实水平。很多学院没有设立面试试题库,面试组成员的问题显得很随意和随机。英语口语测试主要还停留在几句简单的对白或考生的自我介绍上面,很少涉及专业英语。这种形式化简单陈旧的复试过程很难多角度考察和发掘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1.3 面试考核专家小组对考生生源的偏好性

由各专业导师组成的面试考核小组,都希望挑选出具有较强学术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考生。因此,重点院校比非重点院校考生在生源方面有更强的优势,本校考生比外校考生在资源利用上有更大的优势[4]。在参加面试时,面试老师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对本院考生的考核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偏颇。而且本院的学生考研率是计算在本科生就业率当中,所以无形中更加重了校内考生的优势,对外校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不公平。这种做法不利于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高素质人才,从长远来看,考生综合研究能力也会日趋下降[5]。

2 规范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程序,提高复试过程的透明度

复试过程的不规范和不透明甚至由此造成的复试腐败,直接导致了硕士研究生队伍的良莠不齐,也最终将影响到学院各学科专业的长期发展,不利于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及该学校、学科专业整体建设[3]。因此,我们必须要拿出强有力的有效措施,规范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程序,提高复试过程的透明度。

2.1 制定具体的复试标准和实施细则

根据学校统一的工作部署和学科专业特点,各学院要制定具体的复试标准和实施细则,包括复试流程、时间地点安排、笔试科目及评分细则、综合面试的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复试成绩计算方法、初复试成绩的权重及其计算方法。这些都要明确地告之参加复试的教师、考生及相关工作人员。这样考生能全程地了解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有了最大限度的知情权。从而使整个复试程序有具体的操作过程和规范的执行标准,增加了一定的透明度。

2.2 设立面试试题库

复试笔试重点考察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水平,而复试中的面试则着眼于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5]。要做到规范和公正,学院须设立一定数量的难度要相当的口试题库,同时,复试专家小组事先确定好统一的评分标准,就可以避免面试过程中问题的随意性和评判偶然性。每套试题应包含对考生专业素养、实践能力、科研方法和专业外语听说写能力,还要对考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考生可以抽签决定题目和顺序,面试过程应有详细的全程记录,面试专家组各成员人手持一份原始打分记录表,最后取平均分当场公布结果。复试时最好要求考生提供可以证明其研究潜能的各种背景材料,如科研成果和专家推荐信等,复试成绩应反映出专家复试小组对这些材料的评估[5]。对考生有异议的问题和复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场予以处理或及时有效地妥善给予答复。

2.3 加强参与复试的各类人员的培训和复试工作人员的自律

在复试过程中,要保证参与招生的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学位点负责人、导师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确保复试程序的过程控制和决策控制[1]。同时,为了避免由自律不足导致的复试腐败,也要规范与控制各学院及其招生工作人员和导师的权力,使之能适当发挥能动性又不至于滥用职权,因为这个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生招生录取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能否落实。对参与复试工作的人员的培训,从学院层面上,要对各学院各学科点负责人进行培训,然后对参与复试的导师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应当使导师们从教育公正性的高度和复试全过程角度来认识参与复试的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感作好参与复试的充分准备,并慎重使用自己的话语权,站在科学选拔的学术高度,客观公正地表达自己的意见[1]。

只有规范了招生复试程序,提高了复试过程的透明度,考生在复试程序中才会受到尊重,价值才能得到维护,复试程序才会被认为是公正的,社会公信才能得到彰显,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及学院学科专业整体建设。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考试中心.研究生招生复试程序公正的探索与实践[J].贵州教育,2010(10):14-16.

[2] 计国菊,唐宇香.程序公正视角下研究生招生复试制度的规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6-49.

[3] 刘苑,黄学,吕欣.完善复试环节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55-158.

[4] 曾華丽,胡斌梁,姚京成.现行研究生选拔考试的公平审视[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49-51.

上一篇:城市建设中屋顶花园下一篇:2011年东方美杯书画大赛征稿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