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感案例分析

2024-07-26

企业社会责任感案例分析(共6篇)

篇1:企业社会责任感案例分析

巴斯夫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感案例分析

中国从改革开放开始,大力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责任理念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而引入中国。迄今为止,全球500强企业大部分已入驻中国,这些跨国公司已经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公司责任,如何在利润与伦理、利益杠杆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点。巴斯夫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巴斯夫是全球知名的化学公司,创建于1865年。它多次被《财富》杂志评选为最受赞赏的化学公司,它从2001年开始连续数年被列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排行榜。此外,它还被列入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FTSFAgood指数。

巴斯夫在全球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在承担责任方面的表现令人称赞。2001年德国政府出台新节能法规,要求新建筑物的采暖能耗降至“7升”,巴斯夫利用其资源和技术优势,将德国已有70年历史的老建筑物改成德国第一幢“3升”房,采暖耗油量从20升降到3升,不仅为住户节约了大量采暖费用,并且环保效益十分显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降至原来的七分之一。由此,“3升房”在德国得到大力推广。

巴斯夫在公司责任方面的突出表现还在于,它从不将经济利益凌驾于环保、安全和健康之上,在处理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和公司盈利之间的关系方面表现得驾轻就熟,获得了巨大成功。

巴斯夫早在1985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可谓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1999年巴斯夫在中华区的销售额是6.9亿欧元,2005年则为28亿欧元。如今,巴斯夫已是中国化工业最大的外资企业。

从环境方面看,巴斯夫十分注重“责任关怀”和“生态效益分析”。责任关怀,是指巴斯夫在全球首批建立可持续理事会,全面贯彻国际化工界的“责任感怀”运动;该运动是针对化工行业的特殊性而自发形成的一种自律行为,主要是指化工界在环保、安全和健康等方面进行的“改善行动”。巴斯夫早在1992年就提出“负责的行为”这一理念;在中国,巴斯夫的有关活动主要包括:对学校特别是大学的教育计划、社区顾问小组行动以及对诸如供应商和承包商等第三方的审计等。生态效益分析可以说是巴斯夫的首创,这一战略工具可以让我们在产品开发、优化工艺以及选择最具生态效益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兼顾经济和环境。从社会方面看,巴斯夫十分愿意承担与其业务活动相关的社会责任,这些活动包括与员工、客户、供应商以及当地社区的互动。巴斯夫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付出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特别是得到了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认可。2005年12月,巴斯夫在国内商业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的“2005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行为大赛”中获奖;2006年初,巴斯夫又被《中国新闻周刊》评为“2005中国十大最具责任感企业”。

分析: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正在从保护品牌的层面延展到提升品牌形象的范畴。有些明智的公司已经认识到,公司在社会责任事务上的优秀表现可以成为品牌优势的一个源泉。现在,令人激动的问题并不是公司如何让自己的品牌免于损毁,而是如何将树立的品牌形象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公民身份完美统一起来。信任对品牌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涉及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时,人们尤其吝惜自己的信任,这对机敏的品牌拥有者及品牌传播机构来说,是个可资利用的良机。

作为中国乳业的龙头老大,伊利忠实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近年来,在伊利的带动下,已经有500万奶农走上了致富路。由于多年来对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伊利集团被国家权威机构评为“中国十大贡献企业”,这是中国乳业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在领跑市场的同时,伊利也充分体现出了作为乳业龙头的责任感。自2005年起,伊利不但连续3次获得“中国最佳公民”大奖。

2005年以来,伊利集团与呼和浩特市26中合办成立了两届“伊利宏志班”,共出资40万元用于解决6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初中三年的所有学杂费用。“伊利宏志班”是国内首家由企业出资赞助的“班”。伊利还出资帮助贫困大学生。伊利集团以实际行动给了那些贫困的孩子和家庭一张改变命运的“网”。

2006年12月,由伊利援建的“内蒙武川县三圣太村青年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它的建设是将实现团的组织、工作、阵地有机结合,辐射带动基层团组织整体活跃。伊利集团不仅在硬件设施上予以了很大的援助,更重要的是,还将定期开展各项技能培训、科普知识教育、团建工作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青年的致富能力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伊利就是希望通过“授人以渔”的扶志行为,来让农村青年努力掌握致富本领,主动获取致富信息,进而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实现根本上的脱贫致富。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是继年初冰雪冻灾之后,中华大地上面临的又一场天灾。自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的情况时刻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弦。看到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每一个国人的心都揪得紧紧的。伊利作为乳品企业的龙头,作为民族工业的“老大”,在祖国大家庭有难之时,充分表现出了一个“老大”应该有的承当,真正担负起了一个“老大”的职责。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伊利第一时间启动了企业社会责任应急预案。伊利以“早送一包牛奶 多添一份希望”为题向全体员工发布《搞震救灾动员令》,号召各地工厂从各地紧急调配大量乳品送到灾区,还迅速成立了紧急救援队,直接奔赴灾区为受灾民众提供救援物资。

伊利业务团队和德阳地区经销商——四川朝阳百发公司、什邡芙蓉百货、绵竹长生奶行主动要求为灾区和受灾员工提供物资供应。积极与四川红十字会、德阳红十字会相关部门联系,主动提供德阳、绵竹、什邡等受灾地区的牛奶供应。德阳业务人员赵志勇、樊华和经销商胡朝根在12日下午5点开始进行装车运输,先后出动4辆货车分两次把上万件牛奶运送到灾区,其中金典、营养舒化奶等新口占到60%以上,所有人员一直奋战到13日上午8点钟,将第一批抗震救灾的伊利牛奶送到了赈灾最前线,将健康和希望送到了灾区。

分析:一个企业的存在,绝对不能仅仅以赚钱为唯一目标。除了赚钱之外,企业还应该服务社会、创造文化、提供就业机会、把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最低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这些都是企业应该具有的目标,也可以说是企业的使命。一个企业如果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能形成这样的责任感,那么这个企业最终一定会有大的发展。作为社会的一员,所有的行为都要对社会和国家负责,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同时,一个人还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工作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最终企业也要对社会负责,从而形成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不久前,苏宁电器集团再次向南京市政府捐赠200万元、捐助对象是全市13区县的1.3万“三无”对象和五保老人。在捐赠仪式上,张近东董事长说:“苏宁担负起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是对顾客、对员工、对公司负责任。通过捐助社会弱势群体等形式的公益活动,能够弘扬积极、健康、互助、向上的社会风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企业对社会超经济利益的贡献。”

2000年12月23日,张近东宣布:苏宁电器设立一笔500万元的教育基金,每年投资兴建2至3所希望小学。这是江苏省目前由私营企业发起出资最大的一笔教育捐赠,令社会各界刮目相看。苏宁电器还与省教育厅等单位联合发起的“苏宁希望之星”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出资30万元,帮助全省140名品学兼优、家境困难的应届高考学生,为圆他们的大学之梦“雪中送炭”。

2003年,对社会影响最大的事情就是非典。当时,苏宁电器北京连锁店开业不久,就积极投身到这场防治非典的战斗,不但认真做好店内各种防治措施,而且决定向社会献爱心。张近东果断决定向北京市民政部门捐款300万元,4月29日举行了捐款仪式。

5月份,苏宁电器向江苏省红十字会捐赠100万元、向南京市鼓楼区政府捐赠100万元、向南京市政府捐赠10万元。短短两个月内,就为抗击非典向北京、南京两地共捐赠560万元!张近东表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抗非”局势非常严峻,在这种大形势下,苏宁作为民营企业中的一员,自认为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出一份力。他还说,“没有国家,没有稳定的社会,企业谈何发展。我们企业,由于不能身在抗非第一线,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当前只有通过捐资捐物。苏宁的行动,完全出自内在的感情,实实在在的事情,希望唤起更多的企业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事情。在这个时候,如果国家真的有需要,如果能为“抗非”做贡献,我愿意把我的企业贡献出来。”

分析: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构成企业基本元素的员工其社会身份就是公民,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员工的行为来体现的。通过企业有组织的社工服务活动,能进一步强化每一名员工的“公民意识”,同时也希望感染一大批企业,带动它们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发达国家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不影响企业发展,反倒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使企业提升资本市场形象、赢得高素质员工、扩大市场等方面获得更多回报,愿意在为人民服务方面投资的企业,也将因此获得更大的创造力、事业心和生产力,这同样是企业未来必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同时,作为一个致力于国际化的企业,树立根深蒂固的社会责任意识,将在未来到世界各地发展时,不管其地方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如何,都能够有统一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世界的企业道德标准接轨,帮助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希望中国的企业家们能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志并不是企业家拥有财富的多少,而在于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多少。企业家的核心价值就是为社会创造财富。

作为在中国白酒行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国有企业,国酒茅台始终不渝地秉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发扬民族传统产业、光大民族品牌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确立了“爱我茅台,为国争光”的企业精神,并将“为国争光”作为一种追求,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好载体和有效途径,提倡“立足国酒,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完美人生”的员工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员工身体力行,关爱社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努力为促进社会和谐作贡献,不断提升企业道德水准。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1998—2009年,国酒茅台向贵州省困难企业送温暖,为残疾人保障基金、慈善总会、见义勇为基金捐款,开展党建扶贫、希望工程、春晖行动,支持社区建设、参与修建公路等共出资3.09亿元,支持社会文化体育事业和国防事业

1.48亿元。2009年,捐资2191.6万元成立以“汇聚爱心,汇聚善心”为宗旨的“心基金”,定向扶助6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救助孤儿和贫困家庭,建设中国特色的捐赠文化。茅台集团始终遵循“立足茅台,奉献仁怀,厂市同心,共谋发展”的理念,加强与地方及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努力实现双赢。坚持“立足国酒,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完美人生”的员工价值观,各基层组织深入开展“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活动,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以“员工互助合作基金”、“115国酒员工爱心基金”、“党员互助基金”、“党建扶贫”、“春晖助学”、“国酒人助学基金”、“菁华基金”等为载体,广泛开展“四联四帮”活动,切实为员工群众办实事。各基层组织细化活动任务,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广大员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自觉帮扶、自觉行动,积极投身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1998—2005年,国酒茅台各基层单位组织捐赠 363次、捐款金额768.3万元;2006—2009年,公司各基层组织自发开展的捐资助学、党建扶贫、修水池建饮水工程、“城乡支部手挽手”帮扶活动 418次、捐款捐物1615.73万元,彰显了国酒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情怀。

面对西南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旱情,公司党委、董事会及时下发《关于积极参与全省抗旱救灾工作的通知》,向全公司发出“献爱心、助抗旱”号召,分别向贵州省慈善总会和仁怀市“抗大旱、保民生”活动捐款 260万元、100万元;茅台集团习酒公司向云南、贵州灾区捐款250万元;国酒茅台各地经销商和片区营销人员为云南旱灾捐款51万元。公司党委领导亲自带队到受灾严重的仁怀市喜头镇、仁怀市鲁班镇星河村和茅台镇太平村、习水县桃林乡了解灾情,把春耕需要的有机化肥和灌溉用水送到农户家中;公司48个基层党组织、12000多名员工积极响应,踊跃开展抗旱救灾工作,修建人畜饮水工程,送饮用水,捐款、赠送有机肥和生产生活物资等,抗旱扶贫两不误。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上半年公司各基层单位开展抗旱扶贫项目30多个,结对帮扶36个村(组),组织抗旱及扶贫捐款396.826万元。2009年,公司荣膺“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作为白酒行业唯一上榜企业,公司连续5年跻身《财富》“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全明星榜。

分析: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企业在享受社会发展赋予的条件和机遇时,也应该主动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这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是企业健康发展和壮大的需要。对企业来说,传统的成本、质量、服务是衡量竞争力的最基本标准,而道德标准正在成为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只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塑造和展现有益于公众、有益于环境、有益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象,取得社会公信,企业才能更被市场青睐,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篇2:企业社会责任感案例分析

获奖理由:关注社会职责,关注青少年成长,鼓励社会创新。

作为一个主营电子产品的企业,创新是三星得以不断持续发展并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三星的创新又不仅仅仅体此刻产品上,在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至今的18年间,中国三星一向进行着教育支援、残疾人支援等公益活动,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在做社会公益、履行社会职责的过程中,中国三星也在不断探索新路径。

2013年被中国三星定位自己的企业社会职责(CSR,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经营元年。这一年里,中国三星按照计划从共享企业社会职责资源和力量、摸索投资与社会职责并重的崭新的产业投资模式、全方位扩大社会公益事业以及用开放的心态用心与社会沟通等四方面全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不仅仅要创新,还要有自己的特色。中国三星坚持自己的公益要与其他企业有差别,金钱的、物质的支援是任何一家企业都能够很容易做到的,在硬件支援中要添加软件支援的部分。中国三星的公益活动不是简单的捐钱捐物,而是坚持员工亲自参与的原则。从多年的公益实践中三星发现,组织员工参与公益活动,不仅仅能够帮忙受益者,还能够让员工获得成就感,从而对企业产生认同,更具凝聚力。中国三星认为,企业的社会公益活动不是单纯的慈善事业,而是有目的的活动,公益活动要能提高企业形象,构建人脉关联,效果极大化。

在CSR经营元年实施各项活动的过程中,三星与社会各界进行了十分深入的沟通,展示了三星在CSR方面的策略和措施,使三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13年《企业社会职责蓝皮书》“,评价了国企100强、民企100强和外企100强共300家企业的社会职责管理现状和社会职责信息披露水平。中国三星凭借在CSR元年进行的各项工作,登上外资企业榜首,总排行升至第21位。

分享式公益

2013年9月,中国三星与陕西省政府合作”社会职责示范区“项目。中国三星认为自己就应从过去的,投资局限在厂房建设、带给就业岗位、扩大税收、配套产业入驻等经济层面的传统模式中跳出来,透过向地区社会普及企业社会职责理念、创造共同参与的平台等措施,寻找一条崭新的经济投资与社会职责齐头并进的发展之路。

并期望透过陕西省政府的合作,使作为三星最尖端的半导体工厂和研究所等重点投资区域的陕西省在CSR领域也能成为一个模范典型。中国三星承诺在未来五年之内,透过多种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促进陕西省的经济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共同发展。在原有的CSR活动基础上,在陕西省内推行教育、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灾害救助、农村支援,人才培训等新型公益项目,为陕西省成为CSR活动最活跃的省份助一臂之力。

中国三星对于企业社会职责经营的定义,秉承”分享经营“哲学,将三星集团的经营成果与身边困难的人们分享,为他们带去梦想和期望。认为企业就应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与社会各界分享价值。进入”CSR经营元年“以后,中国三星从发奋履行好自己一个企业的社会职责到带动其他中小企业一齐履行社会职责的转变,是企业在2013年社会公益的中的一项创新。

今年3月,中国三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外资企业社会职责研究基地——”中国企业社会职责研究基地“,向中小企业开展”企业社会职责公益培训“,以让更多的企业投身到履行社会职责的行列中。

青年是社会期望

在为企业带去梦想和期望的同时,中国三星也期望在青年、青年教育方面能做全面的贡献。正因青年是社会的重点和社会的期望,是重中之重。在宣布2013年为”CSR经营元年“时,中国三星就提到将在强化原有的农村支援、教育支援、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4大公益项目基础上,开发针对青少年的新公益项目,给予重点扶植和培育。之后,多项新的青少年公益项目陆续开展。

在12月刚刚落下帷幕的2013年”探知未来“(SolveForTomorrow)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中,三星电子作为唯一受邀的企业单位,承办大赛,全程参与大赛的组织并为获胜的四支队伍带给了奖励基金和科研设备,获奖选手前往美国名校进行科技交流的经费也由三星电子出资。

”探知未来“(SolveForTomorrow)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以”节能、环保和健康"为主题,根据主题设有数据传输、风能发电、安全保护三大命题。旨在激励全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用心参与科普实践活动,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动手潜质,并向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比赛历时两个多月。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数百所学校、2700多支队伍共万余名学生参加。

篇3: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 最普遍的定义就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不仅为自己和股东创造财富, 还应该考虑影响或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相关利益人 (包括雇员、消费者、债权人、社会弱者以及其他社会人员) 的利益, 并对社会承担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环境责任以及慈善责任四者的有机统一, 具体包括创造财富、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劳工权利、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这与我国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2 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与发展

在计划经济时代, “企业办社会”职能, 要求企业必须承担职工的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责任;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 由于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 对经济利益的片面追求以及转型时期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因素影响, 很多企业漠视社会责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缺乏诚信, 主要表现为欠债不还、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2) 无视生态环境保护, 污染严重; (3) 忽视劳工问题, 漠视安全生产; (4) 逃避国家税收; (5) 不正当竞争泛滥, 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些事件的频繁发生, 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下降, 企业和企业家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已成为社会公众的普遍认识。

事实上,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不断向前发展, 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关注。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企业除创造财富, 关注员工之外, 还要认真履行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等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关系到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还关系到企业的目标定位, 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和未来发展战略。

基于现阶段我国的基本情况, 厉以宁教授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三个方面:第一, 企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 出人才、出经验。第二, 企业必须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在经济增长的同时, 减少企业所在地区的污染, 改善环境。第三, 企业要为社会的和谐做出贡献。问题是, 这三个方面在企业的决策行为过程中, 并不总是能保持一致, 矛盾时常出现, 企业经常面临选择。那么, 企业如何才能实现这三者的平衡与协调, 做出正确的行为;而政府和社会又该为企业培育一个怎样的环境呢?

3 企业未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分析

3.1 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理念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内因通常是主要矛盾, 所以, 首先从企业的内部原因来揭示问题的根源所在。

首先, 由于目标的冲突以及事物本质的矛盾, 企业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之间并不总是能协调一致的。面临这种冲突, 企业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到底是要经济利益, 还是兼顾社会利益?日本企业之父涩泽荣一曾说过:“当然, 世上的商业、工业都是为了图利, 不必多言。如果工商业没有增加利润的效能, 工商业就毫无意义, 也没有什么公益可言。”也就是说, “企业为什么会存在”决定了企业追求财富的必然性, 而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经营目标和考核评价体系更强化了企业的经营责任目标。

其次, 从我国目前的企业现状分析, 不难看出, 享有盛誉的百年老店并不多, 多数企业经营几十年, 甚至几年就消失了, 这与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不无关系。因为从一开始, 企业就没有确立一个长远的发展理念;也没有把企业发展与员工职业规划、社区发展、社会公益等问题联系起来。这种理念从长期来看, 不利于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3.2 政府的职能履行

第一, 政府作为管理者, 应有效履行宏观调控职能, 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但政府常常定位于企业的管理者而非服务者, 缺乏公正、协调、责任和自律意识。而且, 政府往往只注重经济总量增长, 忽视了经济的协调发展, 对企业的考核指标体系统统量化为利润、税收指标的增长, 而忽视了环保问题、企业成长能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情况。

第二, 目前, 我国关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规章制度尚不健全, 且政府对企业行为并无严格的奖惩机制。例如, 排污问题, 政府近几年在环保问题上花了大气力, 制定了各行各业的节能减排措施。但有一部分企业以没钱投资环保, 根本没付诸行动, 反而以破产、职工下岗为筹码。出于社会安定以及经济增长考虑, 政府多半对这种行为听之任之, 甚至还为其开脱。这里涉及的不仅是执行不力的问题, 更关乎社会公平公正问题, 严重挫伤遵纪守法企业的积极性。如果有企业违规了, 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那么, 更多的企业会倾向于不履行这种消极义务。与之相伴相生的便是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问题, 惩罚不力, 只会令企业失去遵守法律制度的动力。

3.3 社会的诚信度

中国是文明古国, 讲究仁义礼智信, 然而, 发展到今天, 却在诚信问题上走得太远, 首当其冲的是环境保护和食品、生产安全等问题, 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受到严重挑战。在缺乏诚信、信任缺失的大环境下, 企业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成长土壤。

4 改进建议

(1) 企业应改进经营理念,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传统的观点认为, 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资源, 一方占有意味着另一方就失去拥有的权利。将资源稀缺论转化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 意味着为股东创造财富和为社会创造利益就像天平两端的砝码, 此增必彼减。但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 用整体和全局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呢?如果站在对全社会最大利益的角度, 我们可以想办法通过企业、员工、社会等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效竞争与合作来达到多方共赢。解决了这一问题, 基于共赢, 企业必须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是对占用社会资源的回馈, 这是深谙“投入产出”理论的企业不会不认同的。而且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容易形成良好信誉, 有助于节约交易成本。

需要明确的是, 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的决策与行为应考虑社会利益, 但并不等于企业行为完全能按社会需要进行, 如国企改革, 部分职工面临下岗、转岗, 这不是依靠合作与竞争、妥协与权衡就能解决的问题, 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必须承受的代价。

(2) 政府应加快立法、执法力度, 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创造公平、公正、公开、合理的外部条件。寄望于企业能自觉自律行为,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不现实的。如环境污染问题, 大家都意识到应该防治, 但如果整个行业的所有企业都在制造污染, 那么除非制度明确规定不允许污染环境, 否则, 是没有哪家企业会主动以高成本来防止污染, 造福社会的。所以, 社会责任的承担只有依靠强制的制度约束才能真正实现。

(3) 政府应改进对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 在考核指标体系中, 加入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评价得分, 如把企业对消费者、社区、社会公益、环境保护的贡献列入考核得分, 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5 总结

社会是永远存在的,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 要想推进建设和谐社会, 需大力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的目的在于改变企业一心追逐利润而漠视社会责任及其所带来的危害, 使企业的决策和行为能够促进企业、政府、雇员、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只有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国家和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发展, 人民才会真正受惠。

参考文献

[1]涩泽荣一.论语与算盘[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2007.

篇4:企业社会责任感案例分析

【关键词】彼得·德鲁克;社会责任;食品企业

Abstract: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However, the unexpected result of it is more and more problems are exposed in the field of food, and food safety problems seem worse and worse. Food safety problems have been again and again impacting people’s normal morality. Based on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odern management guru’ Peter. Drucker,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descriptive study method and inductive synthesis method are use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frequent causes of food safety problems,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s position, the challenge and its importance of food enterprises. And the suggestions of establish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are also put forward in this review paper.

Keywords: Peter Ferdinand Drucke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Food enterprises

前言

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食品安全也不断得到国家重视。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同年7月8日,国务院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并于2009年7月20日公布施行。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体系。例如,我国著名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学者刘俊海认为,“所谓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1]。但是,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多是从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而从管理学社会责任思想视角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社会责任思想为出发点,从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分析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原因,探讨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位、面临的挑战及其重要性,提出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议。

1.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暴露了诸多问题。在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产生的背后是企业管理人员社会责任的极大缺乏。

企业社会责任最早于1924年由美国学者谢尔顿提出,20世纪中后期在西方得到普遍实践。其后,在德鲁克1939年发表的《经济人的末日》和1942年发表的《工业人的未来》中,德鲁克通过审视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功用率先提出了企业管理必须履行社会责任的观点。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一个目标,是管理的一项任务,企业作为“执行社会任务的器官”,“必须承担所有与其有关的员工、环境、顾客和其他与组织有关联的人和事的全部责任,这就是它的社会责任”。本文从德鲁克社会责任思想出发,将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界定为食品企业的目标、任务,以及管理战略。

1.1 食品企业的目标与任务

在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中,社会责任思想一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在1974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实践篇)中,明确地提出管理的三大任务之一是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他提出:“管理的第三项任务,就是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没有一个机构能够独立生存并以自身之存在为存在目的的;每个组织都是社会的一个器官,而且也是为了社会而存在的,企业也不例外”[2]。由此可见,德鲁克在强调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时,把企业的社会责任视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并与管理的经济绩效、使员工有生產力并称为管理的三个任务。对于企业来说,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经济绩效。企业“只有立足于经济绩效”“才能证明自身的价值”,“企业的运转也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因此经济业绩必须是企业的首要任务[3]。

但本文认为,相对于一般企业来说,食品企业的定位远不仅如此。食品企业在积累保证其基本运行的经济基础,即在保持其经济属性的同时,更应该把社会属性放在突出位置,食品企业更应偏重于社会属性。

公司是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它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具有经济属性;但它存在是为了做出某种贡献或从事某种社会功能,又具有社会属性[4]。正如德鲁克认为“公司并不是为了自身的目的而存在,而是为了实现某种特殊的社会目的,并旨在满足社会、社区或者个人的某种特殊需要而存在,它们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5]。

nlc202309020910

食品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而存在的,必须对企业的外部做出贡献,这才是食品企业存在的终极目的与合法意义之所在。

1.2 食品企业的管理战略

德鲁克在《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中明确地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知道企业是什么,我们必须先了解企业的目的,而企业的目的必须超越企业本身。事实上,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因此企业的目的也必须在社会之中。关于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6]。食品作为维持生命的必需品,其生产主体面向的是所有人,它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责任在食品企业中的特殊地位。因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食品企業需要在把社会责任作为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战略。

对于食品企业而言,将社会责任上升为企业管理战略是必要的。食品在社会中的作用异常重要,其好坏会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生活质量,甚至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而食品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时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作为一类特殊的商业企业,食品企业不能把企业的社会责任仅仅视为只对员工负责。相反,它必须体现对社会公众的责任,把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一种目标和任务,乃至成为一种生产经营导向,进一步上升为企业管理战略,贯穿于生产销售过程的始终。

2.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2.1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就开始不断出现。近十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可谓呈现愈演愈烈之势,2000-2014年我国主要食品安全事件见表1所示。

(表1 2000-2014年我国主要食品安全事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高明”,我国食品安全也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提高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感越来越紧迫。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并逐渐形成了以下几个特点:(1)涉及领域越来越广。从粮食和粮食制品到果蔬、豆类、食用菌、坚果以及籽类等,从乳与乳制品到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从肉及肉制品到蛋及蛋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从饮料类到冷冻饮品、酒类,从焙烤食品到甜味料、调味品等,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种类的食品企业[7]。(2)危害程度越来越深。食品安全导致的后果不再是简单导致身体不适、机能受损等问题,严重时可能是致命的。(3)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和隐蔽化。在制毒制劣手段上,结合了传统方法和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技术手段,其达到的仿真程度一般难以识别。

2.2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它要求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的所有危险都不存在。其内容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8]。

食品企业的社会地位之重要显而易见,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食品安全尤为重要。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重中之重。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确保食品安全,不仅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企业本身也是有益的。

2.2.1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消费者生命安全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9]。作为基本生理需要之一,食品是人们生命安全的初级保障,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还有可能影响我们的生命和健康[10]。食品企业只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重视和保证食品安全,才能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真正保障消费者生命安全,进而实现企业“创造顾客”的目的。

2.2.2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德鲁克指出:“政府在一个由多元组织组成的社会中已经不再能成为‘统治者’或‘共同利益的守护者’”,“企业必须对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进行管理”[1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造成的社会影响必须由企业解决,增强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食品企业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才能促进市场规范的完善和发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2.2.3 提高企业良好形象,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长期经济绩效是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从长期来看,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产生正的影响[12]。本文也认为,把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重要战略不仅不会限制企业的发展,反而会促进食品企业的发展。主动承担并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良好声誉和形象的树立,为企业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赢得更大的市场;而且从长远来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还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多元化共治建议

由食品安全所暴露出来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可见,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是很难一步到位的,而是一个过程。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艰巨性和长远性决定了它不是一个单方过程,仅仅依靠法律和制度规范是行不通的,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由多方共同解决。此外,解决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的根本方法并非依赖于外在监管和约束,而必须加强食品企业自身建设,提高食品企业的自律性。因此,解决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应当在加强企业管理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管理进行约束,调动公众参与进行监督,形成一个多元化共治格局。

3.1 加强食品行业的管理

3.1.1 加强食品企业道德建设

社会责任的承担往往不是依靠强制性能够就能解决的,而只有当社会责任感内化为一种自觉精神,形成自我约束力时,才能真正实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治。从他律走向自律,实现由外在强制、中经契约到自愿担负的转变,应该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最理想状态[13]。社会责任的核心是道德要求,很难提出严格的法律底线,靠的是企业的自觉意识,而这种自觉意识,又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相应的社会道德氛围[14]。要提高食品企业管理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道德建设,提高整个企业的道德水平;而提高食品企业的道德水平又要依赖于整个食品行业道德氛围的形成和提高。因而,只有通过加强食品行业的道德建设,提高行业道德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责任的缺失问题。

nlc202309020910

3.1.2 加强食品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根基和灵魂,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5]。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自觉性和主动性的缺乏,社会责任没有内化为自我自觉性。食品企业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实现社会责任的内化,使企业员工逐渐树立社会责任感,进而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3.2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3.2.1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政府应当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手段引导食品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食品企业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在社会地位上予以肯定和重视,在经济上予以适当补贴和奖励,使充分实现食品企业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的有机统一;完善政府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手段,运用先进监管技术,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充分发挥政府对食品企业的服务职能,积极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3.2.2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在增强食品企业行为自制的同时,通过一定的法律政策规范企业行为也是必要的。必须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提高食品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通过标准的提高来规范食品企业的运行;必须健全《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完善食品安全标准,规范食品企业的生产、销售行为;建立健全相关食品违法行为惩治法规,提高执法的可行性。

3.3 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提高相关信息的透明度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企业生产、销售的监督不到位,而监督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又与信息的不透明有关。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首先必须实现食品企业相关信息的公开化,企业内部要设立有关的监督部门,负责食品检测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并定时将有关信息进行公示,使外界在了解有关信息的前提下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督;其次,设立食品安全监督第三方机构,定期对企业进行考察监督,将产品送到权威机构进行抽样检测;再次,加大人民群众和各界媒体的监督力度,对不法食品企业进行曝光,扩大非诚信行为的影响力,使食品企业不敢轻举妄动。

结語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无可厚非,但作为一类特殊而且异常重要的食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应该主动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正如德鲁克所说:“无论是有意造成的还是无意造成的,人们必须对它们所造成的影响负责。这是第一原则。”当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元化共治,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建立起社会责任体系,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自觉化和主动化。

参考文献

[1]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M].1999:6-7.

[2]李金华.德鲁克与张维迎企业社会责任观之辨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9.

[3]彼得·德鲁克著,李维安等译.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杨裕钦.公司社会责任的正当性:功能社会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50.

[5]彼得·德鲁克著,王永贵译.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使命篇)[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51-354.

[6]Drucker Perer.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Harper-Collins,NY.2006,orig.publ.1954.

[7]http://baike.so.com/doc/2797511.html.

[8]http://baike.so.com/doc/5351289.html.

[9]A. H. Maslow.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Originally Published in Psychological Review, 1943(50):370-396.

[10]王晓丽.基于食品安全视角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浅析[J].价值工程,2009(11):23.

[11]彼得·德鲁克著,孙耀君等译.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2]万丽娟.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23.

[13]章辉美,赵玲玲.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回顾与综述[J].江汉论坛,2010(1):140.

[14]楼建波,甘培忠.企业社会责任专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45.

[15]郭妍.论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完善——以企业履行食品安全责任为视角[D].西南政法大学.2013.

作者简介

柳根文(1994—),男,汉族,江西萍乡人,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生,18883370224。

通讯作者

朱琳(1986—),女,汉族,江苏徐州人,讲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区域可持续发展。

篇5:企业社会责任案例

2008年是中国企业公益活动最为活跃的一年。南方冰雪灾、512汶川震灾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激发国内企业作出了一系列的公益承诺。时过一年,正当笔者关注中国企业是否践行了公益承诺时,一组(欧洲****)Euromonitor最新公布的2009年全球白电品牌企业最新市场调研数据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海尔品牌以5。1%的份额占据全球白电品牌第一的位置。那么作为全球第一的中国白电企业,海尔是否做到了全球第一社会职责感呢?

全球第一的企业社会职责:回报社会与企业潜质到达最大化平衡

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表示:只有将社会职责作为企业价值观与品牌形象的重要构成,才能在这天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生存发展。在这方面,海尔无疑是民族品牌的佼佼者,也是打造全球化品牌最成功的民族企业之一。与把公益当作简单的捐赠慈善的企业不一样,海尔在“真诚到永远”的理念下,将“一个世界一个家”企业血液即文化融入其中,用海尔是“海”的品格和“海”的包容,年复一年地默默回报社会。

因此在笔者的印象中,海尔眼中的社会职责感更多的是一种真诚回报社会的精神。虽然“企业社会职责”进入中国人视野的时刻并不长,对于它的正式定义,许多专家学者的观点莫衷一是,但大部分学者仍将“企业社会职责”笼统的归纳为将取之于社会的利益,具体地回报给社会。

而对于“全球第一的企业社会职责”,海尔与软件巨头微软观点相似,他们都认为企业不能同时在多个领域回报社会,只能根据自身优势选取其中的一个主要领域,并以领域为主线,以结果为导向,重视评估和衡量,集中资源持续地做下去,在这个领域内实现效率最大化的回报管理,进而实现回报社会目的最大化和企业潜质最大化之间的平衡。

坚持可持续的公益发展观深耕教育领域

在把公益心和使命感融入企业血液,成为企业灵魂的同时,海尔也在用心不断地透过升级、升华,做“活”公益事业——以深耕教育公益为中心,延展到环保公益等各领域,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做公益。

自从1994在莱西援建第一所海尔期望小学以来,海尔就坚持把社会当作一个大家庭,贫困山区的学童们则是家庭中的弱势群体,透过援建期望小学的方式把“家”的温暖源源不断地传输给他们。迄今为止,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贫困山区,海尔援建了128所期望小学和1所中学。并且,为了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也领略到奥运的风采,2008年奥运会上,海尔提出中国户外员每赢得一枚金牌,就建一所期望小学,即“一枚金牌一所期望小学”计划,目前51所金牌期望小学也大部分已投入使用,最终真正实现公益最大化和企业供给最大化的平衡。而海尔深耕教育领域公益事业的发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

相关资料统计,目前海尔集团用于社会教育事业、对口支援帮扶、扶贫救灾助残的捐款、捐物共计2。5亿多元;用于公益事业的物资价值超过5亿多元,在救助失学儿童活动、赞助萌芽工程等爱心活动中捐赠总额近1。6亿元。其中用于期望工程方面的捐款、捐物共计5083万元。对此,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表示:“多年来,海尔集团在扶贫、救灾、助残、教育、体育等方面做出用心的投入,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海尔深耕教育领域公益事业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在期望工程20周年之际与青基会共同发起“爱心激励期望信心铸就未来”——榜样一句话寄语全国期望小学公益活动”。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邀请孩子们心中的榜样明星,透过文字或视频的方式,寄语全国15940所期望小学的百万名贫困儿童,激励他(她)们在相对困难的学习环境中做个自信自强的人,更加快乐健康的成长,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这是在给予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物质扶持之外,对他们在精神方面进行激励,将教育公益升华到“精神扶持”层面。

社会职责全球化:海外公益硕果累累

在坚持“中国制造,全球合作”这种可持续发展思路的同时,海尔也将企业社会职责公益融入其中。不论在美国、澳大利亚、古巴,还是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海尔的最大化回报社会的企业职责感给全球企业作出了标榜。尤其在美国,由于深受2008年次贷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整体经济低迷,超多以百年巨头通用汽车为代表的大型企业相继倒闭,美国工人纷纷失业下岗,就业十分严峻。作为职责感意识十分强的海尔,针对当地就业状况快速进行了评估、衡量和管理,为美国Kershaw县居民带给了超多就业岗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政府及市民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专程给海尔颁发了‘CommunityJobDevelopment’奖。

篇6:企业社会责任案例2011.9

“十二五”规划中,“幸福感”成为热门词。前不久,腾讯宣布将投入10亿元助员工买房的举措,成为企业提升员工幸福感的榜样。

2009年,天九儒商集团董事局主席卢俊卿即提出了“幸福企业”概念。在他的理解中,企业最根本的奋斗目标是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幸福需要。自那以后,卢俊卿开始四处义讲,目前,已有2万家企业听过他的演讲。演讲的主题,正是“如何打造幸福企业”。

企业在幸福指数提高过程中有着什么样的担当?企业家在“幸福”过程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说,提升幸福感,企业不能当看客。幸福工程的建设,普通民众可以期待政府,但企业却不能等待。作为社会体系中最核心的经济载体,企业要打开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关注社会和社区需要,注重社会责任感的担当,成为幸福的制造者。如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陈平所说,“幸福不再只是一个哲学问题”。幸福企业的标准

什么样的企业才“幸福”?

经济学界创办了幸福经济学说,扭转了传统的以GDP衡量发展的经济理论,众多企业围绕幸福经济都有创新的发展,为客户提供幸福生活规划的同时也赢得了企业发展和丰厚利润。

“与幸福相关的业务越来越多,婚恋、心理咨询企业如雨后春笋,数量节节攀升,这是一件幸事。”前不久,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晓驷在出席《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举办的“商界木兰”活动时说。

“员工是腾讯最宝贵的财富。2010年,CPI、房价上涨等种种因素影响了每个腾讯员工和小家庭的生活品质。”于是,腾讯“加大2011调 薪力度,让员工的年收入有力增长;优化薪酬结构,提高员工每月的可支配收入;调整北京住房公积金缴交比例;投入10亿元设立并实施“腾讯安居基金””。马 化腾最近的一封邮件,引发人们感慨:腾讯真是一个好公司。最近,阿里巴巴也开始了员工幸福指数调查工作,马云的想法是,“把阿里巴巴打造成员工最感幸福的公司”。此外,苏宁、海底捞、桔子酒店等企业也在通过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努力让员工成为行业内最具幸福感的人。

“企业一定要关注员工福利,而福利的最终体现是房子。”一高校老师向记者表示,“我们那时从国外留学回来,学校立刻分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让 科研人员专心做研究。现在不一样了,房价居高不下,收入有限,很多机构也取消了分房制度,他们怎么安心工作?不安心工作又谈何幸福?”

用友董事长王文京说,“幸福企业是一个愿景,要成为幸福企业,需要三大要素:全面信息化提高企业效率;信息化促进企业持续创新;信息化推进企业绿色增长”。

“幸福企业的标准是让客户用了我们的产品后有所收益,员工也能在工作中感到成就感和幸福感,对薪酬感到满意,企业经营者能为社会提供其他方面的付出,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幸福企业。”北京瑞祺图书公司创始人张大祺告诉记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商业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认为,“要想成为幸福企业,根本之路在于为消费者、为社会创造更多幸福感,让社会感受到幸福,让员工感受到幸福。”企业家的“幸福”

企业家的幸福感,有人高分,有人不及格。

尽管新东方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敏洪经常提出“用半个小时到公园里走一趟”,但他每次走得很快,把很休闲的事情弄得很匆忙。助理跟不上他的脚步,问他为什么走得这么快?他说,“回去还有很多会议。”

因为新东方,俞敏洪认为他失去的太多。“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如果用幸福度来衡量的话,应该是50分,还没有及格。新东方是一项事业,一份责任,不 管你想不想,都必须往前走。得到了财富就有可能失去健康,获得成功就有可能失去生活,一些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已经出现,比如失眠、肠胃失调、腰椎间盘突出 和脊椎病,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我日常的生活情绪和兴趣。所以,我在新东方高管会上发动 “去俞敏洪运动”,新东方的大小事情最好不要直接跟俞敏洪发生关系。我想给自己的未来留出更多时间,不光让自己轻松一点,也让新东方更轻松一点。”

当大家都在谈论幸福指数时,当当网执行董事长俞渝很纠结。她一直在想,“我的幸福指数高吗?当当网员工幸福指数高吗?这个幸福指数怎么衡量?”

“国家谈幸福指数用GDP说话,企业则看销售额有多少,市场份额多大。幸福指数就好像穿鞋,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而每双脚都不一样。我会用几组 简单数字去想幸不幸福,这就是我们的业绩是多少,我们每天工作时间有多长,休息时间有多少,其他内容基本上排除在外。”俞渝说,她倡导让每个人都按自己的 方式来生活,即“轻装”。

让自己的企业成为幸福企业,企业领军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北京麻辣诱惑餐饮有限公司创始人韩东认为,“应平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要给员工 带来安全感,给他们发展的希望和空间。作为企业家,一定不要小富即安,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韩东给自己的幸福分数是93~95分。

“很多人认为,企业家是工作狂,所以多半不幸福;也有人认为,见证企业的成长,是一个幸福的过程。作为企业家,只要坚定一个目标,幸福就容易很多。”陈平说。企业的幸福机制

如何让所有员工幸福?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企业感到困惑。

幸福企业源于 “幸福员工”,而幸福员工的幸福指数来源于什么?

俞敏洪说,“员工的幸福指数来自于两大要素:第一是薪酬体系,要给出员工有竞争力的薪酬,这是最基本的要素;第二是员工在这个企业工作有没有骄傲感和成就感,这一要素主要来自企业的价值体系和员工对企业的认同。”

浙江一企业创始人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同员工对于幸福的标准不一样,幸福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东西,要所有的员工都幸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让所有员工幸福很难,但要学会让一部分员工先幸福起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若山认为这是幸福企业的“幸福密码”。“如果企业家不幸福,企业出问题,谁的幸福都谈不上。不关心员工福利的企业不会幸福,企业要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要有相对公平、公正的内部机制以及相互理解的氛围。”

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教授王方华认为,让员工感到幸福,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他们有希望,让客户对企业信任,让民众认为可信赖,企业创造“希望”就是创造“幸福”。现在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企业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打造幸福企业最大的难点是如何面对市场竞争。陈平说,幸福企业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创新和成长的空间。“很多世界级研究中心,待遇很低,工作很苦,但是很多研究人员不愿意离开,一个很重要的 原因是他们觉得在那里能学到东西。有的企业不给员工提供培训,愿意从别的企业挖人,而不愿意自己培养人,员工跳槽率高,何谈员工幸福感?留住员工的心也就 是提高员工幸福指数的标准之一,待遇还在其次。”

仔细研究人们会发现,幸福指数偏高的国家是那些不太发达的国家,而“想要得更多”

是幸福指数的最大杀手。

陈平说,“幸福”概念最早是法国人倡导的,主要是想用欧洲的文化理念来反对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反对其他国家的竞争方式。实际上,这对中国有着一 定的借鉴意义。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背后牺牲了很多东西,比如说环保、员工福利等。“幸福不再是哲学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的竞争方式,如果在追求幸福的同时 企业做大做强,这是最和谐的。”“幸福企业家”自述

为员工创造幸福是企业的责任

每经记者 陈莉莉 发自北京

天九儒商集团董事局主席卢俊卿关于“幸福企业”最原始的灵感来自于他的一次出差经历。

2008年,他到江阴出差,看到江阴的宣传标语“江阴,打造幸福城市”。一时间,多年来一直在想到底什么样的企业才是好企业的卢俊卿找到了答案:幸福企业才是好企业。卢俊卿说,企业最根本的奋斗目标是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幸福需要。

卢俊卿说,之所以提出“建设幸福企业”的概念,是因为建设幸福企业是员工、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幸福企业,要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员工创造幸福,为股东创造回报。这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前不久,有机构看中卢俊卿酷似周恩来的外形,邀请他参加一部影视作品的拍摄。许多出版机构看到 “幸福企业”可能会带来更多话题,于是邀请卢俊卿出版关于“幸福企业”的图书。

忙于出差的卢俊卿,书稿已大概成形,最近会将上市。“拍摄一事要等出差回来,这次出差很重要。”

与两个月前一样,卢俊卿这次出差的目的地依然是非洲,主要是为了在当地建立希望小学,把中国希望小学的品牌、模式、理念复制过去。

3月8日,希望小学的第一批试点已经完成,资金主要来源于天九儒商集团的1亿元。卢俊卿这次去的是肯尼亚、卢旺达等国家,准备进行第二批希望小学的考察、落实工作。开始于2009年的中非希望工程,卢俊卿是发起人之一,计划是“10年15亿元建1000所希望小学”,资金来源由卢俊卿募捐而来,募捐的“绿 色通道”则是为企业演讲,演讲的主题是 “如何建立幸福企业”,目前已有募捐款2.479亿元。这也是卢俊卿幸福感的来源之一,“很辛苦,但是很幸福”。

卢俊卿说,准备做1000场义讲,“一场演讲可以募到一所学校所需的资金”。4月18日,卢俊卿给700人做了一场义讲,“16家企业捐了1亿 多元,其中银赛控股集团捐了1亿元,民达意航捐了3000万元”。自从2009年卢俊卿开始发表“幸福企业”的言论以来,已有超过2万家企业听过他的演 讲,最多一场演讲有2000家企业。

卢俊卿的企业也有一套 “幸福参数”:设立“贤内助”奖向家属致敬、员工的婚礼比黄金重要、下班前不准批评员工、股权共享、终身员工制、企业家孵化器让员工当老板等。目前,卢俊卿的企业家孵化器已孵化出数名企业家,“很多员工有创意,苦于没有资金和资源,我们就搭建一个平台。虽然我们希望员工不要加班,但一 些高管不可能不加班,作为他们的另一半,肯定要付出一定的幸福代价”,所以,企业设了“贤内助奖”,以此感谢家属对企业成长做出的牺牲。卢俊卿一直认为天 九儒商是一家幸福企业。“我的幸福指数很高,社会公益性事业在我幸福感来源渠道中占有较大比重。”

“幸福员工”自述 成长通道与空间关乎员工幸福 每经记者 陈莉莉 发自北京 从韩东的第一次创业代理阿迪达斯、耐克等运动品牌,到“麻辣诱惑”的辛苦筹备,再到

其旺盛成长,王彬一直跟随着韩东。公司里,工龄满8年的员工差不多有16个人,而王彬是其中之一。

从销售人员、店长,到人力资源,再到采购,王彬在韩东的“老板”生涯中演绎着个人职业生涯的 “多种角色”,这也是麻辣诱惑对于很多员工来说吸引力较大的原因之一:个人成长通道特别快,且通道开放。“很多员工都是在这里从厨工做到了厨师长,从普通 员工做到了高级管理人才。”王彬告诉记者。

归属感对王彬来说,是衡量幸福指数很重要的指标之一。去年,在北京麻辣诱惑餐饮有限公司基础上新成立的北京麻辣诱惑食品有限公司,被王彬简称为 “麻食”。王彬给“麻食”新定了一个规矩:每周必须有“三一”活动,即一次培训、一次锻炼,一次看电影。“这就像是一个家,这个家给我一种归属感。”王彬 说。

实际上,对老板韩东的“崇拜”也是王彬一直跟随他的原因之一。她说,“因为跟着韩总,特别有奔头,总有一种感觉在促进着我,麻辣诱惑好了,我们也就好了”。

面对员工类似的“崇拜”,韩东说,“是不是有点过了?”但在员工流动率居高不下的餐饮业,韩东旗下2000多名员工的流动率“远远低于餐饮行业平均水平”。韩东一直认为,做事先做人,基于品格、道德培养及呼吁的价值观让员工没那么浮躁。

前段时间,某第三方机构来调查麻辣诱惑员工的幸福感指数,得出8.4的分数,比麦当劳的8分要高。

工作之余,王彬看了许多关于“幸福指数”、“幸福感”的文章和节目,她说她的幸福指数可以打到8.5分,其中的6分来源于公司。韩东给自己的幸福指数是“93~95分(百分制)”,这样的高分在企业创始人群中寥寥无几。

上一篇:四年级下册课文要点下一篇:寝室设计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