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相结合

2024-07-24

心得: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相结合(共14篇)

篇1:心得: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相结合

现在的网络经常报道有关于学生因心理问题出现的跳楼,自杀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中国的教育先师及有志之士的深刻反思,在他们的探讨、追寻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从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中国缺失了对经典文化的传承,导致现在的学生缺少德行的熏陶,偏离了人的本心,没有敬畏心。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有这个责任并且需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向学生传承这个经典文化。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传统文化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学习传统文化能让教师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通过教师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也知道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古老文化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格言3岁看小,7岁看老。这充分说明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响。结合我的实践经历和周边情况,我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了认真地分析。我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变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来自升学、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过去与现在虽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存在种种不足也是明显的。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对症下药。这个药就是我们的传统经典文化,我们的《弟子规》、《三字经》、《道德经》等。从小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一颗分辨好坏的种子,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德行的标准,从而自我规范自己的行为。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篇2:心得: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相结合

已有很多经济学和著名企业家为企业文化下了很好的定义: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诚信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文化大有可为”„„我认为中国优秀的儒家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是摆在中国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偶看“济宁新闻”,介绍兖矿集团鲍店煤矿以德治矿的企业文化理念,深为他们在这方面作了长期的探索而感动,为此把所感、所想、所悟写出来,与诸多学者、老师、同仁共同切磋探讨。

一、“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精髓

以人为本在中国早就根深蒂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儒家、道家、诸子百家等一些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都有非常大的借鉴价值。比如儒家的重人、重信、重义、重情;道家的以柔克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及几千年中国人民信奉的“孝为本、礼为先,俭为上,勤为根”;“长者视为父母,壮者视为兄弟,小者视为子女”:“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成由勤俭败由奢”、“俭节则兴”、“淫佚则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上下同欲者胜”、“和气生财”、“卖大馒头的赚钱”、“童叟无欺”等等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派别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广大人民的共同主张和认可的充分体现。

现今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民营经济、个体经营者、民营企业家。特别是对一些正在发展和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管理者来说,在管理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同现代企业管理真正结合好,企业才能长治久安,稳健发展。现在鲁宝在这方面做的还很不足,特别是在员工培训、教育方面做得很不够。要真正使员工爱岗敬业,以厂为家,就要尽企业之所能,为员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鼓励员工学习,要制订出一系列的鼓励员工学习的政策。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今天学习是为了生存,明天学习是为了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员工和管理者的关系是雇佣关系,如何能使员工由你让他们干好和他们心甘情愿的自己干好,使他们在厂同在家里一样,把厂家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制度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但还必须有一些情感因素在里面。以人为本,关键在中、高层管理者。总裁、老板、经理、主管、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等,不但是领导者,而且在行为规范,道德等方面都应是表率。我有一位朋友,曾是一局局长,挂在他嘴边的是“人情味”,他说在中国干什么事都离不开“人情味”。我认为一定要把西方的东西拿过来消化、吸收,用到工作上。就必须有一些友谊、人情味、和谐的关系,这些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优秀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很值得我们保持、继承和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有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二、管理者必须具备人格魅力

对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企业目标、任务服务的,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目标,完成企业任务,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管理者的品德——也就是人格魅力,在这一过程中能起的作用是关键的。“管”包括管人、管财、管物;“理”就是理顺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关系,协调上上下下各方面的利益。

无论大的企业,还是小的企业,一个企业的兴亡,都深深打着企业领导人的烙印,“兴于斯、亡于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某某企业,有某某人的影子。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一个真正能够为企业服务、为员工服务、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的管理者,除了拥有现代化的管理才能和应该具备的良好的个人品质,具有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人格魅力,一个企业的管理者的人格魅力,打动人、吸引人,赢得被管理者或你的下属的依赖、信任。他发出的号令,才有感召力,才能一呼百应,令行禁止,而感召力的产生,只能来自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即个人品德、情操产生的一种亲和力。许多条件下,这种管理者个人品德、情操产生的亲和力与管理之下权力所产生的效力成正比、亲和力越强:反之,则亲和力越弱,管理所产生的效力减少。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亲和力,就不会产生凝聚力,一个企业没有凝聚力,怎能产生竞争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又怎能有生命力呢?特别是民营企业,亲和力凝聚力尤为重要。在一些民营企业承包老板眼里,企业是个人或家庭谋福利的工具,这种企业私有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导致员工很难跨越血缘界限对企业有所认同,老板不注重自己在员工心中的形象的树立和人格魅力的培养,管理者大多急功近利,员工不可能对企业产生较高的忠诚度。上下五千年,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如今,历代都倡导领导者以必须加强个人修养,倡导领导者必须注意养成优秀的品格,都推崇领导人以德服人,公平公正,光明正大,胸襟坦荡,勤政廉洁。

篇3:心得: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相结合

在“现代标志设计”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由于受到西方设计思潮的强烈影响,所以他们在指导学生进行标志设计时,往往习惯首先从源于包豪斯基础教育体系的构成学出发,让学生去尝试做各种各样点、线、面、体的分割与组合,并且在设计完成的最后也大多只是强调标志的形式感和现代性。这样一种忽略了传统图形艺术的教学,导致学生在处理标志造形时也只是狭隘地从简化的字母、字体,以及现代抽象形的角度来着手进行设计,这样设计的标志虽然现代感、信息感、商业感会比较强,但多了也就让人感觉缺乏中国的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针对这一弊端,笔者就“现代标志设计教学与我国传统图形艺术的结合”这一问题略陈己见。

我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沉淀、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将传统图形艺术结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教学中,这是引导学生设计出具有主张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标志的关键。但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指让学生对传统图形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而是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让传统图形成为他们进行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设计出有生命力的中国型现代标志。中国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标志设计的结合,笔者认为可以分别从传统图形的“形”、“意”、“势”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沿用。

一、“形”的提取与衍生

“形”一般指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物象外形与结构。中国传统图形是植根于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渊源中的,他们与现代图形的造型方式有着许多的不同。中国传统图形主要注重的是实形(或称为正形)的完整性与装饰性,关注形与形之间的呼应、礼让和穿插关系,在组构时多遵循求整、求对称均齐的骨式。如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中国最原始、最基本的吉祥图形“太极纹”;由两个娃娃的头、身、手、足巧妙连接而形成的上、下、左、右都能看到四个娃娃的“四喜人纹”(图一);由五行、五方观念所形成的九宫格,米字格图形,以及由鱼形特征构成其基本笔画的鱼形文字和以车形特征构成其基本笔画的车形文字等。

将传统图形中的“形”运用到现代标志设计的教学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首先学会从传统图形中提取其形的元素,然后再结合构成课程中所学到的一些构成手段,如: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方法,将这些提取的形元素再进行新的设计重组,最后再让学生将这种立足在传统图形原形上,而又对原形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的衍生形糅合到标志的设计之中。这样设计出来的标志,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能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还能充分地表达标志所蕴涵的理念与个性,使标志的内涵得到充分而又直观的表达,并且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表现效果。

二、“意”的沿用与延伸

从古至今,人们之所以反复地描摹着同一个图形,如中国传统图形———“盘长”,在民间它常结合“方胜”图案来使用,不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具有多么美好的欣赏价值,更重要的在于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传统图形后面,往往蕴藏着更多更深的吉祥意义。外在形态是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方式,是内在涵义的外化和物化,所以最初只是源于人们对自然和宗教崇拜的传统图形,经过时间的衍变,进而延伸出期盼“生命繁衍昌盛,生活富贵康乐”等许多美好的象征意义来。

将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标志设计教学相结合,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去提炼和创新传统图形的形,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带领学生一起去探求和挖掘蕴涵在它们背后的“意”。因为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的事物都一样的心存向往,这正如司徒虹所说:“中国人文化意识和形态哲学观念的体现,它具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包含科学合理部分,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二是它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吉祥幸福的向往。”所以传统图形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样也适宜沿用在现代标志的设计之中。

三、势”的把握与承传

“势”通常指图形所蕴涵的气韵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态势和气氛,“势”能传达整个图形的精神。在传统图形“势”这一点上,特别要提到的还是中国的国粹———书法。书法是从观察自然界万物姿态而得到启示,匠心结体而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个性与风格,如:大篆粗犷有力,写实豪放;小篆均圆柔婉,结构严谨;隶书端庄古雅;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活泼欢畅,气脉相通;草书飞动流转,风驰电掣。书法不仅有结构,更有笔势。结构仅仅是书法运笔的依据,而书法个性形态的形成还是靠其“笔不到而意到”的笔“势”。

把握与承传传统图形的“势”,并最终将其融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之中,是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标志设计结合的一个难点。对于传统图形艺术中“形”与“意”的沿用,学生比较好理解,也比较好掌握,但这种沿用只能说是对传统图形艺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而一种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是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在研究传统图形时能够摆脱其物化表面而深入到它们精神领域的内部。因为只有在深入领悟了传统图形的艺术精华之后,在现代西方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又是国际的现代标志。

中国邮政的标志也是很好地运用了传统图形中的“势”。中国邮政的标志,其基本元素是中国古写的“中”字,在此基础上,设计师根据我国古代“鸿雁传书”这一典故,将大雁飞行的动势融入到标志的造型中。该标志以横与直的平行线为主构成,形与势互相结合、归纳变化,表达了服务于千家万户的企业宗旨,以及快捷、准确、安全、无处不达的企业形象。

最后,将现代标志的设计与传统图形艺术相结合,教师还应该告戒学生,应用传统图形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因为:

第一,在传统图形艺术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是好的。因为中国传统图形艺术萌发于人类童年时期,成长和发展于漫长的封建社会,所以,它有着从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带出来的印记。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一些传统图形也存在有迷信、落后的糟粕成分。要将传统图形艺术运用到现代的标志设计之中,就应该要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去伪存真,让其具有民族性、现实性的一面得以弘扬光大。

篇4:心得: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现代多媒体;传统板书;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253-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走进各个行业,同样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多媒体组合技术教学的产生和发展给教学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使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简单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它巨大的魅力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惊喜,教师和学生都迷上了它,学生们也表现出了少有的兴趣,一时间它成了耀眼的星星,使古典的板书教学显得那样暗淡无光,多媒体教学成了大受欢迎的时尚优质的教学方式方法,机关里有无纸化办工,学校里也出现了无板书化教学,学校评优课中多媒体的运用成了一项不可缺少的决定性指标。随着多媒体运用的时间越来越长,人们对它的热情开始慢慢淡却,人们也开始冷静的比较它与板书教学,不断的发现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弊端,无板书化教学不是优质教学手段,有的教师和学生又走向另一极端开始否认它的一切。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一)很强的直观性。多媒体教学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它的直观性。这一特点在各个学科表现得都尤为突出。比如化学教学中,在讲不饱和烃中乙烯能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退色这一性质时,若能让学生看到实验现象,学生就能很容易记住。但是乙烯的制取装置复杂、所用仪器多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不方便将其搬到课堂上来演示,这样教师可精心制作一个课件或在网上下载一个课件,在此处播放给学生,现象很明显、很直观,学生一下就记住了。还有很多实验,复杂、难度大、时间长、现象不明显的都可采用此手段,效果极佳。另外在讲原子、分子,有机化学物质的空间结构等等这些微观现象时,也可适时的运用它,这些地方较抽象,学生的想象力有时很有限,老师可精心制作课件,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放大数倍变为可以看见的实物,也可使画在平面上的立体模型活起来。还有像妇产科中婴儿的分娩过程用多媒体一放,整个过程一目了然,学生印象很深。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它的运用能将抽象的理化为直观、形象的表达。它能把教学内容中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快慢互相转化,将微观变成宏观。这些,加快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也可大大帮助学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极大的趣味性。教师都希望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的去学习,多媒体教学往往能收到这样的效果,通过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加上声画并茂、动静结合,使教学变得多样新颖,比如分析天平实验,糖尿病的诊断中,尿糖的测定;溶液配制中,生理盐水的配制,葡萄糖注射液的配制等,通过借助于实验录像,对实验步骤的观模,课后实验学生兴趣大增,仿佛自己即将成为一名检验师、药剂师了,带着这种浓厚的兴趣顺利了掌握了实验技能。英语课中的龟兔赛跑插入很多图片使其变得非常有趣,学生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也大增。药理课上的药物使用,刚才还活所嘣乱跳的小白鼠用药后一会就晃晃悠悠的倒下了睡着了,看了非常好玩,这些都能使学生在极大的乐趣中掌握知识。

(三)方便、快捷、高效。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画图、板书、口述、实验演示等所耗费的大量时间,大大提高了有限时间的利用率,增大了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弊病

(一)流于形式,制作没必要的课件。不管课程内容是否适合利用课件来讲授,在课堂上都是从头至尾的使用课件,成了无板书化教学,教师面对学生和屏幕进行播报,原来是照本宣科,现在是照着屏幕宣读,失去了教师的“讲”。例如:在我们化学课教学中,溶液浓度计算一节就没有必要运用课件。在讲解计算时,要一边对学生讲,一面去板书,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粉笔上,边说、边写、边看、学生边思考,然后再出几道例题和学生一起分析,分析题的已知、求及解题步骤等等。板书可以使学的知识系统化、体系化,让学生记忆深刻,如果这一节也非得运用课件,老师事先把这些都打好,像、放幻灯片一样一放而过,学生根本记不住,学不会。还有很多类似的章节,这些内容没有必要运用课件,可有些教师为了某些特殊原因却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结果授课效果反而很理想。

(二)保留时间短,节凑快,来不及思考,学生记不住。运用多媒体授课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缺点,就是由于我们中专一节课的内容较多,不能像传统板书教学那样能把主要的内容保留在板面上。它需要制作一张又一张的幻灯片,讲完这一张的内容就得翻过去放下一张,内容不能较长时间的保留在板面上,学生一疏忽就过去了,没看见也没记住。另外,学生要边听老师讲边记笔记,有时还没等记完,这一张又过去了,有的学生干脆也不记笔记了,整个过程就像看电影一样,只是看也不动手了。这一节下来,由于节凑快,学生来不及思考,只是听、看了很多内容而不是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样的运用,学生普遍反应保留时间短、节凑快,来不及思考,记不住。

(三)过于花哨,冲淡主题。有些教师确实很用心的用了大量的时间去制作课件,他们有时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安排,更高的去追求课件的华丽,制作出来的课件很漂亮,各种各样的图片、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各样的动画。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确实被吸引过来,兴趣倍增,但他们的思维没有跟着老师走,反而还停留在那些精美的图片和美妙的声音上了,仿佛是在欣赏音乐和美术作品,忘记了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知识,这样的运用反而起到了负面作用,主次颠倒,冲淡了主题。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方法是一个重要的达标手段。我们不能太单一,要多种形式相结合,各展所长。充分发挥各自不可取代的优势,把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板书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利用各自优势弥补各自的缺陷,这样才能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作者单位:白山市商业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篇5:将和文化与中国梦相结合

【核心提示】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符合中国文化。无论从传统还是现实角度,将和文化与中国梦相结合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讯(记者邓之湄)为深入学习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有关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署要求,5月18日,“和文化与中国梦”高峰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主要研讨以“和”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深刻内涵,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文化支撑。该论坛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人民政协报社、海南省三亚市政协共同主办。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杨振武、海南省政协主席于迅出席开幕式。周铁农发表开幕讲话,王伟光为论坛做开题演讲,杨振武和于迅分别致辞。

周铁农在讲话中表示,和文化与中国梦,融合了传统文化意蕴和时代发展精神,兼具重大理论价值和重要现实意义。和文化与和合精神在历史的演进中贯穿,在中国梦的内涵中得到新的升华与发展。中国梦凝聚了国家、民族和个体的期待,容纳了多元社会思潮和多样价值诉求,统合了国家发展目标与世界和人类进步的趋势。中国梦本身就是一个和合的梦。

在谈及理解和文化与中国梦的意义时,周铁农指出,第一,它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以贤能、礼让、和睦、秩序超越对抗与斗争,一向是中国传统政治逻辑的灵魂。当代中国的政治格局和发展道路,也是最符合中国国情需要、最能光大和合文化精神的选择。第二,它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国际战略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认识。要超越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思维方式,超越大国崛起的既有路径,以和合精神共同应对挑战,共赢发展。第三,它有助于加深对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构想,彰显了和合精神及对人与自然间更加理想、融洽关系的追求。

王伟光在开题演讲中表示,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符合中国文化。无论从传统还是现实角度,将和文化与中国梦相结合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文化讲包容,讲慈善,讲核心,讲主义,几千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为人处事。将实现世界、国家和民族的和谐发展作为自身奋斗目标,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其次,从中国多灾多难的近现代史而言,和文化是中华儿女从苦难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自强后的一种燃醒。正因中国百年的切肤之痛,我们提出中国梦的实现一定要走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再次,从中国当前现实出发,和文化是凝聚各方力量实现中国梦的思想源泉。为什么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能得到13亿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一致拥护?主要因为它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等变成人民听得懂的语言、摸得着的未来。在信息化时代,文化学者不能再用高深的语言说话,人民需要最通俗、朴实的语言来憧憬未来。此次论坛中一些文章,来自草根,既有新意又通俗,让和文化接了地气,体现了中国梦的“三个共享”精神。

来自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践行“五和”理念、开展文化慈善等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篇6:心得: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相结合

近期,根据局机关党委扩大会议学习要求,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之《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文章。通过认真阅读、学习、理解、领会此篇文章,自己思想上有了更高的认识。通过学习,我有以下体会。

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这一重要论述,明确指出了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在新形势下只有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同时注重用道德调节人们的行为,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培养既有法治信仰又有高尚道德情操、既接受他律又能够自律的新人,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推进。

二、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一个原则要求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和落实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和德治建设,使法律和道德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篇7:心得: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相结合

东明县小井镇里长营小学

景德岐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文、诗、词、曲、赋的内容本身可谓传统文化。然而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他们不知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却熟知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开口便是流行歌、广告词,对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现状

著名人类学家博阿斯说过:“人类所创造出来的最伟大的文化成果是语言文字。”不言而喻,继续维护这一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便是语文教学。拯救文化缺失的教育,拯救文化苍白的孩子,这一重任当仁不让地落在了语文教师身上,这是由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的。因为,语文解读,说到底就是文化的解读;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民族文化性格的教育。

语文学科的最本质特点是它的文化性。语文知识中的文学史、文化史等基本内容是它外显的文化因素,而积淀在文学作品中的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等则构成了它内隐的文化信息。语文的解读,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对文化的解读,语文呈现出来的民族传统、自然生活、世态百相等内容则构成了人类文化的缩影与写照,于是就成为了一种文化精神。语文教育就是面对文化载体,进行文化内涵的开启和解读,从中体悟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文化工具所产生的基础魅力,体悟从文本世界中所弥散开来的浓浓的文化意味。

从根本上看,语文教育就是民族文化性格的培植。如果一个学生从来就没有读过《老子》《论语》《孟子》《诗经》、唐诗宋词汉赋等经典,如果一个学生对“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法则等一无所知,他的人生境界会有多高?他的内在精神动力会有多大?他的民族文化性格会有多强?语言的成长就是精神的成长,文化的成长;训练语言就是训练精神,训练文化。在文化的阅读中,我们在潜移默化中便培养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性格。然而,曾经一个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几乎缺失。我们教师给了学生、家长、社会要的分数,但我们却丢失了语文教育该有的领悟力、想象力、鉴赏力;我们津津乐道于学生表象的分数的提高,却在孩子们人生最美好的阅读时光让孩子们丢掉了应该有的最基本的语文学习兴趣,丢掉了语文教育承载的道德教育和文化性格培养的根基,丢掉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根本任务。

以古诗词教学为例,我们的教师往往是一来一去式的泛泛问答,忽略了语文教学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的特征,破坏了古诗词的整体性,使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支离破碎;面面俱到式的介绍,使学生不得要领,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通过注释把古诗词用现在的话把它说明白,将鲜活的古诗词教得沉闷而无趣;“独角”式并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的所谓全面深刻的侃侃分析,使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非常费劲而产生厌恶心理;只以考试为目的,一路到底式的背诵默写,使学生的灵动、想象在死记硬背中逐渐被消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

面对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尴尬处境,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是不是更应该反思,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特别是传统文化的教育呢? 1 传统文化教育要从低年级教学开始。在低年级识字过程中,弘扬传统文化最合时宜。有科学家研究,1~13岁是开发儿童记忆力的最好时期。我认为,传统文化中启蒙教育的经典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都是儿童初始学习的最好启蒙教材。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贯穿在一至六年级的教科书里,渗透在教科书的各个组成部份,教师要对语文教材中民族语言、民族历史、人文传统等相关民俗文化的内容进行梳理,设计、找准结合点和渗透点,形成民族文化教育的序列。从1—6年级在早读时间内依次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内容。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努力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可以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可以从故事情节人手,挖掘整篇(部)作品的文化内涵;可以从课文主题人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可以从课文词句人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还可以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人手,挖掘文化意趣。注重诵读。在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之中,就方法而言,“读”是第一大法,可谓“读”占鳌头。古训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东坡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种读,不仅仅是默读,更注重于朗读。中国语文教学方法以诵读为本是由汉字、汉语的特点决定的,汉语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汉字一字一音、一形一义,独立性很强,其具体含义,得从上下文中体味。这种文字又具有声韵之美,只有读之于口,方能“声与心通,声可求气,亦可传情”,从而形成强烈的语感。可见,“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的“诵读法”对汉语学习何等重要,自不待言。注重体察涵泳。以汉字为基础的汉语,同样具有极大的意合性而富于意蕴之美,涵泳也就成了与之相关的语文教学重要的传统经验。我们的汉语有着独特的意蕴。如洋文说“想念”,“想念得非常深”,可再深也深不过我们汉语的“望穿秋水”。“秋水”一词给我们多少美好的想象啊!秋,给人的感觉总是有霜寒初降的萧瑟,凄清、冷意,而这和一个人思念对方的痛苦缠绵又是多么地吻合。再如,“山穷水尽”“海枯石烂”,山会穷吗?水会尽吗?海会枯吗?石会烂吗?我们的汉语在这些有形的事物上神话一般将想象发挥到极致,将看不见的情感托付于绵延而浩渺的山山水水,真是美之极。我们的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体察涵泳汉语言之美。而且,强调“涵泳”这种学习方法,也是完全符合汉语言教学的本质特征和传统经验的,这对于克服当下语文教学偏重讲解分析而忽略学生自主涵泳体悟的痼疾,也是很具针对性的。

篇8:心得: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相结合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可渗透的文化内容

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 教师需认真研读教材, 发掘课文蕴含的文化内容。同时, 还需考虑学生实情, 优选文化内容, 巧妙渗透到词汇教学中, 从而更有针对性、更有目地组织教学, 促进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融合。

1. 节日。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某些单元涉及了节日等内容, 因此学生会接触到一些表示节日的英语词汇。而节日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 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 教师可适当穿插节日词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知识, 如节日及其名称的由来。或者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节日, 感知文化差异。比如, 中国节日主要有中秋节、春节等;而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等则是西方国家庆祝的节日。在教学教材中出现如生日与日期等词汇时, 教师可适当穿插一些西方国家的节日及其庆祝方式等, 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2. 习俗。

习俗也是文化知识的重要构成部分, 包括了问候习俗、禁忌习俗、称谓习俗、委婉语、姓氏习俗等。在英语交际过程中, 只有正确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 才能避免语用错误, 避免冲突与误会。比如, 在英语国家一般称呼那些不知其名的陌生人为Madam与Sir, 对于知其姓名的称Mr./Mrs./Ms+姓氏。在中国, 我们称呼别人时通常会加上对方的职务, 如李主任, 然而, 在英语中, 这些职称是不能和姓氏联用的。比如, 有的学生会如此称呼教师:“Teacher Li”, 这与西方习惯不符。另外, 还有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文化、神话与宗教。比如, 英语词汇“contemplate”, 意为“深刻思考某事;沉思”。该词汇的产生和宗教有着一定的联系。当教师发掘知识蕴含的文化因子后, 还需要结合具体实际, 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将文化教学与词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方法

1. 运用讲授法, 有机渗透, 丰富文化知识。

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 讲授法是十分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词汇教学过程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 英语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讲解词背后蕴含的文化知识, 实现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融合, 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学会以英语思维来思考理解。一般而言, 由于文化差异, 英汉词汇主要有如下几种存在类型:英汉词义大致一样, 然而文化内涵截然相反或者不尽相同;英汉词义一致, 同时文化内涵也有部分一致;英语词汇所对应的汉语词义一致, 同时文化内涵也基本相同。可见, 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 若要让学生真正把握词汇内涵, 则需要发掘词汇所蕴含的文化知识, 巧妙地分析与讲解, 从而使学生既学习英语语言知识, 又丰富文化知识。

比如, 由于中西方在民族文化、社会风俗、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有着很大的差异, 因而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交通规则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在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几个单元都涉及到了饮食文化方面的知识。因此, 在教学strawberry, French fries, noodles等食物词汇时, 英语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掘其中蕴含的文化知识。比如, 中国通常以面食、米饭为主, 而西方国家则以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为主, 汉堡包等快餐食品盛行。再如, 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my family时, 通过本单元学习, 学生需要把握有关家庭成员、亲属称谓的英语词汇, 比如grandmother, aunt, mother, uncle, sister等。在教学这些词汇时, 教师可适当渗透文化教学, 让学生认识到中西方文化差异。比如, 英语词汇“aunt”, 其对应的汉语意义表示“婶婶, 姨妈, 姑妈”。而“sister”表示“姐姐, 妹妹”。可见, 英汉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对于西方人而言, 所崇尚的是个人主义, 不是很看重亲属关系。而在中国, 我们看重人伦与亲情。这样, 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义, 也让学生认识到了中西方在社会关系方面上的差异。

2. 巧用角色扮演, 增强体验, 深刻理解知识。

在英语词汇学习中, 我们不能脱离语境而记忆词汇, 否则便会机械记忆, 理解不透彻, 等到实际运用时则错误不断。所以,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而学习理解。而角色扮演是促进词汇学习与文化学习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 可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与运用词汇等语言知识, 并发掘其蕴含的文化知识, 从而加深理解, 强化记忆。另外, 从初中英语教材看, 围绕话题组织丰富多样的对话, 这也是角色扮演的重要素材。因此, 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 教师可紧扣教学内容, 设计各式各样的对话表演活动, 让学生在表演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词汇与句法知识, 也收集整理、学习内化相关文化知识, 开阔视野, 扩充认知。

篇9:心得: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理念

古典文学作为文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古典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殿堂中最为璀璨的一部分,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文学描写和古人表达思想时的细腻与丰富。要让中学生领略到传统文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就需要当代初中语文教师将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理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将传统古典文化的精髓传授给学生。

一、学会正确认识古典文学

1.现如今的中学生都很惧怕古典文学

许多中学生在文言文的课堂上,普遍都具有排斥和厌烦心理。认为古人的东西都是晦涩难懂的。而且年代也十分久远,没有必要进行学习。这样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古典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发展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恒星,是任何文化都无法替代和无法比拟的。

2.转变中学生错误的观点,加深对古典文化的认知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灿烂多姿。一直都是中华儿女为之骄傲的精神港湾。正因为这种古典文化的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当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和新鲜的思想,却早已将古典文化忘在脑后。就是因为如此,我们就必须从平时的初中语文古典文化教学中将这种“追根”的思想调动起来,认识到进行古典文化的学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古典文学的学习本身就比较难理解

如果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把本身就让学生难以接受的古典文化课堂便得更加不愿接受。所以只有将课堂变得生机勃勃,才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保证学习的激情和学习的动力。

2.教师在进行古典文学的教授时,要有一颗不畏艰难险阻的心

教师强硬的知识水平是基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才是引导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制胜法宝。只有教师将枯燥的课本知识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

三、将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理念相结合

对于初次接受古典文学的初中生来说,古典文学还是很陌生、很枯燥的。尤其是生涩难懂的文言文更是让课堂中的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來。这时就需要教师以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将古典文学与现代化相结合。让学生对古典文学不再感到陌生和难懂。比如在进行文言文的讲述时,可以先把文章的背景和涉及的人物事件做一个小小的规划,借助现代多媒体的方式制作教学课件,生动地将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文,方便学生的学习。这样从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文言文有兴趣,这才是今后学习古典文学作品的重要动力。

古典文学虽然意蕴深厚,但是让学生理解起来是相当有难度的。所以在古典文学的学习中,也要具有现代的创新精神。比如说可以让学生模拟古代文人的生活场景和说话腔调,真实地再现古代的一草一木,加深印象,丰富知识。将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新思想结合起来,让学生不再觉得古典文学那么久远而觉得不具有真实性。只有加入现代化元素去理解学习古典文学,学生才会始终保持着学习的求知欲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总而言之,古典文学始终是中华文化中最璀璨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更应该加深这种文化的积淀。将古典文化加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去,再让古典文学结合现代文学理念,以一个合理有效的方式教授学生知识,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不断地充实自己,陶冶自己的情操。

篇10:心得: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相结合

XX年11月11日,人民网-人民日报发表孟建柱同志的《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指出:坚持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总则中明确规定,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基本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条例》精神,下功夫做好“结合”这篇大,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论述:

一、充分认识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

(二)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是新形势下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

(三)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是健全对党组织和党员监督体系的重要途径。

二、准确把握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目标任务

(一)积极推动党内监督主体和人民群众互动。

(二)积极推动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内容贯通。

(三)积极推动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形式对接。

(四)积极推动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机制协调。

三、把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增强自觉接受监督意识,养成在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工作、生活习惯。

(二)创新监督方式手段,促进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有机融合、精准高效。

(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推动形成人人要监督、人人愿监督、人人敢监督的良好氛围。

读后深有体会。人民监督调查委员会作为由中国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华夏生态联盟中央委员会、人民健康与安全委员会、中国小康智库发展研究中心等发起,全国性的人民群众自发性公益法人协同组织。面对新时期新的形势,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坚定不移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四个全面发展战略旗帜,坚持依法管理、依法运作,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实事求是的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人民监督,全心全意的为人民群众服务,当好党和政府的合格助手,为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纠纷、和谐共赢发展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再创辉煌勤奋工作,维护公平正义、维护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的安全,捍卫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及领导人的荣誉,必须充分依靠全体人民。把“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是为人民监督调查委员会的天职和宗旨。不正是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创新监督方式手段。

篇11:影视音乐和音乐教学相结合论文

一、影视音乐和音乐教学相结合的措施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音乐教学单一枯燥,通常情况下,音乐教师照本宣科,用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就讲完一节课。但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兴起使得音乐教学更加丰富,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当教师在对一些抽象、枯燥的定义和知识点以及一些难懂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音乐播放出来,从影视音乐中抽取知识点,进而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同时也有效利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下载更多的影视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放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聆听优美音乐旋律的同时学习到知识。

(二)将影视音乐有机地融入到音乐教学中

影视音乐是一项综合艺术,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是人们在生活、学习还是娱乐中,它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在这种时态下,音乐教师也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将影视音乐有机地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使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进而促进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融入影视音乐的.音乐教学会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学习过程中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并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影视音乐能够让音乐教学变得更加感性,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人们可以通过欣赏美妙的旋律,感受鲜明的节奏变化,进而自我描绘音乐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同时还能对创作者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内涵加以体会。而且对于人们来说,欣赏音乐的重要手段就是联想和想象,这样的手段对于业余的音乐爱好者来说是可以的,但是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想要透彻地了解一部音乐作品,紧靠联想和想象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又是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视音乐来对学生进行锻炼。而影视音乐让音乐教学变得更加感性主要是指视唱练耳的感性化。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技能理论课程,它主要是利用视唱和音乐听记来对学生的音乐感觉进行训练,进而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感受能力。所以为了让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就可以对影视音乐加以充分利用。也就是说,在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的时候,让学生在一定的记忆基础上对一首旋律进行听记,如果需要听记的旋律比较陌生,那么学生听起来就会很费力,但是教师如果为学生提供一首耳熟能详的影视主题曲或者插曲,学生更容易投入到听记的氛围中,同时也能够更轻松地完成听记,进而促进学生视听能力和思维感受能力的提高。而且在演唱一些影视金曲的时候,因为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影视作品的相关画面,这样学生能够更加用心的体悟,找到演唱的感觉,从而让自身的演唱带有强烈的感情。其次,通过影视音乐导入声乐的学习。因为对于音乐来说,声乐更优于乐器,这可以从“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中得到体现。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多收录一些经典的影视曲目,这些影视曲目往往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即使经过时代的变迁,仍然经久不衰,这就说明它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尤其是一些经典的影视曲目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能够勾起学生的回忆,这样更容易学习和演唱。就比如《我爱你,中国》这一首影视曲目,该首音乐作品可以说是有一段历史的,对于当前喜爱流行歌曲的学生来说,这一时期的歌曲可以算“老古董”了,但是这一首音乐作品却仍然能够被当前的人们喜爱,这是因为电影内容带给人们感动,唤起了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这样的影视音乐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进而使得他们投入到声乐学习中。

二、结语

篇12:心得: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相结合

一、案例教学与尝试教学概述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早在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的教师就把自己掌握的一些企业营销的案例搬到课堂上,作为教学案例进行研究。案例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特定的市场营销教学内容,选取相应的营销案例,教师根据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探索营销活动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资料的营销案例,从其运用方式上讲,可以分为操作性案例和非操作性案例两种。操作性案例,即不仅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而且要求学生切实动手实践。非操作性案例,仅仅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处理,不要求实际动手。案例教学则可以根据案例难度分为三种:已解决问题案例的教学、待解决问题案例教学、设想问题案例的教学,难度依次提高。

案例教学最大的优点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它的优势具体表现在:首先,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起引导的作用,对案例的分析讨论研究都是学生自主参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就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有利于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营销案例上,既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对案例的讨论过程中,能够有力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再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对营销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时,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最后,案例教学能够很好的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首先,营销案例的选择难以把握合适的尺度。对作为教学资料的营销案例的选取,应遵循真实性、典型性、规范性等原则,并与教学内容相合。但在实际的案例教学中,营销案例往往选取不够恰当,不是不够规范典型,就是与教学内容脱节。其次,案例教学容易给学生造成概括化的不正确认识。往往由于某一两个典型案例展现出的信息惊人,学生就认为绝对正确,从而形成在这一两个典型案例上的概括化认识,从而忽视对营销规律的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再次,案例与案例之间的连续性不强,使得学生很难把通过案例学到的知识、技能形成整体融入到学到的理论系统中。最后,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情况下,案例教学往往在课堂上形成“冷场”或“暴场”的现象,甚至是一半热切讨论,另一半冷眼旁观的情况。

(二)尝试教学

尝试教学是以学生尝试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它侧重于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尝试教学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课堂模拟和实景训练。课堂模拟即在课堂上再现比较真实的营销场景,通过对产品和公司等进行一些规定,让学生扮演营销双方的方法,使学生得到实际操作技能和营销方法。实景训练,即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市场营销活动中,从而锻炼营销技能和方法。

尝试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很大训练。此外,它的具体优势主要有:首先,尝试教学能够查漏补缺,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在对营销活动的实际参与中,学生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针对不足进行弥补。其次,尝试教学能够培养学生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在参与市场营销活时,学生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在切身的尝试中,学生会逐步学会如何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再次,能够很好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在对市场营销活动的尝试中,学生会接触各色的社会人士,面对各种挫折,在不断尝试中,能够使社交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最后,尝试教学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拓展学生的视野。

尝试教学的劣势在于:首先,操作性较难。课堂模拟操作性还相对简单,实景训练则比较难以操作。即使教师布置下实景训练的尝试任务,也很难保证学生贯彻执行到实处。其次,尝试教学的盲目性较强。拿实景训练来说,教师很难给予所有同学指导和监督,再加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尝试教学往往丧失其最初的目的,造成很大的盲目性。

二、案例教学与尝试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探究

案例教学与尝试教学有很大的交集,两种教学方法都是注重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把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已到达更好的教学目的是非常现实的。但是应注意案例教学与尝试教学在整个市场营销教学中结合的方法。

(一)着眼于市场营销理论。案例教学和尝试教学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到市场营销的方法和技巧,锻炼各方面的能力。而市场营销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系统的市场营销理论。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尝试教学都应该在市场营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因此,要想把案例教学和尝试教学真正的结合起来,要充分理解市场营销理论,真正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理顺案例教学和尝试教学的先后顺序。笔者认为,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把案例教学和尝试教学结合起来,应有一定的先后顺序。这种先后顺序可以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先案例教学再尝试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学到营销的方法和技巧,然后给学生安排尝试任务,使学生把学到的方法和技巧真正的运用到实践中。第二种,先尝试教学再案例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市场营销教学内容,先安排学生进行尝试实践,然后甄选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典型的案例作为教学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分析,从而得到正确的方法和结论。第三种,可以采用先案例教学再尝试教学最后再回到案例教学的循环方法。教师可以先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得到结论,然后安排学生去尝试,验证结论,最后拿学生的尝试作为新的案例做比较分析。

(三)找到案例教学与尝试教学的结合点。要把案例教学和尝试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结合起来,就必须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两者具体的结合点必须根据市场营销教学的内容和采取的具体案例而定。而大体上的结合点则可以根据案例教学的难易程度确定。上文所言,案例教学根据难易程度可以分为三种,已解决问题案例的教学、待解决问题案例教学、设想问题案例的教学。已解决问题案例教学与尝试教学的结合点在于模仿,即采取案例中的方法和技巧去营销。待解决问题案例教学与尝试教学的结合点在于解决问题,即在尝试中想办法解决案例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设想问题案例教学与尝试教学的结合点在于验证与发现,即验证设想的问题是否真的出现并在尝试中发现新的问题。

(四)对案例教学和尝试教学相结合的流程进行设计。以先案例教学再尝试教学最后再案例教学这种模式为例。教师在上课前应该把整个流程的时间、地点等进行安排设计。然后选取典型的企业营销的案例,把学生进行分组,使其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再根据各组不同的结论,安排相应的实践,并要求学生记录实践过程并完成实践报告。在学生完成实践后,收集学生的实践记录和实践报告,从中选取较典型的案例作为新的教学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研究,并与先前的企业营销案例进行比较,得出各自的优缺点,从而使学生真正的掌握营销技能和方法,实现教学目的。

三、把案例教学与尝试教学相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把案例教学与尝试教学结合起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选择作为教学资料的案例时,除遵循典型、规范、真实等原则外,还必须具有操作性,非操作性的案例进行尝试的困难较大。

第二,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案例教学与尝试教学相结合。并不是所有的市场营销教学内容都适合案例教学与尝试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的仅仅用案例教学就足够。所以,在把两者结合起来时,应有针对性,选择能够采取两者相结合教学可能的教学内容或者选择有必要把两者结合起来的教学内容,这样能够节约时间,同时提高教学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

第三,把案例教学和尝试教学结合起来时应该有所侧重,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另一种为辅,尽量避免两者并重。因为在中国现有教学资源下,两者并重很难实现并且花费时间较多。到底以哪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有的教学内容需要以案例教学为主,有的则需要以尝试教学为主。

第四,要保证案例教学与尝试教学的结合落到实处。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应做好学生工作,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与尝试教学中来,并且设立一定的监督机制和竞争机制,使各小组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竞争,保证案例教学与尝试教学落到实处。

篇13:心得: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相结合

一、英语教学拥抱传统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 一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整堂课教学效果的优劣。 所谓传统导入, 其目的是要有意区别于现代的微课教学手段, 传统的导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老旧无用的, 它在以往、现阶段及至今后的英语教学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导入方法包括以下几类。

1.时事背景导入法

针对影响范围广、 关注度高的热点文章的教学, 时事“新鲜”的特色会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样一来, 引入课文主题便顺理成章了。 而对于那些较为经典并涉及历史题材的课文, 则可采用以介绍作者生平, 生活时代背景, 甚至是轶闻趣事为切入点。 采用这种导入方法, 讲故事、小组讨论、话题辩论等都是有效的展开方式。

2.温故知新导入法

顾名思义, 此法通过对知识点的复习而引出新内容, 因此可称为“复习型导入法”。 教师通过提问复习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学知识, 经常也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由此过渡到新单元的方式显得朴实自然, 而且非常便于开展, 既不会增加教师的额外负担, 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巩固和衔接, 符合通过再现加强记忆的科学原理。

3.头脑风暴导入法

该法又称为智力激励法, 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最先提出的。 教师给出核心词, 要求学生在短的时间内展开联想, 进行发散性思维, 在思考的同时用网状图或树状图记录思维过程。 这种方法花费时间少, 形式灵活, 既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又可以接力进行。 学生所受限制较小, 感觉压力不大, 因此乐于接受。

4.媒介辅助导入法

现如今在课堂上可以利用的媒介多种多样, 数量之多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阶段。传统的实物、教具、图片、磁带、模型都可以为之所用。 通过调查得知, 大学生对视听的资料更感兴趣。 因此, 为了激发学生对英语课堂内容的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强烈的视听冲击和图文并茂的特点, 导入时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歌曲或影片, 创设生动情境, 模拟真实语言环境, 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获得体验的感觉。 在欣赏的同时提出相关问题, 继而引出单元重点。

5.游戏表演导入法

这种方法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或接收视听信息, 而是更强调学生的参与, 因此更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与兴趣。 与主题相关的游戏或比赛能在最大范围内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如果全班人数过多而不容易操作, 则可以选择学生代表不同的小组实现。 而由学生根据场景编排的表演虽然不可能与影像资料那样完美, 但是更加生动, 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反应自然也很好。

学无定则, 教无定法。 同样, 导入不应一成不变, 每种方法也不是绝对孤立的, 有时相互之间需要转化, 有时需要几种方法相互配合, 共同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成功的导入带给学生的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崭新世界, 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开拓, 而带给教师的则是和学生良好沟通的平台, “师生同乐, 教学相长”并非遥不可及。

二、现代英语教学呼唤现代微课

“微课”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辅助教学形式。 在张一春教授看来,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 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换言之, 与传统的完整课程相比, 微课主要用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问题, 通常情况下, 由简短的视频及配套资源组成, 教师可用微课作为授课的素材, 而学生可通过微课进行预习、复习, 甚至实现自主学习等。

微课的特点常常被归纳为以下四点: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 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 但是它意义非凡, 效果明显, 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微课“课微不小”。 微课虽然短小, 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 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 微课“步微不慢”。 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 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 看似很慢, 但稳步推进, 实际效果并不慢。 微课“效微不薄”。 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 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 从而达到大道理、大智慧 (张一春, 2013) 。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微课受到国内外教育者的广泛关注。 与国外微课开展状况相比, 国内的微课虽然起步稍晚, 但由于网络的普及, 加之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 整体发展势头迅猛。 目前, 全国研究微课的人数众多, 层次各异, 研究理论与实践并重, 应用的学科更加多样化, 相关的培训也如火如荼。

大学英语教学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的位置比较特殊, 涉及的范围广, 包含的人数众多, 因此受到极大的社会关注。 微课的兴起, 自然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有关于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也早已展开。以北京为例, 几乎所有高校都已经推出了数量不等的英语教学微课, 一大批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在不断地开发、录制和使用微课。 客观而言, 尽管目前微课的质量良莠不齐, 很多微课还处于“课程切片”的形态, 但总体情况良好, 微课受到越来越多师生的肯定, 教学效果初显。 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与外研社杯“教学之星”大赛等一系列相关赛事把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推向了新的水平和高度。 由此而言,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需要微课, 而且今后会有更好的体现与发展。

三、现代微课与传统导入的对比与结合

微课与传统的课堂导入就本质而言其实是相同的, 都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并服务于整体的教学目标。 从广义而言, 微课甚至可以被视为导入的方法之一, 是教学方法与媒体发展新时期的产物, 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因此, 新媒体无论是在微课还是传统导入中都可以加以利用, 并得以体现。 但从狭义而言, 二者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比如发生的时间不同, 微课更多是在课堂教学之前展开, 而传统的课堂导入虽然提前于教学的主要内容, 但仍是在课堂上完成;就内容而言, 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 可以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疑点, 抑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 它是教学的一部分, 单独观看时, 虽然短小但相对而言也是完整的, 然而, 传统的导入单独存在时, 可能在内容传达上不够完整;在与主要内容的相关程度上, 微课体现的相关程度高, 往往是其中的主要点、重要点或一个方面, 但导入内容可以和主要内容相关, 也可以和它无关, 因为有的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 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为接下来烘托氛围或做好内容铺垫;载体形式上,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是介于文本和电影之间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 它往往需要依托网络和可视终端, 是一种情景化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传统的导入借助的载体相对更广泛, 可以是实物, 也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报纸杂志, 也可以是音频视频。

既然本质相同, 那么形式是否可以想通呢?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这里所谓的形式相同, 并不是要把二者完全等同, 而是要相互借鉴, 互相配合, 共同为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 以期取得教学的最理想效果。 例如上面谈到二者在载体的差异上, 传统导入相对宽泛, 但是现如今媒体技术的强大, 也完全可以使传统导入的所有表现在视频中得以呈现。 再如基于二者发生的时间不同, 如果能以微课的形式进行重点的预习和讲解, 课堂加以精彩的导入, 进行持续的吸引和延伸, 在课后再次通过微课进行复习, 则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甚至学生可以利用微课来汇报学习成果或介绍新的相关知识点, 实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双赢。

四、传统导入与微课相结合应关注的问题

教师在开发微课和设计课堂导入时应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1.微课的“简短性”与导入的“时间性”

微课之所以称为微课, 特征之一在于其长度, 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 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因此, 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 微课持续时间短, 内容精简。 传统导入同样强调时间, 尤其是展开的时间点和导入环节应该持续的时间长度。 导入应该在单元话题展开之前, 但是未必在每节课的开始, 下课前的十几分钟同样可以进行新单元的导入。 尽管导入重要, 但所占单元教学的比例应控制, 否则会适得其反。

2.微课的“突出性”与导入的“启发性”

微课在很短的时间内要体现自己的价值, 毫无疑问, 内容是关键, 主题突出, 问题聚集应是微课生存的根本。 微课切忌“高大上”, 而应单一、具体、明确和突出。 大学英语课堂的导入设计应该要有一定的深度, 并更多地具有启发性, 启发式的问题往往是没有严格对错的开放式问题。 让学生带着对个别问题的探索或对某种现象的反思进入文章的学习, 无疑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3.微课的趣味性与导入的“新颖性”

正因为微课时间短, 内容集中, 所以更应该注意微课的趣味性, 否则学生的兴趣在课前已经被“谋杀”, 那么后续的教学想要起死回生就异常困难。 教师在微课中呈现的一定是自己熟悉的、有能力解决的、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有兴趣就会产生好的点, 好的点通过有趣的手段表现就会通过微课将兴趣传递。 课堂导入时, 同样要注意这一点, 并力求新颖。 较以前相比, 现在的授课对象每天所获得的信息是海量的。 知识爆炸, 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每天带来各类新鲜资讯, 如果教师跟不上“潮流”仍沿用老的事例, 则显然不能满足学生所需。

4.微课的“完整性”与导入的“适用性”

微课虽小, 但是必须完整, 不能只是传统课堂的切片, 更不能是碎片。 微课应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 营造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好的导入不但能引出学生的疑问, 更要引发学生共鸣。 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可以成为把握内容难度和是否合适的一个基本原则。 导入贴近生活, 有利于学生在求知欲中形成英语学习和知识介绍的良性互动。 导入部分的新颖性并不意味着要忽视它的适用性。

5.微课的“便捷性”与导入的“灵活性”

微课的主要受众无疑是学生, 所以微课的开发与制作应时刻想着学生, 换言之, 要从学生的角度制作微课, 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制作,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微课不仅在内容上应该被学生自主学习理解, 在利用上也应该被学生方便获取。 因此, 微课的视频格式应该普通, 大小应该有所控制, 方便学生在线或下载观看。 导入方法的应用同样应该怀揣学生, 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 灵活应用前面提到的方法并加以处理, 不能生搬硬套。 授课对象的不同, 时间地点的变化都是教师在导入时应考虑的因素

英语教师应该以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并发展相应的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在新时期遭遇了新的挑战, 对大学生英语使用能力提高的期盼不仅仅来自于教师和学生, 更有千千万万的家长和交流日益频繁的社会大环境。 所幸, 新的机遇随之而来, 微课的兴起及结合新媒体和新技术的传统导入在新时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窗。 成功的课堂教学今后将由微课和导入开始, 二者不仅是课程的一部分, 更是教学智慧和艺术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程晓堂, 等.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篇14:技术与人才需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整合技术资源发扬协同创新精神

2011年,全球装机量前十五名整机制造企业中,有七家中国企业。我国风电机组的技术水平实力明显增强。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缺少国家级实验平台、企业各自为战、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

“目前我国研究风电的技术资源整合得不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贺德馨说,“现在有很多实验设备,多分散在企业里面,还没有一个完全的国家级实验平台,我参观过德国一个州政府支持的风电叶片实验室,比我国国内企业里的实验台架在技术上都要高出一等,他能做的实验项目跟实际风电机组的运行环境差不多,实验出来的结果更准确。这样,经过实验检验的叶片能保证可靠性。如果实验台架的实验结果不够准确,为了保证安全,就会加大设计安全系数,增加材料消耗。”

“这一问题的解决也有一定难度,因为我们发展的道路跟国外不一样,国外是先有国家级的研究单位,再有产业发展;而我们是产业发展很快,再进行整合资源就有一定难度,企业之间都有自身的利益,实现共享实验台架变得比较困难。”

“现在国家要建设公共技术平台,一个是经费,另一个是整合更好的技术资源,我们单项的技术有的可能比国外好,但如果不能集成,整体水平就和国外有差距。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应该发挥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尽早建立国家级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利用产业平稳发展的时机,通过资源整合,将薄弱的技术环节赶上去,这样我们才可以跟国际上相比,并且服务于全国。如果还是各企业自己管自己,不但技术水平提升得慢,还会造成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在贺德馨看来,协同创新就是发扬“两弹一星”的精神,围绕国家的核心利益去思考问题,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自身利益不是不考虑,但是没有国家层面的进步、公共技术的进步,一个企业可以比过其他企业,整体水平却比不过国外,所以需要更多的协同创新。在薄弱的环节,各研究单位不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包起来,要发挥协同创新的精神。

多方努力培养专业人才

高校人才应该多实践。近些年来,我国在风电上的人力、财力投入,在世界上还是居于前列的,但还没有完全走上技术创新的道路,这其中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缺少领军人才,国家现在也在提倡除了培养大批专业人才以外,特别要注重培养有战略眼光的领军式的人才,这样的人能从战略的眼光去思考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二是缺少综合型的人才,高校出来的研究者尤其是缺少实践经验。“不管什么学历,只要是开始接触风电,就应该要到搞风电的地方去实践。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在设计总体参数时就不会完善,同样的软件,参数选择的优劣就决定了结果的优劣,这一点急不得。现在我们并不缺少实践的条件,1.5兆瓦的风电机组运行了这么多年了,2.5、3兆瓦的风电机组也开始运行了,5兆瓦、6兆瓦的风电机组也下线并试运行了。过去没有海上风电,现在也有了。通过实践,我们就可以及时了解风电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贺德馨对高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层建设者要有严格训练。除了培养高层次人才以外,一线的高级技工这方面的人才也特别缺。从风电场来说,大批风电商涌进来,如何把这些风电场维护好,也是当前风电行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方面是对风电制造厂来讲,有些质量的问题是由于在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得不够造成的。贺德馨表示:“风电行业里的工人应该是风电技师,不是经过三个月的培训能就上岗,我们现在很多制造工序不能完全靠计算机,还需要有手工操作。我到几个企业看到,真正高级技工占的比例很少,根据我的实际经验,一个工厂如果没有15%的高级技工,这个企业的质量是很难保证的。企业里要有大学生和研究生,也要有着实践经验丰富的中专生,要特别重视在岗工人的严格训练。”

另外,随着风电行业的发展,对风电行业里上岗资质要有一个严格的制定,不同的工种,不同的界定,现在已经可以制定这样的标准了。一旦这个制度商定好,颁布出来,就会对某一岗位必须要具备怎样的技能具有强制性,以便保证产品的质量。

管理人才要考虑社会责任。此外,管理人才也是很重要的。贺德馨主任强调,今后,我国风电健康、可持续发展不都是技术问题,很多是管理问题。另外,金融、保险都会涉及,特别是与风电相关的社会问题,搞风电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效益,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欧洲现在已经碰到这个问题,发展太多风电以后,也会出现反对的声音,有的原因可能是风电本身没做好,如噪声影响,对生态和景观造成的影响等,这里有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管理问题。

因此,风电的管理者要考虑社会责任,要对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德国已经发展到社区风电(community power),并提出2050年要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国家发改委能源所也制订了《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计划到2050年,风电装机总量达10亿千瓦,在电源结构中占26%,风电将成为中国主力电源之一。“做到这种大规模程度,还要让老百姓都欢迎可再生能源。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需要能够从战略层面系统地来考虑问题的管理者。”

企业要承担更多继续教育的责任。人才的培养除了院校的培养,企业也是人才培养的大摇篮,可以与院校人才相结合,加强继续教育。我国已经有企业先行一步,新疆金风科技在2011年成立了中国风电行业的第一所企业大学——金风大学,通过开设风电工程教育课程,举办大学生风电设计大赛、辩论赛等活动,在青少年中积极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中国风电事业培养后备人才。

“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企业里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发扬团结协作精神,领导要关心员工成长,员工要支持领导工作,这样的企业就很有希望。”

上一篇:骑马乡2011年食品安全宣传计划方案下一篇:甘肃万名基层考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