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实施的诊断与优化管理论文

2024-06-01

教学设计及实施的诊断与优化管理论文(精选8篇)

篇1:教学设计及实施的诊断与优化管理论文

“研学后教”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

摘要:自从我区实施研学后教课改以来,各学校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探究例如象贤中学的三元教学模式研究,洛城中学的“332教学模式”研究等,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课改成果。以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为指导,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设计找到依据,提出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时应采用的措施和路径。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70-01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其具有导向、激励、测评等功能。与新课标的规定及新课程的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我区实施研学后教以来,对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产生了模糊的概念。以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为指导,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设计找到依据,提出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时应采用的措施和路径。

1.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设计实施出现的问题

1.1 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设计表述不完善。由于对新课程改革把握不准确以至于认为新课改后的思想品德教学目标仅仅是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的“三维目标” 一一对应,使得教学目标千篇一律,尤其在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设计时,部分教师仍使用“进行自尊自信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等目标陈述。这种目标设计形同虚设,无意义可言,反而会让学生觉得学习目标遥不可及虚无漂细。假大空的目标内容,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思想品德的课程具有其特殊的课程目标,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有非常大的空间,对学习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内容的表述应具体。

2.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忽视对学生学的关注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54%的教师虽按照其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但使其陷入到被动呆板的位置。由于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限定了范围,有的教师担心是否可以按事先设定好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问题,反而将重点放到了自身的教上,降低了对学生学的关注度,违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2.2 不关注学生和课堂环境的变化,及时修善教学目标。此类状况在新教师中较频繁。实习的第一节课,记忆犹新。我的教学重点只是将备课的内容按照自己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去讲授,一节课下来关心的是自己内容讲完没有,重点点到了没有,而没有留心将重点、主体放到学生身上。

2.3 实施教学目标时,主观随意。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且对教学目标的不重视在课堂实践中体现的更明显。没有教学目标就像一只没有线的风筝,随风舞飘,教师会随着自身的反应与兴趣点随便的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或是对自己想谈的问题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讲,没有计划可言,随意性强,这样的教学难以实现有效教学。

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优化的策略

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从教师对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认识、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阐述、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实施、以及在课后及时对教学目标的修改进行优化的措施进行阐述。

3.1 优化教学模式。作为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党的大政方针及其他社会科学知识,都具有严肃性、抽象性和深刻性的特点,要完成这些内容的教学任务,就需要教师化平淡为新奇,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变深刻为浅显;化单调为丰富,变沉闷为轻松;化呆板为活泼,变陈旧为鲜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出奇制胜的功效。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远不如其形象思维能力。他们讨厌填鸭式的机械灌输,渴望欣赏和倾听生动活泼的教学。因此,我们教师只有优化教学模式,采用“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模式,运用幽默教学艺术,运用漫画、典故、寓言故事、名言警句等教学形式,把课本知识由学生的间接需要变成直接需要,形成强烈的内部动机,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在互动中教学,从而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懂得道理。

3.2 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样的方法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围绕课文的内容开展讲故事大赛、让学生上台讲课老师当学生转换角色等活动。学生们对这些活动深感兴趣,学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3.3 探究性学习以教师引导为主。探究性学习是让老师将课堂还给学生,给他们更大的思维空间和自主空间,但这并不代表探究性课堂就是放羊课,完全让学生放任自流。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既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也要控制课堂进度,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不同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对于那些好奇心比较强的学生,老师可以用一些有意思的观点、事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抛出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不断引导他们的思维。对于一些学习兴趣浓厚好胜心比较强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来保障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竞赛可以是个人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竞争,可以是一些知识考试可以是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果是以活动的形式进行,老师可以在最后将每个同学或小组的成果进行展示和评比,活动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去完成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对于那些比较有知识基础的学生,老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基础知识引导他们进行一些深层次的学习。老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皮连生,庞维国等译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2:教学设计及实施的诊断与优化管理论文

论文摘要:从教学秘书作用及工作任务出发,论述了在高职教学管理中应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秘书的作用,并提出了工作任务的要求及实施方法。

论文关键词:教学秘书;教学管理;作用;任务

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工程顺利实施的保证,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心所在,是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的根本保证,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是否合理,高校的办学质量、办学规模、师资结构等方面是否协调发展。以教学秘书为核心的基层教学管理队伍,是教学管理所有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保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管理的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如何提高教学秘书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充分发挥其职能,更好的为院系建设发展做贡献,促进教学改革,意义十分重大。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自从原先的宁波商业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一直强调教学秘书要专业、专心和专职。笔者从事教学秘书工作多年,现根据自身实践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一、教学秘书工作岗位特点

教学秘书角色多样,扮演着“服务领导、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角色,这势必要求教学秘书应该加强与任课教师、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主动为他们着想,及时向主管领导反馈教学信息,树立自觉服务的意识,真正将服务落实于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中,为日常教学活动正常运作做好准备,确保日常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教学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学校在教学部门整合中力求机构精简,效率突出,这就对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具体表现为工作内容增加,工作难度加大且越来越繁琐。由此决定了其岗位特点,要求教学秘书具备较好的服务意识,对工作有着任劳任怨的态度,同时应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并随时做好应对上级检查的准备。

1.教学秘书应具有较高的服务意识

教学秘书作为院系教学管理基层工作者,需经常面对院系教学主管领导、任课教师以及学生,接受各种任务和处理各种问题。比如教学主管领导要求发布一些教学信息,任课教师提出需要改变上课时间或者上课地点,以及学生提出专业调整或者办理休、退学手续等要求,另外还要通知学生更换教室或上课时间等,这些工作看起来不难,不复杂,但实际上都需要教学秘书细心认真的处理,如果不注意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正常上课。因此,对于这项工作,教学秘书如果没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做不好的。教学秘书的工作必须建立在真心诚意服务的基础上,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教师和学生服务。

2.教学秘书应具备较强的管理或协调能力

作为教学秘书,在日常的工作中所涉及的面是很广的,不但有教师的工作、学生的工作,还有学校教务处和院系教学办布置的任务。如何对各种教学任务和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管理或者协调好各个服务对象是每一名教学秘书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此类问题的处理上,需要教学秘书平时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具备对各种任务进行快速分类,找出最佳方法的能力。例如,出现班级上课地点冲突或者教师不到岗时,应第一时间通知授课教师具体的上课地点,然后马上与上课班级的班长联系,告诉其更换后的教室在哪里。如果事先没有安排好教室的话就马上找空余的教室进行安排,以免出现学生喧闹或者拒绝上课的不良后果。

3.教学秘书应具备处理突发事件和繁琐性问题的能力

教学秘书应时刻做好迎接突击检查和突发事件的准备。在高职教学中,教学质量提高需要管理部门经常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承担这些监督和检查的对象不外乎教学主管领导和教学秘书。因此,对于教学秘书而言,一旦有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就应随时做好应对准备。而要能顺利过关则需要平时对教学条例和工作规范的熟知,在日常的工作中随时进行文档的整理与归类,严格按照教学管理细则对教师教案、电子课件、授课计划、教学大纲等资料进行细分和保存,以免上级检查需要时无从找起。

二、教学秘书的作用

教学秘书岗位不可或缺,其作用显而易见。在高职院校教学开展和实施中,处处离不开教学秘书的身影。其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教学秘书是教学各个环节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教学任务下达、授课教师确定、上课教室分配、学生课表制定等。其中教学任务是由教务处下达的,授课教师由各个专业确定,上课教室由教学秘书根据教务处统筹安排的教室进行分配,学生上课课表由教学秘书制定。在这些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都需要教学秘书认真核查,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有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正常开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要好好把关,以确保每个环节正常运行。另外,教学秘书应及时将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情况向院系领导反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动补缺拾遗,同时也要把领导的决策向下传递,如果有教师或者学生反映情况,则应及时把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向上反馈,使教学主管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从而使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2.教学秘书是连接上下级,各职能部门关系的桥梁

在目前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中,教学单位分别是学校的教务处和各个院系的教务办。教务处负责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如教学改革方案实施,教学业绩考核方法制定,学校四、六级统考等面向全校的教学工作。而各个分院的教务办则具体承担院系的教学日常工作,同时还需向学校其他职能部门进行协调教学事项,如需向学生处上报学生注册情况,向财务处上报学生缴费情况等。在学校与院系的联系中,教学秘书架起了学校与院系工作之间的桥梁。另外,教学秘书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如向任课教师和学生传达上课信息,把学生对教师的测评意见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同时还要积极联系班长或者学习委员,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传达下去。 3.教学秘书发挥着主管领导助手参谋作用

教学秘书工作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发挥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严格执行学校有关教学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执行学校教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安排和要求。另一方面又必须结合本院系部实际情况,为院系部领导制定出本院系部的工作规范、实施细则和措施、办法等,还要为保证学校、院系部的一系列制度、办法、措施等的落实而开展组织、管理工作,当好院系部领导的助手参谋。

4.教学秘书是教学信息管理工作的实施者

教学秘书还要做好教学管理中统计报表、基本数据的整理工作、收发教学管理文件、资料归档、保存工作、本院系部各个专业教学计划、重要教研活动记载、教学研究项目和成果、教学工作总结及各项教学经验材料的整理和归纳。

三、教学秘书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

教学秘书岗位任重道远,工作职责范围很广,上至主管领导任务布置与安排,下至学生信息及档案整理与归类,还有各任课教师所交的教学资料审核与备份,可谓无所不事,无所不能。其具体职责包括四个方面。

1.日常教务工作安排

教务安排包括:课表制定、教室安排、教学数据汇总、期末考试安排、四六级考试报名、监考安排、试卷整理等;教学安排包括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日志收集、授课计划和教学大纲整理、教学工作量统计、教材征订等。

2.各类教学信息传达

教学秘书要及时将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情况反映给院(系)领导,主动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提供相关教学资料,及时报告教学动态,还要对学生的现状及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性,也要把学生以及教学一线的教职员工的意愿反馈给领导,如果教学秘书具有较好的文笔能力还可以为院领导起草有关教学的讲话,或者是为领导提供文稿素材,并把领导的决策向下传递,更要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传递给学生。应经常深入教学一线,检查教学常规,并把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进行整理,上报给主管领导,使领导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便于及时解决问题。

3.构建教学档案

教学档案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信息资源。教学秘书要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教学档案资料共分四类。一是教学计划、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工作量等。二是教学日历、教学进度表、教学课表等,为学院领导提供日常教学信息,便于安排听课等教学检查督导活动。三是学生名册、学生档案、学生成绩表等,为学院领导和教师提供学生的全部资料。四是历年试卷、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生实习材料、课程项目报告等等,作为资料参考和教学评估的原始资料。

4.做好学籍管理,存放好各种相关资料。

学籍管理是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依据。教学秘书应及时整理新生花名册、学生登记表、学生成绩登记表、学生成绩汇总表、毕业生花名册等。这些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学籍管理方面的信息资料,因此要及时做好整理,登记存档。学籍资料除了表彰学生、选拔干部、评奖学金、毕业分配时需要参考外,也可以在教务处办理休学、退学、转学、处分手续时使用,因此必须及时掌握学生学籍变化情况。

四、结论

篇3:教学设计及实施的诊断与优化管理论文

1 优化前系统概况

1.1 地面储装运系统

井下原煤由主斜井胶带输送机提至地面, 直接进入SL-U1型螺旋筛, 经过筛分处理后, 大于50 mm的原煤进入手选胶带输送机, 经人工手选选出的矸石及杂物至排矸刮板输送机, 然后装入矿车运至矸石山;块煤则经过EP5012破碎机破碎后和粒径小于50 mm的筛下煤混合转送到送煤胶带输送机上, 再经过煤楼3部胶带输送机由卸料器卸入4座煤仓中, 通过火车外运销售, 或直接进入地面储煤场然后外运销售 (图1) 。

1.2 矿井主胶带运输系统

主提升斜井安装3部STJ-800普强胶带输送机, 带宽800 mm, 运输能力400 t/h, 担负矿井原煤运输任务。井下主要运输胶带机均为普强胶带机 (图2) 。具体运输流程如下。

(1) 庚一采区:庚组煤→庚一下山胶带→庚一集中胶带→庚组集中胶带→庚组煤仓→己二集中胶带→己二煤仓 (182 m3) →斜井胶带→地面。

(2) 己二采区:己组煤→己二集中胶带→己二煤仓→斜井胶带→地面。

(3) 庚三采区:庚组煤→庚三上山胶带→庚三集中胶带→庚三煤仓→己二集中胶带→己二煤仓→斜井胶带→地面。

2 存在问题

(1) 二矿庚组煤开采成本低, 但高富硫、高灰分, 受市场制约比较严重;己组煤是优质炼焦煤, 市场前景好。但二矿井下胶带运输系统己、庚组煤无单独的储煤仓, 不能分采分运, 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采, 难于满足市场的需要, 综合经济效益低。而合理配采、实现分装分运分销, 可以调整产品结构, 提高产品附加值, 增加经济效益。

(2) 污染环境。二矿紧邻市中心, 原地面储煤仓容量仅1 750 m3, 无法满足不少于2 d储量要求的规定, 绝大部分原煤在储煤场落地露天储存, 不仅造成了煤炭资源丢失, 还污染了环境。

(3) 胶带运输和储装运系统能力不足, 与矿井发展不匹配。筛选系统简易安装, 设备处理能力低;矿井主斜井胶带输送机运量仅400 t/h, 整个系统能力为150万t/a, 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4) 胶带运输系统复杂, 装载点多, 设备档次低, 效率低。

3 优化设计基本思路

二矿可简单分为东西2大采区, 井下西部己庚二和己庚一采区生产己、庚组煤, 东部庚三及三水平只生产庚组煤, 如果在井下实现2种煤炭分运, 需要在主胶带斜井下部、暗斜胶带增加2个储煤仓, 根据煤种分时段运输;地面新建1套储装运筛选系统和4座储煤仓, 增大原储装运系统能力, 使己、庚组煤分别储存;将主系统普强胶带更换为高强胶带, 这样可实现己、庚组煤炭分运、分储、分销, 主运输能力和煤仓储装能力相应提高。

4 实施情况

(1) 储装运生产系统优化。在主斜井胶带机上延方向新建筛选系统, 原煤由明斜胶带输送机 (主斜井胶带输送机) 运送到筛分楼上, 由分叉溜槽进入到振动筛, 经过筛分处理后, 粒径大于50 mm的原煤流入手选胶带输送机被人工手选, 选出的矸石及其他杂物进入矸石仓, 经矿车运送至翻矸系统翻入矸石山;块煤经破碎机破碎后, 和粒径小于50 mm的筛下煤混合转载到上仓胶带输送机上, 经过配仓胶带输送机, 用卸料器按不同品种的煤卸入相应的新建煤仓中, 煤仓中的煤经过仓下给煤机、仓下胶带输送机和上铁路胶带输送机进入新装车点或原煤仓中, 通过火车外运。当储煤仓满仓时, 原煤进入储煤场储存, 然后经汽车外运销售。另外, 煤仓侧面留有汽车装车口, 也可用于汽车外运销售 (图3) 。

(2) 主要筛选设备选型。选用2台4DL2467型单梁激振筛, 1用1备, 处理量1 000 t/h;选用FP63AS型双滚齿破碎机, 处理量400 t/h;地面储装运系统共计安装6部胶带机, 带宽均为1 200 mm, V=2.5 m/s, Q=1 000 t/h。仓下给煤机选用甲带式给煤机, 新建4座储煤仓, 总容量26 000 m3, 己组煤和庚组煤各占2个仓。

(3) 由于明斜胶带运输巷第3部机头处有水平夹角, 先将主斜井胶带输送机前2部更换为高强胶带 (明斜胶带) 。拆除部分地面建筑, 在原筛分楼延长线方向建新筛选楼, 高强胶带输送机的驱动装置和卸载滚筒放在新筛选楼上部, 液压拉紧装置放在地面, 待土建工程、胶带机驱动、张紧装置安装完工后, 拆除主斜井前两部普强胶带, 更换为1部高强胶带, 这样减少了施工和安装时对生产系统的影响。改造后运输能力为1 000 t/h, 提高了600 t/h。

(4) 恢复完善井下原有部分巷道 (安装庚组集中胶带) , 新施工暗斜巷道1 500 m, 新建庚三煤仓 (2 000 m3) 、己一煤仓 (1 000 m3) 、己二煤仓 (1 200m3) 。

(5) 拆除庚三集中胶带和庚三上山普强胶带机。在暗斜、庚三上山各安装DTL100/800/4×315S高强胶带 (图4) 。

(6) 明斜巷道下段取直后, 拆除普强胶带, 将明斜胶带下延, 合为1部高强胶带。

(7) 己二集中巷新煤仓建好后, 拆除原来的3部普强胶带, 更换为1部高强胶带输送机。

以上方案分步实施, 自2009年5月起开工, 历时3 a, 于2012年4月全部竣工。

5 优化后运输流程

(1) 庚一采区:庚组煤→庚一下山胶带→庚组集中胶带→庚三上山胶带→暗斜胶带→明斜胶带→地面。

(2) 己一采区:己组煤→己一下山胶带→己一煤仓→己一集中胶带→己二集中胶带→己二煤仓→明斜胶带→地面。

(3) 己二采区:己组煤→己二集中胶带→己二煤仓→明斜胶带→地面。

(4) 庚三采区:庚组煤→庚三上山胶带→庚三煤仓→暗斜胶带→明斜胶带→地面。

6 结语

篇4:教学设计及实施的诊断与优化管理论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学习目标;设计;问题;优化策略

教育实践表明,学习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推动学习者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并谋求学习上的更好成长与发展。学习目标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学习目标设计与实施中存在哪些问题,具体又有哪些优化策略呢?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分析,现在将个人的认识与看法总结、归纳如下。

一、缺乏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目标的体现

案例:某位教师这样设计“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节内容的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到侵害的社会现象;知道青少年进行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

2.过程目标

通过材料阅读、观看视频、小组合作形式等掌握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我们不难看出,该学习目标仅仅包含“知识目标”与“过程目标”两个部分,却并没有涉及学生通过该节内容的学习应当形成的正确价值观。

3.优化策略

传统教育模式中,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目标通常体现为“两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但是,随着教育观念的日渐更新,新课改将原有的“两维目标”发展成为“三维目标”,即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有必要且必须体现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学习目标。

遵循这一先进理念,笔者认为“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节内容的三维学习目标可制定为如下内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到侵害的社会现象;知道青少年进行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材料阅读、观看视频、小组合作形式等掌握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自我保护的良好意识;勇于巧妙地同侵害自身的不法现象作斗争;能运用相关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总而言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学习目标要素。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既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学习方法的发展,更要侧重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如此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茁壮发展。

二、缺乏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案例:某位教师这样设计“礼貌显魅力”这节内容的学习目标:

1.了解礼貌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2.理解讲礼貌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3.知道如何树立礼貌的态度

该案例中的学习目标所使用的都是较为笼统、较为抽象的语言,如,“了解礼貌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中的“了解”也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何谓“了解”?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称之为“了解”呢;又如,“理解讲礼貌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中的“理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讲礼貌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二是能在不同的场合正确运用不同的礼貌交际用语。很显然,该案例中缺乏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优化策略:

针对上述学习目标中出现的“模糊不清”这一尴尬状况,笔者认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明确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目标:即学习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均要充分体现学习者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能做到什么,这将有利于增强学习目标的实际可操作性。

明确学生学习活动的程度目标:即学习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均要充分体现学习者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所能达到的学习水平。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礼貌显魅力”这节内容的学习目标要想更加明确、更加具体,可以尝试进行如下优化与改善:

1.知道讲礼貌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是同他人进行正常沟通、交流的前提

2.知道讲礼貌对于社会交际的重要作用,并能将所学到的有关礼貌的知识灵活运用在现实生活之中

3.形成讲礼貌的良好态度,能在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礼貌用语

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显著提升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效率及质量,更有利于学生自身道德价值观的更好发展,切实存在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

效果。

塞·罗杰斯曾说:“心中认定一个目标,无论他人如何责骂,自己只管前进。”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完善的课程学习目标,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最大限度的实施与落实,这既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效率的客观需要,更是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其行为修养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晶.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篇5:教学设计及实施的诊断与优化管理论文

一、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提出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担负着与整个教育目标全面发展相统一的任务,然而目前的教学不能完全符合整个教育目标的要求。第一,整个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一般发展。第二,忽视教学效益,主观地追加课堂教学时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损害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社会、家长和教师提出了呼吁,迫切要求解决这一问题。但问题的解决从哪方面着手呢?从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入手,从具体情况出发探索解决的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但是传统观念影响下的课堂教学是难以提高教学效益的,这需要广大教师以新的科学观点认识课堂教学,通过教学目的、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以及教学手段的合理配合与实施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最优化”作为系统论的本质问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对于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课堂教学系统,具有实现最优化的可能性。当前教学论中“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层出不穷,给广大教师选择适合具体班级、具体学生和教师本身的最优化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可能。总之,课堂教学最优化问题的提出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它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最优化标准

“劳动过程结束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在开始之前就观念地反应在教师的头脑中。虽然每一堂课作为具体观念在教师头脑中反应不同,但作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应该是相对一致的。传统的教学评价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六条: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合适、语言清晰、积极性高、组织得好。无可否认,这个标准重视了教师的活动和在其中的基本要求。但也无可否认,它轻视了学生的活动和教学效果及时间的意义。由于人们观念中的标准没有全面反映客观实在而导致的片面性,因而不可能指导其行动向着最优化方向发展。当我们全面地、辩证地分析课堂教学过程时,就会看到其本质:受教学规律支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式系统;系统内部各种因素在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同时又与外部条件处于相互联系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推动系统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课堂教学系统的功能与整个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课堂教学过程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本身作为生物系统具有生理和心理的特点:由活动长度引起的长时间过度疲劳和由活动强度引起的短时间疲劳,一旦超过教师、学生的身体界限,就会损害肌体健康。

所以,我们必须针对当前教学上存在的问题,遵循课堂教学规律和特点,制定客观、全面、科学的标准。这就是效果标准和时间标准。所谓效果标准,就是每一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都能根据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具体任务,尽最大可能性达到的教养、教育和发展方面的水平。乍看起来,这个标注片面强调学生的活动及结果,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实际上二者是处于对立统一的矛盾统一体中,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过程,学生的活动正是教师活动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学生只有在多种活动形式中,才能达到教养、教育和发展的水平,———这是教学的三种主要功能。前苏联教育家舒金娜在其主编的《学校教育学》中指出:“以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实知识武装年青一代,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形成他们智力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技能和熟练技巧,这就是教学的教养功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发展,这就是教学的第二种重要功能。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及审美感,并使他们获得情感、意志方面的修养。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使学生的活动机能和操作能力获得发展。教学的第三种功能,就是教育功能。教育的教育性体现在任何时代、任何条件下的教学的客观规律,年青一代通过不同的教学目的、内容与方法接受自己所处的社会和本阶级意识形态影响”。她所强调的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正是传统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所忽视的,是当前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效果标准强调教学的教育和发展效果。这是因为,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还不等于获得了相应的发展,教学只有在发展上下工夫才能保证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而教育同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所以必须全面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即不能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全面考察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的水平。前苏联著名教学论者巴班斯基倡导的较确切的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对我们有借鉴意义。就是对知识的评定通常可以使用五段评分制或采用计算实际掌握的和基本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规律、理论等的比例方法,以两者之比等于“1”为及格;技能和技巧的评定也可以采用计算比例的.方法,即实际掌握技能、技巧和应该掌握的技能、技巧之比等于“1”为及格;对学生教育和发展水平目标还难以确定具体标准,暂时可采用等级评定法:高、中、低。可见,这个标准具有一定灵活性,在不低于及格水平前提下可从具体班级、具体学生和教师、具体教学条件的实际出发,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与效果密切联系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有重要意义。在知识总量按几何级数增长的今天,在强调教学重视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尽量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课堂教学时间又是有限的,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教学中时间和速度的意义。因此,评价一堂好课,不但看效果,而且要看师生是否在教学计划规定的课堂教学内,以最少精力和时间耗费及合理速度完成教学和教育任务。这就是时间标准。教学与时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学生心理和生理可能的限度内,追加课堂教学时间可能会带来教学效果的提高。但是,课堂教学作为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系统,各种因素配合的越好,教学效果才会越大,才能更多地节约时间。否则,超过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可能性追加时间,就会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又可以把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效果标准和时间标准统称为课堂教学效益,即师生以最少的精力和时间耗费,获得可能范围内的最大教学效果,或既要取得最大可能范围内的教学效果,又不追加或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为此,必须在对现实教学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措施。

三、课堂教学最优化措施

所谓课堂教学最优化措施,就是在师生不负担过重的情况下,在师生相互联系的活动中采取的保证课堂取得最好教学效果的措施。这一措施绝对不同于只涉及工作个别形式和方法的措施,更不同于那种对学生具体情况不加以认真分析只追求暂时性效果、任意追加教学时间的做法。而是按照系统论观点,把课堂教学系统客观的看成前后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或三个环节(备课,上课,评价),从整体着眼、部分入手、统筹考虑的能够保证取得最大课堂教学效益的综合措施。具体言之如下:

1.设计

设计即设计最佳方案,这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标准的关键措施。设计最佳方案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若干可行的方法、途径中,寻找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标准的最佳方法、途径,作为指导教师活动的方针与计划。最佳方案首先要反映系统的总目标即教养、教育和发展的目标。它体现在教学目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中,反过来又为教学总目标服务。因此设计最佳方案就是在课堂教学最优化标准指导下具体分析教学目的、研究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当然,这一系列工作都必须符合教学规律,遵守教学原则。教学目的是由社会所决定的,规定在教学大纲中。分析教学目的,就有可能确定被掌握的这门学科的用途:为什么要学这门学科,学生学了这门学科以后应该会做什么?确定教学目的,也就可以确定应该选择的教学活动。因此,设计最佳方案,首先要使教学目的具体化。为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就要选择完全符合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师了解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教学内容基本反映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因此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但是当前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在许多情况下充斥着多余的知识和次要的材料,浪费师生时间和精力,阻碍着学生养成独立地创造工作的习惯。另外,教学内容不能单单是各门学科的知识,而应该把这些知识作为认识活动因素包括在教学内容里(如果学生需要掌握这种活动的话),这正是当前教学内容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尤其注意选择完全符合教学目的的知识和确定符合教学目的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活动。强调指出的是教学目的、内容,还必须在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使目的、内容具体化,划分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否则,胡子眉毛一把抓,只会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确定应该教什么才能使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方面达到可能水平,这是最佳方案设计的前提。但是应该怎样教,才能既节省时间又取得最大教学效果呢?这是最佳方案设计的关键。怎样教?具体地说,就是如何使学生认识教材、怎样激发儿童积极的认知活动,使他们能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怎样使儿童获得一般发展?怎样使儿童受到教育,使知识转化成信念?这些问题,教师在每次备课时都要解决。而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管用什么办法去解决都与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有联系。教学方法不过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共同进行的活动的方式。选择教学方法对教学目的、内容的深入理解很重要,这在前面已讲过了。然而,学生作为被教授的对象和活动的主体,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进行对学生的诊断工作。那么,这一诊断工作从何做起呢?教师首先要通过对全班同学的诊断了解所教班级集体的典型特点和平均知识水平、学习风气、组织纪律等以选择适合该班级实际情况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但是,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智力、性格、需要、爱好和才能都各有差异,不考虑这些差异而从学生的“平均情况”设想出千篇 一律的教学,强求他们齐步走,这种不符合每个学生客观实际的做法,其结果使低能的学生得不到特殊帮助,而能力强的学生则无法充分发挥潜力。这样,教学效果是不会有多大提高的。因此,教师在了解班级集体的同时,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其具体方法就是教师与学生谈话、长期观察、测验和教师会诊等。教师会诊是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实际是把各位教师通过不同方法从学生那里得到的情况加以综合。当前,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各科教师之间缺少联系,是教学工作的缺陷。对学生的诊断工作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必须引起特别重视。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的活动起着主导作用。因此,选择教学方法还取决于教师的特点,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技术水平。所以教师还必须进行自身的诊断,扬长避短,发挥长处。教师的自我诊断也是当前教学中被忽视的工作。教师在遵循总的目标和该课堂的具体教学目的,考虑这堂课内容的性质,考虑学生的年龄,他们的特点和学习教材的程度,考虑自身教学活动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才能选择最优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实现。最佳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课堂教学计划,不但要确定教什么、怎么教,而且要选择最佳教学形式和手段。一般来说,课堂教学有三种主要形式:班级授课、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教学手段有课本、直观教具、技术手段等等。无论选择哪一种形式或手段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行与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才能保证取得可能范围内的教学效果。此外,最佳方案的设计还包括确定课的类型,计划分配课堂各阶段时间等工作。最佳方案的设计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就是教师要精心挑选和编排练习习题。练习的目的不能主要地放在防止错误和克服作业的单调乏味的影响上面,而应主要地放在让学生通过练习进行思考、推理、独立地探索问题的答案上。可见,最佳方案的设计是复杂的,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这一支出是绝对值得的,它能由于教学任务的迅速而又适量的解决得到补偿。

2.实施

实施就是教师将精心设计的最佳方案付诸于课堂教学实践,即上课。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结成教学上的特殊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相互作用的教与学的关系。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的积极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完成现象的教学过程”,也就是说,“教学过程是以师生个性之间某种形式的相互作用作为前提”,而且“过程本身就是客观运动、变化和发展,其中包括教师和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相互作用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施最佳方案的过程中,要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在师生共同活动的相互作用中,通过管理控制、信息交流、反馈作用以及师生自我控制等,保证课堂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管理控制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目的是根据课堂内外部的各种变化而进行调节,不断克服课堂系统内部的不稳定性,如课堂外歌声、吵闹引起的学生精力分散或课堂内某同学的小动作引起全班同学骚动等,保证课堂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使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克服随机因素达到预期目的。课堂是脑力劳动场所,应该呈现出既紧张、严肃又生动、活泼的局面,那种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或“满堂灌”的死气沉沉的课堂都是不符合要求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控制应贯穿始终,应避免过严或过松。上课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这是就活动的主体而言。另一方面,就活动的客体而言,上课又是信息活动:信息的输出、传递、转换、加工、接受和贮存。教师的讲课实质就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组织形式中,借助于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语言、手势、表情)进行信息处理(教学内容处理),即输出信息(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听、看、做等输入信息。但教师不是漏斗,学生不是容器。教师要根据最佳方案划分的内容重点、难点,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主要内容上来,帮助学生掌握区别内容重点的技能,必要时把教学内容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理解、体会、归纳和总结,教师只作为指导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对信息输出(讲课)作用于学生后,必然使学生发生反应,教师根据反应改变教学进程或方法,这叫反馈。教师借助于反馈作用于教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最优化实现的保证。如师生在相互传递信息中教师通过发问,使学生做出一些矫正性反应,再根据学生反应的信息,及时反馈,促使学生正确掌握教学内容。又如,教师通过对学习结果的检查、评定和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成绩好坏、作业正误、应用知识成效等情况,从中获得矫正性信息,以便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马克思曾经指出:“劳动过程除从事劳动时的那些器官紧张之外,在整个劳动时间内还需要有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而且,劳动的内容及其方式和方法越是不能吸引劳动者,劳动者就越是不能把劳动当作他自己体力和智力的活动来享受,就越需要这种意志”。课堂教学作为尊重脑力劳动的过程,需要学生培养自己的意志和自我组织,如果学生缺乏意志,不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活动进行自我组织的话,教学最优化是不可思议的。另外,教师要善于自我控制,控制自己的不稳定情绪和不正确的教态。善于从自己的声调和手势、从自己的表情中表现出追求真理、追求科学和献身于教育事业的一股燃烧般的热情。这是保证课堂教学处于最佳状态的一个条件。如果每堂课每个学生都能非常有兴趣地、专心致志地学习,那么在孜孜不倦的有目的的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一堂课的全部时间,自然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当然,减少传统的课堂提问,多次重复出现的作业,防止一个环节向另一个环节过渡时浪费时间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不仅在一节课上,而且在一节课的某一阶段上,都会发生没有料到的新情况,因此,教师要随机应变地进行控制管理,修改和调整方案。

3.总结

篇6:教学设计及实施的诊断与优化管理论文

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的高效来完成。对课堂管理策略的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这种研究一直方兴未艾。1970年,希尔伯曼提出以“开放”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所谓“开放”,是指空间的灵活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堂内容的综合性。现在正在进行的数学课改也是以此为目标的。开放的课堂的学生具有更出色的创造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为高效。因为“开放”形成一种氛围,有助于促进批评性的探究和自我指导的学习。这种课堂,给教师的教学和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良好的数学课堂管理应包括以下四个策略

1.数学问题、方法与思想的准备。对教师而言,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的数学方法,蕴含的数学思想的假设和预见,是一种极为可贵的能力。这包括多角度认识教材内容,多方面分析学生的思维,预设多样的问题情境和考虑可能的异常情况。

2.课堂意外情形的及时处理。课堂的全部过程都应该在教师的控制中,任何问题的发生都要有及时的应对措施,不能漠视和拖延。这些问题包括学生对所学内容与众不同的认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疏漏或错误,以及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等。

3.适当的课堂容量和教学进度。保持一定的容量和进度不仅仅是教学任务的要求,从课堂管理策略来看也非常必需。如果教学安排过于缓慢,长时间停留在一个问题上,多数学生会越来越没有兴趣,以致无事可做。比如在一个简单的例题或纯粹的数值计算中花过多的时间都是不可取的。保持适当的进度对维持学生的热情很有必要,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不相干的事”。

4.积极的交流与良性互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要素之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让学生有被忽视的感觉,包括言语、表情、姿势,都必须为师生之间和谐交流服务。当有学生就某个例子有其他解法,或就某个知识点有不同的理解时,要用交流探讨的方式进行处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只有当学生与教师间的情感互动起来,学生对课堂的破坏性行为将大为减少,建设性行为相应增加。

二、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创设

1.“问题”原则。数学的学习,是思维活动与发展的过程。“问题”是点燃思维运动的火花,是认知结构得以不断发展的源泉。就学习任务所提出的问题要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提问的方式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语言要有情趣,内容要有较丰富的直观背景,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发现过程的参与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去探索数学概念的形成,定理、公式、法则的发现过程。从传统听讲模式到把听讲与读书、研究、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应精心设疑,置疑,适时调控,让学生处在猜想、类比、推测和解答的思维活动中。

3.归纳原则。整理归纳是知识反思内化的过程。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各知识要点,并揭示它们在知识整体上的地位、作用,与其他知识的相互关系和结构上的统一性,特别要揭示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4.变式训练原则。为了提高训练效率,必须防止机械模仿,可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式开阔学生的思路。变式练习的思维要求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维强度。

篇7:教学设计及实施的诊断与优化管理论文

一、指导思想

为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学校的能力,开设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积累校本课程,选修课开设的教育配套资源,鼓励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撰写,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校本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载体,开发优秀的校本教材是彰显学校特色,发挥学校改革发展示范作用的重要途径,同时,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落实新课程标准,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发展,特定制惠水民族中学校本课程和教材开发与管理细则及奖惩办法。

二、总体目标

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挖掘教师编著潜能,形成惠水民中校本课程开发特色,探索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的评价机制,优化评价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提高教师教育素养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校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人和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组员:各学科教研组长、课改年级备课组长、高级教师及骨干(资深)教师(若干名)。

职责:具体负责分学科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审定。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 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考核和奖励办法。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校本教材实际应用,及时总结经验。

⑥做好校本课程和教材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抓好理论学习和宣传

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小组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和理论材料。在教师、学生、家长等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等有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和整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参加相应的校本课程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发展特长,弘扬个性,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达到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自主发展;有个性的发展。

3、做好本校课程的管理

(!)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将课程开发寓于科研课题研究之中;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计划;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成功地实施校本课程。

(2)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每位教师必须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每位教师应努力开发出1门选修课。

(3)校本课程研究工作小组定期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并将根据课程开发目的的意义,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联系密切,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意义,对学生技能培养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根据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可行性的标准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进行评价。凡经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小组批准的课程,均被确立为校本课程。

(4)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学校负责,主要负责排课、教师教案的检查情况、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定期组织交流研讨活动。课程研究领导小组也将定期对教师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指导语评价,加强监控。(5)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根据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进行评估。可行性强的经修改继续使用。(6)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资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

4、做好本校课程的研究工作

开展校本课程培训交流活动,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有:一是学生的出勤率;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三是学生的学习成果三方面构成。继续研究以学生的自主活动过程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建立自我评价、集体评价、教师评价、家长参与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等。同时学校对校本课程研究工作给予各方面的支持: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2)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并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3)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4)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5)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5、做好校本教材的开发编著工作(1)校本教材开发范围

包括用于教学的基本教材和辅助教材。基本教材指学校实际、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课本,辅助教材包括学习指导书、导学案、习题集、练习册、实验探究及操作指导书等。(2)校本教材开发程序

①成立相关校本教材开发的教师编写组,开展校本师资培训。我校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具体负责本学科的校本教材开发。②分析学校现状,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

③制定开发方案。包括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课程设置的大致结构。并报教科室备案。④立项:申报教材开发立项,必须是已纳入我校校本教材开发计划项目。主编必须是从事该门课程5年以上,教学效果良好,原则上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申报立项时,须填报《贵州省黔南州惠水民族中学校本教材开发立项申请书》,并附教材编写方案。教材编写方案包括编写大纲、编写说明、编写体例与结构体系,参编人员分工等。

⑤审批:由教科处、教务处组织专家组审核《校本教材开发立项申请书》及教材编写方案后,提交学校校本教材领导小组审批。⑥分配任务,编写。⑦印刷,发放使用。⑧评价、修正、完善。

四、考核及奖励

1、校本教材版权:

经学校立项的教材,属于职务行为,原则上教材著作权(即版权)、发行权归学校。

2、校本教材开发费、稿酬及奖励:(1)开发费

用于教师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收集有关资料(查阅、购买、复印、翻拍等)费用、参加有关交流会议的会务费、差旅费补助费、专家评审费等。

3、考核与要求:

(1)各教研组必须积极组织校本教材编写的任务,学校将此项工作纳入考核。

(2)本不参加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课程教材编写的教师,不能参加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不能申报中级以上的职称评定,不能参加校级以上的评优评先,考核不能为优,奖励性绩效工资按第三等兑现。

篇8:企业安全管理诊断与优化策略探析

1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企业才能平稳健康发展

1.1 加强安全管理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需要

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保护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与健康, 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保护财产不受损失, 确保生产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转。对企业来说, 安全永远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坚持保安全就是保全局, 保安全就是保稳定, 保安全就是保效益。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生产经营实体, 加大企业对安全生产应负责任的落实, 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加强安全管理是建立安全生产法制管理秩序的需要

从一定意义上讲, 没有安全的生产形势, 就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因而, 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 安全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而且是关系到社会和企业稳定的政治问题, 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压倒一切的稳定问题。因此, 只有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从多种渠道加大安全投入, 才能促进企业统一、规范、有序管理。

1.3 加强安全管理是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需要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明确生产技术部门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中的保障职责、制度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目标保障体系建设、安全生产措施保障体系建设、经济保障、应急体系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教育 (培训) 体系的建立等。是以切实保护从业人员和广大职工安全和健康为根本目的。由此可见, 安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会陌生, 而对一个企业来说, 它包含的意义尤为深刻。安全生产工作不仅凝聚了太多人的牵挂和责任, 同时又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 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

2 企业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2.1 加强对安全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要坚持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必须紧密联系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结合当前企业推行的安全风险管理要求, 一直强调必须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引入安全风险管理方法, 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通过对安全风险因素的有效控制, 达到最大程度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的目的。安全风险管理是系统性工程, 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 就是要加强对安全风险的全面分析、科学研判, 科学制定管控措施, 最终实现消除安全风险的目标。必须强化责任, 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工作的量化分解, 使每个岗位都有责任, 各项工作层层分解, 实现从部门、班组到个人, 都权责清晰、责任明确。由此而言, 安全风险管理是更高层次的安全管理, 是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2.2 坚持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

企业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经常的进行安全培训教育、适时开展安全检查;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编制安全措施计划、岗位操作规程等, 其基本目的就是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坚持做到事前预防, 事中控制, 事后处理, 从事故中汲取教训, 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管理力度, 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恶性局面, 减少伤亡事故发生造成的各种损失。同时, 要让员工在科学文明的安全文化主导下, 创造安全的环境, 通过安全理念的渗透, 来改变员工的行为, 使之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安全理念, 强化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意识。

2.3 安全管理, 要以人为本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思想上能否破冰, 理论上能否创新, 决定着行动上能否突围。安全管理者要学会换位思考问题, 而换位思考应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开始, 主动站到基层一线的立场和角度去找到真正的问题, 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 从系统上、根源上解决问题。要经常深入现场, 深入基层, 严密控制各个工作环节, 理顺工作过程, 细分工作职责, 明确目标任务, 对每项工作、每个任务, 都要安排到人, 安排到位, 不留任何死角和盲点, 做到事事有安排。因此, 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 要以人为本, 用科学的手段来激发人的内在潜力, 使从业人员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和安全驾驭机器设备的能力。对于企业预防事故发生, 确保安全生产,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4 坚持企业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 是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建立的一种精细化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是:精确定位、合理分工、细化责任、量化考核。精确定位就是指对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责都要定位准确, 对每个系统的各道工序和各个环节都要规范清晰、有机衔接。要建立健全以法人为首, 各环节干部分工负责直到班组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立体式、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保证体系。同时, 坚持合理分工, 从而建立制衡有序、管理有责、高效运行的内部管理系统, 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同时客观评价方案产生的效果, 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 实现角色互换, 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思维统一、利益统一、目的统一, 达到管理和谐, 关系融洽, 步调一致, 共同发展的目的。

3 结束语

总之,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是安全生产活动的主体。因此, 不断深入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 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参考文献

[1]韩圣江.如何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2]潘杰.浅谈如何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J].新西部 (下半月) , 2012.

上一篇:锅炉房调试方案下一篇:中学教职工大会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