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9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案

2024-07-12

留守儿童9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案(通用13篇)

篇1:留守儿童9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案

留守儿童9月心理健康辅导教案

五年级 教学目标:

1、让留守儿童能自我完成阅读《金色的草地》。

2、能让儿童知道他们是被爱着的。

3、让儿童能正确理解电和火的用途并正确使用电和火。教学难点:

1、然儿童知道爱感觉爱。

2、正确理解电和火。教学过程:

一、学习辅导。

1、让儿童先翻开已学课程《金色的草地》,进行检阅一遍,勾画出不会读的句子和词语。

2、对每个儿童勾出的词语或句子进行教学,教儿童会读不懂的词句。

3、在教学过后让儿童齐读本课,再抽儿童个人阅读。找出错误的地方加以讲解。

4、最后再让儿童齐读课文。

二、心理辅导。

1、让儿童理解“爱”的含义。

2、让儿童说出身的爱。(引导学生说出:父爱 母爱 祖孙爱 亲人的爱

友爱 等等)

3、向学生讲解每个爱的来源。

4、告知学生他们不只拥有以上的爱,还拥有社会各界好心人的爱,只是这些爱不是能看见而是能感觉,实实在在存在的。

5、让学生说两句想对关爱他们的人说的话。

三、安全教育。

1、向儿童说出“电”和“火”。

2、让儿童说出电和火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什么用途。(做饭 取暖 照明 通讯 等等)

3、对以上用途进行讲解,让儿童理解“电”和“火”的正确用途。让儿童知道“电”和“火”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我们只有在正确安全的使用才能突出电和火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及实惠。

4、让儿童知道“电”和“火”虽然为我们生活带来了无数的实惠和方便,但如若不正确使用电和火,那它将会给我们带来的就是严重的打击和伤害。

5、举例说明不正确使用电和火带来的不同等伤害和灾害。(如:房屋火灾

森林火灾

电击人亡)

6、让儿童知道没有在大人的监护下不能玩火。天气干燥不能在野外点烧火,预防火灾。在家用电时和电口接触手必须保持干燥。

让儿童知道他们是被所有人关心关注着的,他们的学习、安全、生活都被大家关心关注着,所以他们不用害怕什么,只需要好好学习便可。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有什么困难的都可以向有关领导或老师反应。在政府的领导下会及时对他们的困难进行解决处理。

参加留守儿童:王天菊

王永琳

文婷

辅导老师:沈娜

2018年9月10日

篇2:留守儿童9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案

心理辅导班 王英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留守儿童的各种内在表现。

2、让学生知道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成因及如何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的各种对策。

二、教学形式:

情景回顾、交流、讨论。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回顾。(播放大石小学留守儿童网上大拜年视频)2.分析留守儿童现状。

①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大石小学共有在校学生817人,其中“留守学生”244人,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其中双亲外出的就有89人。

②心理健康的各种表现。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存在“亲情饥渴”、学习成绩滑坡、心理封闭、容易受到伤害及行为习惯较差等严重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问题。同时,这些留守学生大多数表现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自卑懦弱、缺乏自信;行为孤僻、缺乏对他人的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较差,他们的人生安全和生活环境也令人十分担忧。③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出示活动图片)

a.让孩子们生活舒心。伙食团老师要随时关注他们的生活情况,科学营养配餐,努力改善伙食质量,保证每一个留守儿童吃饱吃好。

b.让孩子们享受父母般的爱心。公寓老师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整理自己床铺和学习用品的自理能力。按时组织本寝室内的孩子给“留守儿童”过一个简单朴素的生日。唱一支生日快乐歌,送上一份师生自制的生日礼物,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大家庭的温暖。

c.让孩子们玩耍得开心。学校根据“留守儿童”各自的爱好,组织了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派富有特长的生活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开展活动。平时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和蔼的态度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跟他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让他们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亲情,让他们玩得开心。

d.让孩子们身心安全放心。生活教师每周为“留守儿童”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让他们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每周集中对“留守儿童”进行以“安全用电、用气、防火、防溺水”等的安全教育课,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每期开展一次法制教育活动;身心安全环境,让他们身心安全放心。

四、小结。(出示留守儿童心语心愿)

由于留守儿童是一个受全社会关注的对象,我们必须用真诚的爱去滋润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田;用热情的火去点亮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灯,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驱除蒙昧,收获希望。

课题:镜子里的我

一、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我,什么是对自我的真正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知道正确地评价自己有利于身心健康,能够接纳自己的优缺点,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故事

三、教学过程:

1、导入:你认识自己吗?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听个故事吧!

播放录音故事,学生听。

2、学文明理:

请每个同学对小黄莺说一句话,老师把大家的画录下来带给小黄莺。(学生轮流发言老师录音)

在我们生活中许多人也有小黄莺这样的烦恼,但是他们能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书中的课文就给同学们介绍了一位美国残疾人的故事,请一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找一名学生读)

想:这位美国残疾人是怎样认识自己、面对不幸的? 学生听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3、活动明理(1)分角色表演《小马过河》的故事,大家谈:

小马为什么不敢过河?后来怎么又敢过了,完成了妈妈交给的任务?

如果小马不了解自己的身高与能力,结果会怎样? 妈妈的话起到了什么作用?

(2)模仿人物:

请同学表演自己最熟悉的同学的突出的特点,大家猜一下是谁。

(3)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并将写有形容词的条幅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参照词语为自己画像。

4、总结:

篇3: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1. 缺乏沟通, 孤僻内向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 有困难时又由于亲疏和害怕等各种原因不愿向他人求助, 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加之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代为监护人, 致使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 不敢严格管教。这样, 监护人可能采取溺爱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 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 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 从而形成怕事、孤僻、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性格。或者在与其他孩子进行交往时, 不受欢迎和重视。处在情感孤岛上的这些孩子们, 逆反和自卑心理会日益加重。

2. 逆反心理

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 与人有一点摩擦就较真, 觉得别人看不起他、欺负他, 故而跟人相处充满警惕甚至敌意。稍有不顺心的事, 因为害怕或倔强不敢告诉监护人或老师, 从而使这些处在情感孤岛上的孩子们, 逆反和自卑心理会日益加重。随着农村剩余劳力源源不断地涌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违纪频发、中途辍学的现象也日趋严重, 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3. 厌学、自卑心理

大多数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的直接监管, 逐渐对学校没有兴趣, 不愿参加活动、自卑心理严重。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中, 他们可能胆小怕事、课堂不敢回答问题;高年级留守儿童中, 由于对学习失去信心, 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留守儿童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辛酸和物质匮乏的压力。

二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

1. 监护现状甚忧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 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 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 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 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 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 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 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 观念不一样, 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 代沟明显, 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 祖辈们往往以他们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另外, 老人年岁大, 精力不济, 健康状况欠佳, 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 力不从心。

2. 父母认知的影响

在外务工的父母因观念和一些职业活动存在着负面影响, 尽管留守儿童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断, 但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有些父母在外打工挣了钱, 增长了见识, 深刻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 他们对子女的要求一般较高, 随时关心着子女健康成长和学业成绩, 会经常与教师或监护人取得联系。他们的思想和情绪也会引起其留守孩子积极要求进步, 勤奋学习, 这种影响是良性互动的。另一种情况却是, 为了挣了钱, 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 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 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 顺其自然, 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 承担着很大精神压力, 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3. 学校的不当教育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 学校以分数高低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 使得我们的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那些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 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 又经常违纪的学生, 很少关心, 而这一部分学生中, 大多数是留守孩子。虽然新课改在不断推进, 学校的评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 从各校制订的考核细则中不难发现, 无论从多少个指标中来考核教师, 最终拉开教师之间分数的还是班级学生们的“考分”。教师的不恰当教育可能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第一, 教师不恰当的学生观, 是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传统的教育中, 学生的成绩好坏或听不听话, 是直接影响教师学生观的主导因素。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投入更多地关注, 对成绩差的学生常常关注较少。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大多数是留守儿童, 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引起教师的重视和信任, 于是就会抑郁悲观, 往往以“不好”、“更不听话”的方式与教师对抗。而他们的逆反又会激起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厌弃, 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师生关系恶化, 有的教师甚至采取挖苦讽刺的方式, 给这部分留守儿童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第二, 教师落后的教学观, 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主权。 (2) 信奉“严师出高徒”的古训, 认为“玉不琢不成器”。 (3) 由于有些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对学生严重地不负责任, 对学生的学习很少关心。

4. 社会的不良影响

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农村小集镇上的一些公开的和隐蔽网吧,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为了赚钱而大量招来在校学生, 甚至引诱学生。留守儿童自控力本身就不强, 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 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辅导

1. 从根本着手, 矫正他们不良的心理

留守儿童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

第一,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地了解, 熟悉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辅导, 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 并做详细的记录, 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 正确引导, 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 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第二, 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 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 缺少父母的赏识, 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 自律能力相对差, 内心孤独。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 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 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 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 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 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 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 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第三, 爱是教育的基石。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 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 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 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 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 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建立学习目标, 激发学习动机。

第四, 教师和监护人是代替不了父母的, 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时不在自己的身边, 满足他们安全感。因此, 教师要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 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 使情感得以抒发。此外, 教师还要多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 在思想上去掉他们那种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等不正确的思想, 要让他们重视子女的教育, 平时要多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我相信有了父母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行为上的约束, 有了学校的温暖关怀和帮助, 孩子一定会对学习和生活树起信心。

2. 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和他们交流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的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 让他们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 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 努力学习。增强他们的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 使他们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事实上, 有些孩子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 照顾弟弟妹妹甚至老人。在长期的生活中, 他们的意志变得坚强起来, 思想变得成熟起来, 学习也很用功, 而这些品质是其他孩子所不具备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要善于发掘留守孩子身上的优点, 对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 鼓励他们将这些生活事例以作文或者主题班会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 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这些学生当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后就会增强对学习的信心, 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后, 就能极大地促进学习。

3.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政策倾斜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尽量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欲望和需求;建立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合理流动、充分享受城市优秀教育资源的机制, 是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也就是说, 农民工的子女最好能像城市子女一样, 不要交借读费、择校费也能读得起书;建立寄宿制学校, 吸收留守儿童住校;乡镇政府要发挥爱心超市作用, 把留守儿童列入帮扶对象, 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问题, 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努力学习, 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总之,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它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但主阵地是学校, 教师是关键, 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 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脆弱的孩子们!

参考文献

篇4:留守儿童9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06-0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民进城务工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绝大部分把孩子留给老人看护,给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带来很多的不利因素。

一、留守儿童的在校表现

第一类是沉默寡言。这类学生不合群,平时不与同学说笑,显得很沉闷。他们的情感容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缺乏活力。因为父母不在家,他们有苦恼没有地方诉,有喜悦无法与父母共享。所以这类学生的内心十分渴望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第二类是不安心在校学习。有的学生父母在柳州市打工,有的在柳江县城打工,与学校距离比较近,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就到了。这类学生在课堂上有时容易走神,心思总飞到父母身边,尤其一到星期五就更不安心学习了。星期五最后一节课往往流于形式,有的学生把行李包已放在课桌下面了。下午上体育课时。有些学生就把行李包放在操场边,以便下课后能尽快回到父母身边。

第三类是大手大脚地花钱,缺乏节俭意识。留守儿童的父母总想多给些钱来弥补缺失的爱,有的孩子平时零花钱总有几十上百元。这些孩子有了钱,平时课间就买很多零食,有时也请同学吃,到星期五身上没钱了,就去向别的同学借,有的干脆饿着肚子等放学。这样一来,他们很难安心听课,对学习影响很大,对自己的健康成长也很不利。

第四类是玩性大,喜欢上街玩。这类学生身上有钱,在学校玩觉得不过瘾。就千方百计地上街花费。学校领导、班主任查夜,他们就等查夜后爬围墙出去。学生上街的次数多了,就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经常与“朋友们”浪迹网吧、游戏厅、桌球室,玩至深夜不愿回学校,双休日不愿回家。这类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更甚者,因为流连网吧而交上损友,逐渐堕落。

二、对留守儿童的辅导方法

在班级工作中,针对以上的现象,我采取了以下的辅导策略和相应的措施。

沉默寡言的学生缺少亲情、温情和愉快的心境,父母、老师及同学的关心爱护是医治他们心灵的良药。所以,我经常家访,要求他们的父母在工作之余多打电话给孩子,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也要求父母不要轻易给孩子泼冷水,而是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亲人的支持、鼓励是出于对自己的爱,让亲情温暖孩子的心,让他们的孤独感逐渐消失,敞开心灵去感受生活。

我常常和他们谈心,引导他们理解父母:父母外出打工,都是为了他们好,从而让他们学会感恩父母。

在生活上,我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如,经常了解他们伙食情况;冬天天气寒冷,我及时询问他们是否有御寒衣服;如果学生生病,及时送他们去医院……让他们享受到亲情的温暖,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

对于不安心学习的留守儿童,我采取了这样的教育方法:1.培养他们独立的生活能力,要求他们的监护人,在双休日里多安排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洗衣服、买菜、做饭等,从而消除他们对父母依赖的思想。2.经常用“树大分权,仔大分家”的俗语开导他们,让他们懂得孩子大了与父母分离是常事,不要整天想着跟父母生活。初中学习任务重,一味想跟父母生活,势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星期五最后一节课是我的课,我尽量上得轻松活泼,让课堂收拢他们归家之心。3.禁止学生把行李包带到教室、带到操场上课,在班里经常强调此种现象的负面影响,如影响别的同学安心学习等。

对于大手大脚,没有计划用钱的留守儿童,我采取这样的教育方法:1.经常与他们父母、监护人联系,让他们懂得给孩子过多的零用钱,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不利;2.经常给学生讲述有关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让他们意识到生活节俭对自己的成长有利,让他们养成有计划用钱的习惯。

对于玩性大,经常出校去玩的留守儿童,我这样做:1.切断他们去玩的资金来源。告诉他们的父母和监护人,给够他们日常生活开销就行了。同时告诉全班学生,不能借钱给爱出去玩的同学,如午睡、晚上,发现他们不在宿舍。马上告诉老师。交代各科任老师,发现他们不在教室上课,马上告诉班主任。2.切断他们与校外人员的联系、交往。在班会课,邀请政治老师给他们进行法制教育,让他们知法、懂法。3.在课外活动,动员他们参加一些有益文体活动,以便收拢他们的玩心。

农村留守儿童虽然有诸多的不良表现,但我们只要细心地观察、认真地研究、耐心地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就能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向心理健康之路迈进。

篇5:留守儿童心理辅导

唐南小学定期为留守儿童心理辅导 为了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解除他们远离父母造成的孤僻、寂寞、焦虑等心理障碍,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唐南小学定期开展留守儿童心理辅导。

唐南小学十分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刘艳飞老师定期为留守儿童做心理辅导,收集留守儿童相关信息,做到早发现、早联系、早辅导,主动找他们谈心、沟通、交流,排除他们心理不健康的思虑。通过心理辅导,让留守儿童们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老师的关爱。同时,也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薛预震)

篇6: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内容

2.学校方面。第一,“教育部门应加大力度解决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入学就读的问题。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能在城市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权利,免除不合理收费,使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2]使农民工子女有平等机会进入公办学校接受教育,这个需要政府在户籍制度方面针对这些特殊人群,稍作调整。对于那些随父母进城的孩子,教育部门也可以加大教育投入,成立专门的民工子女学校,这样家庭既不用担负民办学校的高额费用,孩子们又有着相似的经历和相近的学习成绩,能避免心理上的落差和环境的不适应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教师配备以及课外辅导、校车接送等方面更有针对性。第二,在 农村 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学校。教育机构增加教育投入,添加教育人员以及教育设施配置;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为留守儿童配备一定数量的监护老师和心理老师,在生活和学习以及心理上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第三,建立留守儿童和民工子女档案。以班级为单位,学校应调查留守儿童和民工子女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姓名、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父母工作所在地、家长联系电话、监护人情况、监护人联系电话,要把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思想表现等随时通报给其父母以及监护人。第四,开设心理辅导课和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安排班主任学习心理知识,以便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帮助解决。

3.社会方面。第一,留守儿童和父母交流见面,社会可以为之提供更多的便利。比如农村当地政府可以组织集体探亲,城市可以为农民工及其子女提供一些免费的亲子活动日。第二,社会加大宣传和舆论监督,呼吁全社会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成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小组,通过有组织有规模的方式,来传递爱心。

篇7: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对策研究》课题组

2017---5--15

官坡一中课题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疏导实记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为留守儿童的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为了真实的走进每个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为了将我们研究得到的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得到有效的应用,我们课题组决定在我镇的一所中学和一所寄宿制小学进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教育。

二、工作对象

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农村中学生和农村小学生。

三、工作定位

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研究工作是我们课题组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我校“留守儿童教育领导组”领导下开展工作,依托心理咨询室采取个体心理咨询、团体活动、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四、工作目标

1、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

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和适当求助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心理咨询室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工作原则

1、全体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原则。面向全体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格和健全人格。尊重留守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自立、自强。

2、实践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原则。亲身实践,以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个体心理咨询及开设团体心理辅导、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原则。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和心理咨询技术,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开展系统性的教育活动。

4、整合性与互补性相统一原则。将团委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的工作经验、理念和优势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整合起来,开展工作。要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与学校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团委其它工作,与校内外、课堂内外,其它健康教育活动相互补充。共同完善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形成。

六、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设立职能处室,加强统一管理

设定心理咨询室为关爱留守儿童的职能处室,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及联系卡制度

借助班主任的力量,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优秀生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采取学生与学生结对、“兵教兵”的办法,开展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的同学与留守儿童同桌,提醒、督促他们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帮助改进学习方法。随时随地对受辅导的学生给予学习上的指导与帮助、不良行为的监督与矫正,并将辅导进程与效果反馈于教师,让受导学生得到更多的亲情化的学习辅导机会。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将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心理健康辅导员和班主任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5、建立完善班级考核和教师考评制度

为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和教师进行考核,年终评出留守工作先进班及先进教师。

(二)真情关爱,开展“六个一”活动。

1、建好一个“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建一个“留守儿童之家”(设在心理咨询室),室内布置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配置有档案资料柜并分存放本校留守儿童的档案袋。

2、开展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

各班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成绩测试和身心调查,让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当“小老师”,帮扶一名潜能生学习,使他有成就感。给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儿童安排一名小伙伴——学习上是好帮手、生活上是知心朋友,上课时提醒、督促其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时帮他完成作业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快乐时和他聊天,为他排忧解难。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3、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积极实施“生态德育”工程,开展多姿多彩的人文关爱活动。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4、组织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拓展训练

学校不仅从学习上,生活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全方位的爱护,而且注重对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的培养。进行团体辅导拓展训练,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会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5、搭建一个阳光舞台

各班要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至少参加一项)。学校搭建舞台,定期举办团队活动、书画展、演讲比赛、课间等各种活动,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的氛围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七、活动要求

1、各位成员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必须全身心投入这项活 动,扎实做好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2、通过王校长的协调,使各班班主任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此项活动,确保活动收到实效,并按照职责条款,认真履行,让学校所有留守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附: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的记录

我们课题组王环娟老师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讲座

我们课题组赵爱琴老师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讲座

我们课题组老师在2016年暑假里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讲座

我们课题组聘请我校的心理老师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

我们课题老师与参加心理辅导活动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一起

我们课题的助援老师与参加心理辅导活动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一起

我们课题的老师参加我镇小学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讲座

我们课题的老师在2016年中秋节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讲座之后与学生在一起座谈、交流

我们课题的老师经常与我镇小学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一起交流、送小礼品

我们课题的老师经常深入到我们了解的几位留守儿童家里进行家访活动

篇8: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初探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 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在农村出现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所以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变的尤为重要。

1 留守儿童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1 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1.2 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监护不力。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1.3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这样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

1.4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这样疏于照顾,人身安全容易忽视。

1.5 "留守儿童'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辛酸和物质匱乏的压力。他们只能孤独寂寞地成长,享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亲情。更现实一点儿,他们根本看不到知识将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来说,似乎已经没什么实际意义了。"

1.6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再加上经济条件差、生活环境不好等方面的影响,"留守儿童"承受着几倍于同龄人的心理压力。他们普遍存在孤僻、胆小等性格特点,容易出现偏执、冷漠、自私等不良人格特征,并且诱发一些心理和情感问题。

1.7 父母外出打工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 。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与父母的打工年限有关,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

我认为,"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生活中有了委屈却没有一个合适的倾诉对象,久而久之,其人格表现或是攻击性较强,或是偏向抑郁。

2 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

2.1 学校要有所作为。具体讲就是要做到"三个一点",即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关怀,多一点问候。比如通过造册登记,把每一个留守儿童的材料记录在案,通过"结对子"的方式,"亲帮亲,邻帮邻",让在农村工作的党员、教师,常常关心这些孩子,嘘寒问暖等。

2.2 基层非政府组织,如妇联、民兵、团委、治保等,积极建立帮助机制,搭建起信息沟通平台,让社会各个层面的人都能真实关注到"留守儿童"的最新状况,共同关心他们。

2.3 治标还需治本,教育体系改革才是关键。怎样使留守的孩子不留守,如何解决进城读书的费用、学位等问题需要教育部门和政府共同商议,尽快解决问题,消除障碍。

2.4 培养稳定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对每一个做父母的人来说,天经地义的义务和职责是,一方面,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也应该给子女以父母亲情和家庭温暖,使其在情感、道德、行为、心理等方面健康发展。但是,在绝大多数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家庭里,这两个职责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这就要靠学校或监护人积极培养和引导。

2.5 学校老师和监护人要对"留守儿童"进行耐心的辅导和帮助。树立一个正确的自我观念,能实事求是地进 行自我评价,保持适度的自尊与自信。 "留守儿童"认为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无人辅导"。研究人员发现,多数"留守儿童"较少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器重,而监护人一般又没有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不少"留守儿童"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是自暴自弃,陷入恶性循环。在正常的教育管理之外,学校难以对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还有极少数教师对他们缺乏耐心,施以责骂、挖苦、体罚等不当手段,致使他们对学校失去信任,逃学、辍学,过早流向社会。

2.6 培养 "留守儿童" 在突发性事件中的自救能力以及正常的行为反应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较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 最让家长和监护人觉得头疼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对突发性事件几乎没有应变和自救的能力。 "留守儿童"自身在生理上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容易受到侵害,或者"学坏"。另外,由于大多数主要劳动力外出,一些不法分子往往趁机对"留守儿童"家庭实施不法侵害。

2.7 疏通思想,老师或监护人经常和他们谈心,培养正常的交往能力,能与周围人们友好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防止离家出走。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城里打工,再加上城市生活的诱惑,他们中的一些人会选择离家出走的危险方式。糟糕的是,这些孩子在农村缺少管理和控制,这更加大了他们出走的可能性。

2.8 就是尽快在教育目标中补上心理健康的内容,通过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广泛开展对各种心理疾病的防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根本目标是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全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篇9:关爱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总结

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向我们预示着:21世纪最大的财富就是人才。因此,关注21世纪的主人——儿童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在人生成长、学习的路上跨出了充满希望的一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为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矗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它立足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发展。而在众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中,心理辅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教育课程。

现就我校开展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对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的受挫能力越来越小,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必不可少的。小学阶段是一切的基础,如果在小学阶段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兴趣,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以及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必将为他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矗当代的小学生,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处于特殊地位,长辈的呵护、父母溺爱,容易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他们最关注什么?他们最困惑什么?他们最需要辅导老师帮助什么?为深刻地了解这些,我们辅导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农村小学生心适应问题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着心理适应问题,其中学习方面最突出,其次分别为生活方面、交往方面、认识自我方面。针对这一实际,在活动辅导中,我认为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面进行重点辅导,使学生爱学乐学。(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动机和兴趣是学习中的动力因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是十分有趣的(2)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联系实际,对照自我,从而自觉地学习,消除学习上的不适应情况。(3)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只有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他们才能有话可说,产生共鸣,课堂气氛活跃,辅导效果水到渠成。在学生的人际交往、自我认识等方面,我也选择了一些有针对性、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

二、开展心理活动的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学校和校区的领导高度重视这一活动,充分认识了在农村小学开展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和素质实践的全面进行,加强和改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2)制定教育计划。学校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层次有重点的制定各年级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和主题。

(3)营造活动氛围。学校利用宣传专栏、板报、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心理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意义。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健康的心理氛围。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很广泛,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学生的日常小事抓起,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有一个积极、健康、阳光、向上、自信的心理素质。具体的内容如下:

(1)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能过高评价自己,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不能过低评价自己,不要自卑,不要看不起自己,要挖掘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正确评价自己。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我,什么是对自我的正确认识,懂得什么是悦纳自己。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知道正确评价自己有利于身心健康,能够接纳自己的优缺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使自己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2)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兴趣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矗郭沫若先生曾说过:“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篇10: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一则

王晓琴

(乐山市沙湾区沙湾镇中心校,四川

乐山

614900)

摘要: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团结、搞破坏、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从而导致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本文记录了对我现在所教班级的一名表现很极端的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成功转化的过程以及我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辅导 案例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比如遇到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不是寻求老师帮助而是直接选择打架解决问题。在处理同学关系上偏激、唯我独尊,常常与同学闹不团结。甚至听不进老师与监护人的劝告,一意孤行。他们人际关系敏感,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他们由于长期与父母不接触,亲情往往比较淡漠,有的甚至怨恨父母。这些孩子如果不及时开导、教育,会影响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成绩。久之,他们会厌学,辍学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现就一则发生在我班的真实案例进行剖析,以供广大教师和家长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作参考。

一、基本情况

姓名:小李 性别:男

出生年月:2004年1月 年级:三年级

二、家庭情况及孩子在家表现

父亲常年在外省工作,很少在家,母亲是个家庭主妇,每天就是买菜做饭、照顾孩子的生活学习。家中还有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父亲一个人。

孩子四岁起就跟外公学着拉二胡,由于聪明伶俐,又有几分音乐天赋,二胡拉得还不错。有时外公有当地的演出,也会把他带上。有时还能挣得一些报酬,因此孩子备受宠爱。每次演出结束,外公都会给孩子一些奖赏。如果是广场演出,围观的群众给的钱,有一元,两元,五元,十元的,母亲会给他收集起来,并以记账的方式给他存起来。母亲每次都会告诉他挣了多少钱,但是孩子还小,只知道自己挣了两三千块钱,这些钱到底可以用来做些什么,他是不知道的,他以为很多很多,他糊涂的以为他不是父母养大的,他靠的是自己的能力长大的。

孩子父亲常年在外,孩子缺乏父爱。加之有大男子主义的作风,在他的家中,父亲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母亲没有能力打工挣钱,经济不能独立,说话做事要

看丈夫的脸色。父亲每次寄钱回家都是直接寄到儿子的名下,然后由他转交给他的母亲。孩子演出的报酬,平时由母亲代为保管,儿子什么时候要,母亲就什么时候给,要多少就给多少。有一次,小李问妈妈要了一千块现金,也没有说干什么,唯一的理由就是不放心妈妈,孩子还把钱带到了学校炫耀。孩子用自己的钱购买了手机,高兴的时候还拿钱给妈妈用。以至于孩子认为妈妈都要靠他来养。

孩子在家中就是个小皇帝,什么事情都由大人代劳。生活能力几乎为零,母亲认为孩子太小,就是让他做他也做不好,索性就什么都不让他做。上小学三年级了,每天晚上还要妈妈哄才肯睡觉。放学回家,如果孩子不想做作业,母亲不敢勉强他,说是怕他生气。孩子不高兴的时候,他就拿妈妈当出气筒,打骂妈妈,还自以为妈妈打不过他。有时他还会拿他外公开心,他有一次还把水故意泼到地上,看到他外公因此而摔跤,他不但没有悔意,还开心地哈哈大笑。

小李母亲在跟儿子谈话时,为鼓励儿子好好学习,就说自己就是读书不行才没有工作可以做,才因此挣不到钱。本来母亲在家中就扮演了弱者的角色,加上她自毁形象,孩子更加不把她放在眼里了。在家里,一般事情都是小李说了算,就算是大人明知不对的,大人也会做出让步。孩子母亲告诉我们她主要实施的是赏识教育,表扬鼓励为主,一般不批评,如果他做错了事情,她会耐心的给他讲道理。孩子习惯了听表扬,母亲批评他的时候他会跟他理论,要跟她顶嘴,生气时还会打骂自己的母亲。

三、在校表现:

孩子在校成绩中等偏上,因为会在音乐上颇有才能,经常会在班上或者学校表演露几手,身边也有几个朋友。但他不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性很差,人际交往上以自己为中心,与同学发生小矛盾小摩擦,他总是拳头相向。班级一些活动,他常常不听指挥,老师指出来了他不仅不服从还公开与老师顶撞。有时老师让他到办公室谈问题,他根本不听老师的话还摔书砸凳,扬长而去。时间一长,老师和多数同学都不喜欢他,他也更加不满意老师与同学,滋生了报复心理与攻击行为,经常无理取闹,惹是生非,有时甚至暴跳如雷。

具体事例有:

1、上体育课的时候小李故意碰了一下小东的头,小东就给了他一巴掌,小李不服气就回敬了一下,两人就打了起来,小东吃了亏。事后他们没有告诉班主任老师。但是小东回家告诉了父母。第二天上学路上,小东的父亲碰到了小李,就生气的批评了小李几句,小李火冒三丈,当即就与小东的父亲顶撞了起来,还骂了小东的父亲。就是这样,小李还是感到生气和委屈,背着书包就跑回家找母亲告状,并赌气说要转学。母亲百般劝说无果,无奈之下只好亲自把他带到了学校。希望班主任老师能说服他。班主任老师苦口婆心的给他讲了很多道理他仍然听不进去。还是坚持要转学,办公室在场的老师都帮着安慰他,给他讲道理,他还是听不进去,到最后他急了,在办公室里就歇斯底里的大叫了起来。说不转学就要把这所学校闹翻。说这话的时候,小李眼里全是仇恨的怒火。

2、课间活动的时候他撞到了班上的李靖,两人抓扯的时候,另一个孩子罗永拉他们,不让他们打,结果他认为罗永帮着李靖欺负他,加上体育老师说了他们几句,他更加觉得委屈了。乘门卫不注意的时候冲出了校门,门卫拉他也没有把他拽回来。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他回到了学校,一进教室,他就冲李靖和罗永大骂,母亲拦也拦不住。老师看他余怒未消,又把他和另两个带到了办公室,又是了解情况,又是劝说、教育。在耐心的心里疏导下,他似乎是认识到了自己 的不对,还表示要好好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可是,到了第二天,这个孩子母亲打来电话,说他不想来上学,让他在家里休息一阵。

四、心理问题分析

1、家庭教育不良。父亲不仅没有在学习上和生活上以及行为习惯上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甚至基于他的大男子主义,给孩子灌输了错误的思想,让孩子对自己的母亲和外公等家庭成员没有足够的尊重。而母亲则一味的溺爱,不仅不让孩子做必要的家务事,甚至自觉扮演家庭从属者角色,没有注意树立自己的威信,有时还自损形象,致使孩子瞧不起自己的母亲。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孩子认为凡事都必须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人人都应该按他的意愿来做,稍有不如意就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拿别人出气。如果没有达到目的,他就把气撒到妈妈身上,撒娇、撒横,甚至打骂自己的妈妈也在所不惜。在他眼里,妈妈不是应该尊敬和爱护的,妈妈就是他的奴隶,任他打、任他骂,因为妈妈不会责备他,他就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对她妈妈就怎样对他妈妈,习惯了就仿佛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当在其他地方受了一点委屈和挫折的时候,他就无法接受现实了。他让妈妈带他到学校,不是要解决问题,而是希望他妈妈给他撑腰。达不到目的就选择逃避,就要求转学,甚至不想读书。

2、学校老师对孩子心理教育不够重视。孩子刚入学时,没有对他的家庭情况做细致的了解(上面的情况是孩子表现极端了才去家访了解到的)。当他表现出问题的时候,简单地把他的心理问题归结为一般的违纪问题,没有制定详细的计划进行矫正。没有意识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矫正需要更细致更长期的努力。

3、小李小小年纪就在社会上进行有偿表演,听到的几乎都是对他的肯定,他自己能挣到钱,加上他母亲没有工作,这些都让他产生了可以不靠其它人特别是母亲的错觉。

以上这些原因使他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和自由散漫的个性。因为行为习惯不好,与同学们不能友好相处而经常受到同学的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并形成了心理障碍。与家庭成员相处的经历让他觉得在学校与学校老师也可以同样对待,这导致教他的老师也不喜欢他,所以他听不进老师的教育,感情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带有很强的攻击性。只要有一件不如意的事就会使他忘记场合,忘记对象大闹一番,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另一方面他思维方式偏激,心胸狭隘,敏感多疑,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总认为是别人和他过不去,对老师、同学的批评极为反感,老是怀疑别人说他的坏话。

五、矫正措施

1、从家庭教育入手。让孩子的家庭成员特别是他的父亲意识到孩子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取得孩子父母的支持。逐步树立母亲在家庭里的权威。

2、学校制定详细的辅导计划。包括:

(1)用尊重、平等、商讨问题的方式与其沟通。定期找孩子谈心与讲故事,给他讲父母养育的艰辛,告诉他要知恩图报。让他慢慢学会尊重老师,长辈。

(2)建立孩子成长档案,记录他在家和在校的详细表现。及时对他的表现做出评价。让他意识到做什么是让人肯定的,做什么是让人讨厌的。

(3)有意识地帮他与朋友相处,动员班干部以及与他走得近的同学一起和他参加各种活动,让他学会与人友好、愉快相处。

(4)有意识地开展一些针对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和谐同学关系方面的主题班队活动。用集体的力量帮他解决问题。

(5)帮助孩子制定阶段目标,并督促其实现。

(6)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配合,让每个教他的老师认识到他的问题,劲往一处使。

六、效果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小李在与同龄伙伴的交住上进步非常明显。他的自我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变得愿意与老师谈心,还主动打电话给他父亲,讲述他在学校里的事情。与母亲的相处上也没有原来那么不可理喻。师生都一致认为,小李的变化很大。

七、结语

现在乡镇学校的留守儿童很多,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老师足够的重视。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老师及时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充分沟通,及时针对孩子的问题制定详细的辅导计划,以一颗爱心对待孩子,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的防范和及时的矫正。

参考文献:

篇11:唐南小学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活动

用我心敲开你心

------唐南小学开展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活动

为了给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平铺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平台,唐南小学少先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心理辅导活动,设置了悄悄话心理信箱,请心理辅导教师给学生上心理健康教育课,主动找他们谈心、沟通、交流,排除心理不健康的思虑,为学生铺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

篇12: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多数时间还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加强学校的管理和监督,采用合适的心理辅导方法尤为重要。我校主要采取了以下应对举措。

一、利用节日、假期召开家长会

我校留守儿童的家长多在广东开厂或打工,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通常会回家过年过节,与亲人团聚,或者在孩子开学前专程从外地送孩子回家入学。对此,学校应抓住机会,趁孩子父母在家时召开家长会,让班主任与家长得到充分交流。学校通过大会、黑板报、“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教育,除了进行防火、防溺、防拐骗、防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教育外,还特别提出一些具体要求:父母要经常与子女保持联系,最好做到每个星期通两到三次电话,了解孩子的情况。交流的内容上,不能只问学习成绩,要多询问生活情况,了解孩子心里有些什么心事、疑问,要多加开导。要注意时间上不能隔得太久,就算工作再忙也挤出几分钟的通话时间来和学生交流。如果有可能的话,还要一个学期回来探望孩子一两次,假期尽量将孩子带在身边一起生活,增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更要全方位地关心。留守儿童的父母确实无法到会的,也要有监护人到会,孩子父母至少要看到“致家长的一封信”,了解学校的要求,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春季学期,我校组织学生开展植树栽花活动,活动不仅限于学校,还延伸到家庭、社会。除了在校园“班级绿化美化责任区”内植树栽花外,还从林业局领取免费树苗回村里栽种,种在屋前屋后,种在村道,种在上学的路边。不但重在种,还重在管,期末的时候进行检查比对,评出“绿化标兵”并给予奖励;还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的体育活动,如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羽毛球比赛。这样既丰富学生的文体生活,又达到锻炼目的,既安全又有效,使所有师生在活动中增进友谊,培养学生交往和沟通能力,使留守儿童感到温暖,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三、重视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教育学生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还要学会照顾家里老人,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还要关心邻家,帮阿婶伯娘做些能力所及的事,帮助更需要帮助的老人小孩。这样不但能建立融洽的邻里关系,还能从最基本的日常行为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每年评一次“尊老爱幼先进典型”标兵,并给予表彰奖励,彰显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四、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

监管“留守儿童”的大多是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由于他们大多年岁大,文化程度偏低,要想和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给予孩子正确的心理引导往往是不可能的。老人通常会百般宠爱以弥补孩子缺失的父母之爱,常常是疼爱有余而监管不足。而过度的溺爱,使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在不同程度上只追求生活上的享受,懒惰贪玩,很难养成勤劳、朴实的生活习惯,学习上怕吃苦、不思进取。

年龄的代沟在两代人之间是无法跨越的。但并非毫无办法,教师就是他们最值得信赖的对象,他们愿意与老师有很好的沟通、交流。对此,教师可采用合适的心理辅导方法,帮助指导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对其潜在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出困境,促其和谐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学校成立心理咨询辅导室,让在心理辅导工作方面有专长的教师担任心理辅导员,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疏导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五、在学习、生活上全方位关心帮助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都不在家,常会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对此,教师应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动态,尤其是在学生生病、情绪不佳的情况下,教师更要给予关爱,这样留守儿童的内心会变得温暖,深受感动。教师还可通过家访了解学生情况,或者打通家长电话让学生与父母通上话,这样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效果十分明显,在这之后学生变得更加尊师、守纪、勤学。同时,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要更多地使用积极语言,在班上也要多鼓励和支持这类学生多发言,对于其取得的成绩给予公开的表扬,让其产生自信的心理;还提倡同班同学多与他们交流,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以改善他们孤僻、内向等性格。

六、采用“结对子”的帮扶制度

一方面,学校将“留守儿童”指标分配给教师,由“责任老师”承包固定的帮扶对象,负责跟踪辅导,建立辅导档案,使帮扶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互相帮助,有什么心里想法都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以帮助那些留守儿童找到自己的位置,恢复少年活泼开朗的本性。对于部分表现特别出色的留守儿童,与其说同学帮他,还不知道是谁帮谁呢。但通过“结对子”,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学习,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责编黄春香)

篇13: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心得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家庭的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或经商,于是,我校出现许多的留守学生。基本情况:该类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父母都外出务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由爷爷奶奶监护,经过长久细心地观察和分析,发现在这些孩子身上出现了以下问题:

1、时不时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当该类学生身体有一点不适时,就让其爷爷奶奶请假,不来学校上学。经过多次的家访和与该类生谈心,我发现其厌学心理成因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2)懒散的学习心理

(3)成绩不理想,有自卑的心理

2、竞争意识淡泊,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3、有孤僻的心理倾向,与同学交往困难。

该类学生平时沉默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

上一篇:造价员建设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大棚房整治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