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分析

2024-08-04

景观设计分析(共8篇)

篇1:景观设计分析

校园景观分析

1.烟台大学前广场

区位分析:

烟台大学位于烟台市莱山区,临海的一所中综合类大学,周边有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滨州医学院、山东工商学院还有居民区和商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位置分析:

校前广场位于烟台大学南端,广场南面试望海路,东面建筑馆,西面是千米长廊,北面是图书馆和综合楼,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是重要的出入口,人流量极多。

现状分析:

优点:

1.地势平坦。

2.绿化面积大。

3.交通顺畅。

缺点:

1.绿化没有规划,比较杂乱,树种较少。

2.广场太空太大。

3.铺装简单,颜色单调。

4.空间层次感弱,功能划分的过于简单。

5.自行车停车位较乱,缺乏规划。

2.烟大小树林

缺点:

1、道路错综复杂,缺乏组织性

2、绿化较多,缺乏活动设施

3、组织不明确,缺乏统一规范性

4、缺乏公共活动硬地,对绿化破坏较大

5、没有功能上的区分,使用秩序混乱

优点:

1.环境优雅,安静

2.植物生长茂盛,私密性较好

3.位置优越,适合休闲

位置分析:

烟台大学小树林,位于烟台大学东北部,东有宿舍楼餐厅,西有宿舍楼餐厅,南边教学楼,北边锅炉房;其地理位置优越,有一定的人群,交通顺畅。

我们应做的:

在设计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实现景观设计的生态化,也就是将生态原则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使大学校园与自然相融合。创造性的利用自然景观,实现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根据自然条件,从学生的本能和需求出发,把环境景观改造得更加适合于学生学习、活动和生活。

我所认识的校园景观设计

概念:

众所周知,大学校园广场既从属于城市广场,又有其独特的校园的属性。一般来说,城市广场是一个由自然和人工环境所围合而成的三维空间形式,是公众活动的中心,有重点的反应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面貌的主要场所。《人性场所》的作者说过:“广场的定义是一个硬质铺装,汽车是不能进入的户外公共场所,其主要功能是漫步,休闲,用餐和观察周围的世界。”这是以人为主体并从人的生活去考虑的。

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社会文化、哲学基础、思维方式来作为这个广场的依据,从这些方面得出不同的概念定义。但总体而言,认识广场广场的几本途径分为两种:即以人的活动、心理感受为参照物,和以物质实体为参照物。也就是说,广场的概念应该包括人和物两部分。

随着“环境育人”观念的兴起,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很多高校在建设中为了追求轴线构图效果以及大空间、大广场的潮流,忽略了师生的实际使用心理,从而难以营造宜人、安宁的校园环境.校园广场作为校园空间环境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其品质直接影响着校园环境质量.校园广场是为了满足校园生活需要而建设的,由建筑、道路、绿化、地形等围合,多种硬软质景观构成的,以采用步行交通为主,具有一定主题思想与规模的节点型校园户外活动空间,是容纳师生学习、聚会交往、观赏游乐的重要公共场所.校园广场不同于城市广场,学生群居生活方式以及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校园广场的空间形式和活动内容的丰富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场要聚人并促进各种活动的产生,都是为了从根本立场上提升其空间质量。有一句精辟而古老的谚语所言:“人往人处走”,任何壮观的,激动人心的,精心设计的建筑外观和环境都只能引起人们短暂的好奇与欣赏,而不可能长期地具有强大吸引力,只有人和人的活动才总是吸引着另一些人。人和人的活动是最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感兴趣的因素。

广场空间由于由于围合而限定了一处特有的场所,使人们有了领域感;由于开放使人们能轻易识别该处欢迎进人和欢迎使用,从而使较多的人驻足留此;由于有硬地和一定的软质景观,使人们能在此找到所需要的活动场地,干自己想干的事。如此种种,都是为了聚人和上演一幕幕生动画面,于是广场成为城市中最富活力的生机勃勃的空间。

大学校园广场的功能:

1.大学校园广场是大学校园整体规划结构与环境构成的脉搏。

大学校园的功能分区,确定了校园规划之整体大局;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则解决了各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的联系,在校园功能分区与道路系统确立之基础上,则是各区的建筑群与建筑的外部空间的规划设计。大学校园广场的设计与建筑群的布置,形式,结构息息相关,任何一方的改动和变更都将对另一方产生互动影响。作为校园节点空间的校园广场,往往处于道路主次干道的交叉口,不同功能分区的起承转折处又或是建筑群的前庭或后庭。多个校园广场的统一规划与设计,将使校园空间建立一定内在逻辑性。

2.交通联系

大学校园广场充当大学校园道路系统之功能延伸的角色。校园广场承担了一定的交通联系任务,其上发生的交通状态有两种形式:一是强导向性交通,此时校园广场承担大量人流的疏散作用,常位于建筑的前后,平整的铺装地面有助于人群的流动与进出;二是自由分散性交通,此类广场一般整合着周围的多个建筑物,使各单体建筑成为一有机统一整体,广场从而成为各建筑之间的联系桥梁,人流在此间交互穿插,无固定的方向性。

3.景观构成校园广场往往具有相对开阔的空间,拉开建筑的距离,可以为人们提供充分的视野,并以不同角度去欣赏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充分展示建筑外观形象及环境形象。同时,校园广场本身经过精心设计,其间辅以适当的绿化、水体,各种形式的地面铺装,将成为优良的景观。

可见,校园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及环境是互为经管的关系,站在广场上看建筑时,广场为“观看”提供场地,建筑有了表演和展示的舞台;从周围建筑、道路看广场,广场成为视觉中心与观看对象,建筑物及环境成为广场背景。

4.交往场所

从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发了多种的校园的社会活动。校园广场则见证了各色各样的校园活动;上下课的师生,出入办事的校内外人员,在广场上往来匆匆,人们相互照面而过。若广场设计具有凝聚力而吸引人门滞留于此,那么散步的,呼吸新鲜空气的,驻足观望的,坐在石凳上看书学习的,角落里窃窃私语的人们将给广场带来亲切的活力,吸引更多的人在开展课余活动、讨论,进一步促进了人际间的交往及信息交流,如此种种。校园广场如同百货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展台,各种生动的人际关系再次展示。

《人与空间》一书中这样说:人及其活动是最能引起人们关注和感兴趣的因素,甚至仅以试听方式感受或接近他人这类轻度的接触形式,也显然比大多数城市空间和住宅区的其他吸引人的因素更有价值。户外空间中人的社会活动的积极意义远胜于建筑或景观本身,而无论建筑环境或广场的设计本身有多么的美观新颖或标新立异。

5.大学精神

大学是应该有精神的。University的本意,就是将追求科学知识和精神生活凝聚在一起而互相切磋与研究。我们常说“清华之严谨,北大之创新,南开之笃实,浙大之坚韧”都是国内著名高等院校精神的概括。这些精神之形成非朝夕而至,而是在各种历史,地理,文化环境的冲击影响下,通过师生的自由随意交流,针锋相对的讨论,将某种大学气质中最宝贵部分,某种底蕴所在,不断地完善补充而成。没有一个充分宽松自由的环境,缺乏师生交流的场所,大学精神难以形成。校园广场这种随意自由的思想、学术交流提供有利的物质环境,有助于促进大学精神之完善,与世代相传,而校园广场这本身亦成为大学精神的背景与物质体现。

烟台大学建筑学院景观设计专业

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篇2:景观设计分析

1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1)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人工设施的充斥、机动车辆的增长、自然环境的污染等这些对环境的人为改变,使原有区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因素随之改变。平衡被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越来越突出地凸现出来。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要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城市中,特别是车辆拥挤的道路、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人为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的功能;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的功能等等生态效益,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2)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kevin Ly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从物质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骨架”和“血管”;从精神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又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正如《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滨江路景区、苏州观前步行街都是成功的范例。因此,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骨架”与整体的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可以初步得出以结论:城市道路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所以说,有良好绿化美化的园林环境和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也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道路绿化就是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手段。

2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

(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浓荫;(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6)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目前在河北省唐市应用较多的有雪松、河南桧、西安桧、法桐、国槐、合欢、栾树、垂柳、馒头柳、杜仲、白蜡等。

灌木的选择: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唐山市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地被植物的选择。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如棣棠等。

草本花卉的选择: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

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道路的植物配置:主要有两类:整齐式行道树类型;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整齐式行道树类型:(1)乔木为主、配以草坪:高大的乔木不仅遮阴效果好,还会使人感到雄伟壮观,但较单调。

(2)乔木和灌木:既可增加景观和季相的变化,又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3)常绿乔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绿篱(或色块):这种形式既可四季常青,又有季相变化,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形式;另外,若条件允许可多行布置,既可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水平,又可大大减少噪音,这也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在繁忙的道路两侧设置自然式的园林道路即林荫路(具有一定宽度又与街道平行的带状绿地,其作用与街头绿地相似,有时可起到小游园的作用),尤其是居民分步相对较密集的一侧,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荫带散步休息(不必穿过交通繁忙的街道),又有效防止和减少车辆废气、噪音对居民的危害,这种形式在各个城市较为普遍。

3道路绿化景观的营造

(1)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原则。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在交通空间里,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人群,在动态的过程中观赏道路两旁的景观,产生了不同行为规律下的不同视觉特点。我们在设计道路时,须充分考虑了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不同速度,不同栽植方式,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譬如,在拐弯处不应种植大灌木或小乔木。又如,在隔离带的种植时,一个标准端的长度就应考虑到车速,行人速度等问题。道路绿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遮荫、降温。四季的变化使植物的外观形态随着发生变化,尤其是落叶植物。炎炎夏日下,行车和行人需要一个宜人的交通环境,浓郁的绿荫能使人感到丝丝清凉,烦躁的心情可以得到舒缓,有利于交通安全;当叶落的时候,冬日和煦的阳光带来几分暖意。所以说,植物不同的习性奉献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嗅觉上的享受,还有心灵的慰藉。(2)道路绿化的生态原则。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设计中,注重这一生态景观的体现。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设计中这一原则的运用应当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切实的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3)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因此在配置上应考虑道路长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观要求。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4)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例如,行道树树种选择的一般标准:①树冠冠幅大、枝叶密;②抗性强,耐瘠薄土壤、耐寒、耐寒;③寿命长;④深根性;⑤病虫害少;⑥耐修剪;⑦落果少,或没有飞絮;⑧发芽早、落叶晚。公路绿化带采用大手笔、大色块手法,植观花、观果、观叶植物,适应不同车速的不同绿化带,空间上采用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强调整体性、导向性和图案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风貌。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

4结语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道路绿化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

建设园林化的道路应采取大手笔、大色块的绿化手法,主要道路绿化带的理想宽度至少是30m,才能有效地发挥植物材料的生态效应,只有树立大园林的观念,克服以往的“一条路,两行树;绿化小打小闹”的做法,才能使城市环境面貌跃上一个新台阶。

篇3:山体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1 山地公园

1.1 山地公园的概念

山地公园就是指位于城市或城市近郊, 且大部分具备山地地貌特征, 满足公众休闲、游憩和娱乐等功能, 并与山体环境密切相关的公园。山地公园的地表情况一般都是高耸复杂的, 有一定的绝对高度和有一定的相对高度。

1.2 山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

由于山地公园独特的地形特征, 其景观设计和平地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 山地公园的地形高低起伏, 空间形态多种多样, 拥有着独特的地域形态。其次, 山地上植被的光照、水分、土壤等都是与众不同的, 因此, 形成山地独特的景观特征。正是基于这样的山地景观空间与地形特点, 在设计和营造山地公园时, 其视觉空间会受到山体空间朝向的影响, 不同的山位会存在不同的景象特征与视觉空间类型。通常可以将山地分为坡底、坡中和坡顶3类, 在设计时应该根据不同的海拔和坡位, 因地制宜地设计景观。

2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

相较于平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山体公园的地形高低起伏较多, 较为复杂, 因此, 公园内的景观还是以自然景观为主, 同时根据山地的独特性处理好山地公园的各种景观要素。首先, 要从山体的视觉空间角度分析。不同的山体位置需要选择不同的景观设计, 比如, 山地的位置比较高, 所以, 其视觉空间较大, 视野较广。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山顶的特点来开发公园的景观, 尽可能延伸视野, 获得全方位的山地景观。再如, 山体的山麓地带, 其视域则相对有限, 将其作为主要的公园活动场所, 则需要在山体与城市的过渡地带进行相应的设计。其次, 要注意山体公园内游玩路线的设计。因为受山体高低起伏的影响, 在道路的开发和组织方面都比较困难。因此, 要根据山体的走势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 使得道路设计尽可能地充分展现多样性, 让不同的山体路线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体验。设计师可以在考虑顺应山体地形上, 尽可能地使公园道路与环境相互适应。同时可以利用水平或者垂直方向同时进行, 呈现出山体公园道路的立体性, 从而为游玩者提供更多的游玩乐趣。最后, 要以人的心理需求为依据进行山体景观设计。公园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更多的休闲需求, 使人们获得身心的放松。为此, 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要确保公园内的道路设施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使得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真正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

3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手法

3.1 城市人文精神在山体公园中的展现

由于地域的不同, 每个城市的文化传统也就不同。在设计山体公园景观时, 要充分考虑每个城市自身独特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环境, 这样才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恰到好处地进行人文设计, 达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 才能有效增强人们对公园的亲切感。当然, 在公园建设时不仅要体现人文性, 更要维护好山上的花草树木, 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适应、相协调。此外, 还需要综合利用山地资源, 充分考虑到城市山水空间的格局变化, 建设具有地域特色, 并且具有浓厚人文情怀的山地公园景观。

3.2 地域性特色在山体公园中的表现

在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中, 一定要考虑地域性, 因为地域性是对环境人文和自然特性的反应。在景观设计中, 一定要注意保护山体的自然环境, 使得城市的文化风貌建设与城市地域性相协调。例如, 在建筑物色彩上的选择就需要与城市整体传统风格相一致, 凸显当地人的生活场景, 使得人们更好地融入其中, 体会城市文化。再如, 根据山体的走势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 使得道路设计尽可能地充分展现多样性, 让人们在游玩时充分感受城市文化。

3.3 注重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

在构建城市与山体公园道路之间的联系时, 要注重做好各方面的连接, 比如, 山体与山体、山体与城市之间的连接。做好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确保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与城市空间发展相协调, 最大可能完善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另外, 在分析山体公园的景观效果时, 还要注意山体轮廓线的夜景效果, 使得夜间的山体景观效果也能与城市相得益彰。

4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价值取向———共生性

景观是依附于社会而存在的, 在不同的时期, 设计表现都是不同的。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 必须要有个正确的价值取向。最初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仅仅是致力于形式与硬质铺装的组合, 设计大多忽视了原始自然的存在。因此, 设计要摒弃最初简单而自我的方式, 要注重设计空间场地与自然环境的分析, 寻找共生性, 将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与自然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城市与自然之间寻找平衡点, 将山体公园景观设计建立在与自然共生的基础上。

4.2 生态保护

不管什么样的建筑样式, 还是什么样的景观设计, 都需要考虑到生态保护问题。尤其是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 其本身的开发就是在间接破坏原始生态, 因此, 必须要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设计开发, 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共生理念, 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发展。

4.3 安全性问题

山地公园毕竟是在开发生地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 其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安全问题。不仅存在着比如地质灾害、森林病虫害、洪水灾害等自然灾害, 还存在着比如火灾等人为灾害。安全性问题必须值得我们注意。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救结合”的原则, 做好山地公园景观设计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

5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5.1 地形结构分析

该山体公园占地面积约20hm2, 位于江苏徐州市, 属丘陵地形, 地势起伏较大, 堆石较多, 无植被, 如图1所示的万科山体公园的地形图。项目原为采石场, 山体开挖岩床裸漏、缺水, 对植物生长十分不利, 因此, 在设计中考虑通过对雨水的集中收集到地块南端现有的集水矿坑内, 在旱季期用于植物浇灌, 浇灌方式为滴灌。在植物设计上选择耐旱、抗盐碱性强的植物。这个就是要充分考虑地域性, 通过分析地形特征, 选择合适的景观进行设计。

5.2 景观设计分析

5.2.1 塑造山谷印象, 保护生态。

万科山体公园最大程度的尊重原有场地, 最小限度的建造人工设施, 因地制宜开辟简单登山道, 巧妙利用场地原有高差, 营造不同于其它公园大气开阔的“山谷印象”, 如图2所示的山谷印象图。这就是充分利用景观空间组织来营造的景观设计大局, 并最大限度保护生态, 坚持城市与自然的最大共生, 使其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5.2.2 充分保证安全性。

为了营造大空间、大场地, 借山之势, 在市政道路连接处开挖, 回填到毛石挡墙的周围, 进一步保证了场地的安全性。同时, 对重点范围重点覆土, 设计毛石挡土墙并种植植被, 美化环境的同时, 也保证了场地的安全性。

5.2.3 回归自然, 因地制宜。

重拾过去的记忆, 这是对自然的回归尊重, 尊重地势地貌, 熟悉来自当地的材料、硬景观和本土植被。在植物选择上, 使用能适应喀斯特土壤的植物, 例如, 刺槐、侧柏等。采用大量适应徐州气候的乡土树种, 以及运用人工林藤本植物进行现有林分的合理改造与修复。大量使用本地材料, 保持了场地原有特色, 只是略加梳理, 使公园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趣味。我们的使命是自然放松、不突兀、不特意的景观, 让人有自然放松的景观感受。这也是应地制宜地进行景观设计, 并能巧妙地回归自然, 达到很好的协调效果, 似乎浑然一体。

5.2.4 充分融入人文情怀。

万科山体公园在不同的场地设计上, 都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和形式, 同时依托于场地不同的人文情怀, 给予了场地自己的灵魂精神。这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进行恰到好处的人文设计, 达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 有效增强了人们对山地公园的亲切感。

5.2.5 重塑现代人与山体共生的生活方式。

万科山体公园将现代人追求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带进公园, 赋予公园更多的功能性, 在保持自然特色的前提下, 营造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景观, 重塑现代人对待山的依赖与山体共生的生活方式。

6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山体公园越来越成为城市绿化美化的环境载体。对于山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不仅要因地制宜, 还应该保护生态, 追求城市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确保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与城市人文环境相统一。不断研究和探讨山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设计出更加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 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贴近自然、拥有人文情怀的山地公园。

参考文献

[1] 英柏, 念冬, 东婧.楼高但凭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南京月安花园景观设计浅析[J].建筑学报, 2012 (7)

篇4:城市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作为城市景观设计在现阶段发展的主要重点与要点。

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界定

首先,景观的概念,景观这一词语对于不同学科的意义与理解是不同的。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

其次,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学科,其与规划与生态、地理等多个学科进行交叉与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之中具有不同的意义。一般来说,城市园林景观要素包括了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作为自然景观其中的主要元素就是自然风景,例如江河湖海、山地丘陵、名石古树等等自然景色都称之为自然景观;而人文景观则主要包括了文化遗址、文物古迹、城市广场、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等方面。作为空间形态,这些景观以自然与人文要素为基本的构成因素,为各种景观要素提供系统的组织与构建方式,在中国古代风水理念与现代设计方式之中寻求一个和谐的平衡点,从而形成具有自身秩序与特点的景观体系。

再次,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及服务对象。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个性化发展的展现,城市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注重对于历史的传承,与城市的各项发展一同前进。城市景观主要包含城市的历史景观、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三个大的方面,而这三方面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组成了城市景观的基本骨架,也是设计师进行景观设计工作的重要对象。城市景观设计,其中主要包括了城市广场、城市中的商业街,以及办公环境等地方,例如,各个城市的万达广场;沈阳的中街步行街;北京的高级办公区域CBD等地方,这些地方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明,展现的是整个城市最为高水平的设计内容与观念。

城市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点

城市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有很多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点:

第一,绿地,城市绿地的建设,出于人们对于绿色植物与生活环境的崇尚。城市景观设计之中对于绿地的设计有三种,规则、混合、自然。其中规则设计主要出现在欧洲的城市景观设计之中,中国景观设计则讲求依据植物的形态与自然属性进行搭配。花、树、草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三种必备的要素。

第二,建筑,一般来说这进行城市景观设计之中要以建筑物为主体,而建筑的设计则要因地制宜,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例如南方、北方的建筑都要独具特色。同事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地况,在总体结构滞洪要依据地形进行建设。建筑物宁小勿大。在空间结构上要重视与明暗、虚实等因素的结合。

第三,水体,有条件的城市,在景观设计之中可以充分利用水体进行设计与建设,增加整体建筑群的活力,调节景物,柔和整体布局,对于水体的设计与改进在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是十分重视的。设计师可以根据水的运动特征设置为瀑布型水景、流动型溪流水平、喷泉水景、湖塘水景等。

第四,铺地,在城市景观设计之中对于道路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铺装上,一般表现为街道、广场、坡道、踏步等方面,是城市居民行走与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人与他人、景观的连接通道,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于整体的空间布局具有促进作用。

第五,景观小品设置,景观小品的设置是多种设计学科的综合,包含了景观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造型设计以及雕塑创作设计等方面,景观小品的摆设主要突出其艺术功能,与使用功能两个方面。以主要有以下几种:灯具、座椅、廊、雕塑、服务设施等。

中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及其要素

首先,中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实际上就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当中融合进中式的传统风格,这种设计理念与设计方式从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开始,已经逐渐为世界与国人所接受,成为了景观设计之中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这种风格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体现出现代的设计理念,减少了传统的造园手法对于现代设计观念的束缚,又为现代设计增添了中国元素。这种设计方式与方法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沉稳却有失活泼的缺陷。

其次,中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主要的设计方式是利用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其中利用丰富的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与图案等具有象征性的符号,植物空间的建造也是充分突出中国韵味,体现现代景观空间。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符号,其中主要包含了:以我国古代神话中各种神兽以及动物组成的吉祥物,例如古代神话中青龙与白虎等,又包含了具有宝相的植物,例如牡丹花以及荷花等。

再次,在当今我国城市的景观设计与建造中,通常利用上述具有传统意义的符号,并加以运用抽象以及简化的方式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景观之中,并且具有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例如可镶刻在景墙之中,也可以雕像和雕塑的方式存在,又可结合灯具等方式。

篇5:建筑景观设计的分析论文

一、建筑景观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是建筑景观设计中最基础的﹑同时又是首要的设计原则,建筑设计师们应对地理条件予以合理利用,并据此来选择与之相应的园林植物。对于建筑景观设计而言,其不仅应追求人性化,更应追求高水平人文环境以及高质量自然环境。园林景观环境往往要对其实用性以及观赏性予以充分考虑,将各类文化娱乐设施融入绿地氛围中,构建开放式格局,从而在园林景观中构造具有交流﹑休闲以及运动等功能的人性化公共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园林景观设计不应对欧美风格元素予以盲目模仿,而应对其多元化格局﹑民族风格以及区域特色有充分体现,例如雕塑﹑大门以及栅栏等,以免丢失设计个性。

其次建筑景观设计应注意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绿是重点所在,通过各类花草树木的种植来实现。然而现在大部分设计都过于喧宾夺主,对于标志性建筑的固有地位强调过多,导致土地占用过多,浪费了原有绿化土地面积。而通过立体绿化模式则可较好地应对这一点,此外建筑和景观统一设计策略分析陈宇齐齐哈尔市佳维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祥达分公司161000还可通过对墙壁垂直空间的利用,种植各类攀缘植物,以缓和原有建筑过于生硬的几何线条,改善空间美化效果;或者在屋顶种植各类花草和植被,不仅提高了绿化率,更有利于建筑节能,提高住宅生态效益。

二、建筑和景观统一设计策略

2.1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关系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前者是建筑单体的具体设计,而后者则是景观空间的围观设计。建筑景观要想实现统一性则必须密切结合建筑和景观设计。但是现代主流建筑设计对于景观设计的意义和重要性则有所忽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未密切结合景观设计,甚至直接忽略。例如在局部设计一些小型喷泉﹑雕塑,或者简单种植一些花草作为陪衬;更有不少公司在建筑竣工后才开始景观设计规划,此种情况下显然难以估计规划布局的整体性,仅仅表现出浅层的`视觉效果,更无法满足停车﹑交通以及消防等硬性技术指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以及城市规划三者是和谐统一﹑相辅相成且不可分割的,忽视任意环节都会导致建筑设计效果的整体性受到影响,并对建筑使用功能﹑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产生不良影响。

2.2建筑景观设计应遵循人本理念

在现阶段建筑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通常需要遵循人本设计理念,以此来确保居住者能够享受到优良的居住体验以及优质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是对自然发展与人的主体性之间一致性的尊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本理念在国内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逐渐深入人心。设计师们在设计过程中应对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予以充分考虑,而建筑景观学更应提升关注对象的高度,从人类生态系统整体着眼,不仅要对人类发展予以强调,更需要对自然环境与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予以关注。对于景观建筑师而言,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是其追求的目标所在,因而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分析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应学会理解自然﹑自重自然,保护人文系统与人文环境,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高度协调统一。从建筑景观设计角度分析来看,坚持人本设计理念就是重视城市规划建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有机统一。

2.3建筑景观设计应实现可持续性以及生态性

建筑景观设计应学会尊重和顺应自然,设计师们应对景观地域的独特性予以充分考虑,并与该区域内的地质﹑地貌以及自然文化遗产充分结合,遵循生态原则来设计建筑景观,并对可再生类资源予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确保其审美与实用功效得到最大化发挥。同时不应对当地文化和自然遗产过多变更和破坏,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借用;应尽量利用自然开发,削减人工成本。基于生态美学以及生态价值观将建筑与景观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提高居住者生活质量。

三、结语

篇6:滑板公园景观设计分析论文

作为“舶来品”的滑板运动,在中国开展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后,滑板运动才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尽管此项目起步较晚,却有着无限的潜力。在一些大城市中,滑板运动正成为青少年的一种时尚和一种都市文化的象征。同时,全国各个城市都掀起了滑板公园建设的热潮,相较于国外滑板公园设计而言,中国的滑板公园设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使用功能单一且与周边城市景观环境不协调

当前许多滑板公园的设计名不副实、单调乏味,实则就是开辟了一块硬质场地,设置一些简易的滑道、平台、地形、高差以及金属或者钢结构的设施,亦或是作为一个公园的附属产地,就美其名曰滑板公园。场地缺乏景观设计以及空间层次。这样的设计也并没有与周边的城市景观相融,既孤立又无趣。同时,这样的场地往往无法拓展其所承载的社会功能,一些看似与滑板运动无关的人失去了进入这个空间的意义。如今的滑板爱好者渴望的是一处集都市庭院、公园和行人广场为一体的公共场所。是一个造型美观,建筑可靠的充满活力的开放空间。

(二)缺乏特色,“千园一面”

趋同现象以及缺乏创意和特色已经成为当前国内滑板公园普遍且严重的问题。没有将历史文化、本土特色加以提炼,并以现代的设计语言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以及无法充分利用基地内的地形特点,使得当前国内的滑板公园出现了“千园一面”、似曾相识的现象。

(三)忽视细节、缺少精细化设计

不同于国外优秀的滑板公园,国内的滑板公园对于细节设计较为马虎随意,缺乏精细化设计。细节及精细化设计往往反映在场地材料、景观元素的选择和细节施工品质等方面。我国的滑板公园在这一环节的问题具体体现在:

1.场地硬质纯粹单一的使用混凝土,缺乏变化且对透水性欠缺考虑;

2.植物等绿化景观只是作为滑板场地的附属,没有与硬质空间发生互动;

3.景观小品随意堆砌,缺乏创意等。

二、滑板公园景观设计策略

滑板爱好者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处在社会边缘的群体,因此规划和设计好滑板公园将对社会产生重要而又积极的影响。

(一)广泛的社会参与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始终参考不同类型滑板运动爱好者的不同的喜好、习惯等,是滑板公园及其景观设计成功的首要且关键性的因素。例如,在Metro滑板公园的设计中,从概念设计开始一直到最后整体方案的调整及优化,设计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积极邀请当地的滑板爱好者参与到设计中来,反复征集了不同类型滑板运动爱好者的意见。根据征集的结果,设计师建造了滑板爱好者情有独钟的造型——管形区。但儿童更喜欢流线型的设计,而青少年则钟爱棱角鲜明的设计,所以设计师又将儿童活动区和观赏区与碗池区连接在一起,设计万案公布后赢得了良好的反响。

(二)加强滑板公园与周边城市景观的和谐化、一体化

在设计伊始,就应该树立和谐的思想。将周边的环境景观纳入滑板公园的设计考量,不仅能加强滑板公园的空间层次,丰富景观资源,使得滑板公园从观赏性和实用性上均得到提高,并且与周围环境景观和谐发展,优化了城市整体的景观系统。凯恩斯海滨滑板公园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滑板公园,位于凯思斯前滩这个广受欢迎的旅游胜地。公园设计了一体化的活力景观,糅合了原有海滩的美景,更为前滩创制了交通便利的运动主题焦点。为这个本已充满动感的沿海娱乐区域增添丰富的视觉效果。

(三)尝试历史与地域文化的融入

将历史与文化恰当的融入到滑板这项现代都市活动中,并运用合理的现代的设计手法,根据场地内的高差地形,在滑板公园的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来,不仅能营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滑板公园,同时也让滑板爱好者们产生了由衷的自豪感。例如,位于斯德哥尔摩北部大约241公里的瑞典滑板公园,它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出的世界遗产红线之内,13世纪人们在此开采铜矿的痕迹至今还遗留在这片土地之上。设计师采用考古的方法,创建了一系列浇灌了混凝土的“裸露”的“战壕公园”,并将楼梯、砖石和围栏都位于朝向城市的一边,以堆叠、折叠、切割与弧度等方式组合,不由得让人联想到考古挖却出来的前人开采铜矿的遗迹。而位于莫伊拉河旁的滑板公园,设计灵感就源于加拿大人所钟爱的莫伊拉河。设计师从河流中汲取灵感,根据莫伊拉河中的叠层小瀑布设计的保持滑行速度的台阶和高差,以及根据河中翻腾的浪花和水流的弧线所设计的特殊滑板技巧的训练设施,使得当地无论是滑板爱好者还是非专业人士来到这个公园,都会不由自主的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多种硬质材料的使用

现浇混凝土是滑板公园与滑板文化的精神象征,而滑板公园也可以全方位的去展现这种材质的可塑潜力,将这种粗犷材质的自然美诠释的淋漓尽致。但是大面积单一的使用钢制边缘的光滑混凝土构筑物难免使得长时间运动的爱好者们感觉单调,因此就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混凝土及其他材质的运用。可以加入多种质地与花色的材料,在Metro滑板公园的设计中,花岗岩被设计师作为横档,将镀锌钢镶嵌在某些构筑物的表面,龟裂状的混凝土使墙面看上去更有厚重感。对场地内的各种类型的硬质材料,包括石头、砖、钢材、花岗岩、混凝土等进行分层使用,也能有效的丰富场地内的硬质。

(五)重视细节,进行精细化设计

细节以及精细化设计对于滑板公园而言,是最能体现公园品质以及设计师创意的重要方面。在灰桥湾滑板公园的设计中,设计师以合理的成本,通过混凝土和植物等元素创造出了高水平的细部结构。通过形状来诠释雕塑艺术,如运用直线与二维或三维空间曲线相交叉的百台叶雕塑,大大鼓舞了滑板爱好者。公园中的条形雕塑和滑行弯道也都很引人注目。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在灰桥湾滑板公园中,植被开始介入硬质空间,二者的互动在两个坡道下的空隙处发生——仿佛是从公园地面上升起来的两个悬臂,在空中融合并形成了—座桥;在朗斯代尔滑板广场设计中,其拥有一块大面积的生态湿地区域,遍植着本土植物,解决了几乎所有设施的地表排水。在景观小品方面,可以将地域文化融入其中,在设计形式上则可以采用暗纹与暗花的雕刻形式而不是简单的使用楼梯和栏杆。

(六)多功能设施的设置及增加

在滑板公园中及其周边地区设置及增加多功能的设施,能够跳脱出传统混凝土的单调造型,使之成为多样化的空间,能够吸引不同年龄层的人来此休闲放松。所承载的社会功能更加多样,场地的社会敏感性也就更强,能够吸引更多的非滑板公众来到其中,使滑板公园的设计能够触及更加深刻的社会层面,变成一个受欢迎的“真正的开放空间”,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滑板的产地。例如,在Metro滑板公园中就设置了色彩缤纷的儿童活动区,配有相应的游乐设施和塑胶保护层。与活动区相对的是一面颜色亮丽的瓷砖墙,墙上的图案也是由当地孩子们绘出。仿佛这里是只属于他们的天地。亦或是在朗斯代尔滑板广场的设计中,广场西部边缘向上提升与相邻的人行道形成阶梯状关系.下层广场形成了一个露天剧场场景,与木板人行道、其他观赏空间以及周边优美的自然景色一起将人们吸引至此,使其成为一个可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市民的各种需求的受欢迎的新社会空间。

三、结语

篇7:新农村景观设计体系分析论文

居住条件是反应居民生活水平的条件之一,房屋的安全性是直接影响居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新农村建设中保证房屋的安全性和防灾能力是首要任务,也是保证和谐社会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新农村民居建设中应考虑节能、环保等方面的问题,民居建设要朝着建设生态住宅的目标发展,减少对资源的依赖,通过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出舒适、健康的生活居住环境,达到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交融。首先,新农村生态住宅要多选用低能耗、轻型节能等环保型的建筑材料,提高农村住宅的生态节能性和经济性。其次,新农村住宅在设计时应选择合理的方位进行布局,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和光照等,起到减排节能的目的。另外,在建筑结构和构造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使住宅在保证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1.1.1居住建筑设计新农村居住用地规划应相对集中,要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和出行条件,合理、科学地使用土地;在用地选址上,新居住用地应规划在水污染源的上游和空气污染常年最小风频的下风侧,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环境;同时,要合理布置社区和生产地点间的距离,既要方便农民生产工作,也要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在新农村住宅建设方面,要严格按照当地政府部门规定的日照间距系数来部署。如果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建设区域坡度要控制在25%以内,尽量选择朝阳方向的坡面,要避开易出现滑坡、风口的区域,而竖向则可采用筑台、错层的方法布局。在平原区域不准建设独立式的住宅,要以建设双拼式、联排式住宅为主。新村民居的建筑风格应呈现当地特色,符合农村特点,将传统建筑风貌和文化价值的民居或者祠堂保留下来。另外,多数农村居民有养鸡、养猪的劳作方式,这些方式会对新农村的景观规划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新农村民居建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当地农民的意愿,尽量满足农民的需求。

1.1.2住宅建设标准

(1)住宅功能布局:新农村住宅设计的功能布局,要根据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住宅空间分区要满足村民的生活需要。

(2)住宅结构:住宅建造要符合当地的气候,合理选择建筑的结构,多采用南北向,确保在冬季有足够日照时间。客厅、卧室、厨房应该设有窗户,窗户面积和地面的面积不应该小于1/7的比例。住宅内入口过道的宽度不能小于1.2m,室内过道的宽度不能小于1m。住宅外窗窗台距地面的净高度不宜高于0.90m,要安装防护设施。阳台栏杆的高度应该高于1.05m,而防护栏的栏杆间距不能超过0.11m。

(3)厨房:在规划和建设时应预留摆放橱柜、灶台、洗碗洗菜池、排油烟机等生活设施的位置,如果厨房和居室是相互独立的,应该设计得便于联系。

(4)卫生间:对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卫生间要设计在住宅内;卫生间的门禁止开在厨房内,卫生间地面和部分墙面要做防水处理,防止以后出现渗水;卫生间如果没有窗户通风,应设有机械通风设施;对于楼房住宅,卫生间的上下布置要对应,上层的卫生间不能建在下层其它居室的上面。(5)住宅屋顶设置:无论是在夏季还是冬季,屋顶对室内居住环境的影响都特别大。因此,可将屋顶做成坡屋顶的形式并加保温层,选择材料容重较小、导热系数低的聚苯板等做保温层等。另外,对于二层以上的住宅的要经过专业人员的设计后方可施工。

1.1.3新农村建筑的群体组合建筑的群体组合方式有多种,其中以低层独立式和联排式为主。

(1)错位组合。在一般的排列方式上进行错位排列组合,这样可以设计出多种风格的建筑,比如V形、L形以及锯齿形等。在不改变原有宅基地面积大小的情况下,错位组合是获得多种体型的最常用的建筑群体组合方式,其施工方式与一般的排列形式是相同的。

(2)梯形插入。通过变化某些宅基地的形状,并作为过渡体块,改变拼接体的朝向。这种不需要大幅度变换宅基地的手法是较为有效的,对庭院空间领域的创造和围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也不至于影响单个住宅。

(3)错位断开。打破单一的里面构图,在较长的拼接方向中选择合适的位置断开,起到空间的关系活跃、丰富空间邻里的作用。为了很好地起到活跃构图的效果,在建筑住宅的组合群中,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摄入诸如活动室、商业建筑或学校建筑等,同时在层高和平面的形态控制上进行适度的调整。另外,新农村的建筑空间具有很强的领域性,村与村之间的界限比较明显。建筑空间的领域划分可以通过牌坊建筑、单品或组合雕塑、形色各异的地面铺装或景观绿化等景观构筑物来划分。比如在商业街或邻里住宅的入口处,设置围合构件如建筑院墙或围墙等,在起到增强场所感和标志性作用的同时,还可以限定特定的领域和功能空间。

1.2街道空间景观

我国农村多数的街道景观设计大都遵循当地的自然特点,利用地势特征和河流湖泊等环境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体现出农村景观的自然性。

1.2.1标志点标志点是农村象征的代表,比一般地区更能让人们记忆,可识别性较强,还可以让人们对村庄流连忘返。因为形成的年代不同,传统村落的空间标志有着更深刻的人文内涵,也有着时代和历史共同的标记,例如历史文物和纪念碑等。另外,反映历史、风俗、文化、地理的典故和地名可以作为标志。在街道中,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志可以是建筑物,也可以是时间久远的名木和古树等。

1.2.2特色空间在一定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和社会的需求条件下,可以逐步形成完善地区和民族文化特征的地方特性。例如,在北方地区多是开敞明亮的布局空间而在南方会出现深弄幽巷的现象。然而,在广东和闽南一带存在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骑楼,建筑的全部或局部被架空,沿街的公共建筑底层可以让人们进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条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活动空间。这些建筑特色都可以被新农村的街道建设运用。

1.3农村广场景观

因为居民生活和生产的需求,在中国传统的聚落布局中出现了不少的非生产性场所。比如:在西安半坡遗址中央就有一座约10m×12m的圆角房屋,在室内没有发现一件生活用器,这座房子不是生活居住用房,应该是某种非生产生活的房子。我国传统聚落的核心场所一般都位于中心地带,具有商业集散的功能,同时是居民活动中心和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广场功能也发生了转变,由过去的多个功能变成了现在的休闲娱乐场所。公共活动场所的存在可以满足居民在生活、生产和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在新农村景观规划中,应该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历史文脉继承等因素。

1.3.1广场设计要尺度宜人新农村的建设规划设计应首先考虑“尺度宜人”问题,不要盲目的讲究“大”,广场所服务对象是村民,要针对村民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行设计规划。目前,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村里多为留守的老人、孩子、妇女等弱势群体。因此,广场功能设计要多为此类人群考虑。

1.3.2地方特色和文化的传承广场设计应具有特色性和文化性,能够体现出村庄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也应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创新。例如诸葛八卦村,位于金华兰溪,曾在1998年被政府列为重点保护村。村庄中有一座根据阴阳八卦设计的圆形广场,至今保留完整。广场的一边是居民的活动场所,另一边是水塘。

1.3.3广场绿化把广场的风格、形状和功能作为布局依据来设计广场绿化。比如,要增强广场的层次感,可以利用高大的灌木和乔木作为主体和对景;活动人数和面积小的场所适宜采用草皮;公共场所要满足多数人同时进行活动的要求。

2新农村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层面

2.1物质文化景观

物质文化景观主要是指新农村设计中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自然景观包括新农村的地形地貌、绿地、水体等要素。地形地貌是农村景观所处地域的特征,例如平原的开阔、丘陵的节奏感、水乡的缠绵意境等。在新农村景观设计中,只有结合地形地貌,才能建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物质文化环境。绿地则是景观及一切环境存在的基础,植物经过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给环境带来了希望和生机。另外,有水的地方便多了一丝灵性,新农村景观设计中的水体存在为整体环境增添了一些生气。人工景观包括景观设计中建筑、街道铺装、街道小品、广告导向牌等一些人工因素。色彩和材质都是审美感官对象的属性,在做街道的路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街道路面的色彩、材料以及质感。在农村有一种常用的排水系统,即水渠,通常用于雨水和家庭的污水排放。现今新农村的建设中,在铺砌材料时最好不要使用水泥进行铺砌,而应选择当地的材料。农村街道小品的特征应区别于城市的街道小品,例如现在很多农村引入多数的不锈钢和欧式雕塑的做法其实并不可取,而应该引入具有乡村景观特色和浓厚文化底蕴的雕塑。在农村通常在建筑的墙面上采用涂写的方式来做宣传或是商业广告,里面包含了一些人文特征和历史因素。我们还可以运用景观的设计手法对农村的宣传栏进行设计,使其形式和材质都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融合。

2.2非物质文化景观

非物质文化景观以景观中人的行为为主,通常表现为一定区域内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娱乐和风俗习惯等文化活动。不少的农村居民在街道上纳凉、游戏的习惯至今仍在保持。街道空间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因为它积淀了非装饰性的历史。设计者只有掌控住这种积淀,才能有效地进行设计。在已设计的空间范围里存在一些明确意义,即是接受或排斥某一特定的群体习惯、风俗。如果让在此地居住的人们准确地运用并传达出预期的信息,就要在设计中做到与当地的风俗文化相符。为了保持街道的活力,在营造街道景观时可以在沿街位置尽可能多地布置多功能的建筑。

3结语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对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讲究生活质量。所以,迫切要求在新农村的景观设计中完善景观功能体系,根据现代人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在保留有价值的传统特色的同时,创造出满足现代人需求的新农村景观环境,利用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融合创造出具有文化价值的新农村景观环境。

篇8:水厂景观设计分析探讨

水厂绿地设计, 不仅要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 更要求其从景观要素的组织中, 贯穿其设计立意与主题。通过对环境因素加以提炼、升华和再创造, 使水厂厂区景观具有文化内涵、地域特征、行业特色, 使其成为优美的环境亮点。

2 水厂景观设计范围

对于水厂厂区绿地设计来讲,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 包括厂区内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休闲设施、植物配置等都在设计范围内。

3 水厂景观设计原则

3.1 韵律

常用重复和渐次2种方法来体现韵律。例如, 行道树具有吸引视线的效果, 就是采用重复的方法, 又如墙边绿篱, 靠近墙边种植较高植株, 前面则种植较低的植株, 具有层次感, 就是采用了渐次的方法。

3.2 比例

厂区绿化设计要考虑植物与植物间、建筑物与植物间的尺度关系、空间大小、式样、材料和色彩都需要调和。

3.3 对比

对比能使绿化产生强烈的变化, 如在大面积草坪上种植一片红色花卉或灌木, 会使花卉或灌木显得更突出、更明亮。

3.4 均衡

均衡是指在式样、形态、色彩与质感等方面要有共同的格调, 使厂区绿化不致零乱, 形成整体的和谐美。

3.5 简明

厂区的绿化设计不仅要庄重大方, 而且要简明, 突出企业形象, 表现出独特的风格。

4 水厂景观设计

4.1 大门、围墙绿化

因要求水厂具有一定的隔离性和保密性, 因而与外部接壤区绿化要简明大方, 与外部环境绿化风格相融合, 同时, 要求周边种植一定宽度的防护林带, 保证有一定的郁闭度。水厂大门是对内对外联系的纽带, 也是职工上下班的必经之路, 大门环境绿化必须在满足功能需求之外, 还要和大门建筑造型相协调。门前广场两旁绿化应与道路绿化相协调, 可种植大乔木, 门口主题广场设计可采用现代造园手法, 利用水景、雕塑、铺装等展现水厂风貌。围墙绿化应考虑卫生、防火、防污染和减少噪音、遮挡建筑不足之外, 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绿化树种通常沿围墙一边用乔木, 远离墙的一边用灌木花卉布置, 形成一个沿墙的主题景观。

4.2 厂区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应满足遮荫、防尘、降低噪音、交通运输安全及美观布置。主干道2边行道树多选择生长健壮、适应性强、分枝点高、树冠整齐、耐修剪、遮荫好、无污染、抗性强的落叶树, 采用行列式布置, 创造林荫大道的效果。主干道2侧的乔木株间距因树种不同而异, 通常为6~10m, 进出车辆货位较高的, 行道树定干高度第1个分支点不得低于2m, 主道的交叉口、转弯处所种的树木不应高于0.7m, 次道、人行道的2边宜种植四季有花、叶色富于变化的植物。

4.3 办公区绿化

办公区绿化的形式与建筑形式相协调, 靠近大楼附近的绿化一般采用规划式布局, 门口可设计花坛、草坪、雕像、水池等。远离大楼的地方可根据地形变化采用自然式布局, 设计草坪、树丛、绿岛等, 建筑物四周要有利于采光、通风。在东西2侧可种落叶乔木, 以减弱夏季日晒, 北侧应种常绿耐荫乔灌木, 以防冬季寒风袭击, 南侧近处栽植花灌木, 其高度不超过窗口, 远处种植落叶大乔木。在办公区与生产区之间应种植常绿阔叶树, 以阻止污染、噪音影响。停车场可用常绿树隔离成树墙, 其正面种植樱花、海棠、紫叶李、红枫等具有色彩变化花卉、灌木, 以利观赏。

4.4 生产区的绿化

生产区主要由配电中心、加药间、贮水池等其它水处理构筑物组成, 不同区域, 绿化与生产需求应紧密结合, 最大程度减少污染、增加效益。水厂厂区地下管网多、布局复杂, 要注意处理好绿化与管网的关系。木本植物必须与各类地下管道保持1.5~3.0m以上的水平距离, 在已埋设管线区域, 使其在不破坏地下构筑物和各类管线的前提下, 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各类泵房、配电间等周围噪声较大, 可种植雪松、龙柏、珊瑚树、女贞、海桐等有较好隔音作用的树种。沉砂池可种植抗污染能力强的不落叶植物, 如夹竹桃、黄杨等, 以吸收难闻的气味。加药间会有一定量的氯气污染, 可选种一些对氯气抗性较强的植物, 如云杉、桧柏、梓树、垂柳等。在粉尘较多的原料堆放场周围, 石灰间则要选择滞尘能力强的植物, 例如榆树, 同时, 结合适宜的配置类型, 以增加绿地对粉尘的吸附能力。

5 总结

在城市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 应充分考虑水厂特定功能环境与绿地要求, 才能从更高层次上为水厂厂区生态化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摘要:水厂是城市绿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的规划设计、发展建设与市区环境, 尤其是周边环境息息相关, 水厂绿化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本文主要探讨了水厂景观设计的方法, 对水厂自身环境特点及环境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景观设计,分析,水厂

参考文献

[1]赵世伟, 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德育坚强面对生活下一篇:射阳县港口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