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

2024-07-13

小学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精选6篇)

篇1:小学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

小学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1.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研究内容

2.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设计类型、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1.发展的内涵、基本性质2.儿童关键期

3.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4.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三章

1.小学儿童大脑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

第四章

1.皮亚杰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

2.小学儿童注意的特点、注意规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观察力的发展阶段、培养

4.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培养

5.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6.小学儿童概括能力、思维形式的发展

7.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8.小学儿童想象的特点与培养

第五章

1.小学儿童言语发展的主要任务

2.小学儿童言语发展的总体趋势

3.小学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特点与培养

4.小学儿童书面言语发展的特点与培养

第六章

1.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2.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

3.小学儿童学习特点的研究内容

第七章

1.小学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

2.小学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3.小学儿童意志品质的培养

第八章

1.社会化、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3.小学儿童学习兴趣的特点与培养

4.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5.影响小学儿童同伴接纳性的因素

第九章

1.性别角色认同2.性别的差异3.性别定型化的阶段

第十章

1.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启示2.社会学习理论

3.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4.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

篇2:小学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的建立

一是从西方来看:第一位心理学家苏格拉底:对哲学家有一题目,其价值无限高过于这里的一切木石,甚至那里的一切星辰,这就是人心。他一生投入到“认识自己的事业”中。柏拉图: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心理健康取决于身体和心灵,健康的心灵寓于健康的体魄。亚里士多德:对心理学有着系统杰出的贡献。历史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论灵魂》。二是从古代中国来看

荀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

韩非: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

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孔子,他的思想论及了心理学的多个方面。

如:性相近,习相远;

学而时习之;

听其言,观其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举一反

三、闻一知

十、触类旁通等等。

从以上两条线看心理学长长的过去,基本的定论是:

心理学寓于哲学中,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因为以上的论述基本源于两方面:

一是日常经验;

二是哲学思辩。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当科学方法第一次被运用于解决心理学问题时,科学心理学就出现了。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小学儿童心理学、小学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小学生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科学,是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的说,它研究小学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学习的特点、认知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变化、品德与个性(社会性)的形成,以及这个时期心理健康状况等心理规律与心理特点。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儿童心理》

遗传与环境的争论(主要理解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

皮亚杰等等。

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大脑活动特点;

1、优势兴奋

2、镶嵌式活动

3、动力定型

4、始动调节

5、保护性抑制

大脑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主要为一节课中的节律变化)

P73

第三章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哪四个阶段?它们的时间、名称、特点是什么,(主要是

第三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P91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阶段性的含义表现为:

1、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的认知具有不同的质的特点;

2、阶段与阶段间的关系是非连续性的;

3、在同一发展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平衡的(即在不同方面,儿童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和谐的);

4、阶段的顺序性是不可改变的,不能颠倒、不能逾越。

以及对教育的启示;

1、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还应关注儿童思

维的过程;

2、不强调对儿童进行成人化的思维训练;

3、承认发展中的个别差异;

4、认识到儿童的自主性与积极参与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P9

5同化、顺应、心理运算;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及对教育的启示。

最近发展区

儿童“能为”与“可能为”之间存在一个发展区,这个发展区对儿童来说是“最近的”,只要给与支持或通过儿童的努力就可以达到。

对教育的启示

1、在教学中应实行“辅助”学习

2、教学着眼于儿童的潜能发展

2、注意;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

注意是一种能力,它使我们把心智努力集中于对象,而这种集中是可选择的、可转移的、可分配的。

(一)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

总体趋势:从无意注意优势地位,逐渐过渡到有意注意占优势地位。

1、无意注意的发展

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处于同一水平。

儿童大脑的发育是儿童有意注意发展的重要条件

2、有意注意的发展

小学儿童有意注意的两个方面:

一是有意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逐渐提高;

二是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

P110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注意

(1)合理运用注意规律

(2)培养儿童相关心理品质 P1133、知觉;知觉的基本特性;方位知觉的发展;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阶段;指导小学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知觉是对感觉刺激作选择、组织与解释的过程

(一):知觉的选择性

将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特性。

影响知觉选择的三个条件: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动静关系

3、个体经验

(二)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恒常性有多种表现:

如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

(三)、知觉的整体性(格式塔法则)

相似性

邻近性

闭合性

好的连续性

简单性

图形-背景

(四)知觉的理解性

用已有经验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的特性。

二)、方位知觉

初入学的儿童一般能正确辨认前后、上下、远近,但对左右方位的辨认则有个发展过程。

朱智贤等的研究发现,左右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5-7岁比较固定的认识自己的左右方位;

2、7-9岁初步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3、9-11岁较灵活的、概括的掌握左右方位。

4、记忆的分类(主要是书上第二和第三种分类,短时记忆广度);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小学儿童记忆在量上的发展特点;小学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趋势或特点(以笔记内容为主)。

5、小学儿童想象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

1、小学生口语发展的特点及培养。

2、小学生书面言语与口语发展的趋势(看笔记);小学儿童识字的基本情况(即特点)

3、小学生内部言语发展的阶段。

第五章

智力发展的趋势(贝利的智力成长曲线);智商的稳定性;智商发展的个体差异(以书上内容为主);韦克斯勒的智力分类。

第六章

个性(人格):人格是一个人在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自身相对一致而有别于他人的特征模式。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前五个阶段、名称、主要的发展任务、培养方法);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此阶段任务:培养儿童的信任感,发展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

培养方法:一定的育养技术;父母子女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2、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

此阶段任务:发展自主性。

培养方法:允许儿童做与其发展(年龄)相适应的行为,但是这些行为要符合一定

3、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

此阶段的任务: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

培养方法:父母应积极支持儿童的游戏活动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要求。

4、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

此阶段的任务:发展勤奋感。

培养方法:教师针对个别差异的学生的有效指导。

5、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

此阶段的任务:发展自我同一感,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

培养方法:鼓励青少年进行实际体验。

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

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生物学因素;

社会化因素;

个体的自我意识。

一、最初的个性或气质

托马斯等人的研究表明先天的气质倾向是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础.二、体貌与体格的影响

体貌与体格特征与个性发展之间存在有意义的相关。

三、成熟速率的影响

一般认为,早熟的男孩倾向于更自信和更受欢迎,但早熟的女孩并不具有这种优势。有些研究证明,早熟儿童在学校测验中分数较高.第三节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

一、父母的教养

1、不同的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个性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鲍姆令特的研究:

对儿童的成熟水平进行区分:最成熟的、中等成熟的、最不成熟的三组;

自我意识;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篇3:小学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

关键词:小学英语,复习课,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小学英语复习课存在的背景

小学英语复习课的目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提高语言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在复习阶段应该制定好复习方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时间,合理设计内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复习课不能在题海中度过,也不能在讲授中流过。复习课除把听、说、读、写训练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外,还应把所学知识进行疏理、总结、归类、巩固实践,以防遗忘。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句型、日常用语、对话等,但这些知识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学生不易记忆和运用。

二、英语复习课效果反思

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经常占据主体地位,常进行全面的总结,不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动脑、动口,不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以教师的包办代替学生的查漏补缺,不及时整理总结。

三、小学英语复习课提升有效性指数的策略

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就复习课的开展来说,一方面,需要英语教师对复习课的开展效果与效率进行提高与巩固;另一方面,就其开展的趣味性也相应的需要进行加强与提高。这样的发展要求,给工作在小学英语课堂家教学一线的众多英语教师带来了发展难题。在本文中结合于这样的发展需求,就英语教师的复习课程开展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1.夯实基础知识,加强整合复习提升效率。就复习课程本身来说,其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开展价值与意义,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基础知识的依赖程度也是较为明显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复习课程开展的时候,其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要注重于对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巩固,使得学生可以保持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这也就需要英语教师科学合理地来设计复习活动。如译林2011版英语教材中认识“Seasons” 这一内容教学中,里面的基础知识涉及四季的单词,并且也要使用这些单词来实现对四季气候与人文活动的描写。这也将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的课堂参与盲目性与厌烦情绪。

2利用儿歌及游戏教学法,加强复习趣味性,推动效率提升。借助于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如:开展儿歌朗诵会,来使得学生的注意力与关注度可以充分地实现,并且通过这样的形式还能使得学生的课余生活得到丰富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复习课的开展过程中,教师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语言的操练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将教学内容编成儿歌带领学生演唱当然,英语教师还需加强对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充分使用,比如: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在网上下载相关的教育资料与课件视频,在课堂的开展过程中进行体现,进而加强课堂开展的趣味性。

3.注意课外拓展板块,关注能力提升,挖掘学生潜能。在对复习课程进行开展的实际过程中,对于课文细节内容的讲解是其活动开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其的认可度与参与度又是相对较低的。因此,在对这些细节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需要教师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趣味性地讲解, 即:借助于不同形式的趣味性游戏来实现学生的兴趣提高与发展。其中,最为有效的形式应当是故事教学法,其模式大致分为两种,一者是,对故事大背景的介绍,进而加深学生的认可度;另一者,指的即是对细节内容的独立展示,同时,结合于课堂的主题来进行表现。

4.整合再构,运用夸张的教学方法。我们发现,在一般情况下,英语教师通过对音乐、游戏以及情景剧等活动的开展,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明显地提高英语学习效果。译林2011版英语教材六年级其中一节复习课为例,我让学生猜Tom送Jerry的第二个礼物盒子里面是什么, 我给出提示:1.It has no legs or arms.2.Tom is a cat.学生根据提示积极展开思考,我采用多媒体技术慢慢将图片打开,打开之后是一条很大很大的鱼,当孩子们打开礼物盒子时显得非常的兴奋,喊着“fish”,顿时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这为后面复习句型“Where iswas……? It iswas……”提供了很好的铺垫。本课时我还设计了一个阅读的巩固练习,是关于cat and lion的对话,在学生自读对话完成练习的基础上,我还让孩子们戴着动物头套进行表演。我并没有给予过多的指导,但是孩子们在表演猫和狮子说话的时候将语音、语调、语气方面都把握的非常好,出乎我的意料,甚至有学生还加上了动作,教室里笑声、掌声不断。这是一节复习课,一节快乐的复习课,一节脱离了枯燥、乏味的小学英语复习课。

四、结语

篇4:小学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

【关键词】知识结构提纲教学法 复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91-01

面对高考进行的复习,教师不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重组,连接成“知识网”,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生高考复习效率。

一、问题提出

研究表明听觉获得的知识信息,仅能记住15%,只靠视觉获得的知识信息,仅能记住25%,如果把试听结合起来,则能够记忆的信息量不是两者之和,而是65%。①高考化学复习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法。

二、常见几种知识结构提纲教学法的运用

1.辐射式提纲教学法在化学复习中运用

高三一轮复习时,各知识点就如散落一地的拼图块,彼此孤立、分散。所以教师在复习开始就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梳理高中化学,整理成知识联系图,如图1。

2.表格式提纲法在实验事实性知识复习中运用

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类:实验事实性知识与概括类知识②。像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一类实验事实性知识,学生常常容易相互交叉混乱。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记忆方法。例如,在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的复习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表格式提纲法,把相关性质整理对比进行记忆,如下。

镁、铝化学性质比较

(1)与O2:常温下生成氧化膜,点燃燃烧,

2Mg+O2===2MgO(点燃);常温下生成氧化膜,

4Al+3O2===2Al2O3(点燃)

(2)与其他非金属:Mg+Cl2===MgCl2(点燃);

2Al+3Cl2===2AlCl3(点燃)

(3)与水反应:Mg+2H2O(热水)===2Mg(OH)2+H2;2Al+6H2O(沸水)===2Al(OH)3+3H2

(4)与强氧化性酸:跟浓硫酸、浓硝酸反应,不放出氢气;常温下被浓硫酸、浓硝酸钝化,加热反应,不放出氢气。

(5)与非氧化性酸:Mg+2H+===Mg2++H2;

2Al+6H+===2Al3++3H2

(6)与碱:不反应;2Al+2H2O+2OH-===2AlO2-+3H2

(7)用途:制造合金,制造照明弹、焰火等;制造合金,电力工业上作导线、电缆等,贮存和运输浓硫酸,铝箔常用作食品饮料的包装等。

3.网络式提纲教学法在有机化学复习中运用

高中化学教材将有机化学分散在必修2和选修5中,在复习中如按照教材編写顺序,就必须兼顾两本教材,重复复习关于烃、醇、酸的知识,增加学生不必要的劳动。复习中引导学生先进行自主复习,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寻找不同类有机物之间的关系,使有机化学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如图2。

三、小结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由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构成的,这些因素的有机组合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因而在高三化学复习中要针对不同的知识点,以知识结构提纲教学法为主,选择其他方法与其进行优化组合,从而真正提高化学课的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董奇.2000.脑与行为——21世纪的科学前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8-20.

篇5: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儿童心理的发展

1.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2.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

三、研究和学习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四、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五、儿童心理学研究设计

六、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儿童心理学的历史回顾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1.个性结构说

2.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3.弗洛伊德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三、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1.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渐成的发展阶段

2.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四、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1.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2.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五、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1.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

2.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与评述

3.皮亚杰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六、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第三章 儿童发展心理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1.我国心理学家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动力的观点

2.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动力的认识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2.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第四章乳儿期儿童心理发展

一、新生儿适应周围环境的方式

二、乳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三、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四、乳儿言语的发生

五、乳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六、乳儿依恋的形成和发展(概念、发展阶段)

第五章婴儿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一、婴儿期言语的发展阶段

二、依恋的类型

三、自我意识的萌芽

第六章 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的游戏

1.游戏的主要心理结构

2.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二、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1.语音的发展

2.词汇的发展

3.语法的掌握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

1.幼儿喜欢观察什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2.记忆的发展:

记忆容量:随年龄而增加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

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发展

3.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

4.幼儿的思维的特点

5.幼儿概括的特点

6.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的发展过程

7.幼儿理解的发展趋势

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七章 学龄初期儿童心理的发展(上)

一、学龄初期儿童的学习特点

二、小学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特点和培养

三、书面言语的发展

第八章 学龄初期儿童心理的发展(中)

一、小学生知觉的发展的一般特点

二、学龄初期儿童注意的发展

1.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2.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教学活动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

三、小学生记忆的特点

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培养

四、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1.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2.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3.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

4.小学儿童判断的发展

五、学龄初期儿童想象的发展

1.小学生想象发展的一般特点

2.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第九章 学龄初期儿童心理的发展(下)

一、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二、小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特点

三、小学生道德品质上知行不一致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第十章少年期学生心理的发展

一、少年期学生一般特点

二、思维发展的特点

三、社会化任务

四、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五、少年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

六、反抗心理:少年反抗心理出现的原因、主要表现

第十一章青年初期心理的发展

一、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

二、自我意识的特点

篇6:心理学复习提纲

2、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

4、罗杰斯和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6、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8、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①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②刺激物的新异性 ③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④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二、人的主观因素:①个体的需要和兴趣 ②已有的知识经验 ③人对事物的期待④人的身心状态

9、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0、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规律性):①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②培养稳定的间接兴趣 ③合理地组织活动 ④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11、有意后注意(最高级、最难形成):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2、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13、意识学说:1.冯特的意识心理学;2.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3.维果斯基学派的意识观;

14、无意识:主体没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总和;

15、无意识学说:

(一)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理论(过于强调无意识的作用)

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本我,处于心灵的最底层,只知道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是人的各种行为的最后根源和决定因素;第二层为自我,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自己行为的意识,按照“现实原则”活动;第三层为“超我”,处在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理想化的自我,它以社会习俗和道德原则为标准,压制本能的冲动,不顾现实的利益得失,按“道德原则”行事。

(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包括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主要)

(三)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

社会无意识是由社会不允许成员所具有的那些思想和情感所组成,主要是指普遍的精神在社会中受压抑的部分。

16、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18、感觉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感觉,平衡觉,机体觉)

19、知觉分为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他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错误知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形重错觉,视错觉)20、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绝对感觉阈限越小,绝对感受性越大

(1)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2)感觉对比:黑灰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 3)联觉(红橙黄让人觉得温暖);

4)后像(视觉后像:注视电灯几秒闭上眼还会觉得眼前有一个与电灯相 仿的光亮形象;感觉后像)

21、知觉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

2)选择性(军事伪装:对象和背景越相似越难区分)3)理解性(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4)恒常性(从远处看人,即使人很小也能分辨出该人是大人)。

22、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第一环节)、保持(第二环节)、再认(重现)(第三环节)。(再认是做选择题,重现是做简答题)

23、记忆的种类

(一)按内容分类

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称为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

3.情绪记忆: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4.动作记忆

一般来说,文艺工作者擅长形象记忆(二)记忆的三种系統

划分标准:根据记忆活动的特点、加工形式和记忆内容保存时间的长短

分为:1.瞬时记忆:时间约为0.25-2秒,以外部信息的物理特征编码。内容量较大;

2.短时记忆:1分钟以内的记忆;容量有限,约为7±2个组块;以听觉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短时记忆的内容经复述,可以进入长时记忆;(感觉记忆经过注意进入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超过1分钟;语义编码为主;容量极大,基本上没有限制。

24、遗忘

(1)消退说(2)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3)压抑说(4)同化说

25、影响遗忘进程的其它因素: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②学习的程度;③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④识记者的态度(及时复习)

26、遗忘规律:遗忘曲线是德国艾宾浩斯提出的,曲线表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27、思维的含义及特点: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在感知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的高级的认识活动过程; 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28、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29、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思维活动的凭借物不同分类 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

(二)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分类 1.聚合思维2.发散思维

(三)根据思维过程是否有明确清晰的意识分类 1.直觉思维2.分析思维

30、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31、解决问题实质上就是指人们在活动从已知状态到达目标状态所需要的不断克服困难、缩小障碍、并使障碍最终消失的心理活动过程

32、解决问题的过程:(1)发现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

33、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知识表征的方式(2)动机水平(3)定势的影响(4)原型启发(5)功能固着的影响(6)个性特点

34、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护好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创设有利于创新精神形成的氛围(3)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指导(4)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个性

35、想象分类(根据是否有预定目的):无意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最高境界)、有意想象

36、有意想象的分类:1)创造想象(鲁迅创作祥林嫂)

2)再造想象(学生没有目睹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可根据历史资料描绘想象出生动形象;北国风光)

3)幻想(注:想象过程:千手观音、九头鸟体现了想象的夸张性)

37、情绪和情感的关系:(1)区别:①需要满足: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人所特有的。②个体发展:情绪发展在先。情感发展在后。

③时间长短:情绪是短暂的、冲动的、不稳定的心理体验,情感是稳定的、深刻的、持久的心理体验。

④外部表现:情绪通过面部、身体动作、言语方面表现,情感也以外在形式表现,但多以内在体验形式存在,比较含蓄、内隐。

(2)联系:①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②情绪的变化受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制约。

38、情绪的种类(情绪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1.按社会性划分,可分为生物性和社会性情绪 2.按复杂性划分,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3.按典型状态划分,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1)心境(特征:持续性、弥漫性)

针对该事物而发生的情绪也不会马上消除,而会延续一段时间,只是强度有所减弱而已。这种具有持续性且强度有所弱化的情绪状态,即为心境。(2)激情(特征:爆发性、冲动性)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3)应激(特征:超压性和超荷性)

应激是人面对危险状况或出乎意料的紧张情景时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9、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理智感(在探索新事物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矛盾事物的怀疑感和惊讶感)、美感(心旷神怡)

40、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

(一)充分认识情感在自我发展中的意义(对人格完善、身心健康、学业提高)

(二)提高情绪的自我意识(“自我感觉法”,“他人评价法”)

(三)学会自我激励

(四)提高移情能力

(五)要有意识地陶冶高级社会情感

41、不良情绪的调控

(一)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

(二)改变认知角度

(三)转移注意力

(四)合理地发泄情绪

(五)学会制怒

(六)消除紧张

42、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43、意志和认识

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

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要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作出意志努力

44、意志和个性

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等个性倾向性制约着人的意志表现。

如果一个人意志坚强,即使对某项活动没有兴趣和爱好,他也会以坚强的毅力去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任务

45、意志结构中的几种主要心理成分:期望、抱负水平、选择与决策

46、意志的基本过程

(一)采取决定阶段 1.心理冲突(或动机斗争)

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能兼得):当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并存的目的,但又不能同时实现时产生的心理矛盾。双避冲突(前有悬崖后有猛虎); 趋避冲突(想吃糖又怕胖);

多重趋避冲突(难以抉择,两种工作,地位高待遇低,地位低待遇高)2.目的的确定 3.选择行动的方法

(二)执行决定阶段 1.意志对行动的调节 2.克服内外困难 3.经受成败的考验

47、狭义的挫折的含义: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抱负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紧张状态和情绪状态。

48、挫折应对:①正确对待挫折;

②冷静接受挫折,积极看待挫折

③认真分析挫折原因,有针对性调整自己,争取新的成功; ④寻求他人帮助,增强自我抵御挫折的力量。

49、常见的积极适应方式

(1)理智的压抑(2)升华(3)补偿(4)幽默(5)合理宣泄(6)认知改组 50、能力的二因素说

英国斯皮尔曼1904年提出,他认为能力是由一般因素G和特别因素S构成的

51、智力形态论 美国卡特尔 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随生理成长曲线的变化而变化;晶体智力是以后天习得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教育与学习的知识经验,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也受流体智力的影响

52、能力的分类

1.按能力的倾向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在很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即通常所说的智力。(即感知觉能力与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意志力、思维能力等)2.按功能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按能力创造性程度可分为再造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53、能力的培养

1.重视早期教育,遵循早期教育规律进行培养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3.在科技与课外活动中培养兴趣,促进能力发展 4.注意能力的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

54、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具有整体性、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社会性和生物性等特征。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的特征。

55、卡特尔的人格理论

人格特质是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一致的行为倾向。

56、气质的含义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57、气质学说(1)体液说

多血质(王熙凤)、粘液质(林冲)、胆汁质(李逵)和抑郁质(林黛玉)(2)体型说(3)血型说(4)激素说

(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其有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三种基本特征。

58、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59、性格结构及其特征 性格是由多侧面、多成分的心理特征构成的复杂的心理结构。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

个人态度的对象是多方面的,性格的态度特征也是多方面的。(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60、性格的类型

(1)按照心理活动的心理机能划分性格的类型 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

(2)按照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划分性格的类型 内向型和外向型

(3)按照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划分性格类型 独立型和顺从型

(4)其他的性格分类方式

按社会价值取向,按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6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①起源方面(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

②可塑性方面(气质可塑性较小、较慢,性格可塑性较大较快);

③ 行为指向方面(气质表现范围狭窄,局限于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等。性格表现范围广泛,几乎囊括人的社会心理特征);

④优劣方面(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

联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发展性格也会影响掩盖、改造气质。62、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63、需求的种类

(一)生理性需求;

(二)社会性需求 64、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基本要点是:

1.人是一个一体化的整体,不能像传统的本能研究者那样孤立地、不分主次地研究人类的需要。人类的基本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的,即所谓需要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2.人类的需要可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为低级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高级需要

3.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也称为匮乏性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将出现疾病或危机。

4.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基本需要中最高层次的需要,但不是每一个成熟的成年人都能自我实现。65、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继承与批判

1.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是由体质或遗传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把人的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混同起来了。

2.马斯洛十分重视人的潜能和价值,认为自我实现的人是人类中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最好典范,是最有价值的人。然而他所讲的自我实现是个人的自我实现,仅仅是极少数人的自我实现。这种观点是难以苟同的。在我们看来,一个人不能以个人的自我实现作为最高的追求,而应以理想社会的实现作为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3.马斯洛把人类的基本需要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有其合理性。但是,他强调的是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低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不会产生较高一级的需要,而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控制作用。虽然马斯洛也看到了少数人为满足高级需要可以牺牲低级需要,但却认为是个别例外的情况。当人在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高级需要之后,高级需要便经常对低级需要起调节控制作用,同时低级需要也有赖于高级需要的保障和改进。马斯洛没有看到这种辩证关系。66、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67、动机的三种功能: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节功能

68、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外部刺激也是引起动机的一个原因,称为诱因,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69、需要与动机、行为之间的关系:(1)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行为表现。

(2)需要或内驱力是动机产生的必要条件,外部诱因是导致动机行为的重要条件。70、动机的种类

1.根据动机的起源,可把动机区分为生物性动机(也称为生理性动机或原发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也称为心理性动机或习得性动机)。

2.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时间,可把动机区分为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短暂的、具体的动机。3.根据对活动的驱动作用不同,可把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导动机。4.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71、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

动机过强,反而降低了效率(叶克斯—多得森定律)倒U型 难度大的任务:动机小点好 难易适中的任务:动机适中 容易的任务:动机大点好 72、价值观的主要特征:

1.主观性2.选择性3.稳定性4.社会历史性 73、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兴趣、信念、理想 名词解释:

1.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2.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注意。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4.意识:意识是一种觉知;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反应具有不同的形式,意识是心理反应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广义的意识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印象,表现为知、情、意的统一。

5.无意识:就是主体没有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总和。

6.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7.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8.感受性: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9.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10.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11.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是感觉互相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12.补偿: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某种感觉丧失之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13.记忆:记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4.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称为形象记忆。15.逻辑记忆:以关于事物的关系或联系为内容的记忆称为逻辑记忆。16.情绪记忆: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称为情绪记忆。17.动作记忆:以人们曾经做过的动作或运动为内容的记忆称为动作记忆。18.遗忘:遗忘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19.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的高级认识活动过程。

20.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2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22.心境:针对该事物而发生的情绪不会马上消除,而会持续一段时间,只是强度有所减弱而已。这种具有持续性且强度有所弱化的情绪状态,即为心境。23.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24.应激:应激是人面对危险状况或出乎意料的紧张情景时多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25.意志: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26.挫折: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抱负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紧张状态和情绪状态。27.适应:适应是个体遇到挫折时,对挫折采取有效策略,改变主观态度或客观条件,以达到心理平衡的行为反应。

28.能力:凡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叫做能力。29.一般能力:是指在很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即通常所说的智力。

30.特殊能力:是指在某些专业和特殊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般能力的某些特殊方面的独特发展。31.人格:人格,又称为个性,是指个体有别于他人的整个心理面貌。32.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

33.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的特性。

34.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35.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36.动机: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37.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統。38.兴趣: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

上一篇:某镇村两委换届工作总结下一篇:实践归来话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