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特色学校建设

2024-07-16

生命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精选8篇)

篇1:生命教育特色学校建设

呼唤学校生命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学生对“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我国急需在校园中开展生命教育。 在一些发达国家,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就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 在英国小学的课堂上,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或护士会告诉小学生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并让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如父母因车祸身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将有助于学生体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时的复杂心情,学会在非常情况下对情绪的控制。 开展生命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珍视生命、保护生命。有篇报道讲述美国某小学发生火灾,许多学生从火海中逃离出来,老师发现少了两个学生,于是命令所有的学生到火场外去寻找他们。一位来自中国的同学没有向老师报告,就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而不幸遇难,而他要救的那两个美国小朋友早就顺利逃生。 这个在我们看来“真正”的英雄,美国学校竟没有“表扬”,更谈不上“追认”,反而校方因为没有教好中国学生如何逃生而受到地方当局的处罚。美国人的这一做法,值得我们深思。生命教育首先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学会保护生命。 开展生命教育,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 开展生命教育同时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要创造一定的逆境,磨练学生的意志,引导学生认识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战胜苦难中才会有乐趣,才会有生机。从而能够更加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教师对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了解和尊重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一环。一个自己都无法体会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教师不可能教出对生命热爱的学生。 因此,教师自己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才能感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也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更好地适应生命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学校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生命教育的内容上应从生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意义三方面,通过认知、实践、情意三个层次全方位开展。 在生命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式上,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并辅之以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和不同课型中体现,做到显性课程与隐蔽课程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亲身实践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在生命教育的实施上,做到政府指导、学校推进、社会支持、家庭配合。 教师若能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易使人增强信心,振奋斗志,产生乐观的情绪体验。教师应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会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使教师这一职业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受人尊敬的职业,从而减少教师的心理不平衡感,建立起职业的自豪感,最终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感。

篇2:生命教育特色学校建设

郑洁、黄山

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继承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创建和谐美好的世界,是我校追求的教育理想和目标。通过几年努力,我校初步创建了走进博物馆校本课程,发挥了社会家庭的教育作用,带动了办学联合体的共同发展,促进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

一、对生命教育内涵的基本理解

生命的出现和发展使地球开始变得生机勃勃,人类使地球充满了灿烂的文明,人类是万物之灵长,但不可以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而是要平等对待生命、珍爱生命;人类生命之高贵不仅在于他有具有智慧和理性,更在于他具有的非凡创造力,因而要促使学生认识到,在每个人短暂的生命过程中,要奋发有为,为人类的幸福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中学阶段是培养青少年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求得师长呵护走向为家庭和社会承担责任,从向他人索取走向不断创造和贡献的过渡时期。因而中学教育不仅每天要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更要使学生对生命有深刻的认识,以便在进入社会后,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首医大附中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多年来,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培养研究型中青年教师,提倡以教师成长促进学生成长,以教师成功带动学生成功。教师对生命教育的不断探讨和认识,促使学校在确立以生命教育为特色的办学实践中,逐渐理清办学思路,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和学习基地。

国家、地方必修、选修课程,已经从全方位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给予了科学的安排,同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实施与评价,又把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作为重要内容,建议学校“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效能现有课程资源。同时,大力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我校在全面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生命教育办学理念,开设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构建具有首都医科大学附中特色的充满活力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对校情的分析

初中部位于右安门外开阳小区一里,学生来源于永定门以西、丽泽桥以东、南至草桥、北至南二环路地区,除北京学生外,还有居住本区的大量外地借读生;高中位于右安门外翠林小区二里,高中生源来源于整个丰台区的北京籍学生,以及具有在丰台区参加中考升学资格北京及外地的学生,学生中考成绩属于丰台区中等左右水平。高中20个教学班,初中16个教学班,学生总计1200人,教职员工近150人。

由于右安门地区与过去的宣武区现在的新西城、过去的崇文区现在的新东城接壤,以南二环路相隔,因而从优势看,与北京核心城区连接,交通便利,核心城区经济、文化资源便于共享。

但劣势也非常明显。从北京生源看,家庭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父母能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不到6%,多数都是在迅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农转非的农民;从初中生源看,外地借读生占到70%以上,而这些外地借读生父母看,高中以上学历的都不到6%。从家庭经济情况看,北京生源学生有近半数以上的学生家长没有较为固定的工作,或者完全没有工作,每班都有五六个学生家庭吃低保;即使有工作也都基本从事服务性行业;从外地生源看,基本上都是打工子弟,还有些是做点小本生意,高中借读生人数较少,占到学生总数4%左右,相对来讲家庭经济较好,肯于投资,但多数就读高中的学生成绩一般。北京一些家庭经济宽裕的学生家长,多数都只满足学生的吃喝穿戴需要,很少在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上所帮助。

由于丰台区是北京南部东西向最长的城区,使得我校高中学生来源地域更加广阔,包括了南至与大兴交界的南苑、东高地,西至与房山交界的王佐、长辛店;东至东铁营和方庄地区,包含了复杂的学习生活背景,要想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全面而又个性的、未来还要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的初高中毕业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学生家庭缺乏文化资源,很多家庭除了学生教材外,很少还有有字的东西;家长文化水平低,家庭经济困难,造成文化爱好相对较少,视野较为狭窄。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家长更加难于和学生沟通。但多数家长都深感文化水平低带来的困难,他们迫切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学习机会,非常重视学校和老师的作用。这就使学校教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其人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促使我们教师的作用得以更大地发挥,促使学校更加努力地探讨适合于培养本校学生群体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课程。

优势主要是,居于北京城南历史文化丰富地区,拥有与北京核心城区交界便于利用政治文化中心资源的便利,更有借助医科大学办学的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我校有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的教职工队伍。

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不仅注重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实施,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而且努力构建符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我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发展过程

新课程的实施,北京市特色高中建设的启动,为我校办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我校的校本课程以凸显生命教育为特色,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两个模 2 块为走进博物馆生命教育课程和红十字会课程。另一个选修模块为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的兴趣拓展学习课程。

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的博物馆建设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各种主题类的博物馆至今已经达到数百家,无论国家级、市级、区县级、单位级,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博物馆,都争先在北京设立,这种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所无法比拟的。同时我校优越的地理位置是许多远郊区县、甚至是本区不少学校所不能相比的,而我校领导和教师在博物馆资源开发利用中积极创新的精神为走进博物馆生命教育课程的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现代教育中提倡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终身学习、多方式学习的教育理念,在局限于45人、45分钟、1个黑板、一个屏幕、1个教师站讲台、单一的教学环境中,单一的知识传授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更多的教育理念却真的难于实现。而走进博物馆这样的学习方式,则便于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实现。

我校走进博物馆课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1、参观式阶段:1998~2005。主要是随着新博物馆的出现,学校组织教师学生丰富知识和学习生活,开展参观活动。比如:20世纪末21世纪初北京新建设和改建的中国科技馆、首都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航空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等等。注重活动中的德育教育,从博物馆展品中自我吸收有益知识。

2、进入式阶段:2005~2009。主要聘请博物馆的相关研究人员、解说人员,先行介绍博物馆展览内容,参观时听解说,主要以博物馆本身的内容介绍为主。如: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国子监孔庙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京猿人遗址博物馆、抗日战争博物馆,学生每次写出观后感等。

3、课程式阶段:2009~现在。以生命教育为主线,以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为目的,全面进入校本课程建设阶段

四、走进博物馆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成效

(一)走进博物馆四个主题彰显生命教育内涵

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在北京众多的博物馆中挑选适合于我校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博物馆,从学生不同年级角度提供学习课程。

1、生命和人类的起源、发展。主要选择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猿人遗址博物馆,提供高一和初一学生学习。了解我们生活的宇宙、星球,探寻生命和人类的起源,思考人类与宇宙、与自然、与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的关系,加强对自我的认识,从而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2、世界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主要选择中国科技馆、航空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孔庙及国子监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以及一些国外临时特展如:大英博物馆藏品展等(我们期待着中国历 3 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盛大开展),提供给高二和初二学生。这一时期通过在初

一、高一一年多的学习,又有了新科技文化的知识的积累,再走进博物馆,对世界各民族和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促使学生更加刻苦地学习前人所创造的成果,激发自身的创造激情。对生命应该怎样珍惜,怎样发挥生命的最大价值有深入的思考。

3、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我们的使命。选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圆明园遗址博物馆等,主要结合初、高三毕业教育,深刻认识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巍然屹立,生生不息,靠的是一代代仁人志士,坚持真理和正义不畏强暴、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换来的。今天的中华民族的子孙,不仅要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明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更要担负起保卫祖国捍卫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正义事业发展的崇高使命。

4、博物馆课程与学科教学的紧密结合。从各学科角度切入,博物馆参观路线还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如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教学,可以从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开始追寻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仁人志士的足迹,从北京新文化运动博物馆去寻找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的身影,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去回顾中华民族屈辱而抗争的壮烈历史。结合高中政治学科宗教问题的介绍,参观牛街清真寺、北京法源寺、基督教宣武南堂,认识三大宗教,认识人类在科学不发达情况下,以唯心主义的哲学对人生、对宇宙的深入思考所创立的学说,它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高三化学、物理、生物、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复习,可以去中国科技馆从一层走到四层。

(二)走进博物馆生命教育与社会、家庭、共同体建设结合 1、2008年北京市教委启动了北京市中小学社会大课堂计划,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我校受到很多启发,注重走进博物馆课程与社会大课堂活动的整合,在2010年观后感征文活动有25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有四名教师获辅导教师奖,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2、不仅积极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走进博物馆活动,我校还布置寒假、暑假作业,鼓励家长带领学生利用假期经常去各种博物馆参观学习,很多同学带领家人,共同走进博物馆,像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等,不仅提高了我校学生的文化水平,而且带动家长的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家长不仅仅局限于完全倚靠学校的教育,也不仅仅是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学生需求,而是更多地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帮助,找到共同的丰富的话题,加强了家长与学生的沟通。

3、我校位居南城,有丰富的人文资源,附近有辽金城垣博物馆、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湖广会馆戏剧博物馆、北京牛街清真寺、北京法源寺、基督教北京 4 南堂、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首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室等等,学校教师可以结合所教学科,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经常走进博物馆进行现场教学。

4、在与各单位联系过程中,共同探讨博物馆资源对中学生教育的作用,请研究人员和讲解人员在介绍和讲解中,更有针对性,更加切合学生实际。如:地质博物馆研究员宝石的鉴定、北京猿人介绍、国子监及孔庙博物馆介绍等等。

5、我校在与太平桥学校共同体建设研究中,建议太平桥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在美学特色方面,共同开发利用博物馆资源,使它成为两所学校研究讨论合作的共同话题,并在本学期共同进行了中国科技馆的考察和教材建设。

(三)走进博物馆教材、活动方案建设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多年来从全国各地吸收进大量青年教师。从最初从没进过博物馆到现在每学期积极参与到走进博物馆课程建设工作中。大家写活动设计,为学生编写学案,进行参观前的介绍、参观后的学案回收批改、观后感的评比,期末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汇报、评议,指导学生在北京市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网上,填写自己走进博物馆学习的观后感等作业,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网上成绩的填写等等一系列工作。

北京的博物馆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现代已经多达数百家,估计教师每学期去两三个,退休前是去不完的。学校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经常性的学习机会,积极参加博物馆课程建设的教师越来越多,学校提供车辆和门票,各教研组有计划地派本组教师参加。大家在博物馆中寻找与自己学科紧密相关的学习内容,既丰富自己又提高学生,很多教师学校参观没尽兴,还要自己再去学习研究,假日带家人和孩子经常往来于博物馆。博物馆课程的兴趣性、生成性、活动性、丰富性、开放性为教师专业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生涯的丰富多彩提供了一条幸福之路。

学校各项活动也有意识地将博物馆资源利用起来,党组织活动到天津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组织近30名教师到广东进行“生本教育”考察时,特别参观了广东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积极鼓励历史教师参加区里组织的平遥古城、悬空寺、应县木塔等文化古迹的考察参观等。

古人云:“行千里路,破万卷书”;我校教师在课堂上常常引入自己参观考察的场景和内容,把学生带到向往的境界。相信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学校办学的不断开放,我校教师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培训和学习的机会都将不断增加,只有教师领悟的深入,才有学生学习的成功。有了教师水平的提高,才有教育水平的提高,才有国家的兴盛。走进博物馆课程建设,为我们身处北京的教师重新学习、思考、审视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创造了条件,为伴随社会科学文化发展最前端的成果,丰富自己的知识,编写最适合学生创造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 5 计提供了最好的环境;走进博物馆课程的建设是活生生的、变化的、进步的,可以发挥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是不受现有教材和教学内容方法限制的。

共和国领导人反复强调“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社会各个方面都在探讨怎样才能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怎样才能落实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教育,我校在努力探讨“走进博物馆生命教育课程”建设为我校教师的创新精神培养,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参观周口店猿人遗址后同学在观后感中写道:这次参观,我能够近距离亲近我们祖先曾经生活的地方,了解到祖先过去的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次活动,也是一次教育,更是一种认同,我们一脉相承,秉承过去,继往开来。在新时代,新时期的我们,对于祖先的遗迹感到的是自豪,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感到的是希望,它们并没有消失,过去、现在、将来——永远都不会。我们就这样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创造着它的辉煌,传奇!

篇3:生命教育特色学校建设

一、建设能感悟、能熏陶的生命教育物质文化

在学校创办之初, 厦门市地震局在学校设立了“水氡观测实验室”, 30多年来, 观测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从未间断, 为地震研究、预测、预报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地震观测实验室向全校师生开放, 学校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分析过程, 了解测量原理。2008年1月学校就与厦门市地震局签订《共建厦门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协议》, 在此基础上学校致力营造一个生命的校园, 让校园的一切充满生命的律动和活力, 处处体现生命教育的理念。

如今在校园里处处可以感受到生命教育的氛围。学校建设了十个主题文化, 即以“四个学会”和“十个师德规范”为主题的教学楼墙壁文化;以“历史之旅”为主题的校园雕塑长廊;以“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地理园和防震减灾展厅;以“生命之旅”为主题的生物园;以“争当四有少年”为主题的青春门;以“绿色之旅”为主题的环保教育长廊;以“文明之旅”为主题的班级班讯长廊;以“艺术之旅”为主题的下沉式音乐广场;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为主题的教师风采长廊;以“提升生命”为主题的琴棋书画长廊。在校园内的每一棵花草都有自己的名字, 在提醒着每一个同学要知道小草也有生命, 也需要呵护;在校园的醒目位置, “学手艺”“求知”“至善”等文化石, 也在提醒同学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于求知;在教室内容丰富的学习园地、充满书香的图书角, 犹如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不断传递着生命的气息。

二、建设讲科学、讲规范的生命教育制度文化

1. 建立防震减灾的校本课程制度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防震减灾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负责开发, 在夏门市地震局专家的指导下, 完成了防震减灾校本课程教材———《点亮生命》的编撰、出版。校本课程定期安排课程, 采取室内授课和讲座、观看录像、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课堂中接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懂得地震产生的原因以及人类在震前的科学预测手段, 并将灾后心理疏导列入校本课程, 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提高地震灾害的防御和自救能力, 使学校的防震减灾教育学科化、常态化。

2. 建立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日制度

每年的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 学校开展“六个一”科普教育日活动。即出一期板报、上一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课、组织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组织一次野外科普考察、开展一次兴趣小组报告会、编报一组新闻报道。学校通过与万石植物园、厦门市科技馆等单位的合作, 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野外实践基地。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3. 建立疏散演练制度

为培养学生逃生自救技能, 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学校专门编制了《地震应急预案》《防震减灾知识读本》等材料, 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同时, 学校每学期都进行至少两次的安全疏散演练, 进行全真模拟演练, 演练活动提高了学校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 也增强了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

4. 建立课堂渗透生命教育制度

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炉灶, 不要把生命教育看成一个单独的课程, 而要融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启发学生, 让学生在自主的体验中, 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每个学科教学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 挖掘生命教育学科资源, 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5. 建立学生心理导护制度

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 开展心理咨询,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针对女生青春期的特点, 专门制定女生导护制度, 每个年段配备女生总导护师, 定期召开女生健康教育讲座。此外, 每个班级还专门安排一名女科任教师作为班级女生导护师, 专门负责本班女生的青春期健康与心理导护。学校女生导护师一直以无私的关爱帮助女生“排忧解难”, 为徘徊在青春迷惑期的少女们开启了一扇充满阳光的小窗。

三、提升有内涵、有品位的生命教育精神文化

1. 让勇于探究、积极实践成为一种文化

在夏门市地震局专家的指导下, 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了包括水氡观测实验、地震定位、海啸灾害分析、岩石矿物标本采集等4个兴趣小组, 让学生动手实践, 从而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养成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兴趣小组活动,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室,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用科学仪器亲手试验。有了这种良好的氛围, 学生敢于思考, 奇思妙想不断涌现, 有些还逐渐变成了现实。例如初二 (4) 班的陈天章同学曾想过:“当一个地方发生了会引发海啸的地震时, 如果人们能够迅速、简单地查找到该地区, 并且知道海啸将要影响的地区、时间等, 那该多好啊。”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 陈天章同学不断思考, 发明了带测距地球仪, 此项发明还荣获了2012年全国第20届发明博览会的金奖。

2. 让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成为一种文化

学校把培养学生掌握一种急救技能作为防震减灾示范的学生必备的基本内容。在班级建立学生急救小分队, 由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 内容包括急救程序、伤员检查方法、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技术、创伤急救四项技术等。学校自2008年起, 连续承办了四届厦门市中学生防震减灾教育夏令营, 年年被评为厦门市优秀夏令营。在夏令营, 特邀的地震、人防、科技、医护等专家的专题讲座, 极大地丰富了营员们的知识, 激发了他们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兴趣;营员们锻炼了实践能力, 学会了生存、学会了合作, 提高了素质, 对他们的一生都将影响深远。

3. 让关注课堂、关注生命成为一种文化

教育是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让孩子懂得幸福、感受幸福, 在幸福中成长, 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教师和学生的学校生活场所有限, 而课堂生活占据了学生学校生活70%以上的时间, 是教师和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场所、主阵地。课堂上的幸福是学生在学校最大的幸福。因此, 创建高效的课堂, 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发展和体现, 将促进学生快乐、自主地成长和发展。

4. 让感受幸福、提升生命成为一种文化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幸福。学校应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 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例如每年“六·一”节前, 学校团委举办“迈入青春门”活动, 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父母、教师的期待, 体会到内心的幸福, 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生命的价值。

5. 让敢于自信、超越自我成为一种文化

2010年12月, 学校参加厦门市“为马拉松喝彩”拉拉操比赛。作为仅有800余名学生、一名音乐教师的初中学校, 从接受任务到参加比赛, 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组织训练, 要取得好成绩是极为困难的, 但是学校班子敢于面对困难, 迎接挑战, 超越自我。我们的参赛队员和组织、指导的教师, 放弃休息时间, 刻苦训练, 许多队员受伤了, 泪珠在眼眶打滚还是坚持训练。正是在台下艰苦的付出, 学校才取得了阻力跑环节以17秒06打破历届比赛记录的好成绩, 在预赛中面对三所强校的挑战以小组赛第一名的成绩闯入了总决赛, 并最终获得中学组“团体金奖”的优异成绩。

篇4:生命教育特色学校建设

摘要:走特色学校建设之路是农村小学在劣势中找到自己优势实现办学目标的不二选择。武南小学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从特色项目到特色学校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生命教育;特色项目;品牌学校

武南小学是甘肃西部的一所农村小学,学校周边农村经济条件差、信息闭塞,无论是师资水平、办学条件,还是教育环境与城市学校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么,农村小学如何在劣势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实现办学目标呢?我们认为走特色学校建设之路是不二的选择。我校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从特色项目到特色学校的建设思路,供读者参考。

一、分析学校现状。找出学校文化沉淀中的亮点形成学校优势项目

我校位于凉州区农村乡镇的边缘,是本区学校布局调整后保留的一所完全小学,服务半径约为3千米,本校留守儿童较多,学生惰性思想严重、好逸恶劳、不守纪律、不懂礼貌的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地方经济落后,家长忙于养家糊口,重智育、轻德育倾向比较严重;加上文化素质较差,对子女的关爱程度不够。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因此,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在这一背景下,结合我校德育现状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生命教育”视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抓手,确立了“生命教育”的理念,经过探索实践上升为学校优势项目。

二、聚焦优势项目,通过不断实践,形成学校特色项目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抓特色的共识。

在确立特色项目后,校领导亲力亲为,通过全员培训,提高认识、凝聚力量,形成抓特色的共识。学校成立了特色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由校长牵头,做好顶层设计;其他领导各负其责、特长老师组织实施、阶段工作责任到人的网格化模式,为师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加强经典诵读活动,将“生命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效整合。

1.提出学生晨读要求:

一条通背主线:一至三年级学生通背《三字经》,四至六年级通背《弟子规》。两个辅助要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各班确定必读推荐书目;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

2.学校为保证经典诵读,统一规定每天7:40-8:20为早读时间,班主任进教室进行经典诵读活动指导。

3.学校领导定期进行通背考核,为背会的学生颁发证书,奖状分A、B两证。A证张贴在教室,B证张贴家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充满书香的校园中健康成长。

(三)开办大课间活动,为“生命教育”提供活动支撑。

1.编排《武南小学阳光舞步健身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锻炼,达到健康体魄、陶冶情操的教育目的。

2.编排以《三字经》《弟子规》为内容的韵律操,融经典于运动,达到强身健体与经典诵读的双丰收。

(四)以庆“六一”为契机,每年举办一次“生命教育”主题活动。晒成绩、亮底子,公开接受社会检验,促进特色项目的深入开展

三、整合学校资源,将特色项目创新成突出亮点,发展成学校特色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死气沉沉的校园充满了歌声笑语,教育效果得到上级领导的赞扬,有了继续发展的底气。我们认为,只有把特色项目与学校教育进行整合,才能发挥特色育人的作用。因此经过求教专家、论证、反复修改,构建了以理念—课程—课题一整体的学校特色发展之路。

(一)确立办学理念,制作学校简介,设计学校校徽,并創作校歌,进行学校品牌宣传。

(二)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夯实“生命教育”基础。

以学校特色“生命教育”为轴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感恩教育五个系列的实践活动,并根据各学段学生实际精心编制校本教材。

教材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阶段。确定教学内容、编写教材、边实践边完善,现已编制完成了各学段的教材,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三)创办校报《童心桥》。为学生“热爱生命、张扬生命个性”提供展示平台。

为了推进师生对特色学校的认识,尽快融入学校”生命教育”的活动中,在学校辅导中高年级组领会“生命教育”推进计划的基础上出版《童心桥》校报,每月两期。各班确定《童心桥》内容,师生共同搜集材料,班主任负责编辑出版《童心桥》。通过不断地完善,《童心桥》已成为师生喜爱的校级刊物。

(四)创办音、体、美、幼社团。

我校依托师资优势,创办了“雏鹰”美术社团、“小百灵”艺术社团、“精灵兔”体育健身社团等,“苗苗”艺术团。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的学校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五)建立特色学校建设评价激励机制,整体推进学校教育工作。

四、“生命教育”的初步成效和对学校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特色活动的开展,打破师生个体生命封闭、僵化、固执的状态,激活了师生的生命活力,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巨大能量,使之获得一种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

(二)师生、生生之间有了更多的思想融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师生同生共长的和谐氛围悄然形成。

篇5:生命教育特色学校建设

——崇明县实验小学生命教育特色经验总结

实验小学杨晓萍

2005年6月,上海颁布了顺应时代要求和教育呼唤的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我校被县教育局确定为民族精神教育试点学校,从此拉开了以“文化认同”为主线的学校文化、家乡文化、祖国经典文化学习、探究、传承活动的序幕。6年多时间里,我们在谱写民族精神教育华彩乐章的同时,始终牢记“生命至高无上”的宗旨,始终坚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以尊重学生生命、开发学生潜能,呵护学生健康、灿烂学生人生为目标,奏响了生命教育的美妙旋律!学校成立生命教育领导小组,在多次学习、研讨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基础上,在整合理念的指导下,经集体讨论确定了学校生命教育的总体思路,即“学科落实重实效、多彩活动显魅力、精细管理筑屏障”。

一、学科落实提升生命教育实效

学科教学是学校向未成年人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小学的音体美课程、品德与社会、自然、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课程中均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我校严格按照上海市课程计划要求,坚持开足开齐各门功课,每个学科均有专职教师任教。教导处同时加大了对学科教学的检查指导力度,在课堂教学听课、评课表上增加了学科落实生命教育的项目。学校要求教师努力挖掘显性和隐性的生命教育内容、按学科教学规律,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语文学科蕴涵着更为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我校的语文教师大都兼任班主任,他们结合教学内容,从班主任的教育职责上,有意无意地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尤其是学校分管德育的杨老师,自从2003年投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以来,虽半途出家,却情有独钟,始终兼任心理辅导活动课。她依托心理辅导活动课,形象生动地为学生详细讲解生命的起源,让学生懂得每个人生命的降临都属偶然。再用大量的事实数据告诉学生天灾人祸每天夺取多少人无辜的生命,从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的生命虽然像诗歌一样美妙、像鲜花一样绚丽,然而她却是那样的脆弱,那样的娇柔„„通过学习、讨论,学生们在感叹自己幸运地成为独一无二降生到这个美丽世界的同时,由衷地感觉到活着是多么的美好。由此,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懂得如何提高安全意识 1

和技能,提升生命意义和质量。学校确立学科落实生命教育的思路,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学科德育的效能与质量,以此提高生命教育在学科主渠道中的地位。

二、多彩活动彰显生命教育魅力

为认真贯彻和落实《上海市中小学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切实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自觉做到珍惜自己的生命、珍重他人的生命,学校精心设计、周密部署,全方位地开展生命教育系列活动。

1、讲座演练,提升技能。学校在二号楼底楼橱窗里开辟健康之窗,定期更换饮食饮水安全、各种流行病的预防和控制等常识,间周四的午会课由卫生室老师为全体学生讲解各种健康知识。学校德育室每月为学生安排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技巧和机灵智慧,同时,针对秋天气候干燥,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的季节特点,每学期,学校都要邀请上海消防七支队里的金学华警官,为全体师生作消防安全知识讲座。金警官从多起特大、重大火灾事故讲起,告诉师生防范于未然的重要。并对面对火灾,如何正确报警、如何使用灭火器具、如何进行逃生自救等知识和技能一一作讲解和指导,为全体师生敲响消防安全的警钟。学校也定期组织安全防控、火场逃生消防演练活动,使学生在反复的认知教育和实践模拟演练活动中逐步提高强身、健身、自护、自救的意识与技能。

2、班会视频,警钟长鸣。利用周会课时间,通过校园网系统,为学生播放公安局交通队下发的交通安全宣传片。通过一件件、一桩桩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交通事故,让学生知道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同时,为一年级学生发放印有交通安全知识和图片的垫板,要求班主任利用午会课时间解读并教育。每学年,学校都要求各班围绕“健康成长,关爱生命”为主题组织班会活动,学校行政人员对于各班活动教案进行评奖。各班主任精心安排班会活动,寻找主题亲近学生,学生有话可说,都能参与积极,取良好的教育效果。

3、悉心关爱,温暖心灵。学校十分重视、关爱校园里的弱势群体,为困难学生建立档案卡,并按不同的困难情况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种帮困活动。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展“让我们一起来拉他一把”活动,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养成乐学、善学、勤学的良好习惯;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开展“他进步我光荣”活动,关注、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帮助他们尽快改掉陋习;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通过执行好“两免一补”政策,通过减免部分书报费、免费赠送校服和学习用品,组织特困生免费参加夏令营,开展“他有难我来帮”等活动,帮助他们走出贫困的窘境。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学困、特困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温暖孩子稚嫩的心灵。

学校还联合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守护星项目之守护星工作坊的工作人员每月定期开展一次“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如三八节“丝网寄亲情”主题活动、四月的“弘扬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美德”的主题活动;五月的“爱动漫,学日语”活动;六月的“把握时间,把握将来”主题活动„„

4、心理辅导,滋润心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落实生命教育的主要抓手。学校除了开设好心理教育课程外,还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开辟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建立心理咨询档案,热情、负责地接待需要提供心理帮助的学生,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早日走出心理误区,从而阳光、健康、愉快地成长。

5、体验感悟、珍爱生命。结合三八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护蛋感恩、回馈母亲”系列活动。人们常说“自己降临人世的那一刻,正是母亲最痛苦的那一刻”。为了那来之不易的生命,为了体验母亲孕育生命的那份艰辛与疼痛,学校借助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一契机,组织系列感恩活动。如要求每个学生口袋里装一个生鸡蛋,24小时不离身,要想尽一切办法精心护理好鸡蛋,力争24小时鸡蛋完好无损。因为活动中的鸡蛋就相当于母亲十月怀胎孕育的小生命。学生从24小时护蛋的辛劳中感悟母亲十月怀胎的那份不易。又如,让学生连续三天将沉甸甸的书包挂在胸前上下学,在家里还挂着书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以此体验母亲孕育生命时大腹便便的艰辛程度。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投入给妈妈写封感谢信、为妈妈洗一次脚、替妈妈沏一杯热腾腾的茶、向妈妈承诺改掉一个陋习等感恩行动之中。学校通过此类体验、感恩活动,促使学生尊重他人生命,珍爱自己生命。

6、课外阅读,丰厚生命。学校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丰厚学生生命。结合书香工程,学校发出“两代人同读书、共发展”倡议。积极推荐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台湾作家张晓岚的《敬畏生命》,结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海伦.凯勒》,推荐他们阅读美国残疾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及我国残疾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苦难人生、感悟他们面对苦难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阅览课教师组织学生阅读《黄鹂》、《藏羚羊的跪拜》等文章并及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强调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珍爱生命是人的天职。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的思想,尊重别人的主张,理解别人的情感,宽容地对待每一个人,就是尊重别人的生命!所以,同学们在平常的生活交往中,不应该随意侮辱、看不起甚至伤害别人,而应该善待自己,尊重别人。因为生命都是珍贵的、平等的。通过阅读活动,既扩大了阅读量,提高了阅读理解、说话能力,又教育了学生相互尊重、宽容待人,开阔了胸襟。学生的文学根基和个人修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7、专题教育,覆盖全面。学校注重各项专题教育,抓住节日、纪念日、重特大新闻事件,采用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台、知识竞赛、网上寄语、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围绕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爱滋病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针对校园小、学生多的现状,学校还加强学生饮食、饮水、个人卫生等教育,促使学生积极进取,朝气蓬勃。

三、精细管理构筑生命安全屏障

1、思想重视,措施落实。学校每学期都要分头召开行政人员、全体教师、导护教师、班主任、门卫(校园)保安、食堂工作人员会议。邀请安全专家来校巡查校园安全隐患,为全体教师作校园安全知识讲座,提升全体教师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同时,定期对家长、学生、教师中的不和谐行为、思想上的不安定因素进行排查,掌握信息和资料,确保世博期间以及后世博期间的学校安全、学生安全。使全体教职员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要求。

2、日常巡查,消除隐患。学校加强校园设施和活动器具的检测和维修,确保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万无一失。学校经常对校园设施和活动器具进行检测和维修。墙壁上的一块装饰画松动了,立马取下后重新安装,以免砸伤学生;活动器具上一颗螺帽掉了,立即紧固,以防学生活动时受伤;哪一块玻璃碎了,迅速清理并重新安装好,绝不误伤学生。

3、加强管理,规范流程。对学生课间活动和校外活动安全教育,我们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我们始终要求学生课间、课后开展正常的活动,不进行带有危险性的游戏。学校每天都有二十多名导护教师和志愿者,佩戴着鲜艳的导护标志在课间加强巡视,确保学生的课间活动能有序、正常地开展,不出现伤害事故。学校对组织学生外出开展的重大活动进行申报,同时加强教育力度,提高师生的认识,组织有序,管理到位,保证每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尽最大可能不出安全事故。

4、自我管理,同伴互助。学校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每学期针对实际重新修订红领巾值日岗制度,四、五年级学生轮流担任校园小卫士。课间、午间放弃休息时间,按时到达指定岗位,提醒、督促小伙伴们时刻牢记安全宗旨,文明有序开展各项有益活动,不逞能、不鲁莽、不玩带有危险的游戏,及时阻止各种危险因素,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5、家校携手,合力呵护。学校通过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不定期组织“家校活动日”、发放家长信、寒暑假教师进行家庭普访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学校和学生的相关信息,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生命教育,重视孩子的校内外活动安全,家校一体,主动、积极地为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6、严把校门,杜绝可疑。学校实行送饭家长凭证进出校门,其余人员一律不得进校门制度。特殊情况非进校门不可的,凭有效证件在门卫登记后,手持访客单及访客证进校园。离开校园时须交还访客单和访客证。学生中途离校必须持有班主任开具的离校单或有家长到校接,方可离校。坚决杜绝闲杂人员进入校园。

7、控烟活动,保障健康。学校还切实开展控烟活动,制订了控烟制度、奖罚方案,发放了“请远离香烟”的控烟倡议书(全体教工和家长),签定了禁烟协议书(全体男教工),学校因此也被市教委、市卫生局评为“无烟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和发展,两纲教育应成为学校永恒的旋律。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将深入持久全方位开展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努力让新一代少年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健康成长,珍爱生命,和谐发展。

崇明县实验小学

篇6:农村学校生命论文安全教育论文

目前,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都在积极的预防危害学生生命与安全事故的发生。生命与安全教育从基层抓起,从娃娃抓起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了共识,也已经是各级各类学校研究的新的课题。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学校开展生命与安全实践活动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农村中小学,尤其是村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不强,上学与放学在乡间的路上几乎没有什么车辆行驶,也没有靠右行走的习惯,在路上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想走那侧就走哪侧,走正中间也无所谓。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Http://,受这种潜意识的影响,一到城里,眼睛就不好使了,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因此,加强农村学生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综合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因为生命与安全教育是学生精彩人生的前提与保障。

一、讲授特色内容

篇7:生命教育特色学校建设

崇明县北堡小学

潘群

论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改进学校教育管理理念,确立和遵循新的学校管理原则,不仅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就学校管理发展史而言,学校管理已经历了从传统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人文管理的不同阶段。

而作为学校人文建设之一的“生命教育”的开展已经成为很多学校教育管理的新理念。《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所以学校只有做好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才能保障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才能使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使学校管理在理念和原则上进入一个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时代。

因此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地处城郊结合处的学校来说,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差、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条件也不理想,所以学校如何开展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何让他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如何加强学生对生命的自护意识,正确开展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就显得非常迫切。

如此情境,我们开始走上了“重视生命安全教育,提升人文精神建设”的素质教育改革实践之路。将“重视生命安全教育,提升人文精神建设”作为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成为我们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一、“重视生命安全教育,提升人文精神建设”办学理念的内涵

“重视生命安全教育,提升人文精神建设”有两层内涵:一是建设具有重视生命安全教育的浓厚的人文精神学校。二是将学校生命安全教育与人文建设相统一,为学校创造出既科学有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又生动活泼、充满健康的积极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学校环境,进而大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在这种人文环境的熏陶中,提高学生们对生命的保护意识和生命的保护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拥有丰富的生命涵养,体会到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和幸福之人的喜悦。

二、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的人文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1.达成一个目标——让学生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个体 2.实现二个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3.体现三个认识——生命情感、生命意识、生命行为 4.提升教师的四个价值

生命教育的内容规划,从两个角度来着手: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教师层面主要是教师自身对生命意识的觉醒,加强生命共同体之感受;

展现生命热力,并透过自我改变与成长.提升供学生楷模学习的榜样; 建构学校本位研修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知能及人文素养; 将生命教育融人各科课程,提升教师间合作教学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

学会实践:即学会参与实践活动,体验生命的意义;学会认知:即学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关心;即学会协调自己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参与有益身心健康之休闲活动;学会合作:即学会与人沟通、帮助他人的习惯;学会博爱;即学会爱护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悦纳自我、善待他人。

三、构建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的校园“人文”环境 1.人文精神在校园文化中的拓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他周围----在学生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所以经过美化的和赋予文化意义、教育意义的校门、教学楼大厅里的校训、墙壁上的画像、操场四周的标语以及其它场所和设施的布置就能让师生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例如,校门口的文明宣传窗里写着:红灯停、绿灯行、生命安全最重要;行个礼,微微笑,大家夸我有礼貌。学生每天都生活、学习在这样一个文明、优美和富于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中,自然会受到良好的影响。因此学校积极进行校园里的黑板报、壁报、橱窗、图书馆、阅览室、劳动室、荣誉室、升旗台等人文氛围建设,加强学校专用场所的人文环境管理。建立关怀生命的校园环境,做好各种体育设施的防护工作、照顾花木、绿化校园;推动环境教育、大力宣传爱护植物、保护水资源;利用画廊等场所张贴进行自我防救护知识的宣传等。

此外,学校还利用广播站、校园小报等宣传工具,营造人文氛围,使陌生人走进校园后就能感受到浓烈的人文气息。

当然,除了校园人文氛围布置外,我们还须整合社区这一无形资源,创设一个更大的人文环境,以利于让学生健康成长。

2.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的人文学科建设(1)学科渗透

我们进行学科渗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比如就交通安全教育来讲,小学低段学生侧重于教会学生安全过马路、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等内容;而小学中高段学生则可以是“安全骑车注意点”、“用电常识”等适应的与之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而在小学阶段的一些课程(比如《自然》、《体育与保健》、《品德与社会》等),教材直接体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生命运动等生命教育内容。另一些课程(比如《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课堂生成挖掘生命教育内容,随机渗透生命安全教育.(2)构建体现人文精神的德育网络

学校坚持“以德立校”,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把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人文精神落实到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工作体系和育人氛围。

学校提出了“系统优化、全面促进”的体现人文精神的学校德育实践教育研究方法:

a、双线并进——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融合,开设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

b、三方互联——学校、家庭、社区三方教育同步协调,形成合力。

c、四项整合——始终把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教育活动整合,并在教育实践中以生命安全为载体来突破。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确立了“内容分层、形式创新、主体参与、操作整合”的德育工作策略,通过“把握生命之舵——理论学习为导向,开辟主渠道——课堂教学为基础,激发内驱力——自主管理为手段,启动大教育——社会实践为舞台,陶冶真善美——校园文化为载体,走进‘心’天地——心理教育为辅助,坚持整合性——综合测评为杠杆”等途径,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切实的基础。

(3)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

我们开发了包括“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环境安全、同情他人、保护野生动物、”等五大主题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将涵盖四大主题:健康篇、平安篇、休闲篇、快乐篇。

3、推进家庭人文环境建设 对部分学生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学校与家委会一起商量,制订了推进计划,并向全校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关于开展“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争创学习型家庭”活动的建设.其次,我们组织指导活动。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指导,制订学习计划,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与此同时,学校组织家长参加“今天怎样做家长”、“读书一得”等交流活动,开展“我与生命”征文活动,举办“家长心理辅导研讨班”,召开“学习型家庭大家谈”研讨会。

人民教育家老舍先生在怀念母亲时说过如下一段话:“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影响很大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构建人文环境中以人为本观念的体现(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积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大胆地向同学质疑,向老师质疑,向教材质疑,在质疑中求疑,在求疑中发展思维。以课堂为核心,民主地对待学生,就能创造一个学生能最优发展的学校环境。

(2)建立健康融洽的生生关系

要求学生建立以下几种关系:①平等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帮助学生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无论生活贫富、成绩好坏、能力大小,每个同学在人格上应是平等的。②建立起互帮互助的关系。让学生明确人的存在其实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过分自负或过分自私都会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每个学生都要有爱心。③树立起有理想的群体。总之,我们要研究学生的差异,掌握好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对学生中日益增多的对生命过程中错综复杂或很棘手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顽强的进取精神、良好的适应能力和高尚完善的人格。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健康成长的人。

内容摘要:

通过对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既增强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和保护能力,学会自己解决和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种危害生命的突发事件,避免和减少对自己的伤害,树立珍爱生命、健康第一的意识。同时,在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和爱自己爱他人的情感,保证了学生健康快乐、积极主动地成长,给家庭一份安宁,给社会一份力量。在实践过程中,还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为学校赢得较好的社会声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可贵的是还带动了家长和社会对孩子健康的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文献参考:

(1)、郭景扬

《传承与创新》

学林出版社

2003.(2)、王建华

《简论学校健康教育学科的构建》

《外国教育研究》

2001/3(3)、钱焕琦

《21世纪学校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

《中国健康教育》

2002/1(4)、张辉

《中小学健康教育课教师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要求》

《中国健康教育》

2002/2(5)、张伟 田青著:

《整合与扩展》

学苑出版社

2001/1

(6)、钟志贤 范才生:《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8/5

(7)、东方热线网:《加大安全教育力度

强化师生安全意识》

教育部通知

关键词:

生命安全

教育

健康

篇8:生命教育特色学校建设

我们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 让学生的生命力得以美好地延伸。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 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 所谓德育, 是一个范畴很大的概念, 但就其本质而言, 就是生命教育, 就是在生命活动中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既需要我们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学生, 去影响学生, 让他们不断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也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方法让他们感悟生命的美好, 提升生命力。那么, 怎样让我们的每一朵生命之花都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力量, 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开出幸福之花呢?我校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依托德育活动, 浇灌生命之花

北师大教授肖川认为, 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 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 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 高扬生命的价值, 使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我们的生命主题教育活动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 以老师为主导, 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 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 从而珍惜生命。

1.安 全 教育

我们经常讨论、思索:该怎样教育学生? 该引领他们走什么样的路, 做什么样的人?如果我们的生命意识单薄, 或者生命教育缺失, 这一切讨论便毫无意义。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与不幸。生命比任何知识、规则、纪律, 甚至荣誉都更为神圣。所有的生命都无法被另外的生命所代替, 所以我们要牢记“教育是生命的教育”。

我们的学生往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危险, 如火灾、溺水、交通事故、各种诈骗等, 为此, 我们努力培养学生安全自卫的能力, 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 逐步提高防范自救、互救的应急能力和生存本领, 让每一个学生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激扬生命。

每学期, 我们都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组织安全教育讲座、开展安全教育知识竞赛、组织消防逃生演练、制作“安全伴我行”警示语等活动, 积极开展以“珍爱生命, 安全第一”为主题的生命教育征文、黑板报、朗诵比赛;利用升旗仪式宣讲生命的意义、安全的重要性等。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让“珍爱生命, 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形成一种自觉行动, 体验生命的珍贵。

2.心理 健 康 教育

健康的生命需要健康的心理作为支撑。对于一个学生来说, 面对初入学时陌生的学校环境、学习内容的增加、与同学或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考试前后的顾虑等, 或多或少会带来心理压力, 严重的会诱发心理疾病。为此, 我们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专题晨会、心理健康主题班队会等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集中授课, 教给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观, 告诉他们要“微笑着面对一切”, 生命是美好的, 生活是多彩的。每周三的红领巾广播中, 也会有“知心姐姐”信箱 , 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的小困惑匿名写下来投稿, 让知心姐姐帮忙解答, 通过小广播, 不仅解决了个人的困惑, 也帮助了有同类困惑的同学们。另外, 我们针对一部分特殊学生创建了“快乐小屋”心理咨询室, 给他们一片清净的空间, 一个自由的空间, 让他们发发牢骚、一吐为快。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留在“风雨廊”下, 老师会给他留言, 教给他处理的办法, 也可以单独与“知心姐姐”进行沟通、交流, 当面解决烦恼与不安。为每一个学生的人生奠基, 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学生的生命力得以美好地延伸, 这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3.感 恩 教育

懂得感恩,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命是父母所给, 生命之花在老师的辛勤教育下悄悄绽放。学会感恩, 就是珍爱生命。让我们的学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 铭记在心。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 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 只要你胸怀一颗感恩的心, 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这些美好的品格, 我们的生命便多了许多美好。自然而然, 你的生活中便也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 是一种品德, 是一片肺腑之言。我们每学期都会结合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 组织学生表达对家长、对老师、对同学、对伙伴、对邻居等的感恩活动, 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牢记父母养育之恩、教师培育之恩、同学伙伴的帮助之恩等, 并懂得知恩图报, 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如:孝敬父母, 为父母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恩老师, 主动问候老师, 主动帮老师做一件事, 等等。引导学生从小心怀感恩,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4.节 日 教 育

传统节日是古代社会的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性活动, 它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传统节日不但为生命教育提供了系统的生命归宿主题, 提高了感受生命多元性的可能性, 而且为生命教育搭建了体验生命整体性的平台, 为生命教育直面生命冲突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为此, 我校充分利用各个传统节日, 通过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多渠道宣传传统节日的生命内涵, 举办形式多样的“节日生命”主题活动, 以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生命教育功能。

每年的清明节, 学生们免不了会接触到“死亡”“祭祖”“扫墓”这类词语, 我们带领学生宣读“缅怀先烈, 向先烈学习”的倡议书, 在网上进行“祭英烈活动”, 鼓励学生学习烈士艰苦奋斗、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刻苦学习, 力求有所作为。我们紧紧抓住清明这一节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让学生正确面对死亡, 感受到生命的宝贵, 同时加深他们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二、融进课堂教学, 熏陶生命之花

生命教育无处不在, 为了让生命教育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我校将生命教育与语文、数学、艺术、综合等多门学科的教学相结合。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积极探索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策略与途径, 结合学科特点, 充分挖掘学科中生命教育的内容, 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 我们不仅紧紧抓住语文课文中人文性较强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文本感染, 通过改编课本剧、表演课本剧, 让学生走进文本中的感人事迹, 知道生命的美好;还通过音乐、美术课程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和熏陶, 播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视频、音乐、图片等, 给学生提供欣赏生活、欣赏世界万物的态度和技能, 让学生学会用艺术表现生活, 展现生命的精彩, 感悟生命的美好。课堂上, 我们对学生渗透“欣赏他人”的生命教育。如:欣赏他人的朗读、欣赏他人的回答、欣赏他人的书写、欣赏他人的习作、欣赏他人独特的思维, 等等。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展示自我, 同时让别人欣赏自己, 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 从而学会珍惜生命。

如语文课, 我们在教学《二泉映月》时, 并没有照本宣科, 单刀直入地从书本出发, 而是让学生详尽地了解阿炳的身世, 让学生知道阿炳的父亲是道士, 母亲出身低贱, 在阿炳四岁时就被迫自尽了, 但是阿炳并没有因自己的身世而自暴自弃。尤其是在他24岁双目失明后 , 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这些资料无形中在告诉学生无论外部环境多么艰难, 自己都要珍爱生命, 不放弃自己, 人生的道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没有人可以代替。通过课文的学习, 让学生感悟到要勇敢面对生活, 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有勇气走下去, 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

课堂教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生命教育, 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把生命的概念贯彻到每一天的学习中。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丰富了生命教育的实践方式, 在课堂中传播生命教育观念, 在教材中体现生命教育内容, 在教学中强化生命教育功能, 学生更容易接受, 事半功倍。

三、结合社区活动, 激扬生命之花

台湾著名学者纪洁芳曾说:“生命的意义是活在当下, 把当下的角色扮演好, 把每个意义穿起来, 就是生命的意义。活在当下是很不容易的, 你要非常清楚你当时的感觉, 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或专心于当下, 并作出正确的反应。”

因此,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 而是切切实实的实践。只有个体用心体验, 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与活力。我们在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时, 特别注重自觉拓展学生的生活环境, 丰富其生活阅历, 增加其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体验, 从而使生命教育与生活世界相互融入, 相互促进。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基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唯我独尊的特点, 在家里从父母长辈那里得到了太多的爱, 他们只讲究自己的快乐, 并不关注别人的感受, 普遍缺乏爱心。为此, 我们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开展“走进敬老院、走进老人, 倾听孤老心”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 让我们的学生走出校园, 走进社区。在活动中, 学生们带去了慰问品, 陪老人们谈心, 给他们表演节目, 为老人们收拾房间, 逗老人们开心, 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在垂暮之时的生活, 从而使学生更珍惜生命, 懂得把握现在。

上一篇:三方转款确认书下一篇:《美丽小兴安岭》听课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