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如何预习

2024-07-06

高中数学如何预习(精选14篇)

篇1:高中数学如何预习

高中数学如何预习

1 学会预习与预习计划

高中数学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应用非常广泛,它随着知识和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也不断更新,学好数学与学好其它基础课一样是我们这一代人立于不败之地的必备素质,所以学会预习是取得成功的良好开端。那么高中数学从哪些方面预习数学呢?在学习新课之前,要先对教材进行预习。预习新课不是走马观花地泛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1.1预习概念。要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进一步思考这些关键字起的作用,若把它去掉有什么后果,力争对概念进行完整的理解。

1.2预习定理。要找出定理的条件、结论。分析定理的使用环境及证题的类型,尤其注意条件的严密性,若有条件减弱会有什么结果?

1.3预习公式。要抓住公式的结构特征、使用条件,了解公式的求解对象。思考能否对公式进行变形?变形后有什么新的功能?

1.4预习例题。思考例题考查哪些知识点,例题使用什么样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1.5在预习之后,要列举出本节课有几个值得掌握的知识点,你理解了多少,那些知识点是难点,列举出本节课出现了几种解题方法与技巧。

2 学会预习的好处

2.1预习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自学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才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2预习可以改变听课的被动局面。有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到吃力,跟不上教师上课的进度,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过去应该学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掌握好,造成学习上的障碍。二是听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能把握听课的重点和难点,对学什么和怎样学心中无底。这样的学生往往课后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弥补,长期下来,便只有招架之功,学习就陷入困境。

2.3预习能够提高听课的效率。预习有助于扫除有关知识方面的障碍,为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所谓的温故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2.4预习可以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通过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找到重点、难点和疑点。这样,对于预习时看懂的部分,上课就着重研究教师的思路,学习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时教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高度集中,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时通过预习有助于听课笔记的记录与使用,课本上有的内容可不记,这样挤出时间,认真听课,认真分析,提高效率。

3 预习的步骤

高中数学的预习应根据预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预习划分为整体预习、阶段预习和及时预习三个层次。

3.1整体预习就是对学习内容进行全局性的把握,一般在开学前或者开学初,比如说暑假或者寒假,集中一定的时间,通阅新教材,进行系统的自学,了解数学科的知识体系,有个概括性的印象,达到心中有数,学习起来就居高临下,有条不紊,并且能够缓解对数学学习的精神压力。由于数学学科是大家普遍觉得困难的学科,所以整体预习就更显得必要。

3.2阶段预习就是对有关知识块或者知识点的内容进行预习,一般以一个章节或者单元为整体,初步建立这部分的知识结构,明确知识的重点,了解学习的难点,发现一些重要的方法,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从系统的角度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和方法。这种预习方法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但是常常是蜻蜓点水,得过且过,没有形成知识框架,应该加以纠正。

3.3及时预习就是在教师上课前,把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再次明确重点和难点内容,把握重要的思想方法。这样的预习时间短,印象深,见效快,上课的时候就有的放矢,得心应手,高质高效。这种方法更为常用,但是由于每天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不一定都能如愿,所以要统筹安排,把三个预习的层次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全面兼顾。

4 坚持正确的预习方法是学好数学的根本

高中数学的预习主要是为了了解新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得以全面入手;找出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发现需要扫清的障碍;明确重点、难点、疑点,以便在听课时有的放矢。所以预习的方法显得尤其重要。下面从见个方面进行讨论。

4.1读。先粗读一遍,以领会教材的大意。根据学科特点,然后细读。数学课本可分为概念,规律(包括法则、定理、推论、性质、公式等)、图形、例题、习题等逐条阅读。例如,看例题时要求学生做到:分清解题步骤,指出关键所在;弄清各步的依据,养成每步必问为什么、步步有依据的习惯;比较同一节例题的特点,尽量去体会选例意图;分析例题的解题规范格式,并按例题格式做练习题。

4.2划。预习时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应该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划出来。例如,重点的地方打上“*”,疑难问题旁边加“?”,需要重点理解的结论,可以在文字的下面划“――”,对重点字、词下面加“・”,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划时要有重点,切勿面面俱到,符号太多,结果一头雾水。

4.3批。预习时常常会有自己的看法、想法与体会,应该不失时机地在旁边写出来。比如,某个定理的证明,用另外一个方法更为简单而且容易理解:“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它包含两层意思:过不共线三点可以作一个平面,而且只可以作一个平面,即“既存在又唯一”。对于批注是否正确,可以在听课时得以验证。

4.4写。写包含这样几个方面。写大意:每个章节或者单元或者某一段的大意可以在在书边上写出来。写小结:写对某一部分预习的感受和体会;写经验、总结和拓展,对某一部分的学习总会有所收益,在解题时的感受以及解题的经验,对知识的认识和拓展都应当写出来,这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复习和反思。

总之,预习是学习的一种方法,它有它的规律和方法,学会预习,学习数学会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预习不是放羊式的学习,教师指导很有必要。所以,学生预习必须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篇2:高中数学如何预习

2. 做课后练习题,目的在于检查自己阅读时的理解程度。

3. 结合做练习题再读一遍教材,以求对知识有较深入的理解。

4. 发现先前的知识没有掌握时,回过头再补上来。

篇3:如何搞好高中数学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改中倡导学生自主探索, 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 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 在高中数学中有效进行课前预习非常关键, 通过预习, 教师可以做到精讲精练, 只有学生深入教材, 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预习,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学生学习目标才明确, 思路才清晰。在整个课堂中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渴望进取之心,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才能投入到有效的学习中去。下面是我引导学生的基本策略。

一、使学生明确预习的重要性

使学生认识到预习的好处:

1、预习好, 学生就会带着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进入课堂, 在课堂上就会有一种想问, 想学, 想练的良好心理。

课堂上的重点就会很快被领悟。

2、预习有助于了解学习的知识点, 难点, 为课堂教学铺平

道路扫清知识上的障碍, 通过补缺建立新知和旧知的联系, 从而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3、预习好, 学生听课态度就积极, 注意力集中, 容易消化

新知, 有助听课笔记的记录和使用, 有的内容可以不记本上, 节省出时间, 认真听课, 认真分析提高听课效率。

4、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掌握自学方法, 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预习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 使学生学习有目标性。

6、预习能活跃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7、预习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实施。

二、使学生明确预习目标

开始实施预习前, 学生预习可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不能找出预习内容的重点和关键部分。因此教师在课前可为学生准备一份预习提纲和预习作业, 并根据内容设立不同难度的习题, 以便节省预习时间, 提高预习效率。

三、实施预习的具体过程

1、认真读课本, 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 读课本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 是预习的第一步。

学生先把课本内容粗读一边, 领会教材的大意, 然后在深入细读, 要逐字逐句逐段的阅读。特别是重点字词, 重点概念, 关键词句以及疑难之处, 同时可在课本上或提纲上写出自己初步的理解、体会, 独到的见解。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 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做出记号, 上课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

2、结合预习提纲及教材内容。

把感到有困难的地方自己先想一想, 若是以前知识忘了, 可以看一看以前的书, 若是新知识, 可以记下来, 上课认真听讲, 通过积极思考解决。

3、重视思考, 多问几个为什么, 多动手, 多思考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做法。

它告诉学生在预习过程中, 重视对基础的理解, 千万不能死背相关的定理、定义, 对于公式最好能试着推导一下, 需要实验的, 先实验, 需要操作的, 可以动手操作, 对于例题弄清每一步的依据, 养成每一步必问为什么, 步步有依据的习惯, 比较同一节例题的特点, 尽量体会选题意图。分析例题解题规范形式, 并按例题格式完成提纲中题或书中对应练习题, 注意归纳类型题考察的知识点及解题步骤和方法, 通过亲身体验知识形成过程, 深化对概念公式理解,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

4、如果时间允许, 也可以和同学进行讨论, 在合作交流中找出答案, 对于新学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这样既增加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又使学生弄懂数学知识的实际用法, 对知识有准确的认识。

5、通过做预习提纲中的习题, 自我检查预习程度, 进一步

明确本节知识概念, 那些知识自己已经掌握, 那些类型题自己已经会做, 还有那些不明确的地方, 再在课堂上解决。

6、在实施预习的过程中, 应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 及时和

同学探讨和交流, 总结出合理科学的预习方法, 以便达到少用时间, 多获知识, 使预习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 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过程, 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真正拥有获取知识的本领。

四、课前预习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预习应有一定的时间保证, 预习应有目标性, 预习过程应不断进行总结和回顾, 以便在有限时间获得最大收益。

2、处理好预习和听课的关系, 预习是听课的高效准备, 听

课能解决预习中的不懂问题, 可以巩固知识, 千万不能以预习来取代听课, 浪费听课时间, 影响学习效果。

总之, 课前预习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做好课前预习, 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及知识体系, 发现不懂的问题, 使自己在课堂中有效学习, 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

摘要: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新课改理念下, 要求教师教学方法改进, “变教为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索, 所以, 预习环节不可忽视, 但关键是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前预习

参考文献

[1]、叶亦乾数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256

[2]、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4:高中数学如何预习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引导 学生预习

预习指在学习某件事之前进行自学准备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首先,掌握自学方法能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各方面专业知识。其次,由于高中阶段数学知识不像小学、初中数学那样只需要将每一个知识点反复讲解好几遍,因此,学生刚进入高中时会感到教师讲课速度非常快,整堂课下来一直处于被动学习听课状态,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吃力,难以跟上教师教课的步伐。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并陷入困境。如果学生事先做好预习工作,提前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组建预习互助小组,培养学生预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数学预习的兴趣,才能让他们乐于预习,用心预习,从而有助于提高预习成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建预习互助学习小组,建立学习小组,通过“优生带头,以优代困”的方法,将优等生与学困生有机合理地搭配起来,分成若干个学习兴趣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进行课前预习,使学困生不再畏惧预习,从而充分调动学困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困生预习自信心,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一般性发展。例如,教学“平均变化率”一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序言中的案例,提出问题:怎样运用数学模型刻画出变量变化的慢与快?这种数学模型都有哪些具体应用?如果想要在这一基础上提出平均变化率概率,那么怎样操作才能使平均变化这一概率的引入显得更为流畅自然?是抛开案例另辟蹊径,还是在此基础上着重强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知识迁移,自主建构平均变化率概念,抑或创设问题情境,与案例相结合,如教师可以呈现出一段登上路线图,提出问题:“陡峭”是一生活用语,如何量化一段线段的陡峭程度?这一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以兴趣小组形式展开预习,激发学生对平均变化率这一概念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预习,从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预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预习学习质量

预习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学习,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高效、必要地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效率,并及时掌握学生预习完成质量,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对预习内容加以深化与巩固。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提问方式提高学生预习质量,并根据学生产生困惑的地方进行详细讲解。课堂上,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预习时遇到的疑难之处,不仅让教师为学生授业解惑,还让学生相互交流与讨论。此外,授课之前,对于提出有针对性题目解法及有探讨价值的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当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预习时,进一步深入探讨与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让学生以小组互动形式共同思考与探讨。这样不仅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出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概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而且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增强学生预习效果

法国物理学家郎之万曾说:“方法的得当与否往往会主宰整个读书过程,它能将你拖到成功的彼岸,也能将你拉入失败的深谷。”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实验证明,智力绝不是成绩的决定因素,关键还在于学习方法,学困生差就差在学习方法的不同。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预习方法给予高度重视,预习是学习的前提,决定着教师能否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更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使命,教会学生如何预习及预习方法,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再迷茫与含含混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在具体教学中,许多学生能书读百遍,非但不能“其义自见”,反而“其义自厌”,原因就在于预习方法不对。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的目的不是教学生,而应当是教会学生怎样学。教学应当摆脱“高耗低效、差少慢费”的教学局面。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能力及生活经验尚有限,对预习方法没有教师那样独到的见解与看法,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学法指导的意识和实践,教会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注重思考与反思的习惯,让学生运用学案及小组合作这两种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辅助其学习,为高效数学课堂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预习是学习的一种方法,有自己的规律与方法,学会预习将对数学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预习不应当是放羊式学习,教师应当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与指导。养成预习习惯,能让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更好、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学习效果会更显著。

参考文献:

[1]周芸. 高中数学预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潘德春.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预习[J]. 当代教研论丛,2015,12:48.

[3]王丽娜.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篇5:高中数学预习方法

1.整体预习。就是对学习内容进行全局性的把握,一般在开学前或者开学初,比如暑假或者寒假,集中一定的时间,通阅新教材,进行系统的自学,了解数学的知识体系,有个概括性的印象,做到心中有数,学习起来就居高临下,有条不紊,并且能够缓解对数学学习的精神压力。由于数学学科是大家普遍觉得困难的学科,所以整体预习就更显得必要。

2.阶段预习。就是对有关知识块或者知识点的内容进行预习,一般以一个章节或者单元为整体,初步建立这部分的知识结构,明确知识的重点,了解学习的难点,发现一些重要的方法,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从系统的角度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和方法。这种预习方法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但常常是蜻蜓点水,没有形成知识框架,应该加以纠正。

3.及时预习。就是在教师上课前,把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再次明确重点和难点内容,把握重要的思想方法。这样的预习时间短,印象深,见效快,上课时有的放矢,得心应手,高质高效。这种方法更为常用,但是由于每天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不一定都能如愿,所以要统筹安排,把三个预习的层次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全面兼顾。

篇6:高中数学预习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把握好度:在课前积极预习的过程中,既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太细没必要,因为许多知识老师还要在课堂上具体的降到,这样既浪费时间,有不利于专心听课。

可是太粗了也不行,就会造成自己在课堂上不知道具体要去听什么,从而在听课中没有针对性。这就有一个度的问题,那么怎么把握合适的度呢?建议大家在课前积极预习中只要做到点到为止,既只要把重点,难点和疑点在课本上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以及对哪些知识点还要在课堂上深入细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即可。

课前预习不能过于超前:在课前预习一定要走在老师的前面,但是也不恩能够太超前了,只要时刻保持领先一步就可以了。否则就会脱节,因时间拉的太长,预习的内容就在脑海中淡忘,预习的效果就会大大下降。

篇7:高中数学预习方法有哪些

首先,课前明确预习的任务。预习的内容既可以是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也应包括与所要学习内容相关的旧知识。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某些重要的联系。课前预习的要求也就是将书“看一看”,“做一做”,课上再来“说一说”。

然后在课前几分钟或是课上前几分钟检查预习情况。看一看课本有没有“看一看”,“做一做”的痕迹。通过课上“说一说”的实际反映来及时地鼓励那些真正认真预习的学生,从而触动所有的人更加认真地预习。

再加之课后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对预习情况不太理想的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端正其预习思想,巩固其预习方法,督促其预习行为。这样坚持下去,当全体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时,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就必将大大提高。

篇8:高中数学如何预习

一、学生课前预习的益处

1.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素养

课前预习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习惯。说它是一个过程是因为它是学生单独学习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然后根据制定的计划进行具体的数学学习。说它是一个习惯是因为学生需要经常重复性的做这一件事,重复的次数多了,学生就会下意识地做这件事,也就成为了习惯。这种课前预习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整体的数学素养就会得到提升,因为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阅读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习惯养成了也就说明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了训练,素养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2. 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因为预习是学生单独学习的过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会受到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干扰,那么他们就会更加的认清自己,知道自己哪些知识不懂,哪些知识掌握了,这样他们就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自己。

3.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会认识到他们即将学习的那些知识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进而帮助他们认识到那些旧知识是他们已经掌握的,而哪些是他们还未掌握的。有了这样清晰的认识之后,学生就可以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有效地学习计划,他们就会清楚哪些知识要着重听讲,哪些需要着重复习,哪些只需要简单地复习。这样明确的学习计划将会节约学生很多的学习时间,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前预习的措施

1.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带着问题去预习是能够提高学生预习效率的措施,学生预习时心中所想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有了学习目标,学生就能明确自己预习的方向,从而帮助他们完成学习计划,但是如果没有学习目标,学生就会在学习的时候一片茫然,他们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这样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我们教师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预习的时候要多动脑。

2. 掌握预习复习的先后顺序

复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过程,通过复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师之前所讲的教学内容,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为了更好地进行预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之前再穿插一个复习的过程,因为数学教材中的内容都是按照一定逻辑顺序编辑的,前面的数学内容就是为学生后面学习准备的,学生复习之前所讲的内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预习,减少他们预习的麻烦。比如说在学习《函数的应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之前所讲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这些内容复习一遍,在复习之后再预习函数的应用,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函数应用的知识,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快地建立数学模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3.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预习的自信

教师引导学生预习只是一个短时间的过程,因为预习毕竟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不能过多的引导学生预习,如果引导的过多,学生就会对教师形成一种依赖感,从而降低了他们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预习的自信,帮助学生更快地完成学习上的独立,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笔者觉得最好的培养学生自信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完成一部分预习任务,然后给予他们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比如在学习《算法初步》的时候,笔者就引导学生自己去建立算法的过程,然后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以此来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

综上所述,课前预习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形成一个好的数学素养,因此我们教师要重视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引导来教会他们正确有效的预习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希望我的个人经验能够帮助更多地教师更好地进行预习引导教学,从而培养出更多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林文凤.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学数学教学,2003.9.

篇9:浅谈高中数学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的发展,而客观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知识缺陷,再加上课时之间的间隔比较长,如果没有及时的补偿和指导,很容易导致后续学习的能力与知识上的脱节,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力更是势在必行。

一、课前预习的作用

(1)预习能够提高听课的效率,通过预习,带着解决不了的问题去听课,手脑并用。由于带着问题去听课,目的明确、精力集中,从而减少了因听不到浪费的时间,能集中在关键问题上理解、思考和分析。这样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如同牵牛牵住了牛鼻子,主要矛盾解决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久而久之,会逐步提高听课的效果,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2)预习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学生如能认真预习,听课就比较认真,学习效果就比较好,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就会主动地预习下一部分内容,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预习能够提高记笔记的能力。通过预习,对新课内容心中有数,课堂笔记就可以抓住讲授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选择地加以记录。不预习,听课时不知道哪些是书上有的,哪些是老师补充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关键,忙着听,忙着记,“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录音机”式的笔记,除了能锻炼笔记的能力外,丝毫无助于能力的提高。

(4)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总有一天要走入社会,那就要靠自学来获取知识。如果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就能为将来到高一级学校深造或走上社会带来很大好处。即将来就不会在大量更新的知识面前手足无措,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

二、高中数学预习的具体方法

(1)以疑导思

疑就是思考揣摩和钻研教材,提出问题。一是在已有知识同新知识有联系和差别的问题上寻疑,二是在容易混淆的概念上找疑,三是在容易忽视的问题上创疑,四是在容易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问题上置疑,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深化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理解,辨明概念间的异同,培养他们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需要注意的是,在预习提纲中的设疑应让学生在阅读课本,并经过深入思考或辩论之后能够解决的,问题不应太难,也不应太简单,而且这种方法也不能频繁地使用,否则,容易使学生兴趣下调,或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作标记

可以把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分别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复习和反思。而且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旧知识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及时复习,把与新知识相关的基础打好,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并对旧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同时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讨论

把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对问题的看法,提出来与同学和老师讨论,以求解决,还可以有效地活跃思维。如对教材图表、案例等进行质疑、讨论、比较。讨论时练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可以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培养自己的联想能力和综合能力。运用综合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在预习中把本章节或其它章节的内容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点,从整体角度来理解章节和课本内容。

(4)尝试练习

每一道例题的后面,都有针对性地跟上一系列的练习题。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做练习,通过试做,可以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内化新知,然后回顾整个预习过程,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听课时重点解决。

篇10:小学数学如何预习

2.“有缺陷,及时补”是指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知识的“前衍部分”有不明白不清楚之处,就要及时复习,把与新知相关的基础打好,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

3.“多用脑,勤动手”则是学习数学的一大法宝,它告诉同学们,预习过程中,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千万不要死记定律、硬背公式。遇到定律、公式时,可以自己先推导一遍,需要实验的就动手做实验,需要实践的就动手去操作,通过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对概念、公式的理解,这样更利于掌握新知。

篇11:九年级数学如何预习

2011届初三的硝烟还未散去,新一届初三的号角又已吹响。每一名同学都希望在初三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怎样利用暑假的时间学习数学以及学习哪些内容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一点个人的建议:

从学习时间上说,同学们在休息之余一定要坚持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

进行学习,每天用来学习数学的时间不一定很长,大约在一小时左右即可,关键在于每天这一个小时的时间一定要能够保证,数学的学习切忌一曝十寒,要知道每天学习一小时数学连续学习4天,与一天之内连续看4个小时的数学然后后面3天完全不学习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保证学习时间的同时,大家也要讲究学习效率,在学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心浮气躁,同学们要保证每天一个小时的学习是全神贯注的。其次再来说说学习哪些内容:

第一,重视课本知识: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万变不离其宗,数学也不例外,数学里面的这个“宗”,就是课本,因为所有的学习知识都来源于课本,考试的内容有些高于课本,但是基础知识点还是不会变化的,考试的试题就是课本知识的衍生物,要一点一点去挖掘试题背后的东西,找到其中要考试的重点是哪部分。所以课本还是不能丢的,不能一味地去做一些试题而忽略了课本这个根本。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将课本的知识点和例题弄明白,书后的每个练习都要认真地做一遍,这样才

能说我们基本掌握了这一部分知识。

在暑假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有很多同学在对数学进行预习的时候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我把书看了就是预习了,我觉得只有在看书的基础之上能够将课本上每节的配套练习解决才算真正的预习,因为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最终还是得体现在解题中。

第二,要学会正确地纠错: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犯错,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同学一错再错,这里面就涉

及正确纠错的问题。暑假的时间相对充裕,正是我们纠错的好时机。第三,做好总结:学习之后的总结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总结是对知识进行升华但是需要总结什么很多人并不清楚的过程。很多同学也知道要进行总结,在这里建议同学们利用暑假时间总结以下几点:1.总结旧知的知识结构。数学每一章都有一个知识体系,大家应该把这个知识体系总结出来并利用这个知识体系,记忆和掌握数学的各种定理和知识点。

2.总结自己一些容易出现错误的点。大家可以重新回忆自己出现过的错误,看看哪些地方是自己反复出现问题的点,往往反复出现问题的点就是自己的学习漏洞,如果运算有问题就强化运算能力,如果是知识有漏洞就把知识再回顾一遍,并适当地配合着知识做一些练习。

篇12:初三新生暑假如何预习数学

课目须知:数学

1.初二暑假预习初三课程

2.初二暑假多做压轴题,难题,几何题,代数题,争取将速度提升,做到看到题目立刻反应解题思路。提升速度和准确率。

3.准备中考考纲即数学基本要求,多翻看课外有难度的书并看解题思路。

4.每一次月考完后问老师要标准答案,看得分点,了解每一步骤的得分点,哪些步骤可以省去。

6.做好错题集,不管是基础还是提高都应一视同仁,认真对待,努力踏实。

篇13:怎样备好高中数学“预习”课

我备“预习”课所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编排《预习报告》,《预习报告》的编排主要是以一系列的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基本设计思想:

《预习报告》大体内容如下表所示:(具体内容可根据所要上课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更改)

二、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实践表明,采用这种《预习报告》的方式来备“预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自学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学的关键问题。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分析问题能力、推理能力,甚至记忆力的提高都有较大的帮助。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对学习其他学科,特别是理工类学科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总之,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显示,新知识在记忆系统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奥苏伯尔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一切有意义学习必须包括学习迁移。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关联。所以在指导学生预习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和联想等思维活动将新知识与以往的内容进行关联,不仅可以使学过的知识得以复习巩固,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对新概念的理解和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三)有利于增强问题意识

现代思维科学研究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问题”是引导人类学习和智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问题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的必要条件。问题更是数学的“心脏”,因而数学课必须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预习报告》中不难看出在完成预习报告的整个过程中是以问题为线索,一方面,通过问题进行学习,让问题成为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生成问题,让学习过程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拓展问题的过程。

(四)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预习报告》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其中一部分问题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在预习过程通过自己努力思考积极探索,基本上就可以解决了。而对于一些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就要鼓励他们寻求合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共同研究处理。而这些恰恰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

(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标提出要“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在编排预习报告时,教师应尽可能地用有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特别是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再引导他们自己发现、提出新问题。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自己也可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看待身边的实际问题,也就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预习报告》我们尽可能地为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参与解决他们发现的问题的机会;尽可能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成功感,即使问题尚未真正解决。简言之:重在参与,“做”者使其有所获。完成了预习报告,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在教师讲课之前就学习了这么多新知识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这样即使他以前学习不怎么样也会使他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增强,当然也会使他有了更高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这又预示着今后会更努力,会取得更大的成功,从而使得数学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七)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发展状况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都必须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和个别差异等。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考察、了解和把握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状况、能力高低和智力、情感发展的共同特征,还要把握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并进行合理的教学过程设计。如果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预习问题,让学生完成预习报告,从报告中洞察学生的心理水平和知识水平,以及认知过程,这样收集到的信息一般是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从中找出“共性”可以为上课提供明确的目标,从中找出“个性”以便于对个别学生因材施教。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大力强调要“教会学生思考”,他认为学生只有主动积极地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自发现而获得知识,才会真正理解并牢固掌握知识,从而灵活运用知识。他主张,必须尽量让学生在现有条件下亲自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即要给学生创造自己发现事物的机会,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思考的余地,让学生有独立探索的体验,创造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而让学生预习就是给他们提供了自己发现事物的机会,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努力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环境———精心编排好预习报告,以最大限度地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摘要: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 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解放思想, 敢于让学生去探索新知, 用自己的思维找到答案。对于高中学生来讲, 大部分已具备在他们熟悉的知识领域自觉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而且能根据任务的需要来调整自己的策略。教师则是在学生认为需要时, 给他们以必要的指导。为了贯彻这一理念, 本文作者在教学中做了许多尝试, 其中之一便是备“预习”课,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预习报告》,阅读能力,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14:小学中段学生如何预习数学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城郊小学,我班85%左右的生源都是外来打工人员的子女,他们的父母平时都忙于生计,基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对他们进行管教,因此学生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行为习惯都比较差。当代是信息社会,社会竞争也异常激烈,然而学生的自主能力却很差,自我学习的意识也很薄弱,这些对于他们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从2012年开始,我们学校构建了有效教学框架,而预习作业就是其中重要的板块之一。因此我们就开始着手培养学生如何预习数学,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能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并为他们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预习方法,我是这样做的:

一、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这是学生形成数学预习习惯的基础。在第一次对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时,很多人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确切的说,是他们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在他们的心目中,预习无非就是翻翻书;或者是走马观花看看书中的图画;更有甚者,是书中的新课内容都不看,就直接开始完成预习作业中的学习单。如果像学生这样简单粗暴的对待预习,那学生的预习习惯又如何能养成呢?因此刚开始让学生进行预习的时候,我们会带着学生一起来预习新课。第一步:就是让学生默读新课的内容。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买书》中,学生预习时首先是默读例题及三种算法。第二步:想一想。预习的新课是新在哪里?和以前的内容有什么不同?第三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话勾画出来。例:还是在《买书》中,智慧老爷爷说的一句话: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学生默读完以后,知道把这句话圈起来。第四步:预习时自己读不懂的地方,作上相应的符号,例如问号之类的。例:《买书》中智慧老爷爷说的话: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以及竖式计算中的数字“14”,“7”是什么意思?学生知道在数字的下面打上问号。通过这样的预习方法,学生基本了解新课的内容,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也想一探究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引起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让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了主动的“我要学”。从而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也就能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二、通过预习,让学生明确地知道预习的内容和要求。学生尤其是中低段的学生,倾听习惯不理想,自制力也较差,因此布置的作业需要写在家抄本上,学生才能明确地知道作业要求。而在预习作业中我也会对学生提出明确地要求。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轴对称图形》预习作业的要求如下:

1.看书P12—16,然后完成下面各题。

2.和家长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3.动手做一做: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4.找一找: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请在下面写一写:____、____、____。

通过这些预习作业的要求,学生既对新课有基本的了解,知道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关于轴对称图形的;也为上新课作了充足的准备——自己剪下的轴对称图形。这样为课堂节省了一定的时间,从而能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操作,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

三、准备好充足的学具,也是学生进行数学预习的重要板块。小学数学不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是一门形象生动的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学生数学思想的建模是非常必要的。例:在《小明的一天》中,预习作业需要准备钟面的模型。课堂上学生探讨出整时、半时的特点后;在会认读整时、半时的基础上,学生同桌间互拨钟面上的时间(一人拨钟面,一人认读时间)。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整时和半时的认识,而且在学生的脑海中也建立起整时、半时的模型,这些操作活动也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四、通过检查及时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评价,有利于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数学预习方法。检查可以分为抽查、同桌检查或是同桌交流对于新课的认识……没有检查,就不会有发现;没有检查,学生也会没有预习的动力。检查完成后再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加分,口头表扬,作榜样示范……因此第二天对预习作业的检查评价,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了解学生对于新课的了解情况,也能让学生养成从小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活动让我能及时地调整教学环节及手段,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难方面进行解决,从而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五、家校联结,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预习方法。每天学生的家抄本,是我与家长沟通的基本方式之一。在家抄本上,不仅有学生的作业要求,更有对预习作业的要求。例:在《平移和旋转》中,学生预习完数学书后,基本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后,一定要和家长说一说自己对平移,旋转的理解并进行举例。由于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在北师大版的教材中没有定义,学生通过预习后,能基本了解其内容,再通过和家长的说一说,从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加强了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并检验了学生是否进行预习。平时除了家抄本的联系外,我还会通过电话及网上的联系,及时地与家长进行学生预习情况及其它方面交流。通过这些方式,能发现学生的情况,从而对症下药,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

六、正确对待学生预习习惯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正确的数学预习方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差异是正常的,所以预习作业的效果也是有差距的。针对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预习要求,并非每个学生都要全部完成。能力差的学生只需完成基础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与同伴及家长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及对于疑难问题的想法。善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让他们感受到预习的乐趣而非负担(通过预习能让他们了解一些新知识,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点进步,让他们在课堂上也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上一篇:南安市石材业税收情况调查下一篇:初中生假期个人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