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名著知识点

2024-07-16

《红楼梦》名著知识点(通用9篇)

篇1:《红楼梦》名著知识点

《红楼梦》名著知识点归纳

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主要内容: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 “谐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千红一窟”, 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酒名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

主要事件:

1、王凤姐弄权 铁槛寺;

2、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3、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4、刘姥姥初进大观园……

主要人物及性格特征:

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蔑视功名权贵,与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

王熙凤:精明强干,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

贾宝玉:封建叛逆者。他厌 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

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 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做官。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相关练习: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叫《金陵十二钗》、《情僧录》、《宝玉缘》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 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袭人,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晴雯,涉及到她的情节有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鸳鸯。

3、《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贾宝玉说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不同意。因为男人并不都污 浊不堪。这只是贾宝玉就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所说的比较偏激。用于批评一部分男人可以,倘加之全体则不正确了。

4、“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

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 之乡”而遁入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5、《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王熙凤,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6、《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

7、贾府的“四春”分别 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8、《红楼梦》中,有一个 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王熙凤;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人就是林黛玉。

9、请写出“金陵十二钗” 都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妙玉。

10、《红楼梦》中向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挑战的人物是贾宝玉。

11、《红楼梦》中“两弯似蹙笼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妖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昭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写的是林黛玉,她的性格特点是:多愁善感、多才多艺。

12、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玉麒麟。

13、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叫千红一窟,品的酒叫万艳同杯,听的歌曲名叫红楼梦。

14、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平凡劳苦的农家老妇,常被大家取笑戏弄的人是刘姥姥。

15、下列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个女子的命运。

①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林黛玉和薛宝钗)

②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

③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凤)

16《红楼梦》中最长的一 首诗是贾宝玉写的《芙蓉诔》。

17、举出贾府中醉生梦死、声色犬马的两名男子贾赦、贾琏。

18、《红楼梦》第六十六 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冷入空门”中的情小妹是尤三姐,冷二郎是柳湘莲。

19、《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人是贾宝玉、林黛玉、晴雯。

20、“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2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叫曹雪芹。

22、《红楼梦》中“多愁多病身,倾国倾城貌”描写的是(林黛玉)。

23、“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有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林黛玉),“美玉无暇”指的是(贾宝玉)。

24、“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之手。

25、“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开卷诗。

篇2:《红楼梦》名著知识点

林黛玉之死

有一天下课后,肖承妍立马转过身来问道:“《红楼梦》都读过吧?”“肯定读过!”我激动地回答到。她笑嘻嘻的,又说:“林黛玉死的时候应该知道吧?”“知道,知道!”“她不是说了句话,嘴里叫着——‘宝玉,宝玉,你好……’你认为她说的什么?”我努力思考着,“嗯…,嗯…”肖承妍一下子打断了我的沉思,她说:“我觉得应该是‘宝玉,宝玉,你好呀!’”我们都被这种想法逗得捧腹大笑,还竖起了大拇指。过了一会,我去找杨淼寒,问了她相同的问题。她答道:“‘宝玉,宝玉,你好狠心啊!’”我给她说了我们刚才说到的答案,杨淼寒又是拍手,又是称赞,十分佩服。我们又去问了曹馨,她的回答同样十分正经。忽然,我又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答案:“‘宝玉,宝玉,你好好活着!’”我迫不及待地告诉了肖承妍,她听了立马笑得前仰后合,也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最喜欢、讨厌谁

又下了一节课,杨淼寒急匆匆地跑过来,提了一个问题:“你最喜欢《红楼梦》里的谁,最讨厌谁?”“我喜欢林黛玉,讨厌凤辣子王熙凤。”我说得斩钉截铁。“巧了,我也喜欢林黛玉,但我讨厌薛宝钗。”杨淼寒说。我们前前后后问了几个人,有喜欢贾宝玉的、有喜欢王熙凤的…最好笑的是曹馨,她居然喜欢贾母,我们大家都目瞪口呆!

篇3:名著《红楼梦》与戏曲的相互影响

一、《红楼梦》在构思和叙述方式上有戏曲化的特点

不仅是《红楼梦》, 我国的很多古典小说从构思和叙述方式上都有明显的戏曲化的特点, 先看《红楼梦》的框架, 采用的是戏曲的形式, 例如:在开篇时写一个僧人和一个道士捡到一块女娲补天时剩下的石头, 带到“昌明隆盛之邦、花柳繁华地”, 不知过了几世几劫, 被一个空空道人发现, 看到石上写着的字迹, 于是“从头到尾抄写回来, 闻世传奇”。这个开篇采用的是一种传奇化的写法, 悬念重重, 使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这种一僧一道的人物带入, 是戏曲中最常用的方式, 以将复杂或分散的情节穿成一条主线, 是以往的古典小说没有的叙述方法;再如《红楼梦》中的第一至五回是小说的开头部分, 中心人物和故事缘起都开始进行交待。作者对事件的起因进行、中心人物都“聚齐”, 也采用和戏曲一样的形式来铺垫人物的命运和情节, 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二、《红楼梦》中的戏曲运用

如果读者是一个资深的红迷, 就会体会到《红楼梦》中戏曲的比例是相当大的, 它是这部小说中的一条生命线。《红楼梦》的情节中有很多的戏曲描写, 主要表现为文学形式和表演形式两种, 其中文学形式的例子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读《西厢记》时, 书中提到了举凡寿辰、年节时看戏和演戏。戏曲的穿插描写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推动起到了渲染作用。

(一) 借助于人物对戏曲作品的评论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红楼梦》中大量提到了《西厢记》和《牡丹亭》, 这两部极具代表性的戏曲作品是进行人物刻画的载体, 通过描写人物在这两部戏曲中的态度来影射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 通过对人物进行戏曲的点评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这是从表现形式方面而言的, 《红楼梦》中有大量观看戏曲表演的描写, 每个人物在点评戏和看戏时, 会将内心的想法和性格特点表现出来。

(三) 借助于戏曲曲词来提示人物的命运。例如在第五回时作者引用戏曲曲词暗示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 这在读到后文时可以体会出来。

在名著《红楼梦》中, 作者引用了很多传统戏曲, 有的已经失传, 有的至今仍在流传, 如著名的《牡丹亭》《西厢记》等。例如第十八回“苛国府归省庆元宵”, 贾妃点了《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四出戏, 分别出自四部戏曲作品, 即《一捧雪》《长生殿》《邯郸记》《牡丹亭》。贾妃又点了两出戏《相约》和《相骂》, 这两出戏出自戏曲作品《钗钏记》。又如在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凤姐点了《刘二当衣》, 薛宝钗点了《西游记》和《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再如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光是题目就提到了《西厢记》和《牡丹亭》这两部戏曲。这些戏曲有的是明写的, 有的是暗写的, 需要仔细琢磨。

《红楼梦》中大量引用传统戏曲, 是与戏曲的发展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不论是达官显贵, 还是市井走卒, 都会从戏曲中获得享受。戏曲还有言传身教的作用, 艺人对剧本故事进行演绎, 可以弥补现实生活经验的不足, 并通过听戏来进行自我鞭挞。《红楼梦》是一种文学艺术, 它的阅读人群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方面是要认识字, 第二方面要对文学艺术有所领悟。读懂《红楼梦》是很难的, 所以可以尝试在戏曲中领悟《红楼梦》的文学描写。不识字的人一样可以接触《红楼梦》, 可以通过欣赏戏曲来了解红楼世界。在看戏时可以观看表演, 也可以听曲文, 所以戏曲比小说具有更广泛的普及性。

《红楼梦》中引用的戏曲是点折子戏的形式, 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小说的文学形式对于展现戏典的场景是有缺陷的, 但是可以展现戏曲的要点。作者借助戏曲的要点来提示小说的内涵, 这样的写作手法史无前例, 同时对小说人物的理解需要有对戏曲的认识。如前文提到凤姐点的戏《刘二当衣》, 是要暗示凤姐的一系列行为与刘二是很相似的, 林黛玉调侃贾宝玉时提到的戏曲《妆疯》, 在第二十五回贾宝玉确实像是疯了一样。

所以小说中提到的戏曲都是有深意的, 它是作者提醒读者要着重注意的“重点”, 不是点缀, 而是有表达内涵的。

三、戏曲对《红楼梦》的各种诠释

《红楼梦》和戏曲具有深厚的渊源, 从清代起就有很多文人将《红楼梦》改编成戏剧作品, 在舞台上进行诠释, 从表现形式到内容上都进行了探索, 红楼戏成为戏曲表演中的一个典型表现形式。

(一) 越剧红楼。越剧《红楼梦》是上海越剧院为了向建国十周年献礼而进行的改编, 1962年《红楼梦》被改编拍摄成了彩色戏曲艺术片, 上个世纪70年代徐进首次将《红楼梦》改编成越剧作品, 此外很多越剧团体都在舞台和荧屏上演绎着红楼中的人物和情节, 经过越剧演员的传承和发展创新, 影响力遍及海内外, 可以说越剧《红楼梦》是对小说《红楼梦》进行戏曲演绎方面艺术成就最高的。

在进行改编时, 充分保留原著的精华, 对一些具有传奇色彩和明显戏曲特点的内容进行经典演绎, 经过编剧、导演和演职人员的二次创作, 人物现象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 观众从这些艺术形象身上体会到了小说的中心思想, 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了更深的体会。

特别是经典的宝黛爱情部分, 它是这部小说的爱情主线, 他们在读《西厢记》时心灵相通, 与封建礼教进行不屈的抗争, 最后黛玉含冤死去, 宝玉也受尽人生苦难, 这种爱恨离别在越剧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们也真切地看到了宝玉对琪官所受屈辱的同情和无奈, 悲痛地看她死去;我们看到了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的凄惨命运, 我们还看到了最后宝玉万念俱灰地走向白茫茫的远方, 还有很多的戏曲场景。

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 《红楼梦》在改编时从多个层次和侧面表现了小说的表现力, 如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是一种新的戏曲尝试, 通过人物形象、矛盾的刻画等方面进行了经典改编, 展现了一幅悲欢离合的人物画, 更充分地展现了小说《红楼梦》的内涵, 人物的塑造也显得更加丰满了。

在对《红楼梦》的越剧演绎的不断探索中, 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戏曲演员、艺术家, 使越剧的生命力更加壮大。最早的以徐玉兰、王文娟为代表的徐、王派红楼演员, 因为《红楼梦》的演出而大有名气, 并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中青年越剧演员, 有的甚至成为了贾宝玉、林黛玉等经典人物的代表明星, 这些越剧演员使越剧红楼的生命力更加强大, 演员的艺术造诣也越来越高。

(二) 昆曲《红楼梦》。昆曲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是一种发源于昆山的戏曲形式, 具有抒情性强、动作细腻、音乐与舞蹈结合巧妙等优点, 对于《红楼梦》这一以爱情作为主线的名著来说, 昆曲无疑是最为恰当的表现形式之一, 仅次于越剧。《红楼梦》被改编为昆曲戏剧以后, 很多观众都评论“原来红楼梦可以这么美”、“好看”等, 好评如潮。

北方昆曲剧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用昆曲交响清唱的形式对名著《红楼梦》进行了演绎, 这种新的表现形式摒弃了戏曲的传统形式, 即“乐队伴唱”的形式, 它更像是一台红楼音乐会, 用交响乐的形式丰富了戏曲的表达, 进行舞台表演时用音乐和唱腔代替了对白和戏曲动作, 不像传统的昆曲一样是按出场次表演的, 而是按照交响乐的乐章来进行, 情节叙事时通过音乐进行表达。例如:贾宝玉、林黛玉出场时出现主题音乐, 其他故事情节和人物出场时用合适的场景音乐, 在进行交响乐的表演时保留曲笛、板鼓等昆曲演出乐器的使用, 运用多种昆曲唱腔, 是昆曲和交响乐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

(三) 其他戏曲形式的改编。除了以上的越剧、昆曲对《红楼梦》的改编创作以外, 其他很多剧种如京剧、黄梅戏、豫剧等都对这部名著进行了不同的演绎, 几乎在每个戏曲曲种中《红楼梦》都是一出大戏, 也是很能引发观众兴趣的名剧。以京剧为例, 它是我国的国粹, 如果将《红楼梦》的爱情作为主线, 京剧是不适合的, 因为它太气势磅礴, 而细腻的越剧则更有优势, 但是它也是一部封建家族的兴衰史, 里面有对于复杂人际关系的描写, 从这个主题出发, 用京剧来演绎《红楼梦》又是适合的, 它的气势是一种优势。根据《红楼梦》改编的京剧连续剧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在平缓的故事情节中穿插入一些京剧表演, 观念不仅过足了京剧瘾, 也欣赏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

四、小结

《红楼梦》中引用了大量的戏曲名称, 这些戏曲对人物的刻画、场景的设置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 使《红楼梦》保持了浓郁的戏曲化特点。同时, 将《红楼梦》搬上戏曲舞台以后, 文学作品成了活生生的戏曲人物表演, 不仅保留了小说的经典内容, 也遵循着戏曲的创作规律;《红楼梦》是现代中国戏曲创作的代表, 戏曲改编也是红楼文化的一种传播形式。所以我们必须以戏曲艺术的眼光来欣赏《红楼梦》的改编, 确定戏曲的审美意义, 使《红楼梦》这部经典不仅拥有文学艺术的读者, 也能有大量欣赏戏曲创作的观众。

参考文献

[1]徐扶明.红楼梦与戏曲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2]阿美.红楼梦戏曲集[M].北京:中华书局, 1978.

[3]许并生.红楼梦与戏曲结构[J].红楼梦学刊, 2001 (01) .

[4]李根亮.试论红楼梦的戏剧改编与传播问题[J].社会科学论刊, 2006, (7) :135-139.

[5]范圣宇.从李渔戏剧理论的角度看红楼梦中的戏剧成分, 明清小说研究, 2000 (1) .

篇4:名著开讲《红楼梦》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原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出身于贵族世家,其曾祖父、祖父、父辈三代供职清廷内务府,世袭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准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雍正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红楼梦》后四十回为后续,续者为高鹗。高鹗,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生活年代略晚于曹雪芹。

主题思想

《红楼梦》的主题,较有代表性的首先是愛情悲剧说。小说以清初一个贵族之家的兴衰为背景,深刻细腻地描写了宝黛爱情的幽微曲折及其悲剧结局,肯定了追求自由自主的叛逆人物,表达了对青春生命的礼赞以及对悲剧命运的深沉叹息。其次是家族盛衰说。小说描写贾府从表面上“峥嵘轩峻”“蓊蔚涸润”到“忽喇喇似大厦倾”“树倒猢狲散”的衰败过程,同时也以贾府为中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传统社会的全貌以及它内部复杂而深刻的矛盾,其象征意义是使读者细致深入地看到传统社会肌体的内部结构,昭示了这一“末世”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再次是“两个世界”说。以大观园为象征,小说主要是描写一个理想世界的兴起、发展及其最后的幻灭。干净既从肮脏而来,最后又无可奈何地要回到肮脏去。

像《红楼梦》这样的伟大作品,其主题意蕴是难以穷尽的。我们的阅读和欣赏完全可以不受束缚,只要真正沉浸到红楼世界中,我们总能有自己的发现。《红楼梦》的伟大正在于它不断召唤读者的参与和再创造,不断获得新的解释和意义。

艺术特色

内容上:含意深隐,“意在言外”。

《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它描写了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矛盾,写了一个有典型意义的贵族之家由兴盛到衰亡的必然过程,其中着力写了三种矛盾: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统治者之间的内部矛盾,叛逆者与封建卫道者之间的矛盾。许多人认识不清,是因为《红楼梦》的许多思想内容都是含蓄表达的。”

如《红楼梦》对君权的批判。“元妃省亲”一节集中表现了这种思想。虽然作者曾借贾琏、熙凤二人之口,说省亲一事是“隆恩”,是“当今贴体万人之心”,“大开方便之恩”使宫里妃嫔才人回到家中。可是到“省亲”具体情节时,却是另一番景象:众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省亲”的目的本是为了畅叙骨肉私情,共享天伦之乐的,可是亲人见面后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有流泪。不是无话可说,只是有话说不得。只有元春透了一句“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虽只有一句,却是高度浓缩,包含了无数酸苦。这是何等的讽刺!

细节上:暗示情节,充满意蕴。

细节本是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一般都意图明确,紧扣写作目的。而“暗示性细节”的意图却深藏于表象之下,需要经读者用心体味,才能领略其中的妙处。

如十八回元妃省亲时特意将宝玉起名的“红香绿玉”改名为“怡红快绿”,接着宝玉作诗时,薛宝钗又点醒他说贵妃不喜欢“香玉”二字。而紧接着的十九回,贾宝玉在对黛玉讲耗子的故事时点出“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这些细节含蓄地表明元妃不喜欢黛玉,之后端午节元妃赐给贾府众人的节礼中,唯有薛宝钗同贾宝玉是同一等次的,而黛玉与另外三姐妹是同等次,这就更加清楚了。况且在抄检大观园前,王夫人在对凤姐提到晴雯时说“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是一种“狂样子”,而且“我一生最嫌这样人”。可见,王夫人很不喜欢黛玉。由于王氏姐妹的意旨和元春的特殊地位,我们可以从众细节中推断宝黛爱情必为悲剧,只是这些细节要用心体味。

手法上:不用直言,寄托于形象。

在《红楼梦》中,这种手法十分广泛地运用于诗、词、曲、赋、诔文、骈文等诸文体中以及人物的对话中。《芙蓉女儿诔》是宝玉为悼念晴雯而作的长篇祭文,是表达宝玉真情实意的“洒泪泣血”之作,因此也是“多有微词”、另有寄托之作。这篇诔文,以炽热的感情,丰富而奇特的想象,生动而形象的比喻,歌颂了大观园中这位具有反抗精神和高洁品格的女奴,对她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对残害她的鬼蜮奴,也给予了愤怒的谴责和无情的诅咒,对黑暗的现实和昏暗的政治发出了悲愤的控诉,进行了有力抨击。

结构上:一主三副,新颖奇巧。

《红楼梦》结构程式纵向发展的线索有多条。一条主线:宝黛的爱情悲剧。四条副线:贾元妃与贾府的联系,僧、道与贾府的联系,贾雨村与贾府的联系,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这些结构线索的设置,不是单一的结构艺术的表现,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红楼梦》的结构特征新颖而奇巧。曹雪芹脱出中国章回小说的窠臼,改变了说书人那种叙述体例,以散文化的描写为主,进行生活全景的创造,不以情节取胜,而以人情世态和人物刻画见长。曹雪芹的创作开辟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新境界。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用“以假寓真”为结构,全书开篇就用了五个回目,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而改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说按着这一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造出一个“生活世界”。

人物形象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杂书”,钟情《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在宝玉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是与林黛玉的相爱。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男一方面又促使他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现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

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因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生气,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伤心,为之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曹雪芹深爱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正是由于这种刻骨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这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细腻生动的形象。

三、薛宝钗

她是封建社会礼教的守卫者,并且深受其害。她在家中与人关系甚好,受众人的喜爱。她的性格中有王熙凤为人的圆滑、林黛玉的小心和与贾宝玉完全对立的思想。如在第四十八回中,薛姨妈道:“……莺儿一个人,不够伏侍的。还要买一个、r头来你使。”宝钗道:“买的不知底里,倘或走了眼,花了钱事小,没的淘气。倒是慢慢打听着,有知道来历的,买个还罢了。”这里表现出她的处事小心。又如香菱向宝钗道:“我原要和太太说的,等大爷去了,我和姑娘做伴去。我又想恐怕太太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玩,谁知你竟说了。”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的了,只是没有个空儿……所以趁着机会,越发住上一年,我也多个做伴的,你也遂了你的心。”这里表现出宝钗了解家人心理,为人圆滑。

四、王熙凤

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二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淫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又因此遭到嫉妒。

直通高考

1、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红楼梦》中人名、地名的命名往往具有隐喻性,尤其善用谐音,如贾府四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原应叹息”四字,寓有深意。

B、贾母最精彩的表现,是在贾家被抄之后,她不埋怨任何人,很有风度,说我们享过福也吃得起苦,关键时刻把自己的私产拿出来接济大家,处变不惊。

C、尤二姐与尤三姐,一个那么柔,一个那么剛,一个那么犹疑无主,一个那么明察果断,但都难逃被男性世界侮辱的结局,成了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D、《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一是她的聪明才智在封建社会不能施展,二是她虽然取得了“宝二奶奶”的地位,但宝玉始终恨她抢夺了黛玉的位置。

E、《红楼梦》早期流传的抄本带有“脂砚斋”等人的批语,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种“脂评本”仅八十回,现存版本完整的很少。通行刊本是经高鹗续写而成的一百二十回本。

2、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红楼梦》出现于清朝末年,整个清王朝已经到了盛极而衰的时期,因此,贾府可以看作是整个时代的缩影,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征。

B、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家世的变化对曹雪芹的思想有很大影响,因而《红楼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曹雪芹自身的家族和个人背景。

C、贾元春富贵已极,却感到“终无意趣”,还说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低下和皇帝后宫女性多方面受压抑的不自由状况。

D、荣府有个奴才焦大,一次醉后骂主子是些“畜生”,“每日偷鸡摸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揭露了贵族大家庭的丑恶。

E、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王熙凤把她郑重推荐给贾母,这并非真的怜贫悯老,而是给百无聊赖的贾母找点笑料,找个乡野的穷婆子解解闷而已。

3、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宝黛初见,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黛玉只是把这种感觉放在心中,宝玉可就直接说了出来,一样感觉两种表现,体现了人物形象的不同特点。

B、关于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字面上句句都是对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际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两首词句句都是反话。

C、《葬花词》是《红楼梦》诗词之中最绝妙、最被人称道的篇章之一,借花喻人,字字句句都同黛玉这个苦命的少女的命运融合在一起。

D、黛玉归天与宝玉成婚发生在同一个时候,一边是失爱而死,一边是在极度震惊中发怔乃至旧病复发,悲凉与所谓喜庆场面遥相呼应,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E、大观园中的怡红院“一带粉垣,数盈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黛玉即住在这里。黛玉爱竹,竹的外形,竹的神韵,无一不与黛玉交融、叠印,成了黛玉绝妙的象征。

4、“西厢记妙词通戏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诉肺腑心迷活宝玉”都是有关宝黛的精彩片段,试选择其中一则,简要叙述故事情节。

篇5:名著《红楼梦》摘抄

2) 细挑身材,容长脸面,穿着银红袄儿,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袭人

3) 穿着半新的藕合色的绫袄,青缎掐牙背心,下面水绿裙子。蜂腰削背,鸭蛋脸面,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鸳鸯

4)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袭人

5)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

6)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黛玉、宝钗)

7)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元春

8)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

9)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史湘云

10)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

11)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迎春

12)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宝玉

13)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黛玉

14)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宝钗

篇6:红楼梦名著摘抄

【红楼梦】经典语录一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甄士隐语

【红楼梦】经典语录二

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贾雨村名字由来

【红楼梦】经典语录三

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好---二仙师对石头语

【红楼梦】经典语录四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出自《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经典语录五

女儿是水作骨肉,男人是泥作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贾宝玉语

【红楼梦】经典语录六

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甄宝玉语

【红楼梦】经典语录七

这女人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甄宝玉语

【红楼梦】经典语录八

里面女儿们拿他取笑:‘因何打急了只管叫姐妹做甚?莫不是求姐妹去说情讨饶?你岂不愧些!’

他回答最妙。他说:‘急疼之时,只叫‘姐姐’妹妹’字样,或可解疼也未可知,因叫了一声,便果觉不疼了,遂得了秘法:每疼痛之极,便连叫姐妹起来了。’----甄宝玉语

【红楼梦】经典语录九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描述王熙凤容貌

【红楼梦】经典语录十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什么玩,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红楼梦】经典语录十一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描述贾宝玉容貌

【红楼梦】经典语录十二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出自《西江月》,评价贾宝玉

【红楼梦】经典语录十三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出自某大石牌坊

【红楼梦】经典语录十四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描述林黛玉容貌

【红楼梦】经典语录十五

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红楼梦】经典语录十六

宝玉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

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红楼梦】经典语录十七

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某仙姑对贾宝玉

【红楼梦】经典语录十八

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描述林黛玉和薛宝钗关系

【红楼梦】经典语录十九

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描述王熙凤容貌

【红楼梦】经典语录二十

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王熙凤对刘姥姥语

【相关阅读】《红楼梦》读书笔记

即将枯萎绛珠草,无意得到了神瑛侍者慈悲灌溉,修炼成仙。两位因灌愁海水,结下一段生死缘分。高山晶莹绛珠仙子,不能受人之恩惠而不报,听说神瑛思凡下界,于是要用一生泪水交换,换取他回头是岸,以报答灌溉之恩。当年看到这里,深深被绛珠仙子高尚宏愿和无私行为所感动。后来方知,绛珠黛玉,名别体殊,实乃香魂一缕所化,本为一人,从此深爱不已。

黛玉前生仙体,神水浇灌,一尘不染,纤纤弱质,来到污浊凡间,深涉红尘,无所适应,遂染无医之病。初见化为宝玉恩人,便泪如雨下,高兴之极乎,感恩之深乎?无论如何,绛珠终于又遇到神瑛,三生石上旧精魄,万劫人世有情缘。

篇7:名著红楼梦读书心得

着眼并遵循这样的视角,宝玉,金陵十二钗,甄士隐,倪二,贾琏,贾芸,卜世仁,丫头小红,平儿,贾政,焦大,贾环,等等,这些人物都因此得到了理解,包容,甚至是同情。简单的批判和否定荡然无存。

人是一种很特别动物,有时候云淡风清,可以捧着一杯茶发呆,什么也不想,可以活得很简单。但有时候,人性在不同诱因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又可以变得很复杂。立体的,而不是扁平单一的去体现人性,这正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

篇8:《红楼梦》名著知识点

一、理解宝黛爱情悲剧的时代因素,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一)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封建没落时期的贵族社会贾府中, 贾宝玉既受到传统卫道者贾政的严教, 又受到贵族的没落者贾母的溺爱。贾宝玉因林黛玉“不曾劝他立身扬名, 所以深敬黛玉。”他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吗?要是她也说过这些混帐话, 我早就和她生分了。”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找出表达他们志同道合的语句, 再进一步分析揣摩二人的内心世界:共同的反封建的叛逆思想, 使得他们从“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的少年友谊, 发展成了“同生同死”的情侣。

(二)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 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语文教育应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的理解。“探究性阅读”属自主性阅读, 学生只有先理解了封建社会的时代大背景和旧制度的不合理, 才能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贾宝玉和林黛玉情感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重重困难, 理解他们为了爱情与旧制度坚强抗争的进步青年的伟大形象, 他们既是旧制度的牺牲品, 也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一分子。

二、品读细节, 融入情感体验, 确立现代阅读理念

(一) 应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对宝黛二人的形象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是旧社会内部产生出的进步阶级的代表。林黛玉不属于“四大家族”之后, 家道早已败落, 无权也无钱;薛宝钗出生于“金陵一霸”的皇商之家;此时早已面临衰败的贾府, 在经济上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危机, 正好可以找身家百万的薛宝钗, 借其富贵维持门户。他们不顾林黛玉的生命危在旦夕而不择手段地使用“掉包计”, 设计婚姻骗局给两个叛逆者以最后的致命一击!这些情节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 引起学生的共鸣, 使学生从中认识到封建旧制度的不合理, 并体会到当今美好社会的来之不易:有多少时代的先锋为了争取民主创造自由而献身!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 学生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作者对话和心灵交流。

指导学生重点阅读“宝玉挨打”, 理解这不同于一般的父亲教育儿子, 而是封建正统卫道者与叛逆者的一次冲突, 因为贾宝玉对封建等级制度不满, 不愿走统治阶级为他安排好了的封建官僚仕途。“赠绢”“忆绢”“焚绢”几个故事细节, 则体现了宝黛对爱情、自由、平等的大胆追求, 这触动了统治阶级长期高高在上统治一切的心态。要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可以角色转换, 切身体会主人翁内心的思想情感:“如果你是贾宝玉或林黛玉, 你会怎么想?你该怎么办?”将自己置身于故事之中, 使得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这是学生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 是读者与作者对话交流的过程,

三、从作品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兴趣阅读中提高综合阅读能力

(一)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作品描写的景物、民俗文化等细节。

《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在这里, 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人的心灵家园的奥旨, 而且可以聆听到江南丝竹的缕缕清香, 古典戏曲的美妙韵致, 观看到中国绘画的传神写照、墨粉五彩的气韵流荡……其中对于建筑物的描写引人入胜, 为迎接元妃省亲而建的大观园, 规模宏大, 设计精巧, 造价昂贵。对人物服饰的描写也栩栩如生。红楼膳食不仅色香味俱全, 而且融合了美容护肤、医学、养生、长寿等各种功能, 堪称奇绝!漫步“红楼”, 美不胜收, 书中许多描写都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应抓住这些细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阅读行为成为“我要读、我想读”, 在轻松的状态下读完《红楼梦》。

(二) 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学生在感受读书乐趣时, 不仅亲身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且也提高了综合阅读的能力。学生如果对阅读毫无兴趣, 仅凭毅力完成百万字的阅读量, 纵然完成, 也只是事倍功半。因此, 让学生做到“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非常重要。

篇9:名著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

2.读懂《红楼梦》开篇神话传说的象征性,了解《红楼梦》别名的由来。

3.明确《红楼梦》主要人物的谱系关系。

学习重点:结合作者的家庭背景了解《红楼梦》开篇故事的象征意义。

学习难点:重点梳理并记忆《红楼梦》主要人物关系谱。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由喜欢读的书提问,引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常识,最后总结点题:我们今天从艺术价值最高的《红楼梦》开始讲起。(展示课件第一页并板书《红楼梦》)

二、知人论世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和高鹗。(课件展示)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曾祖母是康熙帝玄烨的保母,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帝的伴读之一。雍正初年,由于受到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了一系列的打击。后来,曹雪芹随家人迁到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

高鹗: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

高鹗去世之后,学生对他的评价:兰墅夫子,铁岭汉军人也。由乙卯进士,历官给谏誊满京华。而家贫官冷,两袖清风。故著如林,未遑问世,竟赍志以终……

三、学习讲解第一回合(板书标题)

女娲补天舍弃顽石(课件展示)

凡心大动敷衍红楼

1.有关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来源有:《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2.作者假托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给这块石头一个显赫的身世: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三万六千五百另一块。

注意这些数字,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对照关系: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正册12个,副册又副册相加刚好24个。而相对整齐的三万六千五百又多出来的一块,可见是无用至极呀!

3.动了凡心的石头,听见一僧一道说那人世间的繁华,再三央求两人带它去历练,于是这僧道把它变成宝物的模样,几经轮回,最终到了那:昌盛明德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之地,富贵温柔乡。当它再回到天上的时候,石头上已经写满了故事,石头后还附诗一首:

【石上偈】(课件展示)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说明】

作者虚构空空道人见青埂峰下有一块顽石,上面叙着它被携入红尘后的经历见闻,后面又有一偈,就是这首七言绝句。偈(ji记),佛经中的唱词,也泛指佛家的诗歌。本是音译佛教梵语“偈陀”的略称,意译是“颂”。

这就是《石头记》的由来。

4.这《石头记》后来传到了曹雪芹手里,他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红楼梦》,为此曹雪芹还题写了一首绝句:

【自题一绝】(课件展示)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说明】

在小说的缘起中,作者假托这部份的底稿是空空道人从石头上抄来的后经“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名为《金陵十二钗》,并题了这首绝句。所以这首诗是小说中作者以自己身份来写的唯一的一首诗。

5.下面我们开始读石头上的故事了,也就是石頭兄历经的前世今生,引出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神话传说。

一天,神瑛侍者无意看见了快被枯死的绛珠仙草,于心不忍,便用仙水精心灌溉它,终于让它重又存活,后来绛珠仙草得了仙水的灵气,投胎转世为一女子,就是林黛玉。而这神瑛侍者降临到金陵贾家(因他出生时便口含宝玉而得名贾宝玉,而这块宝玉就是那位石头兄)。

6.贾家在金陵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富贵之地了,下面我们来梳理贾家的关系谱。(课件展示)

小结: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一环扣一环,语速随着故事情节快慢而张弛有度,成功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本节课旨在拨开《红楼梦》开篇的层层迷雾,为学生更好的往下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板书设计: 《红楼梦》

曹雪芹名沾 高鹗字兰墅

第一回合:女娲补天舍弃顽石 凡心大动敷衍红楼

《石头记》

上一篇:如何打赢脱贫攻坚三年下一篇:社区xx年双拥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