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2024-07-20

甘肃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精选6篇)

篇1:甘肃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甘肃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省水利厅 2004年12月13日)

为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5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3〕31号)要求,在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方案。

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建国以来,我省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水库268座,堤防2790.7公里,大中型灌区183处,机电井42560眼,中小型水电站475座,各类水利工程总灌溉面积1976.3万亩,形成固定资产总值达到96.4亿元,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趋突出,主要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不清、权责不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事企不分、机制不活,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供水价格长 期低于运行成本,国有水利经营性资产管理运营体制不完善等,致使大量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难于充分发挥,严重制约了水利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和建立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加快推进我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一)水管体制改革的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力争在3年内,初步建立符合我省省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定性准确、权责明晰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通过市场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的维修养护体系;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完善的水费计收和管理方式;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制定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

(二)水管体制改革的原则。

1、坚持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既要确保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坚持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相统一。既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又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在加大工程建设投资的同时,加大工程管理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问题。

3、坚持责、权、利相统一。既要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水管单位的 2 权利和责任,又要在水管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管理责任、工作绩效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

4、坚持改革、发展与稳定相统一。既要从水利行业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积极稳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时机与步骤,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5、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相统一。既要努力实现水管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要确保新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各类水利工程按现行隶属关系,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制定并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相关的法规、规章和政策,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保障。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类水利工程负有行业管理责任,负责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对其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负有监督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责任;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转变职能,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依照管理权限依法行政,加大水行政执法的力度。

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要依法追究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管单位和当地政府负责人的责任;其他单位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要依法追究业主责任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责任。

(二)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严格定编定岗。

1、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根据水管单位承担的任务和收益状况,将现有水管单位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指承担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事业单位。

第二类是指承担既有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性功能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暂定性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充分发挥工程效益,逐步实现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目前已转制为企业的,维持企业性质不变。

第三类是指承担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经营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企业。

水管单位的类别和性质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及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确定。

2、严格定编定岗。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其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核定。水管单位在定编定岗工作中,要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参照2004年7月水利部、财政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在已核定编制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从严控制,合理定编定岗。

实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后的维修养护人员、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中从事 4 经营性资产运营和其它经营活动的人员,不再核定编制。

(三)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强化水费计收和使用管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1、加大水价改革力度。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甘肃省农业用水价格改革指导意见(试行)》,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在省物价部门的指导下重新核定供水成本,适时调整水价。对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

水利工程供水水费为经营性收费,由水管单位自主管理使用,各级政府不得提留、平调和挪用。

对已建的地表水高扬程电力提水灌区农业灌溉电价继续实行优惠政策。

2、强化水费的计收和使用管理。一是按《甘肃省水利工程水费计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一步规范水费计收和使用管理。二是大力整顿水价秩序,加强末级渠系的管理,推行到农户的终端水价制度,严禁乱加价和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为水价的正常调整创造条件。三是进一步发挥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的作用,加强对供水收费的监督,提高水费收取的透明度。四是推行分类计价、超额累进加价、季节水价、浮动水价等水价制度,促进节约用水。五是加快供水计量设施建设,改进供水计量手段,保证供水计量的准确性、公平性。

3、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水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以农民用 5 水者协会为基础的水权交易市场,推行水权的有偿转让,大力推行中水回用、节约用水,在保障农业灌溉的前提下,扩大城乡生活及工业供水,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四)落实财政支付政策,严格资金管理。

1、合理测算经费。在科学定员和明晰管理职责的基础上,对水管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以及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工程更新改造费用进行合理测算。

水管单位的经费测算,依据1998年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甘肃省水利工程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算管理暂行规定》,测算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参照2004年7月水利部、财政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测算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在更新改造规划的基础上确定更新改造费用。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要结合实际,依据承担的公益性任务合理划分公益性与经营性部分。

水管单位的经费测算在同级水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定。

2、根据水管单位的类别,采取不同的财政支付政策。纯公益性的水管单位,其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列支。工程更新改造按项目管理,费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发展改革部门在建设资金中安排。

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按其承担的任务,合理核定公益性和 6 经营性的比例,公益性部分的正常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经营性部分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在单位内部分开核算,统一管理。

在严格定员和合理测算经费的基础上,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当地财政状况,逐步落实公益性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

省属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来源为当年省水利建设基金的30%,不足部分由省财政视财力尽力给予安排;市、县所属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岁修资金,分别由市、县筹集。

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其所管理的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修养护资金由水管单位自行筹集。要加强资金积累,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确保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的足额到位,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3、严格资金管理。水管单位的工程折旧资金、维修养护经费、更新改造费用要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经营性水管单位和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必须按规定提取工程折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水管单位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和监督。涉及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改革重组方案须经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

(五)积极推行管养分离、实施主辅分离。

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实施主辅分离,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

对工程维修养护任务重、有专业维修养护队伍的水管单位,可先在水管单位内部试行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在机构、人员、经费上的分离。7 逐步对维修养护实行内部合同管理,维修养护部门实行企业化运作,将工程维修养护业务从所属水管单位剥离出来,独立或联合组建专业化养护企业。最终实现水管单位通过招标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使维修养护企业走上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道路。

水管单位要实施主辅分离、精干主体,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其他经营活动相分离,独立运营,独立核算;剥离水管单位兴办的社会职能机构,创造条件,逐步移交当地政府管理。

为确保水利工程管养分离、主辅分离的顺利实施,各级财政部门应逐步落实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要努力创造条件,培育维修养护市场主体,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在主辅分离过程中,要积极做好统筹安排和协调工作。

(六)全面推进水管单位改革。

根据水管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分类推进人事、劳动、工资等内部制度改革。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撤并不合理的管理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全面实行聘用制,按岗聘人,职工竞争上岗,并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水管单位负责人由主管部门通过竞争方式选任,定期考评,实行优胜劣汰。在执行国家统一工资制度的同时,鼓励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健全目标考核制度,探索分配机制,把职工收入与工作责任和绩效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内部企业化管理。

准公益性水管单位要在科学划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资产的基础上,对内部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职能部门和承担供水、发电及多种经营职能部门 8 进行严格划分,将经营部门转制为水管单位下属企业,做到事企分开、财务独立核算。

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真正成为面向市场的法人实体。

要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探索产权多元化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模式。

(七)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

1、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对水管单位改革中分流的人员,各级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立足内部消化,采取多种措施妥善安置。要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把部分经营性项目的脱钩和剥离分流人员的安置结合起来。

2、落实水管单位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水管单位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统一参加所在地的医疗、失业、工伤、计划生育等社会保险。定性为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仍维持现行养老制度。转制为企业的水管单位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时间为2005年1月1日,按照国家和省上对转制科研机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同时,应做好转制前后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的衔接工作。

3、税收扶持政策。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为安置水管单位分流人员而兴办的多种经营企业,符合国家有关税法规定的,经税务部门核准,执行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八)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

要实现新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的有机结合。在制定建设方案的同时制定管理方案,核算管理成本,明确工程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和运行管理经费来源,对没有可靠的运行管理经费来源,不能保障正常运行的工程不予立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设施与主体工程要同步实施,管理设施不健全的工程不予验收。

(九)改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力度,明晰产权,积极探索建立以各种形式农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的管理体制,继续推行竞价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加强改制回收资金的管理,实行滚动发展,充分调动各方面管水用水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加强水利工程的国有资产管理、环境与安全管理。

认真执行国家关于国有水利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要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

四、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认真组织落实。各级水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周密部署,全面负责本级水管单位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并对下一级水管体制改革工作进行指导。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水利部门的职责,确保改革工作按期有序进行。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结合工程实际,制定改革实施方案,由同级财政、发展改革、人事、编制、劳动保障、价格、税务、水利等部门审核后,报水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定。各水管单位要按照审定的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在水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认真开展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改革期间,各水管单位不得调入人员,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篇2:甘肃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民勤县水务局)

为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全县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水利部、财政部印发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甘肃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以及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制定以下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水管单位基本情况。全县现有的水管单位是:红崖山灌区管理局、水库管理处、总干管理处、湖区管理处等四个科级单位,泉源水管所、环河水管所、南湖水管站、昌宁水管站、一干水管所、二干水管所、三干水管所、四干水管所、六干水管所、七干水管所、双干水管所、东渠水管所、中渠水管所、西渠水管所、农村人饮解困管理总站等15个所(站)股级单位,现有在职职工514人。

(二)水利工程基本情况。建成中型水库一座---红崖山水库,设计灌溉面积90万亩,总库容9930万m,有效库容9800万m,属大

(二)型水库,工程等级属部颁三等。建成各级输配水渠道7101km,其中总干渠1条87.37km,承担红崖山灌区13

33个乡(镇)的地表水输水兼水库泄洪任务,最大设计流量60m/s;干渠13条171.37km、支渠78条494.51km,主要承担灌区输配水任务,设计流量范围4-8 m/s,灌溉面积3-12万亩;斗渠1267条1007.41km、农渠4038条1854.57km、机井沟3486km,主要承担输配水任务;各类渠系建筑物10361座。已防渗衬砌的渠道总长4778km。

(三)现行水管单位经营管理方式。水利工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专业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支渠及以上骨干工程由水管单位进行专业化管理,实行定目标、定任务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百分制考核,目标、任务直接与管理人员的工资挂钩,年终进行考核兑现。管理单位的管理经费主要是水费,因现行水价不到位,灌区收取的水费只能解决管理人员大部分的管理经费和少部分工程维修、养护费用。管理人员不足部分的经费通过综合经营收入弥补。斗渠及以下水利工程由受益村社集体进行维护管理,按人口、耕地、面积实行划段承包管理,并按“一事一议”的办法由受益村社筹资解决维修养护费用。

(四)现有水管单位承担的管理职责。水库管理处:主要负责水库工程的运行管理,实施防洪、地表水供水调度计划;监测大坝,观测汛情、水情;开展大坝、建筑物及其设施的维护、维修工作。

总干管理处和湖区水管处:负责辖区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统一调度,开展灌区水资源管理,指导辖区水管单位开展节约

33用水技术推广应用;向各灌区进行分水、测水,协助灌区水管所实施地表水灌溉;负责总干渠和建筑物的维修、养护、清淤以及两岸的绿化、治沙,承担总干渠的安全运行调度、岁修任务,并负责本辖区内的防汛任务。

灌区水管所(站):负责编制灌区配水计划,实施水资源管理和地表水灌溉,在灌区内开展节水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承担防洪抢险、引洪、输洪和局地洪水排险及洪水调度任务;负责征收水费和水资源费;负责机井取水许可证审核及机井管理;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节水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辖区各级渠道的维修、清淤、养护工作,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及试点工作。

农村人饮总站:负责农村人饮工程的管理、供水、维修、水费征收工作。

泉源水管所:负责全县水源工程的维护管理,开展泉沟的挑挖、疏通、看护工作,维护民调工程石羊河段调水的安全运行。

(五)水管单位经费来源及收支情况。水管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策性收费。以2005年为参照年,收入和支出的情况是:当年应收水费1369万元,其中:基本水费362.4万元,计量水费832.1万元(包括外调水水费),井灌管理费174.2万元;实收水费1246.6万元,其中:基本水费308.02万元,计量水费790.51万元,井灌管理费148.1万元,综合经营收入58万元,总收入为1304.6万元。当年总支出1769.13万元,其中:职工 工资592.74万元,公用经费154.8万元,社会保障费145.89万元,上解景电管理局调水水费815.7万元,工程维修费40万元,群井抽水费20万元。当年收支相抵差额为464.489万元。

二、现行水管体制存在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

水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水利工程和水管单位定性不准;二是岗位不明确,管理和维修养护相互串岗;三是供水价格没有达到成本收费;四是经费短缺,管理经费不足,无法提取工程维修养护费用,公益性部分财政没有补贴;五是管理单位内部存在职责不清、机制不活的问题。六是工程维修养护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因此,全面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建立节水型社会,推进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三、改革方案

(一)目标任务。力争利用三年的时间,初步建立符合民勤县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最终达到理顺体制,搞活机制,机构合理,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高效;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

(二)改革原则

1、有利于发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原则;

2、有利于以水养水,减少财政负担的原则;

3、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问题,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延长工程使用期的原则;

4、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的原则;

5、有利于水利工程管理成本的减少、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有利于新建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建设、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和优化配置的原则。

(三)改革涉及范围及内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范围是:全县范围内国有小型及以上已建和在建水利工程。凡承担以上工程管理运行、维修养护任务以及承担供水等任务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均属改革的范围。改革主要内容: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定岗定员,明确权责、规范管理,实行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工资制度、水价制度、财政支付政策的改革,推行管养分离,精简管理机构。

(四)水管单位分类定性。根据国务院体改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水管单位分类定性依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根据承担的任务和收益情况,将水管单位划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类:第一类是承担防洪、排涝、水源保护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修养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公益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事业单位;第二类是既承担有防洪、排涝、水源保护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性功能的水管单位,称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 第三类是承担以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性项目,不具有防洪、排涝等职能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称为经营性水管单位。根据以上依据,我县水管单位定性为两类,一类是准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分别是红崖山灌区管理局、水库管理处、总干管理处、湖区水管处等四个科级单位,一干水管所、二干水管所、三干水管所、四干水管所、六干水管所、七干水管所、双干水管所、东渠水管所、中渠水管所、西渠水管所10个水管所,昌宁、环河、南湖等三个水管站,农村人饮管理总站;另一类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泉源水管所。

(五)水管单位定岗定员测算。依据工程定员级别的规定,红崖山灌区管理局,工程定员级别为2级;总干处、湖管处灌区,工程定员级别为3级;水库管理处,工程定员级别为4级;三干、七干、东渠、中渠、西渠5个水管所,工程定员级别为4级;一干、二干、四干、六干、双干、环河、昌宁、南湖等8个水管所灌区工程定员级别为5级。根据水管单位的定性情况和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测算程序和计算方法,经测算现有的水管单位定岗定员总人数635人,其中:管理岗位217人,作业岗位367人,辅助岗位51人。(六)财政补贴经费测算

1、财政补贴工程维修费用。经测算,红崖山水库工程年维修养护定额标准为43.1万元,渠道工程年维修养护定额标准为756.39万元(其中:总干渠167.98万元,干渠工程252.98万 元,支渠 335.43万元)。根据水利工程维修费用核定的规定和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要求,公益部分维修养护经费应由财政进行补贴,红崖山水库、渠道工程财政补贴比例分别为30.35%、20%。

2、财政补贴人员经费测算。全县水管单位测算定岗定员635人中,管理岗位及辅助岗位定员268人,测算管理人员年经费754.36万元,其中职工工资446.78万元,福利费62.53万元(工资总额的14%),工会经费8.93万元(工资总额的2%),职工教育经费6.67万元(工资总额的1.5%),社会保障费125.18万元(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费及遗属补助、离退休人员的有关费用),行业管理费48.4万元,其它公用经费55.86万元。按规定财政补贴经费比例为20.56%。

(七)维修养护人员经费测算。维修养护定岗人数367人,核定经费942.2万元,其中职工工资611.8万元,福利费85.7万元(工资总额的14%),工会经费12.2万元(工资总额的2%),职工教育经费9.2万元(工资总额的1.5%),社会保障费141.3万元(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费),其他公用经费82万元。按规定全部自收自支解决。

四、改革保障措施

(一)合理确定供水价格,促进改革顺利实施。根据水资源状况、市场供求变化及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承受能力,按程序和管理权限适时调整水价,分步到位。一方面要逐年调整地表水供水价格,力争五年内实现按成本收费,确保改革后各项经费的 到位,以实现工程的良性运行;另一方面,为促进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均衡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费负担,应适度调整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用经济手段来促进全县节约用水,逐步降低灌溉成本,确保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改进收费方法,减少收费环节,提高缴费率。

(二)落实财政支付政策,严格资金管理。为确保水利工程管养分离,主辅分离的顺利实施,县财政将核定的财政支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财政状况,分三年逐步落实公益性人员的正常经费和水利工程属公益性部分的工程维修费用,并逐步落实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县财政、审计及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项水利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和审计,确保各项经费使用合理。

(三)分步推行管养分离、主辅分离制度。争取利用两年的时间,分三步实行管养分离、主辅分离。第一步,2007年底前,水管单位在内部将管理、维修养护的机构、人员、经费进行分离,并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意见的通知》,通过严格的定岗、定编,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全面推行聘用制,按岗聘用、竞争上岗。对维修养护业务及人员实行合同制管理,模拟市场运作,逐步向进入市场过渡;第二步,2008年元月至6月,在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将维修养护队伍改制为企业,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化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公司、实业公司或物业管理公司,主要承担原单 位水利工程及设备的维修养护任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第三步,2008年7月至12月,各水管单位将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业务彻底剥离出来,水管单位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使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走上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道路。以上步骤由人事、水务、财政部门共同抓好落实,人员定编由人事局负责,定岗和内部改革由水务局负责,经费核算和补贴政策由财政局负责。

(四)明确维修养护人员的职责。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办法》,明确维修养护标准和人员职责,加强人员技能的培训,积极提高职工业务水平;积极鼓励维修养护人员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水利经营活动,增强经济实力,利用水利及相关设施开展创收,为维修养护人员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其地位和工作环境的改善。

(五)实行全员聘用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尽快形成唯才是举,量才定位的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按岗聘任、竞争上岗,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破除干部职务终身制和固定用工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压缩和控制人员编制。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仍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同时鼓励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灵活多样的分配机制,把职工收入与工作职责和绩效紧密结合起来,使内部分配向生产一线、关键岗位、优秀人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水管单位负责人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通过竞争方式选拔聘任,定期考评,优胜劣汰。力争三年内全面实行聘用制,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对一般岗位采取双向选择,由各股室、所、站负责人依据本股室设置的岗位和岗位聘用条件,采用优化组合的方法确定人员。

(六)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县政府成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发改、物价、财政、人事、编委、水务、劳动和社会保险局、环保、地税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水务局,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县水务局成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指导小组,负责指导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的职责:

发改局:负责并协调解决改革后水利工程的更新改造费用,通过争取水利建设项目,改善水利基础设施,保障更新改造费用的到位;

物价局:负责审定水价成本费用,积极配合做好水价改革,做好报批手续;

财政局:建立水利建设基金、筹措岁修资金。对水管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费进行审核,审定公益性资产和非公益性资产的比例,并落实各项财政支付政策;

人事编委:负责审定水管单位定岗、定员编制,指导水管单位开展定岗定员工作; 水务局:负责水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并落实改革方案;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水管单位改制中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 环保局:负责新建水利工程的环境评价和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工作;

篇3:甘肃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1 改革的必要性

阿瓦提县县水管站管理的水利工程,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业, 加之受资源、地域及环境的影响, 决定了水利工程具有很强的公益性、非赢利性和不可替代性。在我灌区的水利建设与管理中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建轻管”的思想, 加之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及水价偏低等原因, 水管单位长期存在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产权单一、经费短缺、工程老化和破损现象严重、管理粗放、效益衰减等问题, 随着我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水管单位的状况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工程要求之间的矛盾显得愈加突出, 主要表现在:

1.1 单位性质不清

水管单位缺乏科学定性, 既不像事业单位, 又不像企业。水利工程大部分为综合利用工程, 既有公益性功能, 又具有一定的经营开发功能, 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混在一起, 界限不清。这样既影响了工程的管理, 又阻碍了水管单位的发展。

1.2 管理体制不顺, 机制不活

水管单位首先是体制不顺, 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不顺, 权责不明。其次是内部运行机制不活, 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人员、分配制度仍沿用传统计划经济的做法, 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1.3 经费来源不畅

县水管站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公益部分支出财政没有承担, 即财政没有任何补助, 加之水价又长期偏低, 工程损耗和维护管理费用没有补偿渠道和来源。

1.4 水管单位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水利工程供水水费是水管单位的主要收入来源, 由于水价长期偏低, 供水不能收回成本, 所收水费无法满足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水利工程一直是在亏损运行, 导致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现象严重。水利工程不能实现良性循环, 更谈不上形成供水产业。另外, 水管单位由于受其条件的限制及其他方面的原因, 开展多种经营也十分有限。

1.5 内部管理粗放

水管单位存在资产、财务管理薄弱, 内部规章制度还不完善, 还难以做到规范化管理, 距现代化管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低水平的管理, 导致管理成本高、运行效益差, 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运行。

上述问题的长期存在, 导致了大批已建工程老化失修, 积病成险, 效益下降, 给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同时,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 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 以及我县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也对水管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全面推进水管体制改革, 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县县情,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一项势在必行且十分紧迫的大事, 必须加快推进。

2 改革的指导思想

水管体制改革要以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宗旨, 从我县水管行业实际出发, 把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与促进水管行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理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激活水管单位内部运行机制,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 妥善解决水利工程公益性与经营性资产运行和管理问题, 确保水利工程资产保值、增值, 促进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 为我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 水管体制改革的原则

3.1 处理好水利工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既要确保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 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降低运行成本, 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3.2 处理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

重视水利工程的管理, 加大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投入, 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

3.3 处理好权、责、利的关系

既要明确政府各部门和水管单位的权利和责任, 又要在水管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使管理责任、工作业绩和职工的切身利益挂钩。

3.4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从水利行业的实际出发, 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 把握好改革的时机。

3.5 处理好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

在努力实现近期目标的同时, 又要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008年年底完成县水管站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批复, 并开始实施, 公益部分运行基本支出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两项经费由财政负担, 2009年两项经费全部补贴到位。

(1) 初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 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

(3)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

(4) 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

(5) 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

5.1 确定水管单位的性质和类别

国务院颁布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都对水管单位分类定性做了明确规定, 水管单位将分为三种类型的单位, 即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和经营性水管单位。

篇4:甘肃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摘要:随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兴起,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在保障人才质量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传统本科不同,应用型本科所培养的人才定位于面向生产和建设的一线管理人员,人才方案的制定与改革也围绕着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而展开。本文通过向用人单位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根据调查结果对XX职业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出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本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4

一、前言

XX职业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从2011级到2014级均是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作为招生方向。房地产市场受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因素等影响,近年来波动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招生的生源和毕业生的就业。2011级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普遍遇到的问题就是能选择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很少,因为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大多是基于项目招聘人才,少有对人才进行长期储备,而建筑施工、造价咨询、工程项目管理等企业对工程管理/技术类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而我院毕业生普遍缺乏用人单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只有少数优秀毕业生进入了大型建筑企业。本文针对以上存在问题,通过向26家企业发放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思路。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更好的贯彻“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的发挥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作用,了解社会各单位部门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对云南省范围内的建筑工程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招投标公司、监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房地产估价以及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等与工程管理就业面向相关企业发放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发放26份,收回26份,所有问卷调查结果全部有效。问卷调查涉及到专业主干课选取、专业方向课选取、与专业相关资格证书的选取、用人单位所重视的专业工作能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出的意见等几个方面。现就问卷调查结果做如下分析:

1、发放问卷调查的企业类型包括云南省在内的建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招投标/监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房地产估价/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房地产经纪公司等,共26家公司。其中建筑公司13家,占比50%;工程招投标/监理公司3家,占比11.53%。其他公司包括玉溪供电局、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等5家与工程管理就业面向相关企业,占比19.23%。

2、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实际岗位需求,选取19门课程进行专业主干课的调查,调查结果具体如下:

①票数最多的五门课程分别为:工程管理实务19票、建筑识制图与AutoCAD18票、建筑工程预算16票、房屋建筑学15票、土木工程概论11票。

②除以上课程外,用人单位还提到部分可增加的主干课,如:工程测量、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建设监理、工程法律法规、合同管理、施工技术管理等课程。

3、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实际岗位需求,选取19门课程进行专业方向课的调查,调查结果具体如下:

①票数最多的八门课程分别为(除去主干课之外):项目规划与设计15票、项目策划12票、项目投融资11票、工程经济学11票、建筑材料10票、城市经济学8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7票、房地产测量学7票、住宅区规划7票。

②除以上课程外,用人单位还提到部分可增加的方向课,如:统筹学、建筑设计,BIM运用等课程。

4、结合毕业生可考取的证且对用人单位有用的职业资格证,选取6个资格证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①票数最多的职业资格证为二级建造师22票,占总票数的30.55%,其次是建设工程造价员20票,占总票数的27.78%。

②除以上资格证外,用人单位还提到其他资格证书,如:测量员、试检员、质检员、安全员。

5、专业工作能力当中,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能力有工程造价能力、掌握一定的施工技术、制图能力以及整理、完成工程资料的能力。除此之外,用人单位还提到其他能力,如:书面表达能力、掌握建筑法规、合同管理能力、广联达运用软件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现场应变能力等。

三、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措施

根据以上的问卷调查,XX职业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因素,根据学院总体培养目标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的分解,提出相應要求,继而设置相应课程体系来实现目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

根据XX学院以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制定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了解工程管理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工程造价、工程制图等相关技能与方法,具备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项目开发基本工作能力,能在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及中介企业、工程招投标及咨询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工程资料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项目策划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将围绕本目标展开。

2、整合优化专业课程

XX职业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课三大模块,其中专业素质、技能的培养主要从专业课模块体现。专业课模块分为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专业任选课、专业见习课以及专业综合实训5个方面。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其中专业主干模块突出职业岗位群的业务流程和相关知识,课程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实务、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制图、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方向课模块突出关键岗位技能和相关产业、行业信息,课程包括:房地产项目策划、房地产项目投融资、房屋建筑学、项目规划与设计、建筑材料、房地产测量学、工程经济学、资产评估;专业任选课模块服务学生的考证需要,证书包括:施工员、助理项目管理师、建造师造价员;专业见习课以及专业综合实训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出发点,让学生学以致用。

3、进行校企深度合作

建立高职本科院校与企业的良好、深度合作关系,通过对本科院校专业的灵活设置、模块课程的改革、管理模式改革等领域,让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旨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提升学生专业岗位技术能力,将准职业人的学习范式落到实处,为学生毕业求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姜运生.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10)

[2]刘国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04)

[3]刘国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04)

[4]唐未兵.地方商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06)

篇5:甘肃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一)型水库×座,小

(二)型水库×座,其它小型水利工程××件,初步形成了供水、灌溉、防洪为一体的工程网络体系,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抗御水旱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一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不清,权责不明;二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机制不活,管理粗放;三是水价偏低,良性的水价机制难以形成;四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经营困难。这些问题导致我县大批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病险突出,效益衰减,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而且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快推进我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水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为保证我县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5号)精神和《××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水管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各种有效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水利工程运行机制,为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的正常发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牢固的体制基础。

(二)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

用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符合××县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终达到理顺体制,搞活机制,机构合理,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高效的目标。

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分级管理体制;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

全县水管体制改革,按照省、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分三步走。2003年为准备阶段,做好调查研究,完成经费测算,搞好试点,编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2004—2005年为实施阶段,在全县范围内,认真贯彻落实本实施方案,深化内部改革,初步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06年为总结验收阶段。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报请上级进行检查验收。

(三)改革的原则

正确处理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既要确保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正确处理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既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又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切实做到加大水利工程管理的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正确处理责、权、利关系,既要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水管单位的权利和责任,又要在水管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使管理责任、工作绩效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既要从水利行业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积极稳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时机与步骤,确保改革顺利进行。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远期发展的关系,既要努力实现水管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要确保新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范围

××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范围,是全县范围内小型及其以上规模的国有水利工程。以上规模的水利工程,至今仍未明确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和经费的,同时纳入此次水管体制改革的范围。

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措施

(一)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1、水利工程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1)中型水库,由县水利局管理。

(2)小

(一)型水库、集镇饮水工程,原则上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视情况依法委托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委托乡镇管理的工程应报县政府审批后执行。

(3)收回小

(二)型水库管理权,包括0.3m3/s以上引灌沟渠,由工程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

(4)农村五小水利工程,根据谁建谁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明确管理人员和职责,属集体所有的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管理,属农户所有的由农户自主管理。

2、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的管理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保障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安全,限期排除险情。县水利局作为县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各类水利工程负有行业管理责任,负责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对县管工程负有监督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责任。

水管单位具体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保证工程安全和发挥效益。

3、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要依法追究水管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负责人的责任。乡(镇)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水管单位和乡(镇)政府负责人的责任。其它单位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业主责任。

(二)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严格定编定岗

1、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

县水利局管理的中型水利工程,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具有灌溉供水、集镇供水等经营性功能,虽有一定经济收益,但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定为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

×座小

(一)型水库和×座小

(二)型水库,主要承担农业灌溉任务,兼有防洪、排涝功能,均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定为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

2、严格定编定岗

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其编制由县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县财政局和县水利局核定。各水管单位要根据国家制定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认真测算定编、定员,在批准的编制总额内合理定岗。

(1)岗位设置

按照部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SLJ705—81),根据“两定”方案测算,两座中型工程及小

(一)型、小

(二)型水管单位岗位设置的具体情况如下:

××水库管理所设置岗位25个,××水库管理所设置岗位24个。

(一)型及小

(二)型水库岗位设置,每座小

(一)型水库管理所设置4个岗位,每座小

(二)型水库管理所设置2个岗位。11座小

(一)型水库和105座小

(二)型水库,共设置岗位254个。

(2)定员

根据以上要求,对县管两座中型水库水管单位各类岗位定员,具体情况如下:

中型工程水管单位岗位定员表

水管单位名称

定员数量(人)

合计

非公益性

公益性

××水库管理所

214××水库管理所

417

7合计

(一)型水库11座,定员44人,小

(二)型水库105座,定员210人,共254人。

(三)全面推进水管单位改革,严格资产管理

1、根据水管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分类推进人事、劳动、工资等内部制度改革。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按照精减、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全面实行聘用制,按岗聘人,职工竞争上岗,并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对年龄偏大、素质差、水平低的部分职工实行内部退养或待岗,退养或待岗期间,依据人事劳动的有关政策发给基本生活费或退养金,退养人员到退休年龄,一次性办理退休手续。水管单位负责人由主管部门通过竞争方式选任,定期考评,实行优胜劣汰。

2、规范水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严格资产管理。对准公益性水管单位,要在科学划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资产的基础上,对内部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职能部门和承担供水以及多种经营职能部门进行严格划分。将经营性部门转制为水管单位下属企业,做到事企分开,财务独立核算。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在核定的财政资金到位情况下,不得兴办与水利工程无关的多种经营项目。企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和经营性水管单位的投资经营活动,原则上围绕与水利工程相关的项目进行,并保证水利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的足额到位。

(四)积极推行管养分离

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有利于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把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剥离出来,逐步推向市场。

为保证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顺利实施,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同级财政部门要保证经核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同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努力创造条件,培育维修养护市场主体,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

(五)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强化计收管理

1、逐步理顺水价

水利工程供水水费为经营性收费,供水价格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核定。对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农业用水水价按实际补偿供水成本的原则核定,不计利润。非农业用水价格在补偿供水成本、费用、税金、计提合理利润基础上确定。水价要根据水资源状况、供水成本及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调整,分步到位。

中型水库工程水价成本测算表

单位名称

农灌水价

(元/m3)

城镇供水水价(元/m3)

备注

××水库

0.1

1无

现状水价

××水库

0.20

0.49

根据××水利工程现状及经济发展水平,拟定中型灌区水价改革计划。××水库农灌水价:2003年至2005年,0.06元/立方米,2006年至2010年,0.10元/立方米。从2011年起,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通过逐步调整,使水价逐步达到供水成本。非农业供水水价按供水成本一步到位。××水库农灌水价0.11元/立方米,为水库现状成本核算水价,不能作为水价改革依据,待除险加固工程竣工验收后再进行水价成本核算,拟定水价改革计划。

××水库水价调整时期及价格表

供水时期

农灌水价

(元/m3)

城镇供水水价

(元/m3)

时期

计划

支渠进水口

水厂原水表

第一时期

2003—2005年

0.06

0.49

第二时期

2006—2010年

0.10

0.49

2011年以后

适时调整农灌水价,逐步实现按成本价计收。

乡(镇)管理的小

(一)型、小

(二)型工程,在水管体制改革中,结合地区实际,制定水价改革计划。供水价格按供水成本逐步到位,原则上要能确保管理人员工资和工程的正常维修养护经费的来源。

2、强化计收管理

改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和方法,逐步推行计量收费。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改进收费方法,减少收费环节,提高缴费率,严格禁止乡村两级在代收水费时任意加码截留。收取水费时,要实行公示制,接受民主监督,规范收费行为。非农业用水必须安装原水计量设施,实行计量收费。

(六)规范财政支付范围和方式,严格资金管理

1、根据水管单位的类别和性质,实行不同的财政支付方法

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编制内承担公益性任务的在职人员经费,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公益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等项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经营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供水价格未达到成本水价计收前,缺额部分由同级财政补贴,供水价格按成本水价计收后,由水管单位自行筹集,财政不予补贴,更新改造费用在折旧资金中列支,不足部分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经营性资产收益和其它投资收益要纳入单位的预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乡(镇)水利管理站应及时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该类水管单位各种收益的变化情况,以便财政部门实行动态核算,并适时调整财政补贴额度。

2、积极筹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严格资金管理

为保障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同级政府要合理调整水利支出结构,积极筹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一是建立水利建设基金,根据云政发[1997]101号《云南省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从2003年起,建立××水利建设基金并纳入财政预算,以保障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的足额到位。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来源于同级水利建设基金的30%(建设基金使用结构为:55%用于水利工程建设,30%用水利工程维护,15%用于应急渡汛)和同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的岁修费,实施中不足部分由同级财政补给。各项水行政事业性收费,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管护资金的来源,按“收支两条线”纳入同级财政,统筹安排,加强管理。

(七)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落实税收及社会保障政策

1、妥善安置分流人员,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县水利局和水管单位要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支持和鼓励分流人员大力开展多种经营,特别是旅游、水产养殖、农林畜产,建筑施工以及渠系维修养护等具有行业和自身优势的项目。利用水利工程和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开展多种经营的项目或企业,要优先安排水管单位分流人员。在理顺水管单位现有经营项目的基础上,把经营项目的剥离与分流人员的安置结合起来。

2、落实社会保障政策

各类水管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参加所在地的基本医疗、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有条件的水管单位要为职工建立各类补充保险。事业性质的两座中型水库水管单位,公益性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负担,非公益性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所需费用由水管单位解决。改制前水管单位所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由同级财政解决。

3、税收扶持政策

在实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为安置水管单位分流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符合国家有关税法规定的,经税务部门核准,执行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八)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实现新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在编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报告的同时,必须同时编制管理方案,核算管理成本,明确工程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和运行管理经费来源。对没有管理方案的工程项目,不予审查、立项,不得审批、转报项目建议书以及项目设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管理设施、管理机构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管理设施不健全的工程不予验收。

(九)改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为了更好的保障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使其发挥效益,积极探索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

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根据工程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形式认真落实管理主体。一是由乡(镇)组建工程管理所负责管理,将工程安全、清淤维修、供水管理、水费征收、工程的日常管理等任务下达给工程管理所,乡(镇)水利管理站则负责监督检查各项管理制度和任务的落实。二是以受益户为基础,组建工程灌溉管理委员会(受益户代表委员会),履行工程管理主体责任,日常管理由灌溉管理(受益户代表)委员会聘用专人负责,工程清淤、维护整治、水费征收由工程灌溉管理(受益户代表)委员会组织广大受益户共同落实,内部实行民主管理。三是对受益范围小的微型水利工程可以明确由主要受益户所有,并负责日常维护管理。

(十)加强水利工程的环境、法规建设,强化安全管理

1、加强环境保护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要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符合环保要求,着眼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水管单位要做好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防护林(草)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下游生态用水需要。水管单位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应当避免污染水资源,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坏。环保部门要组织开展有关环境监测工作,加强对水利工程及周边区域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2、法制建设和完善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的有关规章。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严格执行有关水利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健全和完善执法管理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维持水事秩序,维护水利工程的安全。

3、强化安全管理

水管单位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水利工程及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开展多种经营项目。不得将水利工程作为主要交通通道,大坝坝顶、河道堤顶确需兼作公路的,需经科学论证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维护措施,未经批准,已作为主要交通通道的,要限期实行坝路分离,对堤防要限制交通流量。

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改革的方法和步骤

为切实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县人民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涉及改革的主要部门领导为副组长,县发展计划局、地税局、财政局、人事劳动、水利局以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同时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

水利局职责:负责水管体制改革的日常工作,组织试点日常工作安排,上报测算的基础资料,代县人民政府编拟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指导实施。

财政局职责:建立××县水利建设基金,筹措岁修资金,对水管单位进行分类定性。公益性资产管理各种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按照“两定”方案和有关测算定额标准,对水管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水利工程的运行经费进行测算,测算审定固定资产,严格划分公益性资产和非公益性资产。

发展计划局职责:测算审定水价成本并制定水价,按逐步到位的原则进行水价改革,做好报批手续。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水利工程的更新改造费用。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责:对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分类、定性,并测算审定水管单位定岗、定员编制,把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编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地税局职责:参与水利工程固定资产原值的核定,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固定资产折旧率,对水管单位和分流人员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各乡(镇)要参照《××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乡(镇)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组织领导辖区内小

篇6:甘肃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试行)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12号)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08〕4号)精神,按照《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甘政办发〔2010〕45号)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充分发挥高考在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中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学、考评与选拔有效结合,逐步实现旧高考模式与新课改后高考模式的平稳过渡。

二、基本原则

从省情实际出发,坚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相结合,坚持国家统一考试改革与高中综合评价改革相结合,坚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改革与录取模式改革相结合,逐步建立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相配套的科学、全面、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及多样化的选拔录取机制,推进新旧高考模式平稳过渡和顺利衔接,确保高考顺利进行。

三、考试与管理

(一)考试模式。

考试采取“3+理科综合”和“3+文科综合”的国家统一考试模式。其中,“3”指语文、数学(分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外语3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3个科目。

(二)试题命制与考试内容。

1.试题命制。

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科目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题。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当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考试说明》为依据。

2.考试内容。

各科目考试均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模块和部分选修模块为主要内容。其中,选修模块的考试内容限定在《甘肃省普通高中选修I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甘教基〔2011〕27号)规定的限选模块范围内(详见附件)。

(三)卷面分值与考试时间。

各科目考试成绩均以原始分数呈现,卷面总分值为750分。

1.语文科目卷面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数学科目(分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卷面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外语科目卷面分值为150分(其中听力分值3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4.文科综合科目卷面分值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科目试题的卷面分值均为100分。

5.理科综合科目卷面分值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物理、化学、生物科目试题的卷面分值分别为110分、100分、90分。

(四)试卷结构。

各科目考试试卷按结构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考生必须全部作答,选考题采取超量给题、限量答题的组卷方式供考生选做。外语、思想政治科目试卷无选考题。

(五)考试类别与科目设置。

1.用汉语文字答卷的考试类别和科目设置。

(1)文史类考试科目:语文、文科数学、外语、文科综合。

(2)理工类考试科目:语文、理科数学、外语、理科综合。

(3)体育类(文/理)考试科目:语文、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体育专业术科。

(4)艺术类(文/理)考试科目:语文、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艺术专业术科。

2.用藏语文字答卷的考试类别和科目设置。

(1)藏文民语类中以藏语文字答卷的“民考民”考生考试科目:藏语文、藏数学(文/理)、藏文综/藏理综、汉语文、英语。

藏语文科目使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省区藏族教育协作领导小组命制的藏文试题,藏数学(文/理)和藏文综/藏理综试卷使用全国统考的翻译卷,汉语文科目和英语科目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高考试卷。

(2)藏文民语类中以汉语文字答卷的“民考汉”考生考试科目:语文、数学(文/理)、文综/理综、“加试藏语文”、英语。

语文、数学(文/理)、文综/理综、英语科目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高考试卷,“加试藏语文”为自命题。

3.用蒙古语和哈萨克语文字答卷的考试类别和科目设置。

用蒙古语和哈萨克语文字答卷的考试科目分别参照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应民语类考试科目设置办法,具体事宜由省招生机构另行安排。

(六)外语考试科目。

国家统考的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

(七)相关专业术科考(测)试。

1.报考体育类、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须参加由省招生机构组织的专业术科考试或高校单独组织的专业术科考试;

2.报考外语相关专业的考生,须按高校要求参加省招生机构组织的口语测试;

3.报考建筑类等特殊专业的考生,须按高校要求参加省招生机构组织的徒手画科目测试;

4.报考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特殊专业的考生以及高水平运动员,须按要求参加高校组织的专业术科考试及相关部门组织的文化课考试。

四、评价机制与选拔

(一)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制度。

1.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的内容。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制度是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重要内容,由高中学校真实客观地记录所有高中学生高中三年发展状况和综合素质。从2010年入学的我省高一年级新生开始,逐步建立以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评价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基础素质评价结果和学校三年总评。

2.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的管理。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各高中学校负责组织实施。高中学校按照《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甘教基〔2010〕68号)和《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甘教基〔2010〕45号)要求,客观填写学生基础素质和学校三年总评等内容。

(2)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按照《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试行)>的通知》(甘教基〔2011〕47号)要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其中,民语类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3.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的来源。

(1)应届考生。应届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由各高中学校填写,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统一制成电子版,再由省级招生机构汇总考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信息后,制成完整的考生电子档案,招生录取时供高校参考。

(2)往届考生。2013年以前毕业的往届生参加高考,须提供其所在村(社区)出具的无不良记录证明和所属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普通高中会考成绩等材料,作为综合素质报告中的评价内容,再由省招生机构汇总考生其他信息后,制成完整的考生电子档案,招生录取时供高校参考。

(3)社会考生。社会考生参加高考,须提供其所在村(社区)出具的无不良记录证明等材料,作为考生综合素质报告中的评价内容,再由省招生机构汇总考生其他信息后,制成完整的考生电子档案,招生录取时供高校参考。

(二)鼓励和支持普通高校招生多元化改革。

1.推进高等学校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择优录取。鼓励招生学校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全面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支持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招收保送生资格和自主选拔录取试点资格的高校,在我省探索开展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和破格录取等录取方式改革。

3.鼓励高水平大学在我省自行规定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级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要求。

(三)逐步建立省内高职高专学校自主招生制度。

1.鼓励和支持省内高职高专学校试点自主招生。省内高职高专学校可以试点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成绩”或抽取学业水平考试部分相关学科成绩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自主招生。

2.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示范性高职学校,按当年招生计划的10%进行自主招生,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扩大招生比例和自主招生学校范围。

3.我省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当年毕业学生数的5%—10%比例向省内高职高专院校推荐职业技能表现优秀的学生,经高职高专院校测试后录取。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省招生机构、普通高校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新课程高考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省新课程高考改革组织管理工作。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调配合,确保我省新课程高考改革工作顺利实施。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认真做好新课程高考改革各项工作。

(二)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各级教育部门要认真执行本方案,扎实推进高中教育评价机制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制度,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管理。要指导高中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细则,建立对高中学生综合评价的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督导高中学校新课程改革。

(三)积极落实改革措施。各级招生机构要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认真落实新课程高考改革工作措施,尤其要加强对高考报名、考试、评卷、录取等环节的管理,制订和完善实施细则。要建立完善监督检查、评价和保障机制,促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有机结合,逐步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注重过程、多元化的普通高中评价制度和教育督导制度。要将高考的安全性放在的首位,加强对考务工作、录取工作管理,制订完善涵盖所有工作环节的实施细则,全面深入推进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确保新课程高考改革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安全、平稳、顺利实施。

(四)着力提高高中教育办学质量。普通高中学校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课程改革和高考的关系,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按照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衡量办学质量、校长业绩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努力营造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要严格按照本方案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开足开齐课程,切实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探索建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评价体系。要规范操作流程,准确评价每个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切实做到评价结果准确可信。

(五)稳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省内各高等学校要根据人才选拔趋势和国家招生录取政策,探索符合地区与学校实际的人才选拔录取机制,创新选拔方法,拓宽选拔途径,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逐步建立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样化选拔录取制度。高职高专院校要切实加大对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逐步形成以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为主,高考招生、自主招生和推免生等多元化的选拔模式。

(六)努力营造良好的高考改革环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立足工作实际和任务分工,深入开展新课程高考改革宣传工作,使公众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理解高考改革意图,知晓改革内容和相关政策规定,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确保新课改高考招生工作顺利实施。

附件:普通高考选考内容

附件:

普通高考选考内容

1.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生从2类中选择1类作答。

2.数学(文):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和《不等式选讲》,考生从3个专题中选择1个作答。

3.数学(理):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和《不等式选讲》,考生从3个专题中选择1个作答。

4.外语(英、日、俄):不设选考内容。

5.文科综合:

(1)政治:不设选考内容。

(2)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生从4个模块中选择1个作答。

(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和选修6《环境保护》,考生从3个模块中选择1个作答。

6.理科综合:

(1)物理:选修3—

3、选修3—

4、选修3—5,考生从3个模块中选择1个作答。

(2)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考生从3个模块中选择1个作答。

上一篇:万以内加减法的估算下一篇:芜湖图书馆书香城建设阅读点图书采购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