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小学生的演讲稿

2024-07-28

写给小学生的演讲稿(精选8篇)

篇1:写给小学生的演讲稿

写给小学生的演讲稿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我今天朗诵的题目是《讲一诺千金,做一代新人》

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

他曾经多次带兵打败过刘邦,当刘邦当上皇帝后,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说:凡是抓到季布的人,赏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要灭门三族。可是,季布时常行侠仗义,大家都想保护他。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化装成奴隶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

朱家人很欣赏季布,于是请人向刘邦说情,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当时的人们都说“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一诺千金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为为人要讲诚信。胡伯伯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我们一定要牵记胡伯伯的话,以诚实守信为荣,做一个象季布一样一诺千金的人。

篇2:写给小学生的演讲稿

大家好!

很荣幸有机会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读书心得。有人说:做教师难,做让学生喜欢的教师更难。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我力争做——让学生喜欢的教师,让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我这个英语老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大师一生的经验积累,涉及教师很多的事例和体会,让人读来倍感亲切、受益匪浅。特别是”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条,带给我深深的触动。文中这样说:”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态度。“是啊,对于这样的学生,每个老师都非常头痛。书中对待这样的学生,要 ”因材施教“.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这样的孩子进行细致的了解。我们的孩子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兴趣爱好。教师要对他们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了解清楚,这样在课堂上才能”使每一个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在很多时候,我没有花时间去了解学生更多的信息,忽略学生的个性,对学生提出同一个学习要求、要求他们完成同样的作业,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对此一些没有达到老师要求的学生,他们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可能不知不觉已扼杀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自尊感,树立自信心,热爱自己!因而,因材施教是多么重要!

再比如,有些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爱说话、爱做小动作、无精打采等,其实在抱怨孩子的同时我们应该想到:有些原因就在我们自己身上。读了这本书,我仔细地反思了自己,我的课备得充分吗?我的课堂是不是激发了每一个孩子探索知识的欲望?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孩子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是令人向往的、师生互动的、气氛热烈的、和谐积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但是只要坚持努力,真正动脑筋来设计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抱怨声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少很多。上一周,四年级英语我刚刚讲了第四模块,本模块主题为”在公园里“,实际是学习运用现在进行时态描述正在发生的动作。在讲unit 1时,我一直在想:这一课新单词、新词组就有15个之多,课文也很长,怎样才能让学生一节课掌握这么多知识点呢?课前我仔细分析了教材,课文说的是:大明和Amy在去公园的公交车上看到了四个场景(in the park、on the lake、under the tree、on the bus),分别运用句型指着问:-What are they doing?-They are doing …所以课前我准备了四个场景的四幅图。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唱了一首运用现在进行时态描述正在发生动作的歌曲,然后提示学生look at me我做动作你描述,在做动作时不知不觉导入第一幅场景的动作,打太极拳,再告诉孩子我经常在公园打太极,导入课题In the park,再分别让孩子look at the people教授并充分练习图上的内容,然后再告诉学生大明和Amy也要去公园,用动作表示(嘟嘟-)汽车来了Let’s get on the bus with Daming and Amy,We can see lots of interesting things.(这是课文中的第一句)学生很高兴地说ok!就进入了课文的对话,接下来按四幅图的顺序分别边唱边答把前边所学四个场景用一首歌曲串起来(唱课文),最后老师摸着自己的肚子:”I’m hungry!“学生自然而然的答:”I’m hungry,too! Let’s go! " (这是课文最后一幅图的句子)把课文一字不落的学完学会。接下来多唱两遍并分角色表演,学生很快当堂背会了这篇很长的课文。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当然我在备课的同时也是请教过我们组的其他老师的。

篇3:写给小学生的演讲稿

关键词:“80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

教书近十载,“70后”的我面对的都是清一色“80后”的学生。

“隔代如隔山”。作为老师,除了传道授课,我在学生的身上也亲历人生百味,并学习到不少的东西。在此,我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与感受与有心更好服务于当代大学生的工作者们分享,以与大家共勉。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更加富足,学生们往往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几乎是“80后”,小部分为“90后”)。

当前,“80后”大学生思想新特点表现在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他们大多见多识广,思维敏捷,个性率真,创新能力、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然而对自己内心里的动态却是很少问闻(诸如他们对自己人生观与世界观的认识)。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是一个海淀“70后”的女老师教“80后”的学生,最后被迫逃离学校。还听说一所学校政治课教师遭遇“80后”学生的提问:“老师,你这样有前途吗?”面对如此的问题,这位“70后”的老师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于所有“70后”的教师,闻此讯息一定也会有同感,也可能有过同样的压力和挑战,在此,我试浅析“80后”学生,以使我们以后在教学上更上一层楼,视教学为享受而非压力和负担。

一、“80后”大学生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世界的观点和看法。对于“80后”的大学生,我曾问过他们对世界怎么看待,其中很多人无语,一部分学生显出毫无兴趣,仅有小部分学生表达出这样的想法:“世界嘛,就是我可以看得见的一切内容,我没必要过多去思想,走一步看一步呗,没什么大不了的,世界中总有我的容身之处,天无绝人之路。老师您也不要太过为我们忧愁。”

我怎能不忧愁?这实在显出“80后”的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很模糊,甚至有些对于世界观的概念是什么都不一定清楚,他们的生活迷茫和无助,很少真切深入地思考问题。对于世界是什么他们不关注,只要活着就好,不想那么多,也过少地询问。他们不想世界是什么,内心空虚,时而还会发出要改变这个世界的呼喊声,并且拥有一定能够改变的信心。可是当他们走过一段人生路途后会发现,现实生活总是与他们所想象的不一样,他们要步入社会才会意识到现实有多么严峻,与他们的设想没有一丝的交集,无奈又陷入郁闷、彷徨、无助、巨压、空虚,甚至有些可能就破罐子破摔,活一天算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就是所谓的“We are lost generation.”。他们的确是迷失的一代,迷失到认不清自己的样子,更认不清世界的本来面目。他们真的是充满矛盾的一代,矛盾到内心如此单纯地面对世界,世界却是如此复杂地报答他们。

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不对世界设防,更不对自己设防。他们没有正确认识世界之前就断言可以改变世界,没有明白世界是什么就糊涂懵懂面对,怎么能不失脚?

这便是摆在我们面前艰巨而重大的任务———让“80后”大学生真正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当然我们没办法根本改变世界,所以我们要尽全力改变学生,使其正确勇敢地面对困境,不再迷失。

二、“8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的观点和看法。“80后”大学生对待人生观比世界观的态度似乎稍好一点。然而深思过后更觉其危险性并不亚于世界对于孩子们的欺骗。我问他们怎么看待人生时,他们会有太多太多的遐想。比如:我想成为××似的人物;我要有自己的公司,不用多人管理我;我愿有一个无拘无束的人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人生的主宰者是我自己,我愿意做的又有什么不可以。我闻此言,心中不是深感骄傲乃是说不出的怜悯。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追求,而是觉得他们太有“追求”,追求一些虚无缥缈、不可能实现的人生境界,追求到毫无目的、毫无目标的境界。

人生需要方向、目标。可是部分“80后”大学生却漫无目的地奔跑在人生之路上,而没有思考自己人生的终点将是什么。他们的人生就像是走到了一片沙漠之地,似乎起点已经定了,就在自己的脚下,然而最终的目标在哪里,行路的方向在哪里,心里却是一片迷茫,正如这片沙漠一样死寂,没有气息。怎么办?又不得不走下去,从心里告诉自己前面的路有很多机遇,幸运的话就有了出路,若是不幸就自认倒霉。他们不知道若是任凭自己在黑暗中摸索,或许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刻都没有达到自己心里想要的“那个××计划、××目标”,剩下的只有声声长叹。

我曾教过一个男学生(“80后”),他的家境非常清贫,父亲肾病常年卧床,家中唯一的劳力是他,我本以为他是经历过生活苦难的孩子当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社会中好心人资助其上大学),也很期盼他的长进并成熟。但一天,他告诉我他恋爱了,与一个和他家境一样的女孩相爱,他对我说他要照顾那位女孩一辈子,因为没有人像这位女孩一样理解他,关怀他。所以他拨通了女孩家的电话,承诺女孩父母将照顾其一辈子。这似乎成为他的生活方向、目标———让女孩幸福。我再三劝阻他不要轻率,但他不愿听。后来我听说毕业后女孩离开了他,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因此他陷入痛苦、空虚,人生似乎走入黑暗、绝望,似乎唯一的生存目标断绝了。下一步当如何走?

部分“80后”大学生明明没有人生的确定的方向目标,却还以为自己已经有了最美丽的人生;明明没有明白人生的路当如何走,却一直陷入似乎已经走在美妙人生之路上的假象,直到痛苦黑暗侵袭而来时他们才发现没有真正的方向目标是何等的悲惨。“80后”的大学生单纯到连自己都可以将自己欺骗。人生的路不能这样自欺,因为我们没有太多时间试验哪条路对,哪条路错;人生短暂,并且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一个人只有一次机会。

作为“70后”的我们,肩上有太重的担子———如何正确引导可爱的“80后”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对我们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参考文献

篇4:学生写给我的对联

最近,我在重新整理归纳成百上千封学生来信时,仿佛又回到了学生们身边,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其中的两副对联让我感到格外亲切。

其一是1991年考进大学读中文的王一荣同学的一副数字长联。

上联是: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笑容,再有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霜,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天下。

下联是: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而不倦点点心血育英才泽神州。

此联写得绝妙,上联从一到十顺写,下联从十到一逆写,各用十个数字按顺序排列,实为不易,用心良苦,生动地写出了人民教师甘为蜡烛愿为春蚕的崇高精神境界。

其二是1994年考入大学读数学的张杨明同学的一副对联。

上联是: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数含辛茹苦。

下联是:平面直线,交叉直线,异面直线,线线意切深情。

小张不愧是一位在中学时的数学课代表,联中巧嵌数学名词,写得贴切自然,读来耐人寻味,表达了莘莘学子对老师的敬仰之情。

学生们的来信让我感动,才子的妙联令我欣慰,本来我只想收获春天的花朵,没想到拥抱的却是整个春天!

篇5:写给大二的自己演讲稿

大家早上好!

大家好,今天是9月1日。我们在这里召开大二学期第一次班会。

我很荣幸能在大一学期成为大家的班长,更庆幸大家能够忍受我蹩脚的普通话。既然忍受了这么久,想必大家也不会介意多忍受这一次。那么我们闲话休题,言归正传。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整个大一生活。大一上,军训,竞选,工作,学习……经历,羞涩,简单,忙碌,适应……大一下,出游,分别,评优,复习……体味,欢乐,名利,压力,厚重… 下面,请允许我代表大一整个班委会,做工作总结。首先感谢团书组委的默契配合,感谢主席的不辞辛劳,感谢白露、凡菲的精彩演绎,感谢体委的默默耕耘,感谢亚楠、淼哥的绝伦才艺,感谢娜娜的严谨态度,感谢舟爷方配的细心呵护,感谢信调委员的准时开锁,感谢清蒸小姐的顶天爱心。

说了这么多客套的话,再谈谈班委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守时,不努力,不思考…当然并不是每个班委都存有问题,每个人的工作方式必定存在一定的不同。上述问题的存在,引起了很多不愉快。如何才能更好地班委工作,一切需要实践,希望下一届班委能够很好地为大家服务。

从四面八方来到同一个城市、同一所大学,这是一种缘分。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相知,逐渐凝聚于地大171122班。一起经历武汉的炎热天气,一起享受运动场上的欢乐,一起吃火锅游武大,一起加班整评优材料,一起复习有点苦逼的专业课……

转眼,一年悄悄地过去。有过欢乐,有过争吵…那些故事,我们只需要放在心底。时不时拿出来看看,会觉得是美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学会一点单纯,求之同,存之异,班级会更加地具有凝聚力,更有竞争力。寝室里的兄弟姐妹,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时光,不要待回首后悔莫及。有另一半的,好好握住彼此的`手,将爱情进行到底。时不时地跟家人、朋友聊聊天,说说自己的心情,大学生活会变得更加充实美丽。

一年班长干下来,感受颇多,也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表达出。有意气风发时,有失意怅惘时,和人闹过不愉快,但都已过去,感谢信任过我的大家。还有一些做的不对的地方,望大家多多包涵。

回看整个大一班级工作,大一上在完全没有计划的情况下度过,而大一下一切均在计划当中。如果有人还记得大一下的第一次班会的内容,就知道的确是这样。制定计划,调控时间,勇担责任,这是对下一届班委的忠告。当然,也希望大家像配合大一班委一样,配合大二班委的工作,创造一个传奇二班。

《中国合伙人》中有句话,这样说道:到底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答案或许不是那么的清晰,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少一点抱怨,多一点适应。图书馆的确四年没建好,宿舍的确很热,但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动物,人可以好好地利用规律。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照样可以生活地安逸闲适。

篇6:写给母亲 演讲稿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东城管委会的任梦姣,今天我给大家朗诵的是一篇散文,它是2010年贾平凹写给母亲的悼文,一个思念母亲的儿子的心声。整个文章没有用一个形容词,没有任何拔高母亲的字句,几乎都是记录一些琐碎的事情。但这样的文字却让读过的人也泪流不已。这篇《写给母亲》送给在座的各位母亲。

写给母亲

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妈在牵挂着我,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呆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篇7:写给小学生的演讲稿

夕阳的余晖透过明净的玻璃窗,眷顾着你们跃动的笔尖,我倚靠在黑板前,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是你们最后一节自习课。初夏混杂着草香的明媚的风,拉起你们蓝色衣角,我站在队伍的右后方,看着你们斜上45度望向国旗的侧脸,内心猛烈一颤,这是你们最后一次参加升旗仪式。蓊郁的林荫道与古朴的钟楼,安详有致的错落在你们的身后,你们簇拥在一起嘴角上翘,皓齿外露,用相机定格着这灿烂的笑容,我站在文化墙前,欣慰与失落杂糅在我的眉间。这是你们最后一次在校合影。每当忆及这些画面,我的心便会瞬间融化。面对即将踏上新征程的你们,我有几句叮咛要放进你们的行囊。

孩子们,做宽容的人吧。还记得蝉鸣初起的季节,胖胖的你因多次不完成作业被科任老师一纸上告,想着我再一次的苦口婆心化为泡影时,我忍无可忍,怒火中烧,一路小跑冲进教室。当时正值课间操,我知道偷懒的你一定最后离开,就在我即将大发雷霆时,我看到你慢吞吞地走向教室后门,眼睛平视前方用食指准确且优雅地关掉了两个电灯的开关。就在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你头上的光环,看到你身后扇动的洁白的翅膀。瞬间,我明白了,原来你们每个人都是天使,都有带上光环、闪闪发光的时刻。正是因为如此,才不要苛求别人成为你的心中所想,要用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人。允许犯错、允许改正、允许求同存异、允许保留搁置。孩子,谢谢你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看到了宽容带来的美好世界。

孩子们,做善良的人吧。还记得微雪初飘的季节,我们围坐在一起上一节班会课。议题大概是路边行乞的小孩儿该不该接受施舍。当时你们中的大多数持反对意见并热火朝天地揣测着钱的去向。正当大家得意并感动于自己的正义感时,一向沉默寡言的你刷地站起来,声音不大但字字铿锵:我会给钱。我记不得后来是怎么结束的,但当你黑亮的马尾辫甩下的那一刻,我浑身战栗,因为你对良善的坚守。孩子们,你们还太小,我们且不去衡量法律和道德哪一种底线更值得尊崇。我只想说,善良是人性之本,也是维系社会温情之基,它使我们远离冷漠,它拥有静水流深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在你我的心中暖起了一朵朵关爱怜悯的小花,终而使我们生活蜂围蝶阵、花团锦簇。孩子,我为你的善良深深地感动并希望你们能够终身践行它。

孩子们,做脚踏实地的人吧。还记得银杏初落的季节,你染着咖啡色的齐肩发,画着扮熟的眼线晃进我的视线时,我有些头疼。你是复学生,但我从你打扮上看不出任何愿意复学的诚意,那只书包也是大而空荡,无非摆设。巧合总是这样发生,我和你目光对接的一瞬间,我迅速地从你顾盼分明的眼里读出了求助的信息。于是,我们开始每周促膝谈心。你说渴望独立、渴望自由。之前异性的欣赏与宠溺迷住了你的双眼,你认为依靠美丽的外表就可以一步登天。殊不知,这一切都需要依靠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我们一次次的交谈,我一次次的期待,你一次次的反复,一个个古今中外优秀女性的事例让你明白了只有脚踏实地的行走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你听进了我的话语,卸掉了不合年龄的妆容,心悦诚服地拿起书本。最终你以比入学时高了两百分的成绩考上了高中。孩子,你做到了,我真希望你能够一直脚踏实地的走下去。

在提前三个月结束产假、重新接回班级的第一个教师节,我收到了你们自己凑钱买的巧克力蛋糕。在还没有完全加固好的充满“后现代”风格的教室里,那盒蛋糕显得异常精致。当你们齐声喊道“老师,辛苦了”,我被你们的感恩之心震撼以致于泣不成声。今天,就请允许我说出心声吧。

孩子们,老师不辛苦,一点儿也不觉得辛苦。因为我从来不是把教师当做一份仅供谋生的职业去做,而是已经将它作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将拼尽一生去完成的一份挚爱的事业,它是我的精神支柱,<莲山课~件 >是我誓死捍卫的信仰。为我爱的你们,为我爱的事业,为我的精神信仰去点滴作为又有什么辛苦可言呢!我不需要一豆孤灯、满堂星辉作为我付出的证明,我也不愿用老黄牛、滴泪红烛这样苦情的角色来定位自己。因为我对你们的爱以及由爱而生的责任,使我有信心擎起教育的这一方蓝天。我想我不应该是海德格尔所说的“筑居”者,因为我不是仅为了生存而碌碌奔波的人;而应是栖居者,一如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所言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人,是用爱的信仰与精神的力量在行走着的人。也正因为此,在面对你们父母期待与询问的时候,我的眼神才不会闪躲,我的言语才掷地有声,我的膝盖才坚实有力,我的脊梁才会骄傲的挺起!

篇8:写给小学生的演讲稿

你们好!今天, 我想用写信的方式, 跟大家谈谈记日记与写作的关系。

在现代生活中, 日记一般指个人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予以实录的文字。我是日记爱好者, 喜欢写日记, 已坚持了三十多年, 积累了近六十本日记。记日记是我积累素材、帮助记忆、总结心得、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为了使每天的日记有新鲜、充实的内容, 我培养成了一对善于观察的眼睛, 一个会思考的头脑, 一双勤奋握笔的手。我已出版了许多本书, 发表了数百篇作品, 其中的材料、感想、印象, 大都来自我几十本日记。

我每天记下的, 大都是当日遇到的有特点的人、精彩的细节, 听到的有趣的对话和故事, 看到的新奇的风景, 以及读书、看电视、欣赏音乐和绘画时引发的感情……现在生活节奏很快, 大家都很忙碌, 如不把点点滴滴及时记下来, 时间长了, 必然会忘记。

同学们, 有一年秋天, 我到黑龙江森林城市伊春去。伊春市的朋友兴奋地告诉我, 现在正是“五花山”季节, 秋林很美, 正是观赏红叶的最佳时光, 便建议一起到兴安岭林区去看看。我到了林子里, 经过仔细观察和比较, 发现林子里那些颜色斑斓的叶子, 那些变橙、变黄、变红的叶子, 大都是材质较差的杂木、灌木、藤本植物。这些树上的叶子, 因为秋天来了, 经不住霜冻和寒风, 就过早地萎缩、变色, 显示出行将凋落的病态。红叶们艳丽的色彩, 实际上是孱弱、早衰的表现。而林子里的青松, 永葆栋梁之材常青的本色。这样一想, 那染醉秋林的红叶, 实际上是一种病态, 何美之有?当天我把观察到的、想到的内容记在日记里, 后来据此写了一篇《秋林随想》, 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上。林区的朋友看了这篇文章, 打电话告诉我, 说他们长期生活在当地, 却没有我那样的独特发现, 归根结底是观察不细、不善于深入思考的缘故。

生活中常有感人的美景出现, 同学们要善于发现并捕捉住那些一闪即逝的瞬间, 赶快把它们记录下来。有一天清晨, 我在烟台海边山区公路上散步, 当我的视线从半月形的海湾转向山隘口的时候, 看见一位年老的妇人, 佝偻着腰从山那边迎着阳光向我走过来。老妇一手用草绳在山路上拖着一捆枯柴, 另一只手挎着一篮洁白的九月菊。显然, 这捆柴禾, 这束鲜花, 是她今晨以老迈之躯上山劳动的收获。我站住, 遗憾没带相机, 如能把她拍下来, 这是一幅多有深意的艺术摄影。那一瞬间, 我很感动:这位老妇, 虽然生活艰辛, 仍根据山地提供的条件, 努力把自己的日子装扮得更鲜亮、美好一些。一捆枯柴和一束野菊花, 部分地代表了老妇人今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但她能随地免费取材, 让美丽伴随着艰辛。我把这一情景记在日记中, 后来它演变成了散文诗《路遇》的素材。我曾发表过一篇《黄昏六则》的素描。那是根据我日记里记下的、在东北火车上、西双版纳澜沧江边、渤海湾里轮船上、陕北上空机舱里、京郊怀柔水库边上、安徽黄山迎客松下观察到的六个不同的黄昏的实录, 作了艺术加工写成的。

只要你是有心人, 坚持下来, 积以岁月, 你的日记里就储藏着写不完的素材。几十年如一日地自觉写日记, 没有毅力, 是做不到的。尤其是当出差在外或在国外旅游途中, 奔波了一天, 身体异常疲惫, 一到旅店, 巴不得摊开四肢, 倒头便睡。这时, 你要命令自己, 克服困乏, 持之以恒地记下当天的印象。当天不记, 第二天又有新鲜事物出现, 就会造成很难弥补的缺失。天天记日记, 天天用笔, 天天动脑, 时间一长, 熟能生巧, 必能培养、提高你们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的能力。

许多名人都有坚持记日记的习惯, 如已出版的《胡适日记》《鲁迅日记》《林伯渠日记》《竺可桢日记》《雷锋日记》等。这些日记记下了日记主人的生活、工作、思想以及特定社会的真实状况。它们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

由于日记体在依日记录的基本格式下, 形式灵活, 内容可以自由变换, 故而除了用于记录日常生活、每天印象外, 也每每移用于文学创作体裁, 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等。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上述已出版的名人日记, 属于原生态实录, 犹如储存着的米、麦、高粱等粮食原料;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日记, 已是经过虚构、想象加工成的艺术作品, 犹如把粮食煮熟, 经过酝酿发酵, 已变成散发出芳香的醇酒。这种文学创作和前述日记与一般日常写作, 具有质的区别, 已进入更高级、更强烈、更典型的形态。

上一篇:我的失眠夜随笔下一篇:新疆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观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