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技巧

2024-07-11

文言翻译技巧(精选10篇)

篇1:文言翻译技巧

文言翻译技巧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B级)”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一个考点,每年高考均于此点设题。但长期以来都采用选择题的考查方式,2002年高考在这方面的考查将有很大的变化,即由客观选择题改为让考生直接翻译文段或句子的主观题,并由第1卷调入第Ⅱ卷。

笔者认为针对这一变化,单纯做大量练习并不可取。翻译大量的文言文,若不加以方法的指导,费时费工,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实际能力究竟有多少帮助,实在很难说。以笔者愚见,今年高考的文言文翻译不会太难,因为高考的命题规律是“新题不难”,不管采用何种形式考查,只要掌握翻译的原则与方法,再辅以适当的强化练习,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翻译应遵循的两条原则。

1.译文“信、达、雅”。

信,就是要忠于原文,不误解、不遗漏、不增添内容;达,就是无语病、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雅,就是译文的用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这一点是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最高要求,能做到这一点必须对我国的古今语言十分熟悉,并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较高的文学修养。这对中学生来说是很难的,因此,考生只要有朝此目标努力的意识,在翻译时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有些同学翻译文言文,不像对待作文那样重视现代汉语的运用,以为大意差不多就行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应加以纠正。也有些同学平时翻译时以教学参考用书上的译文作为标准,这实际上也存在误区,因为专家指出,教参中的参考译文不完全作为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之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因此,高考中应尽可能用直译去翻译文言文。

二、文言文翻译的十字法。

1.留。即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必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加点的词语都不必翻译。

2.补。即先补上文言句中的省略成分,然后再翻译。例如:郑穆公使(人)视客馆,则(其)束载、厉兵、秣马矣。(《崤之战》)

3.加。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例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可以译为: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办法来(诱惑敌人)。

4.选。即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常见,因此翻译时选用恰当的词义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有七条:a.回头看;b.看;c.探问;d.拜访;e.顾惜、顾念;f.但、只是;g.反而、却。在这个句子中用f项最恰当。

5.改。即将文言文中的习惯用语改译为现代说法。如:又使学使俾入(邑庠)(县学)。再如《张衡传》中的“下车”、“视事”、“乞骸骨”等习用语,这些词语不好照字面直译为“下车子„‘看事情’,“乞求骸骨”之类,因为表达不出原意,甚至无法理解。所以只能按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找一个相应的说法来译。

6.调。即把文言文的倒装句(主谓倒装、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译成非倒装句。如:“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再如:“何施之为?”(《崤之战》)可译为“算是什么恩惠呢?”

7.换。即把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换成用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如:大阉之乱,缙绅(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借代用法,译为“做官的人”)而不能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再如“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中的“藩篱”,原意为篱笆墙,译起来就难保留比喻了,可译为“边防”。

8.扩。即对言简意丰的句子加以扩展。如: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琵琶行》)。可译为:自从丈夫离家外出经商后,我便独自一人守着空船在江口盼等,船儿常在明月照耀下的清澈的江上漂来泊去,可哪有丈夫的踪影!

9.缩。即把用了繁笔的文句译为简笔。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可译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10.固。即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如:(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可译为:这(莫非)是教我捉蟋蟀的地方吗?类似的还有“如„„何”“奈„„何”“孰与”“有以”“无以”等固定句式。

三、强化练习。

估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形式有两种:或是一文两考,即从第1卷的文言文中选取其中一段或句子放在第Ⅱ卷;或是两文两考,即另外再选一段文言文让考生翻译。高考选择第二种形式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历年高考的选文都是人物传记,而古代作品中不乏唐宋八大家那样的精品,因此平时训练选文的文体不必拘泥于人物传记,如浅显优美的散文,意蕴含蓄的小品,生动传神的小说,都可以列入选择范围。藉此,多领略一下古代的山川之美、人情之美、艺术之美,做题的同时,也来点“精神享受”,多好!

(一)将下面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之善否。然明谓子产曰:“何不毁乡校?”子产曰:“胡为?①(夫人朝夕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熔行之:其所恶者,吾将改之,是吾师也,如之何毁之?吾闻为国忠信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②譬之若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能救也,不如小决之使导,吾闻而药之也。)

(选自《新序》)

(二)将下面的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日矣,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天地万物)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选自《兰亭集序》)

参考译文:(一)①百姓早晚在那里游玩,而且议论当权者的好坏,那些(百姓认为)好的,我将(继续)实行它;那些(百姓认为)不好的,我将改正它,这是我的老师啊,怎么能毁掉乡校呢?②譬如像防止河水(决口),大规模决口所造成的灾害,被伤害的人必定很多,我没有办法挽救,不如让它有个小决口并且使它疏通,我听取(这些议论)并且把它当作治病的药石。

(二)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轻拂,抬头仰望宇宙的无边无际,低头俯看万物种类的繁多,放开眼界,舒畅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乐趣,真是件快乐的事。

篇2:文言翻译技巧

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对于考试,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文言文的翻译虽说较难,但仍然有章可循,在复习中,我把文言文的翻译整理为“增补、调换、留借、删减、互联”五种方法。

增补法

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

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借法

“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 “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无法翻译的。如“操吴戈兮被犀甲”(《国殇》)和 “颜渊蚤死”(《论衡》)两句,“被”通“披”,“蚤”同“早”,如果不会“借”,你将无法翻译通这些句子,不信试试?

删减法

文言文虽以言简意赅见长,但有时为了表情达意,会增加一些字词,删减法就是把多余的文言词语删除。有两种情况较常见:一是偏义复词或同义连用中,要删除这些词中陪衬的词素。像“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中的`“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异”字上,翻译时要把“同”字删去,译为“不应当有所不同”。类似的有“死生,昼夜事也! ”(《〈指南录〉后序》)、“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等,都偏重在加点的词上。二是有些文言文中有无实义的句首发语词或句中助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删去不译。如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中加点的“盖”字就不用翻译。

互联法

文言文中有时把几件事情(或几条线索)中相关的词语并列在一起,或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或起强调作用,这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叫互文并提修辞手法,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并不是说“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而是说“秦汉时期的明月啊秦汉时期的边关”。翻译这类文言文句子,要先找出相互呼应、补充或并列的部分——即“互”,再一层意思一层意思进行翻译——即“联”。像“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并序》)、“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到影。 ”(《三峡》)之类的句子翻译都要注意到这一点。

篇3:文言文翻译方法与技巧

1. 首先了解一下文言文文段的特点:

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从选文内容上说,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越的才能。从考试内容看,命题的指导思想一直定位在“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文言文测试是“言”“文”并重。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理解、翻译时古今异义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如筛选主人公品行的句子。

2.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要求:

信、达、雅。要求字字落实、语句通顺、译出语气、合乎事理。

3. 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原则:

(1)直译为主—对应性

对文句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2)意译为辅—灵活性

文言文中带修辞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都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4. 文言文具体的翻译方法很多,也很活,通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有下面五种方法:留、换、删、补、调。

(1)保留法:

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政区名、典章制度、器物名,以及度量衡单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某日,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天,临川王安石记。

(2)替换法: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生变化,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该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古今异意、词类活用、通假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例:先帝不以臣,猥自枉屈。《出师表》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来拜访我)。

通假字: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受———授)

(3)删削法: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

例:“顷之,炎烟张天。”“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应删去。例:兵者,凶器也(者表提顿语气)

例:“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以”字相当于“而”,译出来,反而不通顺,也可删去不译。例:盖目眶尽肿,不可。

译文:由于眼睛全肿了,不能。“合”虚设成分省略。

(4)增补法: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包括: (1) 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2) 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3) 省略句中应补充的各种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若,若,则何如?

译文:你的,你的,那么怎么样呢?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文:项脊轩总共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

例: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译文:()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回答说:“不如同别人()。”

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译文: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

(5)位移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定语后置例:蚓无,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却能)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宾语前置例: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大王来时拿着什么(东西)呢?(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主谓倒装句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译文:你不聪明,真是太厉害了。

状语后置例: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凶恶的猛兽从笼子里出来(为患),贵重的东西在匣子里被毁坏。

5. 补充:

篇4:文言文翻译得分技巧

【关键词】宏观跳读法;聚焦揣摩法

纵观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得分,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众多考生该题的得分普遍较低。笔者从教多年,得出“宏观跳读法、聚焦揣摩法”的应用能提高考生文言文翻译题的得分率,现将该技巧的内容要点介绍如下:

1.先按“宏观跳读法”把握全文大意和情感倾向性,审视句子特点,按照“字字落实,文从句顺。直译‘留(保留,古今同义词、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度量衡单位等)‘删(无须译出文言虚词,如句首的“夫”、“盖”等发语词;句中结构助词“之”、表停顿的“者”、“也”及表并列和顺承的“以”;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之”等)‘换(替换,现代词汇换古代词汇),意译‘调(调整句式,主要有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补(增补,补出省略成分和省略语句)‘变(变通,主要指文言文中的修辞)。”从而做好翻译的前期工作。

2.再按“聚焦揣摩法”精准翻译。此法就是要明晰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关键得分点。此法具体做法如下:

①抓关键词。

a.古今异义词。如“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全国卷Ⅰ),“及/其享受爵禄”(四川卷)等。

b.一词多义(包括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如“发吾粟振之(‘振通‘赈)民?于征发(通‘疲)”、“非所以事天地(用来……的方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等。

c.词类活用。如“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动词用作名词:引发含欲的事)(全国卷)、“怒万乘之主”(使动用法)(四川卷)、“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使动用法)(安徽卷)、“槐起衣冠而坐”(名词用动词)(天津卷)、“光武难其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与交友者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等。

篇5:文言文翻译技巧

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 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 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 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翻译语病,坚决摒弃。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 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 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 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翻译语病,坚决摒弃。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 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 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 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翻译语病,坚决摒弃。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 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 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 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翻译语病,坚决摒弃。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 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 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 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翻译语病,坚决摒弃。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 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 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 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翻译语病,坚决摒弃。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 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 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 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翻译语病,坚决摒弃。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 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 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 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翻译语病,坚决摒弃。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 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 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 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翻译语病,坚决摒弃。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 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 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 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翻译语病,坚决摒弃。

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 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 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 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翻译语病,坚决摒弃。

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 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 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 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翻译语病,坚决摒弃。

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 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 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 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翻译语病,坚决摒弃。

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篇6:高中文言文翻译技巧

首先,文言文翻译要做到准确。这里所说的准确就是文言文翻译要做到符合原文意思,语词翻译精准,能够用现代汉语将古代的文言文翻译出来,其次,文言文翻译要做到通畅。所谓通畅就是翻译之后的句子意思要与现代汉语的语法相符合,并且不能出现病句或者是语义不通的问题。第三,文言文翻译要具有一定的文采。一般来说,翻译如果能够达到语句通畅,符合要求就可以得到基本的分数,但是,要想得到更高的分数需要加入文采这一原则。具体来说就是翻译方式以直译加意译。即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让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和精彩。这两种翻译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共同应用。

篇7: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这三个字的意思分别是:要准确表达文章的意思,翻译出来的文章要明白通畅,文采要好。而这些要求对于不少学生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如何准确、流畅地翻译文言文成为解题的关键所在,下面是文言文翻译的技巧,一起来看看。

一、录

“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如:“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

“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这些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词,这一类词很多可以用“单音节变双音节”的方法解释;另一类是古今异义的词。例如:“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曾子杀彘》)句中“欺”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为“欺骗”;“今”“是”属古今异义的词,要翻译为“现在”“这”。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另一方面得根据自己积累的古代汉语词汇进行解释。

三、补

“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例如:“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初”前省略了主语“洞口”。

四、添

“添”,就是有些文言句子,不好说它省略掉什么成分,但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添加一些词语,译句才能连贯通顺。例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此句是判断句,在翻译时需在“高尚”前加“是”。需要注意的是,增添的内容一要必要,二要与语境吻合,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了。

五、删

“删”,就是删除原文有而翻译句可略的字词。例如:“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这句话中共有七个“为”字,翻译时只需要保留第一个即可,其余省略不翻译,这样就显得简洁利落。文言句子中,还有些虚词也是不翻译的,也应该删除。例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句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这种省略原文不翻译的情况虽不多,但也值得注意。

六、调

“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例如:“屠惧,投以骨。”(《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翻译为“把骨丢(给它)”。

★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 浅谈文言文句式翻译技巧

★ 高考冲刺文言文翻译技巧

★ 互文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

★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 文言文 翻译

★ 文言文翻译大全

★ 江郎才尽文言文翻译

篇8: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一、考情分析

当前, 考生在翻译过程中往往过于程式化, 追求僵硬化的逐字逐句直译, 不懂得知识的迁移, 不能得高分。就文言文翻译而言, 不是短期内能达到立竿见影的功效, 但也不是无章可循。只要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大量诵读, 加强语感培养, 做到文言并重, 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考点精析

高考文言文阅读翻译题, 既能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虚词、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句子间的语意关系的领会, 又能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要做好文言文翻译, 考生可借鉴以下方法。

1.留: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例如: (1)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官名)

(2) 李氏子蟠, 年十七, 好古文。 (人名)

(3)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崤函之固, 自若也”。 (人名、地名)

2.删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 , 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 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 译文时可删削。如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

例如: (1)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凑足音节的助词)

(2) 夫赵强而燕弱 (发语词)

(3) 我有亲父兄, 性行暴如雷。 (偏义复词)

3. 换 : 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 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 留的留下, 删的删去, 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 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例如: (1)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单换双)

(2)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争宠而心害其能。 (古今异义)

(3)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名词作状语)

(4) 既泣之三日, 乃誓疗之。 (动词为动用法)

4.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 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译文时, 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例如: (1) 夫晋, 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短语后置)

(3)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4) 甚矣, 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

5.补:补出省略内容。比如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 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 使译文显得通顺。

例如: (1) 沛公谓张良曰:“ (你) 度我至军中, 公乃入。” (省略主语)

(2) 夫战 , 勇气也。一鼓作气 , 再 (鼓 ) 而衰 , 三 (鼓 ) 而竭。 (省略谓语)

(3) 竖子, 不足与 (之) 谋。 (省略宾语)

(4) 今以钟磬置 (于) 水中。 (省略介词)

6.贯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 , 灵活贯通地翻译。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 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意译的情况:

例如: (1) 太史公牛马走, 司马迁再拜言。 (注:牛马走, 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者自谦词)

译:太史公、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司马迁拜了又拜说。

(2) 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译: (秦) 有并吞天下, 统一四海的雄心。

三、高考链接

《申甫传》 (2010年山东卷)

13.把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入嵩山, 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 乞其术, 师事之。

译: (申甫) 进入嵩山, 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 (向他) 请求 (学习) 那本领, 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

(2) 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 常不见听信。

译: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拜见各位公卿, 一直不被听从信任。

(3) 于是权贵人争咎甫, 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译: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怪申甫, 并且讥讽刘公、金公不能了解别人 (的优劣) 。

从以上例题不难看出:在做高考文言文阅读翻译题时, 考生要抓关键词语 (多义实词、常见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 找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 (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固定句式) 。抓住关键词句, 洞悉得分点。代入原文, 联系上下文准确翻译。这样就能提高翻译的准确率。

四、方法归纳

第一步:通读语句, 整体理解。

第二步:找得分点, 找出关键词。

第三步:理清句式, 调整语序。

第四步:草拟底稿, 连词成句。

第五步:调整至答题卷。

附:文言文翻译技巧口诀

熟读全文, 领会文义;扣住词语, 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 准确第一;国年官地, 保留不译;

单音词语, 双音换替;遇到通假, 换回本字;

古今异义, 仔细辨析;虚词无义, 删去不译;

遇有省略, 补充整齐;前置后置, 调整语序;

被动判断, 语气清晰;固定结构, 不要乱译;

修辞用典, 辅用意译;推断词义, 前后联系;

字词句篇, 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 检查仔细;

通达完美, 翻译完毕。

篇9:文言翻译的应试技巧

一、漏译得分点。

例一: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2011年湖北高考题)

考生答案:孝文帝埋葬时是薄葬,因为俭朴使他得以安神闭目,可以当作美德效仿。

湖北卷的文言翻译题在赋分上是有规律的,如果这句翻译共3分,那么,整句的大意1分,另外的两个得分点各1分。在近幾年中,考生漏译得分点的情况普遍存在。例一的得分点是“去”和“则”,考生漏译了 “去”。

二、错译得分点。

例二: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2012年湖北高考题)

考生答案:武帝每次见到王济,就以王湛来调教他。

这句话的翻译,“辄”和“调”是得分点,考生将“调”错译为“调教”,还有考生将“调”错译为“调查情况”“调到别的地方”“调任”“调头就走”“调养”“调理”“调节气氛”。在另两句翻译中错译“因”“叹”“具”的现象也很普遍。在2011年高考中,错译“衣”“封”“亡”“去”的考生也大有人在。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强化。

首先,强化采点能力。

一要看分,二要圈点。看分就是为了明确有几个得分点,圈点就是把需要翻译的重点实词圈出来,翻译时不遗漏。这既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习惯,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养成这种习惯,进而形成一种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养成对译的习惯,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当然,也不可以走极端,过于拘泥,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信、达、雅,所以增、删、替、变也是必要的。

其次,强化迁移能力。

其实,我们对文言文的阅读储备是足够的,只是在应试时不能顺利迁移。或许对很多同学而言,根本没有迁移的意识。所以,我们在遇到难以翻译的词语时,可以问自己四个问题:1. 课本上有没有?2. 习题中有没有?3. 成语中有没有?4. 现代汉语中有没有?

例三: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2013年湖北高考题)

这道题4分,大意1分,另有三个得分点。圈出重要的实词“肃”“馔”“居止”。“肃”,联系“肃然起敬”这个词,我们可以推断它的含义。还可以联系2011年湖北卷的第9小题(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肃:恭敬),而“馔”则可联系课文“钟鼓馔玉不足贵”推断含义。“止”很常见,但这里结合上下文我们知道它不是那些常见的意思,而应该和“居”一起翻译为“居住的地方”。

第三,强化猜译能力。

武汉市教科院的冯常林老师在其《传承与超越:2013年高考语文湖北卷评价》中说:“不熟悉的词语不要勉强直译,而要采用‘猜译’,推断词语的可能性,放入原文,看大意是否恰当。”这是经验之谈,文言翻译能力的高下就体现在这“猜译”上。猜不是胡猜,而是依托上下文,对文本进行解读。猜译的正确与否就是对文本解读的正确与否。

例四: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2013年湖北高考题)

这道题3分,“亿”“顾”“差”的翻译都有一定的难度,很多考生在这道题上交了白卷,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依托上下文猜译这三个词。而且涉及到这句翻译的语段并不长,也不难读懂。直译时,我们可以将“亿”不译,画成横线,然后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在横线处补上一个词。

读上文,可以明确语境:各位贵臣在皇帝(“上”)面前比试射箭(“校射”),一贵臣看(“顾”)廉希宪,拿出三支箭,似乎想把三支箭递给廉希宪。

读这段话,我们不禁要问:①贵臣为什么不直接把三支箭递给他,而要看着他,流露出“似欲”之情;②如果是你在这样的情景下,你会说什么。这样,我们马上就可以猜出“亿”是“怀疑、猜测、猜想”之类的意思。

同理,我们可以结合“诸贵假以劲弓”中的“假”和“劲”猜出“顾”和“差”的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请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3分)

(2)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3分)

(3)凡事如是,难可逆见。(3分)

(1)更何况我才能低下,而竟想不冒艰险来平定天下。(这道题3分,大意1分,另有两个得分点。圈出重要的实词“况”“危”。“况”,很容易和现代汉语“更何况”这个词联系起来。“危”,字面直译为“危险”,我们把它放入原文后会发现,这样翻译不达亦不雅。结合上文曹操涉险而后平定天下的语境,“危”应该翻译为动词,涉险,冒险)

(2)战争不能停息,呆在家里等待敌人来进攻和出去攻击敌人的劳力费用恰好相等。(这道题3分,大意1分,另有两个得分点。圈出重要的实词“事”“正等”。“事”,很常见,有多种含义,结合上下文,在这里应该翻译为“战争”。这和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中的“事”含义一样,“住与行劳费正等”,翻译很困难,这时我们一定不要焦虑,静下心来,结合上下文语境,猜译。这篇文章题为“出师表”,诸葛亮为什么写这篇表文?后主刘禅和一般朝臣不主张出师北伐,那么诸葛亮会以什么理由来说服后主和朝臣呢?抓住重点实词“住与行”“劳费”“等”,一勾连起来,大意就非常明朗了:打与不打,军队的“劳费”都是那些,那我们为什么不打呢? “正”,“正合我意”“正中下怀”“正与孤同”,都是“恰好、正好”之意。“等”,和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课文《滕王阁序》)中的“等”含义一样,翻译为“相等”)

篇10: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 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 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

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 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

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

一、录

“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

“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这些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词,这一类词很多可以用“单音节变双音节”的方法解释;另一类是古今异义的词。例句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曾子杀彘》)句中“欺”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为“欺骗”;“今、是”属古今异义的词,要翻译为“现在、这”。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另一方面得根据自己积累的古代汉语词汇进行解释。

三、补

“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例句③:“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初”前省略了主语“洞口”。例句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之(这点)”。

四、添

“添”,就是有些文言句子,不好说它省略掉什么成分,但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添加一些词语,译句才连贯通顺。例句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此句是判断句,在翻译时需在“高尚”前加“是”。例句⑤:“虽鸡狗不得安宁。”(《捕蛇者说》)此句应翻译为“(不要说人,)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需要注意的是,增添的内容一定要必要,二要与语境吻合,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了。

五、删

“删”,就是删除原文有而翻译句可略的字眼。例句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弱篷,为楫,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这句话中共有七个“为”字,翻译时只需要保留第一个即可,其余省略不翻译,这样反而显得简洁利落。文言句子中,还有些虚词也是不翻译的,也应该删除。例句⑦:“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句中“之”是帮助宾语前置的,不翻译。这种省略原文不翻译的情况虽不多,但也值得注意。

六、调

“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例句⑧:“屠惧,投以骨。”(《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翻译为“把骨丢(给它)”。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信、达、雅。信,忠实原文,就是所谓的直译。达,翻译出来的句子最起码要通顺,上下句要连贯,不能首尾相悖。雅,有文采。

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反复诵读。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是聪明的,幼童入学,老师并不多讲理论,而是让其一遍一遍、踏踏实实地去将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经》、“四书”、“五经”等背得烂熟于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先生说:“中国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郭沫若老先生也说,“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了。”由此可见,学习文言文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诵,然后就能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了。

2、字词积累。学习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字词积累分两大类:实词积累和虚词积累。相比较而言,实词又好记一些,而虚词是难点,因为文言虚词意义较抽象,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多样。这时用一些灵活巧妙的方法也不难记忆。例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一共有23处用到“而”这个虚词,我们可将其用法归纳为五种,就比较好记了。

①“溪深而鱼肥”,表示并列关系;

②“日出而林霏开”,表示承接关系;

③“杂然而前陈者”,表示修饰关系;

④“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示递进关系。

⑤“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示转折关系。

3、语法归纳。一篇文言文中,通假活用、前置后置、古今异义等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怎么办?我们不如用归纳法将它们分类总结,可画一简表,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疑问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变式句分门别类标在表中,这样一目了然,记忆起来就很容易了。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1、喜爱文言,培养兴趣。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文言文是渊源流长的瑰丽财富,我们不懂它,又如何领略中国文化的古典深厚,搏大精妙呢? 其次,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和典故绝大部分来自文言文。例如:缘木求鱼(盂子·粱惠王上)、远交近攻(《战国策,秦策三》)、因噎废食(《吕氏春秋·荡兵》)、平易近人(《史记·鲁周公世家》)……这些脍炙人口、词简意达的成语皆来自文言文,更不必说“事后诸葛亮”、“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样的典故了。再次,文言文中蕴含丰富的生活哲理,既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又能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邹忌讽齐王纳谏》告诉我们对于别人的赞美要头脑冷静,仔细分析;而《谏太宗十思疏》则告诫我们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言文的益处远远不只这些,“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对所学材料的举,”,只有从心底里喜欢上了文言文,才能学好它。

2、克服懒惰,“勤”字当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的苦和勤在学习文言文上尤为突出,磊量的文章要全篇背诵,密密麻麻的注释要一一背会,频频出现的语法要条条掌握,没有“勤”是断然不行的,学习文言文最大的敌人是懒惰,只有勤背勤记勤写的同学才能学好它。

怎么样,这样一座宝库——文言文,你去开掘,只要做到以上两方面,文言文其实并不难学,不是吗

1.审,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高考阅卷时候的得分点,必须仔细思考,确保准确地位。

2.切,将文言文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上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3.连,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4.誊,将上述的句子写到答题卡上。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

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掌握一些可行的翻译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归纳如下:

(一)抄录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的词语对照抄录。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于特殊名词可直接抄录;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日期等等。人名示例:《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子”直接抄录;年号示例:《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的“庆历”可以直接抄录,直接译作“庆历四年的春天”就可以。

(二)替换法,也就是说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这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把古词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如:诸葛亮《出师表》中的“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又如《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虽”分别用“案件”、“即使”换之。就译成“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言词语,其字形在古今上完全相同,但词的意义却发生了变化。体现如下:

1、词义扩大了。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山”古代专指华山,现在指一般的山脉。示例:张养浩的散曲《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的“山”指华山,“河”指黄河,与现代汉语中的“山河”意义不同。

3、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指品质恶劣。示例: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即为地位低下,没有贬义色彩。

(三)调整法,就是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语法。如:《曹刿论战》“何以战?”一句是宾语前置句,“何”作“以”的宾语应译为 “凭什么打这一仗”。又如《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一句为定语后置,“高”为“庙堂”的定语,译时应放在“庙堂”的前面。“甚矣,汝之不慧。”是主谓倒装,意在强调谓语“甚矣(太过分了)”,应按“汝之不慧甚矣”的语序翻译。

(四)增补法,就是把文言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补充出来,以求句意的完整。如《扁鹊见蔡恒公》:“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句中“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治好病),翻译时就要补出来,应是“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再有,在古汉语中,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但在现代汉语中数词必须与量词结合成数量结构后才能修饰名词。因此,对于这类有数词的语句进行翻译时应在数词后加上量词构成数量结构来修饰名词。如《口技》中“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数词修饰名词都没有量词,翻译时应对应把这些量词“个”、“张”、“把”、“把”、“块”补出来才清楚连贯。

(五)省略法,也就是在文言文中有些虚词只有某种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思,翻译时该虚词可省略不译。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一句中的虚词“也”可省略不译。又如《捕蛇者说》中的“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此句的“之”字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省略不译。

(六)选择法,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进行翻译时要选用恰当的词义。如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上一篇:数学信息简报下一篇:当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