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11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和

2024-04-16

a.2011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和(通用12篇)

篇1:a.2011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和

掌握材料作文的基本流程(没有颜色的大概浏览即可)

高考的命题宗旨是“稳中求变”,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应熟练掌握材料作文的基本“流程”与操作技法。

首先,要读懂材料,对所给材料进行“艰苦”的剖析(尤其是材料中关键的词句),进而领悟其主旨意义,理出其中所蕴涵的深层的写作指向,这就是“读”。

第二、“引”。所谓“引”就是在写作时扼要概述你所要引用的材料中的信息——即你所阐述的论题,否则就是无本之木,就会“走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所给材料很长,就要概括引用;假如是几句诗歌、名言等短小材料,则可以全部引用。

第三、“联”,就是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包括自己在内),即通过材料本身,揭示其所蕴涵的本质意义,否则,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文章没有说服力,显得干瘪苍白。

第四、“议”,就是说,材料作文大多要求写成议论文体,对材料所揭示的问题、现象等发表看法、见解和主张。尽管现在考试已淡化文体要求但也要注意。

第五、“结”,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无不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寓意,并且,不同的读者读后的视角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所得出的论题(结论)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作文者能够突破“人云亦云”的传统思维定势,力避“千人一面”的文章出现,必须展开“发散思维”,即“不囿常规,探求问题多种解决途径的开放性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

总之,材料作文要按照“读—引—议—联—结”这一思路框架形式行文,惟其如此,才能驾驭这一文体的作文特点和写法,做到立意深刻、新颖,论证充分、有力。

举2011作文如:

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看后先想5分钟自己会怎么写这作文再看下面)

[点评]⑴提炼材料的主要内容(这是作文思路:想一下自己有没有这么做,是你会怎么提炼主要内容)

发现材料只是叙述了“一个人、两件事”:以省略号为分界点,一是“工作”让工作的人有个好身体,二是“工作”让工作的人有个梦想。(自己想的与这点评有什么出路,为什么没想到,点评者是从哪里看出的,是有技巧的,因为文字材料或符号信息往往有暗示,需要耐心)⑵将两件事进一步提炼(这个要注意做到,想5分钟/自己会怎样把将两件事进一步提炼),命题者的思路也就水落石出了)

一份经常需要日晒雨淋、异常艰苦的“工作”,在乐观的袁隆平看来,那些艰难困苦对自己是一种锻炼;袁隆平之所乐观,是因为心中有一份梦想。⑶理清题意后,概括立意,立意角度也就水到渠成了。

围绕“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展开,笑看苦难、挫折,将之当做成功道路上的磨练。也可以围绕“梦想”展开,正是因为心中有梦想、目标,一切艰难困苦都阻挡不了成功。⑷ 联系主角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

“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却意味深长,需要联系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原文标题为《袁隆平:到了100岁,我还是想在田里》。袁隆平曾经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引导中国人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现在他虽然年已八旬,仍旧保持着对稻田的热爱,甘于寂寞,潜心科研,努力完成两大心愿:一是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据此,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材料中某些词句,如“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是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这一心愿的形象说法;“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象征着袁隆平希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一方面为世界人民造福,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价值,和国人共享这一伟大成果。⑸材料作文的角度还是多元的

如果对袁隆平的理解还只是停留课本里的知识上,那也不必气馁,因为这道作文的角度还是多元的,如理想与现实;平凡与伟大;转变就业、择业观念;从职业到事业;以感恩的心态面对工作;苦中作乐;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学会从工作中寻找乐趣;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务实而精彩,等等。只要是从材料出发,只要能自圆其说,都能各得其所。

【同题作文】<袁隆平的快乐>

袁隆平的话,让我们感觉到他的快乐。他的快乐在于他有个好身体,在于他童真的梦想,在于他对工作的热爱,在于他有朋友,在于他懂得享受自然的清风明月。(简单但全面概括材料内容见批注1,2,3,提出立意)

快乐的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袁隆平的快乐,无疑值得我们效仿。“好身体”,使我们吃嘛嘛香;“好身体”,使我们能好好工作;“好身体”,使我们家庭幸福。常说“身体是本钱”,可是很多人忘了身体,拿健康去换事业去换金钱。在网上看了因癌症去世的复旦大学讲师于娟在最后的日子里留下的《生命日记》。她写道“唯一踩在地上的,是你健康的身体”,唏嘘不已的同时,我们真该问问,拼命是为了什么?(举生活反例论证:袁隆平的快乐“好身体”时当代需要的)

好的身体,使袁隆平能够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能够在水稻育种的事业中取得瞩目的成就。我想,这也是他快乐的源泉。可是袁隆平的话里似乎并不特别在意荣誉,在意一个结果;而是快意于孩子一样的天真梦想。读过阿尔贝特•史怀哲写的《警惕“成熟”》一文,他说“成熟”会给人带来顺从命运的理性化。科学家的理性是必备的,但有孩子这样的梦想,未必能做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话,这与袁隆平的梦想是一致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像孩子一样天真快乐,还可摆脱周遭一些烦人的事,不妨看做是袁隆平的一种生活智慧。

“与朋友在稻穗下乘凉”,这幅“共友乘凉”图,我们看出袁隆平很享受。享受的快乐,也是见人见异,但毕竟还是有境界的高低。孟子曾问过齐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这虽说的是君王治国的事,但生活中能与朋友共乐,共分享成果的快乐,这也可以看出袁隆平为人的谦和随性。“乘凉”也是生活的享受,我知道袁隆平篮球打得好,小提琴也拉得好,懂得工作懂得生活,就是这幅“乘凉图”的意义所在。

袁隆平的快乐,很饱满。他的话简单,很深刻。(总结)

篇2:a.2011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和

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点评]2011年福建卷的作文是道材料作文题。通过提炼材料的主要内容,我们发现材料只是叙述了“一个人、两件事”:以省略号为分界点,一是“工作”让工作的人有个好身体,二是“工作”让工作的人有个梦想。将两件事进一步提炼,命题者的思路也就水落石出了:一份经常需要日晒雨淋、异常艰苦的“工作”,在乐观的袁隆平看来,那些艰难困苦对自己是一种锻炼;袁隆平之所乐观,是因为心中有一份梦想。

理清题意后,立意角度也就水到渠成了。围绕“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展开,笑看苦难、挫折,将之当做成功道路上的磨练。也可以围绕“梦想”展开,正是因为心中有梦想、目标,一切艰难困苦都阻挡不了成功。【原题回放】

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评价】

今年的福建省高考(微博)作文题延续2008年、2010年的“供料作文”题型,所谓“供料作文”,也就是近几年方兴未艾的“新材料作文”。这里之所以称“供料作文”,是沿用闽派语文专家潘新和教授的提法,借以反映福建高考作文命题的研究动态、价值取向。在潘新和教授看来,“供料作文”既能考查从材料中选择角度的能力,也能考查形成观点、概括立意的能力,这是“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所不具备的优点。另外,“供料作文”的起点是“材料”,其思维方法比较符合自然写作的情境,因为自然情境下的写作,总是从搜集、感受材料开始的。

综观近三年来“供料作文”题型的探索,我们可以发现,福建高考语文命题专家是务实、进取的。2008年“供料作文”第一炮打得比较响,材料叙述三个人各自喜欢三种不同的饮料及其理由,读来简洁明了(材料仅82个字),写起来角度多元开放。唯一不足之处是稍显浅白、直接,所以命题组在2010年高考中作了有益探索,材料源自作家格林兄弟的成名故事,涉及人物、信息较多,寓意和内涵比较丰富。但却因材料内容较陌生、复杂,冗余信息较多(篇幅达255个字),对材料进行概括的难度大,大大增加了考生的阅读负担。

今年这道“供料作文”题又有了新的提升,吸取前两年的经验,并注意规避教训和不足,选材体现“简约而不简单”的特点,而且进一步加强文体规范,引导考生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材料截取自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的两小段言论,长度为87个字,但其中的“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却意味深长,需要联系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

当然,今年这道题也存在遗憾之处,所给的材料较为传统,倾向于赞颂袁隆平对工作的热爱和他的崇高梦想,所以今年立意雷同文章估计会很多,考生如果缺乏逆向思维意识,较难写出新意。今后,命题专家还应继续探索、提升“供料作文”这一命题形式。

【构思指导】

本则材料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048期的《十年影响力人物特刊》,原文标题为《袁隆平:到了100岁,我还是想在田里》。根据文意,袁隆平曾经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引导中国人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现在他虽然年已八旬,仍旧保持着对稻田的热爱,甘于寂寞,潜心科研,努力完成两大心愿:一是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据此,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材料中某些词句,如“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是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这一心愿的形象说法;“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象征着袁隆平希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一方面为世界人民造福,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价值,和国人共享这一伟大成果。所以,读过此文,或着近几年阅读过有关袁隆平的报道和文章的考生这一次将文思泉涌,这再一次凸显了福建高考语文的课外阅读导向。

不过,如果对袁隆平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思想政治、生物或地理课本里的知识上,那也不必气馁,因为这道作文的角度还是多元的,如理想与现实;平凡与伟大;转变就业、择业观念;从职业到事业;以感恩的心态面对工作;苦中作乐;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学会从工作中寻找乐趣;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务实而精彩,等等。只要是从材料出发,只要能自圆其说,都能各得其所。【同题作文】

袁隆平的快乐

福州三中 朱天琪

袁隆平的话,让我们感觉到他的快乐。他的快乐在于他有个好身体,在于他童真的梦想,在于他对工作的热爱,在于他有朋友,在于他懂得享受自然的清风明月。

快乐的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袁隆平的快乐,无疑值得我们效仿。“好身体”,使我们吃嘛嘛香;“好身体”,使我们能好好工作;“好身体”,使我们家庭幸福。常说“身体是本钱”,可是很多人忘了身体,拿健康去换事业去换金钱。在网上看了因癌症去世的复旦大学讲师于娟在最后的日子里留下的《生命日记》。她写道“唯一踩在地上的,是你健康的身体”,唏嘘不已的同时,我们真该问问,拼命是为了什么?

好的身体,使袁隆平能够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能够在水稻育种的事业中取得瞩目的成就。我想,这也是他快乐的源泉。可是袁隆平的话里似乎并不特别在意荣誉,在意一个结果;而是快意于孩子一样的天真梦想。读过阿尔贝特•史怀哲写的《警惕“成熟”》一文,他说“成熟”会给人带来顺从命运的理性化。科学家的理性是必备的,但有孩子这样的梦想,未必能做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话,这与袁隆平的梦想是一致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像孩子一样天真快乐,还可摆脱周遭一些烦人的事,不妨看做是袁隆平的一种生活智慧。

“与朋友在稻穗下乘凉”,这幅“共友乘凉”图,我们看出袁隆平很享受。享受的快乐,也是见人见异,但毕竟还是有境界的高低。孟子曾问过齐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这虽说的是君王治国的事,但生活中能与朋友共乐,共分享成果的快乐,这也可以看出袁隆平为人的谦和随性。“乘凉”也是生活的享受,我知道袁隆平篮球打得好,小提琴也拉得好,懂得工作懂得生活,就是这幅“乘凉图”的意义所在。

篇3:a.2011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和

一、延续新的高考方案考点分布比例

1. 选择题, 特别是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内容, 试题基本都是容易和中等难度的, 和去年是差不多的。但考查的知识点较去年略多一点。有些题目是一样的, 如:有机常识、离子共存、阿伏伽德罗常数NA、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表、电化学。选择题不一样的地方表现在:实验方面, 在去年多考了一个有关化学反应热H计算盖斯定律的题目 (这个部分今年放在了大题31题里去了) , 在选择题这边除了考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实验分析之外, 又考查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镁及其化合物性质) ;又考核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 所以今年的选择题考了2道跟实验有关的题目, 所以选择题稍微有点这样的变化, 所以说难度和去年相差不大, 稍微有点增加。

2. 非选择题与去年一样包括四道题, 按内容来划分可分为有机题、信息题、实验题、探究题四种类型, 有机化学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的有机反应、有机物结构及有机物的相互转化的掌握情况, 同时考查考生对信息的迁移与分析能力。化学反应原理题要求考生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

第30题还是有机, 在去年的高考中, 其有机主要考察信息方程式及有机官能团的性质, 比如水解、酯化等信息方程式的书写, 而今年的有机更注重于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变化, 主要考了醇、醛、酸、酯的一些转化, 也考察了酯化反应、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31题是关于化学反应原理的题目, 考察的内容跟去年也差不多, 去年主要是看图考了转化率的计算, 而今年主要是画图及标注, 画一个能量过程的图像, 主要是有关加入催化剂之后能量图像图的变化。

32题是化工原理的题目, 题目中都利用实际生产问题情境, 通过文字或图形来提供相关信息, 进而再进行考查物质性质、反应原理、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设问。

33题的探究题相对去年而言, 有相对大一点的变化, 去年主要考察了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离子的检验, 有次氯酸跟、亚硫酸根等离子的检验, 而今年离子检验的部分有所减弱, 更加注重于计算这一方面。

3. 从各题的难度设置来看, 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难度、区分度相对其他内容要大一些, 其比重同样也较大, 化学物质鉴定的实验题在应用学科基本方法与技能方面略加大了力度, 考查了中学最基本的离子检验、溶液的配制以及中和滴定等, 不仅能区别做过实验与没有做过实验的考生, 还能区别有思考地做实验与没思考地做实验的考生;其次是化学反应原理内容的考查是通过曲线图形的方式呈现, 知识考查和提取、处理信息能力相结合, 这种类型的试题也有一定难度;其他考查内容相应的试题难度则相对较小, 比较容易做答正确。

二、实验与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所占分值最多

新课程考试大纲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主要考查考生下面三方面的能力。

1. 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

关于获取和加工应用信息能力的具体要求为:能准确理解、提取文字、符号、图像 (图表) 、公式、模型等相关的信息;能鉴别和筛选试题所提供的相关信息, 正确建立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的联系, 用于解答问题;能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或科学实验中获取有效信息, 并进行初步加工、储存或应用。

2. 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关于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一般将问题设计为要求考生能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 能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 能运用观察、实验、调查、假说、建立模型、系统分析等方法对一些简单的科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能够理解实验原理与方法, 理解实验操作技能原理, 学会实验条件控制的方法, 分析或预测实验现象, 归纳或理解实验数据, 分析综合或解释评价得出的有关结论。

3. 灵活应用知识, 分析解决问题。

对知识与技能的记忆、提取与应用能力的考查, 则是基于化学主干知识, 将学科内知识从多角度加以整合, 考查考生知识与技能记忆的准确清晰程度、基础知识掌握的广阔性和全面性、对知识应用的思维灵活程度。

三、知识考查以基础知识、常见物质性质为主

篇4:2014年高考英语福建卷点评

整体点评

2014年高考英语福建卷的听力部分继续沿用新课标卷I的听力试题,平均语速为每分钟150词,与2013年相差不大;但是语速分布不均,尤其是Text 10独白部分,语速较快。话题较为常见,短对话的话题涉及计划安排、购物以及求职面试等,独白谈论的是城市生活。听力部分整体难度不大,最大的特点是涉及的数字多,主要为时间与价格。听力题多以what、how等设问,设问面广,其中以what提问的最多(共10题)。

解题方法

1. 快速浏览试题,做出听前预测。考生拿到试题后应充分利用开考前的几分钟,快速浏览一遍听力试题及选项,对录音内容进行预判,初步确定听录音时的重点,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听。浏览选项时可以采取纵向观察法,分析对比三个选项的相同/相似点和不同点。相同/相似点可以忽略,集中注意力去听不同点。例如第14题:

What does John do now?

A. He's a trainer.

B. He's a tour guide.

C. He's a college student.

【解析】对比三个选项,其主语和系动词都相同,区别就在于表语部分,分别是trainer、tour guide、college student,考生在听录音时就可重点注意这些不一样的内容,然后做出判断。录音中John说:“I'll graduate from college the coming June. My major is Chinese.”考生由此可推断出John现在是一名大学生,正确答案为C。后文John又补充说:“I used to be a tour guide for Chinese travelers.”说明他过去是一名导游,B项为干扰选项。

2. 抓准关键词语,迅速推理判断。很多时候,听力录音不但不会直接说出正确答案,而且还会给出许多与正确答案“貌合神离”的干扰信息,故考生在听的过程中应准确地捕捉到关键的单词、短语或句子,并在此基础上对答案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对于短对话,考生应根据问题的类型来捕捉关键词。例如第2题:

What will the man do for the woman?

A. Repair her car.

B. Give her a ride.

C. Pick up her aunt.

【解析】题干问的是“男士会为女士做什么”,那么考生在听录音的时候就应该重点注意男士的回答。录音中女士说的是:“Oh my! My car broke down, and I have to meet my aunt at the railway station before noon.”男士的回应是:“You're lucky. I can drop you off on my way.”关键词就在于后半句的drop you off,男士可以让女士搭便车,所以正确答案是B。

3. 用好缩写速记,重视第一印象。听力不同于阅读,考生不能停下来仔细推敲,因此考生在听的过程中要集中精力,绝不能停下来思考,以免错过后边的内容。能放则放,不能放的以第一印象为准。同时,还应注意积累一套适合自己的速记法。比如可以使用符号、图画,如↑ (up)、↓ (down)、← (left)、→ (right)、= (equal)等,还可以用缩写形式,如ex (expensive)、lg (large)、ys (yesterday)、std (study)等。

备考方法

选对听力训练材料,多听多练。选择听力材料时,应注意各种日常话题、各方面的题材都要有所涉及,并选择信息点丰富、题目设置灵活、选项干扰性强且话题与长度都符合高考要求的材料,注重精听和泛听相结合,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整体点评

单项填空题的难度适中,考点覆盖面广,涉及从句(31、34)、非谓语动词(27、30)、时态(23)、虚拟语气(32)、特殊句式(28、29)、代词(21)、名词(26)、形容词(24)、介词短语(22)、动词及短语辨析(25、33)、情境交际(35)等,这些都是中学阶段的重点语法项目和核心知识。试题情景设置合理,选项设置科学,突出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考题难点

1. 考生的思维定势影响解题。在英语中有一些固定的用法和答题思路,这容易使考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大多数情况下,根据这种思维定势可以快速得到正确答案。但是,有时出题者会“反思维定势而行”,增加了试题难度。例如第23题:

—Haven't seen you for ages! Where have you been?

—I went to Ningxia and there for one year, teaching as a volunteer.

A. stayed B. stay

C. had stayed D. am staying

【解析】题干句意为:——很久没有看见你了!你到哪里去了?——我去了宁夏,并在那里待了一年,做志愿者教书。好多考生一看到for one year马上就联想到完成时,选了C。但是根据句意,本句既没有强调过去发生的事情(待在宁夏)对现在的影响,也没有说明过去的动作持续到现在,因为“我”已经回来了,只是叙述过去的动作“我过去在宁夏待了一年”。所以不需要使用完成时,使用一般过去时陈述过去的事实即可,故A项正确。

nlc202309051103

2. 强调句中的强调成分过长(常见情况是附加了其他成分),影响考生解题。强调句的基本结构是“It is/was +被强调成分+ that …”。在题干中,有时强调句中的强调成分很长,甚至附加了其他的修饰或说明性成分,这就增加了考生理解分析强调句的难度。在解答此类题时,考生应该仔细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强调句的基本结构。例如第29题:

It was the culture, rather than the language, ____ made it hard for him to adapt to the new environment abroad.

A. where B. why C. that D. what

【解析】本题考查强调句。句子强调的是主语“the culture, rather than the language”,主语附加了rather than短语。句意为:是文化而不是语言让他很难适应国外的新环境。根据句意并分析句子结构可知,句中只是缺少强调句结构中的that,故C项正确。

3. 考生不能正确把握定语从句中的关系词,影响解题。定语从句中的关系词用于引导定语从句,连接主句和从句。在定语从句中,关系词必在从句中作某种成分。但是,考生有时并不能正确把握先行词和从句的关系,从而影响了答题的准确度。在解答此类题时,考生应该准确把握关系词的用法。例如第31题:

Students should involve themselves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____ they can gain experience for growth.

A. who B. when C. which D. where

【解析】本题考查定语从句。句意为:学生应该参与社区活动,从中他们能够获得成长的经验。分析句子结构,community activities是定语从句的先行词,后面的定语从句they can gain experience for growth结构完整,所以使用关系副词来引导。Where在句中相当于in which,充当地点状语。故D项正确。

备考建议

1. 对于语法,考生要注意结合语境来理解。在备考时,要认真分析每一个句子的结构,理解句中的逻辑关系,增强语感,而不能死记硬背语法知识点。

2. 词汇板块重在平时积累,对平时易错的知识点要加强分析、进行对比、找出解决方法,并进行强化训练。

整体点评

2014年高考英语福建卷的完形填空一改2013年的散文体裁,采用记叙文体裁,文章整体难度相对有所降低。文章共300多词,讲述作者的父亲退休后学习钢琴、实现儿时梦想的故事,父亲以自己的行动说明了“只要有恒心与毅力,一切事情皆可成功”以及“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文章字里行间也流露出浓浓的父子之情。

完形填空考点覆盖面广,从下表可以看出,考点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单词为主,短语为辅。同时考查了2014年考试说明中新增的词汇(如casually、predict等),分别出现在第52题和第55题。

解题方法

1. 略读全文,把握大意。先跳过空格通读短文,获得整体印象,理清文章脉络,抓住文章主旨。要在理解短文大意的基础上开始做选择,切忌仓促下笔。

2. 瞻前顾后,谨慎选择。文章大意知道后就可以着手选择了,选择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①辨析词汇,抓住情节线索做出合理推理。词汇辨析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上,选项往往以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或拼写相近且容易混淆的形式出现。做这类题目时,考生应把词语辨析与情节推理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例如第47题:

For a moment after my father sat down at the keyboard, he ____ stared down at his fingers.

A. roughly B. simply

C. merrily D. curiously

【解析】A项roughly表示“粗略地”,C项merrily表示“开心地”,D项curiously表示“好奇地”。三个副词代入文中都不符合逻辑。B项simply表示“只是”,由下文可知作者怀疑父亲忘了音符,由此可以推出“我”父亲坐在钢琴前的那一刻他只是向下注视着手指,显示出他的紧张,故B项正确。

②联系生活常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再现相关情景。完形填空题所选的文章多是具有一定故事情节和教育意义的记叙文或叙议结合、富有哲理的文章,有时渗透着生活常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或风俗民情等方面的知识。在做题时,考生若能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常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巧妙地加以运用,必能轻松解题。例如第48题:

Has he forgotten the ?

A. words B. videos

C. notes D. lessons

【解析】本题考查背景常识题。演奏音乐当然是与音符有关,notes表示“音符”,故C项正确。

③通晓上下文的意思,注意习惯搭配。完形填空的题目有时会涉及对各种短语、固定词组和惯用语的考查。这类词组主要是习惯性用法和固定搭配,考生不能主观臆测,也不能随意创造,只能靠多读、多记。例如第53题:

And I realized he had been doing what music teachers always stresses: the music and pretend the others aren't there.

A. pass over B. turn up

nlc202309051103

C. bring in D. concentrate on

【解析】A项pass over表示“忽略,回避”,B项turn up表示“发生”,C项bring in表示“引进;生产”,D项concentrate on表示“专注于”。根据后文中“假装其他人不存在”可以判断应该是“专注于音乐”,故D项正确。

④根据上下文,寻找连接通篇的同义复现词语。例如第49题:

I worried, remembering those split seconds ago when my mind would go blank and my fingers would freeze.

A. decades B. weeks

C. hours D. moments

【解析】本题答案是A,decades是对下文30-plus years的同义复现。

3. 复读全文,弥补疏漏。完成各道题后,建议考生把所选的答案代入原文,通读全文,逐空认真复查。分析选定的答案能否使前后文意思连贯,语法结构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习惯表达法。如发现错误答案或有疑问的,应再次推敲,反复斟酌,做出修正。

备考建议

1. 平时多阅读,扩大阅读量,这不但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词感和语感,还有助于拓宽视野,丰富文化背景知识。

2. 善于总结规律。建议考生把历年真题看熟、做透,然后把类似的题目归纳到一起,找出抽象的、宏观的共同现象。纵观历年各地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不难发现有些词汇和语法点是历年考题所特别偏爱的,对其多加练习,有助于提高备考效率。

整体点评

2014年高考英语福建卷的阅读理解难度适中,编排人性化,篇章难度呈逐级上升趋势。A、B、C三篇难度适中,难度较大的题目集中于D、E两篇。尤其是E篇,谈论欧洲风能的开发政策,问题设置面广,全面考查考生阅读理解的各种技能,且文章生词量大,题干设计灵活,因而难度最大。

解题方法

阅读理解题常见的解题思路为: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速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详读细节,理顺文章的思路与脉络;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针对高考阅读理解设题思路,考生可根据不同题型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 主旨大意题或目的意图题(常位于尾段),可用篇章首尾兼顾、词语复现或归纳概括法解答。通过阅读文章首段的第一句或段落的首尾句找到文章主旨大意的关键词语,或者通过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来把握主旨大意。有时在记叙文中文章的主旨句不明显,需要自己归纳。例如第71题: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House of Life

B. Secret of Wealth

C. Rest and Refreshment

D. Internet and Enthusiasm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根据文章中多次出现的“your house of life”以及在“your house of life”中加上“art, literature, music and sports”等“房间”可知,本文把我们的人生比作房子,得出的结论是“Whatever rooms you might add to your house of life, the secret of enjoying life is to keep adding”。故文章标题应为House of Life,A项正确。

2. 细节理解题用语义类似定位法解答。做细节理解题时,考生不必细读文章,而应带着问题找答案,划定关键句。因细节题多运用同义解释或反义转换的形式,故解题时宜搜寻相关同义或反义表述来确定关键词。例如第72题:

We can learn from the first paragraph that .

A. energy policy catches much attention of the public

B. the residents are in favor of the expansion of wind farms

C. many village communitie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subsidies

D. the planning laws offer great benefits to the residents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根据题干可知,答案可在第一段寻找。该段第一句的few issues cause greater concern than energy policy为关键句,通过运用同义解释和反义转换关键词few、greater、than可知,能源政策引起了大众的关注。故A项正确。

3. 推理判断题应尊重原文来进行解答。解答该类型题时,考生应站在作者或文章中出现的人物的立场体会句子的弦外之音,而不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或喜好来判定。例如第64题: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the Disney version?

A. Excellent. B. Ordinary. C. Dull. D. Ridiculous.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推理判断。根据文章最后一段“The original Cinderella is so different from the Disney version. Thank goodness Disney made such changes; it indeed was a wise move.”中的thank goodness和a wise move可知,作者对迪士尼版的《灰姑娘》是非常欣赏的。A项excellent表示“棒极了”,故选A项。

nlc202309051103

4. 词义猜测题用上下文暗示法解答,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根据下文的同位语、定语从句或由that is (to say)、namely、in other words等表达形式猜测词义。②根据for example、such as等过渡词引出的具体例子猜测词义。③根据对原因或结果进行逻辑推理,猜出结果或原因句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④根据某种对照、转折、比较或递进等关系猜测生词的意思。⑤构词分析法。根据生词词形构成的规律推测其含义。例如第58题:

The underlined word "intimidated" in the fourth paragraph probably means " ".

A. astonished B. struck

C. frightened D. excite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出现的生词的词义猜测。根据生词出处“As we walked up to her, my son became intimidated by all the blood and medical equipment. He said he was just too scared to go up to her.”可知,后面句子中的scared与intimidated意思相呼应,故C项正确。

备考建议

多做题,分析出题角度。通过练习历年真题,考生可以把不同年份的题目联系起来,对出题角度进行分析。这能让考生比较精准地把握考试走向和出题规律,有助于考生取得好成绩。

第一节 短文填词

整体点评

本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在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拼写的能力。2014年该题全文共200多词,信息量增大,给考生提供了更详细的上下文语境,短文达意更完整,使考生更容易结合文章上下文填词,且需要填写的词汇几乎是初中词汇,涉及的高中词汇不多,因此难度不大。题中所设考点分布合理,侧重考查实词,以短语固定搭配为主,涵盖语法知识。

解题方法

1. 略读全文,跳过空格,把握短文大意。在做题之前要快速阅读全文,把握语篇行文逻辑和主旨大意。

2. 复读短文,结合语境,确定词义。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填空,使短文意思完整。由于考点不仅涉及词法,也与语境有关,所以答题时应该以句子、段落甚至整体语篇为依托,准确确定词义。

3. 前后兼顾,遵循语法,确定词性。答题时不仅要考虑单词词义还要兼顾单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通过把握句子细节确定所填词的词形,如名词的单复数、动词形式的变化以及词性之间的变换。

4. 全面考虑,仔细检查,注意大小写。一篇短文填词完成之后,再复读一遍,检查句子是否正确,大小写是否有误。

第二节 书面表达

整体点评

2014年高考英语福建卷的书面表达部分开放性有所增加,考题一改前两年看图评社会现象的话题,用一则丘吉尔的格言命题,要求学生在文章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事例,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话题为“成功由失败而来”,考生对此话题较为熟悉,容易联系自己过往的学习生活经历,能够言之有物。

写作思路

1. 审题立意。名言往往言简意赅,既深刻又抽象,所以考生一定要仔细审题,抓住关键词,准确把握名言所蕴含的意义。在本考题中,考生在把握丘吉尔的名言时要理解两个关键词:能力(ability)与激情(enthusiasm)。本文属于议论文的一种,主要使用第一人称和一般现在时,在讲述个人经历时可以使用过去时。

2. 谋篇布局。这样的题目一般使用三段式写法。第一段:引出名言并用通俗的语言简要解释其蕴含的意义,提出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第二段:用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加以论证。第三段:照应开头,进行总结。在本题中,考生应首先提出自己对丘吉尔这句名言的感悟;接着以自身经历为例,印证自己的感悟;最后照应开头,提出“面对失败,我们应永不言败”。

3. 选用较高级词汇、短语结构和句型,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精彩纷呈。

4. 连词成句、连句成篇。注意时态的一致和连接词句的运用,使文章浑然一体。

备考建议

1. 利用英语中的连接词以及各种高级句型进行造句训练,造句本可和同学交换检查或请老师看看,一则监督促进,二则修改错误。

2. 增加单词储备量,尽量使用地道、较高级词汇。

总体来讲,对多数考生来说,2014年高考英语福建卷是一份做起来比较得心应手的试卷。希望本文对同学们备战2015年的高考有所帮助。258182.png

篇5:a.2011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和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篇6:a.2011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和

暗合时代热点,学会双赢变通

——评2014全国课标一卷高考作文题目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张定勇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崔矿山

一、形式上考查的仍是新材料作文,内容上暗扣热点, 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今年河南省的高考作文是材料作文“合作过桥”: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项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根据此材料作文。

作文命题从内容上讲,暗扣“双赢变通,团结合作”的热点, 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更贴近社会生活,贴近新课改实际,这种命题具有非常强劲的导向性作用,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不要做书呆子,不要机械生硬地沉浸在书本知识中,而是要深入生活,关注热点,用心感知,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作文审题难度大于去年,任选一个角度即可

审题难度大于去年,需要考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学会思辨。今年作文构思立意:可以从以下思路入手进行分析。

针对这则材料,考生可以见仁见智,既可以肯定这对同学的做法,也可以否定他们,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纵观材料,考生不妨从以下角度审题立意:合作共赢;学会变通,敢于创新;打破规则;运用智慧;遵守规则等等,具体可以列出如下观点:

1.我们为这对和平过桥的同学喝彩,因为他们懂得团结协作,合作共赢;

2.我们为他们的智慧赞叹,因为他们思维一转天地宽,换一个角度能实现目标。

3.要敢于打破陈规,敢于打破非人性的规矩,过桥为什么非要竞争到“挤下桥”的地步?要敢于出来打破一个不合理的规则,创新地解决问题。我们为他们的勇气点赞,因为他们不墨守成规,能创新智慧地解决问题。

4.辩证思考,既要遵守规则,又要智慧的解决问题,合作双赢。

5.我们不赞同他们的做法,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因为他们违反了游戏规则,规则还

是要遵守,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此观点最好和其他观点结合着写,作为补充。

如一位考生这样写:题目为“狭路相逢‘和’者胜”,三个分论点为“狭路相逢‘和’者胜,需要合作的意识”“狭路相逢‘和’者胜,需要密切的配合”“狭路相逢‘和’者胜,需要宽广的胸襟”。切中肯綮,井然有序,文采飞扬,不失为一篇佳作。

好的作文题目有:合作双赢,学会变通;让合作之花绽放;狭路相逢“和”者胜;敬畏规则;思维一转天地宽等。

三、题目很有思辨性,写好并不容易,得高分要在发展等级上多挖掘。

今年题目很有哲理,和有思辨色彩。从文体方面说,写成议论文比较容易上手,但是要写出很好的文章则不是很容易,因为学生对此话题比较熟悉,但要写出新意,寻找恰如其分又新鲜生动的素材却并不容易,当然,这需要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认识和积累。作文素材如:当下的世界需要合作共赢,比如世界环境治理需要各国协同作战,中国和欧洲合作联手打造经济繁荣;“马航失联”事件中各国团结合作;各民族要团结合作;体育比赛中团队协作方能胜出;人与人之间也要合作才能双赢等。如果写记叙文要结合自身感受写出真情实感,以小见大来表现作文主题。

篇7:高考材料作文题目点评(福建)

根据顾城的《忧天》: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文体不限(不含诗歌),不少于800字。[

点评:

篇8:全国3卷高考作文题目与点评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目微评:

这类“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作文,看似分享自己的感悟、思考,很简单,但是写好了并不容易,因为涉及到每一个个体,因此,写作的范围很大,但是又规定是给高一新生的一封信,这样也会受到很多的限制。

篇9:高考全国卷1作文题目名师点评

【一】

此题在前几年成功探索的基础上,保持了命题一贯的稳定性,依然采用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在审题、立意方面不给考生设置过多障碍,在材料的选择上,虽然选取了史料,但以现代文的形式呈现,没有增加阅读难度,充分体现了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特殊背景下,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试题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导向,选取古圣先贤作为讨论的对象,充分体现了“增强文化自信”的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写作形式上,延续了写书信,写演讲稿的实用文的特点,要求考生写一篇发言稿,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写作实际,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

本次作文的“规定动作”,即写作任务,既限定,又开放,要求考生在三个历史人物中选择最有感触的人物加以评论,参与讨论,有较自由的写作空间;同时,加入孔子和司马迁对三个人物的评价,又起到了一个提供讨论切入点的作用,降低了审题和立意的难度,使得考生人人有话说,体现了高考命题公平性的原则。

总的看来,今年全国一卷作文题,既借鉴了传统作文命题的成功经验,又巧妙地避开了备考热点,防止了过去通过猜题押宝侥幸取得备考成功的做法,是一道非常成功的高考作文题目。

【二】

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继续沿用近几年任务驱动型作文类型,同时也有变化和创新,较好的避开了社会热点,有效地预防了猜题押题。这道作文题基于高中语文教学与考核的“一核”“四层”“四翼”理念,特别强调高考语文立德树人的考查宗旨,另外也加强了语文关键能力中的表达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表达能力中的语言策略与技能、写作能力等方面。同时也全面考查学生应有的核心价值观念,如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品德修养、健全人格等。该题还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特别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创新。总之,这道作文题在高考特定情境中,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见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贯通的整体素质、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从命题方式来看,本次作文题在材料选取上大胆创新,选用了一段学生比较熟悉的历史材料。重点考查学生对三个历史人物的感触、认识与思考,暗含有对三个人物品行、品格、格局、精神、气质的评判和选择,如齐桓公的开明、大度与宽容,鲍叔的知人识人、谦虚宽怀,管仲的忠贞与才干等,具有一定的思辨价值和意义。而“认识与思考”要求又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以古鉴今,给学生写作留下了较大的拓展空间。同时又巧妙预设交际情境,贴合考生实际,要求明确,学生一般不易偏题跑题。

从学生写作层面来讲,学生只要认真读懂材料,审题立意并没有多大难度。作文题设置了四个任务,核心任务为从三个人物中选一个感触最深的,二是发言稿的文体特征,三是读书讨论会的情境要求和交流对象的限定,四是学生的感受和思考。只要任务完成比较全面深入,一般在内容得分方面不会太差。

这道作文题对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和考评也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语文教学还是要立足学生核心价值的引领和关键能力的提升,同时要大力发展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创新等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情境化设计,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兼顾传统文化发展问题,扩展素材选取范围,从而积极推动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学生写作时,要注意‘把握整体、理解材料’”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有点出乎意料。前两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从事实出发谈感受,围绕着社会热点定材料,而今年的作文题讲了一个历史故事,要求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有所启示,其涉及的是人才运用方面的问题。

故事里有三方:齐桓公属于用人方,他胸怀广阔、善于用人,不计前嫌;伯乐方鲍叔牙知人善用,甘居能人之下;人才方管仲是一个贤才,能够尽其所能去辅佐齐桓公。这三方不管从哪一方出发都有很多空间可以发挥,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是“把握整体、理解材料”,然后再选择其中一方展开来谈。

在具体的行文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去分析他所选择的人物特点,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联系现实,从人才任用方面展开来谈就可以了。

对于学生而言,这一类作文的难点在于“分析”。从材料来看,它注重分析问题的本身,考查学生的分析梳理能力与材料运用能力。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写作期间,考生需要注意到这是“读书会”的背景,考查的是学生从历史故事中学到什么,如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考生需要注意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

「从材料内容及命题形式来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属于任务驱动类,难度适中,比较适合江门考生作答。整体而言,是意料之内的,其命题的主导思想与我们作文备考复习的总体方向吻合。

今年的作文题给出的背景材料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齐桓公、鲍叔牙与管仲之间的故事,这三人创造了齐桓公称霸天下的局面。

从写作要求来看,这份作文题还有一丝“故事新解”的意味在内,即通过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更多元更深层次的思考。它关注的“大国精神”与“社会发展”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主题之一。

结合近十年广东高考作文的命题内容,我认为,它的内容形式是在一直在变化的。

至是命题作文,属于一种“词”的作文,背后考查的是学生对某个词语或多个词语的解读与理解;起到现在是材料作文,以事件为背景,引出一个话题,由考生发散思考。这期间有个问题就是,20至的新材料作文只是提供了一个背景与话题,考生在写作期间,基本可以把材料抛开,沿着话题方向进行延伸探讨,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但同时容易出现套作的现象。

显然,出题者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起,高考作文题侧重选用任务驱动类题目,即是考生需要从背景材料当中得到一定的启发,然后就根据启发展开写作。这样一来,考生的写作限制性更明确、方向感更精准,同时还在可以进行比较个性化、多元化的发挥。这样的命题思路更能体现高考作文的选拔性。

近几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可以看出作文命题方向越来越注重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性。它既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也关注我们的社会发展、国际地位。

也就是说,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一直在引导着学生把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格局与视野。

从全国来看,近三年以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倾向,在于突出“文化自信”主题,重视、挖掘、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篇10: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及专家点评

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表示,这个题目有写作空间,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每个学生可能都有话可说,但短时间内体现高度并不容易。越容易的评价越需要谨慎,比如网络上情绪化的评价很多,在快捷的信息化时代,不负责任的评价可能对他人生活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题目还隐含着对考生辩证思维的考察。对他人的尊重是一种健康的态度,而不是对他人生活的妄加评价,我们应该尽量不评价少评价他人,不做道德审判者。

网友们表示:“理解简单,写出彩很难”“感觉上海作文就是考辩证思维的”“论公序良俗与自我追求”“很期待这个话题的高分作文”“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局外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跟方式,局外人不应该做太多干涉。”

篇11:a.2011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和

(适用于广西、云南,四川、贵州)

请以“某人推出花茶新工艺,但很快被模仿,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假冒伪劣,他担心会破坏这一市场。于是公开工艺流程、并制定行业标准。最终规范了市场,自己也成了致富带头人。”为材料,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你感觉怎么样?

【专家点评】

昨天中午语文考试结束后,记者走访了南宁市一些考点,部分学生表示,今年作文主要考的是“创新”、“分享”。对此,北京大学南宁附属实验学校语文教师黄德连认为,今年的作文题目有点出乎他的意料,因为不少高校均认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热门,但今年的题型立意高,相对于全国一、二卷,学生更容易写出好文章。

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黄德连认为,今年的作文主题可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创新与分享”或“创新与共享”;二是“规则与人性”或“准则与人性”。黄德连认为,对于考生而言,很容易能从材料中解读出创新或者分享这一角度,但往往忽略了把创新和分享这两者结合起来分析。“这两个角度最关键的一点是,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创新要有分享,规则里要有关于人性的话题,如果缺乏了其中一个,那就是偏题。”黄德连说。他还认为,考生在审题过程中,可能比较难掌握规则与人性方面的立意,因此相对而言,从创新与分享角度出发的考生更容易在作文上取得高分。

此外,黄德连认为,今年的全国一卷比较难,全国一卷是漫画作文,立意点在于学生能够发掘奖惩背后的教育制度问题,即教育不能只有奖惩,还要培养孩子的人格和品质。而全国二卷的作文题目“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则比较简单,但往往越简单的命题,学生越难写出彩。“语文素养提升的话题选取角度有很多,比较好写,但要把文章写出彩,写出高大上的高雅范,对考生而言有点难。”黄德连说。

【范文】

共创共享共赢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机遇变少了,而是提醒我们该与时俱进,学会合作,整合优化,用最少的资源实现经济的最大化,做到共创共享,最后达到共赢。

材料中的`小羽的创业在受到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下,能够起死回生的关键就是学会共享。把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这是一种有合作的竞争。最后,小羽也没有局限于此,而是带领团队不断创新,自己也收获了成功。积极参与竞争,同时又有合作共赢的心态,成功之神怎么会不眷顾你呢?在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亦没有永远的敌人。我们要合作也要竞争,要成为双赢的群体,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同时人作为社会中的人,不能脱离这个社会群体而存在,我们每个人不仅要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更要去肩负起社会的责任。这个材料也体现出了社会责任感的意义。

更多高考作文真题资料共享:

1.河南省高考作文题目点评【热点】

2.今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名家点评

3.20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及评析:延续传统生活双线

4.分析2016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别逼孩子说假话

篇12:a.2011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和

有篇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网友3种评论,一是肯定,也想做这种人,二是质疑,如果大家都在路边鼓掌,谁去跑呢,三是觉得两种说法都对,根据这些情况写篇文章。

一、准确理解材料:

(一)用情境去理解:

第一情境:正在进行10公里长跑决赛,在道路上跑的人汗流浃背跑着。——我是路边鼓掌的人。

第二情境:正在进行10公里长跑决赛,在道路上跑的人汗流浃背跑着。——我也想加入其中。

第三情境:跑道上有跑的人,也有路边鼓掌的人。——这两种人我都愿意做。

(二)分析材料:

1从材料中看:一种人是甘愿做路边鼓掌的人,一种人是争做路上参赛的人。一种人是既可以做路边鼓掌的人,也可以做参赛之人。

仔细分析材料,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可以争做红花,也可以甘做绿叶,还可以既做红花,又当绿叶。争做红花,在某一个领域有所建树,为社会做出贡献;甘当绿叶,默默地为社会服务,也是一种美德;既做红花,也当绿叶,也是人生的一种追求,并且是一种博大的胸怀。

2引申理解材料的含义: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总会是一种角色,或是选手,某一个领域的领军人物;或是助手和摇旗呐喊者;或曾经是选手,以后便成为了助手和摇旗呐喊者。不管是哪一个角色,社会都不可或缺。社会缺少了哪一种角色,对社会的进步都是一种制约。因此,哪一种人都不可或缺。

(三)分析材料的含意:

从材料的含意看,可以争做红花,也可以甘做绿叶,还可以既做红花,又当绿叶,三种观点都值得肯定。只是选取角度的问题。

二、选准角度

根据这个材料的含意,可以选取的角度有:

1做领跑者,奋然前行;

2做路边的鼓掌者,为他人鼓劲;

3争做领跑者,愿做鼓掌人;

......三、构思作文

1、争做领跑者是进取心,也做鼓掌人是平常心;一个人要有进取心,也要有平常心。

2、姚明的成功与退役。

3、人的一生不同的阶段其角色是不同的,人在每一个阶段不可能都是领跑者;孙家栋

4、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是领跑者,在另外一个领域也只能是鼓掌人;袁隆平与钱学森。做领跑者荣耀,做鼓掌人奉献;当钱学森把原子弹、氢弹在爆炸成功的时候,袁隆平是鼓掌人,当袁隆平把杂交水稻实验到每亩800公斤的时候,钱学森是鼓掌人。

5、结论:争做领跑者,愿做鼓掌人;

争做领跑者,愿做鼓掌人

鲜花掌声使人荣耀,鲜花掌声让人羡慕,鲜花掌声催人奋进,我们需要鲜花掌声。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得到鲜花掌声,当我们还没有得到鲜花掌声的时候,为别人鼓掌,给别人鼓劲,替别人喝彩不也十分快乐吗?

争做领跑者是一个人进取心的表现,愿做鼓掌人是一个人平常心的体现。我们既要有进取心,也要有平常心。

姚明这个国人都熟悉的篮球巨星,他的座右铭中有这样一句话:“相信自己,年轻的自己不应平凡。”他还有一句名言:“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却一定失败。”他正是凭借着这种强烈的进取心,17岁入选国家青年队,18岁有了国家队的号码,22岁以状元秀的身份被NBA休斯敦火箭队选中。他在休斯敦火箭队当球员时曾连续六个赛季被选为西部全明星阵容。不努力一定失败,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强烈进取心,让他步步走向成功。可是2011年7月宣布退役后,不再是NBA球员的他,虽具有多种身份,却更多的是一份平常心。他以平常心关心国家体育事业,为他人服务;以平常心做慈善,替他人救急;以平常心做投资人,支持他人;以平常心当老板,心系一份责任......一个人有进取心固然重要,平常心也不可或缺。况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其角色是不尽相同的。一个人在人生的某一阶段可能是领跑者,而在另外一些阶段就应当是鼓掌人。

孙家栋,这位航天领域赫赫有名的科学家,是中国航天事业多个

第一的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可是现在我国的航天事业,是一大批平均年龄三十多岁的青年人在挑大梁。这位科学巨匠在做领跑者的同时,一点也没有忽略对青年人的培养,一点也没有忽略对青年人的历练,一点也没有忽略给青年人鼓掌喝彩。他深深懂得,这是一场接力赛,要后继有人。这位既做领跑者,也做鼓掌人的科学家是多么值得敬佩啊!

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分的今天,一个人只能在某一领域或某一领域的某个分支学科是领跑者,而在另外的领域或另外领域的分支学科就是外行,就是小学生。因此领跑者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领跑者。因而,我们是领跑者的同时,也要为另外的领跑者鼓掌,我们不是领跑者了,我们要为后来的领跑者鼓掌,我们不是领跑者了,我们还要为将要成为领跑者的人鼓掌。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候,多少人为之欢腾跳跃,多少人为之鼓掌喝彩!袁隆平肯定是其中之一。而当袁隆平把杂交水稻超级稻的目标一期一期实现时,又有多少人为之赞叹,钱学森也一定为之高兴,为之喝彩。钱学森、袁隆平对他们以后的领跑者,以及要成为领跑者的后来者,题目不都是在鼓掌喝彩!如果没有他们的鼓掌喝彩,又怎么有今天的航天事业和杂交水稻超级稻事业?

在这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中,领跑者给我们导航,领跑者使我们更具信心,领跑者鼓舞我们要坚韧,领跑者为自强树立了榜样。

在这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中,鼓掌者使领跑者信心更足,鼓掌者让领跑者更加坚韧,鼓掌者给领跑者鼓舞力量,鼓掌者从领跑者身上

汲取了营养。

上一篇:爱心的名人名言摘抄下一篇:【精品】幼儿园运动会邀请函